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汉语吸收的外来词

汉语吸收的外来词

汉语吸收的外来词

船长改编,原

一步之遥

xx语言学家xx说: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在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不同民族的交往中,语言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

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的成分和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通常在词汇上的借用最常见.

汉语外来词的历史进程在我国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吸收外来词有三次,一是汉唐时期,二是晚清到"五四"前后的近百年时间,三是改革开放至今约30年时间.

汉唐时期(公元前206年一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发达,科学文化兴盛,国内政局安定,国势大振.因此,这一时期对外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期间发生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件事,一是通西域,二是求佛经.正是这两件事影响并产生了汉语史上第一批外来词.公元前138年,张骞受命首次出使西域,"西北国始通汉矣",这样,中国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张骞出使西域后,在西汉至东汉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商队开始携带中国的主要商品西行,开辟了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丝绸之路",这条道路是古代中国联结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纽带.不仅中国的商品,如丝绸,蚕丝,铁器,凿井技术等传人西域,而且西方的物品也传人中国,传人中国的这些物品的名称,就成为古汉语史上引入最丰富的一批外来词.如葡萄,苜蓿,明月珠,珊蝴,牡丹,石榴,菠菜,茉莉,胭脂,玛瑙,红宝石,绿宝石,封牛,大象,胡桐,胡椒,胡杨,朱丹,驼鸟等等,这些物品的名称早已成为汉语词汇的基本词汇.玄奘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八月,从长安出发,历经秦州、凉州、玉门关、过五烽,穿越莫贺延碛大沙漠,进入中亚,经过碾转,来到了古印度,行程十万八千里,走过了三十多个国家,还有一些地区不知道隶属那个国家

佛教传人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由西域传人中原,至魏晋南北朝便广为传播,形成高潮,隋唐时期儒,道,释三家并重.佛教的兴盛,使佛经翻译的规模,数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唐朝,唐玄奘于七世纪到南亚各国带回157部佛经,并翻译了75部共1355卷.随着佛教的兴盛,佛经的翻译,一大批佛教的词汇便走进汉语词汇,经过一千多年的交际实践,其中一大批已经完全进入汉语词汇库中.诸如佛,浮图,上秉,正法,法身,空门,法宝,无常,劫,众生,不法---'等词汇与佛教教义有关尚可看出字的来源.但有些词汇,如塔,一刹那,安居,必定,因果,真谛,世界,境界,和尚,罗汉,大干世界,天花乱坠,五体投地,心心相印,县花一现等词汇一眼望去非常像汉民族的国有词汇.

第二次大量吸收外来词,是在经历了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以后,晚清到"五四"运动约一百年时间.这一时期,一方面是西方殖民者为掠夺殖民地叩开古老帝国的大门,古老的封建王朝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社会,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为富国强民,摆脱中化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危机,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民主政治制度,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书籍;另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一些知识分子本着精神文化发展的要求,提倡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的传人,都离不开语言的接触和外国书籍,报刊的翻译工作,所以说这次大规模的外来词现象是从海外接触和"通译"开始的.在鸦片战争前后,当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海禁烟时,他为了知己知彼,曾设立了类似翻译局的这种机构,将"夷及"写成"华言",新的信息就必然要求新词汇,第二次引入外来词从此便开始了.

这一时期语言接触涉及英语,葡萄牙语,语,俄语,法语;外来词涉及范围也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哲学及日常用品,食品等,凡是这个古老国家所未有的东西的名称,概念,都必须引进.考察这个时期的外来词,最初转写的外来词音译的居多,如希梯西——假设,理弗留里——革命,乌托邦,赛恩斯——科学,德谟克拉西——民主,布尔什维克(俄语),布尔乔亚(法语)——资产者等等,这些大都是政治词汇,这批音译外来词除极少数外都没有活下来,只有食品,饮料和某些日用品等音译外来词坚定地进入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如咖啡,可可,巧克力,三明治,威士忌,可口可乐,沙发,沙龙等.

清末中国的维新落后于日本,乃至后来,中国需要派留学生赴日接受西方文化。这一留日运动的一大作用,即是经日本人用汉字翻译的大量西方词汇,流入中国,成为现代中文的主要成分,以至演变到现在。日本史学家实藤惠秀

曾著《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一书,书中详论并列举了很多经日本人翻译的而为中国所使用的新词。如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历史,企业,地图,物质,意识,观念,自觉,积极,消极,人道、人格、人权、文明、支持、人生观、自由、自治、作品、定义等极多也极重要,成为现代中华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改革开放后汹涌而至的外来词现象.第三次大规模的引入外来词是改革开放至今约20年的时间.这批外来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性质上较之前两次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这批外来词中一小部分已基本固定下来,但还有相当多正处于应用的实践中,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特别是解放思想,它为大规模地创新,探索,学习西方文化扫清了道路上的障碍,思想解放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它实际上为摆脱过去的意识形态束缚,突破过去的政治禁区给予了思想上的支持。

另:

"给力"背后:

叩问xx词冲击潮

当下最火的词是什么?"给力"毫无疑问名列榜首。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是一个日本词,出自搞笑动漫《西游记:

旅程的终点》。

如果加上宅、御姐、萝莉、控、正太,吐槽……不知觉间,我们已置身第三次日本词冲击大潮中。

与以往不同,此次冲击潮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以动漫语言为主,二是绝大多数词汇本身并无新意,以"给力"为例,近义词非常多,却没妨碍它迅速蹿红。

大量使用日本词,会不会影响汉语自身的发展?如何正视外来词冲击潮?在冲击潮背后,隐含着怎样的不均衡?凡此种种,引人深思。

近代xx词三次大规模涌入

日本问题研究专家、作家王锦思表示,近代以来,日本词大规模涌入中国的情况共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遭遇挫败的国人掀起向日本学习的高潮,大量翻译、引进日本书籍,令许多日本词涌入国门,社会、革命、感情等,都是这时进入的。

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再度成为学习的榜样,日本影片、小说等风靡一时,完胜、新干线等词,也跟了进来。

第三次是最近10年,在日本漫画、网游等的影响下,给力、御姐、正太等又成了新时尚。文化落差的体现

日本词大量涌入,王锦思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日本高度重视词汇,明治维新时,为更好译介西方著作,政府组织专家对用词严格审定把关,比如在翻译《解剖学》这本书时,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了"解剖"这个词,它不仅形象,且概括力强,因此很快在中国流行开来。再比如"文化"一词,取自《易经》中"夫文者,以化成天下",通俗易懂,确实是很精彩的翻译。

二是中日之间存在文化落差,在现代化过程中,日本更早将视野投向西方,大量翻译西方著作,这使日本成为近代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今天,日本网游、漫画、娱乐等产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以音乐为例,我们很多流行歌曲使用的都是日本旋律,这说明,双方在文化创造力上还存有差距,日本词汇涌入,是双方文化落差的客观体现。

"拿来"也有副作用

日本词涌入,方便了我们和世界的沟通,但也有弊端。

一方面,日文与中文语境不同,很多日本词在日文中可能很准确,但引入中文中就有歧义。王锦思举例说,"存在主义"、"理念"等就不够准确,在相当一个时期,这些词给国人带来很大误导,比如"存在主义"的本意应为"是主义",然而,日本词来得早,一旦流行开来,也只好以讹传讹。所以胡适先生当年批评中国留日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日本词容易拿来,但副作用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外来词大量涌入,也会影响我们的文化自尊,从长远看,会造成文化殖民的客观结果。"王锦思表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会越来越依赖文化,当文化自身发生变异,则认同感就会下降,从这个意义上看,应重视日本词大量涌入的现象。

摒弃xx词很荒唐

面对日本词的涌入,颇有一些网友表示反感,号召大家不用、不说、不写日本词,对此,王锦思表示不能苟同。

清末张之洞也曾对外来词很反感,拟下令"禁止胡乱使用新名词",他幕僚说,意见虽好,但禁令中的"名词"二字,就是日本词,这已经是"新名词"了,用新名词来反对新名词,未免滑稽。"日本词涌入是双方文化落差的客观反映,靠口号去禁止它,起不到任何作用。"王锦思认为,日本词涌入有利于新观点的传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外部信息,对这样的文化交流,不应采取极端的态度。

"关键在于,应致力于我们自身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在唐代,中国词也曾大量进入日本,至今痕迹仍很明显,检讨日本词的大量涌入,不如检讨我们文化的创造力为何走向低迷。"王锦思说。

xx乏词应反省

"必须正视,这些年来我们创造新词的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这体现出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王锦思说,"给力"虽是外来词,中文中近义词有很多,但这样响亮、适口、形象的词,以前确实没有,它能流行,说明它有传神的一面。王锦思表示,他也很喜欢使用"给力"这个词。

相比之下,我们创造的新词大多没这么阳光、进取,多是小三、打酱油、俯卧撑、喝水死、神马之类。与词汇创造缓慢相映成趣的,是对一些严肃词汇的歪曲、矮化和贬低,比如小姐、偶像、同志等。

"词汇的变化,体现出我们理想主义精神正在淡化,除了搞笑、闲扯,缺少更有感染力的新词,正是这种犬儒化的状态,给日本词涌入带来了空间。"王锦思说。

自信与创造才是解决之道

要改变日本词涌入的现状,就要在文化上下更大工夫,就要解决文化创造力的问题,但面对这个讨论多年的话题,怎样才能推进?

xx表示,自信与创造才是解决之道。

首先,要从大环境建设入手,减少禁区,让文化创造者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第二,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有更多的投入;第三,把握住高端产业。

此次日本词涌入潮与网游、动漫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我们当时未能更好地保护相关市场,加上国产乏善可陈,孩子们只能去看日本作品,今天这个局面已得到了一定改观,相信随着国内这些产业的进步,日本词的涌入将会越来越少。

汉语外来词热词

汉语外来词热词目录来源方法实例引言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时,他们所固有的语言也皆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这样说过,“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接触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而语言接触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外来词的产生。 外来词(1oanword),也叫借词(borrowing),是指从别的语言吸收来的词语。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和发展词汇的需要,任何民族都必须向其他民族借用一定的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一个民族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自古有之,各个民族皆有之。”英语之所以号称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是因为英语吸收外来语的能力特别强,据统计,英语中有70%以上的词汇来自其他语言,本民族的词汇还不到30%。日语的借词在总词汇量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仅从汉语借的词就占总量的40%。自魏晋六朝以后,汉字被用作日语的书写工具,汉语的词也就大量地涌进日语。这些词在日语中还保留着汉语词古代的读音。现代日语更是从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中大量吸收外来词。据日本国语研究所统计,日语字典里每lO个词中至少有1个是外来词,一个普通日本人的语汇中至少有30%是外来词。 汉语自古就和其他民族有来往,当然也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了不少外来词。小知识:汉语的借词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但大规模的借词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借词高峰是在汉唐时期(公元前2o6一公元907)。特别是汉唐盛世即社会生产力最发达的两个时期,科学文化兴盛,国内政局稳定。其间有两个重要事件,导致了大量外来词的产生。一件是张骞出使西域,另一件是佛教的广泛传播。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大量的外来词被吸收到汉语的词汇中,其中有很多词语已经纳入了全民族的公用词汇中,看不出外来语的痕迹了。例如:琉璃,琵琶,唢呐,苜蓿,石榴,苹果,橄榄,胡椒,茉莉,葡萄,菠菜等等。佛教广泛传播而引入的外来词数量众多,有很多只能在佛经中才看见,有些已经成为汉语的基本词汇,例如:佛,菩萨,罗汉,观音,阎罗,地狱,和尚,因缘,境界,觉悟,心心相印,打成一片,不可思议等。这些与汉语固有词早已打成一片,真是不可思议! 汉语历史上的第二次借词高峰是在经历了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以后,从晚清到五四运动的近百年时间。这一次大规模的借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社会原因。一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二是一批接受西方启蒙思想教育的有识之士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在同西方文化的广泛接触中,西方国家的新思想、新事物被引入中国,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外来词。这批外来词范围较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 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词如:德谟克里西(民主,英语democracy),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俄语CoBer),沙文主义(狭隘的民主主义,法语chauvinisme),苦迭打(政变,法语coup d’etat),柏里玺天德(总统,英语president),布尔乔亚(资产阶级,法语bourgeois),普罗列塔利亚(无产阶级,法语proletariat),等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词如:赛因斯(科学,英语science),声纳(水下声波定位装置,英语sonar),卡路里(热量单位,英语calory),马达(发动机,英语motor),德律风(电话,英语telephone),康拜因(联合收割机,俄语KOM6a,C~H),水门汀,士敏土(水泥,英语cement)等等。文体艺术方面如:幽默(诙谐,英语humor),吉他(六弦琴,英语gmtar),探戈(一种舞蹈,英语tango),马拉松(42.195公里长跑赛,英语m啪thon),扑克胜(拳击,英语boxing)等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词如:咖啡(一种饮料,英语coffee),三明治(一种夹心面包,英语sandwich),白兰地(一种酒,英语brandy),等等。这一时期的外来词中音译词较多,特别是政治方面的词,很多都被后来的意译词所替代。如:柏里玺天德一总统,德谟克里西一民主,布尔乔亚一资产阶级,普罗列塔利亚一无产阶级等。但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词都被保

汉语里的日语外来词

一、定义 外来词,又称“借词”或“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吸收过来的词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语言相互影响产生的必然现象。因为各民族各地区交往具有久远性和广泛性,外来词通常伴随着一种语言的产生而存在,并随着这种语言的发展而根深蒂固的融入并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语言组成部分。外来词,跟舶来品有点相似,但是在引进外来词的同时,人们还对其进行了加工修饰,使其融合到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中。 二、外来词引进简要历史 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民族就与周边少数民族及中亚西亚诸部族有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这一时期的外来词随着它们所指的外来物经由“丝绸之路”等渠道进入中原而进入汉语,其中大多数是非本地产的动植物名,如:“葡萄”“苜蓿”来自西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汉民族在文化和语言上深受印度文化和语言的影响。这一时期汉语从梵语吸收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文化及文物制度的词语,如:菩萨、袈裟、阿弥陀等。 鸦片战争以后,才大规模借用外来词。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封建中国大门,汉民族开始与欧美大陆有了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交往。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留学在外的仁人志士,不断将西方文化引进中国,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同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更广泛、频繁。大量的新事物、新概念由西方传入东方,给汉语带来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词。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仅一百年的时间,汉语吸收外来词的速度、数量、广度等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如磅、探戈、华尔兹、三明治。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在影响其他文化的时候,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引进了大量外来词,如:迷你裙、做秀、卡拉ok。 三、外来词进入汉语的主要形式 (一)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具有其自身原来的意义,而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的形式,如:坦克(tank)、沙发(sofa)、卡通(cartoon)。 (二)音译兼意译:用汉语里意义相近、发音类似的词或文字去翻译外语词,如俱乐部(club)、模特儿(model)、冰激凌(ice-cream)、可口可乐(coca cola)、香槟(champagne)。 (三)音译加意译:在音译过来的外来词后面添加一个表示事物类别的成分,用于指明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属何类,如:啤酒(beer)、探戈舞(tango)、逻辑学(logic)。 (四)仿译:又称借译,就是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将其逐字直译过来,如:马力(horse-power)、汽船(steam-boat)、篮球(basket-ball)等。 四、外来词引进时需注意的几条重要规范 语言有着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面,不同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各有各特定的内在结构

汉语中的外来词

应用语言学论文 汉语中的外来词 国际传播学院 2008级对外汉语2班 张芸菁2008221528

汉语中的外来词 国际传播学院 2008级对外汉语2班张芸菁 【摘要】外来词是在吸收语词的过程中产生的表达源自外语词的意义的词语,亦可称为外来语、借词。由音译产生的与外语词在语音形式上相似的语词以及音译成分与汉语成分结合而成的词语是狭义的外来词,通过形译或意译的方式产生的词语是广义的外来词。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不同语言相互吸收外来词主要是在文化接触、语言接触过程中发生的。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文化接触语言接触 【正文】 汉语在历史发展中,与许多语言都发生过接触,如匈奴语、突厥语、鲜卑语、波斯语、梵语、蒙古语、维吾尔语、藏语、满语、朝鲜语、壮语、马来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日语、越南语······汉语从这些语言中吸收了不少词语,如来自蒙古语的语词“胡同、戈壁、蘑菇、敖包”等;来自满语的语词“萨其马、白(平白地、白白地)、妞、啰嗦”等;来自藏语的“哈达、喇嘛、锅庄(舞)”等;来自朝鲜语的“判索里(一种说唱表演艺术)、金达莱(杜鹃花)、阿妈尼(妈妈)、道拉基(桔梗)”等;来自梵语的“密陀僧(一种无机化合物)、苹(果)”等;来自阿拉伯语的“木乃伊、祖母绿”等;来自波斯语的“珐琅”;来自尼泊尔语的“波稜(菜)/菠(菜)”;来自马来—印尼语的“槟榔、芦荟、榴莲”等;来自英语的“沙发、马达、扑克”等······据统计,汉语中所收外来词的语源共有84种语言,其中有50个词条以上的语言有15种,以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最多。 在不同历史时期,汉外民族接触、语言接触的情况不同,因而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主要语源不同。 秦汉时期汉语中有不少来自西域异族语言的词语成分,例如来自匈奴语的“骆驼”、“猩猩”、“师比”、“胡”、“葡萄”、“胭脂”、“琵琶”、“单于”等;来自梵语的“狻猊”;来自古伊兰语的“苜蓿”、“安石榴”等;来自突厥语或古波斯语的“琥珀”等;来自突厥语的“觱篥”等;来自梵语的“琉璃”等;来自爪哇语的“仁频”。当时还出现了一批带“胡”字的描写词,如“胡豆、胡麻、胡饼”等。 佛教自汉代开始传入中国,很快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来自梵文或巴利文的音译佛教用语随之为汉语所吸收,其中既有一些佛教用语只通行于钻研佛教经典的少数人中间,如“禅、般若、菩提、悉檀、摩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也有一些佛教用语进入全民语言,如“佛、塔、僧、尼、和尚、菩萨、罗汉、阎罗、地狱”等;有的佛教词语改变词形融入方言,如“婆姨”。此外,一些音译的佛教词语悄然融入汉语的词汇系统,以至于使人不能察觉其外来面貌,如“世界、现在、因

中文外来语大全

中文外来语大全 根据翻译技巧的不同,汉语对外来词的译介大致有音译、意译和借形,或混合等几种方式。 1.纯音译 纯音译指的是用汉语的语音直接记录英语词语的语音形式。对外语原词的直接模仿是汉语吸收外来词最简捷的方式,其特点是词中的每个音节或汉字都没有独立意义,只是记音符号,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纯音译外来词大多是专有名词、人名、国名、术语等词语。如加拿大(Canada)、阿司匹林(aspirin)、坦克(tank)、咖啡(coffee)、杰克(Jack)等。由于现代汉语双音节占绝对优势,所以这种译介 方式一般不适用于多音节词语。如罗曼蒂克(romantic)就被浪漫替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被民主替代。 2.半音译半意译 顾名思义,就是说这种外来词一半用音译,一半用意译。这种方式主要用来对复合词的汉化。可以根据音译与意译位置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前音译后意译,如迷你裙(miniskirt)、华尔街(wallstreet)、社会主义(socialism)等;另一类是前意译后音译,如新奥尔良(New-Oleans).水上芭蕾(water-ballet)。意译部分通常在这两类词中处于中心语素,即语义重心在意译部分上。

3.音译加类别 指的是单音节或多音节部分后附加汉语当中表示类别的语素。如啤酒(beer)、吉普车(jeep)等。这类词中往往表示类别的语素被当做中心语素,音译部分则为修饰性语素。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注释法,就是添加有意义的偏旁,以表示外来词的类别,从而达到望形生义的效果。如柠檬(lemon)添加了木字旁以表示这种事物是一种植物,铀(Urannium)加了金字旁以表示这是一种金属。 4.音意兼顾 在对外来词的汉化中,最能体现汉语魅力的方式就是音意兼顾。这种译介方式是在语音贴近的前提下,同时挑选意义也相似的语素以产生一个新词。如舒肤佳(safeguard)、基因(gene)、媒体(midia)、逻辑(logic)等。这类词巧妙地将语音与意义融为一体,发挥出汉语表意的优势。这样产生的外来词更受欢迎。 5.意译词 也被称为仿译或者借译。这种方式不考虑语音形式,只考虑外来词的意义,用相对应的汉语直接表达出来。如黑板(blackboard)、代沟(generation-gap)、星球大战(star-war)、蜜月(honeymoon)。这类外来词几乎看不出外来成分,俨然就

谈汉语新词中的外来语

谈汉语新词中的外来语 由于不同民族的互相交往,本民族语言往往要从别的民族语言词汇里借用一些外来语(语法书也称之为“借词”),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词汇。汉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吸收了大量外来语,其来源也十分广泛,包括英、法、德、日、俄、梵、朝鲜、蒙古、维吾尔、缅甸、越南、印尼等语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大加强了与国外的各种交往和联系,这就使一些外来语不断从国外输入我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些新“引进”的外来语有少数来自日语,例如“宅急送”(快递公司)、“便当”(也写作“辨当”或“弁当”,盒饭)、“物语”、“地女”(良家妇女)、“败犬”(剩女)、“烧拔”(荞麦面条)、“一级棒”、“游女”(娼妓)、“干物女”、“卡哇伊”(也写作“卡哇依”,可爱)、“欧巴桑”、“傲他酷”、“萨由娜拉”(再见)等,但绝大部分来自英语,这一点与以往有所不同。在这些新的英语外来语中,有纯粹译音的“的士(taxi)、“巴士”(bus)、“比基尼”(bikini)、“迪斯科”(disco)、“纳米”(namometer)、“克隆”(clone)、“贴士(tips)、“培根”(bacon)、“芝士”(也有人译作“忌司”,cheese)、“威亚”(也有人译作“危崖”,wire)、“拜拜”(bye-bye)、“奥(澳)菲斯”(office)、“欧佩克”(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的缩写);有译音兼表义的“奶昔”(milk shake )、“保龄球”(bowling)、“因特网(Internet)、“桑那(拿)浴”(sauna )、“卡丁车”(kart);也有一些纯粹译意的所谓“仿译词”,如“代沟”(generation gap)、“热狗”(hot dog)、“ 超级市场”(super market)、“空中客车”(airbus)、“背景音乐”(backround music )、“不名飞行物”(UFO , Unidetified Flying Object的缩写);以及以外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如“B超”、“ T台”、“T裤”、“ K姐”、“K歌”、“ E化”、“T恤(衫)”、“ OK镜”、“ BP机”、“ CT机”、“PK赛”、“ CI战略”、“ C型行为”、“ATM机”、“ KTV包房”、“唱K”

汉语吸收的外来词

汉语吸收的外来词 船长改编,原 一步之遥 xx语言学家xx说: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在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不同民族的交往中,语言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 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的成分和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通常在词汇上的借用最常见. 汉语外来词的历史进程在我国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规模吸收外来词有三次,一是汉唐时期,二是晚清到"五四"前后的近百年时间,三是改革开放至今约30年时间. 汉唐时期(公元前206年一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发达,科学文化兴盛,国内政局安定,国势大振.因此,这一时期对外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期间发生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件事,一是通西域,二是求佛经.正是这两件事影响并产生了汉语史上第一批外来词.公元前138年,张骞受命首次出使西域,"西北国始通汉矣",这样,中国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张骞出使西域后,在西汉至东汉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商队开始携带中国的主要商品西行,开辟了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丝绸之路",这条道路是古代中国联结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纽带.不仅中国的商品,如丝绸,蚕丝,铁器,凿井技术等传人西域,而且西方的物品也传人中国,传人中国的这些物品的名称,就成为古汉语史上引入最丰富的一批外来词.如葡萄,苜蓿,明月珠,珊蝴,牡丹,石榴,菠菜,茉莉,胭脂,玛瑙,红宝石,绿宝石,封牛,大象,胡桐,胡椒,胡杨,朱丹,驼鸟等等,这些物品的名称早已成为汉语词汇的基本词汇.玄奘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八月,从长安出发,历经秦州、凉州、玉门关、过五烽,穿越莫贺延碛大沙漠,进入中亚,经过碾转,来到了古印度,行程十万八千里,走过了三十多个国家,还有一些地区不知道隶属那个国家

汉语中的外来词巧翻译

汉语中的外来词巧翻译 随着中外交流合作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深度的不断扩展,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也越来越多。汉语与英语的接触已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状态。土司(toast)、扎啤(a jar of beer)、比基尼(bikini)、桑拿浴(sauna)、高尔夫球(golf)、鼠标(mouse)等大量外来词汇便是绝佳例证。现在我们要谈的就是这些外来词的翻译问题。 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概括起来,汉语对外来词所采用的翻译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完全的音译: 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如: 酷(cool)、迪斯科(disco)、欧佩克(OPEC)、托福(TOEFL)、雅皮士(Yuppies)、特氟隆(Teflon)、比基尼(bikini)、尤里卡(EURECA)、披头士(Beatles)、腊克(lacquer)、妈咪(mummy)、朋克(punk)、黑客(hacker)、克隆(clone)等。 2。半音半意: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复合外来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前半部分采用音译,后部分采用意译,如: 另外一种是前半部分采用意译,后半部分采用音译,如: 文化休克(cultureshock)、水上芭蕾(water ballet)、奶昔(milk shake)等。 3。音译附加汉语语素: 以单音节、双音节译词加汉语语素的借词使用最多: 一类为音译语素加汉语语素,如:

嘉年华会(carnival会)、高尔夫球(golf球)、保龄球(bowling球)、桑拿浴(sauna浴)、拉力赛(rally赛)、拷机(call机)等。另一类为汉语语素加音译语素,如: 打的(打taxi)、小巴(小bus)、中巴(中bus)、酒吧(酒bar)等。其中音译语素有的代表一个英语单词,有的代表部分语素。汉语语素有的是词根语素,有的是词缀语素。 4、音意兼顾: 即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汉字进行转写。汉语同音字多,为译名用字的筛选提供了方便。或者是部分或者是全部音意兼顾。如: 施乐(Xerox)、香波(shampoo)、味美思(vercuth)、销品茂(shopping mall)等。 汉语作为表意文字具有很强的审美意味,所选用汉字往往可以诱发人的联想。 美国有一种叫Revlon的化妆品被巧妙地译为“露华浓”。“露华浓”一词取自唐朝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清平调三章》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可称为归化的音意兼顾的译法,堪称两全其美,体现了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特有的汉化处理功能。 5。借译: 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直译过来。例如: 超人(superman)、超级明星(superstar)、超市(supermarket)、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千年虫(millenniumbug)、热线(hotline)、冷战(coldwar)、绿卡(green card)、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等。 6。英文字母附加汉字: 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PHS电话机、SOS儿童村、三S研究会、ABC原则、OA病、BB仔、5A办公室、ABC革命、ZTZF学习等。

汉语中的外来词翻译

汉语中的外来词翻译 随着中外交流合作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深度的不断扩展,汉语所吸收的英语外来词也越来越多。汉语与英语的接触已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状态。土司(toast)、扎啤(a jar of beer)、比基尼(bikini)、桑拿浴(sauna)、高尔夫球(golf)、鼠标(mouse)等大量外来词汇便是绝佳例证。现在我们要谈的就是这些外来词的翻译问题。 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概括起来,汉语对外来词所采用的翻译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完全的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如:酷(cool)、迪斯科(disco)、欧佩克(OPEC)、托福(TOEFL)、雅皮士(Yuppies)、特氟隆(Teflon)、比基尼(bikini)、尤里卡(EURECA)、披头士(Beatles)、腊克(lacquer)、妈咪(mummy)、朋克(punk)、黑客(hacker)、克隆(clone)等。 2。半音半意: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复合外来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前半部分采用音译,后部分采用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冰淇淋(ice-cream)、因特网(internet)、道林纸(Dowling paper)、唐宁街(Downing street)等。另外一种是前半部分采用意译,后半部分采用音译,如: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水上芭蕾(water ballet)、奶昔(milk shake)等。 3。音译附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双音节译词加汉语语素的借词使用最多:一类为音译语素加汉语语素,如:嘉年华会(carnival 会)、高尔夫球(golf 球)、保龄球(bowling 球)、桑拿浴(sauna 浴)、拉力赛(rally 赛)、拷机(call 机)等。另一类为汉语语素加音译语素,如:打的(打taxi)、小巴(小bus)、中巴(中bus)、酒吧(酒bar)等。其中音译语素有的代表一个英语单词,有的代表部分语素。汉语语素有的是词根语素,有的是词缀语素。 4、音意兼顾:即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汉字进行转写。汉语同音字多,为译名用字的筛选提供了方便。或者是部分或者是全部音意兼顾。如:施乐(Xerox)、香波(shampoo)、味美思(vercuth)、销品茂(shopping mall)等。汉语作为表意文字具有很强的审美意味,所选用汉字往往可以诱发人的联想。美国有一种叫Revlon的化妆品被巧妙地译为“露华浓”。“露华浓”一词取自唐朝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清平调三章》之一:“云想衣裳花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 语言学家萨丕尔(1921)说:“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自给自足的。”(1)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的沟通,任何独立的个人都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国家或者民族也一样。由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多种原因,国家或者民族需要和相邻的国家或者民族接触,互通有无。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因此为了更好、更顺畅地沟通,也为了弥补本族语言中的缺失部分及吸收外族文化中的精华,两种语言或者多种语言的人在沟通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因此,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词语的借贷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它伴随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同样的,汉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并加以改造了很多词以适应汉语的表达,其中很多外来词已经成为汉语词汇中很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科技、信息技术,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频繁的文化接触促使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得到广泛应用。英语,作为一种强势的国际语言更是为汉语带来了很多词汇,为汉语增加了新鲜血液。 1.文化接触理论 Thomason 和Kaufman(1988)认为语言接触是由文化接触引起的。语言接触又会产生由接触触发的语言变化

(contact-induced language change),而这种语言变化通常被称为语言借贷(linguistic borrowing),在借贷过程中,进入接受语中的第一要素便是词汇(2)。Bloomfield(1933)提出的文化辐射理论(cultural diffusion)也认为文化是造成语言借贷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他认为语言借贷主要包括文化借贷(cultural borrowing)和直接借贷(intimate borrowing),而intimate borrowing 主要是由于战争侵入导致的两种语言在同一个地域中同时使用(3)。根据这个理论,汉英之间的接触主要应该归为由于文化接触而产生的借贷。因为汉语借入英语词汇并非战争引起,英汉交流也并不具备双语环境,因为中国人接受英语大部分是通过对于书面英语的学习而达到的,很少直接面对面地用口语与英语为母语者交流。 总的来说,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导致了英汉之间的接触,随后产生了语言借贷,也就产生了语言借贷中最基本的词汇借贷,即借词。而且文化和语言接触的强度会影响词汇借贷的强度,文化和语言接触的程度越强,由此产生的借词数量也会越多。下面我们从汉语吸收英语词汇的过程论证这个理论。 2.汉语借入英语词汇的过程 汉语吸收英语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高峰时期,首先是明朝及清朝前期。这个时期,宗教和商业活动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流。利玛窦及一大批商人就是这个时候纷纷来到中国传教或者经商。在此期间,据说有70多位传教士来到中国

论现代汉语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与使用

论现代汉语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与使用

摘要:一个民族语言借用、吸收另一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历史上汉语在自身的发展中,很早就有吸收外民族词语的传统,并在不同时期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外来词。外来词的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汉语的面貌。有些外来词经过吸收、融合和同化,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之后甚至感觉不到它们是来源于外民族的语言。本文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借用和吸收外来词的途径和方式,分析了新形势下现代汉语在外来词影响下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并对当今社会大量使用外来词的现象做了简要的分析。 1.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 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语言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在语言的 动态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 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借用外来语是语言词汇发展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英语中的外来语词大约占其词汇量的一半。 “外来词”这一术语,有多种叫法,如“外来语”(1902年从日语中的汉字借到国内)、“借字”、“借词”(源于英语中“borrowed word”,“loanword”等术语,英语中只要词源是外族的本族词语都被当作外来词)、“音译词”、“外来概念词”(相当于意译词)等。外来词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产物。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是一个民族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任何一种语言,在与外族的社会交流中,都会受到外族语言的影响,吸收一定数量的外来词语,以丰富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增强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一个民族语言借用、吸收另一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自古有之,各民族语言皆有之”[1]。历史上汉语在自身的发展中,很早就有吸收外民族词语的传统,并在不同时期 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外来词。有些外来词经过吸收、融合和同化,人们在长期的 使用之后甚至感觉不到它们是来源于外民族的语言。外来词的大量涌入,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现代汉语的面貌。 2.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 语言的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新名词的产生。一种新名词就表示一个新的 事物。人们在和别的民族交往过程中,不断会传递一些新的词汇。汉语吸收外

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

边走边学 汉语中的音译外来词 想必同学们对“咖啡、坦克、吉它、沙发、幽默、尼龙、摩登、芭蕾、逻辑”等词都不会陌生,可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些词都是从英语词汇里引入的,是汉语中非常典型的外来词。 汉语词汇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自身不断演变,一方面也从其他语言中不断吸收。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中,汉语词汇引入了大量的外来词。 外来词可分为音译和意译两种,很多外来词的音译常常被后来的意译所取代,这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趋势。但这并不能否定其音译的优越性。音译词的外来味很浓,不懂外语的人在涉外场合偶尔一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很多外来词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很难辨认它的“外来身份”了,像我们刚才提到的上述词汇就是如此。下面介绍一些我们身边的音译外来词。 一、完全音译的外来词 AIDS 爱滋(病) golf高尔夫(球)jeep吉普(车) disco迪斯科(舞)coke cola可口可乐chocolate巧克力brandy白兰地(酒)bus巴士(公交车)beeper BP机(呼机)beret贝雷(帽)cartoon卡通 humor幽默guitar吉它 ballet芭蕾(舞) cool酷 coffee咖啡 engine引擎 hamburger汉堡包 jacket夹克(衫) microphone麦克风 logic逻辑 modern摩登 nylon尼龙 model模特 opium鸦片 poker扑克(牌) radar雷达 sandwich三明治 sofa沙发 salad沙拉 tank坦克 rum朗姆(酒) soda苏打 salmon三文鱼(大马哈鱼) sardine沙丁鱼 T-shirt T恤(衫)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 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汉语吸收了大量来自 其他语种的外来词。其中,日语作为汉语近邻,对汉语的影响早已不 可忽视。本文将介绍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并探讨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和影响。 日语外来语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而其中很大 一部分来自汉语。由于汉语和日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相似性,许多日 语外来词经过稍加改变就被汉语所吸收和运用。这些日语外来词在词 义和语用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些在汉语中常见的日语外来词。比如,“寿司”、“便当”、“滑稽”等词汇在汉语中已经流行多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 相互借鉴的历史。“寿司”和“便当”这两个词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它们也逐渐进入了中国 的餐饮行业。而“滑稽”这个词原本在汉语中是指某种行为或表情让人 觉得好笑,但在日语中则表示一种搞笑的方式,一种演员的表演风格。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搞笑或可笑的一 种常用词汇。 另外,汉语中的一些日语外来词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比如,“柔道”、“空手道”这两个日语外来词在中国的武术领域中非常常见。它们最初是作为学习日本武术的专业术语而被引入中文中的,同时也引

入了中国的武术界。而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武术发展也得到了 互相借鉴和促进。 除了词汇的借用,汉语中一些短语和表达方式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比如,一些出现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被 汉语使用者广泛借用和模仿。当你听到一个人用“我是高富帅”来形容 自己时,这就是受到了日语中“帅哥”一词的影响,它原本在汉语中是 指容貌英俊的男性的,而在日语中则是单纯指美男子。 虽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了日常交流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要素。日语外 来语是源于另外一个语言文化体系的产物,带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文 化内涵。在使用日语外来语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上下文和语境,以确 保正确地使用并避免误解。 总的来说,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运用和影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 的过程。这些借用词和表达方式不仅对汉语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也体现了中日两国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随着中日两国 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和全球化的发展,日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应用和影 响预计将会继续扩大。 在今后的学习和使用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日语外来语的学习和 认识。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日语外来词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语言的交流和借鉴,共同推动中日两国 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改革开放以后,与外界的接触增多,海外的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指称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作为外来词大量地进入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产生并非现在所独有,其实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借入的,后来各个朝代陆续有所借用。 现代汉语的外来词主要包括直接引用的原文字母形式、音译词、音译兼意译、半音译半原文的词汇等。 一、拿来主义——直接用外文字母 近年来,很多人把像OK这样的口头用语挂在嘴边,成为“好”的常用替代词。各种报刊杂志和社会用语中直接借用原文的现象趋势频繁,尤其是英语的缩略语,译成汉语冗长难懂,直接采取“拿来主义”,既简单又省心,补充到汉语词库里别具特色。 当今现代汉语中增加了不少属于英语缩略语的借用词汇,这些外来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逐渐增高。例如: CEO(首席执行官)、CPU (英语“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缩写)、SOS (国际通用船、飞机呼救信号)、NBA (美国职业篮球赛缩写)、AC米兰队(意大利一支著名的足球队)、DNA (英语“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IQ (英语“智力商数”的缩写)、UFO (英语“不明飞行物”的缩略语)、MTV (音乐电视的缩写)等等。诸如GDP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之类的词已经被国人普遍接受了。二、拟声处理——音译词 通常,英语词汇进入中文不是原装,大多数词汇要“去英语”化,符合中国的习惯模式才能被承认接纳,最后接受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音译是最简便的处理方式,按照英语词的发音转换成汉字,比如: 英美人名,奥巴马(Obama)、布莱尔(Blair)。还有地名,如: 纽约,伦敦,加拿大等等,一旦确定,重要的政要译名不可随便改。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英语词汇的翻译,有的还很巧妙。比如:

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特点、方法及古今对比

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特点、方法及古今对比 2012300290069 刘俞汝汉语言文学 古代汉语外来词 中古汉语大致包括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汉语。由于上古时期中外交流少,外来词也不多,所以第一次比较大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在中古时期。在这个时期,大量外来词进入人们的视野。 分类 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中阐述道:“中古汉语时期的外来词应分为三类: 1、纯粹音译词 2、音义结合词 3、纯粹意译词 来源 古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是来自西域和佛经。 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提到“中古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两汉神学、经学衰落。魏晋玄学日益兴盛;道教形成并得到发展;佛教传入中土。译经大量出现;经济也在中西方交流中得到发展,许多外来词语与汉语交融,使词汇发生了新变化。”来自西域和佛经的外来词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西域 王力《汉语史稿》中提到:“西域的借词和译词,大约是关于植物、动物、食品、用品、乐器等类的名词。” 向熹说:“从秦汉以迄隋唐,汉族经济、文化、科学水准比西域诸国要高一些,汉语借入的词里极少关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 佛经 佛经被翻译成汉语在中国广泛流传,其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在思想文化方面,在语言词汇方面的影响也是如此。 向熹将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这一部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有关佛教的借词 2,有关佛教的意译词 3,旧词新意 4,佛教通用语 向熹先生认识到佛经当中的一些译词进入了普通词汇甚至是基本词汇,也认识到了佛教内容的单音词具有强大构词能力,如“佛”可以构成“佛经”“佛寺”等等。 王云路论述了译经利用汉语构词规律创造大量新词,这是在向熹“有关佛教的意译词” 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分析。她把造词方法分为“并列式造词”、“偏正式造词”、“动宾式造词”三类。 王云路也论述了译经利用汉语赐予产生大量新意的特点,这等同于对向熹“旧词新意”的细化和深入。她把这个分为“利用语素意义赋予新含义,利用词义演变规律赋予新含义,利用词性演变规律赋予新用法,利用语法演变规律赋予新用法,利用语音相近而产生假借义”几点。 王云路也阐述了译经加速了汉语词语和意义的流行。 方一新从汉语词汇发展的角度指出:“佛经术语随翻译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经翻译从硬译到成熟,形成了四个阶段:1直接采用音译2逐渐汉化----由音译转为音义结合或意译3在音译、音义结合和意译并存的过程中,语义美好者占优,即取譬美好4逐渐由多音节向双音节转化。 现代汉语外来词 基本形式 1 音译外来词 音译外来词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最能产的一种外来词,它是按照被借词语发音进行翻译的外来词。汉语外来词的构词特点汉语是表意的文字,人们习惯于文字本身多少表示一点意义。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着意使所运用的汉字做到音意兼备,即使是纯音译词也使人在语感上觉得它是个汉语词。音译式有四种形式:

汉语外来词浅析

汉语外来词浅析 摘要: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外来词和现代外来词两个阶段。外来词的进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但是这些词进入汉语之后,受到了汉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汉语外来词;特点;分类;历史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因此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将反映出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痕迹, 而在语言的要素当中词汇是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相对于汉语来讲,外来词又是反映这一语言现象的载体。本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揭示出外来词的特点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一.汉语外来词的历史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华夏族与周边民族甚至更远的国家已有交往,并带来了语言的相互渗透。例如:《楚辞·大招》中“小腰秀劲,若鲜卑只”中的“鲜卑”就是外来词,是指一种金属带钩。纵观整个汉语发展史,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外来词和现代外来词两个阶段。古代外来词指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外来词主要来源于佛教传入地——西域或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其吸收高潮在汉唐时期。当时国内经济繁荣,我国与周边兄弟民族和亚欧诸国来往频繁,汉语与西域诸语言的接触广泛,这就使汉语有很多机会吸收外来词。如:葡萄、狮子、枇杷、楼兰等。再有隋唐时代,大量佛经从印度的梵文翻译过来,于是佛教词语大量涌入到汉语词汇中,如Buddha译为“佛”,Nama译为“南无”。 现代外来词指鸦片战争以后,主要吸收以英语为主的现代印欧词汇。这一百多年来,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社会,随着欧美列强的入侵,欧美各国的科学文化被陆续介绍到中国,同时把大量的外国词汇特别是英语词汇借用到汉语中来。如:赛恩斯

汉语外来词历史发展及分类综述

汉语外来词历史发展及分类综述 摘要:外来词,又称之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的词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外来词对于汉语汉字的影响是极大的,极大的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促进汉语词语的多音节化;增加了新的语素从而推动汉语成分的语义上的发展;增强了词语结构的能产性以及词语理据的复杂性;不仅增加了汉语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同时增强了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 关键词:外来语;语言接触;汉语;影响 一、外来词的概况 (一)外来词的由来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因此外来词也是异文化的一种存留。“外来语”这一名本来自日语,汉语在此前只使用“外国语”或“译语”。20世纪处开始借入“外来语”,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外来词”。外来语一词翻译成什么比较好呢?“外来词”相当于英语foreign word 的意译。另有一词foreignism,意思是外来的词语,可译为“外来语”,这两个词中都有foreign ,这个foreign 常被人误解,以为是“外国的”,实际上它还可以有“外地的”、“异质的”这样一些意思。因此foreign word 或foreignism绝不能理解为“从外国语来的语词”。意译的外来词应理解为“从外民族语来的语词”,包括外国语和国内其他民族两种来源。又如,alien word和alienism这两词也译为“外来词”和“外来语”。不过alien 这个成分更侧重于“外国的”。这些都是从消极被动的角度看待外来词的,而loan word 、borrowed word和borrowing 这些是从积极主动的角度去认识,意译为“借词”。中国学术著作中最早使用的是“外来语”,但后来“借词”用得较多,然而“借词”与“介词”同音,容易产生误解,故“外来词”或“外来语”这些译名占优势了。 (二)外来词的分类 外来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从译借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的外来词、形译词(借形词)以及字母词。若从词源划分,外来语可以分为英语词源的外来词、法语词源的外来词、德语词源的外来词、日语词源的外来词等等。如从时代来划分,可以分为远古外来词、上古外来词、中古外来词、近代外来词、现代外来词。又可从汉语的地方社区进行外来词的分类,也可从语义上进行分类。在本篇论文中,暂且以译借方式的分类方法为纲。 二、外来词的音译词 音译是指通过记录外语词的语音形式来借用词语。赵元任(2002,605页)说:“平常一个语言甲借语言乙里的一个词就是取乙的某词改用甲的音系里的可能的音当一个新词来用。借了外来词以后不但音会改变并且意义跟用法不一定跟原来一样。”这一解释是比较准确细致的。音译是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手段。也是最快捷、最简便、最有效的借词手段。坦克(tank)、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扑克(poker)这些就属于音译词的。 音译词的借入,不但为汉语输入了新词语,同时也增加了汉语构词材料,从而扩大了汉语的构词基础。在现代汉语当中,以外来词的音节之一作为构词成分够早的新词也不乏少数。如taxi(的士),以的士中的“的”次音节作为一种构词成分,从而产生了其他的词语,如,“打的、面的、摩的”等等新词语。“巴士”是“bus”的音译,以“巴士”的“巴”作为音节之一构造了如,“校巴,大巴,小巴等词语”。麦克风是microphone的音译,在过去,人们常常使用“话筒”或者“扩音器”。“麦克风”三个音素没有独立的意译,单字本身的意义在组合中不能形成合理地予以结合从何处形成一个整体意义,所以“麦克风”中的“风”这个音素不具备汉字本身的意义,不是一种风向,如,东风,西风,南风,北风。可是,“麦克风”中的“麦”却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构词语素,如“耳麦”。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两种策略:汉化与洋化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两种策略:汉化与洋化

————————————————————————————————作者:————————————————————————————————日期: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两种策略:汉化与洋化-汉语言文学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两种策略:汉化与洋化 摘要: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策略:汉化和洋化。“汉化”指在引进外来词时对其进行改造,使之符合汉语规范。“洋化”指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有意凸现其外来词的特性。常用的做法是采用纯粹的译音,包括使用外语原词或外语缩略语。两种策略在汉语吸收外来词时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汉语外来词的面貌。“汉化”使外来词迅速融入汉语词汇体系,使外来文化的传播更深远、更广泛;“洋化”刻意保留外来词的“客人”身份,凸现外来文化的内含,便于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关键词:外来词汉化洋化 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量吸收外来语的阶段。汉语大量引进外来词主要有“三次浪潮”:1.东汉以后佛教词语的传入;2.近现代西方语言的传入; 3.改革开放之后外来词的吸收。在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的外来词中,来自英语的词语占多数,在这一阶段,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也有所改变。 一、外来词的汉化 所谓“汉化”,是指汉语在引进英语外来词时对其进行改造。“汉化”有多种做法,突出的一点是在译音和译意之间选择译意,也就是说,以译意为主要引进方式。一个外来词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有译音和译意两种方式①,但到后来总是译意词取代了译音词。例如: 原词音译词意译词 parliament 巴力门国会 democracy 德谟克拉西民主

grammar 葛朗玛语法 inspiration 烟士披里纯灵感 在选择音译的时候,汉语的使用者仍然不忘记掺杂进意译的成分,形成独具特色的音意结合的翻译方式。 1.音译加表意成分或音译加汉语类名 bar 酒吧car 卡车poker 扑克牌tank 坦克车 2.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ice-cream 冰淇淋Cambridge 剑桥Wall Street 华尔街 3.音译兼意译 club 俱乐部gene 基因shock 休克humour 幽默 4.添加意符提示词义 在翻译外来事物时添加特定的意符,用来提示事物的类别等特征。据周振鹤先生(1998:12)的研究,啤酒是将德语“bier”译音为“啤”,再加上“酒”而成的。周振鹤认为,“口”字旁的字除了表示地名、人名,还可以用来表示西洋事物,如“咖啡、吗啡”等等,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对西洋事物的鄙视。其他如“柠檬”来自英语lemon,在开始引进时,音译为“黎濛”,但最终被含有意符的“柠檬”所替代。此外,在翻译化学元素时,所有的金属元素都用“金”字旁;非金属元素则用“气”字头。 即使对于单纯的音译词,也总是千方百计地选择特定的词语,以期引起特定的联想。突出的现象是对于外国人名的汉化,如“白求恩、萧伯纳、罗素”等人名的翻译。又如香波(shampoo)、可口可乐(Coca Cola)等产品名称或商标的翻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