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设管理系2019年博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

(2019年7月修订)

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

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对外校及本

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

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

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

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

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

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

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

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

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

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

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

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业务办备案。

论文选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鼓励博士生自己选择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从事交叉学科课题研究的学生应申请联合指导教师,学生应选择指导教师熟悉的研究领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选题报告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不少于12个月。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由系统一安排。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

3、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成果应能反映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所获成果应在所研究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应能体现出作者在建设经济与管理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应不少于24个月。

4、最终学术报告

在博士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最迟于正式答辩前3个月进行。最终学术报告会应由5名教授职称的教师(含导师)参加。不通过者应在3个月后重新进行最终学术报告。

5、论文答辩

自选题报告起12个月后、最终学术报告3个月后,方可申请答辩。应于答辩前2个月提交5-7份论文供同行专家评阅(提交论文后方可领取评阅意见表),拟申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必须进行隐名评审,由研究生院直接送审。评阅意见应密封后交答辩秘书。答辩后应根据评阅和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由参加答辩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和导师负责签字后,上交修改后论文存档(未按要求修改论文,不得报学位分委会)。答辩委员会应至少有一名非本研究方向的学位分委会委员参加。

6、发表论文

1)工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术论文应与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与学位论文内容无关的学术论文不能作为符合“发表论文基本要求”的论文。

2)工学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论文发表基本要求”,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实施:(1)至少在SCI或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并在EI或CSCD或C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

表1篇论文。

(2)至少在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并在CSCD或C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

1篇论文。

发表在《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上的论文,可以用于替代1篇EI收

录的期刊论文(详见附件)。 3)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单位必须是“清华大学” 4)以上期刊、集刊的增刊不计。

7、其他学术活动

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校、院(系)和研究所的学术活动,要求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的

次数不少于30次。每次应及时填写“学术活动记录”(网上下载),并由学术活动的主

持人当场签字确认,其他人不得代签或补签。每次报告均应有500字以上的小结,且需经

讲座负责教师和导师签字后交系研究生学术助理保存,申请答辩前交土木水利学院研究生

业务办公室记载成绩。

1)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应及时填写“学术活动记录”,并由学术活动的主持人当

场签字确认,其他人不得代签或补签。学术活动由各研究所教学副所长负责考核。

2)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自

己的学术论文。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鼓励博士

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

8、社会实践

具体要求参见《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五、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经济学和管

理学的前

沿理论。

2、专业知识

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有关管理科学、

工程建设、房地产投资与金融和优化决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3、交叉学科知识

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法律、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鼓励选修学术与职业素

养课程,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普博生:总学分不少于16,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11。(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2)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7学分) 1)基础理论课(≥3学分,不少于1门)

● 应用随机过程● 运筹学(A)● 高等计量经济学● 高级微观经济学● 基础

泛函分析● 高等数值分析● 高级微观计量经济学

(90610032) 2学分(考试)(90640012) 2学分(考试)

(60420194) 4学分(考试)(60510024) 4学分(考试)(70510123) 3学

分(考试)(70510113) 3学分(考试)(60420194) 4学分(考试)(60420024) 4学分(考试) (90510263) 3学分(考试) (70510103) (70510063)(71010124) (70910023) (70910062)(70910052)(70910013)(70910082)(80910013) (70660593) (80910022) (80910032) (80910172) (80910062)(80910092)(80910112)(80910121)(80910131)

3学分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

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考试)(考查)(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2)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课程(≥4学分,不少于2门)

●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决策理论

● 决策与对策模型方法● 房地产经济学● 项目计划与控制● 项目人力资源和

沟通管理● 房地产金融与投资●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 建设与房地产应用法律● 比

较国际私法●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 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与案例分析● 项目融资● 学科前沿讲座● 建设工程担

保● 工程与管理创新

●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 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 企业战略学专题● 数量经济学

专题● 可持续发展引论

(70000212) (70000261) (80511152)(70510292)(90050012)

(99990041)(99990032)(99990061)(69990041)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考查)(考查)(考试)(考查)

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学术活

动● 资格考试● 社会实践(4)公共选修课程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门)

建议选修:

● 城市化与房地产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研究

●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讲座●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 成功心理训练●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科技伦理

(60910011) (60590032) (60050011) (60250101) (80611603) (80613163) (60610152)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

更多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请查阅《2019—2019学年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介绍》(5)自学课程

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6)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专业基础课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

关课程。补修课程可记非学位要求课程学分。

2、直博生:总学分不少于30,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3。(1)公共必修课(5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2)学科专

业课(不少于20学分) 1)基础理论课(≥4学分,不少于1门)● 运筹学(A)●

应用随机过程● 高级微观经济学● 基础泛函分析● 高等数值分析● 高级微观经济

学● 高等计量经济学

(60510024)(60420194)(70510113)(60420194)(60420024) (70510113) (70510123)

4学分 4学分 3学分 4学分 4学分 3学分 3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考试)(考试)

(60610021)(90610042)(90640012)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

● 高级微观计量经济学

2)专业课(≥16学分,不少于7门)

●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决策理论

● 决策与对策模型方法● 房地产经济学● 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人力资源和

沟通管理● 房地产金融与投资●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 建设与房地产应用法律● 比

较国际私法●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 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与案例分析● 项目融资● 学科前沿讲座● 建设工程担

保● 工程与管理创新●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 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

(90510263) (70510103) (70510063) (71010124) (70910023) (70910062)(70910052)(70910082) (80910013) (70660593) (80910022) (80910032) (80910172) (80910062)(80910092)(80910112)(80910121)(80910131)(70000212) (70000261)

(69990021)(99990032)(69990061)(69990042)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

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

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考试)(考试)(考查)(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考查)(考查)(考试)(考查)

(70910013) 3学分

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3)必修环节(5学分)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学术活动● 资格考试● 社会实践

(4)公共选修课程

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门)

建议选修:

● 城市化与房地产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研究

●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讲座●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 成功心理训练●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科技伦理

(60910011) (60590032) (60050011) (60250101) (80611603) (80613163) (60610152)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考查)

更多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请查阅《2019—2019学年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介绍》(5)自学课程

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附件: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科重要期刊目录(试行)

2、此目录适用于建设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博士研究生。说明:1~26为

经济管理学院的重要期刊目录所包括的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最新版

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3100 授工学或医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要求达到: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3.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能熟悉应用工程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问题;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创造性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能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具有较好的听、说、写能力。 5.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2.听觉与平衡系统生物医学工程 3.数字化医疗设备研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5-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注: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在硕士选课基础上补足学分) 六、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 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 七、博士学位论文 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八、论文发表的要求 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 九、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临床实践工作 各类博士生均要求实践工作半年,具体方式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设管理系2019年博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 (2019年7月修订) 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 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对外校及本 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 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 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 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 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 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 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 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 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 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 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

同济车辆工程培养方案参考

同济车辆工程培养方案参考 前言 车辆工程是机械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目前工程领域中最庞大、最活跃、 最富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学科之一。同济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车辆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自1952年设立了车辆专业以来,历经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教学体系和研究特色。 为了提高同济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学 院开设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本文将介绍同济车辆工程培养方案的参考,帮助正在选择此专业的学生和即将进入该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培养方案及其相关要求。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方向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学科方向分为车辆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 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方向。 课程设置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设计、汽车构造设计、发动机和动力总成、车辆传动、车辆悬挂系统、汽车工程试验、车联网技术等课程。学生还需要学习相关的数学、力学、材料科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以及与车辆工程相关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实践教学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多样,包括课程设计、毕业 设计、毕业实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双创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就业方向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设 计与制造、汽车维修服务、汽车销售与市场营销、车联网科技等领域。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方向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教育学术方向分为汽车工程、车辆与交通工程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三个方向。 课程安排 硕士研究生需要修满约35-45个学分的课程,其中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公共课程三个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汽车工程新进展、新技术新材料、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等;选修课程包括汽车智能控制系统、数据分析方法、车辆与交通流体力学等。公共课程主要包括外语、文献检索和统计分析等。 科研工作 硕士研究生需要进行科研工作,分为文献综述、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完成科研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毕业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和高质量,代表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毕业去向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领域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汽车企业、车联网公司等领域。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共分为四个层次:学科前沿和基础理论、专业相关理论、科研方法和应用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 科研工作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要进行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包括选题、设计、实验、分析、撰写和论证等环节。 学术报告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还需要进行学术交流和报告,包括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和专题研究等活动。 就业方向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服务、汽车销售与市场营销、车联网科技等领域。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引言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综 合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 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 秀的科学家和学术研究者。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

1. 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 4.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求: 1. 系统而完备的学术课程安排,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学术活动等;

2. 扎实的科研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参与和学术论文发表等; 3. 导师团队的组建和指导机制,保证博士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4.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二、培养计划和周期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为3-4年。具体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课程:博士生在培养期间应完成一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术课程的安排 应该具备系统性和渐进性,以满足学生不同 阶段的学术需求。 2. 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深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培 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应鼓励学生进 行学术论文发表,提高科研水平。 3. 学术交流:博士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 术研讨等,增强学生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动力。

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具备深厚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科前沿知识; 2.具备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独立深入的原创性数学教育研究; 3.熟悉高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及其实施环境; 4.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能力; 5.具备系统的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操作技能; 6.具备高校数学教育课程中各类教材、教法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编写和实施能力。 二、培养方式和培养期限 1.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导师:每位研究生配备一名主导师和一到两名副导师,导师须具备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并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成果。 3.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明确研究方向和要求。 4.培养环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论文撰写、学术交流、教学实践等。 三、培养内容

1.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应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要求,同时参加学术 讲座、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2.学术研究:研究生需参与课题研究,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完 成学术论文,向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成果。 3.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发表 学术报告,并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4.教学实践:研究生应参与高校的本科生数学教学实践,亲身体验教 学过程,并积累教学经验。 四、培养考核与发展 1.培养考核: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进行周期性的学习进展考核、研究 工作评估和中期答辩等,以确保研究生按时完成培养计划。 2.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科学研 究创新性的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五、总结 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特定的培养方式、内容和考核,确保研究生具备深厚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科前沿知识,具备扎实的 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数学教 育教学工作。同时,培养方案还提供了研究生发展的机会,以满足社会对 高级数学教育人才的需求。

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同济研〔2016〕72 号 (2017年6月修订,适用2017级) 为加强对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及管理的相关文件以及《同济大学授予学位工作细则》,在总结我校多年来培养博士生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 科学家及行业精英。 具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 二、学制及修读年限 统一招考博士生、硕博连读生(博士阶段)学制为3年,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5年或5年,最长修读年限为6年。 三、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博士生的基本教学文件,其主要内容为:学科、专业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和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培养方案应拓展博士生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上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出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培养方案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根据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要求修订,方案中应设置跨院系课程或跨学科门类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学科交叉的培养。培养方案由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四、培养计划

博士生在入学后二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结合研究方向和博士生的个人特点,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输入到研究生信息系统,在线打印一式三份并由导师签字确认,其中一份由研究生本人保管,一份交研究生导师,一份留院系存档。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选题报告、学位论文、必修环节等阶段的要求和进度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每个博士生的特点和创造性。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博士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 五、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 博士生的培养重点在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根据各学科博士生培养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特点,继续学习一些相关课程,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前沿信息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课程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博士生学分的基本要求是: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非学位课2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直接攻博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15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各学院、学科专业可根据本部门学科专业的特点,确定不低于上述基本要求的学分数。 每位博士生应当按照,在中期考核前修完培养计划确定的所有课程并取得学分。 院系和导师应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含科研、实践、毕业论文等)的安全教育,并严格遵守学校相关文件规定。每位博士生应根据培养方案中的要求,参与学校教育培养计划规定的专业实践环节以及为学位论文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但研究生有权拒绝老师让其参与非本校科研项目(未纳入学校科研管理的)。 对于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专业实践活动,每位博士生必须在与我校(研究生院或培养单位)签订协议的校外实践基地内进行。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深 入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系统研究和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 1.课程学习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 程和综合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深入研究本学科的前 沿问题做准备;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专门的理 论和技术支持;综合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培养其跨学科研究和综合创新能力。 2.科研实践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学 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科研方向,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完成科研任务,并 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学术报告的展示来展示研究成果。 3.学术交流 4.实习实训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锻炼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5.学位论文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通过答辩。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三、培养环节 1.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前,要组织培训班、学术讲座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专业培养方案和学术规范,增强学生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识和理解。 2.中期考核 在学生进入博士研究阶段的中期,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进行评估,为学生后期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3.学术交流和实习实训 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平台。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4.学位论文答辩

同济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

附件: 同济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 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 (2008年11月25日校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其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己达到《同济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学术水平标准者(我国公民、境外人士),可依据本细则,向我校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 第三条我校在已授予过毕业研究生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内,开展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 第四条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必须经过资格审查、课程学习、学术水平认定、学位审核与授予等程序。 第二章硕士学位 第五条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在申请学位的学科专业做出成绩。 (二)具备条件的申请人,可在每年6月向我校学位办公室提出硕士学位资格审查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最后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本科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 5.近三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原件及复印件); 6.《同济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三)学位办公室在收齐申请人的所有材料后,收取申请人资格审查费,三个月之内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四)学位办公室对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备案注册,注册时间以学位办书面通知申请人时间为准。 (五)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于学位办书面通知时间到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办理课程学习手续。 第六条课程学习 (一)申请人按照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以在我校旁听研究生课程的方式学习。对申请人课程考试和评卷标准与我校同专业在校研究生的要求一致。 (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1.申请人应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 2.申请人应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 第七条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一)申请人自注册之日起,在四年内完成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试,并通过国家组织的外国语水平、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全部成绩合格,方可向我校学位办公室提出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的申请。 经我校对申请人申请硕士学位具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后,学位办公室通知院系安排研究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工作进行指导。 (二)申请人自注册之日起,在四年内未完成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试,或未通过国家组织的外国语水平考试、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我校认定申请人申请硕士学位不具备同等学力水平,申请人所有的依据材料无效。 第八条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学位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二)申请人的硕士学位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并接受导师必要指导,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年。 (三)学位论文撰写必须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科研人才。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管理决策、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培养时间: 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为3-5年。其中,3年为正常攻读期,5年为最长攻读期。 培养模式: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制期间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同时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培养过程中要进行中期评定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要求后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培养课程: 1.学术基础课程:包括管理科学基础、运营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原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等课程,旨在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2.学科前沿课程: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前沿研究、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供应链优化与创新研究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学科前沿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可选择相关的研 究领域课程进行学习。例如,供应链风险管理、运筹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等课程。 科研实践: 1.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在培养期间应参与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积累科研实践经验,并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2.学术论文发表: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提交高质量 的学术论文,提高学术交流和科研能力。 中期评定和学位论文答辩: 1.中期评定: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和论文 撰写后,需要进行中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学生学术道德、科研工作进展 和学术水平等。通过中期评定后,学生方可进入后续的学位论文答辩环节。 2.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后,需组织学位论 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学校相关教授组成,对学生的学术水平、研究成果 和论文质量进行评审。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学生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以上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 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高级科研工作或专业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 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和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人才。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引言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领域的深度研究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广大数学专业学生和教师提供参考。 二、培养目标 数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数学研究人才。具体而言,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深入的数学研究; 2、掌握数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数学研究中发挥创新精神,推动数学领域的发展; 4、具备国际视野,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 三、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课程:为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应开设包括数学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基础课程; 2、进阶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应开设包括泛函分析、拓扑学、微分几何、概率论等进阶课程; 3、专题课程:为了拓展学生的研究视野,应开设包括代数几何、偏微分方程、数理经济学等专题课程; 4、研讨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应开设包括数学建模、计算数学、统计学等研讨课程。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调问题导向: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计算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研究的乐趣; 3、强调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强调国际交流:通过邀请国际知名数学家来讲学、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深入的机械工程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应能够独立进行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等领域从事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成为能够独立工作和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的领军人才。 二、培养方式 1.培养期限 2.课程学习 (1)核心课程: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核心课程,包括高级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动力学、机械设计原理等。 (2)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例如流体力学、机器人学、先进制造技术等。 (3)学术英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学生还需修读一定的学术英语课程。 3.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学生需要完成科研项目的选题、研究方案设计、实验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并撰写一篇博士论文。同时,学生还需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积极发表研究成果。

三、培养环境 1.导师团队 学生将由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导师团队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条件,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2.实验室与设备 学生将有机会使用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和设备,进行科研实验和技术开发。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以确保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学术交流 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进展。学生还可以申请参与国内外的科研项目和合作研究,拓宽科研视野和合作网络。 四、培养评估 为了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学校将进行定期的培养评估和学术评审。学生需要通过临时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向学校和导师团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能力。评估结果将对学生的培养和毕业进行定级和奖励。 总之,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学术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培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校将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条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深入掌握所选专业领域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 2.具备研究工作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具备扎实的实验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新的科学观点和理论; 5.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二、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学术研究方法课程等。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巩固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术研究方法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学术研究课程:包括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学术会议报告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科学写作能力。 3.科研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和科研实践,进行实验室工作和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研究工作。 三、导师制度

每位学生在入学时将分配一名导师,导师需具备博士学位和一定的科研经验,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导师与学生需定期进行研究进展的讨论和指导。 四、学位论文 学生需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价值,能够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独立思考能力。五、学术交流和合作 学生需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等,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学校将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学术资源供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六、培养方式 1.学术研究导向的培养模式:学生需深入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科研和创新能力。 2.导师指导的培养模式:学生需与导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定期进行研究进展讨论,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七、学习周期 通常情况下,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周期为3-4年。学生需完成学位课程、学术研究课程和科研实践课程,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最终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总之,工程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通过系统的学术培养和科研实践,学生将具备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或产业界深造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其成为有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该方案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完成一项独立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成果。

3. 具备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展示、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具备关注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的素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能够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求实。 二、培养内容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 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 2. 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科 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 理与分析等。 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 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博 士研究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应运而生。本文将探讨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的目标、内容和特点。 一、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博士研究生成为 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宽广学术视野、创新研究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专门 人才。通过系统学习相关课程,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科研项目 和实践实习,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学术交流和 团队合作,增强国际视野和领导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水平: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 2. 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进 行创新性的研究并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 3. 团队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能够在跨学科和国际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合作。 4. 领导才能:博士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在管理和组 织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二、培养内容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包括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实践实习和学术交流等。 1. 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设置一系列深入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学科、前沿技术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 科研项目: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项目可以是学校或企业组织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方向。 3. 实践实习:博士研究生应参与一定数量的实践实习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加深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解。实践实习可以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也可以是在学校或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实际操作。 4. 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学术视野,拓宽学术圈子。学术交流可以是在国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或作报告,也可以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三、特点和创新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创新之处: 1. 跨学科融合: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应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我院制定了以下的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学术才能:通过系统学习、实验训练、学术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学术基础知识,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增强学科交叉能力:注重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以及教学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体系 1.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需修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内的学位课程。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以确保学生获得该领域的扎实知识基础。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2.学术论文写作:博士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承担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学生需进行独立或合作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导师将定期对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指导和评估。 3.科研训练和实践:学生需参与科研训练和实践,如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科研成果发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以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合作能力。

三、培养流程 1.入学阶段:学生进入学院后,将进行入学教育和培训,包括学院规 章制度的学习、教学计划的了解以及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培养。 2.学术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阶段将主要进行理论知识 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同时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 3.学术研究阶段: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将进入学术研究阶段,开始进行 独立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此外,学生还需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4.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在培养期满后,需要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进行 答辩。学生需通过学院评审,评估其培养成果。 四、培养保障 1.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会分配一位负责指导学生的导师。导师将负 责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以及论文撰写等事务。 2.研究生培养委员会:学院将组建研究生培养委员会,负责制定培养 计划、评估学生培养进程并提供培养指导建议。 3.学术资源支持:学院将提供实验室设备、文献资源以及学术会议和 研讨会的支持,以满足学生的学术研究需求。 综上所述,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主要围绕专业课程学习、学 术论文写作、科研训练和实践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旨在培养具有扎 实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同时,学院将通过导师制度、研究生培养委员会以及学术资源支持等方式,为学生的培养提供全方 位的保障。

同济大学车辆博士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车辆博士培养方案 前言 车辆行业一直是该行业中重要的分支之一,而作为优秀的车辆人才,需要具备深刻的动力系统和控制领域知识,同时应拥有全面的创新能力与团队领导能力。同济大学的车辆博士培养方案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培养目标 1.培养过硬的学术理论基础,掌握动力系统和控制领域的基本知识; 2.培养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科研能力; 3.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 4.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际技能和成果转化能力; 5.培养应对国际竞争和高端应用的能力。 培养流程 1. 研究生阶段 该阶段分为三个年度,主要包括科研学习和各种有效的学术培训,具体如下: 第一年 1.车辆动力学 2.固体力学与材料力学 3.动力总成及底盘控制技术 4.先进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5.专业英语 6.结合导师课题进行研究 第二年 1.先进控制理论 2.电控系统与电动汽车技术 3.先进测试技术及应用 4.热管理系统和新型能源汽车技术 5.专业英语 6.科研论文写作 第三年 1.核心期刊论文阅读与前沿课题研究

2.创新课题策划、研究与开发 3.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 4.国际创新与创业访学 5.学术沙龙和团队合作项目 2. 博士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和结论总结,是程度的最高阶段。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博士论文 论文要符合同济大学和国家要求的博士学位论文相关要求。 学术交流 应当积极参加国内外同行评议者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相关的成果。 专利申请 应当具备独立设计并与课题相关的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申请。 结语 同济大学在车辆动力学和是世界首屈一指,该博士培养方案全面覆盖了动力总成、电驱动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联网与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针对未来车辆行业发展趋势,该方案培养出的博士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拥有高度的跨学科思考能力。如果你对车辆行业以及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和追求,可以考虑选择同济大学的车辆博士培养方案。

【精品】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培 养方案

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0201) 学科专业简介 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内科学学科点于1986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正式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各专业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尤其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和血液疾病的现代诊治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完整的学科梯队,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各研究方向均由长期从事医、教、研的高级专业人才负责,他们来自全国知名院校,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和发达国家留学经历,博采众长,综合素质高,其中不乏知名医学专家、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学科拥有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较齐全的有关动物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机能与形态学研究设备和实验条件。学科与本校基础医学院及其他院校相关学科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相关大学和医学院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本学科自1987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以来,通过长期不懈的建设,已具备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内科学博士点各专业导师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第十人民医院、东方医院、肺科医院等4所医院的内科学教授担任,覆盖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与代谢以及肾脏等5个专业。另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儿科学挂靠本学位点。本学科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志于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业务方面(1)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发展方向,掌握与专业课题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能在本专业某个领域有所创新和建树。(2)在科研方面,能够开拓、创新,具有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具有创新性的科研工作。(3)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阅、写,尤其是外语论文的写作。(4)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健康方面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血管系统(1)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病机理及干预(2)肺循环疾病的基础与临床(3)心脏和细胞电生理学;分子心脏病学;医学基因组学(4)心力衰竭的基础与临床(5)代谢与血管生物学(6)冠心病的抗凝治疗,调脂治疗以及介入治疗(7)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8)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精神心理问题(9)心血管流行病学 2、呼吸系统(1)慢性肺部疾病的基础和临床(2)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干预(3)肺部感染的治疗与基础 3、消化系统(1)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治的基础与临床(2)肝组织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研究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培养计划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学专业(含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等,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1986年以来发展成为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等组成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其中建筑系是各系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建筑系。 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自创建以来,建筑学人一贯崇尚理性务实,革故鼎新,不跟风、不随流,在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建筑思潮面前,始终有着冷静观察、独立思考、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和胸襟,从而使同济建筑学具有一种独特的学术性格和传统。 建筑系设有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设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属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可招收博士后,并可招聘长江学者。拥有本科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5门。 建筑学专业每年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含室内设计专门化方向)约120名。其中外国留学生比例约10%。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20-13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25-30名左右。 二、学制 四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的新领域的开拓者以 及本专业领域的专业领导者。 四、专业培养标准 表1专业标准 方面内容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 知识与智力能力1、数学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 3、人文科学知识 4、专业知识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1、熟练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选:高等数学C。 2、掌握基本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工程地质与测量、生态环境 保护等自然科学知识,选: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 3、积累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 近现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等。 4、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建筑、规划、景 观三位一体的专业知识,选: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城市 设计等。 5、重点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如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艺术等。 6、了解有关当代的知识,与时俱进,选:形势与政策等。 能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2、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11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