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①

张完英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福建建阳354200)

摘 要: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以及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构成,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是其资源空间因子,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空间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卡口作用,属于不完全游道;三港—黄岗山一线的日卡口承载力为1450人次Π天,年卡口承载力为359020人次Π年。这一环境承载力可作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量限制量。

关键词: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卡口容量法;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7)04-0070-04

Eco-tourism E nvironmental Bearing C apacity of Wuyi Shan N ature R eserve

ZH ANG Wan-ying

(T 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M inbei V 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 ollege,Jianyang,Fujian,354200)

Abstract: We measured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Wuyi Shan Nature Reserve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com ponent of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And the re2 sult shows that the limitation factor of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Wuyi Shan Nature Reserve is its re2 s ource space factor.The Sangang-Huanggangshan tourism route has an apparent limitation in fluence on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spacial bearing capacity of Wuyi Shan Nature Reserve and belongs to imcom plete tourism route.The pass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angang-Huanggangshan is1450pers on-time per day and359020pers on-time per year.And this bearing capacity can be used as the limit of the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Wuyi Shan Nature Re2 serve.

K ey w ords: eco-tourism;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pass capacity method;Wuyi Shan Nature Reserve

一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及内涵

目前关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Eco-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ECC))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笔者倾向于孙道玮先生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所下的定义:“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甚至保护、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1]可见,科学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及其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传统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区别:一方面,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着眼于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和改善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而传统旅游环境承载力着眼于发展当地经济,虽不破坏生态平衡,但生态保护目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主体不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主体是一般旅游者,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主体是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者比传统的旅游者更具有环保意识,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除了满足旅游需求外(如好奇),更重要的是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充分考虑到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旅游环境承载力在这一点上考虑相对不足。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内涵:(1)保护环境是生态旅游的前提,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生态旅游的目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人口、经济三者持续发展,在自然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旅游环境承载力。(2)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在当地经济实力允许范围内的旅游环境承载力。(3)生态旅游对旅游

2007年7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07第32卷第4期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ocial Science Edition)V ol.32N o.4

①收稿日期:2007-05-30

 作者简介:张完英(1969-),女,福建建瓯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

者来说是有责任的旅游活动,因此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能

够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能够保持良性循环的旅游环境承载力。(4)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地方经济得到良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地方文化得到保护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更好的保护、改善和发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

二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及构成(一)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基本特征

1、时空分异特征。从时间分布上看,旅游活动具有季节

性。由于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当地居民的心理因子和管理的适宜性等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由这些影响因子决定的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也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最终决定了上述承载力分量的“和”,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时间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作为旅游环境承载力基础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生态恢复力、敏感性等特征存在空间差异,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心理也存在区域性差异,因此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空间分异特征。

2、静态与动态特征。静态特征主要是由旅客进行某一游

览活动所必需的停留时间决定的,在游览活动过程中,环境承载力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动态特征是指由停留时间的有限性和旅游区开放时间的无限性这一关系决定的,这一特征决定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段内可以达到可观的数量。

3、可控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并存。按照人类活动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控制能力,可把影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分为可控性因素和不可控性因素。一般而言,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之中,资源空间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刚性大,弹性小,而经济承载力、环境管理承载力弹性较大,较易调控。因此,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增长的瓶颈通常是资源空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心理承载力。

(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构成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不是个体概念,而是一个体系概念。依据其影响因子可以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分量:即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经济发展承载力、旅游地社会心理承载力

图1 福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示意图

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测定

(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限

制因子分析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现存

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状况良

好,生态环境优越。区内各旅游景点在空间上呈离散型分布,

方向、距离相差较远,各旅游区之间不会造成相互冲突或重叠,有助于游客的分流扩散,给保护区的旅游环境带来了相应的舒缓空间,因此生态环境承载量不可能成为本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保护区位于闽北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沿海城市较落后。但武夷1

72007年第4期张完英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山自然保护区内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深厚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保护区可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实现社会经济的跨步式发展,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赢得深厚的经济基础,因此社会经济因子也不是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子。鉴于生态旅游的开展会促进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居民对游客和旅游活动持欢迎态度,社会心理环境容量也不可能成为武夷山地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可见,只有旅游环境空间承载量存在着保护和开发的问题,有可能成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瓶颈。有效地控制保护区环境空间承载量,不仅能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让游客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又可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有“一心二区三线”,一心即三港休闲娱乐接待中心(保护区的管委会所在地);二区即大竹岚生态科普旅游区和桃源峪生态保健旅游区;三线指三港—黄岗山生态精华旅游线、皮坑—三港溪瀑民居旅游线和皮坑—中亚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站科考旅游线。其中,三港—黄岗山旅游线路是整个保护区旅游线的精华,绝大多数游客进入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登上华东第一峰,领略“华东屋脊”的风采。因此,三港—黄岗山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承载力起到了控制作用。综合分析表明,决定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是三港—黄岗山旅游线上的资源空间因子。研究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港—黄岗山旅游线的时空划分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变异性和空间差异性要求结合旅游区现况进行时空划分。三港—黄岗山旅游线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旅游线路,游客进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要登上黄岗山顶。三港是九曲溪的源头,是保护区内各条旅游线路的中心枢纽,也是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服务中心。在三港,游人可以参观自然博物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桐木教堂、茶艺馆、山艺馆、虎牛戏斗雕塑等。从三港到黄岗山顶只有一条通行公路,全程约29公里,属不完全旅游道。沿途可以看到古木集萃(有银杏、柳杉、枫树、南方红豆杉、香榧树、苦槠等)、千手观音杉等景观,欣赏垂直植物带谱,脚跨江西、福建两省登上华东第一峰,领略“华东屋脊”的风采,其旅游示意图可见图1。

在时间上,三港—黄岗山这一旅游线无营业时间限定,游程较长,山势陡峭,沿途有11个景点,游客一般在7:30左右出发,9:00左右到达黄岗山顶。17:00后游客陆续下山,到18:30游客都已下山回到三港。因此,三港—黄岗山这一旅游线有效利用时间是7:30至18:30,可将此12小时视为生态旅游区开放时间。另外,该区一年中4月15日到10月15日的6个月为旅游旺季,10月16日到11月15日,2月中下旬到4月中上旬的3个月为平季,其余为淡季。但周末、节假日游客较工作日多,每年的暑假为保护区旅游高峰期。

(三)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的调查

1、确定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的原则。(1)最小化原则。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要坚持最小化原则,要以景区内生态最脆弱点和游客可能会比较集中的“热点”地区(点)的环境承载力为标准来确定整个景区的环境承载力。(2)保护第一的原则。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目的是为景区保护以及保护管理措施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当经济效益与保护目的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不受到破坏。(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值虽然对我们的保护管理措施的制定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景区环境承载力要根据景区接待的主要游客对象、不同季节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还应结合景区资源监测情况进行随时调整。

此外,在绝对保护的基础上,还应坚持尽量满足旅游者游兴和观光的需求的原则。

2、确定单位游客占用合理资源空间。确定单位游客占用合理资源空间指标是合理计算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极为关键的环节。有关资料将风景区单位长度(面积)指标分为三级(见表1),反映旅游地资源空间承载力的大小,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表1 风景区单位长度(面积)指标分级[2]

指标单位长度(MΠ人)单位面积(m2Π人)分级

基本型35三级

一般型 4.520二级

宽松型9100一级

由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追求幽静的环境氛围,因此游客占用的合理空间要比一般旅游地大。结合三港—黄岗山旅游线生态旅游区的资源特点以及游客的旅游方式,并咨询相关专家,确定单位规模指标为60mΠ人,游完全程旅游线所需时间为3小时,其中返程时间约1小时。

3、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的调查方法。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具有可量测性,因为生态旅游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变化于一定的阀值之内。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的调查方法,一般以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承载力作为生态旅游景区的承载力。适用以下公式:

T=∑

m

i=1

D i+∑

p

i=1

Ri

式中T为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D i为第i个旅游景区承载力,即第i景区内各景点承载力之和;R i为第i景区的线路承载力,M、P分别为景区和景区内道路数量。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各个生态旅游景区比较分散,而三港—黄岗山旅游线上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价值很高,景点分布比较集中,开发的时间较久,开发条件良好等优势,使得三港—黄岗山旅游线成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精华线路。因此,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空间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卡口作用,其生态环境空间承载力的计算适宜用卡口容量法进行计算。

4、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的计算。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由游览的方式和可游览的路程或空间来确定。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采用一票制,且游览三港—黄岗山是游客进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且这一旅游线只有一条通道,为不完全旅游道,是保护区游人的必经之路。因此选择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为卡口,其环境空间承载力主要由旅游道全长、基本空间标准、游客的游览时间来控制。

27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2卷

三港—黄岗山旅游线的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采用不完全游道的卡口容量计算法,公式:C=M÷[m+(m×E÷F)]×D。式中:C为环境日承载力(人次Πd),M为游道全长(m), m为基本空间标准(m),F为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min),E为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min),D为周转率(D=景区全天开放时间Π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第一,计算三港—黄岗山旅游线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日承载力。三港—黄岗山一线游道全长29000m,游客占用的合理空间标准为60mΠ人。该景区全天开放时间为12h,游完该景区需3小时,返程需要1小时。计算结果显示日卡口承载力为:C=29000Π(60+60×60Π180)×12Π3=1450(人Π天)。

第二,计算三港—黄岗山旅游线生态旅游环境空间年承载力。地势、季节、气候、风俗习惯、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的计算结果淡旺季节区别十分明显。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绿涛旅游服务公司2000年游客统计资料显示,4月15日至10月15日旺季共184d;10月16日到11月15日,2月15到4月14日之间平季91d;其余为淡季90d。旺季以理论日容量100%计算,平季以60%计算,淡季以10%计算较为合理。

另外,三港—黄岗山旅游线生态旅游环境空间的年卡口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为:旺季:184×1450=266800人,平季:91×1450×0.6=79170人,淡季:90×1450×0.1=13050人。最终,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的生态旅游环境空间承载力为: 266800+79170+13050=359020(人Π年)

(四)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

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3]。

三港—黄岗山旅游线是一个天然的生态野趣园。区内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高达95%,地带性植被主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空气的自净能力强,水质良好。景区开发者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自开放以来景区仍能保持生态原貌,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当高。

(五)旅游地社会心理承载力

旅游地社会心理承载力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武夷山生态旅游区远离居民点,旅游地居民社会心理容量较大。再者生态旅游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对游客和旅游活动持欢迎态度。

四 结论与建议

(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承载力测算结果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的日环境承载力为1450人,年环境承载力为359020人。执行这个容量,对于保护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满足游客游兴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游客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和接待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三港—黄岗山旅游线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一日游的环境承载力空间限制因子,所以这一环境承载力可作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力限制量。

(二)完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建议

1、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已经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定为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为武夷山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目前应该加速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

2、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基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两片核心区相互隔离,核心区与周边地区之间没有缓冲区,建议建立生物走廊带,连接黄岗山与猪母岗两片核心区,并区划建立核心区周围的缓冲过渡带;对核心区实施绝对保护,对缓冲区实施相对保护,对实验区天然林实施禁伐保护,对实验区居民点、道路附近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树木以及其它名木、古树实施挂牌保护;主要在实验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将黄岗山旅游线路到达点限定在主峰,让游客远眺山地景观。

3、在三港—黄岗山沿线上,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整治路面、修建扶手、休息亭、解说牌、生态型垃圾桶等;二是完善产品结构,在桐木关设一自行车租赁点,游客从桐木关到黄岗山可以进行徒步旅游或骑自行车旅游;开放现有的正山元勋茶厂,使游客了解茶叶的制作工艺,方便游客购买;改建现有绕水楼,使其成为具有武夷山农家风格的餐饮接待点,整治小型农业观光园。

4、利用导游疏散游客,或是限额售票或提高门票价格,或是划定范围实行临时封闭,抑或选择若干同类区域轮流开放或间歇式开放等措施,严格控制三港—黄岗山旅游线的游客量,适度调控旅游规模。同时,加快三港—黄岗山旅游线以外的景点、景区的开发和建设。

5、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生态旅游环境管理容量弹性大,不断培养并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使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得到充分利用。

6、加强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与绿涛旅游公司紧密协调,及时监测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不断地分析与预测生态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解决与补救存在的问题,确保生态旅游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多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旅游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道玮,俞穆清,等.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

森林公园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1):58-

61.

[2]张文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4:72.

[3]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3

-166.

(责任编辑:杜云南)

37

2007年第4期张完英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包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 2.学会按照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做个生态旅游者 难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教学用具:景观图片、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对旅游地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为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消极影响是大量游客的到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 无意的,我们每一个普通游客的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环境破坏。 ①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破坏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②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会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③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2、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当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漫画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的故意破坏,那些缺乏社会公德的游客应该受到谴责、批评,甚至是严 厉的处罚。 措施解决问题。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1996年,怒江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鉴于怒江自然保护区和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高黎贡山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200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怒江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由于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1992)119号《关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1994—200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0)34号批示,将原怒江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 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 通知》(林计财规字[2000]64文)。 ●《关于下达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 [200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4)。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01—2005,GEF)。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 ●《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1996—2010)。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怒江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 (1999)。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五”发展规划》(2001—2005)。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工作“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 (1996—2010)。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 咨询继续考试2020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列哪项可不作为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A.功能区划 B.确定保护对象 C.基础设施建设 D.管理政策设计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下列情形可以不区划缓冲区: A.与另一个保护区相连 B.主要保护对象单一 C.外围与另一个保护区核心区相连 D.外围是森林公园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局址建设内容不应包括: A.场院工程 B.业务用房 C.辅助用房 D.住宅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不应包括:

A.环境容量测算 B.旅游资源评价 C.旅游区划 D.经济效益分析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我国主要依据下列哪个因素进行自然保护区分类的? A.管理目标 B.主要保护对象 C.主管部门 D.政府层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确定自然保护区边界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A.主要保护对象习性 B.自然分界 C.经济发展条件 D.社会发展水平 E.以上都不是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2.自然保护区监测一般包括几下几方面: A.生物多样性监测

B.关键物种监测 C.环境监测 D.自然资源监测 E.社区监测 F.旅游监测 用户答案:[ABCD] 得分:0.00 3.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为: A.缓解保护利用矛盾 B.社区发展 C.提高保护效率 D.增强保护区功能 E.兼顾开发活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4.总体规划最主要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A.自然性 B.协调性 C.综合性 D.长期性 用户答案:[ABD] 得分:0.00 5.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一般划为: A.核心区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论文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从生态旅游的渊源说起。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可以概括为,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 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与要 求: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4)重视当地人利益。(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有了规范的措施后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今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的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以保护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与自然保护确是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还专门组成了“哥本哈根”组织。中国也意识到了环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144536 旅游管理论文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尽管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开发已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不少区域付诸实施。然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如何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1 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1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量60%,管理费用每年缺口占需求量的26%。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科研、交通、通讯等设备,许多保护区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均无法正常发挥。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则为自然保护区开辟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可以为国家增创更多外汇,为保护区筹集更多资金。 1.2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让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受益,而且让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受益。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促进地方餐饮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等得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部都有居民定居,“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存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矛盾,且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发展生态旅游则可缓解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和周边居民及当地政府的关系,使直接受益的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工作当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计财司”)会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以下简称“保护司”)负责总体规划的审核、批复和实施监督工作。 第四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完成综合科学考察、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规划技术深度必须达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 20399-2006)的要求。规划期一般为10年。 第五条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总论、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现状及评价、基本思路、主要建设内容、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与能力建设、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9个部分,具体见所附编写要求。 第二章规划上报 第六条总体规划编制或者修编完成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和审查。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禁止开发区域的有关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同时,要广泛征求所在地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交通、旅游等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意见。 第七条总体规划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行文上报国家林业局。上报的材料包括: (一)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上报文件;

中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完整名单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474处截至2018年6月 北京市(2家)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家)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家)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家)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29家)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家)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

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24家)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甑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49家)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砬子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洞山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朗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市(2家)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家)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起步晚、基础差、发展的速度快。从内外接待来看是先国外、后国内,以接待国外带动国内旅游。现在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无烟工业”产业。它在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中,独具“朝阳产业”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部门、地方、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我国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1.工业“三废”造成对旅游的严重污染?据有关方面 报导,昆明滇池、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旅游区,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有的形成沿江段污染带,例如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汇流处形成了一条长年不消的黑色污染带;江苏苏州著名的寒山寺下有一条黑臭的河流是造纸厂排放液所致,使得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的大佛和寺院大煞风景,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又据了解,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这些年来污染呈增长趋势,山下共有市属企业150个,乡镇企业95个,监测数据表明,每年废气排放量达92.7亿标立方米,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中等污染状态。大气污染还引来酸雨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的危害,峨眉山顶冷杉大片死亡。这些都是工业“三废”对文物古迹造成的腐蚀和灾害。?

2.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以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各种类别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已有30多家,生活煤灶273座,每年排烟尘22.5吨,烟尘和二氧化硫分别超标率为100%和46.2%,生活污水年排放约20.2万吨,使景区内水体质量逐年下降,景区内垃圾每天总量约6.5吨,有的不加处理,有的埋于林内,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种种生活污染,影响了游客的欣赏情趣和游览心境。 3.旅游区内资源和景观的破坏与日俱增?许多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渡假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随意砍树、采石、偷盗国家保护的野生生物、修建违章建筑、设置过多的旅馆饭店、辟地摆摊设点、任意开辟索道,随地抛弃垃圾和果皮等等。 例如峨眉山风景区内开荒种植黄连木;海南省青皮林保护区内开采矿石;青岛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辽宁千山风景区的开山采石,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偷猎大熊猫,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大量捕杀野象以及峨眉山、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石碑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 2007, 16(1): 253-256 https://www.docsj.com/doc/9412800169.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docsj.com/doc/9412800169.html,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总局事业费项目(2006) 作者简介:贺昭和(1964-),男,副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E-mail: 2006zhiling@https://www.docsj.com/doc/9412800169.html, 收稿日期:2006-08-2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贺昭和,秦卫华,王 智,徐网谷,蒋明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议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253-04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 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场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后避难所。自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经历了50年的建设和发展,至2005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4994.9万hm 2,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区域分布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并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2005年),我国84.8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6.27%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生物的最后栖息地。一批国家级保护区通过重点建设,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锡林郭勒、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云南西双版纳、西藏珠峰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内蒙古达赉湖、辽宁大连斑海豹、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海南东寨港、青海青海湖等2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存在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少,经 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长期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局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水平低。近几年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迅速,但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除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外,几乎无力进行管护和科研工作。根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仍有40.5%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25.1%保护区未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尤其是缺乏技术管理人员。 (2)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矛盾复杂。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逐渐深入,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将触角伸进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保护区被动调整,保护对象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活动,如砍伐森林、滥挖药材、盗猎、滥渔等一直存在。 (3)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专门法律法规仅有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要求,亟待出台《自然保护区法》等相关法规体系。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功能及主要方式 2.1 保护区生态旅游及其特点 生态旅游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任务责任的旅游方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流行、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很多,包括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应对自然区域的保护做出直接的贡献、对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尊重当地现存文化并予以恰当的解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生态旅游现状情况 (一)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二)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区域和城郊的一些风景区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湘区武陵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米3,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我国水污染的范围也在扩大,全国135条受污染的城市河段中,52条严重污染,其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饮用标准了。如饮用滇池水源的地区,已成为昆明市传染病和许多疾病的高发区。黄河断流达266天,87%的河段水质达四级污染,尤其是近几个月来,黄河干流中游河段遭到严重污染,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下面呈酱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异味,鱼已死光,连浇地都不能用,对河南省沿黄河各城市饮用水造成危胁。这是黄河历年来发生的最严重污染。而且是一次流域性污染。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 (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写内容要求 一、总论要求。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价值、规划编制的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及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类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必须与国务院批复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一致),以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 思路、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概述)。 二、自然保护区概况要求。包括位置与范围、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自然环境、社区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等。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四至边界。 (二)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包括历史沿革、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管理及执法权限等。 (三)自然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等。 (四)社区情况。包括从区内和周边两个角度,论述行政区域、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核心区、缓冲区如果有常住人口的,要单独描述)、公共基础设施、地方经济情况和社会发展等。 (五)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土地与资源的权属(国有土地要注明林权证上所标明的使用权人)、地类构成、利用程度等,集体林区要说明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林权流转、林地使用及林农合法权益保护等情况。 (六)基础设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基本交通、电信等情况,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 三、保护现状及评价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现状、保护管理评价等。· (一)保护管理现状。包括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保护管理评价。包括自然资源评价,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湿地、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其中主要保护对象还需明确分布区域、分布方式、多度或频度。保护价值评价,要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面积适宜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管理评价,要从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管理队伍、管理权限、管理水平、信息化、科研宣教能力、社区协调、自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要从管理难度、发展基础、社区矛盾、特殊困难等方面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向,并体现在规划任务中。如果是二期及以上总体规划,要认真总结前期实施情况(包括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期工作设想和落实措施。 四、基本思路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期限及目标、总体布局(区划原则、依据、方法,详细描述各功能区界限、面积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等。 五、主要建设内容要求。包括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众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等。 (一)保护管理。包括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保护站、点及分区管理的范围和面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措施、生态恢复、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措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项目。 (二)科研监测。包括科学研究、生态与资源监测项目及内容(要有针对性、连续性,如果与科研机构或大学合作开展的工作要单独注明)。 (三)公众教育。包括公众教育、区内和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包括实施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社区发展扶持等项目,要明确区划、项目布局、环境

武夷山风景介绍

武夷山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核心景区位于三姑度假区旁,距市中心约十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可乘坐飞机、火车、汽车抵达三姑景区附近. 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不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山川景色亦幻莫测,瑰丽多姿。现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 自然遗产:①"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它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②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具有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③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④世界昆虫种类最丰富地区。 大王峰 因山形像当官人的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它雄踞九曲溪口,是进入九曲溪的第一峰,海拔530米,四周崖峭壁,山顶古树参天。 玉女峰 位于九曲溪第二曲溪南,因其酷似婷婷玉立少女而得名。“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就是玉女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玉女峰山顶上草木苍翠欲滴,如发如髻。玉女形象成为武夷山的象征。 天游峰 耸立于九曲溪之中心地段,攀登826级石阶后,即可抵达峰巅的一览台。站在山顶放眼眺望,武夷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故名“天游”。峰顶建有天游观,古朴典雅,游客夜宿观内,可夜看星河,晨观日出,为武夷山第一胜景。 九曲泛舟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盘绕山中九公里,共九曲十八弯,故名之“九曲溪”。到武夷山一定要做竹筏哦,当你乘上古朴的竹筏泛舟于山光水色之中,如融入神话般的境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水帘洞 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如悬挂的两幅珠帘。 桃源洞 武夷山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内,四面环山,桃林片片,石桥下溪涧流水,走入其中,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一线天、虎啸岩、云窝等景点也是值得一去的哦~

论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潘景梅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者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同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其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通常是保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和民间风情风俗之处。此外,生态旅游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和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保护性特征。 3、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DOC)

目录 目录 (Ⅰ) 摘要 (Ⅱ) 前言 (Ⅲ)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 1.1 生态旅游的定义 (1) 1.2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1)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意义 (2) 2.1 自然保护区选择生态旅游可减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威胁 (2) 2.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2.3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体现为人类服务的存在价值 (3) 2.4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 (3) 2.5 加强民众保护意识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 (3) 3 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措施 (4) 3.1 全面规划,有序发展 (4) 3.2 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 (4) 3.3 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 (4) 3.4 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 (4) 3.5 严格控制规模,避免城市化 (5) 3.6科学解决能源问题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专项旅游形式发展非常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 Abstract: Eco-tourism as a new special forms of tourism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a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 great significative.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s ecotourism environment

旅游景区规划——以武夷山景区为例

旅游景区规划 ——武夷山风景区 目录 一、准备 二、确定开发目标 三、可行性分析 四、制定方案 五、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六、实施 七、监控反馈 八、调整策略 一、准备 武夷山三国时别名为正平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风景区,具有极大的旅游吸引力,其丰富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更是值得我们对其加以保护和开发。同时政府大力支持武夷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给予充裕的工程运行费用,景区开发商与政府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也给与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善该旅游景区的规划。武夷山自身的不断提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出色的景区规划精英们也赋予了其进一步发展与良好的机遇。 二、确定开发目标 增加旅游收入,保护文化遗产,增加就业机会,协调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保护自然资源,改善景区旅游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调整全市的产业结构,力求把旅游业形成为纽带产业,形成"旅游兴则百业兴"的经济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刺激消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以建设国际精品的旅游胜地为核心,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发展区域旅游为重点,在巩固提高旅游目的地功能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集散地功能,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充分

体现特色;建立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体系健全、运转协调的支柱产业。实施旅游精品战略、酒店提升战略、国际中小型会议战略、区域龙头战略、旅游带动战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实现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全面保护,逐步开发;景区建筑宜疏不宜密,宜少不宜多;服务点要分散,不要集中,不能城市化(后被杨廷宝教授充实发展为“武夷建筑原则”,即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宜藏不宜露,宜淡不宜浓)。 三、可行性分析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北部,江西省的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23处,中国第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是全国唯一一处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著名旅游圣地。 武夷山目前拥有航空、铁路、陆路三大交通系统,其中武夷山机场为国家一类口岸,并已开辟了二十几条旅游航线,横南铁路贯通全境。 武夷山拥有独特、宝贵发自然遗产价值,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武夷山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是稀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是世界著名的额模式标本场地。总之,武夷山从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突出价值。 四、制定方案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以“全面保护,充分利用,逐步开发”为指导思想。其规划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严格保护山林、古树、文物;大型服务设施应建在游览区外,以保持景区的安静与风貌;风景建筑设计要特别注重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规划方案将风景区划分为三个大游览区、一个旅游服务区和一个生产管理区。三大游览区包括11个景区、138个景点: 九曲溪游览区 包括武夷宫景区、九曲溪景区、云窝景区、天游景区、桃源洞景区及三仰峰景区的101个景点,于武夷宫及星村各设一个一级服务点;在天游、云窝、三仰峰等设二级服务点5处。 溪南游览区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9412800169.html,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作者:徐贵华何显升杨万柳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迅速发展起来。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由于旅游业务的开展可能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做好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的完好性。本文以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要保护自然环境,又要维护自然保护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旅游活动。由于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原始性极大吸引着人们的兴趣。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拥有高等植物333科1628属49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数量为5纲37目114科379属72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74种,此外,区内还有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五大江河。铜壁关保护区内众多古老生物类群和众多古老原始的动植物种类,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显得极为重要。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1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良好的资源和环境会充分吸引游客,在精心保护以及处在良好状态下的各种景观能更好地激发人们旅游的兴趣,能够有效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消费方式的形成。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1.2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促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发展 (1)旅游业在资源消耗上较少,环境成本较低,对资源和环境很少产生直接的硬消耗,可有效促进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2)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一些资源消耗比较大的传统产业,有效降低污染的排放量,减少生态破坏。(3)旅游业可以有效促进生态脆弱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一般情况下,较为贫困的山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往往会破坏自然环境,比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砍伐等。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避免人们破坏环境行为的出现,从而使自然资源和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4)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给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生态旅游可以促进景区收益的增加,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增加了一些资金投入,同时,有些地区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