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要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要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要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要点,以帮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知识。

单元一:力和运动

重点内容:

- 力的作用和效果:对物体施加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改变形状或产生变化。

- 物体的重量:物体的重量是由地球对其施加的引力决定,重量可以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

- 不同材料的摩擦力: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润滑可以减小摩擦力。

- 光滑和粗糙表面的摩擦力:在光滑表面上,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比在粗糙表面上小。

单元二:光的传播和视觉

重点内容:

- 光的传播:光可以直线传播,光具有反射和折射的特性。

- 反射现象:当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形成镜像。

-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

折射,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 视觉的原理:眼睛是视觉的器官,通过眼睛的角膜、瞳孔和

晶状体等部位,光线经过折射和聚焦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然后由大脑解读成正立的图像。

单元三:天体运动

重点内容: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一周为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引起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 星体的运动:太阳系中的行星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卫

星围绕行星运动。

- 月相的变化:月亮绕地球公转,不同的位置会呈现不同的月相。

单元四: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重点内容:

-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物质的

三态与分子间距离、分子运动方式有关。

-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融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等变化。

- 溶解和溶液制备:物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形成溶液,溶解度

受溶质种类、溶剂性质和温度等因素影响。

单元五: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重点内容:

- 动植物的生长: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水和

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也对生长有影响。

- 植物的繁殖: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茎、叶和

根等部分进行繁殖。

- 动物的生殖:动物可以通过产卵或胎生的方式繁殖。

单元六:资源与环境

重点内容:

- 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自然界能够再生或自我修复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自然界不能再生或自我修复的资源。

- 节约资源:人们应该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浪费,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再利用。

-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应该减少污染、绿化环境,保护动植物的生态平衡。

以上为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要点总结,希望能对学生的复习和掌握有所帮助。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要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要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要点,以帮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知识。 单元一:力和运动 重点内容: - 力的作用和效果:对物体施加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改变形状或产生变化。 - 物体的重量:物体的重量是由地球对其施加的引力决定,重量可以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 - 不同材料的摩擦力: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润滑可以减小摩擦力。 - 光滑和粗糙表面的摩擦力:在光滑表面上,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比在粗糙表面上小。 单元二:光的传播和视觉 重点内容:

- 光的传播:光可以直线传播,光具有反射和折射的特性。 - 反射现象:当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形成镜像。 -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 折射,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 视觉的原理:眼睛是视觉的器官,通过眼睛的角膜、瞳孔和 晶状体等部位,光线经过折射和聚焦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然后由大脑解读成正立的图像。 单元三:天体运动 重点内容: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一周为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引起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 星体的运动:太阳系中的行星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卫 星围绕行星运动。 - 月相的变化:月亮绕地球公转,不同的位置会呈现不同的月相。 单元四: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重点内容: -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物质的 三态与分子间距离、分子运动方式有关。 -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融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等变化。 - 溶解和溶液制备:物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形成溶液,溶解度 受溶质种类、溶剂性质和温度等因素影响。 单元五: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重点内容: - 动植物的生长: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水和 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也对生长有影响。 - 植物的繁殖: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茎、叶和 根等部分进行繁殖。 - 动物的生殖:动物可以通过产卵或胎生的方式繁殖。 单元六:资源与环境 重点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咀嚼和(胃)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3.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在口腔内酒被初步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二、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温水、碘酒、滴管、淀粉液。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三、问答题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1)不挑食。(2)吃饭定时定量。(3)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5)饭前便后要洗手。(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2. 为什么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答: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2.我们的呼吸 一、填空 1.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3.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4.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问答1.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要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心脏和血管 一、填空 1.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2. 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3.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填图时和试卷的左右相反) 4、血管是(管状构造),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二、问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一、填空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一、填空 1、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3、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放大)的作用。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照相机的镜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作用。 4、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蜡烛的像(到立的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到立的缩小的像;) 6.照相机和眼睛 一、填空 1、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2、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3.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7.保护眼睛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1、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2、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4、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宽下窄,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6、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7、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8、近视镜使用的是凹透镜。 9、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睛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10、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敌人阵地的情况。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镜片。 11、用茎繁殖的常用方法有扦插、压条。 12、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是多利,它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英国。

13、用斜面提升重物时,使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与水平面角度越小越省力。楼梯、斧头、盘山公路、螺丝等都是利用了斜面原理。螺丝钉实际上就是一个旋转的斜面。 14、夹子、剪子、钉书机、钳子等工具都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其中镊子属于费力杠杆,果枝钳属于省力杠杆。 15、定滑轮的作用是:不省力,只改变力的方向。 16、动滑轮的作用: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17、齿轮具有传递动力、改变力的速度、改变力的方向。 18、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知识点整理(共4课)(2022新版)

第四单元简单机械 第13课《斜面》 1.像垫起板子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2.完成研究斜面作用实验后,思考用测力计拉去小车是否匀速、读数是否准确等就是在反思。 3.上山的公路有的修成盘旋状,有的修成“S”形,为什么这样修建呢? 答:因为它们都是变形的斜面,斜面加长,坡度平缓,比较省力。 4.螺丝钉的螺纹展开后实际上是一个斜面。 5.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6.生活中斜面:斧子劈木头,残疾人通道,自动扶梯,螺旋形立交桥,盘山公路,螺丝钉等。 7.上陡坡时,怎样行走更省力? 答:在陡坡上斜着走,即在坡面上走“之”字形(或“S”形)更省力。 8.【实验名称】斜面省力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钩码。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装有钩码的小车,记录示数。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个木块搭成斜面,把装有钩码的小车放在斜面下方一端,用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动小车,注意拉动测力计要与斜面平行,做匀速运动,记录示数。 (3)在斜坡高的一端陆续叠加大小相同的木块,使斜面不断变陡,依次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做匀速运动,记录示数。 (4)对比分析以上几次所得数据。 【实验现象】竖直提小车时测得的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9.【活动名称】制作螺丝钉模型 【制作目的】制作螺丝钉模型,理解螺丝钉的螺纹是变形的斜面 【制作材料】3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直尺、彩笔、铅笔、胶带。 【制作步骤】 (1)将长方形纸剪成直角三角形,在斜边上用彩色笔涂上色。 (2)把三角形纸均匀地缠绕在铅笔笔杆上,形成螺纹。 (3)其他两张纸各剪出长度不同的斜边,涂色、缠绕在铅笔上成螺纹。 (4)比较螺纹的疏密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观察现象】螺纹间的距离越小,三角形斜边越长。 【制作结论】螺纹是变形的斜面,螺纹越密越省力。 第14课《杠杆》 1.一根棍子,被用来撬重物时,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整理共4课-精品

第五单元自转与公转 第17课《白天与黑夜》 1.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2.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3.我们在进行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把手电筒的光当作太阳光,把地球仪当作地球。 4.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这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约24小时自转一周。 5.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做了著名的傅科摆实验。他做了一个巨大的单摆一摆长有67 米,摆锤重28千克。根据单摆的摆动规律,单摆的摆动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是不变的。而当这个巨大的摆摆动一段时间后,摆锤的摆动方向明显偏离了原来的摆动方向,这证明了地球本身在转动。 5.【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小粘贴等 【实验方法】 (1)在地球仪上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作为研究位置,并做好标记。 (2)把手电筒的光当作太阳光,把地球仪当作地球。为了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采用关闭照明灯光、使用遮光窗帘等方式,尽可能创设较为黑暗的实验环境。 (3)把手电筒放置于与地球仪球心的相同高度位置,打开开关,水平照射地球仪,模拟出白天和黑夜,并判断标记点位置的昼夜情况。 【实验现象】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6.我们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模拟实验。 7.每天的白天和黑夜时间是否一样长? 答:夏天,太阳照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光照时间长,白天就长,黑夜也就相对短了;冬天, 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白天长,黑夜短。 8.我们北半球夏至日白天时间最长,冬至日白天时间最短。 9.我们坐在行驶的列车上,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跑”,说明列车在向前行驶。这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答:地球自转和看到太阳的运动方向东升西落相反,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第18课《四季更替》 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说明一年四季各不相同。 2.我知道的证明地球公转的现象: 答:星座逐日西移,说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运行;星座一年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一年;北极星位置基本不变,说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3.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这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4.四季更替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冷热有差别,就形成的春、夏、秋、冬四季。 5.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 答: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垂直,太阳一年中照射到地球同一个地点的角度就不会改变,也不会出现四季更替现象,全球每一个地方的温度会常年不变。 如果地轴与轨道平面平行,地轴的指向就不会变,那么地球上每个地方都会出现太阳直射和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心和脑 知识点梳理(word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一单元心和脑.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指 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 决策。 1.脑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个局部。大脑分为左、右两 个半球。 2.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各不相同。大脑主要分为感觉中 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视觉中枢等。 3.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周.神经是人体的“ 线”,能把身体各局部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 脑,并把脑下 达的命令传达 给身体各局 部。 4.在做测试我 们的反响速度 的实验时,手 指应与尺子的 神经共同组成的。 零刻度线持

平,尺子掉落时捏住的刻度数值越小,那么反响越快;尺子掉落时捏住的刻度数值越大,那么反响速度越慢。 5.颅骨与核桃壳相似,都能起到保护内部的作用。 6.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膜,具有保护和支持脑组织的作用。 7.打哈欠是人脑增加血氧含量的一种短暂的自我保护方式。 8.打哈欠的时候,人的肺部扩张,心脏交换血量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就会增加,从而缓解疲劳。 9.我们如何保护脑? (1)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 (2)一天内交替学习不同的课程。 (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4)不吸烟、不酗酒。 (5)汽车是佩戴头盔。 12.心率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不用年龄的人,心跳会有不同。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T00次。 13.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率会明显加快;假设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变化。 14.脉搏频率就是动脉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15.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频率和心率一致。 16.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 上 大下小。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 房、左心室、右心室。 左心室 右心室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23课《保护我们的环境》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23课《保护我们的环境》知识点整理 1.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水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等。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产生的污水、垃圾、粪便等;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粮食、蔬菜、鱼肉等进入人体,还可以经人饮水进入人体。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形成水生植物→水生小动物→小鱼→大鱼→人体的食物链。人体最终成为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2.水污染的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排放的废水。(2)生活污水、农田排水。(3)雨水冲刷空气或垃圾产生的污水等。 3.水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2)传播传染病。(3)诱发致癌。(4)引起水的外观恶化,如呈现异味、异色、出现泡沫等。 4.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尾气、建筑粉尘、燃煤等。 5.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6.雾霾和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答:(1)雾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

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如降低免疫力、引发血栓、引发心梗等。 (1)噪声污染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危及人的生命。 7.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建筑粉尘、燃煤等 8.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9.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答:净化污水、旱厕改造、绿色出行、清洁供暖、修建隔音设施、植树造林。 10.净化污水主要是在水污染区域设置净化污水的设施,污水净化达到一定的指标才可以排放,可以有效保护水域不被污染。旱厕改造避免污染物在居住环境扩散,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活社区的环境卫生。绿色出行可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清洁供暖是用煤改电或煤改气的方式供暖,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修建隔音设施是在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屏障、隔音罩等,可有效防止噪声污染。植树造林也是治理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11.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能为京津冀地区抵御风沙、净化水质、缓解污染。据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从“一棵松”到今天的百万亩林海,从当年的黄沙遮天到今天的碧波万顷,塞罕坝人把高寒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实现了从沙进树退到树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12.噪声、雾霾、污水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3.法治在线: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科技与生活》知识点整理(共4课)(2022新版)

第八单元科技与生活 第27课《专用工具》 1.核桃夹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是: 名称功能 限位点限制核桃的位置,防止核桃掉落, 握把相当于两根杠杆,施加动力,把核桃硬壳夹开 轴调节夹角的大小,相当于两根杠杆的支点 防滑纹可以增大摩擦力,防止核桃打滑。 名称作用 血压计测量血压 订书机订书本 盾构机开凿隧道 潜水器潜入水中开展工作 捡垃圾夹子捡拾垃圾不用手,清洁卫生 指甲剪剪指甲 压蒜器压蒜泥 3.完成某些任务需要专用工具。 4.我设计的专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我设计的专用工具是擦玻璃神器,把抹布固定在伸缩杆上,使用时不用爬到窗户上,利用伸缩杆就可以擦到窗外和较高的地方了。 5.【实验名称】用不同工具开核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锤子,核桃夹,两个大小、硬度相同的核桃 【实验过程】 (1)使用锤子砸开其中一个核桃。 (2)使用核桃夹夹开另一个核桃。 (3)比较结果。 【实验现象】使用锤子虽然也很省力、方便,但容易将核桃仁弄碎;使用核桃夹不仅既省力又方便,还能够较好地保持核桃仁的完整。 【实验结论】用核桃夹这种专用工具开核桃更省力且更有效。

第28课《磁悬浮列车》 1.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无接触的悬浮,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 2.上海磁悬浮列车是运用“异极相吸”原理设计的。它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产生一种吸力使列车悬浮。 3.磁悬浮列车由于具有快速、低耗、环保、安全等优点,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4.电磁悬浮的应用:磁悬浮展架、磁悬浮洗衣机、磁悬浮轴承、磁悬浮风力发电机。 5.超导磁悬浮技术:超导磁悬浮材料,超导磁悬浮列车。 材料 和工 具 铜丝、塑料棒、强力环形磁铁、两端能被磁铁吸引的干电池 制作 步骤 1.先将铜线紧密、均匀地缠绕在塑料棒上,从塑料棒取下后,铜线即成为线圈。线 圈可长可短(以15厘米长为宜),用来充当列车的的轨道。 2.把4块强力环形磁铁两两一组,轻轻吸到起,成为两组磁铁,接着把两组磁铁 分别吸到干电池的正负极上,干电池正极的金属帽要和环形磁铁的内环紧密结合, 并按照磁极方向进行安装。至此,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就做好了。 3.把磁悬浮列车模型放入铜线圈内,使干电池两端的磁铁与线圈接触,此时电池、 磁铁、线圈形成回路,磁悬浮列车模型就会从线圈里面穿行而过。 调试 强力环形磁铁的南北极和电池接错导致磁悬浮列车不能运行,重新连接正确后,磁 悬浮列车正常运行了。 改进 线圈的直径要由塑料棒直径来确定,其直径应比环形磁铁的直径大;环形磁铁的直 径要比电池的直径略大。 第29课《设计水火箭》 1.认识水火箭: 水火箭一般包括压力舱、整流罩、尾翼喷嘴4个部分。压力舱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面有少部分水。往压力舱内打气,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压力舱里的水会从喷嘴处喷出,形成反冲,将火箭发射出去。整流罩起到保护箭体及减少其空气阻力的作用。喷嘴用于向内打气和喷出压力舱内的水形成反冲力。尾翼主要起到使水火箭稳定飞行的作用。 水火箭的动力是水和高压空气。水火箭压力舱中的压缩空气将水火箭中的水从喷嘴处压出,形成反冲,使得水火箭能发射出去。 整流罩能帮助减少空气阻力,便水火箭更快地飞行。 压力舱的功能是储存能量。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视觉》知识点整理

第1课视觉 1.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光线,判断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等。 2.我知道眼球各局部的名称: 3.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4.人的视觉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是如何通过眼睛看到物体的?) 答: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5.我知道眼睛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响是: 刺激强光风沙气味 眼睛的反响眯眼闭上眼晴闭上眼睛并流泪 6.我了解到的常见眼睛疾病: 答:红眼病、干眼症、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飞蚊症等 7.(“红眼病”)传染性很强,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等,防止交叉感染。 8.(干眼症)常见的病症是眼部干涩和有异物感。 9.我了解到的预防眼睛疾病的方法: 答:(1)眼睛疾病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防止交叉感染,并及时对毛巾、脸盆等进行消毒;(2)减少使用电脑、手机的时间; (3)少接触空调及烟尘环境;(4)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5)食用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含胡萝卜素的蔬菜;(6)积极参加体质检测,发现眼睛有异常应赶快就医等。 10.眼球的结构: (瞳孔)是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外界光线强弱度发生变化时, 虹膜上平滑肌会伸缩,使瞳孔的口径缩小或放大,瞳孔的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控制进入腌孔的光量。月童孔的大小除了随光线的强弱变化外,还与年龄大小、屈光、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老年人瞳孔较小,幼儿至成年人的瞳孔较大,尤其在人青春期时瞳孔最大。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于远视眼患者。 (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侧,呈双凸透镜状。晶状体是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局部紫外线,保护视网膜。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人在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是一层很薄又很复杂的结构,贴于眼球的后壁部。视网膜就像一架照相机里的感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整理(共6课)(2022新版)

第二单元空气 第六课空气的成分 23.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 24.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一局部气体支持燃烧,另一局部气体不支持燃烧。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5.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氮气可以做什么? (1)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2)制作的氮肥可以给庄稼提供营养。 (3)用于保护食品。 第七课氧气 26.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 27.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28.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助燃。氧气与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混合,容易引发爆炸。氧气如果与油脂接触,会发生反响,产生热量。热量蓄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自燃。 29.氧气钢瓶如遇日光下暴晒、高温环境中存放或搬运时受到撞击等情况,会使钢瓶内壁所受压力增大,可能导致钢瓶爆裂。在存放氧气瓶的地方通常会有“禁止撞击”“禁止烟火”“易燃易爆”等标识。 30.有些人由于机体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病症,如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等。这种现象被称为醉氧。 31.正常人如果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时间过长,会出现氧中毒,可能造成全身组织伤害。 第八课二氧化碳 32.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3.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1)制作碳酸饮料(2)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制冷剂。 (3)提高作物产量(4)作为灭火剂 34.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干冰时,要注意佩戴厚棉手套或其他遮蔽物,否那么会被冻伤。汽车、船舱等较密封的地方不能使用干冰,因为二氧化碳会危险挤走氧气,导致人窒息甚至死亡。 35.二氧化碳储罐如受夏季高温、热源或火源等影响,内壁所受压力会增大,可能会引二氧化碳存放处发爆炸。 第九课燃烧 36.燃烧可以发光、发热。 37.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38.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到达可燃物的燃点。 39.怎样预防、处理烧伤和烫伤? (1)做饭时,要注意。 (2)倒开水的时候要小心。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重点内容 1-7课

5.1食物到哪里去了 重点内容: 5.1.1消化器官主要有哪些?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 肠、肝、胆、胰。 5.1.2口腔中的唾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有哪些?口腔中的唾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能把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5.1.3食物的消化包括两个方面:一物理性消化: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二化学性消化: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等成分。 5.1.4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1.不挑食; 2.定时定量; 3.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 吃饭时不看书、不看电视;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5.1.5口腔中的唾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实验; 1.对比实验:不同条件就是1号试管加入唾液,2号试管没加唾液。 2.放入37℃左右温水中,是为了创设和口腔类似的环境。 3.加入碘酒:是因为碘酒遇淀粉变蓝色。 4.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能把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5.2我们的呼吸 重要知识点: 5.2.1. 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口腔。 5.2.2人在呼吸时,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2.3.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不吸烟、注意环境卫生、冬天戴口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5.2.4.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5.2.5.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5.2. 6.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5.2.7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5.3心脏和血管 重点知识: 5.3.1. 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左侧,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它的内部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5.3.2.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5.3.3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5.3.4在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钟心跳60——100次。 5.3.5心脏和血管属于(循环)系统。 5.3.6血液把肠吸收的(养料)和肺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又把全身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5.4脑和神经 重点内容: 5.4.1 认识脑。1.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5.4.2 认识神经。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给身体各部分。 5.4.3 认识脊髓。脊髓是连接脑和其他神经的大通道,它好比是整个系统中的主干线,起上传下达作用。 5.4.4 大脑神经中枢包括哪些,作用是什么?视觉中枢:负责人体的视觉;听觉中枢:负责人体的听觉;感觉中枢:负责人体的感觉; 运动中枢:负责人体的运动。 5.4.5 如何科学用脑? 答 1.劳逸结合; 2.要有充足的睡眠;3.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4.全面均衡的营养。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等。 2、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 4、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它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5、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7、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共4个腔。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8、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在人体内分布最多。(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血液)是运输兵。 9、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 10、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三部分。(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人脑

神经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运动中枢)。 问答题: 1、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1)不挑食,定时定量;(2)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3)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4)饭前便后要洗手;(5)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2、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1)不吸烟,以免烟中有害物质对呼吸器官的损害;(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保持空气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3)寒冷的冬天要戴口罩,预防感冒;(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呼吸器官的抗病能力。 3、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液? (1)科学饮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不吸烟不喝酒 4、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会感到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这是为什么?怎样做到科学用脑? 这是因为高级神经活动长时间过度紧张,引起大脑疲劳造成的。 (1)读书写字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会儿(2)不长时间熬夜学习(3)不长时间上网打游戏(4)合理用脑,做到劳逸结合,合理的搭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学习或运动。(5)注意休息,保证睡眠。(6)、经常用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大脑反应灵活。 5、星期六爸爸带小明去公园玩,小明想给爸爸照一张大一些的像,应该怎么办? 答:让照相机镜头离爸爸近一些。 6、说一说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有哪些?

新青岛版(2022)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解析

新青岛版(2022)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解析 第一单元心和脑 第1课.我们的脑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2.脑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个部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 3.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功能的区别:左脑负责抽象思维、推理能力、语言等功能;右脑主要处理空间相关信息、音乐、艺术等功能。 第2课.神经系统 1.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 2.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共同组成的。 3.运动员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刺激,听神经将信号传给脑,脑判断出是起跑信号,将指令通过神经传给肌肉,运动员便开始奔跑。 第3课.保护脑 1.如何保护脑?

(1)人脑自我保护:颅骨能起到保护内部的作用;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膜,这些膜可以降低撞击的力度,具有保护和支持脑组织的作用;打哈欠是人脑增加血氧含量的一种短暂的自我保护方式;当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大脑会迅速作出判断,本能地保护自己。 (2)我们如何保护脑? ①在睡眠状态中,脑的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保护脑、恢复脑力。 ②一天内交替学习不同的课程,进行不同的活动,可以使脑的各部分轮流得到休息。 ③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④不吸烟、酗酒,以免损伤大脑。 ⑤骑车等危险活动中要带头盔,保护大脑。 第4课.心脏和血管 1.我们的身体像一架精密的仪器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心脏像发动机,血管像纵横交错的管线。 2.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率会明显加快。若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也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变化。不同年龄的人,心跳会有不同。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3.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频率和心率一致。 4.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2014年1月第3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学生 课时:36 课时 设计教师: 学校名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一)课程标准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课标的落实上,各单元按领域分析如下: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获得丰富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科学推理、科学解释、科学预测、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等为探究手段,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以关注科学新技术、畅想新产品、

服务全社会为重要目标,遵循“生活中的科学意识”、“问题引领”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强化学生科学地想问题、科学地作决策、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意识;注重“科学与技术,技术与社会,科学与艺术,科学与生活,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科学发现与享受创造等关系的融合,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事物》、《生物的生长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六个单元的内容,共25个课题,36课时。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是引导学生以“解暗箱”的方法探究人体内部秘密,以描述、感受、体验、触摸、探寻、体会等方式,充分探究事物的外部表征,推测事物内部的结构、功能与变化,揭开人体内部的秘密。通过平行编排《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心脏和血管》、《脑与神经》四课内容。力求让学生掌握探究人体内部秘密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使学生掌握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心脏和血管、脑与神经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单元是由探究凸透镜的性质展开的,展现了“科学—技术—人文—生活”的融合,体现了“科学导致发现,发现引起发明服务社会”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科学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让学生树立以浓郁的人文色彩关注民生,以创新的精神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理想。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单元以“综合—分析—综合”的思路构建。首先以《种子发芽了》和《种辣椒》为总起课,让学生感受植物生命的整个历程,关注生命萌发的重要阶段,获得对生命的整体认识;然后以《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植物的“分身术”》探究生命延续的方式;最后以《生物繁殖新技术》作为总结与升华,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最高殿堂,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强烈兴趣 第四单元“春夏星空”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典型的春夏星座,掌握观测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春季星空》和《夏季星空》两课连排组成一个单元,仅是以时间为标志的连续探究,更是长周期、不间断的探究。假如没有浓厚的、持久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很难完成这近似枯燥的探究活动。因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