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

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

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

试推几个常用的经典方剂。若需用药,请遵医嘱,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银翘散}

方剂歌诀

银翘散主上焦病,竹叶荆牛鼓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来源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是方组成谨遵《内经》“风浮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之法,宗喻嘉言芳香逐移之说,在东坦清心凉隔散辛凉甘苦的基础上加减演变而成,是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者的代表方剂。银翘散及其衍生方为中医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之一,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的应用。

组成

连翘、金银花各15克,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6克,竹叶、荆芥穗各4克,生甘草、淡豆豉各5克。

用法

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效主治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银翘散的功效为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吴勒通制银翘散以治太阴

风湿、温热、温疫、冬温初起见“但热不恶寒而渴”之证。后世扩大其应用范围,临床广泛用于温病初起,热郁肺卫诸疾,如传染病、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外科疮疡、妇科乳腺炎以及儿科、五官科的病证。由于本方有清热解毒之功,故一切热病初起出现热郁肺卫诸症状者,皆可考虑应用。

1.银翘散在传染病中的应用。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手足口综合征、流行性胆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狸红热、登革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等。咽痛者加岗梅根、马勃、射干疏散风热,清肺利咽;见口渴、心烦、面赤等胃热烘盛者亦可加生石膏、知母;血热盛者加红条紫草、水牛角以凉血;咳嗽剧烈者加杏仁、桑叶、枇杷叶宣肺止咳;热邪伤阴者加麦冬、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并予隔离休息、适当补液、口服维生素等对症处理。

2.银翘散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①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咳嗽、支气管炎;②循环系统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炎;

③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狸红热并发肾炎、紫疲性肾炎、IgA肾炎;④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疲、过敏性紫疲、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高烧若发热口渴甚者加生石膏、知母;咽喉肿痛甚者加元参、马勃、胖大海;咳嗽痰多者加桔梗、杏仁、象贝母、鱼星草;合并心脏病变者加桃红四物汤、生脉散治疗;口干口苦甚者加黄连;气滞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肾炎病人表证明显,寒热无汗者银翘散加麻黄、苏叶;表虚无汗者加黄芪、术;热重、明显血尿者重用连翘,加黄苓、生地、元参;血压高者加生地、元参,并且重用,加钩藤、夏枯草;浮肿明显者,黄苓、连翘用量宜轻,重用金钱草、白茅根、泽泻;蛋白尿明显者,加蝉衣、生黄芪、地龙;个别患者如出现吐等症状,加蕾香、砂仁、苏叶。

3.银翘散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小儿外感发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胆腺炎、小儿急性结膜炎、风热咳嗽、小儿口腔炎、小儿疤疹性咽峡炎、小儿迁延性肺炎、小儿咽-结膜热、

婴幼儿哮喘、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过敏性紫疲合并紫疲肾、风疹、麻疹、狸红热并发肾炎等。高烧惊励加钩藤、蝉衣;心烦、口渴加花粉、芦根:恶寒重加荆芥:扁桃体化浓加苡仁便秘加大黄:伴肺炎者去粳米,加麻黄、桑白皮;若扶饮食积滞加山楂、神曲,夹湿则加木通、滑石,肝风内动加羚羊角、钩藤;咳嗽加杏仁,桔梗痰多加制半夏、莱丽子,咳喘加灸麻黄、杏仁、鱼星草;出红斑疹加生地、丹皮;惊搞加钩藤、蚕或加用紫雪丹;头痛加菊花、川芝;呕恶加竹茹、姜半夏;声晰加木蝴蝶、胖大海;喉核紫赤加丹皮、赤芍;药物剂量视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而定。

4.银翘散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咽-结膜热、鼻窦炎、突发性耳聋、急性中耳炎、耳胀、鼻咽癌放疗中口咽黏膜反应、口疮等。咽喉红赤干痛加蚕、挂金灯、山豆根清润利,喉核肿甚选加夏枯草、僵蚕、浙贝;急性鼻炎加柴胡、丝瓜络;头昏发热,鼻弟多黄,伴口苦加龙胆草、夏枯草;头痛部位在巅顶者加藁本,额部痛者加柴胡,前额眉棱骨痛者重用白芷,后枕部痛者加葛根;兼有虚证者加黄芪、党参、当归。

5.银翘散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皮肤病、神经精神疾病、妇科疾病、眼科疾病、外科疾病等银翘散均广泛应用。

方解

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

本方重用银花、连翘为君,既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又具芳香辟秽的功效,在透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多挟移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鼓辛而微温,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与大队辛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皆为臣药,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宣肺止咳化痰,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合桔梗清利咽喉,

属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辨证要点

《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衄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现代运用

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亦多用之。

使用注意

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方论

1.《温病条辨》:“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2.张秉成《成方便读》:“治风温、温热,一切四时温邪,病从外来,初起身热而渴,不恶寒,邪全在表者。此方吴氏《温病条辨》中之首方,所治之温病,与瘟疫之瘟不同,而又与伏邪之温病有别。此但言四时之温邪,病于表而客于肺者,故以辛凉之剂轻解上焦。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皆辛凉之品,轻扬解散,清利上焦者也。豆豉宣胸化腐,牛蒡利膈清咽,竹叶、芦根清肺胃之热而下达,桔梗、甘草解胸膈之结而上行。此淮阴吴氏特开客气温邪之一端,实前人所未发耳。”

3.李畴人《医方概要》:“治温邪初起。以牛蒡宣利肺气而滑利窍;豆豉发越少阴陈伏之邪,为君。以银花、连翘甘凉轻清,宣泄上焦心肺之邪为臣。荆芥散血中之风;薄荷辛凉,宣肺胃之热而泄风;竹叶清心肺;甘、桔解毒开肺,载诸药上浮i芦根清胃热,合辛凉轻剂而治肺胃上焦风温,但热无寒。咳嗽不爽,加杏仁、象贝;口燥加花粉;热重加山栀、黄芩;脉洪口渴,石膏亦可加。吴氏以银翘散为主,治津气内虚之人。”

本内容主要参考《银翘散》《温病圣医吴鞠通》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本号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文章可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毕竟收集整理编排需要时间,谢谢理解!

银翘散

银翘散 中文名称: 银翘散 英文名称: yinqiao powder 定义: 同名方约有3首,现选《温病条辨》上焦篇方。组成: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银翘散是治疗温病初起的常用代表方剂。治当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中重用银花甘寒芳香,清热解毒,辟秽祛浊,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轻宣透表,共为君药;薄荷辛凉,发汗解肌,除风热而清头目,荆芥、豆豉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薄荷相配,辛散表邪,共为臣药;牛蒡子、桔

梗、甘草宣肺祛痰,解毒利咽,竹叶、芦根甘寒轻清,透热生津,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以为使。合而用之,共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剂。银翘散出处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瑭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吴氏倡导用三焦辨证阐述温病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判断预后,主张立法处方紧扣病机。银翘散为温病初起,邪在上焦所设,并随证加减,衍生出多个变方。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的地位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方名】银翘散 【别名】银翘解毒散 【出处】《温病条辨》卷一。 银翘散【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连翘一两(30克)银花一两(30克)苦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 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荆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人

温病条辨:辛凉平剂银翘散的正确解读

温病条辨:辛凉平剂银翘散的正确解读 银翘散摘录于《温病条辨》卷一,首先看下银翘散的组成及其功能主治:组成:处方连翘30 克银花30 克苦桔梗18 克薄荷18 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 克淡豆豉15 克牛蒡子18 克制法上杵为散。药理作用:银翘散的药理作用《中医杂志》1986(3):59,1.解热:在大鼠实验性体温增高时,分别给予银翘散袋泡剂和片剂,动物体温得以下降,尤其以袋泡剂作用明显。2.抗炎:银翘散袋泡剂对不同原因所致之炎症均有显着性的抗炎作用,而片剂与煎剂对某些炎症作用甚弱或无作用。3.抗过敏:对天花粉所致大、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过敏性休克死亡率。4.促进免疫功能:在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的情况下,袋泡剂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上述作用,无疑是临床应用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药理学基础。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法用量:每服18 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备注: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 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按:本方制成丸剂,名“银翘解毒丸” 。然后看下后人对于银翘散的解读:银翘散,治风温、温热,一切四时温邪,病从外来,初起身热而渴,不恶寒,邪全在表者。此方吴氏《温病条辨》(可在中医智库APP 中查阅)中之首方。思及当今临床,我们实在有些愧对银翘散。该用不用,不该用滥用,并不是医者应该做的。银翘散与“时时轻扬法”银翘散方的用量与煎服法值得注意。组成: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煎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之所以“勿过煮” ,是因为“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服法:“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如此服用是非常重要的:“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今人亦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 从银翘散方的组成与煎法来看,原方的用量是相对偏小的。而当前临床上,很多医生笔下的银翘散方用量是相对较大的,特别是患者的每次服用量。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肯定存在,那就是认识上的问题。通常临证者会认为,银翘散证多是由于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银翘散方中,银花、连翘等药有广谱抗生素作用,在加减中加入板蓝根、大青叶等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这样组方就可以针对细菌或/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了。在一定程度上,剂量小,消炎、抗病毒力量也小;剂量大,消炎、抗病毒力量也大。于是,临证中,处方剂量就相对偏大,且自认为有足够的理论支持。类似的思维对很多中医临证者影响并不算小。试问,中医中药治疗炎症,果真是直接针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

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

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 试推几个常用的经典方剂。若需用药,请遵医嘱,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银翘散} 方剂歌诀 银翘散主上焦病,竹叶荆牛鼓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来源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是方组成谨遵《内经》“风浮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之法,宗喻嘉言芳香逐移之说,在东坦清心凉隔散辛凉甘苦的基础上加减演变而成,是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者的代表方剂。银翘散及其衍生方为中医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的中药复方之一,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的应用。 组成 连翘、金银花各15克,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6克,竹叶、荆芥穗各4克,生甘草、淡豆豉各5克。 用法 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效主治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银翘散的功效为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吴勒通制银翘散以治太阴

风湿、温热、温疫、冬温初起见“但热不恶寒而渴”之证。后世扩大其应用范围,临床广泛用于温病初起,热郁肺卫诸疾,如传染病、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外科疮疡、妇科乳腺炎以及儿科、五官科的病证。由于本方有清热解毒之功,故一切热病初起出现热郁肺卫诸症状者,皆可考虑应用。 1.银翘散在传染病中的应用。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手足口综合征、流行性胆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狸红热、登革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等。咽痛者加岗梅根、马勃、射干疏散风热,清肺利咽;见口渴、心烦、面赤等胃热烘盛者亦可加生石膏、知母;血热盛者加红条紫草、水牛角以凉血;咳嗽剧烈者加杏仁、桑叶、枇杷叶宣肺止咳;热邪伤阴者加麦冬、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并予隔离休息、适当补液、口服维生素等对症处理。 2.银翘散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①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咳嗽、支气管炎;②循环系统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炎; ③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狸红热并发肾炎、紫疲性肾炎、IgA肾炎;④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疲、过敏性紫疲、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高烧若发热口渴甚者加生石膏、知母;咽喉肿痛甚者加元参、马勃、胖大海;咳嗽痰多者加桔梗、杏仁、象贝母、鱼星草;合并心脏病变者加桃红四物汤、生脉散治疗;口干口苦甚者加黄连;气滞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肾炎病人表证明显,寒热无汗者银翘散加麻黄、苏叶;表虚无汗者加黄芪、术;热重、明显血尿者重用连翘,加黄苓、生地、元参;血压高者加生地、元参,并且重用,加钩藤、夏枯草;浮肿明显者,黄苓、连翘用量宜轻,重用金钱草、白茅根、泽泻;蛋白尿明显者,加蝉衣、生黄芪、地龙;个别患者如出现吐等症状,加蕾香、砂仁、苏叶。 3.银翘散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小儿外感发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胆腺炎、小儿急性结膜炎、风热咳嗽、小儿口腔炎、小儿疤疹性咽峡炎、小儿迁延性肺炎、小儿咽-结膜热、

温病条辨学习笔记:银翘散与桑菊饮

温病条辨学习笔记:银翘散与桑菊饮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桂枝汤方:桂枝(六钱)芍药(炒,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片)大枣(去核,二枚) 辛凉平剂银翘散方: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PS:既遵仲景,竟然把用量都给改了。桂枝芍药不等量伍了,且仲景原书中芍药并未言炒。清代,按1两=36.9g,1两=10钱计算,这些药总量56钱,按1钱=3.7g计算,约207g,每次服用6钱,也就是总量的约10分之一。计算出来,大概剂量如下: 连翘4g,银花4g,苦桔梗2.4g,薄荷2.4g,竹叶1.6g,生甘草2g,芥穗1.6g,淡豆豉2g,牛蒡子2.4g 也就是说一次服药这个量,用新鲜苇根熬汤煎药,香气大出即出锅服用,书中明言“勿过煮”。关于服用次数,“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重的一天喝4次,也就相当于一日量:连翘16g,银花16g,苦桔梗9.6g,薄荷9.6g,竹叶6.4g,生甘草8g,芥穗6.4g,淡豆豉8g,牛蒡子9.6g。轻的一天喝3次,也就相当于一日量:连翘12g,银花12,苦桔梗7.2g,薄荷7.2g,竹叶4.8g,生甘草6g,芥穗4.8g,淡豆豉6g,牛蒡子7.2g。 “今人亦间有用辛凉法者,多不见效,盖病大药轻之故,一不见效,随改弦易辙,转去转远,即不更张,缓缓延至数日后,必成中下焦证矣。” 意思大概是说,同时期,也有人用辛凉解表法治疗这种病情,但是很多效果不太好,可能是病情重药太轻,一看效果不好,就换用其他方法,或者病情自行迁延,变成中下焦病证了。由此可见,这个方,

方剂歌诀详解——银翘散

方剂歌诀详解——银翘散 银翘散 《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外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歌诀总括】 银翘散由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和芦根组成,主要治疗上焦肺卫的病证,体现了辛凉解表的治疗方法,症见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如咳嗽,加杏仁、贝母;口渴加天花粉;热重者,可随证加入栀子、黄芩。 【歌诀详解】银翘散主治风温初期,邪在肺卫证。风温邪气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外合皮毛,故风温表证既可见到肺系的症状,又可见到卫分的症状。风热犯肺,肺气不利,可见咳嗽;卫气不畅,阳盛则热,可见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脉浮而数;热伤津液,则口渴;邪热上熏咽喉,则咽痛。故本方立法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 方中以银花、连翘为主,既可辛凉散表,又可清热解毒;配伍薄荷、牛蒡子,增强散表之力,同时还能清头目、利咽喉;竹叶清心除烦,合芦根且能清热生津;桔梗、甘草宣畅肺气,利咽解毒。除上述常用药物外,方中还配伍了辛温的荆芥和淡豆豉。在辛凉解表的方剂中为什么要加入辛温的药物呢?辛凉解表药和辛温解表药虽均能解表,但作用部位存在差异。辛凉解表药的作用部位以肺系为主,发汗力不强,开腠理散邪的作用较弱;而辛温解表药主入卫分而散邪,发散肌表邪气的作用较强。因本方证中卫分证的表现明显,可见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等症状,故此需要对郁于肌表的邪气进行驱除,而辛凉解表药发散力弱,故此处配伍辛温不峻的荆芥穗和淡豆豉,开泄腠理,疏散邪气,这种配伍方法被称为“去性存用”之法。统观全方,本方的用药涉及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利咽喉和宣畅肺气等多几个

温病学原文背诵条文

叶天士《温热论》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2、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夹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夹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3、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为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4、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5、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6、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

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7、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 8、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9、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 10、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邪热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 11、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

温病方治疗咽喉痛

温病方治疗咽喉痛 第2434 期作者 / 刘业方冯全生成都中医药大学编辑/ 刘刚⊙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 家正规医学图书、杂 志、报刊等,文底有 具体来源出处。文章 标题为原标题、文中 内容提取。无丝毫夸 大、诱惑、违背客观 事实的文字、图片、 视频等内容,无丝毫 恶意煽动、混淆、误 导用户等内容。一切 均为原文展现,追求 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 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咽喉痛是指咽部或喉部自觉疼痛的症状,多由六淫、疫疠之邪侵袭,火热上犯,或气血痰浊瘀阻,咽喉不利所致,常见于喉痹、乳蛾、喉痈、白喉、颈咽痛、喉音、咽喉菌等病,其他疾病如麻疹、烂喉丹痧、时行感冒等亦引起咽喉疼痛。症状表现为自觉咽部或喉部疼痛。伴随证症状加重时,往往伴有咽喉红肿,吞咽困难,饮食难入,张口困难,颈部强直,活动受限,症状轻者,或伴有咽喉部不适感,干燥感等症状,或伴有声音嘶哑,或咽喉肌膜溃疡,咽喉白腐等。温病发

病由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病邪、戾气病邪等引起的,本文从温病方面论治咽喉痛,故不揣鸿陋,兹略述浅见,以供通道参考。 1风热咽痛:人体禀赋不足或正气虚弱,或阴分有亏,或起居不慎,寒温失调之时,风热病邪乘虚而入,证见:咽痛,但热不恶寒,或微恶寒,头身痛,口渴,舌尖红口微渴,苔薄白或薄黄。《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银翘散方由金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桔梗、牛蒡子、淡竹叶、生甘草、薄荷、鲜苇根组成,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强,用量独重,着重消除致病原因,为本方主药,配伍荆芥、薄荷、淡豆豉宣发卫气,散热主表,桔梗、牛蒡子开泄肺气,清利咽喉,协助主要回复肺卫宣降功能,至于芦根、竹叶、甘草清热生津,即可增强清热力量,又可补充受损阴津,亦有所取。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清莫取”的用药原则。整个组方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清利嘱喉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2暑热咽痛:暑热炎夏之际。正气素亏,或劳倦太过,或汗泄过多。津气耗伤,机体抵御外邪能力低下,暑热病便可乘虚而入,导致本病发生。本病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初期即见壮热、烦渴、汗大出、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少数病例可见,发热、恶寒、无汗,咽痛,身痛、苔薄白、肽浮数等肿卫表证。但为时短暂,很快见邪气内传阳明。而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此证在此不论述。夏末秋初,感受暑暑湿病邪亦可导致此疾病的发生。暑湿外在因素为感受暑湿病邪。内在为正气虚弱,尤其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炎暑湿盛之际,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呆滞。若再加之饮食不节。劳伤正气,脾胃及正气更见虚弱,内则邪阻肺络,則为暑湿病邪的侵入提供可趁之机。 证候见:咽痛,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身形拘急,胸缩心烦。舌苔薄腻;此为内有暑湿而复感寒邪所致,寒束卫表,脚气失宜,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流涕、咽痛。湿阻气机,则胸痞苔

银翘散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银翘散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闫素秋;郭扶平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2(027)011 【总页数】3页(P2337-2339) 【关键词】银翘散;应用;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闫素秋;郭扶平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门诊,太原,030053;山西长治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卫生处,长治,046204 【正文语种】中文 银翘散出自明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目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其进行的现代研究也日渐增多。现就其应用及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药物组成及方义 原文记载的本方药物组成为:银花一两,连翘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 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并详细叙述了其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 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

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及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本方是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的治则,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且遵叶天士之论而立法。双花、连翘具有透表清热解毒之效,方中有三用,一曰清热,二曰透表,三曰辟秽。清热是针对病邪性质而言,透表是针对给邪以出路。辟秽是针对温邪挟秽浊的特点。俞根初说:“伤寒以发表为先, 温热以清里为主。”吴鞠通在方中用双花、连翘各—两是为主药,体现了以清热 为主的思想。方中薄荷、牛蒡子有疏散风热,增强解表祛邪的作用;荆芥穗、淡豆 豉辛温解表,荆芥穗温而不燥,免伤津之弊,淡豆豉又能透邪外出;桔梗、甘草二 药能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有助于辅药清在肺之热及逐邪外出;竹叶、芦根具有清 热生津之功;甘草调和诸药。 2 药理实验研究 近年来,有许多人采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对银翘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银翘散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解毒、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2.1 解热镇痛作用许多动物实验表明,银翘散对不同致热剂所引起的家兔发热均 有明显的解热作用[1~8]。周氏等用银翘解毒片大鼠腹注 50mg/kg、灌胃 125mg/kg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并能明显抑制三联疫苗致大鼠体温的升高[9];富氏等发现银翘散不同剂型的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不同,袋泡剂有明显解热作用,但片剂的解热作用较弱[10],口服液与片剂的解热作用无明显差异[2],颗粒剂、丸剂、片剂均有较强镇痛作用[10]。邓氏等在银翘散的解热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基本排除了银翘散通过对内毒素的灭活解毒而产生解热作用的可能性[4],但杜氏等发现银 翘散能够解除致热原对Wistar大鼠温度敏感神经元的作用,证明该药为中枢性解热药,且其作用原理不全同于解热镇痛类药物[7]。杜氏等通过以伤寒副伤寒甲乙 混合菌苗作为激活物,观察银翘散对体外培养MNC合成释放EP的影响,结果表

银翘散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银翘散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摘要】目的:更加深入了解银翘散加减在临床中的应用。本文 内容从分别银翘散的方解组成、煎服方法、临床实际加减应用、以及 一些个人感悟出发,实验证明了银翘散在呼吸系统疾病、手足口病等 都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银翘散温病条辨临床应用 《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 发汗已,身灼热着,名为风温。”其临床特点“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慎重,多睡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处”。银翘散出自 《温病条辨》,是吴鞠通论治温病学所创的第一方故又称为“温病第 一方”。我认为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与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具有同样的 地位。 1、方解 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主要是由连翘一两(30g)、银花一两(30g)、苦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竹叶四钱(12g)、生甘草五钱(15g)、芥 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牛蒡子六钱(18g)等组成。方中以银花、 连翘作为君药,二者均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均是芳香性味,苦寒 之品,又可辟秽化浊。薄荷、牛蒡子俱为臣药,味辛而性凉,可以祛 卫分邪热善疏散上焦风热,病位在肺所以牛蒡子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亦为臣药,以协助君药来开皮毛疏散风热即“在卫汗之可也” 来加强发汗散邪;桔梗、芦根、竹叶皆为佐药,其中桔梗佐以牛蒡子 可宣降肺气而止咳利咽,芦根、竹叶可以清热生津止渴。生甘草为使

药能够调和诸药,护中焦之气且合甘草可利咽止痛。此方组成严谨, 体现了吴老《温病条辨》中:“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 以及《内经素问》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的配伍原则。[1]该方从创立至 今都在灵活运用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2、煎服方法 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可以找到用法:“上为散。每副六钱 (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煮过。肺药取轻清, 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加芦根18g,水煎服)。因该方组成多由芳香之品,故煎煮时间 不宜太过“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因药物中含有挥发油等易挥发物,有实验表明,煮沸六分钟比煮沸12分钟对退热起效时间、体温 恢复正常时间等症状明显要低,整体治疗效果更佳。[2] 3、临床应用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是治疗温病初起即风温初起 的常用方。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用于 治疗风温表征。银翘散的临床应用也极具广泛,对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风疹等皮肤病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3.1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风温初起,邪犯肺卫,卫气被郁开阖失司,则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口渴头痛,鼻塞咽痛,或有少量稠涕,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用以本方可以辛凉透表。

浅议银翘散的煎服方法

浅议银翘散的煎服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银翘散的不同煎服方法在临床运用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通过严格中医辩证,选取80例风热表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二组均以银翘散为主加减治疗,观察组采用特殊的煎服方法给药,对照 组采用传统的煎服方法给药,治疗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 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翘散采用特殊的煎服方法疗 效较好。 关键词:银翘散,中医辨证,风热表症,《温病条辨》。 银翘散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 风热邪气引起的肺卫表症,临床表现为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 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1]。因本方所用药物价格低廉,疗效较好,故临床上使用率较高。吴氏依据“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选取具有清扬宣透之性的药物组成本方。其中金银花甘寒,连翘苦寒,为君药,用其寒凉之性起清热解毒的作用,配以小剂量质轻辛温的荆芥穗、淡豆豉, 取其味辛发散的功能,配合君药共同起到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在金银花、连翘的寒性作用下,其温性得到制约,只发挥辛散之功[2]。加上牛蒡子辛平润肺、解毒散结、除风利咽;薄荷辛凉解表;芦根清热生津,桔梗轻宣肺气止咳。综上 所述,本方即可凉以清热,又可辛以散邪,同时还具有芳香避秽解毒之功,可以 称得上辛凉平剂之经典。正如吴鞠通所言:“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无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叶 氏立法所以迥出诸家也”。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何做到“用之得法,自然奏效”呢?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使用银翘散时要遵照《温病条辨》中规定的煎煮方法和 服药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和传统的煎服方法相比,二者疗效差异较大。 自2010年起,我院中医科就本方采用特定的煎服方法和传统的煎服方法在临床 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 郑学东 摘要:银翘散方出《温病条辨》,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及“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由于小儿平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加之生性好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动辄出汗,易为外邪所伤。银翘散又为“辛凉平剂”,可用于温病初起,外感风热表证及咽喉诸症,故在小儿疾病中应用较多。 关键字银翘散小儿疾病应用 银翘散方出《温病条辨》,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及“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原方由连翘1两,银花1两,苦桔梗6钱,竹叶4钱,生甘草5钱,荆芥穗4钱,淡豆豉5钱,牛蒡子6钱,及芦根组成。其中银花、连翘功具辛凉透邪,清热解毒,在方中的作用和地位历来被医家所重视。从银翘散的方源及其制方原则结合药物的效用来看,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曰:“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剂,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结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由此可知,吴氏制方的原则是“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之为基本方的东垣清心凉膈散本身已具备此功效,而其主药即为连翘、银花从现代药理分析来看,银花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却没有辛凉解表药所具有的发汗和解热之作用。由于金银花质体轻清,气味芬芳,性属甘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透热于外,且可芳香辟秽,和连翘相配,相得益彰,故银花、连翘常相提并论,相须为用[1]。现代大量的药理研究也表明,其具有明显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感冒、麻疹、乳蛾、惊风、水痘、风疹、痄腮、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过敏性紫癜、手足口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由于小儿平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加之生性好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动辄出汗,易为外邪所伤,

胡希恕《温病条辨按》节选

胡希恕《温病条辨按》节选 卷一·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一、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此九条,见于王叔和《伤寒例》中居多,叔和又牵引《难经》之文以神其说。按时推病,实有是证,叔和治病时,亦实遇是证。但叔和不能别立治法,而叙于《伤寒例》中,实属蒙混,以《伤寒论》为治外感之妙法,遂将一切外感悉收入伤寒例中,而悉以治伤寒之法治之。后人亦不能打破此关,因仍苟简,千余年来,贻患无穷,皆叔和之作俑无怪见驳于方有执、喻嘉言诸公也。然诸公虽驳叔和,亦未曾另立方法,喻氏虽立治法,仍不能脱却伤寒圈子,弊与叔和无二,以致后人无所遵依。本论详加考核,准古酌今,细立治法,除伤寒宗仲景法外,俾四时杂感,朗若列眉;未始非叔和有以肇其端,东垣、河间、安道、又可、嘉言、天士宏其议,而瑭得以善其后也。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编者按:原油印本是残卷,最前面部分从“生”字开始,之前的1、2页及封面页缺失。据两页的篇幅来看,原书“自序”、“凡例”、“原病篇”不-定有列入。)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 按诸家论温,有顾此失彼之病,故是编首揭诸温之大纲,而名其书曰《温病条辨》。 【希恕按】:阴阳六经者,病变之规律,随证治之者,医疗之大法,温病之名类虽多,要不外夹风、夹温(编者按:应是“湿”字)、多热、多燥之变,谓为超出阴阳六经,是谁能信,三焦名篇,立异而

《温病条辨》试题

《温病条辨》 [单项选择题] 1、《温病条辨》中所列的温病不包括下述哪种疾病:(). A.温热 B.霍乱 C.温疫 D.暑温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温病条辨》将各种温病(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湿温、秋燥、温疟等)的辨证和治疗,以三焦学说为经,以卫气营血(叶天士)为纬,阐明温病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的过程,提出了温病不同于伤寒,使温病理论更趋成熟。 [单项选择题] 2、《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主以:()。 A.白虎汤 B.桂枝汤 C.麻杏石甘汤 D.银翘散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温病条辨》中指出,温病阳明腑实,“诸证悉有而微,脉不浮者”,当用的主方是:(). A.大承气汤 B.新加黄龙汤 C.小承气汤 D.导赤承气汤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温病条辨》中治疗阳明温病无汗,小便不利,谵语而先用牛黄丸,仍不大便者的主方是:()。 A.大承气汤 B.新加黄龙汤

C.调胃承气汤 D.导赤承气汤 E.小承气汤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提出“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的医家是:()。 A.吴鞠通 B.吴又可 C.薛生白 D.张仲景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温病条辨》中用清营汤去黄连主治的病证是:(). A.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口反不渴者 B.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口渴者 C.阳明温病,舌黄燥,舌绛,不渴者 D.阳明温病,舌滑,肉色绛,不渴者 E.太阴温病,舌赤口渴,无汗者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7、提出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章虚谷 D.薛生白 E.王孟英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8、《温病条辨》中指出:温病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决定使用下法或滋肾法的主要依据是:(). A.口渴或口不渴 B.脉沉实或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C.发热或不发热 D.恶寒或不恶寒 E.烦躁或不烦躁

【名方必藏】详解《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变方

【名方必藏】详解《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变方 作者:徐建涛袭雷鸣潘月丽(指导老师) 选编:敏禾 导读: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塘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吴氏倡导用三焦辨证阐述温病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判断预后,主张立法处方紧扣病机。银翘散为温病初起,邪在上焦所设,并随证加减,衍生出多个变方。银翘散在《温病条辨》中的地位犹如桂枝汤之于《伤寒论》。学习银翘散之用法,探寻其理、法、方、药之由来,对我们认识、治疗温病大有裨益。 原文(节选): 一、银翘散本方 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咳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第五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温病乃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郁于手太阴肺经,导致肺气不利而见咳嗽、头痛,郁热蒸腾于肌表而见身热、自汗、午后热甚,温热之邪最易伤人阴津,故见口渴、尺肤热等症。其立方之旨,谨遵“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又宗喻家言芳香逐秽之说”。同时告诫:“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盖病在手经,徒伤足太阳无益也;病自口鼻吸收而生,徒发其表亦无益也。且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有神明内乱,谵语癫狂,内闭外脱之变。再,误汗虽曰伤阳,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从中可见,吴氏主张以辛凉苦甘合芳香逐秽法治温病初起手太阴表证,反对用辛温发汗法以解表,一改当时平常医家含糊伤寒、温病,以伤寒法治温病之流弊,是本方特点之一。 方中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助君疏散风热、除风利咽,芥穗、淡豆豉助君芳香逐秽、兼以解表,四药共为臣药,佐以苦桔梗、生甘草利咽,竹叶、鲜芦根清热生津除烦,全方共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本方妙在以竹叶、芦根预护阴津,用药紧扣病机,时时顾护阴津,为本方特点之二。 本方煎服法亦有特色:“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盖肺位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体现出吴氏治疗温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用药原则,以及对温病起于上(手太阴),伤寒起于下(足太阳)的明显区分,乃本方特点之三。 二、银翘散加减法

银翘散总结

银翘散总结

银翘散临床总结 ——朽木 2011.2.14 一.从《温病条辩》中看其方症 1.原文本义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云:“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此外在《上焦篇》中尚有六条银翘散加减方,分别为: 第5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 第16条“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第38 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第39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 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 第40条“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 第53条“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日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 《中焦篇》一条,即第22条“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主之”。 2. 银翘散类方 上述七条涉及太阴温病、阳明温病汗下后出疹、太阴伏暑、心疟等银翘散加减方和《上焦篇》第18条治疗“大头瘟”之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黄芩、黄连方以及第45条治疗“湿温喉阻咽痛”之银翘马勃散,均以辛凉解表为法,以银翘散命名或重用金银花、连翘者,概称为“银翘散类方”。 3. 银翘散应有“玄参”论 第16条,从此条看,银翘散中应有元参这一味药,该条提出倍元参,并在方中谓:“元参加至一两”。可见不但有元参,而且是加倍使用的。

《方剂学》讲课稿:银翘散

《方剂学》讲课稿:银翘散 上节课讨论了银翘散的主证分析,它的功效归纳,和方义分析。 从它用药分析来看,银翘散的配伍上有这两个明显特点。 1.它是辛凉解表方,中间配伍少量的辛而微温之品,指的荆芥、淡豆豉,体现一种去性取用的方法。这是配伍中的一种技巧。在后面 将要学到的一些方剂里,还有很多去性取用这种方法。这去性取用方法来增强君药,它的辛凉发散作用。 2.整个方是以辛凉透表为主的,但是它配了清热解毒的药物,辛凉透表与清热解毒相配伍,体现了整个方清疏兼顾,以疏为主。疏是疏表,解表。清是清里,包括清热解毒,它是表里兼顾的,是照顾了温热病邪发病急,传变快,容易蕴结成毒的特点。但是全方要注意,还是以疏为主,以辛凉解表为主。 应用 辨证要点 初起发热重,恶寒轻。 从开始感受风热病邪,或风温初起,可以有微恶寒,但以发热为主。初起发热重,恶寒轻,后面可以但热不恶寒,这是一个动态的。 咽痛、口渴 它重要的兼证是咽痛,常见的。口渴是根据温热病邪,入里的一 种不同程度,反映的明显程度不同。 脉浮数

这是使用它的一个辨证的要点。使用的基本依据。 使用注意 风寒和湿温病,夹湿的不适合使用。 服用方法 不宜久煎。《温病条辨》的银翘散的煎服法要求,〝香气大出, 即取服,勿过煮,肺要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也〞。这段话的意 思,前面的好理解,即取服,不能过煮,肺要取轻清,非轻不举!做 为卫分,上焦为主的,是〝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这个原则。过煮味 厚入中焦,是什么意思?入中焦指的是气分。味厚相对辛凉来讲,就 是里面往往以苦寒为主。辛凉的成份,芳香辟秽成分,过煮则挥发了, 味厚就是剩下来的、苦寒类的,那个清气分的,清里的这个为主了。所 以银翘散的煎服法要求,是必须重点掌握的。它是保证这个方疗效的 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当然做为剂型选择上也应该注意,这个方本身用 的是煮散剂。为杵散以后要煎服,煎一下,时间很短。他原来说沸三五沸,开三五开,形容它很短,香气大出,即取服,当然你做成丸剂以后 会影响疗效。丸者缓也。尤其是证情较重,那更应该做汤剂,汤者荡也,因为它主散剂带有汤剂特点,药力布散快,发挥作用,吸收快。 随证加减 伤津 热毒重热伤血络加天花粉 加马勃、玄参 去荆、豉,加白茅根、侧柏、栀子

中医经典必背原文

中医经典必背原文 为加强中医基本功训练,以供诵读之需,选教材中的1级内容并加补充调整. 《温病学》 《温病条辨》 【上焦篇】 1.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2.[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4.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6.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10.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主之. 16.[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 18.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瘟.虾蟆温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 24.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 30.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舌白滑者,不可与也. 33.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少与紫雪丹. 43.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常用温病名方

常用温病名方 1、银翘散 【方药组成】连翘一两 (9 克 ) ,银花一两 (9 克),苦桔梗六钱 (6 克),薄荷六钱(6 克 ) ,竹叶四钱 (4 克) ,生甘草五钱 (5 克) ,芥穗四钱 (4 克 ) ,淡豆豉五钱 (5 克 ) ,牛蒡子六钱 (6 克) 。 【使用方法】共柞为散,每服六钱 (9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昧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 现代用治:按原方配伍比例酌情增减,改作汤剂,水煎服;亦可制丸剂或散剂服用。 【方剂源流】几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 《温病条辨•上焦篇•二》 ) 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 《温病条辨•上焦篇•三》 )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 《温病条辨•上焦篇•四》 ) 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 ( 《温病条辨•上焦篇•五》 ) 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 ( 《温病条辨•上焦篇•十一》 )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舟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 《温病条辨•上焦篇一十六》 ) 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 《温病条辨•上焦篇•三十八》 ) 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 ( 《温病条辨•上焦篇•三十九》 ) 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 ( 《温病条辨•上焦篇,四十》 ) 【评释】本方证为风热外感,肺卫郁热之候,临床以发热重、恶寒轻、口微渴、咽微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其特征,属温病之卫分证。本方组方谨遭《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了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共成辛凉透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之剂。本方特点有二:一是方中重用银花、连翘各一两,乃借其二药寒凉芳香,既能入肺清热解毒,又能达表宣畅气机。二者相须为用,既清且透,郁、热兼顾,以收清热而不遏气,透邪而不伤津之效。二是在大队辛凉中配以小量 ( 芥穗、豆豉 ) 辛温之品,使其温而不燥,其意不在发汗祛邪,而在于开郁以畅气机,既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待“表清里和,营卫通畅,津液得以敷布,自然微汗出而愈,此不用发汗之法而达到汗出之目的,即是在卫汗之的真话之所在” ( 赵绍琴先生语 ) 。吴鞠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