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成拳2

大成拳2

大成拳2
大成拳2

大成拳浑圆桩法要集成

(未完待续)

王开俊马东升大成拳名震华夏,远播海外,习者如云,人才辈出,然能登堂入室,深谙大成秘奥而达炉火纯青之境者,实属凤毛鳞角,屈指可数。大多数普通大成拳爱好者尚停留在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欲进不得、欲罢不能的境地,甚至未涉堂奥却孤芳自赏、稍窥门径却固步自封、练有所得却夜郎自大、误入岐途却嚣张狂放,此皆大成拳门外汉也。今笔者将大成拳门内传承心法秘要及20余年修炼体悟大成拳之心得陆续托盘公示,以期对大成拳爱好者功力精进及大成拳的发展壮大有所助益,更望拳学方家不吝赐教。学者有疑则问,有问则告,告必尽义。凡属同好,有来则教,教必尽力。

浑圆桩是大成拳最重要的基础桩、基本桩、养生桩,入门容易入境难。但万法源于浑圆桩,浑圆桩练不得法,习大成拳就是缘木求鱼,浑圆桩练不精深,其它功法的修练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将大成拳浑圆桩行功法诀披露如下:

站桩贵在明理性,形神合一体力行;

臵身氤氲大气中,头顶脚踩身膨松;

肩撑肘横臂撑抱,涵胸拔背身后靠;

脊柱后绷竖沟平,气贯周身筋膜挺;

胯裹膝顶膀吊垂,上虚下实身撑坠;

整体呼吸在毛孔,腰马合一筋连通;

骨骼生棱四梢惊,五气朝元六根静;

体内细胞齐沸涌,周身鼓荡如悬空;

根松梢紧中节争,周身无根处处根;

六面争力起螺旋,五行合一力浑圆;

离形去知体透空,独立守神无念中;

返寻天籁似睡婴,松柔空灵入化境;

行站坐卧拳服膺,动静互根修性命;

抱圆守一不着象,天人感应本能光。

“站桩贵在明理性,形神合一体力行”。站桩要有悟性,能够明心见性,也就是要能够正确理解拳学理论和拳道规律,要能够彻悟“拳禅不二”、“拳道合一”的本来面目。正如王选杰先生所言:“学练大成拳除在明师口传心授之外,还应自己多设疑问,因有疑才能有悟,因悟有深浅,故成就亦有高下。试看,有数十年功夫笃实者,由于悟性差功夫亦见平常。亦由于悟性极好,虽有二三载之功夫,其造诣亦可臻于上乘。”王芗斋先生谈拳学要义时也指出:拳学拳理极难亦极易,“倘遇天才的学生,不满百日之功,则有成通家大器之望。”由此可见,习拳应先明理,通晓体悟拳法、拳理和心法。但光看书思考、领悟,而不去下功夫“体认”,浅尝辄止,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功夫充其量只能“悟”到口上,“悟”到笔杆子上,但“悟”不到自己身上,所“悟”出来的也只是拳学表象而无实功,一交手便挨打

取败。“体认”功夫有“内省”自己、“外观”他人、证于“实践”三个要点,缺一不可。久恒见真功,辍练必荒疏。习拳站桩,时间愈久愈妙,没有时间保障,只能养生保健,不可能收技击实效。王芗斋先生在《桩功与四形》中指出:“每日之中持桩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这是宗师对学者提出的最起码的时间要求,而且日日如此。因为站桩、试力、摩擦步是大成拳的基本功,不可偏废。假如每天行功两次,那么早晨可站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浑圆桩,接着练习二十分钟试力(只练钩锉、波浪、猫洗脸),晚上可站四十分钟至一个小时矛盾桩,接着练习十分钟试力、十分钟摩擦步。初学者三分之二时间用于站桩(浑圆桩、矛盾桩),接着用三分之一时间练习圈锤单操手试力,以活动肩胯,并体认以身带手的整体惯性力,继之可加练撑按桩、风帆试力、撑按摩擦步。学者因时间关系,也可按“浑圆桩”、“左式矛盾桩”、“右式矛盾桩”的顺序练习,每天一桩,反复循环,站桩临近收功时辅以“摇法”、“旋法”等活桩试力,为功法精进打基础。学练大成拳贵在养成习惯,贵在行站坐卧不离拳意。休息时,以卧式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平时时间紧,工作忙,站桩时间不必太长,贵在站成习惯,但每次站桩不能少于40分钟,待到双休日闲散时,抓个大块头时间狠站一下,可保功力不退反进。浑圆桩要站松、站透、站空、站忘,才能站柔、站化,才能为技击桩打下良好的根基,鉴于此,

浑圆桩要过一次二小时的时间关。而日后练矛盾桩也要过时间关,左式或右式一次站一个半小时。

大成拳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修炼,“形神合一”是站桩入手之初的不二法门。徒有外形,而神外溢、心外驰、意着象,如此分心分神,则站桩只是空架子,试力也成了导引体操,永无实功实效。“形神合一”基于“身心合一”、“神意合一”、“神松意紧”。“神”指先天元神,是潜意识、无意识,是本能反应,是诉诸于心灵。“意”指后天识神,是意识,是诉诸头脑,包含了主观能动作用。无意识决定意识,大成拳的自然力和本能反应是诉诸心灵而不是诉诸头脑。举例来说,突然受惊是“神动”,受惊之后考虑怎么办则是“意动”。“神松”就是从精神到形体、表情,全身放松,无处不松,使气血运动畅通无阻。“意紧”也就是意存意真、意念切实,从而养气养神,使气血运行得更快一些。但“意念”不等于“意感”,“意念”只是手段,“意感”是在“意念”诱导下所生化的感觉。学者应渡河弃筏,“意存不出于意求”,“意念在无心中操持”。“身外须有意,此意还存身”,“意感”的体认,是整体与部分、内省与假借、身内与身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大成拳的意念活动有局部的意念活动和整体的意念活动两大类。意感的体认,是先感知整体,再感知部分,然后再升华到整体,最后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学者应按照系统论的原理体认实践。“自身已具备,反向身外求”,意感的体认,是先求己身,

再求身外,以期内省与假借、身内与身外的和谐统一,这与易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易理一脉相承。力生于骨而连于筋,《易筋经〃内壮论》指出:“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因此,站桩重在练内,气充遍体,气贯周身,凝神定意,敛气入骨。站桩时以收视听内为主,兼以假借外物,内七外三(内省占七成,假借占三成),若专注假借而疏于内守,一是导气趋行于外而使内力不坚,二是意念活动流于虚幻,使“意念”成了“杂念”,意感不实。此外,练站桩功时,不宜兼习硬气功以及用力性外功,以免使气入于四肢,导气趋于体表,即成外勇,与内功宗旨相悖。站桩是精神内敛功夫,是“揣摩意中力,虚无求切实。”“形神合一”的修炼分四个阶段:有形无意、有形有意、有意无形(得意忘形)、无形无意(离形去知)。

“臵身氤氲大气中,头顶脚踩身膨松”。站桩之根本在于内清虚,外脱换。《易经筋〃总论》指出:“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洗髓就是洗去七情六欲,返还清静无为、空空妙有之本原,一言以蔽之,就是由“意识界”返回“无意识层”。易筋就是周身筋膜腾起,而收骨重筋灵、筋长力大之效用。体松则筋舒,筋舒则长,筋长则力大。站桩伊始,应在一分钟之内使形神迅速进入凝神洗髓、体松筋舒的境界,这就是大成拳门内“一分钟站桩”之说。初学者可取“提插式”作为预备式,凝神洗髓

3~5分钟,接着站浑圆桩,最后站3~5分钟“背手式”休息收功。普通人站桩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才能进入身松心静境界,事倍功半。站桩时,应迅速安静思想,设想自身被大气包裹融化,神光朗照,通体通明,然后再体会各种细胞动荡之情态,此为“凝神”。诚如《大成拳论》所言:“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巅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其悠杨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气游泳,殊近似也。”足下踩则身躯起拔上挺,头也自然上顶了,此时便会有顶天立地之感,此为“调身”。头顶脚踩是整体齐动,不是单纯的使头吊、顶,这一要领,习大成拳者大多数均不得法,未得真传。此即“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之意,与《内功真传〃纳卦经》所言内功之头、足练法要求异曲同工:“头项效法乾,取刚健纯粹;足膝效法坤,取镇静厚载。”世人练不得法,刻意“头顶悬”,结果以意引气上涌入头,年轻时浑身不觉其害,及至年老,轻则头昏头晕,头胀头痛,重则脑溢血而告终。站桩首重放松,“松”就是“松开”之意,周身上下内外、四肢百骸,膨膨松松,如死面经清蒸而膨化成馒头,体内细胞之激荡回旋,犹如沸腾的开水。我师张礼义曾谆谆告诫弟子:“放松!放松!再放松!”并一语点破天机:“松、柔、化三字诀是大成拳根本大法!”随着功夫的层层深入,放松的境界也随之加深,由“松”到“柔”而入“化”。拳学中“涵胸拔背”、“周身整体如束”、“脊背如锅”等要领

都不是人为矫正的,而是在“松柔”中“练”出来的。调身的步骤是自上而下,不能自下而上。如果由足、膝、胯、裆、腰、腹、胸、背到颈部、头面部逐次调整身姿,则是原则性的错误。因调身时必然伴随着意念的诱导,意到气到、气到血行,自下而上调身,有引血上行、引热上行之弊,对高血压、眩晕患者尤为不适。大成拳站桩功调身时,是自上而下诱导的,由头、目、耳、口、鼻、齿、舌、胸背、腰腹到臀、胯、膝、足逐次调整,引血下行、引热下行,这是科学的、正确的。

为什么很多著名的武术家、气功师最终死于脑溢血?难道不值得后学反省吗?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头顶悬”或意守百会、泥丸等头脑部位,错将意念引至头部,用意执着导致气血上涌;二是调身时自下而上,有引血上行之弊;三是传统的“大小周天”功法隐含着气机紊乱、违背生理之弊。“小周天”功法,意通督脉、任脉,有引血上行之弊,“大周天”功法极易气机紊乱。人身小周天,天地大周天,气充遍体、气贯周身,即为“小周天”;致虚守静、天人合一即为“大周天”。人体气血的生理运行轨迹由任入督,任升督降。中医学认为“顺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而道家丹鼎学说认为“顺之有死,皆逆死”(《外经微言》),“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张三丰《无根树》)。这是因为顺阴阳生化,人体必然由生而壮而老死,在生长中孕育着死亡的机制,而如果逆转阴阳之化,则生命得到再造,可以导致长生不老,衰老机制得到逆转。基于这种违背自然

规律和人体生理机制的错误认识,于是产生了逆转阴阳(由督入任,督升任降)的“小周天”功法,并美其名曰“还精补脑”。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三者皆由肾精所化生,肾中精气不足,则脑髓空虚,肾强则髓自充,固守虚无则神清,精满气足则神旺,如此才能健脑益智,并非以意领气沿督脉上升入脑。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意拳正轨》中尚极力推崇“小周天”功法,而在四十年代《大成拳论》中只字不提,并且在大成拳功法中废止了“小周天”功法,主张“气贯周身”为第一要诀,这难道不值得后学及同道警醒参悟吗?丹道周天功法有悖生理,千百年来并未引起拳学家、气功家、中医学家的足够注意而盛行不衰,执迷不悟也!抱残守缺也!积弊已久也!沉疴难复也!

“肩撑肘横臂撑抱,涵胸拔背身后靠”。两肩要平,要松开并微向前合,则胸窝自然内收,“涵胸”实是“涵肩”所致。两肩要松沉,不可耸肩。两肘要平要横撑,既不下垂坠肘,也不上抬,两肘高度略低于肩、腕,使肘、肩、腕呈三角斜面。两臂要有撑抱力,也就是开合力,抱球活动的意感调配原则为撑三抱七,如此则拉之不开,合之不扰。上肢抱圆的外形是靠大小臂的撑抱和手腕的内夹外顶完成的,不可“瘪肘”,不可“软腕”。两肘夹角必须呈钝角,必须在大于90度,小于130度之间,而且要有撑抱力。如果呈锐角,或者肘部只撑未抱都是错误的。肩撑肘横,腋下夹角约为90度,则腋下筋肉绷起而有弹力。在肘

部撑抱的同时,脊柱要随之后靠。涵胸拔背的正确要领是脊柱整体后绷和上下拉伸。此处要注意三点:一是下颔内收,头直项正,颈椎上拔,肩如挑担,尾骨下沉,上拔下拉,脊柱后绷,势如扒墙观物;二是保持双肘撑抱之力和空间位臵不变,两肩前合,两肘前指,与脊背后靠形成对争,从而使脊背筋肉拉长;三是脊柱后靠必须是整体后靠,尤其是颈椎和骶椎部要上下齐靠,避免扬头、软项、驼背、吸腹、挺腹、折腰、突臀(蹶屁股)等错误。

“脊柱后绷竖沟平,气贯周身筋膜挺”。在婴幼儿时期,人体的脊柱只有一个后凸弧,呈拱梁式的线弧形。到一岁半时脊柱的生长发育形成了四个生理弯曲度,即颈椎向前突,胸椎向后突,腰椎又向前突,骶尾椎又向后突。王芗斋所说的“改造生理,发挥良能”,就是矫正脊柱的后天S形生理弯曲并对其进行重新拉长的训练,使之恢复到婴幼儿时期的状态,以恢复并增加其生理弹性。

一般人的腰背部都有一道竖沟,如果按照矫正脊柱的正确要领持之以恒的锻炼,在练功时,有意识地使脊柱正直后向外鼓凸,只需半年,这道竖沟就会同腰背的肌肉平行,脊柱也会自然向外鼓起,竖沟平直后,腰背部肌肉就会更加发达并连通为弹性极强的一个整面。

矫正脊柱,要领为:1、头直项竖,颈椎正直上拔;2、涵胸拔背,胸椎后靠上拔;3、命门后突,意想腰部似垫上一块枕头;4、尾骨中正下沉,骶椎后靠;5、整体正直后绷,上下拉拔;

6、敛臀裹胯,髋部内收紧缩,带动大腿外侧肌肉,由外向里裹夹,膝部前顶上提,足心涵空十趾抓地并意力外捻下踩,含有若弹簧之崩力;

7、整体如束,龟背蛙身。初练为“束肋”,“束”就是捆、系的意思,束肋就是意想用一根布带自后向前把肋系住,使双肋部自后向前圆裹。进一步则配合“束腰”,意念中用一条宽布带自后向前将肋、腰系在一起自后向前圆裹。最后是“身裹”、“身抱”,整个脊背部、手臂外侧、大腿外侧等阳面筋肉全部向前向内裹合,而胸腹等阴面肌肉则放松平直,并配合沉腹开胯,以及下肢的拧裹提挟,这样全身阴阳两面筋肉就有了裹卷回环之力,如此则阳紧阴松,紧中有松,松中有紧。

矫正脊柱,进行筋肉若一的锻炼,是求取整体力的根本所在。筋肉若一的锻炼,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易筋”功夫。站桩时,要用意念调动和支配全身筋肉连接、拉紧、放长,也就是在整体连通的基础上放长筋肉的初长度。筋内若一的锻炼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松静”训练,放松身心,洗心涤虑;第二阶段是“松整”训练,通过牵挂活动整体连通;第三阶段是“松紧”训练,通过“屯筋活动”、“抱球涨缩活动”、“抱树活动”,加强筋肉的弹性和柔韧性,进一步放长筋肉初长度;第四阶段是“松沉”训练,也就是“空灵”、“充盈”训练,其要领为“周身空灵”、“上虚下实”、“充气遍体”、“身如灌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松柔”训练,则功夫渐入化境。依此行功,只需站桩三个月,胸腹两肋,乃至周身上下,便可承受一般习武者的拳打

脚踢,甚至棍棒击打,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抗击打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弹簧力(反弹能力)。

站桩时,闭上眼晴,身形放大,自身似乎变成了一株参天耸立的大树,脚长出根须,小腿和脚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头发长出树冠,手、腿变成树枝,全身毛发长伸直竖变成树叶,呼吸宇宙的元气,筋肉变成树汁,在树干树枝的年轮里旋转、流淌、冲腾。树体(自身躯体)松开膨化,势如蒸发酵过的馒头,天地之元气进入树体(自身躯体的筋肉骨膜),渐渐膨胀充实如球如胎。此即气充遍体、气贯周身之法,也是导气入内、行气入膜、敛气入骨之法。筋膜,骨外物也。筋,联络肢骸,包括有形之筋肉和无形之经络。膜,包贴骸骨,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易筋之要在于挺筋腾膜,若只言“筋长力大”,失之片面。《易筋经〃膜论》指出:“练筋必须练膜,练膜必须练气。……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因此,站桩必须使气串于膜间,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护其骨,壮其筋。养气练气必基于周身放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之要素,心静则体松,体松息自调。而凝神定意、气贯周身乃练气之要诀。

“胯裹膝顶膀吊垂,上虚下实身撑坠”。胯部向内收,同时臀部下坐,大腿根部内夹,大腿外侧肌肉向内裹,膝前顶上提内裹外撑同足下踩、臀后坐形成争拉,使下肢外侧肌肉群连结放长,裹胯要与“沉腹开胯”相结合,沉腹是保持胸腹放松平直的

状态随呼吸将小腹下沉,开胯是保持敛臀状态的胯部外开,但只是胯根部外开,双膝部不能随之外开,更不能破坏大腿外侧肌肉的内裹。沉腹可以客观的起到挤开胯部的作用,但臀部肌肉不可收缩而应为之松懈。开胯不仅是横开,而是后向和横向的弧形轨迹外撑,同时大腿根部在内裹的同时需要与横开相配合。

膀子,指胳膊的上部靠肩的部分,也指整个胳膊。拳学中的“熊膀”是指上臂而言,强调上臂要内含熊膀之劲力。上肢劲力的大小,主要依赖于膀的所含劲力大小,膀劲涣散,则肘劲松懈,前臂、手腕、手掌、手指的劲力也无源而生。“熊膀”劲力的训练,先练上臂的劲力,站桩时腋下有夹劲,似有弹簧支撑,意念上臂如吊系在空中,同时意念上臂如悬挂千斤重物,如此上吊下垂,则膀力增加。进一步同时意念肘、腕也上吊下垂,如此则整个胳膊的劲力都增加了。

大成拳的“松柔”训练,实质上就是在“易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易骨”训练,也就是大成拳中向来秘不示人的“脱骨力”、“缩骨力”训练。首先进行“脱骨力”的训练,也就是“千斤坠”训练法。站桩时,意念双腿如入地,两脚如生根,两手、全身如吊系在空中,手及全身往下坠,其修持秘决是“肩撑胯坠”、“骨撑肉坠”。在“千斤坠”的基础上再进行“骨动肉不动”的“伸筋缩骨”训练,这便是大成拳中秘不示人的“老牛筋”功法。王芗斋在《意拳正轨》中说:“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大成拳发力之秘是缩骨而发,用骨头打人。经过“千斤坠”和“老牛

筋”的训练,则“易骨”功成,然后便可进一步进行“易髓”训练。

“整体呼吸在毛孔,腰马合一筋连通”。关于毛孔呼吸之功用及练法,王芗斋在《论存意与养气》一文中有精辟论述:“见性明理之后,则应向身外寻求,意在宇宙间……,气充遍体方能养生增力,而全身之“毛孔呼吸”尤为重要,其功用大于鼻息也……。练拳如在空气中游泳,……以呼吸之法,使身体内外之气川流不息。气在体中,或在体外,其变化神乎至于无形,微乎至于无声,引自体外而充于体内。……全身毛孔之呼吸与鼻息相应合,而其功能大于鼻息,而世人多不知此,故今之言气功者多论鼻息而鲜及毛孔呼吸。要知调息以匀静自然为要诀,是免去急迫短促之鼻息,而使肺活量增加,与毛孔呼吸相应。故曰鼻息调而毛孔呼吸细匀一致。若但知鼻息而不知毛孔呼吸者,对于气力之用恐难入妙境,以其不明身内外气之运养而裕之也……习拳要虚中取气,而气为虚中之实,动时要于身外留有不尽之力与气。而浑身毛发直竖如乾,气达稍端方谓之气足,不见力处正是有力,不觉呼吸时正在呼吸,应于此处下功夫也”。站桩时,先通过“融化活动”,设想全身毛发放大,直竖摇曳,自身被宇宙大气所包裹,渐渐被融化,而自身己不复存在,似与大气融为一体。继之通过“充盈活动”,与大气呼应,意在宇宙间,气在体内,又在体外,引自体外而充于体内,使身体内外之气川流不息。站桩中应使整个身体保持上虚下实,并做到胸腹空灵,进而手掌、脚掌

也要做到空灵,自身就象一个空口袋被悬挂在空中。空灵是为了使之盈满,故练到胸腹空灵境地时,要在意念中使之不断充实盈满,所谓五脏充盈,指的也就是这个意思,从而蓄力于全身。设想天地之元气源源不断地自手心、足心、顶心(头顶百会穴)以及全身毛孔进入体内,气充遍体,使自身内部源源不断地充实盈满,又源源不断地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逐渐充盈屋室,充盈一定的自然环境,最后充满宇宙,身体也在不断地长大,变为顶天立地的巨人。然后这种气体又不断地收缩聚拢,身体也随之回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此不断地作涨大复桩、复桩涨大的整体涨缩运动。进一步再体会四稍之力—发欲冲冠,齿欲断筋,舌欲摧齿,爪欲透骨。这样,浑身上下,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但力宜含蓄而忌外泄,故还需将手心足心顶心本心微微用意吸于任脉中脘内(脐与胸骨剑突联线之中点),做到六心相印、五心归一。

大成拳应敌发力,是脊柱主动、力由脊发的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发力,发之于根节,变化于中节,运达于稍节。从人体来讲,上肢为稍节,身为中节、下肢为根节,而腰部(主指两肾及命门)既是全身中节之中,又是一身的根节之根,腰马合一是全身筋肉整体连结放长的关键。站桩时“颈要竖起,腰要挺起,下腹要充实,两胯撑起,两腿夹起,自头至足,一气相贯”(王芗斋《意拳正轨》)。矫正脊柱时的“命门后突、“沉腹开胯”、“尾骨下沉”等训练就是为了达到腰马合一的效果。腰马合一了,则全

身上下联成了整体,应敌发力才能“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运劲如弦满,发手似放箭”(王芗斋《意拳正轨》)。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 大成拳浑圆桩 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 {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 },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练拳多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练时往往很自然,发力有自感协调,均整,给人外在感觉似乎真的势不可挡,一旦对方给上你劲,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练时的得劲,浑身各部乃至脚底都十分僵紧 {这并不是站桩重没有求到松与和 },力量一下压迫全身,只有用自身拙力撑顶这对方,这是因为再点上给你劲,你身体不会放松的缘故,自然点重身上也重了。点重身松的锻炼同样贯穿于大成拳 练习重的每个环节。其中扶按试力咳有效地求出点重身松。此试力说俗了就是用手把身子耍起来,{某些方法中用身体带动手,另当别论}。脚下按技击桩的丁八步站立,身体含蓄,双臂前伸,手掌下按,肘部可略有弯曲,五指腕部梢节要挺上劲,但身体要放松,意念可与以强壮对手双臂相搭,我之双臂控制住对方,下按之时意念对方竭力双臂上托以抵抗,而我之小臂力量沉实大于对方数倍,毫不理会对方之挣扎而下按,身体一定要放松,只体会肘部以下的变化,每一寸都应再小臂上作出拧裹螺旋,身体随小臂下按而漫漫向上升起,我双臂上扬时意念对方身体倚靠之力按我之双臂,我身体随之极慢向下坐靠,同时对方被我之上扬之双臂带得失去重心,如此反复去体会,要多再缓慢上下功夫,切记再试力过程中手臂的上下荡动不大,而是身体被手带起。另外试力要再动作做顺了再适时加入意念假借。作动作时每一微动都应全神贯注。此外平时也可练练摸劲,双手一搭就好象下面按着东西,把身体悠起来似的。或只靠小臂的扶按把整个身体带过去。总之手上之撕扯挣裹,刀挫勾叉劲越大越好,身上越松越好,有些人把这叫“倒重”,把以往身上发不出去的着力想办法到四肢梢节上,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现在广为人知的训练方法,基本上是西方式的,他们练的是肌肉的横截面。然而真正决定人力量大小的,其实是肌肉的拉伸度。中国式的训练方法就是训练肌肉拉伸度的。所谓的筋,是肌肉束连接骨骼的地方,很强韧有弹力。中国式的训练是牵拉筋腱,使肌肉与筋腱充分锻炼。此外,西方拳法打人,说白是用肌肉打人,而中国武术是用骨头打人,所谓的脱骨力,骨力,破甲力,讲的都是用骨头打人的要诀。须知,人的运动是肌肉施力的,可是真正支持人体,产生运动的离不开骨骼!骨骼是把力传递到对方身体的通道,武术的发力要研究的也要有三个方面,力的产生,传递与作用效果。为了我们终极目的的作用效果达到最佳,不研究传递的骨骼因素是不行的。这个就涉及到结构问题了。先不多讲了。下面,我再贴大成拳入门的必修功法与理论,以便于朋友们可以从这里入门。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

大成拳是河北省深县先父王芗斋创始的(1885~1963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大成拳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讲场地、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注重意感与精神。 站桩不讲求套路和招数,无论动静都以意为导引。 大成拳兼重养生与自卫两个方面,桩法也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养生桩是基本功,从拳术来说,养生桩在于变动求整、祛病健身、增强体力,为学习拳术创造条件。桩法特点 在运动锻炼中,使人全身各个器官、细胞同时获益,这就是本桩法的特点。此外,由于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能够得到休息,这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桩法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整体,虽然分身、手、头、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别而论,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锻炼。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力气、全身同时一致锻炼的基本方法。 站桩虽然仍属肌肉筋骨的锻炼,但若要身体内部起变化,则要“以形为体,以意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所以,在站桩锻炼时,一切动作、意念活动都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着想。 这是大成拳桩法的特点。站桩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1.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桩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扫除万虑,什么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谓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最后要做到即便有人、物在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周身放松:要做到内外都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和内脏尽可能放松,但是要求“松而不懈”。松是很重要的,从练习意拳来说,“松”要贯彻始终,而“松”和“整”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放松以后,可以适当用意,不过用意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用意而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3.呼吸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有意造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做到匀静自然,和平常一样。 站桩时,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学站桩时,精神集中却很难做到,有时越想摆脱杂念,反而想的越多,这样就会影响练功。如果遇到杂念纷至、一时摆脱不了时,

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桩功 正如本拳不尚套路和招法一样。站桩功的姿式也并非固定,而是千变万化。桩法不应拘泥,其姿式也需辩证。站桩功的姿式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定,因练功者的程度和因其所要达到的效果而定。下面只是举些常见的姿式作为例子,初学者可良由选择,用作参考。 站桩功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大类。养生桩虽然也有技击基本功之称,而且有一些从事过多年技击的拳家返回来练习养生桩的事例。但其主要意义还是用以养生,即用来强健身体,防治疾病,故不论性别,年龄各异,身体强弱不同,均可以练习此桩。 养生桩: 养生桩有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之分,但以站式为主,故这里着重讲站式。 一、站式:站式的基本原则为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均立稳,全身各关节处无不成钝形三角,无屈不夹,无节不顶。二臂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前不盈尺,后不贴身。在这些基本形式下,可以有若干不同的姿式,如下所述,只作参考。 1、撑抱式: 神态自然,心平气和,两脚平均站立,左右分开,呈平行状。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脚掌和脚跟,足心上吸,腿部略有弯曲,小腹松圆,胸窝含蓄,脊背挺拔。臀部似坐非坐,与腰背形成直线,头直项竖。下颌微向后收,头项上提(意如被绳索吊起。称为吊顶)。手抬至胸前,高度在眉肩之间,两手与胸部之间距离为两拳许,两时左右外撑,两手手心向内,两手指尖之间距离与肩略同。手指微曲,并自然分开,意如抱一浮球,但同时又要向外撑,比例为七抱三撑。两目似闭如垂帘状或双目睁开,向前平视。但此时要神光内敛(不要注视任何目标,而要漠然视之,即有视而不见之意,谓之神不外驰),由寂静调息而扫除一切杂念,由杂念不生而心能入静,静到极处,心与虚空大气会为一体;意如独立云端,背靠宝树,身心舒适,内外温养、从而达到养生强身之目的。 2、提按式: 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时外撑,手略与脐同高。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大球勿令低昂之意,其余同上式(撑抱式)。 3、撑扶式:

大成拳站桩功要点

大成拳站桩功要点 大成拳站桩功要点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 王芗斋先生是我国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幼时瘦骨嶙峋,弱 ,家人把他送到有远亲之谊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不禁风,为了使其康健 门下拜师学艺。郭云深教功很严,他每日披衣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王芗斋站桩处的脚印湿润度,如充足的话,他会微微点头,表示可以去休息;如不够,则虎目怒视,王芗斋马上知趣地咬牙再站。经过大半年的刻苦站桩,他那医药不灵的哮喘病竟大大减轻,体质得到增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年,王芗斋曾深有感触地对身体虚弱的,,岁外孙胡魁英说:“你患的是先天不足童子痨,后天亏损四脚麻木,药是治不了你的病。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站桩时只要做到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加强正念,就能治好你的病,绝无副作用,好好站桩吧~”可见,这是先天功夫,下通武技,上接丹道。 站桩功的姿势既繁又简。繁者,姿势种类繁多,调配灵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简者,姿势虽多,但有共性,调配虽活,但有原则,即强弱、动静、虚实、松紧调配得当,以感到舒适得力、不超本人身体负担为度。 站桩功的姿势大体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几个大类。初学者,宜删繁就简,以一种为主。其中又以站式为最基本的姿势。 站式又分较多姿势,这里只讲撑抱式:

1、姿势:两脚略呈八字形分开,与肩同宽,两脚着地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于脚掌稍后处。两膝微曲,膝盖下对不超过脚尖(弯曲程度视体质强弱自定,不必追求,使身高降低五公分左右即可)。上体保持正直,头顶心如悬,下巴内收,口舌顶上腭凹陷处,肩放松稍后张,臂半圆,腋半虚,使心胸开阔,呈虚灵挺拔之势。两臂抬至胸前,如圆形抱物状,手心向内(朝胸腹),肘关节稍下垂,双手与胸相隔一尺,手指尖分开相对。头正或稍后仰,目闭或自然睁开(多用于练功开始阶段),嘴微合。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 2、呼吸:自然呼吸,适当延长呼与吸的长度。 3、意念:初学以一念代万念,长期练最后至无念。此一念,即将思想集中于口与鼻上下之中间,调整呼吸深长程度,留意气息之出入,放弃其它所有杂念。一开始杂念多做不到,逐步努力。历代相传的口诀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已”。意思是:杂念一起,就自己发觉,发觉后马上改正,逐渐就可以进步,修炼的窍门,就是这么简单。 4、时间要求:早上刚起床时(5-7时为佳),晚上入睡前(可改善睡眠)。初练坚持时间从10多分钟逐步延长,争取大半年后达到半小时以上。只可行“小过卦”,即每次行功略微超过限度,难以坚持了 再稍稍坚持一下;不可行“大过卦”,避免伤身影响下次站桩。 5、其它要点: (1)如练久了感到脸上、身上如蚁爬发痒,不可用手去抓,并应把注意力从发痒处转移开,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将意念笼罩全身皮肤,以此一念分散其它感觉。不必想身上什么经脉。 (2)如杂念纷纷实在不能消除,可睁开眼睛一会即可。 如果觉得上面讲的太复杂,可记录以下基本口诀:

大成拳桩功揭秘

大成拳桩功揭秘 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对初学者来说,要把站桩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站桩是一种静功,需要很强的耐心去适应那种枯燥无味的训练过程,相比之下,其他功法的趣味性要强得多,特别是推手和实作,更令一心想学技击的初学者喜欢;其次,没有桩功基础的人很难理解站桩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起初,我开始随王建民老师学大成拳时,王老师让我站浑元桩,我也曾产生过疑惑,不相信那么一站就能增长技击能力。但老师给我规定了每天的站桩时间,不得已而为之。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体内正悄悄地产生着变化,最初是浑身上下冷热剌麻胀,对这些感觉我当时并未在意,后来,我渐渐感到身体变实变厚,特别是胸背两处,感觉内部似乎被什么东西充满,被人重力冲撞后竟然毫无不适之感,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而四肢特别是两只胳膊越来越感沉实,与朋友偶然嬉笑动手,都说我出手太重;再有就是遇到他人靠近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防卫反应或进击反应,虽说这些反应都有些朦朦胧胧,但确实是已经感觉到了。王建民老师告诉我,这正是站桩的效果。此后,师父又传授给我一些重要的站桩要领,以及大成拳的其他几种重要桩法,现在,我根据师父的传授和自己多年来的体会,将几种重要桩法介绍给读者,以便和大家研究交流。 一、浑元桩 浑元桩是大成拳最基本的桩法,也是最重要的桩法。通过浑元桩的训练,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改善体质,以适应其他一切训练。同时,浑元桩又具备其他桩法的所有功能,因此,对大成拳习练者来说,永远不应放弃浑元桩的锻炼。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既然浑元桩具备其他桩法的功能,那么为什么还要练别的桩功,只练一个桩法岂不省事?浑元桩虽然重要,却并不能代替其他桩法,因为每一种桩法都有自己独特的功用,比如托婴桩,其独特功用是锻炼放人的能力,要学放人必需练托婴桩。尽管练浑元桩时通过相应的意念活动可以增长放人的能力,却不能像托婴桩那样深入磨炼锻造放法,就如同练长跑有助于其他锻炼项目,但如果你想在短跑项目中拿名次,还必须进行专项短跑训练一样。 浑元桩练法: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环抱胸前,十指自然撑开,掌心向内。肘弯处应大于或等于90度。两腿弯处稍有弯曲。意念中两手之间如同环抱着一个纸灯笼,全身上下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图1)。 二、矛盾桩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王芗斋)

前言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内劲需能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欲使学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 论桩功之境界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宇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精华]

王玉芳谈大成拳站桩[精华] 大成拳是河北省深县先父王芗斋创始的(,,,,,,,,,年)。先父幼年从深县郭云深老先生习心意拳(形意拳之母拳),后遍游祖国各地,博采各拳术名家之长,创造了“内外一体”、“意动一致”的大成拳;并在一生数十年实践中,对该拳理论和实用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大成拳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讲场地、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注重意感与精神。 站桩不讲求套路和招数,无论动静都以意为导引。 大成拳兼重养生与自卫两个方面,桩法也分养生和技击两种。养生桩是基本功,从拳术来说,养生桩在于变动求整、祛病健身、增强体力,为学习拳术创造条件。桩法特点 在运动锻炼中,使人全身各个器官、细胞同时获益,这就是本桩法的特点。 此外,由于没有任何招式、套路的限制,在运动时脑神经不受刺激、不紧张,能够得到休息,这也是与一般运动不同的地方。 “桩法是锻炼全身的功夫”,人身是一个整体,虽然分身、手、头、足等不同部位,但不能分别而论,故不能偏重某一部分锻炼。意拳桩法是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力气、全身同时一致锻炼的基本方法。

站桩虽然仍属肌肉筋骨的锻炼,但若要身体内部起变化,则要“以形为体,以意为用,意灌全身,以精神内敛为主”。所以,在站桩锻炼时,一切动作、意念活动都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着想。 这是大成拳桩法的特点。站桩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精神集中(思想、意念集中):站桩时,首先要凝神定意,默对长空,目光远望,扫除万虑,什么都不想,使思想意念高度集中,所谓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最后要做到即便有人、物在身边走过或移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周身放松:要做到内外都放松,四肢百骸、大小关节和内脏尽可能放松,但 是要求“松而不懈”。松是很重要的,从练习意拳来说,“松”要贯彻始终,而“松”和“整”又是相辅相成的。 整体放松以后,可以适当用意,不过用意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用意而不用力,否则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觉。 ,(呼吸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有意造作,气不可提,也不可故意沉,要求做到 匀静自然,和平常一样。 站桩时,思想意念集中是基本要求,而初学站桩时,精神集中却很难做到,有时越想摆脱杂念,反而想的越多,这样就会影响练功。如果遇到杂念纷至、一时摆脱不了时,站桩者可以任凭思想驰骋,想到一定时间自然就不想了,也就静下来了,这是先父王芗斋教拳过程中讲的一个道理,可以试一试。另外,站桩者如患有某种疾病,往往越静越要考虑病灶,我们要求站桩者尽量不去想,这才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站桩时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头:头要正,收颏直颈,好像有绳上提,但要似顶非顶,面部似笑非笑。 足:两足平放,意向下坐,足趾有扒地之意,足心虚涵,膝部微屈同时上缩, 不可用力,用力则不稳。

大成拳站桩功要点

大成拳站桩功要点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 王芗斋先生是我国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幼时瘦骨嶙峋,弱不禁风,为了使其康健,家人把他送到有远亲之谊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门下拜师学艺。郭云深教功很严,他每日披衣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王芗斋站桩处的脚印湿润度,如充足的话,他会微微点头,表示可以去休息;如不够,则虎目怒视,王芗斋马上知趣地咬牙再站。经过大半年的刻苦站桩,他那医药不灵的哮喘病竟大大减轻,体质得到增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1953年,王芗斋曾深有感触地对身体虚弱的14岁外孙胡魁英说:“你患的是先天不足童子痨,后天亏损四脚麻木,药是治不了你的病。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站桩时只要做到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加强正念,就能治好你的病,绝无副作用,好好站桩吧!”可见,这是先天功夫,下通武技,上接丹道。 站桩功的姿势既繁又简。繁者,姿势种类繁多,调配灵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简者,姿势虽多,但有共性,调配虽活,但有原则,即强弱、动静、虚实、松紧调配得当,以感到舒适得力、不超本人身体负担为度。

站桩功的姿势大体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几个大类。初学者,宜删繁就简,以一种为主。其中又以站式为最基本的姿势。 站式又分较多姿势,这里只讲撑抱式: 1、姿势:两脚略呈八字形分开,与肩同宽,两脚着地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于脚掌稍后处。两膝微曲,膝盖下对不超过脚尖(弯曲程度视体质强弱自定,不必追求,使身高降低五公分左右即可)。上体保持正直,头顶心如悬,下巴内收,口舌顶上腭凹陷处,肩放松稍后张,臂半圆,腋半虚,使心胸开阔,呈虚灵挺拔之势。两臂抬至胸前,如圆形抱物状,手心向内(朝胸腹),肘关节稍下垂,双手与胸相隔一尺,手指尖分开相对。头正或稍后仰,目闭或自然睁开(多用于练功开始阶段),嘴微合。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 2、呼吸:自然呼吸,适当延长呼与吸的长度。 3、意念:初学以一念代万念,长期练最后至无念。此一念,即将思想集中于口与鼻上下之中间,调整呼吸深长程度,留意气息之出入,放弃其它所有杂念。一开始杂念多做不到,逐步努力。历代相传的口诀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已”。意思是:杂念一起,就自己发觉,发觉后马上改正,逐渐就可以进步,修炼的窍门,就是这么简单。 4、时间要求:早上刚起床时(5-7时为佳),晚上入睡前(可改善睡眠)。初练坚持时间从10多分钟逐步延长,争取大半年后达到半小时以上。只可行“小过卦”,即每次行功略微超过限度,难以坚持了再稍

大成拳的养生桩

大成拳的养生桩 大成拳学首次提出了“养生是技击的基础,技击是养生的究竟”这一崭新的拳学观念,也引入了让学人很好地做到养中练,练中养的拳学思路,并创设了一系列功效卓著的具体桩功,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练习大成拳在入手阶段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健身阶段,以祛病养生健身为目的;第二步为寻求理趣、技击自卫阶段,以探索拳理,“制人而不制于人”为目的。众所周知,大成拳有养生桩和技击桩之区别,其实这是针对初学者而言,对于像王芗斋、张恩桐、常志朗、李荣玉、王选杰这样高水平的大成拳家,养生和技击就成了一码事。例如,晚年的王芗斋先生只站平步浑元桩,或来回走几步,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完成了养生桩与技击桩。可以这么说,大成门中能养生者未必能技击,真正懂技击者只要遵守日常养生原则,必能养生。 对于初学者而言,养生桩和技击桩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除了养生桩一般是平步,技击桩是丁八步等外形上的区别之外,其本质区别在于养生桩重在气血精神之调养,技击桩则致力于筋骨血肉精气神之统一的锻炼。 下面从养生桩健身机理和养生桩与丹道的关系略作阐述。 一、养生桩健身机理 养生桩站桩之初,从正形开始,要求将全身间架配备妥当,内清虚,外脱换,松和自然,要求头直、目正、身端、项竖、神庄、力均、气静、息平、意识远望,发挺腰松。这种形态能使人涵胸宽腹,周身气脉经络畅通无阻,为气血流动提供了良好的结构条件。 练习养生桩要松静自然,能使人的中枢神经得到有效修整和优化。日常生活工作之中,人体绝大部分时间

总是处在紧张状态,有的人坐在椅子上,腿还在不停的抖动,特别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心理生理疾病屡见不鲜,实是人体健康之大敌。精神紧张时,机体器官多处于紧张状态,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加强,血压增高,耗氧量增多,代谢率上升,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而松静自然状态则是节能蓄能的过程,能有效解除疲劳,缓解紧张造成的不适。生理实验表明,松静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减弱,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从而使正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趋于合理与平衡。从而使中枢神经功能优化,增强对人体内环境的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的控制与调整,使人体逐渐“合理”地迈向健康。 锻炼养生桩过程中有运用良性意念的要求。如“身在温泉之中”、“阳光和煦”、“微风吹拂”、“鸟语花香”等等,这样以良性意念逐渐代替紧张情绪,烦恼心事以及其它一切杂念,不但起到了以一念代万念的静化心神的效果,而且可使人轻松愉快,使体内在某个时刻或时间段产生快感因子,逐渐增强练习者的免疫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之目的。 王芗斋先生曾说过:“精满浑元身,充实如太仓”。精气神是人体三宝,精足方能气旺,气旺乃至神全。在练习养生桩的过程中要注意节欲固精。气的锻炼有两个含义:一是自身之元气,二是呼吸之气,这一点笔者在《大成拳劲力探微》中已有论述,不再赘言。 一般通过一周乃至一月的养生桩练习即能产生以下效果:睡眠改善、食欲增强、精神转旺、力量增加、动作敏捷等等。若是有识有志之士,用心钻研,苦习不辍,则会发现养生桩实乃入道之门径,它与丹道是息息相通的。 二、养生桩与丹道的关系 二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及丹道经典《黄帝内经》有云:“自古有真人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寥寥数语,即将站桩的内涵阐发的一清二楚。这便是关于站桩的最早记载。

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2014-03-07 19:44:05)转载▼ 分类:武功 太极拳最初练习的桩法主要是浑圆桩。个人认为中国武术与国外的搏击术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站桩!中国的传统武术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站桩!传统武术发展到近代,从形意拳中发展出来一个新的拳种叫做大成拳,完全没有套路,但是却依然要练习桩功!形意拳本身也很重视桩功!当年天津国术馆馆长薛颠就说:站桩能站到两个小时以上,功夫才算是入门了!形意拳的桩功主要是三体式,还有咏春拳的二字钳羊马,也是一种桩功!叶问宗师的下身桩法就是二字钳羊马。为什么传统武术一定要练习站桩呢?很多武学著作都强调站桩的重要性,但站桩为什么重要却不肯明说,今天我就把道理说清楚:人身体的状态无非放松、紧张两种状态,但是完全的放松和完全的紧张都不能技击!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来!不明白这些道理,一辈子都是门外汉!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注意:我不是在写武侠小说!我当初离开老师时功夫一点都没入门,老师因为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就直接给我拔高了!他说你

快走了,我把我们这一派的不传之秘告诉你吧:我们的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就这样一句话,我用了五年的时间找到了感觉!而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的道理!打通任督二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估计很多人都不懂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在哪都不知道,下面我就接着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太极拳的核心。人体的阳气是在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产生的,阴气是在百会穴,也有说是印堂穴产生的。阳气要上升,行走的路线是脊柱,从尾骨一直到头,这就是督脉;阴气要下降,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这就是任脉。有意识地运行这样的路线,就是运行小周天。熟练地掌握就叫做打通任督二脉!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起点在裆部。所以在运行小周天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要提肛,把阳气提起来。阳气到了头顶以后舌尖就要顶一下龈齿之间,把阴气降下来。这就是动作的要领!因为人中是任督二脉的中点,所以叫人中。我们中医的每个穴位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是很讲科学的!刚才讲的要提肛,当然要自然!网上什么阴茎增大术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锻炼PC肌,其实这就是反复锻炼提肛,我们古时候叫做回春劲,是可以提高性能力的!据说乾隆皇帝练得很好!所以如果大家想练的话,可以参考一下!传统理论中有一条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解释人体要用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的通用法则。比如说上为阳,所以头为六阳之首!头顶上的一个穴位就叫百会,就是说所有的阳气都汇集于此!下为阴,所以最下面的

[大成拳] 站桩功的“意念活动”-----姚宗勋 著

站桩功的“意念活动”-----姚宗勋著 自古以来,前人传留下了很多类似“站桩”功的养生方法,如“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势以意变,形简意繁”等说法。其中的“守神”,“以意为用”和“势以意变”,都强调了意念活动的重要性。 一提到“意念活动”,就容易使人联想起一般气功所提的“意守丹田”。其实,“意念活动”和“意守丹田”根本不是一回事。“意守丹田”是要求练气功的人,固定的“意守”在自己身体内的“丹田”部位(脐下小腹处),也就是常说的“守窍”。而“站桩”功的“意念活动”则要求练功者把自己的“意念”集中到大自然界的某种联想中去,如默想平静的海洋、夜晚的星空等等。所以,“站桩”功的“意念活动”,完全不同于气功的“意守丹田”。同时,“站桩”功配合“意念活动”的结果,只会增加自身的舒适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对初学“站桩”的慢性患者来说,“意念活动”可以起“稳定情绪,排除杂念,放松肌肉”的作用。一般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在开始练“站桩”时,精神和肌肉都显得格外紧张,很难达到平心静气的要求,这时,如果只简单的告诉练功者要注意“放松”,就会使他们感到“放松”这两个字太抽象,无法理解。如果配合“意念活动”让他们放松,就显得具体而有效。曾有一位病人,自己坚持练功一个阶段,总没有什么舒适感,甚至有时练完了觉得全身难受。一次,他来找我们指导,在看了他练功的情况后,我们指出他的精神和肌肉都很紧张,这位病人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已经很放松了。后来我们给他摆姿势,配合“意念活动”指导他练习,让他慢慢地想到自己是在温水中洗浴,全身放松,随水飘荡。在练习结束后,他觉得这次才真的放松了,象洗温水澡那样舒服。有时有的患者出现了胸腹紧张的感觉,就给他们配合上“背部臀部与物接触”,保持“似离不离”的意念;腰背紧张的,使他们产生“胸腹向前贴物”的意念;两臂紧张的,让他们想着自己的双手在扶着水中的浮球等等。“意念活动”不仅能使练功者达到放松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增进强身效果。因为“意念活动”对神经系统有负诱引作用,能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可以抑制住因疾病影响形成的兴奋灶,逐渐调整恢复大脑细胞的功能。因此,很多患者练功后,有头脑清醒、精神爽快、记忆力增强、食欲增加、入睡快而深沉等良好感觉。对一些高血压症,中医认为是“阴阳失去平衡,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在练功时,配合全身血液下引的“意念活动”,就会有较好的效果。这就说明了“站桩功的“意念活动”与姿势配合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站桩”功的练习中,如果单纯以姿势和运动量大小来区分哪些是属于“养生”的,哪些是属于“技击”的,是不确切的。例如,一些体质较好的神经衰弱患者,就可以采取负担量较大的姿势进行锻炼,而体质较弱的病人,有时把手放在脐下很低的位置上,也还感到难以支持。如果以运动量来区别的话,就必须是运动量大的是“技击”桩,运动量小的是“养生”桩,这是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标准,这会使患者很难选择合适的姿势来练习。所以,我们认为,确定“站桩”功的形式,应先以“意念活动”为标准,然后再以姿势来衡量。例如,《站桩功的练法》一文中介绍的“拧裹推托”一式,如果形式上真做出“拧裹推托”的要求,就是属于“技击”部分中的四肢功锻炼法了,这种姿势一般来说并不适于初练者。但如果同样是这个姿势,不强调“拧裹推托”,而给练功者配合上“暖风吹拂”的“意念活动”,使他们想到自己是站在阳光灿烂、暖风拂体的草原上,全身每个毛孔都在开放,那会使练功者感到格外轻松舒适,决不会有“拧裹推托”那样紧张的感觉,某些体质较好的患者,就可以采用这种姿势。由此可见,确定“站桩”功的形式时,“意念活动”是很重要的。同时,它和“站桩”功运动量大小也是很有关系的。

[大成拳] 站桩功(初稿)-----王芗斋 著

站桩功(初稿)-----王芗斋著 简介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通过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肠胃病、肝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而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再则未入静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护作用。我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长力气。但是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二、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入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三、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四、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五、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联、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的练功方法。既可休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特别是站式),因此不仅适用于医疗方面,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锻炼,可以使原来体质较弱的人逐渐强壮,使强者更强。防止衰老、却病延年,从而轻松愉快地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中复杂而艰巨的重大任务。 操作主法 站桩功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形(姿式)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偏废。“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只要练功时形和意得到了灵活适宜的配合,则力不练自生,气不运自行。可见站桩功的治疗作用,绝不单纯在于姿式的繁简和次序的先后,更不在于所摆的姿式是否美观,也不是某个意念活动机械地套在某个姿式上就能治某种病。而是要通过教功者较全面地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后,把适应其本身姿式的动静、虚实、松紧和意念活动方法安排得当,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到全身舒适得力,轻松愉快,藉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功者本身必须亲自练功,切实体验,熟练地掌握调配方法。只有这样,治病时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若不从这方面深钻精研,单纯计较某个姿式的作用,就容易形成呆板僵硬,只注意某个意念活动而忽略姿式的适当配合,就必然会气力不足,收效不大。 一、姿式: 站桩功的姿式既繁又简,繁者,姿式种类繁多,调配灵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简者,姿式虽多,但有共性,即练功开始,先将姿式设好,使躯于四肢保持相对均衡,心胸开阔,

大成拳站桩功-----王芗斋著

站桩功(初稿)-----王芗斋着 简介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通过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肠胃病、肝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而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再则未入静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护作用。我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长力气。但是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二、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入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三、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四、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五、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联、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的练功方法。既可休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特别是站式),因此不仅适用于医疗方面,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锻炼,可以使原来体质较弱的人逐渐强壮,使强者更强。防止衰老、却病延年,从而轻松愉快地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中复杂而艰巨的重大任务。 操作主法 站桩功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形(姿式)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偏废。“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只要练功时形和意得到了灵活适宜的配合,则力不练自生,气不运自行。可见站桩功的治疗作用,绝不单纯在于姿式的繁简和次序的先后,更不在于所摆的姿式是否美观,也不是某个意念活动机械地套在某个姿式上就能治某种病。而是要通过教功者较全面地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后,把适应其本身姿式的动静、虚实、松紧和意念活动方法安排得当,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到全身舒适得力,轻松愉快,藉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功者本身必须亲自练功,切实体验,熟练地掌握调配方法。只有这样,治病时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若不从这方面深钻精研,单纯计较某个姿式的作用,就容易形成呆板僵硬,只注意某个意念活动而忽略姿式的适当配合,就必然会气力不足,收效不大。 一、姿式: 站桩功的姿式既繁又简,繁者,姿式种类繁多,调配灵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简者,姿式虽多,但有共性,即练功开始,先将姿式设好,使躯于四肢保持相对均衡,心胸开阔,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 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切实,不失中和均。——王芗斋宗师站桩可分为很多种,比较大众的是马步,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浑圆桩-(大成拳站桩的撑抱式)。 浑圆桩,来自于中华传统武术门派之一--意拳(大成拳)。意拳,源于形意拳,形意拳源于心意拳,心意拳是在中华传统养生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浑圆桩,是大成拳的筑基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认真进行站桩训练。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形(姿势)和意(意念浑圆桩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是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则,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初习浑圆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则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

曲折玲珑,浑圆一体。 浑圆桩动作简单,极其易炼,诚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言:“养生桩,极容易,深追究,头万绪。”的确如此,单纯的站好姿势不动,一不调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环。即不调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为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使工作肌产生被动性的站桩练功,简单易行,人人都会,效果良好,无副作用。站桩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可随身体状况的不同做灵活的安排。站桩要灵活、渐进地延长练功时间,不要太超出身体的负担能力。 在站桩中,不要追求功感,意念淡淡的,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强想,“勿忘勿助”。当体内起变化时自然会出现功感。PS:身体整体可略前倾一点点,站桩二三个月以上者,重心可以落在双脚脚底的涌泉穴附近。初学者筋骨还比较弱,建议重心平铺双脚均匀受力。膝盖微微曲即可,不要以为非要蹲低才出功力。☆很多爱好者在网上看到都是“沉肩坠肘”,觉得是至理名言,但最有效的是“肩撑肘横”,练到了筋才是最关键。俗话说:筋长一寸,寿长十年!实际上“肩撑肘横”也包含了“沉肩坠肘”的状态。松松垮垮的站,是效果很差的,只能在“养神”的作用较大,但如果不注意桩架的要领,很可能还会伤膝盖,或者气上头等症状,如果还乱用意念引导气在身体里走,很可能还会出偏严重,那是伪气功时期的做法,建议

(1)修练内家功夫必读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1)修练内家功夫必读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太极拳最初练习的桩法主要是浑圆桩。个人认为中国武术与国外的搏击术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站桩! 中国的传统武术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站桩!传统武术发展到近代,从形意拳中发展出来一个新的拳种叫做大成拳,完全没有套路,但是却依然要练习桩功! 形意拳本身也很重视桩功!当年天津国术馆馆长薛颠就说:站桩能站到两个小时以上,功夫才算是入门了!形意拳的桩功主要是三体式, 还有咏春拳的二字钳羊马,也是一种桩功!叶问宗师的下身桩法就是二字钳羊马。 为什么传统武术一定要练习站桩呢?很多武学著作都强调站桩的重要性,但站桩为什么重要却不肯明说,今天我就把道理说清楚:

人身体的状态无非放松、紧张两种状态,但是完全的放松和完全的紧张都不能技击!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来!不明白这些道理,一辈子都是门外汉! 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 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注意:我不是在写武侠小说!我当初离开老师时功夫一点都没入门,老师因为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就直接给我拔高了!他说你快走了,我把我们这一派的不传之秘告诉你吧:我们的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就这样一句话,我用了五年的时间找到了感觉!而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脉的道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