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以及疼痛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以及疼痛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以及疼痛的认识

摘要】针对伤肢肿胀以及疼痛,传统治疗方法的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够理想,

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大量应用止痛药物,效果不确定且副作用较多。本文分

析了创伤后肿胀、疼痛产生的机理及相关因素,并重点探讨了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疼痛的治疗。

【关键词】伤肢肿胀疼痛现代医学

肿胀和疼痛一般只作为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医学方面都很少有专门的立项

论述,但是肢体肿胀疼痛以及其治疗失误等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历来被古今中外

的医家所重视,故关于肿痛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现代医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以

及实践基础。

1创伤后肿胀、疼痛产生的机理及相关因素

1.1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创伤后,机体全身或局部的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外、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失调,使过多体液在肢体组织间隙中积聚,最终导致肢体肿胀。创伤后机体的应

激反应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

轻度创伤主要是局部反应,较重的创伤及手术还可引起全身反应;机体的最初反

应是炎症,释放各种生物化学物质、反应因子、蛋白酶类等对微循环产生影响,

出现各小血管痉挛,微循环出现痪滞,血流缓慢,红细胞发生聚集、白细胞滚动、血小板聚集、血液浓度增加并引起静脉的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从静脉渗出,组织间液增加;局部出现肿胀,最终导致肢体肿胀。

另外创伤后微动脉收缩使远端的微循环陷入断流状态,人体调节机制促进短暂的

毛细血管和真性毛细血管等血流增加,动静脉吻合处开放,引起细静脉扩张,细

静脉的通透性亢进,血浆成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从静脉部渗出,发为肿胀。较严重的肿胀还可引起组织内压过高,阻碍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肢体

肿胀。

1.2肢体创伤后的病理改变

肉芽组织的形成尤其在创伤后72小时即肉芽组织形成前期和初期,创面下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停滞、微小血栓形成、水肿、少量纤维素渗出、轻度出血和血

块形成,由于炎症反应对微循环的影响,致使肢体发生肿胀。

1.3肢体创伤后的生化改变

肢体在创伤后初期,由于血管损伤,基底膜暴露,血小板激活、聚集,其损

伤表面与凝血系统的许多成分互相作用,加速了血液凝固。

与此同时,血小板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引起机体的血管炎症反应、微血管扩

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和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向血管外渗漏,引起肢体肿胀。

这些渗出的各种成分又发生各种反应产生多种其它物质,继续引发肿胀。另一方面,随着创伤而发生的组织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以及激素的

变化对肢体肿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的治疗

肿胀和疼痛在肢体创伤后多是同时存在的,许多的治疗方法也是对肿胀和疼

痛具有同时治疗效果的,只是各有侧重。

2.1一般治疗

创伤及手术后,应适当减少受创肢体的运动,以减少出血,减缓肢体胀、疼痛,防止损伤加重。如损伤不重,肢体肿胀减轻,可逐渐开始活,并开始肌肉收

缩训练。

冰敷的作用包括:强化胶原纤维;使局部管收缩,减少再出血;放松受创肢体的

肌肉;④局部麻醉、止痛;炎、降低局部代谢率、改变组织的反应过程,减轻局

部炎症所引起的红、热、痛。应尽量使冰袋温度维持在0℃,以免冻伤或达不到

冰敷的作用。每次冰敷约15-20分钟,局部疼痛消失即可停止,此方法可将肢体

肿胀疼痛减至最低程度。

此外,创伤及手术后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一方面可使损伤内部压力增加,促进

小血管闭合,减少出血;另一方面可减少渗出,减肢体肿胀。将带弹性的织物(弹力绷带、护膝、护跺等)裹在损伤部位或纱布直接加压包扎患肢。注意包扎要使肢体有压迫感,但不能过紧,若麻木感、痉挛或疼痛加重,说明包扎过紧,应立即

予以松解。

2.2药物治疗

为预防和治疗创伤后的肢体肿胀,缓解症状及预防OCS等并发症,临床上常

使用一些有明显脱水、抗渗出作用的药物,及时迅速消除患肢周围组织的水肿及

炎性物质的渗出,有利于早期患肢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早日恢复患肢的正常生

理功能。临床常用的脱水消肿药物有甘露醇、七叶皂昔钠等等。

3现代医学对伤肢疼痛的治疗

其一,非药物治疗。3及以下的疼痛或者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有过敏反应的,可以考虑使用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暗示止痛法、转移止痛法、

物理止痛法、松弛疗法等。其中,心理暗示止痛法医生或者陪护人员可以用语言

暗示患者,让患者在内心接受其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远小于真实的疼痛程度的信息。

其二,药物治疗。当疼痛等级达4级以上,则需要应用药物治疗。临床常应

用以下几类药物:杜冷丁、布桂嗦。且每种镇痛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故临床应

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及用量,谨慎使用。

4总结

目前基本治疗为一般治疗加药物治疗。如何正确的运用方法去有效的解决问题,寻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治法、手段和药物等,值得我们医学工作者在临床

中进一步总结。

综上所述,肢体肿胀及疼痛是骨伤科疾病中极为常见的伴随症状,不同程度的肿胀,对于疾病的发展预后也不尽相同,严重的肢体肿胀,伴随着明显疼痛,或出

现张力性水泡,甚至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以致造成缺血性肌痉挛及肢体的坏死;

术后出现持续的肿胀甚至将导致手术的失败。积极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促进功能

的恢复,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雷.应用弹力绷带预防骨折早期张力性水泡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0,7.

[2]刘春华,姚玉芹.骨折部位肿胀的治疗和护理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9,19.

[3]王寿春,相元明.消肿止痛汤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临床疼痛学

临床疼痛学基本概念及其进展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 一、总论 一个著名科学家对疼痛的描述:“除医生之外没有更多的人了解长期而持续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给精神和肉体带来的影响……,这种折磨使人的性格发生变态。” 疼痛对人类的挑战,尽管现代医学各个专科发展迅速,但对顽固性疼痛,比如癌痛、神经痛、幻肢痛、CRPS等仍然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将会导致疼痛对人类发起更大的挑战。 一例成功控制顽固性疼痛的病例。这个病例发生于1977年,49岁的膀胱癌患者,因为广泛地癌转移,疼痛难忍,做膀胱切除已不可能,在美国给他做了下半身切除,即从下腹部开始,包括骨盆以及双下肢全部切除。此后进行了包括控制疼痛在内的各种治疗以及康复的训练,首先锻炼上肢,然后安装半体假肢外套,练习自主行走,除能在轮椅上活动自如外,并能驾驶汽车获得了驾驶司机的执照,大大地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术后又愉快的生活了10年之久。 现代疼痛控制的理念,应以疼痛专业人员为主体,多学科密切合作共同攻关,共建专业团队,必须是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并且以专业的手段去管理,才能把疼痛完美地控制。 二、现代疼痛学发展简史、疼痛的概念及疼痛的生物学意义 现代疼痛学的发展简史,简单介绍一下。上个世纪60年代,华盛顿大学的Banica教授,在华盛顿大学首先创立了临床疼痛中心,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一个临床疼痛中心。196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山村秀夫教授,在日本东大开展了“疼痛外来”,即所谓的疼痛门诊。到了1975年,国际疼痛学会成立,简称IASP。 现代疼痛学发展的简史,从1988年开始,中华麻醉学会就召开了全国疼痛的研讨会。1989年,第一届东西方疼痛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疼痛研究会(CASP)成立。1990年,第六届国际疼痛学会在澳大利亚举行,把我们中国的中华疼痛研究会接纳为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1992年,中华疼痛研究会变为中华疼痛学会,我们下设六个专业学组。1995年《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创刊。2007年,我们疼痛科成立。 那疼痛是什么?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埃及等国家认为疼痛是“魔鬼”、是上帝或神灵对人类的惩罚。而在古希腊年代,认为疼痛是与愉快相反的一种情绪。到了19世纪,感觉神经心理学认为疼痛是认识到了疼痛的感觉方面。20世纪已经认识到疼痛是由感觉和情绪组成。进入本世纪70年代才逐渐揭示了疼痛的本质,疼痛的多位性,比如感觉和分辨的成分,动机和情绪的成分,还有认知和评价的成分。 疼痛的定义,在国际学会1979年做出了疼痛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潜在的组织损伤。同一定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通过损伤的经验,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第三,疼痛是局部的或者整体的感觉。 疼痛学的生物学意义有两方面:第一有利的一面,就是说我们报警的作用,疼痛是机体对外周环境的保护性反射的一种方式,因为根据疼痛我们可以避开危险,作出防御性的反射,医生根据疼痛去看病人,比如说你肚子痛、牙痛,去看病人。医生通过疼痛的各种各样的疼痛去诊断疾病,到底是哪里痛,怎么样的痛法等等。还有一种先天性的无痛儿,比如说一个孩子,从生下来缺乏疼痛的报警系统,这样的孩子往往活不大,就都会夭亡。而疼痛不利的一面就是病因了,剧烈地疼痛它可以诱发休克等一系列机体功能的改变,而慢性疼痛常可使病人痛不欲生,疼痛往往是致病、致残、致死的原因。 三、疼痛的分类、伴随症状及主要病理 疼痛的分类,疼痛可以分成浅表痛、深部痛。 疼痛还可以分成神经性疼痛和心因性疼痛,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有关心因性的问题,精神性的,

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以及疼痛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以及疼痛的认识 摘要】针对伤肢肿胀以及疼痛,传统治疗方法的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够理想, 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大量应用止痛药物,效果不确定且副作用较多。本文分 析了创伤后肿胀、疼痛产生的机理及相关因素,并重点探讨了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疼痛的治疗。 【关键词】伤肢肿胀疼痛现代医学 肿胀和疼痛一般只作为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医学方面都很少有专门的立项 论述,但是肢体肿胀疼痛以及其治疗失误等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历来被古今中外 的医家所重视,故关于肿痛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现代医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以 及实践基础。 1创伤后肿胀、疼痛产生的机理及相关因素 1.1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创伤后,机体全身或局部的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外、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失调,使过多体液在肢体组织间隙中积聚,最终导致肢体肿胀。创伤后机体的应 激反应包括局部和全身反应。 轻度创伤主要是局部反应,较重的创伤及手术还可引起全身反应;机体的最初反 应是炎症,释放各种生物化学物质、反应因子、蛋白酶类等对微循环产生影响, 出现各小血管痉挛,微循环出现痪滞,血流缓慢,红细胞发生聚集、白细胞滚动、血小板聚集、血液浓度增加并引起静脉的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从静脉渗出,组织间液增加;局部出现肿胀,最终导致肢体肿胀。 另外创伤后微动脉收缩使远端的微循环陷入断流状态,人体调节机制促进短暂的 毛细血管和真性毛细血管等血流增加,动静脉吻合处开放,引起细静脉扩张,细 静脉的通透性亢进,血浆成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从静脉部渗出,发为肿胀。较严重的肿胀还可引起组织内压过高,阻碍局部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肢体 肿胀。 1.2肢体创伤后的病理改变 肉芽组织的形成尤其在创伤后72小时即肉芽组织形成前期和初期,创面下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停滞、微小血栓形成、水肿、少量纤维素渗出、轻度出血和血 块形成,由于炎症反应对微循环的影响,致使肢体发生肿胀。 1.3肢体创伤后的生化改变 肢体在创伤后初期,由于血管损伤,基底膜暴露,血小板激活、聚集,其损 伤表面与凝血系统的许多成分互相作用,加速了血液凝固。 与此同时,血小板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引起机体的血管炎症反应、微血管扩 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和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向血管外渗漏,引起肢体肿胀。 这些渗出的各种成分又发生各种反应产生多种其它物质,继续引发肿胀。另一方面,随着创伤而发生的组织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以及激素的 变化对肢体肿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的治疗 肿胀和疼痛在肢体创伤后多是同时存在的,许多的治疗方法也是对肿胀和疼 痛具有同时治疗效果的,只是各有侧重。 2.1一般治疗 创伤及手术后,应适当减少受创肢体的运动,以减少出血,减缓肢体胀、疼痛,防止损伤加重。如损伤不重,肢体肿胀减轻,可逐渐开始活,并开始肌肉收

骨科四诊

第二节四诊 伤科辨证是在祖国医学诊断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在收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损伤的病因、部位、程度进行分类,并以脏腑、气血、经络、皮肉筋骨等理论为指导,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加以综合分析。在辨证时,既要求有整体观念,重视全面检查,又要结合伤科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局部检查,这样才能做到全面了解病情,做出正确诊断。 一、望诊:通过对全身的神色、形态、舌象及分泌物等作全面的观察检查外,以及对损伤局部及其邻近部位的察看获得临床资料。要求损伤局部暴露足够的范围,一般采用与健肢对比,进行功能活动的动态观察。如《伤科补要》中就明确指出:“范视重伤,先解开衣服,遍观伤之轻重”。 ⑴望全身: 1、望神色首先通过察看神态色泽的变化在判断损伤 轻重、病情缓急。如精神爽朗、面色清润者,正气 未伤;若面色憔悴、精神萎靡、色泽晦暗者,正气 已伤,病情较重;如重伤之后面色苍白、肢冷脉微 者,气血大失,病情较重,急需回阳救逆。对重伤 患者首先要观察其神智是否清醒。若神志昏迷、神 昏谵语、瞳孔缩小或散大、面色苍白、呼吸萎缩或 喘促异常,多属危候。

2、望形态通过望形态可了解损伤部位和病情轻重。 形态发生改变多见于骨折、关节脱位以及严重筋 伤。如下肢骨折时,患者多不能直立行走;肩、肘 关节脱位时,多用健侧手扶持患侧的前臂;腰背痛 患者多直腰或身体向一侧弯曲,或用手扶持腰间; 颞颌关节脱位时,多用手托住下颌;急性腰扭伤患 者,身体多向患侧倾斜,且用手支撑腰部慢行。 ⑵望局部:通过望损伤局部,能更好的了解病情及损伤程度。 1、望畸形可通过观察肢体标志线或标志点的异常 改变,判断有无畸形,畸形往往标志有骨折或脱位 存在。如伤肢出现完全性骨折,因重叠移位而出现 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在骨折处出现高突或凹陷 等。例如:桡骨下端骨折有“餐叉”“刺刀”样畸 形;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易出现伤肢短缩和外旋 畸形。如关节脱位后,原关节处出现凹陷,而在关 节附近因脱出骨端而出现隆起。例如:肩关节前脱 位有方肩畸形,肩胛盂空虚,肩前可看到隆起肱骨 头。 2、望肿胀、瘀斑筋脉损伤,血溢脉外,气滞血凝, 多伴有肿胀、瘀斑。故通关观察其肿胀、瘀斑的程 度以及色泽的变化,可了解损伤的轻重。肿胀严重,

脚踝受伤常识

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脚的足弓顶部有一块骨头叫距骨。踝关节就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踝关节囊前后较松,两侧较紧。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易发生足内翻(脚心朝内侧)而损伤外侧副韧带。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无活动余地,但在跖屈(提起脚跟)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往往在跖屈位发生内翻位扭伤。 青少年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较高,因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较多。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时易发生扭伤;姑娘们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思想不集中,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踝关节扭伤后,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肿胀,急性期可有瘀斑。这时做足内翻的动作会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则可无疼痛。 那么,踝关节扭伤后应该怎么办呢?韧带部分撕裂、损伤者,内翻角度增加,伴有剧痛。急性期24小时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外用绷带包扎,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此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时不要追跑打闹,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预防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怎么办? 踝关节扭伤是全身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踝关节扭伤尤其是以内翻损伤造成外侧副韧带拉伤撕裂甚或断裂的多见。当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从高处坠落时,足外缘着地,足跖猛然内收,可引起踝外侧韧带被牵伸而扭伤,甚或部分撕裂,还可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 踝关节扭伤时有“裂帛”样撕裂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若仅为外侧副韧带扭伤水肿,症状可在1~3日内消失,若有韧带撕裂则疼痛持续,关节不稳,X光片可以显示有无撕脱骨折、距骨倾斜度增大或脱位现象。 踝关节扭伤后早期处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时持拐以防止踝关节负重,不能过早活动,休息应在二周以上。损伤后应立即用冷敷,切忌热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采用局部封闭以止痛。为了稳定关节可以让病人坐于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绷带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牵拉,使踝关节背伸外翻。医生用三条4cm宽胶布,依次重叠一半由内踝上方绕过足跖面经外踝往上,贴于腓骨小头下方,再用绷带缠绕固定,制动数日。固定制动应以矫枉过正为度,即将伤肢向受伤力量相反方向翻转,内翻位受伤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伤内翻位固定。必要时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急性期过后可用热敷,并锻炼踝关节的屈伸内翻动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摇转踝关节、跖屈内翻、背伸外翻并按揉患处。韧带完全撕裂

《疼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747006

《疼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747006 《瘗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I.痿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3.触诱发痛:是指在慢性疼痛的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 4.外周敏化:组织损伤和持续性炎症是非常强烈和长期的有害刺激,一定强度的刺激在长期传入后增强了对疼痛通路的反应性,此现象称外周敏化,其构成了神经性“记忆和学习”的主要形式。 5.中枢敏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在痛觉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可艱性变化。可塑性是不同环境刺激引起神经系统调整其功能的能力。神经元胞膜兴奋性与突触效能的增加以及抑制作用的降低,导致伤害感受性通路神经元和环路功能的增强从而引起中枢敏化。 6.视觉模拟■表VAS:通常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粗直线,左端写“无痛”右端写“剧痛”。被测者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标记,测量左端至标记点距离即为评分。 7.三叉神经病: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阵发性的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烈疼痛,或伴有同侧面肌痉 O 8.神经病理性疼痛: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如神经系统损伤受压,缺血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分型:①周围神经性疼痛;②中枢性疼痛;③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 9.痛觉过敏」是指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增强。

10.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疱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相应节段引起皮肤疱疹并伴严重疼痛。 II.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和损伤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2.不通则病:指某种或某些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使经络脏腑之气机痹阻,血脉瘀滞不通引起疼痛之症。 13.爆发痛:指在持续镇痛治疗基础上出现超过持续疼痛的突发性、短时间的剧烈疼痛,也称突发性痛或发作性疼痛。 14腕管综合征:又叫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指人体的正中神经进入手掌时受到压迫后产生的示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 15.麻醉性镇痛药:又称阿片类镇痛药,是指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增大时可产生镇静和嗜睡,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的药物。 16.神经阻滞疗法:在脑脊髓神经节、神经根、神经干(丛)、神经末梢和交感经神经节等神经周围注射药物或以物理方法刺激神经而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神经阻滞。利用神经阻滞治疗疼痛者称为神经阻滞疗法。 17.病人自控镇痛术PCA:是一种新的镇痛给药方法,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病人自行给药的_种急性治疗方式。 18.肩关节周围炎:由于老年致肩关节退行性变及外伤、劳损等因素,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产生了以肩关节的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简称肩周炎。 19.■骨外上醍炎:又称网球肘或橈侧腕伸肌肌腱损伤,是因急、慢性劳损造成肱骨外罷处附着的前臂腕伸肌总腱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并造成该部位的疼痛,多见于30-50岁男性。 20.颈源性头病:指由高位颈部脊神经所支配结构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伤所致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表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各种因素使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刺激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曲折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

疼痛诊治的现状与展望正文

疼痛诊治的现状与展望 北京解放军316医院麻醉疼痛科 10093 顾柯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感受性反应,是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的信号,是引起机体防御和保护的生理机制。疼痛的诊治是现代麻醉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现代临床医学和社会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疼痛诊疗以神经阻滞为基础,结合微创疗法、无痛疗法等疼痛患者解除痛苦。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疼痛的基础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疼痛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为疼痛的深入研究与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近30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节奏的改变使得疼痛的病种和诊治范围不断加大,涉及的学科增加,而且病情愈来愈趋向于复杂化,不仅要通过查体及影象学检查,还需通过多学科会诊协作方可确诊。而治疗更是需要配合物理、针灸、手术、介入、心理等的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逐步向着微创和、非手术疗法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有近13亿人口,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7万多所。虽然部分医疗机构设立了疼痛科或疼痛诊疗中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以及诊治的范围和所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来比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美国早在1951年DR。BONICA就倡导由麻醉医师发挥其特长—精确的解剖知识和娴熟的神经阻滞及镇痛技术与外科和内科医师共同开设疼痛诊疗中心。根据BONICA的疼痛诊疗模式应是多学科协作且应遵循5C原则即:联系(COMMUNICAION)、协作(COLLABORATION)、协调(COORDINATION) 、合作(COOPERATION) 、谦虚(COURTESY)。 根据美国疼痛学会89年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共有BONICA模式的疼痛诊疗中心41家,其他各类疼痛诊所299所。而同时期欧洲15个国家的统计:截止到10月份共有BONICA模式的疼痛诊疗中心102,其他疼痛诊所238所。我们的邻居日本截止到1991年底,仅有34家医疗机构因缺乏麻醉医师未建立疼痛门诊,这是一个十分惊人得数字。 我国自1989年国家卫生部 (12)号文件明确规定:疼痛的研究与治疗是麻醉科的业务范围之一。截止2001年底,全国创建大型的由麻醉科领导的疼痛诊疗中心有数十所,较为有影响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且已成为当地医疗机构中的特色的有十数家,其中北京宣武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天津大学总医院、山东省立人民医院较为突出,其中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已经成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培养能力的多学科协作的并有影象、介入、多功能进口治疗仪的大型教学、科研、诊疗中心。 1.麻醉医师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 1.1.麻醉医师的局部麻醉技术及其对于神经解剖的认识使其成为出色的 疼痛治疗医师。而且麻醉医师的业务范围已经广泛深入到了疼痛的预防与治疗,并且在疼痛和治疗方面起着领导作用,在手术室以外的领域发挥其专业特长,在疼痛诊疗中,麻醉医师是神经阻滞专家和全面的疼痛科医师。 1.2.神经阻滞专家。 1.3.全面的疼痛科医师 作为疼痛科医师需要懂得疼痛的机制以及内科和外科及病理科的知识和疼痛的心理知识。

康复医学手骨折的康复标准

康复医学手骨折的康复标准 一、第一阶段(0-3周): 【障碍评定】 (一)疼痛的程度与性质。 (二)肿胀的范围、程度、性质。 (三)伤口感染的程度与范围。 【康复目标】 (一)伤口一期愈合。 (二)肿胀减轻。 (三)疼痛减轻。 (四)生活自理。 【康复措施】 (一)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二)使邻近骨折部位的关节完全制动,但肌肉可以进行等长收缩练习。 (三)伤肢未固定的关节主动运动。 (四)健肢和躯干尽可能维持正常活动。 (五)行物理疗法,如超短波、微波、低频脉冲磁场、冰袋冷疗等。 (六)日常生活活动自理,提供辅助用具,教会单手技

能。 二、第二阶段(4-6周): 【障碍评定】 (一)肿胀的程度、范围、性质。 (二)疼痛的程度与性质。 (三)畸形的原因,如骨折复位不良、神经麻痹。 (四)交感性营养障碍的表现,如灼性神经痛、肿胀、皮肤红、出汗等。 (五)愈合情况。 【康复目标】 (一)肿胀与疼痛消失。 (二)预防畸形和僵硬。 (三)预防交感性营养障碍。 【康复措施】 (一)可除去石膏,改夹板固定。 (二)每天可在一定时间内除去夹板,对损伤区附近关节进行轻柔按摩和辅助屈伸活动,促进主动运动。 (三)对疤痕和肿胀可应用弹性手套或压力衣治疗法。 (四)红外线照射。 三、第三阶段(7~12周): 【障碍评定】 (一)关节僵硬程度。

(二)肌腱粘连情况。 (三)肌肉萎缩的程度、性质。 (四)交感性营养障碍表现,如手肿胀发亮僵直、灼痛、皮肤红等。 【康复目标】 (一)恢复关节活动度。 (二)增强肌力。 (三)增加手指灵活性。 (四)缓解疼痛,阻断恶性循环,抑制交感反射。 【康复措施】 (一)进行温热治疗,如蜡疗、气泡浴、中药烫洗。 (二)利用各种手部器械进行主动训练。 (三)按摩和被动运动。 (四)超声波或音频电疗。 (五)行作业疗法,如应用治疗粘土、橡皮泥等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六)行经皮电剌激疗法。 四、第四阶段(12周以后): 【障碍评定]同第三阶段。 【康复目标】恢复工作能力。 【康复措施】 (一)进行较强的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和抗阻力活动。

301整合医学精品课笔记(吴卫国软组织疼痛与压痛点检查)

301整合医学精品课笔记(吴卫国软组织疼痛与压痛点检查) 软组织疼痛与压痛点检查 前言 ①软组织疼痛 ②软组织内脏反应性疾病 不同的研究人员尝试通过整合对筋膜与肌肉的认识建立一个新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调查 软组织疼痛属常见疾病,表现为腰腿痛、颈肩背痛以及躯体各部位疼痛。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因素:急性损伤后遗症、慢性劳损。(运动性劳损与生活性劳损,例女性穿3个月3厘米的高跟鞋,腓肠肌会变短) 继发因素:肌痉挛、肌挛缩。 •发病机制:①肌痉挛。只有形态上的变化(有肌电图反应) ②肌痉挛(初期,此时血液供应受影响) ③肌挛缩(晚期) 持续形成恶性循环,“三离三切”:分离、游离、剥离;切开、切断、切痕。有人质疑是否会造成肌肉的不对称?会,但半年后均恢复到平衡状 态。 无菌性炎症,即非特异性炎症的代称。而宣蛰人医师则根据对软组织疼痛的研究,发现椎管内外,从头到足都存在无菌性炎症的病灶,并经过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验证。 软组织骨骼附着处是最容易造成损害的部位。因为①牵扯拉应力的集中区。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③持续牵扯,重复损害,不易愈合。 肌肉的分类:表情肌、动作肌(易损伤)、姿势肌(最脆弱,容易被忽略的)、匝肌。

传导路径:①对应补偿调节:前后 ②系列补偿调节:上方、下方 以腰痛为例,其补偿来自左右、前后,腰部软组织的负重作用和活动度比颈项部大,故原发性腰痛或骶骨痛比颈项的发病率高。 第三节病理与病理演变过程 疼痛分类:①炎性伤害性疼痛 ②神经病理性疼痛 只有神经受到炎性刺激才会反应疼痛,故有炎才痛,受压不痛。 举例:姿势肌损伤 腰部代偿机制(表18-1) 腰骶代偿机制(表18-2) 腰腹代偿机制(表18-3) 腰内收代偿机制(表18-4) 第四节症状 软组织损害除躯体疼痛外,内脏反应疾病也不能忽视。 第五节压痛点(靶点)“黄金诊断”标准 宣蛰人医师1954年发现了压痛点 ① 解剖特点:在软组织骨骼附着处 ② 肌纤维、肌筋膜自己可附着骨骼上 ③ 区域性的痛点 ④ 代表着几块肌肉 ⑤ 引导明确治疗位置 压痛点的评估: ①原发性 ②继发性(初期反应;晚期疼痛) ③传导性 ④显性痛 ⑤潜性痛 四级评估建议: 重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骨折病人伤肢肿胀的护理对策

骨折病人伤肢肿胀的护理对策 前言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损伤,常见于各个年龄层。骨折后肢体肿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肢体肿胀越重,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对于骨折病人,应加强护理,防止和减轻肢体肿胀,促进康复。 肢体肿胀的原因 骨折病人肢体肿胀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为以下几种原因: 1.血液循环障碍:骨折后组织损伤严重,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红、热 等症状,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引起肢体肿胀。 2.淋巴回流障碍:骨折后组织坏死,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导致淋巴液回 流受阻,引起肢体肿胀。 3.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骨折后组织受到损伤,免疫细胞进入组织后引 起炎症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和淋巴回流压力,导致肢体肿胀。 护理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骨折病人减轻肢体肿胀,促进康复。下面是具体的护理对策: 1. 合理的休息和关节活动 刚发生骨折时,需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充分休息。不过,在恢复期间,适当的关节活动很有必要,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关节活动应由医生或者护士指导,不要过度活动或者运动。 2. 冷热疗法 采用冷热疗法也是减轻肢体肿胀的一种有效方法。当你感到骨折部位肿胀和疼痛时,用冰袋敷在骨折部位,持续15到20分钟,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和淋巴液回流压力。当肿胀稍微缓解后,可以采用热敷法,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 3. 加强早期康复护理 骨折发生后,病人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这包括肌肉训练、按摩、理疗、电疗等,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此外,病人也需要把床垫调得比较高,以促进淋巴液回流。

骨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例分析专题报告(下肢损伤熏洗方治疗髌骨骨折术后钢丝断裂进关节腔病例报告)

妇产科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 专题报告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2022年**月**日

下肢损伤熏洗方治疗髌骨骨折术后钢丝断 裂进关节腔病例报告 髌骨被认为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其可通过增强股四头肌作用力,联动保护股骨髁处,进而保持膝关节的有限稳定,临床上其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05%,20~50岁人群常见,男女比例约为2∶1。其损伤机制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暴力。强大的外力直接撞击是直接暴力的主要成因,其引发的骨折类型包括粉碎型、星状型和横型骨折。近年来对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有了不小的发展,如张力带钢丝环扎内固定、不同材料的髌骨爪内固定、加压螺钉内固定等方式。早年张力带钢丝环扎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主流方式,术后由于患者高强度或长时间患膝活动磨损钢丝断裂现象偶有发生,但术后钢丝断裂进关节腔案例较罕见。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钢丝断裂进关节腔术后的康复值得推广。本文介绍自拟下肢损伤熏洗方,促进治疗髌骨骨折术后钢丝断裂进关节腔1例,并对髌骨骨折内固定提出展望。 临床资料 典型病例:患者女,60岁。7年前因摔倒致右髌骨骨折,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膝关节功能康复正常,出院后未定期复查,且一直未取出内固定物。于此次入院前1个月,突然出现右侧膝关节疼痛,走

路时有偶发“疼痛”感,但无明显“绞锁”现象,上下楼梯时疼痛不适加重。后再次就诊于我院,行X线片检查显示:右髌骨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断裂,有一小段位于髁间嵴,进膝关节考虑(见图1a、1b)。2017年7月10日入院后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按原切口充分显露钢丝张力带,取出膝关节表面张力带钢丝后屈曲膝关节,翻开髌韧带,在C臂机透视下,在关节腔前缘取出游离钢丝。术后予以常规抗凝、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术后一周指导功能锻炼,拆线后予以下肢损伤熏洗方(桑枝10g、桂枝10g、透骨草10g、葛根15g、乳香5g、没药5g、独活10g、元胡15g、怀牛膝10g、补骨脂10g)熏洗患处,将上述药物煎成汤剂,放入熏蒸治疗机的蒸盆内,接通电源,调节温度约40℃,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膝距离熏蒸机喷头约40CM,每次30~45min,每天1次,熏蒸完毕注意保暖,避风寒。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膝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无明显疼痛,无肿胀,活动功能良好,效果满意。 讨论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了吗? ...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了 吗? ...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 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有些慢性疼痛本身还是一 种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长 期的局部疼痛会形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症或中枢性 疼痛,使普通的疼痛变得非常剧烈和难以治疗,导致 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或危及病人的生命。长期疼痛不仅严重影响 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交功能,而且还影响到其家庭 乃至社会。为所有疼痛患者提供治疗,是各国医疗服 务的共同目标。疼痛科的医护人员治疗各种急性和慢 性顽固性疼痛,为患者创造无痛轻松生活。 疼痛科常见疾病 三叉神经痛 糖尿病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脊神经根痛 截肢后痛 截瘫后痛 外周神经卡压痛 基因功能紊乱 免疫性神经痛 手术后或外伤后神经痛 癌痛 中风后神经痛 表现为:身体某部位(神经支配区)阵发痛、闪电痛、灼烧痛、针刺痛、触模痛、麻木痛、椎扎痛、重压痛等。 头部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蝶腭神经痛 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 不典型面痛 鼻咽癌痛 中风后痛

表现为:头、额、眼眶、牙齿、腭、脸、舌、耳朵等一个或几个部位无原因的阵发性闪电痛、烧灼痛、针刺痛或持续性隐痛、酸胀痛基础上阵发加重、可伴流泪、流涕。 颈椎病-分为6型 神经根型 颈型 交感型 脊髓型 混合型颈椎病 推动脉型 表现为:枕、顶、臂、肩、胸或背痛、或手、臂麻木,或头晕、耳鸣或无原因的打嗝、恶心、心悸、出汗、呼吸紧束感,或走路无力、大便无力或踩棉感,或咽喉、食管有梗塞异物感等不适。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腰椎间隙炎 腰椎终板炎 腰椎不稳引起的腰 腿痛或麻木 表现为:腰或腿久坐痛、久站痛、久走痛或麻木

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治疗新进展

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李广军丁真奇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5年第9期 李广军1 丁真奇2 1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福州市 35012 2 2 解放军第175 医院骨科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摘要】四肢骨折创伤往往由高能量损伤而引起,常伴较重的软组织损伤,其中肿胀是 主要的并发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骨折后肢体肿胀的认识逐步加深,临床上也出现了各种针 对性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对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骨折;软组织肿胀;进展 1 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特点 在祖国传统医学方面,认为骨折后致筋伤脉损,气血溢于脉外而瘀滞于腠理之间,形成肢 体水肿,病理改变属于“气滞血瘀”型。 2 内治法 内治主要选用中药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处方;可充分发挥方药多种成分 的综合疗效和特点;吸收快,奏效迅速。宋良军[1] 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肿胀,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七叶皂苷钠对照组,认为有行气活血、消炎止痛之功。 3 外治法 3.1 敷贴药 药膏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加之其治病范围广泛,易被人们所接受。赵志敏等[2] 针对急性软组织损伤运用自制迭创膏对家兔进行实验研究,较对照组能够有 效地减轻软组织损伤疼痛,抑制其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消肿散瘀作用。 3.2 药散 散剂在传统医学中,对于软组织损伤治疗占有重要地位。项昌盛[3] 初步探讨用自制消肿 散外敷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8d 后,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涂擦药 外用涂擦药多以药材与白酒、醋浸制而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至今在国内外医疗 保健事业中,酒和药相互作用,诸药合并具有畅通血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刘永 鑫等[4] 在运用自制跌打酒的基础上,结合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较七叶皂苷 钠对照组在消肿方面无明显差别,对疼痛缓解有明显优势。 3.4 熏洗

蛇伤解毒散对蛇伤肢体肿胀疼痛疗效分析-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蛇伤解毒散对蛇伤肢体肿胀疼痛疗效分析-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福建省南平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武夷山脉绵延,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非常适于蛇类栖息和繁衍。境内分布有毒蛇类40 多种。局部组织的损伤是毒蛇咬伤后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肿胀和疼痛则是局部损伤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解蛇毒的中药应用一直是蛇伤治疗的特色方法,本院制剂蛇伤解毒散(医院制剂闽药制字Z05903036)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贴敷于毒蛇咬伤的伤口,适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疼痛[1].我科于2012 年4月-2014 年10 月采用本院制剂蛇伤解毒散治疗蛇伤肢体肿胀疼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149 例均为2012 年4 月-2014 年10月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外科病房住院的毒蛇咬伤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75 例和对照组74 例。治疗组75 例中男性61 例,女性14 例;年龄14 ~68 岁;咬伤至就诊时间最短45min,最长12 h,平均5. 6h.对照组74 例中男性63 例,女性11 例;年龄15 ~66 岁;咬伤至就诊时间最短30min,最长11. 5h,平均5. 8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咬伤至就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1. 2. 1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毒蛇学》中毒蛇咬伤的诊断依据 [2].①有明确的毒蛇咬伤病史。②局部症状:一般有牙痕两个,伤口出血不多,有刺痛及麻木感。 伤肢肿胀疼痛。③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烦躁、气促等。

王国法副主任医师 专题报告

中药方剂联合中医骨科理疗按摩治疗骨伤 后期肢体肿胀 宜阳县柳泉镇卫生院---王国法(2014年) 骨折后期伤肢肿胀是骨折患者在骨性愈合或伤口愈合过程中,受伤肢体由于骨膜的生长导致远端以及局部出现的持续性肿胀久而不消,或时肿时消反复发作,或消而复肿的现象。病理生理学机制是机体本能保护机制在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血管液体交换失去平衡引起肿胀。该症状在骨伤后期患者发生的几率较高,是骨科常见现象,若不及时消肿可导致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后遗症。 在临床上对该症状的治疗多以按摩、理疗和中药汤剂为主。常用的汤剂有:活血化瘀汤、活血止痛汤、血府逐瘀汤、防己黄芪汤、化瘀消肿汤等。本专题拟针对该症的发病机理,整合众多方剂,再辅以中医按摩用于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 选取宜阳县柳泉镇卫生院2011年~2013年骨折后期肿胀患者67例。 1 一般资料:年龄在18~72岁,平均年龄为50.8岁;患者主要包括上下肢骨折,如股骨骨折、手掌骨骨折、前臂骨骨折、足踝部骨折及胫腓骨骨折;病程在2~12个月之间,患者平均病程4.9个月。肢体肿胀程度:Ⅰ度(可清晰看到皮肤皮纹出现的肿胀)18例;Ⅱ度(未发现皮纹,但与正常相比更为紧绷,同时观察可见皮肤温度较高未发生水泡肿胀)42例;Ⅲ度(皮肤肿胀比较光亮,且肿胀处皮肤温度较高)7例。

2 治疗方法:(1)方剂组成:大黄(酒浸)12g,桃仁、柴胡,当归,红花,穿山甲,天花粉,茯苓,泽泻,青皮各10g,甘草5g。每日1剂,加清水500ml煎至300ml,去渣取汁,每次150ml口服,连续治疗10天。(2)祛瘀散:茯苓皮15g,土鳖虫、木通、川穹、地龙各10g,碾为散剂,温水调敷,纱布缠好外敷患处,每天1次。(3)中医按摩:采用推、拿、按、擦、捏、揉等手法,在特定部位按摩可通络化瘀、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使关节处滑利;揉松肌肉,可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血液回流,缓解肿胀,同时缓解肌肉粘连与肌肉萎缩等症。每天一次,每次30 min。 3 疗效判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予以评估,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标准。显效:四肢肿胀症状显著缓解,胀痛与紧绷感完全消失,与治疗前肿胀消除时间低于3天,且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程度减少2 mm;有效:四肢肿胀症状缓解,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肿胀消除时间3~6天之间,且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减少 4 ~8 mm;无效:四肢肿胀症状与体征未见缓解或加剧,与治疗前比较肿胀消除时间大于6天,且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减少9 mm 以上。 4 治疗效果67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显效为46例,有效为20例,无效1例,总有效有为98.5%。 5 专题讨论 骨伤后肢体肿胀在骨伤科疾病中极为常见,不同程度的肿胀,对

论文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体会-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论文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体会-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第一篇:论文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体会-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论文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体会-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3年6月1日23:6:28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方法和运动正骨等综合方案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推拿按摩手法+止痛兼服用方药+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的颈肩腰腿痛症。结果:多数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关键词:颈肩腰腿痛,中药治疗,康复治疗 在临床实践上,颈肩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治疗上传统多采用封闭、理疗、针灸、按摩等非手术疗法,以及配合中药外敷、医疗体操治疗颈肩腰腿痛,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我院接诊此类患者的数据显示,采用中药贴敷治疗颈肩腰腿痛67例,其中,男性患者33名,最小3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岁;女性患者34名,最小4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最短的是4d,最长的是7d,类型分布主要是:颈椎骨质增生、网球肘、腰背肌筋膜炎、腰椎增生、膝关节增生、肩周炎、跟痛症等。 笔者仅从上面案例中选取一位李先生,患者是高中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常常伏案工作,以至于年纪轻轻,腰腿痛的问题已很严重,诊断其为“肌肉劳损”,做了按摩、理疗等治疗后能缓解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他的腰腿痛又反复发作。 1、2临床症状 根据我院的临床研究和复诊发现,引起该患者腰腿痛的重要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其主要特征为:腰痛或腿痛或腰腿均痛,部分病人伴有剧痛难忍,行动困难,少数人可有大小便失禁。更严重者卧床不起,日夜难眠。临床上明显的症状: 1、2、1疼痛性质 患者表现为:()局部疼痛:是体贴由于病变本身或继发性及痉

康复科里的八大专科康复,你都懂吗?

康复科里的八大专科康复,你都懂吗? 康复科在医院是什么地位?看到这个问题,许多人不假思索会说道:“没啥地位啊!医院不重视、老百姓不认识、同行不理解啊。”真的是这样吗?康复科真的不重要?我们听听医学界大咖们是怎么说的: “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近年来在推动心脏康复与预防一体化发展,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并有中国特色的心脏预防、康复和慢病防控的模式和道路。 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任主席励建安教授说“临床没有哪个科室不要康复。”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陈世益教授指出“有些人做了手术,畸形矫正了、病痛去除了,但最后结果是关节僵掉、肌肉萎缩了,其实这个时候康复就显得很重要!” 著名骨科专家戴尅戎院士多次说过:“手术一半,康复一半。”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科主任吴军说:“烧伤不发展康复,不能体现它的医疗价值。 神经外科的凌锋教授、崔丽英教授等也强烈呼吁要提前康复介入的时间。 这说明医疗界已经有一批领袖级的人物认识到康复医学在患者治疗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医院是一个重要的朝阳科室,正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向临床各学科延伸,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看来康复科真的很重要啊! 康复科也许不是医院的核心学科,但它一定是医院的多学科间的润滑油;康复科也许不是医院创造收入最多的科室,但它一定是医院创造纯收益最多的科室之一;康复科也许不是医院知名度最高的科室,但它一定是医院美誉度最高的科室之一;医院其他科室是把患者抢救下来,康复科是让患者活得质量更好。 康复产业是块“大蛋糕”,存在康复需求的潜在人群数量预测总

人口为1.7亿,其中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三类康复患者,预计2022年中国康复市场将达到1000亿。所以,康复将是未来十年最有价值的事业,也是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发展转型的突破口。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性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估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里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医学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早在2011年卫生部文件《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提出要建立三级康复医疗分级诊疗体系,将全国康复医疗分为3个层面:一是急救期,康复在综合医院;二是稳定期,以康复医院或者是以康复为主的二级综合医院;三是恢复期,是将康复引入社区。目前康复的范围越来越广,康复的范围主要有骨科康复、神经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产后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等。 ◆◆骨科康复◆◆ 骨科临床和相关手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甚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与之相对应的骨科术后康复,在多数地区甚至某些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骨科临床的需求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对功能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骨科康复的需求更是迫切。如何使骨科和康复科快速融合、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一体化协作,将彼此专业相结合发挥优势,在短期之内,催化骨科康复的快速发展来满足骨科临床的需求。 康复对象:骨科康复的范围很广,主要是指因骨骼、肌肉、肌腱、关节、韧带、关节软骨等运动系统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比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四肢创伤骨折术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肩袖损伤修复的围手术期康复,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

最新疼痛诊疗学重点(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疼痛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2、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3、疼痛诊疗的任务与范围:①慢性疼痛性疾病②头痛③创伤后疼痛④内脏痛⑤术后痛⑥分娩痛⑦癌性疼痛⑧非疼痛性疾病。 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 1、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①伤害性感受器;②伤害性感受的传入;③外周交感纤维活动与疼痛;④外周敏感化:表现为静息时疼痛或自发性疼痛、原发性痛觉过敏、触诱发痛。 2、何为伤害性感受器?分几类? ①是产生痛觉信号的外周换能装置,主要分布于皮肤、黏膜、胃肠道黏膜和浆膜下层、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肌腱表面和内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处。②体表痛觉感受器、躯体深部痛觉感受器和内脏痛觉感受器。 3、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①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终止: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②伤害性刺激由伤害性传入纤维传入脊髓背角。③痛觉中枢包括皮层下中枢和大脑皮层:参与疼痛整合、调制和感知作用的皮层下中枢主要是指丘脑,下丘脑以及脑内的部分核团和神经元;大脑皮质是疼痛的感觉分辨和反应冲动整合的高级中枢。④中枢敏感化:表现为对正常刺激的反应增强,接受区域扩大,新近传入冲动激活阈值降低。 ⑤疼痛的中枢调整机制:节段性抑制机制,脑干下行性抑制机制。 4、疼痛的感觉传导纤维及功能:①Aδ纤维和C纤维。②有髓Aδ纤维传导速度快,称快痛;无髓C纤维传导速度慢,称慢痛;又可分为躯体疼痛传导和内脏痛觉传导的周围神经 5、脊髓背角Rexed 分层及功能:①Rexed根据神经的形状、大小、走向和密度把脊髓背角分为6层。②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细胞集中在RexedⅠ层和Ⅴ层:Ⅰ层中对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细胞占多数,Ⅴ层细胞对触压觉、温度觉和伤害性刺激等均产生反应。后角胶状质(Ⅱ、Ⅲ层)是调控伤害性信息的重要部位。 6、主要的疼痛传导束:脊髓丘脑束(STT)、脊髓网状束(SRT)、脊髓中脑束(SMT)、脊髓颈核束(SCT)、背柱突触后纤维束(PSDC)、脊髓旁臂杏仁束(SPAT)、脊髓旁臂下丘脑束(SPHT)和脊髓下丘脑束(SHT)。传导快痛的传导束有SRT、SCT和PSDC,既传导快痛也传导慢痛的传导束有STT、SMT、SPAT、SPHT和SHT。 7、痛觉过敏:是指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增强。 触诱发痛:是指在慢性疼痛的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 8、疼痛的分类:①按发生部位:a躯体部位:头痛、颌面部痛、颈部痛、肩及上肢痛、胸痛、腹痛、腰及骶部痛、下肢痛、盆部痛、肛门及会阴痛等。b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②性质:刺痛、灼痛、酸痛。③原因:创伤性,炎性,神经病理性,癌痛,精神(心理)性疼痛。④持续时间:急性痛,<6个月;慢性痛,>6个月。⑤五轴分类法:根据疼痛产生的部位、病变的系统、疼痛发生的类型及特征、疼痛强度及疼痛发生原因进行划分。 9、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疼痛的测量:是指在疼痛治疗前及过程中利用一切的方法测定人的疼痛强度及性质,为临床评估病人的疼痛强度、病情作出判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意义:①更准确地判定疼痛特征,便于选用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②在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疼痛程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不是在终止治疗后才由病人作出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