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汉代铜镜文化

汉代铜镜文化

汉代铜镜文化
汉代铜镜文化

中外美术简史在小学中的运用

汉代铜镜—规矩镜的造型艺术

成员:560班谢梅岭石霞袁惠萍刘斌

一、课题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铜镜,掌握规矩镜不同部位的特点,通过对规矩镜的认识了解汉代铜镜的的独特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黑白的线描稿到用彩色画笔描绘、从平面绘画规矩镜纹样到立体制作规矩镜、从单一的绘画材料使用到复杂的多种材料结合,并通过讲授法、谈话法、示范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法逐层深入了解规矩镜的文化韵味和魅力所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画规矩镜纹样和制作规矩镜的乐趣,加强对汉代铜镜文化的了解,把中国的传统民族特色继承和发展下去。

二、教师表述:

(1)铜镜发展历史

铜镜又称“青铜镜”,原本是古人使用的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如今古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浓缩文化,鉴证历史,创造财富,陶冶情操,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古代艺术品。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铜镜的常见形状有四类:一类是象征圆满、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圆形镜;一类是方形镜;一类是花形镜和带手柄的;最后一类是东汉以后出现的其他类型。

(2)汉铜镜纹样与分类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代铜镜制作是继战国以后又一次大发展,它是汉代金属工艺中一个主要的品种。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汉代政府设专官管理铜镜的制作,所产铜镜在当时铜器工艺生产中所占比重最大,传世最多,种类也最丰富。其特点为:体薄、平边、圆纽、圆形、柿蒂纹(四叶纹)组座,装饰花纹程式化。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这些新的镜类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花纹的特点和阶段,汉代的铜镜主要分为动物纹饰、铭文纹饰、植物纹饰、规矩镜纹饰

种类名称特点图案

汉代四神镜,构造丰满,寓动于静,统一中求变化,

对比中寓和谐,图形纹饰体现汉代造型语言单一和洗

练,不仅重视外在形式,而且更加重视造型艺术中精、

气、神的理解,并充分运用夸张、概括、变形、演绎手

法,从中传达出强烈感染气氛。

图案表观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

卷尾、蟠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

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当

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

不同

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

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云雷纹

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

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主纹用众多的乳纹所构成,多是圆锥形凸起,四周

连成一圈。乳纹之间,常用圆曲线相连接,状若星云,

故名“星云纹镜”。乳钉数目不等,少者三枚,多者十几

枚,因有五星式、六星式、多星式星云镜之名称。

(3)规矩镜的特点

西汉中期盛行规矩镜又称博局纹镜。此类镜主要特征是其装饰花纹中有规则的3个符号,国外学者依其形状像英文字母“TLV ”,又称TLV 镜。其程式相当标准,一般均划分镜背而为若干装饰区,从纽座起,以圆纽为中心作为一个单独装饰单位,纽座的外形有圆形、方形、覆萼形几种。紧接着纽座的幅面为内区,是主要花纹的部位。花纹中的TL 形,常常是在铜镜内区的四面,对称地排列于主花中,起着穿插作用。再向外为外区,多装饰上由卷草纹或鸟兽纹以及几何纹组成的带状图案。最后的外缘区,有全素的,有作简单联弧纹的,也有加饰绳纹、锯齿纹花边的。内外区之间多加饰上铭文带。

鱼 纹 镜

鱼是中国民间较祥瑞的一种动物,铜镜上多配上吉祥文字。

植 物 纹 饰

草 叶 镜 圆纽座外有方形铭文带,周围装饰草叶纹,中间饰四乳,连弧边缘,

变形四叶纹镜

纽座外有4片呈蝙蝠形的叶纹,四叶内有“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等字铭,

铭 文 纹 饰

这类铜镜无华美纹饰,也无素雅地纹,但主题是镜背一圈或是几圈铭文,铜镜尺寸大小不一,镜主纹一周铭文,副纹为钮座外的连弧纹以铭文本身内容为铜镜命名有日光镜、昭明镜、清白镜、铜华镜等,这些铜镜钮座外有内向连弧纹,外区为铭文带,且镜上出现铸镜机构和姓氏

规矩镜纹饰 镜体较厚重,镜钮较大,多作半球形,方框形构成的钮座外规律地饰有TLV 符号。

缘饰为锯齿纹或飘动起

伏的云气纹

种类

TL形

花纹

钮座

内区

外区

边缘区

边缘

几 何 纹

外缘区 主要图

联 弧 纹

绳 纹

锯 齿 纹

三、课题范例

课例一 规矩镜的魅力

类型:基本式,适合低年级或具备简单绘画工具的学校和班级。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掌握规矩镜每个区域纹样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用规矩镜中不同区域纹样的来画出规矩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变化多端的线条画出纹样来突出规矩镜的特色,体会线条的魅力和神秘。 工具材料:画好的圆形的纸片、铅笔、黑色麦克笔

圆形纸片

铅笔

黑色麦克

教学步骤: 一、 让学生观规矩镜的特点以及组成。

1、钮座是方形、圆形和覆萼形, TL 形,对称地排列。

2、内区、外区、边缘区的纹样各有特色 二、观察各个区域主要纹样的特点。

三、学生在纸上用铅笔画各个区域的纹样。(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进行组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四、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点和肯定。 步骤图:

1.观察规矩镜,画出规矩镜的钮座。 2.画出规矩镜内区的TL 形和纹样。

3.画出外区的纹样(几何纹为主)。

4.画外缘区的纹样(锯齿纹、绳子纹、联弧纹)

5.把外缘加粗。

6.补充完成铜镜内的纹饰。

成品图:

成品图《饕餮纹》 学生作品:

课例二 规矩镜: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类型:普及式,适合中年级或具备有彩色绘画工具的学生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在第一个课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颜色来表现规矩镜的区域纹样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用不同颜色线条构成的图纹来表现规矩镜的冷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不同的色彩和镜形表现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工具材料:画有铜镜基本形的纸、彩铅、水彩笔、铅笔、黑色麦克笔、剪刀、橡皮

彩铅

剪刀

水彩笔

铅笔和橡皮

黑色麦克笔

教学步骤:

一、让学生观让学生观规矩镜的特点以及组成。

1、钮座是方形、圆形和覆萼形,TL 形,对称地排列。

2、内区、外区、边缘区的纹样各有特色

二、观察各个区域主要纹样的特点。

三、学生在纸上用笔画各个区域的纹样。(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进行组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四、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点和肯定。

步骤图:

1.用铅笔画出规矩镜各区域的纹样。

2.用水彩笔勾出各区域的纹样。

3.为了让画面饱满,各区域空白处涂上彩铅颜色,钮座部位涂上沉重的颜色。

4.对外缘进行“形”的装饰来改变规矩镜子的类型

5.调整、完成整幅图的色彩。

6..沿着边缘用剪刀剪下规矩镜。

成品图:

学生作品:

课例三 规矩光盘镜

类型:标准式,适合高年级或具有较多绘画材料的班级和学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颜料在实物上画出规矩镜的纹样,感受色彩冷暖、轻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光盘上描绘规矩镜区域纹样制作的规矩CD 镜,体现汉代规矩镜的特点。 3.态度与价值观:综合材料的共同使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工具材料:颜料、水彩笔、花枝俏、排笔、铅笔、黑色麦克笔、光盘

水彩笔

颜料

黑色麦克笔

铅笔 排笔 花枝俏 光盘

步骤图:

1.将一张CD有文字的一面均匀的刷上白色颜料。

2.等颜料干后,用铅笔轻轻的在刷上颜料的一面画出规矩镜的区域来。(以圆形钮座的规矩镜为主)。

3. 用黑色麦克笔描出区域线。

4.用铅笔在各区域上画出各区域主要图纹来。

5. 用花枝俏在各区域的铅笔图纹上色。

6. 各区域空白处根据整体情况用水彩笔进行完善。

成品图:

学生作品:

课例四兴趣小组活动课:我是小小装饰家

类型:兴趣小组活动课,适合兴趣班的学生开展。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用橡皮泥在镜子背面装饰规矩镜的图纹和形,掌握规矩镜造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加强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提高动手能力以及拓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用不同材料制作规矩镜的乐趣,体会到中国古代汉代规矩镜文化、造型的魅力。

工具材料:橡皮泥、镜子

步骤图:

镜子橡皮泥

1.用橡皮泥搓成条在镜子背面围成规矩镜的各个区域。

2. 把橡皮泥用不同的手法做成图案后装饰在各个区域。

成品图:

学生作品:

铜镜讲稿

铜镜的故事 ——铜镜的穿越之旅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走近古代铜镜。 一、铜镜探源 俗话说,人人都有爱美之心,那么人们是怎样知道自己美不美的呢?自然是照镜子,镜子是人们正衣冠、饰面容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具,今天我们普遍使用的是玻璃镜子,同学们知道在玻璃镜普及前的几千年中,人们是用什么来照容饰面的吗?我要告诉大家,当时铜镜一直是人们照容的主要器具,大量传世和出土的铜镜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人使用镜子的重要历史见证。(古代镜子的制作材料除了铜以外还有金、银、铁等,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但是铜镜最多)铜镜是指用铜、锡、铅等金属成分铸造的青铜镜。同学们不仅要问了我们的先民是怎样想到和使用铜镜的呢?这要从远古时期讲起,古人无意中在河边或井边的水里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并认识到这就是自己的容貌,从此人们知道了用水可以照容。于是人们常常到河流旁边,水井之上,借助自然界水的反光作用来观察自己的容貌。但是,这一方面要求水面必须平静,另一方面要求水必须清洁。还有,不能总是往河边跑或去井水旁,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冬天,水会结冰,根本照不到。由于受很多因素的限制,三代(夏商周)之初,人们发现利用器皿盛水,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于是在陶器发明后,就用陶盆盛水来照容,陶盆称为“监”,从监字的甲骨文字形上来说,它描绘的是一个跪着或者立着的人,在水盆旁 边,睁大了眼睛在低头看自己的容貌,监自即象一人立于水盆旁俯视之形。监字是没有金 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由于青铜的冶炼成功,匠人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古代“监”、“鉴”通用。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铜鉴如果打磨得很洁净,即时没有水也可以照容,进一步发展由铜水盆扁平化而成镜子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那么铜水盆是怎样成为镜子的呢?古人把青铜铸成平面,代替原来盛水的水平面,然后磨光,而鉴外的花纹,就演变成镜背的花纹了。古代铜镜也称为“鉴”,镜鉴二字是通用的。 (简单介绍一下铜鉴:古代盛水或冰的器皿,形体一般很大,象盆、大口、深腹、无足或有圈足、多有两耳或四耳)(插图) 中国古代铜镜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可以总结为:止水一鉴盆中静水一无水光鉴一光面铜片一铜镜。 一、古铜镜各部位的名称及术语

唐代铜镜

浅谈唐代铜镜 【摘要】李唐王朝是继汉代之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又一繁盛时期,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各族人民用辛劳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瑰丽的民族文化。作为体现当时工艺发展水平的铜镜,就是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 【关键词】铜镜唐代价值 镜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用来照见事物的工具。南北朝时的著名长诗《木兰诗》写花木兰征战十年回到家中,重整儿女嫁妆的情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足以说明了铜镜的最基本的功能。而古代志向高远、胸怀大志的男儿,常从镜中看到时光匆匆、青春易逝,有的感怀于事业未成,禁不住嗟叹不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一、铜镜的起源 铜镜作为中国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发展和演变史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中国古人将镜子的发明归功于黄帝。古有云:“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这一传说包含着古人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并将其神化的体现。关于铜镜的起源,著名近代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人以水为鉴,即以盆盛水而照容,此种水盆亦称为监,以铜为之则为鉴。《尚书》:‘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1】 我国至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铜镜是齐家文化的铜镜。齐家文化是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上游的地方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省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齐家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生产力得到较大进步,零星出土一些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迄今为止仅见的两面铜镜就发现在该文化的墓葬中。其一为素镜。1975年甘肃广和齐家坪墓葬出土,此镜圆形,直径六厘米,镜面平坦,背面无纹饰,中心铸有半环状钮。【2】其二为七角星纹镜。1976年出土于青海贵南县25号墓。镜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重109克。镜面光滑,镜背拱钮已残,镜背周沿和钮旁各饰一道凸弦纹,两周同心弦纹间,以填平行线三角和空白三角相间的方式,呈现出七角图案,这面铜镜可以视为我国最早的纹饰铜镜。【3】早期铜镜镜面较小,多光素或简单几何纹饰。战国之时,始见精美铜镜。因铜镜使用远比鉴方便,秦汉时期,鉴逐渐消失,铜镜的使用日趋广泛。汉朝官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铜镜制造。从制镜原料的使用来看,有金、银、铜、铁,其中尤以铜为多。汉镜多有铭文,均为吉祥语,如“家室富昌”、“富子孙”、“大吉祥”等。常见式样有十二辰镜(规矩镜)、辟邪镜、仙人镜等,还曾出现过奇妙的透光镜。汉代镜以尚方所制镜最为精良。清代湖州知府赵学辙有临汉镜铭:“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书如金石国之宝。”隋唐之后开始出现带柄铜镜、放行铜镜,纹饰亦趋多样,唐代最为有名的是海兽葡萄镜。宋代以后一改以前青铜作镜,作镜的合金铜含银、铅、锡量均少,质量不及前期。明朝后期玻璃水银镜从欧洲传入,时称西洋镜。清朝乾隆以后,玻璃水银镜大行于市,铜镜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二、唐代铜镜的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正直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当时的铜镜铸造业迎来了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显示出一派富丽堂皇、千姿百态的面孔。总体来说,这时的铜镜质地精良、制作精细、造型多样、纹饰绚丽,达到铜镜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1992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庆城县三十铺阜城村的唐代虫鸟纹葵花形铜镜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此镜直径10.5厘米,厚0.45厘米,镜面光滑,虽经岁月侵蚀,表面花鸟仍清晰可辨。这一时期的铜镜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一)制作精良、质地优良。据已发现的唐代铜镜的合金比例,铜占三分之二左右,锡与铅

铜镜:奢侈品平民化

铜镜:奢侈品平民化

————————————————————————————————作者:————————————————————————————————日期:

铜镜:奢侈品平民化-历史论文 铜镜:奢侈品平民化 本刊记者| 周冉 人类最早认识自己的容貌身形,是通过水面的镜像反射,但水面无法随身携带,铜镜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铜镜透明度不高,镜像清晰度远不及水,但它体积小,方便携带,又不易毁损,可以长久保管。公元前3000 年,埃及出现了用于化妆的古铜镜。用金属作镜子,似乎是中西方古人惊人的默契。“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征战的女将军衣锦还家,端坐窗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这里的镜子,说的就是铜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也有女史对着铜镜梳妆的画面。 中国古人将镜的发明归功于轩辕黄帝。相比之下,郭沫若的推断更有道理:“普通人用陶器盛水,贵族用铜器盛水,铜器如打磨得很洁净,既无水也可以鉴容。故进一步,即由铜水盆扁平化而成镜。铜镜背面有花纹,背心有钮乳,即是盛水铜器扁平化的遗痕,盛水铜器的花纹是在表面的,扁平化后则变成背面了。钮乳是器足的根蒂。” 今天,镜面材料已被优质玻璃替代,要看古人日日使用的铜镜,只能去博物馆了。2015 年3 月,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铜镜展开幕,86 件汉唐铜镜首次展出;紧接着,扬州博物馆汉唐铜镜展安排在清明小长假;远在俄罗斯的一场名为“中国古代铜镜魅力”的展览同样引人注目,30 多件中国近代铜镜均为该国滨海边疆区境内考古发掘成果。只要留心近几年的文博资讯就会发现,陕西、安徽、深圳、武汉,全国不少博物馆都举办过馆藏铜镜特展。传世铜镜并不多见,各馆馆藏很多为考古发掘成果,藏品分布如此广泛,可见铜镜在古人日常生活中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一)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一) 【内容提要】 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不少七言诗。这些诗歌,不仅宋代以后的考古学著作时加收录,而且,明人已经将其编入汉代文集中。考察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句句押韵,其结构形式已相对固定,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东汉以前七言诗已基本形成。 【文摘】:先秦至六朝文学 汉代铜镜铭文保存着大量的文史资料,深入研究这些资料,可以认识、澄清一些历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比如七言诗的起源形成问题。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学界说法很多,至今尚无定论。1],2],3],4]从争论的情况来看,涉及汉代的资料并不丰富,学者们多提及的是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以及张衡《思玄赋》系词和《四愁诗》。那么,除了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张衡《思玄赋》系词及《四愁诗》外,汉代还有没有七言诗留存于世呢? 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汉代有许多句句押韵的七言诗作品流传下来,它们多保存在汉代的铜镜铭文中。关于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在明代以前,只是作为古董文物记载的附庸,收入前人的相关著作中。直到明代以后,它们才被文人有意识地收入古代文集中的汉代作品序列中。深入研究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七言诗的发展过程。 一、文物著作保存的汉代七言诗 最早注意到汉代铜镜铭文中含有诗歌存在的是北宋时期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四库全书《重修宣和博古图》,在卷二十八,它专列有“诗辞门”,收录汉代铜镜12面,根据后世资料记载,其中具有七言诗镜铭的大致有:尚方鉴一(铭53字),尚方鉴二(铭35字),长生鉴(铭40字),仙人不老鉴(铭37字),青盖鉴(铭34字),服羌鉴(铭28字)等。不过,《宣和博古图》只有图录和简介,并未录出具体铭文。在“鉴总说”中,王黼只是提到:“至于铭其背,则又有作国史语而为四字,有效柏梁体而为七言”者。通过王氏图录析出铭文,则是后人的工作。 较早记录汉代铜镜铭文中七言诗具体诗句的是宋代姚宽。他的《西溪丛语》收载了不少古代文物,其卷上有云:“李晦之一镜,背有八柱十二兽,面微凸,蒂有铭云:尚方佳贡大毋伤,左龙右虎辟牛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 明代杨慎在《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摘录》(总称《丹铅总录》)中,搜罗了为数不少的汉代铜镜所载的诗体铭文,其中多首属于七言体。 《钦定西清古鉴》卷三十九,收录“汉尚方鉴”两面,除了介绍铜镜的文饰、形制外,还记录了其铭文:七言诗各一首。并且,将它们与《博古图》、《西溪丛语》、《丹铅总录》中所收内容基本相同的汉镜铭文诗进行比较,指出异同。 钱唐倪涛《六艺之一录续编》卷一“金器题跋·汉尚方鉴铭跋”也载有一首七言诗镜铭。 还有从书法文字角度收录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者。如:长洲顾蔼吉撰《隶辨》卷八载“驺氏二镜铭”和“李氏镜铭”。 当代文物著作亦有收录汉代铜镜七言诗铭文者。如朱剑心先生的《金石学》,采录了五首汉代七言诗,其中有两首不见于其他记载: 许氏作竟自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圣人周公鲁孔子,作吏高迁车生耳。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吉。5](P161) 角王巨虚曰有熹,照此明镜成快意。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毋事。子孙相息家富就,玄天毋极受大福。5](P162) 朱先生按语云:角王巨虚,言匈奴部落之大也。《后汉书·南匈奴传》云:“其大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汉印有“四角羌王”、“四角胡王”。 这两首诗,前一首反映汉代选官推举制,诗风没有其他作品古朴,好像是顺口而歌。后一首

浅析体育广告的文化创意——以NIKE为例

浅析体育广告的文化创意 ——以NIKE为例体育能够塑造人的性格,体育运动是富有潜力的提供值得记忆和具有影响力的个人的、社会的及文化体验的社会场所,体育运动是文化的一部分已在许多文化中被广泛地接受。而体育的媒体化,使得广告可以借助无孔不入的体育,放大其有限的信息效果,凭借体育本身所蕴涵的文化人文气质渗入消费市场,使广告变得更加健康、时尚并充满活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体育开展营销活动,通过体育营销来树立企业形象、推广企业品牌、促进企业产品销售。体育广告便是体育营销的表现内容之一。体育与广告的结合是品牌传播成败的关键就是如何把企业与体育的交易关系演绎成企业和消费者的之间交流关系和利益关系。体育是促进健康、令人振奋的活动,如果能将产品或品牌与体育所代表的高质量联系起来,品牌和运动之间的相关性很容易使观众“爱屋及乌”,这种情感联系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企业的营销努力,并对之产生信赖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耐克是整个世界运动品牌之首,但耐克诞生仅仅39年,它的销量却超越了锐步﹑彪马﹑阿迪达斯等老牌企业,凭借的是什么?优势又是什么?不可否认质量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另一个促使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通过广告进行的有效传播。 耐克的品牌宣传的突破点在于耐克的广告创意。耐克品牌创意的个性理念:品牌就像一个人,其核心价值和信仰要保持不变,才可成就自我要有自己长久的形象特征,无论用什么表现,都要坚持到底;要用创意去打动人,而不是用自我表白。“Just do it”就好像一股无所不在的运动旋风吹遍了全球各国,以其时尚﹑进取﹑反叛的风格,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耐克体育文化,并倡导了一中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从耐克沿用了多年的广告语中就可以看出来,“Just do it”,强调的是你只要去做就能成功,这个广告诉求体现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让人们认为只要穿上耐克就会变得不普通。他在广告语中并没有提到NIKE的产品﹑企业等等,而是将企业的文化进行传播,用文化来影响大众,来获取认知与认可。下面我就来看看耐克的创意法则。 一鞋的神奇力量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优秀广告创意的精髓就是将生活中看似不可能的事,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 孔祥星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提纲) 孔祥星 一、关于铜镜的一般知识 1、铜镜的合金成份 总的来看,我国古代铜镜的基本成份是铜、锡、铅三元素,有少部分含锌。但在不同时期其比例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反映了古人对含金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和中 3 4 美好愿望的追求——清正廉洁。 中国铜镜的主要功能与日本国古时对铜镜的看法是有不同的。日本国将它们看成是从中国运输来的宝器,具有咒术威力的神器,首长权力的象征,即显示权力和 富有。 5、铜镜各部分的称谓 镜形:又称形式、形制,即镜子的外观形态,如圆形、方形、花式形、有柄形 等。

镜面:镜子正面,用来梳妆整容。可以观察出有平面、凸面、凹面的差别。 镜背:镜子反面,有的光素无纹,一般称为素镜或素面镜,有的铸有纹饰或铭 文,有的还进行特种加工,如贴金银、镶螺锢,被称为特种工艺镜。 钮:一般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带,亦在有镜背其它地方或置于边缘的。不同时期的镜钮,显示了不同特征,其异同是鉴定铜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弦纹钮、 圆钮、兽钮等。 钮座:钮的周围部分,以紧连钮的装饰为准。学者之间着眼点不同,看法亦有 古”,绿黑、青黑、青绿色俗称“绿漆古”,灰白、白亮俗称“水银青”“水银沁”、,铅黑、灰黑古称铅背。镜子研磨面所呈现的颜色,如白色、银白色、深灰、淡黄、黄中闪白等。这些色泽的不同与铜镜合金成分及受腐蚀的情况是有关系的。 二、中国历史铜镜的特点 目前仍按历史朝代分为六个阶段: 早期出现时期——商周铜镜发展

流行时期——春秋战国 铜镜繁荣鼎盛时期——两汉铜镜 南北差异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铜镜高度发展时期——隋唐铜镜 日趋衰落时期——五代~明清铜镜 1、齐家文化和商周铜镜——古拙简朴 面,此 以三弦最多。钮座:方形,圆形,多为凹面带形式。 纹饰结构:地纹与主纹相结合,初期只有单纯的地纹,后在地纹上增添主纹,地纹即作为图案衬低的花纹,从青铜器看,商代后期,绝大多数青铜器都有地纹。 主纹即主题纹饰、主要纹饰。 纹饰表现手法: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金银错、嵌石、彩绘。 透雕:又称夹层透纹镜,镜面是一层较薄的铜片,镜背透雕镂空铜片,二者合 贯而成。

古代体育的文化意义

古代体育与古代社会的其他文化领域,如军事、宗教、艺术、教育等互相连系,密不可分。 智力并重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体育活动中,不仅有展示速度、力量的项目,还有一种用脑的具有竞争性的智力游戏,这就是以思维与智能的较量为特征的棋类活动。中国有两项古老的棋类竞赛项目——围棋和象棋。几千年来,这玩意开了人们的智慧,又满足了人类的竞争心理。 哲学意味 在世界上所有古文明的体育形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而中国古代体育与传统哲学思想的结合之紧密,是世界上少见的。以竞技、娱乐、养生为内容的中国古代体育,大量引入了一些传统的哲学概念和思想,如“气”、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动静相因相成等,这种状况在武术和养生术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阶级风尚 古代有些体育项目是因帝王和贵族们特有的生活条件而发展起来,如田猎,最初是军事演习,到秦汉时变成了帝王贵族的娱乐活动。元、明、清三朝,京都的南、西、北三面都辟有广阔的皇家围场,专供皇家贵族打猎用。另外,有些项目则主要流行于士大夫之间,如投壶,它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一种游戏。春秋战国时代,贵族们举行歌舞宴乐,其间常有投壶活动。古代体育的阶级性,也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中体现出来。 长寿观念 商周时代,人们逐渐产生了长寿的思想和愿望,中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术在健康长寿观念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在传统体育中独具东方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养生术的发端和发展,与古代医学和哲学有很大关系。有不少养生家同时也是医家或哲学家。 军事需要 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是从军事发展起来,由于战争和军事训练的需要,有助推动古代与军事有关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一些娱乐健身活动逐渐从军体训练中分化、演变出来,譬如蹴鞠。在历史中,随着兵器、作战技能和军制的变化,作为军事训练的体育活动也不断演变,角力、举鼎、拳术、奔跑、跳跃、投石、游泳、蹴鞠、马球、武艺等都先后用作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 武举选拔 科举制始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89年)。唐代武则天在发展和完善文科举的同时,继承了唐太宗重视选拔将才的做法,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创武举制。武举制是武科举的简称,即通过考试选拔武官。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用加官进爵的方式吸引和鼓励习武者,表明政府承认了武艺的社会地位。武举制的确立和实施,促进民间尚武风气和武艺

中国体育文化与收藏协会讲解学习

中国体育文化与收藏协会 一、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 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是中国体育界和社会各界体育文化与收藏爱好者及有关单位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中国奥委会(COC)、中华全国体育总会(ACSF)、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ACPF)和国际奥林匹克收藏家协会(AICO)的会员单位,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集邮钱币纪念品委员会所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合法组织。 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于1986年4月29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国家级一级协会,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全国性行业集邮协会。1994年10月被国际奥林匹克集邮联合会接纳为团体会员,截止1996年团体会员22个,会员300人。首任会长郎平,副会长谷丙夫、王鼎华、陈萌生,秘书长郝建华。出版会刊《中国体育集邮》,不定期发行。 协会举办过4次全国体育集邮展览,3次中国奥林匹克集邮展览。 1990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有3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 曾于2007年和2010年承办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简称“奥博会”)。是2017年在包头召开的奥博会的协办单位。 2010年4月14日,按照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名称更名为“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英文名称是ChinaSportPhilatelyandCollectionAssociation,缩写是CSPA,并报备国家奥林匹克收藏家协会。 2016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的通知》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联合工作组办公室的批复(联组办[2016]38号),本协会作为体育类社团与机关脱钩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在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下属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协会原业务指导单位)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完成脱钩任务。 2017年9月25日,召开脱钩后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为该协会的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领导机构,并更名为中国体育文化与收藏协会(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f Sports Culture and Olympic Collection,简称CASCC)。 2.目标与宗旨 传承中国体育文化,传播奥林匹克价值。 以体育藏品为载体,借助影视书刊新媒体多手段,记录分享体育人生路,浓缩记忆与怀念,化瞬间为永恒,建设汇聚全体育迷的泛平台。 建立体育收藏品价值评估体系,推动体育收藏品的鉴定与衍生品开发,着力

铜镜的仿制和辨别

铜镜的仿制和辨别 铜镜的仿制和辨别(一) 1、铜镜的仿制 青铜器仿制和伪造历史久远,《韩非子?说林》中就有记 载有伪制青铜谗鼎的鼎而攻打鲁国,结果鲁国战败,鲁国国君舍不得将他喜爱的谗鼎送给齐国,事先请工匠铸造了一件假的,企图蒙骗齐国,不料齐使者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一眼识破是件赝品,并提出请乐正子春来鉴定。乐正子春秉公鉴定,当面戳穿了鲁君偷梁换柱,以假乱真的把戏。乐正子春和那位齐使可称得上是当时青铜器的辨伪专家了。 从文献史料和青铜器实物资料看,大量仿制和伪造青铜 器是在宋代,在统治阶段信古、尚古的风气影响下,掺杂在真青铜器中流传于后世。 铜镜形小而价低,其镜背的装饰艺术在汉唐时期甚为发达,宋代仿制汉唐铜镜的主要是受当时崇古敬古思潮的影响,以及出于对汉搜时期那些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布局雅观、铭饰丰富铜镜的喜爱心理,延请工匠,以古铜镜为模式仿铸。金代仿铸古铜镜的方法与宋相似,不仅仅仿制汉镜唐镜中的精品,而且还仿造宋镜中的精品。 宋、金仿造古铜镜,主要是纹饰、形制方面的仿造,有的有真器直 接制范,有的借助摹本制模,然后再铸成镜体, 打磨光洁后应市 明、清时代仿铸铜镜技术较前有一定的进步,朝廷设有专门机构为

皇室大量仿制古器物,以致达到不惜工本,只求精美的程度。铜镜也是当时主要的仿造对象。 与青铜礼器相比,铜镜仿制品的鉴定要简单得多,因为仿制铜镜的品种有限,如宋代主要仿制唐晚期的花鸟镜、双凤镜、瑞花镜、八封镜,仿制汉镜则以汉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画像镜为题材。金代仿制唐海兽葡萄镜、鸾凤葡萄以及东汉人物画像镜。元代主要仿汉连弧纹镜、“家常贵富” 镜。明清时代仿汉日光镜、连弧纹镜画像等等。其次,铜镜镜形变化不大,价值也有限,宋以后仿制数量也有限,仿制的方法主要是铸造仿制,不象其它青铜器还有拼凑改造法(如真器伪铭)作伪。第三,各时代铜镜铜、锡、铅的配料比例不同,铜色、铜质各有不同,重量、厚簿也有区别,只要掌握一定的铜镜鉴定知识,了解各个不同时代铜镜的特征,鉴别仿制铜镜并不太难。 2、仿制铜镜的特征和辨别 鉴定传世仿制青铜器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如前所述,仿制铜镜的鉴定相对而言来说要简单一些。有些方法与一般靓器鉴定法相同,如根据铜镜的色泽作初步的判断,汉镜一般呈银灰色,质量好的唐镜呈银白色且闪亮;宋镜(包括仿镜)黄中发红,颜色较暗;明镜黄中发白;清镜多黄铜色,之所以色泽不同,是因为各代在铜合金的配料上比例不同。另外,汉镜至东汉时变得较厚;唐镜厚重,显得富实,而宋以后镜大都较单簿,重量也较轻。 宋代仿造铜镜,少数用真器直接制范倒铸,这样仿造出来的铜镜仅仅是形似,而难以做到形神备,许多细小的纹饰无法铸清晰,一般而言,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 【内容提要】 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不少七言诗。这些诗歌,不仅宋代以后的考古学着作时加收录,而且,明人已经将其编入汉代文集中。考察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句句押韵,其结构形式已相对固定,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东汉以前七言诗已基本 形成。 【文摘】:先秦至六朝文学 汉代铜镜铭文保存着大量的文史资料,深入研究这些资料,可以认识、澄清一些历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比如七言诗的起源形成问题。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学界说法很多,至今尚无定论。[1],,, 从争论的情况来看,涉及汉代的资料并不丰富,学者们多提及的是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以及张衡《思玄赋》系词和《四愁诗》。那么,除了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

张衡《思玄赋》系词及《四愁诗》外,汉代还有没有七言诗留存于世呢? 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汉代有许多句句押韵的七言诗作品流传下来,它们多保存在汉代的铜镜铭文中。关于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在明代以前,只是作为古董文物记载的附庸,收入前人的相关着作中。直到明代以后,它们才被文人有意识地收入古代文集中的汉代作品序列中。深入研究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七言诗的发展过程。 一、文物着作保存的汉代七言诗 最早注意到汉代铜镜铭文中含有诗歌 存在的是北宋时期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四库全书《重修宣和博古图》,在卷二十八,它专列有“诗辞门”,收录汉代铜镜12面,根据后世资料记载,其中具有七言诗镜铭的大致有:尚方鉴一,尚方鉴二,长生鉴,仙人不老鉴,青盖鉴,服羌鉴等。不过,《宣和博古图》只有图录和简介,并未录出具体铭文。在“鉴总说”中,王黼只是提到:“至于铭其

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厦门市道盟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厦门唯一培训基地、中国跆拳道协会专业性团体会员、海沧区教育局、文体局定点跆拳道培训基地。旨在为专业运动员与业余的体育爱好者提供安全、标准、专业的训练场地及教练指导;目前已开设跆拳道、太极拳、柔道等培训课程,在岛内、海沧、集美、同安均设有培训点,学员可自由选择训练时间和地点。 加盟合作推广: 1、院校合作推广: 对象:各小学、中学、高中、职中、中专、大专院校、本科院校。 本会负责:校园招生宣传工作,并为你的校园道场提供专业教练指导师生们的跆拳道和各种自卫搏击训练,并提供和建议本会的跆拳道教学大纲和考带内容计划。 学院校方: 1 只要你是跆拳道和各种自卫搏击的支持者、爱好者,只要你愿意在校园中推广跆拳道。 2 提供适合师生们的跆拳道和各种自卫搏击训练场所。 3 提供适合师生们的跆拳道和各种自卫搏击训练时间。 其余细节的就交给本会负责!!! 2 、社会团体加盟合作发展 对象:各健身俱乐部、培训中心、健身房、羽毛球场、大型企业单位、综合性的娱乐场所、大型购物商场、各种会所。 加盟合作发展方式: 1:租用场地方式。 2:合作分成方式。 3:冠名加盟方式。 合作发展基本条件: 1 贵方有意合作推广跆拳道的事业发展。 2 贵方提供适合的训练场地及其设施(水、电等基本配备)。 3 贵方提供我方可摆设张贴招生的宣传海报与宣传单张的地方。 4 贵方提供我方固定使用的训练时间。 5 贵方提供我方可放置摆设训练器材的地方。 跆拳道运动的优势: 跆拳道.一,“世界第一大武术”,目前世界160多个国家的5千余万人在练跆拳道,在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后练习人数正急剧增加,而在中国跆拳道的发展方向跟各方面的制度也相当成熟。在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中,跆拳道就是其中之一竞技项目。在2010年广州的亚运会中,跆拳道也是其中之一竞技项目。二,适合于不同社会背景层次和不同年龄层次,易于推广普及.跆拳道训练的年龄层由5岁起就可进行训练,其中有学业压力大的学生、工作压力大的白领、百忙之中的老板、甚至为人父母者都纷纷加入到跆拳道的训练当中,其中消费能力决不容忽视。 只要你有意合作发展可联系本会,本会在7个工作天内,向贵方提供可行的双方合作发展报告。 成功合作加盟合作发展案例:

page.1.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的论文

page.1.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的论文 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 镜与生命及其永恒 生命的繁衍及人们对长寿的渴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是宗法社会,社会关系多靠血缘纽带来维系。子嗣问题关系宗族命运,所以,历来受到人们及大的关注。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了父母及家族的命脉,这是人生的重大罪恶。而子孙的繁衍昌盛,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有了生命的诞生,人们随之又希望能健康成长,获得长寿。围绕着人的出生,成长与长寿,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由此产生出了太多的思想信仰与巫术。用镜祈求子孙繁衍,祈求寿命长久,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此理想而做出的努力。 人们以祈求子孙繁衍,这在镜的早期纹饰铭文中就有相关的表露。从铭文的产生来看,有专家认为:“铜镜上有文字,目前最早的例子是1979年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46号墓出土的一面铜镜,上有一字似为‘车’字简化,时代是西周中期。在传世品中,还看到过有秦国文字的东周铜镜。但是,镜铭的流行还是始于西汉,正式镜铭的这一起点,当不早于文帝后期。编辑:。 ”而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铭文出现于战国末,西汉初期镜铭也只是作为点缀,武帝后才渐成为镜背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汉代——我国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产生了一类极为流行的,被后人冠以“长宜子孙”之称的铜镜,其铭文反映的正是祈求子孙蕃昌的内容。《广西出土古代铜镜选介》中就有一面长宜子孙镜:“主题纹饰为四个成熟的石榴,自纽座向外伸出。石榴之间夹以篆体铭文‘长宜子孙’。”而石榴自古以来就是多子的象征。 此后的铜镜中,与子嗣相关的内容显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可以说,在镜铭中对求子心愿的表露已成为历代铜镜的惯例,这种做法直至明清仍很盛行。如清代有喜生贵子镜,“主区饰儿童,宝瓶,金钱和花朵等。镜钮处饰吉祥语‘喜生贵子’四字”。其中,强调的主题就是子孙的繁衍。 总的来看,镜中对祈求子嗣愿望的表露呈现出发展的趋势。至清代甚至产生了一面镜中有三十二个童子的样式,人们称之为“清代百子图镜,”镜背饰三十二个形态不同的天真稚童,其中,有五子夺盔,意为“五子夺魁”,有三重三元,莲生贵子,榴形百子等,寓意都与子孙昌盛有关。在清代还有明显体现祈求意义的送子图形镜:“纽上方和两侧饰有人物,两人作送子交接状,一人手指送子者:下方饰宝瓶。”这些镜中对童子的强调,夸张,渲染,无疑是人们祈求子嗣繁衍思想的集中体现。 镜与婚嫁 婚礼中对镜的运用,已成为古人的生活习惯,因此,人们似乎多对之视而不见,文献中的记载也极为有限,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为数不多的记载中看出中国传统婚礼中对镜的重视。唐代杜佑《通典》之“后汉纳采礼物”中有阳燧,宋代郑樵《通志》“纳徵聘礼三十物”中也说后汉聘礼三十物中有阳燧,而在古人的认识中,鉴,燧完全是同属的。人们并未注意到二者在形制上的区别,认为阳燧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炼于午日午时火盛之时。 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对镜的运用,表现在婚礼的各个方面。首先是以镜为聘礼。其次是夫妇其结镜钮,以表同心。第三是共拜宝镜,尊其为神圣。第四是新娘佩带或手捧宝镜。第五是以镜照新娘。第六是以镜遍照喜轿或挂于喜轿之上。 人们不仅在婚礼过程中强调用镜,即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示婚恋关系时也常用到镜。从古至今,人们都广泛的以镜为恋爱婚姻的信物,以此表达双方真挚的情感。以镜为情感信物的最早最确切的记载,当见于汉代镜铭中。汉镜中有一种小型平边镜,镜体厚实,铜质泛黑,铭为“见日之光,长毋相忘。”此铭表明西汉初年社会中已起始用镜子作男女间爱情的表

解说西汉时期铜镜的铸造工艺

解说西汉时期铜镜的铸造工艺 5月3日,鄂州博物馆范铸法复制研究所的60件战国、西汉时期的铜镜进入铸造的最后一个阶段:注铜。文物复制厂的4名工人用传统铸造工艺做法将铜块熔化,加入一定比例的锡块,混合后注入用泥巴封闭的范腔。待铜镜冷凝后,将陶范敲碎,经过打磨、抛光,一面西汉或战国时期的青铜镜就出现在世人面前。这种失传了几千年的古法造铜技术得以复原,使得鄂州博物馆文物复制研究所成为目前我国唯一可按照古代青铜范铸工艺复制青铜器的地方。 早在2002年,董亚巍领导的鄂州博物馆范铸法复制研究所就成功复制了西汉时期的一面“透光镜”。令人称奇的地方是,这面古铜镜可以反射铜镜背后的花纹。十年后,研究所又接手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工作。经过4个月铸造,成功铸成3个按4:1比例制作的小型方鼎,每个重约20公斤,此实验吸引了考古界与国外著名大学的研究兴趣。多年的铸造实验、考古证明,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用范铸法工艺铸造。研究表明,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二里头文化,范铸法工艺已经基本成熟,商晚期进入兴盛,战国晚期到西汉开始衰落,青铜器逐渐被铁与漆器取代。不过,2006年,一件代表青铜器艺术顶峰的文物——曾侯乙尊盘成功运用失蜡法复制,使得长期以来学术界最受争议的失蜡法不存在之说又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失蜡法到底存不存在?古人又是怎么运用范铸工艺把一件精美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本期《长江地理》追溯至青铜时代,复原2000多年前的铸造工艺。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段漫长的青铜时代。这是一个以青铜制作工具、用具和武器的时代,所谓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中国青铜时代的出现稍晚于国外。但是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及丰富的铜矿产资源,给我国先民发展传统的范铸青铜技术,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与物质条件。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二里头文化,铸造青铜的范铸工艺已经基本成熟,其分型制模的原则及制模方法,一直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直至现代。 所谓的范铸法,简单地说就是模翻范,范翻铜,一般的做法是先用泥料做出泥模,经过阴干、焙烧后,成为陶模。再在这个陶模上用软泥压出范腔,烧干后制成陶范,再向范腔中注入铜水,就制成了铜器。要铸造这些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首先就要制模,而制模阶段并不是常人想象的那种整体雕刻再翻范。古人根据所铸器具的几何形状,可以采用分型的方式制作模具,将器物分开制模。鄂州博物馆文物复制研究所所长董亚巍告诉我,就像司母戊大方鼎的四个大面,其中两个大面的几何形状是一样的,两个小面的几何形状也相同,制模时就没有必要制作四个面的模出来,更不会做成司母戊鼎一样形状的模,只需要分别作出一大一小两个面的两个模,在每个模上夯制二块相同的范,大小错开对合后,就是一套完整的长方形鼎的泥范了。这种分型制模的技术在夏代二里头文化就开始广泛运用在制模技术中。模制好要阴干半个月,然后放在窑里烧,制成陶模。范是相对于模而言的,简单的范是用柔软的泥巴在模上直接压印出来。但是随着青铜器纹饰复杂的变化,制范的工艺也不再是简单的对模具的复制。制范,首先需要泥料,为了保证在铜器铸造过程中泥范不发生变形,古代人会在制作泥范的泥土中加入草木灰和细砂,而用来制作泥范的泥土也是经过反复炼制的,经过筛子过滤的细土。这在我拍摄董亚巍的工厂生产铜镜时的制范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铜镜

体育文化产业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以辽宁省为例 2012-1-19 16:03:20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48期)作者:王春光 【摘要】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但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辽宁拥有发展体育产业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等诸多有利条件,最适合将体育产业作为其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应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及相关教育事业,出台政策全力支持群众性体育产业的发展,打造以体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群,推动产业不断升级。 【关键词】辽宁文化创意体育产业 人类生产生活核心在演变:物质生产→关系生产→精神生产 社会生产生活的核心或主要内容即经济活动主体,就是指社会经济中投入人力与其他社会资源最多的那项活动,这种核心内容不断向高层次转换。当前我们处在一个生产生活主要内容正在进行根本转变的伟大时代,社会生产正在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向以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为主转变,进而精神生产将在未来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随着生产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必然导致社会生活、情感生活乃至精神生活需求的迅速发展。改造调节社会的交往生产活动与创新改造精神的文化实践活动在总量上超过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将是必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知识经济的产生也说明,经济活动主体还将要从物质生产与社会关系再生产转向精神生产。继MBA热之后,偏重娱乐、美育等内容的体育、艺术教育在当今已经成为新兴热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反映在文体艺术教育的需求上。 国家地区间的经济与文化的联系和竞争的广泛性、深入性、强烈程度在不断增加。在未来,文化竞争力将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以体育、艺术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与相关教育将会不断在经济中扩大比重,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并终将占据教育与生产生活最核心的内容。 文化创意是未来产业核心,体育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之一 文化艺术产业如今被称为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等,是指那些依靠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以信息及网络技术为载体,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产,创造出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的行业。创意产业是国际上一种新兴服务业的产业分类概念。欧美国家最初对创意产业范围界定为十三个行业,后随着创意产业的不断推进,现将旅游、博物馆、美术馆、体育乃至交响乐等也纳入到其范畴内。创意产业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特征表现为:不依赖自然资源,以创新能力为依托;智力密集;不断形成新门类;具有广泛产业关联带动性;产业组织模式特殊,依赖集群效应发展。

浅谈中国铜镜鉴赏

浅谈中国铜镜鉴赏 铜镜概述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镜以秦为最古,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传世的都不可得到。因为古代,死人用镜赠于殓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时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名镜大多入土。可

是古镜铜质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因此几千年后,仍可以看到古人的伟器。 镜虽然开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镜实际上却难以得到。因为秦朝短促,产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镜大多是汉朝的产物。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铭文大多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励的意思。尚方的御镜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尚方御镜、辟邪镜、仙人镜、神人镜、宜官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的名字。只有唐代时制有透光镜,镜背的字迎着太阳或灯光时,都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铜镜的产地,以山东、河南、陕西、安徽为最多,现在各地均已挖绝,只有安徽亳州还不时有出土。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剖析两种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面,并加以探讨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体育文化xx传统体育西方 前言 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阶段性。文化有三个层次构成,及外层的物质层次,核心部的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的层次)。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它包括四层含义: 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我们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着互补。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1xx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而发展的。中国体育文化经历了古代体育文化、近代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三个阶段。中国原始体育文化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在生产极其低下的社会情况下为了生存,人们学会了攀登、爬越、泅水等生产和生活技能并将其直接服务于社会形成了“体育”的雏形。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医学知识的积累,养生思想的出现,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古代体育在原始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从而脱离了生产劳动,与军事教育、祭祀、礼仪相结合,逐渐演变

汉代江南铜镜文化

收稿日期:2003-10-28 作者简介:王福昌(1969-),男,江西寻乌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秦汉史、农业史的研究。 汉代江南铜镜文化 王福昌 (华南农业大学农史室,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三大杂志和《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浙江出土铜镜》等书刊 上有较多汉代江南的铜镜资料。汉代江南有发达的铜镜制造文化。固着在铜镜上的花纹、铭文展示了汉代江南人的各种信仰和社会风俗。汉代江南铜镜文化与中原铜镜文化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铜镜;汉代;江南;信仰;风俗;文化中图分类号:K 234;K 87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4)03-0006-04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镜本是照面容的器具,但古人却施于高超的制造技术,在其背面又装饰以花纹、铭文,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小小的一面镜子隐藏着一部绚丽的中国文化史。过去,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铜镜资料整理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似还不够。本文试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汉代江南出土铜镜反映的江南文化作些探讨。 一、铜镜制造文化和商业文化 汉代江南出土铜镜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出土范围之广,引人注目。仅见于《考古》、《文物》、《考古学报》、《湖南出土铜镜图录》、《浙江出土铜镜》等书刊上报导的铜镜就有上千件之多,涉及的考古报告达100多篇。种类有素镜、山字纹镜、夔纹镜、蟠螭纹镜、蟠虺纹镜、草叶纹镜、星辰纹镜、连弧纹镜、日光镜、昭明镜、规矩纹镜、龙凤纹镜、画像镜、神兽镜,居于全国之最。出土地点遍及两湖、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各地。铜镜的使用如此之多,其制造业之盛可以想见。 汉代江南铜镜制造技术颇为先进。在合金成份的选择方面,铜、锡、铅的比例一般在7∶215∶016左右,跟《考工记》的记载略有不同,呈现出更为合理化的趋势[1]。在熔铸技术方面,百炼熔铸的技术已广泛使用,汉代江南出土的许多铜镜带有“攻山 采锡,伐石索铜,(青)火炉冶,幽炼三商”、“百炼青 铜”一类的句子,所谓“三商”应是指铜、锡、铅三种金属[2](P113-114)。在“开光”技术方面,使用涂磨和打磨工艺,增加亮度[1]。特别是在江西萍乡、樟树和上海博物馆出土或珍藏的“透光镜”,当光线照射光滑的镜面时,在对面墙上即出现与镜背纹饰相应的影像,金属是不能透光的,实际上是一种影像镜。据研究,这种现象是由于镜面产生了和镜背纹饰相应的微小凹凸不平,肉眼不能觉察,当光线投射到镜面时就能显示出来。经过实验,这是由于青铜镜在铸造冷却和加工研磨镜面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所致[3],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在装饰工艺方面,有的青铜镜全部鎏金,如湖南长沙出土的两件,入土2000年,出土后仍金光夺目,并无发黑的现象,而这种不发黑的现象正是目前在鎏金工艺上碰到的难题[4]。其制作工艺之高,令人惊叹。另外,汉代江南出土铜镜花纹多种多样,又点缀雕刻精细的各式铭文,可谓精美。 铜镜的铭文、花纹透露出很强的商业气息。如,“尚方作镜真大巧”“李氏作镜佳且好”“买者大富”“内清质以照明,光辉象夫日月”等等。这说明:(1)江南人们对铜镜商品美的追求;(2)这是为自己产品的质量向消费者作保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的精品意识和商业广告意识,过去学术界仅把它解释为对自己产品质量的自夸,这是不完全的;(3)生产者已颇为注意人们的购买心理,铸刻上时人喜闻乐 第24卷第3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 ol.24N o 13 2004年5月 Academic F orum of Nan 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May.200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