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电视剧的类型

电视剧的类型

电视剧的类型
电视剧的类型

本节导读:主要了解电视剧有哪些类型,重点掌握电视剧类型的划分标准。掌握不同类型电视剧的叙事策略和艺术特征。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文本,并指出该类型电视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创作的方向。

一、电视剧类型的概念

电视剧类型的出现,既是电视剧制作者、播出者和接受者相互作用的客观结果,也是电视剧商业属性、艺术属性和大众深层心理结构相互制约的合力作用的集中表现。电视剧类型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区域、一定的时期内自然形成的,在制作、播出、收看时具有一定的固定模式的,电视剧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共同且相对稳定特征的大批电视剧的集合所形成的规则系统。电视剧类型的出现是电视剧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电视剧的类型是从原有的分类中脱离出来形成一种独立的存在。电视剧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电视剧类型文本。例如:按照电视剧艺术文本的体裁可分为单本剧、系列剧和连续剧;按照电视剧艺术文本的题材分为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历史剧、武侠剧以及军旅剧。本章节主要对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历史剧、武侠剧、谍战剧以及情景喜剧等电视剧类型作相关论述。

二、电视剧的几种主要类型

1、家庭伦理剧

(1)家庭伦理剧的概念

家庭剧伦理剧是指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为题材的通俗剧。这类题材的通俗剧往往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将家中发生的事件,如爱情、婚姻、婚外恋、多角恋、家庭解体、妇女独立、老人和儿童等等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搬上荧幕,引起人们的思考,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伦理剧的叙事自然流畅,不饰雕琢,一般不讲究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还原了世俗的本真特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故事的戏剧性色彩,但是通过向观众展示的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面,以普通人的真实情感打动人,给予观众欣赏理解和情感评判的自由空间。从1990年的《渴望》开始,家庭伦理剧在我国电视剧的市场份额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家庭伦

理剧的节奏相对缓慢、松弛,按照平常生活的步调缓缓展开,始终散发着朴素的生活气息,影像、音乐、色彩自然而不张扬,形成了平时淡然的美学风格。这种艺术上的美学特征正好与家庭收视的背景环境相契合。

(2)家庭伦理剧的艺术特征

1)主题与题材:家庭伦理剧多选择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为切入口,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于朴素的题材中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题材容易拉近观众与电视的关系,观众会在剧情中看到生活中的自己,产生心灵的共鸣。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歌颂无私奉献的亲情是其表现的主题。例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国式离婚》、《金婚》等等。这些作品的题材就来源于普通市民的生活之中。

2)情节与人物:家庭伦理剧往往会设置众多人物,通过一个复杂的关系网将他们联系起来,并且在剧情需要的时候让其中的某些人物依次出场,造成更加强烈的戏剧冲突。家庭伦理剧通常不止设置一条线索,每条线索分别表现某几个人物的命运,在关键的时刻线索交汇从而达到故事的高潮。例如:电视剧《大丈夫》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是每个人物有都彼此联系着,在复杂的人物结构中形成较强的戏剧冲突。

3)台词处理:同其他类型的电视剧不同,家庭伦理剧的台词一定要日常化、口语化的色彩,要体现出生活本身的趣味,祖孙之间的童趣、夫妻之间的简单而又不失默契。总之,家庭伦理剧的台词要原原本本的还原生活,这样才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例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人物台词就很精彩,这部剧是描写北京普通底层老百姓家庭的故事,表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剧中的人物语言是完全口语化的市民阶层的语言,通俗浅显、不加修饰。而张大民兄妹几人的台词涉及又各具特点,张大民的“贫”、大雨的泼辣、大军的胆小懦弱、大国的知识分子的酸气、大雪的洁身自好,表现在台词上都各有着鲜明的特点。《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台词有幽默风趣,余味的随机应变、毛豆豆的直爽等等。

(3)内地家庭伦理剧的主要特点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关注世俗人生常态

家庭伦理剧包含“家庭”和“伦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家庭中所涉及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责任与义务便是其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例如:电视荧屏上出现的婆媳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媳妇是怎样炼成的》、《当婆婆遇上妈》等,便是在展示或者是指导一种正确的婆媳相处之道。《金婚》、《父母爱情》则主要是展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伦理主要是以电视剧为媒体,倡导和宣扬某种道德观念,它不仅要宣扬道德伦理观念,而且很注重表现人的情感,往往是通过浓厚的情感来达到宣扬伦理的目的。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核心,而儒家学说突出表现的观念就是仁义、尚礼、孝悌、中庸之道等等,这些观念在家庭伦理剧中得到了体现。例如荧屏上出现的“大哥”、“大姐”形象,就是通过这些默默奉献的伟大人物来表现一种责任与担当意识,《亲情树》、《大哥》、《大姐》等作品是这方面的代表。

2)家国一体的叙事方式

在我国,家庭和国家一直就是息息相关、难以割舍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和扩大,这种家国同构的特点,使得国家命运和个人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中,就出现了将国家社会的大背景与家庭结合起来。例如:《渴望》在叙述时间上跨越了中国20年的历史,历经“文革”、改革开放时期;《金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50年历史,在50年的历史激变中见证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之路。电视剧《毕有财》展示了中国社会解放前后至今60多年的岁月变迁,记录了“毕家大院”在这一时期经历的各种悲欢喜乐。但是,近几年的家庭伦理剧主要反映的是两代家庭之间的故事,所以这种家国一体的叙事特点已经相应淡化。

3)对当代家庭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的探讨

在家庭里,婚姻状况以及面临的危机,夫妻关系是否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家庭结构的平衡。因此,家庭伦理剧中的不少作品以探讨当代都市家庭中的婚姻问题为主要表现内容。例如:《牵手》、《让爱作主》、《结婚十年》、《中国式离婚》等都是重点刻画当代婚姻状态为主,强调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如今

的婚姻关系多是建立在对物质基础的讨论上,例如:《裸婚》、《裸婚以后》等作品主要是表现在婚姻关系的维持能否建立在有无物质基础之上。思想观念的进步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在寻找一种新型的夫妻关系,即改变以前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妻分工,妻子逐渐走入商场变身女强人,丈夫成为“煮夫”,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在探讨这样一种新型的婚姻关系。

婚姻伦理观念的变化也可以从家庭伦理剧中体现出来,如今的离婚率的上升、单身家庭的增多,这些问题都及时的在电视剧作品中展现出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婚姻家庭的稳定、夫妻间的忠贞与信任继续受到考验,物质的富足也带来精神上的危机感和彷徨迷失,夫妻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婚姻危机成为焦点问题,一时间小三、出轨、婚外恋成为热门话题,从最初的《中国式离婚》、《牵手》到现在的《蜗居》,都是在讲述婚姻中遇到的情感危机。

(4)家庭伦理剧的现存问题

我国的家庭伦理剧在叙事特点上延续了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讲故事”的方式,因此注重作品的戏剧性、讲究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强调激烈的矛盾冲突以及情节的曲折突变都是吸引观众的手段。在一些家庭伦理剧中,为了突出故事性,有时加入大量离奇情节,虽然增加了传奇色彩,但离家庭的日常化叙事越来越远。一味的偏爱离奇情节和苦难叙事是家庭伦理剧面临的首要问题。例如:《家有九凤》中,第一集便是初大妈的七女儿未婚先孕在年节下回到家里,之后家里纠纷不断,八凤因为做生意受骗而被迫逃亡,三凤的女儿冬子因为三凤和五凤的矛盾纠纷而跳河身亡,冬子死后三凤的丈夫因受不住打击得了精神病,八凤终于回到了家却已经瘫痪成了弱智……这些人生难题都发生在一个初家大院显得缺乏生活的真实性。苦难叙事死家庭伦理剧擅长的叙事策咯,从一开始的《渴望》到后来的《亲情树》、《搭错车》都在用苦难化的叙事来赚取观众的眼泪。即使是在幽默色彩极浓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仍有大量苦难人生的表述,张大民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得了老年痴呆,小妹在结婚前夕得知未婚夫死亡,后来小妹也得了白血病死去。这种集中性的苦难事件发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的概率是很低的,即使在电视剧中也显得离奇出格。

如今的家庭伦理剧,对家庭矛盾和现实中丑恶现象的过分展示也是创作中的问题。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在创作主导上也重视亲情关爱,但是却很少表现家庭成员对家的经营和守护,表现较多的是家庭成员在依赖着家庭的同时,却又在破坏着家庭。家庭伦理剧中充满了争吵、赌气甚至是勾心斗角,从而形成了一种争斗的叙事模式。过分的争斗使得家庭中缺乏温馨和睦的气氛。一味的跟风创作也是家庭伦理剧的现存问题,从最近几年的“婆媳剧”、“相亲剧”、“房奴剧”到去年的“育儿剧”,一种剧目的走红便引来大批的跟风模仿,同类扎堆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观众的审美趣味。

2、青春偶像剧

(1)青春偶像剧的概念

青春偶像剧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总是由正在走红的青年明星担纲主演,讲述的是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青春无敌、爱情至上、外形靓丽,时尚先锋是青春偶像剧的主要元素。日本的《东京爱情故事》在国内播出后引发了观众对青春偶像剧的收视热情。20世纪90年代,随着《真空爱情记录》、《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剧的出现,青春偶像剧开始成为内地观众关注的电视剧类型。《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剧正式开启了中国青春偶像剧的历史。2000年海岩编剧的《永不瞑目》把中国的偶像剧推向高潮。中国的青春偶像剧从对日韩青春偶像剧的单纯模仿到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本土化的道路。近几年,随着《奋斗》、《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等一系列青春偶像剧的走红,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青春偶像剧的关注,也真正迎来了大陆青春偶像剧的真正春天。

(2)青春偶像剧的艺术表现特点

1)青春偶像剧的一般叙事策略

青春偶像剧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电视剧类型,在主题表达、剧情发展、人物设置、场景设计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模式。

①主题表达:爱情是青春偶像剧表达的主题,它主要表现的是年轻人的爱情生活,但也并不局限于此,青春偶像剧中也有友情、亲情等各方面的体现。他们

的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的表现,与朋友间的关系都是青春偶像剧中丰富的表现内容。例如:《我的青春谁做主》里,小样、霹雳和清楚是表姐妹,展现的是一种亲情;霹雳与蕾蕾的关系展现的是友情。

②人物设置:由于青春偶像剧中的场景大多在城市,人物身份设置也多是城市贵族,多位设计师、音乐家、明星、模特或白领一族,男主人公年轻多金、英俊潇洒,女主人公青春靓丽、纯情善良。三角恋是其常采用的恋情模式,例如:《流星花园》中道明寺喜欢杉菜,杉菜又对花泽类有好感。

2)制作与包装:

①画面美轮美奂,偶像剧中的场景,特别是男女主人公的恋爱场所往往洋溢着浪漫的氛围,无论是都市中的喧嚣浮华还是郊外的宁静淡泊,始终充满着爱情的梦幻,结合着唯美的爱情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又见一帘幽梦》中那片美丽的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海,给紫菱和云帆的爱情蒙上了一层浪漫的面纱。梦幻是无意识愿望的象征性满足,正是这种美轮美奂的场景满足了人们潜在的心理需要。

②音乐美妙动听。青春偶像剧的音乐要表现青年人的心灵,突出青年人的特点。为配合青春偶像剧专门制作的音乐,旋律优雅,充满青春激情。例如:《将爱情进行到底》,小柯担任音乐制作人,出了电视剧原声CD,比较成功。片头曲是由小柯演唱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青春向上,展现青年人的理想与朝气。片尾曲即谢雨欣演唱的《谁》表现青年人在爱情上流露出的一种迷茫与困惑。陈明演唱的插曲《等你爱我》表现了青年人在爱情上的执着追求。青春偶像剧中的插曲和主题曲的设计别有用心,好的音乐处理能推动剧情及人物情绪、烘托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专门定做的主题曲或插曲能更好的符合剧情,烘托全剧的主题意蕴。例如:《流星花园》中的插曲《流星雨》以及《薰衣草》中的《花香》都能很好的渲染剧情,推动作品的流行。

③流行元素的运用。时尚现代的服饰、时髦另类的语言、精致新奇的小道具都可以引发一场流行文化。《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七色花饰品,《放羊的星星》中的仲夏夜之星的吊坠。偶像剧中的经典台词、个性独特的语言也是吸引观众的

法宝。比如:《流星花园》中的经典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道明寺)“你想流泪就倒立,眼泪就不会流出来了。”(花泽类)都一度令剧迷们疯狂追捧。

④演员推陈出新。演员的表演是电视剧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到电视观众的感受。对于体现男女爱情生活及青春色彩浓厚的青春偶像剧,剧中的主要角色都由青春貌美的演员扮演。例如:《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张翰和郑爽是因为这部剧走红。

(3)青春偶像剧的现存问题

1)青春气息不足,创作风格单一,模仿严重

大多数的青春偶像剧仍然停留在追求都市时尚感、青春的面孔、流行的服饰这些表面化的东西上,缺乏现代年轻人真正具有的青春与成长的气息,对青春恋情的表达也过于单一。

2)偶像功能的缺乏

我国的演员往往不能表现出青春偶像剧中所需的那种纯情的气息,往往有坐坐之嫌,不能把爱情中轻松诙谐的一面原原本本的展现出来。一般的青春偶像剧中的演员多数在20岁左右,正值青春年少,而我国的许多青春偶像剧演员都已是成名的青年演员,缺乏青春气息,却要去扮演大学时代的男女主角,会造成形式与内容不搭的尴尬局面。

3)情节注水,叙事节奏冗长拖沓

节奏缓慢拖沓,青春偶像剧中该有的清新、明快的格调荡然无存。主要是由于电视剧情节中加入了大量与整体剧情无关的成分。一些完全可以依靠镜头语言表达清楚的场景、环境以及时空转换,却习惯于用人物语言表达,于是电视剧中便出现了大量冗余台词。电视剧投资商们出于对某些商业利润的考虑,尽可能的延展剧情,增加集数,一部可以拍成20集的电视剧扩展到30、40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观众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当有限,青春偶像剧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他们的生活节奏相对较快,追求动感活跃的现代生活,只会对这些拖拖拉拉的剧情丧失兴趣。

3、武侠剧

(1)武侠剧的概念

武侠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视剧类型,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武侠电视剧又称“武打片”、“功夫片”,是以描写武侠人物的侠义行为、命运情感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其中对武打动作的表现、对武侠人物活动的独特背景—江湖的表现,以及对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的行为表现是武侠电视剧区别于其他电视剧的显著特点。武侠电视剧最早就是将部分小说搬上荧屏,武侠文学、武侠漫画、武侠游戏之类的武侠作品仍然是武侠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可以说形成规模和构成重大影响的武侠剧几乎都是改编剧,原创据几乎很难看到。根据改编的类型武侠电视剧又可分为武侠小说改编剧,如金庸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古龙的《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以及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七剑下天山》;武侠漫画改编剧,如:《风云雄霸天下》。武侠游戏改编剧《仙剑奇侠传》、《剑侠情缘》。

(2)武侠剧的叙事策略

1)武打动作元素与暴力美学

武侠剧中的武打动作元素是一种中华武术文化与超凡想象力的融合,讲求技艺和内功心法,不是没有章法、单凭力量的硬碰硬功夫。这一点上与好莱坞的硬汉功夫片不同。影视剧中的武打动作该如何实现?现代武侠电视剧的发展与电脑三维制作集数的进步息息相关。在早期的武侠电视剧中,关于一些武侠神功场面的刻画主要使用的是电视本身的特技技术,而今,我们可以凭借电脑特技将之前无法展现的场面表现出来。在内地版《神雕侠侣》中,小龙女与杨过潜心修炼玉女心经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使用电脑绘制的百花丛来装饰、烘托气氛,因此这部剧集也被台湾的一些媒体誉为史上最唯美的《神雕侠侣》。

武侠剧中神功场面的营造构成了暴力美学的一部分。神功往往是一种超强内功物化的杰作,不同于一般的拳脚功夫、对打动作。“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乾坤大挪移”以及“一阳指”,欣赏这些绝世武功是每个武侠爱好者陶醉的事情。武侠剧在视觉上满足了人们对神功的视觉解读,其中的美学呈现是武侠文学

所不能给予的。

2)复仇模式与江湖背景

①复仇模式

武侠电视剧是一个极富商业色彩的剧种,因此武侠电视剧在叙事程式上形成了一套模式。在叙事上,大多数的武侠人物必然要经历以下命运:家族血案(师门被灭、个人遭难)→拜得名师、苦练武功(偶得秘籍、高人相助)→报仇雪恨,成为一代武林盟主。例如:在《天龙八部》中,萧峰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他是契丹人,父母被害,一生想要报自己的杀父之仇,直到将自己的心上人—假扮父亲的阿朱误杀。萧峰的复仇是以一种悲剧收场,这也体现了金庸对复仇这一问题的思考。

复仇模式中最常见的是家族之仇、杀父之仇,这往往构成了情节的主线,也是最能决定主人公命运走向的。还有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情仇,在《绝代双骄》中,邀月宫主因得不到所爱人的心,就将他的一对儿子当中复仇对象,令他们终生厮杀;《白发魔女传》中的练霓赏因情一夜白了头,对卓一航因痴生怨;《神雕侠侣》中李莫愁也是因为曾经的恋人抛弃了她而成为一代女魔头。这些情仇也是武侠电视剧中的重要表现内容,并且常常以复线的形式出现。

②江湖背景

武侠人物生活的环境叫做江湖,也称武林,这是一个很少受到现实因素制约的独特的社会生活环境。在这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社会的所在,也是许多人憧憬的地方,那里靠义、武艺拔得头筹,而不是靠门第、现实地位取得景仰,这似乎更合乎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想象。而武侠电视剧中描绘的江湖风云也是踌躇满志的少年所向往的,这种叙事背景上的满足感令许多读者、观众为之痴狂,着在一定程度上位饱受现实之苦的人们起到精神疗伤的作用。因此,有人说武侠是成人的一个童话。

武侠作品在视觉上阐释江湖,首先要从环境上描绘得美。早期的香港武侠剧在摄影棚搭景时会使用一些干冰,营造一种云雾缭绕犹如仙境的感觉,更有一种舞台化的美感。近几年的武侠电视剧,多选择在内地的名山大川中取景,更富有

诗意。例如:《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任盈盈模仿前辈在大山中琴箫和鸣的情景、《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和杨过生活的古墓与钟南山下练习武艺的世外桃源,都从视觉上给人以极强的美感。

③儿女情长与英雄侠气

侠的世界纵横恣肆,他们行侠仗义,但他们同样也是人,他们的世界也有儿女情长,有对生命和人性的追求。虽然武侠作品从名称上来说主要是描写武和侠,但是实际上也描绘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爱情赞歌。例如:杨过和小龙女16年生死相许、刻骨铭心的爱,郭靖和黄蓉单纯的爱、金世遗和厉胜男奇怪的爱、虚竹和西夏公主迷糊的爱等等。有人从爱情里获得快乐和力量,有人因痴爱而延误终身,所有的武侠作品的主角必然会有一段爱情。

(3)武侠电视剧现存的问题

由于武侠电视剧大多数是从武侠小说中改编过来的,因此,对同一部小说的再次改编就成为武侠电视剧创作的主要来源。例如:《神雕侠侣》就先后拍了五个版本,《天龙八部》出现了三个版本,今年于正改编的《天龙八部》备受争议。大部分武侠电视剧在改编过程中会加重原著中感情的份量,以增强电视剧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但是过分的改编则会带来滥情低俗的效果,在霍建华版的《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东方不败竟产生了某种暧昧不清的情愫。有些改编的作品根本就不符合原著中的精神意旨,只是一味的为了迎合商业化的利润而肆意的篡改,在一定程度上对原著会产生影响。

4、历史剧

(1)历史剧的概念和分类

历史剧的内涵和外延因对“历史剧”相对概念的不同定义而不同。如果以“当代据”作为“历史剧”的相对概念,不考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分,那么历史剧就可以将诸如《西游记》、《宝莲灯》这样的浪漫主义神魔剧包括在内。本章节不采取将电视神话神魔剧包括在广义的历史剧之内这种定义方法,而以总体风格上是否属于现实主义为限,将浪漫主义的《西游记》和《笑傲江湖》这样的武侠剧排除在历史剧之外,归入古装剧的范畴。

“历史剧”最基本的规定性就是“历史”与“戏剧”的结合,在总体上属于现实主义这个范畴之内,本章节将凡具备历史与戏剧相结合特征的戏剧总称为“广义历史剧”。根据一部广义历史剧忠于历史的程度,首先可区分为“狭义历史剧”与“戏说历史据”两种极端类型。狭义历史剧尽可能严格地忠于历史,而戏说历史据只具有真实历史的少量影子。界于狭义历史剧和戏说历史剧之间且实大于虚的过度类型,称为“演义历史剧”。

狭义历史剧根据剧情本身忠于历史事实的程度,可区分为“纯粹的狭义历史剧”以及相对的狭义历史剧,所谓纯粹的狭义历史剧,是指那些题材(包括人物、环境、情节)全部与史有征、没有虚构的历史剧。与其相比,相对的狭义电视剧可以有一部分虚构,但虚构而外的事实应尽量遵照历史,而且在运用虚构以增强艺术作品性的时候,要确保不损害作品的历史真实性。本章节中以狭义历史剧指称相对的狭义历史剧。

“戏说”一词在电视剧领域的流行,与1992年《戏说乾隆》在大陆的播出有关。由于这部电视剧的热播,“戏说”一词开始被人们熟悉。致使人们第一印象所理解的戏说历史剧是指以《戏说乾隆》一类背离历史甚远、充满游戏冲动、娱乐意识的历史电视剧作品。例如:《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等作品。

演义历史剧是指那些处于狭义历史剧与戏说历史剧的中间过渡地带,诸如电视剧《三国演义》那样具有历史(真实)大于戏剧(虚构)特征但在不少方面存在虚构的历史剧。由于演义是与中国传统文学中雨历史结合比较严密、有虚构但又不脱历史大面目,而且数量较大、社会影响广泛的一种历史艺术形式,从小说转用于戏剧,容易让人顾明而思其义,并于狭义历史剧和戏说历史剧相区分。

与历史剧相关的其他概念

在谈到历史剧时,和历史剧相关的一些概念经常出现在学者的讨论范围内,例如:“历史剧”与“历史题材电视剧”;“古装剧”;“正说”与“戏说”;“游戏之说”与“戏剧之说”等等。广义的历史剧(包括戏剧和电视剧)也已历史题材电视剧指称,鉴于“题材”本身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分

清历史剧与历史题材电视剧之间的差异有相当困难,因此,本章节中将“广义历史剧”、“历史题材剧”视为含义相同的术语。“正说”是因为“戏说”的出现而后出现的一个对应词。在“戏说”等于“游戏之说”的时候,狭义历史剧与演绎历史剧对历史的述说都可以称为“正说”。在这个时候,“戏说”与“正说”不仅包含了是否忠于历史这个标准—忠实程度较高位“正说”,忠实程度较低为“戏说”。但随着之后有些学者提出的“戏剧之说”一词,戏说一词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正说也之前的定义出现了矛盾的现象。所以,本章节中尽量避免使用“正说”与“戏说”这两个词语,而将“戏说”的涵义定义为“戏剧之说”和“游戏之说”。

(2)历史剧创作中的相关问题

1)历史剧创作中当代与现代的关系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大量出现,其实正是我国电视文化冲突的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历史题材电视剧远离了当代中国各种各样敏感的现实冲突和权力矛盾,同时也因为中国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知识宝藏,为历史题材电视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资源和更自由的叙事空间。因此,无论是国家立场、或是市场立场,以及知识分子立场,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题材。于是,以古鉴今、借古讽今就作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

当历史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现实发生联系,但同时又被虚拟化,以一种戏说、演绎的面目登上荧屏时,这些电视剧在给予关注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不安通过历史的游戏得到释放。因此,历史剧就其本质而论,不是历史科学的延长,而是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的补充。历史剧中历史与当代的关系,与其说是还原,不如说是当代精神对历史的重新加工。

2)历史剧中某些观点对当代的不良影响

①奴性思想对民主建设的瓦解

历史剧中那些描写清代帝王的作品中,包括那些权臣奸相,在高高在上的主子面前,仍要时时卑躬屈膝,口称奴才,唯主子之命是从。那些当差的太监、宫

女是人性被剥夺的人,他们的生命会被任意的残害。中国存在几千年严格的等级制度,奴性思想一直是中国潜在的文化观念,而在现代社会,自由民生是主旋律。但是就是在人格平等的当今社会里,荧屏上却在大力美化主子的英明并肯定其中所潜在的奴性观念,这无疑是对国家民主建设的破化。

②男尊女卑思想对妇女解放的践踏

尽管三宫六院是历史真实,但在历史剧的创作中还要保持当代的态度。对逝去旧梦的怀恋,对夫权的赞赏,男尊女卑的古老习惯,都应该保持清醒的批判立场。目前的一些历史剧,往往将女性的依附地位刻意的加强,后宫女性的存在只是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有权有势的皇帝被众多的女性环绕。在政治利益或是在情感立场上牺牲的都是女性。例如:在《康熙大帝》中,蓝齐儿和容妃是虚构的人物,这部剧的主要人物是康熙,围绕康熙辐射性地塑造了孝庄皇太后、容妃、蓝齐儿和苏麻拉姑等女性人物,通过她们这些人物的描写,渲染了皇权政治的威严,剧中一系列牺牲的承担着又都落在这些女性身上,因此,导演是在潜意识里为皇权唱赞歌,维护男权制地位。

3)历史剧创作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是历史剧创作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谓历史真实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历史现象层面的真实,它要求历史知识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而第二种是历史本质、规律方面的真实。这种真实建立在历史观的高度上。所谓艺术真实,则是对现实生活或历史生活真实的提炼、加工和变形,是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创作主体根据他的个性、气质、审美观念以及艺术媒介的特性,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进行艺术虚构和艺术想象的结果。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尊重历史和有限虚构,还要辩证的看待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目前,一些历史剧为了一味的迎合大众文化,不顾历史的真实性而肆意的篡改历史,在改编的过程中加入滥情低俗的桥段,甚至于无中生有,任意编织历史人物的关系,为了迎合市场赚取收视率,不负责任的将历史人物牵线搭桥,捏造恋情关系。这样做明显的不尊重历史,割裂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在历

史剧的创作中坚持唯物史观,以人为本,努力实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才是一名优秀历史电视剧创作者需要时刻谨记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科学历史观与审美观的完美结合。

5、情景喜剧

(1)情景喜剧的概念

电视情景喜剧,英文翻译为TV situation comedy,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情景是一种喜剧演出形式,在广播和电视上播放,一般有固定的主演阵容,有一条或故事线,围绕着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景进行。情景喜剧常常以普通的生活场景如家庭公场所等为背景,并以罐头笑声(laughtrack)和带有现场观众为主要特色。强调电视要搞喜剧,必然要搞情景喜剧,情景喜剧可以说是电视喜剧的唯一形式。①

在我国,情景喜剧是舶来品。我国观众看到较早的一部情景喜剧是美国的《成长的烦恼》。我国的情景喜剧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编辑部的故事》初步具备了电视情景喜剧的基本样式,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推动了英达《我爱我家》等一系列情景喜剧的出现。1995年,英达导演的《我爱我家》开创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随后几年,《候车大厅》、《心理诊所》、《新七十二家房客》、《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一系列情景喜剧的出现,几乎是年年一部,产量颇丰。虽然这些情节喜剧没能超越《我爱我家》的经典,但是,“英式”情景喜剧的旋风击中了观众的神经,给无数个家庭带来欢笑。

进入21世纪,以尚敬为代表的“新式”情景喜剧出现,从《都市男女》到《炊事班的故事》再到横扫大江南北的《武林外传》,中国情景喜剧又具备了巨大的市场潜力。2007年《家有儿女》的火爆,可见中国的情景喜剧的市场并未消退。2009年的《爱情公寓》的热播,也再次再次掀起情景喜剧的浪潮。

(2)情景喜剧的特征

1)独立成篇

情景喜剧之所以区别于电视连续剧,主要是因为它在讲述故事时,是独立成① [1]英达:《电视改变了三百年欣赏喜剧的方式》,《南方周末》2002年12月19日。

篇的,电视连续剧都有一个主要矛盾贯穿始终,但是情景喜剧没有主要矛盾,每一集都有矛盾,各个分散的矛盾构成了整部情景喜剧。虽然不能以主要矛盾来吸引观众观看,但是着眼于每集都有一个新故事,吊起观众的胃口。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电视情景喜剧更适合都市年轻人的欣赏习惯。是忙碌的现代人最快捷、最经济的文化快餐。情景喜剧中每集都有一个标题,如《爱情公寓》中,“将忧郁进行到底”、“我猜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最佳女主角”等等。

2)笑声与思考

情景喜剧奉行快乐原则,发展搞笑艺术,有笑声,还有笑声里面的思考。英达在《国外喜剧高咱不止一倍》中说:“情景喜剧最重要的是必须得逗,我们平均三句话就要有一个小包袱,五句话一个大包袱……喜剧性是不言而喻的东西。”②

情景喜剧往往通过夸张的动作或者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引人发笑。我国的情景喜剧善于吸取相声、小品和东北“二人转”等艺术营养,用不同艺术元素进行混搭已造成喜剧效果。情景喜剧的语言机智、幽默,具有表现性格、渲染气氛、启迪思考的重要作用。常用妙言、警句、嘲讽语、俏皮话,一些陈述性的叙述和对白,因其与环境、动作、常理、常识相违背而产生出滑稽或风趣。一些事谎言、妄诞话,一些是模仿语,采用装腔作势或一语双关方式,因而产生充满意趣的效果。例如《《爱情公寓》就凭借其中每个人各具特色的风趣语言得到观众的喜爱,其中吕子乔、曾小贤和胡一菲的台词更是成为网上炙手可热的经典流行语。在这些充满喜剧效果的话语中,也能让观众领悟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笑着谈真理、寓庄于谐是赋予喜剧的独特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因此,喜剧不能单一停留在插科打诨的浅层次的滑稽层面,逗人发笑不是情景喜剧的真正目的。可笑性绝不等同于喜剧性,好的情景喜剧是应该在使观众笑过之后在心灵上留下痕迹,启人思索。在笑声中寓于思考是情景喜剧的主要目的。例如: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通过三个儿女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令人捧腹的故事,也给当②张智华:《电视剧类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下在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这一问题上留下一些启示和借鉴。

3)多用近景和特写镜头

情景喜剧多为室内剧,多在室内极其附近拍摄,往往以一个家庭、一个车站、一个餐厅、一个酒吧为背景,主要场景固定,场景转换较少。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是剧情中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多用近景和特写镜头。情景喜剧规定的场景、较为固定的人物,容易让观众感到单调,因此,情景喜剧在强调人物语言的同时也要重视喜剧的空间,充分运用近景和特写镜头,充分发挥电视的视觉造型、镜头运动、技术合成的特性,增强视觉表现力。

(3)情景喜剧的现存问题

1)剧情粗糙,语言浅薄

一部好的情景喜剧应该是浅显但不浅薄通俗但不庸俗。许多国产情景喜剧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娱乐性,而抛弃了审美价值,遗弃了人文精神,把媚俗当通俗,恶俗当世俗,搞笑当幽默,品味低下,没乐找乐,强颜欢笑成了国产情景喜剧的一大通病,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③例如,《闲人马大姐》中有一集为了比赛谁能在吃饭时忍住恶心,竟然在饭桌上大谈特谈红斑狼、脓疮、脓包、便纸、大便。最终,剧中人没忍住恶心,估计观众也忍受不了。这种只是为了收视而衍生的低俗,只会降低情景喜剧应有的喜剧含量。

在不少的情景喜剧中还出现了恶搞现象,比如说一件不好笑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电视剧主人公在陈述这件事情时,没有想笑的意思,主创人员们就不要加一些配音引诱我们这些观众发笑。否则,就会陷入“恶搞”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又如像抗日、解放战争题材就不宜改编为情景喜剧,它会将社会历史文化与大众文化相混淆。例如:2005年英达拍摄的《地下交通站》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有人把这部剧评为闹剧,靠的仅仅是几句插科打诨和几张老面孔维持场面,缺乏真正的笑料,而且也是对历史的不严肃对待。

2)题材范围狭窄,场景设置局限

③张宜轩,《国产情景喜剧中存在的问题解析》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9,30

我国的情景喜剧地点设置较为局限,一般搭建几个室内场景,间或一日出日落、楼群街道为切换场面,外景的地点设置较少。例如:《我爱我家》中有上百个不同的故事,可是每一个故事都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未免就让观众产生了视觉疲劳。如今的情景喜剧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突破,例如《爱情公寓》也将外景设在不同的场所,有酒吧、电台、医院、网球场、婚礼现场等等。

在题材的选择方面,大多数情景喜剧多是在爱情、家庭、朋友之间作为选材,题材范围的选择较为狭窄。情节喜剧是系列剧,每集比较短,因此在题材的选择上最好选择涉及社会热点问题上。不应只局限在都市景观上,农村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区域也应多有触及。

3)表现手法单一,创作实力薄弱

我国的情景喜剧多是用语言的幽默风趣来得到喜剧性的效果,而语言的单调使用也会造成一定的收视疲劳。人物幽默的对白不是逗乐的唯一方式,电视是综合性的视听表达,因此充分调动图像、语言、文字、音响、图表以及舞、美、光、服、化、道等辅助手段,将幽默电视化。④

在剧本创作上,我国的情景喜剧多出在个体化的创作阶段,与文学创作相同,大多数是由由一个作家或数个作家大包大揽,从故事到台词到细节一气呵成。这与我国情景喜剧的小成本制作有很大关系。而过低的成本和粗制滥造的剧情又会造成收视率的地下,反过来,低收视率又进一步恶化了制作环。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情景喜剧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情景喜剧所面临的问题,积极借鉴美国情景喜剧中优秀成分。

6、谍战剧

(1)谍战剧的概念

谍战剧就是以我方政权力量处于弱势或不稳定的时期为故事背景,以我党地下人员与国民党或日特对抗较量为叙事主线,以爱情婚姻,寻宝解密等多种副线交织展幵,表现我党隐蔽战线人员为建立和巩固政权而战斗并关注其生存状态的

④李保刚:《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5月.

电视剧.⑤2006年,柳云龙自导自演的《暗算》让谍战剧开始风靡全国,2007年《特殊使命》异军突起,2008年《潜伏》掀起谍战剧的收视狂潮。随后,一批谍战题材的电视剧相继出现,例如:《地下地上》、《蓝色档案》、《最后的较量》等。从这些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都是以间谍活动为主要题材,将卧底、特务、侦探、情报、暗号、电台、密码、惊险、智斗、悬疑、刺杀、跟踪等众多元素穿插在一起的电视剧类型。

(2)谍战剧的叙事内容

1)宏大的革命事业

谍战剧的叙事背景是处在不稳定的历史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前夕和解放初期。中国在这三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革命事件,无数仁人都为国家的建立和稳固作出了牺牲。因此,宏大的革命事业是谍战剧叙事内容。例如:《潜伏》的历史背景是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国、共、日三方对立,这时期的革命事业是建立新中国的政权;《暗算·看风》的历史背景是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与苏联反目,国民党隔海反攻,因此这时的革命事业是巩固我国的国家政权;《蓝色档案》的历史背景是日寇投降前夕,我党与国民党、日寇、美国中央情报局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消灭日寇是这一时期重大的革命事业。

2)微观的个人传奇

在革命事业宏大主题的背景下,革命洪流中个体的微观命运集传奇故事是谍战剧细致刻画的内容。由于“间谍”的特殊身份,他们与组织的联系在更多的时候是间接、简单、单线、不经常的,因此孤军奋战成为个人行动的基本程式。剧中的每一位主人公的身份及其工作都具有特殊性。例如:《潜伏》中余则成的身份是国民党军统天津站机要室主任,主要工作是窃取传递情报;《黎明之前》中刘新杰是国民党第八局总务处长,主要工作是帮助“水手”身份的隐藏和传递情报。因此,谍战剧形成了一定的类型化叙事:“我党地下工作者深入敌人内部—随时可能暴露身份—获取军事情报—消除革命败类,掩护、转移革命同志—我方

⑤冯慧玲:《中国新谍战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3月.

获得最后胜利。”⑥

(3)谍战剧的叙事关系结构

1)环环相扣的悬念

每一部谍战剧都是在讲述一个间谍与反间谍、怀疑与被怀疑、密码与破译密码,情报与刀送情报的故事,这些叙事元素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成,而是通过环环相扣的悬念、此起彼伏的冲突和张弛有度的节奏交错而成的。⑦

例如在《黎明之前》中故事一开始就设下悬念:国民党情报局有共产党卧底,口供被毁证人被杀,谁干的?国民党情报局要查卧底、抓“水手”,我方地下党要破坏“木马计划”“摩西计划”,围绕这四大目标,悬念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最后一集才真相大白。扣人心弦的悬念不仅在《黎明之前》中引人入胜,其他的谍战剧也都是借助各种大大小小的悬念来展开叙事,在维持大悬念的同时还要营造各种小悬念,因此,谍战剧争取以“每十分钟一个危机,每五分钟一个意外”

⑧的密度设计每一集的悬念。

2)冲突此起彼伏

在谍战剧中,冲突首先表现国共两党之间情报传递与获取的冲突,其次还表现在剧中男女情爱、性格的冲突以及城乡之间知识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在《潜伏》中,翠平的的泼辣大胆与余则成的谨慎心细形成性格上的冲突,翠平的无文化与余则成的知识分子形成知识文化上的冲突。冲突在剧情中的不断现身不仅有力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观众持续观剧的热度。

3)有张有弛的节奏

谍战剧往往以间谍为主线,营造紧张刺激的主体氛围,但是为了避免观众由于过度紧张而产生的精神疲惫,又通常会以情感作为副线,在适当的时候时刻穿插着轻松的情节,安抚观众紧张的观剧心理,能让观众在心绪上获得相对的平衡。

⑥杜晓红:<类型、反类型和类型融合—由《潜伏》看新世纪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中国电视,2010,(1):47

⑦李琦:《影像与传播—1990年以来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11.

⑧文化艺术报润物无声似的井喷

从而使险象环生的情节与浪漫爱情的情感此消彼长,张弛有度。《潜伏》中因采用假夫妻的叙事模式,再加上翠平和余则成在生活习惯、性格以及知识上冲突,使这部剧的情节在紧张之外多了一层轻松幽默的氛围。

(3)谍战剧的现存问题

1)跟风扎堆,量多质低

2009年初,一部《潜伏》红透大江南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共有数十部谍战剧“跟风”而动。《暗红1936》主打史诗牌,《黄金密码》再现“无间道”,《绞杀1943》瞄准女性题材,《密使》塑造传奇双胞胎兄弟,《密杀名单》惊现杀人狂魔;《毒刺》讲的是共产党人面对误会的忍辱负重,《掩护》则动用陆毅、刘涛等偶像派阵容吸引眼球。2011年是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大量红色题材献礼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与谍战剧重合。在一些地方卫视新年备播的电视剧名单中,谍战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一些被称为“谍战一哥”、“谍战剧专业户”的演员也频频露脸,走马灯似的穿梭在N多个频道“卧底抓特务”。在这些数量庞大的作品背后,带给市场的是严重饱和,留给观众的是审美疲劳,数量的庞大无法掩盖质量的低劣,谍战剧陷入了一种创作的瓶颈和尴尬的局面。

2)情节注水,粗制滥造

谍战剧数量的巨大,必然会让大家堪忧它的质量,情节的注水和细节的纰漏以及逻辑的缺失都是众多作品中出现的现象。例如:在电视剧《追捕》第一集中,“兰心茹第一次去找陈占豪,问门卫陈占豪的办公室是哪一间,门卫说是三楼301,后来向秀娟给陈送衣服也问同样问题,门卫却说是三楼305”。这种明显的错误显然是创作者的不负责任。这种为了追逐商业利润而忽视作品质量的做法,只会让谍战剧沦为炮灰。

除了《潜伏》、《悬崖》《黎明之前》那几部能代表谍战剧创作特色的作品之外,近几年的谍战剧除了跟风扎堆就是千篇一律,去年的《渗透》也是反响平平。看似荧屏常青树的谍战剧又陷入了一个瓶颈期,如何提高谍战剧作品的质量,走出模仿低质的泥潭提高谍战剧的境界还需创作者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谈谈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

作业:谈谈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 一、小说的源头——神话传说 早期的神话故事就有《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代社会生活不发达,神话传说反映了初民与自然的斗争,同时有着奇幻的想像和离奇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了后代小说发展的土壤和养分。另一方面,先秦的历史散文和历史著作为魏晋的志人小说提供了艺术手法和形象基础。如先秦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多是纪录人物行事的,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多有精彩之处。《论语》、《孟子》、《庄子》等多记录人物言论,通过语言展开故事事件、描摹人物,这种方法为《世说新语》所吸收。 二、魏晋小说——志人志怪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小说的形成时期。从内容说,分为谈论鬼怪神魔的“志怪小说”和记录人物的逸闻趣事的“志人小说”。魏晋时期大量产生志怪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刘义庆的《幽明录》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在艺术上,魏晋志怪小说多取材于非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故事结构上多数粗陈梗概,也有一些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比较细致,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并且出现了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它对唐代的传奇影响很大。 “志人小说”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清议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基础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主要记录当时士族统治阶级人物的逸闻趣事,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三、唐人小说——唐传奇 唐代小说被后人称为唐传奇,是小说成熟的标志。从此小说正式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唐传奇的产生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为了满足市民的文化需要进而产生了“市人小说”。同时唐代科举发达,许多诗人和历史家都加入了小说创作的队伍,形成了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形式的交互影响和融合。唐传奇的小说作品多收录于《太平广记》,其中名篇很多,如《古镜记》《枕中记》《南柯太守记》《任氏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唐传奇体制短小,但有长篇小说的规模,比较全面地采用了史传文学的手法,把一个人的前后完整的一段生活或一生描述下来,情节曲折,大胆想像,细致刻画了人物微妙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生活。唐传奇还以简洁、准确、丰富、优美的语言把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了很高的地步。 四、宋代小说——话本 小说发展到宋代,随着城市说唱文学的成熟,以民间“说话”艺术为基础发展了话本小说样式。话本有不同于传奇的体裁特点:正文之前有诗词或一两个小故事,即入话;为渲染故事或者人物风貌,故事中间可以加入诗词或者骈文;话本结尾的地方又用诗句总结全篇劝诫听众。宋元话本的小说包括《京本通俗小说》的全部,《清平山堂话本》的大部分。小说话本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为最多,爱情类以《碾玉观音》和《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成就较高;公案类以《错斩崔宁》和《宋四公大闹禁鬼张》较为出色。话本故事情节统一,注意情节的生动感人,布局巧妙,引人入胜。其次,话本小说开始运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精于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话本小说有时还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对话来表现人物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动画发展史 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铁扇公主》。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1950年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加这一工作。从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在技术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建厂以后到“十年动乱”前(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此外,《小鲤鱼跳龙门》、《谁唱得最好》、《济公斗蟋蟀》、《大奖章》、《人参娃娃》、《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明天》、《冰上遇险》、《红军桥》、《半夜鸡叫》、《草原英雄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doc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 中国电视剧产业类型化运作 一、类型化运作在电视剧生产方面的作用 1、指向明确、特征明显 目前我国电视剧在质量和数量均有一定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分类混乱的问题。相同题材的电视剧叫法不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历史剧的称呼上最为明显,常见的有:宫廷戏、清宫戏、帝王戏、戏说戏、武侠戏、历史正剧、历史故事剧等等,叫法层出不穷。对于电视剧类型划分的混乱,必然导致电视剧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毫无头绪。由此引发的问题在我国电视剧的制作上屡见不鲜。以1999年央视版的《笑傲江湖》为例,《笑》剧中的演员在外貌、化妆、服装以及台词和表演上都沿袭了央视改编四大名着的模式,直接导致了观众们在观看的时候迷失了自我,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看些什么。而电视剧产业的类型化则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人在看过《笑傲江湖》之后,笑称其为“金庸版《水浒传》”。 走类型化道路的电视剧生产者们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拍摄的是什么,了解自己的目标受众,能根据受众的喜好,以固定的电视剧生产运作模式有的放矢的进行电视剧制作。以日本偶像剧为例,在日剧中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感动人心的人物对话、俊男靓女当红偶像的最佳组合、油画一般的精美场景、适时出现的动

听旋律、种类齐全的周边产品,每一步运作上的成熟和一丝不苟,都体现出其在制作上的专业。不仅如此,其在偶像剧的播出时间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规范。日剧一般以十集为一个单位,每周播出一集,整部剧播完差不多要3个月,正好是一个季度,这也就是春季日剧和秋季日剧的由来。“月九”(专指星期一晚九点播出的日剧)这个词在日本更是深入人心,它成为制作精良电视剧的代名词,观众愿意选择“月九”的电视剧观看,演员们也把能够出演“月九”电视剧作为追求的目标。这种成熟的电视剧运作模式,实现了电视剧制作者和观众的双赢。电视剧制作者很轻易就能抓住观众的心里进行生产,而观众们则可以十分轻松的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电视剧,与此同时,由于观众的细分,也避免了电视剧制作者之间的恶性竞争。 2、节约资源、节省时间 在我国电视剧制作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是十分严重的。每年广电总局都审批合格上万集的电视剧,而真正能够在电视台播出的往往只有几千集。有大部分的电视剧拍摄出来的结果是无人问津,这种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正比不仅使得资源被大量的浪费。不但如此,中国的电视剧拍摄时间往往不固定,经典四大名着中的《红楼梦》从计划到拍摄完毕共计八年之久,单拍摄时间就长达4年之久,平均每集耗资18.6万,《三国演义》拍摄历时5年,平均每集耗资85万。不可否认,这些经典名着值得长时拍摄和巨额投资,而且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成功,但这样的高投入对于大部分电视剧的拍摄来说,望尘莫及。所以,几乎所有的电视剧的生产和制作者都要在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压力下,既要有效率又要节约资金,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拍出大众喜爱的精品,这样的难度和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中国动画的发展史

第一章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 大家知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动画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所谓动画,中国早期将之称为美术片,实际上现在国际通称为动画片,英文称为animation,它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产业,是动漫产业中较大的一部分,概括的说,它是指围绕着动画这个价值中心,由各个产业部门本身以及产业部门的各个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领域。从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看,中国动画的发展经历了6个时期。从1922~至今已有87年的发展历史。 1.1 萌芽和探索时期(1922~1945)。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2 稳定发展时期(1946-195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1.3 第一个繁荣时期(1957-1965)。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时期,生产出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新片种不断问世:1958年,第一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简述中国动漫发展的历程

简述中国动漫发展的历程 论文关键词:动漫发展 论文摘要:回看中国动画几十年,中国动画曾非常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有一个详细了解,对现今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以从中借鉴吸取优良的传统,又可以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所以算到今天中国动画已经八十年了 一、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咱们开始看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许多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二、1950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咱们先给大家说说咱们中国动画另外的几个第一: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小蝌蚪找妈妈》使用的可是齐白石大师的原画,而《牧笛》里的水牛,那也是李可染大师的作品,你想想,这样的两部动画,能不艺术吗?最后隆重介绍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 三、1977年——1985年的中国动画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故事情节呢,众所周知,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在动画里,哪吒不畏强权,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而结局处,哪吒看到生灵涂炭,引剑自刎的场面,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 精神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分为电视历史剧、电视历史故事剧、电视神话神魔剧三个大类。在艺术与历史生活的能动审美反映关系上,电视历史剧和电视戏说剧这三类电视剧分别采用了“考事 见真”、“失事求似”和“仿事成戏”的文本策略;在文本内部故事情节和主题表达构成的“形神关系”上,它们分别强调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和文本间性。在当代电视审美文化生态格局中,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再现文本、表现文本和戏仿文本的多元互渗,“真实冲动”、“审美冲动”和“游戏冲动”诸种美学精神的互动共生。【关键词】历史题材电视剧/电视历史剧/再现/表现/戏仿 一、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 从艺术发展史角度考察,我国古代没有“历史剧”这一概念。在建国前后很长一段

时间内,“历史题材戏剧”和“历史剧”的概念经常是混同来使用的。所以,对“历史剧”这一概念内涵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 解方式:广义上说的历史剧可以等于“历史题材戏剧”,狭义上的历史剧则要求戏剧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有比较充分的历史根据。这两种对“历史剧”的理解各有其渊源,可分别以郭沫若和吴晗为代表。 郭沫若理解的“历史剧”是一种广义 上历史剧,也就是现在一般说的“历史题材戏剧”。抗战时期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创作理论,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影响。郭沫若曾说:“凡是把过去的事迹作为题材的戏剧,我们称之为历史剧。这过去的时限是很难定的,一转眼间一切都成了过去,这样严格说来,差不多就没有 ‘现在’这样东西……不属于真正的史实,如古代的神话,或民间传说之类,把它们拿来做题材,似乎都可以称为历史剧。假使这样广泛地来规定,凡是旧时代的戏剧,无论中国的或外国的,可以说都是历史剧”。在这里,郭沫若理解的“历史剧”,主要是按

(完整版)中国小说发展史课件资料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一、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 二、小说的起源 (1)源头:神话诸子史传 (2)影响:①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 ②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三、古代小说发展史概述 (一)先秦——古代小说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雏形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

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 (1)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2)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3)汉代小说有: ①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 ②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③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 ④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摘要: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真正的动画产业链仍未形成,国家虽然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投入了许多,但中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以下就我愚见来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起步(1926~1949) 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动画短片,由此,中国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动画。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篇《铁扇公主》,这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的起步是相当早的。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中国动画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发展(1950~1980)与断层(1966~1976) 1950年后,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产业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创作了如《东郭先生》(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蝌蚪找妈妈》(1960)、《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但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击,10年内没有任何作品诞生,出现了断层期。直到1979年《阿凡提》的问世,才结束了中国动画产业长久的沉默。 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最纯真的一个阶段,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制作人们追求质量,不计较成本,不考虑盈利,运用动画、木偶、剪影等技术,一集一完结,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踟蹰(1980~2004) 1979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动画。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放《铁臂阿童木》; 1986年,引进《花仙子》; 1992年,引进《圣斗士星矢》; 1996年,引进《灌篮高手》; 2001年,引进《EV A》。 八九十年代是外国动画盛行的时期,笔者认为外国动画盛行的原因有: 1.传统与市场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动画电影制作者习惯慢工出细活, 一集一完结,完全抵不过国外已经市场化的按季度生产上百集的势头。以《魔方大厦》为例,9集的动画用了4年来制作,而日本按照季度,一般每季度生产13集动画。显然,中国动画供不应求,观众们在等待周期当然更多的会接触国外动画。 2.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1980年后的作品有《九色鹿》 (1981)、《天书奇谭》(1983)、《葫芦兄弟》(1986)、《十二生肖》(1993~1995)等,大多是以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为故事蓝本。而当时进口的如《铁臂阿童木》(1980),设定是未来世界;《圣斗士星矢》(1992),以希腊神话为蓝本,架空世界观;《灌篮高手》(1996),描绘热血的青春校园生活。中国文化虽博大精深,但看得多了观众难免审美疲劳,于是会更倾向于看不同于中国世界观的动画作品。 虽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此后逐渐没落,但她在中国动画制造业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奉献式的,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中国古代小说史

绪论 一.中国古代小说史可分为准备期(远古先秦两汉)、成熟期(魏唐)、繁荣期(明)、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中叶)、演进期(清末)。 二.中国古代小说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三.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大类,又可归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第一章志怪传奇小说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志怪传奇小说:古小说的一种,以记载神鬼怪异故事以及人的异行幻梦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二、志怪传奇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萌芽和形成(先秦两汉)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演变期(唐)萧条期(宋元)复兴兴盛和终结(明清)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A社会动乱人民幻想的寄托。B宗教迷信盛行C谈风盛行。 二、《搜神记》干宝(神仙鬼怪法术)、《博物志》张华(山川地理异物神话)、《拾遗记》王嘉(历史遗闻佚事仙山灵物,想象丰富语言雅畅)--作者、作品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A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代表.B歌颂纯真美好爱情,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紫玉韩重》.C对和平幸福的渴求.《桃花源》 四、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小说史上的意义:艺术成就(A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情节曲折多变,表现手法富于现实性B赋予描述对象人性和音容笑貌C初步注意了场面人物动作语言进行细节性的描写渲染,以衬托人物性格.)意义(具有更多的小说因素,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唐传奇,为白话小说,戏剧提供丰富的神怪故事素材.为后代小说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第三节唐代传奇

电视剧的四种结构类型

电视剧的四种结构类型 (2011-09-12 17:31:34) 转载▼ 标签: 转载 非常好的文章。雪中送炭!转了 原文地址:电视剧的四种结构类型作者:编剧陈秋平Joseph 电视连续剧的篇幅长,体量大,播出时间也长,所以对剧本写作中结构设计的要求就很高。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商业上,电视连续剧都同时需要关注每一集和期待最后一集,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它的结构类型。 纵观中国电视剧,其大结构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动作线贯穿型”、“人物关系冲突型”、“单元故事型”和“人物编年史型”。当然有例外,也有交叉。 一、动作线贯穿型 什么是动作?什么是动作线? 动作,就是剧中人物为完成其戏剧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比如:在《李春天的春天》里,一开场主人公李春天在38岁生日party上许愿,一定要在未来的一年里把自己嫁出去。于是接下来的全部戏都是围绕着李春天相亲、找对象去进行的。其他人物的故事也是围绕着她的动作展开的。动作又分为两种:主动的动作和被动的动作。“主动的动作”是:我想干什么。例如:主人公一上来就想考研,于是开始查资料、找学校、寻专业、访导师,然后认真备考,迎接挑战等等。“被动的动作”是:飞来横祸,全力应对。例如:平常生活的某一天,主人公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不止,打出租车到医院抢救,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但血型罕见血库缺血,必须找到相同血型的血!终于找到了血却发现钱包丢失,好不容易朋友送钱来,医生又不见了……,等等。 动作线,就是整个剧从人物开始动作一直到完成(或没完成)戏剧任务,开端到结局的整个历程所形成的纵向的人物行动发展脉络。其实就是人物的一系列行动的串联。 写这种结构类型的电视剧,编剧必须先找到人物要达成的目标(戏剧任务),然后在剧本开头设计一个引爆点(触发事件),让其“砸”在主人公身上(如同那个花盆),让他非得行动起来不可(强烈的愿望和动力),并开始行动。然后在人物的动作线上,编剧不断为主人公设置障碍,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障碍,从而形成动作线上串联起的一系列事件。最后一个障碍必须非常大,几乎无法逾越,主人公被逼到了绝境,观众也几乎绝望,忽然,这时出现了某个因素(转机),使得局势逆转,主人公(必须主人公自己,而不能是他人)终于战胜了危机,取得了胜利(悲剧就是未取得胜利)。 特点:悬念清晰,动作感强,故事跌宕,扣人心弦。 二、人物关系冲突型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到如今的据不完全统计的三十四家卫视、三百多家电视台并存的局面,中国电视业发展步入 了第56个年头。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 来的,如今毫无疑问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而电视剧,作为电 视产业的重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缩影,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反映着人们的思 想生活观念,见证着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一、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 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1)宣传工具阶段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

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但由于电视接收机在当时是稀有物,影响力、起到的宣传效果并不大。 (2)自觉审美阶段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

中国动漫的发展史

中国动漫的发展史 1. 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 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 3.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革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4. 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革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再有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现在见到的,也就是建国时候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了;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20年中只做出来一部;其三,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做出突破;其四,文革时期,中国许多动画人才流失了,而改革开放初期,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等等。当然,这段时期的精品还是有的,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制作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过幼稚化了。中国人心中“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抛开,造成这些动画即使是初中生来看,都会觉得不太适合。90年代初,中国引进了一些国外动画片,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圣斗士星矢》在国内播放后,引起了一阵斗士热,给中国人看到了日本动画的一点点轮廓。其后,又有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试论当代中国都会青春爱情类电视剧的发展完

试论当代中国都市青春爱情类电视剧的发展 摘要:本文研究内容包括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的概念界定,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擅变及其原因,从叙事结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以及文化传播等角度来重点分析和研究电视剧,该剧独特的叙事结构、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和鲜明的人物特征都在当今都市青春爱情题材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对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的火爆现象和社会原因进行分析以及电视剧剧里所运用的文化传播内容和手段,完整地对都市青春爱情题材进行研究。 关键词:都市青春爱情电视剧 婚姻和恋爱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千百年来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青春爱情的文学作品和歌舞表现形式也不计其数。比如文学作品有《诗经》、《孔雀东南飞》、《边城》等等,歌舞也有《风求凰》、少数民族的对歌以及哭嫁等等。可以说,中国在文学创作方面对青春爱情主题的表现手法是既多种多样又丰富多彩的。之后,随着电影电视剧表现手法的兴起,越来越多地青春爱情题材开始通过影像进行表现。在我国,由于特定的政治年代所影响,以往的青春爱情题材影视剧多隐藏于战争题材或是农村题材中,在表现主人公英勇善战或是勤奋劳动的主要品质中,穿插着个人的情感生活。这种情感生活的表现,只能是艺术表现中的一种点缀,算不上独立题材。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大批的农民进城打工,都市生活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重点,特别是自身生存状态、家庭生活及婚姻状况等私人领域受到了显著的关注。1990年大型室内剧《渴望》的播出,标志着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的产生。1998年电视剧《牵手》热播获得空前高收视率,平均收视率为9.20070,最大值为10.97%,‘曾维持了很长时间央视一套收视记录,并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电视剧。从此,关注都市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情感与婚姻的这类题材电视剧逐渐发展起来一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到2011年截止,我国共有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444部,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而都市青春爱情题材也成为电视荧幕上四大热播题材之一。近些年来,都市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频繁活跃在电视上,青春爱情题材也由以前局限于个人情感而渐渐转向了受社会环境影响的青春爱情关系,如《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等,掀起了荧幕上的一个又一个收视热潮,并在国内外电视节上屡获大奖,可以说既叫好又叫座。 浙江卫视耗资1亿打造的“聚星风云季”之电视剧《男人帮》自2011年10月22口开播起便引发收视热潮。据央视索福瑞40测量仪城市数据统计,自开播起浙江卫视《男人帮》收视率在四家同步播出卫视中始终排名第一,且首播当日就拿下全国电视剧类同时段第一。这部由赵宝刚导演的2011最新话题电视剧,以首轮突破于亿的点击量完美收官后,第二轮上星,又在黑龙江、青海、广西、江苏、深圳五大卫视火热播出,一时间在电视网络媒体上挤爆视野。更在开播后,《男人帮》与京东网合作,以其剧的火爆来带动京东网的销售火爆,成为电视剧市场的一种独特的传播现象。 作为全国首部以男性视角来审视和探讨爱情和婚姻的青春爱情题材电视剧,《男人帮》的火爆可以说是我国目前都市青春爱情主题火爆的一个缩影。在荧屏上,众多题材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大众视线。其中,收视率颇高甚至可以称为收视率之土的当属江苏卫视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这个节目,在展现我国青年男女的部分青春爱情观上是尤为突出的。与其同类型的相亲类节目也在同时期许多电视台竞相出现,如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上海卫视《百里挑一》等。在影视方面,女昏恋家庭剧也很火爆,跻身影视剧热门题材之一,比如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来了》、《婚姻保卫战》、《裸婚》等,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刘敏(200940903056)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子系统,1928年英国通用电气公司电视实验室试播情节剧的《女王的信使》标志着它的诞生。电视剧在中国堪称“第一”的叙事艺术,观众喜爱电视剧,是与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说书话本所培育的线性叙事传统的持久熏陶和喜欢听故事的传统有关。1986年,36集的《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达70%以上。1994年一部84集的《三国演义》,也创造了46.7%高收视率,这就意味着,全国有4亿五千万到5亿人在同时收看。现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观众人数也动辄过亿。中国观众高涨的收视热情,正处在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之中。 电视剧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观众接受电视剧的心理动因有认识学习的动因、消遣娱乐的动因、接受教育的动因。这实际上我认为是和艺术的三大功能——认识、娱乐和教育相对应的。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反映着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和爱憎,“媚俗”“媚大众”是它与生俱来的特征,也是它获得大众喜爱,引起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重。“雅”好“俗”不好的电视剧是很难生存的,而大众的口碑则是一部电视剧获得成功,并在电视史上留名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装电视剧是一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也是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的出现让观众有机会再一次通过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回到古代,感受穿越时空的电视艺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故事能在电视剧上真实的展示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艺术,对一代代中国孩子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艺术途径,现在很多历史书都读起来枯燥无味,孩子更喜欢的就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古装电视剧可以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探索历史的新的艺术途径。 中国的古装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武侠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主要是以武打动作为中心来安排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组织视听语言的,侠义精神是其精神内核,武打动作是其表现形式。武侠剧大都改编自中国源远流长的武侠文学,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到唐传奇和宋元话本中的侠士故事,再到明清成熟的长篇武侠小说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大侠的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等道德取向与变幻莫测的武功,为武侠剧提供了完备的精神内核和动作形式。当代的武侠剧,在高科技制作技术和影视特技的帮助下,将舞蹈、杂技、魔术等艺术形式和体操、单杠双杠、跳远、跳高、拳击、击剑等体育动作糅合进来形成视觉奇观,满足了观众对人体肢体无限可能性的期盼心理。武侠剧比较著名的有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的《霍元甲》;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改编自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的《蜀山奇侠》和《新蜀山奇侠》;此外“黄飞鸿系列”、“新方世玉系列”、“南少林系列”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旧派小说中取得的重要资源。新派小说改编的有金庸小说改编系列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古龙小说改编的《楚留香传奇》、《绝代双骄》、《圆月弯刀》等,梁羽生的《四大名捕》等,卧龙生的《飞燕惊龙》等。根据漫画《风云》改编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根据武侠游戏改编的有《仙剑奇侠传》、《剑侠奇缘》等。 历史剧。就是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电视剧。它的持续热播反映了人们渴望了解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心理。人们通过历史剧关照当下,渴望一些当下的社会问题能以史为鉴,在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到某种解决的智慧或启迪。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电视剧能获得热议,就选材而言,总是和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总是和借历史的陈酿和古董级的酒具,来浇当下人的人的块垒。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总是把当代热点问题予以故事的讲述中。《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都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