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意见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意见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3.05.24

•【字号】黔农发[2013]117号

•【施行日期】2013.05.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会计

正文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

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意见

(黔农发〔2013〕117号)

各市(州)农委,各县(市、区)农牧(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农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本领、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省基层干部群众的伟大创造和生动实践。实践证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符合贵州实际、特色鲜明,已经成为我省农村“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平台,成为贵州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成为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

重要载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进一步解决我省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和促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二、总体要求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和“四化同步”战略,结合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乡村旅游、传统民族村落保护等工作的开展,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起到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实施原则

(一)以人为本,强化主体。明确并不断强化农民群众和乡村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二)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科学编制示范点规划,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

(三)合理选点,突出特色。示范点以30户左右自然村寨为单元进行创建,未来几年可能被城镇化或“空心化”的自然村寨不纳入示范点创建范围。主要选择自然条件较好、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产业基础,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自然村寨。在充分考虑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

民俗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按照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生态文明、民族特色等不同类型进行重点打造,形成模式多样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格局。

(四)公开公平,有序推进。示范点采取公开公平、竞争入围的方式产生,省农委年初编制并发布申报指南,符合条件的自然村寨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市(州)农委提出申请,市(州)农委推荐,经省农委实地考察评估后审核批准实施。每年示范点名额及资金的分配根据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和各市(州)上年工作开展情况来确定,原则上示范点一年内必须建成。各市(州)农委在推荐上报示范点时,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尽可能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四、主要任务

(一)稳步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返乡创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注重与市场接轨,形成良好的产供销链条,大力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构成,使农民有更多投融资渠道,鼓励农民进行创业及资产投资。

(二)大力改善农村环境。不断完善和提高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亟需的房屋整治、环境改造、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改善农民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整脏治乱、房屋立面整治、危旧房改造、乡村清洁工程等工作,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充分整合资源,加大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建设过程中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标准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各示范点实际,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探索推进“微田园”建设,让“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进入自然村寨,进一步彰显农村特色、体现农村风味、展现农村风貌。

(三)不断提升农民素质。通过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

村文化家园”等工作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知识,提高农民个人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形式多样、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培养农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认真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在示范点创建活动中,要结合项目实施,建立“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台帐,推动农村“三资”监管、减轻农民负担、村级财务公开、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等工作,不断拓展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工作领域,促进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确保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和改革措施的落实。

(五)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加强村务公开,健全完善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农民自主行使民主权利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探索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新模式。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村寨。

(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在示范点的创建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推广一批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七)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大力发展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农村文化广场、农村书屋、农民书架等文体设施建设,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破除封建迷信,引导广大农民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努力创建风气良好的和谐新农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州)农委要加强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要积极争取创建点所在县级党委、政府对示范点创建工作支持,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对示范点的投入力度。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组织好项目申报和实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在示范点规划编制和项目的申报过程中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广泛征求和听取示范点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农民群众意见,共同做好示范点的创建工作。

(二)整合项目资金。充分整合现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强部门协作。各示范点每年整合项目资金比例不低于所申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的3倍。同时县级财政每年要安排落实不低于所申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的工作经费。

(三)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要严格按照《贵州省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根据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分配计划,按照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填写项目申报书,按程序逐级上报省农委。省农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方案通过评审后,由省农委下达项目批复文件,再由省财政厅、省农委联合行文下达资金。原则上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示范点的公益性基础设建设,如村庄整治、房屋亮化、连户道路、垃圾处理及文化广场建设等。在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示范点群众意见,对项目申报、招投标、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每年项目实施完成,通过县级审计、初验后,提请省农委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

(四)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推进示范点创建的新途径,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指导、项目带

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深入实施。

(五)强化考核检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分析解决示范点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和市(州)农委年中要对示范点工作进行督查,年底要对示范点进行考核检查,督促检查结果作为下年度资金分配依据之一。

(六)总结推广经验。要认真做好示范点相关文字、声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特别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痕迹资料的收集,加强对示范点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扩大示范点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总结各地示范点建设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和推广。

附件:2013年度省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名单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2013年5月24日附件

2013年度省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名单贵阳市

1、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平山

2、白云区牛场乡阿锁村大寨

3、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上寨组

4、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刘官堡

5、花溪区久安乡久安村牛昌坝

6、花溪区黔陶乡黔陶村老榜河

遵义市

7、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孙家寨

8、正安县瑞溪镇燕子坝村鲁家坪寨

9、湄潭县抄乐乡落花屯村铜鼓井

10、湄潭县洗马乡新场村董家湾组

11、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村金钟组

12、遵义县龙坑镇梳池村枫香亭组

13、遵义县南白镇民主村竹林组

六盘水市

14、盘县旧营乡杨松村小闸门口

15、水城县米箩乡俄戛村螺丝寨

16、水城县米箩乡俄戛村打铁寨

17、水城县米箩乡倮么村马鞍寨

18、水城县玉舍乡青松村新河寨

安顺市

19、西秀区大西桥镇江常村长山组

20、西秀区大西桥镇小寨村下寨组

21、黄果树管委会黄果树镇石头寨村

22、平坝县羊昌乡昌河村大坝组

23、平坝县羊昌乡黄土村独山组

毕节市

24、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村四组

25、黔西县杜鹃花办事处乌骡坝社区一组

26、黔西县绿化乡大海子村大寨组

27、百里杜鹃普底乡永丰村院墙组

28、双山新区梨树镇上小河村六组

29、金沙县平坝乡新庄村九组

铜仁市

30、松桃县正大乡正光村二组

31、松桃县盘信镇马台村马台寨

32、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凤仪村喻家寨

33、印江自治县木黄镇昔坪村昔坪寨

34、印江自治县新业乡芙蓉村下寨

35、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寨沙组

36、江口县太平镇寨抱村寨抱组

黔东南州

37、雷山县西江镇西江新村

38、镇远县舞阳镇黄桑田村半边街自然寨

39、麻江县贤昌乡高枧村湾组

40、麻江县下司镇淑里村淑里自然寨

41、黄平县新州镇学坝村沙坝组

42、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

43、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何家坝组

黔南州

44、龙里县羊场镇走马新寨

45、龙里县羊场镇走马寨

46、龙里县湾寨乡赵家庄

47、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马坝寨

48、贵定县巩固乡石板村小湾寨

49、都匀市奉合乡榔木寨

50、荔波县朝阳镇八烂村寨省自然寨黔西南州

51、兴义市鲁屯镇七一村大不懂组下寨

52、兴义市鲁屯镇七一村大不懂组上寨

53、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村黄泥坡组

54、兴仁县李关乡蔗鸪园村新房子组

55、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大寨组

驻村工作队年度计划范文8篇

驻村工作队年度计划范文8篇 驻村工作队年度计划【篇1】 社会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初始阶段,各项工作能否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对于树好工作队员形象赢得群众信任获得各界支持,进而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驻村工作队和各责任单位要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增强社会联动驻村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将近期驻村帮扶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调查摸底是做好社会联动驻村帮扶工作的基础。各工作队和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巩驻村办[2023]1号《关于搞好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搞好调研,全面吃透情况,掌握村情民意,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理清思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三年帮扶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三年驻村帮扶工作的顺利健康扎实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参与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工作。 各工作队要组织队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关于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工作的意见》等内容,吃透文件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调查摸底工作,找准基层组织在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制约村域经济发展影响干群关系和农村稳定的症结所在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底子清方向明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基层组织整顿工作。工作中要把握阶段重点,抓住工作难点,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制度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基层组织整顿工作有序稳妥,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三抓好“三秋”生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三秋”大忙已至,各工作队要根据所驻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三秋”生产。一是要协助镇村做好秸秆禁烧工作。要及早着手,搞好宣传发动,大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意见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3.05.24 •【字号】黔农发[2013]117号 •【施行日期】2013.05.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会计 正文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 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意见 (黔农发〔2013〕117号) 各市(州)农委,各县(市、区)农牧(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农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本领、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省基层干部群众的伟大创造和生动实践。实践证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符合贵州实际、特色鲜明,已经成为我省农村“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平台,成为贵州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成为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

重要载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进一步解决我省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和促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二、总体要求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和“四化同步”战略,结合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乡村旅游、传统民族村落保护等工作的开展,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起到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实施原则 (一)以人为本,强化主体。明确并不断强化农民群众和乡村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二)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科学编制示范点规划,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 (三)合理选点,突出特色。示范点以30户左右自然村寨为单元进行创建,未来几年可能被城镇化或“空心化”的自然村寨不纳入示范点创建范围。主要选择自然条件较好、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产业基础,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自然村寨。在充分考虑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

新屯镇新屯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申报书

新屯镇新屯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申报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新屯镇新屯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望谟县新屯镇新屯村 3、项目建设单位:望谟县新屯镇人民政府 4、工程建设进度:项目从2014年3月初开始,至2014年5月底完工。 5、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1.036万元,拟通过农民自筹和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来解决。其中农民投工投劳折款6.036万元,拟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 二、编制依据 1、新屯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 2、新屯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新屯镇新屯村村级规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位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中心村概况 1、地理位置 新屯村位于新屯镇政府所在地,与复兴镇毗邻,距县城10公里,村内省道紫望公路穿村而过,有乡道望谟至石屯公路、打尖公路、乐旺公路从村内通过,寨子分布在打易至望度河两岸。水利通畅,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村庄文明,村民和睦。 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新屯村是望谟县首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又是新屯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7年村级整合后,由原新屯村、纳样村及纳包村纳坝桥组整合为新屯村,国土面积为16.95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146亩(天然灌木占80%以上),荒山荒坡3145亩。现有耕地面积1375.02亩,人均基本农田0.3亩。该村辖10个组,全村899户,总人口3406人。现有党员50名,主要居住着布依、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7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9%,农民人均纯收2680元。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新屯村村民团结奋进、辛勤劳作,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通组路、串户路得到整修,村民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新屯村的早熟蔬菜及反季节蔬菜种植较多,被县里誉为望谟县城的小菜园。村里建有老年活动室、农民文化广场、卫生院、敬老院、幼儿园。2014年计划建成供水1500m3∕d的自来水厂及河滨道、新屯灾民安置点亮化工程等。 3、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

XX乡“四在农家”创建推动新农村建设村寨庭院硬化项目实施方案

XX乡“四在农家”创建推动新农村建设村寨庭院硬化项目实施方 案 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群众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中共XX县委员会、XX县人民政府关于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XX发…2011?39号)文件及XX县农业局《关于印发XX县2012年“四在农家”创建推动新农村建设村寨庭院硬化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盘农字[2012]221号文件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有序推进”的原则思路,让“富、学、乐、美”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走进农家,建立“农民投资投劳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机制,以乡为主体,以村为单元,以自然村寨为单位,以“实施五改三建一规范(改路、改房、改厕、改圈、改灶,建休闲娱乐场、建宣传栏、建体育运动场所,规范房前屋后杂物乱堆)”和“四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环境洁化、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精心组织实施村寨整治,做到公路、铁路沿线,整治一片、成功一

片,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的人居环境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村寨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寨整治工作。根据群众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实施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村寨整治工作。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村与村之间、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区别,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坚持“保留农村传统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突出综合整治、突出全面配套”、“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不大砍大伐”的原则,做到风格各异、特色鲜明。 (三)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村寨整治活动,以农民自愿和村民自治为取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着重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四)坚持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群众自筹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支持、参与村寨整治。整合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和县发改、农业、环保、林业、水利、扶贫、卫生、计生、文体等部门的相关实施项目,以及地方各企业实施“以工哺农”项目涉及农村村寨整治内容,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汇报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汇报材料 篇一:沙坝村四在农家工作情况汇报 板当镇沙坝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县创建办: 富、美、乐、学?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贴近农村实际,符合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有效地触动了农民群众的兴奋点,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点燃了农民群众创造文明、享受文明的激情。 我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以‘四在农家’破解‘三农’难题?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创新思路,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有效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了我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将沙坝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汇报材料)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学在农家长智慧?为基础,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乐在农家爽精神?为动力,不断丰富民精神文化生活;以?美在农家展新貌?为目标,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把我镇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文明氛围浓厚的社会产义新农村。 二、工作原则 1、?富、学、乐、美?整体推进原则。 2、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包办代替的原则。 3、因地制宜、重点示范、整体推进原则。 4、乡镇统筹、以村为主的原则。 三、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沙坝村是我县10个民族村寨之一,是贵州省民族地区 监测的500个特色民族文化村(寨)之一。沙坝村距板当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县城26公里,东与鸡场坡村接壤,东南与新场村毗邻,西与河边村隔河相望,北接猫营镇打扒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六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六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六篇 【篇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方案,6月16日,县人大副主任xx带着县人大环资工委、县人大财经工委、县政府办、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司法局、县文明办、县水务局、县林业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深入到地瓜镇下木卡村、新店镇细汆村进行了调研,并在新店镇召开座谈会,听取乡镇领导、基层人大代表、有关站所负责人和村支“两委〞成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投入,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启动和打造了一批试点示范村。 〔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情况。一是编制了地瓜镇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xx坡镇细寨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二是扎实推进试点村创立工作。完成木卡村下木卡、洋鸡箐广场用地征地工作,启动实施了规划区内房屋立面改造、环境改造、改厕换瓦等人居环境改造工程,预计8月底完成改造工程。2个工程已完成总投资1100 万元。三是完成南湖街道大湾村一组、刘家坡组、盘水街道快乐村兰花塘组、龙吟镇硝硐村石寨平组等8个乡镇〔街道〕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普安县中部片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四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小康房建设32594户〔xx—xx

年〕。五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35吨/天,覆盖县城、三板桥及地瓜等区域群众生活垃圾处理;启动普安县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工程建设,建设13个垃圾转运站及配套设施。目前,楼下、新店正在建设主体工程,青山、盘水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转运站已完成场地平整。六是建成投用普安县城污水处理厂。青山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观念依然落后。近年来,尽管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立活动,开展创立“文明村寨〞等,但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缺乏、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然较落后。 (二)农村生活污染增多,多数村寨人居环境仍然较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农民生活污水、塑料袋、易拉罐、酒瓶等垃圾,大局部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如下厂河流域局部村民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直接倾倒和排放到河流里,对我县五嘎冲水库水源及当地老百姓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公共设施配套薄弱。大多数村没有设置和建设垃圾箱、垃圾池,村民没有倾倒垃圾的地方。如新店镇辖5村1社区98个村民小组只有清运车1辆、保洁员5人、垃圾箱43个〔平均每个组达不到1个〕,这个问题在我县多数乡镇都存在。大多数村只注意房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总结3篇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总结3篇20xx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总结一为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我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房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我区20xx年度小康房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四化同步”主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升级版。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强化政府主导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根据《贵州省农村小康房建设指引》、《贵州省农村小康房典型设计图集》相关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结合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引导有条件的农户按照小康房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二)坚持示范试点带动与农村集中建房相结合。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建房的经验做法,认真组织条件成熟的村做好小康房建设前期规划。 (三)坚持房屋功能提升和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小康房

建设应注重房屋内部居住功能的提升和改善,注重传承民族风情建筑特色,同时配套完善房屋周边路、水、电、讯、污水垃圾处理、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健全村寨文化、休闲、娱乐、健身、教育、 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 (四)坚持城乡统一规划和彰显个性差异相结合。加强对农户自行建房的指导,注重保持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和村庄风貌,注重民族风貌和现代气息相融合,注重功能提升和基础设施配套,严防千篇一律,严控大拆大建,严禁重复建设,切实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格局、历史文化建筑和乡村自然景观。 三、主要任务 20xx 年,我区计划实施小康房536户,其中:岩脚镇58户、新场乡40户、落别乡58户、大用镇45户、木岗镇45户、郎岱镇45户、月亮河乡40户、关寨镇40户、龙河镇40户、新华镇20户、镇20户、牛场乡20户、新窑镇45户、梭戛乡20户,落别乡和岩脚镇各组织实施一个50户以上的集中示范点。各乡镇按照小康房建设标准,由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年底统一验收。全区小康房规划建设要严格按照“本人申请、逐级审核”的程序进行。20xx年小康房建设任务必须于20xx年10 月30日前完工。 四、建设要求

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作者:黄惠金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4期 摘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17日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开启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整体布局。本文以贵州省惠水县民中村为例,从民中村背景,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旅游资源普查,旅游发展规划构思四个方面开展论述,以期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从乡村旅游的角度,加快推进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资源;旅游发展规划 一、调查背景 (一)、民中村概况 1、地理位置 民中村位于惠水县城西,距县城十四公里,在涟江盆地西面低山丘陵,山势起伏,山间梯田勾勒了山的整体轮廓,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变化万千,青绿相间的色彩犹如一幅写意油画,引人入胜。东与九龙村相连,南与双坪村接壤,北靠龙瓦村,西与长顺猛秋村为邻。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下辖9个村民小组,2019年,全村总户数355户1384人。是布依族聚居地、有少数苗族和汉族。2014年,新改扩建硬化通村公路6.4公里,2015年新修建民中組通组公路2公里;2017年新修磨刀石组通组公路4.1公里;启动串户路硬化。截至2018年底,全村已完成串户路7.6公里,完成庭院硬化63户1890平方,目前全村已实现所有通组公路、串户路硬化,村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2、自然资源 民中村主要有食用蜂糖李、菌种植、生猪养殖以及辣椒、林下鸡、优质薯、草果、韭菜、蜂蜜等部分分散种养殖产业。野生中草药有石斛、黄精...等。野生水果有八月瓜、野杨梅、羊奶奶、树莓...等。

湄潭县启动整县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

湄潭县启动整县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 7月21日,湄潭县召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整县推进启动会,标志着湄潭县该项工作从即日起正式实施。 据悉,湄潭县作为全省小康寨建设整县推进的试点县,将用两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小康寨建设,将县级重点实施的600个自然村寨分为“普及型、提升型、示范型”开展小康寨创建,计划2016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全县小康寨建设。 湄潭县小康寨创建是以“五划”为目标,重点开展(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整体实施“三改三治”(改厕、改厨、改圈,整治断墙残壁、整治草堆柴堆粪堆、整治乱搭乱建),以及全面实施垃圾收集运输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公共厕所、照明设施、庭院硬化、文体活动设施场所,结合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增加村寨文化队伍培养管理、绿化美化、小康水电路房讯等建设,共十一个方面项目建设。 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此项工作,湄潭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各镇和相关部门也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小康寨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预计到2016年,湄潭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共需资金81233.13万元。 县政协主席张志勇在启动会上指出,小康寨建设是我县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大家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握好发展机会,将工作落实到位,落到实处。针对工作的开展,张志勇要求,小康寨建设要与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搬迁、烟草扶贫新农村、财政“一事一议”

贵阳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水行动计划(2016-2020)

贵阳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水行动计划(2016-2020) 一、总体目标 按照省、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为加快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未能覆盖乡村,存在部分耕地缺乏灌溉和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建立起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发展耕地灌溉面积30万亩,使适宜发展灌溉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基本解决行政村周边100亩以上连片耕地的灌溉问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二、重点范围 贵阳市2016-2020年小康水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范围:一是以扶贫工作为重点,结合贵阳市大扶贫战略,加快改善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二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结合贵阳市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示范带、

农业园区开展小康水基础设施;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按照有利于持续发展的原则,小康水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农业生产环境脆弱的地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的区域。 三、工作任务 ——2016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7万人;发展耕地灌溉面积(含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6万亩。 ——2017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7万人;发展耕地灌溉面积(含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6万亩。 ——2018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6万人;发展耕地灌溉面积(含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6万亩。 ——2019年,发展耕地灌溉面积(含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6万亩。 ——2020年,发展耕地灌溉面积(含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6万亩。 四、职责分工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X镇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安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根据《中共X自治县委.X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方案》(X党办发〔X〕82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就推进X年全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一次改造、不留隐患”原则,通过“财政补助、农民自筹、整合资金、信用贷款”方式,举全镇之力,在6月30日前全面启动全镇库存农村危房,启动率达100%,竣工率达到40%。10月20日前完成全镇库存农村危房改造,镇里面进行初步考核验收同时迎接县级考核验收。 二、总体目标 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民居改造3290户,其中: “4类重点对象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级危房361户、非建档立卡低保户一级危房489户;其他危房户2440户(土坯房改造2440户)。 三、工作要求 (一)统筹安排,形成特色。坚持“先规划后创建”的原则,按照“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亮出田园风光”和“干净、漂亮、安全”

的理念要求,着实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产业示范点/示范带、主要交通干线、其他区域的新农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确保规划有层次、创建有品位,集中建设一批新村点。要严格避开安全隐患点建房,要明确禁建和缓建区域,要远离各种公路建房(含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同时不能破坏环境和生态,要严格建新房拆出旧房的要求,要严格在本村实施危房改造。严禁在集镇规划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新(改)建民居,在旅游开发重点区域要严格按规划集中建设。 (二)明确对象,把握标准。改造对象是拥有当地农业户籍并在当地居住,且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摸底在册且已录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系统的对象户;通过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户。改造方式分为原址重建、分散修建、集中建房(原则上达到30户以上规模),二、三级危房修缮加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土坯房户的建房面积和补助标准按照《关于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X委〔X〕55号)文件执行;其他危房户建房面积80-120㎡,其中一级危房户每户补助2万元;建房按照“X民居”标准改造。农村危房“三改”工程,按照“分类实施、分类补助”的方式进行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均补助6000元,其他危房户,户均补助4000元; (三)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围绕X年民居建设重点区域规划及线路布局,结合平安村寨、文明村寨建设活动,以农户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为创建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在农家

“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汇报 XX区四在农家办根据市委、市政府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总体部署,贯彻执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 XX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 20**)14号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 ) 17号文件精神,落实《XX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党办发(20** ) 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升级版,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以村庄规划为先导,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农民旅游创收实现城乡同步建成小康。现将XX区20**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2014 年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 建和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品质的提升,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品位的提升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结合旅游产业规划,以“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遵照美观实用的原则,按照小康房标准打造升级版新民居 3000户,要求新建和改建后的民居内有水冲式卫生间,有功能分开的客厅和卧室,确保民居的舒适性与实用性。经过摸底调查后,对 3000户升级版新民居经行了分解,汪家寨镇 1115户,大河镇 848 户,大湾镇 529 户,月照乡 508 户。目前已开工建设 230 户,

贵阳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房行动计划

贵阳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房行动计划(2016-2020) 一、任务计划 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房行动计划。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计划投入项目资金0.64亿元,完成5000户;2017年计划投入项目资金0.243亿元,完成5000户;2018年计划投入项目资金0.025亿元,完成923户,全面完成2016年核准的全国农村危房信息系统库存量;到2020年累计完成10923户改造任务。小康房建设,从2016年起,按照“安全适用、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的基本要求,2016年计划投入项目资金6亿元,完成15000户;2017年计划投入项目资金6亿元,完成15000户;2018年计划投入项目资金4亿元,完成10000户;2019年计划投入项目资金2亿元,完成5000户;2020年计划投入项目资金2亿元,完成5000户;到2020年累计完成50000户。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小康房建设应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农村建房引导,提高小康房建设对农村社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注重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民住房条件、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赋予农民对小康房建设的参与权、决策权,让农民在参与和决策过程中建立自信、自尊,发挥首创精神;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二)统筹兼顾,整合资金。以农村危房改造为切入点,统筹农村给水、道路、污水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村庄整治、农村污染治理、小康房建设等项目有效衔接,整合使用相关涉农资金,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危房改造整体效果最大化。 (三)强力推进农村集中建房。将农村危房改造、小康房建设集中建房点与美丽乡村示范点相结合,各区(市、县)要认真探索农村集中建房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规划对土地开发的先导作用,推进农村住房从自然形态向规划形态转变。以规划为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先决手段,有效集中分散农户,杜绝乱搭乱建,整顿农村建房秩序,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各区(市、县)至少要有一个农村集中建房示范点(50户以上),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小康房建设,确保小康房行动计划出成效。 (四)房屋功能与基础设施相配套。小康房建设要围绕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大方、体现民族民俗特色,在房屋内部居住功能提升和改善的同时,注重与房屋周边路、水、电、讯、污水垃圾处理、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相配套,健全村寨文化、休闲、娱乐、健身、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杜绝房屋内空空荡荡、房屋外脏乱差的现

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示范点建设标准 一、富在农家 1、注重产业发展。示范点有村级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效果显著。 2、促进农民增收。各项经济指标高于当地(县、市、区)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高于当地(县、市、区)平均水平300元以上。 3、增强服务功能。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农民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在农家 1、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组织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和劳务就业能力,有一批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每年集中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不少于5次,示范点80%以上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 2、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用民间舆论

的力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3、营造勤学上进的浓厚氛围。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村寨”、“学习型家庭”活动。经常组织农民学政策法律、学农业技术、学技工技能、学经营本领、学民间手艺,示范点80%以上农民参加读书用书活动,学习风气浓厚。 三、乐在农家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有村文化活动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村组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建有文化小广场、小舞台和宣传栏。文体设施和环境卫生有专人管理和维护,确保能正常使用,室内场所每周开放3天以上,室外场所实现全天候开放。 2、社会事业发展进步。农村教育、卫生、社保等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明显改善,建有村卫生室和计生服务室,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计划生育率和义务教育率达100%,无黑网吧、无辍学、失学现象。积极开展“和谐贵州三关爱”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和鳏寡孤独等困难群众。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有农村文艺队伍、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有当地特色文化品牌节目和作品。举办各种各类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的节日庆祝活动,组织开展“我们

都匀市小康创建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都匀市小康创建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省委《关于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3‟3号)和州委相关文件要求,为有效支撑我市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目标的如期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规划、示范带动、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市小康乡镇、办事处、小康村(社区)建设工作。 二、总体目标 到2014年,接受省、州对我市小康示范创建示范县(市)进行达标验收,并获命名授牌。2013年底,墨冲镇、杨柳街镇接受市级验收,争取申请州级命名授牌。2014年,墨冲镇墨冲村、杨柳街镇德化村、广惠办事处广惠社区等18个村(社区)获小康示范村(社区)命名授牌。到2015年,全市小康乡(镇、办事处)获命名授牌达到乡(镇、办事处)总数的80%以上(含示范),小康村(社区)获命名授牌达到村(社区)总数的80%以上;2016年,全市小康乡(镇、办事处)获命名授牌达到85%以上,小康村(社区)获命名授牌达到总数的85%以上。 三、示范创建及推进行动标准 (一)小康示范标准 小康示范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创建,以市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指标体系为标准进行创建,示范乡镇、办事处为六个方面18项指标,村(社区)为两个方面10项指标,村小康示范创建主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活动为主要抓手和载

体。在硬指标方面,重点抓好“十个一”:一个带动力强的农民增收项目或产业;一条通村硬化窜户路;一个农村安全饮用自来水到户管网系统;一套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保洁处理设施运转正常;一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个村级主街道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一个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一个500平方米以上的群众公共健身娱乐场地;一个藏书达到村民人均一册以上的农家书屋(含有5台电脑以上的电子阅览室);一个村级幼儿班。 列入小康示范的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各指标年度目标计划以2012年为基数,由市全面小康办组织测算,经市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州全面小康办备案,作为验收依据。 (二)面上推进标准 小康乡镇、办事处以小康示范乡镇、办事处创建指标体系为标准,由市小康办按照指标体系,以2012年为基数对各指标年度实现程度计划组织测算,经市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州全面小康办备案。小康村(社区)以小康示范创建指标体系标准为标准,由乡(镇、办事处)党(工)委按照指标体系,以2012年为基数对各指标年度实现程度计划组织测算后,报市全面小康办备案。 四、工作措施 按照“一先五措四保障”的创建思路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实现“一先”创建目标 “一先”即都匀市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实现时间全州率先,小康实现水平全州领先,力争第一。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