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大成拳是河北省深县先父王芗斋创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大成拳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讲场地、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注重意感与精神。

站桩不讲求套路和招数,无论动静都以意为导引。

大成拳兼重养生与自卫两个方面,桩法也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养生桩是基本功,从拳术来说,养生桩在于变动求整、祛病健身、增强体力,为学习拳术创造条件。桩法特点

在运动锻炼中,使人全身各个器官、细胞同时获益,这就是本桩法的特点。此外,由于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能够得到休息,这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桩法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整体,虽然分身、手、头、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别而论,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锻炼。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力气、全身同时一致锻炼的基本方法。

站桩虽然仍属肌肉筋骨的锻炼,但若要身体内部起变化,则要“以形为体,以意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所以,在站桩锻炼时,一切动作、意念活动都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着想。

这是大成拳桩法的特点。站桩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桩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扫除万虑,什么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谓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最后要做到即便有人、物在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周身放松:要做到内外都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和内脏尽可能放松,但是要求“松而不懈”。松是很重要的,从练习意拳来说,“松”要贯彻始终,而“松”和“整”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放松以后,可以适当用意,不过用意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用意而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3.呼吸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有意造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做到匀静自然,和平常一样。

站桩时,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学站桩时,精神集中却很难做到,有时越想摆脱杂念,反而想的越多,这样就会影响练功。如果遇到杂念纷至、一时摆脱不了时,

站桩者可以任凭思想驰骋,想到一定时间自然就不想了,也就静

下来了,这是先父王芗斋教拳过程中讲的一个道理,可以试一试。

另外,站桩者如患有某种疾病,往往越静越要考虑病灶,我们要

求站桩者尽量不去想,这才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站桩时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头:头要正,收颏直颈,好像有绳上提,但要似顶非顶,面部似笑非笑。

足:两足平放,意向下坐,足趾有扒地之意,足心虚涵,膝部微屈同时上缩,不可用力,用力则不稳。

胸腹:脊骨要自然竖直,松肩坠肘,臀部似坐高凳,心窝微收,小腹常圆。

颈:要求头直目正。

齿:牙齿上下衔接,但不要用力扣合。

舌:舌尖微卷,似顶非顶,自然为主。

口鼻:呼吸自然,口微张,露一缝隙,不要闭气,呼吸方面达到舒适为原则。

目:两目前视,稍向上方,远望眼前景物好像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这是精神内敛的意思。如两眼轻轻闭合,则要精神内视,“收视听内”,但切忌意守眉心。

耳:凝神静息,好像极远处微细的声音都能听到,这就是先父王芗斋讲的“敛神听微雨”的意思,也有助于精神内敛的锻炼。站桩一般要领和姿势

姿势以站式为主。

站桩时,首先要气静神怡,思想集中,而后双手下垂,自然直立,足跟并齐,足尖外分,约成45度,要平要稳,再将全身挺拔一下,使身体尽可能放松,然后两足左右分开,距离与肩同宽,膝稍屈,身体略向下坐。头之百会,毛发数根如线系,用意不用力。

至于间架安排,主要是手臂,因人而异。因为大成拳桩功是双重桩,只要符合前述原则和要求,左右或插、或抱、或推、或按都可以,只要两侧对称而站桩者做着感觉舒适就行了。

但要注意全身不许有平面,大小关节都要六处不曲,同时如两手轻轻提起,要“高不过眉,低不下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鼻右来,右手不向鼻左去,往怀抱不贴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这范围里”。

大成拳桩法基本姿势有五种,虽可因人而异,或增或减都不出此范围。下面着重介绍两种桩法,适于治疗各种常见慢性病。

1.按上述要领做好准备后,双手下垂,十指有直插入地的意思,但只能用意不能用力,两肘稍屈向斜上方微提,以舒展筋络,并有外撑里裹之意,肩要平,腋虚含。

2.两手向上抬起,高与肩平,两手位于胸前,不超越脚尖。手心向内,形如抱球,手指分开而微屈,手稍下垂,腋下虚涵。

在意念中,两手像抱着一个纸球,如果抱紧了,球就要瘪下去;如果抱松了,球就要掉下去。可是只许用意念想,而不能用拙力抱。站桩前的准备和站桩后的整理

站桩时首先要气静神怡,精神集中,而后全身挺拔一下,尽可能放松,这些准备活动在前面已经讲到了。

初练者在站桩的过程中,由于原则要求、要领还掌握不好,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胸堵、肩紧、腿酸等。胸堵是上下没有抻开,上提下坠抻开,胸部自然舒畅。肩紧是松的不够,用意放松,肩紧自消。腿酸是初站时间过长,肢体还不适应的缘故。所以开始可以少站,以后站的时间逐渐加长,肢体适应了,腿也就不酸了。至于肝胃疼痛,心跳没有减少,反而感觉加速,则是本身疾病的反应,只要坚持站下去,这些现象自会减少、消失,疾病也就得到适当治疗。

站桩开始时还要注意取下手表,放松裤带,脖不要扣过紧也要解开放松,免得影响血液循环流动。

这里再讲一下站桩的时间,开始站桩,可以尽自己可能,站五六分钟、七八分钟以至十分、二十分钟都可以,一感觉疲惫,就可以停止,保有余力,也就是适可而止。还可以增加次数而减少时间,按累计时间计算。总之,站的次数和时间可以逐渐增加,以站完感觉舒畅为主。

站桩后,可以来回走一走,或双手背抵腰际左右晃一晃,还可以两手五指聚拢,分别在左右臂、腿、上下身轻轻敲打几遍,都有疏散筋络、缓弛筋肉的作用,和一般运动后的整理活动的作用相同。在站桩的过程中,如能用大成拳内劲按摩腹部等部位,效果更好,但这需要有人辅助,一般不易做到。站桩练功姿势

大成拳站桩功的基本姿势分为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四种,其中以站式应用最广、效果最佳,但每个类型又有几种不同的姿势。为什么要设这么多的类型和姿势呢?因为人有性别、年龄、体质、病情的差异,不同情况的人所能承担的运动量也不同,为了扩大大成拳功适应范围而设置各种不同的姿势来适应于各种不同的人,使学者根据自己体质来加以选择。

撑抱式:自然直立,气静神怡,意念与天地合一。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意;横步展开时,两足尖向前平行站齐与肩宽,不可前后参差,脚心涵虚不可吃力,如果足用力,则站不稳,心顶于头,气机受阻,全身关节不灵,怎能求其稳定;臀部略向下坐,似坐高凳,膝关节微有弯屈,小腹常圆,双手慢慢移至胸前,高不过眉,低不过脐,松肩坠肘,腋半虚,臂半圆,双手距胸一尺左右,手心向内如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屈,两手指相距二三拳远,心窝微收,头直目正,面部似笑非笑,牙齿上下衔接,不要用力扣合,舌尖似顶非顶,自然为主,呼吸求自然,嘴微张,以达到舒适原则。远望景物好像为轻雾所遮,隐约可见,或两眼轻轻闭合,要精神内视(“收视听内”),切忌意守眉心。静气听极远处微细的声音,由近到远,渐渐就听不到了,感到耳边有声响,就像下雨一样作响(图1)。

浮托式:两脚同前式,两膝略屈,但不过脚尖,臀不过腿跟,两脚力量平均,全身重心置于两脚中间,两手提于肚脐左右,臂半圆,腋半虚,松肩坠肘,手心向上,十指分开略弯屈,双手手指相对,距离三拳左右,似托一个气球,头直目正身直,臀部似坐高凳,目似闭非闭,自感全身漂浮,有虚灵挺拔之意(图2)。

浑元式:身体直立,双腿站成丁八式,双臂抬起,小臂下落,手心向内,十指分开,双腕用力,手指用意下指地;设想自己如千年松柏挺立,两足稳如生根,不怕飓风吹动,因而站如松,适合体力强者(图3)。

矛盾式:设想自己如千年松柏挺立,两足稳如生根,成弓箭步,撑肘,目从虎口远视,此架式讲求形、意、气、力相合(图4)。

形(姿势)与意(意念活动)二者不可偏废,才能收到灵活适宜的配合。

单侧揉球式:两足站成丁八步,两臂抬起在胸前。两手相距约2~3拳,十指分开,手心相对,似揉一球。目远视,左手在前、右手随后。要领是:左手背向外撑拉,右手随着左手推,推到前方时,云手换位,右手背向外撑拉,左手随着右手推,左右两手反

复互换,慢慢转动;臂半圆,腋半虚,前进后退或原地活动都可(图5)。

丁八式:身体直立,精神集中,目远视,虚灵挺拔,脚站成丁八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撑裆,两膝分争,三夹两顶(大腿根夹、膝窝夹、脚脖子夹;膝盖顶、足趾顶),前脚着地,脚跟略抬起,后脚吃力(前四后六或前三后七,指的是腿的担负力量),双手抬至胸前,手心相对,十指向前(图6)。

金鸡独立:身体直立,精神集中,双臂抬起,手心向下,平放胸前,三分撑,七分抱,十指分开,似按水中气球,虚灵挺拔,臀部似坐,左腿抬起,脚向外蹬,脚尖稍微回勾,右腿弯曲,臀部和脚跟成直线,目向前视,两腿可轮换,时间以自身体力而定(图7)。

加力降龙:两脚大步分开,身体前倾,前脚脚尖向外横平放,前腿弓,后腿绷,两臂分撑,一手向前似推物状,一手向后成搓按式,头向后扭,目视后手虎口,精神集中 图8-1 。

降龙式:见加力降龙式,动作减小,神意要足(图8-2)。

伏虎式:身体直立,大步分开,形如丁八式,前四后六,前腿弓,后腿撑,三夹两顶,两手在膝盖上部,两臂撑抱,似捉一虎,左手提爪,右手搓按,头带动全身,目向前平视,精神集中(图9)。

分争式:头要撑拧顶缩,肘似横,手腕勾错敛抗,抽胯提坐,撑膝,手往后拉,力量放远,手拉前指,力量则后来。全身处处都有逆力,动时要给自己设立阻意,大小关节才无处不争。总之,在多种力量的分争中求统一(图10)。

前后分水式:两足站成丁字步,膝微屈,双手不要高过胸,两臂分开,手心向前,为前分水式;手心向后,拇指向下,肘带小臂后拧者为后分水式。全身放松,似在水中游泳,此式要稳缓,双腿可倒换,要用意来领会(图11)。

蜻蜓点水:身直立,面向前方,利用手的弹力,斜面展开双臂,脚随双臂动作幅度自然前伸,稳踏重心,用腕带动手指,似按水中球,两脚总是一实一虚,起落自由,随意念掌握(图12)。

神龟出水(1):设想自己身体如浸水中站立。缩身若有钻提放纵之形,同时双臂得势扬起呈环抱状。臂半圆,腋半虚,双手变化,搜索裹其力抽胯下坐,重心移向后足(图13)。

神龟出水(2):卷身催胯,以腰为轴,螺旋扬其身如龙出水,同时头、身、手、足、肩、肘、膝、胯等大小关节同时牵动,重心前移,双臂与身成反向运动(图14)。

神龟出水(3):身体重心前四后六时,双手如按水面之球,头带全身起伏,要均整,气贯一致,目光如视汪洋大海,显示出波澜壮阔之势(图15)。

【大成拳】站桩此生无癌!(附站桩练法)修正版

【大成拳】站桩—此生无癌!(附站桩练法)修正版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一、站桩与防治癌的关系 (一)中医论癌症起因 中医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把各种癌症的病因归结为:人的机体长期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以致气滞血瘀、聚痰蕴毒,日积月累所致。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病变,肿物只是局部的表现。 癌症是体内气滞血瘀痰凝恶化到了相当程度,体内聚集的毒素要找一个突破口爆发出来。胃、肺、乳腺等作为体内抵抗力最薄弱的脏器,成为了被全身毒素选中的突破口爆发而生成了恶性肿瘤。为什么西医切掉癌瘤后,会造成癌转移,因为体内的毒素仍然存在并恶化着,还会再找寻其它突破口爆发成癌。(二)中医治癌 1、中医为什么能治癌 西医只关注局部癌瘤如何切除以及如何放化疗通杀癌细胞。传统中医是整体观的辩证施治,关注的是患者体内哪些脏腑功能失衡和阴阳失调,如何有针对性的调理以扶持患者本已很差的免疫力。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大力杀伐癌毒等于进一步促死患者。中医治癌首先要使患者生存,在回阳

救逆、护肝强肾、健脾养胃等有针对性的扶正固本之法使患者存活的基础上,对全身的毒素选择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软坚散结、解毒消瘤、以毒攻毒等方法,逐步扶正驱邪,祛毒治癌。 七十年代中期,我的中医老师孔爷爷给周立波(作家)治癌,在回答周问能否治愈时,孔爷爷答:不知道,但我可保你不死于癌症。由此,周平安度过数年。后来周在家属力劝下做了癌瘤切除手术,当年病逝,享年71岁。 我父亲患结肠癌在301动了手术,同期手术的5位战友不久都死于癌扩散。父亲吃了张代钊大夫两千多付中药,方保住性命。手术十二年后他病逝于服用306医院开的阿司匹林后胃两次大出血(3000cc)所引发的肾衰竭。 2、中医为什么越来越差 为什么业内认为清末的中医强过民国的中医,民国的中医强过新中国的中医,新中国早期的中医强过七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医呢? 因为古人是治症不治病,今人是治病不治症。古人是治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病人脏腑阴阳有哪些不调,作出正确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病人的脏腑阴阳调平衡了,身上的各种疾病随即康复。 今人治病不治症,入门非常难。解放后建立了许多三甲大医院,这些医院都是按西医分科室。中医毕业生进入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配图)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前辈先哲早有名训:“入门先站三年桩”[今有人改为入门先站三体式,而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定式,应着意于鹰招及力学之习练]。桩功乃入门之正轨,深造的阶梯,若舍此他求,则一切招式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外形,终不能窥拳道的真谛。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尚先生初拜于李师存义门下之时,李仅授一桩式。先生之异于常人之处甚多,究其至要,恒心与专一也。尚先生站桩之初,点烛记时,艰苦备尝,二年未问其它,李深嘉其志,始授绝学。尚先生遂留“三柱高香得真传”之佳话。本文只介绍四种基本桩法。 抱丹田[图一],又称混元桩。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概述如下: 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以垂帘,似葛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此桩意念,头似枕非枕,背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以放松为目的,应有舒适无比,欣欣自得之意。简言之,不可死板拿劲,不求绝对人静,避免不愉快之回忆。天高地阔之境,鲜花绿树之趣,均可意想。此阶段愈深愈久,对日后拳学造诣愈有助,原因极简单,欲得内劲须放松,松至极处必真紧。或问:“不用力何以长力?”决曰:“世之柔者莫过于水,攻坚者莫过于水。”望初学者三思之。再浅喻之,世人皆羡虎豹之威,龙蛇之灵,仿生而造拳,而多数人却忽视了最根本所在。在此奉劝初学诸君观察一番牛马和虎豹的体质,牛马负重拉载,虎豹不及也,但虎豹却能将牛马扑食之,盖牛马长期劳作已失自然之力,皆负重之僵肌,而虎豹全身却十分松软,猫犬亦如是。简言之,动物愈凶猛,自身愈松软,而观之者以为其无力也。内家拳法之梗概,由此可明一二。而人体幼时,身体亦松软也。郭老云深曾言:“练得躯柔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以谓习拳之最关健处,希初学者必须于放松上用功,切切。 寻整阶段:此阶段只有全身基本放松之后,方可习之。外形同上,只是意念改变而已。习桩之时;意想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各有一条皮筋牵连。初学时会顾此失彼,久之则纯熟自然。待牵连自然后,尚需意想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外撑,双足下蹬时[许想不许作]各条皮筋随之拉起再放松,反复如是。不可用力,全悉意想,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而百枝摇,整体内部运动,自然整体力自萌。深入阶段:此阶段须待上述两功有得后方可习练。不然,非但无益,且有前功尽弃之患。此桩外形仍同上,只是腋下全虚,肩松肘横,双手抬起置胸前,头顶项竖,膝顶足蹬,十指分开。初步意念,意想自身各条皮筋拉紧放松的频率逐渐加快,继而以此桩与外界发生联系,如目视前方大树、楼顶、夜晚暗星等。意念中将一条弹簧套在树尖或其它物上,另一端拴在自己双手腕处或脖子上,以全身整体运动将外界物拉来送去。目光三十五度向前上方平视。但只需意会,切莫着力,尤其胸腹部不能有丝毫紧张,如憋气用力必身僵气滞,全体皆非。 虎抱头:此桩仍以基本桩为原则,只因对敌决斗时应侧身而立,故需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看正似斜,抱斜以正,乃侧身对敌而求身法中正之桩。此桩是历代前贤总结中华武术最为科学之技击间架及预备式。习之有得,不但能随机而发力,随势而动转,而且使自身受敌面积减至最低限度。其练法将自身安排为龙身[曲折有面积],熊膀[腰背部肌肉四面拉伸,拳谱所谓含胸竖项、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横撑皆为此也]、鸡腿[分虚实、单双重合一]、虎抱头[如虎豹扑食,双爪护

走进王芗斋-解析大成拳

目录 自序 我的老师常志朗先生 第一章概念解释 一,试论大成拳之松紧说 二,试论大成拳“意、力、气”之说 三,试论大成拳之虚、实说 四,试论大成拳神、形之说 五,试论大成拳之锻炼筋骨说 六,王芗斋苦口婆心说站桩 七,王芗斋苦口婆心谈技击 八,试论大成拳之“动、静“说 九,试论大成拳之搭手说 十,试论大成拳关于用意不用力之说 十一,试论大成拳关于“肩打、肘打、胯打、头打、膝打、脚打“之说 十二,试论大成拳之遒放说 十三,为什么说练好大成拳须用十年时间 十四,浅谈大成拳之“点紧身松“ 十五,试论郭云深先生之“三层功夫“论 十六,浅论练习大成拳之“诀窍“

第二章全面解析大成拳一,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养生术 二,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之技击术 三,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 四,走近王芗斋----解析解析岳武穆之九要论 五,大成拳桩法原理 第三章习练大成拳具体操作方法一,站桩 1,食指挑眉桩 2,矛盾桩 3,金鸡独立桩 4,浑元桩 二,试力 1,试力的外形 2,试力的内容 3,经典试力 1)炮拳试力 2)推拉试力 3)神龟出水试力 4)摩擦步试力 5)步法试力 6)综合试力 三,搭手 1,搭手的概念 2,单手打轮 3,双手打轮

4,双搭手练习 四,技击桩法 五,技击 第四章答疑 第五章王芗斋拳学语录 第六章向读者推荐的拳学文章1,大成拳论 2,意拳正轨 3,拳学新编

自序 我从六岁开始随父亲练形意拳。我的父亲在1920年左右随其舅舅李星阶练形意拳,当时李星阶在家乡河北省定兴县张租庄创办“少林会”,我父亲就在“少林会”学习形意拳和少林拳。后来父亲在20岁的时候来北京谋生,但一直坚持练拳,从不间断。我练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在练拳中产生一些疑问,随向父亲提出,父亲解答不了。于是父亲给我介绍了几位老师,也是父亲的朋友。在父亲的介绍下,我随陈子江先生学习形意拳(陈先生是尚云祥的弟子),随朱云行先生学习形意拳(朱先生是定兴县形意拳名门之后),随北京东华门武术社宋治平先生学过少林拳(是我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记得有师兄经本愚、杨增保、宋师兄、师妹赵志云、师弟小胖子(名字记不清了)等。当时分ABC三组,我是A组,练过24式,六合拳、六合刀、六合棍、七星剑等套路。 我在五年级的时候改为专攻中国象棋。我的教练是谢小然先生、董齐亮先生、张德魁先生,我于1965年夺得北京市少年儿童第一名。 1974年,偶遇大成拳名家关维林先生,并在其指导下练习大成拳(关先生是姚宗勋的弟子)。在以后的几年里先后接受过多位大成拳名家的指导,按先后顺序是:关维林先生、张鸿诚先生、金启庄先生、崔有成先生、王斌魁先生、姚宗勋先生、许戍海先生。 1980年巧遇常志朗先生,从此在常先生的指导下系统的学习大成拳。在常先生的介绍下,先后得到过卜恩富先生和王选杰先生的指导。 1989年我在北京市一家中型工业企业做管理工作。由本人牵头在我厂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得到过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的好评,例如“一汽”、“北汽”、“天汽”、德国莱茵公司、美国辉门公司、韩国东西公司等,得到过国家质量监督局的好评,当时的刘淇书记、王岐山市长、陆副市长指派的专家组到我厂审查,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并成为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北京现代汽车推荐的配套厂家四家之一。 2007年退休在家,偶然在朋友家看到一本《武魂》杂志。从阅读杂志中发现现在有不少武术爱好者在追求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古代武术的本来面目。我找来很多《武魂》杂志阅读,发现很多武术爱好者在探讨中国武术的实质。我以前以为中国传统武术已经失传,不会有人再去关心和研究了。现代武术的兴起,各种武术套路和散打比赛足以把武术爱好者的眼光吸引过去了。而杂志的众多的读者来稿在追求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我为这些武术爱好者所感动。 由于家庭的熏陶,我从六岁开始练习中国传统武术,一生在追求中国传统武术,自己深深体会到追求传统武术的艰辛。从清朝开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走下坡路,至今有三百多年了,要想重新继承传统武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重振传统武术的雄风,必须有一大批志在追求传统武术的人士,这样传统武术才有生长的土壤,才会继承和发展。 我追随常志朗先生学习传统武术的八年,在学习期间有一些心得体会,我将这些体会和所见到的听到的进行记录并公开,希望对有志于传统武术的爱好者有所帮助,并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能人志士参与到对中华古代武术的研究和探讨,为振兴中国传统武术尽一份微薄之力。

谈心意拳秘传桩功

谈心意六合拳秘传桩功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是一种非常注重桩功的优秀拳种,自开山祖师马学礼先生至世代拳家前辈,均视心意六合拳桩功为看家之宝。在过去的年代此拳只在我国回族之间相传。据已故恩师吕瑞芳所讲,过去的年代对外人来讲别说桩功了,就连拳势是什么样都很难见到、可以说是开门说话、关窗户练拳。由此可见过去先辈们对拳的珍爱与极度的保守。 桩功是以锻炼和培养内功为主的功法,恩师于化龙先生也曾这样高度评价过桩功: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的强大内功主要锻炼途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站桩功。极功是拳的生命,此拳的每一形。每一势,都是极功。心意六合拳主要以鸡形桩功为主。一生习拳,只要能够认真地抓住桩功中两三个势子,就可以足够对付一些千变万化强悍的高手。心意六合拳先辈们一有空闲之时就习练功法及桩功,可以说几乎行走坐卧不离桩功。所以先辈的功夫是来之不易的。下面将两位恩师平日里的所授及本人的一点儿心得体会略谈一二。 让我们首先谈谈怎样练好桩功,怎样去认识、理解、体会其中的奥妙。 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桩功,可以达到强身、技击、养生、

调治疾病之功效,也是为以后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拳艺之基本要求。心意六合拳,无论运用何招势,都应有强大的桩功做其后盾,只有这样,拳艺才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势桩功内里都包含着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等六艺,同时也内含着十形七拳。心意六合拳每势桩功,基本上以“鸡步”桩法为主。 今既谈站桩功,笔者也有必要谈谈桩功的“桩”字。大家知道,盖大楼需在工地上打桩子,桩的下面一部分被埋入地面以下,以稳固地面上一部分。但人体绝不会一部分埋入地下,只是在人们习练站桩功时,需要人体内在意念有入地之感,藉以稳固周身、来增强人体周身内在的质量。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只要多观察、多领语、多理解,从中并不难发现与拳艺相通的事物。 例如,刚栽入地里的小树苗,我们很容易将它主干折断或轻松地连根拔出,从这种事物现象中不难看到小树苗的根基及树本身的内在质量并不强大,才致使极容易将其损坏掉。如果小树苗再生长一、二十年之后,它枝繁叶茂时,我们还会轻易将它折断或连根拔起吗?可见树木的生长过程就是一种无形的自然桩功,人们习练桩功也如此道理 再例如,经过长期认真的锻炼,桩功如同一辆三轮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docsj.com/doc/3013292167.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docsj.com/doc/3013292167.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马世琦老师站桩八式

马世琦先生从22岁开始教功,他认为形意、八卦、太极同为内家拳,所谓内家,就是注重体会体内真气的运行,进而做到神率意, 意率气, 气率形。套路为形, 去掉神、意、气,这样的形不可能实用。所以内家拳必须练习内功,如果只追求套路的可观赏性,就无异于外家拳。

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称其为“桩”,是因为习 练者要像木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就可以脚底生根,像木桩一样扎实稳固。站桩是各门各派武术都强调的功法,也是俗话讲的“私功夫”中的一种。 形意拳的桩功共8式。 形意拳,相传创自岳飞。原作“心意拳”,乃以心行意之义,后讹为“形意拳”。该拳以五行、十二形体,以展、截、裹、跨、挑、顶、云、领八字为用。 其基本功为站桩与盘根。 形意桩要诀:头顶、项竖、肩垂、抱胯、前膊、裹肘、顶膝、提肛、撑虎口回缩劳宫。讲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不仅调气、调经络,还练修养。 姿势要领:双脚分开稍比肩宽,脚尖向前。双腿微弯曲,双手交叉,劳宫穴对准丹田穴(男左手在内侧,女右手在内侧)。头要正,不要左右摇摆,且微向上顶。肘往前合一点,向下沉,但不要用力。微含胸。腰调直后尾骨往前翻,有坐的感觉,整个后背是平直的。重心在脚跟,前脚掌抓地。完全放松,采取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收紧。 站桩时间:依自己能力,由短时间到长时间。开始时站一会儿也许就会觉得脚麻,腿累,站不住,可以停下来走一走,再接着站。 注意事项:站桩时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如果走神,收回来就是了,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初练时不宜用气过猛,以防腹泻。 针对疾病:改善下肢气血运行,增强下肢力量,对下肢疾患有明显改善作用,如腰酸腿软,下肢运动不力等。 腹式呼吸时横膈膜上下运动,按摩胸腹腔内的脏器,可改善消化功能,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治疗效果,如胃部疾患、腹泻、便秘等。 疲劳时站一会儿,可很快恢复体力,改善精神状态。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大成拳是河北省深县先父王芗斋创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大成拳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讲场地、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注重意感与精神。 站桩不讲求套路和招数,无论动静都以意为导引。 大成拳兼重养生与自卫两个方面,桩法也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养生桩是基本功,从拳术来说,养生桩在于变动求整、祛病健身、增强体力,为学习拳术创造条件。桩法特点 在运动锻炼中,使人全身各个器官、细胞同时获益,这就是本桩法的特点。此外,由于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能够得到休息,这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桩法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整体,虽然分身、手、头、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别而论,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锻炼。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力气、全身同时一致锻炼的基本方法。 站桩虽然仍属肌肉筋骨的锻炼,但若要身体内部起变化,则要“以形为体,以意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所以,在站桩锻炼时,一切动作、意念活动都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着想。 这是大成拳桩法的特点。站桩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桩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扫除万虑,什么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谓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最后要做到即便有人、物在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周身放松:要做到内外都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和内脏尽可能放松,但是要求“松而不懈”。松是很重要的,从练习意拳来说,“松”要贯彻始终,而“松”和“整”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放松以后,可以适当用意,不过用意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用意而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3.呼吸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有意造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做到匀静自然,和平常一样。 站桩时,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学站桩时,精神集中却很难做到,有时越想摆脱杂念,反而想的越多,这样就会影响练功。如果遇到杂念纷至、一时摆脱不了时,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前言 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不禁拍案叫绝。李老绝对可 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 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 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 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 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原来形意 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 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 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 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 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 辞辛苦。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经过 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 非。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 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 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第 1 页 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 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 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 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 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 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 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 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 大成拳浑圆桩 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 {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 },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练拳多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练时往往很自然,发力有自感协调,均整,给人外在感觉似乎真的势不可挡,一旦对方给上你劲,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练时的得劲,浑身各部乃至脚底都十分僵紧 {这并不是站桩重没有求到松与和 },力量一下压迫全身,只有用自身拙力撑顶这对方,这是因为再点上给你劲,你身体不会放松的缘故,自然点重身上也重了。点重身松的锻炼同样贯穿于大成拳 练习重的每个环节。其中扶按试力咳有效地求出点重身松。此试力说俗了就是用手把身子耍起来,{某些方法中用身体带动手,另当别论}。脚下按技击桩的丁八步站立,身体含蓄,双臂前伸,手掌下按,肘部可略有弯曲,五指腕部梢节要挺上劲,但身体要放松,意念可与以强壮对手双臂相搭,我之双臂控制住对方,下按之时意念对方竭力双臂上托以抵抗,而我之小臂力量沉实大于对方数倍,毫不理会对方之挣扎而下按,身体一定要放松,只体会肘部以下的变化,每一寸都应再小臂上作出拧裹螺旋,身体随小臂下按而漫漫向上升起,我双臂上扬时意念对方身体倚靠之力按我之双臂,我身体随之极慢向下坐靠,同时对方被我之上扬之双臂带得失去重心,如此反复去体会,要多再缓慢上下功夫,切记再试力过程中手臂的上下荡动不大,而是身体被手带起。另外试力要再动作做顺了再适时加入意念假借。作动作时每一微动都应全神贯注。此外平时也可练练摸劲,双手一搭就好象下面按着东西,把身体悠起来似的。或只靠小臂的扶按把整个身体带过去。总之手上之撕扯挣裹,刀挫勾叉劲越大越好,身上越松越好,有些人把这叫“倒重”,把以往身上发不出去的着力想办法到四肢梢节上,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现在广为人知的训练方法,基本上是西方式的,他们练的是肌肉的横截面。然而真正决定人力量大小的,其实是肌肉的拉伸度。中国式的训练方法就是训练肌肉拉伸度的。所谓的筋,是肌肉束连接骨骼的地方,很强韧有弹力。中国式的训练是牵拉筋腱,使肌肉与筋腱充分锻炼。此外,西方拳法打人,说白是用肌肉打人,而中国武术是用骨头打人,所谓的脱骨力,骨力,破甲力,讲的都是用骨头打人的要诀。须知,人的运动是肌肉施力的,可是真正支持人体,产生运动的离不开骨骼!骨骼是把力传递到对方身体的通道,武术的发力要研究的也要有三个方面,力的产生,传递与作用效果。为了我们终极目的的作用效果达到最佳,不研究传递的骨骼因素是不行的。这个就涉及到结构问题了。先不多讲了。下面,我再贴大成拳入门的必修功法与理论,以便于朋友们可以从这里入门。

谈站桩的目的

谈站桩的目的 谈站桩的目的 一谈到内家拳,意拳。就得谈站桩,大凡经历站桩的人,均把站桩当成入门的不二法门。更有以耗时长功架低为能事者。晕晕迷迷痴醉其中。极少听到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箴言。站是有追求目的。这句诗是周恩来学习的心法,我想也是他跟随韩慕侠学站桩才有此等传授感悟心语吧。他精练了练功收工点睛之语。这就是站桩的目的是什么?真传一句话,所指就是这里。 说起站桩,所有人均讲究心内虚空。我当初也如是。几年苦功下来。仔细想来我站桩耗时不可谓不长,功架低耗力大,很多年以后,就是感觉不到。肌肉似灵蛇的灵动。接触似放电的发放力。我想这也就是绝大多数人功夫不上身的症结。大成拳是强调意念假想,但后面还有一句,意念要真实有力。怎样作到真与虚空合一?体悟 对老师提出疑问后,老师点破了这层窗户纸,他管站桩叫站

架,他说了,练架不由衷,累死也无功。练架的心法就是衷。心内虚空作为养神的确是好东西。可是与衷有差异。衷字我查说文解字,一为内心真情,二为中正。说白了,就是发自内心的守住阴阳交换的动机。也正是老师常要求的站架不需太长时间,练真功夫不见得非得让人看出来下低架。随随变变一站。关键是刚开始一站时的发动,和最重要的收工时的机。始终要保持的心意合一。如果作得到,有一定基础者一天15分钟足可出高层次功力。赵福江老师也曾讲过同样的话,站桩就是把身子种进地里,生了根。地球有多大力,人就可以利用多大力。不要想,可是又不能不想。关键站的是种时要有动机。这就是站桩的机。 何谓机,大概就是内经上说的把握阴阳吧。人们总说阴阳之事天机不可泄露,之所以不可泄露,我想可能就是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的意思吧。 还是那句话,何谓站的对,点柔似水同时接触似电,站桩追求的技击效果就是如斯。让真爱国粹的人们真切体悟天机吧。大道无言,言而必偏。。。。。俗语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又言:“一力降十会”;这都表明,武术对抗中的打击力是决定胜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柔弱如小猫者无论其如何刚勇,也休想斗过实力强大的老虎。因此,提高自身的发力强度,打击力度,就成为广大武者的梦寐追求。通过桩功修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力强度,而这种桩功修炼方法,不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一、站桩 (一)浑元桩 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 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 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 部位。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 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 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 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 时的力量。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 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到此境界,性不养而 自养,身不练而自练。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 雄厚之效。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 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 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两手抬起,屈肘环抱,

大成拳的实战技法

大成拳的实战技法 大成拳自问世以来,其拳学理论、训练方法自成体系。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成拳的实战技法。欢迎阅读! 大成拳的实战技法 很多人把实作断手视为寻常之举,更有人大谈某武术家在打斗中把对方的牙打掉了三五颗。其实,这在拳术层次中水平是相当低的,有功夫出拳接触对手体重能追出的人,被击中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偶见双方因琐事在街头发生争斗,一方以拳掌抡击对方头部,对方亦不过口鼻出血而已。 能把断手做漂亮的人太少了。有幸与高手试试,或目睹一次便会眼界大开。然而真正享有大名的武术家是绝不会轻易与人比试的。很多上了年纪的有名拳师,在年轻人找上门来要求比试时,往往以身体早不如昔,因病已退出拳界多年为借口来婉言拒绝。倘若有熟人带着进行友好的所谓听听劲尚可,如果不明来意,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时的老拳师出手会使尽平生之力,为捍卫半生的荣誉,凭着丰富的经验,原地不动的三两下发力绝对相当重,因为他在撕扯中只有两三下的机会(这里所指的拳师,是真正掌握拳术整体性的人,那些摇头晃脑大谈拳理而从不起身小试身手的人不列于此)。另外,同名气很大的武术家当众比试,绝无小说中所谓听劲一笑即分胜负或点到为止之说,当是举手不让步,抬腿不留情的。一日,我的一位练了近三十年

八卦掌的朋友神秘地对我说:“当年我师父讲,程庭华与人比武一招塌掌,打在对方肋骨上,对手当场口吐鲜血,功夫真是太深了。”我真是哭笑不得,此绝对外行杜撰,不知此友是吹捧老先生呢!还是在糟踏中国武术。像程庭华那样的武学大师,连芗老都有“余幼年时曾与程庭华先生晤,回忆其神情,类若神龙游空,百折千回,令人难追其功劲”之感悟。何况程老先生那样的好功夫,一旦接触就会夺了对方的位。从没听谁讲过芗老与人比试时给谁一记栽拳或圈锤的,如果那样,老生先晚年绝对放不了人。拳谱曰:“所谓力者,天然涨成,其效用随年龄疾病而增减。所称劲者则不然,由于多年苦练而成,其效用不因年事疾病而减退。” 有相当多的人是不适合做实作断手的,练功多年却在打斗中输给常人所说的“掼打”,这是功夫练错了,老师讲得太少了。当然,精神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断手中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情况发生。有的人功夫很好,但也极有可能在徒手搏击中遭受惨败。 欲在实作断手中取得胜利,先要在平时下大功夫练功,见到的手要多,才有可能在实战中少受伤。各门派的好手(黑手)太多了,你没有那“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功夫就先要见得多。 有的人是文字上悟了,这不是真明白,有的人是在实际打斗中悟了。比如说让他守住中线,他就是不注意,也明白不了。中线为人体之重心所在,技击实作中丢掉中心,失去重心,就等于失败。在实战中对方被击,鼻子出血了,下次不用说也就知道守住中线了。那就要在站桩中真正体会出自身的“中”,方才可以明白控制对方的中线。

意拳的撑抱桩和浑元桩

意拳的撑抱桩和浑元桩 前面我们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托抱桩、开合试力和摩擦步,读者只要按其基本要领及具体练习方法和步骤,坚持有日,相信会取得一定的锻炼效果。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练习撑抱桩和浑元桩。 撑抱桩是健身桩中的一个桩法,浑元桩是形意拳时期的叫法,现在又叫技击桩,它包括许多桩法。为了方便和易于区别起见,我们不妨把健身桩中的撑抱桩叫平步撑抱桩,浑元桩中的撑抱桩叫三体撑抱桩。 首先介绍平步撑抱桩,具体站桩方法是: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或比肩稍宽,自然站立,腿微曲,两手向上抬起与肩平或微低或微高于肩,总之在高不过眉、低不过胸的范围内即可,距离胸部约尺许,臂半圆,腋半虚,手心向内,如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屈,两手相距约两、三拳。站桩时对身体其它部位的要求均与前文中的托抱桩相同。设想双手及手臂环抱着一个极薄的与我们姿式吻合的气球,抱紧了球就要瘪,力大了球就要爆,抱松了球要动,甚至滑走脱落。 锻炼时只许意想,不要用力去作。平步撑抱桩的手臂抬高至胸前,比站托抱桩要吃力得多,且因初练时手臂支撑力量比较弱,肩部的肌肉群该紧的紧,不该紧的也紧起来,很容易僵而不易放松。我们的意念也会时有时断,所以这时的

意念活动也就不能过多、过大、过重,否则肩部就更加趋于僵死。 当平步撑抱桩基本定型而有初步的体认阻力感后,我们可以改变意念活动。设想整体在水中环抱着一个长气球,球的下端与地面相接,不单是两手及手臂环抱,胸腹、大小腿等处也都向里接触这个气球。在此基础上,可配合做向前挤抱气球的意念活动,一挤即止,切不可将汽球挤瘪了,总之有这么一点意思就行,认真体会身体与水的阻力、手臂与气球、腿部与气球的感觉。锻炼数日自会体会到整体与外界上下、前后、左右的阻力感觉。 在上述锻炼有了相当的体认功夫后,我们再进一步改变意念活动:设想整体环抱的不是气球,而是一棵参天大树,同样不单是两手及手臂环抱,胸腹、大小腿等处,就连我们的头部都向里接触这棵大树。设想环抱着这棵大树做往上拔、向下栽,往前推、向后拉,往外扒开、向里挤合等等动作,仍然要求是用意不用力,动作越慢越小越好,初练时允许出一点形,但要切记,随着锻炼体认功夫的提高要逐步不再出形,而是内动,一想即止,一止即想,不断揣摩意中力。要真有这么一棵大树我们也不可能拉得动,但似乎有随我意之支配而能微微拉动一点的感觉,有这么一点意思就行了。同时,还要注意凡是身体与树接触的部分,皆在应合两臂微动之意,周身关节都要有似曲非直之意。

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桩功 正如本拳不尚套路和招法一样。站桩功的姿式也并非固定,而是千变万化。桩法不应拘泥,其姿式也需辩证。站桩功的姿式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定,因练功者的程度和因其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定。下面只是举些常见的姿式作为例子,初学者可良由选择,用作参考。 站桩功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养生桩虽然也有技击基本功之称,而且有一些从事过多年技击的拳家返回来练习养生桩的事例。但其主要意义还是用以养生,即用来强健身体,防治疾病,故不论性别,年龄各异,身体强弱不同,均可以练习此桩。 养生桩: 养生桩有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之分,但以站式为主,故这里着重讲站式。 一、站式:站式的基本原则为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均立稳,全身各关节处无不成钝形三角,无屈不夹,无节不顶。二臂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前不盈尺,后不贴身。在这些基本形式下,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姿式,如下所述,只作参考。 1、撑抱式: 神态自然,心平气和,两脚平均站立,左右分开,呈平行状。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脚掌和脚跟,足心上吸,腿部略有弯曲,小腹松圆,胸窝含蓄,脊背挺拔。臀部似坐非坐,与腰背形成直线,头直项竖。下颌微向后收,头项上提(意如被绳索吊起。称为吊顶)。手抬至胸前,高度在眉肩之间,两手与胸部之间距离为两拳许,两时左右外撑,两手手心向内,两手指尖之间距离与肩略同。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意如抱一浮球,但同时又要向外撑,比例为七抱三撑。两目似闭如垂帘状或双目睁开,向前平视。但此时要神光内敛(不要注视任何目标,而要漠然视之,即有视而不见之意,谓之神不外驰),由寂静调息而扫除一切杂念,由杂念不生而心能入静,静到极处,心与虚空大气会为一体;意如独立云端,背靠宝树,身心舒适,内外温养、从而达到养生强身之目的。 2、提按式: 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时外撑,手略与脐同高。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大球勿令低昂之意,其余同上式(撑抱式)。 3、撑扶式:

形意拳入门

形意拳入门-五行拳-横拳 经云:“横拳之形似弹属土”,“内通于脾,外窍于口,在体为肌肉”,居五形拳之五。其行进路线亦是呈锯齿形曲线前进。这儿“弹”,指的是武术传统取用的弹弓之弹。在握弓放弹时;前把有横劲,迳直向前打出,准确性很强。横拳就用弹弓内涵的横劲喻其技法,故有“起横不见横”之说。五行之说脾属士,横拳动作借拧腰顺胁,两臂一张一弛按摸肝脾,既能健脾,故云通脾。而弹丸又是三合土加头发或加铁砂做的,这就是 横拳似弹属士通于脾的来历。 横拳起落论 前手阳拳后手阴,后手只在肋下藏。 换式出手脚提起,身法一转气能通。 舌尖上卷气外发,横拳换式剪子般。 斜身飞出脚手落,后手翻阳往外拨。 落步阳拳三尖对,鼻尖脚尖紧相连。 横拳打法后拳阴,前手阳拳肘护心。 左右开弓望外拨,脚手齐落卷舌尖。 5.横拳 经云:“横拳之形似弹属土”,“内通于脾,外窍于口,在体为肌肉”,居五形拳之五。其行进路线亦是呈锯齿形曲线前进。这儿“弹”,指的是武术传统取用的弹弓之弹。在握弓放弹时;前把有横劲,迳直向前打出,准确性很强。横拳就用弹弓内涵的横劲喻其技法,故有“起横不见横”之说。五行之说脾属士,横拳动作借拧腰顺胁,两臂一张一弛按摸肝脾,既能健脾,故云通脾。而弹丸又是三合土加头发或加铁砂做的,这就是横拳似弹属士通于脾的来历。 五行有“万物土中生”之说。在形意拳技法上也说横拳能生其他拳,故在形意拳中从站桩三体式、鹰捉、五行拳开始,就都是以横钻之拳起动。经云:“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故钻横是一式。在击法实战上,也有“起手横拳势难招”之说,实践验证这样起手还是效果较好的,故形意拳在实战上多以横拳作起手。 尚先生教练横拳时,特别强调“起横不见横”的技法要求。用中见横是招法,不见横是内劲,才是技法窍要,是“拳打三节不见形”技法之本。 横拳歌诀横拳似弹性属土,生劈克钻形不露。体为肌肉脾主口,出于难招妙难书。 具体练法 (l)预备式 即原地左鹰捉式,动作及要领详见前(图7-①~⑦)略。自(图7-8)始。 (2)提步双抱拳 动作与要领与炮拳之(2)提步双抱拳同(图7-⑨、⑩)。 (3)拗步右横拳 ①步不动。左拳由下向左前、向里拧转穿出,拳心向后上方,高与肩平;右拳不动,目视左拳(图7-11)。 要领穿左拳时尽量反拧,但不要耸肩、晃身,要轻松自然。 ②步不动。身微左转,左拳穿出后随即向外反拧转;同时,右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左臂肘下,拳心向下;目视左拳(图7-12)。 要领 a.左拳从肋下穿出不停拧转,先是向里拧转,当右拳贴肋上穿时,开始向外反拧转。 b.右拳要“肘不离

大成拳养生桩简介

大成拳养生桩简介 养生之术历史悠久,方法繁多,锻炼方式虽各有不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却病延年,防止早衰。回忆数十年来我对养生术的学习和锻炼,自觉简而易行,受益很大的是站桩(养生桩)。 站桩的姿势大体可分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卧式等类型,每个类型可分为几种,甚至数十种不同姿势,虽然姿势种类繁多,但除行走以外,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开始练功时要做到闭目、凝神、静气,然后慢慢地把姿势摆好,使躯干四肢一直保持不动,直到锻炼结束。初练站桩的人,可以先练站式,站式练功开始时,要两脚八字型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臀部似坐,再把双手抬起,抬手的位置要求是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近不贴身,远不过尺,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动作变化在这些范围内。站桩每天可站两三次,开始每次做十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下面谈站桩问题的几个体会。 一、养生桩的起源和作用: 养生桩是由我国形意拳的站桩演变而来。所谓形意者,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也就是形体精神同时锻炼的一种基本运动,它的基本作用,一方面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另一方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个人系统的新陈代谢。中枢神经得到充分休息,调节功能就会加强,血液循环加速和新陈代谢增强,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如果全身润泽,生机旺盛,就能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二、养生桩的特点: 健身之术虽繁多,但总的不外乎两大类—即动、静两种。一般说来,运动是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静功多是锻炼内在的真气,充实三宝(神、气、精),站桩是精神、形体同时锻炼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练功的时候,不一定要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一般通过姿势、动静、虚实调配与适宜的意念活动,就可达到腹式呼吸的要求和入静的目的,锻炼中虽然讲究形式,但不必拘泥,虽言意念,但不必执着,它不仅能锻炼体力,而且简便易行,无论行坐卧立,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三、姿势和时间的掌握: 养生桩虽然是一种静中求动,动中求静的功夫,初学者按照一定的姿势做下去,但也不宜固定姿势和时间,可以根据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不同给以适当的安排,不要超过学者本身的负担能力。一般说来,姿势不宜多变,因为在神静气平和姿势安定后,血液循环开始加速,当内部正在运动变化时,姿势突然一变能将内在的运动打乱,所以,先师一再提醒我们: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但是,若真正掌握了内在的运动规律,能在形体的变动中毫不减低内在的运动时,则可随意变更,不受姿势限制。先师所谓“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就是这个意思。练功时间最好让学者自己掌握,如觉轻松愉快,全身舒适,则可多站些时间,如感疲倦不适或神思烦乱,则必须停止练习,不要勉强支持。 四、松紧问题: 站桩是一种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的运动。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快,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必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这种力量主要是精神的、无形的,如有形着力则失去运动本质。故先师一再告诉我们:“有形则破体,无形则神聚”。也就是说,形体尽量放松,精神尽量收敛,虽外形拙笨,而神意灵巧,功作久者自有体会。 五、肌肉锻炼:肌肉若一是锻炼中进一步的功夫,这与上述有密切的联系,就是姿势改变一点,使肌肉的运动进一步增强。若没有这步功夫做基础,任何动作也没有耐劳和持久的能力。但是,在肌肉锻炼的同时,不应该放弃精神的修养,仍是以形为本,以意为用。如此加强运动,即可减轻疲劳,减低疲劳正是为了加强运动。所以,把锻炼和休息应看作是一件事。但是调配适当,使学者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持久耐劳能力,并注意到:在加强锻炼的同时,要尽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