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现状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现状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现状

土家族服饰文化及内涵

土家族服饰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四个方面的文化涵,是反映土家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反映土家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反映土家族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载体。比较而言,土家族服饰没有苗族那样穿金戴银,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以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过去土家男女不穿袜,兴打绑腿,尤以男子将裤筒裹成人字路,配布鞋或草鞋,十分精神利索,民族专家说这是土家兵战争装束,有土司“兵农合一”传统制度的痕迹。而民间百匠,又有不同职业装,如铁匠穿长而宽的牛皮肚兜以防灼伤;猎户挂绣花子弹肚兜是实战需要;农民雨天下田披蓑衣则是农事需要。对那些“命相”

不佳的小孩,还要按土老司的指点戴“百家锁”、穿百纳衣,即从一百户人家讨一百块碎布拼做成衣服穿,否则难养成人等等。故外人说:土家人穿了一身的“讲究”。

土家族服饰文化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家族服饰逐渐发生了深刻的时代变迁。一方面,在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土家族传统服饰逐渐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困境,穿戴土家族传统服饰的人越来越少,穿戴各种现代时装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土家族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我州生态文化旅游迅速发展,各种民族节庆活动逐渐增多,使土家族服饰重新受到关注。表现为人们对创新土家族现代服饰的要求越来越强,各地研制的土家族现代服饰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我州研制的土家族服饰五花八门、杂乱无章,无法适应土家族服饰的当代变迁,无法满足人们对土家族现代服饰的需求。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服饰文化观点:1、土家族服饰文化的流失一方面是因为服饰的不断弃旧迎新的特性,以及服饰本身的保存困难,民族服饰持有者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等多方面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方面目前对民族服饰重视力度不够,研究条件较差,资金缺口较大,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出台,大量服饰文物精品被国外人士搜集并带出国外,这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巨大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要积极抢救土家族民族服饰资源,以免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消失;同时,还要主动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土家族人进行服饰改革。2、开办一个土

家族服饰的展览活动,大力宣传土家族的民族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土家族的服饰文化的重要性,让人们自觉的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3、举办一个土家族服饰的艺术节,通过艺术节来让人们更好的认识这种服饰文化。4、可以适当地允许商业化的进入,在确保不影响土家族服饰文化保护工作的基础之上,将一部分如刺绣、织锦、蜡染、民族服饰的制作等手工技术商业化,使其成为真正的旅游工艺品,转化成一定的经济产物,在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可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手段。5、馆藏及个人收藏是一种颇具成效的保护形式。目前,国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仍以博物馆为主,即通过文字音像等

手段的记录,与实物一起收藏展示在博物馆里,尽管博物馆是从文物收藏的角度进行的,但客观上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也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6、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抢救和保护土家族服饰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这同样是一项容易被忽视,却又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在舆论导向上,要十分重视和加强引导,进一步唤醒全民对土家族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的意识,正确认识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介入等手段,加强人民的保护意识。

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变迁

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变迁 土家族是聚居于我国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的一个山地民族。黄柏权认为,土家族有两个源头:一是古氐羌人的伏羲族团的一支——巴人;二是自古就居住在峡江和武陵的土著——濮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为武陵山区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伴随着社会变迁与发展,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家族服饰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家族服饰变迁就是展示土家族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因此,梳理土家族服饰变迁历程,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土家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程度,而且可以总结土家族服饰变迁规律,为社会转型时期与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经验,并以此弥补土家族服饰文化研究之不足。这就是本文写作目的之所在。 一、土家族传统服饰的变迁历程 从某种意义来说,土家族传统服饰发展史就是一部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史。因此,笔者以为,土家族传统服饰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改土归流前的土家先民服饰。 改土归流前,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相当落后,人们生活艰苦,可谓衣不蔽体没,食不果腹。因此,此时土家先民服饰发展缓慢,样式单一,质地也较为质朴。 原始部落时期,土家先民在还没有纺织技术的情况下,就只有选择树叶、草根、兽皮等自然物,并在简单加工后作为遮羞御寒的饰品。在《毛古斯》、《摆手舞》等土家族古老的歌舞中,就出现了稻草毛人与身披土花被面的形象,这可谓当时土家族先民服饰的遗存。 秦汉时期,土家先民已掌握纺织技术,初步具备了制作简单服饰的能力。《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其地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蚕桑,麻纻……皆纳贡之。”《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至秦惠王并巴中……君长岁出赋二千一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其民户巾家布八丈二尺。”同时,《后汉书南蛮传》还有关于包括土家族先民在内的五溪之民服饰

恩施土家族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的探究

土家族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的探究 任何地域任何民族的服饰习俗都与它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以及时代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传承和保护土家族服饰已成为了当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播以及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鄂西土家族地区是中国土家民族的发源地及土家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人创造出了独特灿烂的文化,而土家族服饰文化又集中展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和民族习惯。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形象的标志。现如今,土家族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汉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传统民族服饰习俗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淡忘,这个民族也已渐渐失去了个性,失去了文化。近年来,恩施州政府,为了推介土家族民族文化,打造土家特色旅游文化,对土家族服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但收效甚微,除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们对土家族服饰文化的认识不足成了限制土家族服饰发展的瓶颈。追其因,服饰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因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其次才是审美情趣和民族习惯的影响。 所以,土家族服饰发展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第一,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土家族地区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东南西北多元文化的交融造成了土家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土家族服饰受汉、苗、侗等民族的影响较大,多元文化的冲击让土家族文化特别是土家族服饰文化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再就是受历朝历代政府的民族政策影

响,处于过渡地区的土家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文化独立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土家族服饰文化更是被快速同化,很难保留自己民族独立的个性。第二,理论研究的偏离影响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伴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学者在史料和物证缺少的情况下,不立足土家族文化根本,功力性的掺杂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元素,延伸市场流行元素,把民族服饰混乱发展,成为了如今的样式繁杂,品种多样的土家族服饰,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土家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第三,社会功用的缺失限制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发展。目前,土家族服饰主要用于演出、节庆活动及影视、文化节目录制现场,那么其作用显而易见,仅是文化符号在对外宣传时的显性展示。在土家族地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土家族服饰的利用几乎为零,而土家族服装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也基本以舞台装为主,服装的组成元素也以表演性质为主,脱离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土家族服饰根本无法得到有序的发展。任何文化都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也就失去了价值。土家族服饰也是一样,在失去社会功用的今天,也完全失去了活力,发展土家族服饰以及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增强社会功用性是根本。 总观其发展及原因,要让土家族服饰得到健康有序的传承与发展,除了寻找其独立的文化元素、建立起合理的理论体系、增强其社会功用外,还应该关注土家族人的审美情趣和民族习惯,让土家族服饰承载记述土家族历史重任的同时,展现土家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土家人的民族标志。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考虑。第一,根据特色文化,研制出特定的名族文化

土家族的文化

土家族的文化解析 一、文化的内涵 民族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一定的地域环境,一定的人类种群的一种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思维过程的反映。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边区 ,其土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山地农耕文化,是土家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精神财富 ,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现在国内有关土家文化旅游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 ,主要是集中在湘鄂渝黔地区,也存在着上述民族文化旅游的问题。民族文化是群体意识 ,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很多约定俗成民族文化形式 , 不论婚俗民俗,还是饮食民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族传承性土家族的文化。 土家族通过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表现出民族成员所特有的共同心理素质 ,成为与其他民族群体相区分的标志之一。它是土家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 ,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它集中表现了土家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格和风貌,并成为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 ,而土家族文化则是土家族精神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1] 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是土家民族的根基和标志 ,虽然土家文化不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思想、言语和气质,也可以说成是人的外化。民族文化犹如一条历史的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还要流向未来 ,处于不停顿的发展之中。 土家文化的流失 纵观历史,在清朝时期是对土家文化流失有很大的影响:清政府对土家族地区的开发并不局限在经济领域 ,而且还渗透到文化方面。他们对土族文化进行改造和变革 ,同时向土家族地区广泛推行汉族文化。 禁止摆手舞,禁止土家族传统信仰崇拜,改变土家族服饰,改变土家族传统交际方式,改变土家族婚姻习俗等,在一定程度上,土家族文化的某些要素受到破坏。清政府向土家族地区大量输入汉族文化 ,在促进土家族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家族文化。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积极成分受破坏 ,如自由恋爱方式、自由交往方式、民族信仰等受到限制;土家族语言在汉族文化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现状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现状 土家族服饰文化及内涵 土家族服饰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四个方面的文化涵,是反映土家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反映土家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反映土家族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载体。比较而言,土家族服饰没有苗族那样穿金戴银,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以青丝帕或白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八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缠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遗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过去土家男女不穿袜,兴打绑腿,尤以男子将裤筒裹成人字路,配布鞋或草鞋,十分精神利索,民族专家说这是土家兵战争装束,有土司“兵农合一”传统制度的痕迹。而民间百匠,又有不同职业装,如铁匠穿长而宽的牛皮肚兜以防灼伤;猎户挂绣花子弹肚兜是实战需要;农民雨天下田披蓑衣则是农事需要。对那些“命相”

不佳的小孩,还要按土老司的指点戴“百家锁”、穿百纳衣,即从一百户人家讨一百块碎布拼做成衣服穿,否则难养成人等等。故外人说:土家人穿了一身的“讲究”。 土家族服饰文化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家族服饰逐渐发生了深刻的时代变迁。一方面,在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土家族传统服饰逐渐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困境,穿戴土家族传统服饰的人越来越少,穿戴各种现代时装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土家族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我州生态文化旅游迅速发展,各种民族节庆活动逐渐增多,使土家族服饰重新受到关注。表现为人们对创新土家族现代服饰的要求越来越强,各地研制的土家族现代服饰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我州研制的土家族服饰五花八门、杂乱无章,无法适应土家族服饰的当代变迁,无法满足人们对土家族现代服饰的需求。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服饰文化观点:1、土家族服饰文化的流失一方面是因为服饰的不断弃旧迎新的特性,以及服饰本身的保存困难,民族服饰持有者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等多方面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方面目前对民族服饰重视力度不够,研究条件较差,资金缺口较大,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出台,大量服饰文物精品被国外人士搜集并带出国外,这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巨大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要积极抢救土家族民族服饰资源,以免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消失;同时,还要主动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土家族人进行服饰改革。2、开办一个土

关于土家族和苗族服饰的介绍资料

在我国的多民族地区,土家族和苗族是两个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 群体。他们的服饰文化向来引人注目,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 信仰和审美观念。本篇文章将从土家族和苗族的服饰特点、历史渊源、传统工艺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两个民族服饰文化的魅力。 一、土家族服饰 1. 传统服饰特点 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土家族的传统服饰以彩色为主,注重绣花和刺绣,在织物纹样、服饰 款式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男性主要穿着黑色或灰色的长袍,腰间束着 一条彩色的腰带;女性则穿着精美的对襟褂,色彩艳丽,袖口和下摆 常常镶有彩色的绣花。 2. 历史渊源 土家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统。在古代,土家族服饰主要是以麻布、棉布为主要材料,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土家族的服饰在粗犷中不乏细腻,既反 映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和勤劳,也展现了优美的艺术风格。 3. 传统工艺 土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纺织、刺绣、染色等工艺。其中,土家绣是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 厚的文化内涵。土家绣以其艳丽的色彩和精湛的刺绣工艺,被誉为

“东方刺绣艺术明珠”。 二、苗族服饰 1. 传统服饰特点 苗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苗族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以银饰、织物图案等为特点。苗族男性的服饰以黑色为主,上衣常常配以蓝色长裤;女性则以深蓝色为主,身穿长袍或长裙,头戴花冠,脚踩踏板鞋,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2. 历史渊源 苗族服饰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千百年的沉淀和传承。苗族服饰的图案多为民歌、神话、动植物等自然元素,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宗教神秘感。苗族服饰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3. 传统工艺 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纺织、织布、刺绣等工艺,其中苗族银饰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苗族银饰工艺精湛,图案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银饰艺术明珠”。 总结回顾: 土家族和苗族服饰文化在我国民族服饰中独具特色,既反映了他们的历史渊源和地方特色,又展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土家族的彩色

土家族服饰的情感传达

土家族服饰的情感传达 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民族特色浓郁,是土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本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并体现本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土家族服饰虽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但仍独具特点。其款式和色彩都渗透着土家人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关土家族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文献记载,但在这个时期及宋以前,所有文献都未专一谈及土家族的服饰。直到清代,土家族服饰才正式载入文献。土家族先民处于原始部落时代时,还不懂得纺纱织布,只能穿树叶、兽皮之类,在古老的歌舞《毛古斯》及《摆手舞》中,就曾出现过稻草毛人与身披土花被面的形象。五代开平年间,江西汉人酋豪彭王咸归楚,封为溪州刺史,带着所部及工匠千余人进入土家族聚居地区,从而开始出现“女勤于织,户有机杼”的繁荣景象。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发展到很高水平,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土锦”、“宝布”,被列为向朝廷纳贡之物。由于受汉族先进技术的影响,土家族人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土锦”,将短用布改为围裙,将披风改为衣裙。 从文献记载和土家族地区搜集的土司时期的服饰看,土司时期土家族的服装款式大致是:上为无领对襟大袖短衣,下为八幅罗裙,男裙稍短不过膝,女裙大而长,系百褶围裙,外加披肩。改土归流后,派往土家族地区的流官对土家族男女服饰强行改革,强制土人“服饰宜分男女”。从此,男女服饰区别开来,男子不再穿八幅罗裙,只有巫师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才穿。从改土归流至建国前,除下装着裤外,其服装在偏僻山村里变化不大,在与汉人杂居的地方逐渐接近和采用满汉服装。 土家妇女上装为矮领、右衽大襟,麻质或棉质的大袖短衫。老年妇女喜穿青蓝布衣,也有无领衣裳。中年妇女多选粉红和蓝色的花衣(平时穿素色上衣,衣角绣有花卉图案)作盛装。劳动时,则罩上围腰、八幅罗裙等。男子服装则相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服饰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四个方面的文化内涵,是反映土家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反映土家族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反映土家族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载体。研究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对深化土家族服饰的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推进土家族服饰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土家族服饰是反映土家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民族服饰往往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演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土家族服饰经历了形成阶段(宋代以前)、发展阶段(元明至清初土司时期)、演变阶段(清初改土归流至20世纪80年代)、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等四个历史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土家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社会变革的过程及贫富悬殊的差距。 首先,它是反映不同历史阶段土家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形成阶段,土家族服饰曾经历了由皮草服饰向布衣服饰发展的过程。土家族传统舞蹈毛古斯身穿的稻草服装,表明土家族先民最初曾以树叶、稻草和动物毛皮遮身,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尚不掌握纺织技术,只能结草为服,这是其衣着状态的一种折射。 土家族服饰由皮草服饰向布衣服饰的演变,反映了土家族先民在汉文化、楚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逐渐脱离了结草为服的原始阶段。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逐渐采用自织的“躴布”制作衣物,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独特个性。据文献记载,巴人曾以纺织“躴布”著称,如许慎在《说文》中称:“蜼,南郡蛮夷躴布也”。“躴,南蛮赋也”。《溪蛮丛笑》描绘它“绩五色线为方,文彩斑斓可见。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 可见,尽管当时巴人纺织躴布主要向封建王朝纳赋,但仍有一部分用于制作本民族服饰,从而带来了土家族原始服饰的两大变化:一是皮草服饰逐渐向布衣服饰演变,二是色彩更加丰富,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独特个性。在发展阶段,土家族服饰的布料基本上采用自织自染的土布(俗称“家机布”),款式相对简单,佩

在变革中不断发展的五色斑衣——土家族服饰

在变革中不断发展的五色斑衣——土家族服饰 展开全文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省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这里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的气候,陶冶了土家族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也孕育了土家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古代的土家服装在色彩上有尚白、尚红和尚黑的传统,所用布料多为自制的土布,史书上称为“溪布”或“峒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款式上不分男女,上身穿琵琶襟,下身穿八幅罗

裙。八幅罗裙是一种用八幅布缝制成的特殊款式的裙,多为天蓝色,前后左右八幅均折成水波样的褶皱,裙摆镶宽十余厘米的花边。男裙稍短不过膝,女裙则较长一些。据说,八幅罗裙象征着古老传说中的八个土家部落团结奋战的精神。衣裙上面绣着各种颜色的花边,被称为“五色斑衣”。男女服饰的区别主要在这些花边上。古代土家人还喜用白色的织锦或棉布做成巾帕包裹住头部,这种包头巾一般宽两寸、长四尺,用黑色线做刺绣,在额前包出“人”字形,这种白底黑花的配色,可能和土家族崇拜白虎的信仰有关。脚下一般不穿鞋,这种服饰形态一直持续到清代“改土归流”前。 改土归流以后,清政府派遣的流官对土司地区的风俗进行改革,其他兄弟民族也逐渐在这里聚居,在这种政策、文化交融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土家族服饰的色彩和形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男女服饰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男子不再穿裙子,男青年开始改穿对襟短衣,中老年人则穿大襟衣。无论青年还是老年,下身皆穿宽腿裤子。裤子多用青布或蓝布做裤腿,再缝上白色裤腰,镶蓝色布条作为裤头。 在男性服饰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包头巾由白色改成了黑色,后来进一步发展成青丝帕,包头时额前仍保

[土家族服饰]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服饰]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服饰]土家族服饰篇一 : 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 篇二 : 土族:土族-服饰,土族-民族历史 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9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 白蒙古_土族 -服饰 已在“置庄垦田,豪夺人产”。。明、清时期,处于封建领主统治阶段。各村庄分属3个系统行使管辖权力:?大部村庄,分别由各家土司管辖。土司所辖田地,称为军马田。土民种一份地,交一份粮,有事为兵,无事耕牧。?由县官治理,交通大道上各村,由明堡“乡约”、村寨“红牌”管辖,隶于西宁卫经历司。?万历时佑宁寺建成后,少数村庄归寺院昂锁管辖。土司制度废除后,粮归大仓民归县,

浅谈土家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浅谈土家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土家族民间舞蹈 是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土家族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具有独特 的文化特征。本文将从舞蹈的形式特点、表演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土家族民间舞蹈 的文化特征。 一、形式特点 土家族民间舞蹈的形式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舞蹈造型独特。土家族民间舞蹈的舞蹈动作多以踏、跳和转为主要形式,动作轻 盈柔美,既有民族特色,又充满了朝气和生机。舞蹈中的手势、眼神、动作等都能够展现 出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使得土家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2. 舞蹈服饰丰富多彩。在土家族民间舞蹈中,服饰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土 家族服饰多为彩色,绣有各种花纹图案,给人以视觉冲击力,使得舞蹈更富有审美感染力。土家族舞蹈服饰还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土家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舞蹈音乐欢快动人。土家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多以快节奏为主,节奏感强,旋律明 快欢快,具有强烈的节日氛围和娱乐性。在舞蹈表演中,音乐与舞蹈高度融合,相互配合,使得舞蹈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观赏性。 二、表演特点 1. 舞蹈表演内容多样。土家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内容多样,包括《马灯舞》、《跳花鼓》、《秧歌舞》等。每种舞蹈都有着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鲜明的民俗特色和时代特征。 2. 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土家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舞、对舞,也有集体舞蹈。独舞多以女性为主,柔美婉转;对舞以男女搭档为主,相互配合、和谐统一;集体舞蹈多以舞蹈队形式呈现,气势宏大,富有视觉冲击力。这些不同形式的舞蹈表演,丰富了土家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3. 舞蹈表演技巧高超。土家族民间舞蹈的表演技巧较为高超,舞者在表演时能够轻 松自如地展现舞蹈动作,动作准确、大方得体。舞者在表演时还能够充分地展现出土家族 舞蹈的独特魅力和浓厚的民族特色,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文化内涵

土家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土家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和贵州等地。土家族民族文化是土家族人民的宝贵财富,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建筑艺术、服饰风格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下是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调研报告。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人民崇尚和平、勤劳、团结和友爱,在村落中形成了一种互助互爱的社会习俗。例如,他们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日子里举办集市,集中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人们相互赠送礼物,互相祝福,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此外,土家族人民还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行为,他们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将一切可用之物变废为宝。这种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在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是土家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土家族人民居住在以竹木为骨架和草坯为墙体的房屋里,这种房屋结构既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主要以木材和石料为建筑材料,房屋屋顶多为深色瓦片,墙体多为白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不仅注重舒适度,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庭的重视。 土家族的服饰风格是土家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方面。土家族人民喜欢穿着彩色的衣服,女性常常是亮丽多彩的风格,男性则以深色为主。土家族的服饰上经常绣有吉祥图案和寓意深远的

纹章,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幸福和繁荣的向往。在节日和重大场合,土家族人民还穿上传统的盛装,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对土家族文化的自豪感。 总之,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土家族人民通过代代相传,保持和发扬了土家族民族文化,使其独特性得以延续和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家族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关于土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中国民俗文化[关于土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 一、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长期以来使用汉文。土家族历史悠久,约2000多年前就定居在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其族源说法不一,一说是秦以后定居在湘鄂川黔交界的巴人后裔;一说是巴人与汉人融合而成。 现今,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重庆长江以南与川、湘、黔等省交界的山区。其中土家族在重庆市有107万,主要分布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35.6万)、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7.1万)、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万)、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6.5万)、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5.6万)。 二、土家族民俗文化资源分类 关于文化对一个民族重要性的论述,笔者赞成中央民族大学施正一教授的观点,他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1]此外,他还认为“传统文化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拢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2]土家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那么民族文化有哪些内容呢?《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对“民族文化”条目的解释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因此,作者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对土家族文化进行了如下分类。 1、土家族饮食文化 土家族主食大米和包谷。他们还喜欢吃糯米粑和火炕腊肉。过年时做得很多,有的户糯米粑要吃到栽秧时,有的户腊肉要放两三年。

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服饰,是土家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服装,由于土家族历史上汉化较早,传统土家族服饰已经基本消失。由于表演的需要,现代的土家族服饰大多各自研制不同款式,种类非常繁多。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 服饰介绍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是并没有苗族那样的银头饰、银项圈。 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后汉书》中所记述的“武陵蛮”、“五溪蛮”“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斓” 服饰的审美倾向。到了南宋,在唐代即已蓬勃兴起的织锦业此时已进入全盛时期,同时,用五彩华美的织锦制作服饰亦自然成为了土家人的最爱,南宋《溪蛮丛笑》对此有描述:“绩五色线为方,文采斑斓可见。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大明一统志》、同治年间《龙山县志》亦多有记载。土家人崇尚繁丽多姿的服饰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改土归流”之前,改土归流前,土家服饰沿

袭旧习:“男女垂发,短衣跣足”“男女服饰均皆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刺花边。”(清乾隆《永顺府志》)。到了乾隆二十年间,土家民族形象第一次以草图形式在《皇清职贡图》里清晰呈现:此时永顺、保靖等地区的部分土家男人已开始着裤,上衣为圆领短袍,衣长至大腿,包头巾,系腰带,裹绑腿;女人则“高髻螺鬟”,内穿立领短袍,外套对襟背心,下着过膝百褶裙,以布缠腿。 男子服饰 男子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至3米,包成人字路,没有完全盖住头发。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来逐渐穿满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对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对布扣。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鞋底厚。 女子服饰 头包1.7至2.3米青丝或青布帕,不包人字路形。上衣布:一、大襟,左开襟袖大而短,无领,滚边,衣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但不镶花边。

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解析

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解析 在湘西少数民族中,服饰图案是人们交往中首先指认的目标,服饰上的传统纹样往往具有特殊意义和强烈的族群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体现群体意识、标识族群文化、协同族群管理的作用。同一风格款式的服装以及同一风格的纹样主题是身处这一民族文化内的人们必须无条件接受的。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的题材主要来自于十分熟悉的大自然环境中物象的模仿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记录和表达,对其造型图案进行大胆的变化和夸张的艺术处理,只追求神似而非形似,使之不受自然界中固有形象细节所约束。在平凡的劳动生活中孕育和发展的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精神寄托。 1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图案是一种浪漫主义艺术,采用的图案含蓄地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她们期望借助使用造型中的动植物纹样,占有它们的美和灵气。如鸟纹的应用既是出于对他灵巧健美的形态的欣赏,也是由于羡慕它自由飞翔的能力。通过对鸟的各种形象的传神刻画,创作者的感觉、情感、愿望、要求都在这方寸之间得到了表现和传达。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服饰图案中还展现了他们想象各种动植物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战胜自然界的灾难,战胜疾病等,并希望借它们的超能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所不能企及之处。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动植物题材的选择不仅注重外在美还考虑所蕴含的美好含义,并将其与人的品性相互关联。如龙能保寨安民,蝴蝶是族群始祖,姬宇鸟美丽善良。 湘西土家族和苗族服饰图案中还有很多记录着祖先社会和历史的主题图案,比如“高山”、“河流”、“城池”等,都无不鲜活地描绘着祖辈们为了生活所进行的悲壮迁徙史,这些图案被视为土家人和苗家人的历史传承。这些图案对于没有文字的湘西土家族和苗族来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重要,充当这文化符号的功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随着民族间文化的不断交流,汉族图案也以各种方式传入湘西并为湘西土家苗家人所接收和喜爱,特别是我们这代80后的人,基本都已穿汉装。在现代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服飾图案中融入了很多汉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中的一些传统图案,如云、石榴等纹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