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同济大学研究生《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复习要点与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研究生《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复习要点与教学大纲

这是同济大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期末考试的复习要点,希望对考博选考3007高等混凝土与钢结构这门课的同学有所帮助。

1.Stress-strain curves of concrete under monotonic, repeated and cyclic uniaxial loadings. 单轴受力时混凝土在单调、重复、反复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2.Creep of concrete (linear and nonlinear) 混凝土的徐变(线性、非线性徐变)3.Components of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混凝土变形的多元组成4.Process of failure of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混凝土在单向受压时破坏的过程。

5.Strength indices of concrete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及其之间关系

6.Features of stress-strain envelope curve of concrete under repeated compressive loading. 混凝土单向受压重复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包络线的

特征。

7.The crack contact effect of concret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in stress-strain diagram. 混凝土的裂面效应及其在应力应变关系图上的表示。

8.The multi-level two-phase system of concrete. 混凝土的多层次二相体系。9.The rheological model of concrete. 混凝土的流变学模型。

10.Influence of stress gradient on strength of concrete. 应力梯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1.Tensile test of concrete and result. 混凝土轴心受拉试验及结果。

12.Size effect of concrete. 混凝土的尺寸效应。

13.Non-objectivity of desending branch of stress-strain curve of concrete subject to tension (gauge length dependency). 混凝土受拉时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应变观测的非客观性(标距依赖性)。

14.Failure modes of concrete under multiaxial loading. 混凝土在多轴受力时的破坏形式。

15.Strength theories of concrete and their forms of representation. 混凝土强度理论及其表述方式。

16.Properties of failure surface of concrete. 混凝土破坏曲面的特性。17.Types of 3D stress-strain relations of concrete. 混凝土三维应力应变关系的各种类型。

18.Stress-strain relations of rebars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loading. 在不同加载条件下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19.The bauschinger effect of rebars. 钢筋的包兴格效应。

20.The valley of shear failure of concrete beam (Kani’s valley). 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谷(卡尼谷)。

21.Truss model of shear resistance and its failure modes. 抗剪桁架模型及其破坏模式。

22.Shear failure zone. 剪切强度控制区。

23.Features of shear resistance of T-beams. T形梁的抗剪特点. 24.Shear resistance of beams with variable depth. 变高度梁的抗剪。25.Beam action and arch action of shear resistance. 抗剪的梁作用和拱作用。

26.Calculation of stress in diagonal struts of truss model for shear. 抗剪桁架模型混凝土斜压杆的应力计算。

27.Solution of th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truss in the plastic truss theory. 塑性桁架理论中超静定桁架的求解。

28.Why should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diagonal cracks duo to shear be limited? 为什么要限制剪切斜裂缝的倾角?

29.Compression fan and compression field. 压力扇和压力场。

30.B-region and D-region. B区和D区。

31.The strut-and-tie model and its components. 拉压杆模型及其组成部分。32.How to determine which strut-and-tie model is better? 如何判别拉压杆模型的优劣?

33.Analysis of flexural sections under given conditions. 在给定条件下混凝土受弯截面的分析。

34.The contribution of tension flange to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beam; shear lag concept. 梁的受拉翼缘对受弯承载力的贡献;剪力滞。35.Ductility design of structures. 结构的延性设计。

36.The influence of confinement by stirrups on properties of concrete. 箍筋约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7.Factors influencing curvature ductility. 影响截面曲率延性的因素。38.Analysis of axial compression. 轴压截面分析。

39.The approximate method for strength calculation by using the convex nature of failure surfaces. 利用破坏曲面的凸性的承载力近似计算。

40.How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a column. 柱的计算长度是如何确定的?

41.How will the sidesway of a structure influence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columns? 结构的侧移对柱的计算长度有何影响?

42.Equilibrium torsion and compatibility torsion and their examples. 平衡扭转、协调扭转及其例。

43.Try to deduce the expression for plastic ultimate torque of concrete rectangular section. 试导出素混凝土矩形截面的塑性极限扭矩的表达式。44.Sand heap analogy. 沙堆比拟。

45.Torsional strength of complex sections made up of rectangles. 由矩形组成的复合截面受扭承载力。

46.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initial diagonal crack of a torsional member;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critical diagonal crack of the member at torsional failure. 受扭构件的初始斜裂缝倾角与最终破坏时的临界斜裂缝的倾角。

47.The curv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ultimate shear and ultimate torque. 梁受剪扭时,极限扭矩与极限剪力之间的相关关系。

48.The expression for shear flow in an RC rectangular section subject to torsion.有腹筋矩形截面梁受扭时剪力流的表达式。

49.The curv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ultimate moment and ultimate torque.极限扭矩与极限弯矩之间的相关关系。

50.What a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ond stress between rebar and concrete?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1.The distribution of bond stres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rebar of a beam before it is cracked. 梁开裂前粘结力沿钢筋纵向的分布。

52.The influence of the position of a rebar in concrete on its bond behaviour.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浇筑位置对其粘结性能的影响。

53.The cracks caused by bond failure. 粘结破坏的裂缝形式。

54.The internal forces in a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钢筋混凝土板中的内力。55.The equilibrium equation that should be satisfied by the bending and twisting moments of a slab. 板中的弯矩和扭矩应满足的平衡方程。

56.What is the use of torque in reinforcing a slab. 板中的扭矩对板的配筋有何作用?

57.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t simply supported boundary and fixed boundary of a slab. 板的简支边和固定边的边界条件。

58.Factors influencing puncing shear strength. 影响冲切承载力的因素。59.The effect of opening on the puncing shear strength. 板中开洞对冲切承载力的影响。

60.Feature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61.The allowable zone of c.g.s. in a statically determinate beam.静定梁中预应力筋中心线的容许区域。

62.Equivalent load due to prestress. 预应力产生的等效荷载。

63.The concept of load balancing in designing a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梁时所用的荷载平衡法的概念。

64.What is partial prestressing? Indicate this concept in the

moment-curvature diagram through comparison. 什么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试用截面的弯矩--曲率图的比较予以说明。

65.The principal moment, the secondary moment and the combined moment in a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 among them.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弯矩、次弯矩、综合弯矩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66.What is the linear transform of c.g.s. of a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Of the quantities of principal moment, secondary moment, combined moment, support reaction, and compression line (C-line), which will change and which will not change under this linear transform? 什么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形心线的线性变换?在此线性变换下,主弯矩、次弯矩、综合弯矩、支座反力、压力线(C线)哪些变化,哪些不变化?

67.The concept of concordant tendon. 吻合钢索的概念。68.Establishing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s of a rectangular flexural section after cracking within the given coordinates under the given assumptions. 在给定坐标和给定假定下建立矩形受弯截面开裂后的平衡方程。

69.Calculation of normal sections. 正截面的计算。

70.Calculation of ductility. 延性的计算。

71.Conversion of slab internal forc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Poissen’s ratios. 对应于不同泊松比的板内力的转换。

72.Design of slab according to Johanson’s yield criterion. 按乔汉生屈服准则设计板。

73.The upper-bound and lower bound analysis of slab. 板的上限分析和下限

分析。

74.Calculation of secondary moment, C-line, etc., of a prestressed continuous beam; the determination of a concordant tendon for such a beam. 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次弯矩、C线等,以及确定吻合索位置。75.Determining the allowable zone for the C-line in a prestressed continuous beam. 确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C线的容许区域。

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讲授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注重研究生混凝土结构知识的深化、扩展,并结合内容分析相关的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1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1.2混凝土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1.3混凝土结构研究的主要成就

1.4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向。

第二章混凝土的材料结构与性能(2学时)

2.1普通混凝土的材料结构

2.2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结构

2.3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

第三章混凝土受力本构关系(4学时)

3.1概述

3.2经验物理模型——混凝土单轴受力本构关系3.3理论物理模型——混凝土多轴受力本构关系3.4随机物理模型——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

第四章混凝土构件正截面特性(5学时)

4.1 受弯截面的分析

4.2 T形梁和剪力滞

4.3 结构的延性设计

4.4 轴压截面的分析

4.5 压弯截面的分析

4.6 双向压弯截面的简化设计

4.7 长柱特性

第五章混凝土构件受剪特性(6学时)5.1 经验事实的积累和解释

5.2 理论模型

第六章混凝土构件受扭特性(4学时)6.1 素混凝土构件受扭

6.2 无腹筋梁受弯扭

6.3无腹筋梁受剪扭

6.4 有腹筋梁的扭转

6.5 有箍筋梁受剪扭

6.5 有箍筋梁受弯扭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6学时)

7.1 引言—发展和特点

7.2 静定梁的分析和设计

7.3 荷载平衡法

7.4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7.5 无粘结预应力构件

7.6 超静定梁的分析和设计

7.7 极限承载力

第八章混凝土板的受弯特性(6学时)8.1 板的弹性分析

8.2 混凝土板的抗弯强度

8.3 板的使用性能

8.4 板承载力的下限分析

8.5 板承载力的上限分析

第九章混凝土板的受冲切特性(3学时)9.1 冲切概述和破坏机理

9.2 影响冲切承载力的因素

9.3 冲切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

9.4 特殊的冲切问题

第十章粘结和锚固(3学时)

10.1 基本概念

10.2 粘结抗力的特性

10.3 可用粘结强度的确定

10.4 钢筋的锚固

第十一章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3学时)11.1 地震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

11.2 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特征

11.3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

11.4 基于承载力的构件抗震设计

11.5 钢筋混凝土结构延性分析

第十二章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3学时)

12.1 裂缝的类型

12.2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全过程试验

12.3 裂缝宽度的计算理论

12.4 裂缝的控制

12.5 受弯构件的变形与刚度

第十三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3学时)

13.1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13.2 混凝土材料的劣化

13.3 混凝土中的氯离子

13.4 钢筋的锈蚀

13.5 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

13.6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性能

13.7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措施

三、主要参考书

o江见鲸,李杰,金伟良主编,“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o R. Park and T. Pauley,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John Wiley &Son.New York, 1975

o R·派克,W·L·根勃尔著,黄国桢成源华译,“钢筋混凝土板”,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o T.Y.Lin(林同炎),N.H.Burns(伯恩斯)著,路湛沁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1983

o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o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o James G. MacGregor.. “Fundamentals of Reinforced Concrete:Mechanics and Design”,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88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课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58 学分:4 总学时:64(课堂)+8(试验) 实验学时:8 大纲执笔人:屈文俊大纲审核人:顾祥林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由钢筋及混凝土这两种材料所组成的结构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并能理解它与先修课程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以及姐妹课程《钢结构》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后继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学习建立必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准备,进而为选修课程及研究生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 绪论 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与特点,了解其工程应用及发展概况。 (二)材料性能 熟悉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特点,掌握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及应力应变关系,熟悉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特性。 (三) 轴压及轴拉构件的受力性能 熟悉轴压及轴拉构件截面的实验结果,掌握其弹塑性分析的方法。 (四)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 掌握典型试验结果,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的弹塑性分析。 (五)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性能 熟悉主要试验结果,各种情况下的应力状态和影响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掌握梁的受剪性能和受剪承载力计算。 (六) 偏压、偏拉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 熟悉主要试验结果和各种影响因素,掌握承载力计算和延性的概念。 (七) 构件的受扭性能 熟悉主要试验结果,熟练掌握纯扭构件的弹性分析和塑性分析,掌握复合受扭截面的分析。 (八) 构件受冲切性能 熟悉主要试验结果,掌握板及基础受冲切的性能和分析,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九) 粘结与锚固 熟悉主要试验结果,掌握粘结机理和强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 (十)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 掌握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弹性状态和极限状态的截面分析方法。 (十一) 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 熟悉主要试验结果,裂缝控制及变形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十二)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了解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同济大学研究生《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复习要点与教学大纲

这是同济大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期末考试的复习要点,希望对考博选考3007高等混凝土与钢结构这门课的同学有所帮助。 1.Stress-strain curves of concrete under monotonic, repeated and cyclic uniaxial loadings. 单轴受力时混凝土在单调、重复、反复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2.Creep of concrete (linear and nonlinear) 混凝土的徐变(线性、非线性徐变)3.Components of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混凝土变形的多元组成4.Process of failure of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混凝土在单向受压时破坏的过程。 5.Strength indices of concrete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混凝土的强度指标及其之间关系 6.Features of stress-strain envelope curve of concrete under repeated compressive loading. 混凝土单向受压重复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包络线的 特征。 7.The crack contact effect of concret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in stress-strain diagram. 混凝土的裂面效应及其在应力应变关系图上的表示。 8.The multi-level two-phase system of concrete. 混凝土的多层次二相体系。9.The rheological model of concrete. 混凝土的流变学模型。 10.Influence of stress gradient on strength of concrete. 应力梯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1.Tensile test of concrete and result. 混凝土轴心受拉试验及结果。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 系(分院): 专业: 专业负责人: 系主任: 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名称 (1) 二、课程性质 (1) 三、课程教学目的 (1)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 五、课程总学时 (1) 六、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及推荐的相关学习网站 (2) 七、课程考试与评估 (2) 八、课程教学内容要点 (2) 第0章绪论 (2) 第一章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3) 第二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4) 第三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 第四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 第五章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8) 第六章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9) 第七章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10) 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 (10) 第九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1) 第十章梁板结构 (13) 第十一章单层工业厂房 (14) 九、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15)

《混凝土结构》教学大纲 执笔: 一、课程名称 课程中文名称:混凝土结构 课程编号: 二、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112学时 总学分:5学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开课年级:二年级 先修课程:工程材料、结构力学、工程力学 开课系部:管理系 三、课程教学目的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力学知识。了解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在建筑物中的功能、特点及应用。了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选用原则。了解并掌握三大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和相应施工图的绘制。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三大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及混合结构墙柱、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和相应施工图的绘制。为学生从事结构施工及工程监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内容包括理论讲授和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两大部分。理论讲授部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容,集中在一个学期讲授,并在课程中进行设计,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总学时 课程总学时112课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07200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ing 学分:3.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般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能力以及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混凝土结构构件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桥梁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等后续专业课、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熟悉各种基本构件受力特点及破坏特征;掌握各种基本构件的构造要求、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进行各类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 能力要求:本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要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从而提高其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后修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桥梁工程、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结构力学关系密切。该课程的学习必将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和今后进行结构设计、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

高等混凝土结构结构学

《高等混凝土结构结构学》 一、答:刚才第一次受力(拉或压)屈服后,反向加载(压或拉)时的弹性极限显著降低:且首次加载达到的应变值越大,反向弹性极限降低越多,这种现象称为包兴格效应。拉压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钢材应力应变关系可分成三部分描述:骨架线、卸载线和加载曲线。 二、答:1)过镇海,时旭东,钮宏等2)①线弹性本构模型②弹性非线性本构模型③塑性本构模型④其他力学理论模型3)①线弹性本构模型是迄今发展最成熟的材料本构模型,这种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混凝土受拉和低应力受压时的性能,也适于描述混凝土其它受力情况下的初始阶段②弹性非线性本构模型突出了混凝土非线性变化的特点。弹性非线性模型假设混凝土的弹性非线性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切线模量(增量理论)或割线模量(全量理论)来描述。它具有精度好,数值计算简单,算法稳定等特点,在计算一次性单调加载时会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③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是从一种理想化的拉伸曲线中起源并引伸出来,并把单轴的试验结果推广至三维空间。一般说来,该理论由三部分组成:初始屈服面、强化准则和流动规则,它们与屈服面密不可分。4)断裂力学起源于金属材料的断裂,最早将断裂力学用于混凝土研究的是 Kaplain。基于对混凝土破坏机理和力学性质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认为,损伤理论比较适合于混凝土的研究。内时理论不以屈服面的概念作为其理论发

展的基本前提,也不把屈服面作为其计算依据,从而避免了经典塑性理论在确定和应用屈服面时遇到的实验及数值计算中的困难,并可得到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的结果。现有的混凝土强度理论各具有优点,但都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如何研究、发展混凝土的强度理论,建立适用于不同环境、不同应力状态、不同应力路径的强度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展望,随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混凝土强度理论的研究将会更加完善:1)现代细观力学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更加充分地了解混凝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变形和破坏规律,能增进人们对混凝土的强度形成机理的认识。2)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混凝土参数,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试验数据。为人们研究混凝土强度理论奠定良好的基础。3)计算机建模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采用数值方法生成和构筑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亦为人们完善混凝土的强度理论展示了新的前景。 三、答:1)混凝土强度当提高混凝土强度时,它和钢筋的化学粘着力以及机械咬合力随之增加。2)保护层厚度增大保护层厚度,加强了外围混凝土的抗劈裂能力3)钢筋埋长粘结强度随钢筋的埋长增加而降低。4)钢筋的直径和外形粘结面积与界面周界长度成正比。5)横向箍筋横向箍筋能延迟和约束径向-纵向劈裂缝的展开。6)横向压应力增大钢筋和混凝土的界面摩擦力7)其他因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章绪论 思考题 1.1什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的主要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结构。 在混凝土中配置适量的受力钢筋,并使得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就能起到充分利用材料,提高结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作用。 要求:受力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必须可靠地粘结在一起,以保证两者共同变形、共同受力。同时受力钢筋的布置和数量都应由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施工也要正确。 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的构造措施有: 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 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 3)在钢筋的搭接接头范围内应加密箍筋; 4)为了保证足够的粘结在钢筋端部应设臵弯钩。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 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 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 1.3结构有哪些功能要求?简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能力极限状态的概念。 (1)结构的安全性(Safety):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然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2)结构的适用性(Serviceability):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不致产生过大的变形以及过宽的裂缝等。 (3)结构的耐久性(Durability):结构在正常的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即结构能正常使用到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它根据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承载力极限状态(ultimate limit state):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变形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材料破坏、丧失稳定或结构机动。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中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过大变形、裂缝过宽或较大振动。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抗拉没强度标准值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低于?有何关系?与有何关系? 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 ②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根据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631031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理论+实践):48 学分:3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选用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第4版),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2 主要参考书:(1)《混凝土结构》(第五版)中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东南大 学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8 (2)《混凝土结构》下册,叶列平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3 (3)《混凝土结构》上册,蓝宗建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0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0 一、中英文课程简介: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后续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厂房结构和多高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原则、构件选型、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组合、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 is the further course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ncrete structures". The course is mainly focusing on the arrangement principles of structures, selection of structural types, calculation of load, analysis and combination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24 学分数:1.5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限选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介绍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讲解各类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各类构件设计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掌握原理,厘清方法步骤,其中受压构件及受弯构件应全面掌握其设计基本理论,具体计算方法。 本课程总学时为24学时,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1、绪论 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简况;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任务、学习特点和方法。 2、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 熟悉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品种、级别及其性能; 掌握土木工程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及选择原则; 熟悉混凝土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强度与变形性能; 掌握混凝土的选用原则; 了解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原理,熟悉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协同工作的构造措施。 3、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了解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全过程; 掌握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熟悉轴心受力构件的构造要求。 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了解配筋率对受弯构件破坏特征的影响和适筋受弯构件在各阶段的受力特点; 掌握建筑工程中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熟悉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构造要求。 5、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了解梁斜破坏的主要形态和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掌握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和使用条件; 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构造要求。 6、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了解受扭构件的分类和受扭构件开裂、破坏机理; 掌握受扭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 熟悉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7、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 了解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工作特性;掌握两类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方法; 掌握两类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了解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特性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偏心受力构件的构造要求。 8、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 了解考虑构件变形、裂缝和耐久性的重要性; 掌握建筑工程关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的验算方法; 熟悉减小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以及增加结构构件耐久性的方法。 9、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 熟悉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分类方法、预应力损失及计算方法; 掌握轴心受拉构架和受弯构件的各阶段受力分析及设计方法; 熟悉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工艺及构造要求。 重点:钢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应力应变图形特点;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性质及其对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原理;轴心受压构件受力全过程及其破坏特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受弯构件在各受力阶段正截面应变和应力的分布规律,受弯构件配筋率对破坏特征的影响,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意义,矩形、T 形截面的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及构造要求;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及其破坏形态,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因素,腹筋的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的影响,有腹筋梁斜截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课后 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等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下面是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思考题的详细答案。 1.什么是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和荷载组合?混凝土结构的荷载是指在结构上产 生的外力,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温度荷载、地震荷载等。荷载组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荷载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进行叠加,以考虑不同荷载同时作用时的最不利情况。 2.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弯设计原则是什么?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弯设计 原则是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工作性能要求,确定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使得结构在承受弯矩作用时,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以提供足够的弯曲抵抗能力。 3.混凝土结构的配筋计算中,如何确定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确定截面尺寸 和钢筋配筋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等效矩法、极限状态设计法和工作状态设计法。在等效矩法中,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将弯矩作用简化为等效矩,然后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抵抗能力来确定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在极限状态设计法和工作状态设计法中,根据结构的安全性要求和工作性能要 求,通过试算和迭代计算的方法来确定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 4.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设计原则是什么?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设计原则是根据结 构的受力特点和工作性能要求,确定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使得结构在承受剪力作用时,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以提供足够的剪切抵抗能力。常用的抗剪设计方法包括截面法、框架法和剪切承载力法等。

5.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控制原则是什么?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控制原则是根据结 构的工作性能要求和使用条件,通过确定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以控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确保结构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功能。变形控制的方法包括控制截面尺寸的变形、控制构件长度的变形和控制结构整体的变形等。 6.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计算是如何进行的?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计算是通过 确定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并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抵抗能力,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承载力计算包括弯矩承载力计算、剪切承载力计算和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等。 7.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是什么?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是指在结构设 计中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耐久性问题,确保结构在使用寿命内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耐久性设计包括控制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和抗碱骨料反应等性 能,以及控制钢筋的防腐蚀措施等。 总结起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包括荷载和荷载组合、抗弯设计、配筋计算、抗剪设计、变形控制、承载力计算和耐久性设计等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确保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满足安全、经济和耐久的要求。

高等混凝土复习题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复习题 一 、在钢筋混凝土受剪构件的力学性能分析中,推导内力臂Z 为O S I z ,式中:I 为惯性矩,So 为截面面积。 二 、简要说明混凝土结构抗弯强度理论的基本假定。 三、描述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机理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是一种多孔的结构材料,其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微孔,这些微孔大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连通。混凝土暴露在室外时,空气中的CO 2 渗透入混凝土的表面以及微孔中,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与其中的碱性物质Ca(OH)2 和C-S-H 凝胶等发生反应,生成CaCO 3 和H 2O ,是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进行的一个复杂的多相连续的物理化学过程。 碳化的结果,一方面,生成的CaCO 3 和其它固态物质堵塞在混凝土孔隙中,使混凝土的孔隙率下降,大孔减少,从而减弱了后续的CO 2 的扩散,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强度得以提高;而另一方面,孔隙水中的Ca(OH)2 浓度以及pH 值降低,导致钢筋钝化膜破坏,

会引起钢筋锈蚀。 材料因素 (1)水灰比 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孔结构与孔隙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游离水的多少还关系着孔隙饱和 度(孔隙水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的大小。由于CO2 的扩散是在混凝土内部的气孔和毛细孔中进行的,水灰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O2 的散系数,因此是混凝土碳化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一般说来,水灰比增大,混凝土的孔隙率就增大,CO2的扩散系数增加,混凝土的碳化速率加大。 (2)水泥的品种与用量 水泥的品种决定着各种矿物成分在水泥中的含量,水泥的用量决定着单位混凝土中水泥熟料的多少,两者加起来决定了水化后单位体积混凝土中水化产物的含量,即有多少可以碳化的物质。因此可以看出,水泥的品种与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水泥的品种不同,混凝土的渗透性能也不同,对混凝土的碳化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快速试验条件下,矿渣水泥混凝土的碳化比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快10%~20%,在室外暴露条件下快50%~90%。 在水泥品种确定的情况下,水泥用量越大,单位体积混凝土中可碳化的水化产物就越多,可以消耗的CO2 也就越多,从而碳化速率也就越小。 (3)骨料的品种及粒径 骨料粒径的大小对骨料-水泥浆粘结有很大的影响,而骨料-水泥浆的界面有一个过渡层,过渡层内结构疏松,孔隙较多。不同骨料,不同的粒径对界面层有影响,自然也会影响CO2 的扩散,从而对混凝土的碳化速率造成影响。 一般说来,骨料的粒径太大会使得其与水泥浆结合较差,粒径太小又会使结合面的面积增大,因此,只有选择较为合适粒径的骨料,才会使碳化速率小。另外,具有碱活性的骨料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会发生碱-骨料反应,消耗Ca(OH)2,从而使碳化速率加快。 (4)混凝土掺合料 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后,由于水泥中的熟料量相应的减少了,致使混凝土吸附CO2 的能力降低,但同时,由于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比较低,孔结构差,加速了CO2 的扩散速度,从而使得碳化速度加快。Pagataki 研究了砂浆与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对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为10%、20%和30%时的混凝土的碳化速率与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相比,其碳化速率分别提高了1.06、1.13 和1.19 倍。 (5)外加剂 混凝土中加了减水剂后,能直接减少用水量;掺引气剂能使混凝土中的毛细孔形成封闭的互不连通的气孔,切断毛细管的通路,两者都可以使CO2 的扩散系数显著减小,从而大大降低混凝土的碳化速率。 (6)混凝土自身的强度

(完整)《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A卷及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简单介绍目前国内外在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状态,(1)主要有成就的人,(2)研究的成就,(3)研究的方法,(4)目前进展和未来主要研究方向。(20分) 【答】【主要模型】(6分) 1.Sargin模型:用一个有理分式拟合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2.Hogenestad模型:采用分段表达式反映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这一 模型在美国及北美洲地区广泛应用 σ-全过程曲线的几何特征分析基础上,3.过镇海模型:在试验研究和对受压ε 过镇海等给出了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 【研究进展】(6分) 基于断裂力学的本构关系、基于损伤力学的本构关系、基于内时理论的本构关系高温下混凝土本构关系、中高应变率下混凝土本构关系,特殊应力弹粘塑性本构模型 【未来研究方向】(8分) 1基于数值建模技术的材料本构模型区别于传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在大量可靠的 试验数据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混凝土的力学行为。例如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模型。 2. 现有的混凝土强度理论各具有优点,但都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发展混凝土 建立适用于不同环境、不同应力状态、不同应力路径的强度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3. 损伤力学作为一门学科尚不够系统和完善。 ⑴选择合理的损伤变量 ⑵有效地进行损伤实测 ⑶不同应力条件下损伤演化的条件和规律 ⑷损伤破坏判据 ⑸动态和蠕变情况下的损伤力学模型 【此题为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自由发挥,答案合理均给分】二.说明4种混凝土本构模型,并说明其在混凝土结构分析

中的应用,以及适用范围。(20分) 【答】线弹性模型 这种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混凝土受拉和低应力受压时的性能,也适于描述混凝土其它受力情况下的初始阶段。(5分) 非线弹性模型 在计算一次性单调加载时会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由于它以材料的弹性为基础,不能反映混凝土加载和卸载的区别、存在滞回环、卸载后存在残余变形等;不能应用于卸载、加载循环和非比例加载等复杂的受力过程。(5分) 塑性力学模型 将经典塑性理论移植于混凝土材料,可以部分地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变形过程中的界面滑移与流动,但并不适于描述微裂缝开展、混凝土非线性行为中所特有的强度软化、刚度退化等重要特征。(5分) 其它力学理论模型 其他力学理论类模型包括塑性断裂模型、基于不可逆热力学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本构模型。(5分) 三.在受剪构件的力学性能分析中,推导内力臂Z 为Z=I/So ,式中I 为惯性矩,So 为截面面积。(12分) 【答】⎰=h M bdy y σ I c dA y c dA y c M A A ⎰⎰=+=1200211200σσσ Z S c Z dA c y M ⋅=⋅=⎰00 000σσ Z S c I c 000 00σσ= 所以:0 S I Z =(12分) 四.在梁结构分析中,试说明梁作用和拱作用对梁抗剪机理的影响。(16分)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最初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设计方法、工程意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钢筋与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性能,掌握各类土木工程中基本构件的力学行为和设计方法,具有从事设计钢筋混凝土各类构件的初步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介绍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方法为主要内容,按照“实验-基本假定-应力应变图形-基本公式-设计方法”的流程路线进行讲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实例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新知识的传授,扩充学生视野。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外讨论训练和综合课程设计三个模块来组织。 (1)理论教学环节: - 1 -

在理论教学中主要针对该教学模块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组织教学。包括课堂模型演示,多媒体试验视频、模型制作等方法,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能够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和技能。 (2)课外讨论训练: 该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利用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工程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布置课外习题、思考题和小型设计任务,主要以讨论、启发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自主钻研的积极性。 (3)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环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了解结构设计过程,加深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采用答疑、讨论和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力学课程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讲授知识为后续课程房屋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和建筑抗震等奠定基础。选修本课程学生应已掌握基本力学理论,具备基本的工程概念,了解常见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能正确应用《规范》对构件进行设计、绘制施工图。培养学生细心、能吃苦、持之以恒的开拓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性、系统性思维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准备理论基础。 三、学习要求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一门建立在理论和试验综合基础上的课程,作为结构 - 2 -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学科) 【430114】 一、领域简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于1997年联合发文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济大学为首批获得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之一,从1998年9月开始招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包括“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本领域中的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学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着十分强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培养了众多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近300名,其中工程院院士4名,正高级职称87名,副正高级职称100名,这些师资中有许多是成就卓著、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引领着国内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 本领域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收成果。近三年招收工学博士研究生435名、工学硕士研究生1163名、工程硕士研究生584名,已与欧美、东南亚国家的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开展师生访问、学术交流、共同研究活动和项目,主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主持完成了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建委、教委等资助的大量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百余项。 二、培养目标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工矿企业、工程建设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本单位、本企业服务。 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掌握本工程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以适应目前所承担的工作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其中数学课的要求主要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外语课以提高阅读能力训练为主,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专业课可根据本工程领域的覆盖面分成若干组设置,研究生根据工矿企业、工程建设单位的需要及本人的实际情况选修课程。 3.身体健康。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教学大纲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教学大纲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20153 课程名称: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英文名称:Advanced theor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开课学期:春 课内学时:54 教学方式:讲课 适用专业:结构工程考核方式:考试 预修课程:本科混凝土结构,结构力学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讲授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注重研究生混凝土结构知识的深化、扩展,并结合内容分析相关的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研究生掌握相应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1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1.2混凝土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1.3混凝土结构研究的主要成就 1.4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向。 第二章混凝土的材料结构与性能(2学时) 2.1普通混凝土的材料结构 2.2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结构 2.3混凝土的徐变与收缩 第三章混凝土受力本构关系(4学时) 3.1概述 3.2经验物理模型——混凝土单轴受力本构关系 3.3理论物理模型——混凝土多轴受力本构关系 3.4随机物理模型——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 第四章混凝土构件正截面特性(5学时) 4.1 受弯截面的分析 4.2 T形梁和剪力滞 4.3 结构的延性设计 4.4 轴压截面的分析

4.5 压弯截面的分析 4.6 双向压弯截面的简化设计 4.7 长柱特性 第五章混凝土构件受剪特性(6学时) 5.1 经验事实的积累和解释 5.2 理论模型 第六章混凝土构件受扭特性(4学时) 6.1 素混凝土构件受扭 6.2 无腹筋梁受弯扭 6.3无腹筋梁受剪扭 6.4 有腹筋梁的扭转 6.5 有箍筋梁受剪扭 6.5 有箍筋梁受弯扭 第七章预应力混凝土(6学时) 7.1 引言—发展和特点 7.2 静定梁的分析和设计 7.3 荷载平衡法 7.4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7.5 无粘结预应力构件 7.6 超静定梁的分析和设计 7.7 极限承载力 第八章混凝土板的受弯特性(6学时) 8.1 板的弹性分析 8.2 混凝土板的抗弯强度 8.3 板的使用性能 8.4 板承载力的下限分析 8.5 板承载力的上限分析 第九章混凝土板的受冲切特性(3学时) 9.1 冲切概述和破坏机理 9.2 影响冲切承载力的因素 9.3 冲切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 9.4 特殊的冲切问题 第十章粘结和锚固(3学时) 10.1 基本概念 10.2 粘结抗力的特性 10.3 可用粘结强度的确定 10.4 钢筋的锚固 第十一章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3学时) 11.1 地震对混凝土结构的危害 11.2 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特征 11.3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 11.4 基于承载力的构件抗震设计 11.5 钢筋混凝土结构延性分析 第十二章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3学时) 12.1 裂缝的类型 12.2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全过程试验 12.3 裂缝宽度的计算理论 12.4 裂缝的控制 12.5 受弯构件的变形与刚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 课程编号:1000620 学分:4.0 学时:64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是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与现行规范、规程等密切相关的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结构的作用、作用效应及其各种组合等概念,了解结构的可靠度概念,掌握结构两种极限状态及可靠度设计方法,掌握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共同工作的条件,熟练掌握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及其承载力计算方法,掌握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掌握构件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熟悉混凝上结构耐久性的意义、主要影响因素、混凝土的碳化。钢筋的锈蚀以及耐久性设计的一般概念。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规定。为在校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以及毕业后在混凝上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先修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中的静定部分、土木工程材料。具有混凝土及钢筋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构件受力分析、强度与刚度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64其中实验4 学时,理论教学60学时) 1

2

注:知识点中粗体字部分为本课程的重点或难点 (按照本课程知识体系列出知识模块及知识点,其中重点或难点用粗体字标注;要求按“了解(C)”、“熟悉(B)”、“熟练掌握(A)”三个层次描述学生对知识点应达到的要求)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主要教材: 沈蒲生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1] 刘立新主编《混凝土结构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 赵顺波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考核方式 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及综合应用和设计(或小论文)综合评定成绩。 七、课内实验(实训)环节及要求(总学时数4) 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英)

课程编号:041102总学分: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民建方向) (Fundamentals of Concrete Structural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42学时;习题课学时:6学时。先行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后续课程:砼结构与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 教材:刘文锋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参考书目: 1.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07。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03。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7。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属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先修的课程为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继续学习专业课《混凝土结构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偏心受拉构件、受扭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配筋构造以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的基本要求,能够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基本构件,了解《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对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概况;了解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的基本原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4.实验:无。 5.习题课安排:无。 第二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熟悉钢筋的品种和级别;掌握钢筋的力学性能;熟悉设计对钢筋的要求。熟悉混凝土的组成结构;掌握混凝土的单轴受力强度;了解混凝土的复合受力强度;掌握混凝土的变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总复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总复习 1. 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上梁承载能力提高许多。 2. 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3.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原点弹性模量。 4. 一般来讲,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配有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同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相比,前者的承载力比后者的承载力高。 5.Ⅲa 状态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6. 对于无腹筋梁,当1<λ时,常发生什么破坏斜压破坏。 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采用的计算模式是:混凝土考虑相关关系,钢筋不考虑相关关系。 8. 判别大偏心受压破坏的本质条件是:B ξξ<。 9.混凝土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因素无关。 10. 其他条件相同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延性比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小些。 11. 冷拉钢筋不宜用作受压钢筋。 12. 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 13. 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的。 14. 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ξ的确定依据是平截面假定。 15. 适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始自于受拉钢筋的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破坏。 16. 对称配筋时,如果截面尺寸和形状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也相同,但配筋数量不同,则在界限破坏时,它们的u N 是相同的。 17. 钢筋混凝土大偏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远侧钢筋受拉屈服,随后近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也压碎。 18. 混凝土预压前发生的预应力损失称为第一批预应力损失组合。 19. 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20. 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冷拉钢筋。 21. 轴心受压短柱,在钢筋屈服前,随着压力而增加,混凝土压应力的增长速率比钢筋慢。 22.Ⅰa 状态作为受弯构件抗裂计算的依据。 2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 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

《同济大学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考研考点精编(含历年真题解析)》.

目录 Ⅰ序言 (4) Ⅱ考前必知 (6) 一、历年报录情况 (6) 二、学费与奖学金 (6) Ⅲ复习方略 (6) Ⅳ考试分析 (13) 一、考试难度 (13) 二、考试题型 (14) 三、考点分布 (14) 四、试题分析 (17) 五、考试展望 (18) Ⅴ复习指南 (20) 《结构力学》 (20) 《材料力学》 (33) 《结构力学教程》 (45) Ⅵ核心考点解析 (58) 《结构力学》 (58) 第一章绪论 (58) 第二章平面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 (59) 第三章静定结构 (62) 第四章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66) 第五章结构位移计算 (70) 第六章力法 (75) 第七章位移法 (80) 第八章矩阵位移法 (86) 第九章超静定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与概念设计 (91) 第十章结构动力学 (97) 第十一章结构的弹性稳定 (104)

第十二章结构的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107) 《材料力学》 (110) 第一章绪论及基本概念 (110)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113) 第三章剪切 (124) 第四章应力状态分析 (125) 第五章扭转 (130) 第六章梁的内力 (138) 第七章梁的应力 (142) 第八章梁的变形 (149) 第九章能量法 (156) 第十章强度理论 (162) 第十一章组合变形 (165) 第十二章压杆稳定 (174) 《结构力学教程》 (179) 第一章绪论 (179) 第二章几何构造分析 (182) 第三章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184) 第四章影响线 (190) 第五章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196) 第六章力法 (205) 第七章位移法 (219) 第八章渐近法及其他算法简述 (236) 第九章结构动力计算基础 (241) 第十章矩阵位移法 (260) 第十一章静定结构总论 (266) 第十二章结构的稳定计算 (270) 第十三章结构的极限荷载 (278) Ⅶ往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 (286) 往年真题试卷 (286) 同济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86) 同济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8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