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苯乙烯聚合

苯乙烯聚合

苯乙烯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悬浮聚合的反应原理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了解珠状聚合实验操作及聚合工艺的特点;

(3)通过实验,了解苯乙烯单体在聚合反应上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在较强的机械搅拌下,借悬浮剂的作用,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另一与单体不溶的介质中(一般为水)所进行的聚合。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溶解与否,可得透明状聚合物或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聚合物。像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其悬浮聚合物多是透明珠状物,故又称珠状聚合;而聚氯乙烯因不溶于其单体中,故为不透明、不规整的乳白色小颗粒(称为颗粒状聚合)。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单体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是相类似的,但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单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散热表面积大,水的比热大,因而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反应温度的均一性,有利于反应的控制。悬浮聚合的另一优点是由于采用悬浮稳定剂,所以最后得到易分离、易清洗、纯度高的颗粒状聚合产物,便于直接成型加工。

可作为悬浮剂的有两类物质:一类是可以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醇、明胶、聚甲基丙烯酸钠等。另一类是不溶于水的无机盐粉末,如硅藻土、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等。悬浮剂的性能和用量对聚合物颗粒大小和分布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悬浮剂用量越大,所得聚合物颗粒越细,如果悬浮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得的树脂颗粒就越大,因此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会造成树脂颗粒分布变宽。如果是固体悬浮剂,用量一定时,悬浮剂粒度越细,所得树脂的粒度也越小,因此,悬浮剂粒度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树脂颗粒大小的不均匀。

为了得到颗粒度合格的珠状聚合物,除加入悬浮剂外,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随着聚合转化率的增加,小液滴变得很粘,如果搅拌速度太慢,则珠状不规则,且颗粒易发生粘结现象。但搅拌太快时,又易使颗粒太细,因此,悬浮聚合产品的粒度分布的控制是悬浮聚合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掌握悬浮聚合的一般原理后,本实验仅对苯乙烯单体及其在珠状聚合中的一些特点作一简述苯乙烯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单体,易起氧化和聚合反应。在贮存过程中,如不添加阻聚剂即会引起自聚。但是,苯乙烯的游离基并不活泼,因此,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副反应较少,不容易有链支化及其它歧化反应发生。链终止方式据实验证明是双基结合。另外,苯乙烯在聚合过程中凝胶效应并不特别显著,在本体及悬浮聚合中,仅在转化率由50%~70%时,有一些自动加速现象。因此,苯乙烯的聚合速度比较缓慢,例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较,在用同量的引发剂时,其所需的聚合时间

比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好几倍。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苯乙烯(9mL)---、过氧化二苯甲酰(0.15g)---

、聚乙烯醇(PVA)(0.2g)---、甲醇、蒸馏水(45mL)等;

仪器:恒温水浴锅、搅拌器、三口烧瓶、球型冷凝管、温度计、吸管、抽滤装置、天平、量筒等。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与现象分析

步骤(1):

在250 mL 三颈瓶上,装上搅拌器和水冷凝管。量取45 mL 去蒸馏水,称取0.2 g 聚乙烯醇(PVA)加入到三颈瓶中,开动搅拌器并加热水浴至90 ℃左右,待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20 min 左右),将水温降至80 ℃左右。

现象:[刚开始时,聚乙烯醇不溶解于水中,加热一段时间]

分析:[PVA能溶于水中]

步骤(2):

称取0.15 g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于一干燥洁净的50 mL 烧杯中,并加入9 mL 单体苯乙烯(已精制)使之完全溶解。

现象:[BPO加入后完全溶解]

分析:[BPO也同样能溶于水中]

步骤(3):

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倒入到三颈瓶中,此时需小心调节搅拌速度,使液滴分散成合适的颗粒度,控制转速在200左右。继续升高温度,控制水浴温度在80℃左右范围内,使之聚合。一般在达到反应温度后2~3 h 为反应危险期,此时搅拌速度控制不好(速度太快、太慢或中途停止等),就容易使珠子粘结变形。

现象:[随着加热以及搅拌过程中,开始阶段并,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一时间后液体逐渐变为乳白色。在2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搅拌

器的速度有几分钟变为150转/分。并在瓶中看到了有一小块半

透明的聚合物在液体中,调回到200转/分后消失]

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苯乙烯单体逐渐发生聚合反应,液体的透光率和折射率降低]

步骤(4):

在反应3 h 后,可以用大吸管吸出一些反应物,检查珠子是否变硬,如果已经变硬,即可将水浴温度升高至90~95 ℃,反应1 h 后即可停止反应。现象:[在底部有少量珠子形成]

步骤(5):

将反应得到的溶液倒入粗盐水中。

现象:[得到大小不一的圆珠,小的珠子有一定的硬度,而大珠子比较软]

分析:[小珠子为聚苯乙烯,而大珠子为为单体和小分子聚苯乙烯的混合物]

六、实验产物拍照

七、实验思考与讨论分析

(1)试考虑苯乙烯珠状聚合过程中,随转化率的增长,其反应速度和相对分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答:苯乙烯珠状聚合过程中,每个小珠子里面都相当于一个本体聚合。随转化率的增大反应速率增加的不是很快。但由于珠状聚合的散热比单体聚合好,所以自动加速会出现的晚一点。随着转化率的增长,分子量也会有一定量的增大。总而言之,反应速度和相对分子量,较本体聚合会偏小。(2)为什么聚乙烯醇能够起稳定剂的作用?聚乙烯醇的质量和用量在悬浮聚合中,对颗粒度影响如何?

答:1.聚乙烯醇因为有羟基的存在所以具有亲水性,而又能溶解于有机物中,所以在有机和水的两相中能起减少分子表面力的作用,从而使苯乙烯以小

液珠分散在水中。

2.聚乙烯醇的用量越多,颗粒多就会越小。而聚乙烯醇的分子量越小珠子会越大。

(3)根据实验的实践,你认为在珠状聚合的操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答:A、搅拌速度这是本实验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搅拌速度太慢,随着反应的进行,珠子内的黏度增大,他们碰到一快后很容易就粘到一块,而速度太快的话又可能将小珠子打碎,也会粘到一块。没有打碎的话,珠子有可能过小;B、搅拌器位置这是本实验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如果搅拌器放的过于靠上,不仅会使搅拌不均匀不充分,而且容易引发聚合物在瓶底结块,得不到珠状聚合物。如果搅拌器放的过于靠下,不仅容易与瓶底产生摩擦,而且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爬竿效应,显著降低搅拌速度,同时难以得到珠状聚合物;C、温度这是本实验一直需要强调的问题。如果反应温度过低,会降低反映速度,导致长时间得不到产物,而温度过高,反应速度极快,易发生黏合现象,分子量也会随之降低。

(4)悬浮聚合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何克服?

答:优点:1、以珠状分散在水中,易于散热,温度容易控制;2、产品较纯、易分离、易清洗,便于直接加工;3、分子量较溶液聚合高,且比单体聚合的分布范围窄;4、以水为溶剂,来源广,经济实惠。

缺点:1、搅拌速度不易于控制,较少用于连续生产;2、仍存在一定自动加速作用;3、必须使用分散剂,且在聚合完成后,很难从聚合产物中除去,会影响聚合产物的性能;4、聚合产物颗粒会包藏少量单体,不易彻底清

除,影响聚合物性能。

克服:1、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温度和物料投入比等反应条件;2、用气象聚合可以改变不能连续生产的缺点。

(5)为什么选用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

答:聚乙烯醇(PVA)属于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分散剂,它能与水互溶,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护胶体的作用。同时,还使表面张力降低,有利于液滴的分散。

(6)起始反应温度为何不宜太高?

答:A、避免笼蔽效应。刚开始反应时,一个是单体和引发剂还没有充分分散开,温度过高会使引发剂形成大量的自由基而不能及时的分散开,产生笼蔽效应,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引发剂的效率;B、避免爬竿效应。高分子溶液聚合,只要分子量达到一定数必然要爬竿,这也是高分子溶液弹性的体现。爬杆以后聚合物粘附在杆上,不能被搅拌桨搅拌,从而影响进一步的聚合反应;C、避免产生爆聚。

(7)为什么在悬浮聚合中不易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答:悬浮聚合中,单体在体系中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在链增长过程中,单体不是在大体系里扩散,而是在小液滴里扩散,聚合过程中凝胶效应并不特别显著,引发剂的扩散并不困难。这样有效碰撞(单体和引发剂的碰撞)没有变得更频繁,不利于自动加速现象的产生。另外,苯乙烯的游离基并不活泼,苯乙烯在聚合过程中凝胶效应并不特别显著,在本体及悬浮聚合中,仅在转化率由50%~70%时,才有一些自动加速现象。因此,苯乙烯在悬浮聚合中的聚合速度比较缓慢,不易出现自动加速。

(8)阐述悬浮聚合的聚合机理?

答:悬浮聚合是指在较强的机械搅拌下,借悬浮剂的作用,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另一与单体不溶的介质中(一般为水)所进行的聚合。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

由于单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散热表面积大,水的比热大,因而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反应温度的均一性,有利于反应的控制。悬浮聚合的另一优点是由于采用悬浮稳定剂,所以最后得到易分离、易清洗、纯度高的颗粒状聚合产物,便于直接成型加工。悬浮聚合的另一特点是分子量较溶液聚合高,且比单体聚合的分布范围窄。

(9)什么是爬竿效应?如何克服爬竿效应?

答:1.爬杆效应又称“韦森堡效应”或“包轴现象”。在聚合物溶液或熔体中聚合物沿快速旋转轴慢慢上爬并形成相当厚的包轴层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但可在搅拌棒上发生,而且也可在水平放置的挤出螺杆上发生,还可在炼胶辊或压延辊上发生。爬杆效应是对于粘弹性流体而言的。由于粘弹性流体具有法相应力差,使得流体在搅拌过程中不会像牛顿流体一样向下凹,而使表现出爬杆的现象。该现象的本质是由于法相应力差。爬竿效应对于高分子溶液而言是正常的,只要分子量达到一定数必然要爬竿,这也是高分子溶液弹性的体现。因为爬杆以后聚合物粘附在杆上,不能被搅拌桨搅拌,影响进一步的聚合反应,所以要克服爬杆效应。

2.要想克服爬杆效应重点在于控制单体的聚合度,方法有以下几种:A、在单体开始聚合时,温度要稍低一点(10度左右),反应一两个小时后,升高至你的目标温度;B、体积较少时用磁力搅拌;C、稍加溶剂,可以抑制

爬杆现象;D、转速调慢一点;E、改变搅拌桨的形状可能比较好;F、采用变频电机等。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悬浮聚合的原理。 2.掌握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 3.了解各种操作条件对合成树脂粒径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通常是依靠激烈的机械搅拌使含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成直径为 0.01~5mm的单体液滴而悬浮于水中。这样,每一个小滴都是一个微型聚合场所,因小 滴的粒径甚小而且水的粘度低,所以传热效果好,整个聚合体系的温度比较容易控制。 因为悬浮体系在热力学上不稳定,故需搅拌和加入悬浮稳定剂以维持稳定。悬浮聚合的配方一般至少有四个组分,即单体、引发剂、水和悬浮稳定剂。悬浮就和中单体不能溶于水,否则就不能使单体分散成小珠滴。不溶于水的单体,如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引发剂(溶于单体),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十二烷基过氧化物等。 悬浮稳定剂有三种:(1)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明胶、琼脂、果胶、藻朊酸盐、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盐(或聚甲基丙烯酸盐)、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甲基丙烯酰胺等。(2)非水溶性矿物质,如矾土、硅胶、磷酸钙、硫酸钡、碳酸镁等。。 (3)可溶性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焦磷酸钠等。 悬浮稳定剂的作用在于调节聚合物的表面张力、比重、粘度,避免单体液滴在水相中粘结。例如:添加食盐等电解质当做辅助稳定剂,可用来降低单体与水的相容性、调节水相的比重、表面张力及粘度。 影响粒径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点:(1)搅拌速度越快,液滴越小。(2)单体与水的比例越大,粒径越大。通常为1:2左右(实验室中水用量可大一些)。(3)悬浮稳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4)搅拌叶片的宽度及位置。 悬浮聚合具有下列特征: ①单体不溶于水。 ②可得圆柱状粒子,机械强度大。 ③聚合热易扩散到水中。 ④加入分散剂,时颗粒不能聚集在一起。 ⑤没有副产品。 ⑥无公害(不用有机溶剂)。 其缺点为 ①单位反应器的产量少。 ②因聚合珠粒上必附有残余的悬浮稳定剂,其纯度不如本体聚合产品。 ③无法进行连续式聚合。 三、仪器及药品 三口烧瓶、温度计、搅拌器、水浴锅、铁架台、冷凝管、量筒、烧杯、抽滤装置 苯乙烯、聚乙烯醇、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取16ml苯乙烯,0.3g BPO 于三口烧瓶溶解。 2.取20ml 1.5%的聚乙烯醇溶液加130ml水加入三口烧瓶。 3.在30min内升温到80~90℃反应1h 4.反应达到1.5h观察反应液有液珠产生,将反应液倒入去离子水中得到透明珍珠粒状物。

苯乙烯聚合的综合实验

苯乙烯聚合的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苯乙烯聚合的反应原理 2.通过对聚苯乙烯的表征掌握对红外光谱,粘度仪、DSC等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聚苯乙烯一般由单体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获得。要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则须通过阴离子聚合反应的方法。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也适合于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是活性聚合和化学聚合,其特点是无终止聚合。在反应条件控制得当的情况下,阴离子聚合体系可以长时间保持链增长活性。活性聚合技术是目前合成单分散特定分子量的聚合物的一种方法。阴离子活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可通过单体浓度和引发剂的浓度来控制:(双阴离子引发n=2,单离子引发n=1),其分子量分布指数接近1。

反应部分试剂与仪器 试剂:苯乙烯,正丁基锂,环己烷,无水氯化钙,甲醇,氢氧化钠. 仪器:250 mL分液漏斗,100 mL烧杯,量筒(10 mL、50 mL),注射器及针头,无水无氧操作系统,玻璃棒,反应管,抽滤瓶,布氏漏斗,注射器,试管。 表征部分:红外光谱仪、DSC、粘度仪 实验步骤: 1试剂的预处理 取苯乙烯50mL于250mL分液漏斗,用5%NaOH洗至水层变为无色,再用水洗至pH约为7,得到淡黄色液体。向所得液体中加入无水氯化钙,于100mL锥形瓶中保存。 2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 取干燥试管一支,配上单孔橡皮塞和短玻璃管及一段橡皮管,接上无水无氧干燥系统,以油泵抽真空,通氮气,反复三次。持续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由注射器从橡皮管依次且连续注入4mL无水环己烷、1.5mL干燥苯乙烯和0.8mL正丁基锂溶液。放置10分钟后,以注射器从橡皮管注射加入甲醇。 3 正丁基锂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50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3L正己烷(或60-90℃石油醚),将140g(20mol)金属锂片用正己烷(或60-90℃石油醚)洗涤干净,戴上一次性手套,将金属锂片快速撕成小片,加入到5000ml的三口瓶中,装上机械搅拌,冰盐浴冷却至0度左右(注意温度别太低,否则引发比较慢),往其中滴加925g(10mol)氯丁烷,控温在15度以下(注意反应引发后为紫灰色,开始时应该滴加较慢,反应放热比较厉害,特别注意别冲料),加完后,冰盐浴控温15度以下继续搅拌2小时,然后撤去冰盐浴,室温搅拌1小时,然后改为回流装置,逐渐升温回流4-5小时,冷却至室温,静置沉降过夜,上清液为丁基锂溶液,用氮气压至储存瓶中,残渣加入2L溶剂搅拌,沉降过夜,上清液合并到丁基锂溶液中备用。 4 在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中正丁基锂溶液加入时,局部立即变为橙红色(基本透明),将试管中溶液摇匀,溶液均变为橙红色(快速出现浑浊)。刚刚摇匀后,试管底部有少量深红色物质,且与上层溶液分层。放置10分钟后,试管中溶液明显放热,底部有1cm左右高的不明红色分层,上部溶液呈橙红色浑浊。以注射器从橡皮管注射加入甲醇后,上部溶液颜色

(完整)苯乙烯的本体聚合

实验一:苯乙烯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自由基聚合反应特点; 2.掌握苯乙烯的本体聚合的试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聚苯乙烯(PS)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是以苯乙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于100℃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苯乙烯的聚合有三种方式: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 本实验采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睛 自由基聚合的机理 反应条件要求无氧,避免引发剂分解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四、实验步骤 1.苯乙烯精制:去除里面的阻聚剂,酚类物质—部分同学做 在500ml的分液漏斗中装入250ml的苯乙烯,每次用50ml的5%NaOH水溶液洗涤数次,至无色后再用蒸馏水洗至呈中性,然后加入适量的无水Na2SO4放置干燥。干燥后的苯乙烯在进行减压蒸馏,收集60度/5.33Kpa 的馏分.

实验室减压蒸馏装置主要由蒸馏、抽气(减压)、安全保护和测压四部分组成。 蒸馏部分由蒸馏瓶、克氏蒸馏头、毛细管、温度计及冷凝管、接受器等组成。克氏蒸馏头可减少由于液体暴沸而溅入冷凝管的可能性;毛细管是作为气化中心,使蒸馏平稳,避免液体过热而产生暴沸冲出现象。 蒸出液接受通常用多尾接液管连接两个或三个梨形或圆形烧瓶,在接受不同馏分时,只需转动接液管,在减压蒸馏系统中切勿使用有裂缝或薄壁的玻璃仪器.尤其不能用不耐压的平底瓶(如锥形瓶等),以防止内向爆炸 结合前段时间做的实验总结了下面几条: 1。蒸馏瓶内液体不可超过其体积的一半,因为减压下蒸汽的体积比常压下大得多。 2.正式蒸馏前的关键步骤:空试。以保证真空度能达标.装好仪器后首先检查气密性。 3.加料后,先向空试操作一样,是真空泵稳定在所需数值上,在开始加热.因为减压下物质熔沸点会降低,加热的过程中抽真空的话可能会引起液体暴沸。 4.加热过程中,避免蒸汽过热,仪器不能有裂缝,不能使用薄壁及不耐压的仪器。 5.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一走热源,再稍微抽片刻,是蒸馏瓶以及残留液冷却,慢开活塞,带压力回复后,停泵,移走热源。 这一部分重点掌握减压蒸馏的操作 2。偶氮二异丁睛的精制 偶氮二异丁腈的精制:偶氮二异丁腈(AIBN)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引发剂,为白色结晶,熔点102-104℃,有毒!溶于乙醇、乙醚、甲苯和苯胺等,易燃。偶氮二异丁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采用常规的重结晶方法进行精制。 (1)在500ml锥形瓶中加入200ml 95%的乙醇,然后在80℃水浴中加热至乙醇将近沸腾。迅速加入20克偶氮二异丁腈,摇荡使其溶解;(2)溶液趁热抽滤,滤液冷却后,即产生白色晶体.若冷却至室温仍无结晶产生,可将锥形瓶置于冰水中冷却片刻,即会产生结晶;(3)结晶出现后静置30min,用布氏漏斗抽滤.滤饼摊开于表面皿中,自然干燥至少24h,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h。称量,计算产率;(4)精制后的偶氮二异丁腈置于棕色瓶中低温保存备用。 3。苯乙烯的本体聚合(自由基聚合) 取三口瓶,加入0。15g偶氮二异丁睛,再加入15ml精制的苯乙烯, 三口瓶通氮气,85度恒温水浴中进行聚合 聚合时间30min左右,过程中,发现瓶内液体逐渐粘稠,变为乳白色,搅拌发生困难,停止加热,取出三口瓶,趁热将粘液倒入洗净的干燥烧杯中,冷却。 加入20ml甲苯。搅拌粘稠液体,再将聚合物溶液在搅拌下慢慢倒入盛有40ml的乙醇小烧杯中,使苯乙烯沉析出来。 过滤,烘干,称重,计算转化率。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六、实验小结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

1、悬浮聚合的简介: 悬浮聚合是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方法,单体溶有引发剂,一个小液滴就相当于一个小本体聚合单元,它是在较强烈的机械搅拌力作用下,借着分散剂的帮助,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与单体不相溶的介质中(通常为水)所进行的悬浮聚合。因此,悬浮聚合体系一般由单体、引发剂、水、分散剂四种基本成分组成。悬浮聚合产物的颗粒粒径一般在0.05~0.2mm,其形状、大小随搅拌强度和分散剂的性质而定。 悬浮聚合实际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聚合机理和本体聚合相似。它的优点是:1 .体系粘度低,传热和温度易控制,产品分子量及其分布比较稳定。 2. 产品分子量较溶液聚合高,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少。 3. 产品易分离清洗,后处理工序比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简单简单。其缺点是产品中含有少量的分散剂残留物,影响纯度。因此比较悬浮聚合的优缺点可知,这是一种极有实用价值的高分子合成工艺。 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与否,悬浮聚合的产物可以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类。氯乙稀的聚合物不溶于其单体,产品是不透明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溶于其单体,产品都是透明的,这类聚合又叫珠状聚合。 目前的悬浮聚合多采用间歇法,连续法尚在研究之中。 2、悬浮聚合的工艺: 悬浮聚合法的典型生产工艺过程是将单体、水、引发剂、分散剂等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并采取适当的手段使之保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离心脱水、干燥得产品。 悬浮聚合所使用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应为液体,要求单体纯度> 99.98%。 在工业生产中,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分别加入到反应釜中。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1% ~ 1%。 去离子水、分散剂、助分散剂、pH调节剂等组成水相。水相与单体之比一般在75:25~50:50范围内。

苯乙烯聚合的基本原理

苯乙烯聚合的基本原理 苯乙烯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反应,它是指将苯乙烯单体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长链或交联聚合物的过程。苯乙烯聚合的基本原理涉及两个关键步骤:引发反应和聚合链的生长。 首先,聚合反应的引发步骤是至关重要的。引发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它能够产生自由基(一个不稳定的分子,具有未成对电子)。最常用的引发剂是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苯甲酰(BPO)或过氧化丙酮(PA),它们通过热或紫外线的作用可以分解产生自由基。 当引发剂分解形成自由基之后,它们会与苯乙烯中的一个单体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自由基。这个自由基可以进一步反应,将新的自由基转移到另一个苯乙烯分子上,继续聚合反应。这种传递自由基的过程称为链引发反应。 其次,聚合链的生长步骤是聚合反应的核心。一旦自由基传递给另一个苯乙烯分子,它会重新结合并形成一个新的自由基,从而引发下一个聚合反应。这种聚合链的生长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循环,在引发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持续进行。 聚合链的生长可以分为两种机制:自由基聚合和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是最常见的聚合机制。在这种机制下,自由基通过与其他苯乙烯单体相互作用来增长聚合链。这种反应发生在高温下,通常在50-120摄氏度的范围

内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速度较快,但产生的聚合物分子结构通常是随机的。 离子聚合是另一种聚合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引发剂会引发苯乙烯分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形成。聚合链通过逐步加入苯乙烯分子来增长,形成规则有序的结构。离子聚合一般在低温下进行,通常在-78摄氏度以下。 总体而言,苯乙烯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聚合反应,可以通过引发剂产生自由基或离子,并通过聚合链的生长将单体连接成聚合物。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进行,并且可以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苯乙烯聚合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品和涂料等领域,对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改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苯乙烯综合实验---苯乙烯溶液聚合

苯乙烯综合实验---苯乙烯溶液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液聚合的配方及各组份的作用。 2. 掌握苯乙烯溶液聚合的实验方法。 3. 比较悬浮聚合与溶液聚合产物形状 二、实验原理 将单体溶于适当溶剂中加入引发剂(或催化剂)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溶液聚合(solution polymerization)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一般在溶剂的回流温度下进行,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温度,同时可以借溶剂的蒸发排散放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如果生成的聚合物也能溶解于溶剂中,则产物是溶液,叫均相溶液聚合,如丙烯腈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聚合,倾入某些不能溶解聚合物的液体中,聚合物即沉淀析出,也可将溶液蒸馏除去溶剂得到聚合物。如果生成的聚合物不能溶解于溶剂中,则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聚合物不断地沉淀出来,这种聚合叫非均相(或异相)溶液聚合,亦称沉淀聚合(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如丙烯腈的水溶液聚合。溶液聚合的优点是:与本体聚合相比,溶剂可作为传热介质使体系传热较易,温度容易控制;体系粘度较低,减少凝胶效应,可以避免局部过热;易于调节产品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溶液聚合的缺点是: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率较慢,设备生产能力和利用率较低;单体浓度低和向溶剂链转移的结果,使聚合物分子量较低;使用有机溶剂时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溶剂分离回收费用较高,除尽聚合物中

残留溶剂困难。在工业上溶液聚合适用于直接使用聚合物溶液的场合,如涂料、胶黏剂、合成纤维纺丝液等。 三、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和试剂: 三口瓶、球冷、玻璃棒、量筒、烧杯、温度计、机械搅拌器、水浴。 苯乙烯、AIBN、甲苯。 四、实验步骤 量取10mL苯乙烯溶于40mL甲苯中,称取0.15g AIBN,加入其中,水浴85℃反应2.5-3小时。反应结束,冷却,玻璃棒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100mL乙醇中,待PS析出后过滤,干燥,称重。 五、实验结果 实际产量= g 产物性状: 苯乙烯用量 mL 理论产量= g 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

高分子化学实验 苯乙烯的乳液聚合

实验名称苯乙烯的乳液聚合2013级高分子2班 覃秋桦 1314171027 林夏洁 1314171014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对比不同量乳化剂对聚合反应速度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 量的影响,从而了解乳液聚合的特点,了解乳液聚合中各组分的作用,尤其是乳化剂的作用。 2. 掌握制备聚苯乙烯胶乳的方法,以及用电解质凝聚胶乳和净化聚 合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液聚合是指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介质中加入水溶性 引发剂,在机械搅拌或振荡情况下进行非均相聚合的反应过程。它 不同于溶液聚合,又不同于悬浮聚合,它是在乳液的胶束中进行的 聚合反应,产品为具有胶体溶液特征的聚合物胶乳。乳液聚合体系 主要包括:单体、分散介质(水)、乳化剂、引发剂,还有调节剂、pH 缓冲剂及电解质等其他辅助试剂,它们的比例大致如下: 水(分散介质):60%~80%;(占乳液总质量);单体:20%~40% (占乳液总质量) ;乳化剂:0.1%~5% (占单体质量) ;引发剂:0.1%~0.5%(占单体质量);调节剂:0.1%~1%(占单体质量);其他:少量。乳化剂是乳 液聚合中的主要组分,当乳化剂水溶液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开始 形成胶束。在一般乳液配方条件下,由于胶束数量极大,胶束内有 增溶的单体,所以在聚合早期链引发与链增长绝大部分在胶束中发生,以胶束转变为单体聚合物颗粒,乳液聚合的反应速度和产物 相对分子质量与反应温度、反应地点、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单 位体积内单体聚合物颗粒数目等有关。而体系中最终有多少单体-聚 合物颗粒主要取决于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当温度、单体 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种类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乳化剂用 量越多、反应速度越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乳化剂的另一作 用是减少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的界面张力,使单体与单体-聚合物颗 粒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乳液聚合的优点是:①聚合速度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高。②由 于使用水作介质,易于散热、温度容易控制、费用也低。③由于聚 合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粘度不大,故可直接用于涂料、粘合剂、织 物浸渍等。如需要将聚合物分离,除使用高速离心外,亦可将胶乳 冷冻,或加入电解质将聚合物凝聚,然后进行分离,经净化干燥后,可得固体状产品。它的缺点是:聚合物中常带有未洗净的乳化剂和电

苯乙烯聚合

苯乙烯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悬浮聚合的反应原理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了解珠状聚合实验操作及聚合工艺的特点; (3)通过实验,了解苯乙烯单体在聚合反应上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在较强的机械搅拌下,借悬浮剂的作用,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另一与单体不溶的介质中(一般为水)所进行的聚合。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溶解与否,可得透明状聚合物或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聚合物。像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其悬浮聚合物多是透明珠状物,故又称珠状聚合;而聚氯乙烯因不溶于其单体中,故为不透明、不规整的乳白色小颗粒(称为颗粒状聚合)。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单体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是相类似的,但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单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散热表面积大,水的比热大,因而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反应温度的均一性,有利于反应的控制。悬浮聚合的另一优点是由于采用悬浮稳定剂,所以最后得到易分离、易清洗、纯度高的颗粒状聚合产物,便于直接成型加工。

可作为悬浮剂的有两类物质:一类是可以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醇、明胶、聚甲基丙烯酸钠等。另一类是不溶于水的无机盐粉末,如硅藻土、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等。悬浮剂的性能和用量对聚合物颗粒大小和分布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悬浮剂用量越大,所得聚合物颗粒越细,如果悬浮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得的树脂颗粒就越大,因此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会造成树脂颗粒分布变宽。如果是固体悬浮剂,用量一定时,悬浮剂粒度越细,所得树脂的粒度也越小,因此,悬浮剂粒度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树脂颗粒大小的不均匀。 为了得到颗粒度合格的珠状聚合物,除加入悬浮剂外,严格控制搅拌速度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随着聚合转化率的增加,小液滴变得很粘,如果搅拌速度太慢,则珠状不规则,且颗粒易发生粘结现象。但搅拌太快时,又易使颗粒太细,因此,悬浮聚合产品的粒度分布的控制是悬浮聚合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掌握悬浮聚合的一般原理后,本实验仅对苯乙烯单体及其在珠状聚合中的一些特点作一简述苯乙烯是一个比较活泼的单体,易起氧化和聚合反应。在贮存过程中,如不添加阻聚剂即会引起自聚。但是,苯乙烯的游离基并不活泼,因此,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副反应较少,不容易有链支化及其它歧化反应发生。链终止方式据实验证明是双基结合。另外,苯乙烯在聚合过程中凝胶效应并不特别显著,在本体及悬浮聚合中,仅在转化率由50%~70%时,有一些自动加速现象。因此,苯乙烯的聚合速度比较缓慢,例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较,在用同量的引发剂时,其所需的聚合时间

苯乙烯的乳液聚合

苯乙烯乳液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对比不同量乳化剂对聚合反应速度和产物的相对分 子质量的影响,从而了解乳液聚合的特点,了解乳液聚合中各组分的作用,尤其是乳化剂的作用。 2. 掌握制备聚苯乙烯胶乳的方法,以及用电解质凝聚胶乳和净化聚合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原理 乳液聚合技术的开发起始于本世纪早期,于20 年代末期就已有和目前生产配方类似的乳液聚合过程的专利出现。30 年代初,乳液聚合方法已见于工业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参战国对合成橡胶需求量剧增,激发了人们对乳液聚合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在,乳液聚合过程对商品聚合物的生产具有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在许多聚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涂料、粘合剂、絮凝剂、抗冲击共聚物等的生产中,乳液聚合己成为主要的方法之一,每年世界上通过乳液聚合方法生产的聚合物数以千万吨计。生产聚 合物的实施方法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所谓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或单体再加入少量引发剂(或催化科)的聚合;溶液聚合是在单体和引发剂溶于某种溶剂所构成的溶液中所进行的聚合,悬浮聚合是在悬浮于水中的单体珠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溶于单体的引发剂及分散介质四种基本组分组成;乳液聚

合则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溶于水的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组成。首先在乳液聚台体系中.乳化剂以四种形式存在:以单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形成真溶液;以胶束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被吸附在单体球滴表面上,使单体珠滴稳定地悬浮在介质中;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上顺聚合物乳液体系稳定。其次,乳胶粒主要是由胶束形成的,叫作乳胶粒形成的胶束机理。乳液聚合的聚合反应实际上发生在乳胶粒中。因为在乳胶粒表面上吸附了一层乳化剂分子,使其表面带上某种电荷,静电斥力使乳胶粒不能发生相互碰撞而聚并到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体系。无数个彼此孤立的乳胶粒稳定地分散在介质中,在每个乳胶粒中都进行着聚合反应,都相当于一个进行间断引发本体聚合的小反应器。而单体珠滴仅仅作为贮存单体的仓库,单体源源不断地由单体珠滴通过水相扩散到乳胶粒中,以补充聚合反应对单体的消耗。根据这一机理故又有人提出:乳液聚合是指在水乳液中按照胶柬机理形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中,进行烯类单体自由基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技术而言。 2、乳液聚合的特点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四种实施方法中,乳液聚合和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及悬浮聚合相比有其可贵的、独特的优点。烯类单体聚合反应放热量很大,其聚合热约为60 一100KJ/mol。在聚合物生产过程中,反应热的排除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操作控制的稳定性和能否安全生产,而且严重地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对本体聚合和溶液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悬浮聚合的特点和反应机理。 2.掌握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及配方中每个组分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油溶性单体在溶有分散剂(或称悬浮剂)的水中,借助于搅拌作用分散成细小液滴进行的聚合反应。悬浮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还有比较多的,根据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合成不同形态的悬浮聚合物,若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产物呈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如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若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可得到透明的珠状产品,因此又可称为珠状聚合,如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悬浮聚合中,在每一个被分散的小液滴中,恰似一个本体聚合的微反应器,其聚合速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产物的性质,都与在相同条件下本体聚合所得到的相仿。不过其毕竟是在非均相的体系中进行,它的全部反应过程是处于亚稳态的。因此据合众搅拌速度和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是控制所得聚合物颗粒形态

和大小的主要因素。 悬浮聚合的主要优点有:以水为介质,体系粘度低,易传热和控温;产物分子质量比溶液聚合高,分子质量分布均匀;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的低;后处理工序比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简单,生产成本低,固体颗粒可直接使用。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水,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氯乙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等。水:作为热传导介质。分散剂: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如明胶、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合成高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盐类、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共聚物)两类,它们的作用是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着保护作用,同时可阻碍液滴间的结合。油溶性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等。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实验仪器:磨口三颈瓶、磨口球形冷凝管、玻璃搅拌棒、量筒、烧杯、培养皿、布氏漏斗及配套吸滤瓶、温度计、机械搅拌器、水浴、不同目数的铜网筛。 2.实验试剂:经减压蒸馏的苯乙烯、经重结晶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 0.1%聚乙烯醇溶液(聚乙烯醇醇解度为88%)。 四、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0.4 g AIBN于一洗净、干燥的小烧杯中,加入30mL提纯后的苯乙烯,溶解后待用。

苯乙烯聚合应急处置预案

苯乙烯聚合应急处置预案 1. 背景 苯乙烯聚合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过程,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PS)塑料。然而,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可能出现事故和突发事件,如泄漏、火灾等,对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制定一份苯乙烯聚合应急处置预案,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工作安全和环境保护。 2. 目的 本预案的目的是确保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 3. 应急组织 为了有效实施应急处置措施,需要成立苯乙烯聚合应急处置组织。应急组织的职责如下: • 3.1 应急组织领导者: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应急工作,并对工作效果负责。 • 3.2 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分析事故状况,确定应急处置措施。 • 3.3 人员调度员:负责调度和协调应急队员的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进行。 • 3.4 应急队员:根据任务分工,执行现场处置、人员疏散、设备封堵等应急 工作。

4. 应急措施 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应急情况包括泄漏、火灾等。下面分别针对这些应急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4.1 泄漏应急处置 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发生泄漏时,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 4.1.1 立即切断泄漏源,关闭相应的阀门,防止继续泄漏。 • 4.1.2 迅速启动泄漏报警系统,向应急组织传达泄漏情况并准备应急措施。 • 4.1.3 利用合适的吸附剂,如沙土或粘性物质,封堵泄漏点,避免泄漏物进一步扩散。 • 4.1.4 防止泄漏物接触到火源或电器设备,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4.2 火灾应急处置 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 4.2.1 马上启动火灾报警系统,并迅速通知应急组织。 • 4.2.2 尽快组织撤离人员,并确保人员的安全。 • 4.2.3 关闭相关区域的气源,以防止火灾扩散。 • 4.2.4 利用灭火器等灭火设备进行初期扑救,尽量控制火势。

聚苯乙烯反应方程式

聚苯乙烯反应方程式 聚苯乙烯反应方程式是描述聚苯乙烯合成过程中化学反应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聚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电器、电子、汽车、玩具等工业领域,因其优良的性能,已成为受欢迎的材料之一。 聚苯乙烯由苯乙烯单体经反应聚合而成,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CH2=CH-Ph) → (-CH2-CH-Ph-)n 其中,n表示苯乙烯单体分子的数目,Ph表示苯环,-CH2-CH-表示在苯环之间形成的单元,n对应于单元数,(-CH2-CH-Ph-)n表示了聚苯乙烯的结构。 聚合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引发和传递。 1. 引发阶段 引发阶段是聚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决定了整个反应速率的大小。引发剂可帮助形成自由基使聚合反应得以成功进行。聚合前,引发剂需要进行热解,使其产生自由基。 CH2=C(CH3)-Ph + R(产生的自由基)→ (-CH2- C(CH3)-Ph)• + R• 其中,CH2=C(CH3)-Ph为苯乙烯单体,R为引发剂(如过硫酸盐),R•表示自由基。 2. 传递阶段

在传递阶段,自由基和苯乙烯单体发生反应,继续形成更多的自由基。在反应过程中,苯乙烯单体中的双键开裂,将其连接到相邻苯环上的自由基中,形成长链高分子。这些聚合物仍然包含自由基,可以继续进行反应。 (-CH2-C(CH3)-Ph)• + (-CH2-C(CH3)-Ph)n → (-CH2-C(CH3)-Ph)n+1 + • 其中,n表示聚合物中苯乙烯单体的数量,•表示自由基。 追踪自由基的数量和活性是聚合过程的关键,因为它们决定了聚合反应的进展速度。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使用传递剂来控制自由基的数量和活性。传递剂可选择通过截取自由基来降低活度和阻止聚合反应的进行。 CH2=C(CH3)-Ph + (-CH2-C(CH3)-Ph)n → (-CH2- C(CH3)-Ph)n-1 + CH3CH2-Ph 其中,CH3CH2-Ph表示传递剂。 在引发和传递反应发生后,聚苯乙烯的分子结构得以建立。为了使聚合反应顺利进行,常常会加入催化剂、溶剂和稳定剂等辅助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促进或控制聚合反应,并改善聚苯乙烯的性能及其应用范围。 总之,聚苯乙烯反应方程式描述了聚苯乙烯合成过程中化学反应所发生的步骤和基本原理。深入了解聚苯乙烯反应方程式对于聚合反应和聚苯乙烯的加工过程具有重要

苯乙烯悬浮聚合

苯乙烯悬浮聚合 学时 8学时 目的 1.了解悬浮聚合的反应原理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了解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掌握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在引发剂或热的引发下,可通过自由基型连锁反应生成聚合物。因此,在储存过程中,常需加入阻聚剂以防止自聚。苯乙烯的自由基不太活泼,因此,聚合过程中副反应较少,不易发生链转移反应,支链较少。此外,苯乙烯单体是其聚合物的良溶剂,因此,在聚合过程中凝胶化现象不十分显著。在本体聚合或悬浮聚合中,仅当转化率达50%-70%时,略有自动加速现象发生。所以,一般来说,苯乙烯的聚合速度比较缓慢。 苯乙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将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单体和水两种液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面张力,界面张力力图使液滴保持球形。界面张力越大,保持成球形的能力就越大,形成的液滴也越大。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对液滴成球能力的作用影响方向相反,构成动态平衡,使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这种由剪切力和界面张力形成的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仍与水分层。另外,当聚合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单体液滴中溶有的聚合物使得液滴表面发粘。这时候,如果两个液滴碰撞,往往容易粘结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搅拌反而促进粘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在聚合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加有分散剂的悬浮聚合体系在一定的聚合程度时(如转化率为20%-70%),如果停止搅拌,仍有粘结成块的危险。因此,在悬浮聚合过程中,搅拌和分散剂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工艺条件。 用于悬浮聚合的分散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如聚乙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