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编辑学

编辑学

编辑学
编辑学

0049《编辑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编辑学》是新闻出版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书籍编辑学和报纸编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书籍和报纸各自的特点,编辑构思的差异,编辑过程的不同特点,美术设计的独特要求等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帮助新闻出版行业中没有接受过编辑学专门教育的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为有志于在该行业工作的人士提供书籍和报纸的编辑技能,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一)该课程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试题主要有三种题型:

(二)题型说明

题型一:名词解释 (4题,共30分)

题型二:问答题 (2题,共40分)

题型三: 论述题 (1题,共30分)

二、复习知识点

第一讲总论

1、了解书籍编辑学的范畴和学科理论体系。

2、大概知道书籍编辑学的研究内容、编辑过程、书籍编辑学研究可采用的社会调查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功能研究法、系统方法等方法。掌握书籍的正文和辅文的概念,了解各种类型的辅文。

3、掌握书眉的概念含义,了解种、卷、册、编、篇等书籍的计量单位。

书眉是横排本印在版心上方的书名、篇章节题或字头、词目等。其作用在于提示本页的内容,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章节或条目,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看书眉就可知道自己读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讲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概了解编辑人员的工作职务划分,了解编辑人员所应该有的职业意识、心理素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等。

第三讲编者和读者

1、了解读者的概念,了解根据不同标准划分的读者类型。

2、熟悉编者和读者的关系。了解读者的基本需要和读者心理,掌握影响书籍读者阅读需要的主要因素,了解保持读者持久的阅读兴趣的基本方法。

第四讲编者和作者

1、了解编者和作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2、掌握编辑部的作者工作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第五讲编辑构思

1、了解编辑构思的意义、编辑构思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

2、掌握群体编辑构思、个体编辑构思三种编辑构思的概念和具体的内容。

**总体编辑构思:总体编辑构思是指对编辑工作总体进行的构思、是如何把握整个编辑工作的构思。因此,进行总体编辑构思时,着重点在抓住方针、主要任务、普遍原则等大纲性的、总体性的东西。就一个出版社来说,也可说是对全社编辑工作的设计安排,以及目标之类的东西。

**群体编辑构思是指对某—部分书的编辑构思。由于这某一部分组合于不同的基础之

上,因而又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群体编辑构思的具体程度也是各有不同的。其实,总体编辑构思中既有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方针任务等,也有比较具体的编辑原则以及更具体的编辑指标等等。群体编辑构思可说是总体编辑构思局部细节化的产物。

3、丛书编辑构思的主要内容。

第六讲编辑艺术和风格

1、了解编辑艺术和风格的含义。

2、了解编辑艺术的广延与层次。

第七讲编辑过程

1、了解编辑过程所包含的前期编辑工作、中期编辑工作和后期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

2、熟悉编辑过程中选题和审稿这两个重要环节。了解书籍编辑过程的发展趋势。

3、重点掌握书籍选题的概念内涵。

选题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体现出书的方向、宗旨和奋斗目标,是编辑方针的具体化,对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起指导、调控作用。选题工作体现编辑工作的规划设计功能,出书的总体设计和每本书的具体设计,都是通过制订选题计划来实现的。选题是保证书籍质量和优化出书结构的重要环节。

第八九讲选题与集稿

1、熟悉选题和选题计划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2、了解选题结构的主要类型。

3、掌握长远选题规划、近期选题规划、年度选题计划、丛书选题计划、重点书选题计划等选题计划的定义内涵和特点。

**长远选题规划:一般是5—10年的出书规划,主要规定一定时期内出书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明确书籍出版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战赂任务。在长远规划中一般要提出出书的品种规模、主要门类和结构比例,重点出版工程和其他重点书、丛书,以及新品种的设计、开发等。列入长远规划的选题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变动因素多的选题不宜列入长远规划。

**近期选题规划:一般是两三年的出书规划,以长远选题规划为依据,首先落实长远规划中的出版项目,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补充新的选题,调整修改或撤销长远规划中陈旧过时的选题。近期选题规划也可以说是长远规划的分阶段实施计划。

**丛书选题计划:和一般单本书的选题不同,丛书选题计划有整体设计和具体的编辑方案。在整体设计和编辑方案中,规定丛书的编辑宗旨和规模,明确丛书选题的内容和范围,保证丛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还要提出丛书的质量标准、编写要求和主编、作者人选,以及完成计划的时间等。至于具体的选题可以全部列出,也可以先列一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再陆续增补。

4、了解选题工作的要求和原则。了解制订选题计划的程序。

5、掌握制订选题计划时,需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关系:

市场需要与文化建设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大多数出版社已经面向市场。如何把市场需要和文化建设要求统一起来,是选题工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毫无疑问,选题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努力出版适合读者和市场需要的书籍。如果出版的书没有读者,没有市场,就会既无社会效益,又无经济效益。在面向市场的同时,又要坚持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从总体上说,市场需要和文化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许多书既适合市场需要,又有益于文化建设。另外也有市场需要与文化建设要求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有些有质量有价值的书销量很少;有些低级庸俗、格调低下的书销量反而很大。因此,选题工作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不能完全围着市场转,我们既要适应市场,又要引导市场;要从社会的整体需要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加强计划指导和宏观调控。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书,有益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书,印数较少也应该出版,毒害读者、污

染社会的书,印数虽大也不能出版。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营活动都以取得良好的效益为目标。制订选题计划不能不考虑出书的效益问题。出版经营追求的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也要重视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下,争取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书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时是一致的,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也好;有时并不一致,社会效益好的书经济效益不好,或者经济效益好的书社会效益不好。在制订选题计划时要对书籍的效益进行预测,根据社会效益第一、争取两种效益统一的要求,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出版社一般的作法是:以丰补歉,以书养书。一手抓名牌、特色产品,一手抓双效书和畅销书;以旧书养新书,努力出版有重印再版价值的书,不断积累再版书目,为出版社提供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控制平庸书,杜绝内容反动淫秽的书。平庸书既无社会效益,又无经济效益,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反动淫秽的书不仅毒害社会和读者,也败坏出版社的声誉,甚至违法犯罪,有远见、有责任心的编辑人员决不会靠这类书去谋求经济效益。

数量和质量选题要有一定的数量。没有一定的数量,就会影响稿源和完成出书的品种计划。但数量和质量相比,质量是主要的、没有质量,选题数量再多也没有意义。编辑人员要按照优化的目标精心设计选题,并认真听取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对于作者和社外专家推荐的选题,也要充分论证,严格筛选,不能降低标准,轻率地采用。控制平庸重复的选题,对提高选题质量有重要意义。一个出版社的选题计划要统筹规划,避免各编辑室的选题过多地重叠交叉。设计和采用选题一般应该以同类书已达到的水平为赶超目标,如果不能超过同类书已经达到的水平,不应该采用。质量与数量互相联系,选题数量过少,没有比较选择的余地,也会影响选题的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数量还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和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也有利于保证充足的稿源,在出书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当然,选题数量的增长要适度,要在综合考虑质量要求、编辑力量和出书计划之后,确定选题的控制数。一般是以每年出书的品种为基数,再增加一部分后备选题和机动选题。这样做,对保证出书质量、完成出书计划比较有利。

重点和一般选题计划中有重点选题,也有一般选题,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该贯彻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重点选题是选题计划的主干,代表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和出书水平,对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出版社的社会声誉都有重要影响。制订选题计划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选题上。出版社的负责人应该提出重点选题的设计思路和质量要求。出版社的高级编辑人员应该致力于重点选题的策划组织工作,提出单本书或系列书的重点选题。什么是重点选题,不同性质的出版社有不同的选题标准,但一般都要求选题成书后,有重大的思想文化价值,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效益,有鲜明的特色和长远的生命力。重点和一般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一般选题,也就没有重点选题。因此,在选题计划中除优先安排重点选题外,也要安排一般选题。由于读者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关系中,由于读者在思想追求、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阅读需要和欣赏趣味必然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安排一般选题,使出版的书籍品种丰富,风格多样,有利于满足读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阅读需要;问题在于要正确处理思想文化的主旋律与多样性的关系,保证重点选题的优先地位,不要让重点选题淹没在一般选题之中。

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我们出书宗旨是为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是为当前的读者需要服务的。制订选题计划要从社会和读者当前的需要出发,积极编辑出版社会建设需要和读者急需的读物,不能脱离当前需要去追求未来的不朽之作。另外,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和读者的需要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些学术著作,社会和读者现在对它们还没有迫切的需要,甚至看不到它们的应用价值,但可能使科学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有些文艺作品,现在曲高和寡,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其艺术价值会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编者应该有长远的

眼光,积极主动地编辑出版这类书籍。编者制订选题计划,要从读者的现实需要出发,同时考虑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长远需要,把市场的现实需要和文化建设的长远需要结合起来。

普及和提高制定选题计划,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处理的原则是重视普及,注意提高。普及读物读者面广。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要看普及读物,文化水平较高的读者也要看专业知识以外的普及读物。多数出版社都应该安排普及读物的选题,只是由于出版社的性质任务不同,普及读物与提高的读物的比例不同而已。这样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提高的读物虽然读者面较窄、经济效益较差,但对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作用。从出版业的总体来说,这类读物的选题应该在选题计划中占主导地位。普及和提高不是完全对立的。普及读物有多种层次。有些书籍既是普及读物,又有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普及读物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沿着提高的方向发展。提高的读物也要尽量写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

新书与旧书选题计划中包括两类选题,一类是新书选题,一类是旧书重印、修订的选题。新书选题以反映科学文化的新成果、满足读者新的阅读需要为目的、可以为社会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制订选题计划,自然要以设计新书选题为重点。但安排重印、再版书的选题也是不可忽视的。能够重印、再版的旧书已经过读者的检验,证明它有流传的价值和生命力。书籍的重印再版率是衡量书籍质量的基本标志。重印、再版书的成本低,可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经营的角度考虑,也应该把重印、再版书选题作为选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旧书重印再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的照原版重印,有的修订再版,有的按照新的编辑构思,把旧书改造、组合后作为新书出版。选择、整理已有的文献古籍编成新书,是中国编辑工作的历史传统。今天我们仍然要继承发扬这个历史传统,对已出版的书籍不断选择、整理,使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有不断重印再版的机会。这样,对于发挥书籍的效益和积累文化成果都有重要意义。

计划性与随机性选题可分为计划性选题和随机性选题。计划性选题指出版社根据出书的方针任务主动设计或征集的选题。随机性选题是在原订计划之外,由作者或有关部门推荐的选题。出书应该以计划性选题为主,这样有利于提高书籍质量.保证出书的合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计划性选题有些不能交稿,或者书稿质量不符合要求;作者或有关部门又可能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选题。这类计划外的随机性选题是计划性选题的必要补充,经过论证决策之后可以纳入计划。但要控制随机性选题的数量,以免冲击原订的选题计划,使编辑工作陷于被动自流的状态。

严肃性与灵活性选题计划是出版社各项工作的依据,要保持计划的严肃性,一经制订之后,就要按计划的要求执行,不能随意变动。选题的严肃性是相对的,因为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预先难以作出精确的判断,需要有随机变通的灵活性。在订计划时,对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项目等问题,要充分展开讨论,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并认真贯彻实施;对另外一些问题,如一般选题以及书名、字数等则不妨灵活—些,允许有一定幅度的变动。大型丛书的选题计划,事先一般也只能明确规定丛书的出版宗旨、选题范围和编写要求,具体选题可以灵活一些,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

时效性与生命力书籍的作用和影响与出书时机有重要关系。质量相同的书,如果适时出版,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错过出书时机,它的影响就会大大降低。制订选题计划要重视书籍的时效性,选择出书的最佳时机,做到及时出书,适时出书。但是,书籍和报纸不同,除了时效性之外,还要有生命力,能够长期保存和流传。制订选题计划时,要争取多出版时效性与生命力兼备的书。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书,则要求在某一方面有显著效果。例如,有的书不能长期流传,但可以在当前产生广泛影响;有的书在短期内不能产生轰动效应,但可以不断再版。这两类书都应该在选题计划中占一定的比例。

第十讲审稿与选择

了解审稿工作的意义,掌握三审制的基本程序以及各个审级的主要任务。

**三审制的各个审级的任务大体如下:

初审者对原稿的政治倾向、思想品位、学术或艺术价值、结构体例、文字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对全书的质量包括优缺点等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稿件的出版价值作初步的估计,然后提出书面的审读和处理意见(采用与否,拟采用的稿件是否需要修改和如何修改,是否需要送社外专家审查)。必要时可增加初审人数,但其中只能有一人是责任编辑。

初审是三审的基础,必须逐字逐句地认真审读全稿。丝毫不得马虎大意。基础扎实,复审、终审才能顺利、稳妥地进行。室主任和总编辑复审和终审用到每部书稿的时间平均可能只有责任编辑初审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初审用于一部书稿的时间比复审、终审多几倍至几十倍。除小册子之外.我国出版社编辑一年发稿多在三五种之间,没有理由不把初审工作切实做好。

复审者在全面了解稿件内容的基础上,从更高的角度审核初审意见是否中肯、周全、可行,表明白己的看法,并处理初审未能解决的问题。如认为初审意见不符合要求,需退还责任编辑重新审查。

终审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了解初、复审意见和重点抽查稿件内容的基础上,从全社和全局的角度考虑稿件是否适宜出版,就此作出最后决定,并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重要的书稿应进行全面审核把关。此外,还要注意审查是否符合本社专业分工、出书特色,是否有助于改善本社的图书品种结构(添补空白、避免重复、保持合理比例)。概括地说,终审者要从宏观上把住思想政治关、总体质量关和品种结构关。在初审、复审和终审之间对重大问题如有不同意见,应在一起共同商量,尽可能统一认识。对重要书稿还可请更多的人审读,召开有室主任、责编和各个审读者参加的总编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后再作决定。涉及现实政治的或带政策性的问题,如何处理没有确实把握时应向上级主管机关请示。

国家对三级审读制度只能作原则性的规定。三级应有明确分工,使备负其责,这有待各出版社制定适合本社具体情况的实施办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三审制往往流于形式,用于审稿的时间太少,把关不严,有不少书稿不认真审查就签字发稿。有时甚至为了“简化”手续,书稿收到后未经批准采用就直接进行加工整理,把审稿和加工整理合一。该退改不退,这是书稿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发稿时间过于集中,室主任和总编辑忙不过来时,应委托适当的人负责复审和终审。三审制必须坚持以保证书籍质量。

第十一,十二讲编辑加工

1、了解编辑加工的意义和必要性,熟悉编辑加工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2、了解书稿从批准采用到开始加工的步骤。了解内容方面的加工、形式方面的加工、辅文和图稿加工、技术性加工过程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加工过程中封面、书脊、扉页、内容提要、题词、序言、凡例、出版说明、目录、书眉等重要的概念。

3、大概知道处理好与编辑加工有关的两个原则问题。了解发稿的要求和过程。

第十三讲校对、样书检查和装帧艺术

了解握校对的概念、任务和要求。

第十四讲装帧设计

1、了解装帧的功能,了装帧设计所涉及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2、了解版式设计的主要内容。

3、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

第十五讲新书介绍、书籍重印与再版

1、了解书籍宣传、新书介绍的作用和内容,知道书评的功能。

2、了解书籍重印、再版的基本知识。

第十六讲新闻稿的选择

1、了解新闻稿选择的意义。知道新闻的社会效果。

2、掌握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了解新闻价值评价的主要标准。

**新闻价值评价

新闻价值的大小决定新闻意义的大小。

新闻价值由下列因素所构成。

第十七,十八讲新闻稿的修改

1.了解新闻稿的修改的主要内容和订正事实的基本要求。了解新闻稿件中不真实因素的基本表现形式,掌握新闻稿件校正的相关知识,掌握新闻稿中发现事实差错的方法。

**新闻稿件中不真实因素

(1)虚构

即所说的事情并无任何事实根据,全是无中生有,向壁虚造的。

(2)添加

事实有一定的根据,并非全部虚构,但其中某些情节和内容是“合理想象”,主观添加上去的。

(3)拼凑

即把不同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做的事实写成一个人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所做的事,事实是拼凑而成的。这种做法,对于文学是允许的;对于新闻,则是不允许的。

(4)夸张

即夸大或缩小事实,把一分说成十分,把偶然的说成经常的,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或者反过来。

(5)偏颇

即抹煞事物发展中其他各种因素的作用,片面地夸大其中一种因素的作用。如报道水利,则把丰收归功于水利;报道平整土地,又把丰收归功于平整土地;报道供销社,则把丰收完全归功于供销社及时供应了家用物资。

(6)孤证

即根据和个孤立的事例得出与全局不相符合的结论。比如,一个乡只有两三个村已落实了党的有关农业政策,大部分村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或者进行得不好,报道就以这两三个村为例,说明这个乡落实党的有关农业政策如何取得成效。

(7)回避

即对一些有关全局的重要情况故意避而不写,只强调某一方面。比如,质量不好回避不说,只说产量增加;发生了严重工伤事故不说,只说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8)幻影

事出似乎有因,细查却无实据,以幻影代替真实。比如,道听途说,未经认真调查就信以为真,结果以讹;把计划要做的事,事先写好,到时又不核对,而实际计划并未实行。

(9)假象

只是根据一些表面现象来认识和判断事物,这些现象虽然是存在的,但并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其中有些甚至是假象,是与本质相矛盾的。比如,只根据植树造林现场的人很多,就得

出农民积极性高涨,农村干部的工作有成绩的结论,其实,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人多可能是缺乏很好组织,是“一窝蜂”,人少地可能正是合理调配劳动力的结果。

(10)导演

事情虽然确已发生过,但完全是记者或某些人为了要写报道导演出来的,事物的基本情况并不相符合。

**新闻稿中发现事实差错的方法

(一)分析法

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稿件所叙述的事实和叙述方法、写作条件等的逻辑分析,发现其中的破绽和疑点,从而判断稿件所叙述的事实哪些是不可靠的,或者是值得怀疑的。

分析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内容分析

即通过分析稿件中所写的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事实与判断之间的关系,来发现稿件中存在的疑点和破绽。

稿件所写内容如果存在以下现象,对其真实性要特别加以审核:

(1)前后矛盾。即稿件在叙述同一事实时,前后不符,即是这样,又是那样。

(2)不合情理。不真实的稿件并非实有其事,而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多半夸大其词,悖于情理。

(3)文艺色彩浓厚。有些来稿所描述的情节颇巧合,文艺色彩很浓厚。这类稿件当然不一定都是不真实的,但实际生活中巧合的事情毕竟不多,因在线需要格外注意检查。

(4)笼统含混。

(5)超越采访可能。记者的采访并非万能,它总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因而并非任何事实都可以通过采访获得。

2.信源分析

即分析消息来源,判断其权威性,可靠性,从而发现稿件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有的稿件报道卫个乡村生产发展的状况,但消息是从一个同不的家人来信中获悉的,这就不一定可靠。因为家人写信,对于村里生产发展的具体情况末必会去一一进行调查核对,中是耳闻目暏,末必完全准确。

3.作者分析

即对照作者的身份与稿件的内容来进行分格。如果报道所写内容与作者身份不相适应,对报道的真实性也要多加怀疑。比如,作者是在一个乡工作的,而稿件内容写的是有关全县的情况,这说特别需要加以核对,。因为这说有可能是作者虚构的,或者是作者听来的,或者是根据书面材料放写的。且不说前者,即使是后两者,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也难免发生差错。

4、时间分析

即对照写作时间和稿件内容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可疑这处。比如,一项工作刚刚展开,来稿已经在全面介绍成绩和经验了,对于和这种“预制”的稿件的真实性,编辑自然不能不打上一个问号。

(二)核对法

核对法的依据则是权威性资料,包括权威的局面材料和权威人士提供的口头材料。它通过与权威性资料的对照来发现的纠正稿件事实方面的差错。对于稿件中的有关历史、地理等知识方面的事实差错,很多都可以通过核对的方法来发现和纠正。

据以核对的资料最好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即使是权威性的资料,几经转述,有时也可能失真而包含错误,因而以它为根据,就不一定可靠。

资料的权威性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即使的权威性性的资料,所记载的某些事实,都可能因进过、境迁、人变以及知识的修正或演化而改变。因此,如果要了解当时的情况,据以核对

的资料应该是最新的权威性资料。可以用的方法有:

(三)调查法

就是对稿件中所叙述的事实,通过直接的、现场的观察和了解来检查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应该是全面的至少应该听取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意见。有关表扬和批评的内容以及比较重要的事实,还应该向有关群众调查。实践证明,当事人、有关群众、单位领导三见面的调查方法,是保证稿件真实准确的重要方法。调查可以由编辑部派人进行,也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进行。不论是亲自去调查或函调,都应该向调查者去清要求,指出需要核对的关键问题。稿件虽经过调查,如果积压了较长时间未用,在刊登前有必要再进行核对,因情况可能已发生了变化。比如,一篇介绍一个工厂安全生产的经验的稿子,虽经过调查核实,稿件刊出后读者指出这是不真实的。这是因为原来稿件虽经调查核实,但稿件积压未用,就在此时,工厂发生了一次重大工伤事故,稿件在发表前,又未进行再调查,因而造成失实。**新闻稿件的校正:

校正就是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写法。校正的范围包括稿中的事实、思想语法、修辞、逻辑等各个方面。校正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上述方面的各种差错。校正有如下三种基本方法。

(1)替代法:即以正确的内容和叙述代替不正确的内容和叙述。

(2)删节法:即删除稿件中有差错的部分。删节法的长处是比较简便。短处是消除差错后无法保留有关的内容。

(3)加按语法:即不改动稿件中的差错,而是加按语指出其中的差错。加按语法的长处是:第一,因受时间、内容等的限制无法彩替代法时,彩这种方法,可以既指出差错的所在,又避免无根据的改动而造成新的差错。第二,不改动原文,不会损害原文的有关内容。第三,将差错如实刊出,并指明差错的所在,可以收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新闻稿件的改写:

编辑部收到的来稿,往往有这种情况:材料很有意思,但写得不好,或者不符合报道要求。这就需要对原稿进行改写。

改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改写导语

(二)改变角度

(三)改变结构

(四)改变体裁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讲新闻标题

1、掌握新闻标题的功能,知道新闻标题的特点。

**新闻标题的功能

(1)提示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能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读者,这就是它的提示功能。

标题源于新闻,新闻有什么内容,标题才能写什么内容。但是从读者的接受来看,标题写得如何,决定读者看还是不看。

(2)评价新闻内容

所谓评价功能,就是标题在提示事实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新闻的本质,指导读者了解新闻的意义,分辨新闻价值的大小,借此表示编辑的态度和立场。

标题的评价功能,表现的形态多种多样。

(一)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来体现。

(二)通过把新闻事实安排到标题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评价

标题中有主题和辅题的不同陈列位置,其中主题字号最大,位置最为显著。编辑总是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事实放在主题位置上,而那些相对次要的事实则被安排到比较次要的辅题位置上。读者从这种安排中可以体会出编辑对新闻内容的评价。

(三)通过叙述新闻事实时所使用的不同词语进行评价

对于同一事实,编辑选用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去描述它,往往表现编辑的不同评价。在形势发生急变的时候,有时候读者从新闻标题评价某些重大事件所使用的不同词语中,可以窥见报纸立场的变化。

(四)通过对新闻事实直接发表议论进行评价

(3)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4)美化报纸版面。标题是版面的“眼睛”。

有了标题,就等于给各篇稿件安上了明显的标志,稿件之间的分界也就一目了然。

标题有不同的形式、种类,有不同的字号的形体,还可以有美术的装饰和处理。如果把他们灵活运用,就可以避免版面的单调、刻板,有助于版面的美化。

第二十二讲新闻稿的配置

第二十三,二十四讲版面编辑

1、了解版面空间大小的类型、区序、栏和栏序等知识。了解版面的布局需要注意的关系。了解版面的美化的基本方式、几种基本的版式以及版面的设计的流程。

2、掌握看大样的主要内容。

看大样要着重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全版的标题、文字在思想、事实等方面是否有不准确、不妥当的地方;

2、标题的大小、位置、字体、字号是否恰当。

3、全版标题与各版标题是否有不应有的矛盾、重复现象。

4、整个版面的布局是否恰当;

5、图片说明、标题与文字是否相符,有无张冠李戴的情况;

6、图片是否有倒置的情况;

7、转接是否正确。

第二十五,二十六讲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了解报道的基本类型。了解报道的结构类型。了解报道规模、报道时机的选择原则。掌握报道的基本方式。

第二十七讲图片编辑

**熟悉报纸上常用图片的种类、图片的作用。

**掌握照片在报纸上常见的采用方式

(1)独立编发的新闻照片

独立编发的新闻图片有两类,一类是“图片新闻”,作用类似于简讯或消息,以图片反映报道对象最典型的场面与瞬间,以简洁明快的直观方式传递新闻信息。另一类是特写性的新闻摄影报道。以特写性镜头表现新闻对象的典型瞬间的典型特征,刻画其局部或细节。特写性新闻摄影的作用类似于文字报道中的“新闻特写”,在时效性上一般比图片新闻弱,但比图片新闻更有深度、艺术性和表现力。

(2)配合文字稿件的照片

以一幅或多幅照片配合文字报道,具有证实性与解释性的作用,这类照片可以最新闻照片,也可以是时效性不强的非新闻照片如人物照片、风景照片等,照片视文字稿件与版面情况,可配文字说明,也可不配文字说明。

(3)专题新闻摄影的系列照片

用多幅新闻照片与标题、文字说明相组合,全面深刻地揭示新闻事物。这类照片的特点

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选择表现多时空状态下的多个瞬间形象的一组照片进行有机组合,从而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及重要细节,达到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4)照片专栏

照片专栏有两种,一种是在报纸版面上位置相对固定、有专门名称的一种以照片为主、标题和文字说明为辅的专栏,以连续的、有规律的方式出现。另一种是临时根据报道需要组织的专栏,也是以照片为主,标题与文字说明为辅。

(5)照片专版

可以看作是照片专栏的扩大,即以整个版面刊登照片,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可以是同一主题的照片的汇集,也可以是不同主题的照片的汇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规模化的新闻照片进行新闻传播。也有一些带有副刊、专刊性的照片专版,这种专版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画刊,照片的时效性不强,更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

**了解漫画图饰编辑的特点

漫画插图是附属于文字稿件的漫画,这类漫画目前常见的有三种:

(1)、利用漫画夸张、幽默的特点,深化文字报道的主题思想,渲染报道内容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阅读稿件之前,或者在没有时间详细阅读全文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了解报道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漫画只能选择最有趣味性或最具典型性的一个角度来进行形象描绘,它所包含的信息必然是相对有限的。

(2).利用漫画的形象性特点,对文字报道或科普文章中比较艰深难懂的内容进行图解,帮助读者掌握相关的知识。

这类漫画在一些科普性文章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报道中经常采用,比如介绍罕见的天文现象、讲述一些复杂的技术原理时,配发图解式的漫画,就能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而不致感觉太枯燥,并且参照这些图解式的漫画,对稿件中那些生疏的内容也比较容易领会。(3)、装饰性漫画插图,以漫画夸张性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展开想象,活跃版面气氛

第二十八,二十九讲专刊和副刊编辑

1、知道专刊与副刊的特点,了解专副刊的功能和类型。

2、掌握专刊与副刊的差异性,了解专刊和副刊的内容设计的原则。

(1)从选材范围来看专刊限定在一个专门的领域,而副刊特别是综合性副刊就是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当然,在一个领域内专刊的反映也可以具有多样性,但同综合性副刊的“综合性”不是属于同一层面上的,二者并不相同。

(2)从题材的性质看专刊比较严肃,偏重于“硬性”的题材;副刊比较轻松,多是选用“软性”的题材。专刊没有文艺性,副刊则把文艺性作为必备的品质。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副刊可以通过艺术的虚构,折射现实。专刊则是直面现实,它所提供的背景事实或理性的分析都是用来对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出解释和阐明。它同新近发生的新闻,联系更为紧密,新闻性更强。

(3)从表现形式来看由于所反映的内容和选用的体裁不同,绚丽多彩。专刊的文字平实、直白;副刊的文字绚丽多彩。

(4)从稿件配置的结构方式来看

专刊常常被用来作深度剖析,因此喜欢用集纳的方法,即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各篇稿件分别从不同侧面加以展示,稿件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整版内聚力很强。副刊则不同,它要求一个版丰富多彩,内容避免单一化。因此稿件配置的结构方式通常是综合式的。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如纪念某位文化名人),才用集纳的方法。

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一、概念解释题

1、书眉

2、总体编辑构思

3、新闻标题的功能

4、书籍选题

5、长远选题规划

6、新闻稿件的校正

二、问答题

1、编辑三审制的各个审级的任务是什么?

2、新闻稿件中的不真实因素一般有哪些表现形式?

3、简述群体编辑构思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新闻价值由哪些因素构成?

五、参考答案及答题指导

一、名词解释题

答题指导:概念解释题主要考查大家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大家在复习时要注意重点概念的掌握,答题时要简明而有条理。

1、书眉

书眉是横排本印在版心上方的书名、篇章节题或字头、词目等。其作用在于提示本页的内容,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章节或条目,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看书眉就可知道自己读到了什么地方。

2、总体编辑构思

总体编辑构思是指对编辑工作总体进行的构思、是如何把握整个编辑工作的构思。因此,进行总体编辑构思时,着重点在抓住方针、主要任务、普遍原则等大纲性的、总体性的东西。就一个出版社来说,也可说是对全社编辑工作的设计安排,以及目标之类的东西。

3、新闻标题的功能

(1)提示新闻内容

(2)评价新闻内容

(3)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4)美化报纸版面。标题是版面的“眼睛”。

4、书眉

答:书眉是横排本印在版心上方的书名、篇章节题或字头、词目等。其作用在于提示本页的内容,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章节或条目,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看书眉就可知道自己读到了什么地方。

5、总体编辑构思

答:总体编辑构思是指对编辑工作总体进行的构思、是如何把握整个编辑工作的构思。因此,进行总体编辑构思时,着重点在抓住方针、主要任务、普遍原则等大纲性的、总体性的东西。就一个出版社来说,也可说是对全社编辑工作的设计安排,以及目标之类的东西。

6、新闻标题的功能

答:一.提示新闻内容

二.评价新闻内容

(一)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来体现。

(二)通过把新闻事实安排到标题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评价

(三)通过叙述新闻事实时所使用的不同词语进行评价

(四)通过对新闻事实直接发表议论进行评价

三.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四.美化报纸版面。标题是版面的“眼睛”。

二、问答题

答题指导:问答题的作答要求答案要有条理和层次。不要大段落无逻辑无层次性地作答。和名词解释题不太一样,问答题在回答时要相应地对要点进行展开阐述。

1、编辑三审制的各个审级的任务是什么?

答题要点:

(1)初审是三审的基础,具体说明其审核任务。

(2)复审者在全面了解稿件内容的基础上,从更高的角度审核初审意见。

(3)终审者要从宏观上把住思想政治关、总体质量关和品种结构关。

各点都需要展开说明。

2、新闻稿件中的不真实因素一般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题要点:

(1)虚构

(2)添加

(3)拼凑

(4)夸张

(5)偏颇

(6)孤证

(7)回避

(8)幻影

(9)假象

(10)导演

各点都需要展开说明。

3、简述群体编辑构思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1)编辑原则

(2)有序化构思

(3)重点书构思

(4)主要措施

各点都需要展开说明。

三、论述题

答题指导:论述题的作答和问答题的要求基本一样。只是论述题的问题较大,需要深入的理解和阐发的内容也较多。大家在掌握知识网络的同时,要注意作答时的层次性和条理性。提示:对每一点都需要进行展开阐述。

新闻价值由哪些因素构成?

答题要点:

(1)及时

(2)新意

(3)重要

(4)接近

(5)新闻价值结构

各点都需要展开说明。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109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谈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

谈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作为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在这学期我学习了王彦祥老师的《出版技能讲座》,通过聆听几位专业人士对出版现象的讲解,我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习上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对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也有了自己一定的了解。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掌握编辑出版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好出版学理论能规范我们对出版专业的认识,理论知识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向我们传达着出版学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让我们更好的去把握、描述和解释编辑出版中出现的现象。通过学习理论,我们能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我们的出版实践活动。 其次掌握专业出版软件也是一名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所应必备的技能。在大三上半年,我们接触了indesign、pagemaker、dreamweaver、photoshop和方正飞翔等出版软件。我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科技对于编辑出版学的积极推动作用。“鼠标”大大的方便了编辑者的出版校对工作。通过各种相关软件,我们能有效的对版面进行设计,对图片进行美化加工处理,对文章能够实施快捷准确的校对。总之,我觉得精通这些相关软件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加强自身对这些软件的学习。例如在大三的小学期,我们有设计模拟书的作业,通过indesign软件我们学会了排版,懂了了如何图文搭配,大致了解了一下出书的基本流程。我们可以知道新技术的应用为编辑扮演好自身角色提供了各种先进手段,同时,新技术成为编辑角色转变的推动力,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领域要求广大编辑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 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也是一个编辑出版专业学生所必备的技能。在处理作者稿件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编辑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那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够较好的处理作者的作品。只有编辑自身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读作者的作品,对稿件进行审核加工,使之能够达到编辑出版的要求。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并不是所谓的能写好文章就能当一个好编辑,作者在感性思维和语言驾驭上可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因此,我们必须熟练运用出版知识,用理性的思维对稿件进行处理加工。 编辑出版学不是一门空洞的学问,它需要编辑涉猎多学科的知识。我们不仅

编辑出版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文学 门类:新闻传播学类 专业名称:编辑出版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运行规律并指导出版实践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发行主管机关、出版单位、新闻宣传图书外贸部门、音像公司、电子出版机构及编辑出版科研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编辑学、出版与发行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编辑与出版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 ◆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学、出版美学(含装帧设计)、书业法律基础、报刊编辑学、书籍编辑学、出版现代技术、出版社管理、音像电子出版物、版权与图书外贸等。 实践教学:包括编辑业务实习、出版实习等,一般安排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新闻学、图书馆学。 原专业名:编辑学、图书出版发行学。

编辑学 考试要点

编辑学 1.什么是编辑工作,特点?答:根据一定的目的从事精神产品的征集,选择,整理,加工,促成其发表或出版,使之有效传播的工作,即编辑工作.主要对象是精神产品:书稿,文稿,图稿等.特点是导向性,中介性和隐匿性. 2.编辑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编辑学是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工作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编辑实践的总结,概括和理论升华,属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编辑工作,即编辑学不仅研究编辑客体,也研究编辑主体,以及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它的任务是逐步把握编辑工作的规律,指导编辑工作者按规律性的要求合理地组织各项编辑活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繁荣新闻出版事实,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加强编辑学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编辑学的理论体系. 3.编辑在文献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它是文献生产,加工交流这一动态系统中的枢纽.文献是记录 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的生产分为原生文献生产和再生文献生产两个过程.原生文献生成过程,也是使头 脑中知识,观点优化和序化的过程;而再生文献又是原生文献的再生产,在这一系列的工作程序中,编辑工作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原生文献和再生文现状的中介,没有编辑人员的辛勤劳动,原生文献便难以进入全社会文献交流系统.编辑在文献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原生文献征集,筛选和优化上. 4.我国编辑学建立的标志?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出版了一批编辑海陆空的专著,初步形成了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二出现了编辑学的专家群体,并建立了研究机构,即编辑学会或编辑学研究室;三出版了编辑学期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市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学刊》和山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编辑之友》等;四高等学校设置了编辑学专业,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5.在论文后附以参考文献有何意义?答:一是作者将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出,既是表明自己立论的依据,也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二是读者可以通过文后参考文献目录,追踪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又可通过对文后参考文献的深度、广度和时效的分析,看出论文作者研究起点的高低;三是文献信息机构通过大量的文后参考文献的分析,可以统计出某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分析出该论文及其作者的水平和影响,也可 以统计出某种期刊被引用的次数,分析出该期刊的地位.. 6.编辑人员常用的工具书有哪几类?各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答:工具书是根据特定的需要汇集某 一范围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方式编排,以备查考的图书..有百科全书,年鉴,词典,书目,索引五类.百是概 述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有工具书之王之称,可分为综合性的(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专科性的(如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国经济百科全书)两类.年鉴是逐年编辑出版的,概述一年中事物的发展并汇集重要文献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可分为综合性(中国百科年鉴)和专业性(中国新闻年鉴)两大类.词典是汇集字词,按一定方式编排的,并逐一予以解释的工具书,包括语文词典, 专科词典,综合性词典三大类.即图书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等项目,或叙及图书内容,学术源流,收藏情况,按一定方式编排的工具书.古人编的书目如《四库全库全书总目提要》,今人编的如《民国时期总书目(1991~1949)》.索引是把一定范围文献资料中的有关项目摘录出来,注明出处,按一定的方法编排,指引读者查找文献的工具书,又叫引得.如论文索引和传记资料索引. 7.工具书的工具书?有何功能,举例?答:又叫工具书指南,是工具书的书目.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已经出版了哪些工具书;解决某类问题是否有相应的工具书可利用;在同类工具书中选用哪本为宜.如《中国工具书大辞典》(正续编). 8.印刷用字的四大类基本字体有什么特点?答:宋体又称老宋体,书报标准体.特点是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点如爪,撇如刀,字开方整,结构谨严给人庄重大方稳定的感觉,用于正文,标题都适宜;楷体又称活体,间架结构和用笔方法近似手写楷书,柔和悦目;仿宋体笔画粗细匀称,横笔略向右上角倾斜,字体清新秀丽,有 书卷气.黑体又称方体字,方头字,笔画粗壮,横竖一致,起笔和落笔外不作装饰.余也鲁比喻:宋体朴朴实实,若平民百姓;楷体柔中带刚美丽中一派端庄,是女性的;仿宋体眉清目秀,好象书生;黑体是十足男性化的字体,横直一样粗壮,像勇士屹立如山.

新闻编辑学课后题

第一章新闻编辑工作概论 1、新闻编辑工作是怎样随着媒介形态变化而发展的? 答:两次“广播热”:第一次热潮源自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原广东二台)的开播,这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第二次热潮起始于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无论是珠江经济台的成功,还是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崛起,都标志着广播经营理念的变革和新闻采编业务的创新。 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口播新闻阶段。从BBC正式播送电视节目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现最早的电视新闻,都是有记者编辑写稿,播音员读播,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评论家评价当时的电视新闻是单调、冗长而又沉闷的。电视新闻的第二个阶段是影片新闻阶段。电视新闻以形象画面为特点的传播历史。70年代以后,电视新闻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电子新闻摄录阶段。电子新闻采摄手段的运用,使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采访报道能够摄录同步,是电视新闻拜托了新闻电影的模式而有了自己的语言。电视新闻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卫星传送阶段。通讯卫星传播极大的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使其成为观众最多、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介。 ENG的应用,使电视新闻告别了完全依赖电影胶片的历史,简化了电视节目制作程序,缩短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时间。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系统应用于传送稿件和字幕制作等,再次提高了电视编辑的工作效率。90年代,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进入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克服了ENG设备只能顺序看片,不能随意挑选画面的缺陷,同时大大丰富了电视制作手段,提高了电视画面质量,节省了编辑制作的时间。 崛起于20世纪后期的国际互联网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统媒介走进互联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版阶段,即将印刷版直接搬上网络,除了版面设计不同外,内容与母报并无区别。第二阶段是变化阶段,网络媒介开始自觉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来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取舍。第三阶段是综合发展阶段,网络媒介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媒介,综合了多种媒介形式,包括声音、图像、影响、动画等。 新闻编辑工作在网络媒介诞生之后,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对各类传统新闻媒介编辑业务的融合和整合,即将报纸的文字、图片、版面编辑方式和广播的音频编辑、电视的音频与视频编辑相融合,同时根据网络的传播特点进行整合,形成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模式。第二种趋势是新闻编辑业务与新闻信息采集的一体化趋势。即使在专业化的网络传播媒介中,由于网络传播追求实效性、将球互动性的特点,也在促使新闻采集与编辑一体化。 网络新闻编辑除了编辑新闻稿和涉及新闻网页外,还兼做部分采访和全部的新闻发布方作。网络新闻从传统的采写、编辑、发布分离的方式向采编合一、编发合一的无纸传送、网络下载和打印的方向发展,大大降低了新闻产品生产的成本。 2、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是宏观的、前期性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对报纸新闻版组或新闻版(含新闻性专版)的定位与设计、对广播电视新闻频道或新闻栏目的定位与设计、对网络媒介的新闻频道或新闻栏目的定位与设计。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中观的、贯穿传播活动全过程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对各个时期新闻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新闻报道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调控。 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是微观的、更加具体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了对所有表现形态的新闻作品的选择、修正和核查把关。 3、简述报纸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 答: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内容结构、版面形象和风格特色→设计报纸的各个新闻版及专栏→设计和组织目前阶段的重大新闻报道→分析、选择新闻稿件→修改新闻稿件→制作新闻标题→配置新闻稿件→编排新闻版面→校对、签发 4、观察我国报纸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最新变化,分析新闻编辑在这种变化中的工作表现。 答:第一,媒体融合在西方国家的早期实验:“协商模式”——“合作分类模式”——“合作操作模式” 第二,从“互动”到“一体”的中国媒体战略:(1)“报网互动”,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最早的互动是报纸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活动。报网之间的内容复制是另一种简单的互动模式。更进一步的互动是报纸与网站合作进行新闻报道。报纸与网站共同开设新闻栏目,是一种更趋于稳定的互动模式。报纸与其他网站进行战略意义上全方位媒体合作,也是报网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 (2)“报网一体”,报纸与网站的整体融合 (3)新闻编辑部重构与“融合新闻” 5、新闻编辑工作有哪些特点? 答:(1)对于报纸及其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7、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8、《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⑴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⑵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⑶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⑷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 9、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编辑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媒介融合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的定义,将媒介融合解释为“印刷的,音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2.文本:在媒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今天,文本是指编辑作为劳动主要对象的文字、语言、声音、表情、舞蹈等并附着在一定媒介质如纸、光、电、磁、盘、屏等之上的具有物理属性的传播品。 文本特点:相对独立性、本源性、可被再创造性 文本结构: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 3.编辑六元 文本、稿本、定本、作者、编者、读者 4.编辑六艺 传统说法编辑“六艺”的介绍与分析: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排、读校 向新阳将“信息接受”即信息反馈的“宣传、书评”变成“八艺”,形成选题制定实现阶段、稿件鉴审选择优化阶段、信息反馈阶段 5.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媒体对新闻文体制作的用以揭示、评价新闻事实和内容异于正文表述的语言文字符号,通常指代新闻文本或新闻作品。 6.策划:媒介主体受触媒的刺激,为满足受众传播的需要,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客观事物进行合乎传播目的的群体决策思维活动。 7.触媒: 8.三审制 “三审制”,即稿件必须进过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的责任制度。 初审的职责:对书稿的内容、结构、特点和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加工、整理,作出全面的分析和基本评价。 复审的职责:审读书稿,把握第二关,完善初审的工作 终审的职责:着重从政策和科学性上把关,对书稿是否达到出版水平作出最后的判断。 9. “黑厢”式审稿: 所谓“黑厢”式审稿,就是由于编辑角色特性和专业限制等原因,编辑主体对自己需要审理的稿件的内容全然不能理解、即文稿的内容对编辑主体来说是一“黑厢”,其内部机理、结构方式深藏于厢内,编辑从外部不能直接探究到内部奥秘,因此难以对其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准确的解释。 10、“白厢”式审稿: 所谓“白厢”式审稿,即编辑对文稿内容一目了然,犹如一“白厢”,其内部机理、结构方式显现于外,编辑很快就能对其质量做一个准确判断。 11、“灰厢”式审稿: 编辑仅对文稿的一部分有所了解,或对全部内容有所知晓,对另一部分或某些内容并未有透彻了解,介于“黑厢”与“白厢”之间。 就编辑过程中主客体的一般关系来看,“灰厢”现象的存在是编辑审稿中的一种常态。它对编辑审稿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知之较少的领域中担任审稿工作既然是避免不了的,那么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具有普遍意义了。 12、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新闻媒体对新闻文体制作的用以揭示、评价新闻事实和内容异于正文表述的

2020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0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 表 “编辑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起注意的新兴学科,目前还不成熟,但社会对编辑人才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表明了它的发展势头是好的。编辑出版学更偏重文科(科技编辑专业除外),要求有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以及编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起来了解一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吧! 编辑出版学专业 排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武汉大学542中国传媒大学543四川大学544北京印刷学院545浙江大学546北京大学547华东师范大学548南京大学549陕西师范大学5410安徽大学5411上海理工大学5412合肥师范学院5413武汉理工大学5414上海师范大学5415湖南师范大学5416河北大学5417河南大学5418南开大学5419浙江工商大学5420济南大学54 本科教育 本科生教育应按"大出版"观念宽口径地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通识教育、宽口径教育成为世界大学教育的潮流,中国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精神是要求压缩专业,强化素质教育、通才教

育。根据教育部的精神,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首先应进行专业整合,对分得太细的本科专业如编辑专业、出版管理专业、印刷专业、图书发行专业等,按照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进行整合,以便明确教学重心,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明确培养目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以及WTO规则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出版物编印发一体化的宽口径要求,注重培养系统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研究生教育 硕士学位在中国学位体系中是一级独立学位。华中师范大学早在2000年就在文学院设立编辑出版学方向招收研究生,现在则在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硕士点招生。在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中,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的是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发行,学生毕业后的学位是传播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也是编辑、出版、发行,但授予的学位却是管理学硕士学位。其他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因其专业挂靠的学科不同而被授予不同的学位。这种状况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

编辑学

0049《编辑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编辑学》是新闻出版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书籍编辑学和报纸编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书籍和报纸各自的特点,编辑构思的差异,编辑过程的不同特点,美术设计的独特要求等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帮助新闻出版行业中没有接受过编辑学专门教育的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为有志于在该行业工作的人士提供书籍和报纸的编辑技能,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一)该课程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试题主要有三种题型: (二)题型说明 题型一:名词解释 (4题,共30分) 题型二:问答题 (2题,共40分) 题型三: 论述题 (1题,共30分) 二、复习知识点 第一讲总论 1、了解书籍编辑学的范畴和学科理论体系。 2、大概知道书籍编辑学的研究内容、编辑过程、书籍编辑学研究可采用的社会调查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功能研究法、系统方法等方法。掌握书籍的正文和辅文的概念,了解各种类型的辅文。 3、掌握书眉的概念含义,了解种、卷、册、编、篇等书籍的计量单位。 书眉是横排本印在版心上方的书名、篇章节题或字头、词目等。其作用在于提示本页的内容,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章节或条目,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看书眉就可知道自己读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讲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概了解编辑人员的工作职务划分,了解编辑人员所应该有的职业意识、心理素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等。 第三讲编者和读者 1、了解读者的概念,了解根据不同标准划分的读者类型。 2、熟悉编者和读者的关系。了解读者的基本需要和读者心理,掌握影响书籍读者阅读需要的主要因素,了解保持读者持久的阅读兴趣的基本方法。 第四讲编者和作者 1、了解编者和作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2、掌握编辑部的作者工作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第五讲编辑构思 1、了解编辑构思的意义、编辑构思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 2、掌握群体编辑构思、个体编辑构思三种编辑构思的概念和具体的内容。 **总体编辑构思:总体编辑构思是指对编辑工作总体进行的构思、是如何把握整个编辑工作的构思。因此,进行总体编辑构思时,着重点在抓住方针、主要任务、普遍原则等大纲性的、总体性的东西。就一个出版社来说,也可说是对全社编辑工作的设计安排,以及目标之类的东西。 **群体编辑构思是指对某—部分书的编辑构思。由于这某一部分组合于不同的基础之

编辑学的复习资料教学文稿

编辑学的复习资料 1.什么是编辑工作,特点?答:根据一定的目的从事精神产品的征集,选择,整理,加工,促成其发表或出版,使之有效传播的工作,即编辑工作.主要对象是精神产品:书稿,文稿,图稿等.特点是导向性,中介性和隐匿性. 2.编辑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编辑学是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工作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编辑实践的总结,概括和理论升华,属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编辑工作,即编辑学不仅研究编辑客体,也研究编辑主体,以及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它的任务是逐步把握编辑工作的规律,指导编辑工作者按规律性的要求合理地组织各项编辑活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繁荣新闻出版事实,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加强编辑学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编辑学的理论体系. 3.编辑在文献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它是文献生产,加工交流这一动态系统中的枢纽.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的生产分为原生文献生产和再生文献生产两个过程.原生文献生成过程,也是使头脑中知识,观点优化和序化的过程;而再生文献又是原生文献的再生产,在这一系列的工作程序中,编辑工作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原生文献和再生文现状的中介,没有编辑人员的辛勤劳动,原生文献便难以进入全社会文献交流系统.编辑在文献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原生文献征集,筛选和优化上. 4.我国编辑学建立的标志?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出版了一批编辑海陆空的专著,初步形成了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二出现了编辑学的专家群体,并建立了研究机构,即编辑学会或编辑学研究室;三出版了编辑学期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市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学刊》和山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编辑之友》等;四高等学校设置了编辑学专业,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5.在论文后附以参考文献有何意义?答:一是作者将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出,既是表明自己立论的依据,也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二是读者可以通过文后参考文献目录,追踪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又可通过对文后参考文献的深度、广度和时效的分析,看出论文作者研究起点的高低;三是文献信息机构通过大量的文后参考文献的分析,可以统计出某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分析出该论文及其作者的水平和影响,也可以统计出某种期刊被引用的次数,分析出该期刊的地位..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述。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是教育领域里的创新。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教育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 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关于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编辑出版学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编辑出版学专业介绍 1.编辑出版理论方向 本方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着重研究编辑出版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发展态势,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出版政策理论水平、深厚的编辑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级理论型人才。 本方向综合现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媒介编辑业务的理论、实践以及发展趋势,研究媒介出版业务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趋势,探索媒介编辑出版业务各个环节的发展特点及一般规律。相关学科为哲学、文化学、历史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为了强化理论研究密切联系实践,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参加两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全面了解出版流程和出版的各个环节。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出版政策理论水平,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外出版业最新态势,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毕业后可进入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视台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雄厚,并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第二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每位学生入校后均配备一名第二导师,均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专家。除开设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版政策与法规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出版前沿问题研究、编辑出版流程、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本方向鼓励新闻、传播、法律、社会学等非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 2.出版经营与管理方向 本方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新兴热点研究领域。进入后改制时代,我国出版业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出版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需走出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出版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方向旨在为出版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创造才能的高级出版经营与管理人才。 本方向重点研究现代出版业经营与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出版业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的先进经验,探索出版业经营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出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并且强调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两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全面了解出版流程和出版的各个环节。

编辑出版学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编辑出版学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编辑出版学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编辑学教程

编辑学教程 第一章 1.什么是报纸编辑学? 报纸编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报纸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其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3.报纸编辑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特定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计,并通过稿件的选择、修改和编挑来组织实施。 4.编辑工作的特性是什么? (决策、把关、加工、发言) 其特性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①编辑工作是把握报纸方向的统筹决策;②是报低组织报道的最后一关;③是把新闻素材变成新闻成品的“再创作”;④是报纸发言的重要环节。 5.什么是办报方针和编辑方针? 办报方针是规定报纸的性质、立场、指导思想和宗旨。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以及实际状况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所作的总体设计。 6.编辑方针的制定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确定报纸的读者对象;②确定报纸的内容;③确定报纸的水准;④确定报纸的风格7.“把关”的两种意义:把关不仅是一种阻塞,阻塞坏的、错误的东西;而且也是一种开导,开导好的、正确的东西。 8.怎样理解"再创作"的能动和被动两方面? 编辑的"再创作"包含着被动和能动的两个方面:能动方面:①要提高整个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素材中的新闻价值。被动方面:①决不能主观臆造或任意篡改事实;②不能随意改变作者的本意;③不能随意改变原稿的风格。 9.编辑的"再创作"有哪些能动作用? ①通过“再创作”充分发挥作者原稿的潜能;②通过编辑工作的"再创作"可以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思想;③通过编辑的"再创作"使报道组织起来。 10.如何通过"再创作"发挥原稿的潜能? ①去粗取精,把稿件中的最精华的内容突现出来;②以最恰当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去代替原来不恰当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③选择最佳时机发表,使稿件发表后能产生最大的反响; ④编辑还可以通过特有的编辑手段,如标题的点睛、稿件的配置、版面的安排,使稿件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11.什么是报纸的直接发言和间接发言? 直接发言:就是评论、按语、编后,以报纸的名义发言。 间接发言:①每篇稿件对事物的褒贬;②新闻标题的态度;③版面的编挑;④以作者的名义发言的,如读者来信、问答、工作讨论、批评和建议等形式。 12.报纸编辑人员要有什么样的素质? ①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②熟练的业务能力;③严谨的作风;④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3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报纸设计 1、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2、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五章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2、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 点、发出号召 3、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 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4、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 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尽量相近,所辖文字长短也相近,富有节奏感,层次更分明 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报纸版面——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3、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一般为5-8栏之间 4、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5、大头条——在版面上占有绝对地位,是本版最重要的稿件,一般占四至六栏宽。 6、小头条——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 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字号多为一号 7、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结构。 8、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9、编排手段——安排稿件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10、综合式版面——整个版面包含的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 11、重点式版面——特别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其成为版面上的重点 12、集中式版面——用整个版面或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 13、编排思想——依据报道思想对版面编排的决策,是版面编辑根据对各篇稿件的评价对在版面上恰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想 14、同题集中、专栏集中、集纳性专栏、单一性专栏 15、集纳——将几篇有联系的稿件组合在一起,使之或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 补充:新闻图片:图片的一个子概念,广义指在新闻媒体上出现的全部图片,狭义仅指与新闻保持着直接与密切关系的图片,或者直接反映新闻,直观传递新闻信息,或者评价新闻事实,表达媒体观点。 二、简答题 第一章概论: 1、你认为当前报纸版面编辑出现了哪些新特征或趋势。大信息量;版面简洁;图像化;强化新闻版;专刊、副

教育学名词解释1

教育学名词解释 1. 广义教育---指一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2. 狭义教育---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 人的发展---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4. 遗传素质---是指先天继承下来的、与身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5.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6.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制定教育政策的总依据。 8.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与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9.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10.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11. 智力因素---是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 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12.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13. 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学校教育活动。 14.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 15.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16. 教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常采用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不同方式。 17. 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见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班,教师分别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根据统一的教材和要求,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18. 自我教育---指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己教育自己,进行学习和涵养锻炼,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 19. 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 20. 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21. 观查法---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考察的一种方法。 22.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观察等特定的调查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达到掌握教育实情、解决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 23. 教育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对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4. 加权定量评分法---指对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性或其总体状况进行评分赋值,运用加权求和的公式统计评分结果,以判明其价值的评价方法。 25. 教师的劳动特点——最根本的特点是培育人的劳动。具体包括: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劳动时空范围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劳动过程和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 26. 教师的任务——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任务有:教好功课;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等。 27. 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勇于坚持真理、不断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现代价值取向和现代人思想素养。 28. 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育人观;正确的学生观;现代的教学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29.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忠诚人民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互进。 30. 教师的知识素养——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比较扎实的教育知识。 31. 教师的能力素养——细致、全面的观察能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周密、精细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广泛、活跃的社会交往能力;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机智的教育应变能力;冷静、沉着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