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掌握真相?外周神经阻滞系列(1)【颈浅丛】

掌握真相?外周神经阻滞系列(1)【颈浅丛】

掌握真相?外周神经阻滞系列(1)【颈浅丛】超声引导下的颈浅丛神经阻滞

阻滞要点适应症:颈动脉内膜剥除术,颈部浅表手术探头位置:横向放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目标:局麻药在浅颈丛周围扩散或扩散到胸锁乳突肌深面局麻药:10~15ml

概述

超声引导下浅颈丛阻滞的目的就是将局麻药注射到C2,C3,C4感觉支的周围。与传统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可确保局麻药在正确的区域内扩散,从而提高成功率,同时避免进针过深和(或)穿透临近组织。平面内技术和平面外技术均可应用于颈浅丛阻滞。

超声下的解剖

胸锁乳突肌(SCM)覆盖于颈浅丛(C2~C4)的表面。C2~C4的神经根结合成颈丛后,从胸锁乳突肌后缘深面发出4条终末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颈浅丛紧靠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外侧或深部,呈一簇小的低回声结节的集合【蜂窝状或低回声(黑色)椭圆形结构】,但这种表现常常不明显。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浅层能看到耳大神经,呈小而圆的低回声结构。线状高回声的椎前筋膜将胸锁乳突肌与斜角肌、臂丛分隔开。颈浅丛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后面,紧靠椎前筋膜的下方,椎前筋膜位于肌间沟表面。

操作技术

选择合适的体位,皮肤消毒,探头放置在颈部侧方,胸锁乳突肌中点水平(约在环状软骨水平)。一旦看到胸锁乳突肌,探头向后方移动,直到(逐渐变细)胸锁乳突肌后缘出现在超声屏幕的中间。在该位置寻找臂丛或肌间沟。颈浅丛是一个低回声结节集合(蜂窝状),

紧靠在椎前筋膜的下面。

确定目标后,针尖穿过皮肤,颈阔肌,椎前筋膜,进入到神经丛附近。由于目标神经位置表浅,平面内技术和平面外技术都可以应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射1~2ml局麻药,确认注射点是否合适,然后再注射剩下的10~15ml局麻药包围神经丛。

文章来源: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而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增加。这些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可大大改善临床预后;而其中对神经损伤原因科学而准确的鉴别,也是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所在。为规范此类并发症的诊疗流程,降低其发生率,优化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1、神经阻滞并发症概论 外周神经阻滞是较为安全的临床技术,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约为 0.05%,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局麻药溢散、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感染等。 神经损伤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损伤强度、患者易感性及环境等因素相关。手术麻醉后(无论有无外周神经阻滞),神经损伤的总体发生率<1%,经常难以预料和预防。而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更加少见,约为0.03%。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外周神经阻滞并不增加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而术后大多数特别是严重而持久的神经损伤多与手术本身有关,神经损伤依然会影响此技术

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应予以高度重视。神经损伤多表现为阻滞区域感觉异常或肌力减弱,多数短时期内可恢复;短暂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约为8.2%~15%;而长期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极低。 1. 病理生理机制。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阻滞类型、术前并存的神经病变、神经内注射给药、机械刺激(如针刺伤)、高压注药损伤、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神经缺血、手术所致的医源性创伤等。神经损伤可能的机制与分类:(1)机械性损伤(创伤性)。穿刺针尖与神经直接接触、注药压力过高、外科手术操作、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以及止血带的局部压迫等,均是长时间神经传导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轴突局灶性脱髓鞘改变。必须明确手术创伤是导致神经损伤的最重要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关节外科手术如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膝关节镜手术、胫骨平台手术等发生神经损伤的几率较高。手术导致的神经损伤最常见的是正中神经、桡神经浅支、腓总神经和尺神经等。对术前已有或潜在有弥漫性神经病变者,如糖尿病、尿毒症、酗酒、肿瘤化疗等患者,由于神经损伤易感性增加,各类麻醉技术均较易引起神经损伤或加重原有的神经病变。(2)血管性损伤(缺血性)。外周神经有双重血供,即神经鞘内固有血管和神经外血管,为末梢动脉。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血供减少时就可能引起神经缺血性损伤;同时局部水肿或者血肿对神经可以产生压迫作用而进一步加重神经缺血;术前有弥漫性微血管硬化、术中长时间低血压的患者是发生神经缺血性损伤的危险人群。(3)化学性损伤(神经毒性)。局麻药物或其佐剂都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神经毒性与细胞毒性效应,高浓度

神经阻滞定位

常用神经阻滞 ▲额神经阻滞: 定位:眶上缘内侧1/4处额孔或切迹。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 ▲ 操作:用10cm 长、7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1-1.5cm滑过至翼突外板至标记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2ml。 注意:多压,以免出血。 下颌神经阻滞:

在上颌神经阻滞定位的下1/3。其它同。 ▲耳颞神经阻滞: 定位:外耳道与下颌关节处,颞动脉搏动处外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颏神经阻滞: 定位:第一磨牙前下方,嘴角稍下部颏孔处。 ▲ ▲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1).过深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可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 2).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3).注入过浅进入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咽时呛咳; 4).穿刺部位过高可以阻滞膈神经、部分臂丛神经。

膈神经阻滞: 定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间隙锁骨上2.5-3cm。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严禁双侧阻滞,肺功能不良者禁忌,避免误入胸腔造成气胸。▲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1)颈侧入路法: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颈深丛神经阻滞操作亦相同。病人取仰 处,(2) 定位:C4横 肩胛上神经阻滞: 定位:坐位,背朝术者,双肩放松自然下垂,确定肩胛冈,从脊柱缘至肩峰作一连线,连线中点做一标记。再标出肩胛下角,于肩胛冈中点作另一连线,两连线交点的外上角作分角线,延长至肩胛冈前缘,极为穿刺点。或简单定位,即肩胛冈连线中点与外1/3连线之中点前缘。用腰麻针进针至冈上窝后滑上1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避免进入胸腔,反复穿刺容易引起肩胛上动脉损伤。 ▲斜角肌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 定位: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手臂垂直放松平贴身旁,在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间隙下移触及锁骨下动脉,示指下压出现手臂麻木感,此处为肌间沟,再确定C6横突或环状软骨作一连线,与肌间沟交点为穿刺点。 ▲ 下角为7 ▲ ▲腰丛神经阻滞:又称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 定位:腰4棘突下3cm,旁开5cm。 药量:消炎镇痛液20-30ml。 注意:不刻意寻求异感,可双侧阻滞。由于腰大肌间隙较大,腰丛神经分布较广,治疗神经根性疼痛不如腰椎旁、椎间孔、椎管内。

掌握真相?外周神经阻滞系列(1)【颈浅丛】

掌握真相?外周神经阻滞系列(1)【颈浅丛】超声引导下的颈浅丛神经阻滞 阻滞要点适应症:颈动脉内膜剥除术,颈部浅表手术探头位置:横向放置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目标:局麻药在浅颈丛周围扩散或扩散到胸锁乳突肌深面局麻药:10~15ml 概述 超声引导下浅颈丛阻滞的目的就是将局麻药注射到C2,C3,C4感觉支的周围。与传统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可确保局麻药在正确的区域内扩散,从而提高成功率,同时避免进针过深和(或)穿透临近组织。平面内技术和平面外技术均可应用于颈浅丛阻滞。 超声下的解剖 胸锁乳突肌(SCM)覆盖于颈浅丛(C2~C4)的表面。C2~C4的神经根结合成颈丛后,从胸锁乳突肌后缘深面发出4条终末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颈浅丛紧靠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外侧或深部,呈一簇小的低回声结节的集合【蜂窝状或低回声(黑色)椭圆形结构】,但这种表现常常不明显。 有时,在胸锁乳突肌的浅层能看到耳大神经,呈小而圆的低回声结构。线状高回声的椎前筋膜将胸锁乳突肌与斜角肌、臂丛分隔开。颈浅丛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后面,紧靠椎前筋膜的下方,椎前筋膜位于肌间沟表面。 操作技术 选择合适的体位,皮肤消毒,探头放置在颈部侧方,胸锁乳突肌中点水平(约在环状软骨水平)。一旦看到胸锁乳突肌,探头向后方移动,直到(逐渐变细)胸锁乳突肌后缘出现在超声屏幕的中间。在该位置寻找臂丛或肌间沟。颈浅丛是一个低回声结节集合(蜂窝状),

紧靠在椎前筋膜的下面。 确定目标后,针尖穿过皮肤,颈阔肌,椎前筋膜,进入到神经丛附近。由于目标神经位置表浅,平面内技术和平面外技术都可以应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射1~2ml局麻药,确认注射点是否合适,然后再注射剩下的10~15ml局麻药包围神经丛。 文章来源: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 ★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 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下牙槽阻滞麻醉 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 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25~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 ★静脉穿刺定位: ★ (1)颈内静脉 1.前路: 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 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 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2)颈外静脉穿刺 穿刺时可选在锁骨上方6cm处的胸锁乳突肌浅面至该肌后缘的一段,穿刺方向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斜向前下。 ★ (3)锁骨下静脉穿刺 1.锁骨上穿刺进路: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与锁骨上缘相交角的尖部向外0.5-1。0cm处进针;针干呈45°指向胸锁关节。 2。锁骨下穿刺进路:锁骨内、中1/3交点锁骨下方1cm进针,针尖向内向上指向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 ★神经阻滞途径: ★ 1。颈丛浅支阻滞途径 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

颈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颈椎横突附近,使药液达到颈椎间孔旁,使颈脊神经深丛阻滞复合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的颈浅丛神经阻滞,称为颈丛神经阻滞。 第一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颈部手术,尤其适宜于甲状腺手术。 2.禁忌证 (1)病人拒绝接受或完全不能合作者。 (2)注射部位感染或严重全身感染性疾患者。 (3)颈部巨大肿块压迫气管,或伴有气管移位者。 (4)难以保证上呼吸道通畅者(相对禁忌)。 (5)精神极度紧张及小儿患者。 第二节术前准备 (1)向病人解释麻醉有关问题及试行肩下垫枕,头后仰位,以取得病人术中合作。 (2)应用适量镇痛剂或镇静剂。 (3)准备好供氧、气管插管器具。 第三节实施方法 体位: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后仰,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操作者立于患侧。 定位:病人抬头转向健侧,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即相当于C4横突。3.常规消毒 4.穿刺与注药 (1)颈浅丛阻滞: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作皮丘,以3~4cm之针头垂直刺入,当穿刺针遇有轻微阻力时,即相当于颈前肌筋膜,亦即颈浅丛神经穿出处(回抽无血或液体),注射局麻药5~10ml,便可完成该侧颈浅丛神经的阻滞。 (2)颈深丛阻滞:在乳突尖下1cm~1.5cm处为C2横突尖,作皮丘后经皮丘垂直刺入,触到骨质感为C2横突,稍许后退回抽无异后注药3~4ml。在胸锁乳突肌及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用手指按压可摸到C4横突。在上述二点之间作皮

丘后垂直进针,刺到骨质,即为C3横突,各注药3-4ml,即完成一侧颈深丛神经阻滞。 (3)改良颈深丛阻滞法(一针法):依前述定位方法,在C4或C3点穿刺,当针尖到达横突,抽吸无异常情况后,即将一次量局麻药注入6~8ml,同时压迫C5横突处,以防局麻药向骶侧扩散,同样可以获得整个颈神经深丛的阻滞。 (4)常用局麻药 1%利多卡因与0.1%~0.15%丁卡因混合液; 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 0.25%罗哌卡因 5.注意事项 (1)操作者必须熟悉颈丛神经及邻近组织解剖关系,防止误伤和误入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 (2)注意局麻药的总量,以防局麻药中毒 6.并发症 (1)高位硬膜外阻滞:严密观察,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并注意维持循环的稳定。 (2)全脊麻:严重并发症,预后凶险,按常规抢救处理。 (3)膈神经麻痹:阻滞时累及膈神经(由C4及C3、5小分支组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吸氧后即缓解。 (4)局麻药中毒反应:由于刺入血管或颈部血运丰富,吸收过快所致。处理见“局麻并发症”一章。 (5)喉返神经阻滞:可有声音嘶哑或失音,亦可有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 (6)霍纳氏症候群: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眼结膜充血,鼻塞,面微红,不出汗等症状。这些系星状神经节阻滞所致,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恢复。

颈丛阻滞麻醉规范

颈丛阻滞麻醉规范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1.1 适应症:颈浅神经丛阻滞仅适用于颈部和肩部手术的浅表手术。颈深神经丛阻滞适用于甲状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活检或切除、气管造口术等。 1.2 禁忌证:难以保持上呼吸道通畅者,患者不同意或不能合作者。 2 操作常规 2.1 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2.2 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 2.3 深丛阻滞: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 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 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 2.4 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针头在 C4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 2.5 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C4横突,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达到同样效果。

3 常用局麻药: 3.1 1%利多卡因。 3.2 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 3.3 0.5%罗哌卡因。 3.4 局麻药内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可延长麻醉药效,减低毒性,减少出血和预防血压下降,罗哌卡因可不加肾上腺素。 4 意外与并发症 4.1 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误入颈部血管所致,严格掌握浓度、容量、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注药前、中、后应回抽。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注药,吸氧必要时面罩下加压供氧,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烦燥者安定10mg iv。抽搐者1%丙泊酚50mg~100mg缓慢 iv,抽搐停止即停,必要时用肌松药,直至惊厥、抽搐停止;支持循环,加快输液,合并低血压给予血管收缩药。 4.2 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深丛阻滞时,若针深已超过3~3.5cm仍未触及横突,不应冒然继续进针,应重新判定穿刺点的位置,进针方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动。一旦发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即支持呼吸与循环,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停止者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合并低血压则加快输液及应用血管收缩药。 4.3 霍纳氏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 4.4 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前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可自行恢复。后者系膈神经累及出现胸闷呼吸

颈神经丛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颈神经丛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颈丛(cervicalplexus)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颈丛的分支有浅支和深支。浅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位置表浅,散开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 二适应证颈浅神经丛阻滞可用于锁骨上颈部表浅手术,而颈部较深手术,如甲状腺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尚须行颈深神经丛阻滞。但由于颈部尚有后四对颅神经支配,故单纯行颈神经丛阻滞效果不完善,可用辅助药物以减轻疼痛。 三禁忌证原发性甲亢、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或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视为禁忌。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小儿及年龄过大者(﹥75岁)也不宜选用。四麻醉方法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或安定肌注。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③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④确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确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⑤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针头在C4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⑥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C4横突,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达到同样效果。 五麻醉风险1.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局麻药内禁或慎用肾上腺素。 2.霍纳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 3.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前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可自行恢复。后者系膈神经累及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吸氧可缓解。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容易出现以上并发症。 4.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误入血管所致,严格掌握浓度、容量、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 5.椎动脉损伤引起血肿。 6.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您 需要知道的这些事儿 外周神经阻断术的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地给药,传统的外周神经定位术是盲穿,先确定体表的解剖学,再根据针头接触神经时产生的异样感觉或肌肉的反应来进 行定位,除了患者感觉不舒服之外,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容易造成血管注射、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神经或体表的解剖学部位也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时候阻 滞的失败概率就更大了。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直视”神经和周边的解剖结构,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增加了麻醉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因而在临床上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做“大”手术之前,要做什么麻醉?麻醉医师会综合考虑 手术、病人、麻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目前临床上,除了麻醉等,随着影像技术 的不断发展,麻醉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可以应用于任何手术。若只是肢体或胸 腹壁的外科手术,则单纯应用神经阻断即可。在胸腹腔手术等大型手术中,采用 神经阻滞配合全身麻醉,可以降低麻醉的使用量,降低术后疼痛,促进病人康复。 基于此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麻 醉提出有建设性的参考。 一、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从而阻断 神经的冲动传递,从而促进支配部位的麻醉。神经阻滞包括神经干阻滞、颈神经 丛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神经阻滞是一 种治疗疼痛的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在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阻断部分感 觉神经传导功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 只要操作得当、合理使用药物,就不会产生任何的不良反应,确保了手术的安全。与全身麻醉比较,神经阻滞具有以下特点:麻药量小,应用广泛,麻醉持续时间 较长。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 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 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 一穿刺点定位 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 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2 改良一点法颈丛阻滞法:选C4一点深丛加浅丛阻滞; 三局麻药 0.25%布比卡因、0.375%罗哌卡因系长效局麻药,常用于颈深丛阻滞;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作用时间短,较少单独使用,可与0.25%布比卡因或0.375%罗呱卡因配置成混合液用于深丛和浅丛阻滞; 四、意外与并发症 一全脊麻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系局麻药误注人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内扩散,导致颈脊神经广泛阻滞; 1 症状 注药后立即出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心跳骤停; 2 处理 立即面罩加压供氧或紧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循环支持,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3 预防

颈椎旁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已被医学界所认可是治疗有效的方法! 一、星状神经节与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相比较,因星状神经节周围有气管、喉返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椎动脉、臂丛神经。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是一种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方法,并且无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出现的气管、食道、胸膜及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是神经阻滞治疗中应用甚多的方法,可单侧阻滞,也可交替阻滞,但应相膈2小时。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阻滞侧血流增加,对侧血流减少,两侧颈总动脉血流变化有产生“借贷(窃血)现象”的可能性。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后,整个面部有热感,双侧Horner综合征出现,即说明两侧颈总动脉各自血流均有增加。从避免临床副作用(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考虑,仍以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为宜。而椎旁颈神经阻滞双侧同时进行,无喉返神经麻痹并发症,避免颈总动脉血流有产生“借贷现象”。三、根据解剖:颈交感分上、中、下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随血管分布到头颈各器官,如下颌下腺、腮腺、泪腺、瞳孔散大肌、甲状腺及头面部血管和汗腺,并发出心上、中、下神经分布到心脏。 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棱形或长扁形,长25-45mm,中国人平均长度为26.3mm,该节位于第2、3颈椎横突的高度,其后方有颈长肌及其筋膜,其前方有椎前筋膜覆盖,筋膜的前方有颈动脉鞘、舌咽神经及副神经,一般认为该神经节由3个或4个神经合并而成,有时有狭窄之处,或分为两个。其节前纤维有脊髓上胸节发出后,大多数经上部胸神经及白交通支至交感干内上升此节,绝大部分纤维在节内换元,少部分纤维到颈内动脉丛内细小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分布如下: 1.灰交通支灰交通支进入第1-4对颈神经,此外,颈上神经节与迷走神经的上、下神经节,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及舌下神经都有交通,与椎动脉丛、膈神经也有交通。 2颈内动脉神经起自节的上端,为该节最大的分支,攀附颈内动脉走行,形成颈内动脉丛、经颅底颈动脉管进入海绵窦,在颈动脉管内口出,颈内动脉丛发出岩深神经,穿破裂孔至颅底,与岩浅大神经汇合形成翼管神经,向前穿翼管至蝶翼腭神经节,随面神经来的副交感纤维一起分布到口鼻粘膜的腺体及血管。在海绵窦内,颈内动脉丛可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外展神经及睫状神经节,发生交通,至睫状神经节的交通支经眶上裂入眶,直接经眼神经的鼻睫神经至睫状神经节,穿出后,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分布于眼球的血管。眼球内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纤维,一般是经眼神经、鼻睫神经及睫状长神经而来。颈内动脉丛的终支随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形成丛,并随血管的分支分布。 3.颈内静脉神经起于神经节上端或颈内动脉神经,为一个或几个小支,部分纤维分布于颈静脉球及颅后窝的脑膜,但大部分纤维与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和迷走神经的上、下神经节联系。 4.颈外动脉神经由节的下端发出,至颈外动脉形成颈外动脉丛,此丛伴随颈外动脉的分支分布,并形成相应分支的动脉丛,如甲状腺上动脉丛、舌动脉丛、面动脉丛等,脑膜中动脉丛 发出的纤维还与耳神经节、膝神经节相交通。

神经阻滞操作常规

神经阻滞操作常规 (一)颈丛阻滞麻醉术 颈丛(cervical plexus)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处,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颈丛的分支有浅支和深支,主要的浅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和膈神经。支配颈肌的神经多为颈丛的神经分支。 【目的】 用以完成手术或进行疼痛治疗。 【适应证】 适宜于颈部浅表手术。 1.颈部肿瘤。 2.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 3.颈部淋巴结疾病。 4.甲状舌骨囊肿。 5.先天性畸形。 6.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 7.颈部血管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8.颈部外伤手术。

9.气管切开术。 【禁忌证】 1.原发性甲亢,特别是病情控制不佳者。 2.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 3.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 4.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 5.穿刺部位感染者。 6.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 7.小儿自控能力差及年龄过大者(>75岁)也不宜选用。 【准备工作】 1.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术前评估,以了解器官与系统的功能状态。 2.了解病变与气管的位置关系,重点了解是否有气管压迫、对呼吸有无影响及影响的程度。 3.了解病变与颈部血管的关系,评估术中出血的风险。 4.与患者沟通,交代此种麻醉方法的特点以及需要其配合之处。 5.常规进行麻醉前知情同意书签字,详细交代颈丛麻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6.术前常规禁食禁水。 7.麻醉前用药通常包括地西泮镇静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类药物等,阿托品等抗胆碱药物视情况使用。 8.做好术中改行全身麻醉的药品、物品和麻醉设备的准备。 9.呼吸抑制是颈丛神经阻滞较常发生的并发症,麻醉前应备好辅助通气和人工通气的物品,常规准备麻醉机、加压通气面罩、喉罩、气管插管用具等抢救用品。 【操作方法】 常规连接麻醉监护,包括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等,开放外周静脉。 1.确定穿刺点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或头前。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确定其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向外旁开1cm为C4 穿刺点和颈浅丛进针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尖下方1.5cm定为C2 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分别于上述定点处做好标记,用手按压时,患者会有酸胀感。 2.颈浅丛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ysdmaz在 2005/01/20 02:04am 第 1 次编辑]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 (一)颈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切除术、颈椎椎板切除术。 (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三)肩关节手术(与臂丛阻滞联合)。 【禁忌症】

颈部畸形或有炎症、结核等。 【解剖】 (一)颈丛神经由颈2、3、4三对脊神经的前支组成,分深浅两丛。 (二)【深丛神经】出椎间孔经横突结节间沟下行,向外分布于颈部肌肉及其它深部组织,为肌 肉的运动神经纤维。 (三)【浅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冒出至表面,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支配于颈前 区皮肤和表浅组织,为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 (四)颈丛神经的麻醉范围主要是在颈部的前面和侧面,但由于药物的弥散,常使颈脊神经的后分支也同时被阻滞。为此,麻醉范围常更波及头的后枕部、肩及胸上部。 【局麻药】 局麻药种类较多,举例见表,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任选其一应用。表颈丛阻滞的麻药选择 局麻药名称————————总量(ml)————作用维持时间(h)2%普鲁卡因————————30————————2 1.5%普鲁卡因、0.1%地卡因—40————————3

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30———————4 0.5%布比卡因———————20———————3如无禁忌,可加入1:20000肾上腺素 【操作方法】 (一)三针阻滞法: 1. 病人仰卧,去枕头,头转向对侧。 2.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线相交处,可摸到第四颈椎横突,此为第一点。 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一横指,为第三点(相当于第二颈椎横突)。 两点连线的中点为第二点(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 各用染料分别在皮肤上作好标记,并在三点上各作皮丘。 3. 用22~24号针头连接5 ml注射器,与皮丘垂直,顺序分别进针第一点、第三点和第二点。当 针尖碰到横突结节(深度一般2~3 cm,无需寻找异感),即可在每一点分别注射局麻药各5~ 8 ml。注射前应仔细做抽吸试验,证实无血或脑脊液后,作缓慢注射。由此阻滞以颈2、3、4脊 神经前支组成的【颈深丛神经】。 4. 将第一点的穿刺针退出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沿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颈丛、臂丛、腰丛等神经阻滞口诀歌

颈丛、臂丛、腰丛等神经阻滞口诀歌 颈丛神经阻滞口诀歌 一、解剖 颈丛分支有深浅,分布范围较广泛, 组成颈1到颈四,放射分布是特点, 颈横耳大和枕小,锁骨上像披肩。 颈深丛,较复繁,和脑神经有关联, 舌咽迷走副神经,舌下和颈交感, 形成复杂吻合网,颈从犹如系列环, 每环又分深浅支,故此又分颈深浅。 二、阻滞 三针法: 作穿刺,并不难,胸乳肌后划直线, 在线中点作标记,标记以上分两段, 下端即为阻滞处,然后标出1、2、3。 三点垂直把针进,神经就在横突缘, 距皮2-3厘米,针碰骨质有手感, 分别注药3毫升,出现异感更完善, 此举称谓三针法,一目了然很方便 一针法 一针法,更简单,弄清标志是关键, C2相当下颌角,舌骨水平约C3, 甲软骨上缘是C4, C6横突最明显, 一次注药较省事,穿刺定在C4-3 , 由于只能做单侧,临床应用受局限, 颈浅丛,要穿刺,胸乳肌后来定点, 把肌轻轻捏起来,神经就在肌后缘, 放散注药10ml ,根据情况来增减, 双侧可以同阻滞,这是深丛区别点,

并发症 一、 全脊麻,最危险,颈丛阻滞应避免, 一旦穿刺失了误,多数病人要遇难, 原因进针过于深,再则针尖内后偏, 出事多见一针法,学好解剖再操练二、 穿刺针,入血管,神经阻滞较常见, 针抽回血别注药,麻药入血毒性添三、 膈N阻滞不稀罕,重时呼吸有困难,双侧不能同麻醉,如果阻滞较危险,四、 颈丛穿刺勿过深,药物逾量不安全, 喉返迷走被麻醉,声音嘶哑是特点五、 Horner征,很常见,瞳孔缩小眼下陷,结膜充血鼻不通,颜面潮红不出汗, 麻药扩散难估量,乃是阻滞颈交感, 勿须处理可自消,细心观察更安全。 臂丛神经阻滞口诀歌 臂丛阻滞,临床常用, 一般进路,分为三种, 腋窝肌沟锁骨上,各种操作法不同, 腋路方法易掌握,穿刺定在腋窝顶。 先让病人行军礼,触摸动脉有波动, 朝向动脉把针进,针碰血管绕路行, 动脉两侧找异感,触电感觉针不动, 动脉上下来注药,可用三四十毫升, 动脉后壁别忘掉,也应注药是10ml,

浅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浅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甲状腺疾病应用颈浅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费用少、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探讨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疾病手术中的可行性。甲状腺解剖及其神经分布,颈浅丛阻滞及其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颈浅丛阻滞可安全合理的应用于甲状腺疾病手术中。 标签:颈浅丛阻滞;甲状腺疾病甲状腺位置表浅,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而甲状腺手术仅切开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及气管前筋膜等结构,而不需切断舌骨下期群[1-2],所以颈浅丛麻醉可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现将近些年颈浅丛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研究进行论述。 甲状腺的解剖: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中间的甲状腺峡。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至甲状软骨中部,下达第六气管软骨,甲状腺峡位于2-4气管软骨前方。 甲状腺的神经分布:喉上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分为内外两支,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舌根及会厌,外支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喉返神经亦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其运动纤维分布于除环甲肌之外的所有喉肌,感觉神经支配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 颈浅丛:颈丛由颈1-4神经前支交织而成,颈浅丛为颈丛的表浅分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即胸锁乳突肌后缘于颈外静脉交点附近浅出,分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五条神经,呈披肩样分布于颈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需行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若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良好,气管没有受压移位现象,ASA 评分为1~3级。 1.2方法手术前患者禁食、禁水约8~10h,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仰卧位,移除枕头,并使患者的头部偏向对侧,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于第四颈椎横突水平胸锁乳突肌后缘即胸锁乳突肌后缘于颈外静脉交点附近行颈浅丛阻滞,先行左侧颈浅丛阻滞,穿过颈阔肌后即有落空感,这时表示针尖已经穿透肌膜,穿透后给予0.5%左布比卡因(由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403)8~12ml注射到此处,并将针退至颈阔肌表面,再向乳突、锁骨等处进行浸润注射,加强和完善颈浅丛的阻滞效果。同样对侧给予0.5%左布比卡因5~8ml。为防止局麻药中毒,清除手术牵拉反应和患者情绪上的紧张不安,使用咪达唑仑等新一代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手术开始前研究对象针刺颈前部无反应,喉部有梗噎感、棉团感,声音沙哑。

神经刺激仪用于外周神经干(丛)阻滞中的定位有何优点

神经刺激仪用于外周神经干(丛)阻滞中的 定位有何优点 【术语与解答】 临床上外周神经干(丛)阻滞时其穿刺部位定点属盲探性,故准确定位常有一定难度,如借助神经刺激仪定位,则可使颈神经干(丛)或臂神经干(丛)及腰神经(丛)等外周神经阻滞成功率提高,且麻醉也相对完善。 1. 神经刺激仪原理 该仪器通过小电流脉冲经外周神经穿刺针的传导(该穿刺针具有独特的绝缘外套,仅在针尖放电,借助刺激仪产生单个刺激波,以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的运动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进而确定针尖附近的神经具体位置,当带有电流的针尖接近神经干(丛)时,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即产生有节律的收缩运动,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志,不必通过穿刺针接触神经组织产生异感来判断,因此不会损伤神经细胞。 2. 结构组成 神经刺激仪主要包括电刺激器、穿刺针、电极及连接导线等。 3. 操作使用 将神经刺激仪正极与心电图电极片连接,粘贴于患者肩或臀部

(应距穿刺点较近为宜),负极连接穿刺针的导线上,穿刺针应选用带绝缘鞘的为妥,因仅在尖端有电流通过,电流集中,以增强神经肌肉收缩定位的准确性。另外,通常借助一般穿刺针亦可应用,使用前务必消毒,并将神经刺激仪初始电流设定在1.0mA,频率为0.5~1.0Hz。 4. 定位方法 按神经解剖走向进行穿刺,并适当调节穿刺针方向、深度,使针头逐渐接近所阻滞的神经干(丛),直至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出现有节律的收缩,说明穿刺针已接近神经干(丛),此时停止进针,回吸无血液或其他液体(如脑脊液)后可先注入2ml局麻药,若肌颤抽反应减弱或消失,即得到进一步证实,然后将余量局麻药缓慢注入。 5. 适用范围 神经刺激器可用于混合神经干定位,除可用于一般患者外,更适用于那些不能合作及反应迟钝的患者,但操作者仍须掌握局部解剖及操作技巧,以确定穿刺部位及穿刺方向,只有在穿刺针接近外周神经时神经刺激仪才能帮助定位。 【麻醉与实践】 临床上有些手术及术后镇痛需要实施外周神经阻滞,由于手法寻找神经干(丛)定位属盲探性,往往因准确率受限而阻滞不够理想,甚至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而借助神经刺激仪定位,则能显著提高麻醉成功率。因此,该刺激仪可适用于各种外周神经阻滞和封闭,如: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般认为,颈丛有颈浅丛和颈深丛之分。颈浅丛为皮支或感觉支,行走于颈深筋膜,约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至浅面;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C2)、耳大神经(C2,C3)、颈皮神经(C2,C3)和锁骨上神经(C3,C4)。颈深丛实际上为椎旁颈神经(C2-C4),其鞘于臂丛鞘相连。 1、病人体位及穿刺点 去枕平卧,头稍偏向对侧,暴露胸锁乳突肌,其后缘中点即穿刺进针点。 2、阻滞方法 常规皮肤消毒,拟探摸穿刺点的手指亦应消毒。由进针点垂直颈侧皮肤刺入,针尖透过胸锁乳突肌肌膜时,由针尖刺破纸张样落空感,停止进针。在此处注入局麻药2-3ml;维持穿刺针深度不变,再沿枕后、耳后、颈前、锁骨上等方向各注药2ml,退针。局部按摩片刻。此即颈浅丛阻滞。 颈深丛阻滞体位同浅丛阻滞,方法有三针法和一针法。 ①三针法:2、3、4颈椎(C2、C3、C4)横突处为穿刺点;C4正处 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C2位于乳突尖后下1-1.5cm处,C3则处于C2、C4连线中点。在C2、C3、C4横突处依次注射局麻药2ml、3ml、4ml(注药前一定要回抽,确无血液或脑脊液)局部稍加按摩即可。亦可在阻滞C4后稍微退针,改变针的方向,使其指向并

抵达C3行阻滞,称为两针法。

②一针法:根据椎旁颈神经鞘的解剖,在C4横突部位注射局麻药 8-10ml,注药同时,一手指压迫远端,以封闭颈丛鞘防止药液向C5方向流动,达到充分阻滞效果。 3、选用局麻药 1)1%-1.3%利多卡因(如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2)0.2%-0.375%布比卡因 3)0.2%-0.375%罗哌卡因 4、注意事项 不可同时进行双侧颈深丛阻滞,以免阻滞双侧膈神经,导致呼吸困难;确须双侧阻滞时,注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呼吸。为避免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和局麻药中毒,进针不宜过深,而且注药前一定要回抽注射器;椎动脉穿过颈椎横突孔,穿刺针有可能刺入动脉或将局麻药注入动脉内;局麻药浓度和剂量不宜过大(在上述浓度下,一侧用量勿超过15ml)。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发生与否,均需给氧,以策安全。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中应用

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中应用 标签: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手术损伤;疼痛探讨锁骨骨折手术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采用单一的神经阻滞手术区域常阻滞不全,需辅助镇静、镇痛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操作,近年来采用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效果较满意,并与单独臂丛神经阻滞作比较。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ASAⅠ~Ⅱ级合作、穿刺部位无感染的锁骨骨折患者,女21人,男79人,年龄6~82岁,平均44岁,体重19~95 kg,平均57 kg,随机分为两组,C组为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组,年龄、身高、体重的分布系数和可比性基本相似。 1.2方法术前常规禁食6 h,禁饮2 h,均不用术前药,入室上心电监护,选健侧肢体开放静脉通路[1]。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手臂下垂贴身,定位肌间沟的位置常规消毒铺敷,均采用斜角肌肌间沟一点穿刺法,进针时有突破感或触及椎板后稍后退回抽无液无气给予推注局麻药;C组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推注局麻药9~24 ml再退针至皮下向头端放射状推注3~6 ml;B组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一次性推注局麻药12~30 ml;两组局麻药均为0.596%罗哌卡因,麻醉10~15 min后行手术,并进行评价阻滞效果[2]。2结果采用语言等级评定,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通过口述表达来评价两组患者阻滞效果;C组阻滞效果较B组完全,B组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大于C组,需辅助镇静、鎮痛药方能完成手术操作;C组生命征较术前无明显变化,B组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一过性呼吸抑制等,SpO2低于90%面罩加压吸氧1~3 min;C组中、重度疼痛均为肥胖、颈短粗肌间沟定位不清者,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比较n(%)阻滞效果C组B组无痛34(68)18(36)轻度疼痛12(24)16(32)中度疼痛3(6)11(22)重度疼痛1(2)5(10)3讨论 3.1锁骨位于人体颈胸交界处,肌肉皮肤的神经分布较复杂,脊神经的分布具有节段性,手术区域主要有C3、C4、C5脊神经;C2~3神经前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3];C3~4神经前支分布至颈前外侧部,胸上部(第二肋以上)和肩部的皮肤;C3~4神经皮肤分布与C5~T1相邻臂神经丛由C5~8及T1~2脊神经的前支组成,因此B组在斜角肌肌间沟处行单一臂丛的神经阻滞很难阻滞C3~4脊神经造成手术区域阻滞不全[4]。手术损伤后疼痛可使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身损害,包括生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术中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的耗氧,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6]。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脊髓反射性抑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致通气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尿道,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如原有疾病加重,术后焦虑、恐惧、无助、忧郁、过度敏感、挫折、沮丧,睡眠障碍,也可造成家属恐慌,手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的周围,阻滞七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颈神经丛阻滞 适应证: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禁忌证:呼吸道梗阻,不能合作者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常规皮肤消毒。 2 颈浅丛阻滞。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同吸无血液 即注入局麻药5~10ml。 3颈深丛阻滞。现多采用改良颈深丛阻滞法。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并发症: 1颈交感神经阻滞合并霍纳综合征。 2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 3局麻药毒性反应。 4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 5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二臂神经丛阻滞 (一)肌间沟组织法 适应证:肩膀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 2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治疗巾。 3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4 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5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二)锁骨上阻滞法 适应证: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手术。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双臂靠身体平放,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2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 3在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并向内、后、下方缓慢推进。当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时,证明定位正确。 4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30ml(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等。 (三)腋路阻滞法 适应证: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最佳。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0°,前臂屈曲90°,充分暴露腋窝。 2 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 3在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向内、下方刺入。当针穿破筋膜有落空感,针体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并可出现上肢异感,说明针已进入鞘内。 4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40l(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血肿,局麻药毒性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