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覃涛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覃涛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覃涛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覃涛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覃涛

发表时间:2018-09-10T16:20:19.0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覃涛

[导读]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提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效果显著,但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道路功能不明确、衔接不合理等。

身份证号码:45242619690310xxxx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提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效果显著,但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道路功能不明确、衔接不合理等。文章将通过公路和城市道路之间功能划分标准等相关方面对现阶段的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进行分析,就促进二者衔接提出几点意见建议,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衔接

城市化建设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占地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促使城乡一体化趋势加大,城市道路与公路之间的交叉点越来越多。在交叉点中,城市道路和公路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横断面和车行道宽窄的变化、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合流、道路之间的错位以及畸形的交叉等。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衔接如何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城市道路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公路和城市道路

1.1城市道路和公路的区别

城市道路和公路最大的区别就是适用范围,但都是为交通运输服务。作为经济发展不可获取的基础设施,公路和城市道路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同:首先是服务功能。公路的服务功能较城市道路来说,更看重运输功能。而城市道路的涵盖面更广一些,除了正常的运输功能外,还需要承担城市的排水任务、建筑的管线埋设以及部分的城市绿化任务,城市道路除运输外,景观性较为突出;

其次是分级标准。城市道路由于其功用较多,因此分级标准也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交通道路的流量、功能、道路附近的建筑物以及道路的位置分布等。城市道路一般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公路的分级比较简单,按照公路的运输能力分为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个等级;

第三是设计速度。城市道路主要分为80 km/h、60 km/h、50 km/h、40 km/h、30 km/h、20 km/h共六个标准速度,公路分较城市道路多一个,有七个速度标准:120km/h、100 km/h、80 km/h、60 km/h、40 km/h、30 km/h、20 km/h;

第四是横断面。城市道路的横断面有四种,分别是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公路分为两种,分别是单幅路和双幅路。城市道路的横断面主要功能是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公路只有机动车道;

最后是设计的轴载。在路面设计上,城市道路和功能公路的设计理论是一致的,但因实验基础的差异,在交通轴载上的标准也会产生不同。

2.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方式

2.1公路和城市中环路的连接准备

这种连接方式是最常见的一种。城市化发展迅猛,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公路和城市环路连接形成环路阶梯。因此在进行连接工程时,要先做好公路和城市内部的连接作业,多方面考量,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建设时,需要先对城市环路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将其与公路的临界圆对比得到最佳的圆形作为连接点进行衔接施工。

2.2立体交叉连接

立体交叉式连接适用于高等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连接,将道路修建转移到空中更加节省土地,且立交桥的形式是公路得到了更便捷的延伸。连接主要分为简易的上跨式和下穿式和部分互通或完全互通的立体交叉式四种。对于前面两种简单的交叉,在进行施工管理时,要重视实际的设计施工对提升工程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的交叉连接工程量小,且可行性强,做好两端车速的比较连接和分层的连接处理,可以有效发挥减少城市交通压力的作用,是可塑性较强的交通系统模式;后两种连接方式的占地面积较大,且工程投入较高。

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在立体交叉连接施工中,对设计速度的一致性要求非常严格,即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连接速度一定要快,不同级别道路的速度要求也存在差异。一二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主干道或快速路的连接设计标准如下:第一,设计车速一般为60km/h 或80km/h;第二,道路建筑净高不得超过5米;第三,匝道断面宽度限制,单向单车道8米,单向双车道9.5米,对向分离双车道15.5米;第四,连接道路变速车道的长度是三角段前端到匝道圆曲线的近端之间的距离。

2.3平面直接连接

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在同一平面内时,直接连接形成平面交叉。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在施工标准和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避免连接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平面连接的交叉口、展宽式路口以及渠化交叉路口设置信号灯进行控制。在直接连通位置的公路方向路段对过往车辆车速进行限制,并在路面设置横断面缓和段。道路缓和段在设置时,其宽度采用城市道路的红线宽度数据,道路红线向外预留5到10米的空地作为道路绿化用地。道路横断面的型式选用单幅路或者双幅路,在横断面上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用硬路肩代替,对路面的排水应用城市道路排水的方式。

2.4道路衔接的过渡措施

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不是一蹴而就,在整个道路网络的衔接完成前需要采取一些过渡的措施。建设过渡道路先要确定工程公路近期和远期与城市道路连接的终点,将近期与终点的距离作为道路的过渡段。对过渡段道路的长度以及道路的施工技术需要在城市的的发展改建周期确定后才能确定。建设过渡段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避免前期工程的投入过大,也保证了在后期的道路改建中有充足的建设用地。过渡段既满足了现阶段的道路运输需求,也为后续增强道路实用功能奠定了基础。在过渡段的建设中,需要保证其灵活多变,在城市向外扩张至过渡段时,城市道路和公路的衔接开始,需要及时对过渡段进行处理,将道路两侧的土地恢复成可建设用地。

3.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是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是道路交通网络完整性的要求。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位置不同,注定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城市道路处于城市内部,主要承担城市内部的运输任务,在建设中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而公路在城市的外延,道路的建设以及运输也较简约粗放。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连接是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促生品,城市现有的规模不能与社会发展程度适应,开始向外扩张。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有增无减,便利的交通网络带来更舒适的生活体验,公路于城市道路的衔接也就成为必然,成为提高城市居

改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方法

改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具体阐述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具体完善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改善设计机动车辆 前言: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各大城市对旧城改造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也不断扩大。通过强化交通管理,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城市机动车辆增长太快,交通需求远大于供给,以致城市道路网负荷过大,城市交通日趋拥挤,道路交叉口经常出现车辆排队等候现象,高峰期间更是拥挤不堪。道路交通的拥挤不仅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和噪音,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加剧。本文针对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和改善予以分析探讨。 1 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多数城市道路交叉口中,由于对道路路段、路口的几何设计、信号配置及路面构筑物等因素缺乏整体的考虑,交通工程设计不够协调,从而对交叉口交通产生不利影响,使之成为路网交通的瓶颈。从调查情况看,此类问题在城市道路交通阻塞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合理、迅速地解决这类问题,对于缓解路网压力、疏解地区交通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①适当增加交叉口进口车道数,进一步明确车道功能;②选择适当的车道宽度,合理组织行人、非机动车穿越路口;③改善交叉口信号配置;④强化交叉口交通管理措施,减少绿灯损失时间;⑤合理布置和安排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及公交线路,减少对主线行车的干扰。 2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般设计方法 2.1 交叉口的选择 交叉口位置的选择是确定一个理想和最佳交叉门的首要条件。交叉口的位置一般根据交叉道路的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转向车流的分布和交通量、自然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1 平面线型 平面线型的选择对交叉口有较大的影响。一般选择在既有路为直线段的位置上最为合适,这对行车安全,减少交叉长度和占地均是较优的。如果必须在曲线上衔接,也应尽量在大半径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曲线),避免和小半径曲线上,因为它对路面平顺衔接,行车安仝和占地都是小利的。衔接要尽量考虑正交或较大

浅析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空间和功能上整合,达到规划设计者的意图,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在此原则的前提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 1.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那么,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如何规划设计呢? 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

知所措。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与此相对的是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规划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2.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改变趋势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改变趋势1引言 传统的对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阶段法中的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包括集计模型与非集计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得到各交通方式分担率,进而完成各交通方式客运量预测。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是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所承担的交通量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反映了不同交通方式在交通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1]。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变化趋势,核心围绕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计算公式,即各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在居民总出行量中所占的比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社会经济、居民出行特征、交通供需、交通能耗、交通污染、交通政策等因素,构建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实例研究来模拟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发展变化趋势。 2系统分析与模型构建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问题是源自反馈机制的系统动力学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的系统是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具有反馈结构,它本质上就属于系统动力学问题,因此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建模是可行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很好的适用于研究城市与交通系统的动态性。系

统动力学专门研究内部因果关系作用下的系统发展动态过程,能对系统的动态发展及其趋势进行考察,能作长期的动态战略性的定量分析研究,是研究交通系统的良好工具。 2.1确定问题 大城市出现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问题,影响城市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的交通政策很多,但效果相差十分明显。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在不同交通政策下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趋势,如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经济发展、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为了使模型能反映政策执行与实施的有效性与客观效果,模型中引入政策的评估的指标与准则,如模型中的污染、能耗、道路交通负荷等指标。 2.2系统的界限 划定系统界限时,应把那些产生所感兴趣的系统行为的必需的变量划进界限内。能不划入的就尽量不划入,能集中简化的就加以简化。该模型目的是研究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及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动态演变趋势。主要对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小汽车进行研究。系统界限大体包括下述内容:①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②城市居民出行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 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 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绿化作用存在问题景观营造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 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

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据观测资料,在城市中40m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分贝一15分贝,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分贝;根据苏联的测定,树木下空气的含尘量比露天广场中的空气含尘量低约42%;又根据北京的测定,多排树木的道路比没有树木的道路能减弱风速约50%。 此外,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 二、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21T17:21:53.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赵哲华 [导读] 摘要: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是城市的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 棕榈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是城市的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城市道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重视景观设计的协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提高道路景观的美与道路的完美结合。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基本内容 导言:目前,城市道路已不再仅仅是人们出行的基本需要,与之一致的景观设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保证交通运输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其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景观设计已成为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规范化、美感和实用性,充分发挥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1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与功能 1.1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 要了解道路景观的内涵,首先要了解城市景观的内容。城市景观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它还包括建筑房屋,如商业商店和住宅。道路景观主要指城市街道周边的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有比较宽阔繁荣的路段,适合各种机动车行驶,以及安静的林荫大道,道路狭窄,人行道交错。城市道路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由各种商业或住宅建筑、花卉植被、路标、栏杆和供路边休息的长椅组成。 1.2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走上文明的阶梯,但却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日益恶劣的环境提高了公众对保护自然环境必要性的认识。在城市交通中,道路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最重要的语境,贯穿城市主体。公共种植花木将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平衡状态,逐步凸显道路景观的生态效应。“城市形象”认为,道路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首要要素,起主导作用。其余的环境要素围绕道路设计的核心,相互补充。形成的具体空间性质是:在公共场所和商业区实现迁移时,将居民的社区和办公区相匹配,组合起来表明采用多样化配置具有渗透性特征。基于物质和精神构成,道路相当于城市的血液,也是形成城市印象的主要因素。街道承载着公共生活和精神,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印记,这就相当于城市的灵魂;例如,浦东世纪大道见证了上海的繁荣,南京东路见证了该市的历史。道路的建设要体现城市文化的内涵,使街道与整体呈现完美的平衡,从而优化城市的功能,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 2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更好地满足道路设计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城市道路的布局必须与道路的功能性质相协调。即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需要与城市景观系统规则、绿地系统规划等保持协调与整合,以建设城市道路景观,使其成为城市环境中非常美丽的景观。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保证景观特征与城市景观特征、历史文化特征等相一致。道路景观要保持整体的统一和一致性。针对道路的不同性质和要求,需要设置不同的景观特征,以保证景观在环境中的独特性。即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布局清晰,空间扩张顺序完整,形式、色彩、纹理协调处理,并根据功能要求和审美原则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以更好地发挥道路环境的生态绿化作用.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3.1道路绿化景观 道路绿化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在绿化植物栽培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在隔离地带和人行道周围种植植物。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绿化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方便。此外,在道路绿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空间感和植物分布层,以通过绿化提升道路的美感。同时,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绿色植被的生态作用,以及对道路的隔离和保护作用。根据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草坪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不同层次的植被,如树木或树冠较大的树木。从宏观角度看,它有利于呈现城市的轮廓;从微观角度看,它有利于增强道路空间的凝聚力。 3.2道路铺设 道路铺设从直观的角度突出了城市的界面。不同的道路铺装方式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城市道路的空间特征。因此,在城市道路铺设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环保性能及其对城市排水的影响,还要注意其与周围风景的和谐。根据城市的地域、文化等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铺面材料来引导行人。在铺筑城市道路时,应避免选择俗气的颜色,注意周围事物的着色,并根据道路的位置充分发挥铺筑的装饰效果。颜色、形式和纹理是道路的主要形式。这三种关系的协调可以大大提高道路铺设的效果。 3.3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是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一侧设置的一定宽度可减少人流、车辆的噪声,阻滞灰尘的绿化带。包括基础绿带、防护绿带、花园林荫路、街头休息绿地等。路侧绿带是阻隔建筑与道路的防护屏障,可保护建筑内部不受外界的干扰。对于路侧绿带的设计,不同性质的区域,植物配置方式也会有不同。 商业区的绿地宜采用规则式种植,作为街头休闲绿地,将绿地适当地隔离,创造出不同的休闲或是观赏空间,使绿地与建筑广场形成一个整体。居住区旁的人行道绿带宜采用自然式种植,由于居住区内人的活动较为频繁,为减少道路行车的尾气、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可通过种植绿化作为防护措施,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所,使人们在绿地内,既可以观赏景致或休息片刻,也可以漫步其中。绿地通过不一样的景观设计与建筑、山石、植物灯相映衬,显示出城市的绚丽空间、多复色彩的美学效果。 3.4照明设计和道路公共设施 在照明设计中,选择灯具的灯柱在满足亮度要求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造型。照明设计要对道路照明、建筑泛光照明和广场绿地照明等综合照明效果进行考虑,确保照明能够满足道路的多种使用需求,具有实用性。为了增强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可以根据城市的历史、

浅谈城市道路中的综合管线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中的综合管线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中的综合管线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种管线,在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内合理安排各种地下管线,并合理控制各管线的标高,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个管线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市政管线综合管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不仅仅承担交通功能,也是市政管线的主要走廊。综合管线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避免各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各管线的正常运行。 城市中市政管线种类很多,杭州地区主要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和燃气管道等各种市政管线,它们的性能和用途各不相同,承担设计和施工的也并非同一部门,建设时间也有先后。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对各种管线的空间位置进行综合设计,可以防止各种工程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并给将来建设的工程管线预留出空间。管线综合设计还可以指导各项管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也便于管线建成后的管理工作。 1设计原则 综合管线设计应与城市道路设计相结合,各管线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种管线的位置都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 1.1 平面设计原则 (1)各市政管线平行于城市道路敷设,并尽可能布置在绿化带、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范围内。 (2)管线之间以及管线同建筑物、构筑物、行道树木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距离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以下简称“规范”)。

(3)通常电力电缆、和煤气管道尽可能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或者绿化带内,并且电力和燃气尽可能分布在道路两侧;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不在在机动车道上。 1.2 竖向设计原则 (1)根据规范,各管线垂直距离: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 (2)各种管线的均应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覆土深度,在通常设计中工程管线高程自地表向下排列的顺序一般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煤气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1.3 管线交叉设计原则: (1)压力管让自流管; (2)临时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3)新建的让现有的; (4)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5)易弯曲的管线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 (6)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 (7)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规范,在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距离时,必须进行局部特殊加固处理。 2设计步骤 综合管线设计的主要步骤: (1)进行管线综合设计首先应收集完整的现状和规划设计资料。 (2)根据道路设计平面图、纵断面图及横断面图、桥梁设计平面图及总体布置图,进行管线综合的横断面设计,确定各市政管线的平面位置,即通常所说的管位图。 (3)确定管位图后,首先进行排水管道设计,因为排水管道一般为重力流,管径大(杭州地区主干管可到D1500-D2000),其高程受地坪标高及出水口标高限制,管线交叉时较难调整,所以应先确定其高程位置。 (4)根据排水管道的高程,各工程管线的覆土要求和相交管线之间的净距要求,计算并确定其他管线的高程位置。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浅谈现代公路设计理念

浅谈现代公路设计理念 摘要:对国内外公路的设计新理念和方法,对公路的线形一致性设计、线形安全性评价和灵活性设计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线形的连续性以及线形和环境景观的协调性才是满足汽车高速及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公路线形,设计理念,灵活性设计思想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尤显突出。随着我国机动化水平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镇郊区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加。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包括人(驾驶员、行人)、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路(道路状况、几何条件)、环境(气候条件、道路环境)等。从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来看,虽然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线形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高速公路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高指标的公路并不一定是安全的公路。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线形的连续性以及线形和环境景观的协调性才是满足汽车高速及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在充分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入国外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用以弥补我国传统公路设计方法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1 线形的一致性设计 1.1 连续性设计理念 道路线形的连续性是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连续的道路设计应确保驾驶员能够沿着路线以他们期望的速度行驶。但我国目前所使用的

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中虽已提出线形连续性,但对连续性的标准没有明确提出。目前国内外对于线形连续性的研究很多,主要分为:基于速度的研究、基于安全的研究、基于驾驶员操作难易的研究。 1.2 基于运行速度的线形一致性设计 运行速度又称行驶速度,是指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正常的交通条件下,一般驾驶员驾驶汽车沿某条道路行驶时实际采用的车速。它是一个随机变量,不同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随所驾驶的车辆及行车路段的不同,其运行车速往往不相同,通常用第85个百分位上的车辆行驶速度来表示。 利用运行车速评价路段的连续性好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 种: 1)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一致性。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一致性评价是根据在某个单独路段上运行车速与设计速度之间速度差的绝对值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确保设计速度与驾驶员实际行驶速度保持一致,使得线形几何设计能够较好地满足驾驶员实际的操作,对于单一路段路线几何元素的安全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2)运行速度之间的一致性。对于整个路线来讲,分析其整体的连续性同样是相当重要的。运行速度之间的一致性评价是根据两个连续路段上运行车速之间速度差的绝对值进行评价,这种安全评价方法提供了整个道路上连续路段的连续性评价,相比较与上面单一路段评价方法,保证了各连续路段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这种方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安全评价方法,在大部分北美地区,这种方法已经成为道路线形连续

浅谈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2009年 第4期(总第182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I L ON GJ I A N G J I A O T ON G KEJ I No.4,2009 (Sum No.182) 管理及其他 浅谈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赵 霞 (石家庄交通勘察设计院) 摘 要:城市交通问题是困扰现代大城市的世界性难题,目前,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的迅猛 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矛盾。建设畅通、高效的现代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今后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大运量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智能交通、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U4911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09)04-0132-02 收稿日期:2009-01-17 1 前 言 在国际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都曾为交通问题所困扰。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其优势非常明显,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是缓解交通堵塞的利器。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客运输送量为:地面公交车是76.45%,出租车是14.12%,地铁只占9.43%。由此可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其覆盖率是非常必要。2 轨道交通211 轨道交通的优势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k m 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拓宽道路的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中心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撑城市的发展。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 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式,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212 轨道交通系统给城市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 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 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将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213 轨道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可通过时间价值这一因子进行测算,市民由于乘坐快速、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而节约了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节约时间等于增加了收入。 (2)间接效益。这是轨道交通产生的社会效益比较难计算的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环保的特点,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和沿线周围地区的房地产必然增值,应该把房地产增值的相当比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效益;又如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环保特点而减少的环保费用也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效应。3 公共交通 许多城市主城区的面积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流在一个高 ? 23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关键字:城市景观植物功能道路 摘要: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试图从道路绿化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注重的问题以及道路景观和营造等几方面来展开,强调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要害字:道路绿地;分车带 引言 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进行道路绿化的意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早在元朝建大都之时,就在市的道路两旁种植树木;随着三海水系的形成,在河岸路旁也植了树,初步有了绿化与湖光山色相辉映、游乐与园林景观相交融的景色。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解放前我国城市道路狭窄,路面质量差,有的人行道虽宽,但很少植树,只有少数几条道路上种了树,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道路绿化的雏形。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非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

条绿化带宽广、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尽情地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文明,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熟悉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非凡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

快速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组织研究

快速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组织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14T16:26:31.4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作者:张承家蔡军 [导读] 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大运量、长距离、高速度交通运输的主要承载者,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承担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城市常规道路在城市内部交通聚集、传递、疏散过程中发挥着骨架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山东省德州市 116023 摘要: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大运量、长距离、高速度交通运输的主要承载者,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承担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城市常规道路在城市内部交通聚集、传递、疏散过程中发挥着骨架作用。城市快速路与常规道路的衔接点成为城市中交通转换的关键节点,两者的不同衔接方式也使得衔接点的运行效率大相径庭。同时,城市支路被快速路阻断的概率远大于干路,且不被阻断时多为辅路衔接模式。 关键词:快速路、常规道路、衔接方式、辅路 1 快速路建设现状分析 1.1快速路建设现状分析 城市快速路最早出现在纽约,是为缓解曼哈顿的交通状况而建的,当然也疏解了过境交通。在国内,城市快速路最早在北京开始建设,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二环路,同样是为了疏解过境交通,保护北京核心城区。随后,1949年在上海修建的第一条快速路也有着相似的目的。但近期兴建快速路的苏州、青岛、大连等地的路网逐渐由快速环路转变为放射状快速通道,这也跟城市逐渐扩张,组团结构越来越明显有关。快速路的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由疏解、保护向疏解、保护、联系转变。学界对快速路网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城市快速路网的布局结构,二是快速路网的细部设计,比如快速路与常规路网衔接匝道设计等。 1.2 快速路与常规道路衔接方式 城市快速路按建设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高架式、路堤式、路堑式、地平式和遂道式等[1],国内主要是以高架式和地平式为主。比如北京环路全线基本为地平式,上海除中环北段与西段采用地平加隧道式以及外滩隧道外,其余基本为高架快速路。美国洛杉矶的城市快速路多是以地平式,当然在一些路段也采用了路堑式或路堤式的建设方式[2]。芝加哥城市中心区快速路采用路堑式设置方式。路堑式即快速路下沉,城市常规道路在上的模式,这种模式同高架路一样保证了城市路网的连续性。路堤式为快速路路基抬高,城市常规道路陆地不变的模式,这种方式阻隔了横向道路联系,且快速路下方区域难以利用。 表1 大连市东北快速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方式统计 这几种不同的布局形式一般均有辅路存在,按照辅路与快速主路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服务型、集散型、混合型辅路。服务型辅路不与主路连通,只起到联系快速路两侧用地的作用,一般与主路平行设置,在立交孔处与城市道路连接。集散型辅路是指集散主路交通流的道路,类似于主路上下的匝道,如菱形立交匝道等。混合辅路是两者的结合,即将主路交通流与城市道路直接联系的模式。 城市快速路与常规道路相交时有互通与分离两种形式。在国内,快速路与城市主干路一般采用互通式立交进行衔接,与次干路、支路等低等级道路一般采用分离式立交的处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城市快速路的交通功能。在国外,城市快速路与常规道路的衔接方式并非按道路等级划分,这种不完全按道路等级衔接的模式使得城市快速路集疏交通有了更多的选择。此外,像美国芝加哥,城市中心区快速路采用路堑式的设置方式,减少了对城市常规道路的阻隔,成为建立在城市常规道路网之上的动脉体系。 2城市快速路现状问题 2.1快速路对城市道路的切断作用 这一现象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快速路建设中尤为常见,使得快速路在承担城市快速路交通效用的同时,成为了城市内部交通的“障碍”。快速路采用地平式或者路堤式敷设方式,使得快速路两侧道路难以通行,抑或是城市主要道路采用立体交叉的方式通过快速路,但低等级的城市支路大多被快速路切断,只能采用辅路衔接的方式,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毛细”网络完整性降低,北京市快速路便是这一类型典型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5-11-30T16:44:48.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作者:惠凌 [导读]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惠凌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景观设计属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也同时增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从引导功能和景观形象等多方面考虑,尽量为城市建设增加感性色彩。 二.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尊重城市历史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注重安全性的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车视距,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利用植物引导视线的功能,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树种上选择根系不破坏路基品种。 3.保持整体性的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等。 4.因地制宜的原则 利用现有道路绿化成果,并与现有绿化以及道路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根据当地气候和道路环境条件的不同,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 5.道路绿化生态原则 在保证生态适应性的前提下,即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等性状,又具有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的。 6.连续性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7.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的绿化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享受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 8.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在达到绿化、美化目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植物时本着易采购、易施工、易管护及造价低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1.基本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行人的安全,视觉效果,还要注意交通安全畅通,有引导车流的功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从景观和引导功能多方面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感性色彩。 城市快速路因为行车速度快,主要承担机动车交通,速度快、流量大、路途广、车距大是这一道路的特征,交叉口多为封闭或立体交叉。景观设计时,就要考虑使用者动态、连续的大宽度视野,应有一种韵律和节奏感,减少行车疲劳。 城市主干道呈现间断流、不连续、短途特点。一般是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这三种隔断,交叉口大多为平面交叉,由红绿灯控制或者由交警指挥,重要街口是景观带最好的布局地点,这样的地点对景观会有很大的影响,也代表这一地方的特点。道路特点是机动车道行车速度高,在交叉口处行车速度低。那么道路景观的设计上,就要把中央分隔带进行安全性最高化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非机动车流与行人需求。而对于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慢速车流与行人边走边欣赏的需要,景观设计要体现细腻、细致、能够品味,同时还要体现整体城市特点,不能破坏城市规划与风格。针对城市主干道的道路景观设计,效果图如下,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