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四讲 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

第四讲 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

第四讲 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
第四讲 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

第四讲 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

第一节黄河河道变迁及其主要原因

一历史上黄河的重大改道

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

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自战国开始在下游筑堤形成河道。

1 第一次重大改道: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汉书?地理志》河(简称“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可称第一次改道。由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或“王莽河”、“王莽故渎”。

汉志河走向: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

2 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11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造成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69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

王景河走向: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

3 第三次重大改道:1048年(北宋庆历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为第三次重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

北流走向:今濮阳东-清丰东-馆陶东-临清西-故城东-武强东-青县东-静海西-天津西入海。

东流走向:○1京东故道:基本与隋唐同。

○2横陇故道:自今清丰县东与京东故道分出-南乐东-高唐西-陵县东-乐陵南-沾化北入海。

○3二股河:今南乐西-莘县西-入西汉大河故道-平原西-陵县北-乐陵南-庆云北-无棣入海。

4 第四次重大改道: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人为决河于今滑县李固渡,大河由泗入淮,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

干流走向:○11128年决口河道(北流):滑县-濮阳南-鄄城西-巨野东-嘉祥东-入泗水-由泗入淮。(4/10)

○21168年(金大定八年)黄河再次决口于李固渡,形成南流:长垣东北-东明南-定陶西-曹县南-砀山北-萧县北-经徐州,于邳县由泗入淮。(6/10)

○31180年(金大定二十年)河决卫州,东南经延津北-封丘南-兰考北-睢县南-商丘南-砀山北-经徐州由泗入淮。

5 第五次重大改道:1232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构成黄河第五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主要如下:○1夺濉入淮。○2夺涡入淮。○3夺汴入淮。○4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宋汴河一线,至此夺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已经到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1351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这就是“贾鲁河”。

贾鲁河走向: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砀山西-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

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明中叶以后多股并存,其中主要有○1夺颍入淮(大黄河)。○2贾鲁河(小黄河)。○3夺涡入淮。○4夺濉入淮。○5由曹县、沛县入运河。○6曹县、鱼台入运河。

6 第六次重大改道:1855年(清咸丰五年)河决铜瓦厢,结束了下游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回到渤海湾入海。

二有关黄河改道、泛滥原因的探讨

1 1962年谭其骧先生在题为《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的文

章中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这里的植被覆盖率直接相关,而植被情况如何又

主要决定于生活在这里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2 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然侵蚀最少占70%,加速侵蚀最多占30%。这一比例表

明即使在今天黄土高原人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也仍然以自然侵蚀为主,人类活动导致的

加速侵蚀,仅占较小的一部分。

第二节海岸线变迁

一辽东湾海岸

辽河平原在第四纪海侵后,滨海部分被淹没,未被淹的地方,因排水不良,形成沼泽。今辽宁黑山以南、台安以西、北镇以东的近海地区空无城邑,这样情况从西汉延续到唐初。

盖县、营口西北、牛庄一线为公元前形成的古海岸,10世纪后开始向海延伸。

二渤海湾海岸

距今8000~5000年的冰后期,全球范围海平面上升,此后气候转冷,海水消退,海岸线向东推进,形成数条贝堤:

1.距今3800~3000年前,相当殷商时期

2.下层距今2020±100年,上层距今1080±90年,相当于战国至唐宋时期。

3.形成于宋以后。

渤海湾海岸线延伸与黄河入海地点的变迁有关。

三苏北海岸

距今5000~4000年前海水深入陆地约30公里,此后海水后退,形成数条沙堤、贝堤。自西汉至北宋海岸基本稳定在北起阜宁、南至吕四镇——范公堤的位置。自黄河第四次改道后海岸不断向东延伸。

四长江口海岸

距今6000~5000年,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为浅海、泻湖、沼泽和滨海低地,长江口在镇扬以下呈喇叭状,口外一片汪洋,此后岸线不断扩展。

第三节 历史上长江中游河道与主要湖泊的变迁

一云梦泽的演变过程

云梦: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狩猎区,是多种地貌的综合体。范围东至大别山麓、幕阜山麓,西至宜昌、宜都一线,北至大洪山区,南缘大江。

云梦泽:狩猎区的湖沼部分。位于今江汉平原之内。

云梦泽的演变过程:江汉平原属第四纪强烈下沉凹地。○1先秦时期由于长江、汉江泥沙淤积,形成荆江三角洲与武汉西侧泛滥平原两处平原,云梦泽限于两处平原之间。○2秦汉时期荆江三角洲不断向东扩展,汉代设立了华容、云杜县,云梦泽被排挤到华容以南,东、北为沼泽。○3魏晋时期江汉地区发生自北向南的倾斜下沉,泥沙向南汇集,新扩展的三角洲设立监利县、惠怀县,云梦泽向东移动,基本位于云杜、惠怀、监利以东。○4唐宋时期云梦泽主体消失,为一系列小湖取代。

二荆江河床的演变

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河道,上起枝江,下迄城陵矶,全长400公里。

1荆江漫流阶段:第四纪以来河槽淹没湖沼之下,并随新构造运动向南掀动荆江漫流向南移动、汇集。

2荆江三角洲分流阶段:形成以江陵为顶点的陆上三角洲,主泓道向南偏,三角洲上的夏水、涌水成为分流水道。

3荆江统一河床的塑造:随云梦泽解体,统一河床塑造完。荆江沿岸县治的设置:公安(三国)、石首(西晋)、建宁(北宋)、监利(南宋),县治自上游向下游增置的时间与荆江河床的形成一致。

三洞庭湖的演变

洞庭湖区原属地堑式盆地,全新世初普遍上升,湖区为河网切割的平原,留下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先秦汉晋时期有局部沉降,形成小湖泊与沼泽化现象。至东汉三国时期洞庭四水——湘、滋、沅、澧仍直接入江。华容隆起为荆江与洞庭湖的分界。

东晋南朝时期江水穿过华容隆起进入洞庭湖区,形成广阔湖面。唐宋时期湖面进一步扩大,形成“八百里洞庭”。

19-20世纪藕池、松滋两口形成,通过荆江四口(虎渡、调弦)荆江45%泥沙注入湖区,泥沙淤积与人工堤垸,造成湖水萎缩。

四鄱阳湖的变迁

鄱阳湖属于新构造断陷湖盆,全新世以来由于赣江泥沙的淤积,已成为河网切割的平原。留下大量新石器时期遗址,汉代在现在湖区设立过枭阳县。5世纪前后由于湖底下沉,湖面扩大。

五太湖水系变迁

太湖水系变迁大致沿着:三江→湖泊→水网化的方向发展。

1三江时期:太湖由吴淞江、娄江、东江分流入海,湖泊面积较小。

2 湖泊兴盛时期: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加积,使太湖平原不断向碟形洼地发展。太湖平原地貌的演变,使河流比降发生变化,原来疏通太湖水入海的三江变成海水倒灌的通道。娄江、东江淤积尤甚,主要导水由吴淞江完成。自此太湖平原多洪水,且形成众多湖泊。

3 水网系统的形成:五代吴越时期,初步完成了水网系统。

本讲主要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载《学术月刊》,1962.第2期。

邹逸麟《千古黄河》,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及其演变》,科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历史地理绪论

中国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属于地理学范畴。 历史地理是昨天的、前天的地理。——侯仁之 地理学是最早诞生的、人类早期观察到的内容,后来演变成一个学科。 《全球通史》里说:“各种生物均以遗传因子适应环境实现进化,只有人类的进化相反,不是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的遗传因子”。 地理:大地上原本就有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矿产);人类创造的(农田、城市、聚落);人类利用的(政治、军事,通过人的智慧和需求产生的抽象的地理,如烛之武退秦师); 历史地理不是一个强大的学科 顾颉刚创立了禹贡学会,创办了半月刊,翻译成英文后“中国历史地理” 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到两汉时期趋于成熟,标志性著述为司马迁《史记》中的《河渠书》和《货殖列传》以及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历史地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西学东渐推动下,1909年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创办“中国地学会”,研究昨天、前天和今天的地理,出版会刊《地学杂志》。“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可以认为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顾颉刚、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 1934年2月,顾颉刚和谭其骧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1整理出一部中国地理沿革史。 2绘成若干种详备精确而又合用的地理沿革图。 3编成一部又精确又详备的历史地名辞典。 4把每一代的地理志都加以一番详密的整理。 5把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史料,如经济史、移民史等的资料辑录出来,作各种专题研究。 侯仁之教授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质差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还要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毛泽东个人委托中国科学院编纂一部历史地理沿革图,中科院委托给了谭其骧先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参与此工作的专家都被打成反革命,但此书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中断。70年代初期完成初稿,80年代印刷出版,后来该地图集作为送给里根的国礼。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内容: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气候、河流、湖泊、海岸、沙漠)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人口、军事、城市、农业、政治、文化、聚落、商业、社会) 在影视、小说中出现农作物的时代错误问题 西晋时茶是一种药,唐朝时茶才成为一种饮料,陆羽写了《茶经》 超限战(超限战是指超越"界限(和限度)"的战斗或战争。事物相互区别的前提是界限的存在。在这个万物相依的世界上,界限只有相对意义。所谓超限,是指超越所有被称之为或是

中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

精品文档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任何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受社会的制度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环境和制度发生改变,20 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家庭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家庭的经济功能减弱,家庭的抚育功能也越来越弱。 今天我们就家庭的功能中的生育功能,性与情感功能的改变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总结。 家庭是人类生育和繁衍的基本场所,生育仍然是中国现有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生育功能正在逐渐的减弱。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政府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中国家庭的生育子女数量普遍减少,生育率降低!我们来一组数据,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065万人,与1900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到1999年,出生人口为1909万人,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54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人口的总出生率从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降低了4个百分点,接近4亿人。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对家庭生育功能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2.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家庭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也使的性与情感功能增强。据统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以婚龄人口的避孕使用率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了89%的水平,而且除了1994年以外为93%以外,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避孕使用率的最高水平。可以说,避孕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生育功能。 3.人们观念的变化。与西方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趋势相似,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自愿不育的夫妻组成丁克家庭意为“双收入,无子女”家庭。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估计超过5万人。到1999年底,广州市结了婚而不生育的人由3万人增加到10万人。丁克家庭所表明的是一种不育文化与传统的家庭生育职能相背离。 4.中国转型期带来的经济和各方面的压力也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发生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多子女收到计划生育的制约,要罚款,很多家庭不能负担这笔钱,同时,多子女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现如今中国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如此重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选择晚生和少生,甚至不生。 5.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开展和制度的改变,也使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把生育防老看的很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家庭的生育功能。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当下家庭功能中生育功能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功能加强原因的一些分析。 .

第三章——傅里叶变换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3.1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 (一) 三角函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满足狄利赫里条件的周期函数()f t 可由三角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若 ()f t 的周期为1T ,角频率11 2T π ω=,频率111f T =,傅里叶级数展开表达 式为 ()()()0111 cos sin n n n f t a a n t b n t ωω∞ ==++????∑ 各谐波成分的幅度值按下式计算 ()01 01t T t a f t dt T +=? ()()01 012cos t T n t a f t n t dt T ω+=? ()()01 012sin t T n t b f t n t dt T ω+=? 其中1,2,n =??? 狄利赫里条件: (1) 在一个周期内,如果有间断点存在,则间断点的数目应是有限个; (2) 在一个周期内,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数目应是有限个; (3) 在一个周期内,信号是绝对可积的,即()00 t T t f t dt +? 等于有限值。 (二) 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也可以表示为指数形式,即 ()()11 jn t n n f t F n e ωω∞ =-∞ = ∑ 其中 ()0110 11t T jn t n t F f t e dt T ω+-= ? 其中n 为从-∞到+∞的整数。

(三) 函数的对称性与傅里叶系数的关系 (1) 偶函数 由于()f t 为偶函数,所以()()1sin f t n t ω为奇函数,则 ()()01 112sin 0t T n t b f t n t dt T ω+==? 所以,在偶函数的傅里叶级数中不会含有正弦项,只可能含有直流项和余弦项。 (2) 奇函数 由于()f t 为奇函数,所以()()1cos f t n t ω为奇函数,则 ()01 0110t T t a f t dt T +==? ()()01 011 2cos 0t T n t a f t n t dt T ω+= =? 所以,在奇函数的傅里叶级数中不会含有直流项和余弦项,只可能包含正弦项 (3) 奇谐函数(()12T f t f t ?? =-+ ?? ?) 半波对称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中,只会含有基波和奇次谐波的正、余弦项,而 不会含有偶次谐波项,这也是奇谐函数名称的由来。 (四) 傅里叶有限级数与最小方均误差 吉布斯现象:在用有限项傅里叶级数合成原周期函数时,当选取傅里叶有限项级数愈多时,在所合成的波形中出现的峰起愈靠近()f t 的不连续点。当所选取的项数很大时,该峰起值趋于一个常数,它大约等于总跳 变值的9%,并从不连续点开始以起伏振荡的形式逐渐衰减下去,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吉布斯现象。 3.2傅里叶变换

(完整版)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练习(含答案)

第3单元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14·陕西省师大附中高三期中)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河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D.南方地区 2.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B.甜菜 C.棉花D.小米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河流流量分布特征判断,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形成双汛,故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受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的季风性降水影响而形成双汛。第2题,注意“经济作物”的题干信息,小麦和小米不属于经济作物,而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主要处于中温带,适宜甜菜种植,而棉花主要种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不适宜东北种植。 读甲、乙两图,完成3~4题。 3.甲、乙两湖所处的气候分别是( )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4.关于甲乙两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围湖造田使甲湖泊面积减小 B.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使乙湖泊面积减小 C.沙漠侵吞使乙湖泊面积减小 D.沿岸用水量大使甲湖泊面积减小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湖泊轮廓可以确定:甲湖是中亚的咸海,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湖是中国湖南的洞庭湖,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第4题,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有:阿姆河、锡尔河沿岸用水量大,使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等;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 5.下图中的4条河流均位于我国境内,据此完成问题。 河流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岷江②额尔齐斯河③松花江④海河 B.①大渡河②塔里木河③辽河④淮河 C.①岷江②塔里木河③松花江④辽河 D.①雅砻江②额尔齐斯河③辽河④闽江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水系特征判断,①位于四川盆地为岷江;②位于塔里木盆地为塔里木河;③位于东北为松花江;④位于东北为辽河。 (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B.地下水 C.冰雪融水D.沼泽水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河流补给来源。结合图中降雨量可知,该区域降水较少,位于我国较干

淮安主要水系湖泊及其演变情况

淮安主要水系湖泊及其演变情况 刘颖历史学院041301018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因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由于黄河夺泗夺淮,使泗、沂、沭河水无出路,侵占苏北的排涝河道入海。洪泽湖以下的淮河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水位抬高,面积扩大,而淮河下游运西、运东地区的水灾也日益加重。 在淮河水系内还有两条人工运河,沟通黄河、淮河、长江之间的水运。一是鸿沟,是战国初期魏国开凿,从郑州东引黄河水,为沟通古代黄河和颍水的著名水道,向东可通济水、泗水、汶水、交通之利达于江淮,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古人工运河。二是邗沟,公元前486 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在今江苏扬州市蜀岗邗城,开凿长江与淮河之间运河,称为邗沟。当时的邗沟路线,南自长江茱萸湾引水,经樊梁、武广、博芝、射阳、白马诸湖至淮安末口入淮河与泗、汴相通。邗沟又称为运河。原运河、清江浦河间通航,需由淮安末口转口。明代后期,运河在城西掉头,向北直通清江浦河,形成南起扬州、北至淮阴(今淮阴县码头镇)连通江淮的顺直运河。清代,为有别于中运河,淮阴、扬州间运河改称里运河。 黄河水系中,徐州至淮阴段,兼作运河,是南北大运河中“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的一段,明嘉靖以后何患多集中在本段。隆庆时,河工重点已经“不在山东、河南、丰、沛,而在徐、邳”。万历6、7年潘季驯第三次任总河时,主要致力于本段的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清后继续推行潘季驯的治河方针,于是河床不断被抬高。淮阴至河口段。今江苏淮安市西是当时黄淮交汇口,又称清口。由于“黄强淮弱”,汛期到来时,黄河水往往倒灌由清口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水抬高后,就易决破高家堰,泻入里下河地区。同时由于全河夺淮后长期待的堆积,致使入清以后,决溢地点逐渐下移。康熙十六年勒辅出任河道总督之初,即将治河的重点放在清口以下的河口段。18世纪以后黄河下游河道已淤废不堪,防御不慎,就会发生决口。 清江浦河的前身为故沙河。古淮河自清江浦向东南转一个山阳湾至淮安城北,水流湍急,时有沉溺之患。明永乐中,陈瑄督漕。是时,海陆运俱废,南粮岁漕四百余万石,全部由运河北运,漕舟益多,转运益艰。永乐十三年(1415),陈瑄循故沙河线路凿清江浦河,沿城西管家湖筑堤,导水由管家湖至鸭陈口达淮,成为东南起末口、西北至鸭陈口连结黄、淮(当时清口以下淮河已为黄河所夺)的纽带。鸭陈口即磨盘口,亦称鹳口,在今淮阴县码头镇北。为了调节水位,清江浦河沿线建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移风闸在淮安城西北20里,清江闸即今清江大闸前身;福兴闸在清江闸西约5里;新庄闸在福兴闸西约20里,后改为天妃闸、通济闸。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永乐十四年,陈瑄奏建板闸,距淮安城10里,合前四闸为五闸。 射阳湖(楚州史置射阳县),历史上是江淮间著名的大湖。古时,古射阳湖西起今宝应县射阳镇、西安丰镇、太仓一线,北至楚州境内的泾口、左乡一线,东至阜宁喻口入海,南连大纵湖,地势低洼,湖荡连片,古为江苏五湖(即太湖、射阳、青草、丹阳、官亭)之一。 白马湖在古代就是一片有许多小湖荡低洼地区。古邗沟即是在这些小湖之间开挖水道,连通而成。黄河夺淮以后,淮水被顶托倒灌,东有里运河堤,西有洪泽湖大堤,每遇淮河洪水,由洪泽湖大堤向东分洪,使原有的小湖荡逐渐连成白马湖。 苏北的洪泽湖在宋代以前只存在一些零星小湖。金元以后,黄河夺淮入海,淮河下游河口段河床不断抬高,上游各支流汇集于此,下泄不畅,零星小湖和洼地连成一片,形成洪泽湖。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在洪泽湖修筑高家堰,一则为防止洪泽湖水决入里下河地区,二则为抬高洪泽湖水位,以达到“蓄清刷黄”的目的,以后高家堰不断抬高,湖水只能向西,北两方向发展。1855年黄河改东北流经山东入海,来水减少,洪泽湖北面逐渐淤出陆地,水线内缩30余里。

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第三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 1. 如图P3-1所示,序列)(n x 是周期为6的周期性序列,试求其傅里叶级数的系数。 图 P3-1 分析 利用DFS 的定义求解。 解:由nk j n nk n e n x W n x k X 6250650 )()()(~π -==∑∑== k j k j k j k j k j e e e e e 56 246 236 226 26 21068101214πππππ-----+++++= 计算求得 ,3j39(1)X ~ 60,(0)X ~-== 3j 3(2)X ~ += , 3j 3(4)X ~ 0,(3)X ~-== 3j39(5)X ~ += 2. 设4()()x n R n =,6()(())x n x n =,试求)(~k X ,并做图表示)(~ ),(~ k X n x 。 分析 利用DFS 的定义求解。 解: 由 k j k j k j nk j n nk n e e e e n x W n x k X ππ π π -----=+++===∑∑3 236250 650 1)(~)(~)(~ 计算求得 ,3j (1)X ~ 4,(0)X ~-== 1(2)X ~ = ,1(4)X ~ 0,(3)X ~== 3j (5)X ~ = )(~),(~k X n x 如图P3-2所示。

图 P3-2 3. 已知)(n x 是N 点有限长序列,)]([)(n x DFT k X =。现将长度变成rN 点的有限长序列)(n y ???-≤≤-≤≤=1,01 0),()(rN n N N n n x n y 试求rN 点DFT[)(n y ]与)(k X 的关系。 分析 利用DFT 定义求解,)(n y 是rN 点序列,因而结果相当于在频域序列进行插值。 解:由)(k X = DFT[)(n x ]∑-=-=1 02)(N n nk N j e n x π ,10-≤≤N k 可得 nk rN N n nk rN N n W n x W n y n y DFT k Y ∑∑-=-====10 1 )()()]([)( )()(1 2r k X e n x N n l k n N j ==∑-=-π, 1,...,0,-==N l lr k 所以在一个周期内,)(k Y 的抽样点数是)(k X 的r 倍()(k Y 的周期为Nr ),相当于在)(k X 的每两个值之间插入r-1个其他的数值(不一定为零),儿当k 为r 烦人整数l 倍时,)(k Y 与)(r k X 相等。 4. 已知)(n x 是N 点有限长序列,)]([)(n x DFT k X =,现将)(n x 的每两点之间补进

高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点复习 1、河流的基本特点 2、 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3、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

京杭大运河历史变迁

大运河历史变迁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又名京杭大运河、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自开凿至今,经历了2400余年的历史。运河路线随着历代京都的改变和黄河的改道,曾几经变迁。隋朝以后,大运河是中国东部沟通内河、联系海港的南北水运交通干线,而且还兼有灌溉、防洪、排涝之利,对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曾起了重要作用。 京杭运河的干流与支流 京杭大运河又称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京杭运河镇江至杭州段称江南运河,在杭州市内流域面积726.6平方公里,主要接受余杭泰山、石鸽、闲林及杭州城郊部分径流,经水网调节后,通过运河干线,分别注入太湖和黄浦江,还通过海盐长山闸往南,排入杭州湾。枯水时,水源由太湖补给。 1.京杭运河干流 京杭运河南端原起自艮山门,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后,起点为三堡船闸,经艮山门、中山北路桥、江涨桥、大关桥、拱宸桥、义桥、武林头至塘栖,由杭申甲线、杭申乙线出境。 杭申甲线。由塘栖向东经博陆镇东边出余杭县境,再经过桐乡县

崇福、嘉兴市向东北流入江苏省吴江县,在杭州市境内长度49.2l公里。杭申甲线为运河古道,通航能力为拖带船10X60吨级。 杭申乙线。由塘栖向北经邵家村进入德清县,通往上海及长江沿岸各城市。杭申乙线在杭州市境内长度39.78公里,河道宽60―70米,通航高水位4.25米,低水位2.40米,通航能力为拖带船10X100吨级。 2.京杭运河支流 京杭运河干流以西的支流主要有沿山河、余杭塘河、西塘河、良渚港、中塘河、东塘河、郁宅港、獐山港等。 京杭运河干流以东的支流主要有中华桥港、鸭栏港、横泾港、康桥新河、新河(杭钢进水河)、瓜山桥港、登云桥港等。 大运河历史演变 从周至隋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从今淮安到扬州,开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荣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公元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答案

[单选题]3、《尚书?禹贡》所列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以今天行政区划来看,以下()是《禹贡》中梁州的地域范围。 A:今湖南、湖北两省的大部分和江西的西部B:今山西、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C:今四川、重庆及陕西、甘肃及其以西D:今江苏和安徽南部、河南东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参考答案:C [单选题]2、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A:归纳和演绎B: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C: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D:动态和静态参考答案:C [单选题]1、从目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历史地理已逐渐成为一门()。A:交叉学科B: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C:辅助学科D:交叉学科参考答案:B [单选题]4、在历史时期我国的()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 A:长江B:黄河C:珠江D:澜沧江参考答案:B [论述题]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曾发生变化,请简要叙述经济重心变化的过程,并分析经济重心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变化过程: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 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 主要原因::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填空题] 现代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发展关系的学科。参考答案:人类及人类社会;[填空题]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湖泊主要有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参考答案:昭余祁 [填空题]明代时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了治理,其中提出“塞绝筑堤,束水攻沙”策略的人是()。参考答案:潘季驯[填空题]清朝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决口,又重新注入渤海。参考答案:铜瓦厢 [填空题]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决口,由泗水入淮注入黄海,改变了黄河东注渤海的历史。参考答案:李固渡 [填空题]元代后期、明代至清代末(1300-1900)在我国气候变化史上是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寒冷 [填空题]在我国气候变迁史上,仰韶文化时期是我国气候史上的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温暖 [填空题]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近代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参考答案:传统历史地理学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 参考答案:

第四讲 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

第四讲 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 第一节黄河河道变迁及其主要原因 一历史上黄河的重大改道 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 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自战国开始在下游筑堤形成河道。 1 第一次重大改道: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汉书?地理志》河(简称“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可称第一次改道。由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或“王莽河”、“王莽故渎”。 汉志河走向: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 2 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11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造成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69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 王景河走向: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 3 第三次重大改道:1048年(北宋庆历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为第三次重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 北流走向:今濮阳东-清丰东-馆陶东-临清西-故城东-武强东-青县东-静海西-天津西入海。 东流走向:○1京东故道:基本与隋唐同。 ○2横陇故道:自今清丰县东与京东故道分出-南乐东-高唐西-陵县东-乐陵南-沾化北入海。 ○3二股河:今南乐西-莘县西-入西汉大河故道-平原西-陵县北-乐陵南-庆云北-无棣入海。 4 第四次重大改道: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人为决河于今滑县李固渡,大河由泗入淮,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 干流走向:○11128年决口河道(北流):滑县-濮阳南-鄄城西-巨野东-嘉祥东-入泗水-由泗入淮。(4/10) ○21168年(金大定八年)黄河再次决口于李固渡,形成南流:长垣东北-东明南-定陶西-曹县南-砀山北-萧县北-经徐州,于邳县由泗入淮。(6/10)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摘要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 这两者是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 该文论述了信息时代城市交通、居住、工作和游憩四大功能的转变, 并进而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最后讨论了 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 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变革;2 城市增长极的重新思 考;3 注重城市的绿色设计;4 注重非物质的城市规划;5 利用网络技术提 高规划设计水平。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结构 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 历史发展表明,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西方国家如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进入郊区化的过程,但带来了土地的大量闲置、低利用率以及城 市的过度蔓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出现了新城市主义—和地区主义思潮, 用来限制城市的过度蔓延和复苏城市中心区[1,2]。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西方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和研究带 来了新的契机。 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于 2002 年 2 月 12 日公布了全球因特网普及情况 的最新调查结果,全球互联网用户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

网络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深刻影响也成为近二 十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际上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领域、建筑规划领域、城 市地理领域、文化和通讯技术领域等。 在经济社会研究领域,为其代表性人物[3—5];在建筑规划领域,最 有影响[6,7];城市地理领域研究也独具特色[8]。 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相应的新名词, 如连线城市、 电子时代城市、 信息城市、知识城市—、智能城市[9];虚拟城市 1[10]、远程城市[11]、信 息化城市[3]、比特之城[6]、网络城市[12]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起飞阶段[13],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 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国内目前缺乏对网络影响下的城市研究,大多侧重于借鉴国外的研 究成果应用于中国的城市发展[14-17],还没有关于网络对城市空间系统的、 定量化和实证式研究的文章发表。 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学者对于网络的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往往滞后 于网络的发展,很多研究成果不具有时效性。 网络技术发展时间短,很多研究成果还不成熟,并且西方国家与我国 的城市功能结构不同,有些研究不一定适合我国。 因此,本文在分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进 行了探讨。 1.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变迁 信息及其网络已经渗透到城市的交通、 居住、 工作和游憩等各个领域,

[VIP专享]中国历史地理 江河之变

第四章: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 第一节黄河 (一)背景 中华文明摇篮之一,早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发源于青藏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渤海,4000余公里,第二长。(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历史上探讨黄河起源:《元史》表明古人已确定黄河源头所在。 青海→甘肃→(黄河中游段)“几”字形,山西陕西的界河“山陕峡谷“→(黄河下游)河南孟津以下地段。经常改道,除大汾河外无主要支流。地上河(仅此段有此属性)(河南开封塔:砖石结构) (二)有记载黄河重大改道之前 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河南、山西、甘肃。龙山文化(公元前3000年):诞生于山东,兴盛时向西拓展至湖南湖北。 史前时期黄河下游遗址分布图中各文化都有共同的空白处——河北阜新地带、华北平原重要组成部分。河流进入华北平原华北地带后处于漫流状态,没有固定的河道,多股并行或河道迁移不定,洪水期流路更加复杂。洪灾导致人们无法在此处定居。 夏朝:大禹治水:随山浚川:依照水往低处流的原理进行河道疏导,使其入海。 山经大河,禹贡大河 (三)第一次重大改道——由漫流到有了固定河道 春秋时期:人口增多、土地拓展、粮食增多、军队形成,为了拓展疆土,开始修筑河堤。

最早是齐国,修堤作为军事屏障。赵国、燕国仿效修堤。各国对土地的需求使河道向内扩展,最终形成一条河道。 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自战国开始在下游筑堤形成河道。(以河南濮阳为顶点):《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汉志大河 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 (四)第二次重大改道 公元11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造成第二次重大改道。泛滥持续50余年,因为主要经济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带,河北大名是王莽祖坟所在地,王莽迟迟未堵黄河。 公元69年,东汉根基稳定,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 王景河走向: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800年内安流。 (五)第三次重大改道 1048年(北宋庆历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为第三次重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改道程度最高。 北流走向: 今濮阳东-清丰东-馆陶东-临清西-故城东-武强东-青县东-静海西-天津西入海。(开始时逐渐向西移动,直到接近太行山才停止) 东流走向: 1 . 京东故道:基本与隋唐同。 2 . 横陇故道:自今清丰县东与1分出-南乐东-高唐西-陵县东-乐陵南-沾化北入海。

第三章傅立叶变换习题复习过程

第三章傅立叶变换 第一题选择题 1.连续周期信号f (t )的频谱F(w)的特点是 D 。 A 周期连续频谱 B 周期离散频谱 C 非周期连续频谱 D 非周期离散频谱 2.满足抽样定理条件下,抽样信号f s (t)的频谱)(ωj F s 的特点是 (1) (1)周期、连续频谱; (2)周期、离散频谱; (3)连续、非周期频谱; (4)离散、非周期频谱。 3.信号的频谱是周期的连续谱,则该信号在时域中为 D 。 A 连续的周期信号 B 离散的周期信号 C 连续的非周期信号 D 离散的非周期信号 4.信号的频谱是周期的离散谱,则原时间信号为 (2) 。 (1)连续的周期信号 (2)离散的周期信号 (3)连续的非周期信号 (4)离散的非周期信号 5.已知f (t )的频带宽度为Δω,则f (2t -4)的频带宽度为( 1 ) (1)2Δω (2)ω?2 1 (3)2(Δω-4) (4)2(Δω-2) 6.若=)(1ωj F F =)()],([21ωj F t f 则F =-)]24([1t f ( 4 ) (1)ωω41)(21j e j F - (2)ωω41)2 (21j e j F -- (3)ωωj e j F --)(1 (4)ωω21)2 (21j e j F -- 7.信号f (t )=Sa (100t ),其最低取样频率f s 为( 1 ) (1)π100 (2)π 200 (3)100π (4)200 π 8.某周期奇函数,其傅立叶级数中 B 。 A 不含正弦分量 B 不含余弦分量 C 仅有奇次谐波分量 D 仅有偶次谐波分量 9.某周期偶谐函数,其傅立叶级数中 C 。 A 无正弦分量 B 无余弦分量 C 无奇次谐波分量 D 无偶次谐波分量 10.某周期奇谐函数,其傅立叶级数中 C 。 A 无正弦分量 B 无余弦分量 C 仅有基波和奇次谐波分量 D 仅有基波和偶次谐波分量 11.某周期偶函数f(t),其傅立叶级数中 A 。

04、杭州历史地理 隋唐杭州

四、隋唐杭州(余杭郡) 隋唐杭州,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承先启后的转折阶段,而在杭州城市地理环境的变迁方面,尤为明显。如果将杭州城市地理环境的变迁过程和杭州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视为纵横两条轴线,建立一个时空座标系的话,那么,隋唐时期的杭州城市正处于这一时空座标的原点。 1、杭州始置,依山筑城 隋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①此为杭州城市的名称之始。但杭州初治余杭县,第二年“十年(590),移居钱塘城,”即在今吴山东麓鼓楼地的“新城戍”,②十一年(591),“移州于柳浦西,依山筑城”。③在六朝钱唐县治所在聚落的基础上,揭开了杭州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大业三年(607),罢州设郡,杭州更名为馀杭郡。④ 《乾道临安志》卷二引《九域志》载,隋杭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由于史料不详,其具体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当时杭州城的主要城区在今天城区之南的山麓平原,即沿袭六朝钱唐县治所在聚落,当为事实。 在杭州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许多学者对隋代杭州城区范围作了研究,一些学者还绘出了示意地图,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意见相差较大,在没有确切的考古资料佐证之前,进一步的商榷有待来日。(参见图-1-13) 2、隋开运河,南北相连 隋代以前,杭州与中原的交通联系,主要依赖水道,而交通水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即发戍卒“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⑤这是今天杭州市地域内史书记载的第一条人工疏凿水道,其水道路线既今上塘河。⑥这条水道自东北向西南抵宝石山后,沿岸向西绕行,遇逢几股从西湖群山下泻之水而汇聚成交通渡津,即后世所称的耿家埠、茆家埠和赤山埠。⑦所谓的“埠”,即渡津码头。虽然在今天的耿家埠、茆家埠和赤山埠,渡津已经完全消失,但其地名却保留了历史的痕迹。 在西湖早期尚属浅海湾时,在南侧今云居山、吴山北麓,由于顶风逆浪,水道航行往往极其困难,故“凿石以为栈道”,⑧采用人工背纤,以助船航行。水道转过吴山岬角后再折南而下至凤凰山下的柳浦,通浙江。这种状况一直沿续到隋代开通江南运河为止。 大业六年(610)十二月,“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⑨江南运河南终段即为运河杭州段,分为杭城北段与杭城段。杭城北段沿用上塘故道,出东新关,经临平镇、长安镇、石门镇至嘉兴。杭城段则放弃了绕西湖环岸的水道,而疏凿了一条新的从宝石山东麓径直抵吴山东麓的南北向近直线水道,即以后的清湖河(浣纱河即其中一段水道),然后沿原水道南抵柳浦通浙江。⑩ ①《太平寰宇记》卷93。 ②阙维民《六朝钱唐、治设柳浦-六朝钱唐县聚落的地理分布》,《南北朝前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68-377 页。 ③《太平寰宇记》卷93。 ④《隋书》卷31。 ⑤《越绝书》卷2。 ⑥魏嵩山、王文楚《江南运河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 ⑦《武林旧事》卷5,《西湖游览志》卷4。 ⑧程大昌《演繁露.沙河塘》。 ⑨《通鉴》卷181。 ⑩阙维民《论运河杭州段的水道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1期,第171-178页。

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

xx 古代xx 水道变迁 第一节xx 河道变迁及其主要原因 一历史xxxx 的重大改道 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 次,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自战国开始在下游筑堤形成河道。 1 第一次重大改道: 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汉书?地理志》河(简称“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可称第一次改道。由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或“王莽河”、“王莽故渎”。汉志河走向: 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 2 第二次重大改道: 公元11 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造成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69 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王景河走向: 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 3 第三次重大改道:1048 年(北宋庆历8 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为第三次重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 xx 走向: 今濮阳东-清丰东-馆陶东-临清西-故城东-武强东-青县东-静海西-天津西入海。 东流走向: ①xx 故道: 基本与隋唐同。 ②横陇故道:

自今清丰县东与京东故道分出-南乐东-高唐西-陵县东-乐陵南-沾化北入海。 ③二股xx: 今南乐西-莘县西-入西汉大河故道-平原西-陵县北-乐陵南-庆云北-无棣入海。 4 第四次重大改道:1128 年(南宋建炎二年)人为决河于今滑县李固渡,大河由泗入淮,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 干流走向: ①1128 年决口河道(xx): 滑县-濮阳南-鄄城西-巨野东-嘉祥东-入泗水-由泗入淮。() ②1168 年(金大定八年)黄河再次决口于李固渡,形成南流: 长垣东北-东明南-定陶西-曹县南-砀山北-萧县北-经徐州,于邳县由泗入淮。() ③1180 年(金大定二十年)河决卫州,东南经延津北-封丘南-兰考北-睢县南-商丘南-砀山北-经徐州由泗入淮。 5 第五次重大改道:1232 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构成黄河第五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主要如下:1 夺濉入淮。2 夺涡入淮。3夺汴入淮。4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宋汴河一线,至此夺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已经到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1351 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这就是“贾鲁河”。 xx 走向: 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砀山西-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 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明中叶以后多股并存,其中主要有① 夺颍入淮(大黄河)。② 贾鲁河(小黄河)。③ 夺涡入淮。④ 夺濉入淮。⑤ 由曹县、沛县入运河。⑥ 曹县、鱼台入运河。

论述家庭功能的演变

家庭功能的演变 家庭功能指的是家庭人们生活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活动范围。在传统家庭中,家庭承载着多种功能:社会化功能、情感和陪伴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家庭原有的功能开始淡化。 一、社会化功能开始淡化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家庭都已不再是有效的社会化主体,父母很少经过明确的训练来对孩子进行社会化。像许多孩子一样,我的爸爸妈妈白天在外工作,没时间照顾我,从我刚学会走路和说话时,他们就把我送到幼儿园,在那里接受教育。我一整天都在学校生活,到了晚上,他们才把我接回家去。由此可见,今天的社会化越来越成为学校专业性服务,以及其他机构的责任。 二、情感和陪伴功能淡化 现代社会人们很少有机会从家庭中直接获得友谊和支持。在我上初中时去了县中读书,和父母分开居住,很少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偶尔星期天才能回家彼此见面。而我更多的是和同学生活在一起。这样,我们的感情大多数来自同学和朋友。也因此,我比较看重来自同学或朋友的友谊和支持。 三、经济功能也在淡化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的各项消费和支出是依靠家庭自己生产来提供,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化生产取代农业手工业生产,人们从家庭中走出来。家庭的主要经济行为也从生产转为了消费。例如:购买房子、汽车等。现在妻子在经济来源上也已经不再依赖丈夫的支持,她们的经济收入几乎和丈夫一样,甚至比丈夫的收入还要多。像我妈妈她就不愿意整天呆在家里做一个家庭主妇,她自己也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还比较稳定,走上了职业化道路。四、生育功能的演变 《被激怒的女人》影片中:“女人就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工具,别的什么也不是”在 传统社会中,大多数的家庭是为了传宗接代组建家庭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生 育功能演变为因为爱情而组建家庭,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也大大增加。 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小生产的生活方式已经为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方式所取代,绝大 多数家庭不再是组织生产的单位,因此家庭的生产功能已经丧失了其基础之根本。伴随 着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并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核心功能的改变是不可避免 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变化也正标志着家庭制度的变迁,由于当社会发生变迁时,家庭 功能相对来说是先随之变化的。可以发现,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许 多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生产等也在发生变化。

家庭的功能及变迁

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一、家庭的功能 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因国家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异。家庭作为个体与社会的结合点,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家庭成员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各个层次的最基本的需要。家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保持家庭的完整性,满足家庭及其成员的需要,实现社会对家庭的期望等方面。所有家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以满足个体需求、维护家庭和符合社会的期望。一般来说家庭功能有:生物功能,经济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修养和精神满足等。 生物功能。家庭的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育两个方面。性行为是人的本能,但它的满足方式却是社会性的。家庭的成立是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之上,从而为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生育单位,种族繁衍的保证,在一般家庭生育子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它是家庭功能的经济基础,包括家庭的各种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财等。 抚养和赡养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供养;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供养和匡助。赡养则指子女对年迈父母的供养和照顾。家庭的抚养和赡养功能是人类和社会延续的保证。 教育功能。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教育,其中前者最为重要。 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融于群体中的过程。社会化始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它是一个小群体,在这里群体成员享有很多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孩子从家庭成员中学会语言、社会行为和技巧、对准确和错误的理解等等;从而能适应社会。 休息和精神的满足。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作为工作之外人们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发挥着休息和满足家庭成员精神满足的更能。家庭必需满足成员的感情需求,以维持家庭的整体性。对于每个家庭成员而言,各种心理立场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感情的激起与发泄、品德和情操的锤炼、爱的培植和表现以及精神的安慰和寄托都离不开家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