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新户籍制度改革浅析

中国新户籍制度改革浅析

中国新户籍制度改革浅析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影响着人口流动、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自20世纪80

年代开始启动了户籍制度,并于2024年全面放开了农村到城市的常住人

口流动。下面将对中国新户籍制度进行浅析。

一、背景和目标

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多,城市化进程比较滞后。城

市人口凭借户籍制度的壁垒,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就业机会,而农村人

口则沦为“二等公民”,面临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这种户籍制度的二

元性质严重影响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

目标:新户籍制度的目标是消除户籍制度带来的二元性,实现人口流

动的平等化和城乡一体化。通过,希望能够使农民工在城市享受与城市居

民相近的社会福利和权益,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内容与措施

1.放宽落户限制:新户籍制度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放开农村到城市

的人口流动。根据现行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申请购买城市住房,并申请落户。这一政策的放开为农村人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推动城

市化进程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2.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旨在使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近的社会福利

和社会保障待遇。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养老、失

业等方面的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减少他们在城市

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户籍制度还应着重解决农村学生在城市就学

的问题。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城乡学校联盟,优化教育

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农村学生在城市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促进教育公平。

4.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户籍制度也要注重人才流动的自由化。通

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流动、评价等制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流动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成效与问题

成效:通过新户籍制度,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通道得到了打开,大量

农民工进入了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权益,城乡差距有所

减小。

问题:同时,新户籍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农民工在

城市生活中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比如低薪、缺乏福利保障等;另一方面,农村的人口持续减少,导致农业产业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这也需要针对

性的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的新户籍制度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消除

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通过放宽落户限制、

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教育资源、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

我国户籍制度的历程与改革研究

我国户籍制度的历程与改革研究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指个人身份信息在国家政府内体系中的归属和管理方式,其 主要作用是记录个人的基本信息和居住情况,并保证公民权利的行使。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户籍制度也在不断调整与改革中。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研究。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历程 1. 戶籍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贯彻的定居制,规定人民应归属于其乡邑、城镇或部落组织,建立家 族册籍管理制度,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信息。此为我国户籍制度起源。自汉代起,户籍管理逐渐成为国家制度之一。到了唐代,户籍管理制度逐渐完善,户籍册科被设立,负责官制宗族、迁徙、统计等各项工作。 2.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户籍制度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政府对于户口和饭票的分配政策,借用富人在房间的回头率来调控和管理。户籍制度的实施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3. 市民化户籍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得到改革。继1984年建立户口口簿制 度之后,1990年,国家开始实施城市市民化户籍制度。 此举的目的是将城市居住人口的经济、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待遇,与其户籍所在地的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这一制度改革针对的是户籍制度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裂现象,使得城市居民获取社会公共福利进一步便利,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4. 新时代的人口制度改革 “十三五” 时期,国家开始覆盖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这意味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正向基于居民权益原则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方向推进。 以改革后的"居住证”制度为例,其本质是一种全国居住证明。相较于过去的户 籍系统,新制度取消了传统户籍管理的户口迁移和挂靠、调整人口统计、注销社平码等权限。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场资本和居民权益为视角,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和安全管理、多样化社会服务、优化居位条件等拓宽共识上的可行性。 二、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现状 户籍制度改革是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强制性选项,从当前结构 开展推动进步的主要任务。实践中,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人口流动的合理化和全民公共服务的普惠化。 不过,改革的推进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和阻碍。首先,较之前来说,新制 度下的居民权益安全管理和社会服务共享存在一定的信息障碍。其次,户籍制度改革会对国家社会治理的局面带来挑战,必须解决数据管制、安全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改革的可行性。 最后,实践中,户籍制度改革还需包括对整个法律体系进行重构和加强,以确 保制度本身的良性运转和企业的门客运营方向。这不仅对法律解释和执行产生了新要求,对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各方要素之间的协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三、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关乎个人的人权利益,还涉及到国家的社会 基础和公共治理。其中,新制度环境下的多样化、市场化、社会化要点对制度的个性化需求和法律体系的重建都产生了新的要求,我们期望通过对各类需求的平衡和对法律体系的重塑,户籍制度的改革顺利地向多元民主社会转型。

2023户籍制度改革内容

2023户籍制度改革内容 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框架基本完成 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北京等地将出台相应政策;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进政策精准有效;充分尊重农业转移人口意愿,力保合法权益…… 日前,备受关注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得以面世。在外界看来,这一酝酿数年、着眼新型城镇化的新政,至少在如上五方面有所突破。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跑之年,户籍新政如何落地收效,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亮点一: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以往所没有的。”正如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所言,这一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正在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之下,谋求力度空前的改革。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在“泛二元化”格局凸显的当下,此次改革着眼于创新人口管理,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备受关注。 官方文件对此的具体表述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在解决城乡二元壁垒的问题上,这确实是比较大的突破。”中国社科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对中新网记者谈道。 在钟君看来,作为户籍改革的一大进步,取消城乡之间的户口界限,不仅有形式上的意义,还有消除农村歧视等实质意义。

盘古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对此表示,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地方即使形式上取消农业与非农界限,但户籍背后的公共服务差距并没有取消。 “也就是说,统一户口登记制度之后,公共服务的差距要补齐,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实现群体间基本公务服务均等化。”易鹏说。 亮点二: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北京等地将出台相应政策 此次户籍改革明确“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并指出,“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黄明在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北京等地会根据中央的精神,认真贯彻、及时出台本地的积分落户制度。” “公共服务没有办法满足一步到位的户籍制度改革的需求,所以推出积分落户制度。”在钟君看来,作为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过渡措施,旨在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是适合当前城镇化现状的创新举措。 其实对于积分落户制度,目前,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等多个城市已经开始进行积极探索。但是,大城市在积分考核中的高门槛也引来一些舆论质疑。 “一些地方在学历、社保、住房等方面设计门槛,而且是一刀切的门槛,这实际上是为引入高素质人才。”易鹏表示,特大城市落户的积分制,也是针对当前中国国情的一项措施,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 有评论称,城市运行是一个供应、服务的综合体,各个工种之间理应唇齿相存、彼此依靠。“积分落户”的门槛设定,首先要考虑引进人口的平衡性和多样性。既要鼓励高端人才入户,也要给普通劳动者以希望。 钟君对此表示,最主要还是信息公开,让老百姓能有据可查,所以,第一步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规定非常明确,同时整个过程公开公正,这是落地收效所必需的。”

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论文

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户籍制度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截至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已经存在了60多年。然而,这项制度中的很多问题 和困难已经显现出来,特别是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户籍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针对这一问题,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普通社会公众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多次提出了建立新的户籍制度的设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支持下,学者们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研究。其中,涉及户籍制度改革的研究论文也逐渐多了起来,全面解决我国户籍制度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主要可能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问题是,现行制度过于严格,对于在外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人口难以实现转换。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权益保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行制度设置了很多约束条款和复杂的审批程序,阻碍了人们的自由流动和发展。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几个建议: 第一,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此项建议主要是为了消除行政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担忧,从而使其更有信心在好的职位上工作或者创业发展。

第二,依法改革户籍制度。学者们认为,此举可以使户籍制度与新时代、新经济、新社会相适应,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改革应该将人才集聚的资源集中在地方,便利人民。 第三,加快公民权利保障条例的修法。有些物权与财产法的修法,能保护公民的权益。建立与时俱进的体系,加强权益保护,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先进制度,人民才能像种子一样茁壮成长,为国家的发展和长期稳定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我们还需认识到,户籍制度的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大力的宣传推广。特别是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需要做好相关政策信息的发布和宣传,以便全社会都能了解到相关政策,并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制订出详细的实施细则,搭建良好的政策框架。这样才能使户籍制度的改革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推广。 总之,建立新的户籍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学者们希望,通过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思考,能够找到更加可行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使其能够更加适合当前中国社会的需要,也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建议

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建议 一、引言 户籍制度是指国家用于登记人口基本信息和管理人口流动的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将就当前户籍制度的现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二、户籍制度的现状 1. 城乡户籍差异 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之间的差异是我国户籍制度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城市户籍享有更多的权益,例如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机会更多,而农村户籍由于受到限制,流动性较差,很难享受到城市的福利。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不公平与不平等。 2. 户口迁移的限制 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其中户口迁移受到的限制较多。由于迁户的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以及政策限制,导致许多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迁徙,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3. 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脱节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以户籍为依托的,这导致了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脱节。许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由于户籍问题无法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三、户籍制度改革的建议 1. 简化户籍迁移手续 为了促进人口流动,应该简化户籍迁移的手续。取消不必要的条件限制,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让人们更加便捷地实现户籍迁移,享受到平等的权益。

2. 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再以户籍为依托。无论是城市户籍还是农村户籍,只要是在城市就业或者居住的人口,都应该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这能够有效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应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居住环境等公共服务,吸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建立健全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包括完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提供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等。同时,要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统计分析,及时掌握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总结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面临着城乡、社会保障、人口流动等多个方面的挑战。我们应该通过简化户籍迁移手续、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建立健全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等措施,逐渐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户籍制度的公平、公正和有效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我国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

我国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 我国户籍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公民的籍贯、居住地等情况所规定的户 籍登记制度。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 问题既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益,也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推 进户籍制度改革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就我国户籍制 度的问题以及改革方向进行探讨。 一、户籍制度问题的存在 1. 制度歧视 我国户籍制度采用的是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的二元差别对待制度。这导致了农民工和其他非农业人口在享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 本权益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他们的子女在进入城市学校和享受城市 医疗服务时面临较大的困难。这种制度歧视不仅损害了农民工和其他 非农业人口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2. 地域限制 我国户籍制度严重依赖于公民的籍贯,对人口流动设有诸多限制。 这使得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人口无法以更自由的方式流动, 造成了城市人口过多、农村人口过少的问题。同时,农村人口在享受 城市公共服务时存在限制和歧视,使得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难以提高。 3. 社会不公

户籍制度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户籍城乡二元的差别以及在农村和 城市之间的户籍划分,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民的土地权 益保护不足,无法享受到城市市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基本 权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 进程。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1. 放宽城乡户籍划分 针对户籍城乡二元的差别,可以逐步推行放宽城乡户籍划分的改革。取消或降低非农业户口的门槛,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有机会获得城市户口。这将有助于缓解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2.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解决制度歧视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公 民都能享受到相同的基本权益。这包括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 的公平待遇。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农民 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3. 推进户籍改革的法治化 户籍制度改革应该以法治为基础,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确保改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加 强对改革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 4. 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户籍制度改革浅析

中国新户籍制度改革浅析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影响着人口流动、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自20世纪80 年代开始启动了户籍制度,并于2024年全面放开了农村到城市的常住人 口流动。下面将对中国新户籍制度进行浅析。 一、背景和目标 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多,城市化进程比较滞后。城 市人口凭借户籍制度的壁垒,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就业机会,而农村人 口则沦为“二等公民”,面临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这种户籍制度的二 元性质严重影响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 目标:新户籍制度的目标是消除户籍制度带来的二元性,实现人口流 动的平等化和城乡一体化。通过,希望能够使农民工在城市享受与城市居 民相近的社会福利和权益,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内容与措施 1.放宽落户限制:新户籍制度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放开农村到城市 的人口流动。根据现行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申请购买城市住房,并申请落户。这一政策的放开为农村人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推动城 市化进程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2.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旨在使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近的社会福利 和社会保障待遇。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养老、失 业等方面的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减少他们在城市 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户籍制度还应着重解决农村学生在城市就学 的问题。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城乡学校联盟,优化教育 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农村学生在城市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促进教育公平。 4.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户籍制度也要注重人才流动的自由化。通 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流动、评价等制度,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流动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成效与问题 成效:通过新户籍制度,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通道得到了打开,大量 农民工进入了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权益,城乡差距有所 减小。 问题:同时,新户籍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农民工在 城市生活中仍然面临着不少困境,比如低薪、缺乏福利保障等;另一方面,农村的人口持续减少,导致农业产业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这也需要针对 性的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的新户籍制度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消除 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通过放宽落户限制、 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教育资源、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一、背景与现状 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清朝,经历了几次改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类似于苏联的户口注册制度,即所谓的“计划生育”政策,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城乡流动人口的增多,户籍制度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分为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两种,城镇户籍可以享受到许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则相对较为落后,许多基本权利也不能得到保障。此外,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婚姻自由、新生儿落户、出生证明等方面的限制。 二、问题与挑战 1. 农村户籍的不公平待遇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户籍的人们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例如,在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的待遇,而且很难得到城镇户籍的公民权利。 2. 城镇户籍的限制 虽然城镇户籍享受着更多的福利和服务,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限制,例如贷款、购房、参与公开招聘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3. 生育政策的限制 中国的生育政策向来比较严格,这也影响了很多家庭的生育决策。此外,新生儿的落户也是一个问题,由于需要符合很多条件,许多家 庭的孩子无法在城镇落户,给他们将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4. 婚姻自由的限制 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婚姻自由的限制。例如,有些地方规定女 方必须要有城镇户籍才能嫁到城市里,这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婚姻选择。 三、改革方向 当前,关于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以下是 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 1. 统一的户籍系统 当前,中国的户籍制度比较分散,不同地区的户籍信息也存在不 一致。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户籍系统将是一个改革方向。 2. 扩大城镇户籍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城镇户籍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也是一个改革方向。 3. 放宽生育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新生儿的落户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以缩小城乡差距。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引言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一个既有优势又存在问题的制度。其主要作用是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和居住地,然而,当前的户籍制度也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流动,造成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和资源不均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 1.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当前,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把户口迁往城市,因此,城市的公共资源相比农村更加丰富,导致了不平等分配的问题。 2.当前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流动。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许多人无法自由迁移城市,更改居住地址,这导致了很多生活上的不便。 3.当前户籍制度造成了资源不平等。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人们的教育、就医、社保等公共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分配不均。 改革的必要性 户籍制度是中国独特的制度,是国家控制人口迁移和分配社会资源的一种方法。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制约最优资源配置和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改革

户籍制度必须考虑到人口流动的自由和社会资源的供给,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改革的方案 1.改善城乡间不平等分配的问题。应通过财政补贴和公共服务的优先投入,将城乡分配差距逐渐缩小。 2.改善户籍制度造成的不自由流动问题。应当修订户口迁移的制度,允许个人自由迁移和选择居住地。 3.改善资源不平等问题。应当加强公共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增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改革的实施 1.首先成立一个统一的机构负责户籍改革工作,由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企业等组成。 2.逐步制定并执行相关改革计划,包括财政补贴、公共服务优先投入、户口迁移的便利化等政策和措施。 3.在条例和规定上面提高公民的自由度,业务简化,综合口岸除用户身份证明外,跨地区服务验证流程和费用提高,人性化等都可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摘要 我国户籍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象;户籍制度是古代人口管理遗留下来的现象,在当今暴露出了它的弊端,而户籍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洗礼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不能满足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经过分析认为改革户籍制度具有可行性,但却遇到一些阻碍,针对这些阻碍,本文提出了对策,比如实现户籍管理制度的信息化、改革户籍迁移制度、加快相关配套政策改革、加强立法工作等; 关键词:户籍制度管理改革 第一章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实施状况 1.1现行户籍制度实施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显现出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挤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202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实现目标任务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 1.2户籍管理制度本身存在很多缺陷 城乡结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它制约着城里人和乡下人在城乡之间的互动行为,但在历史上我国的城乡关系是被严重扭曲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要素交流的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城乡联系显着增强,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阻隔城乡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种制度障碍受到了市场力量的巨大冲击,城乡关系逐步得到改善,城乡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和社会结构的显着变动,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城乡结构发生了积极

的变化; 当前我国的城乡结构演变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在城乡人口结构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将变为城镇人口;据预计,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53亿,城镇人口为5.28亿,农村人口为8.25亿,城乡人口比例分别为39%和61%. 在城乡劳动力结构方面,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2000年我国劳动力达93766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达36769万人,所占比例为39.2%;农村劳动力达56997万人,所占比例为60.8%.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城镇劳动力增长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推算,2007-2008年我国外出劳动力每年为9000万人左右.根据十五规划,今年将大约有4000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将呈进一步增长之势,城镇劳动力将不断增加. 在城乡就业结构方面,2007年全国就业人数为73025万人,占总人口的57.2%.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23940万人,所占比例为32.6%;农村就业人数据为49085万人,所占比例为67.4%.随着城镇化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业的快速扩展,今年城镇就业比重有望达到40%以上. 在城乡GDP结构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GDP基本上各占一半,近年来农村GDP 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从长期来看,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将持续下降,而农村非农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则稳定提高,特别是农村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在城乡收入结构方面,近年来农民收增幅减缓,而城镇居民收增幅加快,城乡收入呈加速扩大趋势.1978年城乡差距为2.57倍,在1985年曾缩小为1.86倍,以后逐年扩大,2004年扩大为3.21倍,比1978年扩大了0.64倍.由于农民基本上不享受社会保障,而城镇居民享受了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加上这一因素,实际的城乡收差距应为6倍左右.这一差距远远高于同期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国家. 在地区城乡差异方面,中西部地区城乡差异远远大于东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城乡差异非常大,东部沿海地区则呈明显缩小趋势.而西部与中部相比,其城镇人均收高于中部,但农村人均收水平低于中部,因而西部城乡差距要远大于中部地区. 上述几个方面表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城镇教育制度,住房制

浅析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

浅析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 摘要:现行户籍制度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情境下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 带来的经济的巨大发展,人口流动加强,对户籍改革提出了挑战,本文就户籍制 度改革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户籍制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户籍制度;户籍改革;现状;改革措施 一、户籍制度简介及其发展历史 户籍管理制度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所辖区域居民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包括常住人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出生登记、死亡登记、迁移登记、变更更正登记等)并进行管理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户口登记制度。规定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实行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变更等7项内容的户口登记制度。二是户口迁移制度。我国户口登记 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 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三是居民身份证制度。为16周岁以上的公民颁发身份证,16周岁以下的公民可自愿申领身份证。这套制度直接肇始于1958年1月8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 条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在各地方不断有序推进。中央和地方 的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由限制逐渐变得宽松。到2001年,全国许多省市都宣 布城乡居民粮油关系与户口脱钩。在中央,全面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在地方, 各地的改革也颇具开创性且富有成效。很多地方实行“绿卡户籍制”,一些改革开 放的前沿城市还普遍实行了“蓝印户口”,以吸引人才和资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 会的决定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2003年,全国各地区相继出台了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居民户口”的改革措施。 南关派出所现有常住人口22368人(明确登记的),而且近几年来一直徘徊 这一数字左右,上下幅度不大,迁入人口略低于迁出人口和死亡注销人口,总体 呈减少趋势。暂住人口杂、乱、多。这一辖区地处商业繁华地带,北靠中百大厦、百货大楼、温州商城、V1广场等重要商业中心,南有小商品城批发市场,往来人员更是繁杂,东有威尼斯数码广场,佳世客,颐高数码城,人民公园等商业繁华 地带,北至安顺路,虽然只有5平方公里的辖区,但是却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暂住 人口,对暂住人口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二、户籍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一是现实中的人户分离、空挂户口、双重户口和无户口的“黑户”人员是大量 存在。 这一现象在城市尤其是商业繁华地带尤其突出,户籍所在地和现实居住地不在一地,长期分离;为了工作或子女上学,户口空挂在亲戚朋友户口本上;一个身份 证号码对应两个地址,即双重户口;还有迁移证自己拿在手里,几年落不下户口 从而成为“黑户”……这些人不在少数,原因在于户口用不着就不办,用着了就是急的,找人托人办户口,到头来户籍人员还落个不是。这一现象对户籍管理、统计 都带来不便,也给犯罪侦查造成潜在的威胁,找到户口却找不到人,在办案中经 常会遇到这种状况,公安部曾经搞过统一清理这些户口的行动,但并没有根除。 二是暂住人口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暂住人口越来越多,暂住人口是相对于常住

户籍制度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探讨

户籍制度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探讨 [摘要]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非公正性、制约经济发展和有损人口统计的职能。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提出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主要为:户籍制度回归本位,建立相关福利制度的对接机制,坚持渐进式和激进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思路以及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户籍制度改革探讨 一、社会转型期我国户籍制度的弊端 转型是“大规模的制度变迁”①,“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体制或制度形态在性质、结构和模式上转变的过程”②。其实质是人们在利益动机的驱动下对权力结构进行的调整。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等一系列相关要素制约下所形成的。在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和配置上,户籍制度对计划经济的顺利实施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计划经济资源配置制度的建立。 实行市场经济后,农民工成为迁移人口中的主力军,实现了市场更高效率的人力资源配置,农民收入大大提高。据1987年统计,2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流动人口日均流量已近

1000万,1989年流动人口达到5000万③。1998年,全国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约有8000万人。至2008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2.01亿,他们为中国的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尽管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户籍制度立足的根基已经有所松动,并且近年来在某些领域进行了若干改革的尝试,但迄今为止,仍未触及根本性改革。户籍制度从建立以来,就和统购统销制度、城市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等制度结合在一起,把城乡人口分成两个经济利益上完全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强化了人口对所在地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户籍制度却限制了人口随着经济发展的合理流动,制约了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户籍制度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1.户籍制度的非公正性。现行的户籍制度通过区分城乡和地域,控制户口转换和迁移,并在不同性质户口上赋予不均等的资源和利益分配,从而造成了城乡居民在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异。以户口为基础的人口管理制度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等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导致城市户口是一种身份符号的象征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户籍制度造成的社会福利壁垒,使得外来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方面同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阻碍了流动人口为城市做出贡献的同时对城市社会经济资源和发展成果的分享。 2.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经济部门的劳动力大量

我国户籍制度的问题和改革

我国户籍制度旳问题和改革 我国旳户籍制度是在建国后来逐渐形成旳一套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在身份证明、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方面起过十分重要旳作用。不过伴随社会旳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逐渐完善,户籍制度旳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以致影响了我国旳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旳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一、我国户籍制度旳发展过程 我国旳户籍制度有一种历史旳发展过程。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颁布实行了《都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重要对都市户口进行管理,规定了对人口旳出生、死亡、迁入、迁出以及变动进行管理旳一系列措施。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发出《有关建立常常户口登记制度旳启示》不过当时进行户籍管理只是一种登记旳手续,其目旳重要是为了掌握全国旳人口及其变动状况,为国家旳经济计划提供精确旳数据。 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旳出台就是为了限制所谓旳“ 农村盲流”进城,该条例

和1957年终制定旳临时工招聘规定,以及1959年初制定旳户口登记制度一起,标志着全国城镇统一旳户籍制度正式形成。这时,这一制度旳目旳就不仅仅限于记录数字,更多地是针对“大跃进”带来旳都市人口旳迅速增长,而出台旳一种限制人口流动旳规定,在城镇之间搭建了一道人为旳迁徙壁垒。 1960年开始旳“三年自然灾害”引起了商品粮供应全面紧张,因此国家开始全面压缩都市人口。为配合这一行动,1963年,公安部根据与否吃国家计划供应旳商品粮,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使得这个制度具有了真正旳操作根据。196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有关处理户口迁移旳规定(草案)》,深入划分了都市之间人口迁移旳界线。 不过城镇之间旳迁徙壁垒并没有伴随粮食商品供应旳富余而逐渐弱化,相反却在不停旳加强。1975年通过旳宪法,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旳条款,1977年,为规范户口迁移制度,公安部公布了一种户口迁移规定。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使城镇间都市人口迁移旳限制到达了顶峰。从此农民被牢牢地限制在土地上,还被严格限制户口迁移和“农转非”指标,农民进城旳路子被人为地堵死。于是,城里人和农村人形成了两个不一样旳阵营。形成了一种都市人与农村人旳“二元构造”。

户籍制度改革心得体会(三大建设心得)

户籍制度改革心得体会(三大建设心得)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户籍制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为了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实践和总结,本文总结出了三个建设心得。 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户籍制度改革使得户籍信息做到信息共享,这就需要做好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全面建设人口、社会保障以及居住证等信息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也是政策敏感性、监管机制等问题需要解决的。而且,要加强安全防范,保护人民群众的隐私权。因此,切实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还要强化安全防范,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公民的隐私。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规体系 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制度和法规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起到引领和 规范的作用,解决贯彻落实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建立人口政策、社会保障等制度和法规体系,统一意见和行动,保证新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通过加强制度和法规的建设,可以使各级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等在实践中明确权责、鼓励创新,进一步推动改革顺利推进。 三、加强宣传教育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同群体对它的接受程度不同。在新的 合法城市化、社会管理等政策落地过程中,加强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宣传政策,解释政策,加强理论性教育、覆盖面教育,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公众的认识,增加公众的参与,使政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现政策目标。同时,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让社会公众得到明显的实惠,提高人们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满意度和支持度。 综上所述,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 会各界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规体系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持续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浅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浅谈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在建国以后逐渐形成的一套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在身份证明、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方面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户籍制度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以致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户籍制度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1951年至1958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的出台就是为了限制所谓的“农村盲流”进城,该条例和1957年底制定的临时工招聘规定,以及1959年初制定的户口登记制度一起,标志着全国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正式形成。1960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引发了商品粮供应全面紧张,因此国家开始全面压缩城市人口。为配合这一行动,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给的商品粮,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使得这个制度具有了真正的操作依据。196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进一步划分了城市之间人口迁移的界限。1975年通过的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1977年,为规范户口迁移制度,公安部发布了一个户口迁移规定。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使城乡间城市人口迁移的限制达到了顶峰。从此农民被牢牢地限制在土地上,还被严格限制户口迁移和“农转非”指标,农民进城的路子被人为地堵死。于是,城里人和农村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城

市人与农村人的“二元结构”。 80年代后,中国的户籍制度在迁移方面的限制稍稍放松了一些。国务院于1984年发出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准许自筹资金、自立口粮,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农民及其家属进入城镇务工经商。1988年,中国的粮油及副食品价格逐步放开,以户口为基础发放的各种票证被取消,户口对从农村流入人口的限制作用也随之减少,导致城市中长期暂住人口的大量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大陆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约在一亿二千万左右,其中80%属于民工。暂住人口在目的地的居留与工作均属暂时性质,他们不享受当地城市居民在住房、教育、社会福利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因此形成一种特殊的暂住人口群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要再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此时,中国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的来源,只能来源于农业。我们就采取了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把农业中的剩余资金输入到城市。如果不限制人口的城乡流动,城乡之间的利益差别就可能会吸引农村人口大量的流向城市,造成城市人口的暴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所形成的流入到城市的资金也有可能被迁徙到城市的人口所蚕食掉。因此城乡间不得不用户籍制度,人为的搭建了一个迁徙壁垒。。 二、现行户籍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可否认户籍制度在我国历史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有力

我国户籍制度分析及改革

我国户籍制度分析及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第一节背景导读 关键词社会福利均等化上海户籍新政全国推行居住证 一、理论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制定和形成了一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对象的户口管理制度,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统计、常住人口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等内容。虽然户籍制度管理包括诸多内容,但掌握和控制住户与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是户籍制度长期以来最重要的内容。户籍制度不仅仅是指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规定及配套措施,在此根底上还包括城市商品粮油供给制,城乡不同的医疗保健制等辅助性措施。户籍制度不仅仅是管理上的身份证明,同时也是与经济地位和社会福利待遇等相联系的社会身份的证明。 二、政策背景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方案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立,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立良性互动,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立投入。 年5月2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该意见在“推进城乡改革”局部提到,深化户籍制

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三、当前状况 户籍制度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开场对户籍制度改革进展试点,但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中央提出新农村建立、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目标,户籍制度改革再次被提上中央议事日程。 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正式确定了小升初和小学入学时间表。政策中明确提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与北京户籍学生一样享受免试就近入学,确保每一个外来人口子女都有学上。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本市将力争用3—5年时间使外来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届时,除了免试就近入学外,外来人口子女还将享受参加推优、特长生、电脑派位等政策,而此前这些优待只是北京户籍孩子才能享受。 第二节原因和意义 一、改革的原因 我国户籍要改革,是因为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有很多弊端,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迁徙自由是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合法处在一国领土内的每一个人在该领土内有权享受迁徙自由和选择住所的自由。 第二,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人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浅析户籍制度改革应当思考的诸多因素

浅析户籍制度改革应当思考的诸多因素 摘要:户籍制度是指按户逐人记载公民根本身份信息、自然变动、迁移变动、身份变动等内容的一系列法律规X。由于当前的户籍制度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开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当前户籍制度的改革焦点仍然是不平等的二元户口构造,但是复杂国情和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使得户籍二元制度的改革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在具体的改革方向上,各级政府也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同。户籍制度最后的改革指导思想应是建立在城市圈开展模式的框架下逐步进 展的渐进式的变革。 关键词:户籍城镇化工业化开展模式 一、导致户籍制度问题复杂性原因的简析 在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户籍制度问题自建国之初就以复杂的形态存在,并延续至今。而当今特殊的国情之下,户籍制度问题依然存在。具体原因的简析如下: 1、我国的社会制度由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跳过资本主义开展阶段。 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滞后于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由方案经济体制转入自由市场经济和方案经济并存的多 元化体制,而在政治体制上由封建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上述政治及经济体制的变革,表达了我国国情在转型期的复杂性。中国户籍制度并未与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保持一致。

2、中国属人口大国,地域辽阔,各区域开展难保持均衡。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且在一定的时期内仍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庞大的人口数量是政府在人口管理方面所面对的一大挑战。 中国辽阔的地域与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人口的分布复杂化,由于各区域的开展很难保持均衡,出现了一些经济相对兴旺的地区。在近些年户口改革的推动下,人口向经济兴旺区域流动,致使一局部经济相对兴旺区域的人口数量急剧上升。 3、中国的户籍制度被赋予社会功能。 户籍制度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人口根本信息的登记制度。但在特殊的社会因素影响下,被赋予了其他的社会功能,如社会保障。被赋予社会功能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民身份的不平等,同时也阻碍了农村人口的自由迁徙,导致大多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阻碍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以及社会良性有序开展。 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典型的城乡二元构造。城乡户籍差异以及基于这种差异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开展和社会整体的和谐。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 明确户籍制度的目的是探讨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提,切忌空谈为户籍制度改革而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成为一种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实现的工具。从工具论的角度去阐释户籍制度改革,将更有助于提醒户籍制度背后复杂的问题。要找准户籍制度改革的切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