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一、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并使用工具→能够用火;大脑越来越发达,产生了语言和意识。(二)人的生殖

1.生命的起点: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受精的部位:输卵管。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器官):胎盘。

2.主要性器官: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怀孕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 8周成胎儿,现人形 40周后分娩4.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5.胎儿生活在子宫里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6.胎盘呈扁圆形,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三)青春期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卫生:矛盾心理;性意识萌动。

二、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营养物质。

2.为生命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

最重要(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3.水的功能:营养物质及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4.无机盐:包括含铁、钙、磷、碘、锌等。缺钙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磷易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缺锌易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

5.维生素:需要量少,但不能缺少。缺少VA――夜盲症;VB1――脚气病;VC――坏血病;VD――佝偻病。

6.植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溶于水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则溶于油脂中;维生素C的性质不够稳定,高温烹调和长时间贮存等容易遭到破坏。

7.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二)消化和吸收P29-34

消化道外: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消化腺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内: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小肠的起始部位是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2.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唾液淀粉酶酶开始消化的部位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口腔

蛋白酶

蛋白质---------------氨基酸胃

胆汁脂肪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小肠

3.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被称为消化。消化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

4.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被称为吸收。5.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器官:小肠。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特点:(1)小肠很长,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2)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3)小肠能蠕动,且内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肠液、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利于消化)

6.消化和吸收的有关问题: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用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

喝酒最先损伤的部位是胃。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有解毒作用,可以分泌胆汁(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储存在胆囊内),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怕吃油腻食物,可能是肝脏有问题。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经血液循环最终进入组织细胞

(三)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人们的营养必需合理,这叫合理营养。

2.为了保持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3.食品安全以防蔬果和水果被喷洒过农药

三、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组成: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作用: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功能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同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这些能力是有限的。

保证气体畅通的结构: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保证气体温暖的结构:鼻粘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保证气体湿润的结构:鼻粘膜分泌黏液;气管壁腺细胞分泌黏液;保证气体清洁的结构:鼻毛;鼻粘膜分泌黏液;气管壁腺细胞分泌黏

液;气管壁上的纤毛。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2.胸腔的底部是(腹腔的顶部)是膈,膈主要是肌肉组织。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原理:呼吸运动――呼吸肌活动的结果。

具体过程:

吸气:呼吸肌(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吸入。

呼气:呼吸肌(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增高(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排出。

吸气过程、呼气过程完成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与外界气压。

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4.呼吸的全过程

5.呼吸的有关问题: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病原体。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痰液进行传播,因此,我们不要养成随地吐痰的坏习惯。

鼻涕是鼻黏膜分泌的粘液。

肺的气体交换的功能主要由肺泡来完成。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肺泡数量多,表面极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室内二氧化碳增多,会使人出现打哈欠的现象。

吸入的氧气和吸收的营养物质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知识点及习题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要点记忆 1、 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包括呼吸、排汗、排尿三条途径。 2、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肾脏形成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3、 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4、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两个连续的阶段。 5、 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液主要包括水、无机盐、尿素。 6、 排尿的意义: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知识整合 ] > __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原尿。 ________ (形成尿液) ——肾单位< J ________ (输出尿液)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尿液。 泌尿系统" __________ (暂存尿液)卜排尿的意义:排出 ,调节体内 的平衡。 = ________ (排出尿液)」 当堂检测 1、 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A.出汗 B.排尿 C.排便 D.呼出二氧化碳 2、 在血浆、原尿、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 、葡萄糖、无机盐和水 B 、水、尿素、无机盐 C 、水、无机盐、葡萄糖 D 、水、尿素、蛋白质 3、 李先生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数倍。张女士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认为李先生和 张女士发生病变部位可能分别是( )①肾小球 ②肾单位 ③肾小管 ④肾小囊 A.①③ B. ②④ C. ③① D. ②③ 4、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原因是( ) A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 、肾小管的重吸收 C 、膀胱的贮尿作用 D 、输尿管的输导作用 5、 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是 ( )。 ①葡萄糖大量减少 ②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③氧的含量降低 ④尿素的含量降低 ⑤氧的含量增加 (3) 样品B 中的葡萄糖是经过 1 的 作用出现的,样品 C 中的 葡萄糖是经过 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 作用而没有的。 (4) 血液流经3时,不能滤过到6中的成分有 和。图中结构⑥中的液体是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68 中张虹 A.①② B.③④ 6、下图是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数比较表。据图、表回答问题: C.④⑤ D.②③ 右表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物质质量分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一、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并使用工具→能够用火;大脑越来越发达,产生了语言和意识。(二)人的生殖 1.生命的起点: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受精的部位:输卵管。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器官):胎盘。 2.主要性器官: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怀孕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 8周成胎儿,现人形 40周后分娩4.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5.胎儿生活在子宫里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6.胎盘呈扁圆形,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三)青春期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卫生:矛盾心理;性意识萌动。 二、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营养物质。 2.为生命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

最重要(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3.水的功能:营养物质及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4.无机盐:包括含铁、钙、磷、碘、锌等。缺钙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磷易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缺锌易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 5.维生素:需要量少,但不能缺少。缺少VA――夜盲症;VB1――脚气病;VC――坏血病;VD――佝偻病。 6.植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溶于水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则溶于油脂中;维生素C的性质不够稳定,高温烹调和长时间贮存等容易遭到破坏。 7.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二)消化和吸收P29-34 消化道外: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消化腺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内: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小肠的起始部位是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2.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唾液淀粉酶酶开始消化的部位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口腔 蛋白酶 蛋白质---------------氨基酸胃 胆汁脂肪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小肠 3.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被称为消化。消化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相关知识链接 1.从人体的结构层次上看,血液属于组织,其中的细胞为血细胞。 2.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以及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都是通过血液进行运输的。 教材51页资料分析——分析血液的成分 (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的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两层的交界面还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与血小板。(抗凝剂是指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或称抗凝物质) (2)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对血液成分进行的化验检查,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一般来说,血常规化验单上注明了血液中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的测定值和正常参考值。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1.成分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其次是血浆蛋白(约占7%),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细胞排出的 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 2.主要作用: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教材52页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重点、难点) (1)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材料用具: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①将显微镜对好光,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②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2.红细胞(重点) (1) 形态结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没 有细胞核。(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这样可以增大表面积,提高运输氧的能力。) (2)寿命: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它的寿命不会很长,一般只能生存120天左右。但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不会因此而减少,原因是骨髓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红细胞来补充。 (3)作用: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知识框架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知识框架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2)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3)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 (4)根据血流方向分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甲:静脉(分→合) 乙:动脉(合→分) 丙:毛细血管(最细,红细胞单行通过)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七年级下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生物第四章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发展、结构、功能和分类等。在七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了解生物的细胞组成、组织器官、生物圈、遗传等知识点。本文将重点介绍七年级下生物的第四章知识点,包括生物之间的关系与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互相作用的稳定生物群落。 2. 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内占有的独特地位,它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在生态系统内具有不同的竞争关系。 3.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技术。 4.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系、生态系统、生物区域和生物群落。

5. 自然界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态关系,如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多种生态关系。 6.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竞争。 7. 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可分为物种间的共生和物种内的共生。 8. 生态环境是指无机物和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气候和生物体。 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在环境影响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如人为因素破坏,将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大气污染、土地开发和荒漠化等。因此,人类应该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七年级下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们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也必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为维护生态平衡、建立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3、小肠的结构特点是: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②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的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③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吸收。④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适于消化。 4、小肠的结构图 5、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口腔内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胃 腺: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在胃内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 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在小肠内,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肠 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在小肠内,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肝 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在小肠内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 膈肌 胸 廓 肺 肺内气压 气体进 出 吸 气 收 缩 扩 张 扩张 下 降 进 肺 呼 气 舒 张 缩 小 回缩 升 高 出 肺 指出膈肌运动模式图中各部分代表的名称: 胸围差=尽力吸气时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胸围长度。 测定胸围差时,要求测三次,计算出平均值。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肺泡的结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吸气-膈收缩 膈 肺 气管 胸廓 呼气-膈舒张 模拟膈肌的运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二章人体的营养知识点总结(总9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四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相关知识链接 1、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例如,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肝、胰、唾液腺等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消化系统,共同完成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 2、既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题中的60%~70%。维生素是一类简单的有机物,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知识点一: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物质及消化的概念(重点) (1)消化的物质 我们可从食物中摄取淀粉、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2)消化的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重点)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在消化道内,食物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吸收。 ①组成: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②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唾液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能力。吃东西的时候,牙齿将食物切断、磨碎;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舌一方面配合牙齿的咀嚼,一方面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牙齿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牙齿损坏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舌能将唾液和食物充分搅拌、混合。 (2)消化腺:消化腺是能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的腺体。人体的消化腺主要包括唾液腺、肝、胰、胃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胰位于消化道的外面,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壁内。(提示:消化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主要有肝脏、唾液腺、胰腺。另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如肠腺、胃腺。) 注意:区分消化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

七年级生物(下)第四单元 第四、五章知识整理与复习

七年级生物(下)第四单元 第四、五章知识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 1、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区分三种血细胞。 2、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能区分三种血管。 3、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了解血液循环的种类。 5、泌尿系统的组成。 6、尿的形成和排出。 7、皮肤与汗液的分泌。 教学重难点: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组成。 2、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看视频完成自主构建中的血液组成。 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水、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运载 ,运输养料和废物 两面凹,圆饼关,无 主要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 较大,有细胞核 有防御、保护的功能 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 有止血、加速凝血的作用 _______的血 _______的血

输血与血型 血型:__________型、__________型、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型四种倡导无偿献血:提倡_______________周岁公民自愿献血。 三、典例分析。 例1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数量可以作为贫血的依据。 B、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也能与氧分离。 C、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D、血红蛋白一旦与氧结合,就不能分离。 针对练习一 1、下图青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例2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皮筋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①变得扁起来,在橡胶软管下主发现血管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血管①②依次是()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动脉 针对练二 2、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人体的三种血管。乙中血液流速最快,据此判断,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甲乙丙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乙—丙——甲 3、某人大腿受伤出血,血色鲜红,血流呈喷射状,你认为损伤的血管 是() A、小静脉 B、大静脉 C、小动脉 D、大动脉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着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露西少女; 4、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5、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其中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6、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是臂行;人类是自立行走;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程度不同; 7、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由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阴囊、睾丸等组成; 2、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输精管:输送精子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 3、女性生殖系统由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等组成; 4、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5、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的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 卵细胞相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受精场所:输卵管; 6、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 就是怀孕; 7、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 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 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胎盘 8、分娩;从怀孕到分娩大约需要40周左右的时间; 第三节青春期 1、身体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着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的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2、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男性第二性征:长喉结、变声、出胡须、出现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发育等; 女性第二性征:乳房发育、臀部变圆、出现腋毛阴毛等; 5、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 怀;2内心世界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3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膳食纤维为第七 营养 2、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马铃薯等 主要的贮能物质是脂肪,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油,大豆等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人的生长发育、细胞受损修 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 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等。 3. 当受凉感冒时,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吐痰、呼吸不通畅等症状。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 鼻 咽 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教材41页资料分析——分析呼吸道的作用(难点)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如在气管和支气管中有“C”形软骨,这样保证了气流通畅。 (2)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左右,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温度很低,寒冷的空气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的进入;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空气变得清洁;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刺激。 (4)气管的下端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右肺。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在肺内形成树状的分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呼吸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但是,有时吸入气体中的一些粉尘、病原微生物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人体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病人常表现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 (6)由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不能做到完全的清洁,因此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需要戴口罩以减少灰尘的吸入。在一些存在的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第四单元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知识点总结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包括: ,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有: ,无机物有:。 2、主要的供能物质是,储备的能源物质是,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三大供能物质指: 3、是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提供,很多,需要量,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①缺:皮肤干燥、、干眼症等,多吃动物肝脏、胡萝卜; ②缺:易患、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吃黄豆、谷类; ③缺:易患、抵抗力下降,多吃蔬菜(辣椒)、水果(猕猴桃) ④缺:易患、骨质疏松等。多晒太阳。 4、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以及等废物,只有溶解在中才能运输。 5、无机盐: ①缺:儿童易患(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人特别是妇女易患; ②缺会引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③是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乏力、头晕等); ④缺易患(俗称大脖子病),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6、第七类营养素是指。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食物中的、和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过程,叫做。如淀粉分解成、脂肪分解成和、蛋白质分解成。 2、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环形的皱襞表面的,大大增加了小肠的。 3、消化系统由和组成。消化道包括:、、 、、和。消化腺有、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能分泌,参与的消化。 4、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等物质可以被人体。 5、淀粉在中开始消化,口腔中有,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最终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蛋白质在中开始消化,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脂肪在中开始消化,分泌肠液,含有消化、和的酶,肝脏分泌的对有作用,没有作用;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的酶。 6、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 7、食物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淀粉是,蛋白质是,脂肪是。最终被消化的部位都是。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8、经常酗酒最直接伤害的消化器官是,最终由分解。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生活在草地进化 地球环境发生变 化现代人类 森林古猿生活在森林进化 现代类人猿 二、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继续发 育分娩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

卵细胞完成受精形成组织和器官怀孕八周左右 在输卵管内发育在母体子宫内发育40周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 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卫生保健: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卫生保健: 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 四、计划生育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第4单元第4、5、6、7章)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1)血浆: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90%是水,血浆蛋白约占7%,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占3%。 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 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①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 细胞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中有含铁的血红蛋白,呈红色,决定 了血液的颜色,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主要作用:运输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数量过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 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②白细胞:白细胞体积较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主要作用: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如果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③血小板: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性状不规则。 主要作用:止血:聚集在伤口处,堵住血管。 凝血:释放促血凝物质,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3)血液的功能: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二、血液的管道——血管 血管 名称 结构 功能 管壁特点血流速度瓣膜 动脉较厚,弹性大快无 将血液从心脏送 到身体各部分静脉较薄,弹性小慢 四肢静脉有 静脉瓣 将血液从身体各 部分输送回心脏毛细 血管 非常薄,只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内径很 小,只允许红细胞单 行通过 最慢无 便于血液与组织 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 换 补充: 动脉出血:血流量较大,速度急,似喷泉样射出,危险大 处理方法:在受伤处的近心端用手紧压或用加压包、止血带止血法。 静脉出血:出血持续不断,出血量逐渐增多,如不及时止血,会因失血而 休克。 处理方法:在受伤处的远心端用手紧压或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缓慢渗出,出血量少,一般会由于血液凝固而自 然止血。 处理方法:先对伤口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为了便于观察血液的流动,应选择活的并且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 (2)图中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漏出口和尾部,并不时地往棉絮 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使小鱼能够正常呼吸。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知识点 关于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知识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知识点(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知识点1 一、排泄 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途径: 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2.输尿管 3.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4.尿道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四、人粪尿的处理 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知识点2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2)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单选题 1、无偿献血时,护士首先要用橡皮管进行捆扎,护士针刺部位及针刺的血管分别是() A.捆扎部位的远心端静脉B.捆扎部位的近心端静脉 C.捆扎部位的远心端动脉D.捆扎部位的近心端动脉 答案:A 分析: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因此在抽血和输液(俗称打吊针)时,医生把针刺入静脉血管。 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因此要远心端止血。

所以,无偿献血时,护士首先要用橡皮管进行捆扎,护士针刺的部位及针刺的血管分别是针刺部位的远心端、静脉。 故选A。 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小李同学善于整理和反思,下面是他针对消化系统图整理的相关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胰液是由图一中的③分泌的,④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B.图一②内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C.图二中Y曲线应该是肥肉的主要成分的消化曲线,最终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 D.图二所示的消化类型属于化学性消化,E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答案:A 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图一中①口腔,②胃,③胰腺,④大肠,⑤小肠,⑥肝脏。(2)图二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Z表示脂肪的消化。 A.③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对蛋白质、糖类、脂肪有消化作用;大肠不具备消化功能,可吸收少量水和无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起源 1.人类起源的两种观点:神创论(各种生物是由神创造出来的)和进化论(各种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来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形态结构与人类非常相似,与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类的进化 证据:古人类化石,300万年前“露西”骨骼化石;东非人制造的工具化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在体质特征方面的相似性。 4.人类的发展 体型: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会使用并制造各种复杂的现代化工具 着衣: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美观

二、人的生殖 2.生殖过程 ①排卵:卵巢产生卵细胞后排出到输卵管内 ②受精: ③卵裂: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④怀孕: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的过程。 ⑤胚胎发育: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后,吸收母体的营养,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步发育成 胚胎。经过8周左右的发育,外形上初具人形,此时的胚胎叫做胎儿。此后的发育叫做胎儿 发育。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除废物。 ⑥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 三、青春期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的结合过程,在众多精子中只有1个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储存和输送精子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排出精液和尿液 输精管:输送精子 前列腺:分泌粘液 精囊腺:分泌粘液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也是月经流出的通道 子宫:胎儿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