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4单元 自转与公转 4.1 白天与黑夜 (课件)(共15张PPT)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 自转与公转 4.1 白天与黑夜 (课件)(共15张PPT)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自转与公转 4.1 白天与黑夜(课件)(共15张PPT)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

(共15张PPT)

第4单元自转与公转

4.1 白天与黑夜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2)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科学探究目标

(1)基于所学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

(2)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3)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想象昼夜交替的各种可能情形并设计、完成模拟实验,以及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敢于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到人类对日地运动关系的好奇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谈话引入

“昼”和“夜”

人们习惯把白天叫“昼”,把夜晚叫“夜”。昼夜交替的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列举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情形

①有规律地点亮和熄灭手电筒,会在地球仪上产生有规律的昼夜交替的现象。

②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地球仪上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③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转动地球仪,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④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转动地球仪,同时地球仪也绕手电筒转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⑤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地球仪绕手电筒转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排除模拟实验中不符合实际的情形

①有规律地点亮和熄灭手电筒,会在地球仪上产生有规律的昼夜交替的现象。

不符合实际

②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地球仪上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不符合实际

③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转动地球仪,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符合实际

④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转动地球仪,同时地球仪也绕手电筒转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符合实际

⑤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地球仪绕手电筒转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不符合实际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明确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过程

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它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一面被太阳光照亮时,另一面就处于黑夜。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所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也就是24小时。

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探究地球自转的特点

当我们向某个方向运动的时候,周围那些原本不动的景物在我们眼里也动起来了,而且它们运动的方向和我们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设想一下,如果地球是一个大转椅,我们“坐”在这个“转椅”上,随着地球的自转而转动,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即自东向西运动,那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探究地球自转的特点

地球在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约24小时自转一周。

地球在绕假想的地轴旋转,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当我们面向北极星观察时,会发现北极星的位置基本不变,附近的星会绕它逆时针旋转。

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了解人们认识地球自转的过程

关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地心说”和“日心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了解人们认识地球自转的过程

傅科用非常巧妙、简洁的方式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每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否一样长?

拓展活动

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与什么有关呢?

昼夜交替的时间变化有什么规律?

总结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引起的现象:昼夜交替、星体东升西落

地轴:假想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1)填空题。

①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形成的。

②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始终指向()附近。地球绕地轴()转动叫自转,约24小时自转一周。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照亮的地方处于白天,没被照亮的地方处于黑夜。()

②昼夜交替与月球的运动有关。()

③处在地球赤道上的人们总是能在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一天时长为24 小时,这个现象与()有关。

A.地球自转周期

B.月球绕地周期

C.地球公转周期

②“傅科摆”在摆动时,由于惯性,摆动的方向始终不变,但摆尖在刻度盘上留下的痕迹却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

A.地球在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月球在公转

基础达标

综合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大多数天体都是东升西落的,但北极星一直“ 不动”。为了探究其中的秘密,小明做了模拟实验:他站在教室的上都,然后原地沿逆时针方向( 从头顶观察)转动,发现教室里的景物也在转动,但头顶上的电灯位置始终不变。

①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小明原地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模拟的是()。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②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小明看到的教室里的景物转动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上而下

③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小明模拟的是(),电灯模拟的是()。

A.地球

B.太阳

C.北极星

④根据实验现象,小明猜测北极星“不动”的原因是()。

A.北极星是绝对静止的

B.北极星在地球公转时围绕的轴的延长线上

C.北极星在地球自转时围绕的轴的延长线上

综合探究

(2)在下面的示意图中用阴影标出地球模型上处于黑夜的区域。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22张ppt)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22张ppt) (共22张PPT)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素养考查 1.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解释与地球自转、公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综合思维:运用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明确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 3.区域认知: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明确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体系架构 背诵基础梳理一及核心知识点一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 2.区分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周期? 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侧视图 N

俯视图 点拨: P P P E2 E3 59° 恒星 太阳 地球轨道 恒星日(a) 太阳日(b) (c) 自转周期角度长度 恒星日360度23小时56分4秒(自转真正周期) 太阳日360度59分24小时(昼夜更替的周期) 周期: E1 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②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一半 赤道:1670km/h。 南北纬60°:837km/h。 速度: ①判断南北半球 由南向北,线速度变小的是北半球, 线速度变大的是南半球。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运用 ②判断纬度带 高纬度:0—837km/h 中纬度:837—1447km/h 低纬度:1447—1670km/h 北半球中纬度 督查:图为地球表面某区域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b点海拔高,线速度比a点大。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半球纬度。 南 中 【例题】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五下科学第四单元(精编资料)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这就是昼夜现象。当地球自转时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地球是球体,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球体,每24小时自转一周,同时和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太阳转动;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这两种理论都能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让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说明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起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了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北半球上从北向南移动的河流,右岸冲刷的比左岸厉害一些;北半球上沿经线方向往南发射炮弹,在飞行一段较长距离后,炮弹会发射向右偏离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证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 6.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每一个经线圈都通过南北两极。 7.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中国横跨5个时区,为了使全国各地有统一的时间,便于工作和学习,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乌鲁木齐在东六区,纽约在西五区,所以北京的日出时间比乌鲁木齐早2小时,比纽约早13小时,当北京早上6点日出时,乌 鲁木齐当地的时间是凌晨4点。 9.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 天空中。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 终没有变化,而且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这是由 于地球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学案及答案(1419课

六上科学学案 14 白天和黑夜 【学习目标】 1.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难点: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 【课前准备】 1.手电筒、地球仪、大头针等。 2.搜集历史上人们对于昼夜现象的认识。 【课堂助学】 探究1.历史上人们对于昼夜现象的认识。 我的搜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探究昼夜更替的原因 猜想:昼夜的更替与_______________ _______有关。 我的方案: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实验分析: 1.地球仪上分成了()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 ),背着“太阳”的那面是( )。 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 ),正对着“太阳”时是( ),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 )。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

第4单元 自转与公转 4.1 白天与黑夜 (课件)(共15张PPT)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单元自转与公转 4.1 白天与黑夜(课件)(共15张PPT)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 册 (共15张PPT) 第4单元自转与公转 4.1 白天与黑夜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2)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科学探究目标 (1)基于所学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 (2)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3)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想象昼夜交替的各种可能情形并设计、完成模拟实验,以及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敢于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到人类对日地运动关系的好奇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谈话引入 “昼”和“夜” 人们习惯把白天叫“昼”,把夜晚叫“夜”。昼夜交替的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列举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情形 ①有规律地点亮和熄灭手电筒,会在地球仪上产生有规律的昼夜交替的现象。 ②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地球仪上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③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转动地球仪,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④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转动地球仪,同时地球仪也绕手电筒转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⑤保持手电筒的光照射球体,地球仪绕手电筒转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排除模拟实验中不符合实际的情形 ①有规律地点亮和熄灭手电筒,会在地球仪上产生有规律的昼夜交替的现象。 不符合实际 ②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地球仪上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小学科学14《白天与黑夜》(教案)

小学科学14《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是小学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是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关键知识之一。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照射和地球的自转引起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还能够了解与之相关的一些现象和生活经验。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白天与黑夜的原因及相关概念,并能够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太阳引起地球的白天和黑夜变化,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 概念。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解释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太阳照射地球引起白天和黑夜的变化,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原因,能够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约10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天空变化,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早上的天空是暗的,到中午时变得明亮,下午又变暗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 学习(约30分钟) a. 大脑风暴:分组讨论学生对白天与黑夜变化的原因的观点,并进行集体讨论,梳理出正确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太阳的角度和光线的方向变化是导致白天和黑夜交替变化的原因。 b.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绘图和实物模型等方式,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阐述自转和公转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c. 实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极昼、极夜等),帮助学生加深对 地球自转和公转与白天和黑夜的关系的理解。 3. 实践(约40分钟) a. 观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灯和地球模型来模拟太阳光照射 地球的情况,观察不同角度和光线方向下地球表面的亮度变化,进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原因。 b. 真实观察: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阳光在不同时刻的照射角度和地面的 明亮度变化,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总结。 c. 图文解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相关的图 表和图片,进一步巩固理解。 4. 梳理(约10分钟)

最新青岛版(2021)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解析

最新青岛版(2021)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解析 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 第1课细胞 1. 草履虫是由个细胞构成的。 2.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片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3.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调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4. 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第2课我像谁 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称为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 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化石。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化石。 2.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3.哪些证据能证明地球上曾经存在恐龙? 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 4. 从恐龙化石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有些恐龙体形巨大;恐龙是卵生的;恐龙生活的年代。 5. 科学家通过对恐龙粪化石的研究,可以知道恐龙的食性;通过对恐

龙足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恐龙的体重、长度、行进速度、生活习性等。 第二单元简单机械 第4课杠杆 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杠杆原理的记载。 2.认识杠杆: 3.一根棍子,被用来撬重物时,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一杠杆。 4.杠杆的作用:省力、改变用力方向等。 5.生活中用到的杠杆:剪刀、筷子、核桃夹、钓鱼、天平、医用夹子等。 第5课斜面 1.像这样垫起板子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种简单机械一斜面。 2.斜面的作用:省力。 3生活中哪里利用了斜面? 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用木板搭斜坡将货物推上汽车车厢;木螺丝钉;刀刃;楼梯、电梯等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 (反思)

让规范走进每节科学课堂 这是我平生首次接受科学课堂那种正式、规范精神的洗礼。磨课的经历,让自己深知自己科学底蕴的浅显与语言的生涩,下面就从以下几点加以回顾与总结。 科学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保护学生大胆猜测、怀疑的精神,培养学生寻找依据、合理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思维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气场”。这就迫切的要求我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从学生中来,又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强大的能力。 《白天与黑夜》是四年册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看似内容简单,但上起来却很棘手,学生猜测不充分、验证实验目标不明确、方位判断失误等问题纷纷而来,而且在处理学生自己猜想时,不能提供合适的解释,如学生猜测可能是因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动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并作出实验证明时,虽然老师掌握了丰富的资料,但学生理解不到其中的问题,反而对学生理解知识起到干扰的作用。如果直接否定了又打击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在这个问题上十分的纠结,不能释然。

上了几节课后,我不断反思:这么简单的内容为什么学生就不会?后来,我们就在李季校长的带领下,我来讲,他们来听,追根寻源分析是什么问题导致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事实证明我对学生实际水平把握不够准确,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未将这一知识与昼夜的交替联系起来。这节课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看来,不是孩子们缺乏知识,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新、不够活;也不是学生不聪明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提的问题不够科学。 这时,我对学生猜测的价值重新的加以考量,哪些猜测可用理论的进步来处理并激发其积极性,哪些猜测可用实验来验证,哪些可以用所观察的现象加以解释、否定,对学生猜测的“太阳围绕地球转”可以融合于“地心说”、“月亮挡住了太阳光线”可以直接采用日食出现概率低与昼夜每日交替矛盾在鼓励的基础上加以否定。 在通读教材之后,我就想如何引导学生轻松自如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分析青岛版六三制

.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的运动关系,选编了《白天与黑夜》、《昼夜与生物》、《四季更替》、《弯弯的月亮》、《日食和月食》和《登上月球》六课,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公转特点及带来的影响、月球表面的物理特点及人们对其进行的探索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白天与黑夜》一课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与生物》一课通过观察人与动植物因昼夜更替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规律,使学生认识的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四季更替》一课重点研究地球的公转,使得同一个地方出现了冷暖变化而形成了四季;《弯弯的月亮》研究的是月亮的公转,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由于月球的公转,我们才能看到不同的月相;《日食和月食》主要研究的是月球公转的两种特殊现象: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球成一线时,即出现日食,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且三球成一线时,即出现月食;《登上月球》一课则是重点认识月球的概貌及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和发现。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 3、会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将研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喜欢大胆想象。 4、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探究活动。 6、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给人类或整个自然界带来的影响。 2、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4、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 5、了解月球的概貌。 单元课时分配 白天与黑夜 1课时 昼夜与生物 1课时 四季更替 1课时 弯弯的月亮 1课时 日食和月食 1课时 登上月球 1课时 . .

第10课 白天与黑夜 (同步练习)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同步作业系列(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同步习题 第10课白天与黑夜 知识点: 同步检测: 一、填空题 1.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形成的。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这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月球绕地球公转。 2.地轴始终指向附近,地球绕地轴转动叫自转,自转周期是。 3.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 4.东边的上海比西边的拉萨先迎来黎明的原因是。 二、判断题 1.傅科摆是英国物理学家傅科制作的。( ) 2.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存在昼夜交替,每天的昼和夜的时间各是12小时。( ) 3.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公转转引起的。 ( )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 5.傅科摆实验证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转动。( )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方向与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 A.相同的B.不同的C.不断变化的 2.傅科摆可以证明的是()。

A.月球的公转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现象是在()过程中形成的。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月球公转 4.下列关于地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轴是一根真实存在的轴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不变 C.地轴始终指向太阳 5.下列说法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地球不自转 C.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四、实验题 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 (1)我们在探究昼夜成因模拟实验中,用手电筒模拟,用地球仪模拟。 (2)实验时,手电筒应该(选填:从下向下或水平)照射在地球仪上。 (3)正对着地球仪打开手电筒,我们发现:地球仪朝向手电筒的一面是的,背向手电筒的一面是的。 (4)实验结论:当地球某一点转到朝向太阳的时候,就是;当这一地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正是地球的,才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五、综合题 为了解“每天的白天和黑夜时间是否一样长?”乐乐组成员查询了今年我市一年中几个特殊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记录表格如下: 3月20日6月21日9月23日12月22日

2022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40分钟)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一、下面是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请你将它们准确地补充完整。 1.地球不停地绕()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小时,产生了()现象。 2.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天正午时阳光的照射角度和每天的日照时间也在不断变化。冬季,正午时阳光的照射角度(),每天总的日照时间(),因此气温低。 3.地球()(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围绕()公转,公转周期是()。 4.一年中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而形成的,白天与黑夜的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而形成的。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为()节气,并编写了()。 6.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不同位置,观测影子的长短变化。圭表上的影长随手电筒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模拟夏至时影长最();模拟冬至时影长最();夏至→秋分→冬至,影长变();冬至→春分→夏至,影长变()。 7.古人对四季日影变化的观测发现:(),循环变化。连续测量到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或最长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二、下面是一些科学问题和现象,请你判断一下是否正确。在你认为正确的后面画“√”,不正确的后面画“×”(每题1分,共10分)1.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黑夜。() 2.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西边早,东边晚。() 3.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也是冬季。() 4.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有关。() 5.地球和月球都有自转现象。() 6.操场上的旗杆,冬至正午比夏至正午时的影子更长。() 7.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都是相同的。() 8.一天中,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9.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造成了我们家乡不同季节的气温不同。() 10.地球总是自东向西不停地旋转着,因为太阳是东升西落。() 11.在“冬至→春分→夏至”这个过程中,正午时分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的影长逐渐变长。() 12.地球在自转,同时也在公转,但我们只凭感觉是感觉不到地球转动的。() 13..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具有周期性变化,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的时间是一年。() 三、下面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请你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16分) 1.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我们会看到太阳()。 A.东升西落 B.西升东落 C.一直挂在天空中 2.下列()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A.昼夜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月亮圆缺变化

《白天与黑夜》(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白天与黑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六年级《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的第一课,《白天与黑夜》一课研究地球的自转,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同一个地方出现昼夜更替的现象,即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标》落实到具体的内容标准第三部分中关于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第二小部分:地球的运动与昼夜变化。让学生知道地球在不断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天,需要24小时。本节课在学生已有部分前概念:地球是一个球体,(如果是平的,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同时都是白天与黑夜)。地球能够绕着太阳公转,能自转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形成的昼夜更替现象。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并根据数据表格合理解释昼夜长短现象。 2.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要尊重证据。 3.科学知识: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24个小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探究的地球自转相关知识。 四、教学结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让学生能打开思路,寻找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从课的导入,我运用两张照片进行比较,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出示了五四广场的两幅照片,让学生说一说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一方面引出 课题,白天与黑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思考昼夜交替可能是与地球和 太阳有关。(白天万物需要的光明是哪里来的呢?是太阳,太阳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伙伴。) 师:那么当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时候,地球表面的明暗会出现什么变化呢?老师演示,大家做好观察。——这时地球表面的明暗有什么变化?——对,这时地球表面上一半是亮的,就是白天,一半是暗的,就是黑夜。用图来表示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昼夜”。 (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展示交流,探究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 1.学生通过猜想,初步得出多种可能 第一种:地球自转;第二种:地球围绕太阳转;第三种:地球自转,同时围绕太阳转;…… 2.展示器材,设计并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白天与黑夜青岛版(六年制)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知道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认识。 2、能力目标:能用简单工具进行模拟实验,并表述探究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与人合作,体会人类认识科学历史的艰辛,养成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相关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现在开始我们的课! 现在是上午八点,我们坐在教室上课。猜想一下美国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睡觉) 为什么会在睡觉呢? (黑夜) 同样住在地球上,我们是白天,而他们却是黑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 (板书14 白天与黑夜)

我们知道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而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白天-昼,黑夜-夜白天和黑夜是怎么出现的? (循环出现) 像这样昼夜循环变化出现的过程就叫昼夜交替(板书) 你知道一个昼夜需要多长时间吗? 24小时 看课题和了解了昼夜交替现象,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答: 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 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 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你的问题有非常有研究价值) 你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二、了解地心说、日心说和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师:同学们,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来,西方落下去,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了西方落下去,我们站在地球上不动,是不是地球不动,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不是 眼见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其实早在古代人们也有这样错误的想法,并

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整理-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青岛版上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 第10课白天与黑夜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天;一昼夜约为24小时。 2.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约24小时自转一周。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3.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做了著名的傅科摆实验。他做了一个巨大的单摆一摆长有67米,摆锤重28千克。根据单摆的摆动规律,单摆的摆动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是不变的。而当这个巨大的摆摆动一段时间后,摆锤的摆动方向明显偏离了原来的摆动方向,这证明了地球本身在转动。 4.夏天,太阳照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光照时间长,白天就长,黑夜也就相对短了;冬天,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白天长,黑夜短。 第11课四季更替 思维导图:

知识点: 1.一年中,许多星座逐日西移,说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 2.北极星的位置基本不变,又说明了地球公转过程中倾角保持不变。 3.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这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4.利用灯泡和地球仪来模拟四季更替的现象。 (1).在桌子上画一个椭圆,模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在“公转轨道”上选取如图所示的A、B、C、D4个点。 (2).在A、B、C、D4个点上,分别放上4个相同的地球仪,并使地轴指向同一方向。 (3).灯泡放于圆的中央,与4个地球仪保持同一高度,用于模拟太阳。观察“太阳”直射4个地球仪的位置。 (4).在4个地球仪上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做个标记,观察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5.一年中,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是来回移动的。 一年中,地球上的同一地点,阳光照射角在夏天是最大的,春秋变小,冬天是最小。 由此推想:四季是太阳直射角不同导致的。 6.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冷热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教案(共4课)(2022新版)

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 10.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能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想象昼夜交替的各种可能情形并设计、完成模拟实验,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敢于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 4.了解到人类对日地运动关系的好奇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分层目标] 1.发展性目标: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适用学生:A、B级 2.基础性目标: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适用学生:C、D级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教学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找出明暗的部分,引出“昼、夜”,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交替出现呢? 二、鼓励猜想,提出假设 1.教师提问:白天黑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天体有关系呢?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画太阳和地球。什么情况下是白天,什么情况下是黑夜呢?假如与太阳、地球有关,它们怎样运动才会出现白天黑夜的交替现象呢?把你们的想法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假设性解释,教师用示意图归纳整理。 (1)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2)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并围着太阳公转。 (3) 太阳不动,地球不自转但围着太阳公转。 (4)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4.教师小结:要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人类现在可以用哪些方法对地球进行观察研究呢?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到地球外面去看看、用望远镜观察、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先进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人了太空,可以到太空对地球进行观察。但是这些方法在课堂上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把地球和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怎么验证我们的想法呢? 2.教师小结:用手电简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作模拟实验。现在有了“太阳”,也有了“地球”,说明我们相当于站在了什么位置? 教师提问: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模拟实验呢?请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假设讨论下实验方法。 3.学生讨论方法后汇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白天与黑夜第2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含答案)

《白天与黑夜》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的,而且()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称为地球的()。 2.白天与黑夜的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而形成的。 二、综合训练 (一)请你选择 1.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轴的倾斜方向不断的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 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变化 D. 地球不停的自传 2.木棍的影子在同一天中的长度是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的自传 B 地球的公转 C 太阳围绕银河系转 D 月亮围绕地球转 3.地球的自传引起了() A 昼夜交替 B 季节变化 C 气候变化 D 方向变化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静止 B 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静止 C 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自转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请你判断 1.地球的公转是太阳围绕地球转。() 2.地球在自转,同时也再公转,但我们只凭感觉是感觉不到地球转动的。() 3.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一个白天和黑夜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5.由于太阳围绕地球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 6.在地球上总有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7. 地球绕地轴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 三、拓展应用 1.请解释地球的公转。 2.实验题: (一)昼夜变化的原因

【实验材料】()、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步骤】: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有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实验记录】 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背着“太阳”的那面是()。 3.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早晨,正对着“太阳”时是(),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 【实验结论】由于地球是一个()、()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背着太阳的那面是()。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2.自转。 二、综合训练 (一)请你选择 1.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 A.地轴的倾斜方向不断的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 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变化 D. 地球不停的自传 2.木棍的影子在同一天中的长度是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A 地球的自传 B 地球的公转 C 太阳围绕银河系转 D 月亮围绕地球转 3.地球的自传引起了(A ) A 昼夜交替 B 季节变化 C 气候变化 D 方向变化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静止 B 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静止

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测试卷(B)(含答案)

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单元测试(B) 一、选一选 1.在浩瀚的宇宙中,距离我们的家园﹣一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B.月球C.金星D.水星 2.地球的南北极()。 A.太阳光总是照不到B.能被太阳光照射到,但太阳光倾斜程度很大 C.总是被太阳光照射到D.能被照射到,并且太阳光与地面垂直 3.木棍的影子在同一地点、同一天中的长度是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太阳围绕银河系转D.月亮围绕地球转4.四季更替与()有关。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月球公转 5.产生月食的原因是() A.月球被黑云遮挡B.月球被太阳遮挡C.地球遮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6.在日食发生过程中,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的天体是()。 A.月球B.地球C.太阳 7.星空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一颗恒星的位置常年不变,这颗恒星是() A.天狼星B.大角星C.北极星D.织女星 8.可以测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是()。 A.圭表B.地球仪C.望远镜 9.小明测得正午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B.夏至C.冬至 D. 秋分 10.月球是个球体,直径约()。 A. 3476千米 B. 12742千米 C. 7436千米

二、小法官(在括号中打“√”或“×”) 1.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是随时变化的。() 2.正午时分,同一地点同一物体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 3.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4.同一个地点,同一根木棍在正午时分,影子的长短随着季节的不同而()5.在地球上总是有一半的面积处于白天,一半处于黑夜。()6.由于太阳围绕地球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7.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具有周期性变化,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的时间()8.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9.一天中,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10.在同一时间里,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三、填一填 1.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的,而且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称为地球的。 2.同一时间同一物体的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从冬到夏,逐渐。 3. 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8天,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地球,有时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4. 通过分析、比较一年中同一物体正午影长的数据,将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就是在。 5.阳光直射的地区气温,阳 光斜射的地区气温。 四、勇攀高峰 连一连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整理(共4课)

第五单元自转与公转 第17课《白天与黑夜》 L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2.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3.我们在进行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把手电筒的光当作太阳光,把地球仪当作地球。 4.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约24小时自转一周。 5.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做了著名的傅科摆实验。他做了一个巨大的单摆一摆长有67 米,摆锤重28千克。根据单摆的摆动规律,单摆的摆动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是不变的。而当这个巨大的摆摆动一段时间后,摆锤的摆动方向明显偏离了原来的摆动方向,这证明了地球本身在转动。 6.【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小粘贴等 【实验方法】(1)在地球仪上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作为研究位置,并做好标记。 (2)把手电筒的光当作太阳光,把地球仪当作地球。为了到达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采用关闭照明灯光、使用遮光窗帘等方式,尽可能创设较为黑暗的实验环境。 (3)把手电筒放置于与地球仪球心的相同高度位置,翻开开关,水平照射地球仪,模拟出白天和黑夜,并判断标记点位置的昼夜情况。 【实验现象】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7.我们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模拟实验。 8.每天的白天和黑夜时间是否一样长? 答:夏天,太阳照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光照时间长,白天就长,黑夜也就相对短了;冬天, 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白天长,黑夜短。 9.我们北半球夏至日白天时间最长,冬至日白天时间最短。 10我们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跑”,说明列车在向前行驶。这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答:地球自转和看到太阳的运动方向东升西落相反,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第18课《四季更替》 L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说明一年四季各不相同。 11我知道的证明地球公转的现象: 答:星座逐日西移,说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运行;星座一年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一年;北极星位置基本不变,说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12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这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13四季更替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冷热有差异,就形成的春、夏、秋、冬四季。 14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 答: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垂直,太阳一年中照射到地球同一个地点的角度就不会改变,也不会出现四季更替现象,全球每一个地方的温度会常年不变。 如果地轴与轨道平面平行,地轴的指向就不会变,那么地球上每个地方都会出现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全球就会出现四季更加清楚的情况。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农时将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测试卷及答案(A)

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单元测试(A) 一、选一选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2、地球的自转引起了() A.昼夜交替B.季节变化C.气候变化D.方向变化 3.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A.地轴的倾斜方向不断地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变化 D.地球不停地自转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静止B.太阳围绕地球转,地球静止 C.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自转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在元宵节,我们可能看到的天文景观是()。 A.看到一个半圆的月亮B.发生月食现象C.发生日食现象D. 看到一个弯弯的月牙 6.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中正确的是()。 A.地一日一月B.日一地一月C.地一月一日D.日一月一地 7.月球绕地球逆时针公转形成了()。 A.月相变化B.昼夜变化C.四季变化 8.圭平卧在正()正()的方向,上面有刻度,表立在圭面的()端。 A.南北北B.南北南C.东西东D.东西西9.同一地点,同一物体正午影子在()最短,( )最长。 A.冬天夏天B.夏天冬天 C. 秋天春天。

10.关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月球、地球和太阳都是会发光的星球 B.月球上有生命,太阳上没有生命 C.月球、地球和太阳都在不停地运动 二、小法官(在括号中打“√”或“×”) 1.地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2.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是相同的。()3.圭表要南北放置。()4.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无关。()5.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生活没有影响。()6.地球公转时,地轴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7.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黑夜。()8.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导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所以有了白天和黑夜。()9.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造成了我们家乡不同季节的气温不同。()10.一个白天和黑夜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三、填一填 1.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形成的。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2.早晨和傍晚时,太阳高度,影子。正午时,太阳位置,影子。 3.我国古代人民把四季分成了_节气,并编写了。 4. 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5.在一年四季中,白天的时间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我国白天最长的一天是(最短的一天是。 四、勇攀高峰1.连一连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转与公转》练习题1(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填空: 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约小时自转一周。 2.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这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3.在北半球,夏至影子最,冬至影子最。 4.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倍。地球的体积大约是月球体积的倍。 二、选择: 1.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2.下列各种假说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B.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C.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3.四季更替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月球公转 C.地球公转 4.2022年6月22日,这一天正午物体的影子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5.发生日食时,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排列正确的是。 A.月球、地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 三、判断: 1.地球上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于太阳的运动变化形成的。() 2.地球绕太阳公转周的时间是一个月。() 3.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4.在不同的季节,正午阳光下杆子影子的长度是不同的。() 5.太阳和月球大小相同,所以看起来样大。()

四、实验题: 在《地球的运动》的单元学习中,阳阳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请根据你已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B的位置时,北半球阳光(填“直射”或“斜射”),我国处于季。 2.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公转的是。 A.傅科摆 B.四季变化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4.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我国是。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5.关于“实验中的地球仪摆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竖直指向正上方 B.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水平指向“太阳” C.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 五、问答题: 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大体位置是怎样的?请你画出三者关系简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