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例6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例6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例6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例6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苑举花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

P20-21解决问题例5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判断并选择必要的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2、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

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磁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板书)老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想不想挑战

一下?

生:想。

师出题。学生回答。11-9= 13-8=

师: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那大家想不想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为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

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体育课上,小朋友们在踢足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什么数

学信息?

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卡片信息,贴在黑板上。

16人,9人,4个球。

师:问题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问题。

生回答。生:16-9=7(人)根据回答,提示学生解决问题带单位。

师:怎么没用到“踢进4个球”这个条件呢?

生回答。

师:这个条件称作无关条件,与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请你尝试用画一画的方法试一试。

生尝试画图解决问题。

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是怎样画的?代表什么意思?

生回答。明确16代表总人数,9代表部分人数,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师:我们怎样验证对不对呢?

生回答。用加法验证。根据回答,明确解决问题要验证。口答。

展示课件,两种解决策略。画一画,算一算。

出示小练习,巩固加深。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情境图提取信息,尝试列式,引发思考。初步感知解决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选择有效解

决问题的条件,明确与问题无关的条件是多与条件。】三、创设新情景,发现新问题。

师:体育课上有的小朋友在玩套圈游戏,请观察图片。出示主题图。从他们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

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片信息。12个,7个。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7=5(个)

师:12代表什么,7代表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师:解决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画图吗?怎样清楚的看出多几个。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确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清楚看出多少。

师展示画图方法。板书。展示学生画图。

师:那能不能用摆一摆的方法,怎样摆?

生回答。

师展示摆一摆磁卡片,一一对应法。

师:怎样验证一下对不对呢?

生回答。然后口答。师板书。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他们之间相差几个。

生回答。

师:原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他们之间相差几个,都要用减法。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变

式练习运用转化思想,促进理解。】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师:羊羊家族小朋友们带来了解决问题,请你们帮他们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练习题。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解决。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遇到解决问题师怎样解决?

生总结收获,予以肯定。

附: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

例5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例6 12-7=5(个)

答:小华套中的比小雪多5个。

一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书多几的问题,通过摆学具等实际操作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提出新问题,通过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剩下的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从而用减法算得道理。 【学情分析】计算基础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个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并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游戏导入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 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你看出来了吗? 师:原来他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这样摆好吗,你们都是这样摆的吗?不是赶紧调整一下吧!接下来,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师:大家都会用一一对应的摆法来摆,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三、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1:小华和小雪一共套中几个? 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师: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共,用加法,今天我来解决第2个问题,请同学们讲信息和问题合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1)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师: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谁跟谁比吗?(小华跟小雪比) 谁多?谁少(小华多、小雪少。) 师:为了进一步清楚地知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下面我们可以通过

一年级数学下册21页例6解决问题 说课稿

《解决问题(例6)》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个例题。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法减解答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材的编排就遵循了这项要求,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例6突出了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从而逐步实现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例6是用减法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又一次提供了画图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这些具体方法和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例6的编排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来解决,既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方法,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那么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又有哪些基础呢?我们来看看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从情境中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从已知整体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掌握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方法。 三、说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游戏导入:摆一摆,说一说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套圈的游戏吗?你们看(课件出示)小雪和小华她们在游乐场里玩套圈游戏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师继续提出问题:他们俩个谁套中的多?谁套中的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4、例5、例6《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1、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想想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尝试理解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 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 (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 (2) (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 租“5+1=6(条)”船。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 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 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 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节,让学生 在不同语境 中理解“最 多”“至少” 的含义,为 新课埋下伏 笔。同时, 有余数的除 法计算是本 课解决问题 的基础,因 而复习必不 可少,不仅 巩固有余数 除法的计 算,又为新 课铺垫,一 石二鸟。】

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 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教材第67页“做一 做”的第2题)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 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 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 由。 3.(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 的第8题) 【设计意 图:通过层 层递进的练 习,让学生 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 中,加深巩 固理解有余 数除法的意 义。在理解 “进一法” 的基础上, 能针对不同 问题情境采 用不同的方 法确定答 案,提高学 生的审题能 力和辩证思 考问题的能 力,培养思 维的灵活 性。】 【设计意 图:通过归 纳总结、谈 收获让学生 重温本课内 容的同时, 也让学生享 受到学习成 功的快乐, 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 联系,体会 数学美。】 课堂达标测评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例5,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中第13~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过程,能选择购物方案,并能充分解释方案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销售方式的正确含义,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提高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学情预设】学生举例:①打折销售;②有奖销售;③返券或返现金促销…… 师:购物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哪种最实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到底哪家的便宜”的问题意识。 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购买方案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5。 教学笔记 (1)阅读理解题意。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找到“A商场打五折销售”和“B商场按‘每 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一件裙子“标价230元”。 师:怎样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学情预设】预设1:商品价格超过100元,一共减50元。 预设2: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每个100元都减50元,不 满100元的不减。 师:你同意哪种说法?(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经过讨论,我们确定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每满100元 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独立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230×50%=115(元),230-50=180(元),115 <180,选择A商场更省钱。 预设2:230×50%=115(元),230-50×2=130(元),115<130,选择A 商场更省钱。 预设3:230×(1-50%)=115(元),50×2=100(元),100<115,选择A 商场更省钱。 (3)展示交流。 师:你同意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种方法是错误的,每满100元减去 50元,230元里面有2个100元,应该减2个50元。 预设2:第二种是正确的,总价里有2个100元,所以从总价 里减去2个50元。

2017-2018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3页)

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 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预设4:4x8+1=33(个) 预设5:8x4+1=33(个) 预设6:7x4+5=33(个) 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 (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 (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6)

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是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出示例题:选出合适的条件,使题目完整再解答。 苹果和梨共有15个,苹果有多少个? 苹果有7个。(2)梨有8个。(3)草莓有10个。 提问:在下面的3个选择中,你觉得哪个条件与问题有关系? 你能完整的把题目读一遍吗? 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指出:要求“苹果有多少个”,在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苹果和梨共有15个”,那就还需要知道梨有几个,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一共的里面去掉梨的数量,就剩下苹果的数量了。 谈话:以上是我们昨天学习的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将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收集信息,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6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我知道了“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华

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非常好,很快就在图中找到了2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那么,请问:想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要怎么解决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解答吧! 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 根据学生的板演,课件出示画图法:画 提问:黄色圆表示什么?蓝色圆又表 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指出:黄色圆表示小雪套中的圈,蓝色圆表示小华套中的圈;小华套中的圈被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是两人同样多的部分,右边则是小华多出来的部分;而且,通过画图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指名学生口答列算式计算。 课件出示:12-7=5(个) 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7表示什么意思?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谈话:在这里,我们通过画图法和计算法来解决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一道题。 2.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6图片,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提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你能列算式计算吗? 为什么它的结果和“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结果一样呢? 这里的7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例6图片,想一想,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的相差几个? 提问:相差几个?你会列式计算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 用数学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用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5单元 面 积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第5单元面积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

第二单元例6解决问题“比多比少”教案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比一比 1.口算下面各题 11-2 8+6 9+7 13-7 14-8 15-9 12-4 14-6 问题: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么?(破十法、想加算减)2.比多少

比比 说一说:1、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想。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找已知、条件、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完完整整的说这道题的意思么?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摆学具,画图。) 1)摆学具: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 1.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看着这幅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3.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2)画图 提问:

1. 五角星表示什么?桃心又表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3.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小结:用画的方式也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3)列算式 提问: 1. 你为什么用减法算? 2. 7表示什么意思?能看着左边的图解释一下吗?(提示:7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套中的数量。) 3.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4、指导学生检验。 (二)拓展迁移 1、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问题:(1)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2)怎么你们得出的结果和“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结果是一样的? (3)“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你能列个算式吗? (4)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5)这里面的7表示什么意思? 2、想一想: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的相差几个? (1)相差几个?你能在图中指出来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第6课时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1页例6,练习五的第5、7、9题。本课仍是从单元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出发,解决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材中给出了借助摆一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因为学生之前对减法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的层面上,而本节课是对减法的一次拓展,这是两部分的量进行比较,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对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难就难在对为什么用减法解决的道理不明白,所以本节课要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上是转化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来理解道理的。 核心能力 本节课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一对应和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学会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配套资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解决问题》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老师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你们想参加吗?个游戏是套圈游戏。这是小华和小雪的游戏结果,瞧!观察图中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 师:你能提出一个“比一比”的数学问题吗? 生: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师:你们提的问题非常棒,老师也很想知道他们比的情况,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比多少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个问题:谁能把条件和个问题完 整地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6) 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第6课时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1页例6,练习五的第5、7、9题。本课仍是从单元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出发,解决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材中给出了借助摆一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因为学生之前对减法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的层面上,而本节课是对减法的一次拓展,这是两部分的量进行比较,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对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难就难在对为什么用减法解决的道理不明白,所以本节课要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上是转化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来理解道理的。 核心能力 本节课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一对应和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学会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配套资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解决问题》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老师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你们想参加吗?个游戏是套圈游戏。这是小华和小雪的游戏结果,瞧!观察图中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 师:你能提出一个“比一比”的数学问题吗? 生: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师:你们提的问题非常棒,老师也很想知道他们比的情况,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比多少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个问题:谁能把条件和个问题完

二年级下数学6.4 解决问题例6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 一、口算。 26+15= 6×9= 36÷7= 13÷6= 25÷4= 10÷3= 36-20= 40-18= 14+8= 33÷4= 7×8= 8×8= 二、在()里最大能填几? ()×3<25 4×()<22 ()×3<30 7×()<48 三、列式计算。 27÷4= 34÷5= 64÷9= 33÷8= 45÷7= 52÷6= 23÷3= 19÷2= 四、解决问题。 (1)一天晚饭过后,爸爸带着宝宝和贝贝散步,爸爸问两个孩子:“这条石子路长88米,如果在路的一边每隔8米放一盆花,你们说说可以放几盆花?” 小朋友,宝宝和贝贝说的都对,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吗? (2)长颈鹿老师给小山羊出了一道题: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8,被减数是多少?你猜小山羊是怎样解答这道题的?

答案: 一、41 54 5......1 2......1 6......1 3......1 16 22 8 (1) 56 64 二、8 5 9 6 三、6......3 6......4 7......1 4......5 6......3 8......4 7 (2) 9 (1) 四、(1)这是一道典型的植树问题,由于宝宝和贝贝考虑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了不 同的结果。宝宝:这条路的两端不放花,因此花盆数比间隔数少,即10盆。88÷8-1=10(盆) 贝贝:这条路的两端放花,因此花盆数比间隔数多1,即12盆。88÷8+1=12(盆) (2)根据“被减数=减数+差”,有已知条件可知“被减数+减数+差=48”,所以2个被 减数=48,被减数就是48÷2=24。 数学学习技巧:良好习惯、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儿童正式接受学习的最初阶段, 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 要方面,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6)》参考教案人教版

《“和倍”“差倍”问题》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

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准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2)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在例题情景中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明确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为后面的解答做好铺垫。 (二)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例5教案

课题例五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 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复备 一、复习旧知 口算 在口算出答案后要说明算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情景导入 小学校里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比赛,同学们快跟随着老师一起 去给运动员们加油吧! 问题: 从这个热闹而激动的场面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你 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此处要求每个同学都会说,采用同桌 互说的方法。) 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你们会解决吗?(可以摆一摆画一画,也可以 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2、反馈监控,暴露资源 【摆一摆】(请同学来展台展示) 追问:为什么这样摆?表示的哪两个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画一画】 追问: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虚线的部分表示什么?都表示的是哪两个 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呢?根据图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小结: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咱们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帮助 咱们理解,是个不错的好方法!以后咱们做题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来 帮助我们。 红笔写复备

【算一算】 追问: (1)、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算式中各数的意思? 小结:你们真棒!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 预设: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用“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条信息的。 提出问题:你们怎么都没用“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条信息? 预设: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如果有用“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条信息的。提出问题:看到这个同学的答案,你有什么不同想法。 要想求“还有几人没来”就得知道什么?谁能再说说? 3、学会检查 解答得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我们解答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从抄数字、方法、计算这些方面进行检查。 三、回顾反思 (1)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分几步?(2)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义,选择解答方法? (3)是不是我们在找到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都要用到呢?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第一步要通过看图、看文字弄清楚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第二步要弄清楚哪两个信息和问题有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然后通过画图、操作等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第三步要回顾检验解答的方法和结果是不是正确。 四、巩固练习 【练习1】 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母鸡有几只”,你想怎么解答? (3)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4)要想求“母鸡有几只”就得知道什么? 小结:这道题中的“5只鸭”与问题没有关系,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这条信息就是个多余信息。 【练习2】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单元混合运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对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应用训练。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考。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1.45-40=5 5×4=20 2.35-28=7 14÷7=2 3.87-63=24 24÷6=4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好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说说烈士的方法,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4。 屏幕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观察画面,说一说画面上讲了什么事?让学生说,从屏幕上获得的信息。 (2)思考怎样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先要知道剩下多少。) 教师边讲解,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一共要烤90个面包,包括已经考了的36个,和没有烤的部分,每次能烤9个,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剩下的) 所以这道题,我们要先求什么?(剩下的是多少。) 然后再把剩下的,分成9份,就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 每次烤9个,烤几次? (3)独立尝试解答例4. 学生列式解答。 指名汇报。 90-36=54(个)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没烤好的面包有多少个?) 54÷9=6(次)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4)谈话:刚才我们解决这道题用的是分步解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90-36)÷9 =54÷9 =6(次)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解法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从而弄清这样列式是错误的。第二种解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齐读两遍。 想一想,用综合算式解答时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5)检验。 学生交流检验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5) 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课件 电化手段多媒体教学 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 一、温故复查。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设问导读。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想一想,摆一摆,读一读. 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四、自我检测。

1.完成“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巩固训练. 完成练习五第4题. 师:观察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的图,用哪两个信息可以求出”藏起来几个人?”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有16人来踢, 已经来了9人, 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 提出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