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_论艺术家的艺术修养

_论艺术家的艺术修养

_论艺术家的艺术修养

增强文化艺术修养

增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学习心得 从化市民乐中学黄鉴流 摘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投身到教育教学中。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要想学生学好,必须自己先学好”教师要勤奋好学,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艺术修养教师能力 最近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的学习,我对文化艺术修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所谓艺术修养,指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只有具有音乐听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只有具有视觉美感受力的人,才能欣赏大自然景色之美和绘画等艺术之美。文化艺术素养对人发展的作用在我们教师有更好的体现,因为我们培养着国家未来的人才。 笔者是一名教师,下面试从教师的角度说说如何通过增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教育理念上,我们都必须有一个新的提高和飞跃,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只有这样的理想追,我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知道,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艺术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精彩。但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自身的形象、气质和各个方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 会超出所教授的课程之外。正是因此,在专业知识以外,教师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人格魅力和优良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一名有文化艺术修养的好教师,就要有广泛的爱好。我们要对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应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修养,并能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受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使其精神和情感得到发展。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也往往有较好的气质,而气质又往往来源于文化艺术修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文化艺术修养,甚至可以说,没有文化艺术修养,就没有成功的素质教育。 做一名有文化艺术修养的好教师,我们就要有自己的个性。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独立的发展。一个没有个性特色的教师,可能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贫乏和无知。

艺术家的气质

艺术家的气质 作者:薛毅松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三班 2015010903005 摘要:艺术家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与实践者,具有着独立的人格与独特的气质,本文将简单讨论艺术家气质的形成以及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关键字:艺术家,艺术气质。 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独特的气质和突出的审美能力。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的控制。而艺术家所具备的艺术气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基于自己气质特性的独特的审美感受、艺术思维、创作方式,也就是巴甫洛夫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对艺术气质特性的解释:感受的完整性、生动性、思维的形象性和巨大的创作激情,它是产生创作个性最坚实的基石。 艺术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艺术质量,因而要求艺术家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艺术家的素质由五个方面构成--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稳重的功底,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不平凡的社会经历,对事物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有意思的东西,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一个艺术家应该大胆地创新,艺术品具备三个条件,难度,独创性,情感。艺术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别人根本模仿不来的。别人根本无法取代的。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还得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进步,艺术是块永远都探索不完的圣地。是个永不满足的过程。 艺术家的才情与技艺是创造艺术作品的基石,没有才情与技艺的艺术家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而艺术家的气质就好像是创造艺术作品的润色剂,正是每一位艺术家独特的气质,使艺术作品散发绚丽的色彩。格罗塞认为,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学识修养、精神气质、立场观点和艺术才能。在所有这些要素中,最主要的是艺术家的精神气质,这就是所谓心理方面的东西。莫泊桑说:“艺术家独特的气质,会使他所描绘的事物带上某种符合于他的思想的本质的特殊色彩和独特风格”,“气质就是商标,艺术家有多少才能,就能在他描绘的景象中赋予多少独特性。”法捷耶夫指出:“作家的才力、修养、智力发展的趋向、气质、意志以及其它个人特征”,都对创作“起着重大作用”。 气质影响艺术创造的风格。气质既然对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起着深层的作用,那就势必影响到艺术创造的风格。李白诗歌的奔放飘逸,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郭沫若诗歌的豪迈奔放,鲁迅作品的沉静冷峻,都与作家的气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音乐创作中,贝多芬与亨德尔的音乐作品气魄宏大,激昂壮烈,令人热血沸腾。莫扎特和门德尔松创作的音乐,热情明朗,

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

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 司鼓是豫剧乐队中起指挥作用的主导乐器。过去传统戏曲乐队没有设专业指挥,那么掌握鼓板的人就必是乐队的 指挥。司鼓有一人承担,他不但需要具备相当水平的鼓板演奏技艺,同时他还必须熟悉所指挥的剧目,包括剧本结构、台词、唱腔、身段、表演以及以上、下场的情绪气氛等,因为在豫剧中锣鼓是贯串全剧的,每节表演环节都离不开它,如果司鼓对全剧没有特别细致地了解,就无法下手指挥。笔者从事司鼓专业已近30多个年头,不仅担当演奏了大量的传统古典剧目,也在多出现代戏中担任司鼓,多年艺术实践的磨练,使我对豫剧司鼓艺术有了一些实浅的体会。 司鼓是豫剧伴奏的核心,又是文武场面的主帅,这足以证明它在豫剧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鼓师,不仅要懂得各种唱腔板式,和锣鼓点,而且要有较高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还要理解演员在舞台上的内心世界,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和技能。 一、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基本功训练 司鼓的指挥手段分为两大系统,即单键和双键指挥,(单键左手跨板右手拿鼓键、双键是双手拿鼓键)每个系统都有其完

善的技能和套路,对这种技能和套路一般称为“鼓套子”,“鼓套子”即鼓师为衬托各种唱腔过门和锣鼓点,以檀板和鼓键按上述两种技能和套路来打,在单皮鼓上演奏出它的各种鼓板套点,它与唱腔锣鼓和身段鼓相互配合,为旋律支撑节奏,这些演奏技术、技巧是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常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中,要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研究透,掌握好。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曲调熟,节奏准是完成演奏的基础。一个鼓师,即能把演员打“活”,也能把演员打“死”。程式是死的,处理手法是活的,伴奏中一定要做到,打文戏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打武戏暴躁能稳,洒脱明快,在掌握速度节奏上准确严谨稳健鲜明。而绝不只是把握好手上的一对鼓键就行了。 娴熟的技法是演奏者音乐表现的基础,而卓越的鼓艺表现是学习技法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或是走上工作岗位,时时要把掌握住技与艺的辩证关系。要在练功中琢磨音乐表现和分析演员在舞台上的人物表现,在表现时重技法,重配合的处理,达到技与艺领与配的完美结合。当你在练鼓点时,要投入其中,要琢磨它的节奏特征和表性。在艺术表现时,要重视技术的精度,使自己达到技精艺术深的境地,心与手高度一致。司鼓要达到艺术表现的最高层次,必须从练功做起,要把锣鼓组合当音乐作品来练。如同锣鼓组合,奏出它的音色、音质、力度、速度在唱腔锣鼓方面要奏出不同情致;

关于艺术修养

关于艺术修养 什么是艺术家呢? 艺术家都是一些有着独特禀赋和个性,有修养的人。比方说,勃拉姆斯在李斯特演奏时竟然睡着了,而布鲁克约的狗被训练的对着瓦格纳的音乐嚎叫,威尔第讨厌街头管风琴演奏他的歌剧咏叹调而一气之下租下所有街上管风琴锁起来,还有齐白石的吝啬,梵高的神经质等等,都说明不能完全从凡人角度去理解一个艺术家,所谓艺术家就是指融集深刻艺术思想,饱满情怀鲜活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经典艺术作品于一体的人,简单的讲,艺术家就是指从事艺术创造或表演活动而有一定成就一定修养的人。 艺术修养的主题是人,没有这个主体,艺术活动便无法存在。艺术修养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家从特定的精神,审美和文化角度对世界的理解,思考和创造性的品质,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具有相似之处,这使得艺术品成为一种生命形式。他说:“真正能够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人类生命的方式便是艺术方式。” 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如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修养艺术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艺术意识与形象思维有密切关系,而形象思维在人的身心整体修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质,对人的精气神的影响比较明显。艺术型的人往往善于运用形象思维调动人体的内在能量,来实现某一人体的整体功能。其次,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的身心整体的内在和谐、内在愉悦和幸福享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荀子·致仕》有“美意延年”之说。不仅如此,对艺术美体会较多者,往往易于体会休养身心过程中的内在变化和愉悦心情。我们应该修养艺术意识,提高艺术意识修养水平。这要求我们提高欣赏艺术美的能力,使自己生活愉快美满;提高创造艺术美的能力,使自己生活艺术化。诚然,艺术意识修养水平与每个人的生活

文化艺术修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文化艺术修养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文化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艺术修养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也将越来越高。而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今天,我们也在不断反思:我们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来应对未来? 在国际和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无疑人才是其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的焦点则是素质和能力。多年来,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各用人部门的反映具有高度一致性,即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位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事实说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要求,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那种有知识、缺文明,有学问、缺教养,有理论、缺实践的人,显然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欢迎。因此,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1.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全面提高与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育人就要使之得到全面发展。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21世纪不仅要求年轻一代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并且认为,21世纪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相对滞后,导致培养的大量专业人才往往只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对相关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到超越专业知识的更为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了。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创新为特点,要求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半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日益呈现出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现代高科技总是与现代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高层次人才如果只拥有比较狭窄的先进专业知识,那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的。不知道往日那些高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工科

1论述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所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1论述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所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艺术家的修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进步的世界观好审美倾向决定着艺术家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品味。艺术家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思想见解和审美倾向,才能站在浩瀚的社会生活中敏锐地扑捉住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具有本质特征的素材,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观察历史好现实,从而把握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2)广博的知识。 艺术家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人类社会的各类学科和知识都是相通的,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广泛,越能够从更高、更宽泛及相互联系的角度把握社会和人生,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艺术表现力。许多伟大的巨著被人们称之为社会的百科全书(如《红楼梦》、《人间戏剧》等),作者若无广博的知识是绝难创作出来的。 (3)深邃的思想。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思想家,他对人生和社会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能否具有深邃的思想,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修养与素质高下的重要尺度。艺术作品蕴含的思想深度往往同艺术家本人的思想高度成正比的,只有思想深刻、高瞻远瞩、独具慧眼的艺术家才可能发现常人所未见的真理,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示。 艺术家必须具备专门的艺术技能。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创作技巧,熟练运用这门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例如,音乐家必须掌握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等表现方法,电影艺术家必须掌握镜头,画面,音响,色彩等电影语言,画家必须掌握构图,造型,调色等艺术手段。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更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征。正是这些独特的规律和特征,使得作为艺术生产创造者的艺术家其能力和修养须具备有自身的个性化特点。 第一、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我个人认为这是作艺术家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培养艺术家其他各项能力和修养的基础。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与物质生产也有相似之处,这就是通过劳动者创造出“产品”来,对于艺术生产来讲,就是要创造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这就要求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传达的能力。专业知识是艺术家的立足之本,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艺术创造无从谈起,谈何成为艺术家?以我们管乐为例,我的专业是单簧管,如果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要创作一首单簧管乐曲,首先我要懂得单簧管的技能,或者起码要知道乐器的发音规律和配器法,这样才能称的上是在搞艺术创作。不仅音乐如此,各个艺术种类的艺术家都需要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熟悉和掌握并熟练的运用该门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并且掌握熟练的艺术技能和艺术技巧,将意味着一个经过长时间刻苦训练和艰苦探索的历程。 第二、艺术家须具备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且“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因此,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等因素,对艺术创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必须具有超出常人的敏锐感受力,异于常人的丰富情感,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此时,我们在此学习音乐、研究艺术,就是要在音乐的环境中培养自己这种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力,加之每天的专业练习,对于

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

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9-09-17T16:46:57.82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袁飞翔李德营高卫国[导读] 本文从司鼓演奏者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方法。 太康道情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河南周口 461400 摘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唤起了我们对于民族艺术瑰宝的渴望。戏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戏曲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司鼓的身影随处可见。司鼓又被成为鼓师、鼓手,在戏曲表演中有着提升戏曲感染力的作用。对于司鼓演奏者个人,如何提高自身技艺水平,是当下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司鼓演奏者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方法。关键词:戏曲;司鼓;实践;创新研究 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司鼓也在不断的完善。实践出真知,每一场的戏曲演出对于司鼓演奏者都是宝贵的经验。对于司鼓演奏者,能够从众多演出经历中总结出个人演奏技艺与水平的提高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独特作用,实现戏曲司鼓演奏的实践与创新必不可少,具体来看,以下几方面的个人修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稳扎稳打,爱岗敬业 态度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效果的好与坏。作为戏曲艺术中有着独特作用的司鼓,秉持着爱岗敬业的态度,实现个人演奏技艺稳扎稳打的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努力:首先是要端正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行业,从心底认可自己司鼓的身份。以充分的热情、十足的信心和强大的信念从事司鼓演奏工作,不然的话,即使是身处总指挥的高位,却也是难有进步。 其次是要稳扎稳打,坚持实践锻炼,刻苦钻研。作为一名优秀的司鼓演奏者,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而高超的演奏技巧离不开平日里的实践积累与坚持。一名合格的司鼓演奏者,需要灵活机动,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同肢体协调。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的司鼓演奏者是十分难得的,需要秉持着精益求精与吃苦耐劳的进取精神,才能够在事件中有所收获。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司鼓人员能够在戏曲演出时间中积累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之处,练习司鼓基本功,提高司鼓技艺与水平,又要求司鼓人员能够在演出实践中博采众长,吸取借鉴其他的演奏技巧,以便能够对演出的推进更加熟练。 再者需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与工作热情。在戏曲演出中,观众不仅是看演出者的表演技艺,对于任何一个演出者的精神面貌也是极为关注的。一个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司鼓与敷衍了事、情绪低迷的司鼓给人的感觉是天差地别的,一个热情高涨的司鼓能够带领观众更好地感受戏曲演出的魅力,能够为正常演出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 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 从本质上来看,司鼓是属于戏曲中的一种打击乐。整个戏曲表演过程的流畅性离不开优秀的司鼓,一名优秀的司鼓在整个表演中能够结合锣经的变化引导整个乐队的演奏走向高潮,有助于带动表演者进入情绪,使戏曲演奏的转场更加流畅自然【1】。一名优秀的司鼓必定是基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方法技巧,创新表现手法。 一方面,踏实的实践才能够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戏曲司鼓若要实现良好的创新,必定应是基于坚持不懈的实践基础之上,需要注重对于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在表演实践中感悟戏曲的独特魅力与表现手法,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与精神,如此这般,戏曲司鼓才能实现在传统演奏技巧与演奏风格上的创新发展【2】。另一方面,戏曲司鼓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实践的更好开展。创新是基于传统之上,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发展,创新后的戏曲司鼓能够使戏曲表演更加完善,满足当下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迎合人们的喜好,使戏曲这门传统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 三、德艺双馨,开拓进取 司鼓在戏曲中独特作用及地位就决定着每一位司鼓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及艺术修养。这就对每一位司鼓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的表演实践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艺术修养,积极进取,虚心好学,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戏曲司鼓这门工作中。每一位司鼓演奏者需要有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在戏曲司鼓实践中不但磨炼个人意志,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个人品德【3】。在实践中戒骄戒躁,虚心学习司鼓技巧,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团队合作,积极投入,踏实的工作,使戏曲艺术的表演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实现自身司鼓艺术技巧与个人道德品质的双重提高,做到真正的德艺双馨,进而有力量开拓进取,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司鼓工作需要在戏曲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积累与总结,积极主动的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在实际的戏曲演出中积累表演经验,提高个人司鼓伴奏水平,进行戏曲文化的传承,在传承中实现稳健的发展,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司鼓演奏能够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于戏曲中司鼓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实现戏曲司鼓的更好更稳发展。参考文献: [1]辛志刚.戏曲司鼓的实践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8,(2):70-71,77. [2]李轩安.司鼓在戏曲中的重要性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5):87. [3]王治.谈戏曲司鼓的必要技能[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9):137.

艺术与修养

机电一班 1 艺术的习惯被艺术作品改变了。 2 成功的艺术通过改变我们的感知而使我们对习惯的理解发生变化。 3 艺术家不能想象他的艺术,直到它被完成时才能感受到它。 艺术观点的阐述: 艺术不是一种物品,而是物、人、事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艺术态。一种人、事、物的状态是否能被认为是艺术态,是受到特定时空中的意识形态决定的。所以,艺术是一种文化生产。而这样一种文化生产和别的文化生产相比,它的特殊性在于,作为文化生产的艺术是为文化本身找出路的自我生产。所以,艺术生产必定和主流意识形态具有足够的差异性,并依靠这种差异性来反思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麻醉力消毒,提供主流意识形态的替代型模式。这种反思和替代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过后,它将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新的成分。因此,艺术生产是意识形态的自我否定机制。 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有效期----保鲜期,也因为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被生产和维持其艺术态的,因此,艺术生产是历史性的。有效的艺术生产必定同时是一种历史批判。因为它要从系统中来,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系统中,改变系统,所以它是社会性的。有效的艺术创作必定同时是一种社会批判。因为它的目的是改造系统,所以,异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却必须要被编织在日常生活之中。艺术必须要改变生活。我们要相信,生活是可以改变的,生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以想象的,尽管它可能并不是可以设计的。 因为它是社会性的,所以它不是由个人的灵感单值地决定的。所以,我们反对天才论和灵感论。因为它是社会性的,我们把艺术生产理解成一个面对任务,创造性地解决任务的过程。我们相信艺术态是经由有效的工作过程所推出的。 因为它是一种文化生产,所以艺术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所以艺术家是可以训练的。而创作的过程本身既是改变现实的过程,也将是改变自我的过程。艺术生产必须要改变艺术家。 通过改变艺术,来改变语言。通过改变语言,来改变整个世界。在文化研究的视野里,每一个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和整个世界息息相关,互相构成----故曰总体艺术。总体艺术最终是促使人和世界的进化的工具。 个人兴趣界评: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音乐,无论是流行音乐如周杰伦的《你听得到》,还是如古典的如《十面埋伏》。但亦或许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原因,我对我们东方文化比较感兴趣。现在的我每天都会聆听音乐,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音乐于我来说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虫鸣鸟叫,还是风声雨声,都能让我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沉浸在音乐之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没有音乐会让我觉得世界的无趣,生命的乏味。 正如维克多·雨果先生所说那样,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东西方音乐艺术本体及创造无不根植于数千年文化传统之精神。中国音乐艺术注重人文精神,强调内心体验,突出对区域性地方色彩之韵味和旋律线性运动的微势飘渺之意蕴的总体把握。与东方音乐相比,西方音乐艺术偏重于科学精神,注重音乐材料组织的标准化、客体化和趋于理性的作曲法则,强调音乐音响的科学基础和形式美感的重要意义。 我喜欢音乐,音乐能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一切!!!

艺术修养演讲稿

艺术修养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流行音乐。 首先我们先看看什么叫流行音乐,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其实这种说法不太正确,因为像《大中国》、《歌唱祖国》这些歌曲,也是广泛传唱的,但是他们不属于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流行的音乐的风格有很多,比如:流行乐、爵士乐、乡村音乐、Rap(说唱)、摇滚乐、拉丁音乐等。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几大音乐风格。 第一个是说唱:说唱原是黑人俚语,相当于说话或交谈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为背景,快速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代表

人物Jay-Z 、周杰伦来我们欣赏一下。 第二就是我们大部分喜欢的摇滚乐:早期摇滚的音乐来源非常广泛,主要的包括布鲁斯、R&B、和乡村音乐,其它还有福音音乐、传统的流行乐、爵士、以及民间音乐。所有的这些影响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简单的以布鲁斯为基础的歌曲结构,它是快速的、适于跳舞的、而且容易让人记住的。代表人物:迈克尔杰克逊、Beyond。 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我的第一张幻灯片的背景是迈克尔杰克逊,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用他当背景。其实我感觉,他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歌手。他的事迹在这里我不多说了,但是请大家记住,他是真正的音乐之王。下面请大家欣赏他的一首音乐。进而也结束我的演讲。

浅谈如何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

浅谈如何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 摘要: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对艺术美的理解和认识、培养艺术鉴赏力及艺术创造等三方面综合的认识,深刻的体会。不仅要认识艺术,还要体会到艺术美给人带来的享受。懂得欣赏艺术、积极创作艺术,才能使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关键词:艺术认识艺术鉴赏艺术创造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总结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 二、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三、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中国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

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指挥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c713515120.html, 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指挥作用 作者:辛志刚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9期 【摘要】司鼓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角色,同时还具有多重身份,它不仅是演 奏者,也是指挥者,可以说,它掌握着整个戏曲板式变化。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声与复调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戏曲演奏对司鼓指挥作用要求会越来越高,它可以掌握整个乐队的节奏,将整首戏曲带入高潮。 【关键词】司鼓;戏曲;表演;指挥;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46-01 司鼓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鼓师”。在一场较为正式戏曲艺术表演中,司鼓发挥主要作用是“三分鼓板、七分指挥”,也正因为如此,司鼓不仅把握着整场表演节奏,同时司鼓情况好坏对表演效果也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司鼓需要协调好乐队内部乐器配合,并且需要以音乐形式诠释好戏曲中人物特点,让演员充分展现出戏曲独特魅力。 一、司鼓在戏曲表演指挥作用中修养前提 司鼓是整场表演掌控者,身为乐队核心,它控制着演出节奏与进程,同时为了使演出效果更加突出,司鼓者需要拥有娴熟技法,较高艺术水准,只有这样,他才能把握好戏内戏外节奏。戏外节奏指唱腔、旁白以及节奏快慢等,而戏内节奏是指剧目主体与风格、戏曲中段与段衔接等。一般来说,戏曲内部节奏较难掌控,所以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来带动全场。对乐队指挥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声响的鼓点指挥,一种是无声响手势指挥,将这些融入到戏曲演奏当中,可以使乐队指挥更加完善。鼓点指挥固然重要,然而手势指挥同样是戏曲表演指挥艺术,它要求司鼓者严格要求自身,不能出一丝一毫差错,并且要求司鼓者形态优美、指挥手势简单明了。 二、司鼓的角色 司鼓是通过两根鼓楗敲打单皮鼓发出声音,或者司鼓者一手拿着板,一手拿着鼓楗子来进行表演。司鼓者需要担负起指挥全队职责,他需要通过合格规范动作与专业指挥方式把握整场演出节奏。在演奏过程中,演员表演与唱腔应该跟随着鼓点节奏发生变化,这样有利于舞台效果表现。在演奏过场音乐和主题音乐时,司鼓需要协调各个乐器,有节奏带动整个乐队,让乐队变成一个整体。 一般在演奏戏曲时,关键步骤在于人物第一次出场。每当一个新鲜人物出场时,需要锣鼓来创造气氛。在这种情况下会采取“缓锣”方式表示即将有一位新人物出场。比如在戏曲《铡美案》中,包公出场时配有起腔锣圆场锣鼓,通过“缓锣”方式来突出包公人物在剧中重要性。在

艺术对个人成长的价值

如果我离开艺术 在探讨“艺术对人成长的价值”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试着从反向证明艺术的价值,即假设一个人的成长中没有深入地接触艺术。 如果我离开艺术,我家中所有的书籍都会变成学术专著,我的画架画板将从不曾出现。充斥着我的童年的将会是无尽的学海习题。长大以后,我读不懂抽象线条里的感情、听不出清晨柔和鸟鸣下的乐律、体会不出字里行间埋藏的思绪……而这种状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我成为了一个识得千字的文盲。感受不到艺术的美丽,也无法受用她的力量。 将人类的生活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类型的话,未接受艺术的人将终其一生徘徊在物质世界,而他们的精神世界贫瘠易碎。当他们在物质世界遭受挫折,他们无处可躲藏。 在大街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一生起早贪黑,工作,下班,夹着小报来往匆匆;在工作之余,他们没有别的什么爱好。一天从手机而起,从手机而终,除此之外没有更多娱乐,至于诗词歌赋、笔墨丹青,他们从未深入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的空闲时间是那样漫长而无所事事。汲汲于利,戚戚于贫,因为物质世界是他们所知晓的一切,没有更加高尚而有意义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个浸淫绘画八年的年轻“艺者”,我发现现今社会就是这样的,但凡称得上艺术的,总要在某一个圈子里才能找到共同的声音。绘画尤其这样,现代中国百姓对于绘画的认识首先是“艺考”,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形像”。如果将蒙德里安的画拿到中国的街道上,名画注定会蒙尘。相比之下,文学由于现代小说的飞速发展吸引了不少人的青睐;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在网络传媒的推动下也在大众中开始普及。然而,普及的是冰山一角,被复制推广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这冰山一角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它对于人的作用微乎其微,远远不及真正的艺术那样使人愉悦、满足、富有。我无法说明真正的艺术是什么,但是我知道真正的艺术可以像爱情一样,让人甘心为之奉献时光,并且思之如狂。在飞蛾扑火的热情里,无论身处何种物质世界,都会安之若素。 有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例子:梵高是一个疯子——世人都这样说。但是在他与弟弟提奥的信中,他理性而渐进地将自己对于绘画艺术的不断探索述于纸张,没有渲染自己的病痛,没有屡屡碰壁的绝望,他一提及绘画总是热情饱满,从他对于素描的分析、对于贫民的同情、对于练习的执着,他不是如世人所指责的“粗鲁”“无所事事”的疯子,而是如他自己所预言的“深刻而敏感”的伟大的艺术家。 设想,假如梵高离开了绘画,他也许不会疯,但是他一定也不会快乐。在他忍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时,他没有绘画这片净土供他安息。 同样的,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伟人的成功都脱离不开艺术的培育。因为艺术是思维的摇篮,可以培养创造者,也可以培育深思者。在过去的西方,雅典人爱政治更爱演讲的艺术;在过去的东方,中国文人若想从仕琴棋书画必精其一;艺术从历来就被重视,无论一个人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因为艺术是一个人将人格完善的必须的途径。不懂艺术,就不会懂人类的精神迁徙,就不会拥有自己的小千世界。 “以中有足乐者,不绝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文中的“以中”意指求学,因为无尽的探索的乐趣让自己不在意物质而感到无与伦比的满足;艺术的神秘吸引力也表现如此。当我们有一种或者几种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种安宁满足的氛围,就沉浸在对艺术之美的追逐思索中,不觉

论艺术家的修养气质和文化素养

论艺术家的修养气质和文化素养 摘要: 艺术修养是一个艺术家不可缺少的,他也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学识修养将会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艺术创作的境界。由于生活是丰富多采的,艺术也必然要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了解生活的各个侧面,增加自己的学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文化修养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从定程度上说,文化修养制约着艺 术家的创作水准。 关键词: 艺术家素质修养 正文: 艺术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艺术质量,因而要求艺术家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笔者概括提出了艺术家的素质结构.艺术家的素质由五个方面构成--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稳重的功底,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不平凡的社会经历,对事物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有意思的东西,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一个艺术家应该大胆地创新,艺术品具备三个条件,难度,独创性,情感.艺术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别人根本模仿不来的.别人根本无法取代的.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还得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进步,艺术是块永远都探索不完的圣地.是个永不满足的过程. 艺术直接产生与创造它的主体-----人,也就是艺术家,这是无可置疑的。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那么对于艺术家来说,自身拥有的素养和艺术创作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关系呢?

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从国民素质问题,看艺术的重要性 ——一个关于艺术与幸福、成功的关系艺术有什么用? 就如问别人: “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 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 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应该很熟悉:现在很多家长的 成功育子经验:只顾学习,孩子的时间表上 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去掉, 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 ? 但要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 ? 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 ? 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说希望的人生。 ? 我想告诉你们: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 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 充斥着童年,这样的早教:

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 因为,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物质水平提高了 却不一定能地懂得感受幸福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 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 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 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 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 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 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 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 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素质。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 问题就出在“感性素质”:

因为TA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 他的表现就是 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 好看一点的1600元,难看一点1400。 老婆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 老公低些,认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两百?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 ? 实际上是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 ? ? 深层原因是双方感性素质的高低差别。 ? 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双方 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 高感性者,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这也解释了夫妻在装修时候特别容易吵架了吧? 还有出去旅游时! 因为那是双方感性素质的大暴露。 找对象,一定要找感性素质相当的:

艺术素养和道德素养自我评价

艺术素养和道德素养自我评价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艺术素养自我评价和道德素养自我评价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更多资讯请继续留意自我评价栏目。 一艺术素养自我评价 首先个人认为艺术素养的具备是一个人接受专业学习的必要前提,却又并非绝对的密不可分。 艺术本身即是抽象,它既是生活又是生活的升华体,是个人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在可望不可及中既看着我们又为我们所看着,故而几乎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从中提取的艺术素养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审美能力,或者说,它使我们具备了能够分辨我们的所得与所想间距离的能力,同时又通过各方面的积累成为我们身上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说到这里,不禁质疑,既然如此,那么仅凭艺术素养大概便可以造就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家,谈何专业学习?

不得不承认的是许多自学成才的先人们仍在照耀着我们,这就说明也许我的想法某种程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如此,难道我们可以以偏概全的屏弃专业学习?显而易见,这是不现实的。 从一个平凡的大一学子的角度来说,我不得不承认,专业课的学习使我收益匪浅。某些幼稚的思考绕过了陷阱,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得到了便利,从而得以有剩余的时间来继续思考另一些或许依然幼稚的问题,既而某些时候在某些引导下再次绕过,前进。“古之学者必有师”凡夫俗子继承老师深邃的思想、广博的知识,或许费力或许艰难,但却基本保证了在“天才”欠缺的年代使这些“物件”能够流传下去,使某些“来者”可以踩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在通天塔上前进或暂停着(我的意思是重在继续,前进此时也就成了某种可有可无的性质),那么我们“继续”下去,可爱的“来者”们(或许是我们,或许是我们的后来人),中间难免会出现几个出类拔萃的家伙。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追求却是无限的。这时,“通天塔”上的记号就可以让才子们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上更多的梯在更高一点的地方用他们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敏锐的感知力为后来的后来留下些更加深邃的思想 和更加广博的知识----那些先进的,同时在周而复始的攀爬过程中等待被验证的不知是否有益的世界观审美观。也就是说,专业学习其实是个旱涝保收的大工程,正在发挥着都江堰一样的重要功能。

一个艺术家的人文修养

一个艺术家的人文修养 一个艺术家的人文修养 现在的我们也许算不上是个艺术家,但是,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的艺术水平不断的上升,文化修养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上了3年的大学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对艺术的认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平凡生活中真善美的一种提炼以及深层次的挖掘,那么对艺术家来说要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了!丰富曲折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对于一个有一定创作能力的艺术家来说,如果拥有丰富而有深刻的生活积累,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与自己的命运发生联系的经历的深切感受。往往容易激发欲罢不能的创作冲动,从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构思和创作出内涵深刻感人至身的艺术作品。 除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沃壤以外,艺术家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不可获缺的。 艺术创作是对生活中真实的美的再现是爱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表现,那么要创作出一件好的艺术品。首先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心。那么热爱的新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如果艺术家没有一颗炽热的心,那就绝对创作不出为人民大众代言的具有强烈爱国和进步思想倾向的不朽之作的。正如毕加索说:“难道作为画家仅仅只有一双眼睛?作为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作为诗人就只有一具心琴?相反,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政治家,他会经常感觉到与他有关的悲欢事件......绘画绝不是为了装饰住宅,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战斗武器”。而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的创作本就是一对姊妹关系,艺术家的文化素养在创作艺术品时都直接、间接或潜在地影响到专业美术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有些艺术工作者凭借艺术家的天赋获得了技巧上的成功,但是由于缺乏文化底蕴而且显得后劲不足,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大师们哪一个是局限于一个专业领域之中的呢?就那达.芬奇来说吧,他即是画家、学者、史学家、军事家、建筑学家又是个医学家。就是当代的艺术工作者也都不是局限于一个领域中发展。很难想像,假若你对欧洲文化历史一无所知,却能演奏贝多芬、莫扎特,能够画好大卫、莫奈,有可能会像达.芬奇一样画出那么逼真的、唯美的油画来吗。艺术就像金字塔,基层越宽厚塔尖越拔的高。文化修养和一个热爱生活的心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是艺术家充分发挥特长的后劲。

相关文档