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摘要任何旅游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赢得经济利益得前提下,怎样保持既有旅游生态环境,使之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以漓江为例,阐述这一影响,并试图给出计算模型,分析漓江旅游环境现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漓江承载力模型承载力指数

漓江是桂林人的母亲河,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承载,是国家级旅游风

景名胜区,是享誉世界的旅游明珠“项链”。侠义的漓江是指漓江桂林到阳朔江段,总长83千米,俗称“漓江百里画廊”,桂林旅游的精华之一。

研究漓江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Tourist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简称TEBC),目前大多数人比较认同北大博士崔凤军的定义: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地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

本文试从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入手,量化解析漓江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1 国外研究概况

二战后,各国均努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旨在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各国人民的交往和科学文化交流。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旅游趋向大众化和社会化,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各种各样的旅游胜地。在旅游旺季,某些旅游地出现拥挤现象,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实际规划人员和旅游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意识到,任一旅游地或区域接待的旅客量在一定时间内应有一定的限度,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不受破坏,并使绝大多数旅客满意。1963年,拉佩芝(Lapage)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环境承载力)

的概念,但未作深入研究。在整个60年代,旅游环境承载问题未得到广泛的重视。进入70年代以后,生态学家与环境学家开始意识到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重要性。生态学家斯特里拉(Streeter)警告道“旅游要维护旅游场所的质量,避免破坏舒适的气氛和野生动物。”1971年,环境学家利牧(Lime)和斯汤奇(Stamkey)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讨论。此后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有关“旅游海岸的承载力”的论述(D.Pearce,1986)、“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承载能力”的研究(I.J.Lindsay,1986)等等。在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年度报告(1978-1979)中,正式提出了旅游承载容量的概念,此后,一些国际性的旅游研讨会也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有过专门的讨论。④

1.2 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相关研究也较滞后。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特别是由于国家关于促进内需,改革休假制度的政策出台,大大刺激了人们出游的欲望。2002年,国内旅客已逾7亿。而原有的旅游基础薄弱,供给与需求矛盾较大,旅游环境承载

力问题更加突出。旅游交通设施严重超载,绝大多数旅游地在旺季人满为患,游客食宿困难,因拥挤而造成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旅游地经常超负荷运行,导致了部分旅游设施损坏,服务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受损,旅游环境恶化。因此,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我国就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我国已有专家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赵红红(1983)首次提出旅游容量问题;刘振礼等从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特定区域内旅游规模的研究;保继刚研究了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楚义芳(1989)对旅游容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给出了量测公式;胡炳清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性因子和最低量定律,并依此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旅游人数的评价方法;崔凤军(1995)首先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认为它由环境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和经济承载量四项组成,是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判据之一;崔凤军等后又分别以泰山等地为例,构建了旅游承载力指数(TBCI)及运算模式,利用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益强度三个基本分项指数进行了比较实用的测度;俞孔坚针对传统的最大-最优化途径和最小-最大约束途径对规划指导的局限性,提出了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以寻求规划过程具有可辩护性和可操作性。

1.3 评价分析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对此研究也日趋深入。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一直以来是旅游研究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实证研究,为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量化指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山岳、城市公园等方面,且定性分析较多,而关于像漓江这样的江河水体研究几乎为空白。究其原因不仅是由桂林山水的特殊性,也是由江河水体研究的困难性决定的。漓江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同于泰山这样的山岳风景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而且水体研究涉及面广,需要环境学、旅游学、经济学、数学等相关知识综合分析。而现实环境迫切需要加强对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由于中国调整休假规定后,季节性旅游高峰给桂林市的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桂林漓江旅游在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接待人数均逾十万人次,游客所带来的各种污染问题,对漓江的生态问题产生了很大影响,漓江流域的环境容量已达到极限。……近几年来,漓江的枯水季节有延长的趋势,在漓江的枯水季节里,部分河段裸露,污染加重,但漓江上的游船却没有相应减少,污染负荷明显超过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为此环保专家建议限制漓江日游客量。③

本文尝试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角度,通过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学模型,计算漓江日游客量的最适值和最大值,为漓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见。

2 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

人们一般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即为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供给量的比值。

TEBC=TD/TS

式中,TD(Tourists Demand)为旅游需求量,TS(Tourists Supply)为旅游供给量。

由公式可知:

TEBC>1 超载

TEBC=1 饱和

TEBC<1 低载

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判定旅游景区游客数量是否超过承载力,只需要知道获知TD和TS就可,但是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变量并不是单一的,以上分析忽视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时空差异性等特性,从而把问题简单化,无方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旅游环境承载力由于涉及变量很多,若笼统求全,分析起来将十分困难与模糊。

抓住事物的关键,把握主要因素才能理清复杂的事物。关于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我们必须首先确定几个主要指标,才能一一深入分析研究。

2.1 社会环境因素――游客密度指数

旅游者对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影响(正面的和负面的)发生程度和范围是不同的。游客密度越大,冲击越强。我们用游客密度指数(Visitor Density Index,简称VDI)来表现这一影响。其公式为:

VDI=Visitor Density/Rensident Density

即,游客人数与当地居民人数的比值(故又称游居比)②

2.2 社会经济因素――旅游经济收益(Economic Income)指数

谈到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旅游承载力的贡献,一般选用经济发展容量作为分项指标,它是指旅游区的经济要素(诸如饭店床位、食物供给、水电供应等)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于计算,但没有考虑到游客需求,所以崔凤军博士建议应用凯恩斯边际收入乘数M=1/(1-mpc)定义旅游经济收

益指数EII=1/L,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L为漏损率,L=1-mpc。

2.3 自然环境因素

2.3.1 水环境指数(Water Environmental Index)

漓江的灵魂是山和水。水是生命的承载。有水,才有秀丽的漓江风光;有水,才有两岸勤劳的儿女。

漓江桂林~阳朔段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桂林经济活动,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本地区最终纳污水体。因此,漓江的水质状况,与桂林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旅游业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笔者将水环境指标(WEI)定义为漓江风景区河段及其上游所能承纳污染物的能力指数,其公式为:

WEI=TP/CPA

式中,TP为排入漓江污染物的总量,CPA为漓江清洁能力

2.3.2 游客接待能力指数

游客接待能力指数(Tourist Receive Capacity Index)指漓江游客需求量与接待量的比值,其公式为:

TRCI= TD/TS

式中,TD(Li River Tourists Demand)为游客对漓江的需求量,TS(Li River Tourists Supply)为漓江所提供的接待量。

TS=T*N*G

T:平均每条游船的最大载客量,N:实有游船数量,G:日可利用次数。

2.4 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综合模型

TEBC=K1*VDI+K2*EII+K3*WEI+K4*TRCI

=K[VD/RD+1/L+D/(T*N*G)+P/A]

式中,K为权重,其它含义同上。

若TEBC>1,表示超载,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超过极限值,旅游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应采取补救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若TEBC=<1,表示低载,漓江旅游环境还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经营者可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获取更高的效益,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利用资源,不能以牺牲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利益。

若TEBC=1,表示饱和,旅游环境容量值达到顶点。若继续增加游客进入量,必然会出现超载现象。

3 综合指标模型测度及实证分析

3.1 测量计算

3.1.1 游客密度指数

根据桂林市旅游局提供的资料,1998年漓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9.82万人次,漓江流域人口244.76万人,由此VDI=0.4895。

3.1.2 旅游经济收益指数计算

计算旅游经济收益指数(EII)时,我们发现(EII=1/L,L=1-mpc)这个公式实际操作困难。根据凯恩斯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可以知道在不同的地区,mpc的值是不尽相同的,存在地区差异性;而且由于本身数据的模糊性和波动性,如果没有常时间的经济观察结果,EII就无法测定。目前桂林市缺少这方面的研究,且由于目前制度限制所能得到的甚少,mpc在桂林的值无法确定。所以笔者建议从数据获取相对精确的财税渠道入手,用旅游业所创造的税收占相关产业缴纳税收总额的比例代替,简化计算旅游经济收益指数的困难程度。根据1998年桂林工学院副教授林刚等的计算,这个值为55.65%,即

EII∝55.65%。⑤

3.1.3水环境指数计算

水体纳污能力既是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是特定水体在一定环境目标条件下某种污染物的容许排放量,它可以定量说明这种水体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河流的容许排放量为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之和。

水体的稀释容量计算公式为:

W=[CS-CO]*Q/1000/(3600·24)]

式中:CS――水环境控制目标浓度(水质标准)(毫克/升);

CO――背景值浓度(毫克/升);

Q ――枯水流量(立方米/秒)。

而且Q=F·q

式中:F――流域面积(平方千米);

q――单位面积产水系数【立方米/平方千米·秒】④

漓江的源头为无人污染,BOD的背景值浓度为1.5毫克/升,按GB3838-88Ⅲ类水质标准BOD为5.0毫克/升,单位面积产水系数为0.0051立方米/平方千米·秒,枯水流量为90.06(立方米/秒)。则漓江的稀释容量为:

W=[(5.0-1.5)×90.06/(1000/3600×24)] /1000=27.23

自净容量是指水体的自净能力,其自净系数一般取实验数据或经验数据,需确定污染源和排污地点方能计算。

若不考虑漓江的自净能力,则根据桂林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漓江景区的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以2000年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具体如下

2000年废水排放及处理表

指标名称单位本年实际

废水排放总量万吨 15821.31

1.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 4801.31

占排放量比重 % 30.3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 3026.52

工业废水处理量万吨 6889.13

工业废水出来率 % 86..85

2.生活污水排放量万吨 11020.00

占排放总量比重 % 69.65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千克/人.天 282.00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2000年全年污水的处理能力:4805/15821.31=30.37%,但每年仍有11016.31万吨污水排入漓江,每日为30.18万吨。

据统计,1999年桂林的固体废弃物中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为33.28万吨,综合利用率为39.1%,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含县城及农村)为18.50万吨,处理率为100%,桂林漓江于1998年实施的冲口垃圾添埋场工程中,设计总库容为596.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506.9万立方米,可接纳生活垃圾456万吨,按1997年垃圾基数可服务20年,先垃圾的产生量低于垃圾年处理能力,因此,垃圾处理能力尚有富余,所以固体垃圾不计入考虑。

由此可知,水环境指数WEI=TP/CPA=30.18/27.23=1.1083。很明显从水环境指数单项指标来看,漓江水环境承载力已经超载10.83%,若不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排入漓江的污水量,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桂林的青山绿水将不复存在。这是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所必须面临解决的问题。

2003年桂林市提出大力发展工业的主张,由此带来的工业污染如何解决也是摆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个现实难题。经济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博弈天平应偏向自然生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的一方。

3.1.4 游客日接待能力指数

1999年,漓江共接待国内游客114.18万人次,海外游客28.83万人次,海内外游客合计为143.01万人次。

漓江航船在1973年开放初期仅5艘木船440客位,1979年开始有钢质旅游客轮,到1984年发展到74艘,1987年118艘,先有各种经营运船321艘,其中游轮170余艘(涉外游船65艘),1600个客运位。从40——130客位的十种船型,主力船型是80——100客位,起航码头三个(桂林、磨盘山、竹江),到港码头一个(阳朔),经营航运的公司和船队有50余家,从1979年至1998

年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近两年因假日经济的刺激,来桂旅游人数剧增,游江人数也出现增长。1999年已有27家漓江游船公司,112艘游船,12887座,运送游客能力已达500万人次/年。(资料来源,《桂林市交通战略发展规划》) 根据保继刚从1995-1999年统计数据分析,漓江国内游客约占桂林国内游客总量的13.5%;海外游客总量的61%。桂林市1999年共接待海外游客29.88万人次;国内游客838万人次。由此可知,为游客对漓江的需求量(TD)为131.36万人次,与实际统计游览漓江游客人数143.01万人次有出入。

游客接待能力指数(TRCI)= TD/TS=143.01/500=0.2860

从游客接待能力指数单项指标看出,漓江游船运输能力过剩,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游船数量过多,远远大于游客需求;二是漓江流域由于这几年过度开

发,水资源遭到破坏,地面径流减少,枯水期变长。2000年桂林市环保公告显示,枯水期由40年代的4个月延长到至今的6个月,甚至更长。

3.2 综合评价

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我们选定的四个指标中,水环境指数和游客接待能力指数起决定作用,其次是经济收益指数,而游客密度指数的作用相对较弱。

从四个已知指标值,我们可以知道,水环境指数已经超标10.83%,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就是在于山,在于水。“山为水之筋骨,水为山之肌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山水不活,无水山不秀”。加强对桂林山水的管理,就是要保护好漓江的美丽风光,十年不变,一百年不改;而游客接待能力指数仅有28.60%,虽然没有考虑到漓江有较长的枯水期,但常年如此大的闲置能力,很明显是一种浪费。漓江不但要加快补水工程的进度,还应该在旅游路线上多做文章,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以致不要造成太大的浪费;社会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也是我们考虑较多的问题,但是旅游环境承载力定义就是在不损害旅游地环境的前提下,追求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后代的利益,来获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谈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管控模式

谈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管控模式

————————————————————————————————作者:————————————————————————————————日期:

谈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 管控模式-旅游管理 谈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管控模式李姗 随着生活水平的的提高,旅游行业迅速发展为我国目前的新兴产业,更多的人们选择在节日出行,这便将地区的旅游景区推到主要旅游载体的位置,旅游景区的管理、组织以及人与环境的协调成为了各个省区的旅游区发展重点。本文就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季节性旅游的环境承载力控制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缓解季节性密集游客对环境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地方旅游业的生态平衡发展。 旅游资源的合理平衡运用能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尊重自然,了解当地的人文,建立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季节性的旅游景区,当地政府要给予相应的重视,在旅游规划过程中逐步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并且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维护和控制管理方面。 一、季节性旅游 百里杜鹃风景区位于贵州地区的西北部,在这个景区内有次生地带性基础植被,并且也是中国境内被保存最为完好的一部分。杜鹃花不仅品种多样,花色也是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性最大的天然花园”,景区将各个观花区打造的十分精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景区杜鹃花的花期较短,当地形成了季节性的旅游密集问题。造成景区旺季时游客拥堵,淡季时景区闲置,再加上景区管理的不完善,对于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荷。 二、调节环境承载力控制模式的建议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程序文件范例(doc 17页)

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程序文件范例(doc 17页)

文件名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程序文件范例 电子文件编码HJAL004 页码17-1旅游景区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0目的 识别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景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 3.0定义 ●环境:景区各部门活动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 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景区各项活动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景区内各项活动给环境造成的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4.0职责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领导工作及

文件名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程序文件范例 电子文件编码HJAL004 页码17-3 (2)管理科负责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和补充,负 责公园通用环境因素及相关方环境因素的识别,并填写环境因素清 单。 ●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1)管理科负责组织成立环境因素评审小组,小组成员可由环境管理者代 表、总工程师、全体内审员及有关环保专家组成。 (2)评审小组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准则。 (3)评审小组进行讨论,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1)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以下评价准则: ①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②发生环境投诉案件或环境污染事故较多的; ③现实或潜在具有重大恶性影响的; ④破坏景区景观的; ⑤影响景区效益及竞争力的。 (2)环境因素评审小组识别和评价的结果要文件化,填写《重要环境因素 清单》,并形成报告。 (3)评审小组组长要向环境管理者代表汇报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 以确保识别出的重大环境因素在制订目标、指标时得以考虑。 (4)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过程的重要内容,在评价 结果的基础上,景区领导应根据消除重大环境影响所需的资金、技术 难度和区域发展的整体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路径探析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路径探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及资源的稀缺日益严峻,尤其造成了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是造成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的根源,因此要想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新的旅游景区发展模式。 一、旅游景区的污染现状 1. 废弃物乱扔乱放。如废罐公害问题、白色垃圾以及游客们吃的零食垃圾随便扔,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清理不到位,长期积累和环境造成污染,全国每年要处理这些垃圾费用过高,所以在旅游旺季过去后都不能达到及时清理。 2.在风景区和古建筑物上乱涂乱刻或公开破坏文物。如北京八达岭长城砖,连遭高密度游人脚踏手推,出现严重的凹陷松动。xxx到此一游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游客的素质有待提高。 3.建筑物因承载游人过多而被损毁。如苏州在游览旺季,每天平均接待20万人次,超过了可容量的三倍,由于人数过高,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旅游景区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人们也把一些污染物体带给了当地人。 二、旅游景区污染的原因分析 1.科学规划缺乏。不少旅游景区存在着重开发、轻规划,先开发、后规划的现象,开发规划工作没有摆在重要位置,规划意识淡薄。特别是在景区开发初期,建设的自发性、自主性和随意性明显。有些景区虽然在开发前制定了规划,但是规划不够科学合理,或是景区内各投资主体只进行了局部规划,缺乏总体规划、统一规划,还有的是科学、统一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执行,再加上管理部门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不利,导致旅游开发失控。 2.景区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即使办了,也因缺少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而流于形式。加之一个时期以来,旅游区未设立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管理,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执法部门等多头领导,导致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 3.旅游活动对景区的破坏。旅游地和景区景点是有自身容量的,超越了这一容量极限,旅游景区环境衰退就不可避免了。在一些风景名胜景区,不断增加游客使景区地面踩踏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如故宫广场和许多殿堂的地面。旅游活动的开展,大量游客涌入,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游客环保意识偏低,文明程度偏低,部分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攀爬、涂抹等不文明行为,严重造成了景区环境的下降。 三、对策与建议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1)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2)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3)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加强规划统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旅游风景区。把旅游风景区的建设视同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正常的管理。旅游风景区的建设要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和程度上。不得不建的旅游风景区,要做好可行性论证,特别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立项后要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道路、景点、服务设施等建设,原则上要尽量减少对原始景观的改动与破坏,以防止生态环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介绍及发展

摘要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 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空间心理承载量 随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 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又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目前旅游在各国已形成一种时尚,旅游业也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和雇工最多的产业类型。然而旅游业的规模发展历史毕竟太短暂,它对人类经济和思维方式等的冲击太迅猛,致使人们无暇去思考旅游业应该怎样发展;旅游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它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各地旅游区出现了因游客严重超载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或因游客严重不足而导致的旅游资源闲置和资金占用……这一切促使人们去思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人类已进入“绿色文明”时代,“生态旅游”已深入人心,倡导旅游的持续 发展已成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主题;然而怎样才算是旅游的持续发展?怎样才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判据是什么?作者经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并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又可简称为旅游承载力)理论,认为它是衡量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1旅游环境的外延界定 我们所谈的旅游环境,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称之为旅游环境系统。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的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体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氛围(如思想、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境(如生物环境、水环境),而与经济产出有关的要素体系则构成了经济环境( 如市场)。有四维空间表现如下: 1.2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特点 旅游者作用(指对环境系统的作用)和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以下简称反馈 作用)之间形成以下特征: 1.2.1共轭性。旅游者作用与反馈作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一 个共轭体。1.2.2正相关性。旅游者作用越强烈,反馈作用越显著; 旅游者作用是正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民俗)时,反馈作用也是正效应(有利于旅游者活动),反之则受到报复(负效应)。 1.2.3时空差异性。从时间上讲,反馈作用一般滞后于旅游者作用, 但一旦旅游环境承载力达到饱和状态,这种作用往往同步发生。从空间上看,反馈作用不仅发生在旅游者对环境的作用点上,而有可能引起区域性危害。 1.3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表述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万艳芳 201302411101 【摘要】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旅游地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如此一来,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游环境承载力的进程、科学内涵、特征、功能、组成体系及成就与不足,并预测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承载指数;持续发展 注:文章主题的确定来自于今年国庆节三峡大坝旅游区免费新规的出台,带动了游客“井喷,以及去年黄金周因人气太旺而发生游客滞留事件的九寨沟景区,使我不能忽视旅游环境超载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己对环境承载力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我了解旅游承载力的决心。首先进入中国知网,选择文献全文,输入“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进而出现大量关于旅游承载力的文献,然后挑选需要的材料即可。 引言 随着国内旅游业市场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本文将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国内主要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一)国内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最早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红红(1983)在《城市规划》中,对“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刘振礼和金健(1985)的“特定区域旅游规模”

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龙门石窟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它的环境承载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龙门石窟的环境承载力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龙门石窟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到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标签: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定量分析 1 概述 龙门石窟景区位于千年帝都洛阳市南郊,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研究分析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理论,结合旅游实践,可知:龙门石窟旅游景区作为生态敏感区,根据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对旅游人数进行限制,实施小规模旅游,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景区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达到致富的目的。但是,生态旅游对于龙门石窟这样的AAAAA级景区来说,在实践中受到大众旅游的挑战。2007年5月3日,龙门石窟接待游客3.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17.6%。 [1]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目标容量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入个人的观点和看法,结合大众的旅游特点,从不同的视角通过定量分析,对龙门石窟旅游环境的承载力问题进行探讨,对一定范围内的旅游地环境承载力应用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及评价 旅游容量是指旅游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2]。关于承载力的论述最早出现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是指在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某一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存在某种个体的最大数量[3]。后来这一概念经变异和衍生,逐渐应用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阀值[3]。通过对上述概念进行演变和派生,逐渐出现一个具体的概念——旅游环境承载力。崔风军[4]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等当代人以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的旅游者的数量。通过对比国内外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国内外通过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国外是以游憩体验管理概念为出发点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侧重点是控制环境影响,当非直接(管理游客)繁荣方法行不通的情况下,才对游客的数量进行控制。我国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其侧重点主要是以控制游客人数为目标,游客人数在应用旅游环境容量化模型的过程中也是最终的指标。从总体上来看,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管理水平,我国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学者崔凤军的理论观点为支撑,以广西巴马县核心景区为例进行测算分析,巴马县核心景区的资源空间承载力和居民心理承载力仍有一定承载空间,而水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并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加快基础设置建设、控制盘阳河景区候鸟人数量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巴马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标签: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巴马县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了各种消极效应:物价飞速上涨、景区过度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病态膨胀、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对于旅游景区管理而言,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有利于指导旅游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巴马县核心景区为例测算和分析当地旅游环境承载力,以此为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及景区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量化方法,以促进巴马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及构成体系 一个地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有限,一个旅游景区的开发程度及所能承受的游客人数也是有限的,过多的游人、过多的旅游活动势必会破坏生态,引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环境客观上存在一个容量的极限值,也就是学者们所说的旅游环境容量。1995年我国学者崔凤军等人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用以代替旅游环境容量。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其概念体系和测量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模型。本文主要是采用崔凤军定义观点及模型来分析测算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包括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适宜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由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1]这个定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质上是某一时期、某一环境的旅游活动阈值,所以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相关数据是可调节变化的。二是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四个部分。 二、巴马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1.区域背景 巴马地处广西西北部,地处东经106°51′—107°32′,北纬23°49′—24°23′,

旅游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前言 旅游与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常意义上来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这里指的环境自然是自然环境。从旅游角度上,一方面任何旅游活动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都是人类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环境就没有旅游活动;另一方面,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但若教育、管理之后,也会带来一些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旅游业是资源一环境依托型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该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在旅游活动开展的早期,旅游还是比较奢侈的消费,那时旅游人数少、规模小。强度低,对旅游地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大自然自身的循环净化能力可将其消化,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往往在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所以旅游业曾有过“无烟工业”的美誉。长期以来,人们也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更注重它的经济效益,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现代旅游业是一个涉及众多要素的广泛的综合产业,由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相关产业构成,还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其对环境的影响,学术界已

旅游承载力

一.概念 旅游承载力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景区承载力强调了土地利用强度、旅游经济收益、游客密度等因素对旅游地承载力的影响。 二.分类 旅游承载力由社会心理的承受能力,经济承载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构成。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即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旅游区的认识和兴趣等,包括目的地居民心理承受能力和旅游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两个方面。经济承载能力,即旅游区的接受能力超负荷时是否愿意和能够增加基础设施的认识水平和实施能力;具体反映在旅游目的地愿意而且能够为发展旅游业的投资大小,这些投资可涉及到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一切直接和间接设施。技术承载能力,指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它包括物质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 三.旅游承载力衡量指标(常见) 游客接待:例如特定旅游地域的高峰期接待量、小时接待量、日接待量周接待量、月接待量、年接待量:等等。接待量的单位有的是人数,有的是人天数或康夜次,等等。 游客密度:旅游目的地或各类旅游活动场所的单位面积容纳人数,例如,游客量/单位面积海滩、游客量/单位面积的景点接待空间,等等。 主客比例:例如,游客量/当地人口.当地公共设施的游客使用量/居民使用量,等等。 三.旅游承载力与旅游效益 1 物质承载力与经济效益 如表1所示 以公式表示

其中M 为游人可涉足面积(单位:平方米);为最佳游人密度,为极限游人密度(单位:人/lOOm2);T为旅游点开放时间(单位:小时/天);t为旅游者在旅游点的平均停留时间(单位:小时);x 为旅游点最佳日游人量(单位:人/天);y 为旅游点极限日游人量(单位:人/天)。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随着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增加而提高,其数学表 达式如下:旅游经济效益=旅游者人数(N)×人均旅游花费(E)且:旅游人数(N)正比于旅游目的地物质承载力,因此有: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目的地承载力 成正比。这种正比关系可以通过图2反映: 2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效益 随着旅游者的大量涌人某个旅游目的地,会毁坏该地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资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环境效益是指旅游者人数多少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影响。旅游人数增大时, 对环境的负影响也随之逐渐增大,因而环境效益随着N的增大而逐渐 减小。当N 的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时,旅游环境严重衰退,急剧下降。见图2。 3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效益 目前对旅游者心理承受能力测定的主要方法是摄像与问卷结合的方法,人们选择特定时间,从空中拍摄像片,发现实际的稠密度和分布情况,同时利用问卷征求旅游者意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10m2/人的旅游者心理容量。对于旅游的目的地居民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衡量,也只能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推测。社会效益是指旅游者数量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宗教、道德、治安等诸方面综合影响。旅游不可避免带人异地不良社会风气,造成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作者:————————————————————————————————日期: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旅游管理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张丽娜 生态旅游作为一项强调教育、保护环境、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等特征的旅游活动,在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已然成为今后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建设过于盲目,运营规模超出了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承载力。因此,探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对引导生态旅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前言 自美国学者赫兹(Hetzer)1965年第一次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生态旅游下定义,丰富和深化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经过近50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内涵日益丰富,即生态旅游是在原始自然区域保护相对完整、区域文化相对和谐的基础上强调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社区居民参与度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形式。 学界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目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笔者在本文将采用孙道玮先生的观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的同时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影响最低,保护并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社区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获得收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 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交通位置便利,境内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旅游业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为世人所瞩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是,人类破坏性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带来的恶果也日趋严重。另外,由于游客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景区环境管理的难度,为了减少旅游业不对当地景区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促进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景区旅游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旅游;景区环境;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创造价值最多的新兴的、独立的复合型产业。有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该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景区中的具体贯彻和应用。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存在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旅游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景区环境与旅游景区的关系可视为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保护好旅游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过来,又可促进旅游景区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此反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旅游景区环境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具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对它们的保护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且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分析 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武汉天兴洲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胡晓婉

2012年第12期(总第410期) 上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强调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主张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形式。近年来,生态旅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并且在国内也蓬勃兴起。 武汉市创新性地提出城市“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体系,天兴洲位于该生态框架体系中长江生态轴与三环线生态绿环、武湖生态绿楔交汇处,属于城市重要的生态节点。2011年7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审查通过武汉市天兴洲(主城区A2001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该规划,天兴洲将发展建设为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博览园、生态创意园、体育运动园三大休闲园区。本研究将以生态旅游这一发展方向为基础,探讨天兴洲的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容量,并核算在改容量下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最终得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天兴洲后续的生态旅游发展规模提供依据。 1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计算方法 1.1理论概述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旅游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许多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孙道玮[1]、李丰生[2]、董巍[3]、曲小溪[4]等。孙道玮认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甚至保护、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李丰生将其描述为“在一定自然地域,以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一是能够给当地带来益处;二是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到持续发展为条件,开展有责任的旅行行为时,这一自然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人数”。众多学者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都有各自的定义,但其基本内容是相同的,笔者将其归纳为特定地理区域与生活其中的有机体数量间的函数,即以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这一地域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数量。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关注区域旅游业的生态支撑能力[5],即维持城市人群进行生态旅游活动所需要的生态用地、可用水资源量,其着眼点在于宏观土地、水等生态资源[6]。本研究中主要针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两个方向计算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1.2计算方法 1.2.1生态用地环境承载力 生态用地主要是各类天然和人工植被,以及各类水体和湿地,是城市内部和城市外围整体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生态实体,起着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支撑系统的作用,它们不断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影响和改造区域生态环 境,在区域尺度上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7]。据有关研究,土地生态功能多达15种以上,其中碳氧平衡法研究的对象较为稳定,也普遍运用于各种生态用地[8]。 植物生态系统是固碳重要的“汇”,也是释氧唯一的“源”,区域生态用地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交换CO2和O2,从而对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动态平衡发挥关键作用[9]。从释碳耗氧角度而言,在人类活动中的化石燃料燃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生物生化作用和人类自身的呼吸作用均会释放CO2,消耗O2。根据碳氧平衡和生物量法测算固碳释氧能力,分别有: DC=CE+CC+CP,DO=OE+OC+OPMC=DC×1000/(365×n)MO=DO×1000/(365×m)NC=SC×1000/(365×n)NO=SO×1000/(365×m) 式中CE、OE—化石燃料燃烧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CC、OC—生物生化作用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CP、OP—人类自身呼吸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MC—释碳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MO—耗氧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m—单位等效森林面积释氧系数,取值50千克/(公顷·天);n—单位等效森林面积固碳系数,取值68千克/(公顷·天);SC—生态用地一年固碳量(吨/年);SO—生态用地一年释氧量(吨/年);NC—生态固碳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NO—生态释氧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 当碳氧平衡时,N/M=Q0,其中,Q0—大气碳氧平衡贡献率,固定值为60%。 由此可得:CP=SC/Q0-CE-CCOP=SO/Q0-OE-OC 1.2.2水环境承载力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 武汉天兴洲生态旅游 环境承载力研究 ●胡晓婉赖梅东褚艳玲 IndustrialEconomy【产业经济】 25

旅游景区环境整治方案.docx

旅游景区环境整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为加快太行旅游度假区创建5A景区,构建美丽,市工商局决定从8月下旬到12月底,在全市旅游景区内外及沿线道路深入开展环境集中整治,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取缔旅游道路两侧店铺占道经营,以清理旅游道路两侧无照经营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合力攻坚,达到优化旅游生态环境总目标。 二、整治范围 1、重点景区。 2、旅游道路沿线。 3、城区四环路沿线。 三、整治标准 1、市场、摊点整治到位。重点景区周边及重要旅游道路两侧无违章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经批准设置的各类摊点必须按照划定的经营区域和经营时间进行经营,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整洁。沿路店铺一律实行店内经营,不得在店外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2、查处无证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对景区内和景区周边区域及重点旅游道路两侧无证经营坚决予以取缔,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3、由乡镇牵头、工商分局配合,开展本辖区旅游安全专项整治。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旅游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从八月下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8月26日至8月31日)。各工商分局全面部署集中整治工作,成立太行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小组,制定整治实施方案。 2、集中整治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按照整治标准全面开展整治工作,达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3、巩固提高阶段(10月1日至12月31日)。逐步实现旅游道路沿线门店整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五、保障措施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为做好旅游道路环境整治工作,市工商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由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各工商分局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场科。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

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浅析 【文章摘要】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旅游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曾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旅游高峰期交通拥挤、景点人满为患、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旅游体验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呈现升温趋势。本文就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般概念与构成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形成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旅游经济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旅游业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旅游市场的合理运行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它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分别用“旅游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容量”等来表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意思。本文采用的是“旅游环境承载力”这一表达方式。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话语而深入人心的。1990 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业界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定义:在维护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 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可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在国内外众多的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中,对旅游业实践中所遇到的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的概念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旅游环境承载力(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 ment)的概念则是由Lapage 在1963年首次提出的。真正深入地研究是到1977 年, 由Lawson 等人写了《旅游和休闲的发展:旅游资源评价手册》,其中专门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问题。 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环境承载力定义为: 在不会引起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发生恶化以及旅游质量的出现不可接受下降

漓江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摘要任何旅游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赢得经济利益得前提下,怎样保持既有旅游生态环境,使之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对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以漓江为例,阐述这一影响,并试图给出计算模型,分析漓江旅游环境现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漓江承载力模型承载力指数 漓江是桂林人的母亲河,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承载,是国家级旅游风 景名胜区,是享誉世界的旅游明珠“项链”。侠义的漓江是指漓江桂林到阳朔江段,总长83千米,俗称“漓江百里画廊”,桂林旅游的精华之一。 研究漓江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Tourist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简称TEBC),目前大多数人比较认同北大博士崔凤军的定义: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地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 本文试从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入手,量化解析漓江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1 国外研究概况 二战后,各国均努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旨在增加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各国人民的交往和科学文化交流。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旅游趋向大众化和社会化,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各种各样的旅游胜地。在旅游旺季,某些旅游地出现拥挤现象,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实际规划人员和旅游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意识到,任一旅游地或区域接待的旅客量在一定时间内应有一定的限度,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不受破坏,并使绝大多数旅客满意。1963年,拉佩芝(Lapage)首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环境承载力) 的概念,但未作深入研究。在整个60年代,旅游环境承载问题未得到广泛的重视。进入70年代以后,生态学家与环境学家开始意识到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重要性。生态学家斯特里拉(Streeter)警告道“旅游要维护旅游场所的质量,避免破坏舒适的气氛和野生动物。”1971年,环境学家利牧(Lime)和斯汤奇(Stamkey)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讨论。此后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有关“旅游海岸的承载力”的论述(D.Pearce,1986)、“美国国家公园的旅游承载能力”的研究(I.J.Lindsay,1986)等等。在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年度报告(1978-1979)中,正式提出了旅游承载容量的概念,此后,一些国际性的旅游研讨会也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有过专门的讨论。④ 1.2 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相关研究也较滞后。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特别是由于国家关于促进内需,改革休假制度的政策出台,大大刺激了人们出游的欲望。2002年,国内旅客已逾7亿。而原有的旅游基础薄弱,供给与需求矛盾较大,旅游环境承载

第七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业务

第九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业务 教学目的:熟悉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基本理论,了解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认证;理解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熟悉旅游景区卫生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区环境管理基本理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旅游景区卫生管理 第一节旅游景区环境概述 一、旅游景区环境的概念 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们的旅游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环境下实现的。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旅游景区环境则是指所有能影响旅游景区建筑物的质量及其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各类因素,包括A的要素以及物的要素。旅游景区环境是景区旅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拥有良好的旅游环境的景区必然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以及对游客有较_大的旅游吸引力。 二、旅游景区环境的构成及其特点 1.旅游景区环境的构成 旅游景区环境是一个系统,它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 1)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是景区环境的中心要素,馋是旅游景区环境系统_中的重要因素,是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在旅游景区环境中,旅游吸引物是相对变动的要素,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当旅游吸引物受到的损害超过临界点后,它会反过来作用于旅游环境系统中的其他要素。 2)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景区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可以说。景区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旅游者展开的。旅游者进入景区后要与环境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发生关系,如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等。当旅游者的数量超过环境容量时,它会引起旅游景区环境的破坏。 3)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者是旅游景区的主要的旅游服务提供者,他们在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其开发的方式和程度及经营历年都会对景区环境产生影响。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盆,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增加旅游景区资源的利用强度,从而对景区的环境造成~定的损害。 4)当地居民。当地居民是旅游景区的原始居住者,其中有些居民在旅游景区开发后或参与景区经营活动,或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活动,他们与其他利益群体的关系会对景区环境的好坏产生直接影响。 5)当地政府。在我国,当地政府是旅游景区的主要管理者,而非主要经营者。政府制定的旅游法规和政策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环境的保护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政府应当在鼓励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应该首先做好旅游业的总体规划、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规划,并制定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及保护措施。 6)自然突变。自然突变主要是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改变景区的景观特征。如地震、泥石流、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突变的发生可能使景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甚至不再适合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景区环境的特点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

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查 您好,耽误您一些时间,我是XX大学的一名学生,应专业要求需完成旅游景点环境状况调研,感谢您抽出时间参与本次调查,本人承诺本次调查为匿名形式,不会涉及您的任何隐私。此次调查仅用于学术研究参考,无任何商业用途,请放心作答,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1. 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 B.20-40岁 C.40-60岁 D.60岁以上 2. 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专科及以上 3. 您平时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吗? A.很关注 B.偶尔关注 C.一般 D.很少关注 E.基本上不关注 4. 您注重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吗? A.关注 B.还好 C.无所谓 5. 您认为一个景区吸引你的是什么? A.优美的环境 B.热情的服务 C.独特的风格 D.其它 6. 您认为各旅游景区危害较大的是哪些问题? A.垃圾污染 B.水污染 C.空气污染 D.嗓音污染 E.光污染 F.超规模接待旅客 7. 若在景区内看到有掉在地上的垃圾,你会主动捡起来吗?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8. 当附近没有垃圾箱时,你如何处理手头上的垃圾? A.就地扔了 B.先不扔,等看到垃圾箱时再扔 C.看情况

9. 当你看到景区有乱扔垃圾或者有其它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A.上前去友好物质,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直接去景区管理处举报 C.发微博辱骂他们 D.不予理会 10. 您认为景区的环保工作目前应该改善哪些方面? A.垃圾处理 B.水道清洁 C.改善空气质量 D.对旅客景点环保意识的教育 E.其它 11. 你愿意当一名环保志愿者吗? A.愿意 B.不愿意 C.无所谓 12. 您对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