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 昼夜交替的现象(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 昼夜交替的现象(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 昼夜交替的现象(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活动:《昼夜交替的现象》实验记录表

假设示意图示意图(用圈、箭头表示运动方向)是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我的发现:

以轻空

以轻空

以轻空

以轻空(共11张PPT)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2.2 昼夜交替现象

聚焦

观察这两幅图,你从中发现了什

聚焦

什么是昼?什么是夜?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总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称为昼;一半没被太阳照

亮称为夜。

什么是昼?什么是夜?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总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称为昼;一半没被太阳照亮称为夜。

聚焦

聚焦

画图说明,你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形成我们的假设。

探索

(1)假设可以归纳成以下四种: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传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传

聚焦

模拟实验

点击播放资源《昼夜交替模拟》

聚焦

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实验记录

假设

示意图(用圈、箭头表示运行方向)

是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聚焦

四种假设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是在不同的假设中,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不同。

聚焦

谢谢观看

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KEXUE

六年级上册

艺盘有导野风西

I

夜半球

昼半球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JIACE

YD-89150

佳格题丽

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实验记录

假设

示意图(用圈、箭头表示运行方向)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不动,太阳固着

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固着能

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能

时地球自转

6

新编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从生活中常见的“昼夜交替现象”出发,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的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家是如何寻找未知宇宙领域问题的答案。 故本课教材在探索部分设置了四个环节。一,形成假设环节,学生独立思考,画图表达自己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二,研讨、交流我们的解释,让学生对于每一种假说有较清晰的了解;三,用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四,交流实验结果,修正解释或提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前两个环节,学生需要先画图、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假设,学生能感受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解决问题时是非常重要的,此时教师需要对不同观点进行提炼、分类,并将其展示。继而,在这么多“近乎合理”的假说前,模拟实验的必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实验材料的选择可以让学生先讨论,而不局限于教材上的材料。 研讨部分包括3个问题。问题1,根据实验现象,学生汇报假说是否能解释昼夜交替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到四种假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继而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明确解释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问题3,四种假说只有一种是正确的,需要我们去寻找更多的证据,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学情分析】 从前概念调查可知,大多同学都知道地球被太阳照到的一面是白天,没有没照到的一面是黑夜。而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学生认为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运动。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③地球自转,太阳不动。 ④太阳不动,地球自转,且围绕太阳运动。 ⑤与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有关系。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直线,地球转动时被太阳照到的一面是白天,被月球照到的一面是黑夜。 这与教材上的4种假说基本一致,为教师设计实验记录单和准备实验材料指明了方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昼夜交替是地球上常见的天文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 昼夜交替的现象(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 昼夜交替的现象(课件11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活动:《昼夜交替的现象》实验记录表 假设示意图示意图(用圈、箭头表示运动方向)是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我的发现: 以轻空 以轻空 以轻空 以轻空(共11张PPT)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2.2 昼夜交替现象 聚焦 观察这两幅图,你从中发现了什 聚焦 什么是昼?什么是夜?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总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称为昼;一半没被太阳照

亮称为夜。 什么是昼?什么是夜?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总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称为昼;一半没被太阳照亮称为夜。 聚焦 聚焦 画图说明,你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形成我们的假设。 探索 (1)假设可以归纳成以下四种: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传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传 聚焦 模拟实验 点击播放资源《昼夜交替模拟》 聚焦 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实验记录 假设 示意图(用圈、箭头表示运行方向) 是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能 能 能 能 聚焦 四种假设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是在不同的假设中,昼夜交替变化的周期不同。 实 验 结 论 聚焦 谢谢观看 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KEXUE 六年级上册 艺盘有导野风西

九 I ○ 夜半球 昼半球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JIACE YD-89150 佳格题丽 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实验记录 假设 示意图(用圈、箭头表示运行方向)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不动,太阳固着 能 地球转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半被照亮的地球的图片。) 这是我们的地球家园,现在我们正处于白天还是黑夜? 另一半呢?(预设:正在上课的我们正处于白天,根据手 中的地球仪,可知相对的另一半正处于黑夜。) 2.追问:这种现象会发生变化吗?(预设:会。当太阳光 照到另一边的时候,我们会从白天变成黑夜。另一半则 会变成白天。) 3.揭题: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 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来,白昼又来临了……昼和夜 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板 书:昼夜交替现象) 思考并了解 白昼和黑夜 的特征。 设计意图:昼夜 交替现象每天都 在上演,是学生 非常熟悉的自然 现象,因此选择 开门见山的方式 导入。然而学生 对于常见的生活 现象不一定会进 行深入的思考和 探究,由此就引 出了接下来的探 索活动。 科学探索与研 讨探索一: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 1.提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 (预设: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自转。)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提出自己 的假设,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完成活动帮助卡。 3.交流:科学家们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对假设 进行论证,最终发现规律。今天我们也是小小科学家, 大家四人一组,交流自己关于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 组内研讨帮助卡 设计意图:交 流观点的环节能 让学生在与他人 观点碰撞中,产生 新认知。有了新的 认知,才能让学生 产生亲自做模拟 实验去验证哪种 假设才是真正的 形成昼夜交替现 象的因素以及哪 种假设才是与事 实相符的动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必背知识点整理

第1课时我们的地球模型 一、知识解读 1.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厚度最 大,地壳厚度最小。 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海洋面积大,约占71%,陆地面积小,约 占29%。 3.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 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4.对比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它们的制作方法、材料也会不同, 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 二、实验重现 实验1:自制地球结构模型 1.实验目的: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并观察地球的内部结构。 2.实验器材:红色、黄色、蓝色三种橡皮泥等。 3.实验步骤: (1)用红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黄色的橡皮泥在红色地核的外面包一层,代表地幔。 (3)用蓝色的橡皮泥在黄色地幔的外面包一层,代表地壳。 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图 4.实验结论:地球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实验2:自制地球自转模型 1.实验目的:制作并观察地球自转模型。 2.实验器材:小刀、橙子、勺子、吸管等。 3.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橙子从中间横向切开。 (2)去掉里面的果肉。 (3)将去掉果肉的橙子壳拼成原来的样子,将吸管穿过橙子壳。小:汇 横切橙子去果肉将吸管穿过橙子壳 4.实验结论: 地球由南、北两个半球组成,中间切开的线就是赤道,穿过橙子壳的吸管就是地轴。 指点迷津 问题:地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厚度怎样?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的厚度最大,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地壳的厚度最小,约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2900千米。 地壳(厚度妁17千米) 一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 —⅛⅛(平均半径妁3500千米)

小学科学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引言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对于生 物来说,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是环境因素之一,它们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和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存现象。 二、知识目标 1. 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与生物的生存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3.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生存现象。 三、能力目标 1. 分析和解释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物生存现象。 四、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提高对生物多样 性的珍惜和尊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 1. 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3. 能够解释生物生存现象。 六、教学难点 1. 如何将所学知识与生物生存现象联系起来; 2. 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物生存现象。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进入教室前,教师将教室内显得比较昏暗,让学生感受到昼夜交替的变化。教 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既有日出的阳光,也有夜晚的月亮和星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2. 概念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简要讲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昼夜变化对 生物的影响。然后讲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与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生物,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所选生物在昼夜变 化和四季变化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适应策略。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生物生存现象。 4. 分享和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昼 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和生活。 八、巩固和拓展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课时练(含答案)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练习 一、填空题 1、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______动物;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_______动物。 2、生活在北极地区的______,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3、地球不停的_______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_______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 4、白昼和黑夜对植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晚上气温低,郁金香花瓣会闭合。() 2、大多数绿色植物白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蝴蝶、蚊子、蜜蜂、蛇都属于夜行性动物。() 4、昼夜和四季变化对人类没有影响。() 5、鸟类在冬天会长出厚厚的绒羽。() 6、动物的迁徙、洄游、冬眠与季节变化有关。()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现象中,与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北极狐换毛 B.夜来香开放 C.刺猬冬眠 2、下列现象中,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是()。 A.冬季气候过敏 B.大雁南飞 C.猫头鹰夜间捕鼠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共同特点是() A.运动的方向 B.运动的周期 C.运行轨道形状 4、下列属于夜行性动物的是() A.猫头鹰 B.老虎 C.公鸡 5、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下列动物靠冬眠过冬的是() A.麻雀 B.蛇 C.雅马哈鱼

白桦树落叶 雅马哈洄游昼夜交替 冬练三九 大雁南飞 昙花一现四季变化 蜻蜓点水 五、综合题 1、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填写下表。 2、根据你所学的单元知识,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

1、昼行性夜行性 2、北极狐 3、自转公转 4、光照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四、连线题 白桦树落叶 雅马哈洄游昼夜交替 冬练三九 大雁南飞 昙花一现四季变化 蜻蜓点水 五、综合题 1、 2、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_2.昼夜交替现象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指导教师: 备课成员: 【教材简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旨在充分展露学生对昼夜现象的看法,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 教材主要安排几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二是通过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验证假说;三是对可能产生昼夜现象的解释进行整理和进一步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昼夜交替这个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学生熟悉的知识现象的特征,对现象成因的理解比较模糊,有过探究经历的学生就更少了。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需要他们继续去寻找证据来进一步验证各种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2、能基于假设,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难点:能基于假设,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记录表、手电筒、蜡烛、地球模型(地球仪、第1节课的地球模型、乒乓球、棒棒糖等)。 小组:手电筒、地球模型(地球仪、第1节课的地球模型、乒乓球、棒棒糖等)。 【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 2、课前准备 3、学习目标 一、聚焦 1、出示视频:昼夜变化视频 提问:视频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图片: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一半亮、一半暗) 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出地球有昼夜之分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现生活中常见的昼夜变化的景象,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之分”,通过师生互动,了解白天黑夜的产生原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2.2《昼夜交替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2.2《昼夜交替现像》练习 一、填空题 1、地球上被阳光照亮的半球处于______,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球处于_______。 2、在昼夜交替的实验中,自制的地球模型代表_______,手电筒代表________。 3、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于确定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手电筒的光打在地球模型上,亮、暗的位置不断变化对应昼夜交替现象。() 2、地球不会发光也不透明。() 3、模拟实验就是对照实验。() 4、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关系不同。() 5、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 6、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小明同学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几种假说,下图中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2、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下图模拟的是()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绕着地球转,同时地球自转 3、地球面对太阳的那一半,形成( ) A.昼夜交替 B.白天 C.黑夜 4、下列关于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有可能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乒乓球不动,手电筒绕着乒乓球转动 B.手电筒不动,乒乓球自己转动 C.乒乓球自己转动,手电筒也绕着乒乓球转动 5、用小球代表地球、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 A.对比实验 B.代表实验 C.模拟实验 四、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乒乓球、________、小纸人等。 实验步骤: 1、把乒乓球当作________,手电筒当作_______,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________,背着太阳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________。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昼夜交替现象(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2昼夜交替现象(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极昼、极夜时间不等长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不同 2.言泽用手电筒和乒乓球做地球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它们分别模拟的是()。 A.太阳和地球B.地球和地球上的人C.太阳和月球 3.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观点是()。 A.太阳是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出来巡逻,晚上休息 B.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C.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形成白天和黑夜 D.地球可能是一个”鼓“,鼓的外层是包在雾里的火环,太阳、月亮在雾中运动 4.下列各种假说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太阳不动,地球自转B.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C.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5.太阳清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这是因为()。 A.太阳不停地绕地球转动B.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6.言泽用手电筒和乒乓球做地球昼夜交替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之后再阅读,言泽发现“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与()有共同点。 A.托勒密的“地心说”B.哥白尼的“日心说”C.答案A、B都可以 7.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照射地球时,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 A.白天B.黑夜C.日出D.都有可能 8.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小地球仪模拟地球。我们在完成昼夜交替现象假说过程中,发现()。 A.只有书本上呈现的那几种,没有其他的假说了 B.除了书本上呈现的四种解释外,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 C.只有一种假说,也就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并围绕太阳公转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本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交替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从而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4. 能够观察和记录昼夜交替现象;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知识,但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还不够清楚。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自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球在做什么运动?”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讲授新知 1.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公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球在做什么运动?” 2. 讲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引导学生理解公转的概念和规律。 例子:教师可以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让学生围着小球转圈,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 3. 讲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原理。 例子:教师可以用手指代表太阳,让学生围着地球的小球转圈,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并观察小球上的部分区域是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全 册 知 识 点 汇 总 (含实验问答题)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3.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 微观世界 5.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以分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6.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8.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撕、滴、展、盖、染、吸。 9.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10.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发现血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单。 11.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2.微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1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草履虫、线虫等为单细胞生物。 15.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16.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1.地球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3.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24小时(一天) 目镜 物镜 调节旋钮 反光镜 载物台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7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第7课时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2.能通过网络学习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3.了解自然之妙,感受生命之坚强、生命之美,形成自然敬畏之心。 4.了解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知道产品的投产必须经过对环境和自然影响的论证。 【教学重难点】 1.能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2.思考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和地球运动的因果关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看图引入。 展示地球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图片,学生观图。 2.过渡。 谈话: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变化,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影响?四季变化又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活动一:交流我们知道的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1.把你知道的知识分别写在两张便签纸上,在一张便签纸上写昼夜变化对生 物产生的影响,在另一张便签纸上写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2.小组内分享。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给以鼓励与肯定。 活动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案例。 1.谈话:大千自然,无奇不有,关于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一定还有 很多非常有趣、非常神奇的现象。让我们通过网络学习来了解更多的信息吧! 2.明确学习要求。 (1)使用浏览器查阅权威科普网站的内容。

(2)一边阅读一边提取关键信息,分类记录在便签纸上。 (3)把写完记录的便签纸即贴到班级大记录表上。 (4)限时10分钟。 3.学生把“我收集到的信息”展示到班级大记录表上,同时在表前阅读其他 同学的信息。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通过收集资料,我们知道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还有哪些影响呢?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总结我们认识到的地球运动知识。 1.谈话:至此,本单元的学习已到尾声,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的收获吧! 2.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3.谈话:用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总结归纳已知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把已知知识进行关联,让零碎的、不成系统的知识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研究表明,知识网络是非常巩固的,能长久记忆。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它有很多种形式,如气泡图、表格、知识树、流程图、括号图、圆圈图、鱼骨图,等等,每个人的表达习惯不同,所以使用的思维导图也不尽相同,那么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整理地球运动的知识吧! 4.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5.展示我的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科版

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P36~3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探索与研讨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大部分的花在白天开放,但也有部分花在晚上开放,如昙花。 学生2:对动物也会产生影响,有的动物昼伏夜出,如猫头鹰。 主持人:四季变化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3:四季变化会影响人们的饮食、穿着、出行等方面;有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一些植物在春天发芽,秋天落叶。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2.过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还会产生很多非常有趣、非常神奇的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信息吧! 探索二:了解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1.引导: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信息。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查到的信息,完成调查表。 3.过渡:同学们查阅的资料都很详细,但也很零碎。接下来让我们用思维导图把这些零碎的、不成系统的知识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吧。 4.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思维导图。 探索三:了解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1.引导: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信息。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交流查到的信息,完成调查表。

探索 与研讨 3.指导:指导学生完成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思维导图。 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通过收集资料,我们知道昼夜交替对生物还有哪 些影响呢? 小组1: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有人们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部分动物分为昼行性动物和夜行 性动物;大多数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以呼吸作用 为主。 主持人:通过收集资料,我们知道四季变化对生物还有哪 些影响呢? 小组2: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有影响人们的饮食、着装、 出行等方面;部分动物在夏季和冬季换毛,一些动物会用 冬眠的方式过冬;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样貌。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昼夜和四季变化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生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2课时昼夜交替现象

第2课时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 1.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2.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3.认识到身边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 【教学重难点】 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手电筒、三选一(地球仪、第1课的地球自转模型、增加地轴的海陆分布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大表、彩色笔记录学生假说、一套学生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引入学习: (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 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2.提出问题: (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 (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演示实验。 (1)如果把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

么时间,背着太阳的一面呢?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讨论: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通过模拟实验,能够证明我们的假设吗?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的昼夜交替现象的? 2.能解释昼夜现象的假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同? 3.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来确认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当学生认识到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是几种假设的最大不同点时,那么自然就明白了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是解开昼夜交替成因的关键。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4.地球自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