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第 1 页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及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及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3)制作地壳、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交流汇报,确定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用三种颜色的橡皮泥表示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

4 、分组制作。

6、各组展示后切开相互评价。

总结:

今天我们的研究非产成功,不仅知道了地球内部的构造,还了解了建立模型便于研究的科学方法。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并且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因为科学是永无止境的……课下,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考虑一下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

2 火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火山的形成,了解火山的分类、益处及害处。

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网上观察、查找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学习的乐趣,了解有关国同内外探索火山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科学兴趣。

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地点在网络教室,有25台计算机以上,并互相联网,解决了以往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做法,为充分

发挥其交互性的特点提供了条件,计算机像笔、纸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

第 2 页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本堂课力图体现由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及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整个教学步骤和过程见下表: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及分析

情景导入

1、出示:火山图,进行简介。

2、介绍本节课利用网络学习。

学生观看屏幕,认识火山。

利用多媒体图像产生壮观的感觉,激发学生对火山的探索兴趣。

交流

通过自学课文或看电视、画报,你们了解了火山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对火山已有的了解。如:火山的喷发能人死亡;去火山喷发的地方,人感觉很热;月球上也有火山喷发。

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把握小学的“个性”,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和收集资料,对于火山的研究在课前已开始。

归纳

总结

1、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谈谈网上学习的体验。

教学反思:

3 地震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地下岩层断裂造成地震),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模拟实验,想象地球内部运动及地震成因。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预防地震伤害。

教学材料

多种颜色的毛巾、木棒、竹片、地震以及有关资料图片、预测地震及预防地震伤害的资料。

重点难点

想象地球内部的运动、地震的成因。

活动过程

1、观看唐山、四川地震图片,谈论四川大地震。激发探索欲望。

2、思考地震的成因。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地震。

用毛巾模拟岩层皱褶。平放在桌子上的几层毛巾,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把木棍压弯、压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地震成因。地下的岩石在地球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介绍避震小常识,地震来了怎么减灾?

第 3 页

拓展材料

了解地震及人类生活的关系。搜集震前预兆资料。

三种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介绍地震波、震源、震级、地震烈度、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

教学反思:

4、做一块卵石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使用及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材料

酒精灯、大口玻璃瓶(有盖)、碎砖块;学生搜集的有关卵石形成的资料

重点难点

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精美的卵石作品:“大家看,老师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这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欣赏卵石,观察特点。

学生小组内玩卵石,观察卵石的相同点。

2、做一块卵石。

教师提出活动指向:“怎样使石块变圆?”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指导完成。(在地上磨、两块石头互相磨、放入有水的瓶中晃……)

3、作品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卵石,说说自己用到了哪些方法,总结让石头变圆需要的外部力量。

4、探究自然界中卵石的成因。

由自己做的卵石形成过程的视频资料,师生共同总结:石块从高山上滚落下来。沿河道从上游往下游走,可以发现河道中的岩石越来越小,棱角越来越不明显,表面越来越光滑。卵石是在水是搬运过程中逐渐被磨圆的。

5、模拟实验。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高山上的岩石为什么会滚落下来?”学生猜想、交流。教师提出风化的概念,然后做风化模拟实验:用镊子夹一块页岩,先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页岩的变化。同时启发学生联想:实验中的酒精灯代表大自然中的温度升高,凉水代表大自然中温度降低。温度变化使页岩破裂。最后,教师出示风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风化。

6、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综合结论,总结卵石的成因;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磨擦形成了卵石。

三、拓展活动

思考:海边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5、各种各样的矿物

第 4 页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能源矿产,以及探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了解能源矿产的开发方法。

3、认识能源及人类的关系。

4、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矿产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准备:

1、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图片或制成的课件、录像;煤、石油提炼物的图片制成的课件;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的课件;能生产“石油”的植物图片。

2、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烧水呢?

(学生根据经验交流)

师小结:把生米做成熟饭、把生水烧开都需要能量。煤、煤气、柴禾、天然气等等在燃烧时都能提供能量。

提问:开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需要消耗什麽呢?

(学生根据经验交流)

师小结:汽油、柴油燃烧时也能提供能量,它们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像煤、天然气、汽油等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能源。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都离不开能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能源矿产方面的知识。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师:关于能源矿产,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

生1:能源矿产是怎样形成的?

生2:能源矿产怎样开发?

生3:能源矿产能不能开采完?

生4:煤、石油、天然气有没有其他的用途?

(三)猜想假设

A、教师引导谈话: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最重要的是因为人类懂得运用工具,因为人类懂得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能够运用智慧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那么人类是怎样利用智慧和力量开采煤炭的呢?请随着图片和文字来一次“地下之旅”吧!

B、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组进行研究。

C、汇报研究结果,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D、教师播放课件:

井底下的昨天:马拉车运煤图和《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开采图以及宋代的开采工具—木制勺子等。

井底下的今天:现代煤矿开采的图片,配有解说词。

E 、看到井底下的昨天及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制订方案

A、教师播放煤的形成示意图的课件。

B、小组讨论煤是怎样形成的。

第 5 页

C、汇报要求:重点说说煤形成的大约时间,煤是由什么变成的,经过怎样变化。

D 、小结。

E 、根据煤的成因,推想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

F、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

G 、小结:它们形成的时间长,在短期内不可再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五)实施探究

A、认识煤、石油和全身都是宝。

提问:煤、石油除了可做燃料外,还能干什么?从石油中又能提炼出什么呢?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并进行讨论。

(六)展示交流

B、教师结合制作的课件进行总结

C、讨论:我国是个人中大国,对煤炭、石油的需求量大,我们该怎样办?

生1:节约使用,不浪费

生2:不让小煤矿乱采煤。

生3:开发新能源

D 、小结:播放课件介绍几种能生产石油的植物以及本世纪将被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潮汐能、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绿藻。

E、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班,你们有什么收获?知识方面的或其他方面的都可以谈谈。

(六)拓展创新:

写一份倡议书或办一份小报,倡导保护能源矿产。

教学反思:

6 地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过程及方法:

能通过实验认识岩石的风化作用。

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河流的搬运作用。

能对实验现象,经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2、知识及技能:

知道岩石的风化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

知道地球的外部力量对地表形态改变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独特的地貌景观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认识到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板岩、烧杯、木条、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沙盘、塑料杯、水盆等。

资料:有关溶洞、石林、卵石等图片或录像带、光盘。

教学活动设计过程:

第一课时

第 6 页

活动一:认识奇特的地表形态

1、出示展板

这是你们在课后收集的独特的地貌景观,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你能说出一些关于它们的小知识吗?

2、你能够靠自己的力量也造出及图中一样的地貌景观吗?那么这些奇特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是谁的杰作?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二、认识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1、出示图:

大岩石图卵石、沙子和泥土图

2、①岩石是坚硬无比的,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

②学生提出假设及猜想。

③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让我们用身边的石头来做做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

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石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

2、将小石头投入到冷水中。

3、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观察石头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实验汇报(实验现象描述)

岩石也有热胀冷缩的作用。白天、夜晚温差的变化,夏季、冬季温差的变化,都会引起岩石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天长日久,岩石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隙。

⑤讨论交流:还有哪些力量会使岩石破碎呢?

结合P36教学图指导学生认识了解水结冰及融化、植物生长等也会对岩石破碎产生巨大的影响。

⑥小结:风化作用——无论怎样坚硬的岩石,一旦出露或接近地表,直接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接触,在地表的物体和化学环境作用下,都会逐渐发生疏松、崩解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变成大小不等的岩石和土层。

第二课时

活动三:认识流水的搬运作用

1、让我们再往下看这幅图:投影P36图,图下出示:

巨大的岩石逐渐变小甚至变成沙子和泥土后,是否会永远安静地停留在原地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①用木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一侧。

②把混合物扶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③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用胶带固定住,并使底部带有小孔的塑料杯能放置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④把沙盘带小孔的一侧伸出桌外,在地上放一个小水盆接水。

⑤往塑料杯中加1升水。

讨论交流:(逐条出示)

(1)过一段时间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会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2)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他现象?它说明了什么?

(3)沙盘的坡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再设计一个不同坡度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想一想,和第一个实验相比,哪些条件应该保持不变?

4、汇报交流。

第 7 页

流水是有力量的。当江河水由山地流到平原、湖泊、海洋时,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被搬运的距离较小;小的、轻的石头可以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地表面貌。

(投影图片)

5、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也能对地表产生影响?

教学反思:

7 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一、探究目标:

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二、情感目标:

乐于及人合作,及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三、认知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重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

教学过程:

(教室里摆放九个小组的桌子,桌子上放有号码牌,学生进教室后分小组坐在座位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教师播放录音)

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

二、自主探究

(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

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

(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

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

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实验方案表

第 8 页

(教师倾听、观看,参及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

1、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

(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

(4)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

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

2、指导小组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拓展活动

1、引导学生拨动钢尺时观察钢尺的运动轨迹(教师加以解释什么是运动轨迹),并把它画出来。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轨迹图。

3、教师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

四、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乐于及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8 谁能传播声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1、大鼓、4个背后吊着一个小泡沫球的纸屏。

2、水槽、水、闹钟、塑料袋、扎线、长木条、木板、两根金属棒。

第 9 页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1、谈话: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它们来自何方?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

(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

(3)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

3、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教学反思:

9 怎样听到声音

一、教学目标:

1、能对耳朵的内部构造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假设;能提出进行探究的大体思路;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耳朵的内部构造;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

二、教学准备:

第 10 页

耳朵剖面模型、课件、相关资料及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台前两名学生配合,一名学生蒙住眼睛,另一名学生主持,指座位上的学生或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唱一句歌,背一首诗等形式,蒙眼睛的学生猜猜是谁,判断方位。

师: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请问你在游戏中能判断这么准确,哪个器官起了重要作用。

生:耳朵。

师:原来你的耳朵这么神奇呀,它不仅能让你听出是谁发出声音,还能帮你确定声音所在的位置,同学们你们的耳朵也这么神奇吗?

生:是。

师:那好,让我们好好的摸一摸,爱护爱护我们这对神奇的宝贝吧!

师:功能这么强大的耳朵(贴出耳朵图),值不值的我们去研究?你想知道关于耳朵的什么秘密?对耳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耳朵有什么组成?

生: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师:这个问题真有价值,老师也特别想知道,让我们给掌声送给这么爱思考的同学。

生:怎样保护耳朵?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摘录板书。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师:要想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家觉得我们先解决哪些问题比较合适呢?我们按什么顺序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呢?

生:先研究耳朵的构造

生:还要知道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三)猜想假设

师:那好,我们就按大家的思路首先来认识耳朵的构造,耳朵,我每个人都有,就请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耳朵摸一摸,也可以两个同学合作,相互摸摸、看看对方的耳朵,观察它的形状等,不过要注意礼貌。

学生相互观察。

师:你观察到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生:我摸到的耳朵软软的。

生:耳朵有耳垂。

生:耳朵的形状好像一个大“C”。

生:再往里有一条黑黑弯弯的洞。

生:耳朵眼儿里有很多细小的毛。

(四)制订方案

师:同学摸到软软的,这个大“C”形状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耳朵,它的科学名称叫做“耳廓”,那条黑黑的弯弯的洞叫“外耳道”。这只是我们能观察到的耳朵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你有没有好办法,让我们继续了解耳的内部构造呢?

生:把耳朵里面割开,然后去观察。

第 11 页

生:不行,耳朵割开,它就受到伤害了。

师:这里是解剖学原理。

生:通过查资料的方法。

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认识耳朵的内部构造,在桌上的百宝箱里有老师为同学们准备好的耳朵剖面立体模型和图文资料,当然同学们也可以结合我们的课本学习。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同学认识的最快,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的最好。同时提醒同学们:1、观察、查资料时要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一组记录的最仔细、最准确;2、爱护好模型。3、研究完之后,把模型整理好放在百宝箱上面。

(五)实施探究

(学生分组查资料、观察。)

师:请同学们静一下,下面请我们的小组推选科普员向同学们介绍介绍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

学生代表结合模型介绍耳朵内部构造及相应的作用。

师:介绍的非常好,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比比谁的反映快,(示课件)当我用鼠标指到耳的某一部分,知道的同学马上说出它的名称,看谁说的最准确。这个游戏,你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说。

(教师操作,学生认、说出耳朵的各部分的作用。)

师:这是同学们学习到的耳朵的构造,让我们通过一段科普片梳理一下我们的认识。(课件播放耳朵的构造)。人们根据各部分所处的位置把耳廓、外耳道归为外耳,鼓膜和听小骨归为中耳,耳蜗、听神经等归为内耳。

推想、探究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师:同学们既然认识了耳朵,知道了耳朵的构造,也了解它各部分的作用,请同学们根据这些进行,展开想象去推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生静静地结合模型、剖面图,去想象、推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师:谁来把你的推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当物体发出声音后,耳廓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又通过鼓膜到达听小骨,听小骨传给耳蜗,耳蜗传给听神经,听神经报告给大脑。

生:外耳道把耳廓收集来声波传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又把振动传递给耳蜗,然后通过听神经报告给大脑。

师:这是同学们的想象和推想,如果再加上你的根据那就了不起了,这就成立推理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的方法。你有没有好办法,为你的推想加上依据,你想通过什么形式展现给同学们,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

师:停下来,交流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我们想通过查资料的方法,通过科学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来比较我们的推想。

生:我们推想鼓膜会在听到声音的时候会产生振动,我们想用实验的方法,模拟模拟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师:你们想怎么做?

生:我们想用一个圆筒当作外耳道、一头蒙上薄膜当作鼓膜、用个小棒作为听小骨和橡皮膜相连,对这另一端说话,看看鼓膜和听小骨是不是在振动。

师:这种实验,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模拟实验,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在实验时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对现象进行分析。

生:还可以咨询老师、专家。

师: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就请同学们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再一次完善你们的推想。需要资料或者实

验材料的小组可以到前面取。

第 12 页

(学生分小组完善自己的推想。)

师:让我们听一听,完善后的推想。

生: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和我们的推想是一样的,鼓膜、听小骨都会在声波的作用下振动。

生:我们用的是查资料的方法,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师:这是我们的我们的推测,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片段)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胜利。

(六)展示交流

师:让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播放优美景片伴音乐)30秒左右。这么美妙的声音,让我们听着,简直是一种享受呀,但是如果它的某一部分受到伤害,都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失聪,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听力不受伤害呢?

生:不要用坚硬的东西掏耳朵。

生:尽量避开噪声。

生:遇到巨响,要马上捂住耳朵同时张开口,以免震破鼓膜。

生:不用脏手掏耳朵,如果很痒的话,可以用棉棒轻轻的擦擦。

生:耳朵进水后,要及时通过跳跳等方法把水排出来。

师:说的多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这几位同学给我们提供的保护听力的建议。还要注意的是如果生病的时候,尽量不要大力的擤鼻涕,当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耳朵的构造。

生:我知道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

生:我还知道了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我学会了的推理。

(七)、创拓展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同时我们还应用了查资料、实验、推理等学习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请同学观察不同动物的耳廓,这对它们自身有又什么意义呢,在课后对耳朵的奥秘继续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

10 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声音提出问题

2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知道声音有大有小,而且高低不同

3体验合作的愉快

4拓展噪音污染的危害,让孩子知道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自然界中的声音提出问题,并知道声音有大有小,而且高低不同。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烧杯、玻璃棒、塑料管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 13 页

T:刚才教室里还热热闹闹的,是什么原因让你们马上坐好准备上课了呢?

S:铃声

T:刚才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听到铃声就坐好准备上课了,也就是说铃声对我们起一种警示的作用,那你们能不能在这节课继续发扬这种优点呢?

S:能

T:好!看来同学们很有信心,老师也感到信心实足。带着这种饱满的情绪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看看声音都有哪些秘密!

(板书)

二学习新课

1声音的强弱

T:好。跟老师一起读“声音”(大声),“声音”(小声)

咦?两次读得有什么不同?

S:一次声音大,一次声音小

T:听的真仔细

T:声音各种各样(指板书),那在生活中你都听到过哪些声音?

S:铃声、喇叭声、音乐声

T:看来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这儿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声音,仔细听,看看你听到了什么?(放录音)

S:钢琴声、喇叭声、鸟叫声、狗叫声

T:那这里面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说说你的理由

S:喜欢钢琴的声音。因为他能让我感到心情愉悦。

T:你们也都喜欢钢琴声呢?好。班里有大部分同学都喜欢,那我们就一起再来听听钢琴的声音,这次我们听两遍,大家仔细比较,两遍有什么不同?

S:一次声音大,一次声音小。

T:对。声音大的在科学上我们给它起名叫强,声音小的叫弱。

T:现在你们知道声音有什么不同?

S:有强有弱

T:很好。声音有强有弱,这就是我们同学自己发现的声音的第一个秘密:强弱(板书)

T:刚才同学们说声音有强有弱,那你能发出强的声音和弱的声音吗?同位两个合作,看看你都有哪些方法?

(同位合作)

T: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发出强的声音和弱的声音呢?

S:拍手、跺脚、敲击……

T:同学们都是表演的天才,声音的第一个秘密是有强有弱,那除了强弱之外还有一个秘密需要我们聪明的同学去发现他,你们有没有信心?

S:有

2声音的高低

T: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这儿有两根塑料管,你们每个组的桌子上也有两根,他们的粗细、材料都是完全相同的,只有长短不同,组内合作,用你们手头的工具,比如尺子、钢笔,分别敲一敲两根塑料管,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组内合作实验)

第 14 页

T:有什么发现?

S:长的管子声音粗,短的管子声音细

T:哦你还有不同的发现,来说说看。

S:我们组觉得长的管子细,短的闷。

T:咦?为什么同样的材料结果不一样呢?是什么原因?你们猜猜看!

S:可能是敲的方法不同,位置不同,还有可能是用的劲不一样

T: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假想,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敲出的声音不一样呢?我们请这两个组再为我们敲一下,大家仔细看,看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S:第一个组敲的时候他们一头拿在管子中间,一头拿在管子头上,把管子给堵上了。第二组敲的时候好象用的力不同

T:观察的非常仔细,其他的同学要向他们学习,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在比较的时候要注意,我们要讲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劲用的相同,而且要用到相同的位置上。大家刚才在实验的时候老师注意观察到有的组是这样做的,他们的方法很巧妙,下面请这个组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组展示,其他组同学观察)所以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我们的实验结果才能科学,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因为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细节可能就会改变结果。好,那要求明白了,现在你们再来试试,看看现在有什么结论。注意:首先在组内说说你们想怎么做,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开始实验。好,开始把。

(各组再次实验)

T: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S:长的声音粗,短的声音脆。

T:结果都一样吗?说的真好,那我们在科学上把上呢光阴粗的叫做低,细的叫做高。这就是声音的第二个秘密,那就是有

高有低。(板书)好,请把塑料管放在桌子上。

T:在桌子上有三个玻璃杯,杯子里盛有不同量的水,你不要动水,按照声音的高低给杯子从高到低排排队,我们看哪个组想的办法好,而且排的快。OK。Are you ready?Good!Let’s do it!

(小组讨论)

T:来说说你们的妙招把!

S:可以按水的多少

T:恩。这个办法非常巧妙!用眼睛就可以知道声音的高低。谁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

S:用棍敲一敲。

T:看来同学们不仅能用眼睛观察,还善于用耳朵听,真了不起!

T:正因为声音有强有弱,高低不同,才有生活中美妙的钢琴声,那你能说说听了这么美妙声音的感受吗?也就是说音乐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S:心情愉悦,健康,悦耳。

T:那除了这种和谐的声音外,你还听到过哪些令你感到不舒服的声音呢?

S:刹车声、大声说话的声音……

T: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使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一起来看(播放有关噪音污染的课件)噪音污染的危害这么严重,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呢?(学生发言)我们在校园等公共场所时不能大声喧哗,使用桌椅时不拉拽产生噪音,多去环境优美的地方……

二小结

T: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15 页

(学生说收获)

其实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有秘密,只要你用你那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就一定能发现他们。老师在这儿提前祝你们成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11噪音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目标:

1、懂得交流及讨论可以引导新的想法,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表

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生活中有利于削除噪音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意识到科

学技术会给人类及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活动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

1、交流噪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2、随课件学习,感受噪音的危害(出示各种噪音:汽车发动、鸣笛声,摩托车发动的声音,火车发动、鸣笛声,直升飞机的声音,机器轰鸣声,孩群的尖叫声等)

师生探讨: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这些刺耳、令人讨厌的声音叫什么音?(噪音)

我们听了刚才的噪音,心里也很烦躁,为了缓解我们大家这种烦躁的情绪,我们再来听一段声音。(播放课件:钢琴曲《致艾丽丝》)听了又是什么感受?知道这种和谐悦耳的声音叫什么音吗?(乐音)(课件出示“声音的分类及声音的单位”:声音按照声强和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声音和谐,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则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活动过程

提出问题:噪音对人类造成危害。噪音及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师生共同选择,每组选出大致三个问题,即:⑴、哪里有噪音?⑵、噪音的危害?⑶、噪音的防治?各个小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选择一个问题,也可以选择两个或三个问题,只要你喜欢,都可以研究。研究的结果记录在“科学研究记录簿”上。为了帮助大家研究,老师给大家一点小建议请看大屏幕:课件投影:整理资料的方法

⑴、将资料作简单分类,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列一、二、三……条,做到清晰、条理。

⑵、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录。⑶、重点的字句划一划、剪一剪、贴一贴。

2、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利用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研究。我们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能够研究出出色的成果,我们就将这个小组命名为科学家小组。学生分组进行整理资料,有的利用《百科全书》查阅资料,有的作记录,有的把资料上的有用的字句剪贴。

3、汇报交流:

①、交流“哪里有噪音

②、交流“噪音的危害

③、交流“噪音的防治

三、总结展望

通过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想噪音问题肯定会得到控制和消除,当一个静谧、安详的世界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的笑容将会多么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美好!

(播放课件:人们发自内心的笑的图片)

第 16 页

四、扩展资料

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可达5%;在噪音环境下,医生为病人听诊时正确率仅为8%;在噪音环境下的儿童比在安静环境下的儿童智力水平低20%;在巴黎和东京的自杀事件中有35%是由噪音引起的。

噪音能使鲜花枯萎。噪音能使动物惊慌不安,例如在飞机场的附近,母鸡不会下蛋。1961年7月,一名日本青年在东京打工,由于住在铁路附近,日夜被频繁过往的客货车噪声折磨,患了失眠症,不堪忍受痛苦,最终自杀身亡。

1959年,美国有10个人“自愿”做噪声实验。当实验用的飞机从10名实验者头上10—12米的高度飞过后,有6人当场死亡,4人数小时后死亡。验尸证明10人都死于噪声引起的脑出血。可见噪声也是危及生命的杀手,太可怕了。

教学反思:

12秋季星空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交流及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2.能参及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及交流。

3.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北斗七星组成的形状及在天空的位置,了解它的变化。

教学准备

建议教师将激发学生探究星空的兴趣作为课前引导的主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长期不懈地探究星空的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课前观察活动虽然是自由的,建议教师还应把握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观察北斗七星;二是让学生能够将相邻的凡颗星进行组合,想像成某个图形,使它们组成一个星座,为学生以后自己选定观察对象作铺垫。

教师最好准备一些秋季星空的资料,如北斗七星、仙后座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等,辅助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法,以人们对星空探究的历史或星空之谜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准备了有关星空的录像资料,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及神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活动一:

可以先让学生自主交流课前的观察和发现。在交流中教师主要把握两点:

一是在观察中要明确自己观察时所处的方位及星座所在的方位,如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汇报中应提示学生表明观察时是面朝北的,往“天顶”处可视为南方,往地平线处为北方,此时人的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北斗七星是属于北天的一个星座。

二是使学生能将相邻的几颗星组成一些便于记忆的图形,使之成为“我的星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为自己选定观察研究的对象。

组织本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此活动分成两个层次:先让学生自由汇报,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可以模拟当时观察星空时所处的方位,便于学生加深对方位的认识;再让学生画出北斗七星及自己根据想像组成的星座的样子。在纸上画星座时,应先在纸上定出方位,一般应及实际观察的方位相对应,如观察

第 17 页

北天时,纸的上方为南,下为北,左为西,右为东。观察南天时,纸的上方为北,下为南,左为东,右为西。

并要求学生在纸上标明方向及观察的是南天还是北天。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及借鉴。

资料卡的内容可以穿插在学生的汇报交流活动之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北斗七星。

☆活动二:

建议分三个层次进行活动:

一是先让学生提出自己乐于研究的问题。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开展活动,教师在巡视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恰当评价。对一些不太可行的问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恰当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适合学生探究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研究,不至于使学生的问题成为空想而不能落实。

二是让学生自己制定观察计划。因观察星空独立性较强,可以让学生制定各自的观察计划。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最好引导学生长期观察两个以上的星座,一个是北斗七星,一个是自选的“我的星座”,便于今后掌握星空变化的规律。

在学生制定完观察计划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及补充,教师可在此对学生的观察计划进行恰当的评价。

自由活动:

制作观星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像:如果要长期观察一个星座,借助什么样的观察工具比较好?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想像。然后教师可以展示观星箱,让学生了解观星箱的作用,再让学生开展制作活动。

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一定采取教科书中提示的方法,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教师也可以提供其他方法来制作观星箱。如,利用透明的盒子,在盒盖上用笔画出大小均等的网格,将盒的周边及盒底用纸糊住,使其不透明,在盒底部一角打一观察孔即可。如果利用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也可以将其方法改进,如不用胶带固定线,而是用针在盒子边缘穿孔,将线穿过,在外面打上结固定住。

制作完毕,可以让学生试用观星箱来观测某一物体,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及记录的方法,还要特别强调在观测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时,要选择最佳观察点并且观星箱的位置应固定不变。同时也提醒学生,因自己选定的几个观察对象在天空的位置不同,所以每个观察对象要分别用一个固定的观星箱才能准确观察星座的变化。

本课的课堂评价活动可以穿插在活动之中,进行随机评价。

拓展活动:

建议让学生课后至少再制作一个观星箱,分别用来观察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星座,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的观察,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

教学反思:

13冬季星空

教学目标

1、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

2、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原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乐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长期科学观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猎户座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变化;观察猎户座在不同日期发生的变化。

难点:长期观察星空中的北斗星、猎户座并做好纪录。

课时2

教材处理

1、提前一个周的时间布置让学生观察星空并做好纪录。(最好每天都仔细观察)

2、在观察的同时完成

下列问题:秋去冬来,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发现?

第 18 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的材料:北斗七星、猎户座的图片。

学生准备的材料:整理好秋季星空的观察纪录。整理好近一个周的观察纪录。

活动设计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秋季星空》,了解了秋季星空的主要星座及其运动规律。你们对观察星空感兴趣吗?好我们来继续观察冬季星空,看一看,冬季星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1、让学生将一周以来的对星空观察纪录的情况进行交流。

提问:(1)、同学们,现在季节发生变化了,星空也会发生变化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2)、从你对星空的观察,你能找到星座运动的规律吗?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情况,然后每一个组找一个代表把自己组交流的情况汇报一下。

教师小结:通过你们的观察,发现了原来选定的观察目标已经不见了,并且天空还出现了许多秋季星空没见过的星座。这就说明了冬季的星空发生了变化。

2、根据自己的观察,让学生画出北斗七星的样子。

(1)、秋季北斗七星的样子。

(2)、冬季北斗七星的样子。

再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北斗七星的样子。

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根据你画的北斗七星秋冬两季不同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

指生交流。

3、继续交流观察记录。

根据你们的观察,从秋到冬,星空发生了什么变化?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1)一天之中星空的变化。(2)从秋到冬星空的变化。

小组总结并做好记录。

二、我们继续观察、研究星空。

1、讨论交流冬季星空该怎样观察?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要提出准备研究的指向,提示学生应该重新确立观察研究的目标选择观察重点并做好记录。

书中出示了一个表格:观察重点是猎户座。要求观察的是三个内容:最早发现它的时间;它在一天中的变化;不同日期发生的变化。

小结:研究冬季星座时,同样要明确自己的观察目的和内容。

2、让学生自己学习猎户座的资料卡。

在这里,教师必须给学生指出冬季星空的显著星座就是“猎户座”,并让学生记住它的形状以便容易识别。还要让学生画出它的样子。

还要给学生指出冬季观察星空要观察猎户座。

3、提供学生预测的指向:

根据学生对星空的长期观察来进行预测:

(1)从冬天到春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

(2)冬季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

先小组讨论然后自己写出预测结果。最后,一组一名在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三、自由活动。

第 19 页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和自己观察认识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评一评。

从“我的交流材料、我的观察记录、我的新发现”三个方面,用一般、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开展评价活动。

四、拓展活动。

布置让学生继续利用观星箱观察纪录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观察目标的变化。

希望同学们养成长期观察星空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

14 木材

一、教学目标

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及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及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及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二、教材分析

“材料”是《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深化的内容。材料及材料的应用情况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是“材料”单元的第一课,,以“木材”作为学生研究的素材,旨在让学生从研究身边常见的材料入手,认识人们对材料的应用,认识木材对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中的家具吗?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

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种的木材,让学生谈谈搜集过程中的体会。

探究过程;

1、提出关于木材的问题

(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你想研究关于木材的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讲问题一一板书出来。

(3)让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分组,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3.对所选的问题尽心分组研究

(1)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计划。

(2)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提出有效计划

(3)各小组在其他小组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研究计划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师进行试验前的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提醒学生注意试验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各小组进行实验成果展示

(1)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记录、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师、其他组同学进行适当补充。

第 20 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 、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 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 3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图片、课件、视频图像);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 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 学生猜测。(石油、矿产、水)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 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 .学生汇报。(交流:(1)哎,你们真是一个勇敢的小组,哦,你们小组发现地球内部分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板书:地壳、地幔、地核)噢他们还搜集到一张地球内部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地球内部照片) (2) 你们小组知道了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幔大约有2900多千米厚,地球中心的地核约厚3473千米。) (3) 你们还发现,地球内部构造很像一个鸡蛋,哦,你说像荔枝,你说像桂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亲自动手研究一下。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发现)

2019-2020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 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两个班69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4.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5.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的使用;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新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共有6个单元,分别为: 1.季节变化 2.植物的生长 3.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4.物质的变化 5.太阳系和地球 6.生态环境 通过学习以上6个单元内容,孩子们可以对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拓宽视野,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材特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解知识,让孩子们更加生动 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大量实验和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提高实验设计和科学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季节变化、植物、动物、物质、太阳系和生态环境等 方面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验与活动,提高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教育与思想 1.关注并尊重自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季节变化、植物、动物、物质、太阳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实验的设计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 1.物质的变化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2.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 第一单元《季节变化》 教学内容 1.季节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季节变化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 1.通过观察季节变化的现象,引导孩子们感知季节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辅助资料,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季节变化的影响。 2.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 教学内容 1.植物的生长需要光、水、温度等条件。 2.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方法 1.利用实验,让孩子们亲身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植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 3. 第三单元《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教学内容 1.动物的生长需要食物、水、空气等条件。 2.动物的各种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 1.利用实验和模型,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2.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孩子们探索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规律。 4. 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 教学内容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方式。 2.物质的分类。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第 1 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病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3.教师讲解. 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细菌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 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 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是单细胞。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 生:没有。 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 (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作用。)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 3、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图片、课件、视频图像);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

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 学生猜测。(石油、矿产、水)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相识地球内部的 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 版 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和教学重点; 2. 掌握适合五年级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 1. 第一单元:生物世界 - 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 认识动物的特征和饲养条件; - 复习植物的传播方式。 - 体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第二单元:科学探究 -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 了解空气的特性、组成和运动; -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 体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考能力。 3. 第三单元:地球与太阳系 - 了解地球的位置和形状; - 探索地球的运动原理; - 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影子和昼夜变化; - 体验太阳系的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第四单元: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 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 学习物体的热传导和热膨胀; - 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 探索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变化过程; - 进行物质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和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分单元教学:根据教材的顺序,逐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包括讲授、示范实验、合作探究和小结等环节。

a. 讲授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举例和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科 学知识和概念。重点解释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b. 示范实验:教师进行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的 视觉和操作体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c.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和总结。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d. 小结环节: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小结和复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 识点复述、练习题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3.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科技馆、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实际 应用的认识和兴趣。 4. 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通过评价 和反馈,激励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主动参与和进一步探索。 四、教学手段: 1. 教具与材料:教科书、实验用具、幻灯片、投影仪等。 2. 教学策略:讲授、示范、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3. 教学环境:整洁、安全、宽敞的实验室或教室,供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 五、教学反思: 综合了解科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助于我们 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示范实验、合作探究等,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的认识。通过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保持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形式科学是先验的学科,因此,对于它们是否真正构成一门科学存在分歧。然而,形式科学在阅历科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班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班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沟通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老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下雨是一种常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讨论沟通。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模拟实验:下雨。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老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021六三制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共23课时

2021六三制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认识光》教案 教学时间:课时: 教材分析: 《认识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光源,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认识光源,再研究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后回归生活,研究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学习目标: 1、认识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假设性解释,并能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3、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直纸筒、弯曲的纸筒、蜡烛、手电筒、记录单、激光笔、纸屏、带孔的纸板、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课堂检测:教后反思:

课题:《光的反射》教案 教学时间: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光是怎样传播的延续,研究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传播的特点,通过观察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的现象,及探究我们怎样看到物体,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然后通过交流探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习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知道我们看 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能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 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认识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 3、了解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镜子等。 教学过程: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2.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种类。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 2.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调查常见病毒传染病的种类,交流病毒是一类怎样的生物。 1.以查阅相关图书、走访、上网的方式搜集由病毒感染的疾病有哪些以及该如何预防。 2.教师讲解: (1)流感

a.症状:高烧、喉咙痛、头痛、咳嗽。 b.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c.预防:保持空气流通、注意卫生、加强锻炼、接种疫苗。 (2)狂犬病 a.症状: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b.主要传播途径:被动物咬伤。 c.预防:管理传染源、正确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 (3)脊髓灰质炎 a.症状: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b.主要传播途径: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空气、飞沫。 c.预防:口服免疫、注射免疫。 (4)麻疹 a.症状: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b.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分泌物、飞沫。 c.预防:注射疫苗。 (二)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病毒资料,进一步认识病毒。 1.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知道为什么每个人小时候都要吃“糖丸”,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对课前调查了解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地阐明。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适当地补充一些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2.讨论: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呢?由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病毒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病毒的资料,以“我知道病毒……”的形式启发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对病毒的新认识,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病毒引起的疾病打下基础。 3.用资料卡的形式简单说明病毒的结构、大小以及它的生活、繁殖方式。从而扩大学生对病毒的认识,使学生对病毒的形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制作剪贴报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科学学科第一单元达标教学计划表 课时教学案 学校: 姓名杨老师学科数学年级班 5.1--------5.4 课题 1 地球内部有什么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基础性 目标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地球内部有什么进行猜测;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 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发展性 目标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能够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 知道地球内部有些什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教学 重点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地球内部有什么进行猜测;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 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难点知道地球内部有些什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方法 猜测、动手制作简易模型\合作教学法 手段 学生搜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熟鸡蛋、荔枝;搜集有关地球内部构 造的资料 板书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反思 教学活动 教学任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交流资料导入 二、探究活动在组内交流、整理搜集到的 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分 析 学生猜想:地球内部有什 么? 师生观看资料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组观察鸡蛋,类比猜 测地球内部物质有可能是分 层的,初步认识地球内部的 询问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 情况。 活动一: 1猜想与假设:通过整理 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平时 对地球的了解,引导学 生猜想地球内部有什 么? 2教师提供音像资料 活动二 1 提出问题:这么复杂的 物质在地球内部是怎样分 布的? 观察鸡蛋、荔枝的结构 充分交流资 料,落实课 前准备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两个班69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4.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5.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的使用;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1、病毒 一、课前准备: 1、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2、搜集有关病毒的问自己图片资料。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会查阅、整理资料;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愿意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3、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让他们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谈话导入:比如问学生熟悉的一些病症:小时候你们 谁吃过“糖丸”?为什么吃“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2、激发提问:吃“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你还想知道 有关病毒的哪些知识?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与细菌有关的问题,如: (1)病毒感染的疾病还有哪些? (2)应该怎样预防? (3)小时候见过同学得了腮腺炎很难受,我想知道怎样预防?

(4)“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什么病? 3、教师谈话:学习了本课,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激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板书病毒) (二)探究新知: 1、可以先进行小组交流,整理完善自己的研究记录。提示:课前 同学们都对各种病毒性疾病进行了调查了解。你了解了有关这些疾病的什么知识?下面时间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表格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过一会儿,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在这个环节中要给予充足的时间,以掌握学生的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弥补调查中的不足。 2、学生分组交流、整理病毒性疾病的有关内容。教师巡视,及时 发现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适时指导。如:有的小组可能说不出某种疾病的症状或传播途径,有的小组可能会出现意见簿统一的现象------ 3、汇报评价: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整理的记录进行汇报,各

2021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1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青岛版五年级第一卷 科学 整卷课程计划课程日期______ 1 青岛科学五年级第一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学术分析: 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 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 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个单元的要求) 1.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工作和成就。对待 自然:你可以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以某种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在 不断发展。 3.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 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对 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在实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好处的同时,它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 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习:能够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对待自然: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新技术产品和日常生活中的新产品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五上科学 1、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材简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对地球内部一直存在着无限的遐想,并产生了许多与此有关的问题,而小学生的这种探究欲望尤为强烈。本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区地球内部的秘密,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使他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点形成科学知识。本课借助我们观察到的地球表面的一系列现象,帮助学生对地球内部进行猜想和假设,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会查阅信息源;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能正确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能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 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熟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暗箱 同学们,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大家对地球的了解真不少,那么到底地球内部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依据事实,猜测暗箱 1、播放视频资料(采矿、石油、温泉、火山喷发) 2、从这些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外部现象透露了地球内部的信息,你能猜猜地球内部有什么吗? 3、学生猜测:丰富的矿产;丰富的水源;温度很高,压力很大;丰富的天然气等。 三、模拟验证,揭示暗箱 (一)、模拟实验 1、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为止,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以学生对地球表面的认识以及对火山、地震现象的了解为主要容,以“解暗箱”为主要探究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由表象推测事物部变化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声音的秘密》单元,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主题,在容设置上突出“做”科学的特点,强调体验式、发现式的科学探究方法;《秋冬星空》将星空作为学生长期观察探究的目标,让学生重点研究秋冬星空的显著特征,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观察结果,对星空的变化进行预测。《生活中的材料》以学生熟知的“常见材料”为研究目标,培养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行选择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并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试验方法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严谨性、实验材料的多样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水循环》单元从学生熟悉的蒸发、沸腾等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认识水在自然界循环变化的在联系;《研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通过各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五单元教案

18《材料的导热性》教学设计 课型:实验课主备人: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强,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弱。 (二)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不同材料导热性的实验方案,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 (三)科学态度目标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材料导热性的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愿意合作交流。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凡士林、火柴、粗细及长短相同的钢棒、铝棒、铁棒、木棒、塑料棒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人 1.教师出示木柄铁锅、塑料柄水壶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制 作材料,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发现组成铁锅的木柄和锅身、组成水壶的壶柄和壶身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

教师追问:这些物品的不同部位为什么用不同的材料呢? 学生猜想。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可能是不同的。 教师提问: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材料的导热性。 板书课题:材料的导热性。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生活中哪些材料导热快,哪些材料导热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哪些材料导热快,哪些材料导热慢。) 2.教师出示粗细、长短相同的木棒、玻璃棒、铁棒、塑料棒等材料,让同学们猜测这些材料哪些导热快,哪些导热慢。 3.教师出示表格,并请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写在表格里。(按照导热由快到慢的顺序给以下材料排序。) 4.教师提问: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生:我们准备将热水倒进烧杯里,然后将这些小棒同时放进杯子中,过一会,感受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按照热的程度给小棒排排队,看看谁最热。 6.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实验方案。 7.教师小结后出示实验要求: (1)将不同材料同时放入热水中。 (2)感受材料的温度时,要摸不同材料相同高度的位置。 8.学生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