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

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

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
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

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方案

根据省林业厅《关于开展贵州省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黔林营通〔2011〕158号)要求,为做好钟山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将监测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任务圆满完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钟山区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组、质量

检查组、后勤组,成员及职责如下:

(一)成员:

组长:罗爱红

副组长:朱磊赵克芬

技术组:王敏罗东华李治芳何绍书

质量检查组:张婷婷田秀娟

后勤组:王大芳程爱芳李海

(二)职责

1、技术组

负责组织本区范围内外业调查核实,应用地理信

息系统软件按照图班区划条件要求区划图班,结

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到实地核准图班界线,调查

与核实各项监测因子,完成图班界线修正与监测

因子入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汇总获取本期石漠

化的面积、分布及其它文责的信息,并按省林业

厅规定时间内向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交监测成果。

2、质量检查组:

按照《贵州省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质量检

查办法》,对技术组监测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现

地核实、人机交互解译区划图班及其它内业工作

进行质量检查,并提交质量检查报告。

3、后勤组:

负责资料的收集,包括全区水文情况调查表、社

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土地利用情况统计表

等;

二、时间安排

2011年12月底完成图班区划、外业调查和验证;

2012年1月底完成数据内业整理和统计、分析、报告编写。

三、资金安排

本次石漠化监测经费10万元,为区级配套,其中设备设施3.732万元,样方设置1.024万元,技术补助4.732万元,劳务补助0.512万元。

[集团公司完善疫情常态化工作方案]四个常态化

[ 集团公司完善疫情常态化工作方案] 四个 常态化 集团公司完善疫情常态化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X疫情防控与X 生产、提质增效、安全环保等重要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水平。 按照X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X月X日会议精神,深入总结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取得的宝贵经验,安排部署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一、切实增强疫情防控“持久战” 认识,持续健全“常控”机制。全X 要清醒认识疫情防控面临形势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理念,始终坚持把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不松懈、不麻痹、不厌战、不降格的警惕意识,将疫情防控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完善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常态防控、联防联控的长效工作机制,并且保证管控措施精准、管控力度不降、管控过程有序,通过思想再动员、政策再学习、措施再检查,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全员防控战果。 X. 保持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常态化。各单位要将疫情防控临时机构转为长期固定组织,健全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机关部门分工负责、全员自觉属地防控的责任架构,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X. 保持各类场所消毒查杀常态化。定期开展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生活

驻地、楼堂馆所、食堂伙房的消毒、杀菌、通风,完善企业卫生防护设施,改善作业场所卫生条件,强化食品安全和分食配餐,为员工创造安全洁净的工作生活环境。 X. 保持疫情防控管理机制常态化。各单位健全完善分析研判、舆情监测、疫情排查、信息推送、日查日报、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督导督查、工作调度、协调联动、宣传报道等X 项防控机制,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防控重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指南》,做到“一切风险皆可预、一切病毒皆可防” 。 X. 保持员工关心关爱常态化。充分认识疫情对X 员工家属心理和生活造成的实际影响,持续加大组织关怀和人文关怀,了解员工思想波动,关注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困难帮扶行动,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关注X 小时以外员工健康,加强员工健康检测结果的分析,对健康达不到条件的员工及时调整岗位,完善健康干预措施。 X. 保持疫情防控宣教培训常态化。长期开展防疫、防传染病等健康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大力普及健康生活、健康工作理念,引导员工养成“戴口罩、控距离、勤洗手、不聚集”的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全员公共卫生意识。 X. 保持应急物资保障常态化。应急物资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的重要基础支撑。采购部门要深入分析疫情对X 物资调控带来的风险,优化采购、配发、使用管理流程,做好必须性防疫物资、生产物资、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重要应急物资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二、坚持做好人员流动排查防控,持续健全“预控”工作机制。各单位要

石漠化治理工程监理具体实施细则

二O一一年度六枝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北京政泰隆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驻六枝特区监理组 2011年12月20日

2011年度六枝特区石漠化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 六枝特区2011年度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二)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六盘水市发改委《关于六枝特区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市发改农经[2011]600号)和六枝特区发改局、财政局下发的《关于分解下达六枝特区201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计划任务的通知》(六特发改[2011]255号),六枝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选择金家坪流域(733.42公顷)、洒志小流域(165.50公顷)为治理范围,治理石漠化面积为898.92公顷。治理措施如下: 1、林业植被保护和建设: 封山育林718.66公顷,29个小班。其中:人工促进封山育林710.87公顷、封山育林7.79公顷。人工造林139.42公顷,其中:经济林(茶叶)59.66公顷,4个小班;防护林79.76公顷(生态林30.02公顷,金银花49.74公顷),5个小班。 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坡改梯40.84公顷;田间生产便道0.48公里;蓄水池31个,容

量930立方米。 (三)、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该工程总投资67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00万元,占总投资的89.55%;地方配套70万元(省级配套5万元、市级配套30万元、特区配套35万元),占总投资的10.45%。按项目分:林业措施433.18万元(封山育林128.82万元,人工造林304.36万元),小型水保措施176.82万元,其它60万元。按流域分:洒志流域29.24万元,其中人促28.38万元,封山育林0.86万元,其它2.88万元。金家坪流域637.87万元,其中人工促进封山育林99.57万元,人工造林304.36(经济林268.47万元,防护林35.89万元);坡改梯146.27万元,作业便道1.65万元,蓄水池28.90万元,其它57.12万元。 (四)工程建设地点(布局) 六枝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只涉及洒志乡5个村,选择金家坪小流域、洒志小流域为治理范围,都是新建小流域。其措施布局为: 1、金家坪小流域:封山育林553.16公顷,选择树种有刺槐、柏木、喜树、柳杉、化香等。经济林59.66公顷,树种为茶叶。防护林79.76公顷,其中生态林30.02公顷,树种为柳杉、刺槐、柏木;金银花49.74公顷。坡改梯40.84公顷,其中苏家寨36公顷,六角冲4.84公顷。田间便道0.48公里(苏家寨),蓄水池31个。

水土流失监测实习报告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课程实习 姓名:王丽娇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8 指导教师:杨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2)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试验的需要,参照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方法进行。实地考查分析。 (3)径流和泥沙的观测方法 A、径流量观测方法 流观测方法可根据径流场可能产生的最大、最小流量选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体积法、量水计法、溢流堰法、混合法 观测仪器:水尺、浮子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量水计、分水箱等 B、泥沙取样和测定方法 泥沙的取样方法最为常用的是在观测室蓄水池或流水中人工取样,或利用泥沙自动取样测定含沙量。取样器可以采用瓶式或其他形式.用体积法观测径流时可在雨后一次取样,取样前先测定蓄水池中的泥水总体积,然后对泥水进行搅拌,分层取样。取样后在室内过滤、烘干、称重,计算泥沙含量。 (4)降雨量等小气候的观测方法 用雨量计观测,主要仪器有雨量筒、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1)径流场建设 根据近年来的建设,在坡地径流场径流小区设计建设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 1.1 选址 水土保持定位监测站点的合理选址是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坡地径流场的选址除了要严格执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外,仍需注意其他有关细节。在坡地径流场选址确定以后,要尽可能在同一坡向、同一坡位建设径流场所包含的若干径流小区,避免由于地形不同引起降雨或土层厚度等对流失量的影响:小区的选址要符合便于步道建设的原则,步道最好贯通所有径流小区。 1.2 小区设计 径流小区是水土流失定点监测的最基本单元,小区设计和建设的标准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精度。径流小区主体包括小区护埂、集流槽、引水管、量水设备(分流桶和集流桶)4部分。小区护埂应采用砖砌结构高标砂浆抹面,护埂宽0.15 m,基础深0.30 m,高出地面0.30m,基础两侧的同填土一定要夯实,防止径流渗漏。护埂顶部做成有一定倾角的单面刃形斜坡,斜面朝外,如果小区相连,相连护埂应做成V字型,便于排水。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踩踏而造成护埂破损,防止护埂处的降雨因滴溅进入小区内部,影响观测精度。 分流桶和集流桶是降雨产流后承接径流的常用量水设备,其容积大小和分流系数应根据径流小区的面积和会流特点,按50 a一遇洪水标准来确定[3]。北京地区分流桶常用9孔分流,部分小区分流孔都是均匀地布设在分流桶周同,其中1孔承接到集流桶。为此,分流桶是否摆放水平就直接影响到分流的均匀性通过近年来观察,分流不均匀(部分分流孔不出流)可造成观测数据非常大的误差。所以,要经常校核分流桶水平性。为了消除分流桶非水平造成的分流误差,可将分流孔均匀布设在对接集流桶的一侧。这样即使分流桶保持不了水平,也会大大减小分流的非均匀性,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 (2)径流场管理维护

贵州省石漠化监测细则

贵州省岩溶地区第二次 石漠化监测实施细则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2011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技术标准 (2) 第三章监测方法 (16) 第四章监测成果 (32) 第五章检查验收 (34) 附件一石漠化监测因子调查表 附件二其它统计或调查表(表1~表6) 附件三石漠化监测结果统计表(表1~表9) 附件四代码表(调查因子、植物名称和流域代码) 附件五贵州省各县(市、区、特区)行政代码表 附件六数据库结构说明 附件七石漠化图斑GPS特征点卡片、数据库属性及填表说明附件八贵州省石漠化监测遥感判读标志记录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土地石漠化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生态问题,遏制土地石漠化已成为我省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至2011年止,国家相继启动了我省78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为掌握我省石漠化土地分布现状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统一和规范监测(调查)的技术标准、方法和成果要求,保证我省石漠化监测(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林业局《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2011修订)》,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监测(调查)目的 定期掌握我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石漠化防治政策和措施,加快石漠化土地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第三条监测(调查)内容 1. 石漠化土地的分布、程度、面积及土壤侵蚀状况。 2. 石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情况。 3. 石漠化有关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因素。 第四条组织管理 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组织下,由省林业厅负责组织实施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监测成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前期数据准备、图斑区划解译的技术指导及全省数据汇总,各市(州、地)林业(绿化)局负责本地区的调查组织,各县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本县范围内外业调查核实和资料收集,并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交监测成果。 第五条监测(调查)范围 本次监测(调查)范围与前期保持一致,见附件五。 第六条监测(调查)方法 利用2011年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卫星遥感影像(RS)数据,建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监控量测的目的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2.1工程概况 (1) 2.2地形地貌 (1) 2.3地层岩性 (2) 2.4地质构造 (2) 2.5水文地质 (3) 2.6本标段监控量测关注点 (3) 第三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4) 3.1监控量测管理机构及模式 (4) 3.2监控量测岗位分工及职责 (5) 3.3监控量测交底制度 (10) 第四章监控量测实施计划 (10) 4.1监测项目 (10) 4.2断面布设原则 (10) 4.3测点布设原则 (12) 4.4监测频率和周期 (13) 4.5监测值管理 (14) 4.6本标段各监测项目测点布设情况 (16) 4.7特殊地段监控量测 (18) 第五章监测仪器设备及管理 (20) 5.1仪器设备精度要求 (20) 5.2信息化管理制度 (20) 5.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0) 5.4本标段配备仪器设备 (21) 第六章监控量测工作程序 (21) 第七章安全保证及预警处理 (23) 7.1抢险应急预案 (23) 7.2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及预警分级管理 (25) 7.3预警处理措施 (26) 第八章监督考核 (27) 第九章附则 (28)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实施细则》(工管办函【2014】92号); 3)《铁路黄土隧道技术规范》(Q/CR 9511-2014); 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 5)《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 6)蒙华公司《关于发布《蒙华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参考提纲)》》的通知。 7)蒙华公司《关于印发《蒙西华中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1.2监控量测的目的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是: 1)掌握初支变形,指导现场处置,保障施工安全; 2)为调整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3)为二衬施作时机提供指导; 4)为进行动态设计提供参考;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标段,位于陕西省**县境内。施工起讫里程:DK272+025.0-DK290+526.0,正线长度**km。隧道共23938.56m/10座,具体如表2-1所示: 2.2地形地貌 本标段为梁塬宽谷区,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由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海拔1136~1400.0m,塬面起伏不大,分布黄

贵州省县级石漠化监测成果图规范

县级石漠化监测成果图规范 按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成果要求,县级石漠化监测成果图件根据各县石漠化监测数据库制作五张图,分别是: 1.基本图 2.石漠化状况分布图 3.石漠化程度分布图 4.石漠化动态变化分布图 5.石漠化演变类型分布图 以上各图以县为单位分别制作成A3(29mm×42mm,彩色打印作为规划文本附图)和A0(841mm×1189mm,彩色打印作为挂图)幅面。图幅配置内容包括:图名、图廓、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签、成图说明等要素。 一、图幅整饰 图内、外要素的颜色、图案、线型等表示要符合《林业地图图式(LY/T1821-2009)》。比例尺大小自定义,以满幅美观为宜,相关制图要求如下: 1.外图廓线 粗细:2mm,A3:自定义; 颜色(RGB):34,24,21。 2. 内图廓线 粗细:1mm,A3:自定义; 颜色(RGB):34,24,21。

3. 公里网坐标 内图廓四角标注经纬度,经纬度为度、分、秒格式;外图廓与内图廓之间添加公里网,并注明公里数。 颜色(RGB):34,24,21。 4. 指北针 颜色(RGB):34,24,21,采用指北针式:,置于图幅内右上角或左上角。 5. 比例尺 采用直线比例尺的形式,绘于图幅内正下方,总长度为10cm,尺头长2cm。 颜色(RGB):34,24,21,如下图:。 6. 图名 由两排名称构成: 第一排:贵州省XX市(州、地区)XX县(市、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颜色(RGB):34,24,21,宋体,字号根 据各调查单位图面比例情况自定; 第二排:专题图名,颜色(RGB):34,24,21,黑体,字号根据各调查单位图面比例情况自定。 7. 晕线 采用双层晕线模式,以县界缓冲而成,第一层颜色(RGB):132,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范本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七标五分部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北山隧道位于合福铁路安徽段绩溪县境内,起讫里程DK252+000~DK261+464.12。本隧为双线隧道,全长9464.12m,隧道内设单面连续下坡,坡度分别为20‰、12.5‰,坡长分别为7550m、4500m,变坡点里程DK258+200。隧道进口DK252+000~DK253+699.43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8000m、7995m;隧道洞身DK255+604.61~D261+220.36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7000m、6995m;DK261+501.41~隧道出口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5500m和5495m。主要围岩为Ⅱ级围岩855m、Ⅲ级4930m、Ⅳ级2735m、Ⅴ级876.12m。洞身最大埋深约473 m,最小埋深约 3 m。隧址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地貌,为构造剥蚀山地,自然边度为25°- 45°,测区内沟谷纵横、植被发育、灌木杂草丛生。进口段相对较平缓,中部和出口段地形陡峻,多悬崖峭壁,多为乔木及灌木,局部辟为毛竹林及茶园,进出口及中部低洼处有村落分布,房较密集,中部分布零星房屋,低洼处均有小河或小溪。进口段一般为20°~30°,局部沟谷坡度达45°,出口段地形较陡峭。 二、监控量测目的 1、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

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稳定的依据,确定二衬的施作时间。 3、经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三、监控量测作业 1、监控量测项目 a、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见表一: 表一: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b、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 c、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表面裂缝及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四、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监控量测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总工为组长的监控量测管理领导小组。围绕管理目标开展工作,对监

全安全生产常态化督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全市安全生产常态化督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督促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着力构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督查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形势 2013 年,成都市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497 起,死亡 人数279 人。从事故起数看,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占据比例较高,分别占事故总起数的90.54% 和7.24% ;从事故死亡人数看,道路交通事故占据比例最高,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 79.93% ;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居第二位,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5.05% 。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心存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安全责任观念、意识较淡薄,存在思想麻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诸多问题。二是行业监管不到位,监管力量弱化。行业管理缺乏针对性,存在掩盖或瞒报现象,安全问题追查不力,轻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责任 —1—

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部分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责任主体不明,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严,放松了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四是隐患排查不到位,流于形式,走过场。部分企事业单位抓安全生产被动应付,安全隐患排查主动性不强,安全形势差时抓安全,安全形势好时忘安全,安全隐患难发现。五是措施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部分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甚至带病运转,工艺技术达不到要求,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二、开展常态化督查的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和问题,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核心,采取常态化的督查方式,通过点上的安全生产工作督查,推动解决全市面上的安全生产隐患和问题,切实有效杜绝和防范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二)主要目标。一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减少、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二是推动各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三)督查范围。全市所有区域、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重点督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 —2—

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

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矿局) 一、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 (一)概况 贵州省调查区面积159200.27km2,涉及73个县区,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省,石漠化面积有32476.73km2,占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的31%,占贵州省出露碳酸盐岩总面积的21.51%,占贵州省调查区总面积的18.54%。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km2(如图7.27)。石漠化主要沿北盘江、乌江上 图7.2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比重 游的三岔河及六冲河分布。贵州省各县市石漠化面积及分布如表7.10、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图所示。 在调查的73个县市中,如图7.28所示,石漠化面积大于100 km2的县有61个,石漠化面积大于200 km2的县为5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300km2的县为42个,

石漠化面积大于500km 2的县为26个,石漠化面积大于700km 2的县为1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km 2的县为5个。 图7.28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与县市个数统计 石漠化积(km 2 ) 个 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依次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806.18 km 2)、六盘水市(1658.86km 2)、大方县(1612.46 km 2)、黔西县(1504.79 km 2)、盘县特区(1072.63 km 2)、独山县(997.32 km 2)、安顺市(907.82 km 2)、兴义市(845.14 km 2 )、织金县(769.84 km 2 )、长顺县(766.25km 2 ),其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1941.30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20个县的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8338.95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56.4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占行政区面积的20.40%,高于此水平的县有32个,大于30%的县有14个,大于40%的县有8个,如图7.29所示。 图7.29 贵州省石漠化比重与县市个 数统计 石漠化 重(%)

监测管理细则

湾区公司市政道路工程监测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监测工作管理,规范监测单位作业行为,明确监测程序、职责及相关要求,保证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使监测工作有效服务于工程建设,特制定本监测管理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根据国家、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质量安全生产、测量、监测要求和规范、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第三方监测合同,结合本工程施工阶段的实际建设情况编制。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工程施工方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的管理。 第四条施工单位自行监测或委托的监测单位简称为施工方监测,业主委托的监测单位简称为第三方监测,质量安全管理部和工程管理部分别是第三方监测和施工方监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全线监控量测工作统筹管理。 第二章资质、人员和仪器设备相关要求 第五条第三方监测的资质、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审查由质量安全管理部负责,施工方监测的资质、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审查由工程管理部和第三方监测负责。 第六条第三方监测不得与所监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股权关系。 第七条施工方监测必须具有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测专项资质,或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证书,并获得省级以

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认证中心颁发的CMA计量认证证书,具有从事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的业绩。 第八条施工方监测工作由施工单位委托给专业单位实施之前,必须报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审核、工程管理部审批。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对初步确定的监测单位从资质、业绩、信誉、人员和仪器设备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施工单位报工程管理部审批并备案,工程管理部批准最终的施工方监测单位。 第九条监测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监测技术人员专业、数量应满足招投标文件和监测合同要求。所有监测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换。 第十条监测作业采用的仪器设备的类型、数量和精度应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进场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必须在有效期内且性能完好,仪器设备的检定(标定)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检定资质,检定证书盖有检定单位公章。在进场、监测前和监测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检定和标定。对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应立即给予更换,不得因此影响监测工作的实施。 第三章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质量安全管理部和工程管理部分别负责监督管理第三方监测和施工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职责 1、施工单位是施工方监测的责任主体,应加强对施工方监测单位的管理,督促施工方监测严格按照审批后的监测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监测数据和巡视信息。

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

岩溶石漠化治理问题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王明章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 石漠化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石漠化的治理也必须在查明石漠化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岩性、地球化学背景、水资源特征以及石漠化程度,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地制定和实施防治工程,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石漠化现状、近10年来的治理效果,指出了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地学的角度提出了岩溶石漠化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 岩溶 石漠化 治理问题 研究 1.石漠化分布特征 1.1地域分布特征 贵州省岩溶区面积12.96万km 2 , 石漠化面积3.25万km 2 ,占贵州省岩溶区总面积的25.08%。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 2 ,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 2 ,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 km 2 。石漠化区在地域上的分布以贵州省西部为主,珠江水系的洪水河流域和长江水系乌江流域上游三岔河及六冲河河谷斜坡地带,其平面分布见图1。 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见表1,其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1941.30 km 2 ,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多为贵州省贫困县。 表1 石漠化面积前十位县统计表 1.2在碳酸盐岩中的分布特征

贵州省的石漠化均分布在碳酸盐地层中,并且在各类型碳酸盐岩中的分布比例不尽相同,纯灰岩中的石漠化面积最多,为12569.15km2,占贵州省石漠化的39%;其次是石灰岩岩夹碎屑岩,为8582.63km2,占26%;其他岩类分布相对较少(表2)。 表2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面积一览表(单位:km2) 从上表中也可以看出,轻度石漠化的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石漠化的比重,重度石漠化的比重最小。 在重度石漠化中,石灰岩分布区占重度石漠化总数的67.34%,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重度石漠化占为12%,白云岩的重度石漠化为10%,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重度石漠化最少,分别占8%和7%。 1.3石漠化在岩溶地貌中的分布特征 贵州省的石漠化在不同地貌类型中分布比例各不相同(表3)。 表3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一览表(单位:km2) 表中显示:重度石漠化在地貌上主要分布于峰丛洼地溶丘谷地和岩溶山地地区,石漠化比重分别为重度石漠化总量的49.58%、15.93%和10.61%。

《监测管理细则》word版

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 土建工程监测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监测工作管理,规范监测单位作业行为,明确监测程序、职责及相关要求,保证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使监测工作有效服务于工程建设,特制定本监测管理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根据国家、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质量安全生产、测量、监测要求和规范、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第三方监测合同,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一期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实际建设情况编制。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厦门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一期土建工程施工方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的管理。与《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土建工程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办法》衔接并配套使用。 第四条施工单位自行监测或委托的监测单位简称为施工方监测,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的监测单位简称为第三方监测,质量安全管理部和工程管理部分别是第三方监测和施工方监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全线监控量测工作统筹管理。 第二章资质、人员和仪器设备相关要求 第五条第三方监测的资质、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审查由质量安全管理部负责,施工方监测的资质、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审查由工程管理部和第三方监测负责。 第六条第三方监测不得与所监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隶属

关系或股权关系。 第七条施工方监测必须具有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测专项资质,或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证书,并获得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或认证中心颁发的CMA计量认证证书,具有从事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的业绩。 第八条施工方监测工作由施工单位委托给专业单位实施之前,必须报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审核、工程管理部审批。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对初步确定的监测单位从资质、业绩、信誉、人员和仪器设备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施工单位报工程管理部审批并备案,工程管理部批准最终的施工方监测单位。 第九条监测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监测技术人员专业、数量应满足招投标文件和监测合同要求。所有监测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换。 第十条监测作业采用的仪器设备的类型、数量和精度应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进场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必须在有效期内且性能完好,仪器设备的检定(标定)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检定资质,检定证书盖有检定单位公章。在进场、监测前和监测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检定和标定。对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应立即给予更换,不得因此影响监测工作的实施。 第三章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质量安全管理部和工程管理部分别负责监督管理第三方监测和施工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职责 1、施工单位是施工方监测的责任主体,应加强对施工方监测单位的管理,督促施工方监测严格按照审批后的监测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提供真实、可靠

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

公司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 及复工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维护复工及正常生产秩序,确保广大员工及员工家属的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各级政府部门文件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暨公司*月*日复工复产方案。 一、成立应对疫情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其他部门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随时纳入。 领导小组下设信息综合组(**部负责)、系统指导组(**部负责)、宣传舆情组(**部负责)3个专项工作组。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部,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 二、职责 应对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职 (1)接受上级领导,做好上情下达和本单位疫情通报工作,结合公司实际制定防控规划、复工方案、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 (2)加强公司日常疫情报告制度的管理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与评估,做好疫情处置工作,降低疫情危害。 2.应对疫情防控办公室职责 (1)开展各种类型的疫情防控宣传和教育,普及员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知识。 (2)建立企业应对疫情防控联系群,开展疫情联防联控。 (3)准备和筹集应对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如75%医用酒精、84消毒液、洗手液、喷壶和一次性防护口罩(普通外科

一次性口罩和N95/KN95型防护口罩)。 (4)统计复工人员情况,制定复工复产方案。 3.疫情防控期间其他相关部门职责 (1)行政部:负责公司与上级部门的联络工作,落实上级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疫情管控要求的上传下达,疫情防控期间数据数据的统一扎口和汇报;负责公司物业保洁的联络和任务落实;负责公司应急保障车辆的统一准备和调配;负责员工复工培训、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负责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与引导工作;负责动员和监督在疫情防控时刻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负责发挥基层工会在员工关怀和帮扶方面的作用。 (2)市场部:负责保障和维护营销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正常运作,确保合同的正常评审、录入和归档等正常业务流程的有效执行。 (3)经营&供应管理部:负责保障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生

石漠化治理技术

石漠化防治新技术 一、生态治理技术中国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技术与效果 温远光陈放吴庆标刘京涛中国一欧盟荒漠化综合治理研讨会论文集202~209 生态治理技术是利用生态自然力进行石漠化生态和植被恢复的技术。对于具有自然恢复能力的、处在不同石漠化阶段的草坡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以及难以人工造林的陡坡地,进行封山育林。通过封山育林和辅助技术措施,减轻或解除生态胁迫因子,使现有植被朝顶极群落演替。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采用大面积人工造林或飞机播种造林的方式来恢复植被,往往事倍功半,成效并不理想,而且,由于人工造林难以模拟自然演替过程,形成的林分结构简单,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性、群落稳定性等方面无法与自然恢复的天然林相比。研究表明,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实行生态治理(全面封育)后,从退耕的石漠化土地到形成草本群落,大约需要3—5年时间,从草本群落到灌木群落需要5一10年,从灌木群落到喀斯特森林大约需要30—40年,形成接近顶极的喀斯特森林大约需要100年时间。利用生态自然力恢复岩溶植被虽然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投资少、操作性强、效果明显。例如,1993年广西实施岩溶山区封山育林工程,封育面积236万hm2,涉及35个石山面积占全县面积30%以的重点石山县,至1998年底,森林覆盖率由原先的5%提高到8.19%。在长期执行封育的弄岗自然保护区,现存的岩溶山地常绿季节雨林面积达77.1km2,其森林覆盖率高达96.37%,成为广西森林覆盖率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因此,生态治理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措施。运用生态系统原理,通过延长石漠化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生态链、经济链,实现石漠化生态系统的全面治理。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广西的“恭城模式”,即“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生态链的石漠化治理模式。该模式的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岩溶山区薪柴和能源压力,岩溶植被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较快的恢复。 二、生物治理技术 生物治理技术是指利用现有的生物技术,通过人工途径恢复和重建岩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 在石漠化的生物治理中,形成了多种生物治理模式。按用途来分有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用林;按生长型划分有乔林型、灌木型、草本型和藤本型;按结构划分有林果药结合模式、用材薪柴饲料多用途林模式、乔灌草结合模式、经药藤蔓植物治理模式、林粮间作模式等;按照工程的性质分有采矿地复垦恢复模式、退耕还林还竹还草模式、种质资源保存模式等;按更新方式来分有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等等。这些模式在石漠化治理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例如,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果化镇是典型的岩溶山区,由于耕地极少,人均不到0.5亩。石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在遭到人类长期干扰后,绝大多数演变成全裸的光头山。石漠化加剧了石山区的气候恶化,水源枯竭,耕地丧失,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饱尝生态破坏的恶果之后,从1982年开始,村民在石漠化的土地上造林,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累计共种植任豆林6667hm:。任豆具有很强的恢复与重建功能,在石漠化的退耕地上造林,3—5年即可郁闭成林,使光头山重新披上了绿装。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已经断流的泉水重新复流,人畜饮水有了保障,旱地变成了水田(图5)。生态重建给石山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极大地增强了人们恢复岩溶植被和生态环境的信心。人工治理石漠的积极性高涨,从1995—1998年,广西百色市完成岩溶山地造林2.1万hm2,加快了石漠化地区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造林技术措施 1树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的造林技术措施蔡道雄卢立华广西林业2001.5 11~12 石山地区造林是石漠化治理见效最快的唯一途径,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是石山造林成功的关键。由于中国石漠化土地分布范围广,气候条件和生物组成的变化较大,可用于石漠化

环境监测实施细则样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细则 (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条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环境监测工作条例( 试行) ”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遵循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 又立足于我总公司油田行业特点及监测技术力量的实际情况, 既考虑技术发展的科学性、先进性, 又考虑了现实性、可行性。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田行业环境监测部门内部的统一管理。 第二章废水的监测 第四条监测点的确定: 按废水性质分为A、B两类。 A类: 直接排入河道、明渠、灌渠的石油开发生产废水。 B类: 其它废水和钻井废水、洗井废水、机修废水等。

第五条排污口管理: 各排污口要有统一的编号和排放情况简介( 废水来源、排放规律、主要污染因子) , 而且在排污口设置明显的标志牌, A类排放口位置的确定, 必须征得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认可。 各排污口应根据废水排放情况而确定废水流量的最佳测量方法。常见的测流方法有流速仪法、浮标法、容称法、溢流堰法等。A类排污口必须设有水量计量装置和自动连续采样装置。 第六条采样法 采集的样品应有代表性, 当前一般采集定时瞬间样品, 应逐步实现采集按水量平均的全天混合样品。 一、A类排放口 ( 一) 在堰口落差处采样; ( 二) 在输水泵或管道处采样; ( 三) 在水流湍急部位, 水下( 15-20) cm处采样; 二、B类排放口 根据排放口的实际情况, 由企业环保部门规定采样方法。 三、含硫化物、石油类、悬浮物的废水样品应分别单独定容采样, 全部转移后测定。

四、采集样品后应尽快完成监测分析工作, 如需保存样品, 应遵守有关规程。 第七条监测项目及频率 一、根据国家及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及各行业废水排放的实际情况和废水治理的现有水平, A类排放口的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见表7.1。 二、对于产生连续排放废水的基本有规律的B类排放口, 每年采样12次, 对于间歇性生产, 废水排放不太均匀, 量少的B类排污口, 每次排放, 每次监测, 监测项目见表7.2。 表7.1 废水监测项目、频率表

五个常态化工作方案

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乡通达煤矿五个常态化工作方案 编制:通达煤矿 日期:2019年11月2日

2019年五个常态化工作方案 为了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印发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有关文件的通知》(内能安监字【2019】425号)文件精神,确保我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2020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红线”意识,进一步增强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落实“五个常态化”重点工作,结合部门检查、联合检查、定期督查等工作方式,确保煤矿“零事故”为目标,立足于查大系统、治大隐患、解决大问题,认真落实矿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的治理进行全程回顾反思,及时排查问题、堵塞漏洞,消除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从而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我矿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组织机构 组长:任勇 副组长:杨振鑫、康子荣 成员:武延春、杜雄龙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检科。 办公室主要负责督促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检查活动的安排布置,安全工作情况收集汇总等工作。 领导组职责:

组长负责“五个常态化”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和工作指导。 副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各分管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安排。 三、工作方案 1、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①、完善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每月开展一次覆盖各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由矿长牵头对我矿各个系统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方案按“五定”要求认真组织整改和排除隐患,要切实落实好隐患排查制度,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隐患落实工作,把安全防范做到万无一失。 ②、各分管负责人要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系统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并实行闭环管理。 ③、安全员、技术人员要做好日常隐患排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要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问题要跟踪处理。 2、常态化推进专项整治 ①、每年春节复工后由总工程师制定方案,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各职能科室、区队对煤矿各生产系统开展一次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并形成《重大安全风险研判报告》,报乌海市能源局,同时将研判结果内部公示。 ②、是针对重要时段和时间节点(如,岁末年初、春节、节后复工复产、“两会”、国庆、雨季三防等)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每年有计划开展“一通三防”、水害防治、提升运输、安全培训、生产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模板

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1、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立地类型是小地形、土壤( 土层厚薄) 、水文条件、小气候和植被等各种构成要素, 即立地因子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它反映了坡向、坡位、土层分布、土层厚度等方面的变化。 该区类型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规律, 即从洼地到峰丛顶部, 立地类型的分布格局呈”耕地-林地-荒地”或者是”耕地-荒地”过渡, 立地条件则有较好到一般再到较差和极差。 Ⅰ1主要位于平洼地和山脚地带, 土层连续而深厚, 立地条件最好; Ⅰ2为坡度较缓的坡地, 主要分布在山脚至山坡中下部, 土层连续, 但土层厚度较小而裸岩率较大, 立地条件次之; Ⅰ3为陡坡耕地, 主要分布在山坡的中上部, 坡度大, 多为石穴土, 土层浅薄且土被不连续, 在耕地中立地条件最差。 Ⅱ1郁闭度较大, 但由于面积有限, 密度较小且没有形成乔、灌、草等层次结构, 生态调节作用不明显;

Ⅱ2密度低, 郁闭度小, 生态调节作用微乎其微。 Ⅲ以荒山坡地为主, 同时也包括一些弃耕地, 其现存植被全部为低矮灌草丛: Ⅲ1以藤刺灌丛为主, 高度在1m以上, 分布较为均匀, 灌草植物生长较好, 有一定的自然恢复能力; Ⅲ2以草丛为主, 高度不足1m, 灌草植物生长一般, 自然恢复能力较差; Ⅲ3植被稀疏, 自然恢复能力最差。 在广西石漠山区, 小气候环境因子如光照、气温和湿度等除受外界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外, 还与该植被生态系统或具体地段的群落结构、群落高度和群落盖度等因素紧密相关。生境异质性是广西石漠化山区植被恢复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主导性因子, 如果脱离了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具体要素, 一味强调森林的恢复而在不宜人工干预的地段实施人工造林, 即便选择适生优良的乡土树种, 也可能造成脆弱生境的严重或者再次破坏, 因而必须在小尺度上采取针对性的恢复措施。 一般而言, 石漠化山地上部与阳坡光照较强, 空气及土壤较为干燥, 土层浅薄, 需要选择耐旱性较强、喜光的阳生性树种; 而山地下部和阴坡光照较弱, 空气和土壤较为湿润, 能够选择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的乡土树种混交建立先锋性群落。在土壤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低的荒山缓坡或退耕地, 采取直播灌草和定植乔木幼树的方式构建乔灌木群落; 而植被覆盖较多、群落高度较大和乔木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