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4算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公开课教案

《14算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三、算法的表达:流程图

【课件展示】

1、流程图中常用的符号:

2、【小组活动2】

(1)提出问题:利用计算机计算10000

以内奇数的和,并画出流程图。

(2)展示学生的流程图并加以点评。

学生活动

观看课件,并且

认真听教师讲

授。

小组活动:

请同学们以小

组为单位,思考

并讨论通过

word来画出

10000以内奇数

的和算法流程

图思考并讨论

派组长阐述算

法的设计过程

各组作品展示、

评价

设计意图

教师演示讲

解知识点方式,

让学生掌握流程

图的基本过程与

方法,从而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

巩固练习,

展示交流、评价

反馈,再次强化

学生对于知识点

掌握、理解与迁

移,已这样层层

递进的教学方式

又一次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

课堂小结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用计算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设计算法、以及利用流程图的方式表达算法。

板书3.4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算法的定义

二、算法的设计

三、算法的表达:流程图

作业【课件展示】完成流程图知识巩固

《有理数的除法》word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 (8)

2.8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1.经历探索发现有理数除法法那么的过程,开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表达能力.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掌握多个数相乘;商的符号判定方法. 3.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法那么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经历探索发现有理数除法法那么的过程,学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是灵活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法:通过问题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那么→稳固练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展示〕,冬天某周上午8时的气温记录如下: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气温-3℃-2℃-3℃0℃-2℃-1℃-3℃求:这周上午8时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生:计算:[〔-3〕+〔-2〕+〔-3〕+0+〔-2〕+〔-1〕+〔-3〕]÷7 =〔-14〕÷7.师: 如何计算:〔-14〕÷7 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示它的计算方法. 〔板书:2.8有理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引入,表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特点.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列式计算,得出〔-14〕÷7,从而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实际效果: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列出有理数除法式子,体验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并在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二、特例归纳,猜测新知 师:那么〔-14〕÷7 = ?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首先思考:什么乘以7等于-

《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

《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和技巧; 3.学会分析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4.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概述 a.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b.算法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c.算法的效率和复杂度分析。 2.基本的算法设计方法 a.递归算法设计; b.分治算法设计; c.贪心算法设计; d.动态规划算法设计; e.回溯算法设计; f.分支限界算法设计。

3.常用的算法分析方法 a.时间复杂度分析; b.空间复杂度分析。 4.实际问题的算法设计和分析 a.排序算法设计与分析; b.查找算法设计与分析; c.图算法设计与分析; d.字符串匹配算法设计与分析; e.数值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a.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理论讲解; b.通过示例演示算法设计和分析的过程。 2.实例分析 a.选取一些常见的算法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b.通过解析实例的算法设计和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3.上机实践 a.给学生布置上机实验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编程实现和验证算法设计的正确性;

b.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算法的效率和复杂度,加深对算法设计和分析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 a.学生对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b.学生运用算法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学生对算法的效率和复杂度的理解程度。 2.上机实验报告 a.学生上机实验的完成情况和结果分析; b.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c.学生对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的应用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 1.课本材料:《算法设计与分析》教材; 2.计算机实验室:用于学生上机实验的计算机设备; 3.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学习相关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的网络资料。 六、教学进度安排 1.第一周: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概述; 2.第二周:递归算法设计; 3.第三周:分治算法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算法》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算法》教学设计教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算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方法 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趣味性问题和生活实际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得出关于算法的诸多概念。所有内容都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主动式研究、探究研究和创新性研究。 二、教学内容 1.算法的概念 2.算法的描述 3.算法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1.活动一认识算法 1)放幻灯片,出示一个趣味数学题: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一次只能渡过一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四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2)(教师问)同学们现在想一想,他们怎样渡过河去?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 (3)(三分钟后,教师问)有谁设计好了方案? 4)学生回答。

5)放幻灯片,出示方案如下: 渡河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两个小孩同船度过河去; 第二步: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第三步:一个大人独自划船渡过河去; 第四步: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第五步:两个小孩再同船度过河去; 第六步:一个小孩划船回来; 第七步:余下的一个大人独自划船渡过河去; 第八步: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 第九步:两个小孩再同船度过河去。 6)总结出算法的概念: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7)(学生)阅读个人理财问题和找出最大数的算法(8)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算法(表一) 分析算法 各执行了多少步 每一步是否都有确切的含义 各有多少个输入 各有多少个输出 是否都有成效

个人理财问题找出最大数问题(9)(教师)总结出算法的五个基本特征 2.活动二.算法的设计与描述 1)(教师)如何去设计算法呢?设计的算法又怎么表示呢?大家看到了,算法的设计分两个内容:一是寻找一种方法;二是描述一下实现这个方法的步骤。刚才我们已经用语言的形式描述过活动一的算法了。 2)放幻灯片,出示算法的框图描述元素(表二)。(3)(学生)完成渡河问题算法的流程图 4)放幻灯片,并简单分析渡河问题的算法框图。(5)(学生)完成个人理财问题算法的流程图 6)放幻灯片,并分析个人理财的算法框图。 7)(学生)完成找出最大数问题问题算法的流程图(8)放幻灯片,并分析找出最大数问题的算法框图。(9)放幻灯片,阅读用伪代码描述的个人理财问题算法。(10)学生会商:比较自然言语,流程图和伪代码三种算法描述方法的优缺点算法描述方法 自然言语 流程图 伪代码

算法 obe教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算法obe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 示例1: 算法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案是基于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设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本文将从算法OBE教案的理念、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算法OBE教案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首先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达到的水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其次,算法OBE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此外,教案设计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最后,算法OBE教案的实施需要注重实效性和反馈机制。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案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契合。

综上所述,算法OBE教案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案时,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算法OBE教案有所帮助。 示例2: 算法Obe教案是一种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设计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算法知识和技能。算法Obe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容,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定制。 在算法Obe教案中,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学内容通常包括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训练。 在教学方法方面,算法Obe教案注重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算法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验

数学1.1.1《算法的概念》教案(2)(新人教B版必修3)

§1.1.1 算法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 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 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4) 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5) 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用具:计算机,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本章章头图说明 章头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筹与算盘.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计算机是强大的实现各种算法的工具。 例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 y x ①y x 1212 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教案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流程图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理解掌握前两种,能设计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抽象出算法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算法实例,体会构造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顺序结构和条件分支结构以及循环结构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条件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应用. 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表示,但为了使算法的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来表达,这就是程序框图.程序有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复杂的程序都是由这三种结构组成.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程序框图 1.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带有方向箭头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2.程序框的功能: 程序框名称功能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难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流程线连接程序框 连接点连接程序框的两部份 3.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探究二: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 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 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 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它的一般形式如右图所示: 注: (1)右图此结构中包含一个判断框,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 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 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 B框都不执行.(这里B框可能没有) (2)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A B 否 是 条件P A B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 (3)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那么,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 算〔以三步为主〕. 2.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 通过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难点:在正确运算的根底上,适当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法: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根底,因此本 课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师组织、引导的方式进行,并配以适当的练习加以 稳固. 学法:学生个人及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 顺序;互动合作,运用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亲历探究,突出学生主体 地位.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利用多媒体呈现问题,让学生逐一解答. 1.计算: (1)-252; (2)(-2)3; (3)-7+3-6; (4)(-3)×(-8)×25; (5)(-616)÷(-28); (6)-100-27; (7)(-2)4; (8)(-4)2; (9)-32; (10)-23; (11×104÷(-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用字母表达〕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生:对多媒体呈现的题目认真解答,复习稳固,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能说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共同点吗?

生:都是先确定运算符号,再求结果的绝对值. 师:很好,我们在进行有理数的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时,一定要“小心符号来捣乱.〞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1的设计,回忆已学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通过练习2回忆有理数的运算律,并了解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依据,这些都为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情境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假设在一个算式里,将 这些运算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在一起,比方 ①)51(232-⨯+ ② )3 8()3(6)21(23-÷-⨯- 我们又该怎样准确地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提问如何解决类如①②两题来引入新课,既引起学生注意,又揭示了新课题,把学生带人新课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自主探究 〔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法那么 1.计算:×(-4.8)×(0.09)÷(-0.27) 师:(1)运算顺序如何?(2)符号如何? 生:观察答复. 师总结: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2.计算:〔1〕)51 (232-⨯+ 〔2〕)3 8()3(6)21(23-÷-⨯- 师:上面两题,你认为按什么样的顺序计算?〔找两名学生板演〕 生:解答后,交流总结:在没有括号的不同级运算中,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3.计算:(1)[(-3)×(-5)]2 (2)(-4×32)-(-4×3)2 师:这两题运算顺序如何? 生:(1)中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再乘方. (2)中的运算顺序要分清,第一项(-4×32)里,先乘方再相乘,第二项(-4×3)2中,小括号里先相乘,再乘方,最后相减. 师生共同归纳: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按下面的顺序进行,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2.1平方差公式》公开课教案_0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乘法公式实际是两个特殊的多项式相乘及其所得的结果,由于在数学运算中经常用到,就把它们作为公式。《平方差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也是最基本、用途最广泛的公式之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及推导过程,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特殊—一般—特殊”(即: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解决问题)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并归纳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难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释平方差公式,从实际中抽象出字母符号式子的符号化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四、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1、让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在练习中,对发生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这一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积累解题的经验,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确定错某些项符号及漏项等问题.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的理解.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开课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42-4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作业纸,配套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和框架各一组。 【教学流程预设】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引导复习析题: (1)、什么是周长? (2)、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二、展开学习: 1、设疑激趣: 华华想给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张小卡片分别围上花边。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一些?(作业纸长方形卡片长6cm,宽4cm,正方形边长5cm。)(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各边长度放大5倍。) (1)、这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什么?(周长) (2)、请先选好起点,再用手比划或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3)、观察、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 2、探索新知: (1)、怎样才能准确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比较)(2)、你认为两个图形分别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 (3)、学生准确测量相关边长,标明数据后集体核对。 (4)、请独立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追问:你能分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能力。 (二)核心能力 《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2.在展示交流中,体会15-9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对比分析,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能运用十几减9正确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15 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里最大能填几? 46×()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2 设计说明 1、重视实践探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摆一摆并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明确每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口算60÷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名想说的学生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60根小棒 教学过程 ⊙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1、导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印刷厂的工人师傅正在分装彩色手工纸,从这个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彩色手工纸每沓10张,每盒100张)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是60张彩色手工纸,工人师傅要把这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 3、引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出示教材11页例1) (1)理解题意并列式:要求每人得到多少张,该怎么列式?(60÷3) (2)小组内交流讨论,怎样口算60÷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小棒代替60张彩色手工纸来分一分。 (学生汇报不同的口算方法,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所以60÷3=20。 ②想乘法算除法:因为20×3=60,所以60÷3=20。 ③利用数的组成口算: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所以60÷3=20。 (3)想一想600÷3=(),让学生交流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口算。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 选修一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 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通过Flash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时) (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 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宾必须凑够五个人,五人每次来就餐必须按照不同的顺序坐,直到把所有可能

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于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位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要吃120次才有可能吃上免费午餐。 【问题二】有三个和尚和三个妖怪过河,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妖怪的人数大于和尚的人数,那么和尚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你能不能找出一种安全的渡河方法呢?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步骤〗 ①两个妖怪先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②再两个妖怪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③两个和尚过河,一个妖怪和一个和尚回来; ④两个和尚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⑤两个妖怪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⑥两个妖怪过河。 【Flash动画展示】通过讨论和动画展示,我们可以知道,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二)【课件展示】算法的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