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三联考l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高三联考l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5月市统测质量分析

年级:高三年级学科:历史

考试时间:2020年5月任课老师:

所带班级:文科5.6班

一、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时间为5月4、5号,由商洛市统一组织的联考。文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300分,历史学科占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第一题为选择题共12个小题共48分,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5道材料分析题,两道必选题,三道选做题,从三道中选一题,共52分。试题总体题量适中,难度较大。总体来看,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选择题的难度适中,材料题的难度稍大。本次考试5班平均分是62.62,6班是57.32分,两个文科班的平均成绩是60分,位居商洛市第一,但是仅比第二名镇安慧源中学高0.76分,相比于上学期末市统测的成绩,优势下降。

二、与同类学校对比分析

1.校内班级对比:

通过表格对比发现,文科班宏志班和志强班成绩差距逐渐缩小,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也不断变小,宏志班比志强班成绩高5分,题目难度较大,区分度不好,不再直接考察知识,更多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符合高三历史的特点.

这次考试班级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大,通过折线来看历次考试基本上各班的成绩对比变动较大,差的依然差,成绩好的依然好。文科两个班的差距比较小,文科志强班的进步较大,文科宏志班退步,优秀学生人数减少,低分段人数增加,以后应该加强培优和帮困工作。

2.全市成绩比较

从总体成绩来看,我校仍然位居商洛市第一,但是仅比第二名镇安慧源中学高0.76分,相比于上学期末市统测的成绩,优势下降。

3.我校各小题得分及排名

从各题得分来看,41(2)主要考察英国与中国扶贫的相关内容,题目综合性很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难度比较大。41.1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只是内容的罗列,没有归纳。第42道材料题主要考察宋代文化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很多知识是需要通过材料内容归纳总结,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导致错误率很高。从各小题平均分在全市的排名来看,41(1)(2)得分率在全市排名靠后,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较差,思维不活跃,导致得分点不多。

4.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

(1)网课期间大部分学生教材和资料有没有,影响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习惯了学校的高压政策,网课期间学生面对电脑,老师不能时时关注学生,部分学生思想松懈,导致能力下滑。

(2)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规范答题。文综题量较大,学生答题时间紧张,个别学生总是在快要交卷子是才填涂选择题,导致部分选择题错涂,漏涂,多涂,本次考试有四个学生存在选择题填涂错误的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夏言)粗心大意,导致选修忘记涂题号,选修没有得分。

(3)本次考试全市最高85分,第二名80分,我们学校最高分是寇飞77分,张艳只考了75分。张艳的基础比较好,但是思维不够活跃,平时教学中在知识扩张方面可能还没有做好。

(4)文综合卷,时间比较紧张,历史排在最后,分给历史的时间更少,加上平时文综合卷练习的比较少,部分学生分配时间不合理,导致历史得分并不高。(5)本次考试选择题和42题、选修题做得都不错,唯独41题答的比较差,临

近考试学生比较浮躁,不喜欢在材料题,平时在材料题做得不太认真。

(6)学生平时接触外界新知识的机会比较少对于新闻,社会热点了解很少,导致学生知识面、眼界狭窄,思维不够活跃。

教师:

(1)网课不能像课堂上课能够时时监控的每一个学生,有时候上课关注学生较少,导致部分学生网课学习不扎实。

(2)针对历史学科出高分较难的情况,在培优时也适当选取一些较难的试题练习,也针对张艳、张依倩、陈瑞的个人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别做了一些指导,但是效果似乎不好。

(3)老师每天忙于备课、做题等,疏于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在平时上课时渗透较少。

(4)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包办式的灌输较多,学生自我体会独立思考较少,平时多以自己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5)平时在讲解习题时,给学生分析相对较少,有时仅仅是就题论题式的讲题,做题方法渗透较少。

三、以后教学改进措施

(1)在平时练习、检测中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2)在培优方面,每周四培优时间,要求张艳等三人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精选的试题,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讲解,鉴于张依倩和陈瑞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要求他们每天梳理比较生疏的知识点,课间及时指导。针对张艳思维不够活跃的问题,在培优期间给打印热点知识、热门事件,扩张其知识面,活跃思维。

(3)针对学生41题材料题得分率较低的情况,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对待材料题,不能出现应付的现象。每周二晚自习时间专门练习41题,限定半小时做完两道题,剩余十分钟讲题。

(4)注重学法指导和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答题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及时复习、对比、归纳、梳理知识,让新学的知识迅速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并不时地强调并给予指出。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努力目标

1、抓住课堂,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提高文科宏志班和志强班的成绩。如果下次考试题和这次考试题难度相当,争取五班的平均成绩能在67以上,6班的平均成绩在62以上。

2、提高五班的高分段人数,培养优等生,80分以上达到10%以上,6班及格率在75%以上。

3、将中等学生转化成优等生,关注差生,及格率达到80%。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这次考试之后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有所提高。

高三一模历史质量分析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2月临潼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检测质量 分析2015年月初,临潼区教研室统一组织了全区高三年级的一模考试,并 实年2 2015 施网上评卷。虽然本次高三文综考试历史学科的评卷人数少、时间紧、任务重、网上阅卷工作终于划上圆满的但在老师们加班、加点的共同努力下,阅卷量大,学生答题中现就本次高三历史一模检测的评卷情况,从试题的整体评价、句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

从得分情学生的得分率基本正常,本次文综历史考试选择题设计比较合理,题,如上面四图所示。究其、、、况分析可以看出,错误率较高的是24283134信息“题没有注意题干28原因主要有:审题不准确,如义和拳和统治集团发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题没有从全球34题宗法制没有理解宗法制的实质,点,知识迁移能力弱,如24说明基础知识学生懒惰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化角度理解问题。复习时难度较大,这说明部分学生学习历史已经入但其与选择题失分相对均衡。的复习尚须加强。门,理解、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已基本具备,也显示了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的效果。(二)Ⅱ卷材料问答题:分,材料解析题,难度适中,考查的主要内题:三个小题,共251 、第40考查容是工业化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及相关史实(这也是近几年关注的热点),分的占156分,最低分0分,至25的方向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高分题各分值段人数比例图所示:多数。如下面40 本题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如第一小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概念模糊。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只有少数学生回答的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工业革命如何,是工业生产、工业化。虽然本题难度不大,但审题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集中在第三小题。问题让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分析,这样直一部分学生问题问的是原因,接从字面理解就很容易,结果回答的是乱七八糟;回答的是“认识”、“启示”等等。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的第一问都是直接从材料二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甚至完全错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材料的解读都多少有偏差,中解读即可,很简单,误,阅读材料抓不住重点,要点整理不出来。三是书面表达能力差,组织语言存在障碍,表现为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而且还不是个别现象,这个问题历史老师难以解决。、2分之分,平均分在5~7分,最低分题:满分为12分,最高分1003、第41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学科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印象及二轮备考思路 一、试卷总体印象及成绩分析 1、对于试卷的总体印象 毫无疑问,对于这次皖西高中联考之阶段性检测,命题者是予以高度重视的。从命题的思路、试卷的呈现等方面,无不体现了命制者把握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的脉搏,并使试卷命制力图贴近课标全国卷的用心。该次历史命卷呈现出如下特点: 1)、在考查的范围及内容方面力图贴近新课标全国卷 本次历史学科检测采用全国卷文科综合样式命题,以历史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册为考查范围,突出学科骨干知识,考点分布符合全国卷考试大纲要求。尤其突出表现在选择题的命制方面。在中国古代史方面命制了4道,近代史部分3道,现代史部分1道。世界史方面4道。可见命卷者以考查中国史为主。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突出文化史和经济史,在题例和分值分布方面基本符合新课标全国卷近三年来的命制规律。不过中国现代史部分分值比重过大。 考查范围、内容及分值比重具体分布如下表: 2)、原创性强 虽然个别题目其文本部分令人熟悉,但该卷命制的题目基本是以全新的内容呈现,富于新意。 尤其是在非选择题方面,基本都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史实、历史现象进行考查,不但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而且创新性强,令人耳目一新。 3)、体现一定思辨性 新课标全国卷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不再以认知技能为测试中心,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能力,思辨性特别强。具体说来,首先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基于文本的历史分析能力,相应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归纳、比较、解释等能力。这次历史命卷力图体现学科思辨性特点,在考查基本历史知识基础上,巧妙设置知识和思维陷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试卷难度,达到考查的目的。如选择题第25题唐朝筒车题。该题要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辨识诗句所描述的是何种灌溉(生产)工具。但这只是考查的一层。选项中没有“筒车”这一文本信息呈现,命制者巧妙地给出了与“筒车”同一时期的“曲辕犁”这一信息,通过思维转换增加了思维难度。此题还辐射出对历史时序性的考查。此题考查的是极基本的历史知识,但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解读文本,就不能正确作答。再则,历史时序性不强的学生,也

高三联考l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5月市统测质量分析 年级:高三年级学科:历史 考试时间:2020年5月任课老师: 所带班级:文科5.6班 一、总体分析 本次考试时间为5月4、5号,由商洛市统一组织的联考。文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300分,历史学科占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第一题为选择题共12个小题共48分,第二题为非选择题,共5道材料分析题,两道必选题,三道选做题,从三道中选一题,共52分。试题总体题量适中,难度较大。总体来看,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选择题的难度适中,材料题的难度稍大。本次考试5班平均分是62.62,6班是57.32分,两个文科班的平均成绩是60分,位居商洛市第一,但是仅比第二名镇安慧源中学高0.76分,相比于上学期末市统测的成绩,优势下降。 二、与同类学校对比分析 1.校内班级对比: 通过表格对比发现,文科班宏志班和志强班成绩差距逐渐缩小,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也不断变小,宏志班比志强班成绩高5分,题目难度较大,区分度不好,不再直接考察知识,更多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符合高三历史的特点. 这次考试班级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大,通过折线来看历次考试基本上各班的成绩对比变动较大,差的依然差,成绩好的依然好。文科两个班的差距比较小,文科志强班的进步较大,文科宏志班退步,优秀学生人数减少,低分段人数增加,以后应该加强培优和帮困工作。 2.全市成绩比较

从总体成绩来看,我校仍然位居商洛市第一,但是仅比第二名镇安慧源中学高0.76分,相比于上学期末市统测的成绩,优势下降。 3.我校各小题得分及排名 从各题得分来看,41(2)主要考察英国与中国扶贫的相关内容,题目综合性很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难度比较大。41.1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只是内容的罗列,没有归纳。第42道材料题主要考察宋代文化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很多知识是需要通过材料内容归纳总结,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导致错误率很高。从各小题平均分在全市的排名来看,41(1)(2)得分率在全市排名靠后,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较差,思维不活跃,导致得分点不多。 4.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 (1)网课期间大部分学生教材和资料有没有,影响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习惯了学校的高压政策,网课期间学生面对电脑,老师不能时时关注学生,部分学生思想松懈,导致能力下滑。 (2)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规范答题。文综题量较大,学生答题时间紧张,个别学生总是在快要交卷子是才填涂选择题,导致部分选择题错涂,漏涂,多涂,本次考试有四个学生存在选择题填涂错误的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夏言)粗心大意,导致选修忘记涂题号,选修没有得分。 (3)本次考试全市最高85分,第二名80分,我们学校最高分是寇飞77分,张艳只考了75分。张艳的基础比较好,但是思维不够活跃,平时教学中在知识扩张方面可能还没有做好。 (4)文综合卷,时间比较紧张,历史排在最后,分给历史的时间更少,加上平时文综合卷练习的比较少,部分学生分配时间不合理,导致历史得分并不高。(5)本次考试选择题和42题、选修题做得都不错,唯独41题答的比较差,临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文档旨在对高三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下是对该考试的全面分析: 1. 考试目标和内容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的目标是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相关背景。 2. 考试难度和分值分布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的难度适中。考试分值分布合理,将不同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了适当的权衡。例如,选择题占据了一定的比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解析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考试质量分析

通过考试的质量分析,可以获得以下结论: -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选择题,并对历史事件有较为准确的记忆。 - 学生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一些学生在解析题中未能清晰地展开论述,需加强论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 部分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练和研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 学生对历史思想和观点的理解程度有所不足。需要加强学生对历史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4. 改进建议 考虑到上述分析结果,以下是对考试质量改进的建议: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思辨和分析中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

- 加强对历史思想和观点的教学。通过阅读和解析经典文献、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 加强解析题的训练。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综合分析和论述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 提供更多的练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对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的分析和改进建议。希望以上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和考试成绩有所帮助。

高三学生历史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历史学情分析 1. 引言 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承和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历史学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高三学生历史学情进行分析,探讨其研究状况、问题所在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 研究状况分析 2.1 研究动力 高三学生在备战高考的压力下,往往更加关注理科和文科中的主要科目,历史学作为一门选修科目,学生的研究动力普遍不高。历史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也让一些学生对其产生困惑和无法感受到研究价值。 2.2 研究方法

部分高三学生在历史研究中注重记忆类知识的研究,而忽视对 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演变的分析。他们往往喜欢死记硬背,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2.3 研究成绩 据我校历史学科教师反馈,高三学生的历史研究成绩整体处于 中等水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较好的成绩。这反映出学生在 历史研究上的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3. 问题分析 3.1 缺乏兴趣与动力 由于高三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较低,仅抱着考试需要的动力研 究历史,导致其对历史学的理解力和研究效果受限。 3.2 研究方法单一

高三学生普遍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研究方法,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这种研究方式限制了学生对历史学的探索和应用能力。 3.3 结构性知识欠缺 在历史研究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结构性知识掌握,无法将各个事件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念。 4. 解决方案 4.1 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历史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4.2 多样化的研究方式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高三历史期末考试由外区教研室命题,试卷总分150分,包含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小论文四部分。试卷的命题体现了二期课改和高考的方向。在题目呈现方式上,试卷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文字情境包括新闻资料、诗歌、历史评述、历史活动记录等,图片则有示意图、实物图片、地图等。在内容选取上,试卷重视文明史的内容和社会热点,如问答题34 题兼顾了文明史内容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在考查目的上,试卷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强调对历史科知识的宏观把握,例如28、34、35、36题都体现了这一点。 总体难度与高考基本相当,但对于第一轮复尚未完全结束的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考试结果显示,全区平均分85.4,最高分121,最低分46,平均及格率41.4%。具体各大题得分率情况如下表所示,仅 29题得分率相对较好,其余大题得分率都较低。 学校选择28题29题30题31题32题33题34题35题小 论文较好学校59%56%77%50%64%48%53%49%23%69%57%

一般学校54%46%73%33%48%32%42%30%14%70%50% 较差学校(1) 57%63%63%31%59%49%36%49%14%66%53% 较差学校(2) 62%58%63%75%55%39%86%92%68%80%58% 较差学校(3) 49%44%77%59%47%59%62%44%37%26%22% 平均得分率60%54%49%66%60%54%73%63%48%70%60% 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需要学生加强复。 在40道选择题中,有一些得分情况较好的题目,如2、5、7、8、9、12、14、15、18和21题。然而,还有一些题目得 分情况较差,如1、4、10、16、19、22、23、25、26和27题。这些选择题主要考查识记和鉴别能力,但是学生在纯方法题和需要分析、概括、归纳和宏观把握的能力题方面表现不佳。例如,第2题和第7题只需要学生对该史实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就 可以完成,而第1题得分率极低,这是一道方法题,需要学生 直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来得出结论。类似的单纯考查方法的题目在高考中比例正在逐年提高,这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

(完整版)历史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版)历史考试质量分析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 简介 本文旨在对历史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分析历史考 试涉及的考题类型、难度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我们可以评估历史 考试的质量,从而为改进考试制度和教学提供依据。 考题类型分析 历史考试通常涉及以下几个类型的考题: 1. 单项选择题:这种题型要求学生从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它可以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解释题/论述题:这种题型要求学生通过解释或论述来阐述 某个历史事件或问题。它可以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填空题: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填写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定信息。它可以考察学生对细节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考题难度分析 历史考试的难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考题内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内容广泛而复杂。考试的难度会受到所选择的具体历史事件、人物或概念的复杂程度的影响。 2. 考题要求:考题可以包括简单的知识点记忆,也可以涉及到复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考题的难度会受到具体要求的影响。 3. 考试时间:历史考试的时间限制也会影响考题的难度。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学生可能无法深入思考或查询资料,考题的难度可能更高。 学生表现情况分析 根据历史考试的成绩和学生反馈,我们可以评估学生的表现情况: 1. 平均成绩:通过计算历史考试的平均分数,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整体的掌握程度和学科水平。

2. 考试通过率:通过计算历史考试的及格率,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了解历史考试的难度和公平性。 结论 通过对历史考试质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考题类型合理多样:历史考试的题型多样化,既包括对知识点的考察,也包括对思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 2. 考题难度适中:历史考题的难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 3. 学生整体表现良好:学生在历史考试中的表现整体良好,平均成绩和通过率较高。

高三一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题情况分析

高三一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题情况分析 本试卷主要依据《考试说明》(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和《课程标准》(从课改理念的角度)命制。在考点的选材上主要体现出下列特点: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历史性。考查历史主干知识,要求学生用学科语言答题,做到史论统一。第二,考生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品质。第三,试题的人文性。关注现实,从社会史的角度切入,从现实问题中寻找研究历史问题的灵感,从平凡的历史事物中挖掘问题的本质,考查学生在新的问题情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II卷各题的评分情况和揭示的问题如下: 第33题阅卷分析 一、命题立意 本题以当前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稳定社会、关注民生、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等时政热点,创设背景材料,分别考查古今中外政府职能的发挥、政治体制的探索,考查学生史政结合、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其中第(1)问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组织公共事务”方面的职能;第(2)问考查美国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探索;第(3)问主要考查苏联政府职能发挥的双重作用;第(4)问与第(1)、第(3)小问衔接进一步考查政府在“经济建设上的决策指导作用”,上述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二、本题得分 最高分13分,平均在8-9分左右,不同试卷差距较大。 三、做题主要优点 1、学生能够按照题干要求,结合史实论证、诠释材料中的观点,做到史政结合。 2、创新答案也在试卷中呈现:如第(1)问,有的考生以专制主义集权在“组织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权巩固建设、军事维护边疆稳定”等角度组织答案,条理清晰,不漏要点。 3、在答题纸允许的范围内,多答要点,让阅卷老师圈点要点,也值得学习。 四、存在问题 第1问:一是侧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概括;二是概述性的要点较多,缺少史实做依托,如,大兴土木工程、兴修水库等。三是回答史实不全面,失分较严重。 第2问:一是侧重对材料前半部分的理解,忽视后半部分“政治体制’的探索。二是侧重国家结构形式的分析,尤其是对联邦制内容的叙述。三是个别学生不理解,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认为中央“三权分立”、地方推行联邦制。 第3问:评分标准作如下调整: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2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前期加快苏联的发展,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苏联工业化、工业产量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2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过度扩大其职权,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协调,最后加速苏联解体(2分),但本题最高不超过4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忽视题干时间限制,“以苏联历史为例”,因此有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考生。二是侧重负面影响,尤其是斯大林模式,考生仅侧重其负面的作用,忽视前期的影响。三是结合史实分析,出现知识混淆现象,如组织答案出现“国家干预经济”、“自由放任”政策等。 第4问:评分标准作如下调整:对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对外:加入wto 等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经济组织2分;若上述要点没有出现“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分,有效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创新答案酌情给分,但本题最高不超过4分。 存在问题:一是忽视题干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史实分析,过多考生从改革开放以来史实入手组织答案。二是学生侧重对内改革的史实较多,淡化对外开放、参与地区性或国家性的组织活动等内容的概述。 五、教学建议。 1、学生:一是要关注审题环节,从材料的题干、全面领会出题人的意图。二是要规范答题,尤其是要强化历史学科语言。 2、教师:一要关注概念教学;二要关注知识整合;三要适当学科渗透。

高中历史质量分析报告学生

高中历史质量分析报告学生 高中历史课程的质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过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然而,近年来,高中历史课程的质量备受关注。本报告旨在对高中历史课程的质量进行分析,从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估。 二、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对于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1. 内容单一:部分教材过于注重史实的呈现,忽略了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联系。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知识点,却没有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2. 逻辑不清:部分教材的内容组织逻辑不清晰,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从教材中捕捉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和发展趋势。 3. 偏重政治史:部分教材过于偏重政治史,忽略了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学生对于历史的全面认识有所欠缺。 三、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 讲解为主: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过多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2. 缺乏互动:课堂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听课,无法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 3. 缺少实践性活动:教学中缺乏实践性活动,学生难以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四、评价方式分析 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的高中历史评价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 偏重记忆:评价方式过多地侧重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2. 缺乏个性化评价:评价方式缺乏个性化,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被忽视。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 3. 缺少实践性评价:评价方式缺乏实践性评价,学生成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实践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五、改进措施

高三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商洛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洛南中学任怀武2013-1-29 一、考务评卷工作总结 我校本次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评卷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年级组的安排,以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心来完成这项工作,在备课组长的具体领导下,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在备课组办公室阅卷;阅卷前先由备课组长组织研究熟悉试题及答案,先进行试评。由两位老师(专业和非专业)负责阅一卷选择题,我们四位专业任课教师负责阅二卷主观材料题,阅卷工作各人分工明确,严格遵守阅卷工作操作程序,流水作业,认真细致,宽严适度,标准始终如一,既要保证阅卷的速度,更要保证评卷质量。统分,复核,登分全员参与,细致入微,努力把失误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了这次市统考历史成绩的质量和信度。 二、测试成绩概况汇报 年级人均分64.6分,三个重点班和四个补习班及格率达90%,五到十人不及格,80分以上各班10人左右,年级80分以上总共79人。六个普通班各班80分以上2-3人,普通班及格率48%。年级选择题最高46分,材料题最高45分,年级最高成绩达91分,最低成绩34分。总的来看重点班和补习班的成绩无论是及格人数还是高分人数均较

多,远远高于普通班。本试卷选择题以材料分析题型为主,突出能力考察,失分率较高的是第如3、6、7、11、17、19题,主要暴露了学生的分析审题能力较差以及基本史实史论记忆不牢固。材料题总体回答普遍较好,平均达32分,最高分45分,尤其26题得分较好。28题最容易得分,但学生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认为,涉及内容选修教材没有学过,好像就觉得题难,其实恰恰相反,所考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在必修中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点。29题选修教材内容,考察王安石变法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在7-8分左右。这次考试成绩基本上反映了我校高三历史一轮教学复课现状,达到了本次考试检测的目的。 三、对历史试卷的评价 总的来讲,试题难易程度切近高考,材料题略低于高考,知识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分值比例适当,试题文字阅读量大,无论是客观选择题还是主观材料题命题能力立意非常明显,体现新课程理念,紧跟高考命题趋势,足可见命题人下了一番功夫,是一份较高质量的试题,应该能够反映我市高三历史一轮教学复课情况。 四、测试暴露出来的问题 1、基础题丢分较严重,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基本史实概念识记不到位,个别同学粗心大意,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解题思路方法存在问题。 3、表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一轮复习有意识加强学生对材料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训练;由于大量全国卷水平的高考真题的加入;难度也随之提升..另一方面;在题量上打破高考卷11道题目的限制;加入大量选择题;提高了学生考试过程中的阅读量;从速度上加强学生的训练;为之后文综试题时间分配问

历史学科联考试卷质量分析

历史学科大同与晋中联考试卷质量分析 阳高一中 2021年2月3日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总体偏难,考察知识点基本覆盖高考要求的主干知识。具体分析如下: 24题以“周天子赐予诸侯的青铜器铭文”考查“分封制的意义”,知识为主干知识,考查角度常规,较为简单。 25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征和概念”,较为简单。 26题以“瑞鹤图”为切入点,考查“文人画”“浪漫主义”等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27题考查“张居正一条鞭法的主要目的”,材料比较难理解,一条鞭法不是课本所学知识,有一定难度。 28题考查“洋务企业的性质”较为简单。 29题以“辛亥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史学常识问题,由于材料比较拗口,历史解释和课本有出入,所以由一定的难度。 30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较为简单。 31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较为简单。 32题考查“古罗马法形成与发展的背景”,较为简单。 33题考查“文艺复习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由于材料和选项有迷惑性,有一定的难度。 34题考查“近代英国的宪政体制”,材料具有迷惑性学生难以正确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35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比较简单。 41题以“立法”的角度考查“近代德国”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相关知识”,涉及知识点为主干知识,设问方式和问题常规,较为简单。 42题虽为创新题型,但是材料涉及知识点不是生僻知识点,问法为近来常见问法,在开放性试题中属于比较容易下笔的题。 45-47题三选一,三道题基本难度适中,相比较而言,45从设问来讲更容易下手。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反映出的问题 1、考查基本知识点的题型错误率不低,反映出学生对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夹生”,遗 忘的现象。 2、材料有一点理解上的难度,就放弃,随便蒙,反映出学生的文史功底很差,在应试 技巧和答题技巧上的缺失。 3、有历史没有完成的现象,反映出学生对文综合起来考的不适应和普遍答题料率低下

高三三月联考文综历史科质量分析

高三三月联考文综历史科质量分析 一、考试情况 全市参考人数1570人,文科综合历史学科全市最高分在园林高中68分,文昌高中最高66分,南浦高中最高64分,实验高中最高64分,潜江中学最高62分,其它学校最高分均在60分以下;及格人数全市共16人(南浦高中6人,潜江中学3人,文昌高中3人,园林高中3人,实验高中1人),及格率0.84%,低分率除南浦高中外均在40%以上,均分全市为34.8分,一本上线分55分,二本上线分50分。从以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历史学科此次考试效果不太理想,相比元月考试有较大的滑坡,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二、试题评价 本套试题命题者颇费了些功夫,较好的体现了高考对考生四种能力的要求,所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单就每个题目而言,不失为质量上乘的试题,但总体较难,难度值为0.44,客观题(选择题)24、25、26、27、29、31、32、34,难度、区分度合适,30、35难度偏大,区分度不合适,33题题目整体设计逻辑表述值得商榷,40(2)、41题难度偏大,但区分度合适。40(1)难度偏大,区分度不适合,选做题,难度适中,但区分度不合适。 从学生得分情况看,24、26、28、29、30、33、35、40、41、45-48题是薄弱点,普遍得分较差,暴露出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没有突破阅读质量差、思维定势等瓶颈。 选择题部分 24题:错选A、B、D项的均有,原因是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A 项,采邑制的主要受封对象是功臣,分封制的主要受封对象是王族(“(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B项,既然采邑制以功臣为主要受封对象,则国家政权与家族族权无关;C项,采邑制下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本次试卷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新版《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的有关要求,适当参照近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结合时事热点和复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编制。 全卷分为客观题(1-25题,每题2分,共50分)和主观题(26-29题,共50分)两部分,全卷分值100分,考试范围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为主。在命制试题过程中,命题组精心选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努力达到高考真题的诸多能力要求,进而达到指导高三历史学科复习的目的。 二、试卷体现的突出特点: 1、注重主干知识和细节知识的考查,强调基础知识的记忆。高三一轮复习的重点在夯实基础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选择题中文言文材料明显减少,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但重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9、20、24题都属于这一类型。主观题涉及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美国共和政体的特点及影响等知识点,既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优势学科的基础知识。 2、强调对历史概念的正确、准确的理解。历史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

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具体的历史时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然而,提起时间概念,考生容易张冠李戴,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选择第4、6、15、17等题均要求学生历史时间概念准确把握,强化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点。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选择第3、16、18等题就要求学生对“明朝的内阁制度”、“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等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准确理解。 3、不刻意迎合但也不回避社会热点、时政热点,突出历史学科得人文性。历史高考从来就不回避热点,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是历史学科的功能之一。主观题中的绝切入点和设问都不同程度地“声东击西”地隐性介入社会现实问题。试题涉及了当代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新考纲中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第26题有涉及到的“中西医之争”、第29题涉及到的“美国大选年”等,命题立意好,贴切当下时事,结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等均有或近或远的关系,同时更突出体现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命题立意。 三、分数分析 本次模考历史平均分为53.08,标准差为13.72,难度系数为0.53。数据反应正常,因为一模历史学科考试内容根据备考进度,为必修一、二、三。在高考中占主要内容,并且三科还没有整合成文科试卷,在独立做题时间内,考生应考意识相对清晰。

孝感市第一次统考历史质量分析及后期复习改进措施

孝感市第一次统考历史质量分析及后期复习改进措施 2020届高三举行了孝感市第一次统考,现总结如下: 一、数据分析: 期末(一统)和期中考试历史成绩比较: 期末(一统)历史组内比较: 结论:从历史组内比较,312A一本目标生过线多1人,最高分是312A的张明珠85分,梁老师的312A占有一定优势。数据分析得出,县市区排名第6、学科组排名第6、平均分下降、过一本人数减少了15人,距离42人的目标差19人。目标生实际入围减少了3名,距离42人的目标差23人。过一本人数下降严重,县市区排名倒数第二,学科组排名依然是来倒数第一。总体情况让人忧心忡忡,压力很大。 二、试题及原因分析: 1、历史选择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一统历史先择题客观来讲只有第34、35题是容易错的,许多目标生的选择题错了四、五个,这是很不正常的,一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理解分析出现偏差导致,二是心态不好,害怕失分,越是害怕失分越是在考试中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 2、第42题12分的论述题得分普遍偏低。 得分大于7分的,全校(一中+启环)合计只有10人。许多目标生的得分低于5分,甚至是3-4分的大有人在。本题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省的平均分是5分左右,作为目标生,得分应该在7分以上。 3、选做题得分极不均衡,选题上存在重大误判,没有选做最容易得分的47题。 选做第47题(历史人物·撒切尔)的得分普遍高于选做第45题(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元朝文化改革)和第46题(战争与和平·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选做第47题的得分在11分左右,而选做第45题的得分在8分左右,普遍相差3-4分。撒切尔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几乎就在材料中,而且已经在平时考试中训练过,许多目标生定势思维选择了容易失分的低45题。 4、第41题25分,考查日俄战争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属于教材没有的内容。 虽说教材没有的内容,但是许多答案要点是可以根据材料和时间提示,是能够归纳得出答案要点的。 5、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复习进度迟缓。 我们仅仅复习到了必修2的第18课。本次一统历史考试侧重于必须2最后章节的考查,第42题属于必修2第24课经济全球化本质的内容,第47属于必修二第19课(撒切尔首相的新自由市场经济,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6、复习备考的重点过分放在了“武汉军人运动会”、“辽宁舰服役”这两个热点上。 考前一个星期,我们把一统备考的押题方向的重点放在了武汉有关的洋务运动、武昌起义、一五计划,以及中外海防上,耗费为了宝贵时间。 7、学生基础不牢,核心素养不强,知识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薄弱。 应该熟记的基础知识、时间等很薄弱,包括目标生还时不时地犯知识性错误。选择题比较、鉴别、排除能力弱,选择时不果断,犹豫不决。大题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要点的能力欠缺。 8、答题速度偏慢,学科时间分配不均衡。 一些同学在选择题上耗费的时间太多,12分论述题没有时间来不及做,或者做得比较仓促。 9、培补效果不显著,吻合率差。 少数目标生的成绩还不如非目标生,培补效果不是很好。 三、后阶段历史复习的改进措施: 1、认真研究考情和学情,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考纲,明确考试目标;研考题,把握命题规律;研考生,把准学生实际。近几年高考考情:各版块知识考查不均衡,不照顾模块间的平衡,重视基础知识

高三历史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模版]

高三历史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模版] 第一篇:高三历史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模版] 高三历史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是由名师堂提供的2017年全国高考调研仿真试卷(四),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 一、必修 二、必修三的主干知识和选修一、三、四。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本次考试卷面满分100分,选择题12道,共48分。材料题5道,其中必做题2道,选做题3道,共52分。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对材料理解运用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不多。 二、学生成绩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难度与高考相当,题目比较灵活。全卷分值分布合理,粗略统计一下:必修一约36分,必修二约37分,必修三约12分,选修一15分,选修三15分,选修四15分。全卷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过分关注细节的题目基本没有。全卷很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新材料新情境”这一特点。总体而言,本次测试具有鲜明的甄别与诊断功能,对后期历史复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可信度与效度都较好。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选择题得分在24分左右。错得比较多的题目有:第25题,文言文阅读存在一定障碍;第28题,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分不清楚;第30题,对材料理解不到位;第32题,对苏格拉底的思想理解不够透彻;第35题,对经济政策概念理解不够。其它一些题目相对而言区分度比较明显一些,但要准确快速作答,也并非易事。

高三单科质检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福州市2010年高三单科质检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学科质量检查是本学年第一次全市性的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范围包括人民出版社版的《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内容。试卷的命制工作由历史学科组织高三中心组成员共同完成。全市所有的普通高中(包括民办学校)的高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本次的质量检查,实行统一的网上阅卷(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单独自行阅卷)。现根据全样统计数据、随机抽取试卷样本、八县兼职教研员的分析报告,对本次的质量检测进行分析。 一、试卷评价 (一)总体评价 1.试卷命题遵从2009《考试说明》命制。题目内容立足于历史课程内容,又不局限于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更立足于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体现了题在课外,能力在课内。有利于推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从参考答案看注重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力求突破历史学科的思维定式,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 2.试卷结构合理。3个必修模块25个专题,试题知识点涉及21个专题内容,知识点分布面占84%。(见表一、表二) 表一: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情况1

表二: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情况2 因必修Ⅱ主观题分值较多,分值所占比例略高。从知识内容构成比例来看,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比例大致为2.6∶4.6∶2.8;中国史与外国史比例接近6∶4。试卷结构平稳,难易较适中。(见表三) 表三:能力层次和难度值简表

(历史学科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查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表格能力层次中的1、2、3、4表示不同的能力层次,(1)、(2)、(3)表示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3.实测结果与高考的理想目标接近,难度略高于福建省2009高考难度。2009《考试说明》规定高考难度值理想目标为0.6,实测难度值0.54接近理想目标。此次市检的实测结果较为理想,基本上达到命题预期目标。(见表四、表五) 表四:福建省2009年高考数据分析

高三单科质检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0年高三单科质检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福州市2010年高三单科质检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学科质量检查是本学年第一次全市性的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范围包括人民出版社版的《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内容。试卷的命制工作由历史学科组织高三中心组成员共同完成。全市所有的普通高中(包括民办学校)的高三年级学生参加了本次的质量检查,实行统一的网上阅卷(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单独自行阅卷)。现根据全样统计数据、随机抽取试卷样本、八县兼职教研员的分析报告,对本次的质量检测进行分析。 一、试卷评价 (一)总体评价 1.试卷命题遵从2009《考试说明》命制。题目内容立足于历史课程内容,又不局限于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更立足于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体现了题在课外,能力在课内。有利于推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从参考答案看注重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力求突破历史学科的思维定式,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 2.试卷结构合理。3个必修模块25个专题,试题知识点涉及21个专题内容,知识点分布面占84%。(见表一、表二) 表一: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情况1 阶段模块章节题号题型分值 中国古代史必修 一 专题一:古代中 国政治制度 1 选 择 2 中国近代史必修 一 专题二:列强侵 略与人民反抗 11, 14 选 择 4 中国近代史必修 一 专题三:近代中 国的民主革命 13, 15,16 选 择 6 中国现代史必修 一 专题四:现代中 国的政治建设18 选 择 2 中国现代史必修 一 专题五:现代中 国的对外关系24 选 择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