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一、制备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是一种有效分离和分析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制药、化学、食品科学等。制备色谱技术是在制备大量样品的基础上

进行的,其目的是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制备色

谱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1.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

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溶剂体系。

(2)装填填料至柱内。

(3)平衡填料与进样溶液。

(4)进样。

(5)清洗柱子。

(6)逐步洗脱目标化合物。

(7)收集目标化合物。

(8)分析收集的物质。

2.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在薄层介质上进行的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

离高效等特点。其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好薄层介质、样品溶解液和色谱槽。

(2)在薄层介质上均匀涂敷样品溶解液。

(3)把薄层介质放入色谱槽中,使之完全浸泡在流动相中。

(4)开始上升运动,让溶剂从底部上升至薄层介质上方。

(5)观察薄层介质上的色带。

(6)将色带切下并分析。

3.凝胶柱层析法

凝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孔洞大小和分布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其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凝胶和溶剂体系。

(2)将凝胶填充至柱内。

(3)平衡凝胶与进样溶液。

(4)进样。

(5)清洗柱子。

(6)逐步洗脱目标化合物。

(7)收集目标化合物。

(8)分析收集的物质。

二、制备色谱实验经验

1.仔细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溶剂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分离目标化合物。

2.对填充物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研磨、筛选等,以提高分离效果。

3.在操作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避免交叉污染和实验结果的失真。

4.在样品的处理和进样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操作,以免损坏设备和样品。

5.在制备色谱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流速和温度等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6.注意溶剂的选择和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总结:制备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提纯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通过仔细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操作方法,并遵循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结果。为了提供更好的实验经验,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加深对色谱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一、制备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是一种有效分离和分析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制药、化学、食品科学等。制备色谱技术是在制备大量样品的基础上 进行的,其目的是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制备色 谱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1.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 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溶剂体系。 (2)装填填料至柱内。 (3)平衡填料与进样溶液。 (4)进样。 (5)清洗柱子。 (6)逐步洗脱目标化合物。 (7)收集目标化合物。 (8)分析收集的物质。 2.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在薄层介质上进行的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 离高效等特点。其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好薄层介质、样品溶解液和色谱槽。 (2)在薄层介质上均匀涂敷样品溶解液。 (3)把薄层介质放入色谱槽中,使之完全浸泡在流动相中。 (4)开始上升运动,让溶剂从底部上升至薄层介质上方。 (5)观察薄层介质上的色带。 (6)将色带切下并分析。 3.凝胶柱层析法 凝胶柱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孔洞大小和分布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其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凝胶和溶剂体系。 (2)将凝胶填充至柱内。 (3)平衡凝胶与进样溶液。 (4)进样。 (5)清洗柱子。 (6)逐步洗脱目标化合物。 (7)收集目标化合物。 (8)分析收集的物质。 二、制备色谱实验经验 1.仔细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溶剂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分离目标化合物。

2.对填充物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研磨、筛选等,以提高分离效果。 3.在操作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避免交叉污染和实验结果的失真。 4.在样品的处理和进样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操作,以免损坏设备和样品。 5.在制备色谱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流速和温度等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6.注意溶剂的选择和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总结:制备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提纯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通过仔细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操作方法,并遵循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结果。为了提供更好的实验经验,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加深对色谱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制备色谱技术

制备色谱技术 1.常压柱色谱有哪些种类?说出不同之处。→见书第三章 (1)吸附柱色谱:硅胶吸附柱色谱、氧化铝吸附柱色谱、活性炭吸附柱色谱、聚酰胺吸附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 (2)分配柱色谱 (3)萃取柱色谱 (4)离子交换柱色谱 (5)凝胶柱色谱 (6)亲和柱色谱 (7)干柱色谱 (8)并联多柱色谱 2.分配色谱、吸附色谱、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各是什么? 分配色谱: 吸附色谱: 凝胶色谱:凝胶是一类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其中以有机凝胶应用得较多,无机填料中,有硅胶和玻璃珠。有机填料中,有天然和合成两大类 3.反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什么? 4.如何利用Rf值来鉴定化合物? 5.非线性色谱:在制备色谱中进样量一般都比较大(克量级),这时样品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浓度关系不再是一条直线,在此种条件下发生的色谱过程,就称之为非线性色谱。 6.吸附柱色谱: 7.分离因子α:是两种组分的质量分配比之比,一般根据两个组分的色谱峰的调整保留时间相比而得 8.高速逆流柱色谱:书P142 9.渗滤法:书P217 10.制备色谱的最佳制备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书P6 11.商品硅胶中的字母符合G.P.F254,M.F.F354各表示什么意思?书P13/PPT→P4 1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原理及应用:书P43+P46 13.液-液吸附色谱中固定相及其基本原理?PPT张→P3 14.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种类:PPT张→P2 15.模拟移动床色谱原理:书P175 16.叙述柱层析中溶剂的选择原则 17.叙述制备分离的策略:PPT→P3 18.叙述硅胶柱色谱的操作步骤::PPT→P6 19.叙述高压制备色谱的分类、优点、局限性以及组成部分:PPT张→P1 20.高效液相色谱柱的保养方法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1 制备色谱到底是什么? (1)分析色谱的目的,是分析出混合物中一个(或者几个)纯物质的含量。制备色谱的目的,是从混合物中得到纯物质。 为了加快分离的时间与提高分离的效率,制备色谱的的进样品量很大,导致制备色谱柱子的分离负荷的相应加大,也就必须加大色谱柱填料,增大制备色谱的直径和长度,使用的相对多的流动相。 然而,当色谱柱上样品负载加大的时候,往往导致柱效急剧下降而得不到纯的产品。制备色谱,要解决容量与柱子效果之间的矛盾,对重现性也要考虑。从经济上来说。制备色谱要争取少用填料,少用溶剂,要尽可能多的得到产品。 (2)样品的前处理: 制备色谱柱子由于处理的样品多,比分析柱子更容易受污染,所以,必要的前处理就显得非常的必要。萃取、过滤、结晶、固相萃取等简单的分离方法,如果用得上,而且还不是很麻烦,就要尽可能多的采用以去掉杂质。 (3)制备色谱柱的材质及其特点 下面介绍一下,制备色谱柱常用的材质及其特点。 各种规格的玻璃柱子在实验室里头很容易得到,而且价格低廉,但玻璃柱子致命的弱点是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且非常容易破碎。当由于压力太小而导致流动相流速很慢的时候,高位液面或加高压空气(或者氮气)的采用是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在底下加真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不锈钢柱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抗压力性能,但其价格相对很贵。如果,只有很小的分离任务且经费也允许,市面上直径为1cm的小型制备柱就是首选。 有机玻璃柱子也能抗压力耐腐蚀,相对不锈钢柱子而言,它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液体的运行状态,对有色的物质其特点就更为突出。 (4)固定相的选择 硅胶、键合固定相(如C18)、离子交换树脂、聚酰胺、氧化铝、凝胶等都可以作为色谱柱的填料。有不少文献报道,对填料可以进行一下处理提高了分离效果,如,对硅胶进行的硝酸银(或缓冲液)处理。 (5)装柱方法的选择 ? 根据固定相颗粒度和柱子的尺寸,采用不同的装柱方法,往往装填越好分离效果越好。装柱效果跟填料的颗粒度关系很大,颗粒度的减少会导致装柱的难度。一般来说,

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实验一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薄层色谱技术理论,熟悉掌握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一、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 把吸附剂(固定相)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一薄层板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展开,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大小不同及溶剂对不同物质溶解分配系数不同,当溶剂流过时,各物质在吸附剂和溶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地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不易被吸附或易被溶剂溶解的物质相对移动得快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展开,不同的物质被彼此分开,最后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将展开完毕的薄层板从密闭容器中取出后,应用特定的试药或方法将斑点显色,从而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 二、薄层板的制备 1.玻璃板 用一块玻璃板涂上很薄的吸附剂,如硅胶或氧化铝等,玻璃板要求薄厚一致,大小相同,表面光滑平整,一般玻璃只要合乎这些要求就可。如果找不到平整均一的,将旧光学照像底片截成同样大小也可以。用前先将玻璃用肥皂和水洗干净,必要时浸泡在清洗液中,然后水洗烤干,用纱布擦光。 玻璃板大小有各种规格,一般有20×20、20×10、20×5厘米,也有更小的,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宽度要求至少能点开两三个样品,每两点之间相隔至少1.5厘米,玻板长度一般要满足展开10厘米的距离。点样的起点应距底边至少1.5厘米的距离。 2.吸附剂 应用最广泛的为硅胶和氧化铝,市场上有专供薄层色谱用的吸附剂,规格分不含粘合剂的硅胶H,氧化铝H和含有粘合剂熟石膏的硅胶G,氧化铝G,如市售硅胶G含13%熟石膏,氧化铝分中性、酸性、碱性三种。吸附剂的粒度范围最好在180-200目之间,太小了流速慢,太大则影响分离效果。如不合要求,应过筛。 3.薄层板的涂布 最简单的涂布方法是用两条比玻璃板厚0.25毫米的玻璃条或有机玻璃条(或在同样厚度的玻璃条下粘一层胶布),将玻璃板夹住,把调好的吸附剂浆液平铺在薄层板上,然后用一有机玻璃条或直尺,迅速均匀地向前推进,就象推血片一样,只要推进的速度均匀一致,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药等领域。以下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的示例: 实验名称: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检测混合物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检测混合物中的组分;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色谱分离原理的检测技术。样品中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平衡,通过不同性质的固定相实现组分的分离。在分离过程中,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洗脱顺序可用于定性分析,而组分的浓度或含量可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 1.准备试剂和仪器: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固定相、检测器等,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2.配置样品:将待测混合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样品溶液; 3.连接仪器:将流动相泵、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起来,确保密封良好; 4.平衡色谱柱:在开始进样之前,让色谱柱通过流动相进行平衡,使固定相达到稳定状态; 5.进样分析:将样品溶液注入进样器中,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记录各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和洗脱顺序; 6.清洗色谱柱:实验结束后,用适量的流动相清洗色谱柱,以除去残留的样品组分; 7.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峰识别、定量和定性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记录各个组分的保留时间和洗脱顺序;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色谱图,标注各个峰对应的组分; 3.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各个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4.分析实验结果,与标准品进行比较,确定组分的性质。 五、结论

气相色谱样品制备

气相色谱样品制备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和分离气体或挥发性液体样品中的化合物。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样品的制备是一个关键步骤,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气相色谱样品制备的一般步骤: 1. 样品收集:首先,收集需要分析的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并且采集方法与后续的分析目的相匹配。 2. 样品前处理: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目的,进行适当的前处理。这可能包括过滤、萃取、浓缩、净化等步骤,以去除干扰物或富集目标化合物。 3. 溶液制备:如果样品是固体或需要溶解以进行分析,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确保溶剂不会与目标化合物发生反应或影响色谱分离。 4. 样品引入:将处理好的样品引入气相色谱仪。这通常通过微量进样器或气密型进样针完成。引入样品时,要确保样品均匀且无气泡。 5. 载气选择:选择合适的载气,它应该是不与样品反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适当的流速。常用的载气包括氦、氮、氢等。 6. 柱子选择:根据分析物的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柱子可以是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其长度、内径和固定相取决于所需的分析。 7. 色谱条件优化:调整色谱仪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速等,

以优化分离效果。这可能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条件。 8. 检测器选择:选择合适的检测器,以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 9. 数据记录:在分析过程中,记录色谱图。确保记录的准确性,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10. 结果分析:分析色谱图,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这可能包括峰识别、峰面积积分、校准曲线的建立等步骤。 11. 报告编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报告。报告应包括方法、结果、结论和任何相关的图表或数据。 在整个样品制备过程中,确保操作准确、一致,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程。此外,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建议对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原子发射光谱等分析仪器 气相色谱仪使用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A、打开氮气、氢气、空气发生器的电源开关(或氮气钢瓶总阀),调整输出压力稳定在0.4Mpa左右(气体发生器一般在出厂时已调整好,不用再调整)。 B、打开色谱仪气体净化器的氮气开关转到“开”的位置。注意观察色谱仪载气B的柱前压上升并稳定大约5分钟后,打开色谱仪的电源开关。 C、设置各工作部温度。TVOC分析的条件设置:(a)柱箱:柱箱初始温度50℃、初始时间10min、升温速率5℃/min、终止温度250℃、终止时间10min; (b)进样器和检测器:都是250℃。脂肪酸分析时的色谱条件:(a)柱箱:柱箱初始温度140℃、初始时间5min、升温速率4℃/min、终止温度240℃、终止时间15min; (b)进样器温度是260℃,检测器温度是280℃。 D、点火:待检测器(按“显示、换档、检测器”可查看检测器温度)温度升到150℃以上后,打开净化器上的氢气、空气开关阀到“开”的位置。观察色谱仪上的氢气和空气压力表分别稳定在0.1Mpa 和0.15Mpa左右。按住点火开关(每次点火时间不能超过6~8秒钟)点火。同时用明亮的金属片靠近检测器出口,当火点着时在金属片上会看到有明显的水汽。如果在6~8秒时间内氢气没有被点燃,要松开点火开关,再重新点火。在点火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检测器出口内白色的聚四氟帽中有水凝结,可旋下检测器收集极帽,把水清理掉。在色谱工作站上判断氢火焰是否点燃的方法:观察基线在氢火焰点着后的电压值应高于点火之前。 E、打开电脑及工作站(通道一分析脂肪酸,通道二分析碘),打开一个方法文件:脂肪酸分析方法或碘分析方法。显示屏左下方应有蓝字显示当前的电压值和时间。接着可以转动色谱仪放大器面板上点火按钮上边的“粗调”旋钮,检查信号是否为通路(转动“粗调”旋钮时,基线应随着变化)。待基线稳定后进样品并同时点击“启动”按钮或按一下色谱仪旁边的快捷按钮,进行色谱数据分析。分析结束时,点击“停止”按钮,数据即自动保存。 F、关机程序:首先关闭氢气和空气气源,使氢火焰检测器灭火。在氢火焰熄灭后再将柱箱的初始温度、检测器温度及进样器温度设置为室温(20-30℃),待温度降至设置温度后,关闭色谱仪电源。最后再关闭氮气。 高效液相色谱 我国药典收载高效液相色谱法项目和数量比较表: 鉴于HPLC应用在药品分析中越来越多,因此每一个药品分析人员应该掌握并应用HPLC。 三、色谱法分类 (3) 四、色谱分离原理 (3) II.基本概念和理论 (4)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 (4) 二、塔板理论 (7)

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

液相色谱法实验报告 【前言】 液相色谱法是分离化合物的常用实验方法之一,其对分子结构的识别和定性分析有着 重要的应用。本文将介绍制作液相色谱法实验的具体步骤,并从实验原理、仪器设置、实 验实施、结果分析等方面展开详细描述和分析。 【实验原理】 液相色谱法是基于样品分子在流动相中与分离柱填料相互作用的不同程度而实现分离 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预处理、流动相的制备、色谱分离柱的选择和样品的检测等 环节。在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的选择与样品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水、 甲醇、乙酸、氯化钠等,不同种类的液体通过组合可以达到不同效果,从而实现对目标化 合物的分离和检测。 【仪器设置】 本实验中涉及的仪器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工作站、电脑等设备。在操作过程中 首先需开启设备电源,然后从试剂柜中取出需要的试剂瓶和色谱柱,并按照设备说明书上 的步骤将色谱柱连接到工作站上。接着根据试剂瓶标签上的说明用注射器将液体加入装有 流动相的移液瓶中,并将移液瓶接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取出预处理好的样品到注射器中,并连接到工作站上,调整好仪器的参数,即可开始实验。 【实验实施】 接下来将展开对制作液相色谱法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 一、制备流动相 液相色谱法实验中,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水、甲醇、乙酸等。制备流动相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在流动相瓶上标明液体组分,比如乙酸-水混合物。 2. 在流动相瓶中向对应体积的乙酸加入适量的水,调节pH值。 3. 振荡混合,待混合均匀后,过滤。特别是水不纯净的时候,要过滤掉残留物。 4. 将制备好的流动相装满移液瓶,并取一定量样品注入注射器中。 二、选择液相色谱柱和调整参数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引言: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基于溶液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广泛 应用于药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本实验旨在通过HPLC技术,分离和鉴定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并探究其分离机制。 实验方法: 1. 样品制备:取一定比例的复杂混合物样品,将其溶解于合适 的溶剂中,得到均匀的样品溶液。 2. 色谱柱选择:根据样品性质和分离目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和填料。 3. 流动相选择:根据样品溶解度和分离效果,选择合适的流动 相组成和pH值。 4. 色谱条件设置:设置适当的进样量、流速和温度等参数,优 化分析条件。 5. 样品进样:通过自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 6. 梯度洗脱:通过调节流动相组成或浓度梯度,实现目标化合 物的分离。

7. 检测器选择:根据样品性质和目标化合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8. 数据分析:利用色谱软件分析检测到的信号,得到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等参数。 实验结果: 本实验以植物提取物为样品,以色谱柱A为分离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在室温下进行HPLC分析。优化的分析条件为:进样量为10 μL、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 在色谱图中,观察到多个峰出现,对比标准品峰的保留时间和UV-Vis吸收谱与该峰相似度,结合质谱分析,成功鉴定了4种化合物:峰1为黄酮类化合物,峰2为苯丙素类化合物,峰3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峰4为酚类化合物。 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到HPLC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值。首先,HPLC可以对复杂混合物进行高效、准确的分离和定量分析,为后续鉴定提供了重要数据。其次,HPLC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液相色谱分析实验报告

液相色谱分析实验报告 液相色谱分析实验报告 一、引言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本实验旨在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分析,并探讨实验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1. 仪器设备: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样品溶液、流动相、检测器等。 2. 实验步骤: a. 准备样品溶液:称取一定量的待测化合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制备样品溶液。 b. 装填色谱柱:将色谱柱连接到液相色谱仪上,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料。 c. 设置流动相:根据待测化合物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并调节流速。 d. 进样:将样品溶液以适量的体积注入液相色谱仪的进样口。 e. 进行分离: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使待测化合物在色谱柱中发生分离。 f. 检测: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记录峰面积或峰高。 g.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种药物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C18填料的色谱

柱进行分离。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我们成功地将待测化合物分离出来,并得到了清晰的色谱图。根据峰面积或峰高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 待测化合物的浓度或含量。 四、讨论 1. 实验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中,流动相的选择、流速的调节以及色谱 柱的填料种类等因素都会对分离效果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 待测化合物的性质和分析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2. 液相色谱的应用: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通过液相色谱技术,我们可以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为科 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依据。 3. 液相色谱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液相色谱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型的色谱柱填料、高效的检测器以及自动化的操作系统等都为液相色谱 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五、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应用液相色谱技术对某种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并得 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液相色谱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 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液相色谱技术将会 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六、致谢 在此,我们要感谢实验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为本实验提供设备和仪器的 相关单位。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和关注!

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液相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相色谱(HPLC)的原理,并学习液相色谱的仪器操作流程; 2.掌握液相色谱法的样品制备方法; 3.学习分析液相色谱图谱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相色谱是利用样品在液相中的分配作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在液相色谱法中,液相起到了溶解、传递和吸附等多种作用,因此可以实现多种分析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 2.试剂:甲醇、乙酸乙酯、苯酚、对羟基苯乙醇、对氨基苯酚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苯酚、对羟基苯乙醇、对氨基苯酚分别溶解在甲醇中得到三个浓度为0.1 mg/mL的溶液; 2.样品进样:使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以5μL/s的流速进样进入液相色谱柱中; 3.色谱柱清洗:用0.1%甲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清洗色谱柱; 4.数据处理:用色谱软件处理得到色谱图谱。 五、实验结果

实验得到了苯酚、对羟基苯乙醇、对氨基苯酚的色谱图谱。根据峰的面积和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计算出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分,保留时间(min),峰面积 --------------,----------------,------------ 苯酚,3.2,2500 对羟基苯乙醇,4.5,3700 对氨基苯酚,5.8,4200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 苯酚:2500/(2500+3700+4200)≈0.223 对羟基苯乙醇:3700/(2500+3700+4200)≈0.329 对氨基苯酚:4200/(2500+3700+4200)≈0.448 六、实验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苯酚、对羟基苯乙醇和对氨基苯酚在液相色谱柱中的相对保留时间以及峰面积。根据峰面积和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计算出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此外,通过观察峰的形态还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纯度和杂质含量。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样品的制备和进样的准备都需要细心操作,否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此外,色谱柱的选择和柱温的控制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七、实验总结

气相色谱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实验报告 一、引言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分离技术。它基于样品在气相流动载体中的分配行为,通过样品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差异来实现分离。本实验旨在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给定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探究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 3. 熟悉气相色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 a. 准备待测物质的标准溶液; b. 使用适当的技术将待测物质进行样品制备。 2. 仪器设备准备: a. 开启气相色谱仪,确保其正常运行; b. 准备色谱柱,并进行条件调节。

3. 样品注射: a. 将样品通过适当的技术注入色谱柱; b. 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和参数。 4. 色谱条件设定: a. 设置初始温度、保持时间和升温速率; b. 选择适当的气相流速。 5. 信号检测与处理: a. 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并进行参数优化; b. 采集和记录色谱图谱,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样品成分鉴定: 通过分析所得色谱图谱,根据峰的保持时间和峰形特征,确定样品中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 定量分析: 基于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和色谱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样品中目标成分的浓度。 五、讨论与结论 1.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样品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2. 实验误差分析: 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方法误差和采样误差,并讨论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与讨论,得出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并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六、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对气相色谱的操作和分析,深入了解了该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通过准确的样品制备、仪器设备的正常准备和调整,以及合适的色谱条件设定和信号检测与处理,成功地完成了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从实验结果与讨论中了解到气相色谱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Smith R.C., Elslager E.F., Helrich M., et al. Example of a referenced book [J]. J Chromatogr Sci, 1975, 13:362-365. [2] Johnson W.S., Covington J.L., Tyler D.D. Example of a referenced article [J]. J Chromatogr Sci,1974,12:320-324.

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化合物的常用技术。它基于化合物在 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同相互作用,通过采集样品在不同条件下随 时间变化的信号,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成分。本文将介绍色谱法的 操作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色谱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工作区、仪器和试剂等。清洁 工作区,确保操作台面干净整洁。检查色谱仪器,确保仪器状态正常,并校准各项参数。准备所需试剂和溶剂,并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根 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二、装置准备 1. 安装色谱柱:将柱芯均匀填充固定相,注意避免气泡产生。连接 固定相经过的管道,并设定适当的温度。 2. 装置压力系统:调整并连接液相泵和压力计,确保流动相流速和 压力稳定。 3. 连接检测器: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并进行连接和 校准。 三、样品制备

准备待分析的样品。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和浓缩,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在制备样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污染和损失,尽量减少对色谱仪器的损伤。 四、进样和分离 1. 进样操作:将制备好的样品注入进样器中,确保进样量和速度均匀。避免空气和杂质进入进样器。 2. 开始分离:启动液相泵,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控制好流量和梯度,在色谱柱上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如果需要调整分离情况,可以适时调整流动相组成或流速。 五、检测和数据处理 1. 检测器选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 2. 数据采集:启动检测器,采集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信号。记录每一个峰的保留时间、峰面积和峰高等信息。 3.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可以采用色谱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通过峰面积和峰高等数据,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和相对含量等参数。 六、结果分析和解释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指南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指南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分析技术。它通过将溶液在高压 下通过固定好的柱子进行分离,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成分。本文将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指南,包括仪器和试剂准备、样品制备、色谱条件设定等。 首先,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前,准备好所需的仪器和试剂是必不可少的。一 般情况下,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进样器、柱温箱等。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仪器的检查和校准,确保各项参数正常。此外,还需要准备好色谱柱、移液管、吸管、试剂瓶等实验所需的小工具。对于试剂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和试剂浓度。 其次,样品的制备是高效液相色谱实验中的重要一步。样品的制备需要根据实 验的具体要求进行。一般情况下,可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必要的稀释。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溶解度、稳定性以及是否需要进行预处理等因素。 在进行实验时,色谱条件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选择合适的柱子和移液 管进行分离,根据需要设定流速和柱温。其次,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流动相。流动相的选择基于试剂的性质、溶解度以及对样品成分的分离效果等因素。在色谱条件的设定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优化,比如调整流动相组分和浓度、柱温等参数来提高分离效果。 在进行实验时,操作的细节也需要特别关注。首先,在进行进样时,需要控制 好样品的体积和进样速度,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在进行分离时,需要注意观察波峰的形态和峰面积,以判断分离效果的好坏。最后,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清洗仪器和柱子,并妥善保存。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指南不仅涵盖了仪器和试剂的准备,还包括了样品制备和色谱条件设定等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细节,并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遵循实验操作指南,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技巧,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促进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和发展。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制备色谱技术与操作及实验经验- LT

集的纯度和回收率。制备柱的流速一般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如果4.6mm分析柱流速为1mL/min,9.4mm制备柱用1*(9.4/4.6)2, 大约为4ml/min。进样量设到几个mg应该基本没有过载。进样样品浓度越高越好。假如进样10mg,理论计算0.05%的杂质大约只有5ug,显然浓度太低,最好是多做几次,合并馏分然后浓缩后做LC-MS分析。 3 问:我想用hplc分离一个简单的多肽,我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流动相,还有他的梯度,还有选用什么样的柱子 答:[yingmw] [zyh] RP-HPLC,C18柱可以制备很少量的肽。如果用RP-HPLC,首先应该用同类型的分析柱子分析一下多肽含多少杂质,设置缓缓的梯度的分离样品,在根据分析柱子跑出的峰形,逐渐放大纯化的方法。 4 问:TFA在缓冲液中是不是只起到调节pH的作用呢?TFA的浓度越高基线的漂移越厉害,那是不是说它的浓度在缓冲液pH允许的情况下越低越好呢? 答:[zyh] [skywalker] (1)TFA起到类似离子对的作用,一般浓度在0.05-0.1%,过高的浓度,会使溶液偏酸,长时间使用可能影响柱子寿命。 (2)同时TFA可以抑制硅胶表面硅醇基,改善碱性化合物的峰型。有时0.1%TFA分离不好的话。可以考虑加大浓度到0.2%。但要注意用完后及时冲洗色谱柱。 (3)走梯度时,因为走成基线漂移,但对制备的影响不大。 5 问:样品如果溶解度太低如何上制备HPLC? 答:[aaron] [云帆] [skywalker] [natura] (1)了解一下样品的性质,根据其酸碱性,极性等性质,通过调节溶剂的pH值等, 以达到较好的溶解度 (2)样品可能某种晶型难溶,这样可以加入其他溶剂(如丙酮等)以助溶。 (3)不是一定要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对溶解度差的样品,可以选择甲醇,THF或DMSO等溶解样品。特别是DMSO,对一般的化合物溶解度都很好。并且在反相柱上不保留,不会造成干扰。而且DMSO的洗脱能力很弱,一般不会影响峰型。 (4)可以固体上样。 6 问:多肽的分离制备, 如何上量?如何增大分离度? 答:[xia] [888wym] 反相HPLC应当是很好的分离小肽方法,用CH3CN或CH3OH:H2O(95:5)做流动相,看保留如何,若无保留,建议改用其他色谱方法进行分离。 关于多肽的分离,首先要知道它的分子量大小,然后选择不同类型的填料,如孔径的大小。我们先在分析柱(4.6MM内径)上做一下实验,找到最大的分离度,这一过程的难度是最大的,要不断地改变流动相和固定相,然后再线性或非线性放大到制备,放大的倍数按分析柱的实验结果。分离后可以通过冷冻干燥得到固体。 还可以考虑离子交换来分l离 7问:做柱层析时(国产大孔吸附树脂),怎么才能把洗脱液中的树脂残留物处理干净?答:[supu] [richies] [郭峰] 大孔吸附树脂在上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处理,方法包括用色谱纯的甲醇或乙睛洗到没有吸收;或树脂用乙醇浸泡2天,丙酮浸泡2天,然后用常规的酸,碱洗。再用丙酮回流二小时就可以用了。 8 问:由分析型液相转为制备型液相,其色谱系统需作多大调整?是否可以按照柱体积折算只改变流速?其上样量多大为宜? 答:[zqingyi] [clitonzhou]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