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痛风1例并文献复习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痛风1例并文献复习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痛风1例并文献复习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脊柱关节病,主要

影响脊柱和骨盆关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痛风是一种罕见的合并症,其特点

是尿酸盐在脊柱关节沉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本文介绍了一例合并脊柱痛风的AS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患者是一名40岁的男性,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伴有尿酸盐沉积于脊柱关节,导致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同时进行了相关的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显示脊柱关节畸形,并发现有尿酸盐的沉积。实验室检查显示尿酸水平升高。

根据上述临床和实验室表现,患者被诊断为合并AS和脊柱痛风。

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两者在发病机制和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受HLA-B27基因的影响。脊柱痛风

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盐的沉积而导致炎症反应。一些研究表明,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尿酸代谢异常,可能与疾病的炎症过程有关。

除了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在AS和脊柱痛风的管理中也非常重要。康复训练对于维持关节活动度和改善功能非常重要。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改善关节的运动

范围。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帮助控制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盐的沉积。

合并脊柱痛风的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罕见但重要的临床表现。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

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综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和尿酸盐

的沉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称AS。由于本病也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在临床、放射线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相似,故长时间以来一直被看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异型,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鉴于AS患者不具有IgM类风湿因子(血清阴性)以及它在临床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明显不同,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终于决定将两病分开,以“强直性脊柱炎”代替“类风湿性脊柱炎”。 症状体征 1.临床概况25年前发现的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关节病之间的关系,拓宽了我们对这类疾病总的认识。这类疾病以肌腱端炎、指/趾炎或少关节炎起病,部分病例可发展成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伴有或不伴有急性前葡萄膜炎或皮肤黏膜损害等关节外表现。肌腱起始端炎症(图1),发生在足(跖底筋膜炎和(或)跟骨骨膜炎及跟腱炎可引起足后跟疼痛)、胫骨结节和其他部位,而在临床往往缺少明显的炎性肠病、银屑病或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的感染。肌腱端部位受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其附近的骨髓腔也出现水肿和受到浸润。强直性脊柱炎的显著特点是,其中轴肌端炎和滑膜炎的高发生率,且最终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纤维化和晚期的骨性强直。 虽然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受累,临床上真正出现脊柱完全融合者并不多见。骶髂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腰痛,呈隐匿性、很难定位,并感到臀部深处疼痛。起病初,疼痛往往是单侧和间歇性的,几个月后逐渐变成双侧和持续性,并且下腰椎部位也出现疼痛。典型的症状是固定某一姿势的时间较长或早晨醒来时症状加重(“晨僵”),而躯体活动或热水浴可改善症状。肌腱端炎,是脊柱关节病的主要特征,炎症起源于受累关节的韧带或关节囊附着于骨的部位、关节韧带附近以及滑膜、软骨和软骨下骨。脊柱关节病的滑膜炎常常与临床上未发现的肌腱端炎有关,至少在某些关节,这种滑膜炎只是一种继发炎症。 由于胸肋骨连接部位、棘突、髂骨嵴、坐骨结节和跟骨部位的肌腱端炎,引起的关节外或关节附近的骨压痛是这类疾病的早期特点。只有极个别病人没有或只有很轻微的腰背部症状,而其他病人可能仅仅是抱怨腰背发僵、肌肉疼痛和肌腱触痛。寒冷或潮湿可使症状加重,而这部分病人常常被误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疾病早期,有些病人还会出现厌食、疲乏或低热等轻微的全身症状,尤其是幼年起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常见。肋软骨和肋椎,肋椎骨横突关节部位的肌腱端炎可引起胸痛,由于这种胸痛,随咳嗽或打喷嚏加重,易被误诊为是胸膜炎所致。 男女发病之比为7∶1~10∶1。起病多为15~30岁的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强直性脊柱炎一直被认为是主要见于男性的疾病,解放军总医院20世纪80年代报道男女之比为10.6∶1。现在研究提示,该病男女之比为2∶1~3∶1。对男女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的差异至今尚乏满意的解释。职业、妊娠对本病均无大影响,而性激素的作用亦尚不肯定。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如表1所示。 一般认为女性发病比男性晚,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女性平均发病年龄26.8岁,比男性发病平均年龄20.8岁迟6年。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另一特点是外周关节炎,尤其膝关节受累发生率高于男性,北京协和医院200例分析外周关节炎受累发生率女性略高,为57%比48%,与汕头大学医学院报道相似。另外,女性耻骨联合受累比男性多见。但中轴关节受累相对少见

强直性脊柱炎病历模板

主诉:间歇性腰痛2年,脊柱活动受限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腰部、两侧臀部间歇性疼痛;左侧为重,伴腰骶部僵硬感、疼痛多于夜间、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曾到外院治疗,间断服用“炎痛喜康”、“布洛芬”等对症治疗,症状减轻。近半年来腰痛加重,腰部后伸、侧弯活动受限,再次服用炎痛喜康,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急来我院,门诊查以“强直性脊柱炎”病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减少,睡眠质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者既往健康状况尚可;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及献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久留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特殊其它个人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及子男身体健康,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在;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 T 36.8℃ P 80次/分 R 18次/分 BP 120/80mmH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主动体位,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蜘蛛痣、溃疡、瘀斑、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2.5mm,对光反射灵敏,调节反射存在;鼻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充血;咽腔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转颈试验呈阳性反应,颈软无抵抗,两侧对称,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触觉语颤正常。胸骨无压痛;叩诊双肺呈清音,听诊双肺未闻

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不可明视。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听诊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侧弯、后伸、旋转受限。胸部扩张度<2cm。骶髂关节处有压痛,局部皮肤不红,左下肢4字实验(+)其余各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 脊柱侧弯、后伸、旋转受限。胸部扩张度<2cm。骶髂关节处有压痛,局部皮肤不红,左下肢4字实验(+)其余各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腹部彩超示:双肾结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正常;颅内多普勒示:所测 颅内部分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减慢。 初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医师: 2017-8-23 10:00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张 **,男,43岁,以“间歇性腰痛2年,脊柱活动受限半年”为主诉入院。患者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腰部、两侧臀部间歇性疼痛;左侧为重,伴 腰骶部僵硬感、疼痛多于夜间、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曾到外院治疗,间断服用“炎痛喜康”、“布洛芬”等对症治疗,症状减轻。近半年来腰痛加重,腰部后伸、 侧弯活动受限,再次服用炎痛喜康,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急来我院,门诊 查以“强直性脊柱炎”病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减少, 睡眠质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入院查体:T 36.8℃ P 80次/分 R 18 次/分 BP 120/80mmH。发育正常,营养一般,主动体位,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全身 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蜘蛛痣、溃疡、瘀斑、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 对光反射灵敏,调节反射存在;鼻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耳廓正常, 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充血;咽无充血,扁桃体 不肿大。转颈试验呈阳性反应,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双侧甲状腺 未触及肿大,两侧对称,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触觉语颤正常。胸骨无压痛;叩诊双肺呈 清音,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不可明视。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80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剑突下及左上 腹压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听诊肠鸣音正常肛门外 生殖器未查。脊柱侧弯、后伸、旋转受限。胸部扩张度<2cm。骶髂关节处有压痛,局 部皮肤不红,左下肢4字实验(+)其余各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同上。腹部彩超示:双肾结石;

强直性脊柱炎

第一章强直性脊柱炎 阎小萍徐愿孔维萍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HLA-B27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以及外周关节,并可伴见关节外表现,如急性前葡萄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障碍、肺上叶纤维化、神经系统受累及继发性肾脏淀粉样变,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或强直。 要点提示: 1.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与HLA-B27相关的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 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以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2.本病的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药及生物制剂为主。 3.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名为大偻,肾虚督寒为本病的根本病机, 辨证分为肾虚寒湿和肾虚湿热证。 第一节概述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简史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个古老的疾病,Brodie于1850年首先描述了一位31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脊柱强直、偶尔伴发严重眼部炎症;直到1930年人们才充分认识到骶髂关节病变是AS放射学上的特点。由于以前对该病认识不充分,曾经有过许多命名,如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类风湿脊柱炎。 1963年国际抗风湿病联盟会议命名为“强直性脊柱炎”,以代

替类风湿脊柱炎,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发现该病与HLA-B27强相关以来,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深入。 二、强直性脊柱炎在全球和全国的总体流行及分布情况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区差异。欧洲白人的患病率大约为0.3%,在亚洲,中国的患病率与欧洲相仿,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日本本土人为0.05%~0.2%。在非洲黑人中,强直性脊柱炎非常罕见,仅在中非和南非有过个别的病例报道。 第二节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一、发病机制 虽然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但其发病可能涉及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创伤、内分泌等方面因素。 1.遗传因素AS具有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在其发病中起了主导作用,所涉及的遗传因素除HLA-B27及其亚型之外,尚有HLA-B27区域内及区域外的其他基因参与,同时也体现了家族聚集性。 2.免疫因素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AS患者存在多种抗体和细胞免疫改变,具有自身免疫性特征。活动期AS患者血清IgG、IgM,尤其是IgA水平经常增高,提示该病涉及体液免疫;在AS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Thl/Th2失衡,且随炎症的活动,Thl细胞的分化能力较Th2下降更明显。 (2)细胞因子网络调节:AS患者体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改变,血清中TNF-α、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指数具有相关性。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疾病简介 AS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即有关于本病的描述。1691年有了关于AS的正式病历记录,但它一直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而被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脊柱炎”。目前一般认为女性AS发病率较男性低,男女之比为(2~3): 1,女性外周关节受累、颈椎和上背部疼痛更为多见,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脊柱关节炎是一组有着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既往称为脊柱关节病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包括AS、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幼年脊柱关节病以及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该组疾病HLA-B27基因阳性率高,有家族聚集现象,累及中轴及以下肢为主的关节,有肌腱端炎及一些特征性的关节外表现。 发病原因 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等。研究表明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此外,还有其他还有因素参与发病的发生,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等。 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0~40岁年龄段,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左右,且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有阳性AS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 疾病症状 患病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或发僵等现象,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

第一章_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强直(Ankylos)与脊柱炎(Spondylitis)两字的合称,为一种免疫异常造成的慢性发炎性风湿病,主要侵犯脊椎关节与附近的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发炎后的纤维化与钙化,使脊椎逐渐失去柔软度,严重时会发展到像竹竿一样无法弯曲或伸展,因此被称为「竹竿病」,部分病人身上则因脊椎变形而有严重的驼背。病人血液中因缺乏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故属于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变(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之一。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变 这是一群疾病,血中的类风湿因子为阴性,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 nkylosing spondylitis)、干癣性关节病变(Psoriatic arthropathy)、莱特氏症候群(Reiter’s syndrome)、发炎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未分化型脊椎关节病变(U 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这些疾病的特点为骶髂关节炎(s acroiliitis)、与脊柱关节炎(spondylitis)、周边关节病变、接骨点病变(e nthesopathy),及其它关节外的表征如眼睛有葡萄膜炎或结膜炎、肠胃道或生殖泌尿道的发炎、皮肤干癣,少数病人会有心脏传导阻滞或瓣膜异常、肺纤维化、A型免疫球蛋白肾病变(IgA nephropathy),而各种疾病与HLA-B27基因有不等程度的关联。 强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一、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四肢大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1.初期症状: 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 2.关节病变表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多有关节病变,且绝大多数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少数病人先由颈椎或几个脊柱段同时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围关节,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有僵硬感,晨起明显。 3.其他症状:关节外病变,多见于心脏、眼部、耳部、肺部、神经系统等病变。 大多出现在脊柱炎后,偶有骨骼肌肉症状之前数月或数年发生关节外症状。三、健康教育 (一)用药指导 1.非甾类抗炎药有消炎止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作用。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肾脏损害、延长出血时间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更应特别注意。 2.柳氮磺胺吡啶,SSZ是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皮疹、血象及肝功改变等,但均少见。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3.甲氨蝶呤,据报道疗效与SSZ相似。副作用有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等,用药期间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饮酒。 4.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不用,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关节炎用NSAIDS治疗无效时,可局部注射或口服糖皮质激素。 5.雷公藤多甙有消炎止痛作用,服用方便。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月经紊乱及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药后可恢复。 6.益赛普、阿达木单抗等是目前治疗AS等脊柱关节疾病的最佳选择,有条件者应尽量选择。 (二)饮食指导 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高钙和含铁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可食适量辛热食品,能祛湿邪,如椒、葱、蒜、茴香,冬季适当服姜汤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析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析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都户郭会卿 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年第07期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主要以肝、肾、督脉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及痰瘀胶结为标。中医证型分类多样,其证型规范化和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对中医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名医名家观点、文献挖掘、临床研究、现代统计学等方面对近十余年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型规律及辨证论治进行综述。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以肾虚督寒证、湿热阻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以湿热相兼频率最高。中医治疗注重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蠲痹通络止痛及清热活血祛瘀。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辨证分型;辨证论治;虚邪瘀;研究进展;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表现为前葡萄膜炎、臀部疼痛、腰背部强直等[1],有家族聚集倾向,我国AS患病率为0.1%~0.45%[2]。为了解近十余年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AS属中医学“大偻”“腰痛”等范畴,古人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3]。《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记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焦树德等[4]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阳气功能失常,寒邪入侵人体,阻滞筋脉而致脊背不能俯仰。娄多峰[5]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亏损、外邪侵袭、痰瘀气滞,并概括为“虚邪瘀”理论。朱良春[6]认为,A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致肾督亏虚,病邪乘虚侵袭;肾督阳虚、肾精亏损,则筋挛骨弱,瘀血痰浊逐渐壅滞督脉。由此可见,AS病机以肾虚为本,又感风、寒、湿、热、痰、瘀、毒七邪,血络瘀滞,风湿入骨,损伤腰尻而发病。 2 证候规律 2.1 名医经验焦树德等[4]根据AS病因病机,将其分为肾督虚寒、痹阻肢节、邪郁化热、邪及肝肺4种证型。娄多峰[5]依据“虚邪瘀”理论将其分为风寒湿邪、肾阳不足、肾督亏虚、肝肾亏虚4种证型。朱良春[6]将其分为阳虚络瘀、阴虚脉痹两种基本证型。冯兴华[7]主张活动期以湿热痹阻为主症,中晚期以肾虚血瘀为主症。胡荫奇[8]将其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痰瘀痹阻、肾督阳虚、肝肾阴虚6种证型。彭江云[3]将其分为肾阳虚衰、肝肾亏虚、湿热瘀结3种证型。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锁定编辑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于孟学(主任医师)审核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 王莉莎(主治医师)审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 刘坚(主治医师)审核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录1临床表现 2检查 3诊断 4鉴别诊断 5治疗 6预防 1临床表现编辑1.初期症状 对于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2.关节病变表现 AS病人多有关节病变,且绝大多数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少数病人先由颈椎或几个脊柱段同时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围关节,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有僵硬感,晨起明显。也可表现为夜间疼,经活动或服止痛剂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关节疼痛减轻,而各脊柱段及关节活动受限和畸形,晚期整个脊柱和下肢变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1)骶髂关节炎约90%AS病人最先表现为骶髂关节炎。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间歇性或两侧交替出现腰痛和两侧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无阳性体征,伸直抬腿试验阴性。但直接按压或伸展骶髂关节可引起疼痛。有些病人无骶髂关节炎症状,仅X线检查发现有异常改变。约3%AS颈椎最早受累,以后下行发展至腰骶部,7%AS几乎脊柱全段同时受累。 (2)腰椎病变腰椎受累时,多数表现为下背部和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前屈、背伸、侧弯和转动均可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脊突压痛,腰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有腰肌萎缩。 (3)胸椎病变胸椎受累时,表现为背痛、前胸和侧胸痛,最常见为驼背畸形。如肋椎关节、胸骨柄体关节、胸锁关节及肋软骨间关节受累时,则呈束带状胸痛,胸廓扩张受限,吸气咳嗽或打喷嚏时胸痛加重。严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气状态,胸廓扩张度较正常人降低50%以上,因此只能靠腹式呼吸辅助。由于胸腹腔容量缩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 (4)颈椎病变少数病人首先表现为颈椎炎,先有颈椎部疼痛,沿颈部向头部臂部放射。颈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与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称AS。由于本病也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在临床、放射线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相似,故长时间以来一直被看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异型,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鉴于AS患者不具有IgM类风湿因子(血清阴性)以与它在临床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明显不同,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终于决定将两病分开,以“强直性脊柱炎”代替“类风湿性脊柱炎”。 1病因介绍 AS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与即有关于本病的描述。1691年有了关于AS的正式病历记录,但它一直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而被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脊柱炎”。直到1973年人们发现了AS与HLA-B27相关,之后随着对AS认识的不断加深,使得AS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离出来,称为脊柱关节炎的畴。 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与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与肠道炎症[1] 遗传问题: 强直性脊柱炎是不是遗传病还没有定论,但是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有遗传因素的。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研究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 的关系与为密切,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HLA-B27有直接关系,即强直性脊柱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最强,HLA-B27阳性者中80%并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为HLA-B27阴性。故HLA-B27阳性不一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阴性也不一定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更不能认为HLA- 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2] 可以肯定地说强直性脊柱炎家族人群只有个别人会成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部分人终身不发病。强直性脊柱炎地家族遗传性早已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964年Kell-gren在对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普查时发现,该病患者家属中的平均患病率为 4%,而全国人口平均患病率仅为0.1%,两者之间发病率竟相差40倍,说明家族遗传性确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Brewerton 等1973年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组织分型中获得明显基因因素的证据,他们在75例典型病人中,发现72例HLA-B27阳性,占96%,在其60名一级亲属中31名(占51%)中HLA-B27为阳性,而在75名对照组中,HLA-B27仅3例阳性,占4%,说明HLA-B27阳性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关系密切。由于HLA系统与血型抗原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遗传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HLA-B27阳性人群中,本病的发病率大约占 20%,其余80%不患此病,说明除遗传因素外尚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失调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免疫学检查中发现,免疫球蛋白、Cf反应蛋白、C 、C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同时强直性脊柱炎还与全身炎症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与全身各个脏腑关系密切,强直性脊柱炎与科有关系。强直性脊柱炎最后累与全身骨骼关节,强直性脊柱炎与骨科有关系。所以强直性脊柱炎,为多学科疾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免疫性的骨科疾病,在治疗上要从自身免疫调节入手,结合消炎止痛,吸收死骨,早期控制病情,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 2临床症状 好发群体 10~4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有阳性AS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 疾病症状 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V1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V1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也称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炎症性关节病,通常影响脊柱和盆骨。它会导致疼痛、僵硬和丧失弯曲能力,严重时会导致残疾。以下是关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的详细介绍: 1.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 极度的背部和臀部疼痛,可能会向下延伸至腿部 - 僵硬感,尤其在早晨或未活动时更为严重 - 脊柱逐渐弯曲,造成驼背 - 腰和骨盆处可能会疼痛和肿胀 - 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眼部炎症、心脏炎症、肝炎、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这些都是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 2.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的确切病因不明,但是一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包括: - 遗传:特定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增加您患病的风险。 - 免疫系统问题:您的免疫系统可能会攻击自己的组织,导致炎症和损伤。 - 感染:可能会引起脊柱和关节周围的炎症。 3.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目前没有治愈方法,但是可以通过以下治疗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等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 物理治疗: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物理治疗可以维持关节灵活性、

增强肌肉力量和保持姿势正确。 - 手术治疗:如果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则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骨盆和脊柱手术。 总之,痛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炎症性关节病,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导致疼痛、僵硬和丧失弯曲能力。虽然目前没有治愈方法,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这种疾病,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论文 1病因病机 AS属于祖国医学“骨痹”“肾痹”“腰痛”等范畴,《素问·痹论》云:“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证治准绳》中说:“若因伤于寒湿,流注经络,结滞骨节,气血不和,而致腰胯脊疼痛。”《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凡人之腰痛,皆脊梁处作痛,此实督脉主之……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现代医家多认为,肾督亏虚,肝肾不足,加之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是形成本病的病机。陈湘君[2]认为该病是由于先天肾阳虚衰,督脉失温,外感寒邪,内寒与外寒相合,寒性凝滞,凝痰成淤,导致脊柱疼痛僵硬,强直变形。焦树德[3]认为病因病机特点是肾、督不足为先,风寒湿邪深侵入肾、督,造成骨损、筋挛、腰脊僵痛。黄仰模[4]亦以肾督立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肾督亏虚,筋脉失濡,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深入骨骱脊髓,筋骨经络痹阻。吴生元[5]认为肝肾不足,气血亏损是本病的内因,风寒湿邪外袭是本病的外因,内外相合,方成历节。肝肾气血不足,无力抗邪外出,邪气久恋,进一步耗伤气血、肝肾。正气的日益耗伤,又易使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路志正[6]认为,本病病位多在筋骨,而筋骨有赖于气血之温煦和肝肾之濡养,若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内生寒湿或寒湿乘虚而入,痹阻筋骨,则易发本病。金明秀[7]将本病病机概括为本虚、邪盛、淤阻,肾气虚损,督脉失温,复又感受外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日久则损伤筋骨,发为骨痹。 2辨证论治 中医之优势在于辨证论治,各医家侧重点不同,辨证分型证治不同,主要有两类。一是依据痹证证候特点,主要从邪实、正虚、虚实夹杂等施治。如焦树德[8]将AS辨证分为四型:①肾虚督寒证。治以补肾强督、祛寒活络、强壮筋骨。 ②邪郁化热证。治以补肾强督、清热利湿。③痹阻肢节证。治以补肾强督、祛寒湿、利关节。④邪及肝肺证。治以补肾强督、调理肝肺。另有关彤[9]报道,将AS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淤血阻络证、气虚证和血虚证,分别给予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白虎加人参汤、大黄虫丸、肾

强直性脊柱炎伴血小板增多1例并文献复习

强直性脊柱炎伴血小板增多1例并文献复习 邢江涛;陶朝欣;朱芸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1 【总页数】3页(P113-115)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血小板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贫血 【作者】邢江涛;陶朝欣;朱芸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省石家庄 市平安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3 本文结合我们收治的1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血小板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2岁,主因右侧大腿疼痛2年余,腰痛、腰僵、多关节疼痛伴发热 1年余,进而颈部、双侧肩关节、髋部、膝关节、足跟部肌腱附着点逐渐出现疼痛。在当地查X线片考虑为“右侧股骨头坏死”,2次查HLA-B27阳性,诊断为“AS”,因上述症状加重1个月入院治疗。查血常规结果显示:患者贫血,呈小

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增高,血小板明显增高(均大于700~800×109/L),最高可达1 000×109/L,考虑AS伴发血小板增多。 查体:体温36.3℃,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5/6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跛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驼背畸形,弯腰受限,指地距30cm,右肩关节前伸、后伸、上举、外展均受限,以上举受限为重,右食指纽扣花样畸形,双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受限,右侧为重,双膝关节屈曲受限,右侧为重,右足跟部肌腱附着点压痛,双下肢4字试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12.86~21.14×109/L,红细胞3.13~ 3.48×1012/L,红细胞沉降率118mm/h,血红蛋白63~71g/L,血小板760~847×109/L。骨髓象检查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比例增高,以中晚期 粒细胞为主;红系以中晚期幼红细胞常见,部分幼红细胞体积小,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浆细胞易见;全片共数巨核细胞425只,血小板成堆可见。骨髓铁染色,内铁11%,外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染色,积分207分。骨髓活检显示 骨质可见,造血细胞散在分布,脂肪细胞可见,未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局部可见纤维组织增生;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值增高;未检出特异性幼稚前 体细胞异常定位,未见幼稚细胞簇;粒系各期细胞增生均活跃,可见原早期粒细胞;红系以中晚期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形态大致正常;铁染色示储铁阴性;网硬蛋白纤维阳性(+)。基因检测显示JAK2V617F基因阴性。生化检查显示γ谷 氨酰转移酶145.9U/L,碱性磷酸酶151.9U/L,血清铁5.5μmol/L,其他项目均 正常。C反应蛋白83.2mg/L,凝血常规、乙型肝炎5项均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CT扫描示骶髂关节对位尚可,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光滑,以髂 骨缘明显,关节面下骨质密度不均,部分呈虫蚀样破坏。双侧股骨头形态失常,表

强直性脊柱炎大病历范文

强直性脊柱炎综述论文范文 (一)全身症状绝大多数的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于青年期,起病往往隐匿;4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女性病变发展缓慢,往往诊断延迟。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有厌食、低热、 乏力,体重下降和轻度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二)局部表现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为常见的表现。下腰痛发生缓慢,钝痛状,讲不清痛在什么地方,有 时牵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严重,集中在骶髂关节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转子与股后部,一开始疼痛或为双侧,或为单侧,但几个月后都变为双侧性,并出现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极常 见的症状,可以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之久。长期不活动使僵硬更为明显,病人往往诉说由于僵 硬与疼痛,起床十分困难,只能向侧方翻身,滚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较轻,只有晨僵与腰部肌肉韧带压痛点,往往被诊断为"风湿痛"、"纤维织炎", 甚至被认为有"神经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还长期被诊断为"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 早期时体征不多,可有轻度腰椎活动受限,但只在过伸或侧屈时才能察觉。骶髂关节处可有压痛,但一般不严重,随着病变进展,骶髂关节处于强直,此时该部位可以完全无痛,而脊柱强 硬成为主要体征之一。病员能保持双膝伸直位时将指尖触及地板并不能据此而认为腰部并无活 动障碍,因为良好的髋关节完全可以起代偿作用。检查脊柱有无强直应该从脊柱的过伸、侧屈 与旋转等方面全面检查。下列方法(Schober试验)有所帮助:病员直立位时在第5腰椎棘突 上作一记号,再在脊柱中线距该记号10cm处作第二个记号。嘱病员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关 节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况下,两点之间距离可增加5cm以上,即可达15cm以上。增 加不足4cm,可视为腰椎活动减少。 病变继续发展便会出现胸椎后凸与颈椎发病。此时诊断比较容易。病员靠壁站立,他的枕部无 法触及墙壁,严重时可有重度驼背畸形,病员双目无法平视,他只能靠屈曲髋与膝才能得以代偿。至于颈部表现,一般发病较迟;也有只限于发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数病员早期 即发生颈部症状,并迅速强直于屈颈位。 2.胸廓扩张度减弱随着病变向胸段脊柱发展,肋脊关节受累,此时出现胸痛,并有放射性肋间 神经痛。只有少数病人自己发觉吸气时胸廓不能充分扩张。因肋脊关节强直,在检查时可发现 吸气时胸廓不能活动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况下,最大限度吸气与呼气,于第四肋间处 的活动度可达5cm以上。不足5cm者应视为胸廓扩张度减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 后期时,由于重度脊柱后凸与丧失胸廓扩张能力,使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 3.周围大关节炎症35%的强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围关节炎,以髋关节最为常见。通常为双侧性, 起病慢,很快出现屈曲挛缩和强直,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偿性屈曲。肩关节为第二个 好发部位。偶有膝关节病变。其它关节少有发病。 4.关节外骨骼压痛点主要发生在胸肋交界处、棘突、髂嵴、股骨大转子、胫骨结节、坐骨结节 和足跟,有时这些症状也可以早期出现。 5.骨骼外病变主要为眼部病变,可有急性葡萄膜炎,发生率可高达25%。心血管疾患有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包炎等。肺部病变主要为肺上叶进行性 纤维化。神经系统病变常为继发性,有自发性寰枕关节半脱位和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后者表现 为大小便障碍与会阴部鞍区状麻木。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

3.1中医药物治疗 3.1.1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与基本药物举例 (1)风湿寒邪外袭 主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主证分析:寒湿之邪,侵袭腰背,痹阻经络,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觉冷;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滞,故疼痛加重;风湿寒邪或留于髋股,或下注膝胫,故痛引髋股或膝胫;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寒热。脉浮紧,苔白腻为风湿寒邪侵袭之象。 治则: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方药:三痹汤加减。 独活log,秦艽12g,细辛68,川芎log,当归12g,熟地15g,芍药10g,茯苓12g,桂枝log,杜仲128,牛膝10g,党参12g,黄芪12g,续断12g,防风log,制川草乌各log。 方解:方中独活、细辛、川乌、草乌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为主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芍药、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以助主药驱邪外出;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之风湿寒邪从外而解。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疏风散寒、袪湿止痛之功。 (2)湿热浸淫 主证:背腰及腿部疼痛,活动后痛可减轻,口干不欲饮,无明显畏寒,但恶热,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 主证分析;湿热之邪壅滞背、腰、腿部,经脉痹阻,气血郁遏不通,故至疼痛:活动后气机稍有舒展,湿滞得减,故痛或可减轻;湿热内盛,故不畏寒,但恶热;热灼津液,且内有湿邪,故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皆湿热之象。 治则: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味。 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15g,薏苡仁30s,鸡血藤30g,栀子10g,川断10g,乳香8g,没药8g,杜仲10g。 方解:苍术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下焦之热,配薏苡仁清利湿热,再以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筋骨:川断、杜仲,助牛膝强健筋骨,配栀子以助黄柏之清利湿热:乳香、没药行瘀止痛,鸡血藤通经活络。全方共奏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腰背及腿部疼痛,日轻夜重,脊背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主证分析: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背、腰、腿部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日轻夜重皆为瘀血内停征象。 治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风湿处方』强直性脊柱炎--中西结合汇总

『风湿处方』强直性脊柱炎--中西结合汇总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穴位注射 选穴:足三里、肾俞、阳陵泉、大杼、绝骨等,将维生素B1两毫升和维生素B12一毫升的混合液,吸入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中。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提插得气后缓慢注入药液,每次选取2~4穴,每穴注射0.5~1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阳陵泉、大杼、绝骨分别为八脉交会穴之“筋会、骨会、髓会”。通过药物长时间刺激,能起到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之功。 中药治疗 自拟经验方脊舒丸:熟地黄100克,淫羊藿100克,鹿角胶100克,当归100克,白芍100克,羌活80克,独活80克,桂枝50克,甲珠80克,狗脊60克,甘草50克,山茱萸80克,桑寄生80克,丹参50克,川断60克,红参80克,赤芍80克,枸杞100克。上药研细末,蜜炼为丸,每丸9克,早晚各服两丸。 1.桂枝芍药知母汤:焦树德医案[2] 葛某,男,26岁,2001/12/19日初诊。主诉:腰骶部疼痛伴僵硬1年余,加重1月。病史:1年余前,患者自感腰骶部疼痛,畏寒喜暖,伴晨僵,在当地医院查ESR:60mm/h,CRP:911mg/dl,抗“O”正常,HLA)B27(+),骶髂关节CT示: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改变。予以柳氮磺胺吡啶、非甾体镇痛剂等口服治疗无效。1月前,因天气转寒,感症状加重,遂来就诊,来诊时:患者腰骶部疼痛,痛连颈项,腰直僵硬呈板状,弯腰、后仰均受限,喜暖怕凉,畏寒肢冷,四肢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弦。临床诊断:大(肾虚督寒证)。 治法:补肾强督、祛寒化湿、壮骨活血。处方:桂枝12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骨碎补18g,补骨脂12g,川牛膝10g,泽兰15g,川断18g,炒杜仲20g,金狗脊35g,地鳖虫9g,鹿角镑6g,防风12g,炙麻黄6g,干姜9g,制附片12g,羌独活各12g,透骨草15g,

强直性脊柱炎_强直性脊柱炎定义:强直性脊46568题库

强直性脊柱炎 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 疾病,主要入侵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 可伴发关节表面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痛苦以及 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遗传基因和环境要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明AS的发 病和 HLA-B27亲密有关,并有显然家族齐集偏向。正常人群的 HLA-B27 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域不一样差异很大,我国为6%~8%,但是我国 AS患者的 HLA-B27的阳性率为 90%左右。还有资料显示, AS的生病率在患 者家系中为 4%,在 HLA-B27阳性的 AS患者一级家属中高达11%~25%, 这提示 HLA-B27阳性者或有 AS家族史者生病的危险性增添。但是, 大概 80%的 HLA-B27阳性者其实不发生 AS,以及大概 10%的 AS患 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余要素参加 ..... 疾病简介 AS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即有对于本病的描绘。 1691 年 有了对于 AS的正式病历记录,但它向来被以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 而被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脊柱炎”。直到

1973 年人们发现了 AS与 HLA-B27有关,以后跟着对AS认识的不停加深,使得 AS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别出来,称为脊柱关节炎的范围。

当前一般以为女性 AS发病率较男性低,男女之比为( 2~3): 1 ,女性外周关节受累、颈椎和上背部痛苦更加常见,临床症状较轻,预后优秀。脊柱关节炎是一组有着共同临床特色的疾病,既往称为脊柱关节病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包含 AS、反响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幼年脊柱关节病以及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该组疾病 HLA-B27基因阳性率高,有家族齐集现象,累及中轴及以下肢为 主的关节,有肌腱端炎及一些特色性的关节表面现。这一组疾病 都可能渐渐发展为AS。[1] 发病原由 遗传基因和环境要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明AS的发病和HLA-B27亲密有关,并有显然家族齐集偏向。正常人群的 HLA-B27 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域不一样差异很大,我国为 6%~8%,但是我国 AS患 者的 HLA-B27的阳性率为 90%左右。还有资料显示, AS的生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 4%,在 HLA-B27阳性的 AS患者一级家属中高达 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