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二单元例6解决问题“比多比少”教案

第二单元例6解决问题“比多比少”教案

第二单元例6解决问题“比多比少”教案
第二单元例6解决问题“比多比少”教案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比一比

1.口算下面各题

11-2 8+6 9+7 13-7

14-8 15-9 12-4 14-6 问题: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么?(破十法、想加算减)2.比多少

比比

说一说:1、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想。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找已知、条件、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完完整整的说这道题的意思么?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摆学具,画图。)

1)摆学具: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1.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看着这幅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3.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2)画图

提问:

1. 五角星表示什么?桃心又表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3.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小结:用画的方式也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3)列算式

提问:

1. 你为什么用减法算?

2. 7表示什么意思?能看着左边的图解释一下吗?(提示:7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套中的数量。)

3.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4、指导学生检验。

(二)拓展迁移

1、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问题:(1)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2)怎么你们得出的结果和“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结果是一样的?

(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你能列个算式吗?

(4)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5)这里面的7表示什么意思?

2、想一想: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的相差几个?

(1)相差几个?你能在图中指出来吗?

(2)会列算式吗?

(3)怎么也这么列式?

3、观察对比,建立差的概念

问题:1. 同一幅图,三种不同的问法,为什么算式却相同?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整体中去掉部分)

3.小结:看来求多多少,少多少,也就是在求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P23、5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能列个算式吗?

(3)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5)根据所给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试着解决一下。

2、猴子和小鹿摘苹果。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三种问法,并解答。)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无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还是少几,或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用减法计算,用两个数量中的

大数减小数。

五、作业:P23、7、9

一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书多几的问题,通过摆学具等实际操作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提出新问题,通过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剩下的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从而用减法算得道理。 【学情分析】计算基础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个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并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游戏导入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 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你看出来了吗? 师:原来他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这样摆好吗,你们都是这样摆的吗?不是赶紧调整一下吧!接下来,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师:大家都会用一一对应的摆法来摆,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三、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1:小华和小雪一共套中几个? 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师: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共,用加法,今天我来解决第2个问题,请同学们讲信息和问题合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1)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师: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小华跟小雪比) 谁多?谁少(小华多、小雪少。) 师: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下面我们可以通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用百分数解决一般性问题,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百分数(二)——折扣………………………………………1课时 百分数(二)——成数………………………………………1课时 折扣与成数练习课………………………………………2课时 百分数(二)——税率………………………………………1课时

百分数(二)——利率………………………………………1课时 税率与利率练习课………………………………………2课时 第一课时:百分数:折扣 教学容:P8例题1,做一做,P13练习二1、2、3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例5,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中第13~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过程,能选择购物方案,并能充分解释方案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销售方式的正确含义,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提高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学情预设】学生举例:①打折销售;②有奖销售;③返券或返现金促销…… 师:购物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哪种最实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到底哪家的便宜”的问题意识。 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购买方案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5。 教学笔记 (1)阅读理解题意。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找到“A商场打五折销售”和“B商场按‘每 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一件裙子“标价230元”。 师:怎样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学情预设】预设1:商品价格超过100元,一共减50元。 预设2: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每个100元都减50元,不 满100元的不减。 师:你同意哪种说法?(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经过讨论,我们确定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每满100元 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独立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230×50%=115(元),230-50=180(元),115 <180,选择A商场更省钱。 预设2:230×50%=115(元),230-50×2=130(元),115<130,选择A 商场更省钱。 预设3:230×(1-50%)=115(元),50×2=100(元),100<115,选择A 商场更省钱。 (3)展示交流。 师:你同意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种方法是错误的,每满100元减去 50元,230元里面有2个100元,应该减2个50元。 预设2:第二种是正确的,总价里有2个100元,所以从总价 里减去2个50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2.在这个年龄,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1

3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第19页例1及第20页做一做。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根据条件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题主题图,教材第20页“做一做”图片投影片。 联系实际。 新学期,我们班又迎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对于学校的位置还不很熟悉,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给他当向导,让他尽快熟悉各专用教室的位置。 集体来到操场,用手势表示出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 北、西南八个方向。 分组练习,辨认方向。 1.出示例1。 老师板书: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 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学生反复读几遍。 老师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2

2017-2018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3页)

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 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预设4:4x8+1=33(个) 预设5:8x4+1=33(个) 预设6:7x4+5=33(个) 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 (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 (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6)

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是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出示例题:选出合适的条件,使题目完整再解答。 苹果和梨共有15个,苹果有多少个? 苹果有7个。(2)梨有8个。(3)草莓有10个。 提问:在下面的3个选择中,你觉得哪个条件与问题有关系? 你能完整的把题目读一遍吗? 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指出:要求“苹果有多少个”,在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苹果和梨共有15个”,那就还需要知道梨有几个,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一共的里面去掉梨的数量,就剩下苹果的数量了。 谈话:以上是我们昨天学习的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将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收集信息,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6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我知道了“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华

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非常好,很快就在图中找到了2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那么,请问:想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要怎么解决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解答吧! 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 根据学生的板演,课件出示画图法:画 提问:黄色圆表示什么?蓝色圆又表 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指出:黄色圆表示小雪套中的圈,蓝色圆表示小华套中的圈;小华套中的圈被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是两人同样多的部分,右边则是小华多出来的部分;而且,通过画图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指名学生口答列算式计算。 课件出示:12-7=5(个) 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7表示什么意思?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谈话:在这里,我们通过画图法和计算法来解决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一道题。 2.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6图片,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提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你能列算式计算吗? 为什么它的结果和“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结果一样呢? 这里的7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例6图片,想一想,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的相差几个? 提问:相差几个?你会列式计算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 用数学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用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第6课时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1页例6,练习五的第5、7、9题。本课仍是从单元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出发,解决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材中给出了借助摆一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因为学生之前对减法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的层面上,而本节课是对减法的一次拓展,这是两部分的量进行比较,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对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难就难在对为什么用减法解决的道理不明白,所以本节课要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上是转化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来理解道理的。 核心能力 本节课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一对应和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学会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配套资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解决问题》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老师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你们想参加吗?个游戏是套圈游戏。这是小华和小雪的游戏结果,瞧!观察图中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 师:你能提出一个“比一比”的数学问题吗? 生: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师:你们提的问题非常棒,老师也很想知道他们比的情况,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比多少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个问题:谁能把条件和个问题完 整地读一读?

第二单元例6解决问题“比多比少”教案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比一比 1.口算下面各题 11-2 8+6 9+7 13-7 14-8 15-9 12-4 14-6 问题: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么?(破十法、想加算减)2.比多少

比比 说一说:1、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想。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找已知、条件、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完完整整的说这道题的意思么?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摆学具,画图。) 1)摆学具: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1.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看着这幅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3.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2)画图 提问:

1. 五角星表示什么?桃心又表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3.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小结:用画的方式也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3)列算式 提问: 1. 你为什么用减法算? 2. 7表示什么意思?能看着左边的图解释一下吗?(提示:7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套中的数量。) 3.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4、指导学生检验。 (二)拓展迁移 1、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问题:(1)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2)怎么你们得出的结果和“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结果是一样的? (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你能列个算式吗? (4)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5)这里面的7表示什么意思? 2、想一想: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的相差几个? (1)相差几个?你能在图中指出来吗?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Period 4 岳阳长炼小学 沈炜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四个方位词:south , east , west , north 。 2、能够听、说、认读短语:turn left, turn right , go straight 。 3、能够听、说、认读句型: Can I get to the museum ? Go straight for five minutes. Then turn left.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二、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学到的方位词认地图,并为他人指路; 2、能够就不同地图自行编排对话。 三、情感目标 通过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会短语:turn left, turn right , go straight . 难点:straight 的发音。 课前准备: 1、Part B 部分的单词卡片; 2、录音机、录音带以及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步骤: 1、热身:左右手互动游戏 2、复习:Free talk 通过自由会话,对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 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Can you go to school by / on … ? ...What S outh

this in English ?---hand. 3、新课呈现: a.通过左右手引出left/right. 左右手互换,让学生说出来,进行巩固练习。老师通过作出旋转的手势,引出单词turn,然后自身旋转引出: turn left, turn right ,直走引出词组go straight , 并进行教学; b.老师发令,学生一起做动作,玩转身游戏来操练词组turn left、turn right 、go straight; 4、学习与操练: a.通过How can I get to the door / window …?句型对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进行现场运用,直观易掌握,在操练中老师做示范,特意直走不停下来,使学生很快能够想到课文里的句子for five minutes,从而说出go straight for 5 seconds 的句子。操练句子引出本课时句型: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 ? b.板书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并画出方向箭头,显示出指南针图,从而教授south 、east 、 west 、 north。 c.老师以本人为参照物,左右手作出手势,带领学生操练方位词 d.出示中国地图巩固句型west /east /south /northof …(place),并进行爱 国教育。Point to the map of China and ask. T:Do you love China ? Ss: Yes! T: I love China ,I love the cities of China. I know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 I know Shanghai is the biggest city in China.How about you ? Look at the map of China , and talk about it . 学生就地图介绍中国主要城市地理位置. T:Where is Beijing?--- Beijing is east of Shanghai 拓展到Beining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对…is in the east/west/south/north of China.句型进行拓展学习。 e.出示课本中的地图,进行听力练习,对句型west /east /south /north of …(place)进行进一步操练。 f.请学生听Let’s talk 部分录音,在老师发下的城市平面图上标出到达post office 的路线。 g.看课本中对话听录音,同桌进行模仿对话练习。 5、巩固延伸 Group work :4人一组,从课本中的地图中选地点,告诉搭档如何到达.起点: cinema,小组操练后,最后上台进行展示。 (小学英语授课)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6)》参考教案人教版

《“和倍”“差倍”问题》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

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准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2)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在例题情景中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明确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为后面的解答做好铺垫。 (二)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

新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Unit2 Last weekend》 课时:总12课时分第4课时主备人:李玉慧集体备课组:六年级英语备课组【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短语:read a book, saw a film, had a cold, slept. 2.能理解表示过去式的关键词:last weekend, last night, last Monday, 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教学重点】能够听说读写相关过去式短语。 【教学难点】能理解过去式的关键词,并能准确应用。 【教具准备】1.本课 Let's learn/B 部分的教学课件。 2.本课时教学配套的录音带,以及单词卡片,挂图。 【学法指导】夸大口型,了解发音方法;彼此倾听发音,纠正发音,从而感悟英语的语音、语调的知识 【习惯培养】学会倾听,做到“四个到”。 【教学过程】 一、复习热身(3-5分钟) 1. Warm-up (1)Let's try. (2)Let’s star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说说自己的上个周末,复习相关动词短语。 2.Revision:Did you see a film? __Yes, I did. |No, I didn’t. 二、新课呈现(5-8分钟) 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过去式来表达一下昨天下午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看书,看电影,睡觉…) 2.Presentation (1)说说你昨天都做了什么事情,尝试用英语表达。 (2)学习新短语read a book, had a cold, saw a film, slept. (3)老师领读短语,学生跟读。 (4)听录音,学习did所引导的一般疑问句怎么做肯定和否定回答。 (5) Read and write the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三、趣味操练(10-15分钟) 1.学生两人为一组,自编一组对话。 2.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关练习。 3.填空: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

新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onfoot,byt. 2.能够正确使用上述单词和词组谈论交通方式;能完成本页将出发地、目的地和交通方式进行匹配的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ALet'. 三、教学准备: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课件 第一课时 A Let’s learn & Write and say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on foot,by taxi,by bus,by train,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2. 能够正确使用上述单词和词组谈论交通方式。如句型:How do we get there? 能完成本页将出发地、目的地和交通方式进行匹配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A Let's learn部分中运用某种交通具去某地的表达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单词图片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Step1.Preparation (1)复习频度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 的读音与词义。 (2)Let's chant 教师放多媒体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先静听一遍,再跟录音轻声吟唱一遍。教师再放录音,带着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Step 2.Presentation 1单词呈现 Let's learn (1)教师拿出一辆玩具公交车,自问自答:“How do I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bike.”并在黑板上写下:by bus。教师再重复刚才的句子并问某一学生:What about you?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如果回答:“Me too!”教师就继续问下一名学生,直到有不同答案,教师帮助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I go。。to school by…”并将相应的短语写在黑板上。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同法教授on foot,by taxi,by train,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勇敢、果断、勇于进取……)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8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1页例8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会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很多次,有了一定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本节教材呈现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模式没有变,只是内容变成了乘除混合,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数量关系。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2、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 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学习难点】 学会用画图示意的方法分析问题。 【评价活动方案】 1. 通过创设理解例题8,提出其中的已知信息回顾反思过程,独立思考,提高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评价目标1。 2. 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以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商场,那里的商品应有尽有。今天妈妈在商场买东西时遇到了一点困难,想请我们帮一帮她。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互动新授(评价目标1) 1.理解题意。 提问:读一读妈妈要求帮助的信息,从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独立阅读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信息内容。 (2)班内交流并展示。 (3)教师提示: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已知: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妈妈要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要用多少钱?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找准“中间问题” 提问:求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 ①小组内讨论,并在答题纸上画一画(评价目标2) ②小组举荐回答(提示:用“先算……再算……的句式回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