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地理_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种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让我们来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请同学们齐读导语部分。

(过渡)自然界中的阳光雨露,河流山川,动植物、矿产等都能成为人类必需的自然资源。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特点,我们怎样利用它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教材。

(板书)自然资源

(提问)说一说什么是自然资源。生答。

(强调)自然资源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且当前对人类有用。那么判断下面哪些属于自然资源?(课件展示图片“活动2”)(学生回答)

(过渡)自然资源的特征有哪些?请同学们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课件出示,让个别学生依次读出来)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举例说明,鼓励学生交流信息。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教师讲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化石燃料、森林、动植物等,数量巨大。但是它们在一定时间内都是有限的。

3、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

4、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比如日本就矿产资源缺乏,而俄罗斯资源丰富。

5、某些自然资源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少。如石油、铁矿等。

(过渡)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主要包括6大种类,读出。

(板书)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学生做笔记。

(过渡)每一种资源,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出示幻灯片)展示一些图片来进一步认识各种资源,它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自然资源。

(过渡)根据自然资源的特征,我们通常把自然资源分为两种类型,你知道是哪两种吗?出示它们的概念,分别指名读。

(活动)再次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谁是可再生资源,谁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讨论、回答(板书)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过渡)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呢?我们就能大肆挥霍吗?不能。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利用(如森林资源的利用)、有限度地利用(如海洋渔业资源)。

(板书)有计划有限度

(衔接)而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呢,我们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学生加以讨论,回答。

(板书)节约综合

(过渡)正因为非可再生资源的不能再生,我们更应该珍惜它。中国的矿产资源是什么情况呢?学生看课件,读出红色字体部分,大体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特点。

(读图分析)我国的能源矿产分布大体是北多南少,而金属矿产分布是北少南多。再读“我国钢铁工业分布图”,通过举例辽宁省和河北省,以及攀枝花的钢铁工业布局,理解其分布规律。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本节课的活动题,如有必要可以参考《综合能力训练》上的答案。

(小结)(让B组的同学起立一起总结说出)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类(…),对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分别进行合理利用(…)。

(当堂检测)做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反馈)指名两位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全班交流。教师纠错。

(板书设计)

水资源

土地资源可再生资源——有计划有限度

海洋资源

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节约综合

学情分析

今天这节内容,知识比较简单,贴近生活,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兴趣比较浓厚,所以安排一节课来完成这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概况后,对中国的国情也有了一些了解。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途径,学生可能已经对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刻。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学生对身边可知可想的各种资源会有更直观的认识,因为学生有更多、更生动、更形象的认识经验。因而学生会对本章节的内容感兴趣,施教起来容易,学生乐学易学。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如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需要举例说明。

效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节课参加听课的学生来自七年级二班,有27人,另外3人请假。

二、调查结果

1.课堂表现:同学们都能按时到达录播室,携带课本,教辅、导学案和学习用品;

听课过程中能精神抖擞,声音响亮,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无乱扔垃圾,交头接耳现象。

最后面的刘旭和刘宁有些走神。

2.学习效果:学生回答问题及时正确,做题速度较快,两位回答问题的同学,一

人全对,另一人错了两道选择题。全对的同学有8人,其余各有对错。

三、效果分析

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还是不深刻,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存在一定难度。这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部分知识有些抽象。从做题来看,学生对于某些事物接触较少,认识不清,所以出错。

四、改进方向

尽量用生活中的、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来举例说明,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继续形成和完善独特的教学风格;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手、脑、眼、嘴多种器官动起来。

教材分析

本章讲授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一部分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

在本章学习过程中,会与前面学过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联系紧密,而本章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农业、工业等经济地理也做了铺垫,自然资源一章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什么是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分类。

关于什么是自然资源,不同资料有多种解释,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其归纳为“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将自然资源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六类,但在分类介绍时,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优化了教材结构。

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是变化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这部分教材文字内容并不多,但包含了一些浅显的辩证唯物主义知识,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图像系统,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关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教材先是用比较浅显的语言,介绍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通过几个活动题与练习巩固,最终可以形成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让学生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后,并能够举例说明,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深刻认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最终形成科学的资源观。

本节的教学难点,一是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二是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之所以成为难点,是因为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这些特征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身边的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期突破。

《自然资源概况》综合练习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B.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给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自然资源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与能量

2.下列资源中属于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电资源

D.气候资源

3.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矿产资源的是()

A.铁矿石

B.石油

C.森林

D.铜矿

4.自然资源主要的类型有()

A.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动物资源、水资源、地质资源和海洋资源B.气象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C.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D.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锁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是()

A.自然资源的质量存在差异

B.自然资源的总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C.自然资源都是可以被充分利用的

D.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6.下列物质中,当前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耕地、水、人工牧场

C.钢铁、液化气、铀矿、阳光

D.森林、闪电、火山、铁矿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总量不丰富

D.人均占有量不断增加

8.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沙漠、地震、闪电、空气、风景等属于自然资源

B.自然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D.自然资源的状况总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

9.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

B.铝土矿

C.水

D.天然气

10.右图中物品来源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太阳能②森林③草地④天然气⑤藏羚羊⑥铁矿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2.下列物质中,当前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耕地、水、人工牧场

C.钢铁、液化气、铀矿、阳光

D.森林、闪电、火山、铁矿

1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总量不丰富

D.人均占有量不断增加

14.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沙漠、地震、闪电、空气、风景等属于自然资源

B.自然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

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D.自然资源的状况总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

知识点二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5.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

B.铝土矿

C.水

D.天然气

A.①

B.②

C.③

D.④

16.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太阳能②森林③草地④天然气⑤藏羚羊⑥铁矿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7.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海洋能

D.天然气

知识点三中国的矿产资源

18.我国最大的油田是( )

A.华北油田

B.大庆油田

C.胜利油田

D.中原油田

19.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是( )

A.河北省

B.山西省

C.辽宁省

D.黑龙江省

20.驰名世界的“锑都”“锡都”“钨都”依次位于我国的( )

A.湖南锡矿山、云南个旧、江西大余

B.甘肃金昌、江西大余、云南个旧

C.湖南水口山、云南东川、江西德兴

D.贵州铜仁、湖南锡矿山、江西大余

21下列属于图中乙图例所示的是( )

A.铜矿、汽油

B.雷电、沙漠

C.化肥、大米

D.森林、石油

课后反思

《自然资源概况》一节是中国地理中《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的开篇,对下面各种资源的学习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渗透,比较教学的运用,以及资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本人都特别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也基本达成,在课程的设计、课的条理性,教学过程的过渡与衔接,教师的教态、亲和力及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等方面,都受到同组老师们的肯定。

本人颇感欣慰的是以下教学环节的设计并在课堂中能顺利实施,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突出了让学生用身边的事物举例说明各种资源类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2..对教材内容,特别是活动题部分进行了整合,把活动题的资料、问题融入教学中的举例、讨论和探究中的各个环节,让所教内容有讲有例有练,加上注重各环节的过渡与衔接,使课的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3.课堂结构完整,各个环节衔接自然。

当然,本节课也有缺憾,基于本节课的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没有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是最大的缺憾,不然将会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标分析

和本节课有关的课程标准中,把“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改为“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意欲着重培养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因此,这节课我们理解为:

1.不需要死记硬背,自然资源的概念,而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有哪

些类型,2.知道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3.对于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类型,不需要展开的讲述,但可以把它们作为例子,说明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4.根据课程标准,对自然资源的总体设计,和说明,已经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5.结合生产生活实例,渗透,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教育,引导学生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 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方法指导】 学习区域地理,我们首先要确定该区域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等),再根据该区域位置分析本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进而分析本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目标导航】 1. 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其邻国和邻省(区),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重要性。(重点) 2. 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和河流,归纳出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重点) 3. 运用气候资料图分析东北地区的的气候特征、成因及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活动一 考察之旅—确认位置 任务1: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其邻国和邻省(区),归纳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重要性。(重点) 读课本P24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和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确定位置。 1.读图观察:东北地区位于位于中国____部, 包括______省、______省和_______省,简称 “东北三省”。省会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简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纬度位置:请在图中描出下列重要的经、纬线:40°N 、50°N 及中国最北端53°N ,120°E 、130°E 及中国最东端135°E 。 3.海陆位置:请在图中填出渤海、黄海、俄罗斯、朝鲜、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 4.归纳: 纬度位置: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40°N ——53°N 之间,跨 、 、 (中国温度带划分),_______纬度地区。经度位置:主要位于120°E ——135°E 之间。 海陆位置:东、北两面与 及 为邻;西接_________自治区;南连 省,隔 海、 海与山东半岛相望。

初中地理_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新 授 如 何 描 述 位 置 师: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自然环境,先得知道它在哪里,这 就是它的位置? 板书:位置 如何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位置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 频——播放“如何描述一个国家或 地区在世界的位置”微视频 (本视频主要以“中国在世界的位 置”为例,教给学生描述位置的三 个方面。) 学生观看微视频 总结: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世界的位置,主要有三个 方面:半球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设计意图: 从身边熟悉的 事物入手,提 高学生从材料 中提取信息的 能力。 资源准备: 是自己制作的 《如何描述一 个国家或地区 在世界的位 置》微视频。师:学会了描述方法,我们来试试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亚 洲 的 位 置 (一)半球位置 屏幕出示东西半球图: (二)纬度位置 屏幕出示亚洲的经纬度图: 学生从图中能够找出亚洲 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 北半球的北半球 越往北度数越大是北纬,用 N表示 学生回答: 纬度范围11°S~81°N,跨 高中低纬,寒温热三带,以 设计意图: 一定引导培养 学生从图中获 取地理信息的 能力。 复习经纬网的 基本知识,为 以后学习区域 地理打下基 础。 资源准备:

先根据所学知识确定北纬。(三)海陆位置 屏幕出示亚洲的海陆位置图 复习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小结:描述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北温带为主 复习: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1)亚洲的分界线? (2)亚非的分界线? (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 线? 总结亚洲周围的大洲。 从图中找出北冰洋、太平 洋、大西洋,总结亚洲周围 的大洋。 同桌两人相互描述回答。 本部分主要是 对课件的准 备,在制作课 件过程中,注 重图的选择。 重点认知图中 的方位。 培养与锻炼学 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过渡:亚洲主要位于中纬度、北温带,这就决定了亚洲气候类型主要以温带气候为主,我们一起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 亚洲的气候屏幕出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参照大屏幕,将亚洲主要 气候类型填写在导学案 中。 读图分析: 1、全球共有11种气候, 亚洲有几种? 2、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 型? 3、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类 型有怎样共同的特征?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识图 能力,只有将 气候类型的名 称准确填写在 空白图中,学 生脑海才会印 象深刻。 小结:学生归纳亚洲的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季风气候显著。 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形成季 风气候; 设计意图: 熟知影响气候

初中地理_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知道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2.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要求学生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世界地球日宣传片》。 教学新课: 1.课件展示自然资源概况(PPT) 2.出示学习目标(PPT) 3.自然资源(PPT) 教师: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概念在课本中划出来。 教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一存在于自然界;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教师:很好!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存在于自然界;二现在就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教师: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请大家看屏幕中的几组图片,一起来判断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 (电脑打开多组图片) 学生:食盐不是自然资源。 4.自然资源的种类(PPT)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61,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 学生:(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教师一一解释6种类型自然资源(PPT)

5.自然资源的特征(PPT)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6.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PPT) 阅读教材62页,思考下列问题: (1)自然资源划分为哪两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包括哪些类型?(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矿产资源。) (2)【合作探究】如何开发利用两类资源?(对可再生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利用,会导致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不可持续利用,只有当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可再生资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周期极为漫长,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因而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3)思考62页活动1 (4)【合作探究】阅读63-64页“中国的矿产资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石油:北多南少;天然气:西多东少;煤炭:北多南少,东多西少;铁矿:北多南少,东多西少;有色金属:南多北少。 矿产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种类齐全,分布不均,人均较少。 (5)思考65页活动2 (6)在图中,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请说出你的理由。 (电脑打开多组图片) 6.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PPT) 【教师+学生】日常生活中,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当前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 .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 .阳光、耕地、水、人工牧场 C .钢铁、液化气、铀矿、阳光 D .森林、闪电、火山、铁矿 读熊猫图,回答2~3题。 2 .该图表示的资源是() A .土地资源 B .生物资源 C .气候资源 D .矿产资源 3 .该资源的类型及在我国的分布区是() A .可再生,东北地区 B .非可再生,西北地区 C .可再生,西南地区 D .非可再生,东南地区

初中地理_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内部差异的原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方法。运用图文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3、了解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实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南方景观的画卷,播放歌曲《西江月》。 师:一幅画卷,一首歌曲把我们带入唯美的境界。上述描述的是我国的哪个区域呢?你能描述下你眼中的它吗? 学生回答 师: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方地区,学习它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2、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这3个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师:本节课我们从三大篇章来学习南方地区:认识篇—地理学家眼中的南方,农业篇—农民伯伯眼中的南方,生活篇—舌尖上的南方。首先进入认识篇—地理学家眼中的南方。我们认识一个区域应先了解

它的地理位置。 展示图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学生描述。 总结:海陆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主要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展示图南方地区的范围,学生描述。 总结: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 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 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 展示图南方地区地形,学生指出南方地区有哪些地形区,说出南方地区地形的特点? 总结: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平原、低山和丘陵交错分布; 沿江: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图,学生找出南方地区主要山脉。 总结: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 展示图中国温度带、中国干湿状况,学生说出南方地区气温和降水特点。 总结:气温:南方地区纬度较低,七月平均气温为28~30 ℃, 一

初中地理_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结合地图和资料,通过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学习,养成读图、用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 导入:南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物产丰富、鱼米之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相比,更加显得有诗意,更加绚丽多姿。那是怎样的自然环境产生这种绚丽多姿的美景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南方的自然环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南方地区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位置范围 1.找出北回归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和南海,并在地图上标出。 2.学生指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过渡一:南方地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类型还各具特色。下面我们来学习以下南方的地形。 任务二地形 读图说出南方主要的地形区,归纳南方地区东西部地形差异 师点拨:以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是紫色盆地-四川盆地,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部是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梯田纵横的东南丘陵。东西差异明显。 过渡二:优美特色的地形景观与其独特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南方的气候。 任务三气候 1.通过上图,说出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2.读气候直方图,描述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由此得出南方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 过渡三:东北地区冷湿的环境造就的肥沃的黑土地,使东北地区沃野千里。湿热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土壤呢? 任务三土壤 阅读课本46页文字材料可知,南方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成土壤,土壤较贫瘠。但在四川盆地形成土壤,土壤肥沃。 【图文探究】 以南方地区为例,探究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3昆明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有“春城”之称。试分析原因。 师生总结;结合所学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读图归纳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过渡四:复杂的地形,湿热的气候,使南方地区形成特色的农业。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南方的农业。 任务五农业

初中地理_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5.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6.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通过七年级上学年的学习,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储备了世界区域地理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加之有些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浓,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会分析方法是难点。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把教材内容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应用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效果分析】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经过精心准备,对相关地图进行字母标记,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情境设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成功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水系。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

初中地理_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导入 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化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那么既然土地如此重要,人类又是怎么利用土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的特点 阅读教材第一框: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分析讨论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有哪几种? 2.结合课本图 3.1.1、图3.1.2和活动内容图,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内容。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 1.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 2.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比重最大,林地和耕地比重偏小;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阅读教材第二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解答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并确立了什么土地基本国策?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 1.耕地:人为占用量过多,占而不用,浪费极大;地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半干地区形成盐渍土;北方风沙危害,土地弃耕。 林地: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 草地:过度放牧,草地退化,不适当开垦,草地荒漠化、盐碱化。 2.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确立为基本国策。 (4)课堂小结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2、草地、难利用土地比重最大,林地和耕地比重偏小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爱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爱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使学生能够依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商量法。 教学媒体 挂图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刚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依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推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依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依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根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治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爱护资源呢,大家商量一下。 (学生商量) 可依据学生们的商量、建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着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商量,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根本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三省的范围和位置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知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了解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位置,地形,气候,农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看视频以及老师演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引出东北地区,欣赏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分小组探究: 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从河流流量大小,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汛期等方面分析)。 拓展提升 近几年东北地区夏季河流含沙量逐渐呈上升趋势为什么? 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导学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寿光建桥学校孙甄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三省的范围和位置

初中地理_自然资源概况与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 复习目标: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并正确评价 3.会利用图文资料分析一个区域某种资源的变化情况 考点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 2.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知识梳理:快速记忆课本内容,并进行归纳,说出本节的重点知识。 ◆考点突破:考点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特点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___________。 【跟踪训练】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土地、淡水、铁矿石 B.玻璃、石油、野生动物 C.钢铁、闪电、阳光 D.杂交水稻、森林、煤炭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考点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有些土地、森林、水、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属;对于这类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例如矿产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对于这类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跟踪训练】下列属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太阳能 B.水能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知识梳理:快速记忆课本内容,并进行归纳,说出本节的重点知识。 ◆考点突破:考点1 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1.国情特点:_________ 。 2.构成特点:类型齐全,_____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_____、_____比重相对偏小, _______________(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跟踪训练】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林地比重大 B.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大力植树种草,土地沙漠化消失 考点2 土地资源的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 耕地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的边远山区, 林地 人工林和次生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草地_____、_____内陆地区 【跟踪训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A表示_____,区域B表示_____(土地利用类型)。 2.区域A和B大致以______ 为界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0°C等温线及_____毫米等降

初中地理_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2、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通过读图,记住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⑵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手段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 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和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增强保护资源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我国是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不足” 2、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帮助水果找到正确的篮子,通过游戏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自然资源概况》 板书:自然资源概况

(二)、新课讲解: 1、展示学习目标 2、自然资源概述及分类 (1)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组织学生讨论: 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些与自然资源有关呢? 师:相应总结,展示一段文字,请同学们找出里面包含的自然资源 师: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第61页活动栏目。 (3)教师设问: 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资源分类呢?图片展示对应的自然资源 过渡:自然资源种类这么多,那有什么特点呢?展示图表跟贝贝、玲玲的对话 学生思考回答 过度:相应总结,自然资源既然是有限的,是不是就意味着自然资源都是越用越少呢?生答:不是。有些自然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这种自然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引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可再生资源 展示: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类型 (1)组织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课本62页活动题,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 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针对性的思考,学生对教师的设问,可能有多种答案,教师引导并归纳出正确的答案。 (2)讨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是不是说明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过渡:师做总结,应该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和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发利用了新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展示资料。学完可再生资源,那非可再生资源又有什么不同呢?

初中地理_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读图指出我国主要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地势的特征及对气候、河流、水利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3、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4、认识我国的气候特征,理解气候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我国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难点 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方法、主导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法。 教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示意图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异 1、山脉纵横交错(学生背诵主要山脉) 2、练习:在图中填出主要山脉。

(二)、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1、提供地形扇形统计图表,描述五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明确“山区”所包括的范围,进一步得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2、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 (2):请你找出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并说出多媒体展示问题 3: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下表,并把下列山脉在图上描划出来,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过渡】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高原,盆地或平原。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三)中国的地势

初中地理_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图文并茂的教材和拥有大量视频的课件,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还很有限,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创设适宜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使所学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效果分析 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的特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通过测试练习,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对于知识的迁移应用尚待提高。 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

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评测练习 课后反思 一、本课亮点 本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也是本学期的一学习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 生活,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设置恰当的活动,从学生的反 馈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谈谈我对本节课的 感受。 本节课我重视学生读图记 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 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而且 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我的导学提纲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 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 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1.亚洲东部濒临的大洋是 (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2.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是 ( ) A.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B.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洲 D.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 3.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 )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 由东向西流 (1)读图归纳 读亚洲地形简图,请你从宏观上归纳由A 到B 的地势特点。 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推理 俄罗斯的鄂毕河干流水量丰富,水流比较平稳,结冰期长,时有凌汛现象发生。请按照下列提示,分析地势对鄂毕河干流上述水文特征的影响。 地势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含评价目标): 1.通过分析苹果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得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并明确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教师评价教学目标1) 2.利用资料和动画让学生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懂得合理利用两种资源。(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目标2) 3.通过资料总结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由学生自评,原因和解决办法组内互评) 4.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懂得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目标4) 二、教学重点: 1.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特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课外活动设计: 收集金点子: 1.请各组同学结合对家乡自然资源的了解,帮政府出一些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金点子”。 2.以“珍惜自然资源,爱护地球环境”为主题,设计标语。 学情分析 一、地理学习情况 对初二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初一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看法有自己的观点,也具备基本的读图识图、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己查找材料,并根据材料和导学案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特别是本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生平时接触此类问题较少,对于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并不很了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 二、学生情况 于2013年新建,地处城郊结合处,至今为止学生大部分来仍自农村,生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一半多的学生是很喜欢地理这门课的,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就本节课而言,90%以上的学生是可以完成学习目标的。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导”变得很重要。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每一环节设计什么样问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这都是本节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效果分析

初中地理_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二)知构成 1.利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统计图,说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2.利用调查得出的“泰安市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分析泰安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二、立足国情摸家底 (三)知国情 中国土地资源在世界位次表 项目土地 面积 草地面积森林面积耕地面积总量第3 位 第4位第5位第4位人均占有量 世界平均 水平的1/3第138位第121位第126位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阅读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3.知国情 立足国情摸家底

美国地形图 为什么中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和印度呢? 中国干湿地区及地形分布简图 规划一下耕地(旱地和 水田)、林地、草地应 该分布在哪?并说明理 由。 4.知分布 立足国情摸家底 利用资料袋里的中国土地资源利用 类型图、地形图、季风区非季风区 分布图以及干湿地区分布图,通过 地图叠加的方式归纳各种土地类型 的分布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 4.知分布 立足国情摸家底

舌尖上可是有 “土地”的哟! 中国土地类型分布图400mm 800mm 烤全羊 米 饭 馒头 B C D 化工厂造纸厂 蔬菜大棚木材加工厂 荒地 E A 坟地开展行动 护国土

开展行动护国土 针对村庄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示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推选出一名村长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 开展行动护国土 温馨提示 1、A处坟地占用大量耕地应该如何解决? 2、B处村民的做法对吗?你有什么良策解决 村长工作中的难题?请尝试对村庄的住宅进行 重新规划,既要保障耕地不被乱占,还能改善 村容村貌。 3、如何解决D处菜农土壤污染和水污染问题? 4、E处木材加工厂厂长的做法还会引发什么 生态问题?怎么做才能让他的工厂可持续发展?

初中地理_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运用“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 及行政区划”等图像,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结合“沿125°E东北地 区剖面”、“沿45°N东北地区剖面”等图像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及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的气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归纳东北 地区的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难点:以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为例,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植被的影响。 重难点突破措施: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同伴互说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资源整合) 课件、学案、课本、东北长白山游览视频 四、教学实施 新课导入: 通过观看东北长白山游览视频,引出要学习的本节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特别喜欢游览自然风光,下面分享给大家一段视频,

看完后告诉老师这是哪里? 生:学生观看视频,回答东北的长白山。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支一招,要去东北欣赏秀丽的自然风光,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功课呢? 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师:很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新课学习 (一)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一 (1)读图6-1,6-2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及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2)说出东北地区所在的温度带? (3)总结东北地区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师:引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定义 生:自主学习,完成后,找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评价方式:学生回答 补救措施:教师点拨后再找学生回答 合作探究一 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温度带、作物熟制、农作物) (3)结合上述分析,读图6-2,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师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点拨

初中地理_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 一、课程标准分析 (一)课程内容标准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点,简要分析其与位置地形的相互关系。(二)课标具体目标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找出亚洲和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归纳出亚洲和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简要分析气候与位置和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 亚洲、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和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找出亚洲和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归纳出亚洲和北美洲气候的特点:9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分析和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北美洲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归纳的能力。 2、根据各地气候差异,判断景观差异形成的原因,简要分析气候与位置和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设计 【构建动场】 创设情境:PPT出示冲锋衣图片。 教师引导:亲爱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最流行的外套并不是传统的羽绒服,而是冲锋衣。为什么冲锋衣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越来越流行呢? 学生回答:冲锋衣方便,感觉比羽绒服简练,防风,防水,有点雨雪天气不怕。防水,不易

脏,多层合一的,运动时可以脱外面一层。多层设计,既保暖又透气。颜色鲜艳。 教师总结:冲锋衣能适应多种天气和气候。正是冲锋衣的这些特点,冲锋衣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户外旅游时,人们穿着冲锋衣。但大家知道吗,去不同地方旅游,人们可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冲锋衣,那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准备不同类型的冲锋衣。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关注生活中穿衣与生活方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识亚洲复杂的气候 【自主学习】:《认识亚洲复杂的气候》 PPT出示,自学问题: 1、请仔细读图,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 2、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3、有哪些气候类型相似? 4、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问题已经分步明确的提出,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感受亚洲气候,进而归纳总结出亚洲气候特点。 【学生展示】:3-4分钟后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PPT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请学生指认数字代表的亚洲共有的9种气候类型,找出仅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并请2-3名学生在屏幕图中指认以上气候。 2、请学生指认在亚洲分布最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并描述它的分布地区。 3、请学生指认亚洲拥有的3种相似的季风气候。 4、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 (请学生思考回答,并引导学生把通过1、2、3问归纳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 教师强调总结:4、亚洲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教师指导:首先请学生思考回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教师指导:具体到亚洲,亚洲气候的成因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复杂多样,中部多高原山地。 教师表格展示亚洲气候成因。 教师指导:在基本掌握亚洲气候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探究活动深入分析和认识亚洲的气候。 教师出示PPT课件:小组合作:探究活动1、认识气候的复杂性 1、读图:说出各种类型的气候特点。 2、对比不同类型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分析影响因素。 PPT出示:7种气候类型图: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寒带气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掌握7种气候特点。 引导学生对比,理解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气候分布和特征差异的影响。 例如:1、对比寒带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北纬40°线附近,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位置差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