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答案)

一、填空

1、地球可以划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是最外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3、(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4、(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5、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索研究。

1、地壳越住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2、火山分类有(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在火山模拟实验中,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

1、地下的(岩层)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2、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3、火山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产生的。

1、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卵石是(岩石)经过风化,受到(水流冲击)和(相互摩擦)所形成的。

4、卵石都具有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的共同显著特征。

1、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2、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矿石、铜矿石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1、(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作用。

2、(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流经(长江)(钱塘江)(黄河)(海河)(淮河)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是以(声波)的方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

1、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在头的内部的是(中耳)(内耳)部分。

2、外耳由(耳廓)、(外耳道)组成。中耳由(听小骨)、(鼓膜)构成,鼓膜是(椭圆)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3、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4、声波通过(外耳)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最后由(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1、声音有(大小)和(高低)不同。

2、声音的大小科学上叫(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大,则反之。

3、声音的高低科学上叫(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声音越大,则反之。

4、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5、超声波是指(20000)赫兹以上的声波,次声波是指(20)赫兹以下的声波。

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是(20赫兹∽20000赫兹)。

1、(噪声)(污水)(废气)(垃圾)并称为污染环境四大公害。

3、为消除噪声可采取措施有(将噪音源与生活区隔开)(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采用无噪音或低噪音设备)(广泛采用吸音与隔音设备降低噪声)等。

1、星座是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而人为划分成很多(区域),共(88)个星。

2、(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成M或W形。

3、(大熊座)是秋季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其中的7颗亮星组成(勺子)形状,就是(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4、冬季上半夜,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星座是(猎户座)。

1、木材具有(能燃烧)(有纹理)(不易导电)(不易传热)等特点。

2、(非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天然材料。(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人造材料。

1、纸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用(竹简)或(木简)做书写材料。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张,被称为(蔡侯纸)。

1、中国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约(七千)年前,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

3、陶瓷有(不怕水)(不导电)(耐高温)(耐腐蚀)(较坚硬)(易损坏)的特点。

4、高压线杆用到陶瓷是因它有(不导电)特点;航天飞机用到陶瓷是因它有(耐高温)特点;地下管道用到陶瓷是因它有(耐腐蚀、不怕水)特点。

1、金属是具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易导电)等特点的材料。

2、金属勺子放入热水中,人会感到勺柄发烫,这说明金属具有(易传热)。

3、金属是(人造)材料,是由天然金属矿(开采)(冶炼)而来。

1、把强酸放入玻璃器皿中,这说明玻璃具有(耐腐蚀)的特点。

1、人们总是把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归类,这是以材料的(特点)为标准的分类方法。

2、根据材料的来源,可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2、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蒸发面积的大小)(通风条件)有关。

3、水蒸发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蒸气凝结时的温度在(0℃)以上。

1、雨和雪作为水的两种不同状态,是由于(温度)造成的。

1、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并且都要(吸收)热量。

1、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一般情况下是(0℃)。

水蒸气凝结时(释放)热量

1、水蒸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二、问答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壳越住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地震?

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3、什么是风化?

答: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卵石是看样形成的?

答: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逐渐失去棱角而形成卵石。

5、什么是矿产?

答: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6、什么叫化石?

答: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作用。

7、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8、怎样保护听力?

答:①尽量避开噪音。②避免乱挖耳朵。③听到巨大声响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④鼻、咽发生炎症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⑤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9、如何消除噪音污染?

答:①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消除噪音源。

②将噪音源与生活区分开。

③采用吸音与隔音系统来降低噪音。④植树造林。

10、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答:如棉花、木头、竹子、煤、石头等非人工合成的材料叫天然材料。

如玻璃、塑料、陶瓷、人造纤维、人造革等人工合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11、什么是蔡侯纸?

答: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张,被称为蔡侯纸。

12、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①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②方便了文化的传播和积累。

③在文献的流传方面有重要作用。

13、什么叫蒸发?

答: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14、怎样使水蒸发的更快些?

答:①提高水的温度;②增大蒸发面积;③加快空气流通。

15、什么叫沸腾?

答: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沸腾。

16、什么叫沸点?

答:给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成为液体的沸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学问点 1.地球的结构似乎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裂或成分改变,渐渐崩解、分别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改变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改变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自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知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很多信息,在科学探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缘由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供应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状况进行探究的。 9.模拟火山成因试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改变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气)、(人的力气)等。 其次单元学问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透亮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肯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消遣活动)。 10.(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1.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第三单元学问点 1.人们为了便于视察和探讨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2.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是(大熊座)。它的标记是由七颗星组

青岛版五上科学知识点考点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光 1、什么叫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或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发光的水母;人造光源有正在发光的电灯,焰火,打开的手电筒等;注意: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采光污染。 3、怎样防治光污染:1、夜间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彩光等。 4、光给我们生活既带来了便利,又有一些弊端。利是光可以取暖、照明、发电、医疗等;弊端是强烈的光可以灼伤眼睛、光污染等 5、小孔成像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做的实验。这个实验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6、立竿见影,皮影戏、阳光下我们能产生影子等现象都是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传播。 实验一: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二: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描写的现象是光的反射。 2、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空气中射向物体,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中。 3、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物体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 4、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的光越强。 5、一般的物体都能反射光。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一束光能被反射无数次。 6、我们如果想看到自己的后脑勺,需要两面镜子。 7、杯弓蛇影水中的倒影现象都属于光的反射。 8、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照镜子,水中的倒影,汽车的后视镜、马路上的反光镜等 潜望镜的秘密 1、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潜望镜用于低下掩蔽工事和潜水艇中。 2、潜望镜里的镜子是平面镜,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2块镜片,放置时成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所有知识点(答案)

一、填空 1、地球可以划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是最外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3、(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4、(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5、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索研究。 1、地壳越住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2、火山分类有(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在火山模拟实验中,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 1、地下的(岩层)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2、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3、火山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产生的。 1、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卵石是(岩石)经过风化,受到(水流冲击)和(相互摩擦)所形成的。 4、卵石都具有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的共同显著特征。 1、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2、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矿石、铜矿石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1、(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作用。 2、(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流经(长江)(钱塘江)(黄河)(海河)(淮河)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是以(声波)的方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 1、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在头的内部的是(中耳)(内耳)部分。 2、外耳由(耳廓)、(外耳道)组成。中耳由(听小骨)、(鼓膜)构成,鼓膜是(椭圆)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3、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4、声波通过(外耳)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最后由(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1、声音有(大小)和(高低)不同。 2、声音的大小科学上叫(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大,则反之。 3、声音的高低科学上叫(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声音越大,则反之。 4、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5、超声波是指(20000)赫兹以上的声波,次声波是指(20)赫兹以下的声波。 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是(20赫兹∽20000赫兹)。 1、(噪声)(污水)(废气)(垃圾)并称为污染环境四大公害。 3、为消除噪声可采取措施有(将噪音源与生活区隔开)(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采用无噪音或低噪音设备)(广泛采用吸音与隔音设备降低噪声)等。 1、星座是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而人为划分成很多(区域),共(88)个星。 2、(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成M或W形。 3、(大熊座)是秋季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其中的7颗亮星组成(勺子)形状,就是(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4、冬季上半夜,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星座是(猎户座)。 1、木材具有(能燃烧)(有纹理)(不易导电)(不易传热)等特点。 2、(非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天然材料。(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人造材料。 1、纸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用(竹简)或(木简)做书写材料。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 填空: 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 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 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 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 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 理 1.地球的结构类似于鸡蛋,外层为地壳,中层为地幔,内 层为地核。 2.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是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3.地表岩石会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 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这种变化被称为风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 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 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通过化石 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岩层断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 情况进行探索。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 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 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琴弦振动产生琴声,水振 动产生流水声,空气振动产生风声。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 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和内 耳在头的内部,无法看到。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 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 觉上限时,人们便无法听到,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 题及答案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火山岩,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物。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火山碎屑、岩浆和涌出地 面的岩浆冷却而成的堆积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 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休眠火山。 二、当好小法官: 1.√ 2.× 3.√ 三、我来选一选: 1.B 2.A

3.C 四、科学探究: 1.火山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之一,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科 学手段了解火山的内部结构和喷发机制,但是用炸药破坏火山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因此,这项构想不可取。 2.地下的温度和石油、煤的温度不同,地下温度高是因 为地热作用,而石油、煤的温度不高是因为它们在地壳中形成的时间较长,温度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并且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它们燃烧。 三、改写后的文章: 火山的益处和灾难 火山喷发不仅给我们带来灾难,也会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在地下形成矿藏等。因此,火山也有一定的益处。 地壳深处的高压高温环境

地壳越往深处,压力和温度就越高。在地壳深处,物质会变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这就是岩浆。 关于火山的一些事实 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都是死火山。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益处也有灾难。 测试你的地震知识 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化。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并储存着巨大的能量。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断裂,释放出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引起地震。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多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 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做地动仪。 测试你的地震知识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题含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一、我来填一填:1.地球内部有煤、石油、火山喷发物、金属矿藏等物体。 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 4.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二.当好小法官: 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 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状况进行探知。(√) 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三、我来选一选: 1.地幔的下面是B.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A.地壳 B.地核 C.地心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A.岩石组成的。A.岩石 B.沙子 C.土壤 3.地核的半径约为C. 3400千米。A.3800 B.3300 C. 3400 四、科学探究: 1.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构想:用炸药把地面炸开一条裂缝,然后往裂缝中注入至少10万吨熔融状态的铁水。灌入铁水的同时,放入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从而揭开地核不为人知的真面目……地球会同意这项安排吗?你会同意吗?为什么? 答:地球不会同意,我也不会同意。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她,人类要在爱护她的基础上探讨她,而不能破坏地球。 2.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 答:石油,煤只存在于地壳一层,不是存在于地球深层,所以温度不会很高,另外它们燃烧须要氧气,在地下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它们燃烧。 2.火山 一、我来填一填: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2.火山石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火山灰、石块、和涌出地面的岩浆冷却而成的岩石堆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始终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休眠火山。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好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等矿藏。 5.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岩浆。 二、当好小法官: 1.我国现已发觉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3.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课堂达标试题及答案 全册

五上科学学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2.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会收集查阅资料; 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能正确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重点、难点】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及特点,会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 熟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 【课堂助学】 探究1、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我的交流: 我的发现: 探究2、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1、我需要的材料: 2、我的方案:红色橡皮泥代表------ 黄色橡皮泥代表------- 蓝色橡皮泥代表------ 3、我的发现: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的大体比例是 【课堂达标】 一、填空。 1、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壳由组成,地幔主要由、、等成分组成,地核主要由和组成。 2、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________,温度逐渐_______。 3、科学家就是利用、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二、取出珍宝: 1、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的半径有()千米。

A 3400 B 2900 C 80 2、( )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有坚硬的岩石组成。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千米。 A 4700 B 6300 C 2900 三、朋友手拉手: 如果把荔枝比喻成地球,你能把他们相关的结构联系起来吗? 荔枝皮地壳 荔枝肉地幔 荔枝核地核 【拓展活动】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继续研究吧! 五上科学学案 2火山

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全 册 知 识 点 汇 总 (含实验问答题)

目录 第一单元光 基础知识梳理 (3) 常考简答背记 (6) 第二单元水循环 基础知识梳理 (7) 常考简答背记 (9) 第三单元热的传递 基础知识梳理 (10) 常考简答背记 (13)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 基础知识梳理 (13) 常考简答背记 (18) 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 基础知识梳理 (19) 常考简答背记 (22) 第六单元创新和发明 基础知识梳理 (23) 常考简答背记 (26)

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 第1课认识光 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 5.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不要用激光笔照射他人和自己的眼睛。 7.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如“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用激光做手术、灯光照明等。光具有能量。 8.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电焊弧光会灼伤眼睛等。 9.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10.防治光污染的方法: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合理选择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等。 11.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有文献记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小孔成像的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 13.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第2课光的反射 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诗句中水里的人和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共16分) 1、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2、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是________。萧山的地形主要是________。 3、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4、古代的水钟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5、物体受热体积________,受冷体积________,我们把物体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6、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_________。 7、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________,物体就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________,物体就上浮。 8、通过探究发现,雨水对土地具有__________作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乒乓球掉到地面上滚一会儿就会静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的作用。 A.重力B.摩擦力C.弹力 2、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斜射的,地球上被照热的()。A.面积小,温度高B.面积大,温度低C.面积大,温度高 3、地面铺瓷砖时,瓷砖之间会留出2毫米左右的缝隙,其目的是()。A.为了排列整齐 B.为了雨天排水 C.使瓷砖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 4、我用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圆桶做了个泄水型的水钟,发现每分钟刻度间的距离()。

A.前大后小B.前小后大C.间距不变 5、毛虫被小鸟吃是一条食物链()。 A.正确B.不正确C.两种都不是 6、下列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A.剪刀B.镊子C.盘山公路D.方向盘 7、下面()是应用了轮轴原理。 A.钥匙B.斧头C.镊子 8、当小船静止地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B.等于C.小于 9、夏天,人们常在摩托车黑色的坐垫上套上铝箔做的坐垫套,是为了 () A.增加吸热B.减少吸热C.美观 10、300毫升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后10毫升水先比较, ()。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B.后10毫升水滴得快C.滴的速度一样快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稻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2、绿豆芽在生长时可以不需要阳光。() 3、塑料包装物方便轻巧,便于存放,应该大力推广。() 4、贺兰山巍峨壮观、森林茂密,可以任意放牧。() 5、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 6、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没有关系。() 7、在阳光下,同一时间的不同物体影子的长短不同,方向也不同。() 8、要使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形状。() 9、交流重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必注重听取别人的意见。() 10、赤铁矿研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颜料。() 四、连线题。(共10分) 1、将动物与其主要过冬方法用线连起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册第一单元:鸟类 鸟类的特点:有羽毛、有翅膀、体温恒定 鸟类的分类:鸟类分为胸骨骨骼和单指状四肢两大类 鸟类的嗓音:不同鸟类有各自的鸣叫声 鸟类的栖息地:不同鸟类适应不同的环境 第二单元:植物的节律 植物的生长周期:植物有春夏秋冬四个生长周期 植物对光的反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养分 植物对水的反应:植物需要水分生长 植物对温度的反应: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溶解:溶解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物质的燃烧: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的过程 物质的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路径:光可以直线传播,可以被反射和折射光的颜色:光可以通过透明物体产生七种颜色的光谱光的阻隔:不同物质对光的透过性不同 光的反射:光在平面镜等物体上的反射现象 第五单元:物质与能量 能量的种类:机械能、光能、声能、电能、热能等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能量的利用:人类可以利用能量进行工作和生活 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第六单元: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圈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 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和自转有关 四季的特点: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第七单元:空气与水的变化 空气的压强:大气压可以通过测压计测量 空气的组成: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汽化与凝结:水可以从液体变为气体或从气体变为液体水的沸腾点:水的沸腾点受压强影响 第八单元:岩石的特征与变化 岩石的分类: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石的产生:岩石形成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过程 岩石的变化:岩石可以通过地壳运动、风化等变化 石头的利用:石头在建筑、道路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第九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

最新青岛版(202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解析

最新青岛版(202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解析 第一单元光 第1课认识光 1.我们看到的光,有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太阳光、灯光。自已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有的光是物体反射的,如月光。 2.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4.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2课光的反射 1.光从空气射向镜子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光又回到空气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2.在什么条件下能看到物体? 3.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就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4.找一找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镜子。由于光的反射,镜子可以把接收到的光反射过来,这样人就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2)汽车的后视镜也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汽车后视镜作出凹面,后面的景物反射回人眼时就缩小了,因此可以在很小的镜面中看到后面的大面积景物。 (3)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

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所以标牌上的字特别醒目。 第3课潜望镜的秘密 1.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上情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第4课彩虹的秘密 1.太阳光是由多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当太阳光入射透明物体时,每种单色光按照自己的角度射出,会与其他颜色的光发生偏离,产生彩色光带。 2.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雨后,阳光照射在空中的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形成彩虹。 第二单元水循环 第5课雾和云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第6课露和霜 1.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2.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物体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第7课雨和雪 1.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一:填空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5、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的(四川)省(汶川) 县发生了里氏(8.0) 级地震。 7、煤、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8、地幔主要是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9、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10、科学家利用不同的(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1、(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12、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13、(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 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5、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16、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是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17、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 19、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20、(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2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2、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2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 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24、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在头的内部的是(中耳)、(内耳). 25、(耳) 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26、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27、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 2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2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 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0、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31、(仙后座)是秋季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 形或是W 形),好像一个美丽的往后坐在宝座上。 3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参考答案 第1课《细胞》 一、记录园地 1.我搜集到的有关细胞的资料: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两类。 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次从树皮上切了一片软木薄片,放在自制的显微 镜下观察,发现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细胞)命名。事实上,他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 2.我能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二、拓展探究 我查到的有孔虫的资料 有孔虫,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种类繁多。由于有孔虫能够分泌钙质或硅质,形成外壳,而且壳上有一个大孔或多个细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有孔虫是海洋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食物为硅藻以及菌类、甲壳类幼虫等,个别种的食物是砂粒。有孔虫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重要的食物来源。 有孔虫是单细胞动物。有石灰质壳﹐壳上多小孔﹐由此溢出许多丝状的假足。生活在海洋中﹐遗壳堆积海底﹐形成岩石。有孔虫化石可用来测定岩石的地质年龄。 第2课《像与不像》 一、记录园地 1.我找出的自己与家人体貌特征的异同: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含填空、简单、实验操作】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光》 一、填空 1、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我们看到的光,有的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太阳)、(萤火虫);有的不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月亮)。 2、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用途很广泛。利用光可以(照明)、(发电)、(取暖)等。 4、光从空气射向镜子表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5、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6、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的缘故。 7、人们在潜艇中可以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情况,这个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 2 )块镜片。 8、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色光。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7种色光,形成(彩虹)。 9.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0、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11、(潜望镜)是潜水艇的眼睛,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12、潜望镜的内部有(两)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的(平面镜)。 13、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查)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敌人阵地的情况。 二、简答 1、雨过天晴后,天空中有时会出现彩虹,这是为什么? 答: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2、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请你举出3例。 答:家里的镜子 汽车反光镜 医生用的额面镜 汽车后视镜 3、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彩虹是由空气中的小水滴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当空气中的小水滴蒸发或者不在低角度照射时,彩虹就会消失,所以彩虹出现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写出你的实验猜想和方案。 答: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详细全面))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汇总 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喷发的火山、恒星、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 答:灯光照明,激光切割,“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等。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6.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 孔站在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 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7.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 彩光污染三类。 8.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 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 反射到空气中。(图片了解) 9.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11.用什么方法能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 答:用两块平面镜。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12.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面镜:穿衣镜、舞蹈房平面镜、潜望镜等 凸面镜(扩大观察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额镜等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一、探究填空(18分) 1、地壳深度越大,温度越高,压力越大,约为6300千米。 2、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测。 3、卵石通常呈现圆形且表面光滑。 4、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属于非金属矿产。 5、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 物称为矿产。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 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化石。 7、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些甚至可以传到地心。 二、探究选择(16分) 1、地震危害很大,但目前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③。 ①自然规律无法掌握 ②人类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准确预测地震 ③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全球性科学难题

2、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②地震波研究。 ①岩石分析方法 ②地震波研究 ③电波测试 3、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地震是①汶川大地震。 ①汶川大地震 ②唐山大地震 ③台湾大地震 4、下列属于地质作用对地表改变的是①岩浆活动。 ①岩浆活动 ②毁林活动 ③开山修路 5、地核温度约为②4700℃。 ①2000℃ ②4700℃ ③3400℃ 6、地震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是②地下水位突然改变。 ①日食或月食 ②地下水位突然改变

③太阳黑子突然爆发 7、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上层、中间一层是②地幔。 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8、下列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利的活动是③植树造林。 ①乱砍乱伐 ②毁林开荒 ③植树造林 三、探究判断(16分) 1、地壳各处的厚度是一样的。× 2、地球的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 3、雨水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4、煤、石油不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5、地球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的特殊的固体物质。√ 6、地球的结构类似于鸡蛋。√ 7、火山的喷发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一、我来填一填: 1.地球内部有、、、等物体。 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 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4.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二.当好小法官: 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 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三、我来选一选: 1.地幔的下面是,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 B.地核 C.地心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 C.土壤 3.地核的半径约为千米。 A.3800 B.3300 C. 3400 四、科学探究: 1.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构想:用炸药把地面炸开一条裂缝,然后往裂缝中注入至少10万吨熔融状态的铁水。灌入铁水的同时,放入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从而揭开地核不为人知的真面目……地球会同意这项计划吗?你会同意吗?为什么? 2.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 参考答案一、我来填一填: 1.煤石油火山喷发物金属矿藏2.地壳地幔地核 3.地壳地幔地核4.地核 二、当好小法官:1.√ 2.× 3.√ 4.× 5.× 三、我来选一选:1.B 2.A 3.C 四、科学探究: 1.答:地球不会同意,我也不会同意。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各课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五年级上册 各课知识点 1、病毒 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没有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外壳和内部的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它生物的内。病毒个头极其,绝大多数要在下才能看到。 2.病毒按其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病毒、病毒、病毒。 3.病毒的传播方式有:、、等。 二、判断: 1.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2.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生物细胞中。 3.病毒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界里最小的微生物。 4.病毒只有在侵入细胞以后才出现生命现象。 三、选择: 1.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乙肝病毒属于 ①动物病毒②植物病毒③细菌病毒 2.流感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①食物传播②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3.下列哪种病毒是寄生在细菌细胞的里的病毒 ①乙肝病毒②番茄花叶病毒③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 4.流感、狂犬病、水痘等的发病的原因是 A、细菌 B、病毒 C、病菌 四、简答题: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病毒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2、细菌 一、填空: 1.细菌是一类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才能观察到。 2.细菌一般有、、3种基本形态。 二、选择: 1.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①腐生细菌②酵母菌③病毒 2.能为豆科植物提供大量氮肥的菌是()。 ①大肠杆菌②根瘤菌③真菌 3.下列细菌对类有益的是() ①乳酸细菌②结核杆菌③双球菌 4.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错误 ..的是 A、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只有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B、细菌的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 C、细菌的繁殖速度惊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隔20分钟能繁殖一代 三、判断: 1.细菌和病毒一样,都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3.细菌会使人致病,因此,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 4.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5.夏天,鲜肉腐烂变质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四.填图 请试着写出各部分名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