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一、学科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文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涵盖了上百年来的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思潮。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以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揭示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

二、研究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首先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如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对新时期文学现象的研究,如新诗、新小说、新散文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学的创新。此外,还可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问题,如文学批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这些理论研究可以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学科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首先,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其

次,它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四、就业前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研究、编辑、出版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在教育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高中、大学的文学教学工作,或者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工作。在编辑和出版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学类杂志、报纸、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或者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推广工作。此外,还可以选择从事文化传媒、艺术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 国现当代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介绍国 现当代文学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科点之一,也是恢复研究生学位教育后全国首批招收培养现当代硕士研究生(1978年)、继而较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的学位点之一。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与特色领域学科。有教学科研人员25人,其中教授13人(含博士导师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主要学术带头人为黄曼君、王庆生、周晓明、王又平,主要学术骨干有张永健、沈振煜、许祖华、张卫中、童秉国、吴建波、张岩泉等。 半个世纪来,华中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作家作品研究、流派史研究、以及文体分类和交叉综合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近10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有4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有5部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文学科教材或重点教材。同时,该学科经教育部批准,于1997年承办了国内首届中国现代文学高级研讨班,并举办大型国内学术研讨会和全国性学术年会10次以上。与省内相同或相近学科比较,该学科尤以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主要研究领域的均衡发展为特色,形成了在“现代中国文学”的新框架中实现多学科联合研究的优势。 近10年来,该学科联合学院内外相关学科和学术力量,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这一新的学科观念和学科框架的建构,现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新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在以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现代中国文学历史进程与总体发展研究。主要代表性成果有黄曼君《论沙汀的创作道路》、《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系列研究》(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作品选》(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和全国获奖教材),张永健《艾青的艺术世界》(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周晓明、王又平主编《现代中国文学·网络教程》(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项目)。 2、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主要代表成果有黄曼君主编《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教育部指定全国高校文科教材),许祖华《五四文学思想论》等。 3、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及文体分类研究。主要代表性成果有陈安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周晓明《多源与多元:从中国留学族到新月派》、《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吴建波《乱伦与周萍的性爱悲剧》(全国话剧论文奖)等。 4、现代中国文学文化发展趋向及交叉比较研究。主要代表成果有王又平《新世纪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樊星《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武汉市社会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奖)等。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 2018-2019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山东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师范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六。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学科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2个研究方向: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01. 现代文学;02. 当代文学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1、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按一定比重计算的总成绩择优录取。总成绩的构成及比重为:学科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系招生工作小组对本院系的博士生录取工作负责。 2、申请者的初审、复试评价结果仅对本次招生有效。未于本次规定时间内参加初审、复试者,不得录取。被录取新生的入学资格只在当年有效。 3、收到正式录取通知书后,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照通知书要求按时入学报到者,须以书面形式向中文系请假、说明。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学校有权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一、学科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文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涵盖了上百年来的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思潮。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以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揭示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 二、研究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首先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如鲁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对新时期文学现象的研究,如新诗、新小说、新散文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学的创新。此外,还可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问题,如文学批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这些理论研究可以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学科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首先,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其

次,它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四、就业前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从事教育、研究、编辑、出版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在教育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高中、大学的文学教学工作,或者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工作。在编辑和出版领域,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学类杂志、报纸、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或者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推广工作。此外,还可以选择从事文化传媒、艺术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描述 一.课程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等专业必修基础课,其讲授内容一般限于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重点作家作品,勾勒、描绘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发展的真实状貌,分析、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气象、运动轨迹、流变规律及美学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撰写符合要求的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使学生能够运用先进的哲学观念以及方法论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把握,建立良好的文学审美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学语文教育体制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轨迹,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了解当代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与演变;重点掌握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本课程讲授以文学史的发展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总体发展脉络;教师在讲解文学思潮、流派时,应引导学生历史性地看待和辨证地评价,使学生能理解各种流变的历史原因;本课程教学以作家、作品的分析为重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在作家、作品分析时,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思想、手法和文学史意义。 二.历史沿革 中国当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等专业必修基础课,其讲授内容一般限于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重点作家作品,勾勒、描绘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发展的真实状貌,分析、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气象、运动轨迹、流变规律及美学价值。 本课程的最早开设是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新中国文学”部分,后来院系调整后,中文系并入开封的河南大学,本课程也就停开了。到了1985年,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恢复建系,此课程又重新开设,开设对象是198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每周4课时,一学期,计72课时。当时的教师年轻,刚从大学毕业,所有教材也没有成型,但本课程教师在王敏教授的带领下,还是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探索可行的新教学方法,尝试了多种教材,比如张钟等人所著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观》、郭志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等,也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奠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基础。 1990年代中期,李慈健教授来校工作,成为学科带头人,本课程开始了新发展,以建立硕士点为旨归,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创新,首先,引进硕士、博士,培养青年教师;并聘用国内著名作家学者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如二月河、鲁枢元、刘震云、王广西、袁凯声、何向阳等为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其次,在教材上,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基本固定了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为本专科教材;再次,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开始尝试采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

华锐学院中文系系级重点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第一批重点建设的两门课程之一。学校对我系的重点课程的建设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采取了诸多相应措施,进行了非常有效的目标责任管理,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构想和基本做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学习本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对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阶段)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正确认识,通过文学史的教学,力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2)通过文学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写出符合学位要求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二、课程定位与学习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所有师范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其对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熟练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中文师范教育的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微观上赏析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进而提高其文学作品的赏析、批评及创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本课程作为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其课程教学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同时体现师范特色和人文特色。本课程教学要做好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充分的了解和较全面的把握,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设置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设置 【最新版】 目录 1.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的简介 2.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 3.课程设置的特点及目的 4.课程设置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的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是一门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人才。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中文基础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理论、现象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文学研究、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设置涵盖了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1.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历史背景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新文学运动、现代派、朦胧诗、新写实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2.现当代文学理论:探讨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体系,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文学理论。 3.现当代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研究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如文本分析、读者反应批评、文化研究等。 4.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价值

观念和社会现象,如现代性、全球化、消费文化等对文学的影响。 5.现当代文学与传媒:研究现当代文学在传媒领域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以及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等现象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课程设置的特点及目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课程设置从文学史、理论、批评、文化现象等多方面全面展开,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研究性: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 3.实践性:课程设置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实习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 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独立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现当代文学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课程设置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生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教育工作提供基本知识储备和研究方法。 2.为学生进入文化传播、传媒等领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3.为学生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2508204 2.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3.英文名称::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 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秘书学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文学思潮,主要作家作品。在教学内容方面强化文本的阅读与阐释,弱化史的内容。教学方法上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主。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概貌,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演化的脉络,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作家、作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作家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他们的理想、情操和美感。本课程以文学史为线索,以作家、作品为基础,侧重于作品的文本解读,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基本技能,对培养学生文字能力大有裨益。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等形式,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作品以及相关资料,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评论文章。 2.与相关课程衔接:先行课程为中国古代文学等。 3.学时:总48学时,周3学时。 4.开课学期:1 5.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7.教材: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教学参考资料:刘勇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钱理群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教学目标:本章通过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在此大背景下产生的“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了解在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文学革命”反对封建文化的历史内因和战略决策,理解“文学革命”具有的划时代革命意义,正确评价“文学革命”的历史价值。理解“文学革命”的具体主张,新文学社团的出现对新文学发展的推进作用。能够进一步对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人的文学主张做出历史的评价。 教学重点:“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主张、以及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文学革命”的具体主张和历史意义的评价。 授课时数:2 教学内容: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涌现 三、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四、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第二章20年代文学 教学目标:本章介绍20年代文学的全貌。了解三类小说创作的概况,即问题小说、人生写实派小说(包括乡土小说)、自叙传式浪漫抒情小说。通过对叶绍均、冰心、许地山、郁达夫等人的小说的阅读,恰当的评价他们的小说创作成就;理解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开创性的贡献,理解《呐喊》《彷徨》的深刻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世界(即“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第二,了解胡适等人的白话诗尝试、对新诗发展的历史性贡献;了解郭沫若“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概况,理解《女神》标志白话新诗成熟的文学史意义,理解《女神》所代表的“五四”时代精神和对新诗艺术发展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简介 西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985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依托吴宓、方敬等前辈学者奠定的坚实基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建设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5 人,其中博士7 人,学科负责人为王本朝教授。近 5 年来,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有30 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和复印,同时还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10 余项,获省部级奖励多项,出版学术著作16 部。 本学科在“基督教文化与20 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中国当代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租界文化与30 年代文学”“重庆文化和大后方文学”“沈从文与苗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扎实而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现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三个硕士招生方向;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主要讨论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的综合研究,从观念和方法论上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的复杂关系。 2.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戏剧以及中西叙事理论,探讨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叙事特征,探索和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理论。 3.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主要探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之间共生与裂变之关系,探讨中国大西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复杂隐秘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简介 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本学科由吴宓、曹慕樊、徐永年、李景白、谭优学、段启明等前辈学者开启良好风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23303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英文名称: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5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 编导播音主持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校编导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12篇经典作品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通过运用叙事学、小说理论、诗歌理论、戏剧散文理论等,由点及面,通过文本细读,兼顾宏观思考,进一步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文学的“文学性”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并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和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把现代文学的作品和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同学们认识到20世纪上半部分中国所受到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从而更加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public course in whole school. By the course, we will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We will evaluate them to see from some new angles of view,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ability to appreciate works, to absorb its literature essence, and to increase i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Our target is to give our students the methods to read and analyze works.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ividual thoughts to the writers, works,literature ideas and phenomena.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正确认识中国现

文学学科门类 专业介绍及专业前景

文学学科门类专业介绍及专业前景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学科门类 文学门类,包含4个一级学科,29个二级学科,其中中国语言文学8个、外国语言文学11个、新闻传播学2个、艺术学8个。

就业前景 050101 文艺学 就业前景 文艺学主要培养在高等院校中文专业任教和文学研究单位从事研究的人才,这是本专业的主要就业优势和方向。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艺学三个部分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而后文学批评中吸收养分以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对以文学史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家若没有正确的文学理论观点,不会恰当的评判文学作品,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文学史研究。这就为文艺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创造了无数的科研课题和机会。 在后现代的语境中,文艺理论似乎比文学批评的处境更糟糕。文学批评不过是被人指责“失语”了,但文学批评一直是异常的红火。而文艺理论则被人宣判为已经“终结”,或者被告知它的边界已经撤除,从此文艺理论失去了自己的领地。在文艺理论的一片危机声中,不少研究文艺理论的学者或者改弦更张,转到其他领域,或者“更新换代”,完全放弃了过去的理论系统,追随西方最新的理论。但我们应该以执著的精神坚守在传统文艺学的阵地上,从传统文艺学出发,寻求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建树新的学术成果。面对文艺理论的危机,我们需要更多的坚守传统文艺学的学子,发展中国的文艺学事业,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业方向 主要从业领域为:与文艺相关的创作、评论、编辑、科研与教学工作;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媒体管理等工作。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就业前景 汉语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宝,它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看,汉语言文字学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但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尤其在文化界大有用武之地。如果从实用的角度,可以说,目前相对最为实用的应该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下面的“汉语信息处理”,这是一个很有前途,也较有“钱”图的专业。 该专业由于本身的替代性比较强,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近年来就业困难比较突出。但是,如果平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 就业方向 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汉语言文字学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对内对外汉语教学、出版、编辑等工作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广告、媒体管理等工作。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