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

(一)全身症状

1.发热:发热可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疾病活动期,多表现为不规则的低热,体温在37-38~E之间,时间不固定,午后和夜间发热较常见,一般晨起体温降至正常。也有的患者出现上午低热。这种发热对解热镇痛剂反应良好。如果患者出现持续发热或高热,而解热镇痛剂效果不佳时,应注意查血象,以除外合并感染。

2.贫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出现慢性单纯性贫血,这种贫血程度较轻,且长期保持稳定,一般毋须特殊治疗。实验室检查通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偶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数一般均正常,而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下降。

3.其他全身症状:由于发热或其他原因,患者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身体虚弱、自汗或盗汗等症状,但一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二)眼损害

眼损害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以急性前葡萄膜炎和急性虹膜炎多见,也可发生急性结膜炎。眼部损害一般为急性发作,常单侧发病,约25%—30%的患者在患病后某一阶段出现眼部损害,也有些患者眼部损害出现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之前,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眼损害发病率较成人低。眼部损害以HLA—B27阳性且属于外周关节型的患者多见,病情相对较重。

眼损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球疼痛、充血、畏光、流泪、或伴有视力下降等。体检可发现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果虹膜粘连,则可出现瞳孔收缩、边缘不规则、眼压降低、眼球压痛,裂隙灯检查可发现前房大量渗出和角膜沉积。上述眼疾多为单侧、多发,也可双侧同时发生或交替发生,每次发作约持续4—8周,若治疗及时一般不遗留后遗症,对视力影响不大,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也可发生视力障碍。

有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虹膜炎患者大多数是HLA—B27阳

性,而在B27阳性的这部分病人中又有大多数伴有关节炎症,其中为数不少是强直性脊柱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所以有人认为眼葡萄膜炎和虹膜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是与强直性脊柱炎、HLA—B27相关的独立疾病。但无论如何,虹膜炎与脊柱关节病的密切关系不可忽视。因此临床上如果见到虹膜炎的患者,应该考虑到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脊柱关节病的可能性。

心血管系统受累是强直性脊柱炎内脏受累的一组重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不高,与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心血管受累特点是侵犯主动脉和主动脉瓣,使主动脉瓣膜增厚,血管内膜损伤、纤维化,主动脉瓣环扩大,引起上行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膜下纤维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累及二尖瓣,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很少受累。另外,本病也可累及心肌和心包,引起心脏扩大、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包炎,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病变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传导阻滞最为常见。

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根据受累部位不同而异。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无症状,较严重时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甚或胸痛、晕厥,心脏听诊在主动脉听诊区可听到舒张期杂音,容易诱发心功能不全;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可出现传导阻滞,病人表现心慌、头晕、心率变慢,严重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口时,可发生心绞痛,类似冠心病;少数病例可发生主动脉瘤。

有人报告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受累与HLA—B27密切相关,有性别和地区差异,男性远多于女性,欧美国家发病率高于我国和日本。有人统计,心脏受累的发病率随年龄、病程和外周关节炎(除髋关节肩关节外)的发病率增高而增高,出现主动脉功能不全者,病程15年后发病率为3.5%,30年后发病率为10%;出现传导阻滞者,病程15年后发生率为2.7%,30年后发生率为8.5%。

值得提出的是,心血管受累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大多不明显,常常通过体检和辅助检查才能发现,所以医生要仔细进行心脏听诊,并借助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以确定

诊断。

(四)呼吸系统受累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死于呼吸系统疾患者是正常人群的2—3倍。呼吸系统受累是晚期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一般多发生于病程20年以上者。因临床表现不明显或缺乏特异性,常容易被忽视。

呼吸系统受累的主要表现有:①胸廓改变:由于胸锁关节、胸肋关节、脊肋关节等胸廓关节骨化,使胸廓活动度明显变小,胸廓僵直,胸骨后压痛,吸气时肋骨提升活动减弱或消失;晚期由于胸廓活动严重受限,使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容易继发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致死。②肺部表现:可出现双肺上部尤其是肺尖纤维化、囊性变、甚至空洞形成,有时肺部)(线检查已出现异常,但呼吸系统症状仍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可出现咳嗽、咯痰、气短甚至咯血等症状,也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肺炎、胸膜炎。③肺部影像学特点为:上肺条索状或斑片状阴影或两肺纹理增强,可有囊性变和空洞形成,大多累及双肺,但左右轻重程度不一,有时很难与肺结核相鉴别。鉴别诊断时不能局限于X线表现,应结合临床。肺结核有低热、乏力、消瘦等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另外,结核菌素抗体、痰液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等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行支气管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较少见的肺部表现有胸膜增厚粘连、肺部或膈肌顶部模糊、条状肺膨胀不良等。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晚期胸片还可发现胸锁关节狭窄、融合,肋骨和椎体横突融合等胸廓骨关节改变。⑤有些晚期患者由于胸廓活动极度受限,需膈肌代偿性呼吸,腹腔压力的明显增加,可导致腹股沟疝的发生。

(五)泌尿系统受累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也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肾脏受累并不多见,一般见于病情高度活动和伴有外周关节受累的患者。近来国外报道肾脏受累发生率为4.3%-21.4%不等。肾脏受累的原因大致有:①IsA肾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中可测出循环免疫复合物,因IsA水平升高,IgA 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系膜区、肾小球和小血管壁,导致肾脏损害;另外,某些肠道致病菌如克雷伯菌、志

贺菌、耶尔森菌等的感染在导致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同时,通过针对与HLA—B27分子相同的细菌氨基酸系列的自身免疫反应而诱发肾脏损害,导致IsA肾病。②肾脏淀粉样变:淀粉样变一般为继发性。③药物性肾间质改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时因疼痛可能会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长期大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导致肾间质损害。肾脏损害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还可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除肾损害外,还有报告强直性脊柱炎并发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比正常人群多见。

(六)骨质,神经,肌肉受累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普遍都伴有骨质疏松,以椎体改变比较明显,并且多伴有骨质增生、韧带骨化和骨关节面硬化等,一般常常是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同时并存,以脊柱各椎体表现最为明显,椎体方形变,椎体前缘附近韧带软组织骨化、骨刺形成。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有少数患者马尾神经受损出现慢性进行性马尾神经综合征,症状有下肢或臀部疼痛,骶神经分布区感觉消失,跟腱反射减弱,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脊髓造影可发现腰骶蛛网膜憩室和粘连,有时会误诊为脊髓肿瘤。

经过国内多家医院的的临床分析发现,20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伴有酸、麻、感觉异常等下肢神经症状者占42.8%,其中近半数伴有肌肉萎缩。伴有神经肌肉表现者在性别分布、发病年龄、病程和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等方面与不伴神经肌肉症状者无显著差异,但前者Ⅲ级以上X线骶髂关节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也有报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发性硬化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二者关系目前尚不清楚。

(七)耳损害

有人观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慢性中耳炎发生率较正常人群为高。国外在一组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观察中发现,并发慢性中耳炎者为12例,占29%,是正常对照组的4倍,另外还发现,有明显关节外表现的患者并发慢性中耳炎相对较多。

为何AS久治不愈

当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医院众多,但大部分只是服药缓解症状,

且不加辩证。无论患者患病多长时间,属于哪种证型,个体差异如何。如果部分患者幸运了,可能会有暂时的好转,但是大多数患者疗效不佳,甚至治疗后导致病情更加恶化,这样就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有一些医院以盈利为目的,在中药内掺杂消炎、止痛、激素类药物,患者服用后见效迅速,短期内痛僵明显好转,一旦停药,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关节骨质破坏的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医生,一定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身的医治水平,从科学的角度指导患者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此病,心系患者的切身利益,让患者少走弯路,不花冤枉钱,早日走向康复!

防止强直性脊柱炎走向残废虽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的风湿病,但是恰当的治疗、生活习惯的调整和适宜的锻炼,完全可以阻止或延缓疾病发展至残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称AS。由于本病也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在临床、放射线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相似,故长时间以来一直被看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异型,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鉴于AS患者不具有IgM类风湿因子(血清阴性)以及它在临床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明显不同,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终于决定将两病分开,以“强直性脊柱炎”代替“类风湿性脊柱炎”。 症状体征 1.临床概况25年前发现的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关节病之间的关系,拓宽了我们对这类疾病总的认识。这类疾病以肌腱端炎、指/趾炎或少关节炎起病,部分病例可发展成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皮肤黏膜损害等关节外表现。肌腱起始端炎症(图1),发生在足(跖底筋膜炎和(或)跟骨骨膜炎及跟腱炎可引起足后跟疼痛)、胫骨结节和其他部位,而在临床往往缺少明显的炎性肠病、银屑病或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的感染。肌腱端部位受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其附近的骨髓腔也出现水肿和受到浸润。强直性脊柱炎的显著特点是,其中轴肌端炎和滑膜炎的高发生率,且最终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纤维化和晚期的骨性强直。 虽然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受累,临床上真正出现脊柱完全融合者并不多见。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很难定位,并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并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现疼痛。典型的症状是固定某一姿势的时间较长或早晨醒来时症状加重(“晨僵”),而躯体活动或热水浴可改善症状。肌腱端炎,是脊柱关节病的主要特征,炎症起源于受累关节的韧带或关节囊附着于骨的部位、关节韧带附近以及滑膜、软骨和软骨下骨。脊柱关节病的滑膜炎常常与临床上未发现的肌腱端炎有关,至少在某些关节,这种滑膜炎只是一种继发炎症。 由于胸肋骨连接部位、棘突、髂骨嵴、坐骨结节和跟骨部位的肌腱端炎,引起的关节外或关节附近的骨压痛是这类疾病的早期特点。只有极个别病人没有或只有很轻微的腰背部症状,而其他病人可能仅仅是抱怨腰背发僵、肌肉疼痛和肌腱触痛。寒冷或潮湿可使症状加重,而这部分病人常常被误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疾病早期,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厌食、疲乏或低热等轻微的全身症状,尤其是幼年起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常见。肋软骨和肋椎,肋椎骨横突关节部位的肌腱端炎可引起胸痛,由于这种胸痛,随咳嗽或打喷嚏加重,易被误诊为是胸膜炎所致。 男女发病之比为7∶1~10∶1。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解放军总医院20世纪80年代报道男女之比为10.6∶1。现在研究提示,该病男女之比为2∶1~3∶1。对男女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的差异至今尚乏满意的解释。职业、妊娠对本病均无大影响,而性激素的作用亦尚不肯定。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如表1所示。 一般认为女性发病比男性晚,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女性平均发病年龄26.8岁,比男性发病平均年龄20.8岁迟6年。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另一特点是外周关节炎,尤其膝关节受累发生率高于男性,北京协和医院200例分析外周关节炎受累发生率女性略高,为57%比48%,与汕头大学医学院报道相似。另外,女性耻骨联合受累比男性多见。但中轴关节受累相对少见

脊柱骨关节病诊断标准

脊柱骨关节病诊断标准 目前公认的脊柱骨关节病诊断标准为: 1. 青年脊柱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和非强直性脊柱炎)ASAS诊断标准: (1)脊柱炎:满足以下含脊柱病变中的任一条: ①有主病变:低位脊柱病变(骶髂关节、脊柱关节炎,脊柱软骨炎、听骨关节炎等)的X线表现; ②有次要标准:病理性骨折、滑膜下钙化或骨硬化的穿刺证实、脊柱结核或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证实。 (2)外周关节炎:满足以下条件: ①持续6周以上,单关节或多关节对称性、非对称性关节炎; ②有关节红肿、疼痛或运动受限等相关症状; ③臀关节对称性关节炎、滑膜下和肌腱附着点关节炎(如跟腱附着点和髌韧带附着点)和小关节炎。

(3)实验室检查指标:HLA-B27阳性或大量飞蝇样斑点,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数增加,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加,血清中铁凝集素失活度(LAP)下降等。 2. 弓形体感染相关关节炎(ReA)诊断标准: (1)关节症状和体征:单关节或多关节对称性、非对称性关节炎,有关节肿胀、疼痛或受限等表现; (2)尿道、生殖或肠道感染史:尿道分泌物、生殖器分泌物或肛门黏膜分泌物中检测到鲍曼不动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等弓形体或有相应的感染史; (3)特殊检查:白细胞在关节滑膜中检测到相关的弓形体或鲍曼不动杆菌,血清AGPA-IgM阳性(单相反应),内膜损害/结膜损害/皮损等表现。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标准: (1)关节症状和体征:满足关节炎时,有多关节肿胀、红、热、疼痛、运动受限等表现; (2)血清指标: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和/或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

强直性脊柱炎须知

强直性脊柱炎须知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多见于青少年,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典型病例X线片表现骶髂关节明显破坏,后期脊柱呈“竹节样”变化。 我国AS的患病率为0.26%大约有400-500万患者。起病大多缓慢而隐匿,典型表现包括腰背痛、脊柱畸形或活动受限。男性多见,且一般较女性严重。发病年龄多在10~40岁,以20~30岁为高峰。16岁以前发病者称幼年型AS,45~50岁以后发病者称晚起病AS。 AS的病因未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目前,AS尚无根治方法。患者如能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应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缓解疼痛,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 目前治疗AS的药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特点是起效快,具有抗炎、止痛作用,此种药物主要包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

昔康及塞来昔布等。 第二类为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又分为传统DMARDs和生物DMARDs。目前常用的病情改善药有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沙利度胺。生物DMARDs包括TNFα抑制剂、IL-6单抗、CD20单抗等。 第三类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但长期应用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满月脸、骨质疏松、糖尿病、感染等。正确使用激素类药物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控制AS症状,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能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 AS一般不危及生命,但可致残,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持续进展,有的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发病年龄较小、髋关节受累较早、反复发作虹膜睫状体炎和继发性淀粉样变性、诊断延迟、治疗不及时和不合理及不坚持长期功能锻炼者预后差。总之,这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应在风湿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长期随诊。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估(ASDAS)是一种评估AS患者病情活动和炎症反应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其判断结果可靠性高且便于操作。AS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ASDAS评估,将有助于疾病的改善和病情的控制。 【强直性脊柱炎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常用治疗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治疗关节疼痛和晨僵的主要药物,强直性脊柱炎对此类药物反应良好。胃肠不耐受者可加胃黏膜保护剂,或改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应注意心血管事件。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柳氮磺吡啶一般认为对轻型病例尤其外周关节受累为主者有效。甲氨蝶呤、雷公藤总苷、来氟米特(爱若华)等用于早期AS。对上述传统治疗无效者可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 (3)糖皮质激素:眼急性葡萄膜炎、肌肉骨骼炎症可局部使用。

骨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20~60岁多发,以45岁最为常见,发病率女性为男性的2~3倍;大部分起病缓慢,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症状。 关节表现:晨僵、痛与压痛、关节肿、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部改变(间质性变、结节样变、胸膜炎),心包炎,胃肠道不适(上腹不适、胃痛、恶心、纳差、甚至黑便,多为抗风湿药所致),贫血、干燥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RF(+)、急性期ESR升高,补体升高 X线片:以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片最有价值。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摄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青年,以非对称性的下肢大关节炎为主。骶髂关节炎具典型的X线改变。RF(—),HLA-B27(+)。 2骨性关节炎: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关节痛不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明显,以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关节为主。血沉增快多不明显,血清RF(—)。 3系统性红斑狼疮:本病关节病变较类风湿的关节炎症为轻且关节外的系统性症状如蝶形红斑、脱发、蛋白尿等较突出。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多阳性,补体则多低下。 4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其关节炎的特点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肿痛,很少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外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ASO(+)。 治疗 1一般性治疗:适当休息,急性期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等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灭痛、炎痛喜康等) (2)慢作用抗风湿药 甲氨蝶呤7.5~15mg/次,每周一次,口服或肌注 雷公藤多甙片20mg/次,口服,Tid 金合剂:硫代苹果酸金钠, 每周肌注1次,由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每次50mg, 待有效后注射时间可延长; 金诺芬3mg, Po, Bid 柳氮磺吡啶2g/日,分3~4次口服,由小剂量开始 其它有青霉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等。 (3)生物制剂:γ干扰素、抗TNFa抗体、抗T淋巴细胞及其受体的单抗 (4)中药风湿仙丹系列、顽痹康胶囊等内服、风湿康擦剂外用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只有在其它疗法无效后才用,不良反应多

最新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指 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指南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AS是脊柱关节病的原型或称原发性AS;其它脊柱关节病并发的骶髂关节炎为继发性AS。通常所指及本指南所指均为前者。 AS 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如美国为0.13%-0.22%,日本本土人为0.05%-0.2%,及我国为0.26%。以往认为本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0.6:1;现报告男女之比为为2:1到3:1,只不过女性发病较缓慢及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3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因未明。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在发病中发挥作用。HLA-B27(下称B27)与AS的发病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正常人群的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美国黑人为2%-4%,我国为2%-7%。我国A S患者B27的阳性率达91%。普通人群AS的患病率约为0.1%,在AS患者的家系中为4%,在B27阳性的AS患者中,其一级亲属中AS患病率高达11%-25%。这充分表明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AS 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及大约10%的AS患者为B27阴性。AS的发生还有如肠道细菌及肠道

炎症等其他因素参与。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到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状脊柱。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难以区别。肌腱末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而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痛,非典型者可以周围关节炎开始。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发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些患者感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向周边放射。咳嗽、打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持续性。随病变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 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发病年龄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 (一)全身症状 1.发热:发热可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疾病活动期,多表现为不规则的低热,体温在37-38~E之间,时间不固定,午后和夜间发热较常见,一般晨起体温降至正常。也有的患者出现上午低热。这种发热对解热镇痛剂反应良好。如果患者出现持续发热或高热,而解热镇痛剂效果不佳时,应注意查血象,以除外合并感染。 2.贫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出现慢性单纯性贫血,这种贫血程度较轻,且长期保持稳定,一般毋须特殊治疗。实验室检查通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偶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数一般均正常,而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下降。 3.其他全身症状:由于发热或其他原因,患者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身体虚弱、自汗或盗汗等症状,但一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二)眼损害 眼损害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以急性前葡萄膜炎和急性虹膜炎多见,也可发生急性结膜炎。眼部损害一般为急性发作,常单侧发病,约25%—30%的患者在患病后某一阶段出现眼部损害,也有些患者眼部损害出现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之前,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眼损害发病率较成人低。眼部损害以HLA—B27阳性且属于外周关节型的患者多见,病情相对较重。 眼损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球疼痛、充血、畏光、流泪、或伴有视力下降等。体检可发现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果虹膜粘连,则可出现瞳孔收缩、边缘不规则、眼压降低、眼球压痛,裂隙灯检查可发现前房大量渗出和角膜沉积。上述眼疾多为单侧、多发,也可双侧同时发生或交替发生,每次发作约持续4—8周,若治疗及时一般不遗留后遗症,对视力影响不大,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也可发生视力障碍。 有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虹膜炎患者大多数是HLA—B27阳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就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与强直。AS得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得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与环境因素在本病得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得发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健康人群得HLA-B27阳性率因种族与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得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就是AS患者得HLA-B27得阳性率在我国患者高达90%左右。AS得病理性标志与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得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得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RA)难以区别。肌腱端病为本病得特征之一。 2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与(或)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

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臀部疼痛多为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持续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24%~75%得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与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与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常只累及少数关节或单关节,下肢大关节得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得特征之一。髋关节与膝以及其她关节得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与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得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前5年内。发病年龄较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 变。1/4得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可反复发作甚至.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得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她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与其她部位得肌腱端病在本病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与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误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得患者、AS可并发IgA肾病与淀粉样变性、 3 诊断要点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在影像学中的价值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在影像学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之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方法:4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关节影像CT检查资料,总结其CT表现。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16~50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早期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面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性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HTH〗结论:CT扫描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计算机X线造影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椎间关节、髋关节。其发病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以男性多发,好发部位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然后沿脊柱逐渐向上发展,累及腰椎,胸椎,甚至颈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受累达100%。有明显家族史,腰背疼痛和不适为最常见症状,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胸腰椎后凸的典型驼背畸形,因活动减少,骨质疏松,易骨折,而强直性脊柱炎是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做早期诊断后,早期综合治疗对预防畸形有重要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2005年8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集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病例46例,男42例,女4例,年龄16~50岁。临床表现36例均有不同程度腰背痛,其中22例晨起时腰骶部有僵硬感,8例有家族史,实验室检查抗“O”和类风湿因子均阴性,HLA-B27阳性可达43例,血沉加快44例。 1.2方法用全身CT螺旋扫描装置进行骶髂关节部位扫描,层距及层厚各5mm,软组织窗位/窗宽35~40HU/70~80,骨窗窗位/窗宽700~1000HU。 2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按美国修订分级标准;临床分3期,即早期(Ⅰ-Ⅱ级),进展期(Ⅲ级),稳定期(Ⅳ级)。CT表现可分4级,Ⅰ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髋骨面模糊,关节面略显不光整,比前下1/3关节明显,关节间隙正常。Ⅱ级骶髂关节面模糊不清和斑点状脱钙(骨小梁显示模糊),关节面明显不光整,可见局限软骨下侵蚀,呈微小囊状骨皮质破坏,骨皮质局限性硬化,这些表现多见于看髋骨面,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软骨下侵蚀和囊变常见于骶髂关节中下部,很少累及韧带。Ⅲ级表现为软骨下严重侵蚀破坏,呈毛刷状,骨质增生硬化明显,常为弥漫性,边缘不清骨质疏松,和软骨下皮质囊变明显,关节间隙呈不规则狭窄或宽窄不均,骶髂关节滑膜部软骨钙化由髂骨面逐渐向骶骨面延伸。Ⅳ级骶髂

强直性脊柱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脊柱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发病可能跟一些细菌感染也有关。病变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等,可伴有晨僵。 英文名称: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发病部位:背部,脊柱 常见症状:腰背痛、髋关节痛、膝痛、踝痛、眼红、眼痛、视力下降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跟遗传和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血沉、类风湿因子、X 线、CT、磁共振 重要提醒: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应及时进行诊治,及时、正确的治疗可降低发生严重脊柱和关节畸形的风险。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特点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 病因总述:本病病因不明,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其发病还可能跟一些细菌感染有关。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主要易感基因是 HLA-B27,迄今已发现210种以上的 HLA-B27亚型,其中 HLA-B2704,B2705等是 AS 的易感单倍体型。在 MHC 区和非 MHC 区域还存在 AS 的其他易感基因。拥有 HLA-B27这种基因的人可能并不会发病。 2、感染因素 AS 可能还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志贺菌、沙门菌和结肠耶尔森菌等某些肠道病原菌感染有关,这些病原体激发了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造成组织损伤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主要易感基因是 HLA-B27,迄今已发现210种以上的 HLA-B27亚型,其中 HLA-B2704,B2705等是 AS 的易感单倍体型。在 MHC 区和非 MHC 区域还存在 AS 的其他易感基因。拥有 HLA-B27这种基因的人可能并不会发病。 2、感染因素 AS 可能还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志贺菌、沙门菌和结肠耶尔森菌等某些肠道病原菌感染有关,这些病原体激发了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造成组织损伤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危险因素:一些跟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1、吸烟; 2、男性; 3、受教育程度较低; 4、存在其他与脊柱关节炎相关的疾病,如银屑病、炎症性肠病; 5、有葡萄膜炎病史;

强直性脊柱炎_强直性脊柱炎定义:强直性脊46568题库

强直性脊柱炎 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 疾病,主要入侵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 可伴发关节表面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痛苦以及 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遗传基因和环境要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明AS的发 病和 HLA-B27亲密有关,并有显然家族齐集偏向。正常人群的 HLA-B27 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域不一样差异很大,我国为6%~8%,但是我国 AS患者的 HLA-B27的阳性率为 90%左右。还有资料显示, AS的生病率在患 者家系中为 4%,在 HLA-B27阳性的 AS患者一级家属中高达11%~25%, 这提示 HLA-B27阳性者或有 AS家族史者生病的危险性增添。但是, 大概 80%的 HLA-B27阳性者其实不发生 AS,以及大概 10%的 AS患 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余要素参加 ..... 疾病简介 AS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即有对于本病的描绘。 1691 年 有了对于 AS的正式病历记录,但它向来被以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 而被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脊柱炎”。直到

1973 年人们发现了 AS与 HLA-B27有关,以后跟着对AS认识的不停加深,使得 AS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别出来,称为脊柱关节炎的范围。

当前一般以为女性 AS发病率较男性低,男女之比为( 2~3): 1 ,女性外周关节受累、颈椎和上背部痛苦更加常见,临床症状较轻,预后优秀。脊柱关节炎是一组有着共同临床特色的疾病,既往称为脊柱关节病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包含 AS、反响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幼年脊柱关节病以及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该组疾病 HLA-B27基因阳性率高,有家族齐集现象,累及中轴及以下肢为 主的关节,有肌腱端炎及一些特色性的关节表面现。这一组疾病 都可能渐渐发展为AS。[1] 发病原由 遗传基因和环境要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明AS的发病和HLA-B27亲密有关,并有显然家族齐集偏向。正常人群的 HLA-B27 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域不一样差异很大,我国为 6%~8%,但是我国 AS患 者的 HLA-B27的阳性率为 90%左右。还有资料显示, AS的生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 4%,在 HLA-B27阳性的 AS患者一级家属中高达 11%~

2022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全文)

2022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全文) 诊疗要点 1. 45岁前发作的慢性炎性背痛(至少3个月)患者,应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如符合骶髂关节炎标准(双侧2级或单侧3级以上),则可诊断为AS。CT较X线可更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结构性改变。MRI可显示骶髂关节急性炎症性改变及结构改变,能更早地发现AS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 2. NSAIDs是AS患者控制症状的一线药物。应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一种NSAIDs,通常均需最大剂量,且在每日规律剂量治疗至少2~4周后评估疗效。疗效不佳者换用另一种NSAIDs。有效者在当前药物治疗剂量下较长时间持续使用。 3.至少连续使用2种NSAIDs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仍持续活动的AS患者,应考虑使用生物DMARDs,如TNF抑制剂和IL-17抑制剂。治疗至少12周。 4. 应规律监测和评估AS的病情,疾病活动期每1~3个月1次。AS获得控制(缓解)后,可每3~6个月监测1次。 5.加强对AS患者的疾病教育和长期随访,保持正确姿势及合理的体育锻

炼有助于获得和维持良好的身体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特征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附着点炎为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我国AS 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男∶女为2~4∶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15~40岁,10%~20%的AS患者在16岁前发病,发病高峰年龄在18~35岁,而50岁以上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 AS是脊柱关节炎(SpA)的原型。2009年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ASAS)将主要累及中轴的SpA称为中轴型SpA,包括AS及X线检查未明确骶髂关节炎改变的中轴型SpA,后者称为放射学阴性中轴型SpA。尚不明确上述类别是有重叠的不同疾病,抑或单一疾病在发展进程或严重程度上的不同阶段。 AS的病因未明,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AS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健康人群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差别很大,如欧洲白种人为4%~13%,我国为6%~8%,而我国AS患者HLA-B27阳性率高达90%左右。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AS的诊断和病情评

强直性脊柱炎大病历范文

强直性脊柱炎综述论文范文 (一)全身症状绝大多数的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于青年期,起病往往隐匿;4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女性病变发展缓慢,往往诊断延迟。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有厌食、低热、 乏力,体重下降和轻度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二)局部表现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为常见的表现。下腰痛发生缓慢,钝痛状,讲不清痛在什么地方,有 时牵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严重,集中在骶髂关节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转子与股后部,一开始疼痛或为双侧,或为单侧,但几个月后都变为双侧性,并出现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极常 见的症状,可以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之久。长期不活动使僵硬更为明显,病人往往诉说由于僵 硬与疼痛,起床十分困难,只能向侧方翻身,滚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较轻,只有晨僵与腰部肌肉韧带压痛点,往往被诊断为"风湿痛"、"纤维织炎", 甚至被认为有"神经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还长期被诊断为"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 早期时体征不多,可有轻度腰椎活动受限,但只在过伸或侧屈时才能察觉。骶髂关节处可有压痛,但一般不严重,随着病变进展,骶髂关节处于强直,此时该部位可以完全无痛,而脊柱强 硬成为主要体征之一。病员能保持双膝伸直位时将指尖触及地板并不能据此而认为腰部并无活 动障碍,因为良好的髋关节完全可以起代偿作用。检查脊柱有无强直应该从脊柱的过伸、侧屈 与旋转等方面全面检查。下列方法(Schober试验)有所帮助:病员直立位时在第5腰椎棘突 上作一记号,再在脊柱中线距该记号10cm处作第二个记号。嘱病员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关 节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况下,两点之间距离可增加5cm以上,即可达15cm以上。增 加不足4cm,可视为腰椎活动减少。 病变继续发展便会出现胸椎后凸与颈椎发病。此时诊断比较容易。病员靠壁站立,他的枕部无 法触及墙壁,严重时可有重度驼背畸形,病员双目无法平视,他只能靠屈曲髋与膝才能得以代偿。至于颈部表现,一般发病较迟;也有只限于发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数病员早期 即发生颈部症状,并迅速强直于屈颈位。 2.胸廓扩张度减弱随着病变向胸段脊柱发展,肋脊关节受累,此时出现胸痛,并有放射性肋间 神经痛。只有少数病人自己发觉吸气时胸廓不能充分扩张。因肋脊关节强直,在检查时可发现 吸气时胸廓不能活动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况下,最大限度吸气与呼气,于第四肋间处 的活动度可达5cm以上。不足5cm者应视为胸廓扩张度减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 后期时,由于重度脊柱后凸与丧失胸廓扩张能力,使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 3.周围大关节炎症35%的强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围关节炎,以髋关节最为常见。通常为双侧性, 起病慢,很快出现屈曲挛缩和强直,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偿性屈曲。肩关节为第二个 好发部位。偶有膝关节病变。其它关节少有发病。 4.关节外骨骼压痛点主要发生在胸肋交界处、棘突、髂嵴、股骨大转子、胫骨结节、坐骨结节 和足跟,有时这些症状也可以早期出现。 5.骨骼外病变主要为眼部病变,可有急性葡萄膜炎,发生率可高达25%。心血管疾患有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包炎等。肺部病变主要为肺上叶进行性 纤维化。神经系统病变常为继发性,有自发性寰枕关节半脱位和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后者表现 为大小便障碍与会阴部鞍区状麻木。

图文荟萃丨全面解读强直性脊柱炎

图文荟萃丨全面解读强直性脊柱炎 1.关节表现 a) 早期腰骶、下腰背或者臀部酸痛,难以定位的钝痛。背部发僵,休息加重,轻微活动减轻,夜间疼痛明显,即“炎性疼痛”。 b) 外周关节首发症状为43%(积水潭实用骨科学),主要累及髋膝踝,非对称,发作与缓解交替。晚期髋关节屈曲挛缩,引起特征性固定步态,直立时膝关节被迫维持屈曲,以维持平衡。 c) 关节外或者近关节处压痛,与肌腱止点病变相关。如:脊肋关节、脊柱棘突、肩胛、髂骨翼、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胫骨隆突、足跟。 d) 累及中轴骨,并呈现向上发展趋势。对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胸廓扩张受限等。随着疾病进展,脊柱整个逐渐僵硬,出现腰椎曲度变平和胸椎过度后突。 2.关节外表现 a) 眼部疾病: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或结膜炎(AS 伴葡萄膜炎的发生率高达 25%) b)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系统受累 c) 呼吸系统:以顶叶/上叶为主的肺间质性疾病,可有囊肿形成与实质破坏 d) 肾继发损害:可表现为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淀粉样变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肾毒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损伤),生物制剂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肾病等。 e) 马尾神经受侵犯:较罕见,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慢性附着炎可能引起硬膜囊薄弱,脊柱机械力传导致使硬脑膜扩张(见脊柱影像学改变) 诊断标准 1、1966年的AS纽约标准 有X片证实的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按前述0-IV级分级),并

分别附加以下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即: ①腰椎在前屈、侧屈和后伸的3个方向运动均受限; ②腰背痛史或现有症状; ③胸范围小于62.5px。 根据以上几点,诊断肯定的AS要求有:X线片证实的III~IV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附加上述临床表现中的至少1条;或者X线证实的III~IV级单侧骶髂关节炎或II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分别附加上述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 2、1984年修订的AS纽约标准 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 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 ④双侧骶髂关节炎II~IV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III~IV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从上述2种标准可见,它们均缺乏对早期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此,对一些暂时不符合AS诊断标准的患者,如其表现符合ESSG制订的脊柱关节病初步诊断标准,也可列入此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ESSG诊断标准 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任何1项,即: ①阳性家族史; ②银屑病; ③炎性肠病; ④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 ⑤双侧臀部交替疼痛; ⑥肌腱端病; ⑦骶髂关节炎。 符合者町列入此类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随访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问答11-28.整理

强直性脊柱炎问答 一.简介 1.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端炎。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能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于严重功能受损。主要发病年龄在20-20岁的青年男性,40岁以上发病少见。男女比例为2.5~4.1∶1。女性患病较男性少,且病情较轻。此病起病、进展缓慢,早期往往是感觉腰部僵硬或僵痛,在夜间翻身,起床,或久坐、久站后明显,活动后,僵痛感可以好转。除腰骶部关节外,可以在胸椎和颈椎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疼痛。部分会出现肩、膝、足、手小关节。约有四分之一出现眼睛虹膜睫状体炎,表现为眼痛、畏光和流泪。更严重的患者伴有心脏主动脉瓣病变和肺纤维化。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古人称为“龟背风”、“竹节风”、“骨痹”。 2. 引起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虽然经过不少学者研究,但目前尚不清楚,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据调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亲属中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O倍左右。在多对孪生兄弟中先后会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另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高达90%以上,子女HLA-B27阳件占50%,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占25%。强直性脊柱炎比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强的家族遗传倾向。 2)感染因素:一些研究发现,本病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肠炎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从而推测致病同素可能是感染。无论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便肺炎克雷白杆菌培养阳性率,还是血清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环境:不良的生活环境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潮湿与寒冷的生活环境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重要作用,风、寒、湿的环境可作为激发条件促使发病。 4)外伤:亦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在对特殊人群的调查中发现,固定的工作姿势及刻板式局部训练可诱发本病,临床中发现部分病人是在外伤后发病的。 总之,本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再加上述诸因素的影响而发病。 从中医理论来分析,本病可起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失调,房室不节,惊恐、郁怒、病后失调等,风寒湿邪乘虚侵袭,多以素体阳虚,肝肾阴精不足,督脉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寒湿偏盛为外因,互为因果而成。 3. 什么是幼年强直性脊柱炎? 16岁以前发病的强度性脊柱炎,称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这类病人和成年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比较,虽有许多共同特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①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多数在8岁以上,8岁以下者少见。②男性占绝对多数。③1个或四肢关节几乎必定出现疼痛或肿胀,并常成为本病的第一个症状。受累关节以膝、髋和踝等下肢关节居多。④有持久的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的髋部活动困难者,多数预示髋关节有破坏性病变,为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膝、踝和其它关节受累者预后往往良好,罕有畸形发生。⑤足跟、胫骨粗隆、腓骨小头,髌腱、跟腱或其它肌腱附着处的疼痛和(或)肿胀是本病常见的特征。⑥腰骶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病变部位,但在儿童常被忽视,通常要在第一症状出现后几个月或几年才出现,或者出现虽早因症状轻微而不被患者所注意。⑦HLA-B27阳性率可达90%,对诊断本

强直性脊柱炎(AS)护理常规

强直性脊柱炎(AS)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全身症状:低热、乏力、厌食等。 2.关节症状:腰痛伴僵硬感,背部发僵,晨起为著,轻微活动后可缓解,扩胸度及脊柱侧弯活动受限,关节附近骨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各脊柱段及关节活动受限和畸形。晚期整个脊柱向前屈曲和下肢弯成强硬的弓形。 3.关节外表现: (1)眼部病变:急性巩膜炎,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 (2)肺部病变: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咯血。 (3)心血管病变:主动脉炎、心肌病、心包炎。 (4)神经系统病变:由于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易使颈椎脱位和发生脊柱骨折,而引起脊髓压迫症。 【护理措施】 1.休息:休息是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措施之一。睡较硬的床垫,枕头越薄越好,最好是仰卧或伸背俯卧,避免蜷曲侧卧。 2.定期做治疗性体育锻炼,可以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减少和防止畸形。患者尽量直立行走,尽可能伸直脊柱,并定期做背部的伸展运动。戒烟,每日做深呼吸运动1~2次,以维持正常的扩胸度,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每天做颈椎运动,头颈部可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动,以维持颈椎的正常活动度。每天做腰部运动,前屈、后仰、

侧弯和左右旋转躯体,使腰椎维持正常的活动度。肢体运动,可做俯卧撑、下肢前屈后伸、游泳等。 3.遵医嘱做好用药护理,严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病情活动,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皮疹、血细胞减少等,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较多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其他有肝、肾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水钠潴留、高血压及过敏反应等。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在饭后服用,并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4.心理护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且脊柱弯曲、畸形,患者形象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其心理压力大,情绪易激动或悲观失望。护士应多了解、观察患者的思想状况、情绪变化,多与患者交谈,消除精神痛苦,树立信心。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大致病程、可能采取的措施及预后,让患者相信,此病是一种可治的疾病,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进展到脊柱强直,以增强信心和耐心。 2.保持乐观情绪,戒烟酒,按时作息。无需特别饮食控制。 3.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维持正常姿势和活动能力,如尽量直立行走,行走、站立和坐位时应挺胸收腹;睡觉时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4.告知患者尽管疼痛和僵硬感,通过药物治疗会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定期做治疗性体育锻炼是减少或防止畸形和残疾最重要的方法。可

类风湿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性脊柱炎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类风湿性脊柱炎(Rheumatoid Arthritis)和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两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它们累及的关节和骨骼系统不同,但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对于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影像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类风湿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周围关节,但也可影响脊柱。在影像学上,这种疾病表现为关节侵蚀、关节间隙变窄以及关节融合等。在早期,X线检查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观察到关节侵蚀和骨质破坏。MRI可以更早地发现关节炎症和积液,对于诊断和监测类风湿性脊柱炎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表现为下腰痛和晨僵。在X线上,早期可以观察到骶髂关节模糊,随后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质破坏。MRI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早期炎症改变和骨髓水肿。此外,骨扫描和PET/CT等成像技术也可用于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 在实际应用中,影像学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例如,类风湿性脊柱炎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还需检测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

以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则需要检测HLA-B27等遗传标记物以及进行骨扫描等特殊检查。 总之,影像学在类风湿性脊柱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X线、MRI等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关节和骨骼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同时,影像学还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影像学表现并不完全等同于疾病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此外,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也需要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影像学在类风湿性脊柱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可以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脊痹

脊痹的诊疗方案 2008年版 1.概念: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2.诊断依据: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一)临床标准: 1、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而非休息)后可缓解; 2、腰椎在垂直和水平面的活动受限; 3、扩胸度较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减少。 (二)骶髂关节X线分级 0级:正常;1级:可疑;2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 3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4级:关节融合强直。 确诊标准:具备单侧3-4级或双侧2-4级X线骶髂关节 炎,加上临床标准3条中至少1条。 2.1临床表现: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或发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 2.2实验室检查:活动期患者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及轻度贫血;RF阴性;HLA-B27常为阳性,但无诊断特异性。 2.3影像学检查:X线表现具有诊断意义。AS最早的变化发生在骶髂

关节。该处的X线片显示软骨下骨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通常按X线片骶髂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正常;1级:可疑;2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3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4级:关节融合强直。目前临床上常采用CT检查,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假阳性少,有助于明确诊断。 3.鉴别诊断: 3.1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常见于女性,很少有骶髂关节受累,常为多关节、对称性和四肢大小关节发病。可见类风湿结节,RF阳性,HLA-B27常为阴性。 3.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引起炎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限于脊柱,无疲劳感、消瘦、发热等全身表现,所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均正常。它和AS的主要区别可通过CT、MRI或椎间盘造影检查得到确诊。 4.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案: 4.1中医治疗方案: 1.中医中药辨证分型治疗: 寒湿痹阻——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蠲痹汤合桂枝汤加减 湿热阻络——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四妙散合宣痹汤加减 肾虚督空——温肾补督,祛痹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肝肾阴虚——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当归地黄丸合虎潜丸加减瘀血阻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加减 2.局部治疗:予中药理疗以温经活血通络止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