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青岛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汇总

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喷发的火山、恒星、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

答:灯光照明,激光切割,“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等。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6.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

着小孔站在外,在阳光照射下,

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7.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

和彩光污染三类。

8.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

光被反射到空气中。(图片了解)

9.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11.用什么方法能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

答:用两块平面镜。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12.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面镜:穿衣镜、舞蹈房平面镜、潜望镜等

凸面镜(扩大观察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

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额镜等

14.潜望镜是潜水艇的“眼睛”。

15.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上情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16.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

答:地下掩蔽工事中的潜望镜、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地下管道潜望镜、伸缩潜望镜、潜望镜式相机、潜望镜式猫眼等。

17.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原理)。

18.潜望镜的秘密?(利用潜望镜为什么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答:潜望镜里有两个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的平面镜。潜望镜内两个平面镜应镜面相对,倾斜摆放。两片镜片要互相平行,与底面成45度角。

19.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20.水与三棱镜都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并且这些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

2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22.制造“彩虹”的方法:

(1)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

(2)阳光下吹泡泡制造“彩虹

(3)阳光透过塑料尺

(4)阳光透过装满水的塑料瓶

(5)阳光照在光盘上

23.为什么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

答:在阳光下,小水滴受热蒸发,彩虹就消失了。

第二单元《水循环》

《雾和云》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2.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雾。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

3.云和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云与雾形成的相同点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都会遇冷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同点是云在高空,雾距地面较近。

《露和霜》

1.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冬天的草坪上有霜。冬天的窗户玻璃上会出现“露”或“霜”。

2.桶的外壁上的小水珠就是桶外壁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

成的“露”。

3.向冰块上撒盐,可以让温度更低。

4.桶的外壁会形成一层“霜”,这是由桶外壁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5.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6.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可以认为露是液体,而霜是固体。

《雨和雪》

1.根据事这产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假设是一种科学探究技能)

2.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3.云中的小冰晶遇到强大的上升气流时,会反复被抬升。在这个过程中,小冰晶会吸附遇到的小水滴或其他小冰晶,体积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固态,就是冰雹。

4.雪和雨的形态不同。雨以水的液态形式存在,雪以水的固态形式存在。如果气温低到水的凝结点,水蒸气可能就会变成雪。

5.下雪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答:下雪会对我们的出行造成不便:车辆在布满雪的路面上行驶时,轮子会打滑,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下雪会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促作用。因此,雪对人和农作物来说有利有弊。

《小水滴的旅行》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2.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水循环的一般路线)

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会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不断聚集,在高空便形成了云,在低空便形成了雾。当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随着空中气温的变化落到地面,形成雨或雪等。落到陆地上的水,有

的经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又

上升到空中,有的则根据

地表气温的不同以霜或露

的形式存在。当地表的水

越积越多,有的会流入地

下成为地下径流,有的会

在地表形成江、河、湖等,

最终汇入海洋。

3.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水循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对人们生产、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水循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有利的一面:(1)“瑞雪兆丰年”: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作物起到保护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2)适量的降雨能够缓解庄稼的旱情,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3)雨后清新的空气使人身心愉悦。

不利的一面:造成水灾、干旱、冻坏动植物等。

第三单元《热的传递》

1.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3.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什么呢?

(1)酒精注入灯壶,要用小漏斗作引导,绝对禁止向正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2)灯壶内酒精量不应超过灯壶的2/3,不应少于灯壶的1/4。

(3)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4)必须用灯帽盖火,不能用嘴去吹。(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住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5)万一酒精灯被碰倒,酒精溢出后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冷静处理,迅速用湿抹布盖灭或撒砂土。

4.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

(1)煎鸡蛋时总是先熟一面,翻面后再熟另一面。

(2)用暖水袋热敷。

(3)用金属来做锅是为了利用铁的热传导。

(4)用塑料来做锅把是为了防止热传导以达到对手的保护作用。

(5)一端插在火炉中的金属棍的另一端会有灼热感。

(6)防止热传递:保温瓶。

(7)利用热传递:量体温是热传导。

5.影响热传导快慢的因素:材料、温差、距离、物体的厚度、接触面的大小等。

6.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样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

7.暖气片是如何让整间屋子都变热的?

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先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又受热上升,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原来热在气体中也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8.热在液体和气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

9.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相对流动。

10.怎样让炉火更旺?

用扇子扇、空气流通。让空气更快对流,炉火才更旺。

11.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

用勺子搅动。让稀饭更快对流,热得才更快。

12.冷冻食品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品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答:放在食品上方。使空气形成对流,使食品上方下方都保持低温。

13.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答:(1)暖气片是靠对流让整个房间变暖和的

(2)烧水时,水主要是靠对流让整壶水变热的

(3)用勺子搅动加快对流可以让稀饭热得更快

(4)用扇子扇加快对流可以让炉火更旺

(5)冷冻食品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品的上方,利用空气对流使食品保持低温。

14.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

15.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一般来说,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强。

16.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17.热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1)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辐射热。

(2)汽车遮阳罩是银色的,这样吸收的辐射热少。

(3)撒些煤渣能让积雪快速融化。

(4)灶台里烧柴火时,坐在边上会感觉到灼烧感。

(5)太阳的照射,使气温升亮。

18.我能找到家中有这些热传递的方式:

(1)热传导:将金属汤匙一端放在开水里煮,过一会儿,露出开水的另一端也会发热;烧菜时,铁锅利用铁的热传导,将菜烧熟。

(2)热对流:用勺子搅动可以让稀饭热得更快;暖气片是靠对流让整个房间变暖和的。

(3)热辐射:灶台里烧柴火时,坐在边上会感觉到灼烧感;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辐射热。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

《地球引力》

1.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地球引力。

2.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向上抛的物体无论被抛得有多高,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

3.我们在进行“验证物体下落的原因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这一实验时,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会落到地面上;如果剪断细线,曲别针会被磁铁吸住;地球上的物体下落的原因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4.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

5.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下落的现象?

(1)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

(2)树叶落地。

(3)跳高运动员下落。

(4)水从高处流下。

(5)踢毽子时,毽子会落向地面。

(6)向上抛球,球会落向地面。

6.地球引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不利的一面:提不起重物,搬运重物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能自由地在空中玩耍等。

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自由的在地上行走,交通工具可以按规划的路线行驶,我们的生活用品可以自由的摆放等。

假如没有地球引力,世界将陷入失重状态,变得混乱不堪,人类也无法在地球生存。

7.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

答:通过能量转化,将燃料的物质能转化为动能。从而使飞船的速度不断的加大,当飞船的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即,地球的引

力和速度造成的离心力相平衡时。飞船将不再坠落地面,而是绕地球旋转。

《地球内部有什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1)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推测地球内部有岩浆。

(2)从地下能开采出煤、石油,说明地球内部有丰富的矿产。

(3)从喷出的泉水推测地球内部有丰富的水资源。

2.科学家曾利用挖掘或钻探的方式深入地下探索。从地面到地心约6370千米,而现在最先进的钻探机钻探的深度最大也不超过20千米。

科学家还利用监测到的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了推测,认为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3个圈层。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地幔厚约2870千米,温度为1000℃— 3000℃。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70千米,温度约为4700℃。

3.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沉积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岩石,砂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变质岩是岩石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

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大理岩是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岩石的变质岩。

4.地球的每一层结构对应鸡蛋的哪个结构呢?

答:鸡蛋分为蛋壳、蛋白和蛋黄3个部分,蛋壳最薄,蛋白稍厚一些,蛋黄的半径最大。地球最外层的地壳相当于鸡蛋的蛋壳,中间的地幔相当于鸡蛋的蛋白,地核相当于鸡蛋的蛋黄。

《地震》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害。

2.列举我国发生的几次强烈地震:

“7.28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的地下传来类似打雷的轰鸣声,大地突然剧烈摇晃,地震爆发了。这次地震共造成约24.2万人死亡。

“5.12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许多地区有明显震感。这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4.14玉树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6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

3.地震的发生与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5.地震带来的危害:

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害。地震发生后,除了会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喷砂冒水等现象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

6. 地震的类型:

(1)构造地震: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地震。

(2)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

(3)陷落地震:由于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而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7.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避震方法)

(1)有序撤离,远离建筑物。地震来了,如果你正在教室里上课,一定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边。如果时间允许,要在教师的指挥下捂住口鼻有序撤离。不要在震后马上回到教室,一般强震来袭后仍会有不断的余震发生。

(2)卫生间是室内最佳避震场所。地震来了,如果没能第一时间逃到室外,卫生间是最佳避震场所。因为卫生间开间小,有管道支撑,易于形成避震空间。此处,教师可提示学生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机会大得多。

(3)选择墙角避震。如果地震来得突然,来不及逃离房间,一定要远离外墙、阳台等地方,就近寻找墙角或桌旁边,掉落的水泥板会与墙角或桌角形成一个安全的黄金三角空间,能给人留有活动空间。躲避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头等要害部位,并用衣物捂住口鼻,隔挡呛人的灰尘,远离火源。如果正在用火,应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

14.《火山喷发》

1.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岩浆喷涌而出,大地发出巨大的声响。

2.圣·海伦斯火山在1980年喷发前,山顶布满积雪,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1980年5月18日的早晨,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突然喷发了。

火山的喷发掀掉了400米高的山峰,喷出的火山灰和岩浆使周围的度假村、木材场和居民住宅遭到破坏。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向上运动,遇到薄弱的地壳,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4.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形成金刚石等珍贵矿石;形成地热资源;火山喷发后会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旅游资源。

不利的一面:岩浆摧毁家园,破坏生态环境,烧毁森林,毁坏农田等

5. 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风景区: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连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

6.番茄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球构造中的地壳。

《地表的变化》

1.如今的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2.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的化石。根据这段资料,可以推测出青藏高原地带在远古时代有可能是海洋。

4.通过比较地球约6500万年前和现在的海陆分布情况图,可以

发现:今天的地表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地变化着。

5.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

采石,建水坝,挖矿坑,砍伐森林,围湖造田,采矿可能造成地表塌陷。

6.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环境?

停止围湖造田,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我们还应该停止毁林开荒,恢复天然䓍场。

7. 三角洲的成因:三角洲,是一种较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会絮凝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8. 瀑布的成因:形成瀑布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经河水侵蚀形成陡坎,河水流到这里便飞

泻而下,形成瀑布。

9. 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

自然力量如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等都能对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知识点总结

1、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木船。

2、自然状态下,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

3、人们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可以做什么?木船、泡沫救生圈。

4、“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风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是描写的中国瓷器。

5、生活中哪里用到了陶瓷?卫生用具、水杯、碗盆。

6、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古代,外国称中国为“瓷器之国”。

7、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传统陶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

8、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做出了最初的陶盆、陶罐,后来又创造性地烧制出了瓷器。

9、常见陶瓷材料具有不易导电、不易导热、不易燃烧、易碎、耐腐蚀等特性。

10、热可以在不同的固体材料中传导。材料不同,热的传导能力不一样。

11、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常见全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强。

12、属材料的导热性更强?

按导热性从强到弱排列,容易导热的常见全属依次是银、钢、铝、铁等。非全属中除钻石、石墨外,一般不易导热。

13、棉衣里有大量棉花,棉花导热性很差。棉衣穿到身上后,阻隔了人体热量的散失。人们利用棉花的特性制成棉衣进行保暖。

14、保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大棚保温、暖瓶保温、保温盒。

第六单元《创新与发明》

《生物的启示》

1.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解释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就是在建立模型。

2.圆筒结构比平板结构承重能力强。

3.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了圆筒结构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4.仿生流程: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检测模型——开发产品

5.根据葱叶的圆筒结构,设计出的仿生产品:如电线杆、灯柱、水管等

6.根据章鱼腕足上的吸盘,设计一种可以攀爬的手套、吸盘式支架、吸盘式挂钩等。

7.照相机是根据人眼成像的特点发明的。

8.雷达是利用蝙蝠用超声波定位的原理。

9.人们根据鸟飞行的特点发明了飞机。

《印刷术》

1.印刷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重大影响:(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

(1)(隋唐时期之前),书籍大多是手抄的。手抄费时费力,易抄错、抄漏。

(2)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被普遍使用。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期印的《金刚经》残卷。

(3)(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克服了雕版印刷的弊端。

(4)(20世纪80年代),以王选为首的科研团队推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印刷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被公认为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2.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及社会各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印刷术产生后,大量的文字典籍可以更方便、准确地被保存下来。

3. 活字印刷术:

【材料】:土豆、刻刀、纸、笔、颜料等

【一般步骤】:(1)将土豆切成大小相同的方块。(2)在纸上写出要刻的字的反向字。(3)在方块上依照写出的反向字描出字的轮廓。用小刀雕刻,将字以外的其他部分剔除。(4)上颜料,在纸上印出字。

4. 当今先进的印刷技术:

(1)静电复印机——静电技术(2)照片打印机——超微墨滴打印技术(3)印钞技术(4)缩印技术

5. 活字印刷的利弊:

利:活字制版在印刷时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以随时拼版,大大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容易存储和保管等。

弊:活字排版容易导致字排倒、排错,图片不容易印刷等。

《走进虚拟世界》

1.“VR”的中文意思是虚拟现实。它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需要佩戴专业VR眼镜来感受。

2.VR眼镜的结构:镜盖、镜身、镜片

3.VR眼镜的镜片是放大镜。放大镜作为镜片的作用:增大视角,将画面放大,增强立体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制作VR眼镜做好铺垫。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10.(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1.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学问点 1.地球的结构似乎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裂或成分改变,渐渐崩解、分别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改变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改变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自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知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很多信息,在科学探讨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缘由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供应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状况进行探究的。 9.模拟火山成因试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改变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气)、(人的力气)等。 其次单元学问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透亮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肯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消遣活动)。 10.(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1.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第三单元学问点 1.人们为了便于视察和探讨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2.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是(大熊座)。它的标记是由七颗星组

青岛版五上科学知识点考点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光 1、什么叫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或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发光的水母;人造光源有正在发光的电灯,焰火,打开的手电筒等;注意: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采光污染。 3、怎样防治光污染:1、夜间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彩光等。 4、光给我们生活既带来了便利,又有一些弊端。利是光可以取暖、照明、发电、医疗等;弊端是强烈的光可以灼伤眼睛、光污染等 5、小孔成像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做的实验。这个实验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6、立竿见影,皮影戏、阳光下我们能产生影子等现象都是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传播。 实验一: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二: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 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描写的现象是光的反射。 2、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空气中射向物体,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中。 3、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物体了。所以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 4、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的光越强。 5、一般的物体都能反射光。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一束光能被反射无数次。 6、我们如果想看到自己的后脑勺,需要两面镜子。 7、杯弓蛇影水中的倒影现象都属于光的反射。 8、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照镜子,水中的倒影,汽车的后视镜、马路上的反光镜等 潜望镜的秘密 1、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潜望镜用于低下掩蔽工事和潜水艇中。 2、潜望镜里的镜子是平面镜,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2块镜片,放置时成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详细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好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壳下面是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固态物质。地幔下面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组成。 4.制作地球模型的实验中,用到的材料是: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5.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6.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7.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就像烧融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爆发时有时会伴随地震的发生。 8.火山爆发后形成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但岩浆造成树木、房屋损毁;说明火山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9.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

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 10.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 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1.地震成因模拟实验中,筷子——地壳的岩层;筷子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12.地震发生时,应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 出时,应选择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1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14.在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中,实验现象是: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15.一般在一条河流当中,下游卵石多。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青岛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汇总 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喷发的火山、恒星、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 答:灯光照明,激光切割,“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等。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6.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 着小孔站在外,在阳光照射下, 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7.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 和彩光污染三类。 8.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 光被反射到空气中。(图片了解) 9.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11.用什么方法能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 答:用两块平面镜。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12.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面镜:穿衣镜、舞蹈房平面镜、潜望镜等

凸面镜(扩大观察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 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额镜等 14.潜望镜是潜水艇的“眼睛”。 15.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上情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16.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 答:地下掩蔽工事中的潜望镜、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地下管道潜望镜、伸缩潜望镜、潜望镜式相机、潜望镜式猫眼等。 17.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原理)。 18.潜望镜的秘密?(利用潜望镜为什么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答:潜望镜里有两个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的平面镜。潜望镜内两个平面镜应镜面相对,倾斜摆放。两片镜片要互相平行,与底面成45度角。 19.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20.水与三棱镜都可以把阳光分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并且这些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 2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 理 1.地球的结构类似于鸡蛋,外层为地壳,中层为地幔,内 层为地核。 2.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是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3.地表岩石会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 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这种变化被称为风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 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 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通过化石 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岩层断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 情况进行探索。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 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 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琴弦振动产生琴声,水振 动产生流水声,空气振动产生风声。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 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和内 耳在头的内部,无法看到。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 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 觉上限时,人们便无法听到,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630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温度为1000---3000摄氏度。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温度4700摄氏度。 6、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 7、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8、火山的成因:地壳越往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发出地表,形成火山。 9、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 (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10、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 12、地震的成因: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13、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14、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的破坏。地面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人员、牲畜的伤亡。 15、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第一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第二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 16、风化: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17、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18、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铜、铁等属于金属矿产。石墨、石英、硫黄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19、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飞机,钢精锅,钢精勺、叉、刀,钢笔,轮船,汽车,自行车的原材料都来源于铁矿石。杀虫剂、消毒剂、燃料、染料、医药、合成材料的原材料都来源于煤。 20、人类对矿产的开采方法:采取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像石油这样液体性质的矿产,采取管道开采。 2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2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23、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那些影响:①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②破坏地表形态。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24、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杭州,北至北京,全长1794千米。 25、如何保护地表:不过量抽取地下水、停止毁林开荒、恢复天然牧场等。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1.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 答;(1)增大振动或利用扩音器增大声音。(2)采用减少或停止物体的振动来减少声音。 4、声音能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5、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耳朵分为外耳、内耳、外耳三部分。内耳和外耳在头的内部。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7、怎样听到声音: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8、怎样保护听力?一是尽量避开噪音。二是避免乱挖耳朵。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四是鼻、咽部发生炎症时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9.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有(次声波)和(超声波) 10.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频快)声音高,(振频慢)声音低。 1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 12、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次声波不依靠其他辅助设备,能在地球上传播很远的地方。 13、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医院用B超探测病灶,潜水艇利用声纳导航。 14、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5、噪音的来源有哪些?(1)交通运输(2)工业生产(3)建筑施工(4)社会生活 16、噪音有哪些危害? 答:(1)影响听力。(2)影响工作、学习。(3)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4)危害中枢神经系统。(5)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17、如何消除噪音污染? 答:(1)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消除噪音源。(2)将噪音源与生活区分开。(3)采用吸音与隔音系统来降低噪音。(4)植树造林。 18、在学校里,怎样减少噪音:轻声关门、阅览室里不大声喧哗、楼道里放轻脚步。 19、哪些材料更有利于消除噪音?答:矿棉吸声板,隔音玻璃,隔音泡沫板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2、仙后座是秋季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3、大熊星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4、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猎户座主要由七颗亮星组成,猎户座像一个猎人,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有四颗亮星组成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中右腿的那颗星又白又亮;中间横着的三颗星为猎户的腰带。 5、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三颗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星就是天狼星。天狼星是大犬座α星,距离我们只有8.6光年。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1.(棉花)、(木头)、(竹子)、(煤)、(石头)是非人工合成的(天然)材料。

青岛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提纲(后附无答案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提纲 第1课细胞 1.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2.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次从树皮上切了一片软木簿片,放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细胞)命名。事实上,他现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 3.(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4.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也就是说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 6.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7.有孔虫是(单细胞)生物,5亿多年前就产生 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 判断: 1.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态是相同的。(×) 2.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不同,作用也不同。(√) 第2课我像谁 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差异叫做(变异)。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右图所示,五个狗狗的外貌、体型、毛色等和狗妈妈(相同),这种现象是(遗 传),五个狗狗的大小(不相同),这种现象是(变异)。 4.遗传和变异谚语举例。 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异:龙生九子,九子各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第3课灭绝的生物 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及其他生物的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恐龙蛋化石告诉我们恐龙是(卵生)的,有些恐龙体型巨大。根据恐龙足迹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恐龙的体重、长度、行进速度等信息,根据恐龙牙齿化石或粪便化石,可以知道恐龙的食性;根据水杉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水杉的形态和生活环境等。 3.灭绝的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在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说明现在的生物与远古生物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可以推断当今生物是由古生物进化而来的。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全册第一单元:鸟类 鸟类的特点:有羽毛、有翅膀、体温恒定 鸟类的分类:鸟类分为胸骨骨骼和单指状四肢两大类 鸟类的嗓音:不同鸟类有各自的鸣叫声 鸟类的栖息地:不同鸟类适应不同的环境 第二单元:植物的节律 植物的生长周期:植物有春夏秋冬四个生长周期 植物对光的反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养分 植物对水的反应:植物需要水分生长 植物对温度的反应: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溶解:溶解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物质的燃烧: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的过程 物质的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路径:光可以直线传播,可以被反射和折射光的颜色:光可以通过透明物体产生七种颜色的光谱光的阻隔:不同物质对光的透过性不同 光的反射:光在平面镜等物体上的反射现象 第五单元:物质与能量 能量的种类:机械能、光能、声能、电能、热能等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能量的利用:人类可以利用能量进行工作和生活 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第六单元: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圈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 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和自转有关 四季的特点: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第七单元:空气与水的变化 空气的压强:大气压可以通过测压计测量 空气的组成: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汽化与凝结:水可以从液体变为气体或从气体变为液体水的沸腾点:水的沸腾点受压强影响 第八单元:岩石的特征与变化 岩石的分类: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石的产生:岩石形成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过程 岩石的变化:岩石可以通过地壳运动、风化等变化 石头的利用:石头在建筑、道路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第九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

新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全 册 知 识 点 汇 总 (含实验问答题)

目录 第一单元光 基础知识梳理 (3) 常考简答背记 (6) 第二单元水循环 基础知识梳理 (7) 常考简答背记 (9) 第三单元热的传递 基础知识梳理 (10) 常考简答背记 (13)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 基础知识梳理 (13) 常考简答背记 (18) 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 基础知识梳理 (19) 常考简答背记 (22) 第六单元创新和发明 基础知识梳理 (23) 常考简答背记 (26)

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 第1课认识光 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 5.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不要用激光笔照射他人和自己的眼睛。 7.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如“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用激光做手术、灯光照明等。光具有能量。 8.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电焊弧光会灼伤眼睛等。 9.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10.防治光污染的方法: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合理选择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等。 11.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有文献记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小孔成像的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 13.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第2课光的反射 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诗句中水里的人和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1、(1)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在它的下面是地幔,主要有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它的核心部分叫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总是发生在地壳这一层,有时还伴随着火山喷发发生。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叫地动仪。 2、(1)将盛有红色热水的玻璃瓶用细线悬吊着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你会发现红色热水会溢出来。(2)在模拟火山成因的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用酒精灯加热,发现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了出来。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3. (1)在模拟地震成因的过程中,竹片和毛巾相当于岩层。 (2)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4. (1)位于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2)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逐渐失去棱角形成卵石。(3)通过卵石形成的模拟实验发现,卵石的形成主要与水有关。 5、(1)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常见的矿产有石英、石墨、滑石、金刚石等。 (2)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3)煤既可用作燃料,也可用于制药、制杀虫剂、制消毒剂。 (4)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矿产资源法》。我们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热能。 6.(1)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越来越大。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是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3)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和人类活动。 (4)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7.(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喜鹊的叫声,风声,汽车的喇叭声、雷声等构成了奇妙的世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