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细菌的染色方法

细菌的染色方法

细菌的染色方法

细菌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抗酸色法和特殊染色法(包括英膜染色法,芽抱染

色法,鞭毛染色法)

1.革兰氏染色法:

1)器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0.4%复红乙醇液,注射环路,酒精灯,载玻片等。

2)方法:先制片,接着染色。

(l)结晶紫染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2)革兰氏碘液色1分钟;水冲洗;

(3)0.4%复红乙醇液染色3秒钟,水冲洗,吸纸吸干后镜检。2.抗酸染色法:

1)器材:卡介苗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石炭酸复红,3%的盐酸酒精,碱性美

兰染液,注射环路,酒精灯,载玻片等。2)先制片,接着染色。(l)石炭酸复红染液先沸水浴

10分钟,碱液2一3几滴全面覆盖菌膜染色5分钟,水冲洗;(2)3%的盐酸酒精脱色30秒钟,水冲洗;

(3)碱性美兰复染30秒钟,水冲洗,吸水纸吸干后镜检.3.芽抱染色法:

1)器材:破伤风杆菌厌氧培育物,5%孔雀绿水溶液,0.5%沙黄水溶液,载玻片,酒精灯等。

2)先制片,接着染色。

(l)加孔雀绿染液2一3滴于小试管中,并使其与菌液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竹放厂沸水

浴的烧杯中,加热染色15分钟:(2)涂片、固定:

(3)水冲洗,至至流入的水并无绿色年才;(4)用0.5%沙黄液复染2分钟,弃回去多余的

染液,吸水纸化成镜检(此步骤不用水冲洗)。4荚膜染色法:

1)器材:肺炎球菌(小鼠腹腔液),石炭酸复红,95%的乙醇,20%鞣酸水溶液,0.8%孔雀绿

水溶液。2)方法:

(l)石炭酸复红染色1分钟,水冲洗:

(2)95%乙醇短暂脱色(几秒钟为宜),水冲洗(3)20%鞣酸溶液染色10分钟,水冲洗;

(4)0.8%孔雀绿溶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吸水纸化成后镜检。5.鞭毛染色法(镀银染色法)

1)器材:变形杆菌新鲜菌液,镀银染色法l液(鞣酸5克,50%氯化铁2.0ml,1.5%甲醛

2.0ml,1%氢氧化钠1.0ml,蒸馏水100ml),鞣银染色法2液(2%硝酸银溶液,少量氨水)2)方法:

(l)楮银染色1液染色5分钟,水冲洗;

(2)鞣银染色法2液染色l分钟,水冲洗,吸纸吸干后镜检。

常见细菌染色方法汇总

常见细菌染色方法汇总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简单染色、负染色、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荚膜染色、死活染色。制备细菌染色片一般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干燥等步骤,然后用显微镜甚至油镜观察。 简单染色: 不同细菌或者由于观察者所侧重观察的内容不同,所以使用的染料也有差异,但是简单染色的方法是一样的。先按照上述的制片方法制片,制成需要观察的玻片后,使用相对应的染料滴加到玻片上的菌膜区域,以覆盖菌膜为准。按照不同染料的要求,结合所观察的内容确定染色时间,染色时间到达时,进行水洗,干燥等步骤。最后得到的玻片加盖盖玻片即可进行镜检。如有需要可以后续再进行油封、蜡封等封片过程。简单染色过程如下图: 负染色: 制备观察图片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对初学者来说想要在玻片中找到目标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细菌常常无色透明且比较小,所以对初学者来说除非对光圈等进行很精细的调节,否则很难观察到目标菌,因此进行负染色就十分重要。该方法是将微生物与苯胺黑或者india墨水混合,再将混合物覆盖于载玻片表面,由于这两种天然黑色染料不能渗入微生物细胞,所以使得透明的微生物个体在黑色的背景下很容易观察。负染色法常见有两种操作方法。 第一种发个方法比较常见,在一个载玻片上将微生物与异地苯胺黑混合,用另外的载玻片将混合物均匀的覆盖于原来的载玻片上。该方法的目的是使混合物在在玻片上一边厚一边薄,在厚与薄中间的额区域就是最佳观察区域。如图所示:

第二种方法是用一接种环苯胺黑与微生物混合,用接种针在载玻片的中央将混合物延伸很小的区域。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后经碘液进行媒染,之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媒

细菌三染色方法

革兰染色操作步骤 ⒈初染:将结晶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⒉媒染:加碘液作用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⒊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摇动玻片数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再滴加酒精, 直到流下的酒精为无色为止(约0.5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⒋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0.5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显微镜检查 ⒈球形:革兰阳性球菌——镜下菌体球形,呈紫色,且排列不规则堆积呈团如葡萄状;革兰 阴性球菌——镜下菌体球形,呈红色,且多呈对排列。 ⒉杆形:革兰阳性杆菌——菌体杆状,呈紫色; 革兰阴性杆菌——菌体杆状,呈红色,排列无规则。 ⒊弧形:革兰阴性弧菌——镜下菌体呈红色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 抗酸染色操作步骤 ⒈初染:将已固定的涂片置于染色架上或用染色夹子夹住,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并于涂片 下方以弱火加热至出现蒸气(勿煮沸或煮干)随时补充染液以防干涸,持续5min, 水洗。 ⒉脱色: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至涂片无红色、染液脱下为止(不可超过10min),水洗。 ⒊复染:用吕氏美蓝复染0.5min,水洗。 显微镜检查 在淡蓝色背景下可见染成红色细长或稍带弯曲的杆菌,并有分枝生长趋向,此为抗酸染色阳性菌,其他细菌和细胞呈蓝色。直接涂片标本中常见菌体单独存在,偶见团聚呈堆者。 墨汁负染色操作步骤 制片:取一滴优质墨汁置于载玻片上与被检材料混合,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 显微镜检查 新生隐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酵母细胞,有芽生孢子,细胞外有一层胶质样荚膜,一般厚度与菌体相等。菌体和荚膜不着色,透亮,背景为黑色。

细菌染色法

细菌染色法: 染色:细菌细胞小而透明,为便于观察必须增加反差,因此要对细菌进行染色;染色还有助于检测细菌细胞的一些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用于鉴别细菌种类。 正染色—染料与细胞结合而进行染色的过程; 负染色—细胞不染色而使背景染色的过程。 背景着色,菌体不着色,多用于荚膜的观察。 (一)简单染色 制备涂片标本→染色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1min 水洗、吸干

镜检 (二)抗酸染色法 步骤: 涂片固定 酸性复红初染 3%醋酸酒精脱色 美蓝复染 镜检 结果: 抗酸菌———红色; 非抗酸菌——蓝色。 (三)革兰氏染色法 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C.Gram,1884年创立,是最重要的染色法。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从上图可知,甲、乙两种细菌经结晶紫初染后,分别染上了紫色,经碘液媒染,结晶紫与碘液形成了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在乙醇脱色时,凡是染上的紫色容易被脱掉的细胞又成为无色菌体(如乙菌),反之则仍为紫色(如甲菌)。最后再用红色染料——沙黄复染,结果甲菌仍然维持最初染上的紫色,而乙菌则被复染而成红色,前者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简称G+菌,后者则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简称G-菌。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将几乎所有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两大类。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先通过很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染料 ①碱性染料(basic dye)—带正电染料。其阳离子部分为发色基团,可与细胞中带负电的组分结合。如Crystal violet, Safranin, Methylene blue等。 ②酸性染料(Acid dye)—带负电染料。其阴离子部分为发色基团,可与细胞中带正电的组

细菌简单染色法

生物实验简单染色 峰峰高中生物组 适用微生物染色原理 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其它情况分析: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使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染色迅速,着色深,菌体呈紫色。 一|、步骤 1、涂片 1.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平放,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2.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琼脂斜面上挑取适量菌苔; 3.将挑取的菌苔沾入载玻片中央生理盐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 注意: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滴生理盐水和取菌不宜过多;涂片要涂抹均匀,不宜过厚。 2、干燥 将涂好菌膜的载玻片平放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用电吹风低温吹干。 3、固定 手持(木夹夹住)已干燥的涂有菌膜的载玻片,涂面朝上,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 原理:加热使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凝固,从而固定细菌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载玻片上。 注意:热固定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 4、染色 将热固定的细菌涂片平放于在载玻片架上,滴加染液于涂片上(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 染色时间:吕氏碱性美蓝染色1~2min;石炭酸复红染色约1min;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约1min。 5、水洗 将细菌涂片上染液倒入废液缸中;手持细菌染色涂片,置于废液缸上方,用洗瓶中自来水冲洗涂片,直至流下的水无色为止。 注意: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而应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流下。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6、干燥 自然干燥:平放于室温,自然干燥; 吹干:用电吹风冷风或低温热风吹干; 吸干:平放在一张吸水纸上,上面覆盖一张吸水纸,将细菌涂片两面水分吸干。 二、配方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溶液A 美蓝0.6克;95%乙醇30毫升 1 / 2

细菌的染色方法

细菌的染色方法 细菌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抗酸色法和特殊染色法(包括英膜染色法,芽抱染 色法,鞭毛染色法) 1.革兰氏染色法: 1)器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0.4%复红乙醇液,注射环路,酒精灯,载玻片等。 2)方法:先制片,接着染色。 (l)结晶紫染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2)革兰氏碘液色1分钟;水冲洗; (3)0.4%复红乙醇液染色3秒钟,水冲洗,吸纸吸干后镜检。2.抗酸染色法: 1)器材:卡介苗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石炭酸复红,3%的盐酸酒精,碱性美 兰染液,注射环路,酒精灯,载玻片等。2)先制片,接着染色。(l)石炭酸复红染液先沸水浴 10分钟,碱液2一3几滴全面覆盖菌膜染色5分钟,水冲洗;(2)3%的盐酸酒精脱色30秒钟,水冲洗; (3)碱性美兰复染30秒钟,水冲洗,吸水纸吸干后镜检.3.芽抱染色法: 1)器材:破伤风杆菌厌氧培育物,5%孔雀绿水溶液,0.5%沙黄水溶液,载玻片,酒精灯等。 2)先制片,接着染色。 (l)加孔雀绿染液2一3滴于小试管中,并使其与菌液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竹放厂沸水 浴的烧杯中,加热染色15分钟:(2)涂片、固定: (3)水冲洗,至至流入的水并无绿色年才;(4)用0.5%沙黄液复染2分钟,弃回去多余的 染液,吸水纸化成镜检(此步骤不用水冲洗)。4荚膜染色法: 1)器材:肺炎球菌(小鼠腹腔液),石炭酸复红,95%的乙醇,20%鞣酸水溶液,0.8%孔雀绿 水溶液。2)方法: (l)石炭酸复红染色1分钟,水冲洗: (2)95%乙醇短暂脱色(几秒钟为宜),水冲洗(3)20%鞣酸溶液染色10分钟,水冲洗; (4)0.8%孔雀绿溶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吸水纸化成后镜检。5.鞭毛染色法(镀银染色法) 1)器材:变形杆菌新鲜菌液,镀银染色法l液(鞣酸5克,50%氯化铁2.0ml,1.5%甲醛 2.0ml,1%氢氧化钠1.0ml,蒸馏水100ml),鞣银染色法2液(2%硝酸银溶液,少量氨水)2)方法: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 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包括革兰氏染色法、培养基染色法、酸碱快速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革兰氏染色分为四个步骤:固定、染色、洗涤和显色。首先,用热炙或炉火将菌液固定在载片上。然后,将菌液投入到革兰染色液中,革兰染色液包括紫罗兰晶体染液和碘溶液。之后,用乙醇洗涤,去除多余的染色液。最后,用苏木精染液进行显色,细菌会变成紫色,而波尔多红会成为背景颜色。通过这种染色方法,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的染色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革兰阳性菌会显色为紫色,革兰阴性菌则在淡粉红色或红色。 2. 培养基染色法: 培养基染色法是一种将细菌培养在含有染料的培养基上的染色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培养基的颜色来判断细菌的类型,而不需要进行染色操作。通常会根据菌落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来判断不同菌种。例如,大肠杆菌产生灰绿色的金属光泽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金黄色菌落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通常用于常规实验室工作中。 3. 酸碱快速染色法: 酸碱快速染色法又称为朗斯快速染色法,是一种通过酸碱反应来进行细菌分类的

染色方法。根据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结合酸碱染色原理,可以将细菌分为两类,即酸染菌和碱染菌。酸染菌在酸性条件下显色,呈现出红色或粉红色,碱染菌在碱性条件下显色,呈现出蓝色、紫色或黑色。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快速分类细菌,特别是在細菌在临床应用方面有重要意义。 4. 特殊染色法: 特殊染色法包括Ziehl-Neelsen染色、抗酸杆菌染色、吉姆萨染色、印度墨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检测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抗酸杆菌等。其中,Ziehl-Neelsen染色是一种用来检测酸快杆菌的染色方法,通过使用染色剂将细菌显色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则显色为蓝色。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结核病。 细菌染色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验目的和需要。染色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还可以帮助我们对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因此,熟悉和掌握细菌染色方法对开展科研工作和临床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细菌染色法汇总

常用细菌染色法汇总 细菌的染色是染料分子与细菌成分相结合的化学过程。细菌蛋白质是兼性电解质,pH在2~5之间。在近于中性环境中,细菌多带阴电荷,易与带阳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着色,因此细菌染色,多用带阳电荷的碱性苯胺染料,如美兰、碱性复红、龙胆紫等。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下列几种。 一、单染色法 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如碱性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将细菌染成兰色或红色,可供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但不能鉴别细菌。 [材料] 1.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18~24h液体培养物 2.美兰或石炭酸复红稀释液 3.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染色架、滤纸等[方法] 1.涂片用灭菌接种环取菌涂于载玻片上,薄厚均匀,直径约1cm面积。如为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菌,则应于洁净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再用接种环取菌少许混于其中并混匀,涂成菲薄的菌膜。 2.干燥一般置涂片于室温中自然干燥,还可将涂膜向上,放于温箱中或于酒精灯火焰上方热空气中干燥。 3.固定一般用加热法,手持载玻片一端,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3次,目的是使菌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菌的形态。 4.染色将涂片置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葡萄球菌滴美兰,大肠杆菌滴石炭酸复红)以覆盖涂抹的菌膜为度,不宜过多,染色时间为1~2min。 5.水洗、干燥、镜检用自来水轻轻水洗涂片,除去染液,夹于滤纸间,吸去水

份,完全干燥后镜检。 [结果] 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被染成兰色和红色,前者呈葡萄状排列,后者散在排列。 二、复染色法 复染色法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的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所以也称鉴别染色法。 (一)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细菌学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Gram创立,故得名。革兰染色法不仅可鉴别细菌,而且可以辅助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常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见表7-l。 [材料] 1.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培养后的混合菌液 2.革兰染色液(结晶紫染液、芦戈碘液、95%酒精、稀释石炭酸复红) 3.其他材料同单染色法 [方法] 涂片、干燥、固定按单染色法进行。染色按下列步骤进行。 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染lmin,水洗。 2.媒染滴加芦戈碘液,染lmin,水洗。 3.脱色放入95%酒精罐内,轻轻摇动玻片,直至不再溶下染料为止,约 30Sec,水洗。 4.复染滴加石炭酸稀释复红液,染30Sec,水洗。 5.用滤纸吸去水份,干燥后镜检。

常用微生物染色方法

常用微生物染色方法 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微生物学中,染色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染色,我们可以改善显微镜下的视觉效果,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 1、活体染色: 活体染色是一种在不破坏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情况下,对微生物进行染色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以及它们的细胞结构和活动状态。活体染色通常使用荧光染料或者特殊的活体染色剂,如印度墨水等。 2、涂片染色: 涂片染色是一种将微生物直接涂布在显微镜载玻片上,然后进行染色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细胞结构以及染色体的特征。涂片染色的常用染料包括品红、甲基绿、醋酸铀等。 3、压片染色: 压片染色是一种将微生物样品与染料混合后,用盖玻片进行压制,然

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常用于细菌、原生动物等的观察。压片染色的常用染料包括结晶紫、美兰等。 4、培养基染色: 培养基染色是一种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添加染料,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和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和代谢产物,常用于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培养基染色的常用染料包括溴甲酚绿、刚果红等。 以上就是常用的几种微生物染色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应用场景。在选择使用哪种染色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样品类型以及所研究的微生物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配置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来进行实验分析,以下是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配置的简要介绍: 1、显微镜: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变化以及染色后的细胞结构等。通常配备不同倍数的光学显微镜,如普通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 微生物染色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染色可以使微生 物的形态和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和研究。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 物染色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Gram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微生物染 色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根据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 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可以保留紫色的革兰氏染料-碘-酒 精复合物,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细胞壁较薄,无法保留染料-碘- 酒精复合物,经酒精洗涤后以褪色方式显现嫩蓝色。 2. 去瓶球菌染色法(Ziehl-Neelsen染色):该染色方法主要用于 诊断结核菌感染。结核菌具有酸酒杆菌的特征,该染色方法通过热定性进行,即将杆菌加热固定在玻璃片上。染色液为仲子红与甲苯红的酒精醚溶液,结核菌上的脂质物质可以吸附染色液,呈现红色。 3.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采用的是接种在含有 豆粉和盐的琼脂糖平板上的细菌进行。染色液为碘酸钾和碘甘液的混合物,在细菌细胞内部染出棕色团块。 4. 吉姆萨染色法(Giemsa染色):吉姆萨染色法主要用于染色血液 细胞、细菌和寄生虫等。染色液为吉姆萨染料溶液,通过染色液和蒸馏水 的混合来染色。吉姆萨染色方法对捕获染色成分极为敏感,将蓝色碱性染 料用于碱性碳水化合物和核酸材料,将红色和紫红色酸性染料用于酸性成分,如蛋白质和细胞质组分。

5. 格拉姆-韦瑞染色法(Gram-Weigert染色):该染色法用于菌体内基质和胞外多糖的特异染色。六元蔗糖银试剂与格拉姆染色特殊染料结合,生成黑色的沉淀物,用以观察菌体内多糖地点和部位。 6.碘染色法:碘染色用于染色藻类和真菌。该染色法主要原理是将菌丝或细胞的内部特异性细胞器染为紫黑色,以便更容易观察和研究。 7.寇歇染色法:寇歇染色法主要应用于真菌的染色,染色方法与碘染色类似,可以观察到真菌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和结构。 总结起来,微生物染色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适用于特定的微生物和研究目的。通过染色可以使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更加清晰,有助于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和分子机制。

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

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空气、土壤、水体等各种环境中。为了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染色方法。本文将介绍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 一、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差异来区分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烘干,然后用碘酒浸泡,再用乙醇洗涤,最后用碱性颜料(如紫色染料)染色。通过革兰氏染色,细菌可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能保持紫色,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易被乙醇洗去紫色染料,然后再染红色。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用于检测结核菌和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这些细菌具有特殊的脂质组分,使它们不易被一般染色方法染色。抗酸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加热,然后用碱性染料(如碱性红染料)染色,再用酸洗去多余染料,最后用蓝色染料

(如甲基蓝)染色。 通过抗酸染色,结核菌和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可呈现红色,而其他细菌则呈现蓝色。这种染色方法对于抗酸杆菌的检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结核病等疾病。 三、吉姆萨染色 吉姆萨染色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吉姆萨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用吉姆萨染料(由蓝色和红色组成)染色,然后用水洗去多余染料,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吉姆萨染色,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质等结构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帮助科学家们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吉姆萨染色在细菌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于揭示细菌的性状和特性非常重要。 细菌染色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细菌学的发展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上述介绍的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还有许多其他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格拉姆-玛尔基纳染色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细菌染色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细菌染色方法将会

细菌的常用染色技术

细菌的常用染色技术 简单染色法: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例如番红。 1.涂片:用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极薄的菌膜。 2.干燥:可自然晾干,或将涂片置于火焰高处微热烘干,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过迅速通过火焰2-3次(用手指触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结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复红液),染l~2min。5.水洗:用自来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时为止。 6.干燥 7.镜检 复染色:利用用两种以上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例如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需要碱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 碱性染料初染液的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iodine )是常用的媒染剂。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而且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为番红。 1.载玻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在火焰上加热以杀死菌种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 6.用番红染液或者沙黄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1.美蓝染色法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适量的美蓝染色液,经1—2min,水洗,沥去多余的水分,吸干或烘干,镜检。 2.革兰氏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经1—2min,水洗。 (2)加革兰氏碘溶液于抹片上媒染,作用1—3min,水洗。 (3)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约30s---1min,水洗。 (4)加碱性复红液(或沙黄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0---30s,水洗。(5)吸干或烘干,镜检。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3.抗酸性染色法 (1)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较多量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在玻片下以酒精灯火焰缓缓加热,至发生蒸汽即止,维持微微发生蒸汽,经3—5min,水洗。 (2)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至标本无色脱出为止,充分水洗。 (3)用美蓝染色液复染约1min,水洗。 (4)吸干或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以下方法也可:即在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用1%美蓝染色液复染约20s,水洗。 对光观察,标本务必全呈蓝色,在火焰上烘干、镜检。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和背景呈蓝色。 4.瑞氏染色法 (1)抹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瑞氏染色液于其上,为了避免很快变干,染色液可

稍多加些,或看情况补充滴加,经1—3min,加约与染液等量的中性蒸馏水或PBS 液,轻轻晃动玻片,使与染液混匀,约3min左右,直接用水冲洗(不可先将染液倾去),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等物呈其它颜色。(2)另一方法抹片自然干燥后,按涂抹点大小,盖上一块略大的清洁滤纸片,在其上轻轻滴加染色液,至略浸过滤纸,并看情况进行补滴,维持不使变干;染色3--5min,直接用水冲洗,吸干或烘干、镜检。此法使染色液经滤纸过滤,可大大避免沉渣粘附于抹片上影响镜检观察。 5.姬姆萨染色法 (1)于5ml新煮过的中性蒸馏水中滴加5—10滴姬姆萨氏染色液原液,即稀释成为常用的姬姆萨氏染色液。 (2)抹片经甲醇固定干燥后,在其上滴加足量的染色液或将抹片浸入盛有染色液的染色缸中,染色30min,或者染色数小时至24h,取出水洗,吸干或烘干、镜检。细菌呈蓝青色,组织、细胞等呈其它颜色。视野常呈淡红色。 6.克利特氏荚膜染色法 (1)染色液配制 ①美蓝溶液美蓝1g,95%酒精10ml,蒸馏水100ml。将美蓝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②碱性复红溶液碱性复红0.03g,95%酒精1ml,蒸馏水99ml。将碱性复红溶于酒精内,再加蒸馏水混合。 (2)染色法 ①涂片经火焰固定后,滴加美蓝溶液,将玻片至火焰上面加热至发生蒸汽为止。 ②水洗,以碱性复红溶液复染15—30s。 ③水洗后、吸干、镜检。 ④染色后,菌体呈蓝色,荚膜呈红色。 7.结晶紫福尔马林荚膜染色法

细菌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菌染色方法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Gram'sstain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本实验要求同学能正确掌握此染色方法的操作技术,理解其在鉴别细菌上的重要意义。 【原理】 细菌经结晶紫初染染成蓝色。革兰氏染色阳性菌(G+)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多,且肽聚糖为空间网状结构,再经乙醇脱水,网状结构更为致密,染料复合物不易从细胞内漏出,仍为蓝色。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G-)细胞壁脂类含量多,肽聚糖层数少,且肽聚糖为平面片层结构,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合的染料复合物容易泄漏,细菌被脱色为无色,再经石炭酸复红稀释液复染成红色。 【方法】 按涂片-干燥-固定-染色-镜检的顺序进行。准备载物玻片:用镊子从载物片缸中取出经3%盐酸酒精脱脂的载物玻片,用擦片布擦净,然后用特种铅笔在玻片背面画一个直径为1.5~2.0cm的圆圈,做为涂膜的标记范围。 1 .涂片:按无菌操作取材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用肉汤培养物涂片: ①右手拿接种环的黑色塑料柄部分,左手托持试管。 ②将接种环按15°角放在煤气灯的外焰中烧灼灭菌,直到把金属丝烧红,然后将铝制的银色柄部也通过火焰略加烧灼。 ③用右手小指和手掌的前内缘拔掉左手所持试管的棉塞,并立即将试管口用火焰烧灼灭菌。 ④用灭菌后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试管中取出材料,此时注意勿使沾有材料的接种环触碰试管壁及试管口。 ⑤将试管口再次灭菌,棉塞也要在火焰上略加烧灼(时间要短以免点燃棉塞),塞好棉塞,放回原处。

⑥将接种环上之材料涂于载物片上,随后立即将接种环用火焰烧灼灭菌。为防止细菌溅散污染环境,接种环灭菌前,须先将接种环靠近火焰或放内焰中烤干,然后再在外焰中烧红灭菌,杀死残留的细菌。 用斜面培养物涂片: 用细菌斜面培养物涂片,需预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放在载物片上,然后再按无菌操作取材法从斜面培养物上取少量菌苔,在水滴内轻轻研磨将细菌制成菌悬液,再涂成一薄膜。无菌操作取材步骤同前。 2.干燥:放空气中自然干燥。如欲加速,也可把涂片置于火焰上部的热气层中烘烤,但切勿将涂膜烤焦。 3.固定:用染色夹子夹住涂片,在火焰的最热部分连续通过三次,以固定之。此时杀死大部分细菌,并使标本固定于玻片上,以免在染色或水洗过程中被冲掉。 4.染色:① 将结晶紫染液加于涂膜上,染色(初染)1min。② 水洗后加芦戈氏碘液处理(媒染)1min。③水洗后用95%酒精脱色,脱色时频频摇动玻片,直至流下的液体无色为止(约需0.5min)。④ 水洗后加石炭酸复红稀释液染色(复染)0.5min。 ⑤ 水洗,用滤纸轻轻吸干,待标本充分干燥后进行镜检。染色过程中,水洗要用自来水的细流徐徐冲洗,冲洗涂膜的背面,勿使强水流直接冲到涂膜上。 【结果观察】 使用油镜观察,注意标本中两种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各如何,最后判定染色性,哪种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染成紫色),哪种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染 成红色)。将在标本中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和染色性,用有色铅笔画出模式图,并 附以文字说明。 注意事项:① 酒精脱色是革兰氏染色中的重要环节,如脱色过度,则革兰氏阳性菌可能被误染为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不够,则革兰氏阴性菌可能被误染为革兰氏阳性菌,所以脱色时间要很好掌握。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的影响,一般涂片时取菌要少,涂片薄而均匀为好。② 被检菌的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菌

细菌特殊的染色方法

细菌特殊的染色方法 摘要: 一、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二、常见细菌染色方法 1.单染色法 2.双染色法 3.荧光染色法 4.免疫染色法 三、特殊染色方法的应用 1.染色对细菌的识别和分类 2.染色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染色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四、染色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五、未来细菌染色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细菌在生物学、医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细菌,染色技术在细菌检测、识别和分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细菌的特殊染色方法,包括基本原理、常见染色方法、应用领域、优缺点对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细菌染色是通过染色剂与细菌细胞成分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使细菌呈现

出不同颜色,从而便于观察和识别。染色的基本原理包括吸附、渗透、吸附与渗透相结合等。染色过程中,染料与细菌细胞成分结合,使细菌具有特定的颜色。 二、常见细菌染色方法 1.单染色法:使用一种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如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等。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但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不够详细。 2.双染色法:使用两种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如荧光染色法、相差染色法等。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显示细菌的两种不同属性,如形态和生理功能。 3.荧光染色法: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分布。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活细胞染色。 4.免疫染色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表面抗原结合,再通过染色剂显色。这种方法可对细菌进行准确识别和分类,适用于病原菌检测和研究。 三、特殊染色方法的应用 1.染色对细菌的识别和分类:染色方法有助于鉴别不同种类的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染色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免疫染色法可用于检测病原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3.染色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特殊染色方法可应用于细菌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机制。 四、染色方法的优缺点对比 1.优点:染色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直观,适用于各类细菌的观察和研究。 2.缺点:部分染色方法可能对细菌产生损伤,影响其生长和生理功能;此

细菌一般染色方法

细菌一般染色方法 细菌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染色使细菌在显微镜下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细菌染色通常分为简单染色、阴性染色和阳性染色三种方法。 一、简单染色方法: 简单染色是最基础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是用一种染色剂来染色所有类型的细菌。常用的染色剂有墨汁、甲基蓝、伊红等。 简单染色的步骤如下: 1.取一片细菌涂片,将其干燥。 2.在涂片上滴加染色剂,覆盖整个片面。 3.将染色剂置于片上一分钟,用水冲洗。 4.用纸巾将涂片上的多余水份吸干。 5.镶片并观察。 简单染色可以使细菌呈现出斑点或条纹状,并能够区分一些基本形态和结构,但不能提供更多细菌信息。 二、阴性染色方法: 阴性染色可使细菌显现为透明,而背景呈色的方法。常用的阴性染色剂有阿里兹红、印度墨等。 阴性染色的步骤如下: 1.将涂片上的细菌涂片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使其成薄层。

2.滴加阴性染色剂到涂片上,使其均匀覆盖涂片表面。 3.用水冲洗染色液,并用纸巾擦干涂片。 4.镶片并观察。 阴性染色使背景呈色,使细菌透明,从而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其形态特征。 三、阳性染色方法: 阳性染色可以使细菌显现为有色的圆点或杆状,常用的阳性染色剂有甲基蓝、伊红等。 阳性染色的步骤如下: 1.将涂片上的细菌涂片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 2.将染色剂滴加到涂片上,使其完全覆盖涂片。 3.置片5-1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染色剂。 4.用纸巾将涂片上的多余水份吸干。 5.镶片并观察。 阳性染色可以染色细菌,使其呈现有色的形态,便于观察和鉴定。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染色方法,如革兰氏染色法、氢酒精酸快速染色法等。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经典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不同细菌细胞壁的染色性质来将其分为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该方法使用革兰紫染色剂和碘液,以及酒精和碳酸盐条件溶液进行染色处理。

细菌染色技术

细菌染色技术 一、细菌的革兰染色法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是细菌学上最经典的、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染色方法.由丹麦细菌学家革兰(Christian Gram)于1883年创立.细菌染色后,不仅可以观看其形态,而且可依据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G+菌)和革兰阴性菌(G-菌). 1、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且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脱色;G-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且脂质含量多,乙醇溶解脂质后易渗入细胞而脱色. (2)G+菌菌体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坚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G-菌菌体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小,易被乙醇脱色. (3)G+菌等电点比G-菌低,在同一pH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 阴电荷要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坚固,不易被乙醇脱色. 2、应用 革兰染色法的实际应用意义有三: (1)根据革兰染色法可把细菌分为G+和G-两大类; (2)G+菌和G-菌的致病性不同,所致疾病各异; (3)对G+和G-菌,选择不同抗菌物治疗. 3、材料

(1)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培育18~24h后的混合菌液. (2)兰染色液:结晶紫染液、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或沙黄染液. (3)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等. 4、方法 标本片制备 (1)载玻片预备:取一张清洁载玻片,用蜡笔在其背面画出二个有肯定间隔、直径约1~2cm的涂抹范围,用数字或符号做好标记. (2)涂片: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菌液直接涂布在标记的涂抹范围内.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3)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面对上,置于离酒精灯火焰约半尺高处缓慢烘干,切不行放在火焰上烧干. (4)固定:将干燥后的涂片用片夹夹住,使涂抹面对上缓慢通过火焰3次,然后自然冷却.固定即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固着于玻片上,以免染色时脱落;又可使细菌蛋白凝固,而易着色. 革兰染色法: (1)初染:在固定好并冷却了的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作用1min后,用细水流从玻片的一端把游离的染液洗去. (2)媒染:滴加卢戈(Lugol)碘液数滴,作用1min后水洗.碘液是媒染剂,使结晶紫染液与细菌结合更坚固. (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轻轻晃动玻片,使玻片上流下的酒精液无紫色为止(约需0.5~1min),流水冲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