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万艳芳

201302411101

【摘要】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旅游地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如此一来,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游环境承载力的进程、科学内涵、特征、功能、组成体系及成就与不足,并预测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承载指数;持续发展

注:文章主题的确定来自于今年国庆节三峡大坝旅游区免费新规的出台,带动了游客“井喷,以及去年黄金周因人气太旺而发生游客滞留事件的九寨沟景区,使我不能忽视旅游环境超载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己对环境承载力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我了解旅游承载力的决心。首先进入中国知网,选择文献全文,输入“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进而出现大量关于旅游承载力的文献,然后挑选需要的材料即可。

引言

随着国内旅游业市场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本文将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国内主要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一)国内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最早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红红(1983)在《城市规划》中,对“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刘振礼和金健(1985)的“特定区域旅游规模”

之研究,对旅游容量问题从概念体系和计算方法上行进了最初尝试。保继刚(1986)在系统阐述旅游习境承载力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颐和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并计算其大小,提出了宏、微观两方而的调控措施。丁文魁(1988)在其所著的《风景名胜研究》中认为,风景区容量的测算指标是一个复合性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单位规模指标、风景区的最大可容量、风景游览空间和设施总而积、周转率高峰日容量、年容量等。总体看来,这一时期我国学者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有所关注,但仅仅处于初步的理论认识和相关概念的引进和介绍层次上。除了保继刚对颐和园进行了量化研究外,大多数学者还只是从理论上认识和研究该问题。

(二)国外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发展,经历了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过程。承载力起源于马尔萨斯时代。马尔萨斯是首先发现环境限制因子对人类社会物质增长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之一,而承载力这个词的概念最早由比利时生物学家P. E. 弗胡斯特(P. E. Forest)于1838年提出,并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旅游环境承载力一词由拉佩芝(Lapage)于1963年提出,当时没有做深入研究。到1971年,利姆(Lime)和斯坦奇(Stankey)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此后关注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学者逐渐增多,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二. 旅游承载力的科学内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完善。较具代表性的是崔凤军(1995)给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他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的人数,它是由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心理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四项组成,具有客观性和可量性、交易性和可控性、存在最适量和最大值等特征,同时又是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并将容量划归为承载力的一个分量(即为承载力中的资源空间承载量)并结合实证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旅游承载力指数方面做了相应的研究。

三.旅游承载力的特征

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部流动与输入输出而形成的开放系统,其结构、组成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绝对的变动性。因此,它对于旅游经济的支持能力也具有双重性,即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阑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的变动性—短期的波动和长期的显变。建立在这种特征环境系统之上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特点:

(一)客观性与可量性

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信息诸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不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反映旅游系统结构组成特征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方面的客观性,并可以通一定的手段来把握和计算。例如某一独立景点在一定时段内(指没有经过大规模改造的时段)所能承载的旅游者数量的闭值保持相对稳定,且这一阑值具有可量测性。

(二)变易性

由于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施加作用,如增设新的旅游景点,或由于系统本身的运动变化;因降水增加而引起的湖泊水面旅游面积扩大,均会引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上述两例均为承载力的增加)。因此,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组成上的变化,反映在承载力上,就是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的变动;质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改变,在量的规定性匕的变动表现为指标值大小的改变。

(三)可控性

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实施改造必须在充分掌握其运动规律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适度改造,例如改变旅游资源品类和数量,从而使旅游环境承载力在量和质两方面朝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我们把它的这种特性称为可控性,但这种可控性是有限度的。显然,改变旅游地的性质即它所承受的旅游活动类型变化所造成的旅游承载力值的变动最为显著。

(四)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

最大值或称饱和承载力,是旅游承载的极限,超出此极限值则视为超载。长此以往,旅游环境系统会遭到质的破坏。最适值或称最佳承载力。此点值既能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功能发挥最适,又不

会导致“疲劳一态。经济收益也比较理想,因此旅游规划人员对它最感兴趣。

四.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

2000 年以后,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逐步走向细化与深入,在理论研究方面,不仅是站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探讨,而且逐步开始对各分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从研究对象的类型来看,不仅对一般意义上旅游地的生态承载力、心理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承载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对不同类别旅游的承载力及不同类型旅游地的承载力有所涉猎。

综观2000年以后我国学者的研究,可以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图1 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结构图

(一)生态环境承载量

生态环境承载量是指生态环境自恢复能力所允许的游客数量。其函数式:

EEBC=MIN(WEC, AEC, SEC, EEC)

函数式中,EEBC—环境生态承纳量,取决于4个分量值:

◆WEC—水环境承载量(以水面为主要旅游资源.取WEC=水环

境容量/人均废水产生量,不以水面为旅游景点或不构成主

要环境要素,则取无穷大);

◆AEC—大气环境承载量(对于不产生大气环境污染的旅游活

动类型,可取无穷大;产生大气污染时,AEC=区域大气环境

容量/人均废气产生量)。

◆SEC—固体废弃物作用产生的容纳量。

◆EEC—自然植被(土壤)承纳量,取决于自身接受践踏并恢复

的能力,须通过现场监测获得数据SEC—固体废弃物作用

产生的容纳量。

(二)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

由于旅游者对风景(旅游资源)的欣赏具有时间、空间占有的要求而形成的某一时段内(如一天)的游客承载数量,称为资源空间承载量。其计算公式为:

REBC二资源空间曾,面积/人均基本空间标准

其中基本空间标准因地而异,不同民情、不同游览项目的值不同,它的求得是比较和社会调查的结果。

(三)心理承载量(PEBC}

心理承载量主要表现为居民心理承载量和游客心理承载量,即他们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人/天)和旅游者心理承载量—游客所能忍受的拥挤程度。实践上,后者与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具有量上的一致性,因为空间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是游客对于密度空间的承受标准,因此我们这儿讨论心理承载量主要针对当地居民而言。

游客的过度密集导致的当地居民排斥心理.主要来源于由此引起的交通拥挤、物价指数上涨过快、商品供给不足、社会治安不稳定、环境污染(主要是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冲击过强、占用过多(如水资源、电力资源、生存空间等)。

对于远离居民点的旅游地可以视为无穷大.但一般的景点旅游或多或少地与当地居民点联系,因此调查确认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不容忽视。

(四)经济承载量

某一旅游地综合承载能力大小还取决于旅游经济条件,即满足旅客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图2所列的五大要素中.主导因素(基础因子)是投资的强度和规模。其中组成经济承载量五大要素如下图所示:

图2 经济承载量五大要素构成图

经济承载量主要包括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电话、交通车辆、停车场等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旅游者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DEBC=1}fIN(DEBCi,DEBC2.·…DEBC})

式中,DEBC__经济承载量(少、/日); DEBC——第i种基本要素供给量形成的经济承载分量,DEBC}=Si/D;;S——第i种要素的日供给量(量/ } ) : D;——第i种要素的人均日需求量(量/人·天)。

五.旅游承载力理论的不足

进入新世纪,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研究,用量化的结果来指导旅游业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不难看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待完善和发展。其一旅游环境学家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体系和测量模式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承载力的计算模型主要为单因子的承载力模型为主,对于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的较少。其二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实践指导方面尚不成熟,包括不同类型的旅游地甚至若干同一类型的旅游地都需要各自匹配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才能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符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还有较大的发展和研究空间。

六.总结与展望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实践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滞后性。

(一)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达成了一定共识,但仍存在不足。大多数学者认识到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对于旅游环境承载力基本概念仍未明确界定,较权威、系统而全面的理论研究很少。

(二)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对某个景区或某类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而以旅游目的地或整个城市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很少。与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旅游迅速发展的实践相比,相应领域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欠缺状态,因而会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

(三)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各要素而言,国内学者对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的研究较多,而社会承载力、心理承载力以及目的地整体承载力的研究较少。目前关注最多的是计算旅游资源空间容量值,对游客感知容量、旅游地社会容量等难以直接测定的因素关注不多,定量测算则更少。因而如何通过量化模型科学合理地测量旅游目的地社会心理承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将数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有效结合,来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使该领域的研究科学化、成熟化的必要趋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吴夏楠, 黄倩辉. 我国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092).2014-01-10

[2]张泰城, 肖鹤亮.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国内研究述评[J] (井冈山大学,江西吉安 343000).2010年 ,第2期, 总第221期.

[3]王观远 ,宋书巧.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2011-08-21

[4]王静,李辅斌.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河北旅游学院学报.2008年第四期.

[5]肖来.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金华市为例[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第二期.

[6]陈梦婷.对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分析[J].(合肥学院安徽合肥 230061),2012年1月刊.

[7]彭凤朱晓栋.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及评价[J].先驱论坛,2013年24期

[8]IRMI SEIDL, CLEM A TISDELL.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 From Malthus’ Population theory to Cultural Carrying Capacity[J]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 31) : 395- 408.

[9] STAN KEY H, COLE, D N, LUCAS, R C, PETERSON, M E , FRISSELL S S. The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LAC)System for Wilderness Planning [M] . USDA, 1985.

(完整版)生态承载力评价

生态承载力评价 一、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特性。 1、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 或是指:在不削弱某一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情形下,该区域所能持续支持某一种群的最大生物数量。用生态足迹来衡量时,指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所拥有的生物生产性空间的总面积。 自然环境资源财富来自地球生物圈作用,推动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能源有3种,即太阳辐射能、潮汐能和地热能,为避免重复计算,根据能值理论,同一性质的能量投入只取其最大值。风能、雨水化学能和雨水势能都是太阳光的转化形式,只取其最大项雨水化学能。海潮则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引力所引起,与太阳光性质不同,也应计入,可更新资源只取雨水化学能和海潮能。两者的相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作为研究区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值。 2、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内涵 生态承载力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支持部分;第二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压力部分。 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弹性大小,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则分别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小;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指生态系统可维持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3、生态承载力的特性 (1)客观性生态承载力的客观承载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固有功能之一,这种固有功能一方面是为生态系统抵抗外力的干扰破坏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为生态系统向更层次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2)可变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意义的稳定,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所以说,生态承载力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认为应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积极提高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3)层次性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仅表现为小单元的生态系统水平上,而且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介绍及发展

摘要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 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空间心理承载量 随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 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又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目前旅游在各国已形成一种时尚,旅游业也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和雇工最多的产业类型。然而旅游业的规模发展历史毕竟太短暂,它对人类经济和思维方式等的冲击太迅猛,致使人们无暇去思考旅游业应该怎样发展;旅游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它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各地旅游区出现了因游客严重超载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或因游客严重不足而导致的旅游资源闲置和资金占用……这一切促使人们去思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人类已进入“绿色文明”时代,“生态旅游”已深入人心,倡导旅游的持续 发展已成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主题;然而怎样才算是旅游的持续发展?怎样才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判据是什么?作者经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并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又可简称为旅游承载力)理论,认为它是衡量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1旅游环境的外延界定 我们所谈的旅游环境,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称之为旅游环境系统。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的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体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氛围(如思想、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境(如生物环境、水环境),而与经济产出有关的要素体系则构成了经济环境( 如市场)。有四维空间表现如下: 1.2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特点 旅游者作用(指对环境系统的作用)和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以下简称反馈 作用)之间形成以下特征: 1.2.1共轭性。旅游者作用与反馈作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一 个共轭体。1.2.2正相关性。旅游者作用越强烈,反馈作用越显著; 旅游者作用是正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民俗)时,反馈作用也是正效应(有利于旅游者活动),反之则受到报复(负效应)。 1.2.3时空差异性。从时间上讲,反馈作用一般滞后于旅游者作用, 但一旦旅游环境承载力达到饱和状态,这种作用往往同步发生。从空间上看,反馈作用不仅发生在旅游者对环境的作用点上,而有可能引起区域性危害。 1.3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表述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具体来说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2、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的原则(3项):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3、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给予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

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两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5、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 6、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就是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5个):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7、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3种):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A-P值法特点: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粗略估算制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决策和提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该法原则只适用于大气SO2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计算P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参考方法。 模拟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信件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需要通过调查和类比了解或虚拟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其优势在于充分考虑周边发展的影响。 线形优化法:将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为约束条

旅游行业SWOT分析

中国的旅行社在旅游行业的竞争态势分析 应用模型的解释和描述 PEST 分析 P—政治法律因素: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政府政策、政府管制、国家政局、法律法规等因素。 E—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财务与货币政策、利率、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发展形式等。 S—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公众的价值观念等。 T—技术因素:包括产品寿命,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技术变化速度、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波特的五力分析 1.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新加入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但它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和原有行业的反击程度。 2.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包括目前竞争者采用的价格战,广告战,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和质量等。 3.替代产品的威胁:包括那些与本行业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它产品。 4.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商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这取决于购买商的实力是否强大。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的势力强大,这些手段就较容易实现。 目前的旅游业特征描述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前进。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PEST分析 1. 经济环境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国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状况等旅游业发展水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形式良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段提高,旅游业发展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收入投入到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领域上去,作为满足人们目前需求的旅游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我国政府目前的经济政策也在大力鼓励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交通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万艳芳 201302411101 【摘要】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旅游地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如此一来,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游环境承载力的进程、科学内涵、特征、功能、组成体系及成就与不足,并预测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承载指数;持续发展 注:文章主题的确定来自于今年国庆节三峡大坝旅游区免费新规的出台,带动了游客“井喷,以及去年黄金周因人气太旺而发生游客滞留事件的九寨沟景区,使我不能忽视旅游环境超载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己对环境承载力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我了解旅游承载力的决心。首先进入中国知网,选择文献全文,输入“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进而出现大量关于旅游承载力的文献,然后挑选需要的材料即可。 引言 随着国内旅游业市场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本文将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国内主要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一)国内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最早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红红(1983)在《城市规划》中,对“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刘振礼和金健(1985)的“特定区域旅游规模”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中国主体功能区的问题与走向 刘栋 (41406057,法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以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标导致了当今中国的资源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浪费和破坏。面对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的冲突,国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这一全新的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方案,但是主体功能区划却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经济,问题,解决方案 一、中国主体功能区出现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加速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在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各地都将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致力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地域差异很大,对于不适于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加速经济增长就意味着要付出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将受到极大威胁。樊杰、洪辉(2012)认为主体功能区的宗旨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功能,包括引领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化开发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点开发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限制开发区,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禁止开发区。 二、中国主体功能区的现状 张玉娴、黄剑(2009)认为主体功能区最早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前司长杨伟民提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2006年10月11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07 年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草案。由此,主体功能区筹划工作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体功能区划和建设将成为我国国土区划和国土开发整治的主要形式。目前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省级单位都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号召,开始了省级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今,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已经完成了各省的主题功能区的规划。

关于旅游业的发展中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关于旅游业发展的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 计算机08-1班080824128 吕雅雯 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旅游业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经济力量生态旅游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经济是社会的命脉,它依托并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农业、工商服务业,它们的发展必须要符合一定的区位,符合当地的地理条件、经济的发展程度,才能起到对当地经济的推进作用,旅游业也同样如此。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学者专家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怎样才能使旅游业更健康的、有利的可持续发展,又不会让其成为过分影响地方经济的命脉的部门,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旅游业目前面临很多环境问题,如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等等。造成这些旅游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基础情景”、“减弱”三种情形。其中,基础情景依据各个因素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规划确定,如:市、县、区政府考

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龙门石窟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它的环境承载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龙门石窟的环境承载力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龙门石窟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到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标签: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定量分析 1 概述 龙门石窟景区位于千年帝都洛阳市南郊,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研究分析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理论,结合旅游实践,可知:龙门石窟旅游景区作为生态敏感区,根据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对旅游人数进行限制,实施小规模旅游,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景区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达到致富的目的。但是,生态旅游对于龙门石窟这样的AAAAA级景区来说,在实践中受到大众旅游的挑战。2007年5月3日,龙门石窟接待游客3.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17.6%。 [1]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目标容量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入个人的观点和看法,结合大众的旅游特点,从不同的视角通过定量分析,对龙门石窟旅游环境的承载力问题进行探讨,对一定范围内的旅游地环境承载力应用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及评价 旅游容量是指旅游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2]。关于承载力的论述最早出现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是指在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某一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存在某种个体的最大数量[3]。后来这一概念经变异和衍生,逐渐应用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阀值[3]。通过对上述概念进行演变和派生,逐渐出现一个具体的概念——旅游环境承载力。崔风军[4]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等当代人以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的旅游者的数量。通过对比国内外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国内外通过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国外是以游憩体验管理概念为出发点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侧重点是控制环境影响,当非直接(管理游客)繁荣方法行不通的情况下,才对游客的数量进行控制。我国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其侧重点主要是以控制游客人数为目标,游客人数在应用旅游环境容量化模型的过程中也是最终的指标。从总体上来看,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管理水平,我国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旅游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旅游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方面。宏观环境从不同角度对任何行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既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任何行业和企业在制定决策时,首先一定要对其进行宏观环境分析。 关键词:旅游业、宏观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外部经营环境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方面。宏观环境从不同角度对任何行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既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任何行业和企业在制定决策时,首先一定要对其进行宏观环境分析。那么旅游业的宏观环境是怎样的呢? 从政治环境上看,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所在地区政权的性质和政权的稳定性、立法依据和立法体系的完备程度、所在地区是否加入政治联盟及政治联盟的有关条款,以及政府的宏观产业政策等因素。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今政府对旅游业的加大了支持力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依法治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发展环境将逐渐形成,旅游发展将逐渐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政府将根据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完善行业自律,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会逐渐消除,消费环境会让旅游者更加放心舒心。另外,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各种因素的稍微变动都会对旅游业产生影响,如国际关系的恶化、政府政策的恶化、政局的不稳、社会的动乱、恐怖活动的出现、战争的爆发等等都会导致旅游活动的萧条和旅游产业的停滞。此外,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摘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电白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效率三个准则层承载力值分别为0.3,0.32,0.84,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承载力与效率承载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全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建议必须加强对当地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耕地等的保护,优化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水平。 1前言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对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承载力之间是否协调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综合衡量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 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目的是为建设用地供给的空间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区概况 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东南部,粤西地区的东部,东经110°54′-111°29′、北纬21°22′-21°59′。东部以儒洞河与阳西县为界,东北部与阳春县相邻,西北至北部与高州市接壤,西至西南部与茂南区、茂港区毗连,东南濒临辽阔的南海。电白区海岸线长约22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设立茂名市电白区,原茂港区并入电白区成立新的电白区。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由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构成,遵循综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区域性等原则,根据区域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因素,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效率五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资源环境合并为资源环境子系统,将社会、经济合并为社会经济子系统,效率单独为一个子系统。本次评价通过专家咨询并借鉴国际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学者崔凤军的理论观点为支撑,以广西巴马县核心景区为例进行测算分析,巴马县核心景区的资源空间承载力和居民心理承载力仍有一定承载空间,而水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并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加快基础设置建设、控制盘阳河景区候鸟人数量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巴马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标签: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巴马县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了各种消极效应:物价飞速上涨、景区过度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病态膨胀、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对于旅游景区管理而言,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有利于指导旅游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巴马县核心景区为例测算和分析当地旅游环境承载力,以此为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及景区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量化方法,以促进巴马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及构成体系 一个地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有限,一个旅游景区的开发程度及所能承受的游客人数也是有限的,过多的游人、过多的旅游活动势必会破坏生态,引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环境客观上存在一个容量的极限值,也就是学者们所说的旅游环境容量。1995年我国学者崔凤军等人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用以代替旅游环境容量。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其概念体系和测量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模型。本文主要是采用崔凤军定义观点及模型来分析测算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包括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适宜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由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1]这个定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质上是某一时期、某一环境的旅游活动阈值,所以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相关数据是可调节变化的。二是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四个部分。 二、巴马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1.区域背景 巴马地处广西西北部,地处东经106°51′—107°32′,北纬23°49′—24°23′,

产业环境分析

产业环境分析

————————————————————————————————作者:————————————————————————————————日期:

2.登封产业环境分析 2.1 产业发展回顾 建国60多年来,登封市产业发展依靠以矿产为主的优势资源,逐步发展形成了以资源型工业为主体,以农业为支持,以文化旅游业为先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成效显著。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实施“建设现代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着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强化区域产业特色和优势,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十一五”期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登封市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济增幅明显下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大力推行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立市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园区、生态园区的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创新经营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了各次产业竞争力。本市经济发展经受住了考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有序升级,新兴产业孕育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新建技术中心,自主创新力度加大;园区建设成效显现,产业集聚平台承载力加强。 目前,登封市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一产业利用郑州农业产业龙头的技术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第二产业重点打造煤-电-铝-建材核心产业链,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带动,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及教育、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面发展的态势。

浅谈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

浅谈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 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预警机制及其方法,并构建了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承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石岐区处于较高状态,沙溪镇处于较低状态,其余镇(区)均处于中级状态。二是中山市的推荐发展模型为资源节约型,其中黄圃镇推荐现状延续型和资源节约型,东区、小榄镇和东升镇推荐资源节约型或环境保护型,五桂山推荐环境保护型,阜沙镇和南朗镇推荐协调发展型,其余各镇(区)的推荐发展模型均为资源节约型。 关键词: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中山市;发展模型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或bearing capacity)是一个起源于古希腊时代的古老概念,最初被引进区域系统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一般被定义为某一生境(habitat)所能支持的某一物种的最大数量。20世纪初期,承载力概念开始在畜牧场管理中得到明确的应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在人类生态学研究领域提出承载力的概念。80年代以《农业生态区域法在土地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为代表的耕地粮食人口承载力研究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90年后,承载力的研究逐步扩展到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研究,理论方法也逐渐完善起来。研究人员发现,单一因素的承载阈值并不能从根本上确定区域承载状态,各种资源联合起来的综合性的资源承载力研究更能贴切的反映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综合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的新方向。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移步伐的加快,中山市作为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对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考验也日益严峻。人口、经济容量与土地所能承载的阈值是否适应,已成为中山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目前,缺乏对中山市承载力的研究,仅有尹杰等对中山市东升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从人口、建设规模、经济和生态等基础因素入手,结合中山城市发展特色,探讨了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总面积1783.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7.39万。2013年中山市农用地面积92840.41hm2(其中耕地面积12206.41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05%,建设用地面积66422.74hm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61006.28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7.24%,其他土地面积19103.3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0.71%。 二、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评价 1、主要单指标阈值确定 单指标阈值的确定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本研究的部分指标参照了《广东省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相应指标的2020年规划值;其他指标则参考了广东省或者全国的平均值,以及个别指标的警戒值等。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作者:————————————————————————————————日期: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旅游管理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张丽娜 生态旅游作为一项强调教育、保护环境、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等特征的旅游活动,在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已然成为今后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建设过于盲目,运营规模超出了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承载力。因此,探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对引导生态旅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前言 自美国学者赫兹(Hetzer)1965年第一次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生态旅游下定义,丰富和深化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经过近50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内涵日益丰富,即生态旅游是在原始自然区域保护相对完整、区域文化相对和谐的基础上强调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社区居民参与度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形式。 学界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目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笔者在本文将采用孙道玮先生的观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的同时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影响最低,保护并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社区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获得收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 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交通位置便利,境内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

一 旅游环境分析

一旅游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需求量的增大,旅游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旅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外部经营环境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方面。宏观环境从不同角度对任何行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既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 1、政治法律法规环境影响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所在地区政权性质和政权的稳定性,立法依据和立法体系的完备程度,所在地区是否加入政治联盟及政治联盟的有关条款,以及政府的宏观产业等因素。 一些国家政策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是关键的,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发展旅游主要是先发展国外的旅游业,那时候主要是外国者来华旅游,而国内旅游还没盛行。而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旅游业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国内,所以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些法律法规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实现旅游业的国家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制定了《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法规等度促进了这几年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相比,旅游立法明显滞后,呈现诸多不足。从目前我国旅游立法的现状来看,我国旅游立法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的旅游法律法规有相当一部分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有的行业没有专门立法,如我国酒店业已进入了一个国际现代化管理的新阶段,但是,随着酒店业的发展,涉及酒店的纠纷也在增多,却没有一部专门规范酒店管理的酒店法与之相适应,与之共同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直接涉及酒店管理的国家法律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其内容也多是偏重于酒店的治安管理。有的法规、条例内容已过时,不适应某些行业、部门的实际情况,如《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旅游投诉管理暂行规定》等具有暂时性,对相应部门、行业的规范和约束逐渐失去法律效力。有关旅游行政部门对某些法规条例的修订、完善的节奏太慢,致使这部分立法相对滞后,不利于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不利于有效地加强行业管理。

武汉天兴洲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胡晓婉

2012年第12期(总第410期) 上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强调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主张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形式。近年来,生态旅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并且在国内也蓬勃兴起。 武汉市创新性地提出城市“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体系,天兴洲位于该生态框架体系中长江生态轴与三环线生态绿环、武湖生态绿楔交汇处,属于城市重要的生态节点。2011年7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审查通过武汉市天兴洲(主城区A2001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该规划,天兴洲将发展建设为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博览园、生态创意园、体育运动园三大休闲园区。本研究将以生态旅游这一发展方向为基础,探讨天兴洲的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容量,并核算在改容量下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最终得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天兴洲后续的生态旅游发展规模提供依据。 1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计算方法 1.1理论概述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旅游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许多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孙道玮[1]、李丰生[2]、董巍[3]、曲小溪[4]等。孙道玮认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甚至保护、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李丰生将其描述为“在一定自然地域,以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一是能够给当地带来益处;二是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到持续发展为条件,开展有责任的旅行行为时,这一自然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人数”。众多学者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都有各自的定义,但其基本内容是相同的,笔者将其归纳为特定地理区域与生活其中的有机体数量间的函数,即以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低,这一地域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数量。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关注区域旅游业的生态支撑能力[5],即维持城市人群进行生态旅游活动所需要的生态用地、可用水资源量,其着眼点在于宏观土地、水等生态资源[6]。本研究中主要针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两个方向计算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1.2计算方法 1.2.1生态用地环境承载力 生态用地主要是各类天然和人工植被,以及各类水体和湿地,是城市内部和城市外围整体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生态实体,起着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支撑系统的作用,它们不断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影响和改造区域生态环 境,在区域尺度上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7]。据有关研究,土地生态功能多达15种以上,其中碳氧平衡法研究的对象较为稳定,也普遍运用于各种生态用地[8]。 植物生态系统是固碳重要的“汇”,也是释氧唯一的“源”,区域生态用地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交换CO2和O2,从而对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动态平衡发挥关键作用[9]。从释碳耗氧角度而言,在人类活动中的化石燃料燃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生物生化作用和人类自身的呼吸作用均会释放CO2,消耗O2。根据碳氧平衡和生物量法测算固碳释氧能力,分别有: DC=CE+CC+CP,DO=OE+OC+OPMC=DC×1000/(365×n)MO=DO×1000/(365×m)NC=SC×1000/(365×n)NO=SO×1000/(365×m) 式中CE、OE—化石燃料燃烧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CC、OC—生物生化作用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CP、OP—人类自身呼吸一年释碳、耗氧量(吨/年);MC—释碳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MO—耗氧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m—单位等效森林面积释氧系数,取值50千克/(公顷·天);n—单位等效森林面积固碳系数,取值68千克/(公顷·天);SC—生态用地一年固碳量(吨/年);SO—生态用地一年释氧量(吨/年);NC—生态固碳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NO—生态释氧量等效森林面积(公顷)。 当碳氧平衡时,N/M=Q0,其中,Q0—大气碳氧平衡贡献率,固定值为60%。 由此可得:CP=SC/Q0-CE-CCOP=SO/Q0-OE-OC 1.2.2水环境承载力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 武汉天兴洲生态旅游 环境承载力研究 ●胡晓婉赖梅东褚艳玲 IndustrialEconomy【产业经济】 25

旅游行业PEST分析

旅游行业PEST分析 PEST 分析 P—政治法律因素: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政府政策、政府管制、国家政局、法律法规等因素。 E—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财务与货币政策、利率、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发展形式等。S—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公众的价值观念等。 T—技术因素:包括产品寿命,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技术变化速度、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波特的五力分析 1. 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新加入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但它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和原有行业的反击程度。 2.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包括目前竞争者采用的价格战,广告战,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和质量等。

3. 替代产品的威胁:包括那些与本行业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它产品。 4. 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商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这取决于购买商的实力是否强大。 5.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的势力强大,这些手段就较容易实现。 目前的旅游业特征描述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前进。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