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定义:直接在末梢的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称为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包括化学性和物理性阻滞两种。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常被一些医护人员及患者误称为封闭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用于疼痛治疗。此外临床上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物理性神经阻滞。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

1、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局部麻醉药及神经破坏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阻断了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由于传导痛觉的C类神经纤维的髓鞘比较薄,局麻药可迅速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实现镇痛作用。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临床上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注射常用的局麻药后,产生的镇痛是明显超过药物本身的作用时间,说明用局麻药物治疗疼痛,阻断局部神经传导通路并不是唯一的作用机制。

3、改善血液循环交感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改善因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

4、抗炎症作用神经阻滞疗法,特别是交感神经阻滞,有抗炎症

作用,并由此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二、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

1、镇痛效果确实可靠

2、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4、副作用小

5、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

三、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说,人身各部位各种性质的疼痛都可以使用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疗法不仅限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也可用于治疗许多非疼痛性症状与疾病。但在选择适应症是,也要注意秉承的发展变化,不能不分时机对所有的患者一概使用。对于某些疼痛性疾病,即使神经阻滞疗法已取得疗效,也应注意配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其他疗法,以增加、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神经阻滞疗法的禁忌症

⑴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⑵穿刺部位的皮肤和深层组织内有感染病灶者。

⑶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⑷对局麻药过敏者。

⑸低容量血症者,不宜施行椎管、腹腔神经节及椎旁交感神经阻滞。

此外对原因不明的疼痛,务必在明确病因诊断后,再使用神经阻滞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四、神经阻滞术前患者的准备

1、心理准备在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应详细地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穿刺及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2、神经阻滞前用药简单的神经阻滞不需要预先用药。有些神经阻滞,特别是那些创伤较大,操作复杂的神经阻滞术,需要预先给予镇静药物。少数情况下还要给予抗胆碱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一般要求病人口服安定0.1~0.2mg/Kg,除了能镇静和提高肌颤搐阀值外,对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也有轻度对抗和发挥保护作用。

3、神经阻滞前必要的检查对既往有局麻药异常反应史者,应做药物过敏试验。长期服用加热镇痛药者,应查出凝血时间。对老年人行椎管内阻滞前应拍摄脊椎X光片,以除外可能存在的异常结构,帮助选择穿刺部位。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前,有条件的应作CT检查,以测量从穿刺点到腹主动脉后壁的距离。血常规检验,ECG都应作为老、弱、危重及行特殊阻滞术者的术前常规检查,以策安全。

4、其他准备嘱患者治疗前需洗净需穿刺治疗的部位。有些特殊的神经阻滞前,病人需禁食6小时。治疗后24小时内勿洗澡,避免

穿刺部位被污染。

五、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和操作细则

医生必须熟悉神经阻滞区域的有关局部解剖关系和体表标志,准确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在进行较复杂的神经阻滞前,复习有关知识并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应列为常规,一些颇有造诣的国内外临床疼痛专家,仍将参考书和骨骼标本带入治疗室,在治疗前查阅,治疗中参照,他们的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借鉴,初学者应从简单操作开始,并应有上级医师指导,切忌在操作过程中闲谈、说笑、勿应确保安全。

为提高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避免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要预先作好抢救准备和严格无菌操作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操作中应取得换的的合作;

2、摆放患者于理想的体位;

3、反复确认“压痛点”的重要性;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六、用于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对任何神经,无论是外周或中枢、传入或传出、轴突或胞体、末梢或突触,都有阻断作用,使兴奋阀升高、动作电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不应期延长、甚至完全丧失传导性。

用于神经阻滞时,应选择毒性低、组织渗透力大、作用出现迅速和安全性高的局麻药。

1、普鲁卡因是最常用的局麻药,作用弱,毒性也小,亲脂性弱,不宜穿透细胞膜,作用时间短,一般仅能维持45~60min.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有助于改善局部循环,能从注射部位迅速吸收。

2、利多卡因是中效局麻药,具有奇效较快,弥散广,穿透性强,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安全范围较大的特点。神经阻滞时常选用0.25%-1.0%溶液

用于神经阻滞疗法的其他药物

1、乙醇乙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神经破坏药。乙醇的比重为0.8,沸点78.3℃。临床上使用的乙醇浓度为80%-100%。使用前应经过灭菌处理。乙醇阻滞后产生的神经纤维变性,经过数月后可以再生,疼痛可以复发。乙醇阻滞后的镇痛效果约持续6-18个月,伴随的触、温觉及运动障碍约持续2-6个月。将乙醇注入神经节,神经细胞坏死后不能再生,可达到永久性止痛。

2、酚酚为灭菌剂,硬化剂,又是止痛剂。

七、神经阻滞术的基本用具

1、治疗车在其顶部放一个神经阻滞盘,其它层也可以防止另外的神经阻滞盘,或存放常用的局麻药,注射器,各种针头,硬膜外导管,药品等。

2、神经阻滞盘盘内存放物品根据所进行的神经阻滞的种类有所

不同。一般应包括:消毒用具,及药物;1、2、5、10、20ml注射器,各种注射针头,从5号到12号,包括各种长度的针头;腰穿针、硬膜外腔穿刺针或进行某些特殊神经组织的特殊穿刺针;金属尺或能消毒的尺子标记穿刺深度的标志片;用于在皮肤上做记号用的皮肤铅笔;消毒钳子,灭菌手套和灭菌纱布。

3、手术台或神经阻滞操作台

4、抢救设备氧气筒,面罩,简易呼吸器或麻醉机,吸引器,急救药品,大输液,点滴架,通气道,气管导管,喉镜,血压计等。

八、神经阻滞的基本操作

1、消毒穿刺皮肤要洗净,用消毒液进行广泛,充分的消毒。操作者应戴灭菌手套。

2、定位唐患者置于适当的体位,使拟阻滞的部位处于容易观察和操作的部位,消毒前、后要分别确定穿刺点,必要时在皮肤上用记号笔做出标记,以保证准确穿刺。

3、持注射器的方法将注射器与穿刺针链接,排净空气后,用食指根部向内压,使注射器的内芯固定,可防止内芯移动导致药液外漏。同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注射器体的上部,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注射器体的下部。

4、穿刺先用局麻药在穿刺点皮肤作一皮丘呈“桔皮样”,同时浸润皮下组织。经此皮丘刺入穿刺针,回吸无血后继续进针,到达预定部位后,应再次做回吸试验,无异常情况则注入剩余药液。当注入要

量较大时,应做多次回吸试验。进针过程中如需改变穿刺针方向,须将针尖拔到皮下,改变方向后再刺入。

九、神经阻滞的合并症及处理

不同的神经阻滞可以引起一些合并症

1、穿刺针或导管断裂引起的合并症实施神经阻滞过程中穿刺针或导管断裂并部分遗留在机体内是严重的合并症,给病员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2、疼痛偶尔在穿刺部位可残留疼痛及压痛并持续超过数日时,则不是组织损伤而是其它原因造成的。

3、背痛背痛可发生在硬膜外、蛛网膜下腔或脊柱旁神经阻滞后,有时是由于神经阻滞过程中保持不适当的体位时间过长二造成的。

4、瘀斑和血肿形成出血是神经阻滞的少见合并症,主要是由穿刺针破或切断血管造成。

5、气胸穿刺针刺破脏层胸模或穿刺针将气体引入胸腔都可发生气胸。

6、局部组织刺激症状局部阻滞肿胀、蜂窝组织炎、脓肿、坏疽和腐肉形成可出现于神经阻滞后。

7、药物注入神经内引起的合并症一般认为直接地意外地将穿刺针刺入神经甚至向神经内注入局麻药不会引起神经损伤。

8、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正常剂量的局麻药误入血管,可引起一系列毒性症状。

9、不同组织方法的合并症

硬膜外腔阻滞

①尿潴留

②头痛

③阻滞范围异常

④短暂性神经系统异常

⑤穿破硬膜

⑥硬膜外腔血肿

⑦瘫痪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领!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领! 神经阻滞不是封闭治疗 是什么? 神经阻滞技术是疼痛科医生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信号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阻滞,颈丛、臂丛神经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该治疗具有微创、用药量少等特点,使患者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疗效。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还可以注射医用三氧,或者透明质酸钠等。 神经阻滞应用于哪些治疗? 对许多肩颈部、腰部、或四肢部位的腱鞘、肌腱炎、骶髂综合症等有不错的效果。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的神经性疼痛,通过阻滞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有效么? 神经阻滞治疗所达到的效果在医学上的依据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一、阻止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疼痛和缓解由于病症所合并的交感神经紧张状态; 二、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和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 三、阻滞运动神经,使肌肉松弛或暂时制动,使疼痛部位得到“休息”。 三氧治疗疼痛作用机制 抗炎作用 臭氧可以诱导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以中和过量的活性氧属刺激拮抗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成纤维生长因子

(transforrn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释放;同时臭氧可以使内皮细胞释放NO[4],使血管舒张,减轻局部组织缺氧,促进炎症消退。 氧化蛋白多糖 臭氧直接与滑膜及软骨组织接触,可以氧化其内的蛋白多糖,从而导致水分的脱失,由此减轻滑膜水肿和炎症反应。 改善组织缺氧 臭氧可使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气的释放,减轻局部组织的缺氧。 止痛作用 臭氧可以提高局部神经末梢的痛域,产生直接止痛作用。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回流,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 腰肌劳损、肩周炎、急慢性腰扭伤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是造成无菌性炎症的主要原因。对其采用病变局部注射臭氧,是利用臭氧拮抗无菌性炎症炎镇痛的作用,改善不适症状。 梨状肌综合症治疗主要是要缓解梨状肌的充血、水肿、痉挛和增生肥厚等一系列急、慢性无菌性炎症过程,解除其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和压迫,利用臭氧治疗无菌性炎症,可以迅速止痛,而且能减少组织充血、促进水肿消散、改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将臭氧注入腰大肌及椎旁间隙用于治疗腰肌劳损、腰腿疼、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采用颈椎旁肌肉注射臭氧治疗颈痛及颈僵直。 另臭氧注射对治疗骨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疼痛效果是很好的,这是现今任何药物注射或针灸、按摩、中药、膏药等不能够相比的。 神经阻滞 疼痛诊疗过程中常用方式 向上滑动阅览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 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纤维,就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与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与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与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就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 (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穿刺成功后,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5ml。5~7d治疗1次。 (2)病人坐位,头部端正微前屈,在C↓2棘突(枕下第一个突出的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处(相当于风池穴),先以拇指尖或棉签深压,以找出向头顶乃至前额有放射感的痛点,并标记之,此点就为进针的穿刺点。在此点上穿刺,针进入皮下后使针尖朝上约45°缓慢推进,当出现放射性痛感时示针尖已刺中或接近枕大神经。若针尖已触到骨质仍无放射痛,则将针退至皮下,向左、右稍加调整再重新进针,直至出现放射痛为止。抽无回血,注入配制的合剂5ml。为取得长期的效果,也可先注入2%利多卡因液2ml,再注入95%酒精1~2ml。 因为椎动脉就在枕大神经稍外方,约在乳突尖与C↓2棘突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故在做枕大神经多次调整方向的穿刺时,勿靠外方,以免损伤椎动脉。 二.枕小神经阻滞疗法 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 nerve)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颈神经的前支。 1、解剖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出现后,沿该肌后缘向上,穿过颈深筋膜与跨过胸锁乳突肌止点到头颅外侧浅筋膜,在此分出耳支、乳突支与枕支,管理耳大神经与枕大神经中间区域的感觉。枕小神经自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点处穿筋膜浅出,受嵌压时,可产生枕后外侧痛。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 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 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 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 ☞眶上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前言 星状神经节(SG)是颈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位于C6和C7椎体之间。它包含支配头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上肢及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SG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SGB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方面。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使分布区域内各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在治疗疼痛方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由于慢性疼痛及炎性疼痛中交感神经发挥着重要作用,SGB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同时,SGB可以阻断脊髓的反射通路,降低该部位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扩张小血管,增加局部区域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代谢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疼痛介质,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 自1920年,SGB治疗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上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手段。在日本,SGB疗法已应用40余年,每日至少有2~3 万患者进行该项治疗,占门诊神经组滞治疗的50%~80%,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SGB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分为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包括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及上肢疼痛,尤其对于顽固性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慢性顽固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肩手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癌痛等顽固性疼痛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难治性心绞痛、心律失常、抑郁症等疾病也有

疼痛的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疼痛的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一部分概述 一、门诊治疗的种类:疼痛和非疼痛 二、以神经阻滞和关节腔注射为基础 三、治疗风险评估:高龄病人多,合并症多 四、影像学支持 五、门诊治疗的无菌原则 六、生命体征监测和急救药品和设备的配备 第二部分门诊局部疼痛注射治疗 一、局部疼痛的概念和常见部位 1.痛点 是组织损伤的部位,伴有局部组织撕裂、出血和无菌性炎症。 (1) 皮肤痛点 (2) 肌肉痛点 (3) 骨膜和软骨膜痛点 (4) 腱鞘炎痛点 (5) 肌腱-骨附着点痛点 2.扳机点

肌肉、筋膜或结缔组织内最为敏感的病灶,可有硬节,往往是无菌性炎症的聚集地。触诊该点可诱发牵涉痛或疼痛向周围扩散。扳机点内注射盐水或局麻药有效。 三叉神经痛面部扳机点可诱发其它分支的闪电样疼痛,有半月神经节或中枢内信号的短路有关。

3. 各个部位常见痛点位置 部位痛点区域 头面部颞部、前额、枕部、顶部 颞颌关节 三叉神经痛的面部扳机点 肩关节周围喙突、冈上和冈下、肩胛内缘、肩峰、肩锁关节 上肢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肱骨粗隆、尺骨鹰嘴、桡骨茎突 指曲肌腱鞘 胸背部胸锁关节、胸肋关节、肋横突关节、肋骨、肋软骨、剑突 肋间肌 脊柱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相关肌肉 髋部股骨大转子、髂嵴、梨状肌、腹股沟、骶髂关节 下肢膝关节周围痛点 腓骨小头、胫骨前肌 内踝、外踝、足底、足跟、足跖 二、常见局部疼痛注射治疗 (一)足跟痛

是指跟骨跖侧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跟部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肥胖者。 相关解剖 足底腱膜和足长韧带起自跟骨,许多足肌如踇展肌、小趾展肌、趾短 展肌及足底方肌均自跟骨结节起始。上述诸肌、韧带、腱膜的劳损、 挛缩或炎症均可刺激跟骨结节发生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注射方法 最常见原因是足底腱膜和足底长韧带的劳损炎症。因此其治疗主要在 2个组织层次上实施。 (1)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踝下垫枕。 (2)穿刺点:跟骨结节前缘中份(足底腱膜的起点偏内侧,而足底长韧带的起点偏外侧)。 (3)经穿刺点用带5号针头的注射器快速经皮直达跟骨结节前缘,稍退针,回抽无血,注入药液3-5ml,再退针至皮下,稍向内侧进针至足底腱膜处,回抽无血,再注入药液3-5ml。 配方:0.5-1%利多卡因+适量曲安奈德。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 (二)肩关节周围痛点 相关解剖 肩关节周围有很多的韧带、肌肉和肌腱附着点,主要有:斜方肌、三角肌、大圆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肱二头肌长头和短头,骨性压痛点有喙突、肩峰、肱骨粗隆、肱骨大小结节、肩锁关节。

神经阻滞疗法 教案

《疼痛治疗学》讲稿 授课对象:2004级麻醉系本科 授课老师:陈金生 授课内容:第五章,神经阻滞疗法 授课教材:《疼痛诊疗学》谭冠先,主编,疼痛诊疗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授课时间:2007年3月30 日1~3节 第五章,神经阻滞疗法 第一节概述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概念 神经阻滞疗法(nerve block therapy)---利用麻醉学中神经阻滞方法达到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疾病。其包括:脑神经及其分支阻滞,神经节阻滞,神经丛、神经干及其分支阻滞、硬膜外腔阻滞、骶管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末梢神经阻滞等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疗法与施外科手术时神经阻滞麻醉的区别: 目的方法不同:神经阻滞麻醉主要是在一定浓度局部麻醉药的药效时间内消除病人疼痛,以实施外科手术;神经阻滞疗法通常是采用较低浓度、较小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必要时还加入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药物,经多次阻滞使镇痛作用超过局部麻醉药的药效时间,并获得镇痛以外的其他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效果确切、见效快、相对安全、无胃肠道副作用。疼痛治疗主要方法。 二、神经阻滞疗法的作用机制 1、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滞感觉、交感神经,直接阻断躯体疼痛和内脏血管性疼痛的神 经传导通路,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神经阻滞不仅在作用时间内阻断了疼痛刺激,解除障碍部位的肌 肉痉挛和血管收缩,取得及时止痛的效果,而且通过改善机体内稳态,因而能有效地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而得到更长时间的镇痛效果。 3、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滞交感神经,使其支配区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 解内脏和血管性疼痛,缓解交感神经紧张状态。 4、抗炎作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区域血流量增加---内因性抗生素增加---发挥抗炎作用。 (内因性抗生素由白细胞内的微小蛋白,它在循环不好时不能发挥作用)。 三、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范围广泛,包括急性痛、慢性非癌性痛、癌痛、非疼痛性疾病(面肌痉挛、眩晕等),镇痛效果迅速、确切,若与药物和其他方法综合治疗效果更好。具体适应证见p45 表。 (二)禁忌证 1、阻滞部位有感染、炎症、全身重症感染患者。 2、有出血倾向患者。 3、有药物过敏史者。必要时作皮内或点眼过敏试验。 第二节脑神经阻滞疗法 一、三叉神经分支阻滞(trigeminal nerve block)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一节概述 2008-10-23 【字体:大中小】【打印】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作为一种介于有创手术疗法与无创药物疗法之间的一种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药物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和手术疗法常出现并发症且不易为患者接受的缺点,成为现代疼痛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药物研究开发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对疼痛机制的更新认识,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中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二节神经阻滞疗法分类

了解疼痛疾病的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

了解疼痛疾病的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 “医德高尚,无微不至,妙手回春”这是患者王先生对内科符大夫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今天上午来自王先生的一面锦旗送到了内科符大夫的诊室中,王先生自述,非常感谢符大夫,自己半年前由于足跟痛找到我院符大夫进行治疗,经过符大夫周到热心的诊疗现己完全恢复。符大夫为人热情,对待患者非常友好,医术精湛,对自己的病症对症下药,让自己恢复健康。 医者谈医:神经阻滞法治疗足跟痛 有不少来院就诊的病人一听说“神经阻滞治疗”,就会问: “是不是打封闭针啊?” “封闭,打打针,治标不治本!”等等一系列的 疑问,今天带您了解疼痛疾病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和“封闭”不是一回事 “神经阻滞”和“封闭”不是一回事儿。以为“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应付疗法”,只能暂时止痛且副作用大。许多非疼痛治疗专业医护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热衷于在痛点、穴位或神经末梢处注射多种药物来缓解疼痛,他们自称为 '封闭疗法'。 这类治疗虽然有时能缓解部分患者的疼痛,但也发生了许多并发症,使“封闭”一词增添了不良色彩。这种'封闭疗法'的称呼流传甚广,使某些医务人员和一些患者对正规的'神经阻滞'也产生误解,甚至存有惧怕心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正解是:“神经阻滞”和“封闭”不是一回事儿。 什么是神经阻滞法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直接在神经干、丛、脑神经或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阻滞内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给予物理性刺激而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神经阻滞。这种通过神经阻滞达到接触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疗法称之为神经阻滞疗法。

目前仍有不少医生讲“神经阻滞”称为“封闭”。“封闭”一词是在五十年代产生于国内的,那时由于和国外的学术信息交流很困难,难以了解国外的正确的术语,是可以理解的。时间长了,也就被叫习惯了。但时至今日,还是提倡使用正确的国际通用的医学术语为好。 详细了解神经阻滞疗法 首先,神经阻滞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了解病灶所在,药物必须注射到相应神经解剖位置。 其次,“神经阻滞”一般使用的局麻药浓度较低,神经阻滞是按神经解剖的走行和分布规律进行药物注射,神经阻滞技术难度较大、操作复杂、要求精确,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才能正确实施。如临床常用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部位是在颈部,可治疗神经衰弱、头痛头晕、失眠、颈椎病及面神经炎等多种疾病。 神经阻滞可以治疗:足跟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腱鞘炎等顽固性疼痛的诊治。 医星医院携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开设疼痛专科门诊。定位主要是慢性疼痛,如颈肩腰腿痛、癌性疼痛、三叉神经痛、骨关节疼痛等。疼痛门诊的发展与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和医学治疗理念的变化高度相关。 每周二、周四疼痛门诊专家都会来院为患者答疑解难,疼痛门诊作为我院特色专科,自开设以来大批受疼痛困扰的患者来院咨询及治疗,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疼痛门诊专家:魏亚 师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疼痛科倪家骧教授,有十余年临床工作经验,现为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助理,联盟专家。 擅长诊治:头、面部疼痛,颈、肩、腰、腿疼痛,三叉、舌咽等神经痛,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复杂顽固性疼痛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神经阻滞的治疗原理

神经阻滞的治疗原理 神经阻滞是一种疼痛治疗方法,通过向神经通路中注射药物或局部麻醉药来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该方法通过阻止神经信号的传输来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不仅短期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长期使用还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使其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的基本原理是阻止神经传递信号,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通常,疼痛信号会沿着受损或疼痛的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神经阻滞通过向神经通路中注射药物或局部麻醉药,阻止或降低疼痛信号的传递。药物可以包括单一或混合的神经阻滞剂,例如局部麻醉药、类固醇或其他药物。 神经阻滞可根据其注射位置分为不同类型。在术前,有时需要进行神经阻滞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在术后,它也用于减轻手术后或其他疾病和受伤后的疼痛。行经组织的神经受到损伤或感染时,也可以通过神经阻滞来减轻疼痛症状。神经阻滞的类型包括: 1.颈神经阻滞:适用于头痛和颈部疼痛 2.肩关节周围阻滞:适用于肩周炎和肩部疼痛 3.腰椎穿刺和硬膜外麻醉:适用于产前和产后疼痛,以及慢性背部疼痛 4.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肩关节、手臂和手腕疼痛 5.股神经阻滞:适用于髋部疼痛,以及大腿和膝盖疼痛 6.坐骨神经节阻滞:适用于骨盆区域疼痛,以及下肢疼痛和疲劳

注射药物的类型和剂量取决于疼痛的类型、程度和局部不适以及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常用的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类固醇等;局部麻醉药可以被注射到神经通路旁边的组织中,阻止疼痛信号的早期传递;类固醇可以降低神经组织周围的炎症,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虽然神经阻滞是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方法,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神经阻滞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副作用,例如过敏反应、感染、出血或神经损伤。此外,神经阻滞通常是一种短期的疗法,需要定期注射才能延续疼痛缓解的效果。因此,在决定采用神经阻滞来治疗的同时,患者应权衡利弊,并听从医生的建议。 总之,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注射药物或局部麻醉药来阻止神经通路传递疼痛信号,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尽管神经阻滞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副作用,但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会有副作用吗

神经阻滞会有副作用吗 麻醉是手术治疗不可或缺的干预措施,通过使用麻醉药物使患者暂失痛觉或 知觉,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各种应激反应,也能方便医生更好的进行手术。目前临 床中主要使用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其中神经阻 滞麻醉也称作传导麻醉,主要是将局麻药物注入神经干旁,暂时性地将神经传导 功能阻断,从而达到手术无痛的一种方法。但目前许多人对神经阻滞麻醉存在一 些认知偏差,尤其是担心神经阻滞麻醉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因此,以下先是具 体介绍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探讨神经阻滞麻醉是否具有副作用,以供相关人员借 鉴参考。 1. 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 任何外科手术都可以在全麻下进行,但是如果麻醉医生能够掌握外周神经阻 滞并且在临床上灵活选择应用,可让麻醉处理效果更加灵活合理,也能让患者在 术中更加舒适。神经阻滞也可以称作传导麻醉,其原理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神经 干旁,暂时性地将神经传导功能阻断,从而达到手术无痛的效果。 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为:取决于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及病人的精神状态和 合作程度。只要阻滞区域和时间能够满足手术的要求,便可单独应用神经阻滞或 者作为辅助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严重畸形, 局麻药物过敏者,以及小儿或不合作的病人,不适用神经阻滞麻醉。 在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常用的局麻药物有脂类和酰胺类两大类,其中脂类主 要有普鲁卡因、丁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酰胺类主要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 哌卡因等。不同的局麻药物,麻醉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情况使用,且需要准确操作并合理控制局麻药物的使用量。

疼痛科都是打封闭?这种治疗手段安全又有效

疼痛科都是打封闭?这种治疗手段安全又有效 头痛、肩颈痛、腰腿痛反复发作好不了,我们会推荐这样的慢痛病人去疼痛科就诊。但是很多人一听说是疼痛科,就觉得是打封闭的科室嘛,封闭针又是「治标不治本」、「打完会上瘾」的治疗手段。 这种谈「封闭」色变的心理上也因此让很多人对疼痛科的治疗产生了很大的抗拒。 但实际上,比起打封闭,疼痛科目前更为普遍有效的疗法其实是——神经阻滞疗法。 今天疼爱医生就为大家梳理一下神经阻滞疗法和封闭疗法有哪些区别。 在进一步的解释前,我们需要知道疼痛是如何被抑制的。 先来看一张图。 我们之所以能感觉到疼痛,是因为受损部分(比如图中的脚)感

受到了伤害,这时会产生疼痛信号,这些信号会经过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 如果我们能阻断这些疼痛信号的传导,疼痛就能得到有效抑制。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再来看两个疗法的区别。 止痛的机制不同 狭义上的封闭治疗可以理解成直接将止痛药物注射在痛点上,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成哪儿痛就打哪儿。 小关节注射 神经阻滞疗法从名字上就能感觉到跟神经有关,通过对脑、脊神经或者内脏神经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起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作用。 使用药物不同 因为封闭是直接作用于「痛点」,所以一般会采用较高浓度的麻药。 而「神经阻滞」呢,一般只使用浓度较低的麻药就可以达到治疗的作用,所以有副作用小的优势。 另外,一般封闭注射药物除了麻药以外,还会包含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的药物,长期大量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骨脆」、

内分泌失调等并发症。 激素类药物引发的副作用较大 相比之下,「神经阻滞」使用的多为对病变组织有直接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神经营养药物等。 作用部位不同 上面也提到,封闭注射药物的部位是疼痛点。 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虽然在疼痛部位注射了止疼药物,但是引发疼痛的病灶有可能是「另有其处」。封闭打完之后疼痛会有所减轻,但是病灶还会有发展的隐藏风险。 神经阻滞疗法是依据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导的原理进行药物注射。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定义:直接在末梢的神经干、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功能传导称为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包括化学性和物理性阻滞两种。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常被一些医护人员及患者误称为封闭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用于疼痛治疗。此外临床上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物理性神经阻滞。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机理 1、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局部麻醉药及神经破坏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阻断了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由于传导痛觉的C类神经纤维的髓鞘比较薄,局麻药可迅速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实现镇痛作用。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临床上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注射常用的局麻药后,产生的镇痛是明显超过药物本身的作用时间,说明用局麻药物治疗疼痛,阻断局部神经传导通路并不是唯一的作用机制。 3、改善血液循环交感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改善因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 4、抗炎症作用神经阻滞疗法,特别是交感神经阻滞,有抗炎症作用,并由此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二、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 1、镇痛效果确实可靠 2、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4、副作用小 5、疗效和操作技巧关系密切 三、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几乎可以说,人身各

部位各种性质的疼痛都可以使用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疗法不仅限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也可用于治疗许多非疼痛性症状与疾病。但在选择适应症是,也要注意秉承的发展变化,不能不分时机对所有的患者一概使用。对于某些疼痛性疾病,即使神经阻滞疗法已取得疗效,也应注意配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等其他疗法,以增加、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神经阻滞疗法的禁忌症 ⑴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⑵穿刺部位的皮肤和深层组织内有感染病灶者。 ⑶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⑷对局麻药过敏者。 ⑸低容量血症者,不宜施行椎管、腹腔神经节及椎旁交感神经阻滞。 此外对原因不明的疼痛,务必在明确病因诊断后,再使用神经阻滞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四、神经阻滞术前患者的准备 1、心理准备在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应详细地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目的、可能产生的正常反应、穿刺及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2、神经阻滞前用药简单的神经阻滞不需要预先用药。有些神经阻滞,特别是那些创伤较大,操作复杂的神经阻滞术,需要预先给予镇静药物。少数情况下还要给予抗胆碱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一般要求病人口服安定0.1~0.2mg/Kg,除了能镇静和提高肌颤搐阀值外,对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也有轻度对抗和发挥保护作用。 3、神经阻滞前必要的检查对既往有局麻药异常反应史者,应做药物过敏试验。长期服用加热镇痛药者,应查出凝血时间。对老年人行椎管内阻滞前应拍摄脊椎X光片,以除外可能存在的异常结构,帮助选择穿刺部位。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前,有条件的应作CT检查,以测量从穿刺点到腹主动脉后壁的距离。血常规检验,ECG都应作为老、弱、危重及行特殊阻滞术者的术前常规检查,以策安全。

神经阻滞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或慢性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现代疼痛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脊髓电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神经阻滞疗法是指在颅神经、脊神经、交感神经干、丛、节、末梢的周围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阻断和调节神经传导功能,改善神经营养状态,消除神经周围的水肿和炎症,解除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温控射频疼痛治疗等,化学方法包括止痛复合液(利多卡因配合少量类固醇)和臭氧的注射等。神经阻滞疗法要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必须通过三个重要环节,即正确的诊断、有效的药物组成、精湛的注射技巧。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有些慢性疼痛用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而又不适合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以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治疗,则可以获得药物治疗无法获得的效果,对患者来说比手术治疗损伤小、见效快、可耐受。也就是说,神经阻滞疗法是介于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治疗措施。 目前有些非疼痛治疗专业医生,甚至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热衷于在疼痛点、穴位或神经末梢处注射多种药物来缓解疼痛,他们自称为“封闭疗法”。也有一些社会的闲散人员,以赚钱为目的,“一针走天下”,到处“封闭”,使“封闭”一词增添了不良色彩。这种“封闭疗法”的称呼流传甚广,使某些医务人员和一些患者对正规的神经阻滞也产生误解,甚至存有惧怕心理。神经阻滞疗法与“封闭疗法”的区别如下: 1、使用药物不同“封闭”一般使用较高浓度的麻药以镇痛,而神经阻滞复合液一般只使用浓度较低的麻药就可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治疗作用,所以不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发生。 2、部位不同“封闭”注射药物的部位是患者主诉疼痛的部位,而神经阻滞是按神经的走行和支配规律进行原发病灶的药物注射,如临床常用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部位是在颈部,但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交感型颈椎病、高血压、面瘫等十几种疑难症。 3、技术操作难易和疗效高低不同“封闭”只是把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的近端或附近就达到目的,甚至“哪疼打哪”,精确度要求不高。而神经阻滞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才能正确实施的技术操作,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找准引起疼痛的原发和继发病变部位,把治疗药物准确地注射到病变组织内或其周围,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4、对疼痛病因诊断的要求不同一般认为,“封闭”的作用是暂时阻断疼痛弧的传导,注射前诊断不一定明确,注射部位也不一定是原发病灶,往往疼痛减轻了但原发病灶仍可有继续发展。而施行神经阻滞前,必须明确诊断,了解原发病灶所在,药物必须注射到原发病灶处。如同救治一棵枯萎的大树,其根源是树梢枝叶的虫害、树干树皮的破坏、还是树根枝蔓的腐烂,施治前必须诊断明确,有的放矢。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是“用最需要的药物,以最直接的方法,准确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5、对疼痛病因的判断不同“封闭”是围绕患者主诉疼痛的部位进行治疗,对于神经传导痛的病因和原发病灶无从判断。而神经阻滞疗法是寻求病因并针对原发病灶的治疗,对疼痛的病因具有诊断作用。如患者主诉的腹部疼痛,病因是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领

疼痛科的神经阻滞适应证、解剖点位、操作要领 神经阻滞注射治疗是疼痛学科领域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很多患者会认为注射治疗就是打封闭,会使用大剂量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等各种副作用,造成心理恐惧。那疼痛科的神经阻滞是封闭吗? 01 神经阻滞 不是封闭治疗 “封闭”一词在国内流传甚广,在五十年代产生于国内的,那时由于和国外的学术信息交流很困难,难以了解国外的正确的术语,时间长了,也就被叫习惯了。很多非疼痛治疗医护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但热心于在疼痛点、穴位或神经末梢处注射多种药物来缓解疼痛,他们自称为'封闭疗法'。有的在注射液中加入少量局麻药物,有的则不加入。有的医生在局部注射的药物种类繁多,例如在注射液内加入抗生素、动物血液制品、动物脏器制品、中药制剂、抗免疫制剂、抗肿瘤药物。 02 神经阻滞 是什么? 神经阻滞技术是疼痛科医生最常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神经干、

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信号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只需注射一处,即可获得较大的麻醉区域。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趾)神经干阻滞,颈丛、臂丛神经阻滞,以及诊疗用的星状神经节和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该治疗具有微创、用药量少等特点,使患者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疗效。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还可以注射医用三氧,或者透明质酸钠等。 神经阻滞应用于哪些治疗? 对许多肩颈部、腰部、或四肢部位的腱鞘、肌腱炎、骶髂综合症等有不错的效果。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的神经性疼痛,通过阻滞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有效么? 神经阻滞治疗所达到的效果在医学上的依据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一、阻止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疼痛和缓解由于病症所合并的交感神经紧张状态; 二、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和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 三、阻滞运动神经,使肌肉松弛或暂时制动,使疼痛部位得到“休息”。 神经阻滞的主要方法及注意事项 1.神经根阻滞疗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外周神经卡压导致的酸麻胀痛。

神经阻滞、杵针疗法

中西医结合科学习资料内部保存请勿外传封闭治疗和疼痛科神经阻滞的区别 疼痛诊疗学科从发展之初,便以神经阻滞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神经阻滞疗法不是封 闭疗法。不少患者分不清楚“神经阻滞”和“封闭”的 含义,就连一些医务人员也相混淆。 封闭疗法(又称奴夫卡因封闭疗法)源于苏联,是 将普鲁卡因注射于人体的局部痛点,以起到暂时止痛的 作用。“封闭”一般应用在肌肉、韧带、筋膜、腱鞘、 滑囊、骨纤维管道的外伤、劳损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 疗。其作用有二,即①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②对神经 营养功能的兴奋作用。 神经阻滞治疗,其方法也是以穿刺注射为主要治疗 方法,由于不少人对于“神经阻滞”与现代的“封闭” 两者的概念混淆不清,甚至认为神经阻滞就是封闭,从 而对神经阻滞产生误解和不良的印象。 其中最有争议的是药物中含有激素,可能是有一些 一知半解的人认为含有激素就会骨质疏松,但他们却严重忽略了给药方式、时间的掌握及量的控制。骨质疏松的专著中说“隔日给予可的松25毫克,1年后小梁骨骨量减少3.5%”,在疼痛治疗时所用的那一点点激素是微不足到的,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在疼痛治疗中就可以随便使用激素,要做到既不害怕用激素,又要充分认识激素的药理和副作用,合理应用,防患于未然。 神经阻滞疗法目前是疼痛治疗的最基本手段,就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精确地阻断神经传导,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化学性神经阻滞多采用低浓度的局麻药,还可用高浓度局麻药、乙醇、酚等神经破坏药物进行,从而达到长期镇痛的效果。物理性神经阻滞常用的是热凝疗法、冷冻疗法,另外还有用机械性损伤方法进行的神经阻滞,比如对面肌痉挛者用面神经穿刺压迫来进行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难度大、操作复杂、要求精确,适用于各种痛症、非痛性疾病(如痉挛、麻痹等)。神经阻滞不但在临床上用来镇痛、治疗,还能进行诊断、判断预后等。由于神经阻滞是直接作用在神经上,如果操作不当会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神经阻滞治疗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须由接受过正规培训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夫操作。 1、使用药物不同 “封闭”一般使用较高浓度的麻药,而“神经阻滞”一般只使用浓度较低的麻药就可以达到治疗的作用,所以不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发生;另外一般“封闭”注射药物一般只含麻药,而“神经阻滞”一般使用一些对病变组织有直接治疗作用的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物等。2、部位不同: 封闭注射药物的部位是疼痛点,相当于神经阻滞的靶区阻滞,神经阻滞是按神经的走行和支配规律进行药物注射,如临床常用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部位是在颈部,但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交感型颈椎病,高血压,面瘫等十几种疑难症。 3、技术操作难易和疗效高低不同

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神经根病是由位于或者接近神经根水平的脊神经受压所导致的神经病变。颈脊神经根病可由颈椎退行性疾病引起,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以及放射到肩部和手臂的疼痛。严重颈脊神经根病可导致躯体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包括椎间盘突出、椎间关节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椎间盘高度减少等。其中C7脊神经是最易发生病变的神经根,其病变导致孤立性脊神经根病,其次是C6神经。 颈脊神经根病由椎孔内的神经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引起。颈脊神经根及其营养血管因缺乏神经束膜保护且神经外膜发育不良,特别容易受到机械和化学性刺激伤害。神经孔内静脉丛受到压迫可导致充血、水肿以及神经卡压,神经组织自身受到压迫也可导致神经内水肿。长期压迫和机械损伤神经根导致神经炎症和纤维化。 对于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的作用,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后症状缓解是其发挥强效抗炎特性的结果。皮质类固醇除具有抗炎作用,还可以对病变神经组织内小的无髓鞘C纤维产生直接麻醉作用从而减轻疼痛。 利多卡因具有治疗效果,因为它能改善血流量、减少受损神经根的神经功能障碍。在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时注入少量局麻药、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的抗炎镇痛混合液,可以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阻断疼痛神经传导通路、消除局部炎性水肿、营养周围神经等作用。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通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相较以往的盲探阻滞方法,可视化条件下进行阻滞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引导技术与X线引导或CT引导相比,可以清晰看到神经周围的血管,

使操作者避免无意中的血管内注射以及血管、神经损伤,同时超声引导下治疗还可减少患者和医生的辐射暴露。 颈脊神经解剖学特点 颈脊神经是脊神经前、后根汇合形成的.连续地附着在脊髓的侧面。颈脊神经共有8对,第1—7颈脊神经是通过相应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出椎管,第8颈脊神经走行于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第1颈脊神经离开椎管是在枕骨和寰椎之间,常被称为枕下神经。每对神经借前后根与脊髓相连,每个后根有1个脊神级节(背根神经节)。 颈脊神经节是颈脊神经后根中大量神经元的集合处,为椭圆形、淡红色,其大小与神经根有关。脊神经节通常位于椎间孔内神经根穿经硬脊膜外侧。第1颈脊神经节可能缺如,若存在常位于寰椎侧弓上;第2颈脊神经节位于寰枢关节外侧的后方,它包含支配寰枢关节、颈部和头皮大部分的感觉纤维的细胞体,从枕后区延伸到头顶,有时甚至延伸到颅骨冠状缝。在上位颈脊神经后根.有的脊神经节和脊髓之间可出现异常的小神经节。 颈脊神经根的大小和方向各不相同。从第1—6颈脊神经根逐渐增大,第7、8对颈脊神经根与第1对胸神经大小相似。上4对颈脊神经根很小,下4对很大。颈脊神经后根与前根的厚度比为3:1,比其他部位的比例大,但第1颈脊神经后根是个特例,它比前根要小,而且有时会缺失。 第1、2颈脊神经根非常短,几乎平行穿岀椎管。第3—8颈脊神经根开始斜向下走行,神经根在脊髓附着处和椎管穿出处的距离不会超过1个椎体的高度,但倾斜度和长度会逐渐增加。但也有观点认为上颈脊神经根下行,第5颈脊神经根呈水平走行,第6—8颈脊神经根上行。除第1颈脊神经外,每个颈脊神经后支都分成内侧支和外侧

最新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 腰椎神经根阻滞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症 1. 由腰椎间盘突出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脊神经根炎症而表现的根性疼痛症状; 2. 对多节段椎间盘病变的患者,用于明确引起症状的责任病灶; 3. 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不明显,需行诊断性治疗的腰部疼痛患者; 4. 尚未达到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根性疼痛的患者; 6. 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隐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等也可进行相应节段的神经根阻滞治疗; 7. 急性腰肌损伤痛; 8. 腰椎骨质增生;

9. 急、慢性腰腿部疼痛的鉴别诊断; 10. 相关节段的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二、禁忌症 1. 患者拒绝; 2. 穿刺部位皮肤或深层组织有感染或肿瘤; 3. 有出血征象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 4. 局麻药过敏者; 5. 诊断不明确者,以防神经阻滞耽误病情; 6. 妊娠者。 三、相对禁忌证 1. 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情况差,高龄患者; 2. 神经阻滞后可能掩盖其他病情的情况; 3.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活动性溃疡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行LSNRB 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风险,取得知情同意后谨慎实施。 LSNRB 的药物选择 一、局麻药 1. 利多卡因:3~5 min 起效,持续45~60 min,常用浓度0.2%~0.5%。 2. 布比卡因:5~10 min 起效,持续5~6 h,常用浓度0.100%~0.125%,一般不超过0.15%。 3. 罗派卡因:起效时间约为10 min,维持时间为4~5 h,常用浓度为0.1%~0.2%。 二、糖皮质激素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为消炎、消肿、减轻组织粘连而起到镇痛作用。1、中效药物 (1)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吸收代谢较慢,作用时间较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常用量20~25 mg。 (2) 甲泼尼松龙(甲强龙):作用较强而较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常用量40~80 mg。 2、长效药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