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 )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 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

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6、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普通的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花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吸收了。

7、五彩玻璃具有(变色效果),调光玻璃根据需要调节(透明程度),从而改变透进光的强度。

8、(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9、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是由(接收器、光导纤维、散射器)等三部分组成。传动器由(电脑)控制,接收器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花卉栽培等。

10、美国研制开发的(“太阳能窗”),是由嵌入两个大玻璃天窗的多个透明塑料板构成的。每个小塑料板都有(几十个小金字塔的模块)。

11、(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光明,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利于病人康复。

12、1870 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1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的物体。

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1、(音乐)是流动的诗篇,(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古琴)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

2、我国古典(《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 1977 年 8 月 22 日发射到外太空。

3、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

5、一件乐器仅仅能发出声音是不够的,还必须能使(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演奏音乐。

6、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或音量)、音高(或音调)和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7、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

8、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9、什么叫音乐疗法?

就是利用音乐的特殊功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音乐,使其产生治疗的作用。如:悠扬欢快的旋律,可以使人全身心投入于乐曲之中,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使肌肉放松,消除神经紧张,帮助驱散烦闷,减轻人们工作、生活上的压力。

10、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音量)。分贝是人能听见的左微弱的声音。落叶声( 10)分贝,耳语声(30)分贝,图书馆中(40)分贝,正常谈话(65 )分贝,吸尘器工作(80)分贝,摩托车发动(95)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100)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20)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40 )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

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11、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1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水中时每秒(1400)米,在钢铁中是每秒(5000)米。(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13、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源产生的声音,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里,耳朵通过听觉系统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了。

14、什么叫噪声?

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15、噪声有什么危害?

噪声使人感到厌烦,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比较强的噪声,使人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耳聋。极强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假如一个人突然置身于极强的噪声中,听觉器官就会发生急性外伤,并且整个肌体会受到严重损害,双耳变聋,语言混乱,神志不清,甚至会造成脑震荡、休克或死亡。

16、如何控制噪声?

①、在声源处控制:如禁止鸣笛,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②、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如在路边植树形成“绿色音屏”、或安装隔音板。③、在接收处控制:如人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

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

1、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全身各处。

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

3、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

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4、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5、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6、青春期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个人考虑问题、自我感觉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开始有所变化。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经历的一些变化有许多复杂的感受。有时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又感到害羞和困惑。有的青少年会提出存在心中已久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有的青少年开始尝试新的体验,如无偿地帮助他人、交朋友或打扮自己,穿一些时髦的衣服等。

7、青春期应补充哪些营养?

①、蛋白质,②、糖类和脂肪,③、维生素,④、矿物质和微量元素,⑤、水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维生素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8、什么叫做亚健康状态?

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这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状态。

第五单元

1、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2、我们进行探究过程包括:(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大象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错)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6、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7、(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

结果。 8、植物的根不可能有(A )生长的特性。 A、向上 B、向水C向地 9、(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0、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11、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1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一)个变量。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什么叫做光的反射? 答: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三单元《浩瀚的宇宙》 知识点: 1.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地球的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 2.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自西向东(从背向太阳的位置观察)转动。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3.天空中除了月球、行星等可以移动的天体,还有一些星球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被称为恒星。恒星可以自身发光。太阳也是一颗恒星。 4.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具有一定质量,并且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 5.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作太阳系。 6.人类很早就发现在天空北部有一颗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人们常靠它来辨别方向,这就是北极星。 7.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辨认标志,北极星是小熊座中的一颗星,北极星经常被用来辨别方向。

8. 春季,在北方天空可以看到七颗排成像勺子形状的亮星,这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与附近诸星并称为大熊星座。 9.天鹅座是夏季可以看到的著名星座之一。它的主星排列得很像一个大“十”字,长长的一竖就像天鹅长长的脖子,一横就像天鹅展开的双翼。 10.仙后座在秋天的夜晚特别闪耀,其中的五颗星构成一个明显的英文大写字母“W”的形状,这是识别仙后座最主要的标志。 11.冬季,可以找到有“夜空王者”之称的猎户星座,他右手挥着棍棒,左手执着兽皮,是一位雄壮威武的猎人。有三颗亮星排成一条直线,间距基本相等,亮度也差不多,合称为“猎户的腰带”。 12.借助星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方法一,先找到北斗七星,将北斗七星斗前的两颗星连线。再向勺口方向延 伸约5倍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40×2分)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________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各种生物因素的影响。 2、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植物的茎、叶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受充分的阳光进行________;植物根的生长具有________,有利于充分吸收________;植物的根还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________的结果。 4、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________。光从光源发出后________。 5、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________。人们利用平面镜来________和________光的传播方向。 6、普通的白光是由________组成的。不同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

8、乐声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分贝。 10、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由于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________,所以真空________传播声音。 二、判断(5×2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体对环境没有适应能力() 2、亚健康也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3、蚯蚓喜欢的家应该是干燥、温暖的地方() 4、科学研究中如果多次失败就可以放弃研究() 5、音乐是乐声,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放声歌唱() 三、简答(5×2分) 1、噪声已被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我们的环境,控制噪音的方法有哪些? 2、青春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其他阶段,青春期应注意补充哪些营养?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整体分析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整体分析 整体分析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

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重点总结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重点总结 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 1.实验误差实验中,相同条件下,每次的测量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小车与地面的轻微撞击、地面摩擦等难以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属于实验误差。 2.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可以用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是,如果相同条件下,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多次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则应剔除该次测量结果,重新测量。 3.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4.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物镜观察细节。转到高倍物镜时,须小心转动转换器,注意不要物镜接触到玻片。 5. 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 同。植物的细胞结构

6.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 样的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动物的细胞结构 7.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8.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9.肉眼看的见的真菌有蘑菇和木耳。 10.使食物发霉的是霉菌。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营养菌丝深入食物内部吸收养料,就像植物的根;气生菌丝向空中伸展,顶端可生出球形的孢子囊,里面的孢子成熟后扩散到别处繁殖成新的霉菌。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共20分) 1、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_______ 的光。 2、增加纸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以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3、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________,这是这________变化。 4、人体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__________和 _________。 5、________和________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6、________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7、自行车的刹车运用了___________的原理。 8、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________。 10、煤、石油、天然气是_____________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能改变物体用力方向的是()。 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 2、硫酸铜溶液不能用()盛装。 A.玻璃容器B.铁制容器C.铜制容器 3、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 4、食物进入人体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要经历许许多多的()。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形态变化 5、“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反映的是()的原理。 A.杠杆B.轮轴C.滑轮 6、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A.沉淀、过滤、消毒B.消毒、沉淀、过滤C.过滤、消毒、沉淀 7、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A.形态发生了改变B.产生新的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 8、认真观察下列现象,()可能会平衡。 A.B. C. 9、鸡蛋握在手中不易破碎是因为() A.鸡蛋壳很坚硬B.鸡蛋壳很厚 C.鸡蛋壳接近球形D.鸡蛋壳内部是实心的 10、赵州桥的桥面在()。 A.拱上方B.拱下方C.拱中部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3、饮料瓶可以回收,医院里的一次性针筒也可以回收,再制作其他塑料制品。() 4、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5、小六棱柱在斜面上一定会滚下来。() 6、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反而落后了。() 7、不同生物的细胞是相同的。() 8、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9、只要有电流通过导体,它的周围一定会产生磁场。()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全册课本中研讨问题参考答案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全册课本中研讨问题参考答案 P1问题: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来后,都会在地面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如滑滑梯、滑雪一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参考答案:与物体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P5问题: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并用语言描述。 参考答案:会看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格子组成的,就像一个个小房间。小格子里还有小点点。 P8问题:酵母粉与发面效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酵母菌在合适的温度下能使面团变“胖”。 P10问题:使用体视显微镜或者我们上节课所使用的显微镜观察霉斑,看看食物霉斑里面有什么,用语言或者绘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参考答案:使馒头发霉的是一种微生物-霉菌,其广泛分布于空气中,它的生长与其他生物一样,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吸收养料。而放在特定的环境中的馒头,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于是,霉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导致馒头发霉。 P15问题:调查同学们的感冒经历,根据本课的知识,对他们的经历给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答案:究究患的是病毒性感冒,由于就医及时,定时定量用药并注意休息,5天后就痊愈了。妙妙患的是细菌性感冒,由于没看医生且盲

目用药,一直没有效果。待后来去看医生,病情已然加重,不得不进行输液(抗生素)治疗,10天后才痊愈。由此可知,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先确定感冒的类型,再对症下药,才能尽快痊愈。 P16问题:这次疫情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灾难,全球数以亿计的人感染。关于这次疫情,我们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参考答案:因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年轻人免疫力较强,有可能不会被传染;患有基础疾病且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免疫力较差,被传染的可能性则非常大。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等可以避免被传染。 P21问题:整理我们获得的信息,与大家交流云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地球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P23问题:依据雨的成因,与同学们交流、推测雪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冰雹如何形成? 参考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时在高空形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和小冰晶不断变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在温度低于0℃时就会形成雪。空中的云遇到冷空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P25问题:霜和露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霜和露都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物体的表面上。当夜间气温下降(气温高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发生凝结,就形成了露。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1)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1)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填空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如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在制定实验方案时,需要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向窗外伸展是因为植物具有向光性,而根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则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适应环境的喜好,如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分供应方向和距离等因素。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我国春秋时期的墨家学派创始人___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 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会发生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 能力也不同。 3.人们利用平面镜、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改变和控制光 的传播方向。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5、成功的设计需要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新的改进方 案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多次尝试才能逐渐接近成功。 6、阳光包含七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青、蓝、紫。普通的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会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花只反射红色的光。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错)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6、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7、(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

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植物的根不可能有(A )生长的特性。 A、向上 B、向水 C向地 9、(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0、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11、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1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一)个变量。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什么叫做光的反射? 答: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爱我家》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我爱我家》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要求:密封线内不允许答题;黑色水笔书写,卷面整洁) 一、我会选(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2分) 1.自来水厂的水是如何输送到家庭中的水龙头的?下面顺序正确的是( )。 A.家庭总管道→分水管→供水主管道→水龙头 B.供水主管道→分水管→家庭总管道→水龙头 C.供水主管道→家庭总管道→分水管→水龙头 2.家庭住宅包含很多系统,下面不属于家庭住宅供水系统的是( )。 3.我们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下面不属于学校包含的系统的是( )。 A.供电系统 B.刹车系统 C.安保系统 4.建筑平面设计图的比例一般是( )。 A.1:50 B.1:40 C.1:30 5.在绘制住宅平面设计图时,下面哪项内容不需要全部在设计图中标出?( ) A.坐便器、洗手盆、电视 B.开关、沙发、桌子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C.暖气片、门、灶台 6.下面是绘制住宅平面设计图时,三位同学对住宅布局的讨论,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奇奇:如果是三口之家,最少要设计两间卧室,这样会更方便 B.探探:卫生间要留有上下水的位置,厨房不需要 C.妙妙:除了房间布局外,还要考虑水、电、气、暖、采光系统的布局 7.如图,究究正在制作住宅模型,从房间内部结构看,他负责制作的部分是() A.供暖系统 B.供电系统 C.供水系统 8.妙在设计开关时,让卧室门口的开关能够控制客厅顶灯,这样设计的好处是() A.可以节约成本 B.制作起来非常方便 C.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9.下面说法不准确的是() A.设计图完成后,要虚心听取同学们的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图 B.制作住宅模型前,可以根据设计图先在材料上进行必要的标注,这样制作会更准确 C.在制作住宅模型时,最好一个人完成,其他人只提供建议,这样才会更高效,更准确 10.作品介绍展板应该包括的内容有() ①作品名称②用户需求③使用的材料④设计意图和总体布局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活动方案:(1)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2)思考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3)把实验方案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受阳光的影响),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根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灯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7、对于可受光照的植物来说,光照(充足)的植物生长较好。 8、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都有(向光性,根和生长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 9、由于(“喜好”)的不同,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各不相同,但都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10、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肥料)等。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1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14、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导纤维。 15、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用这个特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16、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色的花朵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它光则被它吸收了。 17、三棱镜分解白光。 18、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 19、背阴房间采光问题设计了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美国研制开发了“太阳能窗”。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能房屋。 20、不同的物体对不同的色光产生不同的(吸收)和(反射)作用。 21、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一些。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一些。 22、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24、编钟: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古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5、1977年8月22日,我国古代名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 26、常见的管弦乐器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小号)和打击乐器(如木琴)但并不是所有的乐器都可以归入这三类乐器,如口琴。 2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 29、乐音三个要素:响度、音高、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30、改变声音大小的关键是改变声音的高低。 31、每一首乐曲,都是由许多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 32、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发声原理是: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 33、音乐疗法:就是利用音乐的特殊功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音乐,使其产生治疗的作用。 34、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能够接受声音的听觉系统)。 3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 340 )米。 36、中国民族乐器有(古筝)(二胡)(琵琶)等。 37、一件乐器仅能发出声音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发生变化才能演奏音乐。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两套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要求:密封线内不允许答题;黑色水笔书写,卷面整洁) 一、我会选(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4分) 1.下列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对人类健康有害 B.它们都对人类健康有益 C.细菌和病毒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2.下面与发面相关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病毒 C.大肠杆菌 3.对于水循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雪也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B.水循环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水循环产生了多变的天气现象 4.北斗七星的形状像( ) A.三角形 B.“人”字形 C.勺形 5.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6.太阳系中能发光的天体是( ) A.月亮 B.金星 C.太阳 7.在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生物遗传现象的是(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A.种瓜得瓜 B.兄弟姐妹长相不同 C.龙生龙,凤生凤 8.最早发现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阿基米德 C.门捷列夫 9.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治疗,这属于( ) A.管理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10.下面的系统不是现代家庭住宅所必需的是( )。 A.供电系统 B.动力系统 C.供水系统 11.下列不属于家庭住宅供电系统的是() A.电表 B.电线 C.电脑 12.地球上最大的贮水处是()。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二、我会填。(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30分) 1.除病毒外,_________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2.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_______和________。 3.上呼吸道感染有的是由_______引起的,有的是由_______引起的。 4.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_______。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_______或_______。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 5.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盐,可以降低_______。 6.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作_______。 7.杂交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交优势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_______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全 册 知 识 点 汇 总 (含实验问答题)

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 1、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2、使用(统计图)可以让结果更直观。 3、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2、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3、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真菌界)是真核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7、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 8、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10、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霉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 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2.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和雾的成因一样,也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3.实验-模拟雾的形成: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 知识点: 1.实验误差实验中,相同条件下,每次的测量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小车与地面的轻微撞击、地面摩擦等难以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属于实验误差。 2.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可以用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是,如果相同条件下,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多次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则应剔除该次测量结果,重新测量。 3.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知识点: 1.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植物的细胞结构 2.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 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动物的细胞结构 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5.使食物发霉的是霉菌。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营养菌丝深入食物内部吸收养料,就像植物的根;气生菌丝向空中伸展,顶端可生出球形的孢子囊,里面的孢子成熟后扩散到别处繁殖成新的霉菌。 6.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7.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8.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难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9.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细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10.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11.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共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和分析与总结三部分。第一部分观察与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花草提出一些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并引发学生生活的积累;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卡对花草倾倒的现象做出猜想;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大家作出的猜想,排除明显不合理的猜测,选出可能的假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大胆的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提出话题、引导提问。出示或讲述植物角等地方的植物发生偏斜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这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应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比如,准备一盆趋光现象明显的花草,以及植物趋光生长的一些图片等来引发话题。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由此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热情。 2、围绕植物角内植物为什么倾斜生长的话题,提出猜测。对于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倾斜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做出很多猜测。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必要时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做出这些猜测的理由,以此引导他们学会科学猜测。为了使学生能做出更深入而科学的猜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研究一些关于植物生存与顺应环的知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从书本上直接找到谜底,但我们应引导学生以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些书本知识,把它们只作为自己猜测的一个理由,引导他们亲自实验验证。 (3)、分析、排除和选择大家所做出的各种猜想。猜想时需要大胆与发散,但同样也要对猜想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该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研究中的发散与集中。大胆与严谨的辩证统一。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十二篇)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 (十二篇)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篇一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但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本科学书是小学最后一本科学书,包括五个单元,23课。它从人类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重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和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培养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生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分组自行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找出实验结果,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1、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篇二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