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强直与炎症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强直与炎症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强直与炎症相关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MRI上椎体角有活动性炎症是否比无活动炎症更多地导致X线片所见到的骨赘形成。

方法:从进行抗TNF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29例患者获得MRI 扫描和X线片。基线、第12周或24周(n=29)及2年(n=22)行MRI 检查,其中基线和2年同时行X线片检查。持续性和缓解性角部炎症分别定义为:所有扫描中均有角部炎症;第2次或第3次扫描炎症完全消失。含41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组进行前瞻性随访。由3位阅片者行单独的盲法阅片和评估。

结果:基线MRI上,有炎症椎体角比无炎症椎体角有更多的新骨赘形成(20%比5.1%,P<0.008),抗TNF治疗后,炎症已消退的脊柱角比炎症持续的椎体角有更多的新骨赘。前瞻性研究分析证实,基线MRI上,有炎症椎体角比无炎症椎体角有更多的新骨赘(分别为14.3%和2.9%,P<0.003)。

结论:本研究提示,脊柱骨赘更多地见于以前有炎症的地方,支持炎症与强直有相关性。

并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并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50例并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国外48例,国内2例(含本院1例)]的临床特点。

结果男性45例,女性5例,平均发病年龄24岁(7-41岁),出现寰枢半脱位平均年龄33岁(7-59岁),平均病程11年(0-20年),其中3例以此为首发表现。除2例间断用DMARD药外,其余仅用非甾类抗炎药或不用药。6例发病前无诱因,系自发性半脱位,其余诱因不详。27例(54%)病程中有外周关节受累,19例有肌腱端炎,2例有虹膜炎。34例(68%)向前半脱位,2例垂直半脱位,1例旋转半脱位,其余不详。寰齿间距为4-11mm,10例合并脊髓受压。在能

统计的34例患者中,26例B27阳性,另外8例为阴性。5例有家族史,其余为阴性或不详。5例行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治疗后随访症状多好转。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以男性居多(90%),多数患者B27阳性,54%合并外周关节受累,多在发病11年后出现半脱位(多为向前半脱位,部分脊髓受压),也可以此为首发表现。出现半脱位的患者多未行正规DMARD类药物治疗,预后尚可。

早期应用抗TNF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减少复发率

2009年欧洲风湿病年会进行了两项采用抗TNF制剂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1项是德国Hoehle等用依那西普(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研究(随访时间长达7年),其中有4例为早期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2-3年的依那西普治疗后,临床指标和核磁共振上的炎症完全缓解,随后停药随访4年,未发现复发迹象,而其他非早期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

另外1项是英国Barkham等观察英夫利昔单抗(类克,0、2、6、12周时静注5 mg/kg)治疗B27阳性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程3年内),静注4次后停药,随访观察16-40周,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相比,治疗组复发的时间明显滞后,总体复发率低。

以上研究提示,如果应用抗TNF制剂治疗早期的强直性脊柱炎,可能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以后的复发率。

1.强直性脊柱炎出现髋关节受累需要制动:如果髋关节制动,可加速关节融合,且可能为非功能位的融合,所以不提倡制动,而要鼓励病人多运动,特别是不能在休息时膝后垫东西。

2.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内科治疗方案与外周关节受累一样:因髋关节受累是本病导致残疾和预后不良的指证,故需要积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3.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受累手术处理越晚越好:很多患者认为自己年轻,换上的人工关节使用年限有限,故尽可能到晚期等完全骨

性强直后才手术。其实如果髋关节融合后多年,关节运动会减少,使周围肌肉严重孪缩,此时手术效果不好。因此,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的情况下,只要骨骼发育成熟,建议早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虽置换的股骨头有使用年限,但可改善生活质量,即使若干年后关节有磨损,仍可行翻修手术。

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性功能问题突出

摘要(来自土耳其的研究):本研究对53例已婚或性生活活跃的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7例患者(50.94%)认为其性生活受到了本病的不良影响(影响组),另外26例患者(49.06%)认为未受到影响(非影响组)。对这两组的教育水平、关节受累情况,功能、疾病活动性、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进行对比。

结果:影响组的平均BASFI和BASDAI得分、脊柱受累和髋受累、活动功能、活力、疲劳度、心理健康、健康感觉得分及抑郁得分均明显恶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性问题普遍,常与关节受累、功能降低、疾病活动度增高、健康质量降低和抑郁有关,因此,诊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时,除关注其体格问题外,还应关注其生活领域。

本文转载自https://www.docsj.com/doc/3019232595.html,/345040900/blog/1415071176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强直与炎症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强直与炎症相关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MRI上椎体角有活动性炎症是否比无活动炎症更多地导致X线片所见到的骨赘形成。 方法:从进行抗TNF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29例患者获得MRI 扫描和X线片。基线、第12周或24周(n=29)及2年(n=22)行MRI 检查,其中基线和2年同时行X线片检查。持续性和缓解性角部炎症分别定义为:所有扫描中均有角部炎症;第2次或第3次扫描炎症完全消失。含41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组进行前瞻性随访。由3位阅片者行单独的盲法阅片和评估。 结果:基线MRI上,有炎症椎体角比无炎症椎体角有更多的新骨赘形成(20%比5.1%,P<0.008),抗TNF治疗后,炎症已消退的脊柱角比炎症持续的椎体角有更多的新骨赘。前瞻性研究分析证实,基线MRI上,有炎症椎体角比无炎症椎体角有更多的新骨赘(分别为14.3%和2.9%,P<0.003)。 结论:本研究提示,脊柱骨赘更多地见于以前有炎症的地方,支持炎症与强直有相关性。 并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并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50例并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国外48例,国内2例(含本院1例)]的临床特点。 结果男性45例,女性5例,平均发病年龄24岁(7-41岁),出现寰枢半脱位平均年龄33岁(7-59岁),平均病程11年(0-20年),其中3例以此为首发表现。除2例间断用DMARD药外,其余仅用非甾类抗炎药或不用药。6例发病前无诱因,系自发性半脱位,其余诱因不详。27例(54%)病程中有外周关节受累,19例有肌腱端炎,2例有虹膜炎。34例(68%)向前半脱位,2例垂直半脱位,1例旋转半脱位,其余不详。寰齿间距为4-11mm,10例合并脊髓受压。在能

强直性脊柱炎解析

1.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AS)?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是指一种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极易误诊,若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造成终身残疾。所以一旦有上述表现,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2.强直性脊柱炎由哪些原因引起?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虽然经过不少学者研究,但目前尚不清楚,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本病在不同民族中发病率的差异很大,北美的印第安人发病率为2.7%~6.3%,而在非洲发病率仅为0.2%。美国白人和黑人发病率之比为9.4:1。据调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亲属中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O倍左右。有人研究,发现多对孪生兄弟先后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高达90%以上,子女HLA-B27阳性占50%,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占25%。强直性脊柱炎比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强的家族遗传倾向。这说明遗传因素对本病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曾统计过100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HLA-B27阳性率为88%,发现15例有家族史,其中父亲、兄弟先后同患该病的有11例。应该明确正常人群中亦有4%~6%呈HLA-B27阳性,因此HLA-B27阳性的人,不一定患强直性脊柱炎,医生从来不单独依据HLA-B27阳性来诊断本病。也说明在发病因素中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2>感染因素:有些学者经过大量观察,发现不少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有前列腺炎。另外有一些研究发现,本病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肠

强直性脊柱炎

第一章强直性脊柱炎 阎小萍徐愿孔维萍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HLA-B27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以及外周关节,并可伴见关节外表现,如急性前葡萄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障碍、肺上叶纤维化、神经系统受累及继发性肾脏淀粉样变,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或强直。 要点提示: 1.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与HLA-B27相关的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 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以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2.本病的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药及生物制剂为主。 3.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名为大偻,肾虚督寒为本病的根本病机, 辨证分为肾虚寒湿和肾虚湿热证。 第一节概述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简史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个古老的疾病,Brodie于1850年首先描述了一位31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脊柱强直、偶尔伴发严重眼部炎症;直到1930年人们才充分认识到骶髂关节病变是AS放射学上的特点。由于以前对该病认识不充分,曾经有过许多命名,如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类风湿脊柱炎。 1963年国际抗风湿病联盟会议命名为“强直性脊柱炎”,以代

替类风湿脊柱炎,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发现该病与HLA-B27强相关以来,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深入。 二、强直性脊柱炎在全球和全国的总体流行及分布情况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区差异。欧洲白人的患病率大约为0.3%,在亚洲,中国的患病率与欧洲相仿,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日本本土人为0.05%~0.2%。在非洲黑人中,强直性脊柱炎非常罕见,仅在中非和南非有过个别的病例报道。 第二节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一、发病机制 虽然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但其发病可能涉及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创伤、内分泌等方面因素。 1.遗传因素AS具有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在其发病中起了主导作用,所涉及的遗传因素除HLA-B27及其亚型之外,尚有HLA-B27区域内及区域外的其他基因参与,同时也体现了家族聚集性。 2.免疫因素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AS患者存在多种抗体和细胞免疫改变,具有自身免疫性特征。活动期AS患者血清IgG、IgM,尤其是IgA水平经常增高,提示该病涉及体液免疫;在AS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Thl/Th2失衡,且随炎症的活动,Thl细胞的分化能力较Th2下降更明显。 (2)细胞因子网络调节:AS患者体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改变,血清中TNF-α、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指数具有相关性。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疾病简介 AS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即有关于本病的描述。1691年有了关于AS的正式病历记录,但它一直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而被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脊柱炎”。目前一般认为女性AS发病率较男性低,男女之比为(2~3): 1,女性外周关节受累、颈椎和上背部疼痛更为多见,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脊柱关节炎是一组有着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既往称为脊柱关节病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包括AS、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幼年脊柱关节病以及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该组疾病HLA-B27基因阳性率高,有家族聚集现象,累及中轴及以下肢为主的关节,有肌腱端炎及一些特征性的关节外表现。 发病原因 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等。研究表明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此外,还有其他还有因素参与发病的发生,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等。 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0~40岁年龄段,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左右,且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有阳性AS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 疾病症状 患病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或发僵等现象,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

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该疾病对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本文将围绕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指南展开,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种疾病。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10-40岁男性,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下腰背痛伴晨僵,夜间疼痛加重,活动后缓解。患者还可能出现外周关节炎、肌腱炎和跟腱炎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以及HLA-B27基因检测。HLA-B27阳性率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高达80%-90%,但其 特异性不高。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包括骶髂关节X线、CT

和MRI。骶髂关节MRI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药物,可缓解疼痛和晨僵症状。但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肝肾损伤等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炎症和疼痛。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感染等副作用。 3、植物药 植物药如雷公藤、清风藤等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但植物药的效果因人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 1、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保持合理的生

活和工作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强直性脊柱炎。 2、注意保暖 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也可能诱发强直性脊柱炎。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和潮湿环境中,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增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风险。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病概率。 四、总结 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对帮助患者及早发现、有效治疗和管理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本指南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进行完善和改进。为了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水平,我们需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引起疼痛和僵硬等症状。近年来,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深入,诊治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探讨强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患病率在各国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庭聚集倾向。健康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高达90%左右。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上与类风湿关节炎(RA)难以区别。肌腱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2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臀部疼痛多为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持续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和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常只累及少数关节或单关节,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之一。髋关节和膝以及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或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前5年内。发病年龄较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可反复发作甚至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病在本病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误认为结核,也可因关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AS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3诊断要点 3.1 临床诊断线索:对本病诊断的主要线索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外表现和家族史。AS最常见的和特征性的早期主诉为下腰背晨僵和疼痛。由于腰背痛是普通人群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但大多数为机械性非炎性背痛,而本病则为炎性疼痛。2009年国际AS评估工作组(ASAS)炎性背痛专家推荐诊断炎性背痛标准为:以下5项中至少满足4项:①发病年龄<40岁;②隐匿起病;③症状活动后好转;④休息时加重;⑤夜间痛(起床后好转)。符合上述5项指标中的4项,诊断AS炎性背痛。其敏感性为79.6%,特异性为72.4%。 3.2 体格检查:骶髂关节和椎旁肌肉压痛为本病早期的阳性体征。随病情进展可见腰椎前凸变平,脊柱各个方向活动受限,胸廓扩展范围缩小,颈椎后突。以下几种方法可用于检查骶髂关节压痛或脊柱病变进展情况:①枕壁试验:健康人在立正姿势双足跟紧贴墙根时,后

第一章_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强直(Ankylos)与脊柱炎(Spondylitis)两字的合称,为一种免疫异常造成的慢性发炎性风湿病,主要侵犯脊椎关节与附近的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发炎后的纤维化与钙化,使脊椎逐渐失去柔软度,严重时会发展到像竹竿一样无法弯曲或伸展,因此被称为「竹竿病」,部分病人身上则因脊椎变形而有严重的驼背。病人血液中因缺乏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故属于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变(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之一。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变 这是一群疾病,血中的类风湿因子为阴性,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 nkylosing spondylitis)、干癣性关节病变(Psoriatic arthropathy)、莱特氏症候群(Reiter’s syndrome)、发炎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未分化型脊椎关节病变(U 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这些疾病的特点为骶髂关节炎(s acroiliitis)、与脊柱关节炎(spondylitis)、周边关节病变、接骨点病变(e nthesopathy),及其它关节外的表征如眼睛有葡萄膜炎或结膜炎、肠胃道或生殖泌尿道的发炎、皮肤干癣,少数病人会有心脏传导阻滞或瓣膜异常、肺纤维化、A型免疫球蛋白肾病变(IgA nephropathy),而各种疾病与HLA-B27基因有不等程度的关联。 强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

图文荟萃丨全面解读强直性脊柱炎

图文荟萃丨全面解读强直性脊柱炎 1.关节表现 a) 早期腰骶、下腰背或者臀部酸痛,难以定位的钝痛。背部发僵,休息加重,轻微活动减轻,夜间疼痛明显,即“炎性疼痛”。 b) 外周关节首发症状为43%(积水潭实用骨科学),主要累及髋膝踝,非对称,发作与缓解交替。晚期髋关节屈曲挛缩,引起特征性固定步态,直立时膝关节被迫维持屈曲,以维持平衡。 c) 关节外或者近关节处压痛,与肌腱止点病变相关。如:脊肋关节、脊柱棘突、肩胛、髂骨翼、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胫骨隆突、足跟。 d) 累及中轴骨,并呈现向上发展趋势。对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胸廓扩张受限等。随着疾病进展,脊柱整个逐渐僵硬,出现腰椎曲度变平和胸椎过度后突。 2.关节外表现 a) 眼部疾病: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或结膜炎(AS 伴葡萄膜炎的发生率高达 25%) b)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系统受累 c) 呼吸系统:以顶叶/上叶为主的肺间质性疾病,可有囊肿形成与实质破坏 d) 肾继发损害:可表现为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淀粉样变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肾毒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损伤),生物制剂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肾病等。 e) 马尾神经受侵犯:较罕见,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慢性附着炎可能引起硬膜囊薄弱,脊柱机械力传导致使硬脑膜扩张(见脊柱影像学改变) 诊断标准 1、1966年的AS纽约标准 有X片证实的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按前述0-IV级分级),并

分别附加以下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即: ①腰椎在前屈、侧屈和后伸的3个方向运动均受限; ②腰背痛史或现有症状; ③胸范围小于62.5px。 根据以上几点,诊断肯定的AS要求有:X线片证实的III~IV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附加上述临床表现中的至少1条;或者X线证实的III~IV级单侧骶髂关节炎或II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分别附加上述临床表现的1条或2条。 2、1984年修订的AS纽约标准 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 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 ④双侧骶髂关节炎II~IV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III~IV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从上述2种标准可见,它们均缺乏对早期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此,对一些暂时不符合AS诊断标准的患者,如其表现符合ESSG制订的脊柱关节病初步诊断标准,也可列入此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ESSG诊断标准 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任何1项,即: ①阳性家族史; ②银屑病; ③炎性肠病; ④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 ⑤双侧臀部交替疼痛; ⑥肌腱端病; ⑦骶髂关节炎。 符合者町列入此类进行诊断和治疗,并随访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锁定编辑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于孟学(主任医师)审核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 王莉莎(主治医师)审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内分泌风湿免疫科 刘坚(主治医师)审核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录1临床表现 2检查 3诊断 4鉴别诊断 5治疗 6预防 1临床表现编辑1.初期症状 对于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2.关节病变表现 AS病人多有关节病变,且绝大多数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少数病人先由颈椎或几个脊柱段同时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围关节,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有僵硬感,晨起明显。也可表现为夜间疼,经活动或服止痛剂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关节疼痛减轻,而各脊柱段及关节活动受限和畸形,晚期整个脊柱和下肢变成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 (1)骶髂关节炎约90%AS病人最先表现为骶髂关节炎。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间歇性或两侧交替出现腰痛和两侧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无阳性体征,伸直抬腿试验阴性。但直接按压或伸展骶髂关节可引起疼痛。有些病人无骶髂关节炎症状,仅X线检查发现有异常改变。约3%AS颈椎最早受累,以后下行发展至腰骶部,7%AS几乎脊柱全段同时受累。 (2)腰椎病变腰椎受累时,多数表现为下背部和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前屈、背伸、侧弯和转动均可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脊突压痛,腰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有腰肌萎缩。 (3)胸椎病变胸椎受累时,表现为背痛、前胸和侧胸痛,最常见为驼背畸形。如肋椎关节、胸骨柄体关节、胸锁关节及肋软骨间关节受累时,则呈束带状胸痛,胸廓扩张受限,吸气咳嗽或打喷嚏时胸痛加重。严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气状态,胸廓扩张度较正常人降低50%以上,因此只能靠腹式呼吸辅助。由于胸腹腔容量缩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 (4)颈椎病变少数病人首先表现为颈椎炎,先有颈椎部疼痛,沿颈部向头部臂部放射。颈

你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吗?

你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吗? *导读:了解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尽快恢复。…… 强直性脊柱炎是因为骶髂关节和脊柱支撑点发生炎症为主 的一种疾病。有一些微生物和比较容易感染的患者自身组织都会出现共同抗原的能力,会导致免疫应答出现异常。强直性脊柱炎是四肢大关节中病变症状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也是可以囊括如风湿病疾病的范围,主要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因目前还无法确认。普遍认为的是以人体的脊柱为主要病变位置的一种慢性病,牵连到其他的骶髂关节,导致脊柱强直和纤维化,引发眼、肺、肌肉、骨骼等部位也开始发生病变,强直性脊柱炎也可以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种。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方法比较多,常见的主要是以下几种。化验检测。患者的血小板升高、出现贫血、血沉变快和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都可能是AS病情引起的,但是现在仍有一些AS患在者临床上出现腰背痛等现象,但是以上的各种指标都是属于正常的。运用X线诊断。可以按照X线片骶髂关节炎的结果中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5个等级。0级是属于正常的;Ⅰ级就属于被怀疑的现象了;Ⅱ级就表明已经出现了轻度的骶髂关节炎;Ⅲ级代表骶髂关节炎已经发展到中度了;Ⅳ级已经是属于就关节融合强直现象了。

通过骶髂关节CT进行诊断,骶髂关节的密度高出正常值、 关节之间的间隔比较模糊、骨质发生轻度的糜烂。骶髂关节MRI 也是可以作为诊断的方式之一。患者软骨下出现脂肪;骨髓出现了水肿;软骨无规律的变粗、扭曲、碎裂;骨侵蚀。此外,还可以通过超声影像学来进行诊断。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肌腱受到损伤、肌腱端炎、滑膜炎、滑囊炎、囊肿、侵蚀等患者的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相关的行疾病知识,促进患者的主动性。另外患者的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患者在站立时最好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尽量避免会引起患处出现疼痛的体力活动。 也可以选择一些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比如:非甾体抗炎药:这种药物的主要功效是可以快速的缓解患者腰髋背部疼痛和僵直,治疗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及增加患者的活动范围,无论病情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都能取得优良的效果。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 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一、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四肢大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1.初期症状: 16~25岁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 2.关节病变表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多有关节病变,且绝大多数首先侵犯骶髂关节,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少数病人先由颈椎或几个脊柱段同时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围关节,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有僵硬感,晨起明显。 3.其他症状:关节外病变,多见于心脏、眼部、耳部、肺部、神经系统等病变。 大多出现在脊柱炎后,偶有骨骼肌肉症状之前数月或数年发生关节外症状。三、健康教育 (一)用药指导 1.非甾类抗炎药有消炎止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作用。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肾脏损害、延长出血时间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更应特别注意。 2.柳氮磺胺吡啶,SSZ是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皮疹、血象及肝功改变等,但均少见。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3.甲氨蝶呤,据报道疗效与SSZ相似。副作用有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等,用药期间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饮酒。 4.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不用,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关节炎用NSAIDS治疗无效时,可局部注射或口服糖皮质激素。 5.雷公藤多甙有消炎止痛作用,服用方便。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月经紊乱及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药后可恢复。 6.益赛普、阿达木单抗等是目前治疗AS等脊柱关节疾病的最佳选择,有条件者应尽量选择。 (二)饮食指导 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高钙和含铁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可食适量辛热食品,能祛湿邪,如椒、葱、蒜、茴香,冬季适当服姜汤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以 特征性的脊柱和骨盆关节的强直和疼痛为主要表现。这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过去几十年间,诊断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将对目前针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持续存在并且持续时间长达三个月以上、休息后不缓解或卧床后恶化的腰背部或臀部持续性疼痛。这与其他类风湿关节炎有所不同,因此临床医生应当引起注意并进行相关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X线拍片是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在早期常显示纤维化改变,但它只能显示已发 生的骨质破坏和强直。而核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早期诊断,它能够检测到活动性的骨关节炎病变,如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软组织肿胀以及关节周围结构的异常改变。 3. 疾病标志物 血沉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是常用的炎症指标,它们在强直性脊柱 炎患者中常常升高。另外,HLA-B27是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的遗传因素,虽 然存在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该疾病一定会发生,但其阳性可以增加患者罹患 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进展 1. 药物治疗

目前最常使用的药物治疗方式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用于缓解关节和背部的剧烈疼痛,并减轻炎症反应。此外,有一类抗风湿药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如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等。 2. 运动康复 综合而言,运动康复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定的体育锻炼,如游泳和物理治疗方法(如伸展运动)被广泛认可为可以缓解关节僵硬、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关节功能。 3.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目前广泛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新一代药物。这些药物通过靶向 免疫系统,抑制天然免疫介导的关节和骨质损伤。比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抑制剂可以减轻患者的相关症状并延缓关节损伤进程。 4. 外科干预 在某些情况下,外科手术可能是一个治疗选择,例如当有持续、无力控制的胸 部和其他脊柱和关节病理改变造成严重情况时,手术可能成为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5. 心理支持 由于患者长期的身体不适和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在治疗 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专业心理医生或参加自助组织互动,患者可以得到必要的情感和社会支持,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结语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早 期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是管理此类慢性疾病患者的关键。现代药物治疗以及运动康

强直性脊柱炎百科

强直性脊柱炎百科 本文摘自:成都强直性脊柱炎研究院 强直性脊柱炎是属于风湿的范畴,它是世界上普遍认为的一种疑难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周期漫长,危害大,致残率也高,它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有很多,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主要有两大因素 遗传因素:在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近亲,如有驼背、板状背等变化的,则应特别小心患上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当然单纯的HLA-B27阳性不一定会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但是在这类人群中应积极预防肠道、泌尿系感染等,注意饮食卫生。注意泌尿生殖系统卫生,如出现上述疾病,则应积极抗感染治疗,防止诱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 环境因素:这也是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这类人群在起居中一定要慎防风湿寒之邪,各季注意保暖,并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机体正气盛则能抵御风寒湿之邪的侵袭。如素体虚弱不足,或因情志、饮食、劳倦内伤而致气血虚弱,则易患病。正如在同样的致病条件下,有的人患病,有的人健康,便是这个道理。 针对于以上强直性脊柱炎的易发病的两个因素,我们就应该积极的做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的准备,自己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人如果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那么你就应该加以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自己是否也患有这种疾病。其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多注意防寒保暖,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平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强直性脊柱炎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具体的患者还是应该去专业的医院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疾病之一,它一种具有家族倾向的、致残

性的风湿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4~7:1.男性患者有半数最终会出现脊柱的强直、驼背或直背,5%-10%的病人最终会发展为严重残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那强直性脊柱炎为什么好发于男性呢? 强直性脊柱炎为何好发于男性 首先由于,男性工作时不注意自己的居住环境,而且还有些男性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诱发此病的原因,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合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从而降低强直性脊柱炎对人们的侵害。 另外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严重的风湿病,常出现在青年男性身上,出现很多严重的症状,尤其是要注意及时治疗,如果任由症状发展会出现致残的可能,所以要注意治疗 专家指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病人只感腰、背疼痛,严重者脊柱功能活动受限;中期腰背、下肢关节疼痛较显着,脊柱功能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此时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大多可获良好效果;当该病发展到晚期,发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病情往往不可逆转.因此,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很多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并不陌生,因为它太可怕了,就目前为止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已越来越高。但是就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在公元前古埃及的木乃伊骨骼中,虽已发现有脊柱炎的证据,但到1893年,才对本病有细致的描述。最近半个多世纪来,一直把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视为一种疾病的两个类型,把强直性脊柱炎当作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枢型”,类风湿关节炎则称为“周围型”。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识到强直性脊柱炎有其特殊的表现,才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概念有了改变,从20世纪60年代起,把它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风湿病,被命名为强直性脊柱炎。那么,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指南 摘自《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AS 是脊柱关节病的原型或称原发性AS;其他脊柱关节病并发的骶髂关节炎为继发性AS。通常所指及本指南所指均为前者。 AS 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 %~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26 %。以往认为本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0.6∶1,现报道男女之比为5∶1,只不过女性发病较缓慢及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3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 的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 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 患者的HLA-B27 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达91%。另有资料显示,AS 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为0.1 %,在AS 患者的家系中为4 %,在HLA-B27 阳性的AS 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 %,这提示HLA-B27 阳性者或有AS 家族史者患AS 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 %的HLA-B27 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及大约10 %的AS 患者为HLA-B27 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 AS 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到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状脊柱。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难以区别。肌腱末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而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一、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发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与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称AS。由于本病也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在临床、放射线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相似,故长时间以来一直被看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异型,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鉴于AS患者不具有IgM类风湿因子(血清阴性)以与它在临床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明显不同,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终于决定将两病分开,以“强直性脊柱炎”代替“类风湿性脊柱炎”。 1病因介绍 AS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与即有关于本病的描述。1691年有了关于AS的正式病历记录,但它一直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而被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脊柱炎”。直到1973年人们发现了AS与HLA-B27相关,之后随着对AS认识的不断加深,使得AS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离出来,称为脊柱关节炎的畴。 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与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与肠道炎症[1] 遗传问题: 强直性脊柱炎是不是遗传病还没有定论,但是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有遗传因素的。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研究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 的关系与为密切,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HLA-B27有直接关系,即强直性脊柱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性最强,HLA-B27阳性者中80%并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为HLA-B27阴性。故HLA-B27阳性不一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阴性也不一定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更不能认为HLA- 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2] 可以肯定地说强直性脊柱炎家族人群只有个别人会成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部分人终身不发病。强直性脊柱炎地家族遗传性早已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964年Kell-gren在对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普查时发现,该病患者家属中的平均患病率为 4%,而全国人口平均患病率仅为0.1%,两者之间发病率竟相差40倍,说明家族遗传性确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Brewerton 等1973年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组织分型中获得明显基因因素的证据,他们在75例典型病人中,发现72例HLA-B27阳性,占96%,在其60名一级亲属中31名(占51%)中HLA-B27为阳性,而在75名对照组中,HLA-B27仅3例阳性,占4%,说明HLA-B27阳性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关系密切。由于HLA系统与血型抗原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遗传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HLA-B27阳性人群中,本病的发病率大约占 20%,其余80%不患此病,说明除遗传因素外尚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失调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免疫学检查中发现,免疫球蛋白、Cf反应蛋白、C 、C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同时强直性脊柱炎还与全身炎症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与全身各个脏腑关系密切,强直性脊柱炎与科有关系。强直性脊柱炎最后累与全身骨骼关节,强直性脊柱炎与骨科有关系。所以强直性脊柱炎,为多学科疾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免疫性的骨科疾病,在治疗上要从自身免疫调节入手,结合消炎止痛,吸收死骨,早期控制病情,降低强直性脊柱炎的致残率。 2临床症状 好发群体 10~4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有阳性AS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 疾病症状 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医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X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峻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外乡人为0.05%~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顶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觉.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紧密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健康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异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高达90%左右。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RA)难以区别。肌腱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2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局部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间或向周边放射。咳嗽、打

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臀部疼痛多为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延续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开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和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常只累及少数关节或单关节,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之一。髋关节和膝以及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病症起于发病后前5年内。发病年龄较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可反复发作甚至.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乏、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病在本病常见。神经系统病症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逝。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误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AS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3 诊断要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