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的户籍制度源于明清时期,历经近五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居民身份证明制度。然而,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户籍制度现存的一

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户口迁移、居住证制度等。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户

籍制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亟需改革。

因此,研究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社会公正、公平:户籍制度对于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获得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有效地解决户籍制度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公正、公平。

2. 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对于城乡一体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建立合理完善的户籍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一体化。

3. 经济发展:户籍制度改革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打破户籍制度的现有桎梏,给流动人口提供更多便利,也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投资和劳动力。

4. 政府管理:户籍制度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将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 现行户籍制度的概述和历史演变:介绍我国户籍制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回顾户籍制度的历史发展,分析其演变过程。

2. 若干个案例分析: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户籍问题作为案例,分析问题的出现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打破瓶颈限制的策略。

3. 国际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我国户籍制度与其他国家户籍制度的异同,找到有效改进现行户籍制度的思路。

4. 改革方案和对策:通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对策,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并按以下步骤展开:

1. 收集资料:搜集我国户籍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媒体报道、专家论文等各类相关资料。

2. 分析现状: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对我国户籍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3. 确定案例: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归纳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4. 国际比较:收集和比较其他国家的户籍制度,通过比较分析,找到适合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

5. 提出对策: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和方案,使之具有切实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

1. 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了解其存在的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及影响。

2. 提出可行性强、具有参考价值的户籍制度改革对策和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针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4.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总之,研究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开题报告旨在探讨解决我国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改革建议,并为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1)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11)班 孙俊婷 辅导老师:王娜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11)班孙俊婷20114473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户籍给个制度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户籍改革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但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我们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怎样摆脱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如何有效维护征地农民利益,城镇化人口以何种方式获得同等社会权益等“三大难”。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当前,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障碍。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迫切需要的。为此,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户籍制度改革情况,全面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华营一社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采用无记名形式,随机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 。人员特征:在外务工人员90 人,占 47% ;学生29人,占15.5% ;在家务农人员72 人,占 37.5% 。年龄特征:50岁及以上 9.9%,40~49岁 14.4%,30~39岁 35.5%, 20~29岁 35.2%,10~20岁

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一、改革背景及意义 我国户籍制度始于1958年,60多年来一直未大改。然而,随 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存在着 许多由户籍制度引起的不合理问题,比如: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目前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在很多方 面存在着歧视性政策和法规,导致农村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和社会保 障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平等。 二、户籍迁移难。目前我国户籍制度实行的是“一户一籍”的 模式,户口仅仅是一个人口统计和管理的工具,但是它却体现了极 大的权力意义。因此,制度上对户籍的管理相当严格,户籍迁移非 常困难。 三、人口流动的难以管理。当前城市的劳动力资源是日益紧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鼓励人口流动,但是由于户籍制度不合理,导致人口流动带来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改革户籍制度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改革目标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 求的户籍制度,促进城市和农村的融合和平等化,解决户籍制度产 生的不合理问题,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人口管理的精准度。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人口在政策和法规上的平等。 二、户籍迁移方便化。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带来的城市经济发 展和治理成果的员工从藏品的流动。 三、人口管理的精准化。通过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管理信息平 台实现人口的准确统计和管理。引导人口流动带来的就业和产业升级。 三、改革方案 一、户籍制度的尺度化 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户籍制度的尺度化。城市和农村的户籍应 该统一,不再区分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所有的人口都拥有一个公 民身份。同时,户籍应该变成一个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工具,而不再 是一个与权力和地方财政意义紧密相连的概念。这样做能够解决城 乡二元结构和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 二、户籍管理系统的协同发展 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套户 籍管理系统。建立上传人员信息、获得国家令牌的流程,以便更好 地管理人口。同时,配合之建设人口服务中心、人口流动管理中心,统计和精准管理人口流动的信息。建立全国人口管理智库,建立数 据共享机制,提高数据管理和调取的效率。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城市治理和人口流动的水平。 三、户口制度的开放化

山东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山东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山东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摘要: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户籍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山东户籍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通过深入访谈和资料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概述 户籍制度是管理人口和社会资源分布的重要工具,直接影响着城镇化进程、社会公平以及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山东的户籍制度主要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通常与农村居住地和土地使用权相关,而非农业户口则与城市居住地和就业机会相关。 二、存在问题 1. 不均衡的发展 山东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这种不均衡也体现在户籍制度上,城市户口更容易享受到城市的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而农村户口则相对落后。这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掌控度不足 现行的户籍制度存在以城市为中心的特点,难以满足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由于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工作生活多年,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享受的权益仍然很有限。这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也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三、改革建议 1. 优化资源配置 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减少城乡差距。同时,应推动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这样的改革,更好地满足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 2. 改革户籍制度 应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废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实现户籍的统一。同时,要降低户籍制度的门槛,给与更多的人机会享受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 3. 加强农民工保障 通过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农民工保障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和权益保障。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同时也促进社会的稳定。 结论:山东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应注重加强城乡之间的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工保障。这样的改革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升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山东的可持续发展。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背景概述 户籍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起在中国大陆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目的是管理人口的流动和实现社会管理的精准化。然而,由于户籍 制度的刚性和不可跨越性,导致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缺陷和难以适应 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因此,近年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成为了当 下中国政府努力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问题的现状和改革的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改革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户籍制度日益暴露出许多难 以适应当下现实的问题。目前,我国户籍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 1.不公平性。它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本地 人与外来人口的社会地位巨大差异,使得许多人在就业、教育等方面 受到不平等待遇。 2.行政难度大。由于户籍制度的严格规定,许多人口管理工作变 得复杂,行政费用过高,浪费了政府的宝贵资源。

3.违法性。当前,我国许多外来人口在没有合法户口的情况下居 住和工作,这拓宽了“非法居留”等漏洞,滋生了黑市交易等社会病态。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着手改革户籍制度,以期实现城乡平等、公 民平等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等目标。 改革措施和成效 据了解,中国近年来推出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包括: 1.“落户难”破解。政府取消社保缴纳年限或降低门槛等方式, 拓宽了人才来往和外来人口的落户渠道。 2.普查修正。政府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人口统计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清除了大量“僵尸户”和“虚假户籍”。 3.双向流动。鼓励城市人口向农村和山区流动,增加农村地区的 劳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些政策带来的成效也逐渐显现出来: 1.许多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得到了降低,拓宽了市民的选聘范围。 例如,北京和上海已经取消了有社保限制,而深圳则开始面向全国招聘。 2.经过多年的努力,户籍数据得以清理,处理了大量冗余的数据,精简了居民信息,优化了统计数字。

我国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

我国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 我国户籍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公民的籍贯、居住地等情况所规定的户 籍登记制度。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 问题既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益,也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推 进户籍制度改革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就我国户籍制 度的问题以及改革方向进行探讨。 一、户籍制度问题的存在 1. 制度歧视 我国户籍制度采用的是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的二元差别对待制度。这导致了农民工和其他非农业人口在享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 本权益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他们的子女在进入城市学校和享受城市 医疗服务时面临较大的困难。这种制度歧视不仅损害了农民工和其他 非农业人口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2. 地域限制 我国户籍制度严重依赖于公民的籍贯,对人口流动设有诸多限制。 这使得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人口无法以更自由的方式流动, 造成了城市人口过多、农村人口过少的问题。同时,农村人口在享受 城市公共服务时存在限制和歧视,使得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难以提高。 3. 社会不公

户籍制度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户籍城乡二元的差别以及在农村和 城市之间的户籍划分,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民的土地权 益保护不足,无法享受到城市市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基本 权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 进程。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1. 放宽城乡户籍划分 针对户籍城乡二元的差别,可以逐步推行放宽城乡户籍划分的改革。取消或降低非农业户口的门槛,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有机会获得城市户口。这将有助于缓解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2.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解决制度歧视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公 民都能享受到相同的基本权益。这包括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 的公平待遇。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民 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3. 推进户籍改革的法治化 户籍制度改革应该以法治为基础,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确保改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加 强对改革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 4. 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的户籍制度源于明清时期,历经近五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居民身份证明制度。然而,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户籍制度现存的一 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户口迁移、居住证制度等。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户 籍制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亟需改革。 因此,研究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社会公正、公平:户籍制度对于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的获得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有效地解决户籍制度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公正、公平。 2. 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对于城乡一体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建立合理完善的户籍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一体化。 3. 经济发展:户籍制度改革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打破户籍制度的现有桎梏,给流动人口提供更多便利,也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投资和劳动力。 4. 政府管理:户籍制度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将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 现行户籍制度的概述和历史演变:介绍我国户籍制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回顾户籍制度的历史发展,分析其演变过程。 2. 若干个案例分析: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户籍问题作为案例,分析问题的出现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打破瓶颈限制的策略。 3. 国际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我国户籍制度与其他国家户籍制度的异同,找到有效改进现行户籍制度的思路。 4. 改革方案和对策:通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对策,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1. 概述 户籍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人口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统计人口数量、管理流动人口和提供社会保障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公平和 正义的追求不断增加,户籍制度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此,政 府不断加大力度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以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当前户籍 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层面对于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 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 2. 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难以满足流动人口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在 当前的户籍制度下,流动人口并不能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因为他们必须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才能享有相关权益。这种现象不 仅造成了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公平,也制约了人 才流动和社会发展。 2.2 人口统计数据不够准确 当前的户籍制度只能记录人口的户籍信息,无法准确反映人口实 际状况。比如,人口流动造成的重名、翻译、拼写错误等信息不统一 等问题,都会影响人口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户籍制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人们对于户籍制度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然而,当前的户籍制度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 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3. 户籍制度改革的多层面探讨 3.1 政策层面 政策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 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整合,为流动人 口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2 技术层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口管理也应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信息采集、数据共享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使人口管理工作 更加高效、准确和便捷。 3.3 社会层面 户籍制度改革的成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政府需 要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倡导全 民参与,形成社会共识。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一、背景与现状 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清朝,经历了几次改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类似于苏联的户口注册制度,即所谓的“计划生育”政策,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城乡流动人口的增多,户籍制度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分为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两种,城镇户籍可以享受到许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则相对较为落后,许多基本权利也不能得到保障。此外,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婚姻自由、新生儿落户、出生证明等方面的限制。 二、问题与挑战 1. 农村户籍的不公平待遇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户籍的人们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例如,在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的待遇,而且很难得到城镇户籍的公民权利。 2. 城镇户籍的限制 虽然城镇户籍享受着更多的福利和服务,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限制,例如贷款、购房、参与公开招聘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3. 生育政策的限制 中国的生育政策向来比较严格,这也影响了很多家庭的生育决策。此外,新生儿的落户也是一个问题,由于需要符合很多条件,许多家 庭的孩子无法在城镇落户,给他们将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4. 婚姻自由的限制 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婚姻自由的限制。例如,有些地方规定女 方必须要有城镇户籍才能嫁到城市里,这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婚姻选择。 三、改革方向 当前,关于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以下是 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 1. 统一的户籍系统 当前,中国的户籍制度比较分散,不同地区的户籍信息也存在不 一致。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户籍系统将是一个改革方向。 2. 扩大城镇户籍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城镇户籍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也是一个改革方向。 3. 放宽生育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新生儿的落户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以缩小城乡差距。

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研究

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 问题和挑战。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问题分析 1.户籍制度的不合理性 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主要是分为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两种。这种分割造成了农村和城 镇居民在社会权益、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对待。城镇户籍的人口享有更多的 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的人口则受到限制。这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制约了农村 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2.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城乡一体化,要求城镇和农村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 面的融合。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难度加大,提高了城镇人口迁 出农村的成本,也制约了城镇对农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3.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我国的户籍制度亟待改革。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意愿和便利性,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 二、对策和建议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对于户籍制度的改革,需要从政策、法律、制度等多方 面进行设计和完善。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的统一化和一体化,打破农村和城镇户籍的划分,使得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社会权益和资源分配。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要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引导和帮扶,支持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也要促进城市资 源向农村流动,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城市户籍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在城市中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近年来,政府开始积极探索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途径,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是提高社会流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将探讨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利与弊。 首先,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社会流动性。过去,城市户籍与社会福利、教育、就业等资源的分配紧密相连。只有拥有城市户籍的人才能享受到这些权益,而外来人口则往往无法享受到同样的待遇。改革后,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居住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找到稳定的工作后,他们的居住条件、医疗保障和子女教育将会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 其次,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对于调整城市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也具有积极意义。 在过去,大城市内部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通过改变户籍制度,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二三线城市,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减少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同时,改革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强调各地的差异化优势,全面提高国家经济水平。 然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改革可能导致城市负 担加重。由于流动人口将增加,城市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可能会导致社会压力增大。其次,改革可能对城市公共服务带来一定冲击。由于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压力也会增大,需要相应的投入来提高服务质量。此外,改革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一些人担心改革会导致就业竞争加剧、犯罪率增加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需要得到合理的应对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一方面, 改革有助于提高社会流动性,改善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

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摘要 我国户籍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象;户籍制度是古代人口管理遗留下来的现象,在当今暴露出了它的弊端,而户籍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洗礼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不能满足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经过分析认为改革户籍制度具有可行性,但却遇到一些阻碍,针对这些阻碍,本文提出了对策,比如实现户籍管理制度的信息化、改革户籍迁移制度、加快相关配套政策改革、加强立法工作等; 关键词:户籍制度管理改革 第一章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实施状况 1.1现行户籍制度实施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显现出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挤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202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实现目标任务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 1.2户籍管理制度本身存在很多缺陷 城乡结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它制约着城里人和乡下人在城乡之间的互动行为,但在历史上我国的城乡关系是被严重扭曲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要素交流的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城乡联系显着增强,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阻隔城乡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种制度障碍受到了市场力量的巨大冲击,城乡关系逐步得到改善,城乡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和社会结构的显着变动,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城乡结构发生了积极

的变化; 当前我国的城乡结构演变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在城乡人口结构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将变为城镇人口;据预计,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53亿,城镇人口为5.28亿,农村人口为8.25亿,城乡人口比例分别为39%和61%. 在城乡劳动力结构方面,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2000年我国劳动力达93766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达36769万人,所占比例为39.2%;农村劳动力达56997万人,所占比例为60.8%.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城镇劳动力增长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推算,2007-2008年我国外出劳动力每年为9000万人左右.根据十五规划,今年将大约有4000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将呈进一步增长之势,城镇劳动力将不断增加. 在城乡就业结构方面,2007年全国就业人数为73025万人,占总人口的57.2%.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23940万人,所占比例为32.6%;农村就业人数据为49085万人,所占比例为67.4%.随着城镇化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业的快速扩展,今年城镇就业比重有望达到40%以上. 在城乡GDP结构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GDP基本上各占一半,近年来农村GDP 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从长期来看,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将持续下降,而农村非农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则稳定提高,特别是农村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在城乡收入结构方面,近年来农民收增幅减缓,而城镇居民收增幅加快,城乡收入呈加速扩大趋势.1978年城乡差距为2.57倍,在1985年曾缩小为1.86倍,以后逐年扩大,2004年扩大为3.21倍,比1978年扩大了0.64倍.由于农民基本上不享受社会保障,而城镇居民享受了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加上这一因素,实际的城乡收差距应为6倍左右.这一差距远远高于同期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国家. 在地区城乡差异方面,中西部地区城乡差异远远大于东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城乡差异非常大,东部沿海地区则呈明显缩小趋势.而西部与中部相比,其城镇人均收高于中部,但农村人均收水平低于中部,因而西部城乡差距要远大于中部地区. 上述几个方面表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城镇教育制度,住房制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是指对我国目前实行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人口流动和就业均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主要分为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两个部分,农村户籍多数为农民和农村居民,城市户籍多数为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之间存在严重的差距和不平等。城市户籍享受着各种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则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限制。这种二元的户籍制度加剧了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流动壁垒,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 为了解决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我国首次提出户籍改革的思想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我国进行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推出了“以城市为 中心,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催生了大量 的农民工流动到城市务工,形成了今天大规模的农民工群体。我国认识到户籍制度的变革迫在眉睫,同时也认识到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通过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户籍 制度改革文件和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实施的《户口 登记条例》和2014年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两 个文件对户籍制度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和改革,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支撑。

近年来,我国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首先,我国逐渐放宽了城市户籍的条件,允许农民工和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户籍。目前,我国允许持有合法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申请城市户籍。这一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市就业需求矛盾的冲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国加强了对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我国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的建设,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通过这些措施,我国逐渐消除了城乡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差距,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次,我国建立了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通过建立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了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我国实施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提供了安全保障,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户口制度改革的进程要加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改革,消除城乡差距。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城市化和农村产业发展机制,为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3月17日—22日,优抚安置局组成工作组在福建省和浙江省就户籍制度改革对优抚工作的影响进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年底,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闽政〔〕48号),对户籍管理制度进展了部署。随后,各地均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法,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落实到位。其指导思想是降低进城门槛,放宽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城市化进程。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取消户口的农业与非农业性质划分,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按照实际居住地将所有的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二是降低进城门槛,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三是对于在设区市建制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村委会成建制转为居委会,并规定原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保持不变。四是放宽小城镇户口的落户限制,全面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政策。五是对于到城镇落户的农民,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二、户籍制度改革对优抚工作的影响 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场实行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即把全国公民划分为农业与非农业的户口,实施不同的管理。在原有户籍管理制度下,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标准城乡有别。优抚对象的效劳管理

也主要采取属地化原那么,根据其户口性质,区别为城市、城镇或农村进展管理。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消除了公民一出生就存在身份不同的界限,使依附于原有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上的优抚工作失去了划分城乡的依据,给落实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补助带来新的困难。其对优抚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确定城乡有别的抚恤补助优待标准缺乏依据,影响到各项待遇的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对优抚工作的影响因对象类别的不同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义务兵家属四类对象。而其他对象如伤残军人、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那么影响不大,他们身份确实认都是以当年复员退伍是否安排工作为依据的,虽然有无工作也存在着难以划分的问题,但并不属于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新问题,况且这些对象大多数都属于存量,几乎没有增量,其身份早已固化,受到的影响很小。对于“三属”而言,目前,中央财政对其负担的“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分为城镇、农村两类,城镇户口的,参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确定;农村户口的,参照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确定。烈属的标准分别为255元/月和195元/月,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的标准分别为250元/月和190元/月,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的标准分别为245元/月和185元/月,城乡差额均为60元,而且这种差距会随着今后几年的提标逐年扩大。在取消农业或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后,假设再按原户口性质来确定烈属定期抚恤标准,显然缺乏依据。对于义务兵家属而言,发给其的优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法理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法理学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户籍制度的改革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改善农民工权益、改变现行户籍制度对个人自由和公平权利的侵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户籍制度改革也涉及到了国家法 律的合理性、权利保护等法理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因此,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行法理学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和计划 本文将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背景进行分析,探讨户籍制度改革的立法基础、合理性及其与人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背景分析 通过对我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和改革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背景,探讨户籍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2. 立法基础的法理学考量 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立法基础,包括宪法和法律条款对户籍制度的规定、实施法规的合法性、立法的程序和透明度等。 3. 户籍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分析 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包括对户籍制度改革所追求的目的、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4. 户籍制度改革与人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从人权保护的角度,探讨户籍制度改革对于人权保护的影响,包括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社会公平的促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个人权利保护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三、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行法理学分析,本文预期能够从理论上探讨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和目的,提出户籍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改革对于人权保护等 问题的影响。同时,可以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建议,为我国户籍制度 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汇报材料

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汇报 材料 尊敬的领导: 我公司一直把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的管理,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现将我公司所制定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汇报材料报上级领导审批。 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户籍管理工作,强化管理,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的稳定运营。 二、规章制度的范围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以及管理人员。 三、制度制定程序 本规章制度经公司管理层研究讨论后制定,并报领导审批。 四、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1.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和终止的法律规定,保障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2.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保障了广大劳动者的权益。 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于职工的权利和利益提出了明确的法律保证,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4. 《行政管理法》:明确了公共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的规定,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五、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 1.户籍管理制度: 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员工。 目的:规范员工户籍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内容:1)明确员工户籍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要求;2)规定员工户籍信息的保密要求;3)明确员工户籍变更的程序 和要求。 责任主体:公司人力资源部门。 执行程序:按要求收集员工户籍信息,建立员工户籍档案,并妥善保管;对于户籍信息的变更,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责任追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要视情节轻重,酌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处理。 2. 员工信息变更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

我国户籍制度旳问题和改革 我国旳户籍制度是在建国后来逐渐形成旳一套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在身份证明、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方面起过十分重要旳作用。不过伴随社会旳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逐渐完善,户籍制度旳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以致影响了我国旳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旳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一、我国户籍制度旳发展过程 我国旳户籍制度有一种历史旳发展过程。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颁布实行了《都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重要对都市户口进行管理,规定了对人口旳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以及变动进行管理旳一系列措施。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发出《有关建立常常户口登记制度旳启示》不过当时进行户籍管理只是一种登记旳手续,其目旳重要是为了掌握全国旳人口及其变动状况,为国家旳经济计划提供精确旳数据。 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旳出台就是为了限制所谓旳“ 农村盲流”进城,该条例

和1957年终制定旳临时工招聘规定,以及1959年初制定旳户口登记制度一起,标志着全国城镇统一旳户籍制度正式形成。这时,这一制度旳目旳就不仅仅限于记录数字,更多地是针对“大跃进”带来旳都市人口旳迅速增长,而出台旳一种限制人口流动旳规定,在城镇之间搭建了一道人为旳迁徙壁垒。 1960年开始旳“三年自然灾害”引起了商品粮供应全面紧张,因此国家开始全面压缩都市人口。为配合这一行动,1963年,公安部根据与否吃国家计划供应旳商品粮,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使得这个制度具有了真正旳操作根据。196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有关处理户口迁移旳规定(草案)》,深入划分了都市之间人口迁移旳界线。 不过城镇之间旳迁徙壁垒并没有伴随粮食商品供应旳富余而逐渐弱化,相反却在不停旳加强。1975年通过旳宪法,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旳条款,1977年,为规范户口迁移制度,公安部公布了一种户口迁移规定。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使城镇间都市人口迁移旳限制到达了顶峰。从此农民被牢牢地限制在土地上,还被严格限制户口迁移和“农转非”指标,农民进城旳路子被人为地堵死。于是,城里人和农村人形成了两个不一样旳阵营。形成了一种都市人与农村人旳“二元构造”。

户籍制度改革多

方位 前言 户籍制度,指的是公民户口登记和管理的制度。我国户籍制度自1958年开始实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我国 实行了许多有关公民的制度,如就业、住房等。然而,由于我国城乡 二元结构的存在,户籍制度也存在很多弊端。为此,近年来,我国各 级政府经过探索和研究,对户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逐渐解 决户籍制度所产生的问题。 1. 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不同地区之间的 差异也日益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户籍制度的不平等性逐渐暴露出来。城市户籍的人口可以享受到城市的诸多福利和优惠政策,而农村户籍 的人口则不能。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首先,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二元结构加剧了贫富差距,这也是造成 农民工群体出现的重要原因。由于城市户籍的政策优惠,城市生活成 本也相应较高,而农村户籍的人口则无法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生活质 量也大大降低。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 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其次,户籍制度不公导致了人口流动的不畅。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许多人无法合法地迁居到城市地区,这也阻碍了人口流动的过程。

与此同时,由于许多农村地区人口过于集中,城市地区也不愿承担过 多的人口压力,造成了一种非常不可持续的状态。 最后,户籍制度不公导致了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由于户籍制度的 限制,许多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备,医疗、教育、社保等福 利资源也不能得到公平的分配,造成了城乡之间巨大的资源差异和不 平等。 因此,改革户籍制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便解决这些问题。 2. 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为了解决户籍制度的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各级政府陆续推出了 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2.1 “三证合一”政策的推出 “三证合一”政策是指将公民身份证、居住证和户口本合并为一 张证件,以减轻人们的实名认证负担。这一政策的推广旨在推动城市 化进程,为农村人口在城市等地区提供更为合理的公共服务。该政策 不仅可以方便农民进城就业,也可方便他们在城市获得更多权益和机会。 2.2 户口迁移政策的推出 户口迁移政策是指允许人们在不改变户籍性质的情况下迁移户口。在该政策下,人们可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自由迁移,获得更多的就业 机会以及其他福利。这一政策的推广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

INSERT YOUR LOGO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通用模板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transfer of experience, individuals or units can timely understand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and find out the lesson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撰写人/风行设计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通用模板 使用说明:本报告文档可用在单位或个人的场景里,通过总结和传递经验,让上下级个人或单位等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相应的情况,掌握相关信息,并从中发现典型特征和推断规律,找出可以借鉴的教训。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社会调研课题组 重庆是XX年6月国家批准设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今年8月,重庆在全市启动了被称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从8月15日-11月7日,全市已有12.6万户、59.5万农民自愿办理转户成为城镇居民,这一试验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海内外媒体称之为“重庆样本”、“重庆模式”。为了深入了解重庆实施的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情况,20xx年11月10日-17日,中央党校中青一班“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社会调研课题组一行8人深入重庆,在重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考察了两江新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南川区等区县,实地调研了民心佳园公租房、西永微电园、大学城、南川新农村建设居民点等21个项目,通过召开座谈会、拜访部门、走访农户、实地调查、查阅资

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思路

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思路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一、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思路 1、为什么要开展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需要;是根本改变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需要。 2、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惠及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提升,繁荣农村经济。 3、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分两个阶段推进:

①2010至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登记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 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 ②2012至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 4、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5、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要求? 答: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把户籍制度改革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