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04、杭州历史地理 隋唐杭州

04、杭州历史地理 隋唐杭州

04、杭州历史地理 隋唐杭州
04、杭州历史地理 隋唐杭州

四、隋唐杭州(余杭郡)

隋唐杭州,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承先启后的转折阶段,而在杭州城市地理环境的变迁方面,尤为明显。如果将杭州城市地理环境的变迁过程和杭州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视为纵横两条轴线,建立一个时空座标系的话,那么,隋唐时期的杭州城市正处于这一时空座标的原点。

1、杭州始置,依山筑城

隋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①此为杭州城市的名称之始。但杭州初治余杭县,第二年“十年(590),移居钱塘城,”即在今吴山东麓鼓楼地的“新城戍”,②十一年(591),“移州于柳浦西,依山筑城”。③在六朝钱唐县治所在聚落的基础上,揭开了杭州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大业三年(607),罢州设郡,杭州更名为馀杭郡。④

《乾道临安志》卷二引《九域志》载,隋杭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由于史料不详,其具体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当时杭州城的主要城区在今天城区之南的山麓平原,即沿袭六朝钱唐县治所在聚落,当为事实。

在杭州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许多学者对隋代杭州城区范围作了研究,一些学者还绘出了示意地图,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意见相差较大,在没有确切的考古资料佐证之前,进一步的商榷有待来日。(参见图-1-13)

2、隋开运河,南北相连

隋代以前,杭州与中原的交通联系,主要依赖水道,而交通水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即发戍卒“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⑤这是今天杭州市地域内史书记载的第一条人工疏凿水道,其水道路线既今上塘河。⑥这条水道自东北向西南抵宝石山后,沿岸向西绕行,遇逢几股从西湖群山下泻之水而汇聚成交通渡津,即后世所称的耿家埠、茆家埠和赤山埠。⑦所谓的“埠”,即渡津码头。虽然在今天的耿家埠、茆家埠和赤山埠,渡津已经完全消失,但其地名却保留了历史的痕迹。

在西湖早期尚属浅海湾时,在南侧今云居山、吴山北麓,由于顶风逆浪,水道航行往往极其困难,故“凿石以为栈道”,⑧采用人工背纤,以助船航行。水道转过吴山岬角后再折南而下至凤凰山下的柳浦,通浙江。这种状况一直沿续到隋代开通江南运河为止。

大业六年(610)十二月,“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⑨江南运河南终段即为运河杭州段,分为杭城北段与杭城段。杭城北段沿用上塘故道,出东新关,经临平镇、长安镇、石门镇至嘉兴。杭城段则放弃了绕西湖环岸的水道,而疏凿了一条新的从宝石山东麓径直抵吴山东麓的南北向近直线水道,即以后的清湖河(浣纱河即其中一段水道),然后沿原水道南抵柳浦通浙江。⑩

①《太平寰宇记》卷93。

②阙维民《六朝钱唐、治设柳浦-六朝钱唐县聚落的地理分布》,《南北朝前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68-377

页。

③《太平寰宇记》卷93。

④《隋书》卷31。

⑤《越绝书》卷2。

⑥魏嵩山、王文楚《江南运河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

⑦《武林旧事》卷5,《西湖游览志》卷4。

⑧程大昌《演繁露.沙河塘》。

⑨《通鉴》卷181。

⑩阙维民《论运河杭州段的水道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1期,第171-178页。

1984年,薛家柱撰文认为:运河与钱塘江自古千余年不相通①,在当时影响较大,但这一观点与史实不符,因为运河与钱塘江至少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沟通,隋代的江南运河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水道基础上疏凿的。而运河在龙山闸与钱塘江直至20世纪60年代仍然相通。②

1985年,傅崇兰撰著认为:隋杭州“城址的选择与运河无关”③,笔者对此不敢认同,因为这一观点完全忽略了柳浦在杭州城市发展历史上作为重要交通要津的关键作用,忽略了柳浦从一处交通要津发展成为杭州治地、乃至后世南宋京城国都的整个历史过程。

隋代疏凿的新运河水道(即清湖河)的河堤,在不经意之中,已经成了正在自然形成中的西湖的一条防海潮大堤,人为地加速了西湖的形成过程。同时,正是这条隋代运河大堤,使杭州城市南北分隔的宝石山东麓聚落与吴山东南麓聚落逐渐相连,杭州城区因此逐渐扩大,开始出现向北拓展的潜在趋势。

3、州傍青山,县枕湖滨

唐初武德元年(618),“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④武德四年(621),“置杭州”;⑤天宝元年(742),“天下诸州改为郡,刺史改为太守”,⑥杭州遂改称馀杭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杭州”⑦。在有唐一代的289年内,杭州称馀杭郡的时间仅19年,其余270年均称为杭州。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一律称作杭州。

唐代杭州,在唐代开国之初,袭隋馀杭郡辖七县,至武德四年(621)平李子通置杭州辖钱塘、富阳和馀杭三县后,⑧其州境地域,除分别于武德七年(624)和武德八年(625)并入盐官、于潜两县⑨地域外,此后的新城、紫溪、武隆(唐山)和临安四县,均在武德八年(625)?的杭州地域内折置或省并,因此,境域范围基本没有变化。

唐代杭州治钱塘县,故唐代杭州城区即钱塘县城。但杭州州治与钱塘县治并非一地。唐杭州州治,“在凤凰山之右”,⑩即沿袭隋代杭州州治,其地东临浙江、依傍青山,唐诗“郡郭绕江 ,人家近白云,”11即述其景。

钱塘县治曾几经迁徙。贞观六年(632)之前,在州治之南,其地约在今闸口一带。贞观六年,移治钱塘门内教场地,即今杭州都锦生织锦厂一带。因钱塘县迁治濒西湖,杭州袭治隋柳浦山麓,故唐诗有“州傍青山县枕湖”12和“州青县白 河 ”13之句。此后,钱塘县一度移治“新城戌”,即今吴山东麓的鼓楼之地。开元二十一年(733),又移县治到“州治郭下”,即凤凰山东麓柳浦之西,与州治为一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复还旧所”,重新移回到钱塘门内教场地。14

凤凰山东麓江干的柳浦,至唐代称为“樟亭”,如唐诗有“富阳山底樟亭畔,立马停舟

①薛家柱《大运河通向钱塘江》,《新观察》1984年,第4期。

②阙维民《并非“江河第一吻”——运河钱塘江自古沟通》,《地理知识》1989年,第8期,第8页。又阙维民《怎说“千年各

不相通”?》,杭州日报总编辑办公室《业务建设》1986年12月15日。

③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98页。

④《旧唐书》卷1。

⑤《旧唐书》卷40。

⑥《旧唐书》卷9。

⑦《旧唐书》卷40。

⑧《旧唐书》卷40

⑨《新唐书》卷41。

⑩《淳 临安志》卷5。注:南宋时,临安城的方位为“左西右东”,与传统的“左东右西”相反,参见阙维民《杭州城廓的修筑与城区的历史演变》,《浙江学刊》,1989年第6期,第112-114页。

11顾非熊《经杭州》,《全唐诗》卷509。

12白居易《余杭形胜》,《全唐诗》卷443。

13章孝标《赠杭州严刺史君》,《全唐诗》卷506。

14阙维民《路溢新城市,农开旧废田-唐代杭州的地理环境及其变迁》,《隋唐名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7-65页;阙维民《六朝钱唐、治设柳浦-六朝钱唐县聚落的地理分布》,《南北朝前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68-377页。

飞酒盂”,①“雷是樟亭浪,苕为界石钱”②等句;又作“梓亭”、“障楼”,如孟浩然有《与杭州薛司户登梓楼作》③和《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④诗;还有“樟台”一名,如有“樟台忽已隐,界峰莫见 ”⑤句。唐代在樟亭设有驿站,接待过往官客,故白居易有《宿樟亭驿》诗:“夜半樟亭驿,愁人起望乡。月明何所见,潮水白茫茫”。⑥樟亭的名称来历,倪 云:“龙山而下,江名柳浦,舶航以渡。航桁,通称以樟木,得名矣”。⑦航桁,即札绑于船两侧的大木,用以加强船身的平稳,以抵御浙江潮浪的颠簸,因而通称这种航桁为樟木,而经常停泊船只的柳浦也随之称为樟亭。唐代樟亭已相当繁荣,还吸引了外国胡商。

经过六朝至唐近500年的经营建设,杭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水牵卉服,陆控山夷”⑧的优越交通地理位置,开始显现出它的重要经济意义。此所谓“南派巨流,走闽禺瓯越之宾货”;⑨“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⑩因此杜牧说:“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11

4、开河泄潮,凿井筑堤

唐代杭州的地位因经济的繁荣而渐重,唐代杭州的城区地域则因人口的骤增而迅速拓展。杭州城区的拓展,是人们对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改造而取得的。杭州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水害,因此,唐代杭州环境的改造和城区的拓展,主要体现在水利建设方面。

首先是开沙河,以泄潮水。唐景龙四年(710),杭州“沙岸北涨,地渐平坦,桑麻植焉,州司马李 始开沙河,水陆成焉”。12咸通二年(816),刺史崔彦曾开沙河塘,13“河有三:曰外沙、中沙、里沙”。14此三沙河,均在隋代运河杭城段(即清湖河)之东,依次为后世命名的茆山河(外沙)、盐桥河(中沙)、市河(里沙)。茆山河至南宋时因人口增多,用地紧张而湮没于民居,其地在今新华路-马市街-佑圣观路一线,因此,唐代杭州城区的东界不越此线。

其次,由于在隋代运河清湖河沿线的居民聚落日渐密集,解决居民生活饮用水成了当时迫在眉睫的城市问题。唐德宗建中年间(约784),刺史李泌“引湖水入城,为六井以利民”。15此六井均在清湖河之西沿钱塘湖(即西湖)一带,也是唐代钱塘县治移治、并最后定于此地的旁证。所谓六井之“井”,实为通过暗渠引入城内居民区的水池。

第三是筑堤。杭州依山濒江傍湖,东有涌潮之患,西有漫水之虞,整个唐代发生在杭州的特大水灾,据不完全的文献记载统计,就达十几次,16每当“海水翻潮,飘荡州郭”17之际,就出现“西湖潮信满,岛屿入中流”18的情景。故筑浙江大堤与钱塘湖堤成为保护唐代

①白居易《醉送李协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全唐诗》卷443。

②沈仲昌《状江南》,《全唐诗》卷370。

③《文苑英华》卷312。

④《全唐诗》卷160。

⑤陶翰《乘潮至渔浦作》,《全唐诗》卷146。

⑥《全唐诗》卷436。

⑦《神州古史考》。

⑧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文苑英华》卷800。

⑨沈亚之《杭州场壁记》,《全唐文》卷736。

⑩罗隐《杭州罗城记》,《文苑英华》卷811。

11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全唐文》卷753。

12潘洞《浙江论》,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卷四“沙河塘”引,《说郛》涵芬楼本,卷57;又郎瑛《七修类稿》,乾隆四年耕烟草堂木刻本,卷3。

13《新唐书》卷41。

14《舆地纪胜》道光29年,盈斋本,卷2“两浙西路临安府”。

15周淙,乾道《临安志》卷3。

16阙维民《路溢新城市,农开旧废田--唐代杭州的地理环境及其变迁》,《隋唐名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7-65页。

17《旧唐书》卷37。

18未名氏《酬皇甫冉西陵渡见寄》,《文苑英华》卷244。

杭州城市的两件势在必行的举措。遂有杜牧“诏与钱二千万,筑(浙江)长堤以为数十年计”;

①又有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筑钱塘堤,在原清湖河堤的基础上,“加高数尺”,②其堤的一部分在今圣塘路至武林门一线,后世称“白公堤”,“与白沙堤绝不相涉”。③经过一段时期的建设,唐代杭州的城区得到拓展,其情形真可谓“路溢新城市,农开旧废田”。④从“鱼盐聚为市,烟花起成村”⑤的江干至城北鱼米之市的江涨桥、湖墅一带,南北两集市,运河水路相距二十里,船舶停泊,密集两岸,绵延不断,岸上街道两侧店家林立,十分繁荣,“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⑥即为当时杭州城市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在唐代杭州城区向北拓展的同时,由于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以及城内运河水系的水源供给等因素,钱塘湖就从一个自然的泻湖最后变成了人工湖。这就是何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湖泊,如临平湖、鉴湖等,大多湮废,而钱塘湖独存的重要原因。杭州城区既然已扩展到湖的东部,西湖在城市西边,遂有西湖之名,白居易的“欲将此意凭回擢,报与西湖风月知”⑦诗句,最早提出了“西湖”这一名称。西湖的人为改造,最初当然主要是为了解决居民生活饮用水、运河水源以及农田灌溉等目的。但这项对杭州自然环境的改造工程,由于唐代白居易等诸多诗人以及后历代文人,将大量脍炙人口的赞颂诗文,撒遍了西湖湖山的每一处景致,日后竟使西湖名声远扬海内外,成为杭州城市的代名词。自此,西湖的疏浚与治理就成为日后杭州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骈樯廿里,开肆三万

唐代杭州的经济,至唐中后期已经相当繁荣。其繁荣的背景是整个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同时也成为江南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宝十四年(755)至广德元年(763)发生的安史之乱,使此方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⑧而江南地区则相对安定,大量北方人纷纷趋江南避难,从而在客观上给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致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增长,甚至北方的生活必需品多仰仗江南,故有“天宝之后,中原释来。辇越而衣、漕是而食”⑨之说。江南地区也因而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源地,所谓“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⑩而江南浙西地区尤重,乃左右“国之盈虚”11之地,繁荣的商贸经济在这一地区也孕育了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杭州则是其中之一。

唐代杭州的经济繁荣建立在物产丰饶的基础之上,据唐代诗代诗文资料,当时杭州的物产即有:

谷属:稻12;

蔬瓜属:木瓜13、笋14、藕15;

果属:萍16、桔17、柿、梨18、莲①、蕉②、石榴③、薜荔④、桃、樱桃⑤;

①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全唐文》卷753。

②白居易《钱塘湖石记》,《全唐文》卷676。

③傅王露《西湖志》卷7。

④元稹《代杭民答乐天》,《全唐诗》卷410。

⑤白居易《东楼南望八韵》,《全唐诗》卷443。

⑥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文苑英华》卷800。

⑦白居易《杭州回舫》,《全唐诗》卷446。

⑧《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

⑨吕温《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神道碑》,《全唐文》卷630。

⑩韩愈《送陆歙州诗序》,《全唐文》卷555。

11李观《浙西观察判官厅壁记》,《文苑英华》卷803。

12白居易《春题湖上》:“碧毯线头抽早稻。”《全唐诗》卷446。

13《新唐书》卷41《杭州土贡》。

14张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迸笋斜穿鸣。”《全唐诗》卷511。

15白居易《西湖留别》:“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全唐诗》卷446。

16顾非熊《送杭州姚员外》“还应咏白萍,”《全唐诗卷》卷509。

17《新唐书》卷41《杭州土贡》。

18白居易《杭州春望》:“红袖织绫夸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青旗沽酒趁梨花(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全唐诗》卷443。注:此处“柿蒂”是指织绵上的花样,“梨花”是指季节,但均以现实物产为基础。

花属:甘棠⑥、石榴花⑦、梨花⑧、梅⑨、荷花⑩、栀子11、桃花12、兰13、菊14;

草属:芦15、苔16、露草17、蔓草18、萍19、葛20;

药属:姜、牛膝、芑21、黄连22;

木属:杨、柳23、枫24、松25、桂26、竹27、棕榈28、梧桐29、桑30、檀31、桐32、藤33;

属:麻34;

羽属:鹗35、鹤36、海雁37、雁38、沙鸥39、鹭40、莺、燕41;

鳞属:鲟42;

龟甲属:蟹43、龟44、凫45;

曾属:猕猴46、马47、鼠48、猿49;

虫属:蝉50、蟋蟀51、寒蛩52、蛇、蝴蝶53;

①贾岛《送姚杭州》:“莲叶吹摇旗,”《全唐诗》572。

②朱庆余《杭州庐缘事山序》:“隔竹见红蕉”,《全唐诗》514。

③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全唐诗》卷443。

④张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 枸居上院,薜荔府层阶。”《全唐诗》卷511。

⑤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桃花昨夜撩乱开,”“满庭新种樱桃树”,《全唐诗》卷114。

⑥白居易《剔州民》:“甘棠无一树”,《全唐树》卷446。

⑦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全唐诗》卷443。

⑧白居易《杭州春望》:“青旗沽酒趁梨花(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全唐诗》卷443。

⑨白居易《留题天竺灵隐两寺》:“林香雨落梅”,《全唐诗》卷446。

⑩白居易《余杭形胜》,“遂部荷花三十里,拂成松树一千株。”《全唐诗》卷443。

11翰雄《送王少府归杭州》:“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全唐诗》卷245。

12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桃花昨夜撩乱开”,《全唐诗》卷114。

13许浑《游钱塘青山李隐居西斋》:“兰叶露光秋月上”,《全唐诗》卷533。

14朱庆余《杭州庐缘事山序》:“傍城余菊在”,《全唐诗》514。

15许浑《游钱塘青山李隐居西斋》:“芦花风起夜潮来”,《全唐诗》卷533。

16姚合《杭州官舍即事》:“苔藓疏尘鱼”。《全唐诗》卷500。

17马戴《浙江夜宿》:“露草满汀洲”。《全唐诗》卷595。

18权德舆《苏小小墓》:“蔓草映寒水”,《全唐诗》卷326。

19朱庆余《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萍岸新淘见碧霄”,《全唐诗》卷514。

20翰雄《送王少府归杭州》:“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全唐诗》卷245。

21《新唐书》卷41《杭州土贡》。

22《元和郡县志》卷25:杭州开元贡:黄藤纸、桔、黄连、绯绫、纹纱;赋?布。

23戴叔伦《江干》:“杨柳牵愁思。”《全唐诗》卷273。

24元稹《去杭州(送王师范)》:“时寻沙尾枫林夕。”《全唐诗》卷421。

25白居易《余杭形胜》,“遂部荷花三十里,拂成松树一千株。”《全唐诗》卷443。

26白居易《留题天竺灵隐两寺》:“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全唐诗》卷446。

27朱庆余《杭州庐缘事山序》:“隔竹见红蕉”,《全唐诗》514。

28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棕榈叶战水风凉。”《全唐诗》卷443。

29姚合《杭州官舍即事》:“梧桐出雨声”,《全唐诗》卷500。

30《演繁露续集》卷4:“沙河塘”:“沙岸此涨,地渐平坦,桑麻植焉……。”

31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追思为诗二首》:“世人遥礼工檀林。”《全唐诗》卷481。

32张 《秋夜宿灵隐寺师上人》:“风枝戛井桐。”《全唐诗》卷510。

33白居易《西湖留别》:“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全唐诗》卷446。

34《演繁露续集》卷4:“沙河塘”:“沙岸此涨,地渐平坦,桑麻植焉……。”

35方干《上杭州杜中丞》:“一鹗那栖众鸟群,”《全唐诗》卷650。

36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鹤从楼处挂猕猴”,《全唐诗》卷574。

37张 《杭州晚眺》:“云横海雁天风夕”,《全唐诗外编·补逸》卷9。

38陈陶《钱塘对酒曲》:“风天雁悲西陵愁”,《全唐诗》卷745。

39白居易《答微之见寄》,“拍水沙鸥湿翅低”。《全唐诗》卷446。

40白居易《孤山寺遇雨》:“水鹭双飞起”《全唐诗》卷443。

4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全唐诗》卷443。

42沈仲昌《状江南》:“鲟鼻大如船”,《全唐诗》卷370。

43白居易《重题别东楼》:“春雨星攒寻蟹头。”《全唐诗》卷446。

44李峤《为杭州刺史崔元将献缘毛龟表(武后)》,《文苑英华》卷612。

45刘孝绰《渡浙江》:“飞樟若惊凫。”《文苑英华》卷162。

46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鹤从楼处挂猕猴”。《全唐诗》卷574;贯休《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月树猕猴睡”。《全唐诗》卷832。

47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春城白项马”,《全唐诗》卷114。

48张 《题灵隐寺》:“到藤闻鼠乱”。《全唐诗外编·补逸》卷9。

49陶翰《宿天竺寺》:“夜来猿鸟静”。《全唐诗》卷146。

50姚合《杭州郡斋南亭》:“惊蝉出树飞”。《全唐诗》卷500。

51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人在定中闻蟋蟀”,《全唐诗》卷574。

52李郢《宿杭州虚白亭》:“寒蛩唧唧树苍苍。”《全唐诗》卷590。

53陈陶《钱塘对酒曲》:“古岳愁蛇待恩泽”,“十二玉楼蝴蝶飞”。《全唐诗》卷745。

货属:盐①、纸、白编绫、绯绫②、酒③、帽、衣④。

唐代杭州的经济繁荣也有赖于“水牵卉服,陆控山夷”,⑤“襟带溪湖,接连江海”⑥的交通水道。沿隋代疏凿的江南运河往北,“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⑦可直抵湖州、苏州和常州,杭州至常州的水路,故当时记为三百里。舟路还可直抵唐东都洛阳,李翱在《来南录》中,就详细地记载了他元和四年初从洛阳启程至杭州的沿途泊宿地点:东都洛阳——陈留——润州——常州——苏州——松江——杭州。自柳浦渡向南渡江至西陵渡(今滨江区西兴镇),可通浙东运河与宁绍平原相连。沿浙江上溯,可抵富阳、桐庐、建德、金华等地,凡曾走过此水路的唐代诗人,多诗兴大发,诵诗赋词,这在诵及浙江杭州的唐诗中,即可随手拈例。浙江东通大海,故杭州不仅与我国沿海一带有商贸交通往来。即所谓“南派巨流,走闽禺欧越之宝货,”⑧还与海外胡商有商贸往来。由于浙江潮水汹涌,入海河口水下沙州多变,因此,胡商均换乘内河舟船由宁波入内河,经浙东运河至西陵渡江抵杭。宋人姚宽就曾提及宋代以前的“海商船舶畏避沙 ,不由大江,惟泛余姚小江易舟而浮运河,达于杭越矣。”⑨由此可知,至少宋以前的五代,海船已难抵杭州,那么明正德年间在泛洋湖(今朝晖新村地)挖掘出的一艘规制甚异的海船,⑩必为唐或唐以前之物,也可知杭州通海路在唐或唐以前就已开始,并且由海船直接出入。谭其骧先生据社甫《解闷十二首》中“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之句认为:“由此可见唐代西陵之所以时有商胡踪迹,其目的亦必在杭州。”11肯定了杭州与海外通商关系的存在。

一座商贸城市的经济商业化程度,可以用从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唐代杭州的人口,据现有文献,有五种数据:

贞观十三年(639),户30571,口153720;12

开元年间(713-741),户84252;13

天宝元年(742),户86258,口585963;14

贞元年间(785-804),户86454,口578095;15

元和年间(806-820),户51276。16

但以上五种户、口数均包括所属各县人口。杭州城区的人口,杜牧在《上宰相求杭州启》中说:“杭州户十万”,17其中从商开店铺者,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说:“开肆三万室。”18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由这两个数据得出唐代杭州的从商人口占总人口的30%,但其比例之高是不容置疑的,后世杭谚亦有“十农五商”19之说,足见唐代杭州城市经济的商业化程度之高。

杭州城市经济商业化不仅程度高,而且已形成南北两大各具特色的商贸集市。城南江干一带,“鱼盐聚为市、烟花起成村。”20城北江涨桥湖墅一带,则“通商旅之宝货”①南北

①白居易《东楼南望八韵》:“鱼盐聚为市”。《全唐诗》卷443。

②《新唐书》卷41《杭州土贡》。

③白居易《杭州春望》:“青旗沽酒趁梨花”《全唐诗》卷443。

④白居易《湖亭晚归》:“松雨飘藤帽,江风透葛衣。”《全唐诗》卷443。

⑤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文苑英华》卷800。

⑥钱 《建广润龙王庙碑》,《全唐文》卷130。

⑦白居易《想东游五十?(并序)》“自常及杭凡三百里”《白氏长庆集》卷27。

⑧沈亚之《杭州场壁记》,《全唐文》卷734。

⑨(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

⑩嘉靖《仁和县志》卷13。

11谭其骧《长水集·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20页。

12《旧唐书》卷40。

13《元和郡县志》卷25。

14《旧唐书》卷40。

15《通典》卷182。

16《元和郡县志》卷25。

17《文苑英华》卷660。

18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文苑英华》卷800。

19民国《杭州府志》卷6。

20白居易《东楼南望八韵》《全唐诗》卷443。

两集市,运河水路相距二十里,船舟停泊两岸,互相毗邻,并列两行,故谓之“骈穑二十里。”②

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通常与其税收成正比。杜牧《上宰相求杭州启》说:“税钱五十万。”③又沈亚之《杭州场壁记》载:“国家始以输边储塞,不足于用,遂以盐铁榷估为助,使吏曹计其入。于郡县近利之地,得为院场之署,以差高下之等。顾杭州虽一场耳,然时南派巨流,走闽禺欧越之宝货,而盐鱼大贾所来交会,每岁官入三十六万千计。”④赞赏杭州地虽不大,但经济地理位置重要、上交税收不少。

封建经济的繁荣,必然会带来少数人生活上的奢侈化,即使居屋和脚船也要讲究,“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⑤就是唐代杭州这一史实的真实写照。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必然要求有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唐代杭州,每逢秋八月十八,杭城人都要到浙江观“弄潮”,⑥真可谓“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⑦直至1946年秋还有记载:吴山上仍然有上万人前来观潮,⑧由于江道的变迁,浙江潮的最佳观望处今已渐外移至盐官。杭州西湖的旅游业也始于唐,尤其是白居易刺杭期间,他几乎遍游湖山,同时也遍咏湖山之景,从此,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前来的远近游览者,也由此发展了杭州的旅游经济,以至使西湖成为今天驰名中外崐的世界级风景旅游区。

“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⑨唐代杭州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在江南城市中的地位显得格外突出,为五代吴越定都杭州和南宋定都临安府(杭州)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6、杭州别名,唐诗添彩

描述杭州暨西湖山水的唐诗,为杭州西湖的扬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吟诵浙江暨杭州山水的唐诗是浙江暨杭州开发旅游事业的历史文化宝藏,可喜的是,近年来有关浙江暨杭州山水的唐诗不断地被发掘和利用,并掀起了浙东唐诗之路的旅游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曾经游历过杭州,一些诗人本人就是杭州的官吏,最著名者当属白居易,此外有姚合、元稹、刘长卿、牟融、顾非熊、李频、丁仙芝、贯休、陈陶、张籍、方干、徐凝、贾岛、李绅、戴叔伦、朱庆余、权德舆、马戴、许浑、翰雄、张 、罗隐、刘孝绰、李峤、章孝标等几十名唐代诗人。唐代诗圣李白也曾到过杭州,开元二十四年(736)至天宝三年(744),李白正值壮年,时其侄李良任杭州剌史,⑩遂南下游杭州览越胜,并留下多首诗,记载了他游览杭州、越州的经历。最近有学者声称:唐代诗人李白未曾到过杭州。11不知出此论者是否读到过李白的《与从侄杭州剌史良游天竺寺》12这首诗?

杭州有许多历史旧称和别名,今天我们所知的杭州别名大多是南宋以来的一些行政建置名称,如临安、行在、京师、京城、京华、杭城、杭省、杭县、钱江、仁和等地名。而在唐代时的历史环境下,诗人们在吟颂杭州山水风物时,经意或不经意地命名了许多杭州

①罗隐《杭州罗城记》,《文苑英华》卷811。

②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文苑英华》卷800。

③《文苑英华》卷660。

④沈亚之《杭州场壁记》,《全唐文》卷734。

⑤白居易《答客问杭州》,《全唐诗》卷447。

⑥《元和郡县志》卷25。

⑦徐凝《看潮》,《文苑英华》卷162。

⑧万里云《紫阳山顶吴山麓,万人冒雨空候潮》,《浙江日报》,1946年9月14日。

⑨白居易《答微之夸越州宅》,《全唐诗》卷446。

⑩阙维民《敷德政,泽黎民—唐代杭州剌史名录》,《隋唐名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06-221年。

11吴熊和《序》(邹志芳《浙东唐诗之路》),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12李白《与从侄杭州剌史良游天竺寺》,《唐诗》卷179。

别名,除极少部分外,大多数都是今天所不常见的。虽然多数唐诗中的杭州别名已经成为历史地名,但它所折射出来的历史光彩仍然能给今天的杭州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现辑录如下:

反映建置沿革、以专名或建置通名作杭州别名的有:

(1)越地,如“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①

(2)秦城,如“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②

(3)馀杭,如“十千兑得余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③

(4)杭城,如“杭城隔岁转苏台,还拥前时五马回。”④

(5)杭坛,如“皇恩特许拜杭坛,欲谢旌旄去就难。”⑤

(6)浙郡,如“浙郡悬旌远,长安谕日遥。”⑥

(7)钱塘,如“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⑦

(8)吴都,如“吴都地窄兵师广,罗刹名高海众狞。”⑧

(9)钱城,如“为报龙神并水府,钱塘且借作钱城。”⑨

以行政建置通名作为杭州别名有:

(10)郡城,如“四郊远火烧烟月,一道惊波撼郡城。”⑩

(11)城郡,如“唯向城郡中,题诗十余首。”11

反映地理方位的杭州别名有:

(12)远镇,如:“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12因唐代杭州远离京都长安,故有此名。

(13)南省,如“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13相对于中原和苏州,杭州为南,故有此名,又有:

(14)南州,如“南州彩凤为君生,古狱愁蛇待恩泽。”14

(15)南城,如“昨卧南城月,今行北境春。”15

(16)西州,如“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16相对于越州,杭州位于西部,故有此名。

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杭州别名有:

(17)山城,如“三载卧山城,闲知节物情。”17唐杭州袭隋杭州治柳浦,依凤凰山,故有此名。

(18)江国,如“谁谓江国永,故人感在兹。”18唐杭州城滨浙江北岸,故有此名,又有:

①张籍《酬杭州市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全唐诗》卷385。

②白居易《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通夕,因题卷后,封寄微之》,卷446。

③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卷114。

④白居易《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卷447。

⑤姚合《牧杭州谢李太尉德裕》,卷510。

⑥元稹《醉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之作》,卷410。

⑦徐凝《观浙江涛》,卷474。

⑧钱氏《筑塘》,《全唐诗外编·编补遗》卷16。注:钱氏吴越国虽属五代,但全唐诗将钱氏诗作补遗进全唐诗外编,权且照录。

⑨钱氏《筑塘》,《全唐诗外编·编补遗》卷16。

⑩方干《叙钱塘异胜》,卷651。

11白居易《三年为刺史》,卷431。

12张籍《酬杭州市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全唐诗》卷385。

13白居易《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通夕,因题卷后,封寄微之》,卷446。

14陈陶《钱塘对酒曲》,卷745。

15白居易《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鄙怀,兼寄三相公》,卷447。注:唐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出为杭州刺史,任三年,旋为苏州刺史。

16白居易《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卷446。注:微之,系元稹字。白居易守杭时,元稹为越州刺史,两人诗来辞往,亲密无间。

17白居易《病中书事》,卷446。

18崔国辅《杭州北部戴氏荷池送侯愉》,卷119。

(19)江城,如“莫叹江城一掾卑,沧州未是阻心期。”①

(20)江郡,如“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②

(21)江村,如“江村摇落暂逢秋,况是闻君独还游。”③

(22)江上郡,如“浙江江上郡,杨柳到时春。”④

(23)江州,如“西江流水到江州,闻道分成九道流。”⑤

杭州以西湖出名,故有以湖、湖山寺代名者:

(24)西湖,如“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⑥

(25)湖山寺,如“白衣游帝乡,已得事空王。却返湖山寺,高禅水月房。”⑦

具有其它意义的杭州别名:

(26)灵府,如“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⑧

(27)春城,如“十千兄兑得余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⑨

(28)专城,如“何言左迁去,尚获专城居。”⑩

(29)战城,如“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11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唐代杭州地图,但有一首唐诗反映了唐代杭州存在过有诗相配的绘画图,如白居易守杭时,曾给唐代京都好友张籍寄去一幅《郡楼登望画图》,并配以诗。此画详细内容不能贸然揣测,然而欣赏张籍的回赠诗,可以感觉出这是一幅高处俯瞰远眺图,其诗云:12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

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

此画图此诗反映了唐代杭州确有描绘杭州的画图,其中可能包括兼有地图功能的画图。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宝藏,同时也不愧为我国历史地名研究的资料库之一,研究唐代时期的杭州历史地理,运用唐诗能为研究著述增添史料并润色篇章。

①刘长卿《送陶十赴杭州摄掾》,卷150。

②白居易《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通夕,因题卷后,封寄微之》,卷446。

③牟融《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卷467。

④顾非熊《送杭州姚员外》,卷509。

⑤元稹《相忆泪》,卷415。

⑥白居易《杭州回舫》,卷446。

⑦李频《送元遂上人归钱塘》,卷587。

⑧元稹《去杭州》卷421。

⑨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卷114。

⑩白居易《马上作》,卷431。

11贯休《秋过钱塘江》,卷829。

12张籍《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全唐诗》卷385

共青团杭州市余杭区委员会

共青团杭州市余杭区委员会 文件杭州市余杭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 余团联“2008”2号 ★ 关于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投身“清洁绿化健康文明” 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 各镇乡、街道、局(公司)系统团(工)委(总支),各区属学校团组织,各志愿服务组织: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 习?题词发表45周年和《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4周年纪念日,同时又是《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颁布施行日,也是我省第一个志愿者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市《条例》和区?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 ?清洁〃绿化?余杭行动、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创建和健康城区创建工 作多做贡献,团区委、区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决定以3月5日为启动日,在全区开展以?志愿服务‘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合力建设

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大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活动贯穿全年,3月5日为全区启动和统一行动日。 二、活动主题 志愿服务?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合力建设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 三、活动内容 1、开展?清洁余杭?志愿服务行动。各级团组织要在2007年?清洁余杭?志愿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广泛动员组建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系统和街道团组织要重点围绕提升城市品味,大力开展清除牛皮癣、清洁?城市家具?等志愿服务;各镇乡团组织要动员农村团员青年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清除陈年垃圾、?保护母亲河?等活动,为?清洁余杭?行动示范村(社区)创建贡献力量。 2、开展?绿化余杭?志愿服务行动。区志愿者指导中心将联合区绿化办成立?护绿使者?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各类植树护绿活动。各级团组织要抓住?3.12植树节?、?6.5环境日?等活动契机,动员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参与植绿护绿、环保宣传等工作,要注重志愿者植绿护绿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护绿基地的管理。 3、开展?健康余杭?志愿服务行动。结合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以卫生系统志愿者为主,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农村)志愿服务活动。要抓住?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契机,通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赠送健康生活用品等活动,进一步普及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各级团组织要以区12355青少年热线?阳光行动?、学校心理健康室等为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班超经营西域 2.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唐招提寺是友好交往的见证( )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日本 C.唐朝与新罗 D.唐朝与天竺 3.唐朝时印度被称为( )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4.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历经艰险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却确有其事。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为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鉴真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 (2)玄奘何时西行到天竺取经?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 1.下面是小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2.《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 A.讲授佛经 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 C.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 D.口述成《大唐西域记》 3.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知识结构:见《导与练》 ●课堂讨论与思考: 1.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如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后期又实行了相对合理的两税法。 (3)、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4)、交通发达,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5)、各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继承了前代成就 (7)、科技的进步 2、隋唐时期江南圩田和开垦荒地的现象很多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现象?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原因:(1)、隋唐的大一统,人口增长; (2)、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 (3)、土地兼并剧烈,贫苦农民为生活所迫,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影响:积极: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 消极:另一方面,围湖造田影响河道的治理和疏通,向山要田易致水土流失,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启示:经济开发,应运用先进的生产力;注意人与自然和谐,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口增长率与土地的承受力之间的关系等。 3、隋唐时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隋唐时期江南农业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农业: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农田灌溉发展和农具改进,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超过了六朝总和,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南方的手工业和商业逐步繁荣起来,特别是扬州在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发展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大规模南迁;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外商路的变化推动了南方对外贸易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存在问题: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环境有所影响 4、瓷器和中国在英文中同为“China”,这说明瓷器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思考:(1)、从原始社会到唐朝,陶瓷技术是怎样不断推陈出新的? (2)、陶瓷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是什么? (3)、陶瓷在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推陈出新:(1)、原始社会已有彩陶、黑陶、白陶,其中白陶为我国以后瓷器的出现打下基础; (2)、商周时期原始陶瓷的出现是我国制瓷史上的一次飞跃; (3)、魏晋南北朝南方盛产青瓷,北方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4)、唐朝出现三彩瓷和秘色瓷,唐三彩的出现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创新原因:(1)、是古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结果,也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3)、对外贸易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

用类比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用类比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年第6期 用类比思想推导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311201)邵汉民 一 般地,我们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定义为转 化的过程,即把圆通过切拼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这种 转化思想的范型来自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但当全面回顾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 公式的推导之后发现,要把曲线图形圆转化为直线图 形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操作. 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第一章方田章,主要的 内容是讲述各种面积的计算.其中第32题就是求圆 田面积: 有圆田,周一百八十一步,径六十步三分步之一, 问为田几何? 答日:十一亩九十步十二分步之一 术日: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 《九章算术》中总结的求圆田面积公式与我们现在

的公式如出一辙,只不过这里的圆周率运用的是它的近似值3.随着圆周率的精确度的提高,应用这个公 式所计算的面积的精确度也随之提高. 这个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呢?《九章算术》中没有说明.成书年代更早的一本古代天文算书《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圆出于方,……”.”圆出于方”这一个 命题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推导思路.(见图1) 圊 正二十四边形 圆 出一 正十二边形 于 方 正六边形 正方形 贼卿 . s=号xh s=皂×h S=‘ 图1

图1中很清晰地表达了规律,从正方形到圆的所 一 5O一 霎 有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归纳为”半周乘高”.我们猜测《九章算术》中的”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可能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类比的思路得到的.我们 以此为基本思路,展开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回顾总结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 回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这三种典型的 直线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总结出用数方格和切拼转化成已知面积公式的图形这两种方法. 2.用单位面积估测圆面积. 教师在两个圆上分别贴一个方格图(如图2),请 学生估计出大致值. ./,f’ IJ ‘\/ 图2 用打方格来求圆的面积是一种最原始的方法,在 古埃及的《莱因得纸草书》中就有具体的介绍.它可以比较精确地估计出圆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出

杭州历年初中地理易错题汇编-地球和地图练习题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读经纬网围,回答下列小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A. 120°E,50°N B. 120°W, 50°N C. 120°E, 50°S D. 120°W, 50°S (2)当甲地当地时间为8: 00时,乙地当地时间为() A. 5:00 B. 6:00 C. 10:00 D. ll:00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根据经度向东度数变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纬度向北度数变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判定甲的经纬度是50°N,120°E。 (2)读图可知,甲的经度是120°E,位于东八区,乙的经度是90°E,位于东六区。根据时区的计算方法,向东每一个时区加上一个小时,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去一个小时,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计算可知,此时乙地是当地时间6:00。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地方时计算的步骤: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大的在西,小的在东. (2)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西经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4.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2.为监测石漠化治理状况以及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情况,环保部门最需要利用到的是()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现状及趋势。 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深度解读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核心指标从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财政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财政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余杭区财政总收入同全省财政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7) 一、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余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最新杭州市—2018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附解析)

杭州市2017—2018高三第一调研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第I卷选择题 选择:每题4分,共35题。在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下图为杭州市郊区某“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该园采用能智能调节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能。读图完成1~3题。 1. 这种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A. 提高渔业产量 B. 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C. 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D.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与西部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相比,该模式采用小型分散式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不需要跨区域输送 B. 靠近消费市场 C. 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 D. 建设成本低 3. 将电池板朝正南时的太阳方位角定为0°,向东偏设定为负角度,向西偏设定为正角度。春分日,该产业园太阳能电池板的方位角为-45°,则当地时间大约为() A. 6点 B. 9点 C. 12点 D. 15点 下图是内蒙古某地地形剖面及出露地表的部分地层分布图,在地层1-4中依次发现哺乳类动物、恐龙、两栖动物、三叶虫化石。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区域的地表岩石中可能存在花岗岩 B.a-b-c之间为背斜构造,适宜开凿隧道 C.b-c-d处的地形主要由地壳运动造成 D.d-e处存在断层构造,可能有泉水出露 5.调查发现bc坡主要生长白桦林,而cd坡则主要生长草本植物() A.导致两坡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B.两坡的植被分异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 C.原因是bc坡为阴坡,土壤水分较好D.原因是cd坡为背风坡,热量较好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1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及其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商业的繁荣及其特点;城市的兴旺。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相关理论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教学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隋和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 指出: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②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 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江南地区的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大提高 ①圩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 ②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很多。 ③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 ④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⑤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影响自然生态平衡。 2.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①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②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③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仅江南就大大超过六朝的总和。 ④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浙江杭州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016学年杭州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随着宇宙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暗黑物质。这些暗黑物质的存在体现了宇宙的 A. 运动性 B. 物质性 C. 无限性 D. 广袤性 2.在古代,市是指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位于浙东平原地区的三七市镇就是由古代“市”发展而来。据当地县志记载:该镇位于“县西二十五里,月逢三、五、七、十市”,故名“三七市”。三七市镇当年“月逢三、五、七、十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服务范围限制 B.服务种类限制C.门槛人口较高 D.摊位场地较小3.城市功能用地的布局中需要考虑当地盛行风向的影响,根据图1的风频图,下列布局较为合理的是 D C A B 1 3第题图00是俄罗斯北方唯一的“终年不冻港”。,E)4.位于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约69N,33 该港口冬季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寒冷气流背风坡 D 附近有暖流经过 A. 纬度低 B. C. 常年受西风影响.遥感影像可以通过光谱特征对矿物成分及结构逐个进行匹配识别,从而区分矿物。下图5基团的波谱特征。关于波谱特征叙述是硅酸盐矿物白云母、高岭石和蒙脱石含有的AL-OH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简介资料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介绍材料 (2011年6月10日) 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7年12月,余杭区委、区政府对余杭经济开发区实施体制、机制、规划、用人、用工、分配等方面的综合体制改革。改革后的余杭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51.3平方公里。 综合体制改革后,开发区按照城市化工业化两轮驱动战略的要求,修编提升了总体规划,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分为传统产业提升区、高新产业区、新型装备制造业区、公共服务中心区、城市更新区、商贸区、配套居住区等7大功能区块。同时,2008年邀请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余杭经济开发区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余杭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功能定位为:长三角宜居宜业的和谐发展示范区,杭州先进制造业中的核心成员,推动余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4+1”主导产业,即: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绿色产业、通信电子和经改造提升的纺织服装产业。 经过18年的发展,余杭经济开发区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产业为支柱的成长性良好的综合型产业区。目前,开发区已引进法国赛诺菲、瑞士诺华、美国礼来、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民生药业、华鼎集团、春风集团等一批

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2010年,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6亿元,同比增长22.7%;规模工业增加值58亿元;上交税收12.6亿元,同比增长2.7%;工业投入22.17亿元,同比增长33.67%。2009年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九名。 一、交通便捷 余杭开发区位于杭州临平副城,是杭州的东大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圆心地带,距离南京、上海各150公里,距离徐州、温州各300公里,是北连沪苏,南接甬台温互动发展的连接点,随着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战略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正在建设的杭州地铁一号线和已实现通车的沪杭高铁将在余杭实现零换乘,余杭开发区即将进入地铁和高铁“双铁”时代,届时,余杭开发区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铁”开发区之一,交通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产业集聚 近年来,余杭开发区严格按照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开发区制定的“4+1”产业发展定位,走出了一条要素集聚、健康发展的产业之路,有力的推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转型。在健康医药产业方面,余杭开发区已汇聚了法国赛诺菲医药、瑞士诺华制药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民生药业、天元生物、贝达药业、杏辉天力等知名医药企业,2009年成功申报“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健康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3-9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及文化

第三单元第九讲 1.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而对此宋代历史学家认为,“太宗以万乘之主,而兼为夷狄之君,不耻其名,而受其佞……不足为后世法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唐太宗执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确的民族政策②唐太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③宋代史学家民族观过于狭隘,认识比较肤浅④宋代史学家观点虽有点片面,但基本正确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A 2.右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5世纪景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唐代管辖此地区的机构应是 ()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黑水都督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高昌古城在今天新疆地区,唐太宗曾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 答案:C 3.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的标志是 () A.唐太宗时,向唐纳贡 B.8世纪前期,唐设黑水都督府 C.大祚荣建立政权 D.大祚荣被册封为渤海郡王 解析:教科书对这一问题有明确叙述: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为都督,这标志着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答案:B 4.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图是“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这幅地图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①边疆各族进一步发展,有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②边疆各族完全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 ③唐朝后期北部疆域已达长城以北地区 ④边疆各族一些政权是与唐朝中央政权并立的友好政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吐蕃所在的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在元朝时期。图示中的“政权部族界”说明,唐朝时期的边疆各族政权如吐蕃等虽然与唐朝的关系比较密切、友好,但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答案:B 5.唐朝对外交往频繁,远远超过了以往各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日交往最著名的高僧是玄奘 B.日本向唐朝派出的留学生最多 C.新罗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D.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相互往来 解析:唐朝时期,中日交往中最著名的高僧是鉴真,玄奘是中印交往中最著名的高僧。向唐朝派出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以唐制为蓝本发起大化改新的是日本。 答案:D 6.1972年,郭沫若在《沁园春·雪》词的上阕中写道:“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昔□□盲目,浮桴东海。晁衡负笈,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等寻常。”,其中空格中应填入的人名是 () A.法显B.玄奘 C.鉴真D.义净 答案:C 7.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对外交通相对发达 C.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秩序安定 解析:四个备选项都是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应是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对外交往是双向的,如果唐朝经济文化落后于世界,就吸引不了外国与唐朝交往,唐文化也不可能光照四邻。 答案:A

五、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五、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二)、农业发展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三)、手工业发展特点: 1、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 2、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 (四)、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 (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洛阳 2、扬州、成都 3、汴州、广州 二、能力培养目标: (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成就,培养其归纳、对比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和城市兴旺关系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一)、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

(二)、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成就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 说明: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它与知识要点之间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为了说明重点而设计的。本节教材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正是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在说明这一中心问题。 二、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 说明: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就构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将要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正是学生的弱点,因此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的历史现象,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对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问题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困难,而对生产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理解本课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 导读和研讨式 说明: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最能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心问题。导读和研讨这两种方式能比较好的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科学的计划进行,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人,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导读和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教学过程设计]

杭州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杭州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1、杭州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 2、济南的气候.地理位置和杭州的区别 济南:中纬度,我国不华北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杭州:处于北纬30度,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5℃左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冬夏干湿差别不大。 3、杭州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物产。。。 杭州市的地理位置: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东临杭州湾,与绍兴市相接,西南与衢州市相接,北与湖州市、嘉兴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 杭州市地形: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湖泊密布。 杭州市的气候: 杭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杭州市物产: 杭州市物产丰富,著名的有杭州的茶叶,丝绸。 4、说说杭州的地形和气候类型各是怎样的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 29°11′-30°33′。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夏季气候 炎热,有小火炉之称。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5、杭州的气候【分析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又靠近海洋,雨水较多 6、杭州气候特点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 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再经过 几千年的人为作用,使本区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 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 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所以,本 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 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 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 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

杭州市余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杭州市余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工作今年已重新全面启动。我区从2002年就开始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并争取列入了我省第一批修编的试点单位。随后,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项建设对土地需求状况编制了《余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5-2020年)》,于2006年1月上报省政府。但2004年以来,国家要求放慢新一轮规划编制和审批的速度,充分做好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省国土厅因此暂缓受理审核新一轮规划,使我区新一轮规划报批受到停滞。2007年12月27日,经多方努力,我区修改完善的新一轮规划大纲(2006-2020年)经省国土厅批复。今年4月25日,省政府在全省土地管理工作会议上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规划修编进度后,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08]206号),根据文件精神,我区立即重新启动了规划修编工作。日前,省政府已将新一轮规划的各类控制指标下达给各市、县(市、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程也即将公布,我区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将进入全面开展阶段。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与特性是什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我国通常分为:国家、省、地(市)、县、镇(乡)五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综合性。又称整体性或总体性。从规划对象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针对的是区域内全部土地,而不是某一种用地;从规划任务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到各部门用地的分配与使用,要综合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协调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调整,使之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规划内容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土地利用安排为核心,同时也包括对土地开发、整理、保护的综合安排。 (2)战略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侧重研究解决一些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重大变化等。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落实地块的规划用途,但它是以土地用途分区的方式出现的,一般不涉及具体确定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使用土地的范围、经营方向或的内部规划问题。 (3)长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有关的重要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长期变动趋势作出预测,据此制订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拟订战略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由于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有些影响(如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是难以逆转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利用方式,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也是长期才能实现的。这就决定了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以使土地利用的变化能与长期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演变过程相协调。 (4)控制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纵向讲,下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从横向讲,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地区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起到宏观控制作用。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 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杭州余杭区福利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占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同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占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余杭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隋唐时期练习题

隋唐时期练习题 (10年广东高考)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0年福建高考)《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10年全国卷2)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 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 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10年四川高考)隋唐时,中印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中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甘英B.玄奘 C.一行 D.鉴真 (09年全国Ⅰ卷文综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D.唐三彩 (09年全国Ⅱ卷文综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09年辽宁宁夏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09年安徽文综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 人教版(新教案)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及其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商业的繁荣及其特点;城市的兴旺。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隋唐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隋唐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达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政治课相关理论分析:隋唐初期社会的安定和政策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巩固了隋唐的政权。 三、思想教育目标 .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商业的繁荣、长安和洛阳。 教学难点: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邸店和柜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隋和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 指出: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时间也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②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出 现了一些繁荣的大都会,隋唐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大提高 ①圩田普遍,适于种高产水稻; ②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很多。 ③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地。 ④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⑤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影响自然生态平衡。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①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②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③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仅江南就大大超过六朝的总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