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薄层色谱技术理论,熟悉掌握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一、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

把吸附剂(固定相)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一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展开,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大小不同及溶剂对不同物质溶解分配系数不同,当溶剂流过时,各物质在吸附剂和溶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地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不易被吸附或易被溶剂溶解的物质相对移动得快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展开,不同的物质被彼此分开,最后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将展开完毕的薄层板从密闭容器中取出后,应用特定的试药或方法将斑点显色,从而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

二、薄层板的制备

1.玻璃板

用一块玻璃板涂上很薄的吸附剂,如硅胶或氧化铝等,玻璃板要求薄厚一致,大小相同,表面光滑平整,一般玻璃只要合乎这些要求就可。如果找不到平整均一的,将旧光学照像底片截成同样大小也可以。用前先将玻璃用肥皂和水洗干净,必要时浸泡在清洗液中,然后水洗烤干,用纱布擦光。

玻璃板大小有各种规格,一般有20×20、20×10、20×5厘米,也有更小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宽度要求至少能点开两三个样品,每两点之间相隔至少1.5厘米,玻板长度一般要满足展开10厘米的距离。点样的起点应距底边至少1.5厘米的距离。

2.吸附剂

应用最广泛的为硅胶和氧化铝,市场上有专供薄层色谱用的吸附剂,规格分不含粘合剂的硅胶H,氧化铝H和含有粘合剂熟石膏的硅胶G,氧化铝G,如市售硅胶G含13%熟石膏,氧化铝分中性、酸性、碱性三种。吸附剂的粒度范围最好在180-200目之间,太小了流速慢,太大则影响分离效果。如不合要求,应过筛。

3.薄层板的涂布

最简单的涂布方法是用两条比玻璃板厚0.25毫米的玻璃条或有机玻璃条(或在同样厚度的玻璃条下粘一层胶布),将玻璃板夹住,把调好的吸附剂浆液平铺在薄层板上,然后用一有机玻璃条或直尺,迅速均匀地向前推进,就象推血片一样,只要推进的速度均匀一致,即可得到薄厚均匀的薄层板,如在一块玻璃板末端再接一块相同的玻璃板,把剩余的装液接过去,可使涂层边缘整齐,厚度一致,吸附剂浆液的加水量和搅拌时间是涂布成败的关键,像12×8平方厘米的玻璃板需要2~3克硅胶G,加4~6毫升水即可,只要技术熟练即能涂成厚薄一致,光滑平整的一块薄层板。不同性质不同批号的吸附剂,加水量和搅拌时间有时可有差异,应根据情况摸出规律。为了达到涂布的各板厚度均匀一致,最好采用涂布器进行薄层的涂布。

为了增加薄层的牢固性及易于保存,可在涂布过程中加入某些粘合剂以增加薄层的硬度。

一般采用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应用方法是取CMC-Na 1克溶于100毫升水中,加热煮沸溶解,按比例与硅胶搅匀,铺板。涂成之后先把玻板放在平面上,室内干固,再对光检查,看是不是均匀,有无气泡,平整光洁度如何,合格的上烤箱110℃加热30分钟进行活化,冷却后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在进行实验时,应尽量可能采用同批号涂布活化的薄层板,以减少因活化不一致引起的Rf值发生差异,目前国内市场已有成品供应,如黄岩化学分析材料厂即有各种类型的薄层板出售。

三、薄层板的使用

1.点样

将样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应尽量避免有水),取微量注射器或玻璃毛细管截齐后,吸取一定量的检样,轻轻接触到薄层上,使样品自动吸到薄层上,点的直径不要超过0.3厘米,一次不能点完,待干后再点,稍有过分就会损伤板面,影响展开后的斑点形状。每两个样点之间相距至少1.5厘米。点样的起点距薄板底边至少1.5厘米,以免样点浸入展开溶剂中,同块薄板上各样点应保持在与底边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为控制好点样距离,应用薄层点样尺架。

2.展开

根据薄层板大小,自行选用适当玻璃标本缸,长方形,如17×10×6厘米的标本缸可容纳下15×9厘米的玻璃板。采用较大的玻璃缸和玻璃板时,在缸内沿周围缸壁衬一层预先浸有溶剂的滤纸,以便缸内展开溶剂易达到饱和,防止边缘效应(即两边缘的点走得快)和同一物质Rf值不一致现象。

一般将薄层板斜置展开容器内,密闭。先不使溶剂浸湿薄层板,饱和10~15分钟后再进行展开,展开溶剂沿着薄层板向上移动。对加粘合剂的涂板可以近于垂直的状态进行展开,而对未加粘合剂的薄层板则必须以倾斜状态(15度角)进行展开。为了防止产生“边缘效应”和展开溶剂不饱和现象。还可采用夹心式展开容器,其方法是将薄层板的左右两侧各刮去5~10毫米,垫上条状玻璃或塑料,盖一块与薄层板同样大小的玻璃,用夹子将两边夹好,插入展开溶剂中进行展开,并能取得良好效果。

3.显色

薄层展开后,凉干。如含粘合剂,即可直接喷显色剂,使之显色,有的还需经紫外线(254nm)照射后方能显色;对不含粘合剂的薄板,在喷显色剂时应尽量远离薄层板,否则会连吸附剂一起吹掉,应予以注意。

四、检样的定性定量分析

1.比移值(Rf)的测定

当样品的薄板一端被展开,经过毛细管作用流向另一端,样品是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并沿着溶剂流动的方向移动,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各组分的移动速度也不同,经一定距离后使各组分彼此分离。样品各组分移动的速率,亦即分离后在薄层板上的位置与溶剂展开前沿的距离的比值为比移植。

2.定性分析

相同的物质Rf值应当是相同的,但因能影响Rf值的因素很多,要想得到与标准物质相同的Rf值,最好在鉴定时,将样品与标准物质点在同一张薄层板上一同展开,根据检样斑点的Rf值与标准样品的Rf值比较,即可确定二者是否相同,但要做到准确的定性,需要两种以上展开溶剂系统所得的Rf值比较判断。

3.定量分析

(1)目测比较法

①用吸附剂(如硅胶G)涂布成厚0.25~0.5毫米,大小20×20厘米的薄层板,110℃活化30分钟,室温冷却。

②用微量注射器(10微升)在距板底1.5厘米处,将标准样品溶液按1、3、

5、7微克自左向右点在起始线上,然后再吸取不同量的检材提取溶液(相同于1、3、5克检材的提取溶液)按次序点在同一板的右侧。

③选择比移值适中的展开剂(Rf在0.45~0.75之间者)用夹心式展开法或连续薄层展开法。展开距离为10厘米,显色剂要求能使显色后的斑点明显清晰。这样得到的色斑比较集中,重现性好,便于比较。

④显色后,观察其色斑大小,深浅与已知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系列色斑相比较,粗略定出含量,然后算出检液总体中含量,根据所取检材量,求出百分含量。

(2)洗脱测定法

①在制备好的薄层板左端,先点一标准样品点,作为对照定位用,然后根据检材提取溶液的多少,在同一板的右端点成点状或线状。

②置玻璃缸中展开(如有连续薄层展开仪更好),展开后晾干,再用玻璃板遮住右侧检材部分,仅使对照定位点显色。

③显色后,根据斑点位置将未显色部分(相当于色斑所在部分)的吸附剂用刮刀刮下或用抽吸法收集起来。

④将收集的吸附剂置于小层析柱管中,用极性大的溶剂甲醇或乙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加以浓缩。

⑤用适当溶剂调整到一定体积,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被检物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测定。同时用薄层吸附剂洗脱液作空白吸收值测定。

如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比色反应,还可用比色计测定化合物的含量。

上述洗脱液亦可作为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分析前的处理液。

(3)薄层色谱扫描仪测量法

以洗脱法处理层析色斑,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有些待测成分不能定量地洗脱下来。或者在洗脱过程中发生分解,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最好是采用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直接定量检测,经电子积分器积分推算出检样中待测物质的含量。其测定方法包括为:①斑点面积测量法;②斑点光密度测量法;③斑点荧光测量法。

附:实验仪器

1.薄层涂布器 2.微量注射器 3.薄层点样尺架

4.薄层板展开缸 5.吸引器 6.喷瓶

7.烘烤箱

实验二氢氰酸及氰化物的检测

目的要求:了解氰化物中毒的条件和毒性反应,掌握氰化物的化学性质,检材的采取及处理方法和常见的鉴定方法。

一、检材采取和毒物的分离

1.检材采取:最好的检材为中毒者剩余的食物、饮料、呕吐物及尸体胃和胃内容物,其次为血液,肺、肝、脑等。吸入中毒的应采取血液为宜。检材应盛于密闭容器内,并尽量少留空间,尽快进行检验,不能及时检验者应将检材低温冰冻保存。

2.毒物分离:含氰化物中毒检材的分离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1)分离原理:氰化物遇酸可形成易挥发的氢氰酸,氢氰酸具有较高的蒸气压,检材在酸性条件下当和水同时加热或通入热水蒸气时,能随水蒸汽在较低的温度沸腾蒸馏出来,在碱性环境下被冷却收集,达到分离的目的。

(2)操作方法:取适当量检材(10~50克),剪碎或捣碎,放入25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水2倍,再加10%的酒石酸酸化(PH5)。取1000毫升烧瓶作为水蒸气发生瓶,倒入热水,投入数小块沸石,上插安全管(长度60厘米的玻璃管)。按图所示:

用连接管将两瓶相连,将检材瓶浸入水浴锅中接上冷凝管,收集液瓶中加入5毫升0.01N氢氧化钠溶液使接收管直接通到受液瓶中稀碱液液面下,以防馏出氰化物逸失,检查所有瓶塞及各接头处紧密不漏气后,将水蒸气发生瓶和水浴锅同时加热,收集馏液10分钟备检。

〔注意事项〕

(1)检材处理的愈碎愈好,检材溶液必须呈酸性。

(2)蒸馏装置的各接头处必须严密不漏气。

(3)蒸馏完毕后,应先将受液瓶取下,再将水蒸气发生瓶的瓶塞放松,或将水蒸气发生瓶与检材瓶之间的连接处拆开,然后再停止加热以防各瓶之间相互倒流。

(4)对血液、面糊、稀粥等检材,可加入2~3毫升液体石蜡或适量的三氯醋酸溶液,以避免蒸馏时发生大量的泡沫溢入冷凝管。

(5)蒸馏瓶中的内容物,不能超过瓶容积的1/3。

二、氢氰酸及氰化物的鉴定方法

(一)普鲁士蓝反应:

1.原理:蒸馏出来的氢氰酸吸收在稀碱溶液中生成氰化钾,加硫酸亚铁后生成亚铁氰化钾(黄血盐),后者与溶液内亚铁氧化成高铁,在酸性条件下,化合为亚铁氰化铁,即普鲁士兰或柏林蓝。该反应是氰化物的专属反应,阳性结果可确证氰化物的存在,反应灵敏度为1:5000。

2.操作方法:取蒸馏液3~5毫升,加新配的20%硫酸亚铁2滴,加热至恰沸,加稀硫酸使成酸性,如有氰根视含量多少,溶液有蓝绿色至深蓝色。量多即析出蓝色沉淀,量少时颜色和沉淀可能要隔24-48小时后才显出。

(二)氰化物的快速检验法

检材不经水蒸气蒸馏,可直接做普鲁士兰试验。

1.原理:氢氰酸与硫酸亚铁-氢氧化钠试纸作用生成亚铁氰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再与由空气氧化产生的三价铁离子作用生成普鲁士兰。

6HCN+Fe2++6OH-= Fe(CN)64-+6H2O

4Fe3++3 Fe(CN)4-6=Fe4[Fe(CN)6]3(普鲁士兰)

2.操作方法:取检材5~10克,置锥形瓶中,加适量水调成稀糊状,加10%的硫酸使之变成酸性,取滤纸一小方,滴加新配制的20%硫酸亚铁2滴及10%

氢氧化钠2滴,将此滤纸覆盖于锥形瓶口,瓶底缓缓加热,待有蒸气上冒,取下滤纸,浸入6N盐酸内,如有氰根,滤纸即蓝色斑点,水洗,色斑更鲜艳。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 (1)薄层板 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有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操作方法 (1) 薄层板制备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如在存放期间被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 范围:适用于薄层色谱法的测定。 职责:检验员,QC主管。 内容: 1 简述: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等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仪器与材料: 2.1 薄层板: 2.1.1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按固定相种类又可分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硅藻土、氧化铝、聚酰胺薄膜等薄层板。 2.1.2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自制薄层板系指手工(或借助涂布器)将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或其他适宜载板上使成为有一定厚度的均匀薄层。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 H、微晶纤维素等,其粒径一般为10~40um。 2.2 点样器:采用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点样器材,手动点样时一般采用微量毛细管。 2.3 展开容器: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平底或双槽薄层色谱专用展开缸,并配有严密的盖子。水平展时使用专用水平展开缸。 2.4 显色与显色装置按各品种项下规定。可采用喷雾显色、浸渍显色或蒸气熏蒸显色,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玻璃容器或适宜的展开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5 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或紫外光(254nm及365nm)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色谱图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3 操作方法: 3.1 薄层板制备: 3.1.1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min,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铝基片薄层板或聚酰胺薄膜均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涂层不得有破损,如在储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甲醇、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在展开容器中上行展开预洗,取出,晾干,活化后使用。 3.1.2自制薄层板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取羧甲基纤维素钠适量,加水适量,放置使溶胀,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放置,取上清液,即得),在研钵中沿同一方向研磨混匀,去除表面的气泡后,置玻璃板上使涂布均匀,或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涂层厚度为0.25、0.3或0.5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璃板,置水平台上

薄层板的制备经验总结

薄层板的制备经验总结 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 薄层板的制备总结经验总结 1.CMC-Na配置也比较重要,不能太稀了,不然硅胶的黏附性不好,铺好的硅胶容易脱落.太稠了也不行,不容易和硅胶混匀 2.CMC-Na与硅胶混合时注意比例,一般为30克硅胶加入100克0.3-0.5%的CMC-Na水 溶液.如果铺多了的话可以凭经验就能感觉到适合的程度.混合时最好朝一个方向研,这样 也不容易有气泡 3.铺板的均匀.这也是关系到板好坏的重要方面.为了使薄层板硅胶均匀,铺好后将玻 璃板放在桌边小心上下颠动,保证薄层板所有地方都一样均匀. 4.铺板的厚度,个人所好有所不同.有的铺得较厚,这种情况CMC-Na不能太稀,不然硅 胶哗哗的掉.厚的板展开的时候慢些,但是点样量可以多一些不容易扩散.薄的板展开比较快,容易扩散点样量宜少 5.薄层板的活化.活化一定要铺好板干了以后放到烘箱活化.干了是指看不到有水痕在 上面.一般可以选择晚上铺板,早上的时候正好薄层板已干,可放进烘箱活化.为什么要完全 干了才能活化? 如果未完全干会导致活化的时候薄层板硅胶开裂. 一、手工铺板是非常考验你的耐力的事情,最好是找实验室的GGJJMMDD们一起,一 来速度快,二来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我认为,第一个关键的地方,你的CMC-Na溶液必须配制的好,放置的也要很好,完 全分层之后只能取上清液。上清液要澄清透明,时间太长的CMC-Na可能会发黄,如果有 霉菌出现的话,绝对不能使用。 第二就是硅胶和CMC- Na溶液的比例可以适当的调节,根据你所需要薄层板的软硬来 微调。可以一个人研磨,一个人缓慢的倒CMC-Na溶液。研磨时最能考验你的定力,我觉 得你该找女生来磨,但是那种太文弱的不行。研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速度不宜快,要顺 着研钵的边缘,观察仔细,一定要把气泡赶尽杀绝。研磨好的因改是均匀的,没有气泡, 没有固体的粉末类异物,溶液有一定的粘性。最后,铺板,我觉得是各人各喜欢,可以 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倒时也要注意不能引入小气泡。可以用玻璃棒引 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顺便说一句,玻璃板应该很干净,没有划痕,没有缺口,4个角 要“健全”),如有需要,可以双手10个指头拖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使得硅胶分摊 匀称。尤其是4个 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

薄层色谱之薄层板的制备技术和薄层分析的点样技术训练

色谱知识理论之 薄层色谱理论基础、操作及薄层扫描法简介 药检文摘日期:2011-8-11 薄层色谱基础理论、操作及薄层扫描法简介 一、基本概念及机理 1基本概念:层析法(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或成分)的理化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相中,由于各组分的不同速度移动,因而达到分离的过程及方法。 层析法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法等,我们主要讨论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层析法)根据层析原理分为二大类: 吸附层析:利用被分离物质在吸附剂上被吸附能力不同,用洗脱液使组分分离,如硅胶G''氧化铝薄层层析。 分配层析:利用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使组分分离。如微晶纤维素层析、纸层析等。 2层析机理:从层析法概念中我们了解任何层析都关系到被分离物质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即关系到分配系数(K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溶质在流动中浓度的大小''只是在不同层析法中''K有不同的意义。 在吸附层析法中K称为吸附系数。 KXa/Xs''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剂表面吸附的溶质的浓度Xa与从吸附剂表面解吸附到溶剂展开剂中溶质浓度Xs之比。 分配层析法:K为分配系数,即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s与其在流动中的浓度Cm之比。 即KCs/Cm 二、薄层材料及薄层板的制备 1材料: ①背材:支持薄层吸附剂的物质 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耐受展开剂和显色剂的化学作用及腐蚀;能耐受反应的温度;表面光骨,平整,有一定的厚度,保证吸附剂厚度均匀,以免引起误差。仪器扫描用板要求一定的板厚以便薄层斑点在仪器光束的焦距上(如Cs930''要求厚度在15mm左右。 常见背材是玻璃板,一般使用的是镜面玻璃;在涂铺薄层板前,将玻璃划裁成长宽为10×10''10×15''20×10''20×20cm的玻璃板''磨边之后''用洗液或洗涤剂浸泡、洗净、晾干,表面不应有指纹、油迹、水迹,否则影响吸附剂的牢固度及定性定量的准确性。 ②吸附剂:利用薄层层析解决一个分析任务,主要在于选择好合适吸附剂与展开剂。 常用吸附剂简介:按文献统计,在日常工作中硅胶G使用率在50、硅胶10、纤维素9、氧化铝3、聚酰胺25。 下面对使用率高的几个吸附剂进行讨论。 硅胶:缩小硅胶''整个结构中含有许多硅醇基-Si-OH''硅胶的吸附性主要在于此基团,基上羟基与极性化合物或不饱合化合物形成氢键,产生吸附力。 氧化铝 由于制备方法和处理方法不同,氧化铝可分为中性、碱性和酸性氧化铝。 氧化铝的吸附力主要依靠其氧原子与被测物中活泼氢结合成羟基而产生的。另外其暴露的Al3

制备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

制备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 引言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和鉴定化学物质的技术方法。它基于化学物质在固定相表面上的不同吸附性质,通过溶剂的上升过程,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开,并且通过比较吸附位置的方式进行鉴定。本文将介绍制备薄层色谱的详细操作步骤。 材料和仪器 •薄层色谱板 •密封槽 •滤纸 •玻璃饼干 •吸附剂(例如硅胶或氧化铝) •溶剂槽 •注射器 •光源(例如紫外灯) 操作步骤 步骤一:制备色谱板 1.清洗玻璃饼干:将玻璃饼干浸泡在去离子水中,然后用有机溶剂(例 如醋酸乙酯)进行清洗,并在通风环境中晾干。 2.准备色谱板:将吸附剂(硅胶或氧化铝)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均匀 涂抹在玻璃饼干上,并确保厚度均匀。然后将其放入密封槽中,在室温下静置几小时,使其干燥。 步骤二:样品制备 1.样品准备:根据需要分析的化合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剂将其溶解。 确保样品溶解度适宜,以便在色谱板上形成好的色谱带。 步骤三:样品上样 1.在色谱板上标记样品的起点位置,并在距离起点1-2厘米处进行上样。 对于液体样品,可使用微量注射器,在指定位置上滴上一定量的样品。对于固体样品,可将其溶解后使用同样的方法上样。

步骤四:上样溶剂系统 1.准备溶剂槽:根据需要选择双向开发或单向开发的方式,准备两种不 同极性的溶剂。通常,使用两种不同极性溶剂的混合物作为上样溶剂,以便在色谱板上产生良好的色谱分离。 步骤五:色谱开展 1.上样溶剂系统:将装有上样溶剂的溶剂槽放置在密封槽中,让溶剂槽 底部与槽盖上的孔相连。 2.开展色谱:将准备好的色谱板竖直放入溶剂槽中,确保样品不与溶剂 接触。然后将密封槽盖上,并允许溶剂通过色谱板。在溶剂往上升的过程中,化合物将在色谱板上分离出不同的色谱带。 步骤六:色谱带展现 1.取出色谱板:当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色谱板从溶剂槽中取 出。使用滤纸轻轻擦去多余的溶剂。 步骤七:鉴定结果 1.利用可见光或紫外灯照射色谱板,观察和记录色谱带的展现情况。根 据色谱带的位置和颜色来鉴定化合物。 结论 通过本文介绍的制备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可以成功地进行薄层色谱分离和鉴定化学物质的实验。根据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或调整。薄层色谱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有效的分析方法,在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技术,用于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的化合物。以下是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方法: 1. 准备薄层色谱板:选择合适的薄层色谱板,通常是由玻璃、铝箔或塑料片涂覆一层吸附性物质(如硅胶或氧化铝)制成。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厚度的色谱板。 2. 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准备待测样品和相应的标准溶液。将它们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得到均匀的溶液。通常使用无色的溶剂,如氯仿、甲醇或丙酮等。 3. 准备开发槽: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玻璃槽或容器,添加足够的色谱溶剂,使其深度约为1-2厘米。常用的色谱溶剂包括正己烷、乙酸乙酯和甲苯等。 4. 应用样品:使用微量注射器或吸管,在色谱板的一端(通常是底端)上沿直线或点状均匀地涂抹样品溶液。注意,样品斑点的大小和浓度应适度,以避免过度扩散和重叠。 5. 进行开发:将涂有样品的色谱板垂直放入装有色谱溶剂的开发槽

中,确保样品斑点不接触溶剂。盖上盖子,使色谱槽密封。色谱溶剂会在色谱板上升,沿着样品斑点上的吸附物向上运移。 6. 干燥和可视化:当溶剂前进到色谱板的一端时,取出色谱板,并迅速将其放在通风处晾干。然后,根据所需的可视化方法,使用适当的染色剂、紫外线灯或热激发等技术,对色谱板上的斑点进行可视化。 7. 测量和解释:测量每个化合物斑点的迁移距离,并计算相对迁移率(Rf 值)。Rf 值是化合物前进距离与溶剂前进距离之比,可用于标识和解释化合物。 薄层色谱操作的关键在于控制涂样、开发溶剂、色谱板和环境的条件,以获得准确、可重复和可靠的分离和分析结果。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变体和改进技术来适应特定的分离目标和样品特性。

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是一种较新的色谱法,兼具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能快速分别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薄层色谱性能优异,操作也较简单。 1.选择吸附剂 吸附剂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m,需要依据被分别物质的性质选择,常用的吸附剂有以下几种。

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别 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别 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类亲水性物质。 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分别。

2.制备薄层板 薄层板的质量将决议分别的效果,应当尽量均匀且厚薄一致。薄层板的制备紧要有两种方法: ①将干净干燥的玻璃板置于铺板器中心,在铺板槽中倒入糊状物,自左向右推,将糊状物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 ②将调成糊状物倒在玻璃板上,或用角匙舀到玻璃板上,再用玻璃棒或角匙铺平并用手捏住玻璃板一角,轻轻碰敲桌面,使薄层表面均匀并除去糊状物中的气泡。

制备完成后还需要将涂好的薄层板水平放置于室温下晾干,然后放在烘箱内加热活化。(硅胶板需在烘箱内渐渐升温至105—110度后保温30分钟;氧化铝板需在200—220度烘4小时) 3.点样 将待测样品溶在极性尽可能低的溶剂中配成1%的溶液。用一支平口的细毛细管蘸取少量样品溶液点在薄板上。

4.打开 薄层层析有多种打开方式,可分为上行、下行、双向打开等,这里介绍一下上行法和下行法。 上行法:在缸中加入充重量的打开剂,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打开缸的打开剂中,密封缸盖,待展开前沿离薄板上端1cm时,取出薄层板,并用铅笔轻轻画下溶剂前沿,晾干。 下行法:在打开缸的盖子上装一个小钩,将打开的纸片钩住,并通过一滤纸条将展开剂和纸片连起来。待打开剂前沿离纸片下端1cm时,取出纸片,并用铅笔轻轻画下溶剂前沿,晾干。

薄层色谱分离试验指导

薄层色谱分离试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薄层色谱法分离有机物的方法。 2、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将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板上制成薄层板,试样中的各组分在固 定相和作为展开剂的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发生溶解、吸附、再溶解、再吸附的分配过程。不 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同而形成彼此分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薄层色谱可分为吸附薄层色 谱(以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分配薄层色谱(用硅藻土和纤维素等)和离子交换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简单并能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 分离;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 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 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基本操作过程 (1)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吸附剂,最常用的是硅胶和氧化铝,其次是纤维素、 硅藻土、聚酰胺等; (2)薄层板的制备; (3)点样; (4)展开; (5)显色,Rf值计算。 三、具体操作 1、选择吸附剂 (1)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离(可制备成酸性不同或碱 性硅胶扩大使用范围)。 (2)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离(可制备成中性或酸性氧 化铝扩大使用范围)。 (3)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类亲水性物质。 (4)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分离。

薄层色谱

实验四 薄层色谱 计划学时:3学时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点中心的距离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 f R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µg ) 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三、实验装置 薄层板在不同的层析缸中展开的方式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和硅胶。 1)、硅胶: “硅胶H”—不含粘合剂; “硅胶G”—含煅石膏粘合剂; 其颗粒大小一般为260目以上。颗粒太大,展开剂移动速度快,分离效果不好;反之,颗粒太小,溶剂移动太慢,斑点不集中,效果也不理想。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因而R f值较小。 酸和碱> 醇、胺、硫醇> 酯、醛、酮> 芳香族化合物> 卤代物、醚>烯> 饱和烃 本实验选择的吸附剂为薄层色谱用硅胶G。 2、薄层板的制备(湿板的制备) 薄层板制备的好坏直接影响色谱的结果。薄层应尽量均匀且厚度要固定。否则,在展开时前沿不齐,色谱结果也不易重复。在烧杯中放入2g硅胶G,加入5—6ml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调成糊状。将配制好的浆料倾注到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拿在手中轻轻的左右摇晃,使其表面均匀平滑,在室温下晾干后进行活化。本实验用此法制备薄层板4片。

薄层色谱 的详细步骤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详解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留意事项提点建议。 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纵。 ⑴制板 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为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20cm、20cm×20cm等。称取适量硅胶,加进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留意防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 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前,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假如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大。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cm,点间间隔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沿间隔至少lcm,为防止边沿效

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往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间隔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 ①展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进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 宽的滤纸条,一端浸进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④展开应密闭,展距一般为8~15cm。薄层板放进展开室时,展开剂不能没过样点。一般情况下,展开剂浸进薄层下真个高度不宜超过 0.5cm。 ⑤展开剂每次展开后,都需要更换,不能重复使用。 ⑥展开后的薄层板用适当的方法,使溶剂挥发完全,然后进行检视。 ⑦ Rf值一般控制在0.3~0.8,当Rf值很大或很小时,应适当改变活动相的比例。 ⑷斑点的检出 展开后的薄层板经过干燥后,常用紫外光灯照射或用显色剂显色检出斑点。对于无色组分,在用显色剂时,显色剂喷洒要均匀,量要适度。紫外光灯的功率越大,暗室越暗,检出效果就越好。 展开分离后,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位置用比移值(Rf值)来表示。化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写TLC)是物理化学的分离技术,常用于药物的分离与分析现对此方法的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提点建议。 薄层色谱分析步骤 完成TLC分析通常需经制板、点样、展开、检出4步操作. ⑴制板 在一平面支持物(通常玻璃)上,均匀地涂制硅胶、氧化铝或其他吸附剂薄层、样品的分离、检测就在此薄层色谱板上进行。 一般选用适当规格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玻璃板。常用的薄层板规格有:10cm×20cm、5cm ×20cm、20cm×20cm等。称取适量硅胶,加入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Na),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制板。一般来说10cm×20cm的玻璃板,3~5g硅胶/块;硅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比例一般为1:2~1:4。制好的玻璃板放于水平台上,注意防尘。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置1l0℃烘箱中烘0.5~lh,取出,放凉,并将其放于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薄层板应无花斑、水印,方可备用。 ⑵点样 用微量进样器进行点样。点样,先用铅笔在层析上距末端lcm 处轻轻画一横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液在横线上轻轻点样,如果要重新点样,一定要等前一次点样残余的溶剂挥发 后再点样,以免点样斑点过。一般斑点直径大于2mm,不宜超过5mm.底线距基线1~2.5 cm,点间距离为lcm左右,样点与玻璃边缘距离至少lcm,为防止边缘效应,可将薄层板两边刮去1~2cm,再进行点样。 ⑶展开 将点了样的薄层板放在盛在有展开剂的展开槽中,由于毛细管作用,展开溶剂在薄层板上缓慢前进,前进至一定距离后,取出薄层板,样品组分固移动速度不同而彼此分离。①展开室应预饱和.为达到饱和效果,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或者在壁上贴两条与室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 ②展开剂一般为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溶剂,并且临用时新配为宜. ③薄层板点样后,应待溶剂挥发完,再放人展开室中展开。

制作薄层色谱硅胶板经验总结(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制作薄层色谱硅胶板经验总结(模版) 制作薄层色谱硅胶板经验总结 (1)CMC配制:CMC的浓度为3-4‰。在500ml烧杯中加入150ml水,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慢慢加入1.75gCMC,促使其溶解,搅拌20min后,再加入350ml水,一直搅拌1h。抽滤得CMC溶液待用。 (2)硅胶液配制:在研钵中加入约100ml上述CMC溶液,用研棒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硅胶GF254粉末(CMC水溶液的用量大约是硅胶质量的2-3倍之间),直至感到液体变得较粘稠状,且用研棒蘸取硅胶液可见粘丝状即可。切记不能马上就开始铺板,需要将其再放置约十几分钟,以使硅胶粉末能够充分吸收水分溶胀,过早铺板,将会造成硅胶板起泡、起鼓或起楞等。 (3)铺板:用药勺取适量硅胶液置于玻璃板上,并用药勺大致均匀地摊开,尤其四个角及边缘铺满,然后将该玻璃板在桌面上做上下地且幅度要大些颠动几次即可。 (4)干燥:自然晾干十几小时。 (5)活化:放在恒温干燥箱里于105-110℃干燥30min,然后冷却室温,取出存放在干燥器保存,待用。 第二篇: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 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 摘要薄层色谱法,是指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1]。本文介绍了薄层层析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主要应用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此方法的局限性、须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原理;操作方法;主要应用;局限性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 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

薄层色谱标准操作规程

依据:《GMP》与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的要求 目的:建立一个薄层色谱鉴别的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各种检验中薄层鉴别的操作 1.定义:薄层色谱法,系将细粉状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板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经点样、展开与显示以后,再与适宜的对照物质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于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仪器与材料 2.1 展开室:可选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平整。必要时在展开槽盖处可涂抹少量凡士林增加密闭性,但需注意勿沾污薄层板或溶入展开剂。 2.2 玻璃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也可用载玻片进行预试验。各种薄层板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玻璃板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厚度为2mm或3~4mm,预制板一般使用1mm的玻璃板。应有良好的平面性,可用镜面玻璃或浮法玻璃,还应有一定的耐热性,以使在烘烤时不致破裂。 2.3 涂布器:有手工涂布器和自动涂布器(用于定量分析),均应能使吸附剂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2.4 点样器:玻璃毛细管 2.5 吸附剂或载体首选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为直径10~40μm。其比表面积可达约600m2/g。 由于硅胶的质量、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分离度及检出限度。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其质量也有差别,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也会有分离效果不同的差

别。因此要使薄层分离的结果比较稳定,应严格控制硅胶质量。 3.薄层板的制备 薄层板分为无粘合剂(软板)和有粘合剂(硬板)两种.前者系将吸附剂直接放在洗净干燥的玻璃板一端,置涂布器上并调节好一定的涂布厚度,一般为0.25~0.5mm(供分析用).由于使用中易被分散,现多采用含有粘合剂的薄层板。 3.1 吸附剂(硅胶G)匀浆的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备用。一般水应少些为好,以能调制成适当的稠度,使涂层均匀一致为度,这样制成的薄层板较紧密,分离效果好. 硅胶CMC板是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粉(一般0.25%~0.75%)适量,加热煮沸溶解,放冷,备用.铺板时取其上清液使用。 3.2 铺板 3.2.1 倾注法 取适量调制的吸附剂浆,倒入准备好的玻璃板上,用洗净玻棒涂铺成一均匀的薄层再稍加振动,使整板薄层均匀.本法简便,但板面一致性差。 3.2.2 平铺法 在水平台面上,依次放置适量的玻璃板,另在玻璃板两边加上玻璃条做成框边(框边的厚度稍高于中间玻璃板约0.25~1mm),然后将吸附剂匀浆倒入中间玻璃板上,用有机玻璃板或玻璃棒向一定方向均匀地将吸附剂刮平,再逐片轻轻振动,使整板薄层均匀.本法可以一次平铺多块薄层板,简便易行,缺点同上,上述两种方法制成的薄层板,只适用一般定性分离。 3.2.3 涂铺器法 取适量调制的吸附剂匀浆,倒入涂布器中,在玻璃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璃板于室温下,置水平台上晾干,即得。 用涂布器制备薄层时涂布器移动的速度会影响薄层的厚度.移动快薄层就薄,反之则厚。因此操作者需要熟练掌握移动的速度.此外,薄层的厚度与水的比例、匀浆稠度等有关。本法可一次铺成几块薄层板,且分离效果和重现性好,可用于定量分离。 3.3 薄层的干燥(活化)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实验一 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制备薄层层析板,使叶绿素在层析板上分离显色。 二、 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常用 TLC (Chromatography )表示,又称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 0.01 μ g )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 500mg 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 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硅胶、硅藻土、聚酰胺和纤维素。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 “硅胶 H ”—不含粘合剂;“硅胶 G ”—含煅石膏粘合剂;“硅胶 HF 254 ”—含荧光物质,可用于波长为 254nm 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 GF 254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剂等类型。 粘合剂除上述的煅石膏(半水合硫酸钙: 2CaSO 4 · H 2O )外, 还可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 实验材料、器具 1、试剂 硅胶、4‰的CMC 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 2、实验用具:药匙、研钵、载玻片、量筒、玻棒 四、实验步骤 1、载玻片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干净的标准:水不是呈股流下,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 2、与硅胶混合:CMC -Na 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3ml :1g)。取CMC -N a 溶液倒入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铺板:将载玻片置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铺板时,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也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倒时也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泡。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置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3g 硅胶大约可铺7.5×2.5cm 载玻片5-6块) 4、晾干: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 5、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 ,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活化硅胶有利于提高硅胶的吸附性能,同时排除硅胶内部已吸收的水分及其他气体。通过活化硅胶,主要改变了硅胶内部的微孔结构,使其孔径的大小及微孔结构的排列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是这样硅胶的吸附变大,可能会使样品分离困难。

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薄层色谱技术理论,熟悉掌握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一、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 把吸附剂(固定相)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一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展开,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大小不同及溶剂对不同物质溶解分配系数不同,当溶剂流过时,各物质在吸附剂和溶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地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不易被吸附或易被溶剂溶解的物质相对移动得快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展开,不同的物质被彼此分开,最后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将展开完毕的薄层板从密闭容器中取出后,应用特定的试药或方法将斑点显色,从而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 二、薄层板的制备 1.玻璃板 用一块玻璃板涂上很薄的吸附剂,如硅胶或氧化铝等,玻璃板要求薄厚一致,大小相同,表面光滑平整,一般玻璃只要合乎这些要求就可。如果找不到平整均一的,将旧光学照像底片截成同样大小也可以。用前先将玻璃用肥皂和水洗干净,必要时浸泡在清洗液中,然后水洗烤干,用纱布擦光。 玻璃板大小有各种规格,一般有20×20、20×10、20×5厘米,也有更小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宽度要求至少能点开两三个样品,每两点之间相隔至少1.5厘米,玻板长度一般要满足展开10厘米的距离。点样的起点应距底边至少1.5厘米的距离。 2.吸附剂 应用最广泛的为硅胶和氧化铝,市场上有专供薄层色谱用的吸附剂,规格分不含粘合剂的硅胶H,氧化铝H和含有粘合剂熟石膏的硅胶G,氧化铝G,如市售硅胶G含13%熟石膏,氧化铝分中性、酸性、碱性三种。吸附剂的粒度范围最好在180-200目之间,太小了流速慢,太大则影响分离效果。如不合要求,应过筛。 3.薄层板的涂布 最简单的涂布方法是用两条比玻璃板厚0.25毫米的玻璃条或有机玻璃条(或在同样厚度的玻璃条下粘一层胶布),将玻璃板夹住,把调好的吸附剂浆液平铺在薄层板上,然后用一有机玻璃条或直尺,迅速均匀地向前推进,就象推血片一样,只要推进的速度均匀一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