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二甲)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二甲)

目录

一、小儿肺炎

二、小儿腹泻

三、支气管哮喘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

五、肾病综合征

六、血尿

七、病毒性心肌炎

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十一、小儿急救1、心肺复苏2、感染性休克3、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4、哮喘持续状态 5、呼吸衰竭6、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肾功能衰竭8、热性惊厥9、癫痫持续状态

十二、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

十四、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十五、新生儿溶血病

十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新生儿破伤风

十七、小儿出血性疾病

十八、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洛四联症

十九、川崎病的诊治

二十、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十一、过敏性紫癜

二十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十三、急性感染性喉炎

二十三、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概述】

小儿肺炎系有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至的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CRP: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鉴定。如咽拭子、胸腔积液、痰、肺泡灌洗液等。

(4)血气分析:适用于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

(5)血清学检查:可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等。

4、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肺炎的分类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无免疫抑制儿童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为主。

2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金葡菌、肺炎支原体外,尚有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厌氧菌、嗜肺军团菌、真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3、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①安静时心率加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不能用发热或缺氧

解释;②呼吸困难,安静时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③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④肝大达肋下>3cm,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⑤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⑥尿少或无尿,颜面及下肢水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 2.4 常见病原体所致肺炎的诊断标准

4、腺病毒肺炎①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6个月~2岁小儿。②骤然起病,初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稽留高热。⑦

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气促,喘憋,重症有呼吸困难及发绀。④肺部体征出现较晚,鼻翼扇动,三凹征,呼气性呻吟,听诊肺部由呼吸音粗发展为管性呼吸音,3~5d后出现细湿啰音。⑤嗜睡、萎靡等神经病症比较明显,且出现较早;易出现心力衰竭。⑥血中腺病毒IgM抗体阳性。⑦胸部X线特点:改变较肺部体征出现早,大小不等的肺部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病灶吸收缓慢,需数周至数月。

5、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①多见于<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2~6个月者。发病季节北方多见于冬春季,南方多见

于夏秋季。②干咳、喘憋,轻微发热或不发热。③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明显;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有哮鸣音及细湿啰音。④发作严重者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胃肠道出血等。⑤血中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⑥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周围炎或斑片状阴影,肺气肿。

6、葡萄球菌肺炎①冬、春季发病较多,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②起病急,多数有不规则高热,常表现为弛张

热,③全身中毒症状重,面色苍白,呻吟,少数病例可有中毒性休克,可能出现多种易变性皮疹(猩红热样皮疹或荨麻疹样皮疹等);④肺部广泛出血、坏死和多发性小脓肿为特点,肺部体征出现早,中细湿啰音;⑤肺部以外可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灶,易合并循环、呼吸、神经及胃肠功能障碍;⑥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少数病例白细胞明显降低;⑦胸部X线检查病灶易变,可在短时间内发现肺大泡、肺脓肿或脓胸、脓气胸。

7、肺炎支原体肺炎①多见于年长儿,近年来婴幼儿感染率明显增高。②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刺激性

咳嗽,可似百日咳样咳嗽,痰黏稠,可带血丝;年长儿可有咽痛、胸闷、胸痛等;婴幼儿起病急,可有喘憋及

呼吸困难。③体征可不明显,婴幼儿双肺能闻及哮鸣音及湿啰音。④部分患儿有肺外表现,如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脑膜炎、肝炎、肾炎、消化道出血等。⑤冷凝集试验阳性(>1:32)可做参考,恢复期血清支原体抗体升高>4倍有诊断意义,血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⑥胸部X线表现:以肺门阴影增浓为主;支气管肺炎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均一的实变影。

【治疗方案】

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

1、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可口服止咳化痰剂,痰液粘稠可雾化吸入。

2、抗生素疗法:按照临床的病原菌诊断选用抗生素,对原因不明的病例可先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

3、抗病毒疗法:如临床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试用三氮唑核苷,更昔洛韦是治疗CMV的首选药物。另外,干扰素、聚肌胞及左旋咪唑也有抗病毒作用。

4、免疫疗法: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注射对严重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5.对症治疗:

(1)退热与镇静:一般选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枕或注射来比林等。

(2)止咳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大量治疗对暴喘型肺炎或以喘憋为主的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可静点甲强龙、地塞米松等。也可用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泵吸平喘。

(3)输氧:病情较重者需要输氧,一般婴幼儿可用鼻导管,每分钟氧流量0.5-1L,重症可用面罩给氧2-4L/分钟左右。面罩给氧时,吸入氧浓度大于或等于0.5时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mmHg,可考虑应用CPAP。

(3)心力衰竭的治疗:除给氧、祛痰、止咳、镇静等一般处理外应早用强心药。西地兰首剂用饱和量(0.03-0.04㎎/kg)的1/2,隔4-6小时后给1/4量,共两次达洋地黄化。注射钙剂后,宜6-8小时后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可用速尿0.5-1mg/kg/次减轻心脏负荷和肺部罗音。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微循环。

(4)腹胀的治疗:可用胃管或肛管排气,也可静点酚妥拉明,低钾者补钾。液体疗法,总液量60-80ml/kg,用1/4张或1/5张液,速度在5ml/kg.h以下。严重患儿可考虑输血浆、全血或丙球。

(5)激素的治疗:一般肺炎不需要用激素,严重的细菌性肺炎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在下列情况下可用激素:(1)中毒症状严重,如出现休克、中毒性脑病、超高热(体温40度以上持续不退)等。(2)支气管痉挛明显或分泌物多(3)早期胸腔积液为防止胸膜粘连也可局部应用,疗程以3-5天为宜,超过5-7天者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病毒性肺炎一般不用激素,毛细支气管炎喘憋严重时亦可考虑短期应用。

(6)物理疗法:胸部理疗能促进肺部渗出物的吸收和罗音的消失。

【疗效评估】

症状体征恢复,或仅有轻咳,肺部听诊无异常改变,胸部X线检查肺炎病灶吸收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普通肺炎约一周,重症肺炎2周左右。

小儿腹泻

【概述】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2、病程分类

(1)急性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3、病情分类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重度脱水或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病因分类:

(1)感染性腹泻:如霍乱、痢疾及其它感染性腹泻(亦可称肠炎)等。

(2)非感染性腹泻:如食物性、症状性、过敏性等。

5、脱水程度判断:(以等渗性脱水为例)

6、脱水性质判断

(1)等渗性脱水:血清钠为130-150mmol/l

(2)低渗性脱水:血清钠为〈130mmol/l

(3)高渗性脱水:血清钠为〉150mmol/l

7、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

(2)可查电解质。

(3)疑似细菌感染的可做便培养。

【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2、一般治疗:

(1)护理:勤洗臀部,勤换尿布,对感染性腹泻应注意隔离消毒。

(2)可口服思密达,乳酸菌素片等。

(3)感染性腹泻病: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抗菌素。

(4)补液(具体如下)

1)口服补液盐(ORS)适用于轻中度脱水,ORS液为2/3张,故主要用于补累计损失和继续损失,轻度脱水50~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d。新生儿及小婴儿甚用。

2)静脉补液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惊跳补钙a:第一阶段(快速补液阶段)

目的:主要补累积损失,一般在8~12小时补完。

累积损失量的估计

脱水程度损失体重%补液量(脱水量%x kg x 2/3)

Ⅰ〈5% 30ml/kg

Ⅱ 5~10% 60ml/kg

Ⅲ 10~15% 90ml/kg

分两步:

第一步首批扩容(休克、Ⅲ度脱水才扩容,否则不用)

定量:20ml/kg 总量小儿〈300ml

定性:给等渗或接近等渗含钠液i

一般给:A:生理盐水 B:2:1等渗含钠液 C:1.4%碳酸氢钠

定时: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内输入(之后视病情给西地兰一剂)。

第二步纠正脱水(包括扩容液量)。如无休克,开始就用纠正脱水液。

定量:根据脱水程度给液量,30~60~90ml/kg/d

定性:取决于脱水性质

血钠 130~150mmol/l 〈130mmol/l 〉150mmol/l

液体张力 1/2张 2/3张 1/3~1/5张

代表液 3:2:1 4:3:2 2份糖:1份盐

定时:平均速度为8~12mlkg/h

b:第二阶段:维持输液阶段(平均12小时左右)

目的:补充继续丢失和生理消耗

补继续丢失量:

定量:10-40ml/kg/d

定性:病毒性肠炎一般给1/3张,致病性大肠杆菌给1/2量。

定时:平均5ml/kg/h

补充生理需要量:

定量:60-80ml/kg/d

定性:1/3张液

定时:5ml/kg/h

总之,第一天补液总量为:

轻度脱水:90-120ml/kg/d

中度脱水:120-150ml/kg/d

重度脱水:150-180ml/kg/d

3、如何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1)一般轻,中度的代酸经过补液,随着循环和肾功能的改善,酸中毒可自行恢复。不需要另给碱性液。

(2)重度酸中毒:一般ph<7.3时可静脉补给碱性液体。

5%碳酸氢钠的ml数=—BE*0.5*kg.一般首次给予计算量的1/2,静滴4小时后,复查血气,根据治疗后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给药。

4、低钾血症的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轻度患者可口服kcl 200-300mg/kg/日

(3)重度低钾血症静脉补钾,每日总量一般为100-300mg/kg(10% kcl 1-3ml/kg),应均匀分配于每日静脉液

中,浓度不超过0.3%,静滴时间不应短于8小时。肾功能损害时影响钾排出,此时补钾有引起高血钾的危险,故必须见尿补钾。

5、补钙问题:

出现手足搐搦症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10ml,用等量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6、补镁问题:

在补钾后手足搐搦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时要考虑低镁血症,可测定血镁浓度,同时用25%硫酸镁 0.2-0.4ml/kg/次,深部肌注,每日2-4次。症状消失后停用。

【疗效评估】

疗程5-7天,达到治愈标准或不须静脉输液复查便常规正常或大致正常者,可出院口服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2)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治疗方案】

原则:哮喘控制治疗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

治疗包括:

1、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

3、根据年龄分为两种方案:

⑴、5岁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⑵、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疗效评估】哮喘治疗目标

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3、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

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前驱感染:发病前1~3周有呼吸道感染病史。

3. 水肿、高血压、尿量、尿色情况。

4. 既往有无浮肿、血尿史。

5.有无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检查】

1. 物理检查:判断水肿程度及性质,测血压,寻找脓皮症、扁桃体红肿、龋齿等感染病灶,及时详细检查有无循环充血的表现。

2.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沉、ASO、CRP、血清蛋白测定、血清补体测定,必要时查乙肝二对半、尿FDP、24h尿蛋白的定量、血脂等。

【诊断】

1. 具有前驱感染的病史,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

2. 对不典型病例需与尿路感染、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进性肾炎、病毒性肾炎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 卧床休息:起病1~2周内应卧床休息。

2. 调整饮食:对水肿、高血压者限盐及蛋白质。

3. 控制感染。

4. 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5. 少尿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处理:严格控制液体入量、纠正代谢紊乱、透析治疗等。

6. 循环充血的治疗:积极利尿、可用硝普钠静点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一般不用洋地黄类药物。重者可透析治疗。

【疗效判断】

1. 治愈:水肿、少尿、高血压、血尿消失,血生化正常,尿常规检查转阴,并保持3月以上。

2. 好转:临床症状及重症并发症消失, 尿常规检查仍有少量红细胞、肾功能正常。

【出院标准】

病情好转、并发症控制后可出院。定期随诊。

肾病综合征

【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水肿。

3. 过去有无类似浮肿史及当时情况。

4、过去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剂量、疗程、效果。

5、询问有无血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之表现。

【检查】

1. 全身水肿的程度及性质,测量腹围,有无腹水征,测血压,心脏体征,肺部体征。

3.辅助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血浆总蛋白及

白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补体、血沉、胸部x线检查。

【诊断】

1.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临床表现可诊断单纯性肾病,若同时伴有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补体

持续降低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可诊断为肾炎性肾病。

2.本病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相鉴别,必要时查抗核抗体、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等,并需详尽参考

病史及有关家族史除外狼疮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紫癜肾炎。

【治疗原则】

1. 一般疗法:休息、饮食、感染的防治。

2.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

(1)初次治疗:短程疗法;中长程疗法。

(2)复发病例治疗:重复短程疗法或改中长程疗法;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3.对症治疗:利尿消肿、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4.中药治疗。

【疗效标准】

1.缓解:症状及体征消失,尿常规、血生化恢复正常,并发症完全控制者。

2.好转:水肿、少尿消失、高血压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尿常规:尿蛋白+~+ +,各种并发症明显

好转。

【出院标准】达缓解或好转者,可出院,定期随访治疗。

血尿

【概述】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正常。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称为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一般当尿红细胞﹥2.5×10/L(1000ml尿中含0.5ml血液)即可出现肉眼血尿,肉眼血尿的颜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中性或弱碱性尿颜色鲜红或成洗肉水样,酸性尿呈浓茶样或烟灰水样。

镜下血尿的常用标准:(1)1-2周内有3次尿中RBC数目超出正常范围,即离心尿时≥3个/HPF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8000个/ml,非离心尿≥1个/HPF时具有病理性意义;(2)Addis计数:红细胞﹥5万/12h,即可诊断血尿。

【诊断与鉴别诊断】

1、真性血尿与假性血尿:血尿的诊断首先要排除一下能产生假性血尿的情况:

(1)摄入含大量人造色素、食物(如蜂蜜)或药物(如大黄、利福平、苯妥英钠)等可引起红色尿。

(2)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3)卟啉尿

(4)初生新生儿尿内之尿酸盐可使尿布呈红色,但以上尿液检查均无红细胞可资鉴别。

(5)血便或月经血污染。

2、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真性血尿确定后,首先判断其来源,然后确定原发病因,目前常用方法:

(1)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2)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测定,若MCV﹤72fl说明血尿来源于肾小球。

(3)尿沉渣见到红细胞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说明血尿为肾实质性。

(4)若镜下血尿时,尿蛋白定量﹥500mg/24h;肉眼血尿时,尿蛋白﹥990mg/24h,或660mg/l则提示肾小球疾病。

3、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步骤: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应注意特别详细地询问血尿的伴随症状及体征。

(1)伴水肿、高血压,尿液中发现管型和蛋白尿,应考虑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新近有皮肤感染、咽喉炎后出现血尿,首先考虑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其次为IgA肾病。

(2)伴有夜尿增多,贫血显著时应考虑慢性肾小球肾炎。

(3)伴有听力异常,应考虑Alport综合征。

(4)有血尿家族史,应考虑薄基膜病。

(5)伴感觉异常应考虑Fabry病。

(6)伴肺出血应想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7)伴有紫癜应考虑紫癜性肾炎。

(8)伴有高度水肿和大量蛋白尿应考虑肾病综合征。

(9)结合血、尿生化分析:

1)血ASO升高伴有C3下降应考虑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2)伴有血HBsAg(+)和/或HBeAg(+),肾组织中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可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3)血清补体持续性下降,考虑为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4)ANA、Anti-dsDNA\ANCA等阳性应考虑狼疮性肾炎;

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增高,提示IgA肾病可能;IgG、IgM、IgA均增高可考虑为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炎;

6)尿蛋白成分分析中以高分子蛋白尿为主,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小分子蛋白尿为主,提示简质性肾炎。

(10)结合肾活检检查分析。

非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步骤:

尿三杯试验:

第一杯红细胞增多则为前尿道出血;第三杯红细胞增多则为膀胱基底部、前列腺、后尿道或精囊出血;三杯均有出血则为膀胱颈以上部位出血。上尿路出血多呈暗棕色尿,无膀胱刺激征,有时可见血块。尿中出现血块通常说明为非肾小球疾病。

(11)结合临床数据分析:

1)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应考虑泌尿道感染,其次为肾结核;

2)伴有低热、盗汗、消瘦应考虑肾结核;

3)伴有皮肤粘膜出血应考虑出血性疾病;

4)伴有出血、溶血、循环障碍及血栓症状应考虑DIC或溶血尿毒综合征;

5)伴有肾绞痛或活动后腰痛应考虑肾结石;

6)伴有外伤史应考虑泌尿系统外伤;

7)伴有肾区肿块应考虑肾肿瘤或肾静脉栓塞;

8)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应考虑急性间质性肾炎;

9)无明显伴随症状时,应考虑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胡桃夹现象)、特发性高钙尿症、肾微结石、肾盏乳头炎、肾小血管病及肾盂、尿路息肉、憩室。

(12)结合辅助检查分析:

1)两次尿培养阳性,尿菌落计数﹥105/ml ,可诊断泌尿道感染;

2)尿培养检出结核杆菌,对诊断肾结核有重要价值,并可通过三次以上晨尿沉渣找抗酸杆菌,其阳性率为80-90%,24小时尿沉渣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为70%;

3)非肾小球性血尿中26%是由于肾结石引起,X线检查阴性者可采用B超检查;

对于怀疑上尿路病变者,可行静脉肾盂造影(IVP),IVP阴性而持续血尿者,应行B超或CT检查,以排除小的肾肿瘤、小结石、肾囊肿以及肾静脉血栓形成,若仍阴性者,可行肾活检;

4)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是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常见原因,彩色多普勒检查可确诊;

5)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也是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常见原因。目前儿童仍以24小时尿钙定量﹥4mg/kg为高钙尿症的确诊标准。

【治疗方案】去除病因、对症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造成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性改变,可伴有心包炎或心内膜炎。

【诊断标准】

1、主要指标:

(1)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

(2)有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

(3)心脏扩大

(4)心电图有严重心律失常,包括除频、偶发性早搏以外的异位节律,Ⅱ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窦房或双束支、三束支传导阻滞,或明显的ST-T改变或低电压。

2、次要指标:

(1)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上感、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2)有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痛、手足凉、肌痛等症状,至少两种。婴儿可有拒食、紫绀、四肢凉、双眼凝视等。

(3)心尖部第一心音明显低钝,或安静时有心动过速。

(4)心电图有轻度异常。

(5)病程早期可有血清CK、CK-MB、GOT、LDH增高。

3、确认条件:

(1)具有主要指标2项或主要指标1项次要指标2项者(都要求有心电图指标),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

(2)同时具备病原学3项指标之一者可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完全具备以上条件,但临床怀疑为心肌炎,可作为“疑似性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

4、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结核性心包炎、先心病、结缔组织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传导阻滞、克山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治疗方案】

1、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系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2、卧床休息。

3、镇静和镇痛处理,可用苯巴比妥、阿司匹林,必要时可注射吗啡。

4、免疫抑制剂:用于抢救,急性起病发生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经其它治疗不满意者。一般不宜常规用于早期心肌炎。

5、开始用地塞米松0.25-0.5mg/kg.d,或甲强1-2 mg/kg/次。以后口服强的松1-2 mg/kg.d,疗程在2个月以上。

6、其它治疗:

(1)维生素C100-200 mg/kg.d+GS20ml-5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3-4周为一疗程。

(2)辅酶Q10、辅酶A、细胞色素C均可改善心肌代谢。

(3)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d静注,连用2-3周。

(4)对症治疗:

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的治疗,参阅有关诊疗常规。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概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婴儿多见,与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部分患儿合并“预激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紊乱、疲劳等常为诱因。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药物如洋地黄中毒、心导管检查、心外科手术等。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气急、面色苍白、冷汗、肢冷、烦躁、拒食等。儿童可诉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为发作性,常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心率快而规则,婴儿心率常250~325次/分,儿童﹥160次/分以上,依次发作数秒或数日,超多24小时易出现心衰。

2、心电图特征: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快速的室上性(房性或交界性)早搏,R-R间期规则,房性者可有P′波,结性者无P′波或有逆传的P′波,但因心率过速,P′波常不易辩认,故统称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QRS形态多数正常,但可因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发作时心跳过速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致ST段降低,T波低平或倒置。

应注意与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治疗方案】

1、治疗病因及诱因。

刺激迷走神经:过去常用的乏氏操作,即刺激咽喉引起恶心,呕吐,按压颈动脉窦及按压眼球的方法已不常用。目前常用潜水反射法,对年长儿,另其闭口堵鼻,将面部浸入冰水盆中5-7秒钟。对婴幼儿及新生儿用冰水浸湿的毛巾或冰水袋敷盖整个面部,是发作终止。

2、药物治疗:

⑴地高辛:是常用药物,对合并心力衰竭也有效,多用快速饱和法。但对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应慎用,因地高辛缩短附加传导束的不应期,加速激动通过旁路的折返。

⑵心律平:是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心肌动作电位的最大上升速率,延长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延缓旁路传导,阻断折返,可用于各种早搏,室上性及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颤动等。心律平静脉给药,每次1-1.5mg/kg加于5%-10%葡萄糖10ml中缓慢静脉推注,如无效,20分钟后可重复,连续用药不可超过三次。

⑶异搏定:可延长房室不应期,降低传导性,阻断折返,停止心动过速发作。静脉给药,每次0.1-

0.2mg/kg,加于5%-10%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有报导静脉注射后引起小婴儿心脏骤停死亡者,因此新生儿及小婴儿要慎用。

⑷三磷酸腺苷:快速注射有强烈兴奋迷走神经的作用,可停止心动过速发作。静脉注射婴儿每次3-5mg,儿童7-15mg,于5秒钟内快速推入。有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功能不良者慎用。以上药物推注时必须同时做心电监护,若无监护条件也应一边推注一边做心脏听诊,一旦心率突然下降转为窦性心律,即应立即停止推药,以防心跳骤停。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与药物尤其是洋地黄配合进行,有时刺激迷走神经无效,但给予洋地黄后,在刺激迷走神

经则能转律成功。

用以上方法转律后为防止复发,可采用地高辛维持治疗6个月至1年,如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可考虑转外院用射频消融法切断旁路传导,达到根治目的。

3、电原治疗:

⑴直流电击复律:适用于重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电图QRS宽大畸形宽整不易鉴别者。

⑵食道心房调搏:超速抑制中光PSVT,尤其对病窦综合征的PSVT较适宜。

【疗效评估】

预防复发:在反复发作的病人口服心律平或地高辛或心得安维持量,需持续6月-1年。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概述】

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microcytic anemia)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之一。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早产,双胎,未添加辅食或偏食或消耗过多者易患病。

【病因】

铁摄入不足: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小儿未及时添加辅食,偏食等。

铁吸收障碍:长期腹泻、呕吐的患儿。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导致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原因。

铁需求增加: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的患儿。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发病缓慢,易疲乏、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年长儿可诉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眼花等。

2、上皮组织异常特征:指(趾)甲变薄平易脆,稍后可发展成反甲,舌乳头萎缩或消失,口角炎或口腔溃疡。

3、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约占10%)。

4、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落后或停滞,异食癖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RBC及Hb降低,以Hb降低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RBC形态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淡然区扩大,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 ﹤27u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

2、骨髓象:呈增生现象,以红系增生明显。

3、血生化检查

血清铁(SI,正常值80-150ug/dl)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正常值250-400ug/dl)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TS,正常值34%)降低。

血清铁蛋白(SF,正常值15-100ug/dl):可较准确地反映体内铁储备情况,是诊断缺铁可靠而灵敏的指标。

【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6月至6岁Hb﹤110g/l,6岁至14岁﹤120g/l,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MCV﹤80fl,MCH﹤27ug,MCHC﹤32%。

2、有明显缺铁原因和表现。

3、ST﹤60ug/dl。

4、TS﹤15%,TIBC﹥350 ug/dl(62.65um/L)。

5、骨髓铁幼粒细胞﹤15%,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50 ug/dl(0.9um/L)。

7、SF﹤14ug/dl。

8、铁剂治疗有效。

凡符合第1条和第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贫血程度的判断】

轻度:Hb﹤90-120g/L,

中度:Hb﹤60-90g/L,

重度:Hb﹤30-60g/L,

极重度:Hb﹤30g/L。

【治疗方案】

1、病因治疗:如纠正偏食、驱除钩虫等。随着患儿贫血纠正,食欲增加,逐渐增加辅食。

2、铁剂治疗:硫酸亚铁:20-30mg/kg/d,分2-3次口服。富铁血:20 mg/kg/d,分2-3次口服。待血红蛋白稳定后再给予2个月的补铁治疗,总疗程3个月。

为促进铁吸收可同时口服胃蛋白酶(内含1%稀盐酸)。

3、输血:适用于重度贫血(Hb﹤60g/L)的患儿,尤其是有心功能不全或合并感染者。输血量为5-10mg/kg/次,在极重度贫血(Hb﹤30g/L)患儿有心衰时以输红细胞为宜,每次2-3 mg/kg。

4、其它: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充分营养与睡眠。

【观察专案】

1、每周验血常规1-2次。铁治疗后,每周查网织红细胞(RC)2次。口服铁剂治疗4-5天后,RC开始升高,7-12天达高峰。此为早期观察铁剂疗效的可靠指标。RBC、Hb逐渐上升。

2、观察贫血、精神、食欲等改变情况,如无感染或其它合并症,血象可在2-3周恢复正常。肝脾缓慢回缩,大约需2-3个月。

【疗效评估】

1、Hb恢复正常。

2、SF或FEP恢复正常。

3、缺铁的病因被清除。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概述】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Vitamin D deficiency tetany)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致血清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诊断标准】

1、病史:

(1)有维生素D缺乏史,或佝偻病体征。

(2)年龄多是1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

(3)多于冬末、春初发病。

(4)其它:人工喂养儿及早产儿易发病,各种急慢性感染可诱发。长期腹泻或梗阻性黄疸。

2、临床表现:

(1)显性症状:

1)惊厥:为无热惊厥,多数患儿频繁发作,每日发作1-20次不等。每次持续时间约数秒至30分钟。发作后神志清楚。

2)手足搐搦:多见于较大的婴儿和儿童,6月以内很少发生。

3)喉痉挛:多见于2岁前的婴幼儿。

(2)隐性症状:

1)面神经征:轻扣面颊部引起口唇或眼睑的抽动为阳性。

2)腓反射:扣击腓骨头上部引起足部向外收缩为阳性。

3)陶瑟氏征:用血压计的袖带包裹上臂,打气,使桡侧的脉搏暂停,5分钟内,出现手足搐搦为阳性。

(3)病程:大多数1~2天内惊厥停止,重症喉痉挛可致猝死。

3、实验室检查:

血钙一般<1.88mmol/L,血磷一般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保持体位、吸氧、防止呕吐窒息。

2、止痉治疗:

(1)喉痉挛: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人工通气。

(2)止痉:安定0.3~1mg/kg,缓慢静推后,鲁米那钠10 mg/kg肌注。如效果不佳,继续用安定静推,至抽搐停止。或用10%水合氯醛0.5ml/kg/次,保留灌肠。

(3)补钙治疗:10%葡萄糖酸钙+等量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注,每日1~3次,连用2~3日,之后可改成口服钙剂。钙剂治疗无效,应注意低镁血症(<0.6mmol/L),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0.2 ml/kg,1~2日后即见效。

(4)维生素D治疗:钙剂治疗3~5日后或惊厥停止后肌注维生素D每日50~100㎎(2000~4000IU),4周后改口服维生素D400IU/日。

【疗效评估】

1、正规治疗3~5天

2、惊厥控制24小时后

3、血钙正常或接近正常

小儿急救

第一节心肺脑复苏

【概述】

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救技术中最关键的抢救措施,是抢救突然意外死亡患者的心跳、呼吸骤停。重建呼吸和循环,而且要维持脑细胞功能,不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保障生命价值。小儿心肺脑复苏的标准为:心肺功能恢复至病前水平,无惊厥、喂养困难及肢体运动障碍,语言表达正常,智力无障碍。

【诊断标准】

凡患儿突然昏迷、瞳孔散大、大动脉搏动消失或心音消失、呼吸停止即可确诊。应立即开始心肺脑复苏。

【治疗方案】

一期复苏步骤按A、B、C、D、E、F、G、H各项进行。

1、通畅呼吸道(A)行人工呼吸前清理口咽部分泌物、呕吐物或异物。保持头呈后仰位,以使气道平直。去掉枕头,伸展头颈部,并抬高下颌角使下颌角上移,防止舌根后坠而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B)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患儿平卧、肩背稍垫高,头后仰,保持气道平直。以防舌根后坠阻塞咽部。如小婴儿不必垫高肩颈部,将手置于颈后,使头略后仰即可。术者另一手拇指、食指捏紧患儿鼻孔,其余手指置于患儿前额部;术者深吸气对准患儿口腔将吸入气体吹入。重复上述步骤,儿童18-20次/分,婴儿30-40次/分。每次吹气时间约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

(2)复苏器人工呼吸法:复苏器,通过挤压橡皮囊进行高压呼吸插管及未插管皆可使用。操作者一手节律性地挤压(吸气)、放松(呼气)气囊;另一手固定口罩使与患儿面部呈密闭状并拖举患儿下颌。压入气体,时间不宜过短,需等于或大于呼吸周期的1/3,使患儿肺泡充分扩张。

(3)气管内人工呼吸法: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施行。适用于长期进行人工呼吸者。注意均性给氧、吸痰,直至呼吸平稳后拔管。

(4)人工呼吸机:人工呼吸机多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法(IPPV)即吸气时用正压送气。,呼气末压力将至零,病情需要可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提高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

3、人工循环(C)

胸外心脏按压(ETCM)。指征:心脏骤停、心动过缓或循环严重不足经人工通气给氧不能改善者。

方法:患儿仰卧于硬板床上,年长儿用双掌重迭置于患儿胸骨中下1/3交界处,置于乳头联机下方1cm。肘关节伸直,借助体重垂直向脊柱方向挤压,使胸骨下陷3-4cm,幼儿用单掌式双指按压,使胸骨下陷2-3cm,新生儿多采用环抱法,使胸骨下陷1.5-2cm。

4、药物治疗(D)

给氧

(1)肾上腺素:1:10000肾上腺素每次0.1mg/kg静脉注射或气管内给药0.1mg/kg。3-5分钟后若无效重复给2-3次。若无效可持续静点肾上腺素,建议20ug/kg/min,至心跳恢复,然后减量至0.1-1ug/kg/min.对维持有力,应注意肾上腺素复苏后高血压、和快速心律失常。肾上腺素不能加。

(2)碳酸氢钠:于心跳停止时及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应用,指征:PH〈7.20,严重肺动脉高压,高血钾,剂量:婴儿0.5mEq/kg,儿童1.0 mEg/kg。

(3)阿托品:用于Ⅱ°-Ⅲ°房室传导阻滞。Ⅱ°房室传导阻滞剂量每次0.01-0.1 mg/kg。Ⅲ°房室传导阻滞可加大剂量。

(4)利多卡因:用于高龄,静脉和气管内用药,首次剂量均为1 mg/kg后静推。气管内给药加蒸馏水稀释3-5ml5-10分钟重复使用。

(5)甘露醇:脑水肿者,复苏后常规使用。用量0.5-1g/kg。第一日4-6小时用药一次,以后逐渐间隔用药。

(6)纳洛酮:0.4-0.8mg/kg静点。

(7)其它,血管活性药物、除颤药物、利尿剂、镇静剂、

5、心电监护(E)

6、除颤(F)(儿科药物除颤)

7、做抢救记录(G)

8、体位(H)头部局部降低,使头部降至32℃左右。

【复苏】

1、保持内环境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降颅压(见脑水肿及颅高压症诊疗常规)

3、改善脑细胞代谢:营养脑细胞、能量、1-6-二磷酸果糖、氧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C。

4、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硫酸镁、硝苯吡啶和654-2

5、防止低血压:对于强静点肾上腺素0.1-1 ug/kg/min也可多巴胺5-10ug/kg/min。根据血压、尿量、心率,每次递增2-5 ug/kg/min。多巴酚丁胺增加与多巴胺同用。开始2.5-5 ug/kg/min,若应用20 ug/kg/min仍

无效则肾上腺素。

【停止复苏的指征】

1、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做出决定。

2、30分钟心肺复苏抢救、心电监护仍无心电活动,临床表现:瞳孔散大、固定、无自主呼吸者。

第二节感染性休克

【概述】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是指在严重感染的基础上出现休克。表现:面色苍白或苍灰,四肢发冷,皮肤发花,发绀,脉细速或摸不到,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

【诊断标准】

1、出现下列表现可考虑休克早期先兆:

(1)急性重症感染发病24小时之内出现精神差、面色青灰、高热不退或体温不升、不明原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RT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粒细胞大于80%或小于50%。

(2)急性重症感染病人,不明原因吐泻,出现脱水表现,呼吸增快,伴有意识改变等。

2、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见下表):

注释:★为必备指标,在原发病基础上,具备上述必备指标即可确诊及分度。

【治疗方案】

扩、酸、输、心、菌、氧、激、脱、凝、肾。

1、一般治疗及护理:取头低脚高位,吸氧,心电监护,注意监测血压,建立双静脉通路。

液体复苏:原则一早、二快、三足量,分三个阶段。

(1)首批快速输液:于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按20ml/kg总量第一小时可达40-60ml/kg,首批生理盐水20ml/kg或2:1液,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碳酸氢钠,使血气PH达7.25即可。

(2)继续输液:根据脱水程度或首批快速输液后,一般给予2-3次直至休克基本纠正,每批10-20 ml/kg,总液量约30-60 ml/kg,约需6-8小时输入,第一批常需等张或3/4张快速滴入,以后张力逐渐减低,总张力宜1/2—2/3。

(3)维持输液阶段:休克基本纠正,第一个24小时液量50-80 ml/kg给1/3张维持液,尿量较多时可以补钾。

2、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在液体复苏基础上休克难以纠正,血压降低或灌注不良表现时使用。

(1)首选多巴胺:小剂量0.5-5ug/kg.min,中剂量5-15 ug/kg.min。

(2)654-2:早期休克1-3mg/kg,每15分钟用一次,使用10次无效改用其它药物。

(3)东莨菪碱:兴奋呼吸中枢,0.03-0.05mg/kg/次,10-30分钟1次,可加入5%葡萄糖静注,总量0.09-1.8 mg。

(3)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肌收缩力,2.5-10ug/kg.min。

3、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感染中疗程氢化可的松3-5 mg/kg.d或甲泼尼龙2-3mg/kg.d,分2-3次给予,具体疗程视临床情况。

4、肾上腺素:0.03-0.05mg/kg.min,血压稳定6小时后减慢速度,稀释后逐渐停用。

5、抗生素应用:依据致病菌选用抗生素,剂量足,疗程够,联合2种以上抗生素给药。

6、其它治疗:清除炎症介质,纳洛酮,自由基清除剂。

7、对症治疗:

(1)心衰治疗:强心药如西地兰、毒毛K。

(2)脑水肿治疗:见脑水肿诊疗常规。

(3)肾衰:积极抗休克,减轻肾负荷,保护肾功能。

(4)呼衰:纳洛酮,东莨菪碱,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器。

(5)DIC治疗:肝素0.5-1mg/kg加10%葡萄糖液20ml静注。

(6)能量和剂:保护心、脑、肝、肾。

【观察专案】

1、一般观察项目

(1)意识状态、肌张力、抽搐、瞳孔改变。

(2)体表温度和肛温的测定,以肛温为准,如两者相差大于3°C,说明外周血管过度收缩。

(3)皮肤、黏膜的色泽、温度、弹性、水肿、花纹、紫癜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4)呼吸、脉搏每次检测最少1分钟,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吸气和呼气的性质及变化。

(5)定时监测血压,注意脉压差及血压音响的强弱特点。

(6)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测定单位时间内尿量,动态观察尿比重和尿常规。

2、实验室的检测

(1)动态观察血、尿、便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2)血气和二氧化碳结合力显示严重而持续难以纠正的酸中毒时,多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3)动态观察血小板计数,有出血倾向者及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以早期发现DIC及时抢救,提高治愈率。

第三节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

【概述】

脑水肿(cerebral edema)是指各种颅内病变及全身疾病所引起的脑实质液体过多积聚,导致脑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当超过代偿能力时即导致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增高,出现颅内高压综合征(intracranial hypertersion syndrome)。为多种疾病所引起的症候群,严重者可迅速发展成脑疝危及生命。必须及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诊断标准】

病史中存在导致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患儿有颅内高压的症状和体征。具备一项主要指标及两项次要指标既可诊断小儿急性脑水肿,有以下一到二项以上无论主次指标即开始抗脑水肿治疗。

(1)主要指标:

1)呼吸不规则。

2)瞳孔不等大或扩大。

3)视乳头水肿,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4)前囟隆起或紧张,可有头围增大,颅缝裂开。

5)其它原因的高血压(血压>年龄×0.027+13.3kpa,相当于年龄×2+80mmHg)。

(2)次要指标:

1)昏睡或昏迷

2)意识障碍。惊厥或/和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

3)呕吐。

4)头痛。

50给予甘露醇1g/kg静注4小时后,血压明显下降,症状、体征随之好转。

2、脑疝的临床诊断

(1)小脑幕切迹疝:在颅高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和或呼吸节律不整的一系列中枢呼吸衰竭的表现。

(2)枕骨大孔疝:在颅高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先有或无小脑幕切迹疝的表现,瞳孔先缩小后散大,眼球固定,中枢性呼吸衰竭发展迅速,短期内呼吸骤停。

3、测定颅压:

(1)腰穿:脑脊液正常压力:新生儿3-8cmH2O,儿童7-10 cmH2O。滴数40-50滴/分。儿童>35滴/分,提示颅高压。

(2)应用CT、MRT等。

【治疗方案】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2、脱水剂的应用(见下表):

3、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用强心药。

4、液体疗法:

原则:边补边脱,保持轻度脱水状态。

(1)总液量:30-60ml/kg/d(800-1200ml/m²)。如有严重脱水者,可酌情增加液量。

(2)张力:1/3-1/5张。

(3)速度:0.5-1.5ml/kg/h(只适用于一般病情患者)。

(4)扩容:可用2:1液(<20 ml/kg/d)。

(5)纠酸:防治呼吸性酸中毒,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时用碳酸氢钠。

(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查血生化,注意纠正低钠、低钾血症。

5、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烦躁不安时给镇静剂。

6、重点监护:呼吸、心率、血压、体温、意识状态、四肢肌张力、反射及瞳孔变化等。

7、其它措施和人工呼吸机的应用。

【观察专案】

1、密切注意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意识、血压、呼吸、心率的变化,计出入量,如有可能每日测一次体重。

2、用脱水剂时注意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3、如有脑疝发生,应想尽一切办法分秒必争地抢救,如大剂量脱水剂等。

第四节哮喘持续状态

【概述】

如哮喘急性发作经合理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哮喘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

如支气管阻塞未及时得到缓解,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直接威胁生命,此时称之为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

【治疗方案】

1、氧疗:对任何危重哮喘患儿应置于良好的医疗环境中,供氧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92-0.95以上,进行心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二甲)

目录 一、小儿肺炎 二、小儿腹泻 三、支气管哮喘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 五、肾病综合征 六、血尿 七、病毒性心肌炎 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十、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十一、小儿急救1、心肺复苏2、感染性休克3、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综合征4、哮喘持续状态 5、呼吸衰竭6、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肾功能衰竭8、热性惊厥9、癫痫持续状态 十二、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十三、新生儿颅内出血 十四、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十五、新生儿溶血病 十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3、新生儿破伤风 十七、小儿出血性疾病 十八、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洛四联症 十九、川崎病的诊治 二十、小儿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十一、过敏性紫癜 二十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十三、急性感染性喉炎 二十三、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概述】 小儿肺炎系有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至的肺部炎症。 【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2、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2)CRP: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 (3)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鉴定。如咽拭子、胸腔积液、痰、肺泡灌洗液等。 (4)血气分析:适用于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 (5)血清学检查:可做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等。 4、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 【肺炎的分类诊断】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无免疫抑制儿童在医院外或住院48h内发生的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支原体为主。 2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指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除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金葡菌、肺炎支原体外,尚有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等)、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厌氧菌、嗜肺军团菌、真菌、疱疹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3、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①安静时心率加快,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不能用发热或缺氧 解释;②呼吸困难,安静时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③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④肝大达肋下>3cm,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⑤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⑥尿少或无尿,颜面及下肢水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 2.4 常见病原体所致肺炎的诊断标准 4、腺病毒肺炎①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6个月~2岁小儿。②骤然起病,初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稽留高热。⑦ 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气促,喘憋,重症有呼吸困难及发绀。④肺部体征出现较晚,鼻翼扇动,三凹征,呼气性呻吟,听诊肺部由呼吸音粗发展为管性呼吸音,3~5d后出现细湿啰音。⑤嗜睡、萎靡等神经病症比较明显,且出现较早;易出现心力衰竭。⑥血中腺病毒IgM抗体阳性。⑦胸部X线特点:改变较肺部体征出现早,大小不等的肺部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病灶吸收缓慢,需数周至数月。 5、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①多见于<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2~6个月者。发病季节北方多见于冬春季,南方多见 于夏秋季。②干咳、喘憋,轻微发热或不发热。③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明显;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有哮鸣音及细湿啰音。④发作严重者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胃肠道出血等。⑤血中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⑥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周围炎或斑片状阴影,肺气肿。 6、葡萄球菌肺炎①冬、春季发病较多,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②起病急,多数有不规则高热,常表现为弛张 热,③全身中毒症状重,面色苍白,呻吟,少数病例可有中毒性休克,可能出现多种易变性皮疹(猩红热样皮疹或荨麻疹样皮疹等);④肺部广泛出血、坏死和多发性小脓肿为特点,肺部体征出现早,中细湿啰音;⑤肺部以外可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灶,易合并循环、呼吸、神经及胃肠功能障碍;⑥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少数病例白细胞明显降低;⑦胸部X线检查病灶易变,可在短时间内发现肺大泡、肺脓肿或脓胸、脓气胸。 7、肺炎支原体肺炎①多见于年长儿,近年来婴幼儿感染率明显增高。②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刺激性 咳嗽,可似百日咳样咳嗽,痰黏稠,可带血丝;年长儿可有咽痛、胸闷、胸痛等;婴幼儿起病急,可有喘憋及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查 1. 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断 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 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

4. 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 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 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诊断 1.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 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儿童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经验。中医儿科常见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食欲不振等。下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 一、感冒 感冒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发热、头痛、咳嗽、鼻塞、喉咙痛等。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主要是邪气入侵体内,致使气血失调。感冒的治疗要根据病因来针对性治疗,一般治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理体质:以滋养肺脾为主要原则,用做法可见吃一些新鲜 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2.辛凉解表:在感冒初期可用辛凉解表,如荆芥、薄荷、藿香等,缓解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3.清热解毒:感冒后期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如黄芪、三七、 柴胡等,消除邪气,恢复机体正常功能。 4.根据症状加减方:根据感冒症状加减中药方剂,如感冒伴有 流涕鼻塞、咳嗽等,可用麻黄汤加减等方剂。

二、咳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特征是反复咳嗽,严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中医认为咳嗽的原因有风热、燥热、肺热等,调理方法常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清热降火:咳嗽伴有发热症状时,可用清热降火的方法,根 据体质加减用黄连、银翘、生石膏等中药配方。 2.益气润燥:咳嗽时喉咙不适,可用益气润燥的方法,如黄芪、麦冬、山药等,润肺益气,改善咳嗽症状。 3.理气和胃:咳嗽伴有胃痛、烧心等症状时,可用理气和胃的 方法,如香附、柿子、茯苓等,缓解胃部不适,改善咳嗽症状。 三、发热 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具体症状包括头痛、体温升高、出汗等。中医认为发热的病因主要有外感热毒、气虚体弱、营卫失调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表里透:针对口渴、头痛、发热等症状,可用解表里透的 方法,如桑叶、板蓝根、金银花等药物来清除热毒。 2.益气固表:当发热伴有脾虚、胃弱症状时,可用益气固表的 方法,如党参、茯苓、黄芪等,调养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

儿科前5种疾病诊疗常规1

小儿腹泻病 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的综合征,婴幼儿常见病因分类:①感染性腹泻,如痢疾、霍乱及其他感染性腹泻(肠炎);②感染性腹泻:饮食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他。 【诊断】 (一)大便性状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病程分类 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三)病情分类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四)临床诊断 1.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 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 2.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

能性大;成人发生在5~6月份要考虑成人型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夏季以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炎可能性大。 3.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4.病人粪便为粘液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 米巴痢疾。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 菌肠炎等。 (五)脱水的评估 (见表1—3)。 【治疗】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一) 急性腹泻病的治疗 1.治疗方案一适用于无脱水征患者,可在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三原则: (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给患者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①继续母乳喂养;②如患儿不是母乳喂养,年龄在6个月以内,可用患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③若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给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或烂饭、蔬菜、鱼或肉末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这些食物要很好烹调、研磨或捣碎使之容易消化。 表1—3评估病人脱水状态 脱水程度Ⅰ度Ⅱ度Ⅲ度 1.望诊:一般 良好*烦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软弱 状况

《医院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试行版.doc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儿科疾病分级诊疗,基层医生能够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安徽省出台的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试行版),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所承担的儿科疾病工作内容。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危、急、重症多,接诊医院需设有新生儿病房、拥有新生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专科设备等条件。因此,原则上新生儿疾病应在具备一定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以确保医疗安全。 早产儿胎龄≥35周和出生体重>2500g,无高危因素,生命体征平稳的早产儿可在具备治疗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疑有并发症时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可在具有黄疸监测条件的一级医院观察。病理性黄疸需转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疑似新生儿患儿,需及时转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现有口吐泡沫、气促等疑似新生儿肺炎症状的患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腹泻病诊断腹泻病的新生儿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持续发热或体温不升、吃奶减少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症状,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新生儿窒息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产妇建议二级以上医院待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新生儿窒息史,临床上疑似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立即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立即转诊上级医院治疗(转诊中注意头部制动)。新生儿破伤风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的患儿应转三级医院治疗。 先天性梅毒疑似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病小儿诊断为急性腹泻病轻型或仅伴有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者,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则需转二级医院诊治。 急性胃炎小儿急性单纯性胃炎,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仅为低热,不伴有消化道出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尿量正常,进食基本正常。可在一级医院就诊,如效果不佳,则应转二级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一级医院对疑似慢性胃炎患儿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可转往二级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一级医院对疑似消化性溃疡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转至二级医院诊治。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HP感染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初步治疗,如效果不佳可以转至二级医院检查治疗。 消化道出血一级医院对消化道出血患儿可以进行初步处理后转上级医院。急性胰腺炎如临床疑似本病,应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就诊。 婴儿肝炎综合征如临床疑似本病,应转至二级医院就诊。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如治疗后患儿仍高热不退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上级医院;三个月以内患儿,由于病情变化快,应酌情到二、三

(完整版)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 儿科常见病 本诊疗指南涵盖了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以下是常见病的列表: - 呼吸道感染 - 消化系统疾病 - 皮肤病 - 发热 - 儿童传染病 - 肠道感染 - 眼部感染 - 尿路感染 - 头部外伤 - 儿童过敏等 2. 诊断与治疗原则 对于儿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 根据患儿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评估。 - 注意聆听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描述,了解病情发生的时间、程 度和后续变化等情况。 -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检查皮肤、听取肺部和心脏等。 - 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家族史等。 - 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正确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 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3. 药物治疗建议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患儿的年龄、体重、耐药情况等因素。 - 根据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准确计算药物的用量。 -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遵循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非药物治疗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外,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的非药物治疗建议: - 适当的休息和睡眠 - 充足的饮食和水分摄入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 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 常规体检和定期复查 5. 注意事项 在给予儿童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纠正营养不良等问题。 - 强调家长的合作,包括正确服药、按时复诊等。 - 儿童的特殊需求,如帮助幼儿用药、调整给药方式等。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需慎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结论 以上是儿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希望通过本指南能够给临床医生和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程(新)

常见病诊疗规程 一、小儿肺炎 1、目的:确保小儿肺炎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有效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2、范围:肺炎。 3、职责:按各级医师职责、值班医师职责、管房医生职责对患儿诊疗负责。 4、诊疗规程 4.1 诊断要点: 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2、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和鼻唇沟及趾指端发绀。 3、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4、重症患者常有其他系统体征或症状,如呕吐、腹泻、抽搐、心音低钝、心率快等。 5、常见的并发症为肺气肿或肺不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性脑病。 6、辅助检查 (1)血象及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细菌性肺炎血白细胞大多数增加,病毒性肺炎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 (2)胸部X线片可见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中内带较多,少数可融合成大片浸润影,并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并发脓气胸、肺大疱时可见相应的改变。 4.2 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罗音。婴幼儿全身症状重,因气管狭窄,易致呼吸困难,有时与肺炎不易区分,应按肺炎处理。胸片可帮助诊断。 2、肺结核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影像改变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但肺部罗音常不明显。应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和X线胸片及抗生素治疗后的反应加以鉴别。 3、支气管异物吸入异物可致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易继发感染、引起肺部炎症。但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及胸部X线检查可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 4.3 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相对湿度6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2、病原治疗 (1)抗生素:轻症肺炎可在门诊治疗,首选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或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儿科常见疾病之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特点是以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为主,并常伴有喉咙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一、休息:感冒时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空气。 二、饮食调理:在感冒期间,儿童的食欲通常会减退,但仍需要适量的营养。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对于好转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咳嗽药等。但是建议家长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规消毒:儿童感冒期间,应注意常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手部卫生:家长和儿童都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室内通风:儿童感冒期间适当通风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4. 避免外出: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免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 综上所述,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孩子休息、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并注意常规消毒、手部卫生、室内通风以及避免外出等措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二、儿科常见疾病之腹泻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水样或泥样,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腹泻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

染、饮食不当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液体等。 一、休息: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速康复。 二、饮食调理:儿童腹泻期间,消化系统比较脆弱,所以饮食调 理尤为重要。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物,酸甜口味过重 的食物等。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煮蔬菜等,同时 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丧失,所以需要注意补 充液体。可以使用一些口服补液盐或口服液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个人卫生:儿童腹泻期间,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注意常规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 避免食物交叉感染:烹饪食物时,要清洗食材、分开使用砧 板和刀具,以避免食物交叉感染。 3. 尽早就医:如果儿童腹泻严重或症状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综上所述,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儿童休息、 饮食调理和补充液体等,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物交叉感染以及尽 早就医等措施,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2021年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2021年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治疗】 1.对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光 疗治疗。 2.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3.定期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4.对于胆红素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的患儿,可考虑进 行换血治疗。 5.对于遗传代谢病引起的黄疸,应进行相应的特殊治疗。 6.针对黄疸的致病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感染性黄疸应 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7.加强护理,保持环境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8.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黄疸病 需要与生理性黄疸区分开来,并进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鉴别。

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等)、输白蛋白、血浆、纠正酸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原发病、肝泰乐、胆酸钠保肝、利胆和中药退黄等。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保温、供氧,尽早开奶,尽快排出胎便,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或白蛋白竞争结合位点的药物。对于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小儿腹泻病 病史采集应包括大便性状、次数和病程、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中毒症状以及明显病因和诱因等方面。 检查包括全身体检、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和肾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查以及大便细菌培养等。 诊断可以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进行,但在病因未明确之前,统称为腹泻病。需要尽可能找出腹泻的病因以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包括合理饮食、控制感染、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对于脱水程度、中毒症状严重且缺乏相应检查和治疗手段的患儿,需要送上级医院治疗。 疗效标准包括治愈、好转和未愈等。 急性喉炎 病史采集应包括发热、咳嗽、声嘶、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方面,以及治疗经过和反应等。 检查应包括体格检查、血象检查、直接喉镜检查(但对于有严重呼吸困难者要慎用)、分泌物培养以及血气分析等。 诊断可以根据急性起病、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等典型表现进行,但需要注意与咽后壁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可以将喉梗阻分为4度,以此来掌握气管切开的时机。

完整版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导言 儿科常见病即儿童时期经常发生的疾病,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份完整的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病,保障儿童的健康。 常见病类别 儿科常见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呼吸系统疾病:如婴幼儿肺炎、支气管炎等。 2.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消化不良等。 3.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膀胱炎等。 4. 皮肤病:如湿疹、疱疹等。 5. 儿童传染病:如水痘、麻疹等。 6. 免疫系统疾病:如风疹、风疹性关节炎等。 7.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等。 诊断方法 对于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医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发生的时间、症状的具体表现等。 2.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测量、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3.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 检查。 4. 影像学检查:如X光、超声等,用于观察内部病变情况。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儿科常见病,医生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2. 物理疗法:如高热时使用物理降温法、物理理疗等。 3. 饮食调理:针对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 4. 心理支持:对于一些需要心理疏导的儿童,可以进行心理咨 询和支持。 注意事项 在诊疗儿科常见病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儿童较为敏感,需特别关注用药剂量的控制和药物的选择。 2.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3. 与儿童的家庭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病情反应和进展,帮助家庭产生正确对疾病的认识。 结语 本文档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病,保障儿童的健康。儿童疾病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建议医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诊疗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服务做出贡献。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一)............................................................. 肺炎喘嗽1 (二)................................................................. 感冒6 (三)...................................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11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肺炎喘嗽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小儿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 (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二)疾病分期 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 1.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 真菌性肺炎; (5) 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四)证侯诊断 1.常证 (1)风寒闭肺 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 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 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 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 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 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 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 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 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 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2.变证 (1)心阳虚衰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 (一)肺炎喘嗽 (1) (二)感冒 (6) (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11)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儿科常见病及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肺炎喘嗽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小儿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 (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 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 1.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2.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四)证侯诊断 1.常证 (1)风寒闭肺 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 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 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 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 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 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2.变证 (1)心阳虚衰 证侯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紫绀,气促加重,四肢厥冷,虚烦不宁,额汗不温,右肋下肝脏肿大,脉微虚数,舌淡紫,苔薄白。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一)肺炎喘嗽 (1) (二)感冒 (10) (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20) 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肺炎喘嗽 中医病名:肺炎喘嗽 西医病名:小儿肺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二)疾病分期 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 1.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间质性肺炎 2.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 (四)证侯诊断 1.常证

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 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3)痰热闭肺 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4)毒热闭肺 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 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6)肺脾气虚 证侯病程迁延,低热起伏,动则咳甚,痰多,气短多汗,面色淡白,纳差,大便溏薄,四肢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2.变证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

新生儿科诊疗常规

2014年 目录 第一章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1.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

2.新生儿常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用法 3.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4.新生儿颅内出血 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6.新生儿肺炎 7.新生儿湿肺 8.新生儿肺出血 9.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 10.新生儿呼吸衰竭与呼吸管理 11.新生儿贫血 12.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13.新生儿出血性疾病 14.新生儿黄疸 15.新生儿溶血病 16.新生儿败血症 1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18.新生儿破伤风 19.新生儿硬肿症 20.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2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2.新生儿低血糖与高血糖症 23.新生儿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24.新生儿呼吸暂停 25.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26.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27.新生儿心力衰竭 28.极低出生体重儿 29.新生儿脐炎

30.撤药综合征 31.先天性梅毒 32.先天性代谢异常 第二章危重症抢救程序 1.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 2.危重儿救治流程 3.新生儿科转运流程 第三章新生儿操作规范 1.浅静脉留置术 2.后囟穿刺术 3.桡动脉穿刺和置管术 4.腹腔穿刺术 5.脐静脉置管术 6.胸骨穿刺术 7.胸腔穿刺及引流术 8.腰椎穿刺术 9.新生儿换血疗法 10.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11.气管插管术 12.硬脑膜下穿刺

13.侧脑室穿刺及引流术 第四章临床路径 1.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病标准住院流程 2.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病临床路径表单 第一章新生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法 [概要] 新生儿是指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胎儿的成熟不仅取决于胎龄,也与体重密切相关,因此对初生的新生儿应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和胎龄与体重的关系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予以不同侧重点的监护和处理。 [诊断要点] 1.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其中有些由于胎盘老化引起胎儿瘦小者,又称过熟儿。 胎龄可根据母亲末次月经计算,也可根据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的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估计。简易胎龄评估法见表-1。28周以下早产儿胎龄评估仍应采用法。 2.根据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2)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

目录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2、咳嗽 3、支气管炎 4、哮喘 5、反复呼吸道感染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呕吐 2、鹅口疮 3、厌食 4、腹泻 三、传染病 1、水痘 2、幼儿急疹 3、流行性腮腺炎 4、手足口病 5、甲型HINI流感

感冒 【概述】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为“伤风”,是由于外邪侵犯卫表所

致,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流涕、喷涕、咳嗽为主要症状。“感冒”首见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方》书中。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一般于四时感受六淫之邪,病情轻,不流行者,称普通感冒或四时感冒。若感受时行疫毒之邪,病情较重,具传染流行性,则称为时行感冒。其主要病机是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或时行疫毒之邪侵犯肺卫,使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本篇所述仅限于上呼吸道感染。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2.类证鉴别 (1)很多疾病的初期均可见类似感冒的症状,都是由于外邪侵犯肺卫引起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咳嗽、肺炎及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但逐渐出现喘憋痰鸣或见皮疹,仔细观察不难鉴别。(2)鼻渊: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时间久为特征,始终以鼻部的症状比较突出,没有感冒的表症如恶风、发热、肢体疼痛、咽痛等。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及腰背酸痛。 2 血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减少。

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 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 1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1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由于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新生儿学组经过讨论,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供各单位参考。 一、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 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者,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是否完成对胎儿促胎肺成熟的预防,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积极复苏:早产儿出生时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动作要快且轻柔,产科与新生儿科医师要密切合作。复苏后要仔细评估全身状况。 二、保暖 出生后即应给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2 ~35℃左右(表1) 。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 ,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国外有些单位采用较高的湿度(表2) ,但要注意预防感染。为保持体温稳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需暂时离开暖箱亦应注意保暖,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000 g)的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表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暖箱) 出生体重( kg) 暖箱温度 35℃34℃33℃32℃ 1.0 初生10d 10d~3周~5周 1.5 —初生10d 10d~4周 2.0 —初生2d 2d~3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