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精品课教案[1]

精品课教案[1]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授课教案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系(部)社会工作系

课程演讲与口才

教师郑瑞新

教研室文秘教研室

授课班级 06级文秘、社工、保险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精品课程教案

精品课程教案 精品课程教案 一、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21世纪发展趋势——新变革的挑战、新全球化 的影响、新网络与信息技术及新社会原则与全球格局的变化等主要议题。通过讨论新变革的挑战、新全球化的影响、新网络与信息技术及新社会原则与全球格局的变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球变革的趋势和影响,并探讨新变革下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对策,加强学生对国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原则 本课程以发展动态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实践作为必修课基础,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深度讨论,以定向的教学目标为本,倡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系统的认知和创新的精神去探索实践真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能够准确理解21世纪发展趋势,如新变革的挑战、新全球化的影响、新网络与信息技术及新社会原则与全球格局的变化。 (2)知识:掌握必要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熟悉国际关系及趋势的发展过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能力:提高学生对国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分析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 (4)态度:激发学生对新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的关注和重视,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为创新社会及全球化社会阶段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对新变革的挑战、新全球化的影响、新网络与信息技术及新社会原则与全球格局的变化等内容的系统讲解,介绍21世纪发展趋势的基本情况。 (2)研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结合事例进行团体研讨,落实课堂内容。 (3)练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 (1)学生自学: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准备教学活动。 (2)老师讲解:老师结合教学资源,系统讲解21世纪发展趋势的主要内容及变化。 (3)研讨小组:让学生分成小组,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讨论,总结学习内容。 (4)老师总结:老师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课后练习: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精品课教案模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建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名称:《建筑施工技术》任课教师:学时数:授课内容情境一土方工程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了解土方工程的分类,土的工程性质,熟悉土方机械化施工,熟悉土坡失稳的原因和产生流砂的原因,掌握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土方填筑与压实的方法,土方工程质量检测的技术。 教学重点 掌握土方的调配和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土方填筑与压实的方法,土方工程质量检测的技术。 教学难点掌握土方的调配和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要求掌握 的 知识点和技术技能知识点:建筑施工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建筑施工规范、规程。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分类,土方机械化施工,土方回填、压实,土方工程质量检测。 技能点: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条件,选择和制定常规土方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查找资料和完成土方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能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方法及验收规范进行常规土方工程的质量检验。 教学方法与辅助手 段 1、典型项目图纸驱动教学。 2、根据校内和校外施工实训场进行土方工程的质量检验,工学结合,联系实际,突出重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施工机械的虚拟演示。

教学内容 与教学设 计 (教授思路,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1、根据本图纸项目工程土方工程施工需要选择相关施工技术知识。 2、根据建筑施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选择和制定该项目土方工程合理的施工方案,查找资料和完成该工程土方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编写该工程土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3、根据校内和校外施工实训场进行土方工程的质量检验,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干中学,学中干”。 作业课后习题,实训报告。 课后总结 情境一土方工程 任务1.1 概述 了解建筑施工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建筑施工规范、规程;熟悉土方工程分类及施工特点;掌握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分类。 1.1.1 建筑施工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建筑施工分为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预算三个部分。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 1.1.2 建筑施工规范、规程

《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第1课时)

《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2.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文章,标记关键词语,对于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查字典解决;熟读课文,标清段落序号,在自己喜欢的、有疑问的或有独特思考的地方写出批注;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了解写脚本的要求,根据任务做好分工。 2.课上: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情况下,探究文本,形成自己的认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学生活动,情境任务导入 播放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做成的,这部片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1988年)最佳动画短片奖等三十多项国际电影奖。你们知道吗,这部优秀的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牧羊人的故事。 板书:植树的牧羊人 我们先来了解作者 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请默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板书初遇再次最后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表格。第一组前面完成初遇牧羊人的情况,后面高原,第二组再次。第三组最后。第四组任选一个【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预设: 3.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高原的情况是逐渐变化,这都是谁的功劳呢?没错,牧羊人,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的种树换来的结果。那这篇课文是如何刻画这位牧羊人的?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请到课文中画出表现人物的词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预设:外貌,动作,语言 (1)直接刻画牧羊人。 例:第3自然段“一个黑影”,第5自然段“他刚刚刮过胡子”“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第6自然段“他回答说不吸烟”,第7自然段挑橡子的动作描写“拿”“倒”“散”“分开”“数”“拣”“挑”,第8自然段“他痛快地答应了”“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泡了一下”,第9自然段“牧羊人让……爬……”,第10自然段“停……戳”……讲自己的经历(过去,不放羊),带“我”看橡树林,87岁,等等。 (2)借助别的内容来表现牧羊人(侧面烘托)。 a.借环境描写来表现。

别让愤怒冲走智慧 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教学设计

别让愤怒冲走智慧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别让愤怒冲走智慧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认识每个人都有情绪,并善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的活动情境,增强学生对情绪的体验和自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缓解消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认识每个人都有情绪,并善于表达 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并让他们初步学会调 控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学会表达情绪》

2、不同情绪的表情卡片、两个纸盒子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吹好 的气球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情绪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踩气球”,看看谁踩的气球最多,声音最响亮。 2.谁来说说在刚才的游戏中,你的心情有哪些变化?(指名说)你们说的 (课件出示生气、失望、开心、紧张)这些都是“情绪”。 人的情绪就像一只住在每个人心里的小兔子,时时撞击着你的心。有时这只小兔子在你心中愉快地玩耍,让你心情愉快;有时这只小兔 子又使你悲伤,让你想大哭一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只小兔子,和这只小兔子成为朋友吧。揭示课题《学会表达情绪》,生齐读课题。 3.请孩子们打开书9页,想一想:在下面这些情境中,你能找出哪些是代表情绪的词语?并用“----”表示出来。 4.生活中人的情绪各种各样,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高兴、快乐、伤心、生气、着急、害怕、师追问: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设想他为

《澳大利亚》精品教案(第1课时)

《澳大利亚》精品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了解澳大利亚的范围。 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动植物,并会分析原因。 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及一些地理事物。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归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各类,并分析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动植物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及原因。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动植物与当地的环境。 【教学方法】 读较分析、资料了解、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也许在电影、电视上见过并非常喜欢小考拉和动物界的跳远名将——袋鼠.你知道它们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古老动物的代表吗?(澳大利亚) 今天,让我们走近澳大利亚,了解它的第一个美称-—“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新课学习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读图,说一说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南半球) 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2)纬度位置。 读图,说一说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 10ºS~40ºS,中低纬度,热带和南温带. (3)海陆位置 读图,说一说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部和南部临印度洋,北面与亚洲隔海相望,南面与南极洲遥遥相望。 2.范围 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面积762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3。特有动植物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特有动物》 (1)动物 动物界的跳远名将—-袋鼠 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食草动物,吃多种植物,有的还吃真菌类.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动. 形体庞大的-—鸸鹋 以擅长奔跑而著名,是澳洲的特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翅膀比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 憨态可掬的-—考拉 又名树袋熊、无尾熊,是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全世界仅分布在澳洲的东部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地区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树林中. 鸣声悦耳的-—琴鸟 因求偶炫耀时尾羽展开的形状尤如一张竖琴而得名,鸣声亦悦耳.琴鸟是最大的,并且是最古老的栖木鸟类。琴鸟擅长奔跑,不擅飞行,栖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第1课时精品教案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学方案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习作提示”,确定习作对象,拟定题目。 2.能拟写习作提纲,尝试自主习作。 【教学重点】 能拟写习作提纲,尝试自主习作。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自读课本第74页的内容,选择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做好观察,搜集好相关资料,填写《习作准备单》。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叶圣陶爷爷认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本单元我们已经重点学习了两篇说明性文章,了解了如何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如果要你选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打算介绍什么呢? 2.板书课题——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二、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写作对象及习作要求: 1.导入:让学生读一读教材表格里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1:表格的第一列,提示我们可以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思考。 预设2:《恐龙》《菊花》《灯》《扫地机器人》,这些题目都能直接看出介绍的是什么事物,题目很明确、简洁。 预设3:有的题目新奇、有趣。如《袋鼠的自述》,用的是第一人称,可以拉近和读者

的距离;《种子的旅行》把种子的传播方式比作旅行,这样很生动。 预设4:有的是选择某类事物的某一个部分进行介绍,比如《动物的尾巴》。 预设5:有些题目不是介绍一种事物,而是在介绍一种事物的制作或使用方法,如《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 …… 提示:可以选择表格中的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 2.出示教材内容,引导:请你读一读,勾画出本次习作中要强调的地方。 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 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分享。如果别人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了兴趣,获得了相关知识,你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习作。 点拨:这部分从写之前、写之时、写之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习作建议。写说明性文章之前,要做好观察、搜集好资料,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结合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教材从内容、方法和篇章布局三方面提出了写作时的具体要求。习作完成后,要进行交流分享,把他人对所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获得相关知识作为习作目标,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说明性文章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3.通过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提炼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并相机板书: (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3)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设计意图:首先以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以拓宽选材的思路,并提出明确的习作任务。接着从写之前、写之时、写之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习作建议。其中,结合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从内容、方法和篇章布局三方面提出习作时的具体要求。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的任务——自读课本第74页的内容,选择一种自己了解

《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1

《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1 一、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秦国在战国后期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然后秦国用10年的时间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纪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历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影视作品,思维比较感性,理论知识匮乏,缺乏一定的史料解读能力。但他们又活泼好动,善于发言,积极表现,想象力丰富,集体荣誉感强。所以,本课采用丰富的图片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呈现鲜活的历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统一的作用,明确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能识读《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等古代工程。 3、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秦统一中国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李白《古风》诗句。

指出: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他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彪炳千秋的宏伟业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了解这段历史。 (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 自学要求: 1、课前齐声朗读课文。 2、二次自读课文,根据知识结构中的提示在课文中做批注。 3、将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秦灭六国 1、分析解读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严重破坏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心厌战,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材料二: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变法,经过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材料三:嬴政任用李斯、蒙恬、王翦等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尤为难得的是,他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表现出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师总结: (1)客观需要: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2)实际可能: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亲统一全国打下经济基础;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广招人才,为统一做了充分的准备。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远交近攻)等等。 2、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突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强调秦统一的时间、

等式的性质1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等式的性质 1.利用等式的基天性质平等式进行变形.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它有什么特色 ? 翘翘板的两边增添的量之间究竟知足什么关系时,翘翘板才能保持均衡? 二、合作研究 研究点一:应用等式的性质平等式进行变形. 例 1:用适合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1)假如 2x+7=10 ,那么 2x=10-_______ ; (2)假如 -3x=8 ,那么 x=________ ; (3)假如 x- 2 = y- 2 ,那么 x=_____ ; 3 3 (4)假如a = 2,那么 a=_______.4 分析:( 1)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7 可得 2x=10-7 ; ( 2)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 8 ;可得 x= 3 ( 3)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 可得 x=y ;3 ( 4)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可得 a=8. 故答案为: 7, -8 3 , y, 8. 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性质,能够将等式进行变形,变形时等式两边一定同时进行完整

同样的四则运算,不然就会损坏本来的相等关系。 例 2:已知 mx=my ,以下结论错误的选项是( ) A . x=y B .a+mx=a+my C . mx-y=my-y D . amx=amy 分析: A 、等式的两边都除以 m ,依据等式性质 2,m ≠0,而 A 选项没有说明,故 A 错误; B 、切合等式的性质 1,正确. C 、切合等式的性质 1,正确. D 、切合等式的性质 1, 正确.应选 A . 方法总结: 此题主要考察等式的基天性质.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 母,等式仍成立, 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 可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一定不为 0. 研究点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 3:用等式的性质解以下方程: ( 1) 4x+7=3 ; ( 2) 1 x- 1 x=4. 2 3 分析:( 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或都减 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 4,可得答案; ( 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6,在归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解:( 1)方程两边都减 7,得 4x=-4 . 方程两边都除以 4,得 x=-1 . ( 2)方程两边都乘以 6,得 3x-2x=24 , x=24 . 方法总结 :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 ax=b 的形式,而后再变形为 x=c 的形式。 三、板书设计 1.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即假如 a =b ,那么 a ± c =b ± c . 2. 等式的性质 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还是等式 . 即假如 a=b ,那么 ac=bc ;假如 a=b (c ≠ 0),那么 a b . c c 3. 利用等式的基天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采纳从生活中的跷跷板下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纳类比等式性质创建问题情形的方法,指引学生的自主研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考证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培育 学生擅长着手、擅长察看、擅长思虑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开朗互动、有效的教课活动,学生踊跃参加,勇敢猜想,使学生在自主研究和合作沟通中理解和 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力争在整个研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表现教师是教课活动的组织者、指引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 归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 1课时 用归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精品教案【人教数学七上】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 2.熟练应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3.经历观察、探究等过程,理解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 4.通过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

1(0)b b ≠. 师指出,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以后,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教师点评:(1)法则所揭示的内容告诉我们,有理数除法与小学时学的除法一样,它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借助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 9 13 9 6 )) 3 5 5 3 )(-))(-)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注意强调法则:再确定商的绝对值. 教师出示教材例6. 化简下列分数:(1)123-

34 12)=-)(-)= 符号法则;(2)一般来说,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后一种形式,在确定符号后,况下,则往往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运算5125 57 14⎛⎫ ⨯- ⎪⎝⎭ 729 30 45 75 -8 2 3 2.计算 9 91 415 8 0.25. 5 );)(-)(-);)(-)(-)103 11(2)52(3)6415

环节五课堂小结【小结】 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回顾 本节 课所 讲的 内容 通过小 结,使学 生对本 节课的 知识有 一个系 统的回 顾,对知 识有一 个完整 的认识. 环节六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4第4~6题. 课后 完成 练习 通过课 后作业, 教师能 及时了 解学生 对本节 课知识 的掌握 情况,以 便对教 学进度 和方法 进行适 当的调 整.

精品课教案模板

精品课教案模板 精品课教案模板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精品课教案模板应该怎么写? 精品课教案模板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好的故事第1课时精品教案

《好的故事》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并初步感受梦境的美好。【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并初步感受梦境的美好。【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课文《慈母情深》《牛郎织女(二)》《桥》《穷人》的相关图片。 2.谈话导入:我们读过很多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它没有特定的人、特定的时间,也没有曲折的情节,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诗《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鲁迅)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故事和散文诗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 (1)引导:同学们,鲁迅先生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上节课才学过他的文章。那么,大家还记得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吗? (2)出示鲁迅相关文学常识练习。 填一填: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

以及大量杂文。《好的故事》选自《》。 预设:周树人革命家《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野草 2.自读任务 教师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勾画出来并跳过去。 3.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随文认读课文中含有拼音的词语。 膝髁.(kē)乌桕.(jiù)伽.(qié)蓝蓑.(suō)笠参.(cēn)差.(cī)胭.(yān)脂泼剌.(là)皱蹙.(cù)虹霓.(ní)色 (2)开火车: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 预告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 (3)练习:送词语宝宝回“家”:削铅笔、削除、剥削、削减、削面、瘦削。 点拨:“削”是多音字,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时,读作“xuē”,如“削除”“剥削”“削减”“瘦削”等;意思是“用刀平着或斜着去掉物体外面的一层”时,读作“xiāo”,如“削铅笔”“削面”等。 (4)教师指导,把句子读通顺。 ①(出示第五、七自然段)指名读,相机提示: 点拨1:“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中的“并”是“同”的意思,后面要停顿。 点拨2:“复/近于原形”中的“复”是“又”的意思,后面要停顿。 点拨3:“夏云头”“水银色焰”“泼刺奔迸的红锦带”这些词语要读得紧凑些。 ②学生自由练读第五、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课生僻字词较多,初读后集中解决部分字音问题,同时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 三、问题探究 过渡:同学们,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不容易读懂,但读这样的文章就像翻越一座高山,翻过去了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攀登这样一座高山吧!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1课时精品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一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学难点】 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问题导入: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校园里的哪些地方是你经常去的?你最喜欢在学校里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很多民族聚居在一起,他们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里的一所学校,看看这所学校里的师生有着怎样的校园生活。(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学生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随文识字、集中识字) bàhàn yàn bàn yáng dúshuāi jiāo fèng jié 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 2.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说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板书:有新鲜感的词句) 预设1:“坪坝、铜钟”,我对这些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事物很好奇。 点拨: ➢坪坝:与土有关,指平坦的场地(观察偏旁,帮助理解)。 ➢铜钟:与金属有关,指用金属铜制成的钟(观察偏旁,帮助理解)。

预设2:“绒球花、凤尾竹”,我对这些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景物很好奇。 点拨: ➢绒球花、凤尾竹:结合图片了解。 预设3:我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几个民族名称比较陌生。 点拨:结合课后“资料袋”,引导学生了解。 拓展资料: ➢傣族: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 的美称。 ➢景颇族:景颇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拥有自己的语言,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 ➢德昂族: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善于种茶。 预设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这种句式我没有见过,觉得很新鲜。 点拨:这是同学们上学路上的情景。三个“从”引领的句子重复出现,这种句式第一次出现在课文中,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小结:同学们朗读课文时,都找到了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陌生名词、不熟悉的事物名称、大家首次接触的句式等。(板书:陌生词语陌生名词陌生事物名称陌生句式)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在初读课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习,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这词语有新鲜感,然后通过观察图片、借助“资料袋”等方法引导理解。 三、问题探究 过渡:读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看到了很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的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这所学校的不同之处吧!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小组内交流。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精品教案共3篇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精品 教案共3篇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 天性》精品教案1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 天性》精品教案 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针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 理解人类怜悯的本质和意义,提高对怜悯的认识和对人类 情感的理解。 2.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怜悯是人的本性“ 的意义,从而能够在社会中实践怜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什么是怜悯,怜悯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怜悯。 2.难点:如何实践怜悯。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在教学内容分析中,老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解释什么是怜悯。怜悯是一种心灵共鸣,是人们在看到别人遭受不幸的时候,感到自己也会受到同样的痛苦,因此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让他们摆脱苦难。 2、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简要地介绍人类怜悯的历 史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怜悯是人性的基本特点,是构成人类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调怜悯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援助精神。 3、可以通过名人典故、新闻报道等生动的案例解释怜悯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与方法 1、教学设计 本教案选取适当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怜悯的内涵和实际意义,让学生亲身感受”怜悯的快乐“。 2、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的使用: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怜悯的实践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怜悯的意义和价值。

合作学习法的使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加深学生对怜悯概念的认识。 五、教学学时安排及具体步骤 1、学时安排 本节“怜悯是人的天性”精品教案共需2节,每节课时45分钟。 2、教学步骤 第一节课 A、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怜悯 1. 铺设一些图片:例如困难的小动物、许多灾民、瑟瑟发抖 的小鸟、跌倒的老人等等。 2. 叫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图片,再冷静思考一下为什么 自己会有这种感触。 3. 在白板上提问:怜悯是什么?你们有怎样的体验或经历过? B、展示学生选取的各种图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精品课教学设计(竞赛课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7课 《我变成了一棵树》精品课教学设计(竞赛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想象奇特,这篇童话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的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故事情节充满了童真童趣,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赞美了母爱的温馨和美好。 这一单元的导语是:走进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学生不仅可以感受想象的奇妙世界,还可以构建自己的想象天地。变形和创新是我教本课教学的大胆引领,我立足单元训练要求,启发学生从自己美好的想象出发,走进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王国,享受想象世界的神奇与快乐。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在想象的世界里引领学生展翅飞翔。引导学生感受和创造一段奇妙的变身之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15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

事情。 四、教学准备: 1、预习: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文情景视频、骄傲的大树视频。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正确读写“形状、狐狸”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中想象的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自学,导入新课。 (一)复习词语,检查认读。 1、课件出示:(复习生字词) 希望痒痒的形状鳄鱼狐狸丁零丁零巧克力香肠继续 糖醋抬头面包花生牛奶继续饭菜排骨麻烦 2、复习生字。 3、复习多音字。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部编版《我们奇妙的世界》精品教案1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篇课文通过描写天地间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的奇妙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喜爱。课文描写的事物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在作者眼中却是如此美丽的景色。常见的事物在生动的语言描写中变得神奇和迷人,读者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既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也提醒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课文的内容较多,篇幅比较长,但整体来看课文的结构和逻辑是清晰的,呈现一个“总—分—总”的结构。课文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分别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奇妙的。第2~16自然段分别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开来写。从天空中的太阳、云彩、雨水、群星等事物的描写来展现天空的神奇;大地方面则是主要写了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动植物们的生活随之改变,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来展现大地的生机和活力。第17、18自然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强调这个世界上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仔细地去找。 课文中关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的描写,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都是有一个总起句“你看天空的珍藏——”和“再看大地的珍藏——”,一个“再”形成清晰的脉络,连接起课文的两个部分;另一个相同之处是两个部分的内容都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不同的是天空部分是按照一天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从清晨、落日到黑夜,写尽了一天之中天空的变化,而大地部分是按照一年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轮转变化也是大地的变化。 本文的语言富有情感,且描写生动。课文内容丰富,但是每一自然段的划分都很简短,很多段落只有一两句话。简短的自然段如诗一样排列整齐,生动的语言也充满诗意和画面感。比如,升起的太阳像个大火球,雨后的水洼像面镜子,黑夜的群星像蜡烛,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像锋利的刀剑,融化的水滴像珍珠。课文中运用到的色彩也是非常多的,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清晨的天空用到了粉红色、蔚蓝色,夕阳下的天空用到了金色、红色、紫色,写水果用到了鲜红色、深紫色和浅黄.色。同时,课文对事物的动态描写也很多:太阳升起落下、云彩飞行、雨点降落、蝴蝶起舞、鸟儿振翅、树叶飘落……这些事物由原本的静态变得灵动。通过这些优美的语句,世界上平凡简单的事物变得有趣且精彩,仿佛有了某种神奇的魔力,完美地体现了课文的主题——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会认“呈、雕”等生字,会写“呈、幻”等生字,会写“奇妙、呈现”等词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