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 人类认识地球运

动的历史(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共11张PPT)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地球与太阳相对运动的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

聚焦

聚焦

“地心说”

“日心说”

克罗狄斯·托勒密

尼古拉·哥白尼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地心说

要点:

1. 地球是球体。

2.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3.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探索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说

要点:

1. 地球是球形的。

2. 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3. 太阳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

探索

日心说更可靠

1.有长期的观察数据支撑。

2.伽利略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

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

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3.傅科通过傅科摆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任何的观点都需要众多的证据支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聚焦

地球与太阳相对运动的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

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

地球绕太阳转

地球绕地轴自转

地轴是倾斜的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

1.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2.在地球模型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的小圆片;

3.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模型自转。

4.画图记录下我们的观察结果。

探索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

昼夜交替一次24小时

地球自转

谢谢观看《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实验记录单

班级:姓名:日期:

实验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实验准备地球模型、手电筒、小圆片

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材料,做好实验准备。学生甲手握地球模型,学生乙在地球模型上贴上几个小圆片。学生甲转动地球模型,学生乙用手电筒照射。4、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托勒密、哥白尼。地球绕太阳转,地球绕地球。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昼夜交替一次。

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标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引言: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运动情况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生活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历史,从古代观测到现代科学知识的积累,帮助 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古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在古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主要基于观察和推测。古代文明如古希腊、中 国和印度的学者通过观察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提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1. 地球自转的发现 古代学者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阴影的变化和星星的位置,推测出地球是圆形 的并且自转。古希腊的学者以拉尼斯为代表,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星星位置的差异,得出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的结论。 2. 地球公转的认识 学者们通过观测太阳和其他行星的运动,发现太阳每年在黄道上的位置有所变化,由此得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论。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以复星为代表,通过观测 中午太阳的高度和方位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发现太阳的直射点随着时间而变化, 进一步证实了地球公转的存在。 二、科学革命后的地球运动认识

科学革命的兴起为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众多科学家通 过精确的观测和实验得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确凿证据。 1.哥白尼的贡献 16世纪的哥白尼进一步阐述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论,并提出了“日心说”模型。他通过详细观察行星的运动和建立天文观测台,得出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结论,推翻了古代的地心说。 2.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7世纪的开普勒通过天文观测和精确计算,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总结出了著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其中,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轨迹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迹。 三、现代科学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随着现代天文仪器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更加精确 和全面。 1. 时间标准 人类发明了钟表来测量时间,进一步证实了地球自转的存在。通过多地的钟表 观测,我们得知地球每天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就是我们现在 使用的日历和时间标准。 2. 卫星和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借助卫星观测地球和其他行星,进一步验证了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通过卫星图像和测量,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并且观察到相关的季节变化和日照时间的变化。 结语: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研究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研究课)教科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第2课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执教: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徐春建【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关内容,知道两者都有局限性。过程与方法: 尝试利用文本阅读的方式,逐步完善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经历多个否定之否定的思维过程,认识到科学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随着证据的更新,科学也会随之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到科学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教学难点】 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有局限性。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时间箭头贴纸、科学家头像、太阳模拟球1个、船的模型、铅画纸1张; 学生(四人组):记录表(每人一份)。 【教学流程】 环节内容意图课前 1、课前PPT出现我的单位、姓名和课题。谈第一个问题意图4` 话:“我来自杭州,和大家初次见面,大家可以叫减轻学生焦虑感。 我什么老师,”生齐答。

2、谈话:“看了课题,你觉得今天上的是什么时间轴有利于人 课,是科学课,也是历史课。你们上过历史课吗,物年代的排列(时 学历史最重要的是时间。这是一条时间箭头,假设间轴事先贴在黑 这里是今天,2014年3月21日,之前的发生的事板上)。 就是历史。” 介绍公元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公元 1 几几年,”“公元前有没有人类的历史呢,”“秦始 皇就是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 一、初 1、提问:“今天的课涉及到两位古代的科学家,步了解一位名叫托勒密,一位名叫哥白尼。请查阅书本,两种学说说他们的大致生活年代。” 说。根据回答,在时间轴上贴头像,标时间。呈现历史顺序。 8` 2、组织自学课文,在记录纸上填好“地心说”个体自学+教师 和“日心说”的相同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PPT。 板书。适时结合PPT的图片来加深“地心说”和“日 心说”的印象。二、认 1、表决:“你觉得哪种学说更科学,”“地心表决是第一次否识到两说真的没有科学性吗,” 定。种学说 2、指点相同点“球体”时,谈话:“这在当时利用“球体”,进的局限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在托勒密时代。你们觉行第一次肯定(地性。得地球是球体连小学生都知道,请问证据是什么,心说)。 27` 古代有卫星吗,有照相技术吗,” PPT:天圆地方说。 设问:“请看书本,托勒密为什么认为地球是 一个球体,” 再次指出这是很了不起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2021新版)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3课。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上,有过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在教科书中,列举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和学说的主要观点。“地心说”以托勒密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地球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及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在转。“日心说”是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当然,每一种学说在历史上都有其产生、发展、修正、革新的过程,教科书罗列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对比分析,了解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的进步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再次模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这样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及严谨的逻辑推导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在科普读物中了解过“地心说”和“日心说“,对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有所了解的,比如:“地心说”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日心说”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会支持“日心说”,但是学生对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以及观点的推理过程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后来的科学家基于“日心说”的理论模型,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与实验,得到的佐证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2.知道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地球的运动状态,了解“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并利用它指导模拟实验,最终成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难点]认识“日心说”的科学性的证据,理解两种学说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阅读资料、手电筒、地球模型、记录表。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一套、班级大记录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它们的本质不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3课时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第3课时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学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3.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4.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5.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反光效果好的小圆贴片、较硬的铁线、第1课中学生自己制作的海陆分布模型或自转模型、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彩笔。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用昼夜交替现象一课中的研究结论聚焦本课的研究任务。教师展示上一课的班级大记录表,然后让学生判断哪几种假设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假设的根本区别就是地球的运动状态不同,教师就可顺势总结出“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才能确定哪一个解释与事实相符”,从而聚焦到研究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主题中来。 由于实际观察条件的局限性,同时历史上人类有不少关于地球运动的相关学说,阅读文献资料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活动1的流程是先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是研讨问题1“比较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他们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然后向学生介绍一种阅读技巧,一边阅读一边做记录,最后才进入阅读。

(精品)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材P26~2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 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知道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知道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与证据间的联系。 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地球模型、彩笔、铁丝、反光的小圆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聚焦1.引入:在上一课的研讨中,我们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 系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教学提示:出示关于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

聚焦2.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学说?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预设:我不同意“盖天说”,同意“浑天说”。根据三年级的学习,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可以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古代人们认识地球,是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等落后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会形成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3.小结:这两种学说虽然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但它们为后人的观察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4.揭题:历史上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板书: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设计意图】上一课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的验证,由于证据不足,还未讨论完全,此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相关的古老学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错误观点也有存在价值。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 1.讲解: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心说”,影响了欧洲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并完成学习帮助卡。(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的最后一段材料,以及本课标题页关于“傅科摆”的图片和介绍,指出前者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后者证实了地球 自转。)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班级:姓名: 1、阅读下列文字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 ●托勒密的地心说 古时候人们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似 乎是静止不动的。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约生于公元100年,总结了 前人的观点,他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了以下的观点: (1)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 而且静止不动; (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伴随着地球运动,而且每天做一次 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哥白尼的日心说 就像我们做模拟实验一样,任何理论模型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地心说与观察到的日、月、行星在天空的位置并不完全相符,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受到古代学者的启发,提出了以太阳为心的天体运动体系假说,他意识到假说一定要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为此他搭建了一个小型天文台,设计了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最终他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创立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 (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2)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 (3)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4)太阳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 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 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 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1)用红笔 ..圈出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用黑笔 ..划出支持该观点的证据。 (2)将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整理在韦恩图中 地心说日心说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小册子 第 3 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第3 课时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一、知识解读 1. 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2.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3.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对比: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4. 1851 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 自转。 5. 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 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二、实验重现 实验: 昼夜交替现象的再模拟实验 1. 实验目的: 完善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 2. 实验器材: 地球模型、铁丝、手电筒、反光的小圆片、记录纸等。 3. 实验步骤: (1) 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2) 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的小圆片,代表地球上的观 察点。 (3) 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绕地轴自转。 (4) 观察地球模型上的小圆片有无迎来亮和暗的变化,并记录。

自转半周前自转半周后 4. 实验现象: (1) 通过转动地球模型,我们发现向光的一面贴有小圆片的地方会变亮,代表 这里是白昼;小圆片被慢慢转到背光的一面,贴有小圆片的地方会变暗,代表这里是黑夜。 (2) 几个小圆片迎来白天或黑夜的时间有早有迟。 5. 实验结论: 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不同地区迎来白天或黑夜的时间不一样,有早有迟。 指点迷津 问题: 通过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新发现? 通过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了“日心说”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证据: 地球自转可以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生。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很难分清到底哪种观点才是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真实原因。所以,我们要将目前得出的结论都暂时保留。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2.了解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且比较这两种观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再一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并且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探索的漫长过程,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 1.再一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2.比较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两种观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 做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的材料:地球模型、铁丝、亮片、手电筒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做了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初步探讨了地球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不过我们发现这个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最终的结论又是什么?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又有过哪些看法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板书课题:2.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相关的资料 1.教师引导:对于地球运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整个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托勒密的地心说,第二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 2.出示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两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3.再出示托勒密地心说的示意图和哥白尼日心说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再看一看,初步了解地心说的观点内容和日心说的观点内容。

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运动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作业教科版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一、填空。 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上有两个代表性的学说:( )和( )。 2.古希腊的托勒密提出( ),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着( )旋转。 3.波兰的哥白尼提出( ),认为( )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 )做圆周运动。 二、判断。 1.“日心说”认为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 ) 2.星星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缘故。( ) 3.哥白尼在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地心说”。( ) 4.在没有新的证据时,我们不能轻易对解释加以否定,各种解释都应暂时保留。( ) 5.“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都是相反的。( ) 6.伽利略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这个证据支持了“地心说”,而否定了“日心说”。( ) 7.法国物理学家傅科通过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是支持“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 8.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轴,实际上并不存在。( ) 9.地球自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也随之变化。( ) 三、选择。 1.下面选项中,( )的假说被“日心说”理论排除。 A.太阳不动,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 B.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沿顺时针方向公转 C.太阳不动,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2.哥白尼的理论中,地球是运动的,并且每( )自转一周。 A.24小时 B.30天 C.365天

3.下面不是“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点的为( )。 A.地球是球体 B.日月星辰都在旋转 C.运动的天体做圆周运动 4.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是( )。 A“日心说” B.“地心说” C.天论 5.下面几种昼夜交替的假说中,相当于托勒密的观点的是(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6.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一事实能够说明的观点是(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7.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 )形成的。 A地球绕太阳运动 B.地球自转 C.太阳绕地球运动 8.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与前一次模拟实验有很多不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条件不同,第二次模拟实验的地球模型增加了地轴 B.实验结果不同,第二次模拟实验确定了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证明了之前的假设“地球围者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是正确的 C.实验方法都是相同的,都是选择了多个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 四、实验探究。 小科阅读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关资料后,再次进行了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下面是他的观察记录。

2《地球的运动》单元整理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

2《地球的运动》单元整理教学设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 学教科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球日、地球年的概念; 3. 能够描绘地球自转、公转的轨迹,并理解时间概念; 4. 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5.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球日、地球年的概念; 3. 地球自转、公转的轨迹图,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公转的轨迹图; 2. 时间概念、季节变化原因的理解。 教学方法: 1. 形象化教学法 2. 模拟实验法 3. 师生互动法

4. 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宇宙、太阳系、太阳、行 星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切入本节课的话题:“请问,地球和太 阳的关系是什么呢?” 二、新课讲解(20分钟) 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地球日、地球年的概念。 3. 观察地图,描绘地球自转、公转的轨迹,并解释时间的概念。 4. 通过图片资料等形式,了解季节变换的原因及其与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30分钟) 1. 精心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深入理解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时间与季节变换的关系。 2. 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指导,引导学生完成模拟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和季节变换的原因。 四、课堂互动(20分钟) 1. 提问互动环节: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展示自 己的见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小组自主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 五、玩游戏(15分钟)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主要介绍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 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运动; 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 了解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运动; 3.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运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重要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和重要意义还不太了解,需要教师引导。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先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运动,但是人类是怎么认识到地球在运动的呢?” 讲授新课 1.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师可以先介绍古希腊学者阿里斯托芬尼的认识,他认为地球是一个圆球,并且地球的大小是已知的,而地球的周长可以通过测量得到。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来展示阿里斯托芬尼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介绍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体都围绕地球运动。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来展示托勒密的地心说。最后,教师可以介绍哥白尼的日心说,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体都围绕太阳运动。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来展示哥白尼的日心说。 2. 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运动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模型来展示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3 人类认识地球运 动的历史(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共11张PPT)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地球与太阳相对运动的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 聚焦 聚焦 “地心说” “日心说” 克罗狄斯·托勒密 尼古拉·哥白尼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地心说 要点: 1. 地球是球体。 2.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3.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探索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说 要点: 1. 地球是球形的。

2. 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3. 太阳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 探索 日心说更可靠 1.有长期的观察数据支撑。 2.伽利略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 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 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3.傅科通过傅科摆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任何的观点都需要众多的证据支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聚焦 地球与太阳相对运动的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 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 地球绕太阳转 地球绕地轴自转 地轴是倾斜的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 1.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2.在地球模型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的小圆片; 3.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模型自转。 4.画图记录下我们的观察结果。

探索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 昼夜交替一次24小时 地球自转 谢谢观看《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实验记录单 班级:姓名:日期: 实验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实验准备地球模型、手电筒、小圆片 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材料,做好实验准备。学生甲手握地球模型,学生乙在地球模型上贴上几个小圆片。学生甲转动地球模型,学生乙用手电筒照射。4、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托勒密、哥白尼。地球绕太阳转,地球绕地球。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昼夜交替一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其中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 3.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年。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2.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3.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1.“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的代表作是《天文学大成》;“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他的代表作是《天体运行论》。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4.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 1.地球自西向东转动,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2.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4、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同学们围城了一个圆圈,用来模拟地球。 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 1.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 2.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3.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4.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1)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2)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长。(3)从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长。(4)从冬至到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短。(5)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一样长。换句话说:同一地方,正午影子在夏天最短,冬天最长,春秋在两者之间。同一地方正午影子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影长又逐渐变短。 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1.公转是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转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会改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每年七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 5.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 6.四季变化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 (1)“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6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重点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昼夜交替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通过模拟实 验,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哪几种? 回顾: 2、我们该如何确认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呢? 我们还是先从历史上人们对地球运动有过哪些看法说起吧。回顾 思考 由上节课知识直 接导入新课聚 焦。 讲授新课一、探索 (一)阅读文献资料 1、阅读要求 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填写阅读卡片。 2、阅读教材带着问题阅读 学会在阅读过程 中使用文献摘 要,并能通过阅 读文献获取地球 运动的相关信 息。

3、填写"阅读卡片” 4、补充资料:傅科摆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 按照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个硕大无比的摆应该在沙盘上面画出唯一一条轨迹。可人们惊奇地发现,傅科设置的摆每经过一个周期的震荡,在沙盘上画出的轨迹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5、托勒密和哥白尼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 明确: “地心说”:古时候,人们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地心说”,编撰《天文学大成》。 “日心说”:哥白尼搭建小型天文合,设计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 6、“日心说”与“地心说”经过一场长期的生死斗争,直到1979年,罗马教皇才为伽利略平反。 播放视频,班助学生了解。 7、根据阅读资料中的相关知识,再来判断昼夜交替的四种假设哪个更符合客观事实?理由是什么?读后填写阅读 讨论 看视频回答

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

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对地球运动的了解主要基于日、月、星等天体的运动观察。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本教案将以小学科学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历史;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历史;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地球运动的认识历史 (1)古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古人通过观察日、月、星等天体的运动,得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观点。例如,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地球自转的存在,提出了“昼夜长短不同是因为地 球自转”的观点。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球静止说”,即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其他天体绕地球运动。 (2)近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了“地球公转说”,即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围 绕着太阳运行。这一观点经过进一步观测和实验证实。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1)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每天自 西向东旋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称为椭圆轨道。 3. 地球运动现象的解释 (1)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当地球的一半面对太阳时,这一半地球就会亮,形成白天;而当这一半转到背太阳的一面时,这一半地球就会暗下来,形成夜晚。 (2)季节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填空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1.科学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或,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加以。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2.由于地球与宇宙中的相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常常通过与进行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 3.地球结构模型: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和。是最薄的一层,约17千米,并且厚度是不均匀的,厚度将近2900千米,平均半径为3500千米。 4.观察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1)地球上陆地的形状、大小、位置各不同,且陆地不是全部连接在一起的,海洋也被这些陆地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大洋大洲) (2)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是相互连通的。(分陆地分海洋)(3)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在半球,海洋集中在半球。 5.地球自转模型:横切橙子模拟的是,吸管竖着穿过橙子代表,地轴于赤道,地球围绕自转。(地轴是穿越南北两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 6.关于地球我们还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的。地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岁。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颗行星。目前地球上生活着左右的人口。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的卫星是。地球内部是的,会产生地震火山。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是,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我们在半球(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是,最长的纬线是中间的,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我们在半球。 2.2.昼夜交替现象 1.针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我们的假设,能出现昼夜交替的打√。 假设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假设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假设3:地球自转。()假设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 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判断。“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这种说法本来就是的。“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这一假设不仅解释了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而且解释了地球上一年四季的现象,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确定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地球产生的。 4.地球是一个也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体。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

第1课时我们的地球模型 一、知识解读 1.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厚度最 大,地壳厚度最小。 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海洋面积大,约占71%,陆地面积小,约 占29%。 3.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 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4.对比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它们的制作方法、材料也会不同, 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 二、实验重现 实验1:自制地球结构模型 1.实验目的: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并观察地球的内部结构。 2.实验器材:红色、黄色、蓝色三种橡皮泥等。 3.实验步骤: (1)用红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黄色的橡皮泥在红色地核的外面包一层,代表地幔。 (3)用蓝色的橡皮泥在黄色地幔的外面包一层,代表地壳。 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图 4.实验结论:地球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实验2:自制地球自转模型 1.实验目的:制作并观察地球自转模型。 2.实验器材:小刀、橙子、勺子、吸管等。 3.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橙子从中间横向切开。 (2)去掉里面的果肉。 (3)将去掉果肉的橙子壳拼成原来的样子,将吸管穿过橙子壳。小:汇 横切橙子去果肉将吸管穿过橙子壳 4.实验结论: 地球由南、北两个半球组成,中间切开的线就是赤道,穿过橙子壳的吸管就是地轴。 指点迷津 问题:地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厚度怎样?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的厚度最大,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地壳的厚度最小,约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2900千米。 地壳(厚度妁17千米) 一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 —⅛⅛(平均半径妁3500千米)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同步练习试题)

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一、单选题 1.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2.“日心说”是( )提出来的。 A. 托勒密 B. 哥白尼 C. 伽利略 3.下图的模拟实验中,当船模在球面上行驶,李华( )。 A. 先看到船身,再看到帆顶 B. 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C. 同时看到船身和帆顶 4.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共同特点是()。 A. 太阳不动,其他围绕太阳转 B. 地球不动,其他围绕地球转 C. 地球是球体 5.1519年,航海家( )带领船队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A. 郑和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6.我国最近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首辆火星车名称是( ) A. 嫦娥号 B. 祝融号 C. 神舟号 7.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球体” B. 两者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C. “日心说”的核心观点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8.优优还知道,关于昼夜交替的现象,曾经有“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同( )。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地球是球形的 C.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9.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是因为北极星处在()。 A. 地球的正上方 B. 地轴的延长线上 C. 地球的正下方 10.()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A. 托勒密 B. 哥白尼 C. 傅科 11.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的理论。

A. 地心说 B. 日心说 C. 月心说 12.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 )。 A. 公转 B. 自转 13.科学家们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然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发现宇宙正处于( )之中。 A. 膨胀 B. 收缩 C. 毁灭 14.托勒密提出了()。 A. “地心说” B. “日心说” C. 恒星的周年视差 15.“地心说”理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16.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B. “日心说” 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C. 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 17.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是前苏联的()。 A. 加加林 B. 阿姆斯特朗 C. 杨利伟 D. 万户 18.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制作的。 A. 牛顿 B. 胡克 C. 伽利略 D. 哈勃 19.下列表述不属于“日心说”理论主要观点的是( )。 A. 地球是球形的而且是在运动的 B.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 C.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 20.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观点是一致的。 A. 地球是球体 B. 太阳是宇宙中心 C. 日月星辰绕着地球转动 二、判断题 21.从科学史的角度看,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误的,没有价值的。 2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理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3.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揭示了昼夜变化的真正原因。( ) 24.伽利略是第一位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科学家。 25.世界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1957年10月4日由前苏联发射的。 26.我国启动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在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