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刘宝利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

刘宝利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

刘宝利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

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

刘宝利

中医学无论在当今还是以往一直是治病防病,人类繁衍生息必不可少的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浩如烟海的中医学体系中的沧海一粟。古今到现在,凡名医者无有不精通掌握伤寒论者、无不用经方者。

何为经方:经方,在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经方: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经方的特点“药味精简,药量精确,加减灵活,疗效卓著”。伤寒论所载条文397条,制方113方。我们在临床上如何指导自己开阔思路、如何运用其思想精于临床辨证呢?下面结合在临床上治疗肾脏病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熟习经典、辨症选方

辨症选方而不是辨证选方,根据症状选择适合并能反映大多数症状全貌的的条文,然后按条文选择用方。

案例1 某女,45岁,怕冷、恶风,汗出多,不管白天、黑夜都是出汗,四肢关节疼痛,还经常发作泌尿系感染,在中日医院做过膀胱镜检查,没有慢性肾盂肾炎的改变,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可见。《伤寒论·太阳病上篇》第19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三剂后,晚上不出汗了,慢慢白天出汗也少了,1月后所有症状明显改善。所以我理解,张仲景最早应用经方的思想最早可能是根据症状来制方的。冯世纶老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对本条的解读为,由于误汗,“使太阳表虚证还未解而陷入阴证少阴病”。同时明确指出:“桂枝汤治太阳病即表阳证,桂枝加附子汤治少阴病即表阴证。”本方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相对应,一治少阴病有汗者,一治少阴病无汗者。二方同用附子振奋沉衰,以治表证之陷于阴者,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配桂枝以解肌,一方配麻黄以发汗。临床上凡见到汗出、恶寒、恶风、身疼

痛时。每每喜用此方加减,而不囿于患者是白天还是晚上出汗。

案例2 【2011年在内蒙古下乡】男,45岁,鸡胸多年,有心衰病史,这次症状主要是头晕、头痛、巅顶痛,恶心,恶寒明显,说一发作时觉得胸里有股气上冲,即刻头眩,但是多次测血压几天一直不高,尿蛋白微量。那天我查房,舌苔白腻,脉弦数。我给他开了苓桂术甘汤合吴茱萸汤5剂。《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伤寒论》37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服了2剂,头不晕了,也不恶心了,胸不闷了,上次又原方开了10剂,症状明显改善。

当然症状复杂的也不是说你非要一张方治疗,也可以选择两张方或多张方合用。学习伤寒论第一关就是熟记条文,把条文记清楚了,症状都把握了,方子也就出来了,而不是去盯着他的尿常规和各种实验室指标。对于初学伤寒论者,这样应用起来还是很有效的。

二、融会贯通,知机立方

条文熟悉了,临床应用也得心应手了,这时候我们常常看到病人,有时条文并不是完全反应你所要的症状,这时候你已经有一定的思维了或者说是应用有了你自己把握的适合伤寒论的病因病机了。当所有症状叙述结束的同时,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和条文处方也就随着拟出来了,这可能是学习经方的又一个阶段。

案例3 某男,62岁,发现尿蛋白1年,肺大泡、肺结核病史15年,初发病时,体重150斤,就诊时体重只有92斤,消瘦厉害,经常发作气胸,走路不足10米就要坐下休息。刻下症见:恶寒,乏力,纳差,四逆,腹胀满,时咳嗽,口干、心悸,大便干结,5-6天1次,脉浮。3天前在某中医门诊吃汤药,泻药为主,每天大便5-6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外台茯苓饮,治心胸间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水,令能食。《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辨证:太阴虚寒合太阳阳明合病。予茯苓饮合五苓散加减服用,

一月后体重增到102斤,大便每日1次,目前仍在随诊中。此病人辨证后属太阳表虚兼化热入里,心下停饮,小便不利。通过详细问诊,分析症状,找出病机,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后处方遣药,收效甚捷。

案例4 某女,18岁,中学生,2012-6-5日初诊。主诉:夜尿增多2年,每晚起夜10多次,尿常规多次查半个加号到一个加号。刻下症见:腰部发凉,手足寒,尿频,夜间明显,口稍干,不喜饮,眠差,大便正常,脉细。《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处方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附子合肾着汤,服用第二周,夜间起夜次数减少至2次,连续治疗3周,夜间已不再起夜。来诊时喜笑颜开,判若两人。结合症状,手足寒、恶寒,夜里精神、眠差多梦、口干,当属太阳阳明合病;腰部发凉、夜尿频,属太阴虚寒,腰冷重小便自利者,方证合拍,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案例5 患者,男,20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浮肿10天,加重伴发热4天”于2010年7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后查尿蛋白(3+),血浆白蛋白13. 9g /L,尿素氮8. 6 mmol /L,肌酐88.3 mmol /L,尿酸414.3μmol/L,谷丙转氨酶17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4 U/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焦虑抑郁症,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患者入院前已发热4天,在外院使用“头孢呋辛”治疗4天( 具体用药用量不详),而发热不退。入院后体温38. 5℃,急查胸片提示有胸腔积液。刻下症见: 发热恶寒,无汗出,口干,烦躁,纳差,恶心,眠差,便秘,大便已三日未行,双下肢水肿。舌质红,舌苔白厚腻,脉浮滑数。处方:炙麻黄10g,苦杏仁12g,桂枝6g,炙甘草9g,生石膏60g,酒大黄5g。急煎1剂温服。患者服药1煎后,腋下、后背、腹股沟部位汗出,体温恢复正常( 36.5℃) ,大便5次,稀便,双下肢水肿减轻。患者虽便下5次,但精神症状明显好转。嘱患者剩下的第二煎中药不要再服用,清淡饮食。2010年7月15日复查尿常规尿蛋白2+,水肿消失,于7月18日出院。《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第39条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冯老师在《伤寒论传真》中认为:“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其证表实而不得汗出,内热不能外越,因而烦且躁也,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之的本方主之”。本案患者发热、恶寒、身重、浮肿、苔白厚腻为太阳表证不解夹湿,胸闷烦躁、脉浮滑数为阳明里热。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外散风寒、内清郁热为法,予大青龙汤加味。同时,越婢汤也是冯老临床上治疗水肿每每选用的良方。

三、明则辨病,暗辨方证

上面谈到的多是指疾病的早期阶段或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仅有轻微的血尿或蛋白尿,甚至可辨症状也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常常应用的思维模式。慢性肾脏病是慢性迁延性进展疾病,临床上常常采用多种治疗方案有时候效果不显著,这时候我们常常先辨病,此处的病既指西医学疾病的病名,也指的是中医学定义,如水肿病、呕吐病、头痛病、腰痛病、消渴肾病等,其次在知机的基础上辨方证。

水肿病是肾脏病最常见的病证,无论早期和晚期患者都能见到。首先我们要辨是什么病的水肿,原发性肾小球病还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次选方,温阳利水有真武汤、肾着汤、苓桂术甘汤;活血利水有当归芍药散、当归贝母苦参丸、蒲灰散;宣肺利水有麻黄附子汤、大青龙汤、越脾汤;益气利水有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滋阴利水有猪苓汤等等,最后,结合病机加减用方,攻大于补还是补大于攻。

案例6 李某,63岁。2010年8月12日初诊。主诉:水肿反复发作4年余。患者于1999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冠心病”。2005年发现尿中泡沫增多,入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同时应用胰岛素降糖,服用厄贝沙坦降压等治疗。刻下症:眼睑及下肢浮肿,活动后加重,乏力气短,腰以下冷痛;时头昏、心悸,胸闷;大便偏干,2或3日一行;夜尿2-4次/晚。舌淡红,苔微白腻,舌底瘀滞,脉虚数。24h尿蛋白定量:3.21g/24h。肾功能:Cr:165 mmol/L,BUN:12.4 mmol/L,UA:462mmol/L。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浊毒内蕴、血水不利。治法:通腑泻浊活血利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

黄附子汤。处方:大黄附子汤合当归芍药散、肾着汤、防己黄芪汤加减。处方:制大黄12克,炮附子15g(先煎),黄芪60g,干姜15g,防己15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9g,茯苓30g,泽泻15g,生白术30g,炙甘草6g。2010年10月26日复诊:服上方2月,下肢水肿消失,怕冷好转,小便正常,大便一日2次,偏稀。24小时尿蛋白定量:2.09g/24h,Cr:135mmol/L BUN:15.52mmol/L,UA:387mmol/L。目前患者服药两年,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无明显不适主诉。24小时尿蛋白定量:1.32g/24h。肾功能:Cr:143mmol/L,BUN:11.8mmol/L。

四、衷中参西,古今接轨

中西医结合究竟如何发展,有些人认为要培养纯中医,就是说西医不要太好。我认为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是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水平的人才。西医基础很棒,中医的思维又强;知晓西医的不足和中医的长处;面对患者,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中医治疗,什么时候选择西医治疗,这才是最高境界。

那么肾脏病医生什么是最高境界呢?要宏观辨病与微观病理相结合。辨病上面已经提到了,那么如何结合微观病理呢?例如原发肾病综合征就有5种常见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此外,尚有继发性肾脏疾病等等。现代医学针对不同病理类型都有不同的给药方案,无论选择西医治疗还是单纯中医治疗,什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都拒绝,还是不太可取的。何况,有些病理类型必须现代医学介入的,如新月体肾炎,稍稍迟疑,就会使患者陷入慢性肾衰竭的深渊。

案例7 闫某,男,58岁。主诉:发现尿色异常3个月,血肌酐升高1周。现病史:3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小便尿色呈浓茶色,无尿量减少,伴乏力。2日前查肾功能:血肌酐:426umol/L,尿素氮:27mmol/L,钾:5.8mmol/L。尿常规:潜血:3+,蛋白:2+,以“血尿、蛋白尿待查”入院。刻下症见:乏力,口干伴口腔溃疡,时有胸闷气短,头晕伴头痛,恶心,四肢发凉,尿中泡沫增多,尿色红,大便调,双下肢轻度浮肿。2010-10-28查:尿常规:蛋白1+ 潜血

3+;尿沉渣:红细胞:满视野,变形率50%,未见白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76*10~9/L;血生化:BuN 29.8mmol/L,Scr 465u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4g/2800ml免疫系列:ANA:1:3200;ds-DNA阴性;SSA:阳性;RNP抗体:阳性;双肾B 超:左肾11.5*5.4cm,右肾11.2*5.6cm;心电图:心房纤颤.心室率67-72次/分;入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急性肾衰竭。西医分析:急性肾衰竭?一元论考虑:Ⅳ型狼疮性肾炎可能性大,但一直无尿量减少;二元论考虑:肾小球疾病合并药物继发肾间质小管病。中医辨证:太阴少阴合病,肾阳不足,脉络瘀滞。治疗予甲泼尼松龙48mg口服,每日1次。中药予温阳益气、化瘀利水。予真武汤、防己茯苓汤合当归芍药散口服。肾穿刺病理回报:局灶增生性狼疮性肾炎3型伴急性肾间质小管病。11月24日:肾功能:血肌酐226umol/l,BUN 27.1mmol/l,血常规:白细胞:7.23*10~9/L,血红蛋白:104g/L,血小板:107*10~9/L。好转门诊随诊。2010年12月31日再次入院:患者20天前患者着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喘憋,Tmax 39.0℃,晨起发热,12月14日于我院门诊查胸片:胸廓对称,肺纹理增粗,右肺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血常规:WBC 4.2×109/L,RBC 2.23×1012/L,Hb 82g/L,PLT 38×109/L,尿常规:BLD 3+,PRO 2+,遂于当日于北京三甲西医院就治,诊断为肺部感染,肺部真菌感染,予静点马斯平1g,日3次;大扶康0.2g,日1次;抗感染治疗11天,停用大扶康,维持口服头孢呋辛0.5g,日3次抗感染。12月27日复查肺部CT示:右上肺团片影,与前相仿,双肺间质病变,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仍咳嗽咳痰。刻下:体温37-38.5℃ ,双下肢轻度水肿,轻咳黄白痰,不易咳出,气短,动则气喘,无胸痛,咽干咽痛,舌痛,口角皲裂,食欲可,进食少,大便干,日1行,全天尿量约1000ml,睡眠可。辩证:脾虚湿盛,肺阴亏虚。治以:健脾化湿,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方药: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生石膏15g,杏仁10g,前胡10g,桔梗10g,厚朴10g,瓜蒌15g,当归10g,麦冬10g,生地黄20g,桃仁10g,神曲10g,生甘草10g,麦芽10g。2011-12-10尿常规:蛋白+/- ,潜血1+,红细胞

3-6/HP;血常规:白细胞:6.31*10*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104*10*9/L。血生化:尿素氮7.2mmol/L,肌酐124umol/L,尿酸495umol/L,免疫系列:ANA:1:1000;IgA、IgG、IgM、补体C3正常。仍门诊随诊中。

无论经方和时方只要能治好病就是好方,医生和疾病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形象的辨证关系。做为一名医生,不管是在三甲医院还是基层医院工作,治病留人是每一位医生都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面对一种疾病,中西都不可偏颇,哪个方法立竿见影,就要选择哪个方法,尤其现代医学的诊断,CT、核磁对于我们中医大夫也必不可少的。我的导师谌贻璞教授经常说:什么病不怕不会治就怕你看不透;冯世纶老师在临床治疗肾脏病也不反对激素的应用。

让我们在不断摸索与探讨中延续与疾病抗争的信念,做一名实实在在的现代医生吧

刘宝利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

刘宝利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 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 刘宝利 中医学无论在当今还是以往一直是治病防病,人类繁衍生息必不可少的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浩如烟海的中医学体系中的沧海一粟。古今到现在,凡名医者无有不精通掌握伤寒论者、无不用经方者。 何为经方:经方,在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经方: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经方的特点“药味精简,药量精确,加减灵活,疗效卓著”。伤寒论所载条文397条,制方113方。我们在临床上如何指导自己开阔思路、如何运用其思想精于临床辨证呢?下面结合在临床上治疗肾脏病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熟习经典、辨症选方 辨症选方而不是辨证选方,根据症状选择适合并能反映大多数症状全貌的的条文,然后按条文选择用方。 案例1 某女,45岁,怕冷、恶风,汗出多,不管白天、黑夜都是出汗,四肢关节疼痛,还经常发作泌尿系感染,在中日医院做过膀胱镜检查,没有慢性肾盂肾炎的改变,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可见。《伤寒论·太阳病上篇》第19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三剂后,晚上不出汗了,慢慢白天出汗也少了,1月后所有症状明显改善。所以我理解,张仲景最早应用经方的思想最早可能是根据症状来制方的。冯世纶老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对本条的解读为,由于误汗,“使太阳表虚证还未解而陷入阴证少阴病”。同时明确指出:“桂枝汤治太阳病即表阳证,桂枝加附子汤治少阴病即表阴证。”本方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相对应,一治少阴病有汗者,一治少阴病无汗者。二方同用附子振奋沉衰,以治表证之陷于阴者,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配桂枝以解肌,一方配麻黄以发汗。临床上凡见到汗出、恶寒、恶风、身疼

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之三)——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同仁文章W015

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之三)——胡希恕经方医学 系列学习同仁文章W015 经方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之三)——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同仁文章W015 作者/刘宝利;编辑/晓生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是中秋佳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既往我们一起走过,未来我们和衷共济,为了更好的传承经方学术,为了更好的造福民众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深深感恩老师孜孜不倦的无私教诲,感恩学有所成的诸位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分享,也感恩所有参与经方学习、应用与传承工作的各位同仁们,感恩大家的无私奉献! 在这里,就让我们以继续学习刘宝利老师“思考”一文的第三部分“明则辨病,暗辨体质”来共度佳节,谨祝各位同仁中秋快乐,学业有成!也愿天下苍生常保康乐,经方事业代代传承! 正文: 三. 明则辨病,暗辨体质 上面谈到的多是指疾病的早期阶段或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仅有轻微的血尿或蛋白尿,甚至可辨症状也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常常应用的思维模式。慢性肾脏病是慢性迁延性进展疾病,临床上常常采用多种治疗方案有时候效果不显著,这时候我们常常先辨病,此处的病既指西医学疾病的病名,也指的是中医学定义,如水肿病、呕吐病、头痛病、腰痛病等。辨体质我在临床上没有选那么复杂,主要是针对糖尿病肾病时应用较多,一辨体质肥胖还是消瘦,二辨大便干燥还是泄泻。肥胖伴大便干燥偏实的多用大柴胡汤、偏虚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肥胖伴大便泄泻偏实的用葛根芩连汤,偏虚的用桂枝人参汤;消瘦伴大便干燥偏实的用白虎加人参汤,偏虚的用茯苓饮;消瘦伴大便泄泻多用理中汤。其次,在慢性肾衰竭期也常常针对根据病人的胖瘦、大便的情况来选择攻补的比例选方用药。形体壮实大便干燥的可选用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与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与伦理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疗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既带来了便利和进步,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本文将就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对相关伦理问题进行思考。 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 诊断与辅助决策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诊断和辅助决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AI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AI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帮助医生发现肿瘤和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AI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病历数据,为医生提供制定治疗方案的建议,提高治疗效果。 2. 仿真训练和教育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和仿真训练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AI算法,医学生和医生可以进行逼真的人体解剖模拟,以及各种手术操作的模拟训练。这种模拟训练既能帮助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又能提高医生的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3. 智能医疗设备和健康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开发智能医疗设备和健康管理系统。 智能医疗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和AI算法,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 并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同时,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 数据和生活习惯,提供健康指导和预防措施,帮助人们管理和改善自 身健康状况。 二、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伦理问题 虽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也引 发了一些伦理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1. 隐私与数据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医疗数据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一个重要的伦理 问题。医疗数据包含患者的健康状况、病历资料等个人隐私信息。在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和应用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 性和保密性,防止数据被滥用或泄露。 2. 透明度与可解释性 人工智能算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医疗 决策往往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相关的AI算法必须具备可解释性,不仅能够给出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还能够向医生和患者解释其决策 的依据和过程。 3. 责任与判定 人工智能算法的责任和判定问题也备受关注。在医疗领域中,如果 由AI算法作出的诊断或决策出现错误,究竟是算法本身的问题,还是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 摘要:水肿一症可见于各个系统疾病中,最多见于肾脏疾病,是肾脏 疾病治疗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自内经起 就对水肿有一定的认识,后世医家也都纷纷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并 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 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 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中医经典;肾系水肿 随着现代医学中利尿剂的使用,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使之逐渐成为人们 治疗水肿的首选,更多临床医生倾向于应用利尿剂利尿来治疗水肿。但很快,利尿剂无效及停药后水肿病情反复等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应用 利尿剂治疗水肿仅仅通过对症利小便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并未从根本解 决水肿的问题。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 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治疗水肿不仅是为了消除水肿,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 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 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 一、《黄帝内经》中的水肿论治 《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籍,内容精辟,记载有丰富的中医 理论。内经中关于水肿虽谈不上大篇幅的论述,但其阐述的水肿理论谓之 经典,为后世医家治疗水肿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水肿在内经称之为“水”,亦有用“水肿”、“水胀”来表达水肿的 含义。后世医书中对于水肿的称呼有沿用“水”的,有全部改为“水肿”

的,也有称为“水气”的,虽称呼各不相同,但所论及的均是水液滁留体 内或是泛滥肌肤之病。关于水病的临床表现,《灵枢·水胀》描述为: “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 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炎。”从中可看出这与现代医学描述的水肿表 现非常相似,可见眼睑、头面部、四肢、腰背的浮肿,男性还可见阴囊的 水肿,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胸水、心包积液,引起咳喘、胸闷等不适,出现 腹水使腹胀大如鼓。内经中记载有很多种引起水肿的疾病,有按水肿病因 命名的“风水”、“肾风”、“溢饮”,有按水肿特点命名的“石水”、“涌水”,还有因五脏功能失调引起的水肿。现代医学中水肿也仅是个症状,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很多,各个系统的疾病皆可出现水肿的症状。 二、《伤寒杂病论》中的水肿论治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针对不同病证通过对长期临床 实践的,记载有完善的理法方药。关于水肿的认识及治疗,《伤寒论》分 散论述在各个按六经病分类的章节中,《金匾要略》则专有一篇集中论述 了水肿一病,即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不但补充了《内经》中水肿治疗方药 的匾乏,其中的经方令人百试效验,可谓是留给后人宝贵的临床经验。 张仲景提出水气病有五种,即“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相对而言,黄汗并不是那么常见,故下文着重阐述其他四种水 气病的定义及治疗。风水汗出乃愈,故治疗当发其汗,去在表之邪,在表 之水气。尤怡日:“宜驱散风气为主,风去则水自下也。”针对风水的不 同情况,仲景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药。仲景提出水肿治疗大原则有二:其一,“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应用 了顺势利导的原则治水消肿,依据水肿的趋势,下趋之势则利小便,外出 之势则发其汗;其二,诸病水者“渴而不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案例医疗诊断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至关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严谨的思考和完美的执行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 智能技术被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破解了很多难题,大大提高了 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工作体验 和工具。 有很多的医疗诊断工作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助,比如说病例 整理、影像分析和诊断等等。而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都表现出 了惊人的实力和优势。 首先,在病例整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全面、精 准地获取病人的基本情况和病史,比如说像区分肿瘤和良性肿瘤,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医生通过对病人的基本情况、症状和病史 等各种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来分析出是否有肿瘤的问题。这样的话,医生可以更快的了解病人的病情,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 其次,在影像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同样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快捷、准确的检测和分析影像。通过预测影像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准确 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以及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尤其是在 区分病灶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的准确率更是非常高。这样的技术

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辨别病灶,判断肿瘤的程度,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最后,在诊断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和全面地完成诊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比如说像诊断肝癌的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对病人的病历、影响等多种因素分析,来预判出肝癌的可能性。这样的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分类能力,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病情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一些疑难杂症和病例的诊断方面,人工智能的优势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在整个医疗行业中,人工智能的运用也必将为医护人员带来更好的工作体验和工作效率,为人类健康医疗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床边教学在康复治疗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床边教学在康复治疗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床边教学是一种康复治疗技术教学的有效方式,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床边教学是指在患者床边进行实战操作,以咨询、演示、指导为主要手段,使教学更加真实、生动、有效。本文将从床边教学的优点、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等方面探讨床边教学在康复治疗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床边教学的优点 床边教学是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独特的优点。 一、增加教学实用性 床边教学可以更加贴近临床实践,强调实战能力培养。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往往只能通过证书考核等方式验证学习效果,而床边教学则可以在患者床边进行操作演示,直观感受治疗效果,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康复治疗技术。 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床边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必须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处理。同时,床边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和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患者满意度 床边教学可以让患者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原理、过程和效果,使他们更加信任康复治疗师,并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床边教学可以让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治疗的自愈率与满意度。 行之有效的方式 床边教学虽然具有多种有利的因素,但成功与否仍然取决于康复治疗师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以下是一些正面向的床边教学方式: 一、注重规范操作 床边教学是基于实战操作的技巧性教学方法,因此,康复治疗师必须注重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只有充分的科学性操作,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严格掌控教学进度

名老中医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总结 摘要:慢性肾衰 名老中医 关键词:慢性肾衰,名老中医,脾胃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 Renal Failure,CRF,简称慢性肾衰)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肾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中医文献的记载中尚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水肿”、“虚劳”、“肾风”、“癃闭”、“溺毒”、“关格”等范畴。CFR病因多样,病机复杂,但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笔者通过跟随导师临床实践与查阅文献发现从中焦脾胃入手调治此病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现特将近几年各级名老中医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经验总结如下。 1.脾胃的地位 脾胃为土脏,被喻为后天之本,“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这是对脾胃生理功能较好的概述,“四季脾旺不受邪”(《伤寒论》),李东垣亦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故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关系着机体的健康。 2.脾胃与慢性肾衰的关系 慢性肾衰属慢性病范畴,病因多样,病机复杂,但总属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因此,中焦脾胃与慢性肾衰的发生发展及预后1有着密切联系。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脾肾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黄春林教授2将脾胃与肾的相互联系主要总结为3个方面:后天滋养先天、共同主宰水液代谢、气机升降与阴阳平衡。史伟教授3亦认为脾肾在慢性肾衰的发病机理中起着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1、CRF患者久病必脾肾气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在生理上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关系;2、CRF病人,脾肾已亏,脾虚运化无权,肾虚气化无力,致水湿浊邪蕴积体内,邪实内蕴,更损脾肾,使病情进一步加重。3、血瘀证贯穿于慢性肾衰全过程,而脾肾与血瘀的关系密切。此外黄文政教授4认为在本病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标本缓急均与中焦脾胃密切相关,脾胃为转枢,中运失健,湿浊内生,枢机不利,则上焦雾露弥漫,痰浊壅塞,凌心迫肺;下焦通调失司,清浊不分,湿浊阻渎。 林家坤5详研《脾胃论》之阴火理论,结合临床,提出“阴火”病机关键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符合慢性肾脏病脾肾虚损的病机关键,临床以补中益气汤(黄芪五分或一钱,炙甘草五分,人参三分,当归二分,陈皮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为基本法随症加减,为临床开拓了新思路。邱静6将黄元御的学术思想高度概括为

试析中和思维的内涵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试析中和思维的内涵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和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理念,广泛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中。中和思维的内涵包括平衡、综合、调和等多个方面,它通过整体观察、综合分析和平衡调节的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知识。 中和思维强调平衡和综合,即在面对问题时,要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不偏不倚地看待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因素。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包括阴阳、五行、气血、脏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中和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框架。例如,在诊断疾病时,中和思维能够帮助医生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综合各种因素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和思维还强调调和,即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寻求平衡和和谐的解决方式。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失衡状态,而调和就是恢复和维持这种平衡状态的关键。在治疗疾病时,中和思维能够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以达到平衡和调和的效果。同时,中和思维还能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的饮食、作息和情绪,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和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和思维可以帮助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不仅仅关注

症状的表面,还要深入分析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等因素,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次,中和思维可以帮助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平衡治疗方法和药物的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此外,中和思维还能够引导患者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维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中和思维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和理念,它通过平衡、综合和调和的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知识。在中医学中,中和思维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中和思维,中医学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的需求,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王悦芬;赵文景;孟元;王则厚;刘宝利;蔡朕;赵静;郑桂敏 【摘要】目的: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疾病呈进展性,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肾病学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在防治CKD中有一定的优势,其中慢性肾衰竭作为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在慢性肾脏病三级预防及一体化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中医对CKD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总结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藉此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16(031)004 【总页数】3页(P59-61) 【关键词】中医诊疗;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水肿;尿浊;肾风;虚劳;问题 【作者】王悦芬;赵文景;孟元;王则厚;刘宝利;蔡朕;赵静;郑桂敏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10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5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疾病呈进展性,发病机制复杂。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病变及非免疫因素加速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ACEI/ARB对减缓蛋白尿,延 缓肾脏病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肾脏替代治疗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慢性肾脏病的复杂性,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及临床尚缺乏针对肾间质纤维化特异性的药物,因此,慢性肾脏病防治仍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健康问题。[1-2] 中医肾病学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有一定的优势,慢性肾衰竭作为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在慢性肾脏病三级预防及一体化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慢性肾脏病中医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为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古籍虽没有“慢性肾脏病”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水 肿”“尿浊”“肾风”“虚劳”“慢性肾衰病”等范畴。中医肾是中医学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有藏精、生髓、主骨、主生长发育、生殖、主纳气、主水液代谢等功能。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病因是肾中精气之不足或因后天因素所伤,在气血阴阳不足情况下,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诱发和加重,形成湿热、水湿、瘀血、浊毒等病理产物在肾脏的滞留使疾病反复难愈。疾病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等脏虚损。导致肾不藏精,肾不化气,三焦疏布异常,水肿、尿浊、癃闭、虚劳、关格等发生。 中医肾藏象内涵包括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泌尿、生殖、生长、发育与衰老等概念与理论,基于中医肾藏象学理论对慢性肾脏病防治通过多靶点集合效应,在延缓肾脏病进展,防治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等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根据不同分期的治疗目标不同,[3-4]对于慢性肾脏病早期,治疗的目标应定位在 延缓疾病的进展,迟滞终末期肾衰竭的到来,在慢性肾脏病晚期中医药的作用应主

模拟诊疗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引发的思考

模拟诊疗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引发的思考 摘要:医学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模拟诊疗采用典型且完整的病例作为临床教学对象,学生以临床医生身份对标准化患者扮演的患者进行模拟诊疗的过程,是模拟临床环境的一种教学与考核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引入该教学与考核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见习与实习,了解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的优势,以期更好地发挥模拟诊疗的作用。 关键词:模拟诊疗;能力培养;标准化患者 模拟诊疗是模拟临床环境的一种教学与考核方法,采用典型且完整的病例作为临床教学对象,学生以临床医生身份对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扮演的患者进行模拟诊疗的过程,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提出该病需做的辅助检查、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教师参与全过程并进行提问和启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个案例的分析,构建诊疗思维框架,培养基本的诊疗技能。目前医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重,模拟诊疗的引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引起笔者思考。 1 传统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传统医学教育主要是教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互动较少,学生也很难集中精力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而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校级活动加分)只占10%左右。这种教学和考核方法不能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技能,并且会使医

学生丧失对医学的兴趣。很多医学生认为期末考试临时突击下就可以应付,只要不挂科就不会影响毕业。很多课程一考完,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而对于实践能力更加不够重视,在校学生普遍认为实践能力在实习的时候可以得到培养,现在只要理论考试通过就可以了。 目前医学院校扩招,本科毕业的医学生普遍很难就业,很少有三甲医院愿意招聘本科毕业生,即使愿意招本科生,也是那些冷门科室,比如儿科和急诊科。面对这么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医学生选择考研,在实习期间复习备考,对于实习则不会花时间和精力,甚至有的学生不去科室实习,一门心思在看考研的书籍。这样下去无非会导致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差,甚至有的学生高分考上研究生,而对临床实践一无所知,导致死读书、读死书的恶性循环。 2 引入模拟诊疗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扩招,学生人数增多,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和病源相对减少,临床典型病例更少。并且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不能配合临床教学等原因,传统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医师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1]。本科医学生从临床实习中能够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医师的综合能力不能得到培养,这是传统医学令人担忧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尽快找到一种方式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不足。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临床技能是每一位医生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能。也是评价涉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临床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2]。如何让医学生早期培养临

从胡希恕认识厥阴病辨治慢性肾衰竭

从胡希恕认识厥阴病辨治慢性肾衰竭 戴浩然;董兆珵;刘宝利 【摘要】慢性肾衰竭是肾功能不可逆损失后,临床上以体内废物潴留而表现相关脏器损伤的综合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虚劳\"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传统六经辨证从初期病位在肾、肾病及脾,水不涵木、肝火上炎,逐渐进展到气逆上冲、水饮凌心,最后影响全身脏器功能异常.胡希恕辨六经实质是六经来自八纲,厥阴病即半表半里的阴证,与慢性肾衰竭寒热错杂证密切相关,但又与传统六经辨证不同,临床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本病.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18(011)012 【总页数】3页(P1933-1935)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寒热错杂;柴胡桂枝干姜汤 【作者】戴浩然;董兆珵;刘宝利 【作者单位】101300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肾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院;101300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肾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科研处【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5 慢性肾衰竭由慢性肾脏病进展而来,出现肾实质损害、双肾逐渐萎缩、肾单位及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最终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

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本病在中医属“虚劳”“关格”或“水肿”范畴。其病机演变过程常由肾及脾,由脾及肝,后累积肺和心,或五脏相兼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初期病位在肾,常见腰酸、腰痛或浮肿,实验室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等;继而久不得治,肾病及脾,可见恶心、纳差、呕吐;见头痛、头晕、心烦,血压常升高,皆由水不涵木、肝经失养,肝郁胃失和降,肝火上炎而致或土虚木乘,脾虚肝旺导致,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肾功能受损;再进一步见胸闷憋气、喘促、紫绀等心衰症状,临床常辨证气上冲心、水饮凌心。而这些皆与《伤寒论》中厥阴寒热错杂证相近,因此笔者团队从该思路辨治,临床探索治疗中获得较好的疗效。 1 厥阴病认识 1.1 传统观点对厥阴病认识 《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传统观点认为: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误治均可传经厥阴。厥阴病始动在少阴肾经,多见阳虚阴盛,阴损及阳,在下则为少阴寒证,水不涵木,肝失滋养,疏泄失常,脾胃虚弱,则中虚;肝郁化火,在上则引动相火,风火相煽,消灼津液,而口渴多饮;上冲心包,则气上撞心而自觉心慌。临床表现常见“上火”,即头晕、头痛、心烦心悸;“中虚”而致胃失和降,恶心呕吐;“下寒”即为脾肾阳虚而腰酸、腰痛,下利、肢冷。所以,通过上面一系列病机转变,厥阴病临床特点一般认为是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 1.2 胡希恕六经辨证对厥阴病的认识 从晋代医家王叔和开始,关于厥阴病的认识一直是争论不休,清代医家陆渊雷更有厥阴病为千古疑案的说法。胡希恕否认用《内经》注解《伤寒论》的观点。他认为六经为三阴三阳,但六经来自八纲。八纲包括表里、阴阳、寒热和虚实。但其核心是病位,由表、里和半表半里构成;其次是病性,包含阴阳、寒热和虚实。病性中

活用《伤寒论》方治疗肾脏疾病(一)

活用《伤寒论》方治疗肾脏疾病(一) 【摘要】探讨了《伤寒论》中所涉及的治疗肾脏疾病的大法和代表方剂在临床中应用的疗效,旨在对中医肾病专业同行有参考作用。提出运用《伤寒论》方治疗肾脏疾病,只有紧紧把握住不同方证的病机、主症特点,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伤寒论》经方肾脏疾病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医疗活动。清代医家柯琴曾说:“仲景约法,能合百病,不专为伤寒一科耳”。后世医家将其扩大用途,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笔者结合内科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及应用经方处理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医疗实践报道如下。 1疏利三焦,通阳化气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原用于少阳证,该方和解少阳,寒温并用,协调升降,扶正达邪,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之功效;五苓散原为太阳蓄水证而设,药用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五味,具有健脾利水,通阳化气的作用,仲景主要用以治蓄水证及痰饮、水湿证。现代医家根据小柴胡汤、五苓散方义及所主病证,灵活化裁,对其运用已远远超出《伤寒论》所提示的范围。因两方配合使用具有确切的利尿效果,现代临床常应用于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尤其多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且疗效确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后期,由于浊毒壅盛,阻滞气机,使清阳不升,浊阴不能外排而潴留体内,形成浊毒侵犯各个脏腑、充斥三焦之证。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两方合用组成的柴苓汤,可扶正达邪,疏利三焦,助膀胱气化,通调水道,利湿泄浊,与慢性肾衰的正虚邪恋,浊毒弥漫三焦的病机相合,故而取得较好疗效〔1〕,可降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改善肾性贫血,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纠正氨基酸失调,缓解和改善临床症状,有在临床推广运用的价值〔2〕。 2温阳利水 《伤寒论》中真武汤证主要见于82条,316条。前者为太阳病误治,损伤少阴阳气,致阳虚水气内停外泛,后者讲述少阴本经自病,阳虚水泛。两条病因来路不同,但病机相同,故治法方药相同。药用炮附子、生姜、白芍、白术、茯苓五味,温阳益气,健脾利水,该方是中医温阳利水的基础方。现代临床用本方化裁,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积水等多种肾脏疾病。药理研究证实,温阳利水之真武汤具有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尿量,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调整实验大鼠的渗透压调定点,减少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促使代谢产物BUN及Scr的排出,减少血浆白蛋白的大量丢失等作用〔3〕。慢性肾功能衰竭由多种肾脏疾病迁延不愈,持续发展而来,脾肾阳虚,水湿不运,浊毒壅滞是其根本,针对这种脾肾阳虚之根本,我们以经方“真武汤”为基础化裁治疗CRF,无论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均疗效确切〔4,5〕,可改善实验动物的摄食量,增加尿量,降低BUN及Scr,调节电解质和氨基酸代谢平衡方面皆有明显作用。为古方新用,弘扬仲景学说,开辟了新的途径。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讲述表证误治后损伤脾阳,导致饮停中焦,浊阴上逆,故病人在突然坐起或起立时即感头晕目眩,可伴有心悸气短,咳喘咳痰,纳减便溏,小便不利,肢体水肿等症。治宜温阳健脾,化饮利水,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根据该方证的病机及所主证候,临床将其灵活化裁,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积水等泌尿系统疾病具备本证病机者。如配伍真武汤,可用于多种肾脏疾病证见脾肾阳气俱虚者。 3育阴利水 《伤寒论》中猪苓汤证散见于阳明病篇(223,224条)、少阴病篇(319条),其病机均为

思考中医康复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思考中医康复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班级:10级中医乙班姓名:张晓昀学号:3100102183 随着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社会和人群,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提出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在新的环境下,近年来产生了新的医学新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与成熟,也促进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 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康复学的介入,由于西方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经验的大量引进以及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的基本确立,中医学中“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功能康复是康复医学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中医康复学根植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使用的是传统中医理论和传统中医学的技术方法,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致力于广大患者和残疾者的功能改善和提高,使他们能够追求品质生活,重返社会,和我们共享同一片蓝天。进入21世纪以来,康复医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中医传统康复的发展,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在中医传统康复中,康复治疗则是极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它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在损伤和疾病早期介入,通过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推拿、针灸、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体育疗法、气功、饮食、情绪调节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因为受到疾病的困扰而长期卧床的病人,长期卧床势必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长期卧床或制动对机体多种功能如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及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神经系统有不良影响,应采取相应的康复对策与措施。 (一)对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影响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与思考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与思考 一、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和意义 1.1 医学统计学的定义 医学统计学是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一门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医学数据,揭示医学规律,评价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医学统计学的意义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科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医学统计学还可以评价不同临床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医学统计学还可以帮助医疗院所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2.1 研究设计 在临床科研中,研究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医学统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如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等。不同的研究设计能够解决不同类型的科研问题,医学统计学的应用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2 数据收集和整理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科研中还可以帮助研究者规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流程,从而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合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可以避免数据的混乱和遗漏,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科研中的核心步骤。研究者可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和生存分析等方法,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评价研究假设的成立和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医学统计学还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从而深入挖掘数据的内在规律。 2.4 结果解释与推广 在临床科研中,医学统计学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合理解释研究结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医学统计学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将研究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和背景中,为医学知识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科研中的思考 3.1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在医学统计学的应用中,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研究

化学原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化学原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当我们思考医学诊断和治疗时,可能不会想到化学原理的应用。然而,化学原理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 化学原理,医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机制,并开发出更有 效的治疗方法。在本文中,我将就化学原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 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诊断方法的化学原理 1. 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在医学中常用的技术。 例如,血液化学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体内的化学成分,而 生物标志物分析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这些分析技术依 赖于多种化学原理,例如酶促反应和光学分析。 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 断方法。它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检测人体内的氢原子,从而生 成一系列图像。这些图像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该技术背后的化学原理与核磁共振波谱学相似,可以通过检 测不同化合物中的原子来生成图像。

3. 质谱成像技术: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用于细化组织和器官化 学特征的成像技术。该技术利用带电扫描来检测样品中的化合物,因此可以显示出每个化合物在组织样品中的位置和分布。使用质 谱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出许多疾病,例如癌症、肝脏病和代谢疾病。 二、治疗方法的化学原理 1. 化学疗法:化学疗法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来杀死癌细胞或抑 制其生长的方法。化学疗法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的作用。医生会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当的化学疗法方案。常用的化学疗法药物 包括常用于治疗癌症的环磷酰胺和吉西他滨以及用于治疗风湿病 和牛皮癣的甲氨蝶呤。 2. 小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是口服或注射的化学药物,可以通 过破坏疾病的分子来治疗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例如,抗生素通 过干扰细菌的生命活动来治疗感染,而FDA批准的针对多种疾病 的小分子药物包括医疗大麻、利伐沙班和美托洛尔。 3. 核酸药物:核酸药物也常常被用来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这 些药物通过与细胞中的DNA和RNA相互作用来杀死或抑制疾病 细胞的生长。例如,二甲双胍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经方治疗肾病的感悟(之四)

经方治疗肾病的感悟(之四) 作者/刘宝利;编辑/晓生 写在前面的话: 冯老经常勉励我们学好、用好经方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今天是教师节,我们也借此机会向从事经方相关工作的各位师长们道一声:亲爱的师长们,你们辛苦了!我们也在内心深深祝福各位师长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也祝愿经方事业常青! 刘宝利老师曾多次在演讲中坦言“为了治好自己的病而学医,为了治好更多人的病而学中医”,加上刘老师不乏坎坷而更多奋斗的传奇学习经历,被大家亲切的称为“中医励志哥”!作为王清任先生的老乡,其坚毅果决,明达干练,颇具先贤遗风,尤能给人振奋与鼓舞! 刘老师在肾病专科工作,学贯中西,本文即是刘老师关于经方治疗肾病的思考,原文分熟习经典,辨症选方;融会贯通,知机立方;明则辨病,暗辨体质;衷中参西,细研微观四个部分,截至本期已全部刊出。 刘老师通过这篇文章给我们分享的不仅是经方治疗肾病的知识、思路与经验,更有中西和而不同,各得其宜,治病留人的那份深沉而执着的为医者的情怀与信念! 正文: 四、衷中参西,细研微观 中西医结合究竟如何发展,有些人认为要培养纯中医,就是说西医不要太好。我认为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是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水平的人才。西医基础很棒,中医的思维又强;知晓西医的不足和中医的长处;面对患者,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中医治疗,什么时候选择西医治疗,这才是最高境界。 那么肾脏病医生什么是最高境界呢?要宏观辨病与微观病理相结合。辨病上面已经提到了,那么如何结合微观病理呢?例如原发肾病

综合征就有5种常见病理类型: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此外,尚有继发性肾脏疾病等等。现代医学针对不同病理类型都有不同的给药方案,你是选择西医治疗还是单纯中医治疗,什么激素、什么免疫抑制剂治疗你都拒绝,无论于医生还是患者都是不太可取的。何况,有些病理类型你是必须现代医学介入的,如新月体肾炎,稍稍迟疑,就会使患者滑入慢性肾衰竭的深渊。 案例8 闫某,男,58岁。 主诉:发现尿色异常3个月,血肌酐升高1周。 现病史:3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小便尿色呈浓茶色,无尿量减少,伴乏力。2日前查肾功能:血肌酐:426umol/L,尿素氮:27mmol/L,钾:5.8mmol/L。尿常规:潜血:3+,蛋白:2+,以“血尿、蛋白尿待查”入院。刻下症见:乏力,口干伴口腔溃疡,时有胸闷气短,头晕伴头痛,恶心,四肢发凉,尿中泡沫增多,尿色红,大便调,双下肢轻度浮肿。 2010-10-28查:尿常规:蛋白1+ 潜血3+;尿沉渣:红细胞:满视野,变形率50%,未见白细胞;血常规:白细胞:3.21*10~9/L,中性72%,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76*10~9/L;血生化:血糖5.62mmol/l,TP:63.9g/L,ALB 38.6g/L,BuN 29.8mmol/L,Scr 465umol/L,UA454umol/L,K 4.8mmol/L,钙磷正常。ESR:65mm/小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4g/2800ml免疫系列:ANA:1:3200;ds-DNA阴性;SSA:阳性;RNP抗体:阳性;腹B超:左肾11.5*135px,右肾11.2*140px;心电图:心房纤颤.心室率67-72次/分。 入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急性肾衰竭。 西医分析:急性肾衰竭?一元论考虑:Ⅳ型狼疮性肾炎可能性大,但一直无尿量减少;二元论考虑:肾小球疾病合并药物继发AIN。 中医辨证:太阴少阴合病,肾阳不足,脉络瘀滞。 治疗:予甲泼尼松龙48mg口服,QD。中药予温阳益气、化瘀利

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思考 作者:于燕乔史大卓曲华宋磊欧阳嘉慧李圣耀 来源:《世界中医药》2021年第13期 摘要定性研究是应用非定量方法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常用于研究难以量化的现象和行为。定性研究方法自然性、开放性、整体性、归纳性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较为一致。将定性研究方法用于中医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等方面,对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定性研究;中医药;研究方法;综述 Abstract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a research method for collecting,organizing and analyzing research data by means of non-quantitative methods.It is often used to study phenomena and behaviors that are difficult to quantify.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natural,open-mind,holistic,and inductive.It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holistic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the inheritance of TCM ideology,the evaluation of TCM curative effec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CM syndrome standard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TCM. Keywords Qualitative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methods; Review 中图分类号:R242;R72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3.026 整体观、恒动观是中医药认识和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疾病,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将中医药经验性与个体化诊疗的灵活性充分结合,使之更切合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传统中医药疗效评价,多是采用整体表观的变化结合患者的自我感受去综合评估,对理化定量指标重视往往不够充分。中医药传承与传播方面,如何全面、综合、精准传递中医药各个概念包含的信息,仍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中医药研究方法多以定量研究为主导,机械化参照循证医学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使中医许多概念如表里、寒热、虚实等的观察和临床疗效的评价过分聚焦于量化指标,对整体、宏观、行为的综合变化重视不足。中医药学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定性研究方法的多维化、开放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可在许多方面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 定性研究又称质性研究,是一种在自然情景下,利用非数值型数据描述、解释、探索某一现象的研究方法,适用于研究主观性强且难以量化的现象、行为和主观感受,是社会学常用的研究模式[1]。定性研究遵循着自然性、开放性、整体性、归纳性的原则,倾向于在未加干预 的自然条件下,基于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解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或探索对某现象产生的影响,尽可能整体、全面、系统地解释研究的问题或描述的现象,认为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