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媒体语境下水墨动画的意境表达_叶玲红

新媒体语境下水墨动画的意境表达_叶玲红

新媒体语境下水墨动画的意境表达_叶玲红
新媒体语境下水墨动画的意境表达_叶玲红

像(场景及角色)的设计初衷异曲同工。图腾视像设计“……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等等……,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10)作为与人类心理距离最近的神魔代言人的巫师,往往具有被神化的力量,能够与神魔交流并传递神之意愿给庸众,因此巫师往往被奉为原始部落的精神领袖,用以传达平民的敬畏、服顺、祈祷之情。

图腾的视像总是丑陋的、简单的、凶恶的、残酷的、威吓的、神秘的、捉摸不定的、似是而非的。“狞厉之美”作为审丑之典型是美丑之对立统一的呈现,这种继承自原始社会的伟岸元素天然地成为反面角色的灵魂,成为推高文学作品对立冲突的反力量。在图腾的背面,是宗教和神话传说,是人类对不可抗拒之自然力量的“思维造物”,人们总是神化不可解释的大自然的力量,并将其上升为整个民族的崇拜对象,在教义先驱的宣教下,成为人们共同畏惧和信仰的核心。因此,为了显示戏剧障碍的不可逾越,科幻影片总是在最终将人们引向不可解释的彼端,并告诉人们——这是神决定的。自然,这是唯心的甚至是唯心主义的,然而这恰是神秘特质的一种绝佳解释。在《普罗米修斯》中,外星飞船当中类似图腾一样的人形石雕,则有了类似吴哥窟中“佛”的意向,侧面宣告着外星人与地球人之间的承袭关系,《变形金刚》系列第二部中的堕落金刚则代表一种古老的神化势力的复生,相对而言,早期电视版《变形金刚》仍然是传统“机器人”观念下的产物,电影版《变形金刚》则更多地渲染了“神怪”的色彩(见图10)。

图10.《变形金刚》狂派标志、堕落金刚面相、

《普罗米修斯》中的外星图腾

结语

意境就如容器,形态对于主观感受的传递需要容纳在意境中。意境既是主观虚拟场景的客观化,也是客观场景的主观化。前者是对创作者而言,最终生成的视像总是主观想象加工生成的半虚拟作品;后者是指观者在将视觉对象消化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个人回忆、臆想等情绪而构成的整体主观印象,在客观对象的外围产生一层“精神包裹”。

科幻与魔幻虽不属相同的电影类型,但嵌植其中的反面低端角色比较相似。人们接受科幻是以将要发生或者预测将来会产生的预设真实为前提,而人们接受魔幻则是以类似于对待神话传说一样的虚构假设为前提。因此,相对而言,魔幻角色的设计总可以更为大胆,甚至与物理规律相悖都可以被接受,但仍要考虑族群、地域、时代、性格、姻系等诸多因素,才能创设出合理合规合感性的意境。

(徐振东,副教授,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310023)

(10)同(4),第53页。

新媒体语境下水墨动画的意境表达

文 叶玲红/Text/Ye Linghong

提要:传统水墨动画基于中国画的审美特点,保留着笔墨的气韵生动,以农耕社会的画面和情节表现“平淡冲融”、“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水墨动画的发展受到两方面的牵制,一方面,由于制作工艺的繁复,产业效率低,很难实现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受到大众文化发展的冲击,纯粹的“闲逸”的精英文化难以赢得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水墨动画的意境表达提供了技术支持,建模技术、影像技术以及剧本的改编创新,让水墨动画重新走向辉煌。

关键词:新媒体 水墨动画 意境

引言

水墨动画片承载着中国电影民族化的荣耀,肩负着在时间维度上持续发展的重任。从1962年水墨动画片的诞生到现在,中国水墨动画片屈指可数,但每一部影片都在国际上获得多个奖项,为中国动画事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为动画行业走向多元化的生态结构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小蝌蚪找妈妈》从1961—1981年获六项国际大奖,1988

年制作的《山水情》更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artoon Film in Chinese Ink and Water Colors

THE STATE OF CHINESE FILM & TV 影视现状研究181

182

在主题方面,中国水墨动画片在情节的审美上趋向平淡、朴拙的题材,把握人与自然的本体生命之间的互动相处的和谐状态,并融合传统教义和认识意义等进行道德阐述,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象和价值取向。我们从上海美影厂制作的几部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的影片为例:从1960年的尝试到1961年7月完成的《小蝌蚪找妈妈》,影片以齐白石童心十足的神照之作中的蝌蚪、青蛙、鱼虾、花草等为创作原型,让频生笔下的小动物栩栩如生地动起来,使观众和小动物之间产生物我两忘的情境,进入动物世界极富情感化、诗化状态中,体会相融相谐、美妙绝伦的意境,成了“天人合一”最好注释,也是把齐白石的情感世界中的元素和客观世界中的“意象”进行重组、重叠、融化、再生的动态阐释;在1963年完成的《牧笛》中,牧童和水牛互相之间的相知相依,悠然自得的牧童和笨拙可爱的水牛与优美的水墨画游境相得益彰;把李可染的心胸意境、对人与自然的体会,意化为可亲可触的动态之象。1988年完成的《山水情》中,画家悠扬的琴声和被它吸引的鱼儿和鸟兽,小船女和陌生长者的深情厚谊,人心、人性、物性以天为本的思想在作品中化为至善至美的情节,个中角色自由、自觉地达到了和谐平衡。完成了水墨动态电影语言和意境表达的高度统一。

从经典的几部水墨动画片来看,没有配音,结合中国画禅境的民乐和模拟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入画,无言诗和有声画浑然天成,“台词缺失”使中国式的言不尽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二、新媒体技术对水墨动画意境

视觉表现力的拓宽

(一)传统水墨动画表现对图像意象表达的局限

在传统水墨动画片制作中的线条和晕染的反复分解致使图像意象的表达受到限制。动画片中只有背景运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墨画,其他动态元素没有清晰的边线,也不能像其他动画片一样平涂渲染。原画师设计角色动作,动画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添加中间画,墨分五色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不同层次的焦墨、浓墨、淡墨分层分色在赛璐珞片上进行绘制,最后通过叠加摄影完成。例如《鹿铃》中小鹿身上墨色分成五六层大面积的淡灰和深灰,眼睛中的焦墨,线框分在好几张赛璐珞片上绘制。摄影师先分拍每张片子,再合在一起拍摄,然后进行后期处理,观众从银幕上看到的小鹿是动画摄影师处理的水墨渲染效果。因为工序繁复,笔力、笔意、晕染效果在反复的分层、叠印后,很难完全地在影片中得到体现、复原。

另一方面,由于镜头语言技术和软件制作技术的限制,经常要对动态中的人物和场景的笔墨进行删减

受观众和评委的青睐,但由于新时期观众欣赏取向的转变,加上水墨动画制作过程的特殊性和形象意境的写意性的限制,致使传统水墨动画遇到了发展瓶颈。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三维虚拟建模和材质渲染、虚拟摄像机、交互NRP 系统、动作捕捉等应用,使水墨动画在造型和意境表现上有了突破,使意象表达在新语境下获得了新生。

一、水墨动画意境的审美特点

《宣和画谱》的《道释叙论》中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也者,虽志道之士所不能忘,然特游之而已。画亦艺也,进乎妙,则不知艺之为道,

道之为艺。”(1)

传统的水墨画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悟道的一种方式,以“游”的方式求“道”。文人绘画讲究“解衣般礴”、顺乎天然、无滞无碍的创作状态。在形象的审美上追求“意胜于形”的审美意象。传统水墨画创作班子的骨干力量是著名国画家,所借鉴的作品也是文人画的代表作,因此极力追求的审美意象离不开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范畴。一方面讲究气韵生动,另一方面不像西方绘画不苟地仿效自然,追求事物表面的写实光影,而是从内心世界着眼,讲究神似。

传统水墨动画打破单线平涂的技法,结合浓郁的民族审美、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以形写神的方法进行设计,虽然不能畅然地表达中国画的水墨本体,但传播的信息能充分地体现空灵、宁静悠远、圆融等中国国画意境美的元素。笔墨的物质形式的终极效果还是追求笔法和晕染的笔意和墨趣的气韵生动,在分层处理中注重保留墨的形质和风骨。

传统水墨动画的意境美始于原画师对自然观照中的事物体味入微,心领神会,取舍提炼,凭借意象来主宰对象的“神似”,达到用心造境、妙造自然。水墨动画片从客观演化的主观假定性展开想象,对生活现象进行抽象的概括,抒发情思。在《牧笛》中把物理、物态、物情特征目视心记,结合情节的发展,化为山村气息浓郁的一幕幕场景,牧童的柳堤放牧、憨牛的浴水、竹林深渊中的泉鸣莺啭、古桥听瀑和翠谷中的袅袅回声,以及牧童找到水牛时的深山暮霭,营造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场景,使极富动感、活力、生命力的自然感受在影片中延伸,使宇宙人生、生命脉搏的中国画式的感悟和审美得到最透彻的谱写。

在意境表达上,水墨动画延续了萧条、澹泊、闲和静远的中国传统山水意境的本质特征,意境的表达不是倚赖于西方绘画般的视觉冲击力,而是以中国卷轴画般的平面延展的观赏方式产生“游境”的审美意象。这种平淡冲和的意境通过黑白来体现,以墨彩代替五彩,澄怀味象,境生象外。以传统的“计白当黑”“虚实相间”设计影片中的留白,给人以迁想妙得、画外有画的意境美。例如《牧笛》中浴牛处在一片空白中,我们通过露出水面的水牛的局部动态体会到一湖潋滟春水荡漾的美景,虚空中春水流动、变化、生生不息。

(1)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精读》,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月版,第202页。

或平涂处理,导致传统水墨动画中原创图像中的水墨意蕴难以充分实现。例如《山水情》中的湍急的江水就简化为单线平涂的技法,在《鹿铃》中人物的动作较多,保留笔墨韵味的难度也更大,在动态塑造中制片人大幅度地降弱了墨色的层次和韵味,以达到顺利完成流畅的动作造型。

从分层绘制到摄影合成,技术和时间的要求都非常高,例如19分钟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导演特伟、编剧王树忱、人物设计吴山明、背景设计卓鹤君等组成了雄厚的制作班底,60人花了18个月的时间,相当于现在新媒体技术制作的一般动画片所需工作时间的几十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下,这样的运作方式使传统水墨动画片发展的空间受到了限制,上海美影厂1988年以《山水情》封笔,传统水墨动画的辉煌在市场经济中瓦解。

(二)立体水墨动画表现对意境美的时空拓宽

1.笔墨意象的多维拓宽

“画山水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画人物要有情又有神。图画取材,无非天、地、人。天,山川之谓;地,花草虫鱼翎毛之谓,画花草,徒有形似而无情趣便是纸花。”(2)

形神兼备是水墨动画中笔墨造型的本法,笔墨的凝练和提纯是新媒体语境下三维水墨动画制作的背景蓝本,新媒体技法下的水墨动画中的线条和轮廓是直接根据绘画原型进行贴图的,因此原画的创作需要精笔法,否则所设计的形象会侏儒臃肿,成墨猪状,恶俗可憎。只有把凝重的线条、深穆的墨色、传神的形象运用在三维设计中进行创作,结合淋漓尽致的蒙太奇效果,才能使传统意象和现代审美达到高度的融合,增加水墨动画的角色表现力度。

三维虚拟造型保留了水墨原画的笔墨语汇,使笔墨意象得到多角度拓宽。因为立体水墨动画的轮廓处理方法运用多种模型的构造方法建模,笔墨晕染直接运用建模和材质贴图的方法处理。例如多边形(Polygon)建模、细分曲面技术建模(Subdivision Surface)、结合非均匀有理B1样条曲线建模(NURBS)等。点染的处理方法运用材质与贴图解决,贴图可以将原创水墨画图片进行处理,存储为jpg格式作为材质,将材质信息以数学方法应用到视图表面,通过贴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画的水墨肌理,使水墨笔触和晕染效果接近原画。艺术动画片《潘天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潘天寿》中,运用三维虚拟建模和材质贴图,把潘天寿作品中的笔画分解出来应用在材质贴图上,让潘天寿大师的平面水墨画立体起来,运笔的雄健、老辣,笔触的刚直、生涩丝毫不受影响。观众信步于大笔挥洒的立体、动态的水墨空间中,感受大师的风骨神韵。

不仅于此,目前成熟的二维绘制系统还可以借助于毛笔的笔划模型和水墨效果的模拟,在二维和三维之间、在交互和自动之间可以绘制出生动的水墨效果。这种交互NRP系统可以绘制各种水墨风格的图像或水墨动画序列。自动NRP系统在设计师输入现成的水墨图像或三维虚拟模型后,系统根据设计师的简易指令,就能根据原始水墨素材生成不同形式的图像或水墨动画序列。在这个软件中,可以达到手工分层的效果,对层数也没有限制,可以通过简单的指令进行对位控制,可以随意地进行移动、旋转等编辑。并可以在三维空间的NPR绘制上,运用三维虚拟绘制的实时算法实时生成动态的虚拟游境。

2.三维纵深空间在水墨意境中的语汇修辞

三维纵深空间的运用使虚拟造境之真实和水墨动画造境之空灵紧密结合,实现从静态背景到多层次的纵深空间转换。

传统水墨动画片的背景是静态的,景别单一,整体上是静态的二维平面化的环境,镜头的切换和节奏难以得到合适的变化,水墨布局和水墨画没有区别。在镜头的运用中只能从一个角度以卷轴画的形式欣赏,不能根据情节的需要让富有笔墨韵味和“简澹”、

“空灵”的意境灵动起来,缺乏深度空间,镜头语言也颇受限制。另一方面,20世纪那种平静安闲的情感思维状态难以跟上新时代的审美节奏,单一的空间切换难以表现场景的变化多端,固定镜头和简单的推拉、平移难以表现恢弘的场面,虚拟摄像机完全解决了运动复杂、淡入淡出、快速旋转等镜头效果的处理。

虚拟摄像机的灵活运用使三维造型的细化得到真实的体现,让观众从传统水墨动画片的二维空间中解放出来,背景之间分层渲染,然后用后期制作合成,使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的意味融入在三维空间的水墨意境之中。在三维的动画场景中设置多个摄像机,同一个镜头里有不同的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各个场景,形成丰富的景别布局。三维虚拟的镜头语言力求超越前人的画面意象,根据时代审美的需要,注重在师古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创建接近平面化的立体模型,吸收古人的笔墨布白和中国画构图的特殊审美,借助动画电影视听语言的丰富表现力,在墨色的布局上进行创新,打破程式化格局,以满足动态影像的景别构图需求,使中国传统笔墨的表现力淋漓尽致地、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在银幕上。(3)通过影片剪辑,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让观众在立体的水墨空间中“迁想”,体会水墨动画的可居可游的诗意意象,使审美趣味的表达趋于高古,视觉冲击力趋于震撼。

例如:2006年获日本东京TBS“Digicon6+2数字内容大赛”大奖的《桃花源记》是三维虚拟水墨动画和其他元素结合运用较为成功的一部影片。在《桃花源记》中,立体影像的引入为荷花、山水等事物载入立体空间的实景中,展现灵动的水墨姿态,把观众推到了触手可及的水墨世界的镜头前,真切地体会到

(2)王伯敏《黄宾虹画语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7月第1版。

(3)周远宏《CG技术与水墨动画的当代新生》,

《美与时代》2009年第8期。

THE STATE OF CHINESE FILM & TV 影视现状研究183

瀑布、激流、桃园的诗情画意。

3.角色动作和形神表达的情景共生

传统水墨动画中,以角色的运动设计表达萧索或凄伤等意境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沿承了水墨画以形写神、虚实相生的造型审美,用凝练、抽象、象征性的表意语言体现,边线体块不明显,肢体和关节结构的写意性不适合制作复杂、快速、夸张的动态,语言抒情性大于叙事性,动作设计偏向程式化。另一方面因受模仿水墨形态和层次的限制,制作动作时,不可能像《白雪公主》等动画片一样,非常细腻地多张表现动作,因此影响了角色的情感表现,情节中的“象外之象”的意境难以表达。《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情感——高兴和惆怅是以摆尾的快慢和队列的变化来表现的,例如,当看到白肚皮的螃蟹纷纷快速凑上去时的热情、希望和知道找错后的失落,这些变化仅仅依靠队列和摆尾的对比来表现,快乐和悲伤的意境明显减弱。

在三维水墨动画中,角色的动作和表情可以得到细腻的表达,运动捕捉技术和摄影机的路径匹配技术为此提供了技术借鉴和技术支持。

20世纪70年代,迪斯尼公司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尝试“临摹”拍摄真人动作演员的动作分解提高了片中动画角色动作的真实感,但背离了动画片的卡通性和戏剧性。新媒体技术的运动捕捉技术记录人体运动规律的信息用来分析和回放,在演员运动的关键部位设置传感器,传感器所在的关节点和电脑中角色的关节点相对应,传感器中演员的运动空间坐标传输到三维虚拟软件中,真人动作在动画角色中活起来,使角色动作向自然物理靠近,并且大幅度地增加工作效率。

运用广泛的光学式运动捕捉技术通过对动作演员身上的特定光点进行监视和跟踪来完成运动捕捉,往往用多个摄像机排列在表演场地的周围,动作表演者穿上单色的服装,在身体的关节连接处贴上特制的标志或发光点(称为Marker),视觉系统将识别和处理这些标志。摄像机连续拍摄表演者的动作,并将图像序列保存下来,然后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并计算其中的标识在每个时间节点的空间位置,进一步获得运动轨迹,存储为专用格式为三维软件读取其信息服务。在人物运动的设计中用定格特写的技术强化片中的视觉效果,使水墨形象的动作实现了终极诉求效果,完善“思与境共”、“情与景谐”的意境表达。

三、新媒体语境下水墨动画剧本的意境叙述

和中国绘画的教育功能密切相关,传统水墨动画涵盖了中国画和影视艺术的双重表现,题材偏重于思想教化,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责任,题材基本上根据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借鉴改编,以叙事的方法演绎出故事情节,情节的想象力和主观创造力受到很大限制,角色的形象难以进行生活化的刻画。

另一方面,在传统水墨动画片中,着重写意抒情,淡化情节和叙事的结构,基本运用散文式的语言进行表

现,难以营造戏剧性的发展和情节高潮。例如《小蝌蚪找妈妈》是以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为摹本,结合方惠珍、盛璐德的低幼科普童话改编;《牧笛》中除了简单的“失牛”、“找牛”、“得牛”情节,其他内容基本上都是文人心中“天人合一”的田园风情和山水情怀;《鹿铃》的情节相对丰富,但由于影片多次剪辑,笔墨韵味大大减弱。

在各届电影节的交流活动中,中国影视界逐渐意识到水墨动画片剧作的重要性,拓展传统题材,不拘泥于农耕文化,结合现代生活和时尚语汇,借助新媒体技术获得电影市场全新的突破口。

目前,中国大型的三维虚拟水墨动画片的制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水墨动画片《桃花源记》成功地深化和延伸陶渊明原文中的情节,采用插叙的手法展开情节,把一个老农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通过非常具体的形象和情节叙述开来,“拷打被救”、“桃园回忆”、“重寻桃园”、“回归苦难”环环相扣,每段情节角色丰富、场景“虚实相生”,运用三维CG技术把水墨画、剪纸、皮影等图像元素融合在一起。剧情中的荷花、桃园、老农、村妇、小孩、牲畜、菜肴等塑造比传统水墨动画的细节丰富细腻,角色的形体动作自然流畅,亲切可感。意境的叙述保留了“象外之象”的审美,“悠然”“祥和”的世外桃源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得到全新的诠释,蒙太奇的跳跃性镜头增强了影片的后现代语汇,镜头语言和画面节奏拓展了造型空间,使情节的戏剧空间效果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结语

由于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制作的技术局限性,从造型到语义的表达都是属于含蓄、凝练,让人在舒缓的生活节奏中体会传统的意境美。这种基于东方式的内省思维的基础上的片种,不易被快餐型的现代人解读,剧本和表现方法传统、守旧被认为只是当代文化的一种怀古情愫。

在新媒体语境下,水墨动画的意境表现力的拓宽上了一个新台阶,结合三维虚拟造型解决了在赛璐珞片上分层分色晕染中笔法墨韵的保留问题,在笔法和晕染的技术上,大幅度地缩短了制作工期,角色的形象和动作更加丰富,便于情节的深化和展开,增加了戏剧效果和情境的表达;采用电影的时空观念,增加景别、镜头语言的灵活转换和蒙太奇效果,提升了对意境意象的表达,使水墨动画有了全新的表现方式。

如果要想让中国水墨动画成为世界上耀眼的片种,光有这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水墨动画片需要建立全方位的设计营销战略,需要“大片”式的剧本,需要组建一批水墨绘画素养极高的造型团队、软件造型团队和后期制作等团队。为此,中国水墨动画事业的路还很长。

(叶玲红,教授,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310023)

184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摘要:中国水墨画的灵魂就是其意境,对意境的渲染是水墨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本文从意境的起源和发展,水墨画意境的内涵及其表现来探讨欣赏水墨画中的意境美,以及画家如何让实现对水墨画意境的营造,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 关键词:水墨画;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中的意境是指在水墨绘画作品中,画家在描绘事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能使观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开拓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一、意境的起源与发展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其中称:诗有三境,提出了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继而中唐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境这个美学范畴;刘禹锡对境的美学范畴做了最明确的规定:唐末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列举出了二十四种意境;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则进一步明确地使用了这一概念,他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王国维总结了前人成就,结合西方美学的观念建立比较系统的意境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意境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中心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叶朗认为,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学说的发展又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从古至今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意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意境也由一种审美范畴提升至美学精神。 二、水墨画意境的内涵 意境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它还是画家创作的原则,更是观赏者的欣赏原则。在水墨画中,塑造意境的不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和感情的形象,它不是满足于对有限的客观事物的外在形式临摹,而是画家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塑造出意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意境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高度的完美统一,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 意境是中国水墨画体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根本精神,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李可染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郭熙说: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由此看出,有意境的水墨画要剪取客观事物中的精华,而决非像图经一样罗列排序,不能仅仅成为自然的模仿,而应表现出作者感情与思想。清代石涛说:夫面者,从于心者也。在水墨画中,精神的渗透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画家追求的意境,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华物的艺术境界。没有景,情感就不能从主体转为客体表现,因为景物是有形的,而情感是无形的,以情入景、以景载情,就能以形写神,传达出水墨画的精髓。 因此,水墨画中的意境的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对景物进行匠气的铺陈、描摹,它不求完全再现,而应该如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给予观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三、水墨画中意境美的体现 水墨画中的意境美,是由画家在水墨画创作的审美意识上具备的两个条件所组成: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诗画同源 清代美学家叶燮说: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苏轼也强调诗与画在创造审美意象方面的共同要求,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评价王维的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点出了画的意境,道出了中国水墨

动画影片赏析 实训题

实训题 一、《功夫熊猫》 第一部分简答题 1、怎样让你的题材一鸣惊人? 2、如何在动画电影中突出动画表演? 3、如何看待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4、如何运用看似简单却独具匠心的方式来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 5、如何运用对比实现影片强烈的视觉特征和美学特点? 第二部分论述题 1、作为一部功夫题材的动画电影,举例说明,创作者如何借鉴了中国功夫片的 创作素材? (提示:导演马克·奥斯本用了多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尤其迷恋中国功夫;制作这部影片历时5年,制作人员认真翻看了从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的大量港产功夫片;为了把中国功夫的招式放到动画里,幕后人员亲自上阵接受中国功夫的训练。) 2、讨论创作者如何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展现中国文化? 二、《海底总动员》 第一部分简答题 1、怎样将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事情提炼成一部充满情感的优秀影片? 2、怎样处理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典型性格对于剧情的推动? 3、如何在电影中塑造众多人物的同时又赋予他们鲜明的个性? 4、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童心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5、如何为自己的电影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 6、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动画电影的视觉奇观? 7、怎样运用多种线索交织的叙述方式来制造影片的节奏和悬念? 8、怎样编织动画电影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9、如何运用简单的故事来编制出一部精彩纷呈的影片? 第二部分论述题 1、结合《海底总动员》谈如何有效地发挥配角、群众角色在电影中的作用?(提示:整个影片中人物有点有面,控制得相当成熟。在众多人物中有着重表现了几个人物的个性,比如鱼缸中几个在面貌狰狞的吉哥领导下的难友、成天喊着“鱼儿不是食物”的鲨鱼布鲁斯、性格乐天豁达的大海龟、人心敏感的鹈鹕尼格等。) 2、讨论创作者在影片的美术设计与电脑技术上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三、《埃及王子》 第一部分简答题 1、如何运用人物转变历程来塑造人物? 2、怎样将一个重大严肃题材改编成动画影片?

论浅论中国画之墨色美

论浅论中国画之墨色美 中国画是一门融汇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注重精神的注入,着意抒情写意的艺术。中国画的形式美凸显了中国画的艺术精华。广义地来看,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狭义来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节奏、多样性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通常我们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后者,即相对抽象的形式美。中国画的形式美就本文而言是指中国画运用特有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宣纸等,运用表现技法形成了一整套的用笔用墨规律,通过对形象的概括,笔墨的描绘,意境的渲染,创造出独具特色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从形式美的角度对中国画进行审美具有现实的意义。 从深层次的看,构成画面形式的基本因素是点、线、面和色的黑、白、灰因处理手段不同所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性味。而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造型和表现手段。通常把产生线条的方式及其结构如勾勒、皴擦、点,叫做用笔,把墨色的色相如焦、浓、淡、重、清或含水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枯湿效果叫用墨。 关于中国画的笔墨理念的发展。从古代文人画到现代出现的商品画,都在讨论笔墨的问题。第一感觉冲击力给观众以最直接的审美感受,中国画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它的核心原则归结为天人合一的特点。中国传统画中笔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形式美的规律,他指导着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成为民族绘画的精粹。创新艺术才能保持其本质的精魂,故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那么如何看待我们中国传统绘画在笔墨上的遗产,如何正确吸收现代在与中西文化碰撞之下的有益成分和发展中国的笔墨形式之美,这就值得去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就笔墨这方面来进行论证。 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对自然美的表现力。正因如此,中国写意画作品创作命题是永远的形式美。 人们生活在形式美的的汪洋大海中,从日常生活用品及装饰品,其选择角度主要是形式和形式美。小是不起眼睛的东西,大到衣、食、住、行,人们都有这种选择的经历。在艺术欣赏方面,园林建筑、音乐、书法等门类的形式美欣赏,已经近乎必然。惟独对绘画这个最具有强的形式美的艺术门类,却往往站在具象的角度进行挑剔和品评。栩栩如生很像已成为庸俗评论的习惯。这和绘画的原始功能物状写实的影响分不开的,但不管怎么样,撇开形式美来论中国绘画,很不妥当。构成画面的形式美的基本因素是作为形的点、线、面和作为色的黑白灰。而中国画偏偏具备这些特点,具备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也叫水墨画。画中国画要用笔墨,鉴赏中国画要论笔墨的形式美展开来论的。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手段。国画大师石涛认为,笔墨的功能:一是行天地万物;二是从于心。即主张再现与表现统一。石涛的笔墨论,除了讲究以上功能之外,在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方面,主张笔墨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和谐统一。形式主义,自然主义与他的相对论是相对立的。 一、笔墨的概念及关系 笔墨是构成绘画色彩形象的技法手段的总称。通常把产生线条的方式及其结构如皴,擦、勾、染、点,叫做用笔,把墨色的色相如焦、浓、淡、重、清或含水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枯湿效果叫用墨。 笔墨是构成中国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的意境,构图都最终靠笔墨来完成,笔墨具有材料学和色彩学形象的双重内涵,因此,对笔墨的研究必然成为探讨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笔法和墨法在理论上是可以分开的,但是,墨随笔出,笔法必兼用墨法,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所以二者关系是相互依存,难以分开的。李可染说实际说来,笔和墨是难以分开的,用墨好多由于用笔好,不善于用笔而善用墨的很少见。笔墨中国画充分运用毛笔的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模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的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丽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2)、认知目标: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水墨魂与民族风——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略谈

水墨魂与民族风——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略谈 内容摘要:中国动画思想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走马灯,皮影戏都是中国动画的原型;中国动画立足积淀深厚的中华文化之源,探索出水墨、剪纸、木偶、皮影等动画艺术形式,打造一代经典。新时代的动画电影,则以更加自信的民族风思考,讲述中国故事,在光影幻奇中,展现中华民族玄幻的远古,辉煌灿烂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动画水墨元素东方美学民族风文化自信 动画一词,本意就是让画动起来。但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则是集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戏曲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以水墨元素为灵魂,融合剪纸、皮影、木偶等形式,多种形式求索,一路坎坷,逐渐形成独特的东方美学特点。 中国动画虽是一门年轻的视觉艺术,但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已经蕴藏了千年。在秦汉时期就有了走马灯,西汉时期开始盛行皮影戏,南宋时期已经有手影戏,这些都可谓中国动画最早的原型;并且,中国绘画为动画提供了水墨、线描、大写意、小写意、工笔、青绿、彩墨等多种表达模式;再加上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妖魔鬼怪,狐精花妖等神奇故事,给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所以说,中国动画只有立足于东方美学丰厚的土壤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一、中国动画原型:光影奇幻

走马灯在国人记忆中并不陌生,现在一些元宵灯会上依然能见到它的身影。《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刘邦入咸阳宫时就看到走马灯,甚为惊奇;“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①所以这个灯,当时又叫蟠螭灯。到了唐朝,又称为转鹭灯,宋朝又称马骑灯,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中说:“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②可见,这些灯驱动的原理相同,只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流行图案而命名而已。 一些文人墨客也有描写走马灯的诗句。范成大说:“映光鱼隐现,转影骑纵横。”(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姜夔说:“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姜夔《感赋诗》)辛弃疾说:“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可见,古人在这种神奇动画面前,往往沉浸在光影幻奇中流连忘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光源照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人物对话,故事情节,音乐渲染都非常成熟。民间艺人发挥自己的想象,车船马轿、奇妖怪兽皆能入戏,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 皮影戏的起源也在汉武帝时期,《汉书?外戚传》记载:“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③汉武帝思念逝去的李夫人,方士少翁就通过烛光把李夫人的影子映射出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 (1)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3.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4.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5.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14山水画的意境 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雨声细碎,宛如湮远岁月中古琴的清音。(mù)__暮__色将天空渲(rǎn)__染__成绝妙的水墨丹青,用色非浓亦非淡,一抹苍茫,邈远无际,渐渐加重,渐渐洇开。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千年以前,是否也曾有同样的夜晚,(chàng)__怅__然对影的女子倚窗独坐,深秋的凄风冷雨摇落满地残菊?细雨依旧,模糊了匆匆的时光,只是转瞬,却已相隔千年。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注意结合语境辨析形似字以及音近字。注意“暮”与“幕”“慕”“墓”等的区别。注意“染”上半部分左边是“九”而不是“丸”。注意“怅”与“伥”的区别。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的一项是(D) A.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 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B.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 始得其真”。 D.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 是有道理的。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D项是引用论证,其他三项都是举例论证。

3.对下面语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C)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元四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A.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气魄极大,意境萧疏。 B.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线条和笔力强劲,风格独特。 C.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法高超。 D.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意境萧疏,技艺高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作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方法上,首先抓住各项的中心意思,在语段中逐一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技巧上,若是选择“错误”的,就是直接判断;若是选择“正确”的,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得出“正确”的选项,或者直接综观各项,明显“正确”的即可选出。本文段中列举了多个画家,说明了他们画风的不同和高超的技巧,所以C 项表述正确。 4.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关于书法的对联,但对仗不够工整,同学们针对上联和下联提出了四种修改方案,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C)

浅谈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b414638760.html, 浅谈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 作者:刘玉香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5期 摘要:中国古代画家们特别注重表现物象的神情气韵,挖掘隐藏在物象深处的东西。同时,也尽力把画家被客观物象所触动的内在最深层的情感诉诸画面。它的美学意义在于:抓住最深刻本质的东西,以简练的笔法,并通过这种有限的外在绘画语言,表现出某种无限的、极其生动的内在神韵和诗意。 关键词:气韵绘画元素传神意境鲜明浓郁 [中图分类号]:J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132-01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它的“传神”与“意境”,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不难想象,在绘画作品的画面上,如果只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绘画元素及形象,没有感情的力量和气韵生动的形象特征,那必然会使画面显得单薄而平庸,从而令观众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更不用说得到审美享受了。这样的结果,只能使画面的容量降到最低点。中国古代画家们是深知这一美学原理的,他们特别注重表现物象的神情气韵,挖掘隐藏在物象深处的东西。同时,也尽力把画家被客观物象所触动的内在最深层的情感诉诸画面。这种审美主体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画面之表现效果的组合关系,常常使画面产生一定的容量。所以,中国画家在作画时,总是先对生活中的人和物静默观察、深入理解、蓄积情感,一旦抓住物象最能入画的瞬间即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因此画出的物象也神气活现,气韵生动,富于生命的意味。所以,中国画家们为了追求物象的神似,往往对物象采取大胆取舍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删去一切多余之笔,

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简评

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相较之前的作品已趋于完美,因为它将山水的意境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全片重在山水的表现,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这部动画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是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和登峰造极的意境美,加上古琴的浑厚音色,让人心旷神怡,从而演绎了一个旷世知音的动画。 意境是什么?以通常的说法: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一般来说,艺术是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表现,但由于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体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性能效果。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丝丝扣入人心、有的以空间的景物来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点,意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具有一个空间的境象。这个空间境象,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表现出来,也能间接的引人对它的联想。所以当人们感受到一幅画或一首诗有意境时,便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或宁静的,或开朗的,或壮丽雄伟的等等空间感觉,仿佛自己亲临于大自然之中一样。可以说,意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画与诗都追求意境,意境与诗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诗产生意,画产生境。诗和意是主观情感,画与境是客观的景象。主客观契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如诗句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描写,将对美景短暂的留恋与珍惜表现的淋漓尽致,黄昏下温和的斜阳映照着一种凄婉、忧伤、悲凉的情景,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这种色彩烘托的视觉图像已形成了画面的意境。 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演绎的动画片《山水情》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韵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方式表现。客观上展现了文化的传承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整部作品将笔墨情趣与优美的诗境融进了每一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中国动画赏析报告

中国动画发展史及经典动画赏析报告 学院:美术学院 院系:数码设计 指导老师:宗世英 班级:09级十班 学号:210941016 姓名:李盼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中国动画一共经历了六个时期 一.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 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又推出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铁扇公主》同时也是亚洲第一部长动画片,比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世界第一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只晚了四年,该片以精湛的动画技术和卓越的艺术性被载入世界动画电影史册。影片于1941年底在上海上映,获得空前好评,其后又在香港和东南亚及日本上映,反响热烈。日本动画片《铁壁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 2. 1946-195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力木偶片《皇帝梦》(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3. 1957-1965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一个繁荣时期。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在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时期,生产出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新片种不断问世: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试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表现领域。此外,题材多样化,也是这一时期动画片生产的一大特点。 4.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7年、1969年和1970、1971年这4年时间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都“停产闹革命”。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率先恢复生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共摄制动画片17部。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如《小号手》(1973)、《小八路》(1973)、《东海小哨兵》(1973)等,都以描写建国前的革命战争,描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歌颂工农兵为内容。在表现手法上,遵循写实主义。1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为世界动画片的百花园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1976~1989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二个繁荣时期。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 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这10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219部,产生了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如《哪吒闹海》(1979)、《天书奇谭》(1983)、《鹿铃》(1982)、《山水情》( 1988),

林雪娇-《经典动画片赏析》教学大纲

《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是本科公选课程。 动画片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动画片能培养和提高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影片却是凤毛麟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了解儿童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以及动画片对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消极的影响;通过观摩分析中外经典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将有效的动画资源用于教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利用其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本课程暂时无任何教材可用,故大纲的制定以自编教材为蓝本;在每章的教学纲要中都标明了课时、讲授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授课时可依此为参照;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的相应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动画片概述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动画。了解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掌握动画片的的基本特点。 重点: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 难点:动画片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一、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二、问卷调查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诗的关系

一、前言 中国的艺术家和西方的艺术家一直都在商讨诗和中国画的关系,但是他们各自都有各自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西方艺术家认为诗与中国画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是两者也是有关联的,可以合二为一。如黑格尔认为诗歌有音乐的一面,也有绘画的一面,西蒙尼蒂斯也说过“画是静默的诗,诗是语言的画”。而中国艺术家则认为中国画与诗存在着许多的共融性,本来就是感情的产物,两者相互的交融在一起,可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中国画与诗的关系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了,在很久以前已经有许多的艺术家对此做以了解和研究,并且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说诗与中国画都是人类的本性加之感情的结合体。不管是的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还是到了唐代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些作品的艺术表现形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都讲究的是意境美,也就是说意境美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交融的产物。例如明清时期的书法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也有人说诗与中国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变现形式,虽然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互交融想通的地方,但是这两种艺术也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它们在某些表现形式上也是不通的,各有各的表现领域。 一、诗与中国画的传统性 诗与中国画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它们在很久以前就存在这相互交融的地方,而且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着,并且在发展中相互影响和督促,使它们都经受了艺术文化的层层洗礼,最后向人类见证了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诗和中国画都是依托于艺术形象来表达它们各自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领悟,用语言艺术与大家一起分享艺术的领悟。无论它们两者是在艺术精神,或者还是在内容,意境,审美情趣上都有着交融性和共通性。 中国的诗词绘画开始联系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首诗作了两幅插画,《洛神赋图》就是晋代顾恺之为《洛神赋》所画的插图。在晋代末期陶潜创作了田园山水诗,并且在这个时候大批的田园山水画家开始出现在画坛,从此诗与中国画的逐渐的结合,在唐代兴盛了起来,在那个时候诗人会给自己所作的诗作画,画家也为自己所画的画作诗,为以后的诗画的发展做了铺垫性的作用。到了宋代,诗与中国画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密切,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总结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现在这个原则已经成为了千古定论,所有的诗人和画家都会以这个原则为最高的目标和创作目的,在诗和中国画的创作中有意识的向这个原则靠拢,同时这个美学原则也成为了诗与画创作的美德形式和标准。 从中国的史料上看,中国画流传下来的要比诗多的多,也久的多。例如中国画的岩画、彩陶艺术等等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形式各种各样,而且色彩也比较单纯,主要是以线条的美感来丰富作品的内容和美化画面,而诗保存下来的作品相对来说就少了许多,剧资料记载,诗歌保留最完整的也只有《诗经》和《楚辞》这两部巨作的了,这两部诗歌不仅都充满了时代精神,还为以后的诗和中国画的创作创造了条件。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还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诗与中国画的结合成为中国艺术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诗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变现形式,他用简练的语言表现现实的生活,中国画属于造型艺术,它用色彩、线条等来描绘出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的形状以表达出思想感情。中国画多是以意造境,究竟是为了意境美,在这一点上诗也是一样。中国画与中国诗词具有同样意义的意境美。 二、诗与中国画的互补性 (一)、诗中有画 对于诗与中国画的结合,我们讨论的不是形式的像与像,似与不似,重点是要放在诗画的本身去,也就这样说,诗不依赖于画而有画意,画也不会依赖于诗而有诗情。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多数都可以说是诗中有画,就像大家熟悉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漠漠水田分白鹭,隐隐夏木啭黄鹂”。这些诗句虽然说不是绘画,但是它们的那种鲜明形象,活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和现代3D动画艺术表现形式比较

目录 摘要 (2) 1.引言 (3) 2.定义 (3) 2.1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 (3) 2.2 3D动画 (3) 3.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和优劣 (3) 3.1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 (3) 3.2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优势和劣势 (4) 4.现代3D动画的艺术特点和优劣 (5) 4.1 现代3D动画的艺术特点 (5) 4.2 现代3D动画的优势和劣势 (6) 5.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和现代3D动画的代表作 (6) 5.1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代表作 (6) 5.2现代3D动画的代表作 (7) 6.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开始逐渐衰落,新兴的现代3D动画开始不断发展。但是中国传统水墨和现代3D动画在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上仍然存在这差异和不同,同时他们也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就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和现代3D动画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列举了双方一些代表作品,意在能促进两种动画形式可以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现代3D动画、艺术特点、差异、代表作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cartoon gradually began to decline, of the new modern 3D animation began to development. B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nd modern 3D animation in art expression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still on the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t, and they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nimation and modern 3D animation art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lists the both sides some representative works, in order to can promote two animation can form common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ink animation, modern 3D animati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masterpiece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梁宸 回顾我们的童年,有谁不是与动画片一起相伴成长的呢?所以今天我想来说一说这些风格各异但又各具特色的动画片。 说到动画电影,人们脑海里大都会想起一些美国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名字。不得不说的是中国的动画电影市场主要由这三方主导,但是就电影质量和收欢迎成度而言,美国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则更胜一筹。我也不是刻意去贬低中国动画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影一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等。 在我看了很多的动画电影后,我也总结出了各国的动画电影的不同点。比如说动画的剧情,描写手法,画风和影片传达的价值观等。 首先就来说一下我之前最喜欢的美国动画电影吧。美国一直都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美国梦”俨然已经成为了美国一个闪亮的标志。除了这个之外,我还是不得不说一下他们的“英雄主义”。好莱坞大片中从来都不缺少的就是英雄,例如超人、蝙蝠侠、金刚狼和钢铁侠,这些美国超级英雄的名称早已熟透人心。所以说,在这种全民“英雄主义”的背景下,美国的动漫电影同样存在“英雄”的情结,也就不足为怪了。就拿前两年上映的《超能陆战队》来说吧。影片改编自漫威于1998年出版的同名漫画,故事设定在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虚构大都市旧京山中,一位精通机器人技术的小神童滨田广发现,这座充斥高新技术的城市正遭遇着一场犯罪危机,为了拆穿阴谋拯救家园,他将携伙伴机器人Baymax,与一伙生拉硬凑的菜鸟团队组成“六大英雄”联盟,共同作战抗击罪恶。不得不说,光看影片简介就觉得这个电影的故事非常的老套。永恒不变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漫威电影的经典套路。但为什么这类型的电影如此受欢迎呢?不可否认,虽然“个人英雄”的主题非常老套,但是美国动漫电影的画质一流,叙事风格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团圆的结局也是非常符合国人的口味。美国电影受到国人的追捧也就不作为怪了。 除此之外,我也曾注意到美国的动画的人物的形象都比较偏卡通化,人物的身材比例一般不会像我们所见到的正常人的身体比例。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绘画师一般会把人物造型夸张化,例如《无敌破坏王》中的“破坏王”拉尔夫,他有着十分健壮的身体和奇大无比的手,这很显然是常人无法可能有的形态。而《超能陆战队》的技术宅主角滨田广却又非常的瘦弱,或许是为了突出机器人“大白”白白胖胖的的可爱形象。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功夫熊猫》的系列电影,人们都说美国的电影抄袭了中国的国宝和中国的功夫。其实我想说的是早在多年前制作《花木兰》的美国人就已经将眼光看向了中国。其实就像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加入中国元素一样,这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而已。其实早在美国电影场景融入中国元素之前,日本元素也曾经常出现在美国电影中。其实就美国电影融入中国元素这件事而言,我们不必太过消极亦或是沾沾自喜,理性看待才是最重要的。 到这里开始,我想开始说一下日本的动画电影了。其实一提到日本动画电影,许多人都会想宫崎骏的电影。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日本的动漫界已俨然成为了一面旗帜,他的作品是其他作家争相模仿、追赶和祈求超越的对象。相对于美国英雄主义的电影题材,宫崎骏动画的题材选择驳杂而不拘形式,其动画来源十分丰富,纵横古今,无论是日本本土、欧洲还是世界各地的传说、神话、史诗、小说、影视动漫等各种样式的素材都会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从《风之谷》、《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等作品中我们就能有所感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